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彩婵
侠客
侠客
  • UID2014470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5
5775楼#
发布于:2016-04-03 08: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黄帝内经》第58课心得
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
1.五藏使人痿之因
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寒)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膝关节屈伸不利,无法站立或行走;肝气热(发炎即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骨质疏松),发为骨痿。
2.痿病之因
*肺者,藏之长(脏之主,居五脏之上),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津液流失又无法迅速补充),则呼吸浊重,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下肢萎缩无力),此之谓也。
*悲哀太甚,则心胞络断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无法下行,发则心下崩,数溲血(小便出血)。故《本病》曰:体内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3.五脏痿病之别
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4.治疗
治痿者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治病时机),则病已矣。
蔡彩婵
侠客
侠客
  • UID2014470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5
5776楼#
发布于:2016-04-03 08: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黄帝内经》第58课心得
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
1.五藏使人痿之因
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寒)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膝关节屈伸不利,无法站立或行走;肝气热(发炎即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骨质疏松),发为骨痿。
2.痿病之因
*肺者,藏之长(脏之主,居五脏之上),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津液流失又无法迅速补充),则呼吸浊重,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下肢萎缩无力),此之谓也。
*悲哀太甚,则心胞络断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无法下行,发则心下崩,数溲血(小便出血)。故《本病》曰:体内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3.五脏痿病之别
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4.治疗
治痿者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治病时机),则病已矣。
蔡彩婵
侠客
侠客
  • UID2014470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5
5777楼#
发布于:2016-04-03 08: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黄帝内经》第58课心得
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
1.五藏使人痿之因
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寒)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膝关节屈伸不利,无法站立或行走;肝气热(发炎即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骨质疏松),发为骨痿。
2.痿病之因
*肺者,藏之长(脏之主,居五脏之上),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津液流失又无法迅速补充),则呼吸浊重,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下肢萎缩无力),此之谓也。
*悲哀太甚,则心胞络断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无法下行,发则心下崩,数溲血(小便出血)。故《本病》曰:体内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3.五脏痿病之别
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4.治疗
治痿者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治病时机),则病已矣。
蔡彩婵
侠客
侠客
  • UID2014470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5
5778楼#
发布于:2016-04-03 08: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黄帝内经》第58课心得
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
1.五藏使人痿之因
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寒)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膝关节屈伸不利,无法站立或行走;肝气热(发炎即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骨质疏松),发为骨痿。
2.痿病之因
*肺者,藏之长(脏之主,居五脏之上),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津液流失又无法迅速补充),则呼吸浊重,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下肢萎缩无力),此之谓也。
*悲哀太甚,则心胞络断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无法下行,发则心下崩,数溲血(小便出血)。故《本病》曰:体内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3.五脏痿病之别
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4.治疗
治痿者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治病时机),则病已矣。
张瑞芝
会员
会员
  • UID2019755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5779楼#
发布于:2016-04-03 08:4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4月3日《黄帝内经》第58课心得
      痿论篇44
一,五脏生病,会生痿症为什么?
1,肺主皮毛,肺过热伤津,会皮毛虚弱,阳气重伤者,必令足瘘无法行走,因肺在五脏之上,诸脏之主,覆盖心脏,一旦津液消失,又无法补充会呼吸浊重,日久肺热津枯。  
  五脏因肺燥津枯,而下肢萎缩无力
2,心热不下心,使足部血脉寒且寒气上行,寒上行则血脉越虚,因此血脉萎缩,使膝关节不利无法站立行走。
   原因,悲哀太过,令心包络断绝,心阳无法下行,以致心络下焦之脉崩溃而小便出血。上论曰,体内大经脉空虚,造成肌肉萎缩,日久成血脉瘘缩
3,干过热,发炎即热,使胆汁外泄,逆向口上,口苦,筋及网膜干燥无津,成抽筋拘急,成筋瘘症
  原因,人无满足欲望,其意志伤到固表,即免疫,又不节房事,使阴筋弛缓,发筋瘘症而精自出。下论曰,凡筋瘘者,必因于肝,房事过度引发
4,脾过热,胃津干枯,口渴不已,肌肉麻木,久成肉痿症,因长期在湿重或水中工作,湿气留体内,肌肉受湿则麻木不仁,成肌肉萎缩,下论曰,凡肉瘘者,必长期居湿地而至
5,肾过热,比腰脊无法伸直,骨疏松无力骨髓消失,成骨痿症,
  原因,人因远行长期疲劳倦怠,又遇大热,汗流而生渴,渴是阳气不外泄,反攻内,一旦内守否则热居肾,肾本水之脏,现阳居而水不能胜火,成骨枯髓空,足颤动无法站立,成骨痿症。下经曰,骨痿者,必发于大热之后
二,如何区别诊断?
  肺热者,脸白发落,心热者,脸红四肢脉满,肝热者,脸黑指甲枯黄,脾热者,脸黄肌肉自动,肾热者,脸黑牙齿枯黑
三,治瘘症独取阳明,因其为脏腑生气之海,主滋润主要大筋,筋主关节活动,使骨相连,
  冲脉者是经脉依赖之源,主关节深处管养之源,其与阳明汇合在大筋处阳明为阳,冲脉为阴,其二脉司全身主筋,汇合在气街,与阳明为首,二者汇合成脉,与督脉相通,因此一旦扬名空虚,大筋必弛缓,带脉不通,以至足痿而无法用
四,治法
  刺手足阳明荧穴,病瘘在何经则补刺其荧穴,加上通利其背腧穴,来调整虚实的平衡,使逆归顺,又因筋脉骨肉主四季,选正确时机下手治疗,必愈
陶原
侠客
侠客
  • UID2018322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9
5780楼#
发布于:2016-04-03 08: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642日黄帝内经第57课心得:

   痛:寒症。痛得红肿,红肿看上去是热症其实不是。关节痛:今天痛这里明天痛那里,是风比较盛,开祛风的药要重一点。不是每天都痛,是寒症,祛寒的药开重一点。湿气重,痛停在那里不动,祛湿的药开重一点。
    
冬天发病为骨痹,春天发病为筋痹,夏天发病为脉痹,长夏发病为肌痹,秋天发病为皮痹。 湿伤到下焦。骨痹不已会进入内脏(肾脏),筋痹不已进入肝脏,脉痹久不去,进入脾脏,皮痹久不去进入肺脏。所以凡痹病之区分,是以四季时节为准,在重伤于风寒湿三气之时节来定。
    
痹病居于五脏而产生的病情:肺伤于痹:胸满呼吸气短且呕吐。 心伤于痹:血脉不通,胃中胀满心烦,呼吸短促,咽干易打嗝,气上冲时,令人心生恐惧。 肝伤于痹:夜眠易惊醒,喝水多,小便次数多,量少,腹胀如怀孕一样。 肾伤于痹:生水肿。 脾伤于痹:脾主湿,加上风寒,湿更盛,中膈堵掉,食物下不去。 肠伤于痹:喝多水,小便排不出,下痢。
 
胞伤于痹:用手按小腹膀胱位置会感到里面痛,好像热水烫一样,外症是小便困难,鼻流清涕。
 
   正常人:阴是静,神很稳,脏是阴,神内藏,燥神就会消亡。燥的时候遇到风寒湿,加倍吃东西,肠胃会受伤。所以每吃一餐饭要等到肚子很饿时再吃,常保持一点饥饿感。 痹聚在肺上:会喘息。 痹聚在心上:会忧郁。 痹聚在脾上:肌肉消瘦(肌肉没有力量)。 痹聚在肾上:会小便失禁。 痹聚在肝上:四肢无力精神不振。久痹不去会进入内脏,越来越严重。 风、寒、湿三种,风是最好治的,因为病在最浅。 痹在皮肤表面很快就会好,越深越不好治,入脏会更危险。 痹入腑,六腑同五脏一样,各有各的背俞穴,当风寒湿伤于俞穴时,刚好碰到此人不知饮食节制,或居所不良使腑功能衰弱下来,病邪必顺俞而入侵内腑。
 
   针灸治痹:痹在脏,取其俞穴。 痹在腑:取其合穴。 经络上按照经络取穴就可以了。
 
 
血是来自饮水与五谷的精华,能协调五脏的关系,能入与脉,上下全身贯通五脏,连络六腑。 气是水谷产生的热气,其性慓悍散走迅速,无法入于血脉中,它顺延皮肤肌肉之间,使体内三焦油膜充满其肠热之气,分散在胸与腹腔之中。使血与气会病,乃因其逆行所致。只要使其顺行必愈。此血与气皆不会与风、寒、湿三者结合,所以没有痹病。
 
