蔡彩婵
侠客
侠客
  • UID2014470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5
5580楼#
发布于:2016-03-29 22: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 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3月29日《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腹中论篇
1.鼓胀
 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治之以鸡矢白,干燥过的鸡屎白与甜酒合煮,一剂知,二剂愈。病将愈时若饮食不节,病气聚于腹,则会复发。
鸡矢白:自然放养的土鸡进食时,如找虫时带泥石吃了进去,经过胃消化后排出来,颜色白。
2.血枯
症:胸胁支满者,无法入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口出清液,先唾血,手足冰冷,目眩,时时前后血。
因:此得之年少时,曾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
治:以四付乌鲗骨(乌贼骨)一藘茹(茜草)二物研成粉末并合之,和雀卵做成丸子,大如小豆,饭前服五丸,同时饮鲍鱼汁,可使肠清利及恢复肝功能。
3.伏梁
症:少腹盛(隆起),上下左右皆有根(块状)。还会这样顺气街痛,股沟部位的骨痛且腹上冷而往下却是热的。
因:很多脓血被囊状物包裹着,又居肠胃之外,不可治,切按此块可致死。
脓血囊向下走,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造成胃中生痈脓,此久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难治;居脐下为从,还好治些,针刺时不可强泻。论在《刺法》中。
4.伏梁(风病)
症:身体髀股(身上及大腿部,足胫部)皆肿,环脐而痛。
因:其气溢于大肠而著(附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气海穴,故环脐而痛也。此病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小便不易排出)。
裹大脓血:胆堵不通而破,胆汁喷出来,而被胆外包围着的三焦包裹住;盲肠堵而破,被三焦油网包裹住。神阙下大血管破裂。
5.热中、消中
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瘨,芳草发狂,是病不愈。
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情志),不可以服此二者。凡热中、消中之病皆因肠胃中过热引起。热气慓悍,药气亦彪悍,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引脾病。
6.阙逆
症:膺肿颈痛、胸满腹胀。
因:中于寒,阴阳绝别而成。
治:此病灸之则瘖(声哑),针石破之则狂,须其气并(阴阳和谐之时),乃可治也。阳气重上(上行),有余于上(更往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上头阳气下往四肢,手足温暖时),可使全也。
7.孕
身有病(异常之象)而无邪脉即是有孕也。
8.发热且有痛。
病热者,阳脉也,因三阳脉气之动也,人迎一盛于寸脉病在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若寸口脉比人迎脉大,阳已入于阴,故此时头与腹均受邪,乃胀而头痛。
7.四海
髓海:脑,上俞百会,下俞风府。
气海:喉,上俞天柱,下俞人迎。
水谷(榖)之海:胃,上俞气街,下俞足三里。(气街:关元穴至足三里)
十二经之海:冲脉,主血。上俞大柕,下俞上下巨虚、上下廉。
蔡彩婵
侠客
侠客
  • UID2014470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5
5581楼#
发布于:2016-03-29 22: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 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3月29日《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腹中论篇
1.鼓胀
 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治之以鸡矢白,干燥过的鸡屎白与甜酒合煮,一剂知,二剂愈。病将愈时若饮食不节,病气聚于腹,则会复发。
鸡矢白:自然放养的土鸡进食时,如找虫时带泥石吃了进去,经过胃消化后排出来,颜色白。
2.血枯
症:胸胁支满者,无法入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口出清液,先唾血,手足冰冷,目眩,时时前后血。
因:此得之年少时,曾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
治:以四付乌鲗骨(乌贼骨)一藘茹(茜草)二物研成粉末并合之,和雀卵做成丸子,大如小豆,饭前服五丸,同时饮鲍鱼汁,可使肠清利及恢复肝功能。
3.伏梁
症:少腹盛(隆起),上下左右皆有根(块状)。还会这样顺气街痛,股沟部位的骨痛且腹上冷而往下却是热的。
因:很多脓血被囊状物包裹着,又居肠胃之外,不可治,切按此块可致死。
脓血囊向下走,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造成胃中生痈脓,此久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难治;居脐下为从,还好治些,针刺时不可强泻。论在《刺法》中。
4.伏梁(风病)
症:身体髀股(身上及大腿部,足胫部)皆肿,环脐而痛。
