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0楼#
发布于:2016-03-31 23:4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年3月31日《黄帝内经》第55课心得
厥逆: 病如胸肿大胸部是阳,腹部是阴,颈痛又胸腹胀满(颈项是气之海),此病名“厥逆”,中于寒,阴阳绝别而成的。厥逆就是相反 此病若灸它则造成声哑,用针石开破,必成狂乱,只有待其阴阳和谐时再来慢慢施治了。阳气本上行,今病令阳气更上,故头呈阳气有余状,一旦火灸之则阳气遏盛而入侵阴中,一入则音哑。针石刺破令阳气大泄,故阳气因虚而成狂。须令上头的阳气下降进入四肢,手足温暖后再调和可安全治愈。 诊断怀孕:如何知晓妇人已怀孕且将会生呢?身体有异常现象,但按脉却很正常无病脉之象,这就是怀孕了。 黄帝问,又发热又疼痛的是什么病呢?发热的病人,必出现阳脉,因受三阳经脉气所动而成的。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的是少阳病,大于寸口脉二倍的是太阳病,大于寸口脉三倍的是阳明病。若寸口比人迎脉大,表示阳明热气已入阴臓,故此病人会头腹均受邪,以致腹胀满而头痛了。腹部属于纯阴的地方。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足大阳膀胱经之脉病时,会令人产生腰痛牵引项背及尾骨,使背部感觉如负重物状。可针委中穴,及太阳正经上有郁血之络位来放血。但春季时不可见血,会伤元气。 足少阳胆经引起的腰痛,好像是用针刺皮肤的感觉,并且使人无法前后伸屈身体,无法做回顾的动作。吾人可以用针在阳陵泉穴外之骨端找青色血脉放血,可以立愈,但如正值夏季则不可见血,会损元气。 足阳明胃经引起的腰痛,会令人无法回顾其首,一旦回顾则必眼目昏花。此症且令人情志上易悲。吾人可针刺足阳明胃经之足三里穴及其上下一、二寸位有瘀血之血脉放血,但在秋季时,不可如此,否则伤及胃气。 足少阴肾经引起的腰痛,会痛来牵引脊椎内部的感觉。吾人可针刺足少阴复溜穴附近压痛点。但于春季不可放血,一旦出血过多,病必难回复了。 足厥阴肝经引起之腰痛,令人腰中如张弓弦般的绷紧。吾人可针刺足厥阴脉在足大指骨与次指间找硬块的压痛点,找到即可刺,有几处刺几处,此病使人多言痛不止,按诊时又无定处,故可在痛处刺三针。 足太阳之别脉为解脉,此病腰痛令人痛引肩部,目视不明,常常遗尿。可针刺其脉在外膝部与委阳之间瘀阻的血脉上放血,直到郁血之色消除即可停止了。 同解脉之别络为带脉,其腰痛症状围绕腰部一圈如带状的疼痛,腰部好像要断成两半似的,使人易受惊吓。可针刺解脉在委中位到外膝部处血络结如黍米一样一粒粒相连处放血出,黑血流尽方可止血。血常会喷出,勿惧。也可在临泣下针。 同阴之脉引起的腰痛,会感觉如有小秤锤在身中,胀闷而腰痛之感,可刺同阴之脉,在绝骨穴位附近找三处压痛点刺之即可。 奇经之阳维脉引起的腰痛,其感觉是肿胀而痛(整个腰膈环胸痛)。可针刺阳维脉与太阳脉交接之飞扬穴,约离地一尺之高。 冲脉之络脉伤,所引发之腰痛,令人无法前后弯身,如仰身则会担心跌倒,此病是因举重物伤及腰部,使横络之血脉断,排不出之瘀血聚此造成的。刺法在委阳穴上方找青筋血郁处放血,立愈。 会阴之脉引起的腰痛,会在痛的部位上汗出淋漓,汗干后又口渴引饮,饮水之后又想走动。吾人可刺足部阳蹻之脉约在外膝关下五寸地方找血瘀之处放血。 飞扬脉引起之腰痛,使人痛而肿胀感,严重时令人时悲时恐。可针飞阳脉在内踝上五寸,为足少阳与阴维脉交会的位置,约漏谷穴下一寸处。 昌阳脉引起之腰痛,会痛引前胸,目视不明状,严重时会有痉孪且向后弯曲状,舌向上卷起且无法说话(肾脏和督脉合并的腰痛)。可针刺内踝上二寸的复溜及交信二穴,以有压痛点为正穴位。 放血原则:浓的黑血放到鲜红的穴即可。膝盖以下有青筋的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腰痛。青筋的地方都可以放血。 足太阳之别脉为散脉,其病引发之腰痛,令人发热而情緖烦躁,腰下如有横木的压重感。严重时会小便失禁。吾人可针刺膝外侧有血脉束缚状的部位放血。 肉里之脉引发的腰痛,令人无法咳嗽,一咳则筋呈弯急状。可针刺足太阳经的外侧,足少阳绝骨穴之后侧的压痛点上取二点针之。 如果腰痛延着督脉两侧上行而痛,造成头部常寒栗状,目视昏齓,想趴下使面向下躺着较舒服。吾人可针刺足太阳委中穴附近郁血络处放血即可。 如腰痛而且痛处寒冷者,可针刺足大阳与足阳明二经。如痛处发热,可刺足厥阴肝经。无法前后弯身,可刺足少阳胆经。如腰痛引起内热而喘,可刺足少阴肾经及刺委中出血。又如腰痛且痛处寒冷无法回首,就刺足阳明经。如腰痛且痛处发热,又无法回顾,则选用足太阴脾经。同证如病人再有内热而喘息不止,就刺足少阴经。一旦大便难也可取用此经。同前症,如再有少腹胀满者,可刺足厥阴经。腰如折断般无法前后弯曲,无法抬举重物,可刺足太阳经。腰痛牵引脊内痛并传至股内廉痛,则刺足少阴经。 腰痛而牵引少腹腔内痛,无法弯身仰腰,可刺腰臀部的八髎穴及两侧俞穴位。举凡治一切腰痛,都须依月的盈缺来增减刺数,取针后病立刻就好了。左病取右,右病取左,这是永不变的法则。 |
|
5671楼#
发布于:2016-04-01 00:53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3月31日《黄帝内经》56课学习心得:
风论篇第四十二 1、风为百病之源,风邪伤害人体,会令人有时寒,有时热,有时热中,有时寒中,有时内热,有时里寒,有时为疠节病,有时会半身不遂,有时为单纯的风病,有时内至到五脏六腑。这是因为风气入体必先藏于皮肤和肌肉之间,使气无法正常运行,内受阻则不通,外受阻汗液不出,令人皮肤痒。风之性,善于游走且多变化,当肌肉松弛时,令人感觉阵阵寒意,若皮肤毛孔封闭时,则令人发热而烦闷,若转成寒气,会令人胃口不开,若转化为热,则令人肌肉萎缩,和厌食症,此病名“寒热”。 1)若风气进入阳明经,深入胃中,邪气沿经脉上行至目内角处,這是肥胖者使邪气无法外泄体外,造成中热病而眼目发黄。瘦者则汗液外泄过多而成里寒症,病人呈现中寒及眼泪多的毛病。 2)若风气进入太阳经,会进入背部俞穴,再分散到肌肉之间,会与固表之阳气相争,风邪受阻,使肌肉鼓胀内生脓疮,固表之阳气受阻造成肌肉麻痹感。麻风病乃因血气中有热邪居之,令血气混肴不清,于是造成鼻柱塌坏,面上色暗,皮肤生痈化脓溃烂。此病是寒热混合在一起造成的。此血因热生败之病,犹今之大麻疯、鸟脚病是也。若是风寒客居在经脉上不去,就名为时疠之病,或名寒热。 2、五臓风之病情症状各不同,如何诊断及主要症状。 