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0楼#
发布于:2016-04-05 20: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05日 《黄帝内经》第60课心得 四十五 厥论篇第四十五 6. 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骨行不可以运。太阴之厥,则腹满骨行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秆,好卧屈膝,阴缩肿,骨行内热。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a. 足太阳膀胱经发厥病症状:脸肿、头部沉重,两脚不能行,并有眩晕昏仆的症状。 b. 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发生厥病的症状:见到发癫病一样的症状,奔走呼叫,腹部胀满,不能平躺,面部发红发热,神经错乱,出现幻觉,胡言乱语。 c. 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发生厥病的病状:突然耳聋,面部肿胀发热,胸胁疼痛(只要说胸胁苦满就是少阳的问题),小腿活动不便。 d. 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阴肺经发生厥病的症状:腹部胀满、大便不通(脾湿多致脾阳不够),不想吃东西,如果勉强进食则出现呕吐,不能安卧(体内有湿)。 e. 足少阴肾经和手少阴心经发生厥病的症状:口干(口里津液都来自肾脏),小便颜色发红,腹部胀满,心痛。 f. 足厥阴肝经和手厥阴心包经发生厥病的症状:小腹部肿胀疼痛,二便不通,喜欢以屈膝状体位睡觉,并有阴囊收缩,小腿内侧发热的症状。 7. 太阳厥逆,骨行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病者。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a. 足太阳膀胱经厥逆的症状:小腿痉挛拘急,并见心痛牵连到腹痛(脾经)。治疗时取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脉上的穴位。因为脾主少腹,少腹是小肠,治少腹时一般会同时治小肠。小腹突起,是脾湿,是太阴堵。 b. 足少阴肾经厥逆的症状:腹部虚性胀满,呕吐、腹泻、大便清稀(吃什么排什么)。治疗时取患病经脉上的穴位,治肾时一般也会治胃。肾有问题时,一定可以看到胃的症状。当肾要衰竭时,病人有晕眩和强烈的呕吐,因为肾主水,水太多会反侮到土中焦,胃受不了,就开始吐。 c. 足厥阴肝经厥逆的症状:腰痛、痉挛、腹部虚性胀满,小便不通,神经错乱,胡言乱语等。治疗时取患病经脉上的穴位。治肝病时,一定要保持病人大便很好(如果大小便不通则死)即保持金和木之间的平衡,肝病自然就好。常态时,肝木在中间,上面是肺金,下面是大肠金来制衡。大便不好也影响肝,肺不好也影响肝。 d. 足太阴、少阴、厥阴三条经脉都发生厥逆的症状:大小便不通,并使病人手足寒冷。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不经过治疗)三天就会死亡。 8. 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痓,治主病者。 a. 足太阳膀胱经厥逆的症状:身体突然僵直跌倒,呕吐带血,并有鼻出血。太阳是三阳,发病时很强烈。治疗时取患病经脉上的穴位。即膀胱有问题时可以治肺,肺有问题时可以治膀胱。因为肺是天幕,是金,金生水到肾脏,即肺肃降的津液到肾里累积,肾里的水经过命门火、小肠火第一次蒸化,这是最好的精液补骨髓、补脑;蒸化剩下的液体输送到膀胱;在膀胱里经过小肠火的第二次蒸化(膀胱后面是小肠)进入肝脏(水生木),清洗肝脏,第二次蒸化剩下的浊水再从尿道排出体外。所以,肺的水与膀胱的水是相关的。所以,久咳时一咳嗽小便会出来。 b. 足少阳胆经厥逆的症状:关节筋骨活动不利,腰不可弯,动作不自如,颈项发僵不能回头,如果并发肠部痈肿,就是不治之症,如果病人发惊,就可能死亡。治疗时取患病经脉上的穴位。因为少阳为枢,身上所有像门那样开关的地方都是枢,一般是三焦在管,胆管不了那么远。重病人死之前神会离开,会很容易被惊到。 c. 足阳明胃经厥逆的症状:咳嗽、身体发热,容易受惊,鼻中出血或呕吐血液。胃癌是很严重的厥逆,但这个病不会死人。咳血:是通过咳嗽出来的血,血量少。呕血:是呕吐出来的血,血量大,而且是喷射状,甚至吐一床都是。好发在半夜。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治疗时取患病经脉上的穴位。 d. 手太阴肺经厥逆的症状:有腹部虚性胀满,并见咳嗽,经常呕吐出泡沫状物的现象。治疗时取患病经脉上的穴位。