因:其气溢于大肠而著(附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气海穴,故环脐而痛也。此病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小便不易排出)。
裹大脓血:胆堵不通而破,胆汁喷出来,而被胆外包围着的三焦包裹住;盲肠堵而破,被三焦油网包裹住。神阙下大血管破裂。
5.热中、消中
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瘨,芳草发狂,是病不愈。
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情志),不可以服此二者。凡热中、消中之病皆因肠胃中过热引起。热气慓悍,药气亦彪悍,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引脾病。
6.阙逆
症:膺肿颈痛、胸满腹胀。
因:中于寒,阴阳绝别而成。
治:此病灸之则瘖(声哑),针石破之则狂,须其气并(阴阳和谐之时),乃可治也。阳气重上(上行),有余于上(更往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上头阳气下往四肢,手足温暖时),可使全也。
7.孕
身有病(异常之象)而无邪脉即是有孕也。
8.发热且有痛。
病热者,阳脉也,因三阳脉气之动也,人迎一盛于寸脉病在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若寸口脉比人迎脉大,阳已入于阴,故此时头与腹均受邪,乃胀而头痛。
7.四海
髓海:脑,上俞百会,下俞风府。
气海:喉,上俞天柱,下俞人迎。
水谷(榖)之海:胃,上俞气街,下俞足三里。(气街:关元穴至足三里)
十二经之海:冲脉,主血。上俞大柕,下俞上下巨虚、上下廉。
蔡彩婵
侠客
侠客
  • UID2014470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5
5582楼#
发布于:2016-03-29 22:1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 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3月29日《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腹中论篇
1.鼓胀
 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治之以鸡矢白,干燥过的鸡屎白与甜酒合煮,一剂知,二剂愈。病将愈时若饮食不节,病气聚于腹,则会复发。
鸡矢白:自然放养的土鸡进食时,如找虫时带泥石吃了进去,经过胃消化后排出来,颜色白。
2.血枯
症:胸胁支满者,无法入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口出清液,先唾血,手足冰冷,目眩,时时前后血。
因:此得之年少时,曾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
治:以四付乌鲗骨(乌贼骨)一藘茹(茜草)二物研成粉末并合之,和雀卵做成丸子,大如小豆,饭前服五丸,同时饮鲍鱼汁,可使肠清利及恢复肝功能。
3.伏梁
症:少腹盛(隆起),上下左右皆有根(块状)。还会这样顺气街痛,股沟部位的骨痛且腹上冷而往下却是热的。
因:很多脓血被囊状物包裹着,又居肠胃之外,不可治,切按此块可致死。
脓血囊向下走,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造成胃中生痈脓,此久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难治;居脐下为从,还好治些,针刺时不可强泻。论在《刺法》中。
4.伏梁(风病)
症:身体髀股(身上及大腿部,足胫部)皆肿,环脐而痛。
因:其气溢于大肠而著(附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气海穴,故环脐而痛也。此病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小便不易排出)。
裹大脓血:胆堵不通而破,胆汁喷出来,而被胆外包围着的三焦包裹住;盲肠堵而破,被三焦油网包裹住。神阙下大血管破裂。
5.热中、消中
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瘨,芳草发狂,是病不愈。
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情志),不可以服此二者。凡热中、消中之病皆因肠胃中过热引起。热气慓悍,药气亦彪悍,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引脾病。
6.阙逆
症:膺肿颈痛、胸满腹胀。
因:中于寒,阴阳绝别而成。
治:此病灸之则瘖(声哑),针石破之则狂,须其气并(阴阳和谐之时),乃可治也。阳气重上(上行),有余于上(更往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上头阳气下往四肢,手足温暖时),可使全也。
7.孕
身有病(异常之象)而无邪脉即是有孕也。
8.发热且有痛。
病热者,阳脉也,因三阳脉气之动也,人迎一盛于寸脉病在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若寸口脉比人迎脉大,阳已入于阴,故此时头与腹均受邪,乃胀而头痛。
7.四海
髓海:脑,上俞百会,下俞风府。
气海:喉,上俞天柱,下俞人迎。
水谷(榖)之海:胃,上俞气街,下俞足三里。(气街:关元穴至足三里)
十二经之海:冲脉,主血。上俞大柕,下俞上下巨虚、上下廉。
蔡彩婵
侠客
侠客
  • UID2014470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5
5583楼#
发布于:2016-03-29 22: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 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3月29日《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腹中论篇
