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0楼#
发布于:2016-03-30 21: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郭新申请签到2016-3-30黄帝内经55课心得
1人病胸肿大,颈痛又胸部胀满,病名“厥逆”,是因为气逆造成的,中于寒而阴阳绝别,此病若用灸,()则造成声哑,用针石会造成狂乱,只能等阴阳和谐,胸满慢慢退掉,再行施治。因病盛时施治会伤正气,可让病人吃点米粥以养胃气。 阳气本行应下行,今盛于上,用艾灸会热上加热,而使热侵入阴中,一入则令人音哑。针石爱入今阳气大泄,故阳气因虛而狂。须令上头的阳气下降进入四肢,手足温暖后,再调和而治愈。 人病发热且疼痛之病因 发热的病人必出现阳脉,因三阳经脉动而成,人迎脉大于寸口一倍为少阳病,二盛是阳明,三盛为太阳。若寸口脉大于人迎脉表示阳明热气以入阴脏,病人会头腹均受邪,以致腹胀满而头痛。 2刺腰痛篇四十一 足太阳腰痛,令人腰痛牵引项背及尾骨痛,背部有背着重物的感覺。可针刺委中穴和太阳经有青筋部位來放血,春季时不可见血,会伤元气。 足太阳经之腰痛,皮肤会有针扎的感覺,病人无法前后申屈身体,没法做回头的动作,可针刺阳陵泉附近的青筋处放血。夏季则不可见血,会损伤元气。 足阳明引起的腰痛,也会令人无法做回头动作,一回头会眼花,且令人情致上易怒,可针刺足三里及附近的青筋处放血,秋季时不可刺。否则伤胃气。 足少阴肾經的腰痛,痛來牵引脊椎内部的感覺,可刺复溜附近的压痛点和青筋放血,春季不可,一旦出血过多,病人难回复。 足厥阴腰痛,令人腰中如张弓弦般的紧绷,可针刺足大指和次指之间的硬块刺入,有几处刺几处,此病使人多言痛不止,接诊时又无定处,故可在痛处刺三针。 足太阳之别脉为解脉,解脉腰痛令人痛引肩部,目视不明,常遗尿,可针刺外膝部和委阳之间的淤阻处放血。 带脉腰痛,环绕腰部一周痛,腰部感覺要断成两半,使人易受惊吓,可针刺委中附近和临泣穴青筋处放血。 阳维脉引起的腰痛,令人感覺肿胀而痛,同时会牵引胸部一圈痛,可针刺飞扬穴附近青筋处放血。 冲脉之络脉伤引起的腰痛,令人无法前后弯身,如仰身则担心跌倒,此病是因搬举重物而伤及腰部,使横络血脉断,淤血排不出造成的,可针刺委阳血附近的青筋处放血。 少阳之脉腰痛,感覺像有小锤子居其中,胀闷而腰痛之感,可在绝骨附近找三处压痛点,刺之即可。 任脉引起的腰痛,会在病变处汗出淋漓,汗干后又口渴喝水,饮水后想动不想静,可刺阳跷脉在外膝盖下五寸地方找淤处放血。 肾和阴维脉引起的腰痛,令人痛而肿胀感,严重时令人时悲时恐,可刺飞扬脉和漏谷附近的痛点和淤放血。 督脉之腰痛,会痛引前胸,目视不明,严重时会有痉挛且向后弯曲状,舌向上卷起且无法說話,可刺复溜及交信以有压痛为正穴。 所有的腰痛可在委中,外膝盖处和脚附近找痛点或淤血青筋处治疗。就不一一表述了。 治疗时左病治右,右病治左,不变的法则 |
|
5611楼#
发布于:2016-03-30 21: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3月30日《黃帝内经》54课学习心得:
悲则气消,伤肺。 恐则气下,伤肾。 寒则气收。 劳则气耗。 思则气结。 惊则气乱。 早上可食,晚上不可食。为'鼓胀'。用鸡屎白(吃虫,土的土鸡,鸡屎中白的部分)。米酒煮服,一剂平,二剂愈。 胸胁胀满,不可食,发病前先闻到腥臭味,四肢冰冷,目眩,大便或小便带血,为'血枯'。多为年少时大失血,醉后行房,用乌贼骨四份打未,茜草一份,鸟蛋卵,作绿豆大丸,每食五丸,吃后吃饭,后加服鲍鱼汁。 小腹胀满,上下左右有根,此病为'伏梁',为胆囊,阑尾或腹主动脉破裂后大网膜包裹而成,为不治。 脑为髓海,喉项为气之海,胃为水谷之海,冲脉为十二经之海。 |
|
5612楼#
发布于:2016-03-30 21: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30日 《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三十九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3. 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悲伤太过时,心跳加速,肺会张开,上焦不通,集在胸中的热无法散开,加上心热会导致肺阳消散。 4. 恐而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恐伤肾导致肺气无法下行,导致下焦阴气积累肿胀,气无法通行。 5. 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寒会导致皮肤表面闭,气收。热时毛孔打开,会流汗。受惊时心会乱跳。久劳之人会耗到气。思虚会造成气结。 四十 腹中论篇第四十 1. 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名为鼓胀。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其时有复发者,何也?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 a. 心腹满能早食但不能晚食,是鼓胀之病。可用鸡屎(散养鸡排出的屎中间的白色便)晒干后加米酒一起煮治之。 b. 饮食不节会导致病复发。 2. 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躁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以四乌鲗骨一慮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a. 胸胁胀满,又不能食,发病前先闻到腥臭味,先唾血,四肢冰冷,目眩,可能大便带血可能小便带血,病名叫血枯。是因少年时有大脱血或者是醉后行房会伤到肝脏,影响到女人的月经。 b. 