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66
  • 粉丝0
  • 关注2
  • 发帖数149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850楼#
发布于:2016-04-05 00: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王芝申请签到,2016年4月4日《黄帝内经》第60课心得
《厥论篇第四十五》
六、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
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加重的阳气成邪气而上冲头面,
阳气必逆乱而行,故会昏迷不醒人事。
七、六经脉之厥状
1、太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作时眼目昏眩而仆倒。因膀胱经从眼到足,因此厥逆时致足不能行。
2、阳明之厥,则令人如癫疯状,想奔走呼叫,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
3、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脚胫骨不可走路。
4、太阴之厥,则腹胀满,大便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因脾脏肿大,累积很多湿。
5、少阴之厥,则口干小便赤,腹满心痛。
6、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小便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脚胫骨内热。
治病法则:盛则写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八、厥逆症状
1、太阴厥逆,腿胫骨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治主病者指病经上的穴道。脾主少腹,小肠在少腹,治脾同时治小肠。
2、少阴厥逆,腹虚胀满呕吐,下泄清。治肾同时治胃。胃为肾之官。
3、厥阴厥逆,四肢抽筋,腰痛腹部虚满,小便不通且胡言乱语。治主病者。肝有病,要同时清理大肠。
4、三阴俱逆,大小便不通,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5、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流鼻血。治主病者。常态肺如天幕,肺里的水下行到肾,肾经蒸发后,精华进入骨髓和脑,其余进入膀胱,膀胱再二次蒸发,蒸发之津液进入肝,膀胱和肺水同源,膀胱有病要治肺。
6、少阳厥逆,关节不利。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
7、阳明厥逆,喘欬身热,善惊,流鼻血,呕血。阳明经多血多气,呕血多发半夜,且吐很多,好治。
8、手太阴厥逆,腹部虚满而欬,善呕沫。治主病者。治肺兼治膀胱。
9、手少阴心经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
10、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俛仰。治主病者。治小肠兼治脾。
11、手阳明与少阳厥逆,发喉痹,咽肿且吞咽困难。治主病者。气会檀中穴,喉为气之海,气病用行气之法治。
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5851楼#
发布于:2016-04-05 00:08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4月4日《黄帝内经》60课学习心得:
厥论篇第四十五续
上盛则寸脉很大,此为阳气上行所致。阴气偏盛于上,腹部胀满。如若阳气盛于上,则令人下焦隙气亦上逆,加重的阳气乃成邪气而上冲至头面部,一旦如此,阳气必乱而行,故会昏迷不省人事。
3、三阴三阳(六经)经脉厥病症的表现:
1)太阳经厥证:可表现头肿发重足不能行走,发作时眼目昏眩而仆倒不知人事。
2)阳明经厥证:可表现为疯癫样表现,奔跑呼叫,腹部胀满不得安卧,面部赤热,神志模糊,出现幻觉,胡言乱语。
3)少阳经厥证:可表现为突然性耳聋,面颊肿而发热,两胁疼痛小腿不能运动。4)太阴经厥证:可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不爽,不思饮食,食则呕吐不能安卧。太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
5)少阴经厥证:可表现为口干、小便色赤、腹胀满、心痛。少阴经包括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
6)厥阴经厥证:可表现为少腹肿痛、腹胀满、大小便不利,喜欢采取屈膝的体位睡卧,前阴萎缩而肿,小腿内侧发热。
7)厥证的治疗法则:厥症太盛(实证)用泻法,太虚(虚症)用补法,本经自生病,不是受他经虚实证影响的,从本经取穴治疗。