1.鼓胀
 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治之以鸡矢白,干燥过的鸡屎白与甜酒合煮,一剂知,二剂愈。病将愈时若饮食不节,病气聚于腹,则会复发。
鸡矢白:自然放养的土鸡进食时,如找虫时带泥石吃了进去,经过胃消化后排出来,颜色白。
2.血枯
症:胸胁支满者,无法入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口出清液,先唾血,手足冰冷,目眩,时时前后血。
因:此得之年少时,曾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
治:以四付乌鲗骨(乌贼骨)一藘茹(茜草)二物研成粉末并合之,和雀卵做成丸子,大如小豆,饭前服五丸,同时饮鲍鱼汁,可使肠清利及恢复肝功能。
3.伏梁
症:少腹盛(隆起),上下左右皆有根(块状)。还会这样顺气街痛,股沟部位的骨痛且腹上冷而往下却是热的。
因:很多脓血被囊状物包裹着,又居肠胃之外,不可治,切按此块可致死。
脓血囊向下走,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造成胃中生痈脓,此久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难治;居脐下为从,还好治些,针刺时不可强泻。论在《刺法》中。
4.伏梁(风病)
症:身体髀股(身上及大腿部,足胫部)皆肿,环脐而痛。
因:其气溢于大肠而著(附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气海穴,故环脐而痛也。此病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小便不易排出)。
裹大脓血:胆堵不通而破,胆汁喷出来,而被胆外包围着的三焦包裹住;盲肠堵而破,被三焦油网包裹住。神阙下大血管破裂。
5.热中、消中
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瘨,芳草发狂,是病不愈。
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情志),不可以服此二者。凡热中、消中之病皆因肠胃中过热引起。热气慓悍,药气亦彪悍,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引脾病。
6.阙逆
症:膺肿颈痛、胸满腹胀。
因:中于寒,阴阳绝别而成。
治:此病灸之则瘖(声哑),针石破之则狂,须其气并(阴阳和谐之时),乃可治也。阳气重上(上行),有余于上(更往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上头阳气下往四肢,手足温暖时),可使全也。
7.孕
身有病(异常之象)而无邪脉即是有孕也。
8.发热且有痛。
病热者,阳脉也,因三阳脉气之动也,人迎一盛于寸脉病在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若寸口脉比人迎脉大,阳已入于阴,故此时头与腹均受邪,乃胀而头痛。
7.四海
髓海:脑,上俞百会,下俞风府。
气海:喉,上俞天柱,下俞人迎。
水谷(榖)之海:胃,上俞气街,下俞足三里。(气街:关元穴至足三里)
十二经之海:冲脉,主血。上俞大柕,下俞上下巨虚、上下廉。
郭新
会员
会员
  • UID2018753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13
5584楼#
发布于:2016-03-29 23: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郭新申请签到2016-3-29黄帝内经54课心得
1百病生于气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怒伤肝,人大怒则气逆,严重时吐血及下痢,气上逆则吐血,上盛则下虛,造成下痢不止。

喜能令人气和且顺畅,氣血通利。但是不能过喜,过喜则伤心。

心肺在人身为阳,两者相互制衡,人悲令心脉拘集,肺叶伸张抬高,以致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焦无法散开,令人气消。(从外看,隔上为阳,隔下为阴。从里看,阴升而阳降,所以头面冷,四肢热。)。

恐惧令人胆怯(正常人肺气下行于肾,)当人恐惧时,恐伤肾,肺气不下,回逆上焦,所以上焦闭塞,阳不能下行腹部,造成人腹胀。思盛恐。

寒气使腠理闭塞,阳气无法行于表,故令气收敛,在内而不出。
热气使人腠理开放,氣血流畅,汗大出,气外泄。
人受惊则心无所依,心跳加速,神无所归,谋略不定,以致气机混乱。
过劳令人喘息大汗出,内外皆伤,造成气耗损不复。
思念使人心有所依靠,神智有所依靠,正气因而停留无法正常運行,气郁结而不通。

2腹中论四十
人病心腹满,旦食不能夜食,此病名曰鼓胀,用鸡屎白和米酒一起煮,就可痊愈。但日后如若饮食不节,此病还会复发。
木火土金水,鸡马牛豞猪。

人病胸肋胀满,无法入食,发病前闻腥臭味,口中流清延,咳吐中带血,手足冰冷,目眩,大小便亦带血,此病名曰“血枯”,是在年少时失血过多,或醉后入房,以致中气不足,肝脏受伤,女子则月事停。
用四副乌贼骨和茜草一份,同磨成粉,用雀卵粘制成如绿豆般大小的丸,每次五粒饭前服用,并喝鲍鱼汁。
癫痫如在发病前闻腥臭味,也是血枯引起的。

人病少腹部隆气,在其周围有硬块的根樣组,此病名曰“伏梁”,因里面有许多的脓血被包过在裡面,此病忌重按。
此病脓血囊向下,必下脓血,若上行,则压迫胃腕,造成胃中生痈脓。脓血囊在脐下易治。脐上难治,针刺时不可用强泄法,否则必伤病人。
易生伏梁的三个地方:
胆,胆汁如淤堵在胆里不出,日久破解时,三焦的油膜把脓血包住,造成伏梁。
盲肠,盲肠伏梁在生命线附近有褐色的一块。盲肠破解掉时。三焦油膜亦把它包住。

关元到足三里为气街。
人病身上大腿部(指外侧),足胫部都肿起来,腹部有绕脐痛的现象,此病也叫伏梁。此病为风之根也。其病气附在肓部(石门穴),肓之源头在脐下气海穴,所以会有绕气而痛的现象,此病不可乱动,摇动过剧会造成大小便不出。