   痛绝大多数是寒,腹痛是寒。热:操劳的人。不痛不仁:病很久,跑到深处的地方去。 风寒不会进入荣卫,但会让流行的气阻塞,造成经络不通畅。 肥胖的人:喜吃膏粱之物。 瘦弱的人:喜吃清淡食物,全身是寒。 有的人天生阳气比较少,阴气比较多,受到寒,寒上加寒病会加重。遇热阳气多阴气少。湿:诊脉时摸上去身上皮肤粘粘的,湿湿的。 身上有很多水,阳会固表,所以水份不会散失掉。阳一虚,阴盛,津液会跑出来,受到风寒会加重。
 
中药也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的药走表有的药走里,有的药是阴药,有的药是阳药,黄帝内经不讲药性,只讲八纲。 有的人不痛:痹在骨,令人身重。痹在经脉,则令人血凝结而无法舒畅的流行。痹附在筋上,令人四肢伸展不顺。痹留于肌肉,就会麻木不仁。痹留在皮肤上,令人生寒意。
 
   痿论:痿:萎缩,是热。 肺主皮毛,肝主筋膜,心主血脉。筋会阳陵泉,肝经的经气就到这里。所有阴症出现,不管脚怎么冰冷,到膝盖这里就停掉了,再来就是筋在管。脾主肌肉,肾主骨髓。 肺常态:肺法象天幕,是冷的,心是热的。
严婷
会员
会员
  • UID2019898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5781楼#
发布于:2016-04-03 08: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6-4-2《黄帝内经》58课心得
1痿论篇四十四
痿就是萎缩的意思。大部分因为热。五脏痿病的因果肺主皮毛,肺像天正常状态下应是冷的,如果肺中热盛,肺里的津液就会变少,這是再加上心脏的热,肺会热上加热,故皮毛虚弱,足痿症。心主血脉,肺用呼吸的压力把心火下降到小肠,当心热无法下行时,心热回逆,造成下肢寒冷,脚冷血液无法流通,脚不能踏地无力而多痿。肝主筋膜,肝藏血,肝一旦过热,肝脏就不能为身体各部提供新鲜的血液,同时会膨胀,挤压到胆,使胆汁外泄,逆流回上部,令人口苦,同时肝脏筋膜干燥无津液,造成抽筋拘急,久成筋味症。筋痿是膝盖无法屈伸。脾主肌肉,主湿,和胃相表里,胃部因为有脾的使气而不至阳太盛,当脾过热时,胃的津液干枯,令人口渴,肌肉麻木无力,久成肉痿症。肾主骨髓,肾水的源头是肺,肺的津液下降到肾,同时有命门相火的滋养,才能为人体提供好的骨髓,当肾过热时,进人腰背脊椎无法伸直,骨骼疏松无力,骨髓消失减少,久成骨痿。骨痿令人无法久立。痿症之始皆起于肺,因肺居五脏之上,为水的源头,肺一旦丧失津液,又无法及时补充,就会发生呼吸浊重的现象,日久肺燥热而津枯,体内五脏得不到津液的滋养,造成下肢痿缩无力。当人悲哀太过时,会令心包络不通。心为阳,心包为阴,心包把心阳控制主不让心阳乱跑,同时心包和心脏之间有纯白的清水在里面,让心火不至于太过,今心包络断绝不通,心阳内动,无法下行,从而导致心包络下焦的脉崩溃,引起小便出血。同时体内的大经脉空虛,从而造成肌肉萎缩。日久成血脉痿症。当人的欲望无穷,会伤到人固表的能力,如果同时沒有节制房事,会造成宗筋(阴部大筋)驰缓,引发筋痿症,严重者精自出,凡筋痿,必因于肝,和房事过度造成的。长時間呆在潮湿的环境和从事水中工作,湿气会慢慢的渗透到身体内部,造成肌肉麻痹不仁,日久成肌肉痿症。人长期的疲劳倦怠,又遇大热之气汗流不止而生渴。渴是因阳气不外散而内攻,热气内走于肾,水不能治热时,令人骨髓空虚,足颤动无法久立,终成骨痿。骨痿必发生在大热之后。肺热者,脸色白且毛发败落。心热者脸色赤,且四肢络脉满溢,络脉都在手脚部,故手脚会肿胀。肝热者,脸色青而指枯黄。脾热者,脸色发黄。肾热者,脸色黑且牙齿黑枯。
钱蔚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76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201
5782楼#
发布于:2016-04-03 09: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2日《黄帝内经》第58课心得:
 