1)以四季来分,春季或甲乙日时人伤于风,名之“肝风”。肝风症状为多汗惧风吹,令人善悲,面带微青,咽干人亦怒,在眼下有青色。夏季或丙丁日伤于风者,名之“心风”。其症状多汗惧怕风吹,唇口焦干,易惊善怒,面色赤,病情严重语言不利,诊断在舌,其色赤。长夏或戊己日伤于风者,名之“脾风",症见多汗惧怕风,全身倦怠,四肢不想活动,面色无华,微带黄色,不思饮食,诊断在鼻,其色黄(鼻子黄亮为有横财)。秋季或庚辛日伤于风者,名之“肺风”。 症见多汗惧怕风,面色白,咳嗽气短,白天轻晚上重,诊断看眉棱骨呈白色状。冬季或壬癸日伤于风者,名之“肾风”,症见多汗惧怕风,面浮肿,背痛无法久站,色黑,无法行房,女人则经水不顺,诊断在肌肤,其色黑。又若风伤背部之诸俞穴,如五脏六腑之俞穴,此为脏腑之风,各有风入之门户,此中者名之“偏风”。 2)胃风症见颈部多汗,惧怕风吹,食物吞咽不下,腹部胀满,若穿薄衣受寒则腹胀不见,一吃寒冷食物则下泄,诊断看体型,人必受而腹大。风气若沿风府穴而上行,则名之“脑风”。症见头面多汗。病会在其当令之时气,下个当令之时病起。风若入头面,则名“目风”或“眼寒”。酒后当风而伤,此名“漏风”。 症见有时多汗,平时皆穿后衣,一吃食物则头部大汗,严重时身体出大汗,呼吸浅短俱风吹。衣服长湿,病人口干舌燥,无法正常工作。房事后汗出伤于风,则名“内风”。沐浴后当风者,名之“首风”。久居风中而令风气入中焦,名之“肠风”,或“飧泄”。风居外部腠理之间,名之“泄风”。症见多汗,衣服尽湿,严重者汗水溢出衣外,口中干燥,皮肤湿重,无法带动,若全身都头痛,必是寒症。(泄风多体力劳动者)。脉诊风病的脉、尺部脉会浮出皮肤表面,触手可得。故风者,为百病之首为病之始生也。至于以后病情的演变,而成为其它的病了。风性善变,故并非有一定的法则可以依循。 痹论第四十三 痹病从何而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痛会游走),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酸痛不已)。 |
|
5672楼#
发布于:2016-04-01 02: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深圳-凤翔,申请签到。2016-03-31,内经视频第56课心得,请教官审阅。
坐骨的地方,股骨夹脊两侧,放几滴血就好了。 做了手术的腰痛不好治。痛在膀胱经扎委中,阴谷穴,由阴引阳,对侧委中下再找痛点,靠近尾椎的痛就往下一点。 四十二,风论: 风为白病之始。在皮肤之间为痒,风善行而速变。毛孔开感觉寒,饮食不好。闭就热闷,阳出不去,人会瘦,寒热会健忘抖动。 风入阳明入眼,发黄,胖中焦湿热,瘦的人会流泪。风入太阳,与阳气冲突,背上会有脓疡。 疠风,麻风病,热在血气里面,鼻柱坏,皮肤溃烂,风寒克于脉。 节气。春天甲乙伤于风为肝风,夏天丙丁为心风,长夏戊己伤于风为脾风。五脏偏风一侧有问题,顺风府而上为脑风。目风造成眼寒,有泪,热则红肿。酒后为漏风,行房后为内风,洗澡后受风为首风,户外久风,肠风下利。 常脉寸髙尺低。风脉入皮肤,轻触之,风寒。 五脏受风,肺风多汗恶风,咳短气,黄昏严重,印堂眉周围白色,肺在管。肝肾好头发变黑色。眉毛长长,耳朵长毛长寿。心风多汗恶风,唇色光亮,情志变化大。肝风善悲,面眼下青色,咽干,善怒。脾风鼻黄色,不食东西。肾风,面浮肿,黑色。胃风,食不下,肚满,衣服穿太少,吃寒则泻,瘦就是寒,胖为热。 干支,首风甲乙肝风之状头痛出汗,丙丁日变好,漏风多汗恶风,不能穿太少。泄风,劳力者,汗出很多吹到风,全身劲痛则寒。局部有寒有热。 四十三,痺论: 风寒湿三气合为痺,风气盛者为形痺,去风药多开点,寒气盛为痛痺。 |
|
5673楼#
发布于:2016-04-01 05: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31日《黄帝内经》第56课心得:
腰痛开刀案例 腰背委中求,阴谷+委中(涡轮增压)。腰痛不能开刀,开刀更痛。 第四十二篇:风论 风病 风邪伤害人体,有时成为寒热病,有时却独成内热病,有时却造成里寒症,有时却成疠节病,有时会半身不遂,有时却为单纯之风气病。病都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有时又内伤五脏六腑。 风为百病之首。风气入体必先藏于皮与肌肉之间,使表里之输运失常,内受阻不通,外受阻汗液不出(出汗后遇寒)。 风之性,善于游走且多变化,当肌肉松弛时,会令人感觉阵阵寒意,若封闭时则令人发热而烦闷。若转成寒气,则令人胃口不开(怢tu栗不能食),若转化为热,则使人肌肉萎缩,因此会造成看到食物就害怕,此名“寒热”。 若风气进入阳明经而深入胃中,会顺沿经脉上行到目内角处,若此人素为肥胖,必使风气无法外泄体外,就造成中热病而眼目发黄。若此人素瘦弱,则外泄必过多而成里寒,于是呈现中寒症及眼泪多的病。 若风气进入太阳经,经过背部诸俞穴,再分散到肌肉之间,会与固表之阳气(免疫系统)相争,一旦受阻停滞不去,会使肌肉鼓胀内生脓疡,固表之阳气受阻无法运行,造成肌肉麻痹感。 胖子:祛风去寒 瘦子:祛风去热 瘴疠之病乃因血气中有热邪居之而令血气混淆不清,于是造成鼻柱塌坏,面上色暗,皮肤生疽化脓溃烂,此血因热生败之病,犹今之大痳疯、鸟脚病是也。若是风寒客居在经脉上不去,就名为时疠之病,或名寒热。 四季风症 以四季来分,春季或甲乙日时人伤于风,名之“肝风”。夏季或丙丁日(火)伤于风者,名之“心风”。长夏或戊己日伤于风者,名之“脾风”。秋季或庚辛日伤于风者,名之“肺风”。冬季或壬癸日伤于风者,名之“肾风”又若风伤背部之诸俞穴,如五脏六腑之俞穴,此为脏腑之风,各有风入之门户,此中者名之“偏风”。五脏六腑气是平衡的,如不平衡,则为偏风。风气若沿风府穴而上行,则名之“脑风”。风若入头面,则名“目风”或“眼寒”。酒后当风而伤,此名“漏风”。房事后汗出伤于风,则名“内风”。沐浴后当风者,名之“首风”。久居风中而令风气入中焦,名之“肠风”,或“飧泄”。风居外部腠理之间,名之“泄风”。 故风者,为百病之首,为病之始生也。至于以后病情的演变,而成为其它的病了。风性善变,故并非有一定的法则可以依循。 风症脉象 正常人脉,寸高尺深;阳九分阴一寸。如有风症,脉浮于皮肤表面,受到风寒。 五脏受风症状 肺风主要症状,乃多汗惧风吹,面色偏白,时常咳嗽气短。白天则转轻,入夜则严重。诊断在眉上,眉棱骨呈白色状。眉络于肺。 心风主要症状,亦是多汗且惧风吹,唇口焦干,易惊善怒,面赤色。病严重时讲话无法很快。诊断在舌,其色赤。 