4、足太阴经的经气厥逆:可表现为小腿拘集痉挛,心痛牵引腹部,当取主病的本经腧穴治疗。若足三阴经都发生厥逆,身体僵直跌倒,呕血,容易鼻出血,当取主病的本经腧穴治疗。
5、足少阳经的经气厥逆:关节活动不灵,关节不利则腰部不能活动,颈项不能回顾,如果伴发肠痈,就为不可治的危证,如若发惊,就会死亡。
6、足阳明经的经气厥逆:可表现为喘促咳嗽,身发热,容易惊骇,鼻出血,呕血。
7、手太阴经的经气厥逆:可表现为胸中虚满而咳嗽,常常呕吐涎沫,当取本经主病的腧穴治疗。
8、手厥阴和手少阴经的经气厥逆: 可表现为心痛连及咽喉,身体发热,是不可治的死症。
9、手太阳经的经气厥逆:可表现为耳聋流泪,颈项不能回顾,腰不能前后俯仰,当取主病的本经腧穴治疗。
10、手阳明经和手少阳经的经气厥逆:可表现为发为喉部痹塞,咽部肿痛,颈项强直,当取主病的本经腧穴治疗(气会膻中,喉为气之海)。
病能(态)论篇第四十六
胃脘痈病的诊断:应当先诊其胃脉,他的脉搏必然沉细,沉细主胃气上逆,上逆则人迎脉过盛,过盛则有热。人迎属于胃脉,胃气逆则跳动过盛,说明热气聚集于胃口而不得散发,故表现为胃脘发生痈肿。
郭新
会员
会员
  • UID2018753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13
5852楼#
发布于:2016-04-05 06: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郭新申请签到2016-4-4黄帝内经60课心得
1厥之病有时令人气满,有时突然不醒人事,有时半日苏醒,有时一日后苏醒,這是因为阴气盛于上则下虛,下虛则令人腹满。阳气盛于上,则令人下气重上,而气从膻中向两个缺盆上逆,重阳为邪上冲头面,一旦如此,阳气逆乱而行,故昏迷不醒人事。

2六经之脉厥病的症状
太阳之厥,会令人头肿且沉重,脚无法行走,发作是眼目昏眩,晕倒不知人事。等到太阳厥逆时,使人突然晕倒且吐血,平时易流鼻血,治疗上在病经。
如果是足太阳发病取足太阳和手太阴的穴位。因膀胱的津液来源于肺。
手太阳之厥逆使人耳聋眼泪出,头项无法回转,腰无法弯曲,取病经穴位。

阳明之厥,令人如癫痫状,奔走呼叫,腹部胀满无法入眠,面红赤且热,胡言乱语不识人。
少阳之厥,令人耳聋,两颊肿胀且热,两肋疼痛,足膝无法正常走路。
手阳明和手少阳厥逆时,喉咙失音,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治疗时取病变经。

太阴之厥,令人腹胀满,大便不顺沒胃口,脾会变得肿大,吃东西会呕吐,无法安卧。太阴厥逆时,令人腿内测抽筋,且心痛牵引腹痛,治疗时取病经的穴道和小肠经的穴位。
因脾主少腹,少腹同时归小肠在管。

少阴之厥,令人口干,小便赤黄,小腹胀满而胸口痛。少阴之厥逆,令人腹虛胀满且呕吐(肾水犯胃造成的),下利清,治疗时取病经的穴道。

厥阴之厥,使人小腹肿胀且痛,腹胀如鼓小便不顺畅,嗜眠,屈膝时阴部会收缩,且有肿胀感,大腿内测有灼热感。
厥阴之厥逆,四肢抽筋,腰部疼痛,腹部胀满,小便不通且胡言乱语,治疗时取病经的穴道,虚则补之,实则泄之,不實不虛以经取之。

三阴同时厥逆令人手脚冰冷大小便不通,三日死。

耳聋
外感引起的耳聋病在表,耳朵会嗡嗡做响。
肾脏虛引起的耳聋,是从内部发出,比較深,压力很大。
焦艳春
贫民
贫民
  • UID2018773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9
5853楼#
发布于:2016-04-05 06: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焦艳春申请签到2016年04月04日《黄帝内经》第60课心得
阴气盛于上,腹部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焦隙气上逆,加重的阳气成邪气,邪气上逆则阳气紊乱,使人不省人事。若不识人致神亡,是危象。太阳经厥,头脚沉重,足不能行,眼花昏乱。阳明经厥,发为癫疾,奔走呼叫,腹满,不能卧,胡言乱语。少阳经厥,耳聋,颊肿,两胁疼痛,足膝无法正常走路。太阴经厥,腹胀满,大便不爽,不思饮食,进食即呕,不能安卧。补脾阳可治之。少阴经厥,舌干,小便赤,腹满,心痛。厥阴经厥,小腹肿痛,腹胀,小便不利,阴缩,足胫内侧发热。治疗厥证,大原则是虚补实泻,不虚不盛的,刺所患病的本经主穴。足太阴经厥逆,则小腿拘挛,心痛牵引腹部。治疗时,因痛至少腹,脾主少腹,小肠亦在少腹,治疗时要一并治之。足少阴厥逆,腹胀满,呕吐,下利清谷。治其病经上的穴道。足厥阴经厥逆,筋挛、腰痛,小便不通,胡言乱语。肝有病时,要同时治大肠,保持大便通畅。三阴厥逆,大小便不通,手足逆冷,上至肘膝,三天即死。足太阳经厥逆,则昏倒、经常鼻出血。常态下肺如天幕,其产生的津液下行到肾,肾进行蒸发后,部分进入膀胱,膀胱进行二次蒸发,其蒸发之津液入肝,因此膀胱有病要兼而治肺。足少阳经厥逆,筋骨关节不灵活,腰不能转侧,项拘禁,若兼肠痈,就难以治疗,如再受惊,是危险之兆。足阳明经厥逆,则喘促咳嗽,身发热,容易惊恐,鼻出血、呕血。阳明呕血,其经气多血多气,好发于半夜,很好治疗。手太阴经厥逆,胸腹虚满,咳嗽,呕吐痰涎。肺气逆行,治疗时要兼治膀胱。手心包络和手少阴心经厥逆,则心痛连及咽喉,如果身体发热,不能治。手太阳经厥逆,则耳聋,眼睛流泪,头颈不能回顾,腰不能俯仰。小肠经、胆经、三焦经均会致耳聋,肾也会致耳鸣。手阳明经和少阳经厥逆,则发为喉痹,咽肿,颈项强直。喉为气海,可行气治之。