热中的病人不可吃芳香的草药和高粱眉食,因热中和消中之病,都因肠胃中过热引起,热性彪悍,美食和芳香类草药移同,一旦两者相遇,则内伤脾,脾为土,在甲乙日会造成脾病。

人身之四海
脑为髓海,上俞百会,下俞风府。
喉为气海,上俞天柱,下俞人迎。
胃为水谷之海,上俞气街,下俞足三里。
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冲脉主血,上俞为大柕,下俞为上下巨虛和上下廉。
严婷
会员
会员
  • UID2019898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5585楼#
发布于:2016-03-30 00: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6-3-29《黄帝内经》第54课学习心得
1.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怒伤肝,人大怒则气逆,严重时吐血及下痢,气上逆则吐血,上盛则下虛,造成下痢不止。喜能令人气和且顺畅,氣血通利。但是不能过喜,过喜则伤心。心肺在人身为阳,两者相互制衡,人悲令心脉拘集,肺叶伸张抬高,以致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焦无法散开,令人气消。(从外看,隔上为阳,隔下为阴。从里看,阴升而阳降,所以头面冷,四肢热。)。恐惧令人胆怯(正常人肺气下行于肾,)当人恐惧时,恐伤肾,肺气不下,回逆上焦,所以上焦闭塞,阳不能下行腹部,造成人腹胀。思盛恐。寒气使腠理闭塞,阳气无法行于表,故令气收敛,在内而不出。热气使人腠理开放,氣血流畅,汗大出,气外泄。人受惊则心无所依,心跳加速,神无所归,谋略不定,以致气机混乱。过劳令人喘息大汗出,内外皆伤,造成气耗损不复。思念使人心有所依靠,神智有所依靠,正气因而停留无法正常運行,气郁结而不通。
2.腹中论四十人病心腹满,旦食不能夜食,此病名曰鼓胀,用鸡屎白和米酒一起煮,就可痊愈。但日后如若饮食不节,此病还会复发。木火土金水,鸡马牛豞猪。人病胸肋胀满,无法入食,发病前闻腥臭味,口中流清延,咳吐中带血,手足冰冷,目眩,大小便亦带血,此病名曰“血枯”,是在年少时失血过多,或醉后入房,以致中气不足,肝脏受伤,女子则月事停。用四副乌贼骨和茜草一份,同磨成粉,用雀卵粘制成如绿豆般大小的丸,每次五粒饭前服用,并喝鲍鱼汁。癫痫如在发病前闻腥臭味,也是血枯引起的。人病少腹部隆气,在其周围有硬块的根樣组,此病名曰“伏梁”,因里面有许多的脓血被包过在裡面,此病忌重按。此病脓血囊向下,必下脓血,若上行,则压迫胃腕,造成胃中生痈脓。脓血囊在脐下易治。脐上难治,针刺时不可用强泄法,否则必伤病人。易生伏梁的三个地方:胆,胆汁如淤堵在胆里不出,日久破解时,三焦的油膜把脓血包住,造成伏梁。盲肠,盲肠伏梁在生命线附近有褐色的一块。盲肠破解掉时。三焦油膜亦把它包住。关元到足三里为气街。人病身上大腿部(指外侧),足胫部都肿起来,腹部有绕脐痛的现象,此病也叫伏梁。此病为风之根也。其病气附在肓部(石门穴),肓之源头在脐下气海穴,所以会有绕气而痛的现象,此病不可乱动,摇动过剧会造成大小便不出。热中的病人不可吃芳香的草药和高粱眉食,因热中和消中之病,都因肠胃中过热引起,热性彪悍,美食和芳香类草药移同,一旦两者相遇,则内伤脾,脾为土,在甲乙日会造成脾病。人身之四海脑为髓海,上俞百会,下俞风府。喉为气海,上俞天柱,下俞人迎。胃为水谷之海,上俞气街,下俞足三里。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冲脉主血,上俞为大柕,下俞为上下巨虛和上下廉。
佘勇辉
会员
会员
  • UID2018601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5586楼#
发布于:2016-03-30 00:41
@教官-德阳-韩辉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8班-长沙-佘勇辉申请签到,2016-03-29《人纪-内经》第51课心得:       脾也会将寒气傅给肝臓会移入如傅入尿出二造成病坚实,好像皮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肝移热于心,则死。胞移热不便,大移热于鼻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蔑,瞑目。故得之气厥也。血的症臓若移移转至下痢而死不治。若子宫胞中移热至膀胱,会令人尿血且膀胱胀满。若是膀胱之热移转进入小肠,必使肠,会造成人体肿胀且筋挛不已。肝之寒心脏,令人发狂神乱,饮食不入。心上寒肺,使肺阳消损,津液不存,必饮一杯水,此必死不治。肺之寒会移入肾脏,人涌水,就是重按腹部不水气客居大肠中,流动快时必肠呜不已袋中包着水浆一样的病。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不可治。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上为口糜。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入,谓之食亦。胃、胆,亦曰食亦。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浊脾之热转入肝时,则有易惊且流鼻状。肝若移其热至心臓,,病人必死。心热入肺,造成中膈过热,消渴而多饮。肺之热若移至肾,就会有筋柔且无力状。若肾之热脾臓,脾臓失其运化之职,身体立虚。
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5587楼#
发布于:2016-03-30 01:17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3月29日《黄帝内经》53、54课学习心得: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续
4、九气对身体的影响(续):