肝风主要症状,也是多汗惧风吹,其人善悲,面带微青。咽干人易怒,常恶见女子。其诊断在眼下,其色青。 脾风主要症状,也是多汗惧风吹,全身倦怠,四肢不想活动。面色无华微带黄色,不思食物。诊断在鼻上,其色黄。 肾风主要症状,也是多汗惧风吹,脸面呈浮肿状,背脊疼痛无法久站。其色如煤烟一样的黑,无法行房,女人经水不顺。诊断在肌肤上,其色黑。 胃风主要症状,颈部多汗,惧风吹,食物呑咽不下,下膈阻塞不通,腹部常胀满。若穿薄衣受寒则腹胀不已,一吃寒冷的食物则下泄。诊断看体形,必呈人瘦而腹大。 首风主要症状,头面必多汗,且惧风吹。当到了得首风之日,以十干推算其前一日时,病情会加重,必头痛而不想出门,到了受风之同干日时,病情会减缓。 漏风主要症状,有时多汗,平常皆厚衣出入。一吃食物则头部大汗出,严重时身体都出大汗,呼吸会浅短且惧风吹,衣服常常是湿的。其人口干舌燥易渴,无法正常工作。 泄风主要症状,必多汗到衣襟尽湿,甚而汗水溢出衣外。口中干燥,皮肤湿润,无法劳动。若全身都疼痛,则必兼有寒邪。 第四十三篇:痹论 风寒湿痹之不同 风寒湿三种邪气混杂在一起,就是痹病也。若风气较多,则成游走性之“行痹”,寒气较多时,则成“痛痹”,若湿气较多,则酸痛不已且固定不移为“着痹”。 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 若是冬日得痹病名之“骨痹”,春季得痹病名之“筋痹”,夏季得痹病名之“服痹”,长夏季节得痹病名之“肌痹”,秋季得痹病名之“皮痹”。 |
|
5674楼#
发布于:2016-04-01 05: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2016年3月31日《黄帝内经》第55课心得
刺腰痛论第四十一 足少阳之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郗中(委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春天不要放血,因春天一阳生,放血易伤到阳气)。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仰俯,不可以顾(左右转),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阳陵泉,穴周看到青筋放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 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左右转回头会眼花),善悲,刺足三里。并配合上下巨虚刺其出血,秋无见血。 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腹部),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复溜),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太冲附近找痛点),在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如串珠样,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视物不清,时常遗尿,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郗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 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膝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委中到外膝部看到淤血处放血,可在临泣上下针。) 带脉痛下临泣,上下痛下委中。 同阴之脉(足少阳之别络)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刺痛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 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腨之间,去地一尺所(飞扬)。阳维横着胸膈痛,可下外关。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仰俯,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刺之在郗阳筋之间,上郗数寸,横居为二痏出血,。 会阴之脉(指任脉)令人腰痛,痛上累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三痏,在跷上郗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在委中,阳陵泉,膝外关等有淤血青筋处放血)。 寒症刺阳经,热症刺阴经。 @教官-徐州-杨诚 |
|
5675楼#
发布于:2016-04-01 06:01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3月31日《黄帝内经》第55课心得。
1、厥逆就是反着走。若灸则造成声哑。阳气本上行,今病令阳气更上,故头呈阳气有余状,阳气遏盛而入侵阴中,一入则音哑。用针石开破,必成狂乱。针石刺破令阳气大泄,故阳气因虚而成狂。病气盛的时候,去攻它,会让其正气虚掉。等病的盛气退后,须令上头的阳气下降进入四肢,手足温暖后再调和可安全治愈。用白米很稀饭让胃气变强,也可加生姜能起发散的作用,使吸收力更强。 2、怀孕身体有异常现象,但按脉却很正常无病脉之象,这就是怀孕了而且会顺产。 3、发热的病人,必出现阳脉,因受三阳经脉气所动而成的。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的是少阳病,大于寸口脉二倍的是阳明病,大于寸口脉三倍的是太阳病。若寸口比人迎脉大,表示阳明热气已入阴脏,故病人会头腹均受邪,以致腹胀满而头痛。 4、足太阳膀胱经之脉病时,会令人产生腰痛牵引项背及尾骨,使背部感觉如负重物状。可针委中穴,及太阳正经上有郁血之络位来放血,春天不见血。春天是少阳,一阳出生,一个阳刚开始起身的时候,这个时候放血会伤到阳气,会让阳虚,因此避免春天放血,夏天阳很盛,比春天好一点。