罗红灵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7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3
5854楼#
发布于:2016-04-05 06: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4月4日《黄帝内经》第60课心得
六经厥证的病态表现
太阳经厥证,头肿且沉重,脚无法行走,眼昏眩而扑倒不省人事。
阳明经厥证,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会有疯癫的状态,奔跑呼叫,腹部会胀满,不得安卧,面赤热,神志模糊,胡言乱语。
少阳经厥证,手少阳与足少阳经,耳聋,面颊肿胀且痛,两肋疼痛,足膝无法正常行走。只要出现胸胁胀满,都是少阳症
太阴经厥证,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阴天脾经,腹胀满,便秘(脾阳不够),不思饮食,一吃则吐,不能安卧(因脾累积湿)。
少陰经厥证,口干(金津玉液),小便色赤,腹胀满,心痛
厥陰经厥证,少腹肿痛,腹胀满,大小便不利,前阴萎缩而肿,小腿内侧发热。
治厥证的法则:实用泻法,虚症补法,本经自生病,不受其他经虚实证影响的,要从本经取穴治疗。


足太阴的经气厥逆,是很严重的情形,脚胫骨非常胀满,心痛会引入腹部。取生病的本经俞穴治疗
少阴厥逆,虚满呕变,因胃是肾之关,肾衰竭时会有呕吐很重的现象。下泄清。治主病者的俞穴。治脾时要同时兼治小肠。
厥阴厥逆,四肢抽筋,腰部疼痛,腹虚满,小便不通且胡言乱语。治肝病的同时要兼治大肠让其便通。因木制金,金包括肺与大肠。
如果足三阴经都发生厥逆,大小便不通,手足冰冷,三日内死。
太阳厥逆,突然昏倒且吐血,平时易流鼻血。治其病经。
少阳经厥逆,关节活动不灵,腰不能动,颈项不能回顾,如果伴发肠痈(如腹膜炎),为危证,不可治,如若发惊(神失),就会死亡。
阳明经厥逆,喘且咳嗽,身发热,容易惊骇,鼻出血,呕血(肾,好发于半夜)。
手太阴厥逆,胸胀兼咳,吐涎沫。治在病经找穴。
手少阴厥逆,心痛牵引喉部,兼身热必死。无法治疗。
手太阳厥逆,耳聋目泪出,头项无法回顾,腰不能弯曲,治在其本病之经
手阳明与少阳厥逆,喉不发音,咽肿且吞咽困难。治在病变经上。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喉为气之海,气会膻中,气上升往肾经的方向,所以喉部是气聚的地方的,不管扁桃腺,喉咙病都是气被堵到。
诊断时,胃脉缓,一息四至五下,且有温循的力量,为常脉,当胃有痈肿,脉必沉且细。可知人迎脉盛,其是胃脉所在,盛大时热会聚在胃脉出口,即生痈。
孙钦粉
侠客
侠客
  • UID2018490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6
5855楼#
发布于:2016-04-05 07: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报到
2016年4月4日,《黄帝内经》59课心得:

阳明虚会影响到全身的宗筋。治症用针刺方法,补益发病经脉的荥穴,疏通各经的俞穴五脏六腑的俞穴在背后,来调整虚实。无论是筋、脉、骨、肉痿病中的哪种,只要根据受益人脏腑之气偏旺的月份,进行取穴治疗,病就会痊愈。
有些药是入阳明经的,有些药是去热的,有些药是去湿的,有些药是被津液的。
水梨可以补津液,哈密瓜的水分可以储存在体内。要吃当地当季的食物。

厥论(第四十五篇)
厥,即逆,即极点。足厥阴肝经,即肝是人身体里最里面的那个脏,厥有寒有热。
人体常态是阴升阳降。阳经方向是从上向下:五谷精微是阳,通过足阳明胃经一路向下到脚,足太阳膀胱经也是从攒竹一路向下到脚,阳腑胆、胃、膀胱都是在腹部是在下面,即阳从上向下降;阴经方向是从下向上,如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胆经都是从足一路向上。人的身体里任何一个地方阴阳是平衡的,当一个地方阳气衰弱时,阴气就会增加、补位,所以表面上看一个地方阴盛,其实是由于阳衰导致,阳气衰于下焦则为寒。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无论只有阴还是只有阳,人体循环都会停滞,只有阴是寒厥,只有阳是热厥。阴气衰时看到的是热,而阳气衰时看到的是寒。
寒厥:
下吱的阳气不足,就会产生寒厥病。
寒厥病的寒冷,会从足五趾开始,再向上到膝关节,因为阴经之气,在足五趾内侧运行,先交会于膝下部位,再向上聚合到膝关节上部,阳气虚少,阴气偏盛
,所以寒从足五趾开始,向上到膝关节,寒只到膝盖,因为气街在膝盖以上,阳明在上面挡住了寒气,气街是与生俱来的先天能力;这种寒冷并不是外来的寒邪侵犯造成,而是由于体内阳气虚弱引起的。