因为正常时肺象风箱一样把气向下压向下降,而且肺里津液很多,如果肺部气上逆,就会咳嗽吐出泡沫状物体。脾主少腹,治脾时要治小肠。 e. 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厥逆的症状:胸部疼痛,牵连到喉咙,身体发热的现象,死,不治。因为心脏有问题时,心是相火,极热,是阳中之阳(肺是阳中有阴),阳气向上升,当心脏有问题阳厥时,象蜡烛灭之前,火苗猛然变大、然后很快熄灭,即阳气一下子冲到喉咙,是不治之症。 f. 手太阳小肠经的厥逆的症状:耳聋、流眼泪、颈项发硬不能回头、腰部发硬不能俯仰的现象。治疗时取患病经脉上的穴位。治小肠也会治脾脏,因为脾脏跟小肠是相通的。(耳鸣、耳聋的原因有很多: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都交汇在耳朵前,如果这三条阳经外感风寒,就可能导致耳鸣、耳聋,只是这种耳鸣声音大但并不是从很深的地方发出来;肾虚也会耳鸣、耳聋,这种耳鸣比较深,耳朵感觉压力很大。) g. 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厥逆的症状:喉痹、咽部肿胀、吞咽困难、肢体颈项强直等现象。治疗时取患病经脉上的穴位。气会膻中,是气病之始。气性上升,气从膻中经过颈部肾经流过的地方到达喉部,所以喉部是气之海。喉病都是气有堵塞,可以用行气的药,推着气让气走快点,就可以让喉部堵塞的气散开,喉病即愈。 四十六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1. 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诊此者,当候胃肪,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其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a. 常人胃脉位于皮下应缓而有力,缓即一息四到五至。当胃脉沉而细时胃脉沉至骨边。 b. 胃痈时人迎脉大于寸脉很多是热脉,即热停在胃的上部不动。多数人生病时在胃下口(幽门)即小肠上口,如果发在胃上部(贲门)即酸过多反逆而烧到胃所致。 c. 常人之胃气应是下降的,脉应该是缓而有力,当胃脉出现沉细脉(本应是肾水之脉,即代表水克土),同时人迎脉大即代表胃里有东西累积所致。 |
|
5881楼#
发布于:2016-04-05 21: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惠州-赖惠平2016年4月5日《黄帝内经》第60课心得:
帝曰:善。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 岐伯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仆。阳明之厥,则癫疾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骨不可以运。太阴之厥,则腹满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内热。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太阴厥逆,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言,治主病者。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不可治,惊者死。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手少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治主病者。 四十六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 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肪,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其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
|
5882楼#
发布于:2016-04-05 21:52
@教官-伊犁-慕利敏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深圳-凤翔,申请签到。2016-04-05,内经视频第61课心得,请教官审阅。
脉皮层主肌肉,沉细到骨边,气逆。胃脉人迎脉,胃气反逆,热脉,居于上口,小肠的上口,酸太多反逆,关脉沉细,肾脉状,摸到有东西堵到。胃应该下降的。人生病后不能总是想这个病,卧不安。人不能言,肺气盛大,脉大不能卧。