足少阳胆经引起的腰痛,像是用针刺皮肤的感觉,并且使人无法前后伸屈身体,无法做回顾的动作。可以用针在阳陵泉穴外之骨端找青色血脉放血,可以立愈。足阳明胃经引起的腰痛,会令人无法回顾其首,一旦回顾则必眼目昏花。此症且令人情志上易悲。可针刺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及其上下一、二寸位有瘀血之血脉放血。足少阴肾经引起的腰痛,会痛来牵引内廉腹部中来。可针刺内踝上足少阴复溜穴附近压痛点。足厥阴肝经引起腰痛,令人腰中如张弓弩弦般的绷紧。可针刺足厥阴脉在足大指骨与次指间太冲的位置找压痛点。症状病人喜欢讲话讲很多,实际上厥阴是肝和心胞经,一受伤,腰部也会影响到。心胞既是将心的火(阳)包住,心脏如果没有心胞,心神就会乱跑,阳就没有办法守在身体里面,心胞经本身络到胆和女子胞中,心脏本身不受病,心胞会受病,引起腰痛,喜欢重复讲话。足太阳之别脉为解脉,此病腰痛令人痛而引肩,目视不明,常常遗尿。可针刺其脉在外膝部与委阳之间瘀阻的血脉上放血,直到郁血之色消除。在带脉有痛,其腰痛症状围绕腰部一圈如带状疼痛,腰部好像要断成两半似的,使人易受惊吓。可针刺解脉在委中位到外膝部处血络有如黍米粒处,放血受,俟黑血流尽方可止血。针灸可以在临泣上下针。同阴之脉(少阳脉)引起的腰痛,似小秤锤系在其中,忽然腰痛的地方肿起来,可刺少阳脉的绝骨附近找三处压痛点刺之即可。放血时,血是黑色不停,一见鲜红色就停止。 5、阳维脉引起的腰痛,其感觉是肿胀而痛。可针刺阳维脉与太阳脉交接之飞扬穴,约离地一尺之高。实际上阳维脉痛的时候是横着胸膈的背腰部痛,其腰痛也存在,但会影响到阳维脉分布的地方痛疼,可针刺外关穴。外关管阳维脉。冲脉之络脉伤,所引发之腰痛,令人无法前后弯身,如仰身则会担心跌倒,此病是因举重物伤及腰部,使横络之血脉断,排不出之瘀血聚此。因为冲脉主血,刺法在委阳穴上方找青筋血郁处放血。或者是委中附近,或者是膝盖外侧下方有瘀血的地方都可以放血。 6、会阴之脉(任脉)引起的腰痛,会在痛的部位上汗出淋漓,汗干后又口渴引饮,饮水之后又想走动。可刺足部阳蹻之脉约在外膝关下五寸地方找血瘀处放血。 飞扬脉(肾和阴维脉)引起之腰痛,使人痛而肿胀感,严重时令人时悲时恐。可针在内踝上五寸差不多是筑宾,足的内侧阴经的地方,为足少阳与阴维脉交会的位置,约漏谷穴(脾经)下一寸。昌阳(督)脉引起之腰痛,会痛引前胸,目视不明,严重时会 |
|
5676楼#
发布于:2016-04-01 06:13
@教官-徐州-杨诚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3月31《黄帝内经》第55课心得 腹满是阴,胸满是阳,厥逆是阳气重逆于人体上部,以致上部阳气过盛的原因。阳下不来,阴上不去。正常情况胸阳下降,腹阴上升。 灸它等于以火助火则声哑,用针石开破必造成狂乱,只有待其阴阳和谐时再来慢慢施治了。 黄帝内经原则:病气很盛,这时如果去攻它,正气会虚掉,这种情形,我们可以盛胃气,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白米饭煮稀饭,让它到胃里去,胃气强一点,土生万物,增加胃气可以在稀饭里放点生姜。 不管妇人身体是否有异常现象,只要没有病脉就会正常生产。 发热而身体某处伴有疼痛的病是怎么造成的: 凡是发热的病都可诊得阳脉,这是因为三阳脉有病而搏动过盛的缘故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一倍,病在少阳 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二倍,病在阳明 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三倍,病在太阳 腹部是纯阴的地方,小肠是火,太阳生存在下面,阳入阴,本来这里是阳,允许太阳在里面,小肠是太阳,膀胱是太阳,阳进入,阳再加上阳,上面阳一走开,阴会上乘。阴和阳永远是互相交接的,阳一走,阴就会补位,阴一走阳就会补位,阴升阳降,阳升阴降。 第四十一 刺腰痛篇 头痛:上面是阳下面是阴,头一痛,不能重阳,就是阳虚阴上去造成头痛。 腹痛:阳入阴,病在头与腹,发热发到头上去,头很痛,肚子痛,因为阳会回头。 刺腰痛:太阳症腰痛扎委中,春天不易放血。因为春天是少阳,一阳刚开始,放血会伤到阳气,会造成阳虚。 少阳引起的腰痛:刺阳陵泉穴外之骨端找青色血脉放血,夏天血比较旺,阳气比较盛,放点血没什么大碍。 腰痛在尾椎骨:我们在委中和承山中间位置有青筋地方放血。 少阳脉让人不能弯腰,不能左右回顾,开车时不能回头看。 太阳脉可以回头看,太阳是在脊椎骨上背痛。 阳明经引起的腰痛,也不能回头看,一回头看眼睛就花掉,很容易哭,刺足三里的位置。 足少阴引起的腰痛:痛会引到腹部来,在复溜上下针。 足厥阴引起的腰痛,腰痛绷得很紧,话很多。刺太冲附近的压痛点。 足太阳之别脉为解脉:腰痛令人痛引肩部,小便控制不住,针委中委阳这些位置,委中横脉有青筋的地方放血。 带脉引起的腰痛:痛如折腰断,刺委中到外膝部青筋放血,也可针临泣。 少阳脉引起的腰痛,会感觉小秤锤在身中,突然肿起来的感觉,在绝骨附近点刺放血。 看火罐里血的颜色,有鲜红的血出来就可以停止放血了。不要太过放很多血。 阳维脉引起的腰痛:阳维脉痛是横着胸膈痛,也会牵引腰痛。扎外关、飞扬。 冲脉引起的腰痛:不可以俯身仰身,由于举重物伤到的。一般都会有瘀血在里面,因为冲脉主血,委中、膝盖外侧下方有瘀血的地方放血,委中、阳陵泉、外膝关这些阳经有青筋的地方放血。 任脉引起的腰痛:痛肿,汗出后又口渴引饮,饮水后又想走动,坐着很痛,走动反而不痛。膝盖外侧一带放血。 飞扬脉引起的腰痛:肾和阴维脉连在一起发的病。刺飞扬、筑宾,脾经的漏谷。 督脉引起的腰痛;会痛引前胸,眼目昏花,痛时人会往后翻,舌卷不能言,肾经和督脉合并的一种腰痛。刺复溜交信。 散脉引起的腰痛:令人发热而情绪烦燥,腰下如有横木的压重感,严重时会大小便失禁。膝盖外侧淤血放血。 肉里之脉 |
|
5677楼#
发布于:2016-04-01 06:21