心肺在人身为阳,两者相互制衡,人悲则令心脉拘急,肺叶伸张抬高,以致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焦无法散开,令人气消。(从外看,隔上为阳,隔下为阴。从里看,阴升而阳降,故头面冷四肢热)。恐惧令人胆怯(正常人肺气下行于肾),当人恐惧时,恐伤肾,肺气不下,回逆上焦,故上焦闭塞,阳不能下行腹部,造成人腹胀。思盛恐。
寒气能使腠理毛孔闭塞,阳气无法行于外表,故令气收敛在内而不出。热气使人毛孔开放,气血流畅,汗大出,故气外泄。人受惊则心无所依靠,心跳加速,神神情恍惚不知所处,谋虑不定,以致气机混乱。过劳令人喘息大汗出,使内外皆伤,造成气耗损不复。思念使人心有所依靠,神智有所依靠,正气因而停留无法正常运行,令气郁结而不通。
腹中论篇第四十
1、有种病使人心腹满,旦食不能暮食,此病叫“鼓胀”,治法:用干燥的鸡屎白和米酒一起煮,一剂有反应,二剂可痊愈。但日后如若饮食不节,此病还会复发。木火土金水,对应鸡马牛犬猪。
2、有种病使人胸肋胀满,无法入食,发病前闻腥臊臭味,口中流清涎,咳吐中带血,手足冰冷,目眩,大小便中亦带血,此病叫“血枯”,原因是在年少时失血过多,或醉后入房,以致中气不足,肝脏受伤,女子则月事停滞。治法:用四副乌贼骨和茜草(有活血化瘀功效)一份,一同磨成粉后,用雀卵黄(鸟蛋、鸽子蛋均可)粘制成如绿豆般大小的丸,每次五粒饭前服用,并喝鲍鱼汁。癫痫如在发病前闻腥臭味,也是血枯引起的。
3、有种病使人少腹部隆起,在其周围有硬块的根样组织,此病叫“伏梁”,因里面有许多的脓血被包过在里面,此病忌重按。此病脓血囊向下,必下脓血,若上行,则压迫胃腕,造成胃中生痈脓。脓血囊在脐下易治,在脐上难治,针刺时不可用强泄法,否则必伤病人。
易生伏梁的地方有:1)胆:胆汁如淤堵在胆里不出,日久溃破时,三焦的油膜把脓血包住,造成伏梁。2)盲肠:盲肠伏梁在生命线附近有褐色的一块。盲肠溃破掉时。三焦油膜亦可把它包住(关元到足三里为气街)。
4、有种病使人身上大腿部(指外侧),足胫部都肿起来,腹部有绕脐痛的现象,此病也叫“伏梁”。此病为风之根也。其病气溢出大肠而附着在肓部(石门穴),肓之源头在脐下气海穴,所以会有环脐而痛的现象,此病不可乱动,摇动过剧会造成大小便不易排出。热中、消中的病人不可吃高厚美食和芳香的草药。石药令此种病人发癫疾,芳香草药使人发狂。今见热中或消中之病人,大都富贵之人,禁服芳香草药及石药,其原因是,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焊。二者药气快速而强有力。热中或消中之病,都因肠胃中过热引起,热性彪悍,美食和芳香类草药移同,一旦两者相遇,则内伤脾,脾为土,在甲乙日必造成脾病也。
正常人,人身之四海脑为髓海,上俞百会,下俞风府。喉为气海,上俞天柱,下俞人迎。胃为水谷之海,上俞气街,下俞足三里。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冲脉主血,上俞为大杼穴,下俞为上下巨虚和上下廉。
戴春蓉
贫民
贫民
  • UID20184485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7
5588楼#
发布于:2016-03-30 01: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戴春容申请签到2016年3月29日《黄帝内经》54课学习心得
心肺在人身为阳,两者相互制衡,人悲则令心脉拘急,肺叶伸张抬高,以致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焦无法散开,令人气消。(从外看,隔上为阳,隔下为阴。从里看,阴升而阳降,故头面冷四肢热)。恐惧令人胆怯(正常人肺气下行于肾),当人恐惧时,恐伤肾,肺气不下,回逆上焦,故上焦闭塞,阳不能下行腹部,造成人腹胀。思盛恐。
寒气能使腠理毛孔闭塞,阳气无法行于外表,故令气收敛在内而不出。热气使人毛孔开放,气血流畅,汗大出,故气外泄。人受惊则心无所依靠,心跳加速,神神情恍惚不知所处,谋虑不定,以致气机混乱。过劳令人喘息大汗出,使内外皆伤,造成气耗损不复。思念使人心有所依靠,神智有所依靠,正气因而停留无法正常运行,令气郁结而不通。
腹中论篇第四十
1、有种病使人心腹满,旦食不能暮食,此病叫“鼓胀”,治法:用干燥的鸡屎白和米酒一起煮,一剂有反应,二剂可痊愈。但日后如若饮食不节,此病还会复发。木火土金水,对应鸡马牛犬猪。
2、有种病使人胸肋胀满,无法入食,发病前闻腥臊臭味,口中流清涎,咳吐中带血,手足冰冷,目眩,大小便中亦带血,此病叫“血枯”,原因是在年少时失血过多,或醉后入房,以致中气不足,肝脏受伤,女子则月事停滞。治法:用四副乌贼骨和茜草(有活血化瘀功效)一份,一同磨成粉后,用雀卵黄(鸟蛋、鸽子蛋均可)粘制成如绿豆般大小的丸,每次五粒饭前服用,并喝鲍鱼汁。癫痫如在发病前闻腥臭味,也是血枯引起的。
3、有种病使人少腹部隆起,在其周围有硬块的根样组织,此病叫“伏梁”,因里面有许多的脓血被包过在里面,此病忌重按。此病脓血囊向下,必下脓血,若上行,则压迫胃腕,造成胃中生痈脓。脓血囊在脐下易治,在脐上难治,针刺时不可用强泄法,否则必伤病人。
易生伏梁的地方有:1)胆:胆汁如淤堵在胆里不出,日久溃破时,三焦的油膜把脓血包住,造成伏梁。2)盲肠:盲肠伏梁在生命线附近有褐色的一块。盲肠溃破掉时。三焦油膜亦可把它包住(关元到足三里为气街)。
4、有种病使人身上大腿部(指外侧),足胫部都肿起来,腹部有绕脐痛的现象,此病也叫“伏梁”。此病为风之根也。其病气溢出大肠而附着在肓部(石门穴),肓之源头在脐下气海穴,所以会有环脐而痛的现象,此病不可乱动,摇动过剧会造成大小便不易排出。热中、消中的病人不可吃高厚美食和芳香的草药。石药令此种病人发癫疾,芳香草药使人发狂。今见热中或消中之病人,大都富贵之人,禁服芳香草药及石药,其原因是,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焊。二者药气快速而强有力。热中或消中之病,都因肠胃中过热引起,热性彪悍,美食和芳香类草药移同,一旦两者相遇,则内伤脾,脾为土,在甲乙日必造成脾病也。
正常人,人身之四海脑为髓海,上俞百会,下俞风府。喉为气海,上俞天柱,下俞人迎。胃为水谷之海,上俞气街,下俞足三里。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冲脉主血,上俞为大杼穴,下俞为上下巨虚和上下廉。
丁伊
会员
会员