治疗药方:以乌贼骨加茜草(是活血化瘀之药)打粉加鸟卵,在饭前吃,吃药时以鲍鱼汁送下,鲍鱼汁可清肠并恢复肝脏功能。 3. 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病名伏梁。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近胃脘,生鬲侠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 a. 伏梁:其一是胆堵塞时来不及时治疗,胆汁外流被三焦之油网包裹;其二是盲肠破裂脓血被三焦之油网包裹所致即现代的腹膜炎。除手按外在破损处一定会很热。 b. 痈疽在胃以下肚脐以上难治,在肚脐以下好治。 4. 人有身体髀股行(骨行)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 a. 人髀股行(为尾椎骨)皆肿,环脐痛,也名伏梁,是风之根。 b. 肓之原即石门穴。 c. 腹腔大动脉破裂时被三焦油网包裹时即伏梁,此时不可动,动则会散开堵塞小便,为死症。 5. 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药,石药发癫,芳草发狂。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今禁高粱,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其说。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夫热气慓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 热中消中之人不可食高梁芳草石药。芳草药气美,石药气悍,二者气急疾坚劲,不能和缓人心,故不可服。热气、药气均慓悍,十者相遇在体内会伤脾,在甲乙日会有问题。 6. 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名厥逆。灸之则瘖,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 a. 人体之四海:脑为髓之海(其俞穴上取百会,下为风府);喉为气之海(其俞穴上取天柱,下为人迎);胃为水谷之海(其俞穴上取关元(气街),下为足三里);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其俞穴上取大杼,下为上下巨虚、上下廉) b. 胸满腹胀颈痛是气海受病,腹满为阴胸满为阳,为厥逆,阴阳相隔、反向走之症。 c. 胸阳为下降,腹阴要上升为常态。 d. 厥逆时灸会使其失声,因为上焦为阳不能下行时灸治会使上焦成为重阳导致失声;用针石时会使阳气散掉从而出现发狂之症,只有等到其阴阳合时再慢慢治。 |
|
5613楼#
发布于:2016-03-30 21: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29日《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九气:人怒则令气上冲,人喜则气机和缓,人悲则令气消弱,人恐则令气下行,遇寒则令心气收敛,遇热则气四散,受惊则使气乱行,过劳则损耗元气,过思则令气郁结不通。 人大怒则气反行,严重时会吐血及下痢。因此气会更上逆了。喜能令人气和舒畅,气血通利无阻,所以气会缓和。 人体,肺心胸属阳,横膈以下属阴。 人悲则令心脉拘急,肺叶伸张且抬高,以致上焦不通。气血无法散开,热气在中焦无法散出,就令人气消弱了。恐惧则令人胆怯(恐能伤肾),却意一生即使上焦闭塞。上焦闭则令下焦上而复返下焦,使人腹胀,气就无法正常运行了。思(思念)胜恐。 寒气能使肌理毛孔闭塞,阳气无法行之于外表,故令气收敛在内而不出矣。 热气能令人毛孔肌理大开,气血流畅,汗大出,所以气就外泄了。无汗则气收。 人受惊则心意无倚靠,神志恍忽不知所处,谋虑不定,以致气机混乱了。 过劳会令人喘息大汗出,于是内外皆太过伤,造成气耗损不复矣。劳动间要休息。 思念能使心有所依靠,神志有所依归,正气因而停留无法正常运行,致令气郁结不通了。 第四十篇:腹中论 鼓胀 使人腹腔肿满,吃了早餐则晚上无法进食。用鸡矢白(鸡矢醴:野外土鸡的粪便,吃过土石后排的大便)来治疗肝病的鼓胀,干燥过的鸡矢白与甜酒合煮。一剂有反应,二剂即愈。其间也有再复发的,这是因为在病将愈时,饮食不知节制而引起的。因此病邪又复聚于腹部而造成。 木-鸡;火-马;土-牛;金-犬;水-猪 非人勿传 饮食要有节制,生活好,饮食要简单。 癫痫案例 阳亢,发病前闻到腥味,即血枯。 血枯:胸胁胀满,无法入食的。其发病之初先可闻腥臊的臭味,口中清涎不断,咳吐中带血,手足冰冷,目眩,常常大小便中亦带血。这是在少年时得到的,比如曾大量失血,或醉后行房事,以致中气不足,肝脏受伤。女子则必月经停滞不来。 血枯治疗 用四付乌贼骨及茜草(藘茹,活血化淤)一份,二物合并,研为粉末,利用雀卵黄来做黏着,制成如小豆般大的丸,每次五粒饭前服用(为后饭:吃完药吃饭),并喝鲍鱼汁。 伏梁 两种情况: 1、 胆囊堵塞而破裂,被三焦包住 2、 阑尾堵塞而破裂,三焦油网包住脓血,即腹膜炎。痛处手感热,特别是下腹下方热,气街靠近腹部处(气街:关元->足三里) 下腹部隆起,在其上下左右皆可摸到块状的根样。这是许多脓血被囊状物包着,因位居肠胃之外,故无法治疗。想去治疗而每次切按此块会因之而死。此病脓血囊向下走,则必下脓血。若上行则压迫胃脘,造成胃中生痈脓。这病必久也,很难治。如果位在脐上是逆症,如在脐下是从症,还好治些。针刺时不可用强泻法,否则必伤病人,详论在刺法篇中。 有人身上髀骨及大腿部,足胫部都肿起来,腹部有绕脐痛的现象,此病亦为伏梁,但是是由风来造成的。其病气溢出大肠而附着在肓部。肓之源头在脐下气海穴,所以会有环脐而痛的现象,此病不可乱动,摇动过剧会造成小便濇涩不易排出的病,很危险。病散会死。 伏梁治法 热中、消中之病不可服用高厚美食或芳香草药或石药。石药令此种病人易发癫疾,芳香草药使人发狂。今见有热中或消中的病人,大都是富贵之人。如果禁止其饮食丰美的食物,是与其心意不合的。又禁止服用芳香的草药及石药,就无从去治疗疾病了。 芳香的草蘖其气必盛,石药之气亦悍烈。故此二者药气快速而强劲有力,因此不是心无欲望,无所怨之人是不可服此二种药物的。所有热中及消中之病,都因肠胃中过热引起,热气本性慓悍,药气亦同,一旦二者相遇,必内伤脾。脾为土气,受木制,因此于甲乙之木日必造成脾病矣。 治疗野心欲望很强的病人,要注意病人的饮食,要控制太过饮食。 四海 人有四海: 1、脑为髓之海,俞穴:上为百会;下为风府 2、喉颈为气之海,俞穴:上为天柱;下为人迎 3、胃为水谷之海,俞穴:上为气街;下为足三里 4、冲脉主血,为十二经脉之海,俞穴:上为大杼;下为上下巨虚、上廉下廉 |
