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5970楼#
发布于:2016-04-08 19:53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64课学习心得: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续
7、有的人患癃病,一天要解数十次小便,此为正气不足之现象。同时伴有身热如炭火,咽喉与胸部之间有隔塞不通的感觉,人迎脉躁动急数,呼吸喘促,肺气上逆,这是邪气有余之现象。寸口脉微细如头发,这也是正气不足的表现。此病生在太阴脾经,由于胃热过盛大,肺气不足,此病名叫做“厥”,属于不能治的死症。这就是所谓“五有余、二不足”的证候。
8、 “五有余、二不足”:所谓“五有余”就是身热如炭、颈膺如隔、人迎燥盛、喘息、气逆等五种病气有余的证侯。所谓“二不足”:一是“癃病”(一日数十溲),二是脉微细如发两种正气不足证候。现在患者外见五有余,内见二不足,这种病既不能依有余而攻其表,又不能从不足而补其里,所以说是必死无疑了。9、胎病:出生以后就患有癫痫病,此病名叫“胎病”,这种病是胎儿在母腹中得的,由于其母曾受到很大的惊恐,气逆于上而不下,精也随而上逆,精气并聚不散,影响累及胎儿,故其子生下来就患癫痫病。
10、肾风:面目浮肿,象有水状,按脉搏大且紧,身体没有痛处,形体也不消瘦,但不能吃饭,或者吃的很少,这种病发生在肾脏,名叫肾风。肾风病人到了不能吃饭,常常惊恐的阶段,若惊后心气不能恢复,心肾俱败,易惊吓,神气消亡,此为死症。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奇病脉象、病机和预后:偏枯病:
1、肝经、肾经、肺经胀满者为实证,其脉搏必实,当即发为浮肿。肺脉壅滞,则喘息而两胁胀满。肺脉壅滞,则两胁胀满,睡卧时惊惕不安,小便不利。肺脉壅滞,则胁下至少腹部胀满,两侧胫部粗细大小不同,患侧脾胫肿大,活动受限,日久且易发生偏枯病。
2、瘕病:心脉满大,是心经热盛,耗劫肝阴,心神被伤,筋脉失养,故发生癫痫、抽搐及筋脉拘挛等症。肝脉小急,是肝血虚而寒滞肝脉,血不养心,筋脉不利,也能出现癫痫、抽搐和筋脉拘挛。肝脉的搏动急疾而乱,是由于受了惊吓,如果按不到脉搏或突然出现失音的,这是因惊吓一时气逆而致脉气不通不需治疗,待其气通即可恢复。肾、肝、心三脉细小而急疾,指下浮取鼓击不明显,是气血积聚在腹中,皆当发为瘕病。
3、石水病:肾脉和肝脉均见沉脉,为石水病;
风水病:均见浮脉,为风水病;死症:均见虚脉,为死症;惊病:均见小儿兼弦之脉,将要发生惊病。
4、疝病:肾脉沉大急疾,肝脉沉大急疾,均为疝病。心疝:心脉搏动急疾流利,为心疝;肺疝:肺脉沉而搏击于指下,为肺疝。瘕:太阳之脉急疾,是受寒血凝为瘕;太阴之脉急疾,是受寒气聚为疝;疝:少阴之脉急疾,是邪乘心肾,发为痫厥;惊骇:阳明之脉急疾,是木邪乘胃,发为惊骇。
张莉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82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9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971楼#
发布于:2016-04-08 20: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5课心得


    脾脉浮大、搏沉,此为下痢之脉(肠澼),日久自愈。肝脉小且缓为肠澼,易治。
    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身冷则吉,身热血温为逆症,死不治。临床上以“脉症合”为判断吉凶之标准。常态下,人失血后会表现为脸色苍白,身体虚弱无力,畏寒怕冷,脉细小下沉,此为脉症合。如失血后反而身体发热,脉又浮大,此为脉症不合,大凶,好比人将死前的回光返照。
    心肝澼亦下血,即心、肝二脏寒湿引起的下痢带血,二脏同病者可治。但若二脏之脉细小、沉涩为肠澼,兼身热者是阴绝独阳的症状,必死,且在发热始第7日死亡。