发病机理:前阴是宗筋会聚的部位,也是带脉、冲脉、督脉、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会合的地方。人体在春天和夏天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天和冬天则阴气盛而阳气衰。如果有人自恃身体强壮,在秋冬阳气已经衰微之时,过度劳累或纵欲,造成肾阳虚弱,进而就会向脾胃索取补给;即使如此,肾阳仍然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肾阳虚,使封藏精气的功能失常,导致精气向下溢出。由于肾阳虚,阴气亢盛,向上逆行,停留在中部脾胃,使脾胃阳气也受到操作,无法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的经络,阳气没有补充,就会日渐衰弱,而阴气却独自存在,四肢得不到阳气的温煦,所以出现手足寒冷的症状。

肺为华盖,朝百脉,为百脉之会。肺正常里面是气,现在肺里有水,水日久生痰,痰浮水上,水会一直累积。十枣汤服下后,痰水一起除,上吐痰下泻水,胸腔的阴积就会去除,肺阳气一路向下,再补胃气,阳气到脚病就好了。如果只服一半药量,利水但未除痰,病人可以躺下睡觉,胸部痛也去掉了,但是还会咳嗽,还会冷到膝盖,说明胃气还在。毒药要用,一次就可以去除病积,再补胃气,人就会救回来。放手一搏,可能机会只此一次。
寒厥时人体的阴气偏盛于上,是由于下部的阳气虚少引起的,阳气虚少就会造成腹满。

乳腺癌转肺癌,肺里积很多水,但坐不能卧,肺里积很多水,冷到膝盖。用十枣汤治,用十枣汤5克。这个药性非常强。
西药吃下去,会让下焦的阳失去,伤宗筋,手脚冰冷。一粒抗生素吃下去,24小时会阳不举,西药对人体伤害非常大。中药只有补肾药,没有壮阳药。西药中的威而刚壮阳但会伤心脏。用酒

热厥:
下部的阴气不足,就会产生热厥病。热厥的发热,一定会从足开始,是因为阳经之气从足面汇到足五趾的外侧运行,足的阴经之气集中于足心处,如果阳经之气过于亢盛,阴经之气不足,阳气就会乘机占据阴气的位置,所以足底发热。
常人手足是阴阳相交接的地方,是末梢,阴阳变化最敏感。常态是整个手掌一直到指腹是热的,整个手背到指尖是凉的。如果一个人原本整个手都是冰冷的,经过治疗后,手心热了,手指腹还是凉,说明治疗方向是对的,继续治疗。如果一个人原本手掌是热的,指腹是凉的,经过治疗连手掌都凉了,说明治疗方向是反的。通过摸手掌就知道治疗是不是正确。

饮酒进入胃中,酒气十分剽悍,使气血趋向体表的小经络,所以形成体表经络充满而体内经脉空虚的状况。脾脏有帮助胃输送营养到全身的功能。中药利用酒气的剽悍把药带到络脉、带到四肢末梢,煮药时放点酒。
如果饮酒过多,酒的阳气会进入到胃,胃本来是阳,阳太过,胃功能失调,酒的热性就会损伤脾脏的阴气,阳气会乘虚而入,造成脾功能的失常:一是使消化功能减弱,二是导致脾脏无法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使四肢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这样的人,多数经常醉酒和饱食后行房事,造成酒和食物停留在胃中无法消化,时间长了,就会转化成热,而出现全身发热、小便赤等症状。因为酒的性质热而猛烈,肾阴必定受损,阴虚则阳气独盛,所以出现手足发热的症状。热厥时人体的阳气偏盛于上,则下部的阳气(来自命门)向上逆行,逆行之气就像邪气一样扰乱阳气,就会造成突然昏倒,腹满,不省人事。
张洪玮
贫民
贫民
  • UID201793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0
5856楼#
发布于:2016-04-05 07:26
@教官-藁城-贾英然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4月4日《黄帝内经》第59课心得。
 1、关元穴是冲脉起始的地方,冲脉起之关元,内有很多血,足阳明经从足三里开始,肌肉就挺起来,一路上去直到气冲,在其之间的距离称气街,是阳明气流行最旺盛的地方,气街是阳明经和冲脉交合的地方,会于任脉,和督脉、带脉连到,带脉从后面命门的地方环腰一圈谓之带,其有带脉,五枢,维道三个穴道,带脉络到阴器上面,如果女人发白带,就是这个问题。督脉的阳气经过命门通过三焦络到关元的地方,因此关元,会阴的部位称为宗筋之府,也就是宗筋大会的地方,全身关节的地方都有宗筋,统统会于宗筋之府。冲脉,督脉,带脉,足阳明,以足阳明胃经为首,所以阳明经一虚会影响到宗筋。因为宗筋到全身的关节,有的人是血脉弱了,有的是肌肉弱了,有的人是筋痺了,筋痿了,统统是宗筋在管。所以治痿证独取阳明,因为阳明经络到所有的地方。用针刺手法在手足阳明经之荣穴上,并察痿在何经则补刺其荣,加上通利其背之俞穴,如此来调整其虚实的平衡,使逆归于平顺,又因筋、脉、肉、骨,各为春夏秋冬四季所管,能选择正确之时机下手治疗,其病必能痊愈。热伤津液的时候,敢快把津液补回去,吃一些当季当地的水果把津液补回去。
2、足厥阴肝经,肝是人身体里最里面的那个脏。厥有寒有热,人体常态是阴升阳降。人吸收的五谷精微以及身上的阳气,通过足阳明胃经一路向下到脚趾,足太阳膀胱经也是穴起睛明,从攒竹一路向下到脚,胆经也是从头走到脚上,胆、胃、膀胱都是在腹部是在下面,即阳从上向下降;阴经方向是从下向上。人的身体里任何一个地方阴阳是平衡的,当一个地方阳气衰弱时,阴气就会增加、补位,所以表面上看一个地方阴盛,其实是由于阳衰导致,阳气衰于下则为寒。阴气衰于下,阳气一直往下走,过热就会热厥。因此阴和阳一定要互相平衡,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只有孤阴或是只有孤阳,人都会没有了。所以当一个人阴气衰时看到的是热,而阳气衰时看到的是寒。