|
5614楼#
发布于:2016-03-30 22: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30日、《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悲则气消:过度悲哀使心联系其他组织的脉络痉挛,还会影响到肺,使肺叶张大抬高,呼吸异常,以致胸腔胀满,气的运行不通,营卫之气不能布散到全身,停留在胸中,时间长久转化成热,而损耗气。 从人体外部看里面:肺和心在膈上,为阳;膈中有肝、胆、脾、胃;膈下腹部大肠、小肠、膀胱、肾为阴。寸脉为胸阳,膈为关,腹为尺。人体里面,阳向下降,阴向上升,这样头面是冷的,脚是热的。 恐则气下:过度恐惧会损伤肾脏,肾脏所贮藏的精气也被损伤。肾功能受伤,使人体上部闭塞不通,下部的气无法上行,停留于下,使人体下部胀满。正常人肾脏在下面,肺气下降、肺金生肾水。恐惧时伤到肾脏,肺气下不来为,上焦的阳就会闭住,下部的阴就会累积。 思盛恐,思念怀念的人可以减轻恐惧。 寒则气收:人体遇到寒后,使汗孔闭塞不能,阳气不能向外通告而收敛于内 热则气泄:人体遇热后汗孔舒张开,营卫之气也随着汗液而外泄。 惊则气乱:人体突然遭受惊吓就会心悸不宁,精神不安,疑虑不定。 劳则气耗:过度体力劳动使人气喘汗出,气喘损耗体内的气,出汗损耗体表的气 思则气结:人如果思虑太多,精神过度集中于某一事物,就会使体内的正气停留在局部而不能正常运行。 腹中论第四十篇 臌胀,胸腹部肿胀发闷,早晨病情较轻还可以吃东西,但到晚上病情较重,就不能吃东西了鸡矢醴:用鸡屎白晒干,用微火焙黄后取一两,放入三碗米酒中,用火烧开数次,澄清后,空腹时热服。一剂见效,二剂治愈。这种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养在户外散养的鸡,吃小虫子时,会吃进去泥土、沙石,排出的粪便中间是白色的,是鸡屎白,用镊子收集。五畜,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鸡马牛狗猪。 病邪邪残留在腹中,病根未除,时间长了,病邪邪又聚合在腹中,再加上不注意控制饮食,便脾胃又受到损伤,所以病会复发。 血枯,胸胁胀满,妨碍饮食。病发作时,先闻到腥臊的气味,口中泛清水,吐血,四肢清冷,双目发眩昏花,并经常出现大小便中带血的现象。病人在少年时曾经有过大出血,病根还留在体内;或因醉酒后行房事,中气会衰竭,导致肝脏和肾脏的精气损伤,造成月经量少或者停经。四分海螵蛸(乌贼骨)、一分茜草(鹿衔草,活血化瘀),两种药混合一起,研成细末;再加上麻雀蛋(鸟蛋都行,如鸽子蛋),做成绿豆大小的药丸,饭前服五丸,用鲍鱼汤送服。既可以缓解胸胁胀满的症状,又可以补益被损伤的肝脏。 伏梁,小腹部坚硬胀满,局部病灶较深,并与上下左右的组织有粘粘连,少腹包坚硬,固定不移,大小便下脓血。胆被堵了很长时间,胆囊破裂,胆汁外流,脓血被三焦油网包住,部位在肠胃外。经常因为用手按压患处过重,致使脓血包穿孔,脓血流入腹中而引起死亡。 如果这种病在下腹部,即盲肠破裂,脓血被三焦油网包住,靠近肛门和脲道,就会出现从大小便中排出脓血的症状。在右下腹部接受大腿根的地方是热的。肺与大肠相表里,在手掌靠近生命线的地方有一块褐色的痣,随着治疗的深入,病越来越好,痣的颜色也越来越浅。 如果病位在上腹部接近胃和横膈膜,可以引起胃和横膈膜之间发生脓肿包块,成为病程迁延、很难治愈的重病。要避免触动患处,也不能用猛药,以免引起穿孔。刺法篇中有治疗方法。 伏梁二,风根,大腿和小腿部位都发生肿痛,且有环绕脐部疼痛的症状。外感风寒邪气引起。风寒邪气由大肠泄出到肠外,停留附着在肠外的脂肪系膜上,而肠外脂肪系膜的根源在脐下,所以产生绕脐痛的症状。不能重按患处,也不能用猛药泄下,更不要让患者动,否则会引起小便涩滞不畅的病变。 热中、消中,不能吃膏粱厚味,也不能用芳香的草药和矿石类药物。芳香类药物多数性质辛热,性质燥热、刚劲,会使人发生狂病。矿石类药物多数性质猛烈,性质燥热、刚劲,会使人发生癫疾。热中和消中的病人,多数是富贵人,平常多吃膏粱厚味,体内的热气本来已经亢盛,再加上芳香类药物和矿石类药物,会热上加上热,使脾脏正气受到伤害。在五行中属土,受木的克制,所以如果在甲乙日(属木)服用这类药物,会使疾病更加严重。 人有四海:脑为髓之海,上俞为百会,下俞为风府。喉项为气之海,上俞为天柱,下俞为人迎。胃为水谷之海,上俞为气街(关元以下),下为足三里。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主血,上俞为大杼,下俞为上下巨虚、上廉下廉。 |
|
5615楼#
发布于:2016-03-30 22:04
@教官-德阳-韩辉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8班-长沙-佘勇辉申请签到,2016-03-30《人纪-内经》第52课心得: 为肺所属也。若皮毛感受病邪,必顺而进入肺中。摄取过多的肺寒。肺咳。节而生病间,所春季感,季节风案必甚则唾状。甚甚则,欬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欬剧。肾欬之状,欬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欬涎。肺欬的症状是欬嗽中带有喘息。皮肤毛孔内连于肺,冷饮入胃中,寒气会自中焦上入肺,造成肺内寒而表又受寒,邪因而能入肺中,则成体内五藏各有受病之季节,非当令时,必是自他臓傅来的。人生存在天地之以五臓之气亦必须按照节气来调理之,感受外寒或寒饮则生病矣。凡轻微者为欬症,严重者为下痢,甚而体痛。秋季感受风寒必先伤肺,受风寒必先伤肝,夏季感受风寒必先伤心交替之土时感受风寒必先伤脾,冬季感受先伤肾。肺欬之状,欬而喘息有音。心欬之状,欬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则咽肿,喉痹。肝欬之状,欬则两胁下痛。不可转,转则两胠下满。