    胃脉沉下且搏动有力又涩,或浮出且搏动强大。心脉细小、坚硬且急数,表示胃阳无法输送阳热,此阳气遇阻不能滋润四肢,必半身不遂。男人左侧偏枯,女子则右侧偏枯。因男人以气化为主,右边较左边强。女人以血化为主,左边强于右边。右手是气脉,左手是血脉,男女都一样。若如此,凡口能言,舌能转动者可治,30日内可下床走动。不能言者则需三年才能下床。年不满20岁得此病者,三年内必死。
    一个人能讲话,由肾、心、肺三脏在管。肾脏发阳,心脏主声音的高低,肺脏主气。中风或偏枯者,只要能讲话就无大碍,易治。不能言说明三脏受了伤害,难治。但中风必须在发病两周内,超出两周不易治。
    若胃脉很大,心脉没了,说明胃气是往下沉的,一般就是胃下垂。正常时胃脉浮缓有力,心脉洪缓。
    脉搏动很强,出鼻血又身体发热者为脉症不合,必死。常脉应该悬空如钩且稍浮。脉来如气喘一样短且急,此名暴厥。得此病者神智不清,口不能言。若脉急数,为受惊吓所致,几天后会自愈。脉呈浮合状,细数约一息十至,为经气不足之象,自始约90日内死。
脉至如火烧,为心的精气已失,到相克之冬季死。脉来如散叶,为肝气已虚,肝中无血,待秋天落叶时死。脉来如“省客”,即指脉如阻塞且鼓胀,为肾气不足,会在春末夏初死。脉来如泥丸呈颗粒状,为胃的精气已不足,死于春。
脉横向走,坚长有力,为胆之精气不足,将死于秋。脉来如弦缕,是子胞的精液不足。又喋喋不休者,则在秋末死;若无讲话不停的症状则可治愈。脉来如交漆者(脉左右互跳),会在出现此脉后一个月内死。
脉至如涌泉,浮出鼓胀在肌肉中,为太阳经气不足。如病人无元气,会在初春死亡。脉来如松土,重按又不见,为肌肉已无精气。若面上现黑色,则会在初春死。若脉浮按应手,且越按越强大,表示十二俞穴之精气已不足,会在冬天结冰时死。
若脉细小急数,重按则坚大而急数状,表示五脏积热已久,寒热并居于肾,一旦病人无法久坐,则会在立春时死。
脉来如泥丸滑动,重按不见,为大肠精气不足,病人会在春天枣树初长叶时死。脉至如花瓣虚而无力,病人易恐,不喜久坐久卧,行走站立常呈凝神静听状,此为小肠精气不足,会在秋末死。
脉解篇第四十九
足太阳经的肿与腰椎痛:农历正月即寅月,为足太阳经所司。正月时阳气始生上行,但阴气仍盛,阳气无法正居其位就造成肿症,腰椎痛。一侧偏虚而跛足者,乃因正月冬寒未解,阳气不足造成。
张莉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82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9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972楼#
发布于:2016-04-08 20: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5课心得


    脾脉浮大、搏沉,此为下痢之脉(肠澼),日久自愈。肝脉小且缓为肠澼,易治。
    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身冷则吉,身热血温为逆症,死不治。临床上以“脉症合”为判断吉凶之标准。常态下,人失血后会表现为脸色苍白,身体虚弱无力,畏寒怕冷,脉细小下沉,此为脉症合。如失血后反而身体发热,脉又浮大,此为脉症不合,大凶,好比人将死前的回光返照。
    心肝澼亦下血,即心、肝二脏寒湿引起的下痢带血,二脏同病者可治。但若二脏之脉细小、沉涩为肠澼,兼身热者是阴绝独阳的症状,必死,且在发热始第7日死亡。
    胃脉沉下且搏动有力又涩,或浮出且搏动强大。心脉细小、坚硬且急数,表示胃阳无法输送阳热,此阳气遇阻不能滋润四肢,必半身不遂。男人左侧偏枯,女子则右侧偏枯。因男人以气化为主,右边较左边强。女人以血化为主,左边强于右边。右手是气脉,左手是血脉,男女都一样。若如此,凡口能言,舌能转动者可治,30日内可下床走动。不能言者则需三年才能下床。年不满20岁得此病者,三年内必死。
    一个人能讲话,由肾、心、肺三脏在管。肾脏发阳,心脏主声音的高低,肺脏主气。中风或偏枯者,只要能讲话就无大碍,易治。不能言说明三脏受了伤害,难治。但中风必须在发病两周内,超出两周不易治。