肺主司人身之皮肤、毛孔,心主司人身之血、脉,肝主司人身之筋及网膜,肾主司人身之骨及髓。肺中过热伤津,必令皮毛虚弱,阳气重伤者,必令足瘘而无法行走。下焦阴积会生病,正常阴从上向下,阳从下向上。
心之热过盛不下行,必使足之血脉寒冷且寒气上行,寒气越上则足之血脉越虚,虚甚就产生血脉痿缩,上焦热则下焦虚,使膝足关节屈伸不利,无法行走与站立,不能踏地(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
肝一旦过热(发炎即热),会使胆汁外泄,逆向口上,而生口苦,筋及网膜干燥无津,造成抽筋拘急,久成筋痿症。肝藏血、心生血、脾统血。肝藏血,所以不建议动刀切除,正常人可以自己长回去。如果肝癌切除,血无法更新,造成终身伤害。血经肝脏出来是新鲜的血液,经过肺的挤压输送全身为阳。若肝太热,导致胆汁回逆,口苦。
脾过热,造成胃津干枯口渴不已,肌肉麻木无力,久成肉瘘症。白肉肥肉(肉)属阳,瘦肉(肌)属阴。胃是阳,脾是阴。脾气过热,胃津液失,变得干燥。
胃过热,令人腰部脊推无法伸直,骨骼疏松无力,骨髓消失灭少,久而成骨痿症。常态骨,充盈骨髓,可使人站立,若骨髓空,人不能长站。常态肾属水,中间命门属火,水火同源的地方,肾脏好,骨好。

肺居五臓之上,为诸脏之主,肺法相天,也覆盖着心臓,一旦丧失津液,又无法迅速补充,热上加热,就发生呼吸浊重的现象,日久肺燥热而津枯,所以说体内五脏因肺燥津枯,造成下肢痿缩无力(躄bi:跛足),由此而来。咳带小便必为久咳,久咳是从脏传到腑。
悲哀太过,会令心胞络断绝,一旦如此,心阳内动无法下行,以致心络下焦之脉崩溃而小便出血矣。所以本病论中有以下之记载:体内大经脉空虚,造成肌肉痿缩,日久成为血脉瘘缩,脉痿脚不能抬,脚没有力量。心包锁心阳。
人的欲望无穷,所企求的又无法称心如意,其意志伤到固表能力(免疫系统),又不节制房事,造成阴部之大筋(宗筋三府)弛缓,引发筋痿症,甚而精自出,膝盖不能弯曲。所以下经论中记载:凡筋痿者,必因于肝,房事过度引发的。
长时间在湿气重的地方,或在水中工作之人,源发是热,湿气会渐渐侵入及停留体内(湿伤于下)。肌肉受湿渗入侵浸,造成麻痹不仁,终成肌肉痿缩。所以下经有记载:凡肉瘘者,必来自长期居湿之地而致的。
人因远行长期疲劳倦怠,又遇大热之气汗流不止而生渴,渴之生乃因阳气不外散反内攻,一旦内走则令热居于肾,而肾本为水之脏,现在阳热居之而令水不胜火,其果造成骨枯髓空虚,足颤动令人无法站立,终成骨痿。所以下经,记载:凡骨痿者,必发生于大热之后也。

区别与诊断
肺热者,脸色必白且毛发败落;毛为气之余。
心热者,脸色必赤且四肢络脉必满溢;
肝热者,脸色必青而指甲枯黄;指甲为筋之余。
脾热者,脸色发黄且肌肉自行蠕动;
肾热者,脸色必黑且牙齿黑枯。牙为骨之余。