|
|
5616楼#
发布于:2016-03-30 22: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山西吴静
2016-3-30学习《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悲则令心脉拘急,气血无法散,就令人气消弱了。 恐惧会伤肾,正常人肺气下降,金生水,现肾受伤,肺气无法下降而回逆,使上焦闭塞,下焦阴积累,使人胀气,气无法正常运行。 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过劳则会令人喘息,出大汗,内外皆伤,造成气耗损。 思念能使心有所依靠,神志有归依,正气因而停留无法正常运行,令气郁结不通。 鼓胀:用干燥过的鸡矢白与甜酒合煮,一剂有反应,两剂治愈。如果病再复发,是由于饮食不知节制造成的。 血枯:胸胁胀满,无法入食,在病之初时可闻到腥臊的臭味,口中轻涎不断,咳吐中带血,手足冰凉,目眩,常常大小便中也带雪,是在少年时曾大量出血,或最醉后强行房事,以致中气不足,肝脏受损,女子则必月经停滞不来。可用四付乌贼骨及茜草一份,二物合并,研为粉末,利用却卵黄来做黏着,制成如小豆般大的丸,每次5粒饭前服用,并喝鲍鱼汁,如此可使肠中清利,恢复肝的功能。 伏梁:下腹部隆起,在其上下左右皆可摸到块儿样的根,是由于胆囊破裂或盲肠破裂以后,被三焦油网包裹的脓血。浓血在小腹下面的则由大小便排出脓血,在小腹上面,则迫近胃部靠着横膈膜夹着胃而成为内痈,这是一个慢性病,很难治疗,在肚脐上面的伏梁是逆证,在肚脐下面的伏梁是顺证。 另一种伏梁:躯干,髀部,大腿,小腿都肿大,围绕着肚脐痛,是由于寒气所致,寒气充满了大肠而附着肓,肓的根源在肚脐下面,不可以动它,动了他则会成为水肿,小便闭塞的病。 辛香的药物味美,石类的药物气悍,作用都剧烈而持久。人体内的热气剧烈,它们合在一起,将使脾受伤。 |
|
5617楼#
发布于:2016-03-30 22: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26号,《黄帝内经》第50课心得 凡用针刺疟病时,必先问病人首发何症?何时发病?痛在何处?可先刺其未病之初。例如:先头痛且沉重者,可先刺头上百会穴,再刺攒竹二穴出血。若先有项背强硬症状者,可先刺其强硬之位。如果是先出现腰背椎部痛者,可刺委中处放血。如果是手臂先痛的,可先刺手少阴及手阳明的指尖部位使之出血。又先发足胫部位酸痛的,可先刺足阳明经足指间穴位出血。 一般来说,阴经的井穴不放血,一般在阳经的井穴放血。 疟病之人,如不感口渴,又隔日发病者,可剌足太阳之经穴。如口渴又隔日发作者,可针刺足少阳之经穴。一旦遇到温疟病人又不得汗出者,可施五十九刺法。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五脏六腑之间寒热转换 肾之寒会移转入肝,肝阳受寒无法运行,必生痈肿及短气。脾也会将寒气传给肝脏,会造成人体肿胀且筋挛不已。肝之寒会移入心脏,令人发狂神乱,饮食不入。心上寒如传入肺,使肺阳消损,津液不存,必饮一杯水尿出二杯水,此必死不治。肺之寒会移入肾脏,造成病人涌水,所谓“涌水”,就是重按腹部不坚实,水气客居大肠中,流动快时必肠呜不已,好像皮袋中包着水浆一样的病。 脾之热转入肝时,则有易惊且流鼻血的症状。肝若移其热至心脏,病人必死。心脏若移热入肺,造成中膈过热,消渴而多饮。肺之热若移至肾,就会有筋柔且无力状。若肾之热移转至脾脏,脾脏失其运化之职,身体立虚,肠下痢而死不治。若子宫胞中移热至膀胱,会令人尿血且膀胱胀满。若是膀胱之热移转进入小肠,必使肠受阻而大便不通,使人口部糜烂。若是小肠之热移转入大肠,造成两热相激,血溢脉外,月事不至而瘀阻胞中为症瘕矣,病已深。若是大肠之热移转入胃中,令人饮食多而消瘦不已,名之“食亦”。一旦胃之热移转入胆中,亦名“食亦”。若是胆之热移入于脑中,会造成病人鼻骨酸痛,流浊涕不止矣,再渐久出现鼻血的现象,令人视物不明。以上所有的病症,都是因为经脉之气无法正常运行,发生气逆而造成的。 咳论篇第三十八 五脏六腑有病,都会使人咳嗽,并非一定是肺造成的。 皮肤毛孔内连于肺,为肺所属。若皮毛感受病邪,必顺而进入肺中。摄取过多的冷饮入胃中,寒气会自中焦上入肺,造成肺寒。肺内寒而表又受寒,邪因而能入肺中,则成肺咳。体内五脏各有受病之季节,非当令时节而生病,必是自他脏传来的。人生存在天地之间,所以五脏之气亦必须按照节气来调理之,感受外寒或寒饮则生病。凡轻微者为咳症,严重者为下痢,甚而体痛。秋季感受风寒必先伤肺,春季感受风寒必先伤肝,夏季感受风寒必先伤心,季节交替之土时感受风寒必先伤脾,冬季感受风案必先伤肾。 肺咳的症状是咳嗽中带有喘息不止,呼吸浊音很重,严重时会咳血出来。心咳的症状为,咳时心会痛,喉中如有物梗阻状,严重时会咽肿,喉痛,无法呑咽食物。肝咳之症状为,咳时两胁肋会痛,严重时无法转身,强转则胁下胀满不已。脾咳之症状,咳时会引右胁下痛,隐隐牵引到肩背痛,严重时无法活动,一动则咳嗽加剧。肾咳之症状,令人咳时牵引腰背疼痛,严重时咳中带涎。 脑为髓之海,喉咙为气之海。 五臓久咳不愈,就会移转到腑中。如脾咳不已,久而影响胃。胃咳症状,必咳中兼呕吐,呕吐剧烈时,会有吐虫出的症状。肝咳不已,久而传胆。胆咳之症,必咳时兼吐胆汁之苦水出来。肺咳不已,久而传大肠,大肠咳状,咳时会遗漏大便出来。心咳不已,久必传入小肠,小肠咳症,咳时必兼有放屁症状。肾咳不已,久必传入膀胱,膀胱之咳,咳时兼有遗漏小便。诸咳久而不愈,必傅入三焦,三焦咳的症状,必咳而兼有腹满,没有食欲。 |