    若胃脉很大,心脉没了,说明胃气是往下沉的,一般就是胃下垂。正常时胃脉浮缓有力,心脉洪缓。
    脉搏动很强,出鼻血又身体发热者为脉症不合,必死。常脉应该悬空如钩且稍浮。脉来如气喘一样短且急,此名暴厥。得此病者神智不清,口不能言。若脉急数,为受惊吓所致,几天后会自愈。脉呈浮合状,细数约一息十至,为经气不足之象,自始约90日内死。
脉至如火烧,为心的精气已失,到相克之冬季死。脉来如散叶,为肝气已虚,肝中无血,待秋天落叶时死。脉来如“省客”,即指脉如阻塞且鼓胀,为肾气不足,会在春末夏初死。脉来如泥丸呈颗粒状,为胃的精气已不足,死于春。
脉横向走,坚长有力,为胆之精气不足,将死于秋。脉来如弦缕,是子胞的精液不足。又喋喋不休者,则在秋末死;若无讲话不停的症状则可治愈。脉来如交漆者(脉左右互跳),会在出现此脉后一个月内死。
脉至如涌泉,浮出鼓胀在肌肉中,为太阳经气不足。如病人无元气,会在初春死亡。脉来如松土,重按又不见,为肌肉已无精气。若面上现黑色,则会在初春死。若脉浮按应手,且越按越强大,表示十二俞穴之精气已不足,会在冬天结冰时死。
若脉细小急数,重按则坚大而急数状,表示五脏积热已久,寒热并居于肾,一旦病人无法久坐,则会在立春时死。
脉来如泥丸滑动,重按不见,为大肠精气不足,病人会在春天枣树初长叶时死。脉至如花瓣虚而无力,病人易恐,不喜久坐久卧,行走站立常呈凝神静听状,此为小肠精气不足,会在秋末死。
脉解篇第四十九
足太阳经的肿与腰椎痛:农历正月即寅月,为足太阳经所司。正月时阳气始生上行,但阴气仍盛,阳气无法正居其位就造成肿症,腰椎痛。一侧偏虚而跛足者,乃因正月冬寒未解,阳气不足造成。
灸友50150
侠客
侠客
  • UID2019015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1
5973楼#
发布于:2016-04-08 20: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惠州-赖惠平201648日《黄帝内经》第63课心得:
帝曰:善!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酒风。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此为何也?
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所谓无损不足者,身羸瘦,无用石也;无益其有余者,腹 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
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炙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帝曰:人有身体骨质髀股骨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也。
帝曰:人有尺脉 数甚,筋急而见,此为何病?
岐伯曰:此所谓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色见则病甚。
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
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
帝曰:善。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布满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帝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微细如发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为何病?