 3、阳气起于五趾的表面,阴脉则起于足底而汇合于足心,所以一旦阳气盛,必足下先热也。常人手背足背是表阳,阳中一定要有阴,触摸手背皮肤表面是冷的,触摸到手心是热的,这是正常人的表现。指末梢是阴阳交接的井穴的地方。
 4、阴经之气,在足五趾内侧运行,先交会于膝下部位,再向上聚合到膝关节上部,阳气虚少,阴气偏盛 ,所以寒从足五趾开始,向上到膝关节。寒只到膝盖,因为气街在膝盖以上,挡住了寒气,气街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力量。  
 5、前阴是宗筋会聚的部位,也是带脉、冲脉、督脉、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会合的地方。人体在春天和夏天阳气多而阴气少,这是天阳,秋天和冬天则阴气盛而阳气少,这是常态。如果有人自恃身体强壮,在秋冬阳气已经衰微之时,过度劳累或纵欲,造成肾阳虚弱,进而就会向脾胃索取补给;即使如此,肾阳仍然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肾阳虚,使封藏精气的功能失常,导致精气向下溢出。由于肾阳虚,阴气亢盛,向上逆行,停留在中部脾胃,使脾胃阳气也受到影响,无法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的经络,阳气没有补充,就会日渐衰弱,而阴气却独自存在,四肢得不到阳气的温煦,所以出现手足寒冷的症状。乳腺癌转肺癌,肺里积很多水,但坐不能卧,脚冷到膝盖。这是十枣汤证,用十枣汤5克。这个药性非常强。肺为华盖,朝百脉,为百脉之会。肺正常里面是气,现在肺里有水,水日久生痰,痰浮水上,水会一直累积。十枣汤服下后,痰水一起除,上吐痰下泻水,胸腔的阴积就会去除,肺阳气一路向下,再补胃气,阳气到脚病就好了。如果只服一半药量,利水但未除痰,病人可以躺下睡觉,胸部痛也去掉了,但是还会咳嗽,还会冷
丁伊
会员
会员
  • UID2018193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9
5857楼#
发布于:2016-04-05 07: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丁伊申请签到,2016年4月4日《黄帝内经》第60课心得  
        《厥论篇第四十五》
        “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太阳经厥症,则头肿沉重,足不能行,发作时眼目昏眩而仆倒。因膀胱经从眼到足,因此厥逆时致足不能行。
阳明经厥症,发为癫疾,奔走呼叫,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胡言乱语。
少阳经厥症,耳聋,颊肿而热,胁痛,脚胫骨不可走路。
太阴经厥症,则腹胀满,大便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是脾经症状,可补脾阳治之。
少阴经厥症,则口干小便赤,腹满心痛。
厥阴经厥症,则少腹肿痛,腹胀,小便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脚胫骨内热。
治疗厥症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太阴厥逆,骱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足太阴经厥逆,腿胫骨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指病经上的穴道。脾主少腹,小肠在少腹,治脾同时治小肠。
        “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泻清,治主病者。”足少阴经厥逆,完古不化,腹虚胀满呕吐,下泄清,肾水过多顶到胃,治肾同时治胃。胃为肾之官。
        “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病者。”足厥阴经厥逆,四肢抽筋,腰痛,腹部虚满,小便不通,且胡言乱语。治主病者,肝有病,要同时清理大肠,便秘会影响到肝。
        “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以上三阴俱逆,大小便不通,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足太阳经厥逆,易昏倒,善流鼻血。治主病者,常态肺如天幕,肺里的水下行到肾,肾经蒸发后,精华进入骨髓和脑,其余进入膀胱,膀胱再二次蒸发,蒸发之津液进入肝,膀胱和肺水同源,膀胱有病要治肺。
        “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相不可以顾。”足少阳经厥逆,关节不利,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病重神失易惊吓,故易惊吓很危险。