右脉沉紧,左脉浮迟,沉主冬,肾,紧有寒实,右手管气,左手管血脉,浮为秋肺,阳虚,本为肾脉,所以病在肾。
常人寸脉高一点,如尺实超过关脉,会腰痛,少阴脉贯肾络肺,通过肺络到头部喉咙再到舌下奇穴,肾脉摸到肺脉所以肾出问题了。
喉头化脓把它刺破,气盛血会聚在喉而化脓,放掉气就顺了。病人狂语,阳气重阳,没有阴来控制,就会癫狂,很生气也会。
三阳阳厥,阳明气逆会发抖,有风更动盛,治以断食,控制源头。食物里面厚味的会滋阴,淡味生清气,不进食阴阳堵掉,如果还动,就服生铁烙,镇心很厉害。
|
|
5883楼#
发布于:2016-04-05 21: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05日 《黄帝内经》第60课心得 四十五 厥论篇 太阳膀胱经发厥病症状:脸肿、头部沉重,两脚不能行,并有眩晕昏仆的症状。 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癫狂。 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发生厥病,突然耳聋,面部肿胀发热,胸胁疼痛,小腿活动不便。 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阴肺经发生厥病,腹部胀满、大便不通,不想吃东西,如果勉强进食则出现呕吐,不能安卧。 足少阴肾经和手少阴心经发生厥病口干,小便颜色发红,腹部胀满,心痛。 足厥阴肝经和手厥阴心包经发生厥病,小腹部肿胀疼痛,二便不通,喜欢以屈膝状体位睡觉,并有阴囊收缩,小腿内侧发热的症状。 足太阳膀胱经厥逆,小腿痉挛拘急,并见心痛牵连到腹痛。 治疗时取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脉上的穴位。因为脾主少腹,少腹是小肠,治少腹时一般会同时治小肠。小腹突起,是脾湿,是太阴堵。 足少阴肾经厥逆腹部虚性胀满,呕吐、腹泻、大便清稀。治疗时取患病经脉上的穴位,治肾时一般也会治胃。肾有问题时,一定可以看到胃的症状。当肾要衰竭时,病人有晕眩和强烈的呕吐,因为肾主水,水太多会反侮到土中焦,胃受不了,就开始吐。 足厥阴肝经厥逆,腰痛、痉挛、腹部虚性胀满,小便不通,神经错乱,胡言乱语等。治疗时取患病经脉上的穴位。治肝病时,一定要保持病人大便很好即保持金和木之间的平衡,肝病自然就好。常态时,肝木在中间,上面是肺金,下面是大肠金来制衡。大便不好也影响肝,肺不好也影响肝。 足太阴、少阴、厥阴三条经脉都发生厥逆,大小便不通,并使病人手足寒冷。出现这种情况,三天就会死亡。 足太阳膀胱经厥逆身体突然僵直跌倒,呕吐带血,并有鼻出血。太阳是三阳,发病时很强烈。治疗时取患病经脉上的穴位。即膀胱有问题时可以治肺,肺有问题时可以治膀胱。因为肺是天幕,是金,金生水到肾脏,即肺肃降的津液到肾里累积,肾里的水经过命门火、小肠火第一次蒸化,这是最好的精液补骨髓、补脑;蒸化剩下的液体输送到膀胱;在膀胱里经过小肠火的第二次蒸化进入肝脏,清洗肝脏,第二次蒸化剩下的浊水再从尿道排出体外。所以,肺的水与膀胱的水是相关的。所以,久咳时一咳嗽小便会出来。 足少阳胆经厥逆,关节筋骨活动不利,腰不可弯,动作不自如,颈项发僵不能回头,如果并发肠部痈肿,就是不治之症,如果病人发惊,就可能死亡。治疗时取患病经脉上的穴位。因为少阳为枢,身上所有像门那样开关的地方都是枢,一般是三焦在管,胆管不了那么远。重病人死之前神会离开,会很容易被惊到。 足阳明胃经厥逆,咳嗽、身体发热,容易受惊,鼻中出血或呕吐血液。胃癌是很严重的厥逆,但这个病不会死人。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治疗时取患病经脉上的穴位。 手太阴肺经厥逆有腹部虚性胀满,并见咳嗽,经常呕吐出泡沫状物的现象。治疗时取患病经脉上的穴位。因为正常时肺象风箱一样把气向下压向下降,而且肺里津液很多,如果肺部气上逆,就会咳嗽吐出泡沫状物体。脾主少腹,治脾时要治小肠。 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厥逆有胸部疼痛,牵连到喉咙,身体发热的现象,死,不治。因为心脏有问题时,心是相火,极热,是阳中之阳,阳气向上升,当心脏有问题阳厥时,象蜡烛灭之前,火苗猛然变大、然后很快熄灭,即阳气一下子冲到喉咙,是不治之症。 手太阳小肠经的厥逆,耳聋、流眼泪、颈项发硬不能回头、腰部发硬不能俯仰的现象。治疗时取患病经脉 |
|
5884楼#
发布于:2016-04-05 22: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4月5日《黄帝内经》第60课心得