|
5618楼#
发布于:2016-03-30 23: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30日《黄帝内经》第55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30日《黄帝内经》第55课心得 腹中论第四十 胸本阳,阳为降,腹为纯阴,阴为升。阳不下,阴不升,以致胸腹皆满,十二经脉皆受其害,以致气逆。此为厥逆也。治之以灸。灸之时机,待阴阳相合可也。 若病气盛,莫可治之,可略进米粥,以升胃气,待病气稍平方可治之。若阳回逆,灸之致重阳,咽为之痛。 诊脉之准,诊之寸、人迎。人迎大寸一倍,为一胜。 太阳为三阳,阳明为二阳,少阳为一阳。若阳极回阴,所致腹胀而头痛 腹为纯阴,其内藏太阳二:小肠、膀胱也。太阳居阴下,若胸阳入阴分,阳升阴降、阴升阳降此为常态,阳降则阴升而补之,以致阳虚,阴气升至头致头痛。头痛是为重阳。若发热,阳自头回逆,致腹痛。 刺腰痛论第四十一 足太阳之脉致腰痛:痛时牵引项脊尻背(尻:尾椎是也),治之以委中刺血。 春时一阳初升,刺血伤及阳气,所致阳虚,夏阳极盛,刺之可也。 少阳之脉致腰痛:身不能转,不可回头。刺成骨,今之胆经阳陵泉之处也。青筋处予之刺血。 若腰痛于尾椎,刺之以委中下至承山间之青筋,刺血治之。 阳明经脉致腰痛;不可回头,回头即致眼花之证。治之以足三里。 足少阴经脉致腰痛:痛入腹中,治之以复溜。 厥阴经脉致腰痛:致腰部紧绷,治之以肝经之太冲左近压痛点,刺血。 心包亦为厥阴,内经之义,是为心火之包。心包络胆、女子胞,心包可受病。厥阴受病,心志亦受其害,致悲、重语等证。 足太阳经脉腰痛,可致小便失控。足太阳经腰痛治之以委中、委阳等。见横脉青筋处,予以刺血。 带脉致腰痛:治之以委中至外膝之处,或足临泣。 刺血也可治疟疾也。刺血见黑血不停,见鲜红之色即停。 同阴之脉致腰痛:治之以绝骨。 阳维脉致腰痛:多见肩横胸膈之处,治之以飞扬、内关。 冲脉致腰痛:多为举重物所致。其内有淤血,治之以委中至膝外侧、阳陵泉之处,均可刺之。放去淤血,其疾可愈。腰痛此处治之,均有效焉。 任脉致腰痛:其证行之则不痛,坐之则痛。刺膝外侧放血。 阴维脉致腰痛:因其与肾脉齐,则刺内踝上五寸之筑宾、漏谷等处。 督脉致腰痛:疼痛牵引胸膺部,眼睛视物昏花,严重时腰背向后反折,舌卷短不能言语,此与肾经之合,治之以复溜。 寒症治阳经,热证治阴经,左痛治右,右痛治左。 散脉致腰痛:发热,热甚则生心烦,若有横木梗阻其中,甚而遗尿,治治之以散脉下俞之巨虚上廉和巨虚下廉,其穴在膝前外侧骨肉分间,有青筋缠束之脉络刺血。 肉里之脉致腰痛,不能咳嗽,咳则筋脉拘急挛缩,治之以刺肉里之脉,其穴在足太阳的外前方,足少阳绝骨之端后。 在夹脊时,刺委中。 |
|
5619楼#
发布于:2016-03-30 23: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3月30日《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悲伤肺,影响心速加快,热在肺中散不掉,气会消,严重会死人。恐伤肾,肺气下不来会回逆,上焦闭塞,下焦阴积腹胀,气无法行。寒在腠里毛孔闭塞,阳气无法行于外表,气敛在内而不出。热气能使人肌理大开,汗大出而气外泄。惊则心意无所倚,神志恍惚谋虑不定,气机混乱。过劳喘息大汗,内外皆太过伤,气耗损不复。思能心有所依,神志有所归,正气停留无法运行,气郁不通。 腹中论篇第四十 鼓胀病,腹腔肿满,吃了早餐晚上无法进食,治之以鸡矢白(鸡屎最后拉出来的一点白),干燥后与甜酒合煮,一剂有反应二剂好。复发是因病将愈时饮食不节引起,病邪复聚于腹部而造成的。 血枯病,胸胁胀满无法入食,病初可闻腥臭味,清涎不断,吐中带血,手足冰冷,目眩,二便带血。病自少年时得,如大量失血,醉后行房,以致中气不足,肝脏受伤,女子必月经停滞不来,治法,用四付乌贼骨及茜草一份,合研为粉,用鸟蛋黄黏着,制成豆大般的丸,每次五粒饭前服用,并喝鲍鱼法。如此清肠,恢复肝的功能。 伏梁病,下腹隆起,上下左右可摸到块状的要样,这是脓血被囊状物包着,因居肠胃之外无法治疗,想治疗而每次切按此块会死。因为此脓血囊向下走必下脓血,向上行则压迫胃脘,造成胃中生痈脓,病必久,很难治,如果在脐上则难治,在脐下则好治。针刺不可用强泻法,否则伤病人。 尾椎骨、大腿、屁股、足胫皆肿,腹部绕脐痛也是伏梁病,是风造成的,气溢出大肠而附在肓部,肓之源为气海穴,所以为绕脐痛。此病不可乱动,否则会造成小便不出危险。富贵病,芳香草药气盛,石药之气悍烈,此二者药气快速而强劲有力,不是心无欲望、无所怨之人不可服,否则伤脾。 厥逆,胸部肿胀,颈痛胸满。中于寒,阴阳别而成。灸之声哑,针石狂乱,只能待阴阳和谐时再治。 |
|
5620楼#
发布于:2016-03-30 23: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王芝申请签到,2016年3月30日《黄帝内经》第55课心得
《腹中论篇第四十》 六、厥逆:胸肿大,颈痛胸满腹胀。 此病因中于寒,阴阳相隔。若灸之则声哑,针之则狂。是因阳气本下行,此病令阳气更上,灸则阳气遏盛而入侵阴中,入则音哑。针石刺破令阳气大泄,故阳气因虚而成狂。须令上头的阳气下降进入四肢,手足温暖后再调和可安全治愈。 注:人有四海:脑,髓之海。上俞,百会。下俞风府。喉项,气之海。上俞,天柱;下俞人迎。胃,水毂之海,上俞,气街;下俞,足三里。冲脉,十二经之海,主血;上俞,大柕;下俞,巨虚,上廉。 因病盛时施治会伤正气,五脏六腑皆受于胃,可用白米粥煮稀饭,强胃气也可放生姜,让吸收力更强。 七、怀子且要生了:身有病而无邪脉。 八、发热又疼痛的原因 发热的病人,必出现阳脉,因受三阳经脉气所动而成的。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的是少阳病,二倍的是阳明病,三倍的是太阳病。若寸口比人迎脉大,表示阳明热气已入阴脏,故病在头与腹,以致腹胀满而头痛。