       阳明厥逆,喘欬身热,易惊恐,流鼻血,呕血。阳明经多血多气,呕血多发半夜,且吐很多,好治。
       手太阴厥逆,腹部虚满而欬,善呕沫。此为肺气逆行,治主病者。治肺兼治膀胱。
        手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心痛连及咽喉,如果身体发热,不可治。
        手太阳厥逆,耳聋,眼泪出,头项不可以回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治小肠兼治脾。
        手阳明与少阳厥逆,发喉痹,咽肿且吞咽困难。气会檀中穴,喉为气之海,气病用行气之法治。
袁小玲
会员
会员
  • UID201855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30
5858楼#
发布于:2016-04-05 08:39
@教官-藁城-贾英然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袁小玲申请签到,2016年4月4日《黄帝内经》第59课心得。
1、厥就是逆的意思,人体常态是阴升阳降,阳经从头走足,阴经从足走头。当下焦阳气衰时,人体不会有空的空间,阳衰阴立刻回过来,造成阴盛,阴盛生寒为寒厥,下焦阴气不足,阳气过盛则热,为热厥。
  2、热厥之热,必始于足下部,是因为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盛则足下热也。寒厥之寒必从五指而上于膝,是因为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盛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不是从外来的,皆从内发的,膝盖以上被气挡住接,说明胃气还在。
  3、寒厥的发生:人的前阴位,是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得寒厥的人必以其体质壮,在秋冬不知收藏消耗其阳热之精,造成下焦阳虚阴盛,无法复原。此皆精气消耗在下,邪气因而入侵体内,阳气本自胃脾中而生,阳气衰不能滋养全身经络,阳气日渐耗损,阴气独在,故手足皆寒。
  热厥的发生: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阳上加阳,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这种热厥患者,必数醉且饱食山珍海味,强行入房,治酒气与食物热气相聚于脾中无法发散,酒气与五谷之气相争,热盛于中焦,以致全身发热,小便赤红,酒气盛而彪悍,必伤肾气,阳气独盛,故手足为之热也。
  4、厥或令人腹满,或有时突然不省人事而厥,有时半日即苏,是因为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阳气盛于上则令下焦气逆上,加重阳气乃成邪气而上冲头面,一旦如此,阳气乱则不知人。
凤翔
贫民
贫民
  • UID2018415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5859楼#
发布于:2016-04-05 08:40
@教官-伊犁-慕利敏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深圳-凤翔,申请签到。2016-04-04,内经视频第60课心得,请教官审阅。 上肾则下虚,肾腹满,逆则阳气乱,阳盛太过,不识人,很危险。 六经脉厥,太阳脸肿,脚重不能行,发晕,入眼昏眩。阳明气厥,癫疾,腹满不得卧。少阳耳聋,两胁痛,胫骨旁痛。太阴不食,呕吐,腹胀满脾湿太盛,要健脾。少阴之厥口干腹满少腹肿痛,阴缩,小便不利,虚则补,实则泻。 太阴厥逆,胫骨紧,心腹引痛,脾主少腹,同治小肠。少阴厥逆,大便清谷,肾衰呕吐,没办法排水,会呕吐,兼治胃。厥阴,肝跟大肠同治,金制木,清大肠保持大便通畅,大小便不通会有谵语。三阴厥逆,手脚冰凉,大小便没有,三日死。太阳厥逆,鼻衄呕血,同治肺。少阳胁痛,关节不利,腰不能弯动,项不能回顾,同治三焦,发肠痈不可治,惊则死。阳明厥逆吐血,发在半夜。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呕沫治膀胱下焦。手少阴厥逆,心有问题,阳绝。太阳厥逆,耳聋,耳鸣,腰不能弯仰,同治脾。少阳厥逆,吞不下东西,喉为气之海。 四十六,病能论: 胃脘痈者,胃脉右关,外脾内胃,常脉为缓而有力,四到五至,有痈时脉沉细。
蔡彩婵
侠客
侠客
  • UID2014470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5
5860楼#
发布于:2016-04-05 08: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4月4《黄帝内经》第60课心得
1.厥或令人腹满,或突然昏阙不省人事,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苏醒。