六经脉厥病症状:太阳厥逆,头重足不能行,眼昏仆倒。阳明之厥,腹胀面赤,癫状乱语。少阳之厥,胆经耳聋脸颊肿胀热,两胁胀痛,一定是少阳,足不可正常走路。太阴之厥,腹胀满,大便不顺,脾阳不够太湿,一吃就呕无法安卧。少阴之厥,口干小便赤,小腹胀满胸痛。厥阴肾经有问题,喜缩膝而睡,阴缩肿胀。太阴厥逆,心痛引腹,太阴脾的问题,治脾要同时治小肠。少阴厥逆,腹虚满呕吐,下利不消化,治肾要同时治胃。厥阴厥逆,四肢抽筋,治肝病时一定要保持大肠畅通,肺伤到会影响到肝,大肠不好也会影响到肝,所以,肺好大肠畅通肝就好。三阴同时厥逆,大小便不通,手足冰冷,三日必死。太阳厥逆,会流鼻血,膀胱气逆会很强,人会昏倒吐血,肺水与膀胱水相关,肺有问题要治膀胱,膀胱有问题治肺。少阳厥逆,关节不好,不好弯腰转头,少阳主开合,开合弯合都是少阳在管,少阳是三焦在管发肠痈可治。惊者死,神不存。阳明厥逆,吐血。咳血与痰在一起,吐血力量很大,常在半夜吐血。手太阴厥逆,肺经逆,咳吐白沫,治肺经膀胱经下焦等。手少阴心经厥逆,心痛引喉,身热者死。手太阳厥逆,手太阳会耳聋,胆经也会耳聋,肾虚耳鸣深有压力,表症的耳鸣听见嗡嗡响,治小肠会治脾脏,气之海在喉,气会膻中。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胃脘痈脓:把胃脉,右脉关部内侧,正常胃脉缓而有力,缓一呼吸五至,有力是温逊的力量,病则沉细,沉细者气逆。 |
|
5885楼#
发布于:2016-04-05 22: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05号,《黄帝内经》第60课心得 厥之病,有时令人腹满(阴虚),有时突然不省人事而昏厥,有时半日即苏,有时要一日后方苏,因为若阴气盛于上,必令下焦虚,下焦虚则令人腹满。阳气若盛于上,则令人下焦隙气亦上逆,加重的阳气乃成邪气而上冲头面,一旦如此,阳气必逆乱而行,故会昏迷不醒人事。 三阳三阴经脉厥病症状: 太阳之厥,会有头肿且沉重状,足无法行走,发作时眼目昏眩而仆倒不知人事。阳明之厥,令人如癫疯状,想奔走呼叫,腹部胀满无法入眠,面红赤且热,胡言乱语且不识人状。少阳之厥,令人耳聋雨颊肿胀且热,两胁疼痛,足膝无法正常走路。 太阴之厥,令人腹胀满,大便不顺,没味口,一吃东西就呕吐,无法安卧。少阴之厥,令人口干小便黄赤,小腹胀满而胸口痛。厥阴之厥,使人小腹肿胀且痛,腹胀如鼓小便不顺畅,嗜眠,屈膝时阴部会收缩且有肿胀感,大腿内恻有灼热感。凡厥症太盛则施泻法,太虚则施补法,平常不虚不盛时,只取病经上的穴道即可。 太阴厥逆时,会腿内侧抽筋,且心痛牵引腹痛,治法取病经上之穴道。少阴之厥逆,令人腹虚胀满且呕吐,下利清榖(完谷不化)。治在其病经上的穴道。厥阴之厥逆,四肢抽筋,腰部疼痛,腹部虚满,小便不通且胡言乱语。治在其病经上的穴道。一旦三阴同时厥逆,大小便不通,令人手足冰冷,则三日内必死。 太阳之厥逆,使人突然昏倒且吐血出,平常易流鼻血。治在其病经上。少阳之厥逆,令人关节不利。一旦如此则腰无法转运,头无法回顾。一旦见有肠痈现象出现,则无法治疗了。人如惊状则必死。阳明之厥逆,令人气短身热而咳嗽,易受惊吓,且流鼻血,兼有吐血症。 手太阴之厥逆,会有胸部虚满胀兼有咳嗽的症状,当吐涎沬出。治在其病经上之穴道。手少阴心经主少阴之厥逆,其主要症状是心痛牵引到喉部,一旦兼有身热症状必死,无法治疗。 手太阳之厥逆,使人耳聋目泪出,头项无法回愿,腰无法弯曲。治在其主病之经。手阳明与少阳的厥逆,必有喉不发音,咽肿且吞咽困难。治在其病变之经上。 病能(态)论篇第四十六 胃部痈脓辨症,诊断时须诊胃脉(右关脉),当胃腿呈现沉且细状(正常应该脉缓—一呼一吸间五至,而且有力),其沉细表示胃气反逆。一旦胃气反逆,人迎脉必盛,造成发热状。人迎脉就是胃脉所在,一旦变为盛大,就表示热聚在胃脉的出口无法流行,也就表示胃生痈脓。 |
|
5886楼#
发布于:2016-04-05 22: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4月5日第60节学习心得:
1(1)厥有时令人腹满原因:阴虚,阴气盛于上,必令下焦虚,下焦虚则令人腹满。寸脉会变的很大。 (2)厥有时令人不识人,不识亲疏原因:阳气乱,阳本在上,加重的阳气形成邪气冲上头面,阳气逆乱而行,而不识亲疏。不识人能自己回头好治,神忘则死 (3)斜气逆:指阳气入头的时候本身有一定的方向,其不从正经上而从旁边上去的称斜气逆。 2,六脉厥症状 (1)太阳厥:脸肿,头重,脚不能行,一发作就昏眩而扑倒,眼睛发昏 (2)阳明厥:阳气回逆一般食物堵到,大肠堵到燥气回升,一般到胸隔为止,超过则癫痫,登高而歌,腹部胀满不能入睡,面红赤目热,胡言乱语且不识人 (3)少阳厥: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经,耳鸣耳聋,听不到,颊肿胀且热,两胁疼痛胀满,走路较不顺。 (4)太阴厥 A,肺经脾经,腹胀满,大便不通,不想吃东西,吃则呕吐,不能躺下去 B,原因:脾脏肿大,里面累积了很多东西,阳不够,阴大盛,湿气太重 C,治疗:健脾阳药物,胃口开 (5)少阴厥:肾经心经,口干――口腔内的金津玉液来源于肾,经气反逆则无,小便赤黄,腹满心痛 (6)厥阴厥:肝经心包,小腹肿胀且痛,小便不顺利,膝盖弯着睡,阴缩肿胀,脚胫骨内侧比较热。 治疗原则:盛则泻之,虚则补,实则泻,肝经经穴 3、五脏厥逆症状 (比厥更严重) (1)太阴厥逆:脚胫骨紧绷像抽筋一样,心痛引到腹部,治脾同时治小肠(因脾主少腹,少腹是小肠) (2)少阴厥逆:腹虚胀满且呕吐,吃什么排什么。