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一、足太阳膀胱经引发的腰痛:腰痛牵引项背及尾骨,使背部感觉如负重物状。可委中穴,及太阳正经上有郁血之络位来放血。但春季时不可见血。 二、足少阳胆经引起的腰痛:像用针刺皮肤的感觉,并且使人无法前后伸屈身体,无法回头,在阳陵泉穴外之骨端找青色血脉放血,可以立愈,夏季则不可见血,会损元气。 三、足阳明胃经引起的腰痛:会令人无法回头,回头则眼目昏花。并令人情志上易悲。在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及其上下一、二寸位有瘀血之血脉放血,但在秋季时,不可如此,否则伤及胃气。 四、足少阴肾经引起的腰痛:会有痛的牵引脊椎内部的感觉。可针刺足少阴复溜穴附近压痛点。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回复。 五、足厥阴肝经引起的腰痛,令人腰中如张弓弦般的绷紧。可针刺足厥阴脉在足大指骨与次指间找硬块的压痛点,有几处刺几处,此病使人多言痛不止,按诊时又无定处,故可在痛处刺三针。 六、足太阳之别脉为解脉,腰痛令人痛引肩部,目视不明,常常遗尿。可在在外膝部与委阳之间瘀阻的血脉上放血,直到血色变淡而止。 七、同解脉之别络为带脉,腰痛症状围绕腰部一圈如带状的疼痛,常如折腰状,善恐。可在解脉在委中位到外膝部处血络结如黍米一样一粒粒相连处放血,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止。也可在临泣。 八、同阴之脉引起的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胀闷而腰痛之感,可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穴位附近找三处压痛点刺之即可。 九、阳维引起的腰痛,肿胀而痛。刺阳维脉阳维脉与太阳脉交接之飞扬穴,约离地一尺之高。 十、衡络之脉为冲脉的腰痛,无法前后弯身,仰则恐跌倒,此病是因举重物伤及腰部,使横络之血脉断,排不出之瘀血聚此造成的。在委阳穴上方找青筋血郁处放血,立愈。 十一、会阴之脉指任脉引起的腰痛,会在痛的部位上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水之后又想走动。在足部阳蹻之脉约在外膝关下五寸地方找血瘀之处放血。 十二、飞扬脉指阴纬脉和肾经连在一起引起腰痛,使人痛而肿胀感,严重时令人时悲时恐。可针飞阳脉在内踝上五寸,为足少阳与阴维脉交会的位置,约漏谷穴下一寸处。 十三、昌阳脉指督脉和肾经引起腰痛,会痛引前胸,目视不明,严重时会有痉孪且向后弯曲状,舌向上卷起且无法说话。可针刺内踝上二寸的复溜及交信二穴,以有压痛点为正穴。 十四、足太阳之别脉为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尿,可在膝外侧有血脉束缚状的部位放血。 十五、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欬。欬则筋缩急。在足太阳经的外侧,足少阳绝骨穴之后侧的压痛点上取二点针刺。 十六、腰痛侠脊而痛至,造成头部常寒栗状,目视昏乱,欲僵仆,可在足太阳委中穴附近郁血络处放血。 十七、如腰痛而且痛处寒冷,可刺足大阳与足阳明经。如痛处发热,可刺足厥阴肝经。无法前后弯身,可刺足少阳胆经。如腰痛引起内热而喘,刺足少阴肾经及刺委中放血。腰痛且 痛处寒冷无法回头,刺足阳明经。如腰痛且痛处发热,又无法回头,用足太阴脾经。内热而喘息不止,就刺足少阴肾经。大便难,刺足少阴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 十九、腰痛引少腹内痛,不可以仰,可刺腰臀部的八髎穴及两侧俞穴位。左取右,右取左。 注:临床上,膝盖以下,有青筋都有不同的腰痛,放血。静脉瘤是血管壁好像蚯蚓一样很粗,不放血,用药。血脉指皮肤上突然一条青筋出来为血脉。 寒症刺阳经,热症刺阴经。 |
|
5621楼#
发布于:2016-03-31 00: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年3月30日《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腹中论篇第四十 鼓胀: 有种病使人腹腔肿满,吃了早餐则晚上无法进食,此病叫“鼓胀” 用鸡矢白来治疗,干燥过的鶏矢白与甜酒(甜酒就是米酒)合煮。一剂有反应,二剂即愈。因为鸡是肝脏的畜。肝脏的鼓胀用这个方子很有效。 其间也有再复发的,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病将愈时,饮食不知节制而引起的。因此病邪又复聚于腹部而造成的。 血枯: 有人病胸胁胀满,无法入食的。其发病之初先可闻腥臊的臭味,口中清涎不断,咳吐中带血,手足冰冷,目眩眼目昏花,常常大小便中亦带血。此病名“血枯”。这是在少年时得到的,比如曾大量失血,或醉后行房事,以致中气不足,肝脏受伤。女子则必月经停滞不来。 血枯治法:用四付乌贼骨及茜草(茜草活血化瘀)一份,二物合幷,研为粉末,利用雀卵(鸟蛋都可以)黄来做黏着,制成如小豆般大的丸,每次五粒饭前服用,并喝鲍鱼汁(鲍鱼汤)。如此可使肠中清利,恢复肝的功能。血枯是因为里面有污血停在身体里。 伏梁:腹膜炎 有病症是下腹部隆起,在其上下左右皆可摸到块状的根样,这病叫“伏梁”。这是许多脓血被囊状物包着,因位居肠胃之外,故无法治疗。想去治疗而每次切按此块会因之而死。 此病脓血囊向下走,则必下脓血。若上行则压迫胃脘,造成胃中生痈脓。这病必久也,很难治。如果位在脐上是逆症,如在脐下是从症,还好治些。针刺时不可用强泻法,否则必伤病人,详论在刺法篇中。 有人身上欢跳,髋骨及大腿部,足胫部都肿起来,腹部有绕脐痛的现象,这是什么病呢?此病亦为伏梁,但是是由风来造成的。其病气溢出大肠而附着在肓部。肓之源头在脐下气海穴,所以会有环脐而痛的现象,此病不可乱动,摇动过剧会造成小便濇涩不易排出的病,很危险。 热中、消中之病不可服用高厚美食或芳香草药或石药。石药令此种病人易发癫疾,芳香草药使人发狂。今见有热中或消中的病人,大都是富贵之人。如果禁止其饮食丰美的食物,是与其心意不合的。又禁止服用芳香的草药及石药,就无从去治疗疾病了。请说明之。 芳香的草药或很好是食物其气必盛,石药之气亦悍烈。故此二者药气快速而强劲有力,因此不是心无欲望,无所怨之人是不可服此二种药物的。 为何不可以服此二种药呢? 所有热中及消中之病,都因肠胃中过热引起,热气本性慓悍,药气亦同,一旦二者相遇,必内伤脾。脾为土气,受木制,因此于甲乙之木日必造成脾病矣。 四海:1、脑-髓之海。上俞为百会,下俞为风府;2、气之海-脖子一圈。俞穴:上俞为天柱,下俞为人迎;3、水毂gu之海—胃。上俞为气街(关元一下到足三里),下俞为足三里;4、十二经之海—冲脉主血。上俞穴位大杼,下俞为巨虚。 |