  • UID2018193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9
5589楼#
发布于:2016-03-30 05: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丁伊申请签到,2016年3月29日《黄帝内经》第54集心得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我知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气机失调引起的。如暴怒则气上逆,喜则气舒缓,悲哀则气消沉,恐惧则气下却,遇寒则气收敛,受热则气外泄,受惊则气紊乱,过劳则气耗散,思虑则气郁结。九种气的变化各不相同,会导致不同的疾病:
        怒则气逆:大怒则使肝气上逆,血随气逆,甚则呕血,或肝气乘脾发生飧泄所以说是气上;
         喜则气和志达:喜则气脉和调志意畅达,容卫之气通利,所以说是气徐缓。
          悲则心系急:悲哀太过则心系急迫,但悲为肺志,悲伤肺则肺叶张举,上焦虽之闭塞不通,营卫之气得不到布散,热气喻闭于中而耗损肺气,所以说是气消。
          恐则精却:恐则阳精却上而不下流,故却则上焦闭也,上焦闭塞则气还归于下,气郁于下则下焦胀满,所以说“恐则气下”。
          寒则腠理闭:寒冷之气侵袭人体,则使腠理闭密,容卫之气不得畅行而收敛于内,所以说是气收。
          炅则腠理开:火热之气能使人腠理开放,荣卫通畅,汗液大量外出,致使气随津泄,津液外渗而汗大泄,所以说是气泄。
         惊则心无所依:受惊则心悸动无所依附,神志无所归宿,心中疑虑不定,所以说是气乱。
         劳则喘息汗出:劳役过度则气动喘息,汗出过多,喘则内气越,汗出过多则外气越,内外之气皆泄越,所以说是气耗。
          思则心有所存:则精力集中,心有所存,神归一处,以致正气留结而不运行,所以说是气结。
          《腹中论篇第四十》
         “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心腹胀满,早晨吃了饭晚上就不能再吃,这种病名为鼓胀。可用鸡失醴来治疗,一刺就能见效,两济病就好了。如果饮食不注意,病有时复发。这种情况多是正当疾病将要痊愈时,而又复伤于饮食,使邪气复聚于腹中。
         血枯:胸胁满,妨碍饮食,发病时先闻到腥臊的气味,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头目眩晕,时常大小便出血。
血枯的原因:在少年的时候患过大的失血病,使内脏有所损伤,或者是醉后肆行房事,使肾气竭,肝血伤,所以月经闭止而不来。血枯的治疗:用四份乌贼骨,一份藘菇,二药混合,以雀卵为丸,制成如小豆大的丸药,每次服五丸,饭前服药,饮以鲍鱼汁。此方法可以通利肠道,补益损伤的肝脏。
        伏梁:少腹坚硬盛满,上下左右都有根蒂,是因为小腹部裹藏着大量脓血,居于肠胃之外,不可能治愈的。在诊治时,不宜重按,每因重按而致死,因为此下为小腹及二阴,按摩则使脓血下出
此上是胃脘部,按摩则上迫胃脘,能使横膈与胃脘之间发生痈此为根深蒂固的久病,故难治疗。一般地说,这种病生在脐上的为逆症,生在脐下的为顺症,切不可急切按摩,以使其下夺。关于本病的治法,在《刺法》中有所论述。
        伏梁:人身体髀、股等部位都发肿,且环绕脐部疼痛。这是由于宿受风寒所致。风寒之气充溢于大肠而留着于肓,肓的根源在脐下气海,所以绕脐而痛。
这种病不可用攻下的方法治疗,如果误用攻下,就会发生小便涩滞不利的病。
        热中、消中:患热中、消中病的,不能吃肥甘厚,也不能吃芳香药草和金石药,因为金石药物能使人发癫,芳草药物能使人发狂。芳草之气多香窜,石药之气多猛悍,这两类药物的性能都是疾坚劲的,若非性情和缓的人,不可以服用这两类药物。因
王毅泓
会员
会员
  • UID2018246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9
5590楼#
发布于:2016-03-30 07:58
中医经典特训9班3月29日,王毅泓申请签到《黄帝内经》第54集
悲伤太过,伤肺,使心跳加快,肺叶张开上抬,上焦不返,气血不散,热气在中焦,无法散开,令人气消弱了。
恐惧则令人胆怯,恐能上肾,使肾脏产生问题,恐惧可以因各种原因引起,如老年人怕死,有人追杀,犯法怕被人抓等,正常人肺气下降到肾,现怯意生上焦闭塞,肺气回逆引起下焦气上而复返下焦,阴气累积使人腹胀,气无法正常运行。
寒气能使肌理毛孔闭塞,阳气无法行之于表,令气收敛在内而不出。
热气令人毛孔肌理大开,气血流畅,汗大出,所以气就外泄。
人受惊则心意无所依靠,神志恍惚,气机混乱。
过劳则使人耗气,喘息大汗出,内外皆太过伤,造成气耗损,不受灸。
思念能使人心有所依靠,神后所归,正气停留之后无法正常运行,导致其郁结不通。
40篇,腹中论
1、鼓胀:有种痛,心腹胀满,早餐能吃,晚上无法进食。肝病的鼓胀。
治疗:用野外走动的鸡,排出的粪便,中间是白的才有用,收集鸡屎中的白的部分,晒干,磨成粉,备用,和甜酒一起煮。称鸡矢醪,一剂就见效,二剂就治愈。五脏对五禽,肝为鸡,火为马,脾为牛,金为狗,水为黑猪。
2、血枯:胸胁胀满,无法入食,发病之初闻到腥臭味,口中清涎不断,咳、吐中带血,手足冰冷,目眩,大小便带血。有的癫痫发作前也会出现闻到死鱼味,就是腥臭味。
原因:少年时大出血或醉后行房,阳气泻掉以致中气不足,伤到肝脏。女子表现为月经不来。
治疗:乌贼骨4+茜草1(活血化瘀),二物合并,打成粉,用麻雀卵或鸽子蛋的黄,和份混在一起,做成豆大,饭前服5颗。辅以鲍鱼汁,可以肠中清利,恢复肝脏的功能。因肝藏血,停留在体内的淤血时污血。
伏梁:下腹部隆起,上下左右,皆可摸到块状。
症状:许多脓血被囊状物包着,如胆破裂、阑尾破裂,居肠胃之外,被三焦之油网包裹,无法治疗,实际上可治,被张仲景解决此问题。临床上表现为气街上是热的,从气冲穴到足三里的那一段称为气街。上面的皮肤正常温度。在手掌上的生命线鱼际处有褐色的斑点。肺与大肠互为表里。
此病的脓血囊向下走,必下脓血,若上行则压迫胃脘,造成胃中生痛脓,病难治,在脐上是逆,脐下是顺,病好治。