这是因为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昏阙不省人事)也。
2.六经脉之厥状病能
*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病时眼目昏眩而仆倒;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少阳之厥,则暴(突然)聋颊肿而热,胁痛,足膝无法正常行走。
*太阴(脾经和肺经)之厥,则腹满胀,大便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小便不利,好卧嗜眠,屈膝则阴缩肿,大腿内侧有灼热感。
治疗: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平常不盛不虚时,以经取之。
3.六经脉之阙逆
*太阴厥逆,腿内侧抽筋,心痛引腹,取病经穴道治之;少阴厥逆,腹虚胀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取病经穴道);厥阴厥逆,抽筋、腰痛,腹虚满,小便不通,谵言,治主病者;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平常易流鼻血,治主病者;少阳厥逆,关节不利,关节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一旦发肠痈不可治,有惊状者死;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流鼻血,呕血。
*手太阴厥逆,腹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
*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俛仰,治主病者;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暗哑)、嗌肿(吞咽困难),治主病者。
胡林波
贫民
贫民
  • UID2017752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2
5861楼#
发布于:2016-04-05 08: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2016年4月4日《黄帝内经》第59课心得:
                厥论篇第四十五
厥,逆也,也为极限之意。
厥之寒热
      常态是阴升阳降,脏在上,经络从下向上走,腑在下,经络从上向下走。
      阳气衰于下(阳衰阴就会补位),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
     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常态脚心手心都是热的,足背手背都是冷的。
 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
        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寒只到膝盖处,因膝盖上面是气街,被阳明经挡到。
       例:病人因乳腺癌转移到肺,造成肺积水,正常肺内是气,现水在下,日久积痰,痰在水上,用十枣汤消痰泄水逐饮,所以服药后上吐痰下泄水,上吐下泻是常态。药力不够的话只去水不去痰,故只能好一半,胸痛虽好转,但下肢冷到膝盖上部还在咳。
        毒药要用的话,一剂即可,但不可减量。台湾用一钱,大陆用5克(量不够)。
寒厥何失而然
       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旭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
      春夏可适度多活动,秋冬要收藏,不可过动。
      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吃东西会让下焦阳失掉,一颗抗生素下去,24小时阳不举,所有西药都会伤到宗筋。
热厥何如而然
       酒 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慢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四支也。
       希望把药带到络脉,四肢末梢的,可以中药里加点酒煮。
       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遍于岙,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悍,肾气有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中焦太盛伤到阴)
      厥或令人腹满(阴虚),或令人暴不知人(阳气乱),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