大论记载:治瘘病者,独取阳明。
阳明者胃脉也,其为五臓六腑生气之海也,主司滋润主要大筋,筋主管关节之活动,使骨与骨相连。冲脉者,是十二经脉所依赖之源也,主司关节深处管养之源,其与阳明经汇合在大筋之处。阳明属阳,冲脉为阴,其阴阳二者司全身之主筋,会合在气街,以阳明为首要,二者会合成带脉,与督脉相通。因此,一旦阳明空虚,则大筋必弛缓,带脉不通畅,以致足痿而无法任用也。
丁保华
贫民
贫民
  • UID2018829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35
5783楼#
发布于:2016-04-03 09:07
 @教官-藁城-贾英然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丁保华申情签到  2016年4月2日《黄帝内经》第57课学习心得   1五种痹:若是冬日得痹病名为“骨痹”,春季得为“筋痹”。夏季得为“服痹”,长夏得为“肌痹”,秋季得为“皮痹”。2五脏六腑得到痹病的原因;因为五脏各有所主,痹病久居不去,因而延伸至内造成的。如骨痹久居不去,再感受外邪入侵,会内延至肾脏。筋痹久不去,又受外感病邪侵入,会使痹病深入肝。脉痹久不去,又受外感病邪侵入,痹病会入侵心脏。肌痹久不去,又受外感病邪入侵,痹病会进入脾脏。皮痹久不去,又受外感侵入,痹病会进入肺臓。3痹病之居于五脏而产生的病情。肺痹:会造成胸满呼吸气短且呕吐。令人喘息。心痹:令人血脉不通,胃中胀满心烦,气志强烈上冲,呼吸短促,咽干容易打嗝,气上冲时,令人心生恐惧,情绪忧郁。肝痹:令人夜眠易惊醒,喝水多,小便次数多,量少,腹部胀满如怀孕—样。会造成四肢无力,又精神不振。肾痹:易生水肿,从屁股直下至足踝,从背部向上至项部。会造成小便失禁。脾痹;四肢倦怠乏力,易咳兼吐白液出,易阻寒咽候。会造成肌肉消瘦。肠痹;频频喝水,小便不通,呼吸浅短,肠鸣则腹泻。胞痹:用手按小腹膀胱位置会感到里面痛,好像热水烫炙—样。外症是小便困难,鼻流清涕。4治痹:痹在脏,取其俞穴,在腑取其合穴。痹病循着不同经脉,各有其症状,用针调适其过与不及,其病易痊愈。5痹病的痛与不痛的原因:痛是因寒气盛,寒则生痛。不痛是病已久且深入体内,使气血行走生阻涩,但经脉仍通。6痹病的麻,时冷时热的原因:皮表没有气血的滋润,所以麻木不仁。感觉冷的是因病人本身阳气就少,阴气过盛,而与病邪相抗产生的。感觉发热的,是其人素为阳气过盛,阴气不足,此时如病邪胜过阳气,阳热之气必遭压制,此热因痹而生的。没有痛症的五种痹病;痹附在骨,令人身重。痹在经脉,则令人血凝结而无法舒畅的流行。痹附在筋上,令人四肢伸展不顺。痹留于肌肉,就会麻木不仁。痹留至皮肤上,令人生寒意。
罗红梅
侠客
侠客
  • UID20181765
  • 粉丝3
  • 关注6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784楼#
发布于:2016-04-03 09: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02号,《黄帝内经》第57课心得
  痹论第四十三
  风寒湿三种邪气混杂在一起,就是痹病。若风气较多,则成游走性之“行痹”,寒气较多时,则成“痛痹”,若湿气较多,则酸痛不已且固定不移为“着痹”。
  五痹:
  “骨痹”“筋痹”“服痹”,“肌痹”,“皮痹”。
  五脏六腑痹病:
  因为五脏各有所主,痹病久居不去,肠伤于痹者,频频喝水,小便不通,呼吸浅短,肠呜则腹泻。胞伤于痹者,用手按小腹膀胱位置会感到里面痛,好像热水烫炙一样,外症是小便困难,鼻流清涕。
      阴之性为静,正常时精神内敛,阴津竭则生躁,节制饮食则胃气吉生,暴饮暴食,肠胃必伤于痹之气。病邪入侵造成喘息,乃因痹之气聚于肺所致的。病邪入侵而造成情绪忧郁者,乃因痹邪聚在心所致。病邪入侵造成小便失禁,乃因痹之气聚于肾所致。病邪入侵造成四肢无力又精神不振,此因痹气聚于肝而致。病邪入侵造成肌肉消瘦,此因痹气聚于脾所致。所有痹之病,若久而不愈,必进转移入五脏,凡风、寒、湿三者,风气最盛之行痹是最容易痊愈的。