伏梁:有人身上及髋骨大腿的部位、足胫部都肿起来,腹部有绕脐痛的现象,是由风引起的。病气尽出大肠而附着在肓部(石门),肓之源头在气海,所以会有绕脐而痛。此病不可乱动,摇动过剧则造成小便不易排出,临床如大血管破裂。
热中、热消不可服用高粱、芳草及石药,石药会使人发癫痫,芳草使人发狂,一般生此病为富贵之人。如果禁止其饮食丰美的食烈,此二者药气快速而强劲有力,因此用峻药时,病人必须心平气和。
所有热中和消中的病,都因肠胃中过热引起的,热气本就彪悍,药亦相同,一旦两者相遇,必内伤脾。脾为土气,受木制,于甲乙之日必造成脾病。
生病时一定要吃得简单,使用药时,很有钱人,野心欲望很大的不能用峻药。
厥逆:胸肿,胸为阳,颈痛又胸腹胀满。
四海:1、脑---脑为髓之海 上为百会,下为风府穴。
2、喉、颈----气之海 俞穴 上天柱,下为人迎穴
3、胃----为水毂之海,上俞:气结 下俞:足三里
4、冲脉---十二经之海,主血,上俞:大抒  下俞:上下巨虚穴 上廉穴,下廉穴
灸友刘炳环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58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5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591楼#
发布于:2016-03-30 08: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25号,《黄帝内经》第49课心得
温疟,得于冬季,伤于外感风寒,病气深入骨髓之中,到了阳气壮盛之时,邪无法与之尽出,再到夏日热盛时,脑及骨髓必因汗出而津不足,肌肉也因水不足而消瘦,毛孔肌理大开而汗出,加上有时出力工作,都造成邪气与汗同出,这是病邪在冬季入体深藏肾脏,因季节改变而出体外,像这样的,就是阴虚阳盛,阳过盛则生热。阳气衰竭,病气就反入阴分,表阳一虚,病人就有恶寒的症状了。所以先热而后寒,名叫“温疟”。
瘅疟的人,本就为肺中有宿热未去,由于热气旺盛体内,造成四肢逆气上冲体内,一旦热气充实体内,必无法自然外泄出体外。此时劳动出汗,造成肌理毛孔开,风寒邪气入侵皮肤之内,居肌理之间,一发病则与里之宿热合,造成阳气盛大状,阳气过盛而不衰退,病发。因阳热之气无法入里与阴合,所以会但热不寒。宿热内居心肺胸阳之所,病邪外又居肉理之间,使人发热而日益消痩,所以病名为“瘅疟”,也就是只发热而不恶寒的疟病。
刺疟篇第三十六
疟病在足太阳膀胱经上时,会使人腰痛头重,寒感自背上起,出现先寒后热的症状,其热如日炙般的感觉,热止后则大汗出,很难自愈,须于该经之委中穴针刺放血即可。
疟病在足少阳胆经上时,会令人身体倦怠无力,恶寒与恶热不甚严重,不喜见人,一见人则立生恐惧状,此病必热较多且汗出不止,可针刺足少阳之经脉。
疟病在足阳明经上时,会令人先恶寒阵阵,日久方见热症,热象一过则病人汗出,喜见阳光、月光及火光,一见则感觉轻爽,可针刺足阳明胃经在足背上的穴道。
疟病在足太阴脾经时,会有情志悒悒不乐,喜欢叹气,胃口不好,常见寒热往来且汗岀的症状。发病时则易生呕吐,吐后病势不缓,待缓和时,可针刺脾经之经穴。
疟病在足少阴肾经时,会使人呕吐严重不止,寒热并见,且热症多寒症少。喜闭斗户独居,此病已难愈。
疟病在足厥阴肝经时,会令人腰痛,小腹胀满,小便不顺,好像聚不出状,但并非真为尿闭,乃是尿意频频,时感有尿欲出状。时生恐惧,呼吸浅短,腹中郁闷不通畅感,可针刺足厥阴肝经之经穴来治疗。
疟病在肺中,使人心部感觉寒冷,寒重时会觉得发热,热时易受惊吓,如见鬼魅者。可针刺手太阴与手阳明之经穴。
疟病在心脏者,令人心烦不已:想喝冷水,一旦饮入,反生恶寒,不会有大热症状,可刺手少阴心经之经穴。
疟病在肝藏者,令人面色发青,叹息不止,看起来死气沉沉,可针刺足厥阴肝经之穴并使出血。
疟病在脾脏者,会令人恶寒且腹痛。一旦发热则肠中鸣叫,声止则汗出。可刺足太阴脾经之经穴。
疟病在肾脏者,使人感到阵阵寒意,腰背椎处痛,无法转动腰部且大便不易排出。眼睛黑珠晃动,视物不明。手足冰寒。可针刺足太阳足少阴之经穴。
疟病在胃中时,会令人易饿但无法食入,强食就造成胁腹满而腹部胀大,可针剌足阳明与太阴之经穴,从络脉之位放血可愈。
疟病发作时,正值身热,可刺足背冲阳脉位,开大针孔,使出血则热立退。疟病值恶寒时,可刺手阳明及手太阴之络脉。如果疟病而脉现急躁状,可刺背部之俞穴。用中等的粗针,在督脉外开三寸位与一寸半腑俞穴位,针刺放血(直接点刺放血即好),视病人肥痩来定放血多少。如果疟病而脉呈细小又坚实急速时,可灸足少阴、手少阴之穴,加刺指侧井穴放血。详细说当疟病而脉呈饱满充实状,针刺背俞可用重按有压痛点位置取穴来放血,此病之所适至处也。一旦疟病之人,脉现缓而无力且中空状,便须用药物,因已至气血两虚,故不宜用针。
凡治疟病时,在病症发作之前后顿饭时间中施治,必可治愈,失此时机,则治必伤元气(中医是一门追寻去病又不伤正气的学问)。有见疟病的症状,按脉又是正常时
张瑞芝
会员
会员
  • UID2019755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5592楼#
发布于:2016-03-30 08: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3月29日《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6,若寒居背腧穴经脉,令血凝涩不顺利,一旦如此,就会血不足,会生痈症,所有俞穴的经气皆贯注于心,于是产生背痛彻心,相互牵引而痛,如重按使经脉热至,则立刻通且足,疼痛立止
7,若寒居肝经上,根茎连接阴部和肝脏,寒气侵入血凝涩而经脉拘挛,于是协力牵引少腹疼痛,若此逆气居于阴股间不去,会使寒气上演少妇,想不学又不顺,于是股痛牵引阴股
8,若寒居小肠的三焦油网血络之间,血凝涩无法贯穿大经脉中,血气居此停留无法顺行,日久必生积块在腹中
9,若寒居五脏中,会手足冰冷,下痢不止,造成津液丧失,而营养又无法吸收,会突发疼痛昏迷,若胃气回返则苏醒
10,若寒居肠胃中,蠕动必缓,饮食不生化,浊物无法下行从口中排出
11,  若寒居小肠中,小肠无法收集营养,会下痢而腹痛
12,  若热居小肠中,必令肠中痛,口干燥渴,饮食秽物坚硬干燥无法排出,故腹痛而大便不通

1,望病方法?
     观面色,如又黄又红表示热盛,白色为寒症,青色为痛
2,   从触摸知病情?