|
5622楼#
发布于:2016-03-31 00:51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3月30日《黄帝内经》55课学习心得:
腹中论篇第四十续 5、有种病使人胸肿大,颈痛又胸部胀满,病名“厥逆”,是因为气逆造成的,中于寒而阴阳绝别,此病若用灸,则造成声哑,用针石会必造成狂乱,只能等阴阳和谐,胸满慢慢退掉,再慢慢施治。原因是病盛时施治会伤正气,可让病人吃点米粥以养胃气。正常时:胸部—阳气—应下降,腹部—阴气—上升。阳气本应下行,今盛于上,用艾灸会热上加热,而使热侵入阴中,一入则令人音哑。针石刺破令阳气大泄,故阳气因虚而狂。须令上头的阳气下降进入四肢,手足温暖后,再调和而治愈。有种人身体有异常但脉按之正常无病脉之象,这是怀孕并能正常生产。 6、有种病使人发热且疼痛之病因:发热的病人必出现阳脉,因三阳经脉动而成,人迎脉大于寸口一倍为少阳病,二盛是阳明,三盛为太阳。若寸口脉大于人迎脉表示阳明热气已入阴脏,病人会头腹均受邪,以致腹胀满而头痛。 刺腰痛篇四十一 1、足太阳膀胱经之腰痛,令人腰痛牵引项背及尾骨痛,背部有背着重物的感觉。可针刺委中穴和太阳经处有青筋部位来放血,春季时不可见血,会伤元气。 2、足少阳胆经之腰痛,皮肤会有针扎的感觉,病人无法前后申屈身体,没法做回头的动作,可针刺阳陵泉附近的青筋处放血。夏季则不可见血,会损伤元气。 3、足阳明胃经引起的腰痛,也会令人无法做回头动作,一回头会眼花,且令人情致上易怒,可针刺足三里及附近的青筋处放血,秋季时不可刺。否则伤胃气。 4、足少阴肾经的腰痛,痛来牵引脊椎内部的感觉,可刺复溜附近的压痛点和青筋放血,春季不可,一旦出血过多,病人难回复。 5、足厥阴腰痛,令人腰中如张弓弦般的紧绷,可针刺足大指和次指之间的硬块刺入,有几处刺几处,此病使人多言痛不止,接诊时又无定处,故可在痛处刺三针。 6、足太阳之别脉为解脉,解脉腰痛令人痛引肩部,目视不明,常遗尿,可针刺外膝部和委阳之间的瘀阻处放血。 7、带脉腰痛,环绕腰部一周痛,腰部感觉要断成两半,使人易受惊吓,可针刺委中附近和临泣穴青筋处放血。 8同阴(少阳)之脉引起的腰痛,感觉如小秤锤在身中,胀满而腰痛,可刺同阴(少阳)之脉,在绝骨穴附近找三处压痛点,刺之即可。 9、阳维脉引起的腰痛,环胸膈一周痛,令人感觉肿胀而痛,可针刺飞扬穴附近青筋处放血。 10、冲脉之络脉伤引起的腰痛,令人无法前后弯身,如仰身则担心跌倒,此病是因搬举重物而伤及腰部,使横络血脉断,淤血排不出造成的,可针刺委阳血附近的青筋处放血。 11、任脉(会阴之脉)引起的腰痛,会在病变处汗出淋漓,汗干后又口渴喝水,饮水后想动不想静,可刺阳跷脉在外膝盖下五寸地方找淤处放血。 12、带脉之腰痛(飞阳之脉)引起的腰痛,令人痛而肿胀感,严重时令人时悲时恐,可刺飞扬脉和漏谷附近的痛点和淤放血。 13、肾和督脉(昌阳之脉)之腰痛,会痛引前胸,目视不明,严重时会有痉挛且向后弯曲状,舌向上卷起且无法說話,可刺复溜及交信以有压痛为正穴。 所有的腰痛都可在委中、外膝盖处和脚附近找痛点或淤血青筋处治疗。就不一一表述了。治疗时一般遵循左病治右,右病治左,这是不变的法则。 |
|
5623楼#
发布于:2016-03-31 05:45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6年3月30日《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1、心和肺位居上焦胸阳,寸脉侯之,横膈部位以及以下统称为阴,尺脉候阴,肝脾胃胆是关脉候他们。过悲则令心脉拘急,肺叶伸张且抬高,以致上焦不通。荣卫无法散开,胸中的阳无法散开,热在肺里面,心又是热,就造成气消掉了。严重的悲会出人命的。恐使上焦闭塞,肺气回逆,上焦闭则令下焦上而复返,使人腹胀,气就无法正常运行。常用思胜恐劝慰病人。寒气能使肌理毛孔闭塞,阳气无法行之于外表,故令气收敛在内而不出矣。热气能令人毛孔肌理大开,气血流畅,汗大出,所以气就外泄了。人受惊则心意无倚靠,神志恍忽不知所处,谋虑不定,以致气机混乱了。过劳会令人喘息大汗出,于是内外皆太过伤,造成气耗损不复矣。思念能使心有所依靠,神志有所依归,正气因而停留无法正常运行,致令气郁结不通。 2、腹腔肿满,用鸡矢醴,土鸡屎中间的白色物质。鸡为木属肝,呆若木鸡,马为火属心,牛为土属脾,犬为金属肺,黑猪为水属肾,收集起来晒干和米酒一起煮治疗鼓胀效果特好,一剂就好。时有复发是因为饮食不节。所以任何正常人平时饮食要节制,不能吃的大多大饱。生了病后更应该小心,饮食上要节制。吃一定要简单。 3、胸胁胀满,无法入食。发病之初先可闻腥臊的臭味,口中清涎不断,咳吐中带血,手足冰冷,眼目昏花的样子,时时大便或小便带血。这是因为年少时得到的,比如曾有大量失血,醉入房,以至中气不足,肝脏受伤。女子则必月经停滞不来。用四付乌贼骨(海螵蛸)及茜草一份,二物合并,研为粉末,利用雀(鸽子也可以)卵黄来做黏着,制成如小豆般大的丸,每次五粒饭前服用,并喝鲍鱼汁。如此可使肠中清利,恢复肝的功能。肝藏血的功能,这个时侯的血枯,并不代表瘀血,而是里面有污血停在里面,因为元气大伤,精血受伤之后,血份不是很干净,停在身体里面停久了,闻到一股腥臊味,所以才会用茜草。 4、有病症下腹隆起,在其上下左右皆可摸到块状的根样。