         痹气入脏则死,若只流连在筋骨之间会造成疼痛很久不愈;若停留在皮表上的,容易痊愈。
       病邪居在六腑消化系统中,是饮食不知节制,居处不适所造成的,六腑也同五脏一样,各有各的背俞穴。
      当风、寒、湿三气中伤于俞穴时,适逢此人不知饮食节制,或居所不良使腑功能衰弱下来,病邪必顺俞而入侵内腑。
      治痹在脏,取其俞穴;治痹在腑,取其合穴。
     痹病循着不同经脉,各有其症状,用针调适其过与不及,则病易痊愈。 血,是来自饮水与五榖的精华,能协调五脏之关系,分散在六腑之中,故能入全身之经脉,上下全身贯通五脏,连络六腑。气(卫),是水榖产生之热气,其性慓悍散走迅速,
  心热过盛不下行,必使足之血脉寒冷且寒气上行,寒气越上则足之血脉越虚,虚甚就产生血脉痿缩,使膝足关节屈伸不利,无法行走与站立。
      肝一旦过热,会使胆汁外泄,逆向口上,而生口苦,筋及网膜干燥无津,造成抽筋拘急,久成筋痿症。
       脾过热,造成胃津干枯口渴不已,肌肉麻木无力,久成肉瘘症。
       胃过热,令人腰部脊推无法伸直,骨骼疏松无力,骨髓消失灭少,久而成骨痿。
文霞
贫民
贫民
  • UID2018455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785楼#
发布于:2016-04-03 10: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文霞申请签到
2016年4月3日《黄帝内经》第56课学习心得
一、《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腰痛,如果没有做过开刀手术,一般都能治好,如果开过刀就很难治。例:膀胱经痛,扎委中,阴谷,由阴引阳。再在委中下小腿肚处找压痛点对侧下针。
二、《风论篇第四十二》
风为百病之始。1.风症的类型(1)风在皮肤腠理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善行数变,其为寒则三焦虚而饮食衰,其为热而邪热盛,肌肉会萎缩。所以此症会让人战栗而不能吃东西?(2)风入阳明经,循经而上至目内眦,如果胖人,风气不能外泄,就会热中而眼睛黄;如果是瘦人则外泄而寒,为寒中则眼睛鼻涕都会流。(3)风入于太阳经,就会进去脉俞,散于分肉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肌肉就胀痛,背上就生暗疮。(4)麻风病,风伤荣气,相搏而为热。营卫之气不清,就会鼻子柱陷坏而色败,皮肤疡溃。(5)风入五脏:春甲乙伤于风为肝风;夏丙丁伤于风为心风;长夏戊己伤于风为脾风;秋庚辛伤于风为肺风;冬壬癸伤于风为肾风。(6)风入五脏六腑之腧穴,为脏腑之风。风各入其门户所中,为偏风。(7)脑风:风气循风府而上于脑。(8)目风:等入于头,干太阳之目系,一目风,足太阳寒水主气,所以眼睛寒。(9)漏风:饮酒中风。(10)内风:行房后汗出中风。(11)首风:洗澡后受风。(12)肠风:久风入中为肠风就会下利;在外就为泄风,腠理开汗外泄。
2.风症的脉
风行万物,无孔不入,风脉在皮表,脉沿皮肤走,手指轻碰到皮肤就能感觉到。
3.五脏风症之状(1)肺风:多汗恶风,脸色白,咳嗽,气短,黄昏时病严重,眉毛上面下面一圈会发白,因为眉毛络在肺上。(2)心风:多汗恶风,唇舌焦而津液绝,易发怒,病严重则舌强不可快语,诊在口,嘴唇会很光鲜。
文建宁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2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0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786楼#
发布于:2016-04-03 10:18
@教官-伊犁-慕利敏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  文建宁申请签到,2016年4月3日《黄帝内经》第59課心得:


《厥論篇第四十五》


海邊曬海鹽、搬運海鹽的人容易得痿病


痰比水輕,浮在上面。肺中空氣很多,痰是浮在肺的上層。


厥:極點、最極限,最裡邊、最深處


寒厥:陽氣從足部衰起
熱厥:陰氣從足部衰起


平人:陰升陽降。陽在表面,陰在裡邊,所以陽經經過會聚的地方冷。 當陰在表面時,陽在裡邊,所以已經經過的地方是熱     的。
陽經:從足十指的外側走起,陰在交腳心。如果陽勝陰,則足下部熱。
陰經,從十指的裡面向上行,先會于膝下部位,再向上聚合到膝關節上部。如果陰勝陽,冷氣就上行到膝關節以上。這種冷    氣,不是外部入侵的寒氣,而是內部陽虛的寒冷


寒厥形成原因:秋冬陽氣已衰的時候,房事不節,導致陽氣衰竭,只剩下陰氣,所以手足發冷


熱厥形成的原因:飲酒過度,飽食后行房,導致內熱,小便色赤。腎氣衰退,陽氣獨剩餘內,所以手足發熱


西藥容易傷下焦,容易傷到宗筋,容易導致陽痿
周永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70
  • 粉丝1
  • 关注4
  • 发帖数16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787楼#
发布于:2016-04-03 11: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42日《黄帝内经》第57课心得
关节痛:痛在一点,不是每天发作的关节痛,就是寒盛;固定一个关节痛就是湿盛。
痹分五种:
若是冬日得痹病名之“骨痹”,春季得痹病名之“筋痹”,夏季得痹病名之“服痹”,长夏季节得痹病名之“肌痹”,秋季得痹病名之“皮痹”。不管痛在哪里都会风寒湿。
五脏六腑得到痹病,又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五臓各有所主,痹病久居不去,因而延伸至内造成的。故骨痹不已,久之必不去,再感受外邪入侵,必会内延至肾脏。刚开始中了风寒湿,下焦最容易得到湿,下焦湿,膝关节,足踝,髋关节地方最容易受湿。
如筋痹久不去,又受外感病邪侵入,必使痹病深入于肝。
如脉痹久不去,又受外感病邪侵入,痹病于是入侵心脏。
如肌痹久不去,又受外感病邪侵入,于是痹病进入脾脏。
如皮痹久不去,又受外感病邪侵入,致使痹病进入肺臓。
故凡痹病之区分,是各以四季时节为准,在重伤于风寒湿三气之时节来定的。
痹进入脏的症状:
凡痹病之居于五脏而产生的病情,
如肺伤于痹的,会造成胸满呼吸气短且呕吐。肺本是阳气的所在,受到风寒湿就会气逆,就会痛。
心伤于痹者,令血脉不通,胃中胀满心烦,气志强烈上冲,呼吸短促,咽干容易打嗝,气上冲时,令人心生恐惧。水克火。当心脏发生问题时,首先要去顾肾脏。
肝伤于痹者,令人夜眠易惊醒,喝水多,小便次数多、量少,腹部胀满如怀孕一样。
肾伤于痹者,易生水肿,不能坐下来,从屁股直下到足踝,从背部向上至顼部。
脾伤于痹者,四肢倦怠乏力,易咳兼吐白液出,易阻塞咽喉。脾土本来湿,再受风寒湿,湿会更甚,将中膈堵住,所以吃的食物下不去。
肠伤于痹者,频频喝水,小便不通,呼吸浅短,肠呜则腹泻。
胞伤于痹者,用手按小腹膀胱位置会感到里面痛,好像热水烫炙一样,外症是小便困难、涩,鼻流清涕。
阴之性为静,正常时精神内敛,阴津竭则生躁,节制饮食则胃气吉生,暴饮暴食,肠胃必伤于痹之气。病邪入侵造成喘息,乃因痹之气聚于肺所致的。病邪入侵而造成情绪忧郁者,乃因痹邪聚在心所致。病邪入侵造成小便失禁,乃因痹之气聚于肾所致。病邪入侵造成四肢无力又精神不振,此因痹气聚于肝而致。病邪入侵造成肌肉消瘦,此因痹气聚于脾所致。所有痹之病,若久而不愈,必进转移入五臓也,凡风、寒、湿三者,风气最盛之行痹是最容易痊愈的,因为病在最浅。生病的时候还应该节食。
痹气入臓则死,若只流连在筋骨之间会造成疼痛很久不愈;若停留在皮表上的,容易痊愈。
病邪居在六腑消化系统中,又会知何呢?这是饮食不知节制,居处不适所造成的,六腑也同五脏一样,各有各的背俞穴。当风、寒、湿三气中伤于俞穴时,适逢此人不知饮食节制,或居所不良使腑功能衰弱下来,病邪必顺俞而入侵内腑也。
针刺:治痹在脏,取其俞穴;治痹在腑,取其合穴。痹病循着不同经脉,各有其症状,用针调适其过舆不及,则病易痊愈。
那人体的气与血,也会有痹病吗?血者,是来自饮水与五谷的精华,能协调五臓之关系,分散在六腑之中,故能入全身之经脉,上下全身贯通五脏,连络六腑。术气者,是水谷产生之热气,其性慓悍散走迅速,无法入于血脉中。它顺延皮肤肌肉之间,使体内三焦油膜充满其肠热之气,分散在胸与腹腔之中。使血与气会病,乃因其逆行所致,只要使其顺行则必愈,此血与气皆不会与风、寒、湿三者结合,所以没有痹病。风寒湿的痹症不会进入气脉和血脉,。