   察其主病的经脉是否坚硬?何处坚硬?何处淤血,和除下陷状,都是触摸可得知
3,  百病生于气,怒色气上冲,喜则气机和缓,悲则令起消弱,恐则气下行,遇寒则心气收敛,遇热则气四散,惊则使气乱,过劳损耗元气,过思则气郁结,此九种气
4,怒则气上,严重时吐血及下痢,气更上逆,
     喜则气缓,喜能令气舒畅,气血通利,和缓
    悲则气弱,悲令心脉拘急,肺叶伸张且抬高,以致上焦不通,气血无法散开,气血在中焦无法散开会令其消弱
   恐则气乱,恐能令人胆怯使上焦闭塞令下焦上而复返,会腹胀,气机无法正常运行
  寒则气敛,寒气能使毛孔闭塞,阳气无法运行于外故令气收敛于内而不出
   热则气散:热能令毛孔肌理大开,气血通畅,汗大出,起外泄
   惊则气乱:人受惊心意无依靠,神志恍惚,不知所处,谋虑不定,致气机混乱
   劳则气耗:过劳会令人喘息,大汗出少城内外皆太过,气损耗不复
   思则气结:思是心有依靠,神智衣归,正气因而停留无法正常运行,令气郁结不通
        腹中论篇40
一,鼓胀,腹中肿满吃了早餐无法吃晚餐。
  治法,鸡矢白干燥后与甜酒和煮,一剂见效,二剂愈
   发病的原因,因病将愈时,饮食不节造成的,并且有复聚腹中造成
二,血枯,胸肋胀满无法入食,病初闻骚臭燥味,口中青涎不断,咳吐带血,手足冰冷,目眩,常常二便带血
    病因:在少年时得的,如曾大量出血,醉酒后行房,致中气不足,肝受伤,女子月经停滞不来
   治法, 用四付乌贼骨及茜草一份,二物研沫,用雀卵黄来做黍着,制成豆大丸,饭前每次服5粒儿,并喝鲍鱼汁,可清利肠中,恢复肝功能
三,伏梁:下腹隆起,在上下左右摸到块状根样,这是脓血被囊状物包着,因为肠胃外,故无法治疗
  原因:此病溶血,囊向下走,比生下脓血,若上行压迫胃腕脘,则胃中生痈脓,并必久很难治,在胃上是逆证,脐下是从症,还好治些,针刺时不可用强泻法,否则必伤病人
四,有人身上大腿部,足胫部都肿起,腹部又绕脐痛,是什么病?
    此病亦是伏梁,由风来造成,其病气溢出大肠,而附着在肓部,肓之源头在气海穴,所以有环脐而痛,此不可乱动,摇动过会造成小便排不出之病,很危险。
 五,热中消中病,不可使用厚味,或芳香草或石药,石药令此病发癫疾,芳香草使人发狂,热中消中人都是富贵之人,若禁恐不合心意,又禁芳草及石药无从去病,因芳香草药气盛,石药悍烈,二则药气快速而强劲有力,适合心无欲望,无所怨之人服用
凤翔
贫民
贫民
  • UID2018415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5593楼#
发布于:2016-03-30 08: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深圳-凤翔,申请签到。2016-03-29,内经视频第54课心得,请教官审阅。
悲太过,肺心为阳,膈下为阴,上焦阳寸脉的地方,关脾胃,肾为尺,悲伤肺气闷热不散,伤到心。恐伤肾,常人肺气下降,闭刚气还,阴气积,肚子会胀起来,思胜恐。寒则毛孔收,气闭,热散气泄,惊则心气乱。久劳损耗气。
第四十,腹中论:
心腹满,早晨可以吃,晚不能食,为肝脏的鼓胀。治用土鸡排中间为白色便与米酒煮在一起服用。五种肉类鸡属木,土是牛。发热生病的饮食有节,要简单。
胁肋胀满,目光花,大便带血为血枯。阳亢,发病前闻到腥味,醉后行房伤肝,造成女人月经不来,血枯,用乌贼骨,茜草打粉,与鸟蛋和在一起,喝鲍鱼汤,行血化瘀。
小腹胀,上下左右有根,为伏梁。胆堵塞,破裂外流,盲肠破裂被油网所包,发炎,气街堵,腹股沟是热的,手诊生命线大肠部位有黑点,阴下脓血,内痈久病难治。
坐骨痛,环绕肚子痛,也为伏梁,堵到小便不排,为风根,腹主动脉破裂,油网包住,不可动,都是伏梁症,伏梁治疗,热中消中饮食要有禁忌,用金石药病人要心平气和,忘掉病,如果野心很大的人会逆症,很热会伤脾,甲乙日会严重。有的病胸胀脖肿,四海,脖子为气海,俞穴上为天柱穴,下气海为人迎,脑髓海上俞为百会,下俞为风府,
水榖之海胃,上俞气街,下俞足三里。
十二经之海,冲脉主血,气海上俞大杼,下俞为上下巨墟上下廉。
文霞
贫民
贫民
  • UID2018455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594楼#
发布于:2016-03-30 09: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文霞申请签到
2016年3月30日《黄帝内经》52课学习心得
所有的肿瘤、积瘤和小肠很有关系,治症的时候一直讲小肠,因为那是生命的源头,肿瘤、癌细胞到处乱跑怎么办?不管癌细胞在哪里,当环境一改变,中药热药一进来,原来适合它生存的环境被改变了,不管它在哪里(中医只管全身),全身上下都没有肿瘤。没有积才对。常常在小肠上下手,脚底是热的代表小肠是热的,脚底脚背都热是过热,小肠过热也不行,小肠的温度源头来自于心脏,心为君主之官。
寒气客于五脏:五脏木火土金水是相生的,现在寒气进入,五脏就乱掉了。寒气很重,阴气衰竭,阳气没办法进入,脏里阳不多,阳大部分呆在腑里面,寒气进入,里面会更冷,阳气又进不去,突然一痛就昏厥过去了。如果阳气回来,又会醒过来。病人突然昏倒又醒过来,这种情况是寒入五脏(寒入五脏会造成突然昏厥,寒进入把脏锁住,阳没办法进去,人会间歇性昏厥)。 寒气客于肠胃:肠胃本来是阳很多的地方,突然变寒了,病人会呕吐。 寒气客于小肠:肚子痛,腹痛。 热气留于小肠:过热的现象产生腹痛只有久劳,口干燥渴,大便不出,痛而便不出。如何从病人讲话和问的就知道,眼睛看到就知道病情。五脏六腑都有尽头的地方,有一定的部位,看它的五种颜色,如果看到面色是黄赤,这个黄赤不单单在脸上,身上出现黄赤就是热症,白色为寒症,青黑为痛,这是望诊。 触摸得知病情:督脉,膀胱经的两边肉是翘起来的,经脉很旺,在脉上压压,压到脉上有痛点,一摸脊椎骨,应该是摸不到骨头的,因为脊椎骨是阳,阳是往下沉的,现在有个人一摸脊椎骨是突起的,膀胱经的经气没有了,病很重,气很弱,也就是阳气大虚。
情志方面:怒则伤肝,肝气伤到(络到头部),气上逆下虚(下痢)。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