胃是受盛之官,肾功能衰竭之前,一定会有很严重的晕眩和强烈呕吐。肾主水,当肾没有办法排水时,水太多,就会顶到胃,胃受不了就会吐,到了人体极限,功能就没有了。治肾同时常治胃。 (3)厥阴厥逆:筋挛抽筋,腰部疼痛,腹部虚满,大小便不通,病人会神昏发语,肝有病同时清理大肠,保持大便通畅。 三阴厥逆:手脚冰冷,大小便不通,三天就会死。 (4)太阳厥逆:太阳是三阳的经气,发的时候很强,晕倒吐血,流鼻血,膀胱有问题治肺。肺象天,下雨下来累积到肾,身在运输到膀胱,在运输之前会在命门和小肠进行第一次蒸化,肾中最好的精华进入骨头补骨髓补脑,剩下的津液进入膀胱,膀胱后面的小肠火来进行第二次蒸化,水进入肝脏生木,清理一遍,把浊水排出,肺的水和膀胱水是相关的,膀胱、肺互治,一咳嗽小便出来。 (5)少阳(三焦,焦源汇在腰部)厥逆:两胁胀满,关节不好,因为少阳主枢,是开关――腰不能弯曲,头不能回顾。胆经,胆管破裂或是腹膜炎,不可治(倪师可以治)。 惊者死:任何疾病当病影响到生命的时候,在死亡之前,神会走,稍微有点动静就会吓到,神不守,神不存。 (6)阳明厥逆:胃经和大肠经。喘,咳嗽,易受惊吓,流鼻血,呕血。胃里面有实胃癌,会吐很多血,易发在半夜。好治。 4(1)手太阴厥逆:肺经,胸部虚满,会咳嗽,吐涎,治肺时同时治膀胱。 (2)手少阴厥逆:心经,心是阳中有阳,心脏有问题,阳要往上升,就会冲到喉咙,身热,不治。 (3)手太阳厥逆:耳聋,泪出,头不可以回顾,腰部可以弯和仰,治小肠同时治脾。 (4)耳聋:外感风寒造成,肾虚会耳鸣,因外面压力大感到耳鸣会比较深;表症耳鸣压力比较小会听到嗡嗡的声音 (5)手阳明少阴厥逆:大肠小肠,发喉痹,吞不下去。气会膻中,气性向上升,经过一些肾经的位置,喉部是气凝聚的地方,喉是气之海,喉咙病都是气有堵到,行气药,让气跑的快一点。 |
|
5887楼#
发布于:2016-04-05 23: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4月5日《黄帝内经》第61课心得
右手关位的地方为胃脉,胃脉常态中是缓而有力,如细沉时代表堵掉了,躺下睡觉一直不安稳。中医看病常会安抚病人的情绪。 厥气反逆时,诊其右脉沉,紧。左脉浮且实,正常情况下,肾脉主冬,为沉脉,浮为肺脉,紧则里有寒,实症,冬伤于寒时皮肤表面会绷得很紧。 左手管血脉,右手管天气,常脉中,侧看寸部脉高,尺脉低,冬脉右手沉紧为正常,左手如呈现浮而实,为秋天的脉,代表左手出现问题。 如下焦脉冲过上焦脉,冲过关,代表实脉,腰痛,实症时气会逆,尺部是管肾脏,不管是肾结石或肿瘤,脉会变得硬且大。所以腰痛大部分与肾有关,肾脉络肺,再冲上喉部,然后再上升到舌下金津玉液的地方。肾脏出现问题。 脖子长肿块的患者,也是跟胃部生痈症同。因喉咙气盛,血会聚在里头。 诊断化脓可以看喉咙里头,红红的上面有一点白的,或者手摸到脖子的皮肤周围冷,只有中间肿块位置是滚烫的现象,治时,都可以刺破让其脓血流出。 阳厥:都是怒症、狂症,因阳气异常发生,处在重阳状态引起,突然遭遇巨大挫折或打击而发,如阳明气乱,会燥热,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则是因其便秘堵住造成。 三阳经的阳厥,分别: 阳明气厥时,一定会发动症,前面学到的课提到风也会发动症,脚的力量大于手的力量。 太阳少阳气厥,静止不动。 治法,不让其吃东西,因阳明气来自食物,味厚者入血分,淡者入气分,热气能强阳气,阳明气逆时,断送其气,阴阳阻绝。如果还在发动症,可以服用生铁铬,镇定安神效果非常好,生铁铬不同于氧化铁。 |
|
5888楼#
发布于:2016-04-05 23: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佘勇辉申请签到,2016年4月5日《黄帝内经》第60、61课心得: 目视昏齓,想趴下使面向下躺着较舒服。吾人可针刺足太阳委中穴附近郁血络处放血腰痛而且痛处寒冷者,可针刺足大阳与足阳明二经。如痛处发热,可刺足厥阴肝经。无法内热而腰痛。一弯曲,脊内痛经。左病取右,右病取左,这是永不变的法则。
风论篇第四十二 或为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藏六府,不知其解。愿闻其说。前后弯身,可刺足少阳胆经。如腰痛引起喘,可刺足少阴肾经及刺委中出血。又如痛处寒冷无法回首,就刺足阳明胃经。如腰处发热,又无法回顾,则选用足太阴脾经如病人再有内热而喘息不止,就刺足少阴旦大便难也可取用此经。同前症,如再有少腹胀满者,可刺足厥阴经。腰如折断般无法前后无法抬举重物,可刺足太阳经。腰痛牵引并传至股内廉痛,则刺足少阴腰痛而牵引少腹腔内痛,无法弯身仰刺腰臀部的八髎穴及两侧俞穴位。举凡治一切腰痛,都须依月的盈缺来增减刺数。 |
|
5889楼#
发布于:2016-04-05 23: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4月5日《黄帝内经》第61集心得:
睡卧不能安宁的原因: 五脏有所伤及,要等到损伤恢复,精神有所寄托,睡卧才能安宁,所以一般人不能测知他是什么病。 不能仰卧的原因: 肺居胸上,为五脏六腑的华盖,如果肺脏为邪气所犯,邪气盛与内则肺的脉络胀大,肺气不利,呼吸急促,故不能仰卧。在《奇恒阴阳》中有这方面的论述。 患厥病诊得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主病的诊断: 因为是冬天诊察其脉象,右脉本来应当沉紧,这是和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左脉浮迟,则是逆四时的反常脉象,所以与肺脏关联。腰为肾之府,故当有腰痛的症状。 原因:少阴的经脉贯肾络于肺,现于冬季肾脉部位诊得了浮迟的肺脉,是肾气不足的表现,虽与肺有关,但主要是肾病,故肾病当主为腰痛。 颈痈病的治疗:颈痈病病名虽同而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颈痈属于气滞不行的,宜用针刺开导以除去其病; 若是气盛壅滞而血液结聚的,宜用砭石以泻其淤血。 这就是所谓同病异治。 患怒狂病的病因: 阳气因为受到突然强烈的刺激,郁而不畅,气厥而上逆,因而使人善怒发狂,由于此病为阳气厥逆所生,故名“阳厥”。 原理:在正常的情况下,足阳明经脉是常动不休的,太阳、少阳病脉是不甚搏动的,现在不甚搏动的太阳、少阳经脉也搏动的大而急疾,这就是病生于阳气的征象。 治疗原则:病人禁止饮食就可以好了。因为饮食经过脾的运化,能够助长阳气,所以禁止病人的饮食,使过盛的阳气得以衰少,病就可以痊愈。同时,再给以生铁烙煎水服之,因为生铁烙有降气开解的作用! 9班-河南-耿雪明《黄帝内经》第61集作业 |
|
5890楼#
发布于:2016-04-05 23:56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4月5日《黄帝内经》61课学习心得:
病能(态)论篇第四十六 1、胃脘痈病的诊断:应当先诊其胃脉,他的脉搏必然沉细,沉细主胃气上逆,上逆则人迎脉过盛,过盛则有热。人迎属于胃脉,胃气逆则跳动过盛,说明热气聚集于胃口而不得散发,故表现为胃脘发生痈肿。 2、正常人脉在皮层主肌肉,沉细到骨边,气逆。胃脉人迎脉,胃气反逆,热脉,居于上口,小肠的上口,酸太多反逆,关脉沉细,肾脉状,摸到有东西堵到。胃应该下降的。人生病后不能总是想这个病,卧不安。人不能言,肺气盛大,脉大不能卧。即有的人卧时无法安眠心情很乱,是因为内脏有所受伤其精气在入眠时无法归脏所致。有的人无法仰卧,是因为肺是五脏之华盖,一旦肺气盛且大,无法肃降,必令人血脉喷张,脉张无法仰卧。有的人得了厥病,按诊时其右手脉沉而紧,左手脉浮而迟,是因为右脉沉紧,左脉浮迟,沉主冬在肾,紧有寒实,右手管气,左手管血脉,浮为秋在肺,阳虚,本为肾脉,所以病在肾,必生腰痛。 常人寸脉高一点,如尺实超过关脉,会腰痛,少阴脉贯肾络肺,通过肺络到头部喉咙再到舌下奇穴,肾脉摸到肺脉所以肾出问题了。 喉头化脓把它刺破,气盛血会聚在喉而化脓,放掉气就顺了。病人狂语,阳气会乱,乃因突遭重大挫折,无法下决定又没有阴来控制,就会癫狂,令人生气易怒,此为“阳厥”。 三阳阳厥,阳明气逆会令人常动不止,有风更动盛,治法:断食,控制源头。食物里面厚味的会滋阴,淡味生清气,不进食阴阳堵掉,如果还动,就服生铁烙(打铁时溅起的铁飞沫),镇心很厉害。太阳少阳之气厥,令人静止不动。若是本不应动却发狂,且大闹不止,此为病候也。 |
|
5891楼#
发布于:2016-04-06 00: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年4月4日《黄帝内经》第59课心得
治法用辅刺手法在手足阳明经之荥穴上,并察痿在何经则补刺其荥,加上通利其背之俞穴,如此来调整其虚实的平衡,使逆归于平顺,又因筋、脉、肉、骨,各为春、夏、秋、冬四季所管,能选择正确之时机下手治疗,其病必能痊愈。 厥论篇第四十五:厥就是逆,就是极限的意思。 常态:阴生阳降。阳气从头往下到脚。阴气从脚往上走。如果下焦阳气衰,阴气就会补位,就会寒。 厥症有寒有热,这是为什么呢?阳气若衰败在身体下部,就成寒厥。阴气若衰在身体下部,则成热厥。 热厥之热,必始于足下部,为什么如此呢?全身是阳,起于足部五趾之表面,阴脉则起于足底而汇合在足心,所以一旦阳气盛,必足下先热也。 寒厥之寒,为何从五趾向上到膝部呢?阴气是起于足五趾之里,向下汇集膝下而相聚在膝上,一旦阴气盛,则必从足五指开始寒冷而延伸至膝上。此寒冷并非从外来,皆因内发始然也。 寒厥是由何而发的呢?人的前阴位,是宗筋所聚之处,足太阴与足阳明所聚合之处。在春、夏二季是阳气多面阴气少之时节,秋、冬二季则是阴气多而阳气少的时节。得寒厥病之人,必持其体素壮,在秋、冬时节,恣意消粍其阳热之精,造成下焦阳虚而阴盛向上,无法复元,此皆精气消耗在下,邪气因而入侵体内。阳气(免疫系统)本自胃、脾中而生,今阳气衰,无法滋养全身经络,阳气日渐耗损,阴气独盛,故手足皆为寒也。 热厥又如何发生的呢?