@-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丁保华申情签到 2016年3月31日《黄帝内经》第55课学习心得 风造成的麻痹:若风气进入太阳经,经过背部诸俞穴,再分散到肌肉之间,会与固表之阳气相争,—旦受阻停滞不去,会使肌肉鼓胀内生脓疡,固表之阳气受阻无法运行,造成肌肉麻痹感。各种风名:肝风:以四季来分,春季或甲乙日时人伤于风。心风:夏季或丙丁日伤于风者。脾风:长夏或戊己日伤于风者。肺风:秋季或庚辛日伤于风者。肾风:冬季或壬癸日伤于风者。偏风:若风伤背部之诸俞穴,各有风入之门户,叫偏风。如五脏六腑之俞穴,此为脏腑之风。脑风:风气若沿风府穴而上行。目风或眼寒:风若入头面。漏风:酒后当风而伤。症状为有时多汗,平常皆厚衣出入,—吃食物则头部大汗出,严重时身体都出大汗,呼吸会浅短且俱风吹,衣服常常是湿的,其人口干舌燥易渴,无法正常工作。内风:房事后汗出伤于风。首风;淋浴后当风者。主要症状是头面必多汗,且惧风吹,当到了得首风之日,以十干推算其前—日时,病情会加重,必头痛而不想。肠风:久居风中而令风气入中焦。泄风:风居外部腠理之间。症状为多汗到衣襟尽湿,甚而汗水溢出衣外,口中干燥,皮肤湿润无法劳动,若全身都疼痛则必兼有寒邪。五脏受风症状及诊断:A肺风主要症状是多汗惧风吹,面色晃白,时常咳嗽气短,白天则转轻,入夜则严重。诊断在眉上,眉棱骨呈白色状。B心风是多汗且惧风吹,唇口焦干,易惊善怒,面赤色,病严重时讲话无法很快,诊断在舌,其色赤。C肝风是多汗惧风吹,其人善悲,面带微青,咽干人易怒,常恶见女子。其诊断在眼下,其色青。D脾风是多汗惧风吹,全身倦怠,四肢不想活动。面色无华微带黄色,不思食物。诊断在鼻上,其色黄。E肾风是多汗惧风吹,脸面呈浮肿状,背脊疼痛无法久站,其色如煤烟—样的黑,无法行房,女子经水不顺。诊断在肌肤上,其色黑。F胃风:颈部多汗,惧风吹,食物吞咽不下,下隔阻塞不通,腹部常胀满,若穿薄衣受寒则腹胀不已,—吃寒冷的食物则下泄。诊断看体形,必呈人瘦而腹大。
|
|
5678楼#
发布于:2016-04-01 06: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4月1日《黄帝内经》第56课心得
11,会阴之脉引起腰痛,痛的部位汗出淋漓,汗干后口渴,饮水后有想动,可刺足部约外膝关下5寸找血瘀放血 12,飞扬脉引起腰痛,使人痛而肿胀感,严重时令人时恐时悲,可针飞扬脉内踝上5寸,约脾经漏谷下一寸 13,昌阳脉引起腰痛,会痛引前胸,目视不明,严重时会痉挛向后弯曲状,舌向上卷起无法说话,刺复溜,交信二穴,以有压痛点为正位 14,膀胱经别络为散脉,引起腰痛,情绪烦躁发热,腰下如有横木有压重感,严重时会小便失禁,可刺西外膝侧血脉有束缚状部位放血 15,肉里之脉引起腰痛,令人无法咳嗽,一咳则呈弯急状,可刺绝骨穴之后测的压痛点上,取两点针之 16,如腰痛,沿督脉两侧上行而痛,造成头部常寒栗状,目视混乱,想向下躺比较舒服 17,如腰痛且痛处寒冷者,可刺膀胱和胃经。 如痛处发热,可刺肝经。 无法前后弯身可刺胆经 如痛引起内热而喘,可刺胃经及委中出血 如腰痛,且痛处发热,无法回顾,可刺脾经 如腰痛且痛处寒冷,无法回首 刺胃经 同症,如病人再有内热而喘息不止,刺肾经,一旦大便难,也取肾经 同前症,如少腹胀满者,刺肝经,腰如折断,无法弯曲,无法抬举重物可刺膀胱经,腰痛牵引脊内痛,并传至股内痹痛,则刺肾经 18,腰痛牵引少腹腔内痛,无法弯身仰腰,可刺巴廖穴及两侧俞穴位,凡治一切腰痛,都须依月的盈缺来增减刺数,取针后病立刻好,左病取右,右病取左,法则不变 风论篇42 风邪入体,有时寒热,时独热,有时里寒,时疠节病,时半身不遂,时单纯风病,时伤五脏六腑 一,风气入体,先藏于皮肤肌肉间,使表里运输失常,内受阻不通外受阻汗液不出 风之性,善于游走变化,当肌肉松弛,令人感觉寒意阵阵,若封闭使令人发热烦闷。若转成寒气,则胃口不开,若转化为热,使人肌肉萎缩,因此造成看到食物就害怕,此名寒热 二,若风起进入胃经中,会沿经入目内角,若人胖,则风气无法外泄,成中热而眼目发黄,若人瘦弱,则外邪过多造成里寒,呈寒症及 眼泪多病 三,瘴厉病是因血气中有热邪居,而令血气混淆不清,成鼻柱塌坏,面色暗,皮肤化脓溃烂,此血因热生败病,像大麻风,鸟脚病也是 四,春季或甲已日伤风,喂为肝风,夏季或丙丁日伤风为心风,长夏或戊己日伤风为脾风,秋季或庚辛日伤风为肺风,冬季或壬癸日伤风为肾风。 若背腧穴伤风为脏腑风。有风入门户为偏风。风沿风府上行为脑风。 风入头面,为目风或严眼寒。 酒后伤风为漏风。 房事后伤风为内风。沐浴后伤风为首风。久居风中令风气入中焦为肠风。风居腠理间为泄风。 风为百病之首,为病之始,演变成其他病,风性善变,没有一定法则可循 |
|
5679楼#
发布于:2016-04-01 06: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焦艳春申请签到2016年03月31日《黄帝内经》第56课心得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伤人,会令人有时寒,有时热,有时内热,有时半身不遂,有时为单纯的风病,有时内伤到五脏六腑。是因为风气入体必先藏于皮肤和肌肉之间,内受阻则不通,外受阻汗液不出,令人皮肤痒。风之性,善于游走且多变化,当肌肉松弛时,令人感觉阵阵寒意,若皮肤毛孔封闭时,则令人发热而烦闷,若转成寒气,会令人胃口不开,若转化为热,则令人肌肉萎缩,和厌食症,此病名“寒热”。若风气进入阳明经,深入胃中,若是肥胖者使邪气无法外泄体外,造成中热病而眼目发黄。瘦者则汗液外泄过多而成里寒症,病人呈现中寒及眼泪多的毛病。风入太阳经,会进入背俞穴,再到肌肉,与表阳相争,风邪受阻,会令肌肉鼓胀内生脓疮,表阳受阻造成肌肉麻痹感。麻风病乃因血气中有热邪,令血气混肴不清,于是造成鼻柱塌,面色暗,皮肤生痈化脓溃烂。此病是寒热混合在一起造成的。春季或甲乙日人伤于风,为肝风。肝风症状为多汗惧风吹,令人善悲,面带微青,咽干人亦怒,在眼下有青色。夏季或丙丁日伤于风者为心风,症状多汗惧怕风吹,唇口焦干,面色赤,病情严重语言不利,诊断在舌,其色赤。长夏或戊己日受风为脾风,症见多汗惧怕风,全身倦怠,面色无华,微带黄色,不思饮食,诊断在鼻,其色黄。(鼻子黄亮为有横财)。秋季或庚辛日受风为肺风,症见多汗惧怕风,面色白,咳嗽气短,白天轻晚上重,诊断看眉棱骨呈白色状。冬季或壬癸日伤于风,为肾风,症见多汗惧怕风,面浮肿,背痛无法久站,色黑,女人则经水不顺,诊断在肌肤,其色黑。胃风症见颈部多汗,惧怕风吹,食物吞咽不下,腹部胀满,若穿薄衣受寒则腹胀不见,一吃寒冷食物则下泄,诊断看体型,人必受而腹大。沐浴后当风,为首风,症见头面多汗。病会在其当令之时气,下个当令之时病起。酒后当风为漏风,症见有时多汗,平时皆穿后衣,一吃食物则头部大汗,严重时身体出大汗,呼吸浅短俱风吹。衣服常常是湿的,病人口干舌燥,无法正常工作。风居于外部腠理间,为泄风,症见多汗,衣服尽湿,严重者汗水溢出衣外,口中干燥,皮肤湿重,无法劳动,若全身都头痛,必是寒症。 |
|
5680楼#