      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
@教官-徐州-杨诚
严婷
会员
会员
  • UID2019898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5862楼#
发布于:2016-04-05 08: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6-4-4《黄帝内经》60课心得
1.厥之病有时令人气满,有时突然不醒人事,有时半日苏醒,有时一日后苏醒,這是因为阴气盛于上则下虛,下虛则令人腹满。阳气盛于上,则令人下气重上,而气从膻中向两个缺盆上逆,重阳为邪上冲头面,一旦如此,阳气逆乱而行,故昏迷不醒人事。
2.六经之脉厥病的症状太阳之厥,会令人头肿且沉重,脚无法行走,发作是眼目昏眩,晕倒不知人事。等到太阳厥逆时,使人突然晕倒且吐血,平时易流鼻血,治疗上在病经。如果是足太阳发病取足太阳和手太阴的穴位。因膀胱的津液来源于肺。手太阳之厥逆使人耳聋眼泪出,头项无法回转,腰无法弯曲,取病经穴位。阳明之厥,令人如癫痫状,奔走呼叫,腹部胀满无法入眠,面红赤且热,胡言乱语不识人。少阳之厥,令人耳聋,两颊肿胀且热,两肋疼痛,足膝无法正常走路。手阳明和手少阳厥逆时,喉咙失音,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治疗时取病变经。太阴之厥,令人腹胀满,大便不顺沒胃口,脾会变得肿大,吃东西会呕吐,无法安卧。太阴厥逆时,令人腿内测抽筋,且心痛牵引腹痛,治疗时取病经的穴道和小肠经的穴位。因脾主少腹,少腹同时归小肠在管。少阴之厥,令人口干,小便赤黄,小腹胀满而胸口痛。少阴之厥逆,令人腹虛胀满且呕吐(肾水犯胃造成的),下利清,治疗时取病经的穴道。厥阴之厥,使人小腹肿胀且痛,腹胀如鼓小便不顺畅,嗜眠,屈膝时阴部会收缩,且有肿胀感,大腿内测有灼热感厥阴之厥逆,四肢抽筋,腰部疼痛,腹部胀满,小便不通且胡言乱语,治疗时取病经的穴道,虚则补之,实则泄之,不實不虛以经取之。三阴同时厥逆令人手脚冰冷大小便不通,三日死。耳聋外感引起的耳聋病在表,耳朵会嗡嗡做响。肾脏虛引起的耳聋,是从内部发出,比較深,压力很大。
吴静
会员
会员
  • UID2018759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5
5863楼#
发布于:2016-04-05 09: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山西吴静
2016年4月4日学习《黄帝内经》第59课心得
  厥就是逆的意思,人体常态是阴升阳降,阳经从头走足,阴经从足走头,当下焦阳气衰时,人体不会有空的空间,阳衰阴立刻回过来,造成阴盛,阴盛生寒为寒厥,下焦阴气不足,阳气过盛则热,为热厥。
  热厥之热,必始于足下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盛则足下热也。
  寒厥之寒必从五指而上于膝,阴气盛则从五指至膝上寒,皆从内发的,膝盖以上被气挡住接,说明胃气还在。
  寒厥的发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得寒厥的人必以其体质壮,在秋冬不知收藏消耗其阳热之精,造成下焦阳虚阴盛,无法复原。精气消耗在下,邪气因而入侵体内,阳气本自胃脾中而生,阳气衰不能滋养全身经络,阳气日渐耗损,阴气独在,故手足皆寒。
  热厥的发生:酒入于胃,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阳上加阳,必数醉且饱全身发热,小便赤红,酒气盛而彪悍,必伤肾气,阳气独盛,故手足为之热也。
  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清醒。
丁保华
贫民
贫民
  • UID2018829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35
5864楼#
发布于:2016-04-05 10:03
 @教官-藁城-贾英然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丁保华申情签到  2016年4月4日《黄帝内经》第59课学习心得   1寒厥:阳气若衰败在身体下部,就成寒厥。寒厥是从五趾向上到膝部的。原因是阴气是起于足五趾之里,向下汇集膝下而相聚在膝上,—旦阴气盛,则必从足五趾开始寒冷而延伸至膝上。此寒冷并非从外来,皆因内发始然。2热厥:阳气若衰在身体下部,则成热厥。热厥始于足下部。原因是:全身是阳,始于足部五趾之表面,阴脉则起于足底而汇合在足心,所以—旦阳气盛,必足下先热。热厥出现的原因:酒气之物及气盛且慓悍,必伤肾脏,—旦肾气衰弱,阳热之气必独盛体内,终至手足皆发热。3厥病有时令人腹满,有时突然不省人事而昏厥,有时半时苏,有时要—日后方苏的原因:因若阴气盛于上,必令下焦虚,下焦虚则令人腹满。阳气若盛于上,则令人下焦隙气亦上逆,加重的阳气乃成邪气而上冲头面,—旦如此,阳气必逆乱而行,故会昏迷不醒人事。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