酒入胃以后,造成络脉满溢而经脉空虚,脾脏主要功能为替胃运行其津液,今脾之阴气虚弱,则阳气必反逆入于胃,一旦阳反入胃,必令胃不和,胃无法平和,饮食之精华必无法吸收而减少,此五谷之精减少,四肢就无法得到其充足的营养。此种热厥之患者,必时常喝醉且饱食山珍海味,再强力入房事,乃致酒气与食物之热气相聚于脾中无法发散,酒气加上五谷之热气相争,造成内热盛于中焦,以致全身发热,小便赤红。酒气之物乃气盛且慓悍,必伤肾脏,一旦肾气衰弱,阳热之气必独盛体内,终至手足皆发热矣。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年4月5日《黄帝内经》第60课心得 厥之病,有时令人腹满,有时突然不省人事而昏厥,有时半日即苏,有时要一日后方苏,这是为什么呢?若阴气盛于上,必令下焦虚,下焦虚则令人腹满。阳气若盛于上,则令人下焦隙气亦上逆,加重的阳气乃成邪气而上冲头面,一旦如此,阳气必逆乱而行,故会昏迷不醒人事。 三阳三阴经脉厥病症状情形: 太阳之厥,会有头肿且沉重状,足无法行走,发作时眼目昏眩而仆倒不知人事。阳明之厥,令人如癫疯状,想奔走呼叫,腹部胀满无法入眠,面红赤且热,胡言乱语且不识人状。 少阳之厥,令人耳聋雨颊肿胀且热,两胁疼痛,足膝无法正常走路。 太阴之厥,令人腹胀满,大便不顺,没味口,一吃东西就呕吐,无法安卧。 少阴之厥,令人口干小便黄赤,小腹胀满而胸口痛。厥阴之厥,使人小腹肿胀且痛,腹胀如鼓小便不顺畅,嗜眠,屈膝时阴部会收缩且有肿胀感,大腿内恻有灼热感。凡厥症太盛则施泻法,太虚则施补法,平常不虚不盛时,只取病经上的穴道即可。 太阴厥逆时,会腿内侧抽筋,且心痛牵引腹痛。治法取病经上之穴道。少阴之厥逆,令人腹虚胀满且呕吐,下利清。治在其病经上的穴道。治肾时常常会治胃。 厥阴之厥逆,四肢抽筋,腰部疼痛,腹部虚满,小便不通且胡言乱语。治在其病经上的穴道。治肝病时一定要一起治大肠,一定要保持大便要很好。 一旦三阴同时厥逆,大小便不通,令人手足冰冷,则三日内必死。 太阳之厥逆,使人突然昏倒且吐血出,平常易流鼻血。治在其病经上。膀胱有问题可以治肺,肺有问题可以治膀胱。 少阳之厥逆,令人关节不利。一旦如此则腰无法转运,头无法回顾。一旦见有肠痈现象出现(胆,腹膜炎),则无法治疗了。人如惊状则必死(惊状就是神失)。少阳通治三焦。 阳明之厥逆,令人气短身热而咳嗽,易受惊吓,且流鼻血,兼有吐血症。 手太阴之厥逆,会有胸部虚满胀兼有咳嗽的症状,当吐涎沬出。治在其病经上之穴道。手少阴心经主少阴之厥逆,其主要症状是心痛牵引到喉部?一旦兼有身热症状必死,无法治疗。 手太阳之厥逆,使人耳聋目泪出,头项无法回头,腰无法弯曲。治在其主病之经。 手阳明与少阳的厥逆,必有喉不发音,咽肿且吞咽困鸡。治在其病变之经上。 所有发在喉咙的病都是因为气被堵住了。因为脖子一圈是气之海。 |
|
5892楼#
发布于:2016-04-06 05: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郭新申请签到2016-4-5黄帝内经61课心得
1病能论篇四十六 人病胃脘痈者,胃脉会呈现沉细状(出现肾脉),表示胃气反逆,這时人迎脉必盛大,表示热聚在胃的上口(指小肠上口),无法运行,胃必生痈。 胃反酸过反逆时会累积在胃的上口。 摸脉时,脉外是脾,脉里是胃,脉外是气之所在,脉里是血之所在。正常的胃脉应缓而有力,一呼一吸五至,今得肾脉之沉细,同时人迎脉盛大,表示胃里有积。 人卧时不能眠,心乱是因脏已伤,精气无法回脏。 人不能仰卧,是因肺气盛大无法肃降,令人血脉喷张。 病厥者,诊的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者,如是冬天,右手脉正常,左手为反逆四时之脉。因浮为秋为肺,今脉浮而迟乃精气不藏,表示肾有病。 少阴之脉过肾络肺,今肾病的肺脉,故知病在后腰肾俞处。 沉为冬为肾为藏。 浮为秋为肺为表为阳,今脉浮且虛者,可知是阳以虛。 颈部生痈者,或用砭石破开,或用针灸刺之,皆能令人愈。 人病痈脓热气滞者,用针刺开破,令其气消。 人病痈气大盛,血已结聚者,则用砭石破开,泄其聚热。 人病发怒且狂症,是因阳气异常造成的。重阳或者阴不能控制阳或人突生大变,令人阳厥造成的 阳明之厥令人动,太阳少阳气厥,人静止不动。 人若該静时却动,且大闹不止,这就是病侯。 治疗时让病人不食即可。严重时可服用生铁屑,生铁屑可抑制阳气,同时镇心。 |
|
5893楼#
发布于:2016-04-06 05: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5日《黄帝内经》第61课心得:
第四十六篇:病能论(病的状态) 胃脉 胃部发痈脓,诊断时须诊胃脉(右手关脉:外脾内胃),当胃脉(正常胃脉沉缓有力)呈现沉(到骨边)且细状,其沉细表示胃气反逆。一旦胃气反逆,人迎脉必盛,造成发热状。人迎脉就是胃脉所在,一旦变为盛大,就表示热聚在胃脉的出口无法流行(累积在下口),也就表示胃生痈脓了。病在胃上口贲门,表示胃酸反逆,腐蚀到上口。大多数人胃病发生在幽门(胃下口)。正常胃气下降,如果脉细,表示下口堵。 不得卧 卧时无法安眠心情很乱,内脏有所受伤时,其精气于入眠时无法回脏,就使人失眠,只要精气能回归脏中则能安眠矣,心情也不会焦躁,所以常人无法消除其病症。 无法仰卧者,肺是五脏之华盖,一旦肺气盛且大,无法肃降,必令人血脉贲张,脉张则无法仰卧,此点在奇恒及阴阳篇中有详论。 四时脉象 有人得到厥病,按诊其右手脉(管天气)沈而紧(实证),左手脉(管血气)浮而迟,如在冬季诊到右手脉沈而紧,这是人体应乎四季之正常状态,若左手脉浮而迟,此乃反逆四时之症。在左手当是病在肾。因为时节为冬,右手又是冬脉,冬之肾本应收藏,今浮面迟,乃精气不藏也,脉自尺过关部到寸时,肾实脉,必生腰痛矣。足少阴之脉穿过肾而络到肺部,今肾有病,又得肺脉,故乃知病在后腰肾俞处。肾脉络喉,上到金津玉液。 有颈部生痈(脓)之患者,有用砭石破开,有用针灸刺之,其病皆愈。这是同样的疾病,而用不同的疗法来治。其实是有差异的,对于痈脓之热气流滞不去的,直用针刺开破,令其气消除之。一旦痈气已盛大,血已结聚者,则直用砭石开大口破开来大泻其聚热,这是同病异治法,视病之深浅而定。 三阳经之阳厥、阳明气逆之治法 有发怒且狂的病,这是因为阳气异常而发生的。阳气乱为何人狂怒,阳气会乱,乃因突遭重大挫折,无法下决定而造成的,所以令人易怒,此病名“阳厥”。 三阳经的阳厥,阳明气厥,令人常动不止。太阳少阳之气厥,令人静止不动。若是本不应动却发狂,且大闹不休,这就是病候也。治法,不令其食即可好。人食其精华入于阴,其热气能强阳气,所以不令其食即可好。严重时,可令其服生鐡屑即可好,因为生鐡洛(镇心良药,打铁时的残渣)可抑制阳气故也。 |
|
5894楼#
发布于:2016-04-06 06: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2016年4月5日《黄帝内经》第60课心得:
六经脉之厥状病能 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昏倒,眼睛发昏)仆; 阳明之厥,则癫疾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 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骨不可以运(脚胫骨肿行动不利); 太阴之厥,则腹满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 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 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胫骨内热。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太阴厥逆,胫骨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脾主少腹,少腹在小肠,故治脾要兼治小肠。 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吃什么吐什么),治主病者; 胃为肾之关,肾有问题会有呕吐,肾脏衰竭时病人极度眩晕,强烈呕吐,因肾主水,水太多了,没办法排水,会顶到胃,故吐。说明肾脏功能衰竭了。故治肾常会治胃。 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言,治主病者;肝有病同时要清利大肠,即保持金木平衡。 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膀胱有病要治肺,肺有问题要治膀胱,因膀胱之水来源于肺。 少阳(指三焦)厥逆,机关不利,(关节不好)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不可治,惊者死;少阳主枢,故少阳气厥机关不利。少阳胆经会发肠痈,即腹膜炎,惊者死说明神离开了。 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好发于半夜。 手太阴(肺经)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当治主病之肺气,同时会治膀胱,治下焦。 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因心火冲到喉咙),身热,死不可治; 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肾脏虚的耳鸣较深,感到外面压力很大,表证耳鸣会听到在叫,但压力不大。 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痓(吞不下去),治主病者。喉为气之海,只要发在喉咙的病,都是气被堵到,要用行气药。 @教官-徐州-杨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