发布于:2016-04-01 06: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报到 2016年3月31日,《黄帝内经》55课心得: 厥逆,阴阳相隔: 胸肿、颈痛、胸腹部胀满。胸为阳、颈为气之海,腹为阴,即阴、阳、气三部都有问题,即阴阳相隔。胸阳下降、腹阴上升是常态,阳不降阴不升就会影响十二经经脉,就会气逆。忌用灸法,否则可能失音。不能用砭石,否则会发狂。 治疗时机要等病症减轻再治疗,即胸满慢慢退才可治,或者用药调好阴阳要到病人的阴阳之气互相交和时给予治疗,才可能治愈。病气盛时不可以治疗,会伤人体正气。 胃气是五脏六俯之根本,十二经的气都受制于胃气,让患者吃白米粥养胃,土生万物。可以在白米粥里加生姜增加吸收力,增加胃气。 发热而兼见头痛、腹胀(阳极生阴):发热、身体疼痛。 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一倍,病在少阳。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二,病在阳明。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三重,病在太阳。病邪在阳经就会出现头部不适。头痛要么是重阳,要么是阳虚。 病邪在阴经就会出现腹部不适。常态时,腹部是纯阴之处,小肠、膀胱是太阳深沉在阴之下,胸部头部为阳、在上。当阳入于阴时,头部阳虚阴盛则会头痛。 刺腰痛(四十一篇) 放血的程度;只要放掉瘁瘀血就好,观察流出来的血变成鲜红就可以停止放血。 太阳症膀胱引起腰痛:疼痛时牵引颈项、脊背和臀部(尾椎处),病人有像背着重物一样的感觉。治疗时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出血。忌治疗时在春天刺出血。伤元气。 足少阳胆经病变腰痛:病人有好像被针刺入皮肤中一样的感觉。病人腰部活动逐渐不灵便,既不能前后储仰,也不能左右转动回头。治疗时针刺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周围的青筋处放血)出血。治疗禁忌:如果在夏季,就不要刺出血(夏天血旺、阳气盛,现在的针细,放点血没事)尾椎骨受伤,痛,针刺承山穴附近青筋突出的地方出血。 足阳明胃经病变腰痛:疼痛时腰不能转动,如果勉强转腰,就会出现眼花,并且容易产生悲哀的。治疗时针刺足的阳胆胃经的足三里穴三次,要出血,使下下气血协调平和。治疗禁忌:如果在秋季,就不要刺出血 足少阴肾经病变腰痛:疼痛时牵引脊柱。治疗时针刺足少阴肾经内踝向上二寸处的复溜穴二次。如果在春季,就不要刺出血,如果出血太多,造成血虚,就不容易恢复了 足厥阴肝经病腰痛:疼痛时病人感到痉挛拘急,像弓弦张开一样。这种使人沉默少语,精神不爽。心包膜,是把心阳心火给包住,心脏如果没有心包心神就会乱跑,心包膜络到胆和女子胞,心脏本身不受病,但心包会生病,就影响情绪。 治疗时针刺足厥阴肝经在小腿肚与足跟之间外侧的穴位,用手摸到一串串硬结物。要针刺三次,太冲穴上下放血。 解脉病变腰痛:指足太阳膀胱经分散在膝关节后的小血络。疼痛时病人会感觉到腰部像被带子牵拉一样,又觉得好像要折了似的,并且经常有恐惧感。 小便控制不住。疼痛时牵引肩部,看东西模糊不清,常有遗尿的症状。 病人的委中穴处常有络脉结成像小米一样的块状物,针刺时会出紫黑色的血液,针刺直到变成红色时即停止。治疗禁忌:同样的一条脉痛,找痛点的时候可能会不同,青筋也会不同。 同阴之脉病腰痛:腰痛时感觉好像有锤子在体内敲击,而且痛的地方经脉突然怒胀发肿。治疗时应针刺同阴脉在足踝上端绝骨尽处的阳辅穴,针刺三次。 阳维之脉病变腰痛:横着胸膈痛,环胸痛。治疗时应针刺阳维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交合在足和小腿肚之间,大约离地面一尺的地方,即飞扬穴。也可以扎外关穴 衡络之脉病变腰痛:指足太阳膀胱经大腿后外侧的一个小分支,冲脉。 腰痛时不能俯仰身体,后仰时好像要跌倒。这种病主要是举重物损伤了腰部,使衡络脉被瘀血阻滞不通。治疗时应针刺委中穴和委阳穴之间上行数寸处的殷门穴,刺两次,使出血。不管是哪种腰痛,在膝盖外下侧阳陵泉、足三里到下巨虚、到委中这一三角面积处都会有瘀血,放掉瘀血,腰痛就会减轻。 会阴之脉病变腰痛: 腰痛时不断出汗,汗止后病人想喝水,喝子水病人又坐卧不安。 治疗时应针刺会阴脉上穴位三次,在申脉穴上和委中穴下约五寸的地方,针刺小络脉充血处,使出血。 飞阳之脉腰痛: 腰痛处经脉突然发生肿胀,疼痛剧烈时病人感到悲伤和恐惧。治疗时应针刺飞阳脉,在内踝上五寸,筑宾、漏谷上下一带,足少阴肾经脉之前与阴维脉相交会的地方。 昌阳之脉腰痛:肾经与督脉合并的腰痛。 腰痛时牵连到胸部,两眼视物模糊不清,病情严重的出现腰背向后反折,不能向嚨弯,舌头卷缩,不能说话。治疗时应针刺复溜穴二次。复溜在内踝上二寸,大筋的前面,足太阴经脉的后面。 散脉病腰痛:腰痛时伴有发热症状,严重时病人会烦躁不安,感觉腰的下面像有一根横木塞在里面,严重时小便失禁。治疗时针刺散脉,在膝前内侧骨和肌肉之间,络脉外侧的束脉,就是足太阴肾经上的地机穴,要针刺三次。 根据腰痛寒热症针刺: 寒症刺阳经,有的腰痛伴有怕冷症状。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 热症刺阴经,有的腰痛伴有发热。 |
|
5681楼#
发布于:2016-04-01 07: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6-3-31《黄帝内经》56课学习心得