痹病有的痛,有的不痛,有的会麻痹,有的会时冷时热,有的会很燥,有的会很湿,这是为什么呢?疼痛的症状乃因寒气盛也,此因寒则生痛。有的无痛感却麻木不仁的,此表示病已久且深入体内,使气血行走生阻涩,但经脉仍通,所以不痛。皮表没有气血的滋润,所以麻木不仁。感觉冷的,是因病人本身阳气就少,阴气过盛,而与病邪相抗产生的。感觉发热的,是其人素为阳气过盛,阴气不足,此时如病邪胜过阳气,阳热之气必遭受压制,此热因痹而生的。此人多汗且皮表湿粘者,表示湿气很强,因为阳气不足,阴气过盛,又感受湿邪造成的,所以会多汗且皮肤过于湿润状。
有的痹病不痛,是为什么呢?痹附在骨,令人身重。痹在经脉,则令人血凝结而无法舒畅的流行。痹附在筋上,令人四肢伸展不顺。痹留于肌肉,就会麻木不仁。痹留至皮肤上,令人生寒意。凡以上五者,都没有痛症。素有痹病之人,遇寒气入侵,则必生拘急状,四肢收起来;遇热邪入侵,则四肢会弛缓无力。
张亮荧
贫民
贫民
  • UID2018676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87
5788楼#
发布于:2016-04-03 12: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亮荧申请签到2016-4-3《皇帝内经》第57课心得
1、痹论篇第四十三
风寒湿三种邪气混杂一起即痹病。
风气多,则成游走性:行痹。
寒气多:痛痹。
湿气多,酸痛不已,固定不移:着痹。

2、痹分五种
冬日得痹病:骨痹。春季得痹病:筋痹。
夏季得痹病:脉痹。长夏得痹病:肌痹。秋季得痹病:皮痹。

3、五脏痹病
骨痹久之不去,再感外邪入侵,必内延至肾脏。
筋痹久不去又感外邪入侵,必深入肝臌。
脉痹久不去又感外邪入侵,必入侵心脏。
肌痹久不去又感外邪入侵,痹病入脾脏。
皮痹久不去又感外邪入侵,痹病入肺脏。

4、五脏痹病症状
肺伤于痹,胸满气短且呕。
心伤于痹,血脉不通,胃中胀满心烦,呼吸短促,咽干易打嗝,气上冲时心生恐惧。
肝伤于痹,夜眠易惊醒,饮水多,小便次数多,量少,腹胀满。
肾伤于痹,易生水肿,从屁股直下到足踝,从背向上到颈部。
脾伤于痹,四肢倦怠乏力,易咳兼吐白沫,湿盛把中膈堵到,食物下不去,易堵塞咽喉。
肠伤于痹,频频喝水,小便不通,呼吸浅短,肠鸣则腹泻。
胞伤于痹,手按小腹膀胱处会感里面痛,好像热水烫炙,小便困难,鼻流清涕。

5、痹病入脏则死,在筋骨间会疼痛很久不愈,在体表容易痊愈。
治痹在脏,取其俞穴,治痹在腑,取其合穴,痹病在经脉寻经取穴。

6、痹病的不同反应
疼痛:寒气盛,寒则生痛。
无痛感,麻木不仁:病已久且深,使气血行走生阻涩,但经脉仍通,所以不痛。皮表没气血滋润,所以麻木不仁。
冷:是阳气少,阴气盛,病邪相抗产生。
热:是阳气过盛,阴气不足,病邪盛过阳气,阳热之气遭压制,此热因痹生,湿气重,多汗且皮肤过于湿润。

7、痹在骨令人身重。
痹在经脉,令血凝结无法舒畅流行。
痹在筋,令四肢伸展不顺。
痹留肌肉,会麻木不仁。
痹在皮肤,令生寒意。
以上五者无痛症。
痹病遇寒气入侵,必生拘急,遇热邪入侵,则四肢弛缓无力。
祁峰
侠客
侠客
  • UID2018580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68
5789楼#
发布于:2016-04-03 17: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4月3日《黄帝内经》58课学习心得:
痿症始于肺,而根于热。
命门是人体水火同源的地方。
常悲之人,胞络绝,心阳外泄,血脉外溢,从小便出。
宗筋之府,男子在阴茎根部,女子在阴道周围。
久居湿地之人,湿伤于下。
久劳肺大热,水不胜火,骨痿水枯。
爪为筋之余,齿为骨之余。
肺主皮毛,心主血,肝藏血,主筋,肾主骨生髓,脾统血,主肌肉四肢,五藏过热,必使血无所养,所主已伤,皮毛虚弱,筋急而挛,肌肉不仁,骨痿水枯,始生筋痿,肉痿,骨痿,脉痿等。
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滋润筋,骨,阳明属阳,冲脉为阴,阴阳二者司全身之筋,会合于气街,尤以阳明为首,二者合成带脉,与督脉相通,亦以阳明为重,一旦阳明空虚,则筋必弛缓,带脉不通,以足痿而成,故痿症治则首取阳明为要。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