因为许多脓血被囊状物包着,因位居肠胃之外,故无法治疗。想去治疗而每次切按此块会因之而死。此病脓血囊向下走,则必下脓血。若上行则压迫胃脘,造成胃中生痈脓。这病必久也,很难治。如果位在脐上是逆症,如在脐下是从症,还好治些。针刺时不可用强泻法,否则必伤病人。有人身上及大腿部,足胫部都肿起来,腹部有绕脐痛的现象,此病亦为伏梁,但是是由风来造成的。其病气溢出大肠而附着在肓部。肓之源头在脐下气海穴,所以会有环脐而痛的现象,此病不可乱动,摇动过剧会造成小便濇涩不易排出的病,很危险。 5、热中、消中之病不可服用高厚美食或芳香草药或石药。石药令此种病人易发癫疾,芳香草药使人发狂。芳香其气必盛,石药之气亦悍烈。吃金石类的药物时,一定要保持心情平和。故此二者药气快速而强劲有力,所有热中及消中之病,都因肠胃中过热引起,热气本性慓悍,药气亦同,一旦二者相遇,必内伤脾。脾为土气,受木制,因此于甲乙之木日必造成脾病矣。 6、脑是髓之海,脖子是气之海,水谷之海是胃,十二经之海是冲脉。 |
|
5624楼#
发布于:2016-03-31 05: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30日《黄帝内经》第55课心得:
厥逆 病如胸肿大,颈痛又胸(阳)腹(阴)胀满,中于寒,阴阳绝别而成的,反着走。此病若灸它则造成声哑,用针石开破,必成狂乱,只有待其阴阳和谐时再来慢慢施治了,亦可以先用药使其阴阳调和,或用粥来增加胃气。阳气本上行,今病令阳气更上,故头呈阳气有余状,一旦火灸之则阳气遏盛而入侵阴中,一入则音哑。针石刺破令阳气大泄,故阳气因虚而成狂。须令上头的阳气下降进入四肢,手足温暖后再调和可安全治愈。 如何知晓妇人已怀孕且将会生 身体有异常现象,但按脉却很正常无病脉之象,这就是怀孕了。 又发热又疼痛 发热的病人,必出现阳脉,因受三阳经脉气所动而成的。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的是少阳病,大于寸口脉二倍的是阳明病,大于寸口脉三倍的是太阳病。若寸口比人迎脉大,表示阳明热气已入阴臓,故此病人会头腹均受邪,以致腹胀满而头痛了。腹部纯阴,阳极生阴会腹痛。 第四十一篇:刺腰论 腰痛 足太阳膀胱经之脉病时,会令人产生腰痛牵引项背及尾骨(尻),使背部感觉如负重物状。可针委中穴,及太阳正经上有郁血之络位来放血。但春季时不可见血,会伤元气。 足少阳胆经引起的腰痛,好像是用针刺皮肤的感觉,并且使人无法前后伸屈身体,无法做回顾的动作。吾人可以用针在阳陵泉穴外之骨端找青色血脉放血,可以立愈,但如正值夏季则不可见血,会损元气。如尾椎痛,在承山周边青筋处放血。 足阳明胃经引起的腰痛,会令人无法回顾其首,一旦回顾则必眼目昏花。此症且令人情志上易悲。吾人可针刺足阳明胃经之足三里穴及其上下一、二寸位有瘀血之血脉放血,但在秋季时,不可如此,否则伤及胃气。 足少阴肾经引起的腰痛,会痛来牵引脊椎内部的感觉。吾人可针刺足少阴复溜穴附近压痛点。但于春季不可放血,一旦出血过多,病必难回复了。 厥阴腰痛 足厥阴肝经引起之腰痛,令人腰中如张弓弦般的绷紧。吾人可针刺足厥阴脉在足大指骨与次指间找硬块的压痛点,找到即可刺,有几处刺几处,此病使人多言痛不止,按诊时又无定处,故可在痛处刺三针。 心包:把心火心阳包住,守阳,络到女子胞。心脏不受病,心包会受病。 足太阳之别脉为解脉,此病腰痛令人痛引肩部,目视不明,常常遗尿。可针刺其脉在外膝部与委阳之间瘀阻的血脉上放血,直到郁血之色消除即可停止了。 带脉痛 同解脉之别络为带脉,其腰痛症状围绕腰部一圈如带状的疼痛,腰部好像要断成两半似的,使人易受惊吓。可针刺解脉在委中位到外膝部处血络结如黍米一样一粒粒相连处放血出,俟黑血流尽、血变红方可止血。血常会喷出,勿惧。 同阴之脉引起的腰痛,会感觉如有小秤锤在身中,胀闷而腰痛之感,可刺同阴之脉,在绝骨穴位附近找三处压痛点(三痏wei,有瘢痕)刺之即可。 阳维腰痛 奇经之阳维脉引起的腰痛,其感觉是肿胀而痛。可针刺阳维脉与太阳脉交接之飞扬穴,约离地一尺之高。 冲脉痛 冲脉之络脉伤,所引发之腰痛,令人无法前后弯身,如仰身则会担心跌倒,此病是因举重物伤及腰部,使横络之血脉断,排不出之瘀血聚此造成的。刺法在委阳穴上方找青筋血郁处放血,立愈。 小腿胆经周围有青筋,病人有腰痛,放血即可。 会阴 会阴之脉引起的腰痛,会在痛的部位上汗出淋漓,汗干后又口渴引饮,饮水之后又想走动。吾人可刺足部阳蹻之脉约在外膝关下五寸地方找血瘀之处放血。 飞扬、踝肿瘀 飞扬脉引起之腰痛,使人痛而肿胀感,严重时令人时悲时恐。可针飞阳脉在内踝上五寸,为足少阳与阴维脉交会的位置,约漏谷穴下一寸处。 昌阳脉(督脉)引起之腰痛,会痛引前胸,目视不明状,严重时会有痉孪且向后弯曲状,舌向上卷起且无法说话。可针刺内踝上二寸的复溜及交信二穴,以有压痛点为正穴位。 足太阳之别脉为散脉,其病引发之腰痛,令人发热而情緖烦躁,腰下如有横木的压重感。严重时会小便失禁。吾人可针刺膝外侧有血脉束缚状的部位放血。 肉里之脉引发的腰痛,令人无法咳嗽,一咳则筋呈弯急状。可针刺足太阳经的外侧,足少阳绝骨穴之后侧的压痛点上取二点针之。 如果腰痛延着督脉两侧上行而痛,造成头部常寒栗状,目视昏齓,想趴下使面向下躺着较舒服。吾人可针刺足太阳委中穴附近郁血络处放血即可。 如腰痛而且痛处寒冷者,可针刺足大阳与足阳明二经。如痛处发热,可刺足厥阴肝经。无法前后弯身,可刺足少阳胆经。如腰痛引起内热而喘,可刺足少阴肾经及刺委中出血。又如腰痛且痛处寒冷无法回首,就刺足阳明经。如腰痛且痛处发热,又无法回顾,则选用足太阴脾经。同证如病人再有内热而喘息不止,就刺足少阴经。一旦大便难也可取用此经。同前症,如再有少腹胀满者,可刺足厥阴经。腰如折断般无法前后弯曲,无法抬举重物,可刺足太阳经。腰痛牵引脊内痛(夹脊)并传至股内廉痛(股骨),则刺足少阴经。 腰痛而牵引少腹腔内痛,无法弯身仰腰,可刺腰臀部的八髎穴及两侧俞穴位。举凡治一切腰痛,都须依月的盈缺来增减刺数,取针后病立刻就好了。左病取右,右病取左,这是永不变的法则。 寒证刺阳经,热症刺阴经。左病刺右,右病刺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