1.风论篇四十二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伤人,会令人有时寒,有时热,有时热中,有时寒中,有时内热,有时里寒,有时为li节病,有时半身不遂,有时为单纯的风病,有时内至到五脏六腑。這是因为风气入体必先藏于皮肤和肌肉之间,使气无法正常運行,内受阻则不通,外受阻汗液不出,令人皮肤痒。风之性,善于游走且多变化,当肌肉松弛时,令人感觉阵阵寒意,若皮肤毛孔封闭时,则令人发热而烦闷,若转成寒气,会令人胃口不开,若转化为热,则令人肌肉萎缩,和厌食症,此病名“寒热”若风气进入阳明经,深入胃中,邪气沿经脉上行至目内角处,這是肥胖者使邪气无法外泄体外,造成中热病而眼目发黄。瘦者则汗液外泄过多而成里寒症,病人呈现中寒及眼泪多的毛病。风這入太阳经,会进入背部俞穴,再分散到肌肉之间,与表阳相争,风邪受阻,会令肌肉鼓胀内生脓疮,表阳受阻造成肌肉麻痹感。麻风病乃因血气中有热邪,令血气混肴不清,于是造成鼻柱塌,面色暗,皮肤生痈化脓溃烂。此病是寒热混合在一起造成的。风之病春季或甲乙日人伤于风,为肝风。肝风症状为多汗惧风吹,令人善悲,面带微青,咽干人亦怒,在眼下有青色。夏季或丙丁日伤于风者为心风,症状多汗惧怕风吹,唇口焦干,易惊善怒,面色赤,病情严重语言不利,诊断在舌,其色赤。长夏或戊己日受风为脾风,症见多汗惧怕风,全身倦怠,四肢不想活动,面色无华,微带黄色,不思饮食,诊断在鼻,其色黄。(鼻子黄亮为有横财)秋季或庚辛日受风为肺风,症见多汗惧怕风,面色白,咳嗽气短,白天轻晚上重,诊断看眉棱骨呈白色状。冬季或壬癸日伤于风,为肾风,症见多汗惧怕风,面浮肿,背痛无法久站,色黑,无法行房,女人则经水不顺,诊断在肌肤,其色黑。胃风症见颈部多汗,惧怕风吹,食物吞咽不下,腹部胀满,若穿薄衣受寒则腹胀不见,一吃寒冷食物则下泄,诊断看体型,人必受而腹大。沐浴后当风,为首风,症见头面多汗。病会在其当令之时气,下个当令之时病起。酒后当风为漏风,症见有时多汗,平时皆穿后衣,一吃食物则头部大汗,严重时身体出大汗,呼吸浅短俱风吹。衣服长湿,病人口干舌燥,无法正常工作。风居于外部腠理间,为泄风,症见多汗,衣服尽湿,严重者汗水溢出衣外,口中干燥,皮肤湿重,无法带动,若全身都头痛,必是寒症。(泄风多体力劳动者)。脉诊风病的脉 尺部脉会浮出皮肤表面,触手可得。 |
|
5682楼#
发布于:2016-04-01 07: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60331《皇帝内经》第55课心得
那有病如胸肿大,颈痛又胸腹 胀满,这是厥逆,由于中于寒,阴阳 绝别而成的。只有待其阴阳和谐时再来慢慢 施治了。因为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 入上,入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如何知晓妇人已怀孕且将 会生呢? 身体有异常现象,但按脉却很正 常无病脉之象,这就是怀孕了。 又发热又疼痛的是什么病呢? 发热的病人,必出现阳脉,因受三 阳经脉气所动而成的。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的 是少阳病,大于寸口脉二倍的是阳明病,大于寸 口脉三倍的是太阳病。若寸口比人迎脉大,表示 阳明热气已入阴臓,故此病人会头腹均受邪,以致腹胀满而头痛了。 腰痛篇 足大阳膀胱经之脉病时,会令人产生腰痛牵 引项背及尾骨,使背部感觉如负重物状。可针委 中穴,及太阳正经上有郁血之络位来放血。但春季时不可见血,会伤元气。 足少阳胆经引起的腰痛,好像是用针刺皮肤 的感觉,并且使人无法前后伸屈身体,无法做回 顾的动作。吾人可以用针在阳陵泉穴外之骨端找 青色血脉放血,可以立愈,但如正值夏季则不可 见血,会损元气。 足阳明胃经引起的腰痛,会令人无法回顾其 首,一旦回顾则必眼目昏花。此症且令人情志上 易悲。吾人可针刺足阳明胃经之足三里穴及其上 下一、二寸位有瘀血之血脉放血,但在秋季时, 不可如此,否则伤及胃气。 足厥阴肝经引起之腰痛,令人腰中如张弓弦 般的绷紧。吾人可针刺足厥阴脉在足大指骨与次 指间找硬块的压痛点,找到即可刺,有几处刺几 处,此病使人多言痛不止,按诊时又无定处,故 可在痛处刺三针。 足太阳之别脉为解脉,此病腰痛令人痛引肩 部,目视不明,常常遗尿。可针刺其脉在外膝部 与委阳之间瘀阻的血脉上放血,直到郁血之色消 除即可停止了。 同解脉之别络为带脉,其腰痛症状围绕腰部 一圈如带状的疼痛,腰部好像要断成两半似的, 使人易受惊吓。可针刺解脉在委中位到外膝部处 血络结如黍米一样一粒粒相连处放血出,俟黑血 流尽方可止血。血常会喷出,勿惧。 同阴之脉引起的腰痛,会感觉如有小秤锤在 身中,胀闷而腰痛之感,可刺同阴之脉,在绝骨 穴位附近找三处压痛点刺之即可。 足太阳之别脉为散脉,其病引发之腰痛,令 人发热而情緖烦躁,腰下如有横木的压重感。严 重时会小便失禁。吾人可针刺膝外侧有血脉束缚 状的部位放血。 肉里之脉引发的腰痛,令人无法咳嗽,一咳 则筋呈弯急状。可针刺足太阳经的外侧,足少阳 绝骨穴之后侧的压痛点上取二点针之。 如果腰痛延着督脉两侧上行而痛,造成头部 常寒栗状,目视昏齓,想趴下使面向下躺着较舒 服。吾人可针刺足太阳委中穴附近郁血络处放血 即可。 如腰痛而且痛处寒冷者,可针刺足大阳与足 阳明二经。如痛处发热,可刺足厥阴肝经。无法 前后弯身,可刺足少阳胆经。如腰痛引起内热而 喘,可刺足少阴肾经及刺委中出血。又如腰痛且 痛处寒冷无法回首,就刺足阳明经。如腰痛且痛 处发热,又无法回顾,则选用足太阴脾经。同证 如病人再有内热而喘息不止,就刺足少阴经。一 旦大便难也可取用此经。同前症,如再有少腹胀 满者,可刺足厥阴经。腰如折断般无法前后弯曲, 无法抬举重物,可刺足太阳经。腰痛牵引脊内痛 并传至股内廉痛,则刺足少阴经。腰痛而牵引少腹腔内痛,无法弯身仰腰,可刺腰臀部的八髎穴及两侧俞穴位。举凡治一切腰 痛,都须依月的盈缺来增减刺数,取针后病立刻 就好了。左病取右,右病取左,这是永不变的法则 |
|
5683楼#
发布于:2016-04-01 07: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丁伊申请签到,2016年3月31日《黄帝内经》第56课心得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腰痛引少腹控眇,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以月生死为肩,者,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腰痛时牵引少腹,引动季胁之下,不能后仰:治疗时应刺腰尻交处的八髎穴,其部位在两髁骨下挟脊两旁的坚肉处,针刺时以月亮的盈亏计算针刺的次数,针后会立即见效,痛在左、针取右,右痛针左。 《风论篇第四十二》 “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 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栗不能食,名曰寒热。”风邪侵犯人体,或引起寒热病,或成为热中病,或成为寒中病,或引起疠风病,或引起偏枯病,或成为其他风病。由于病变表现不同,所以病名也不一样,甚至侵入到五脏六腑。风邪侵犯人体常常留滞于皮肤之中,使腠理开合失常,经脉不能通调于内,卫气不能发泄于外;然而风邪来去迅速,变化多端,若使腠理开张则阳气外泄而洒淅恶寒,若使腠理闭塞则阳气内郁而身热烦闷,恶寒则引起饮食减少,发热则会使肌肉消瘦,所以使人振寒而不能饮食,这种病称为寒热病。 “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痩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风邪由阳明经入胃,循经脉上行到目内眦,假如病人身体肥胖,腠理致密,则风邪不能向外发泄,稽留体内郁而化热,形成热中病,症见目珠发黄; 假如病人身体瘦弱,腠理疏松,则阳气外泄而感到畏寒,形成寒中病,症见眼泪自出。 风邪由太阳经侵入,偏行太阳经脉及其腧穴,散布在分肉之间,与卫气相搏结,使卫气运行的道路不通利,所以肌肉肿胀高起而产生疮疡;若卫气凝涩而不能运行,则肌肤麻木不知痛痒。 疠风是营气因热而腐坏,血气污浊不清所致,所以使鼻柱蚀坏而皮色衰败,皮肤生疡。病因是风寒侵入经脉稽留不去,病名叫疠风。 “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邪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在春季或甲日、已日感受风邪的,形成肝风。是多汗恶风,常悲伤,面色微青,易发怒,有时厌恶女性;诊察时要注意目下,往往眼圈可发青色。在夏季或丙日、丁日感受风邪的,形成心风。是多汗恶风,唇舌焦躁,容易发怒,面色发红,病重则言语謇涩;诊察时要注意舌部,往往舌质可呈现红色。在长夏或戊日、己日感受风邪的,形成脾风。是多汗恶风,身体疲倦,四肢懒于活动,面色微微发黄,食欲不振;诊察时要注意鼻尖部,往往鼻尖可出现黄色。在秋季或庾日、辛日感受风邪的,形成肺风。是多汗恶风,面色淡白,不时咳嗽气短,白天减轻,傍晚加重;诊察时要注意眉上部位,往往眉间可出现白色。在冬季或壬日、癸日感受风邪的,形成肾风。是多汗恶风,颜面然而肿,腰脊痛不能直立,面色黑如煤烟灰,小便不利,诊察时要注意颐部,往往颐部可出现黑色。 “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藏府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风邪侵入五脏六腑的俞穴,沿经内传,也可成为五脏六腑的风病。俞穴是机体与外界相通的门户,若风邪从其血气衰弱场所入侵,或左或右;偏着于一处,则成为偏风病。风邪由风府穴上行入脑,就成为脑风病。风邪侵入头部累及目系,就成为目风病,两眼畏惧风寒。饮酒之后感受风邪,成为漏风病:汗多,不能少穿衣服,进食即汗出,甚至是自汗出,喘息恶风,衣服常被汗侵湿,口干易渴,不耐劳动。行房汗出时感受风邪,成为内风病。刚洗过头时感受风邪 |
|
5684楼#
发布于:2016-04-01 08: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6年3月31《黄帝内经》第55课心得 腹满是阴,胸满是阳,厥逆是阳气重逆于人体上部,以致上部阳气过盛的原因。阳下不来,阴上不去。正常情况胸阳下降,腹阴上升。 灸它等于以火助火则声哑,用针石开破必造成狂乱,只有待其阴阳和谐时再来慢慢施治了。 黄帝内经原则:病气很盛,这时如果去攻它,正气会虚掉,这种情形,我们可以盛胃气,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白米饭煮稀饭,让它到胃里去,胃气强一点,土生万物,增加胃气可以在稀饭里放点生姜。 不管妇人身体是否有异常现象,只要没有病脉就会正常生产。 发热而身体某处伴有疼痛的病是怎么造成的: 凡是发热的病都可诊得阳脉,这是因为三阳脉有病而搏动过盛的缘故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一倍,病在少阳 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二倍,病在阳明 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三倍,病在太阳 腹部是纯阴的地方,小肠是火,太阳生存在下面,阳入阴,本来这里是阳,允许太阳在里面,小肠是太阳,膀胱是太阳,阳进入,阳再加上阳,上面阳一走开,阴会上乘。阴和阳永远是互相交接的,阳一走,阴就会补位,阴一走阳就会补位,阴升阳降,阳升阴降。 第四十一 刺腰痛篇 头痛:上面是阳下面是阴,头一痛,不能重阳,就是阳虚阴上去造成头痛。 腹痛:阳入阴,病在头与腹,发热发到头上去,头很痛,肚子痛,因为阳会回头。 刺腰痛:太阳症腰痛扎委中,春天不易放血。因为春天是少阳,一阳刚开始,放血会伤到阳气,会造成阳虚。 少阳引起的腰痛:刺阳陵泉穴外之骨端找青色血脉放血,夏天血比较旺,阳气比较盛,放点血没什么大碍。 腰痛在尾椎骨:我们在委中和承山中间位置有青筋地方放血。 少阳脉让人不能弯腰,不能左右回顾,开车时不能回头看。 太阳脉可以回头看,太阳是在脊椎骨上背痛。 阳明经引起的腰痛,也不能回头看,一回头看眼睛就花掉,很容易哭,刺足三里的位置。 足少阴引起的腰痛:痛会引到腹部来,在复溜上下针。 足厥阴引起的腰痛,腰痛绷得很紧,话很多。刺太冲附近的压痛点。 足太阳之别脉为解脉:腰痛令人痛引肩部,小便控制不住,针委中委阳这些位置,委中横脉有青筋的地方放血。 带脉引起的腰痛:痛如折腰断,刺委中到外膝部青筋放血,也可针临泣。 少阳脉引起的腰痛,会感觉小秤锤在身中,突然肿起来的感觉,在绝骨附近点刺放血。 看火罐里血的颜色,有鲜红的血出来就可以停止放血了。不要太过放很多血。 阳维脉引起的腰痛:阳维脉痛是横着胸膈痛,也会牵引腰痛。扎外关、飞扬。 冲脉引起的腰痛:不可以俯身仰身,由于举重物伤到的。一般都会有瘀血在里面,因为冲脉主血,委中、膝盖外侧下方有瘀血的地方放血,委中、阳陵泉、外膝关这些阳经有青筋的地方放血。 任脉引起的腰痛:痛肿,汗出后又口渴引饮,饮水后又想走动,坐着很痛,走动反而不痛。膝盖外侧一带放血。 飞扬脉引起的腰痛:肾和阴维脉连在一起发的病。刺飞扬、筑宾,脾经的漏谷。 督脉引起的腰痛;会痛引前胸,眼目昏花,痛时人会往后翻,舌卷不能言,肾经和督脉合并的一种腰痛。刺复溜交信。 散脉引起的腰痛:令人发热而情绪烦燥,腰下如有横木的压重感,严重时会大小便失禁。膝盖外侧淤血放血。 肉里之脉引发的腰痛:令人无法咳嗽,一咳则筋呈弯急状。可针足太阳经的外侧,足少阳绝骨之后侧的压痛点。 腰痛寒症时刺阳经,热症时刺阴经。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