陈丽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9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5974楼#
发布于:2016-04-08 21: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08日 《黄帝内经》第63课心得
四十六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7. 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病名曰酒风。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
a. 酒风的症状:全身发热,疲倦无力,四肢沉重,出汗多得像洗浴一样,怕风气短。
b. 治疗方法:泽泻和白术各十份,麋衔(茜草)五份,混合一起,研成粉末,每次服三指撮,饭前服用。泽泻和白术是解酒良药。
8. 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搏者大也。
几种脉象:深按得到细小的脉,脉象在指下细小如针。如果使用按摩和推拿的手法,脉气仍然聚集不散,就是坚脉的脉象。脉象搏动有力的是大脉。
四十七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1. 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为何也?胞之络绝也。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无治也,当十月复。
a. 病症:女子怀孕九个月时,说话发不出声。是因为胞中的络脉被胎儿压迫,而阻断不通所致。胞中的络脉与肾脏要连系,少阴肾脉贯穿肾脏,向上经过肺连系到舌根部,而怀孕导致胞中络脉被阻,使肾脉的气血无法通行到舌,所以出现发不出声音的症状。
b. 所以无需治疗。到了胎满十月分娩后,自己就会恢复正常。
2. 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馀,以成其疹,然后调之。所谓无损不足者,身羸瘦,无用镵石也。无益其有馀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
a. 无损不足、无益有余,不要以泻法治疗虚性疾病,也不能用补法治疗实性疾病,以免因误治造成新的疾病。应该审察虚实,然后再给予适当的处理。盲目处理会导致疾病。
b. 无损不足:指气血不足的人不可以扎针,即病人元气不足,病气强,此时下针反而会伤到元气。
c. 无益有余:指邪气停留腹部造成肿块,不能用补益的方法治疗,如果误用补法,就会使病邪牢固地停聚在体内、延绵不去。
d. 用攻坚的药时要小心,使用攻坚药是取药的速效,前提是病人身体素质好,一剂药就可以除病,不必要让病再绵延;但如果病人身体很虚弱的时候,需要先滋补病人的身体,让病人身体达强壮后,看准时机再下手。
3. 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a. 息积的症状:胁下胀满,气逆、气上冲、喘,两三年不好。是内部有气累积,不妨碍饮食,但不能用艾灸或针刺方法治疗,只能以导引法疏通气血,结合药物治疗慢慢凋理,不可以单纯用药物治疗。
b. 胸胁的地方统称为少阳,有很多三焦油网。当病在胸胁处时,会感觉胸胁两边胀满。这种胀满是在三焦系统里,三焦在脏腑之间,不在脏腑里,所以不影响吃东西。这种病需要用呼吸、吐纳导引之术把气散开,再结合用药。
4. 人有身体髀股骨行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痛?病名曰伏梁,此风要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盲,盲这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也。
a. 伏梁的症状:大腿环跳外的骨头、小腿部胃经与脾经中间的骨头肿痛,并有绕脐痛。是由于风寒邪气停留在体内所致。风寒邪气散布在大肠外面,停聚于肓膜(属三焦),而肓的根源在肚脐下,所以产生绕脐痛,不能按摩,否则会出现小便不利。
b. 三焦源起命门,油膜连到前面石门气海、中焦的横膈。三焦与肾紧贴在一起,治肾时同时治疗三焦。常人的三焦油网里流的是热水,而且速度很快。
c. 冲脉经过肚脐,是阴的地方,肚脐又是凹下去,肚脐很容易受风。所以肚脐一定要护好。
5. 人有尺脉数甚,筋急而见,此为何病?此所谓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
a. 疹筋(即久病伤筋)的症状:尺脉急而脉数,筋脉痉挛拘急,明显可见。病人腹部也拘急。如果病人面部出现白色(寒症)和黑色(痛症)时,说明疾病更为严重。
b. 在病人脸上看到黄色红色是热症,看到青色黑色是痛症,看到白色是寒症。
6. 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
a. 厥逆的症状:病人患头痛,多年不愈。是由于感受了严重的寒气,寒气深入骨髓,而骨髓以脑为主,寒气向上侵犯到头脑,所以头痛,牙齿也会疼痛。脑为髓海,肾主骨,齿为骨之余。
b. 热痛:由于胃有热,胃经在口两边分开,但胃有问题时,胃气直冲向上,冲到前额,是邪气,即胃气不是按着正经走,走斜路了。
c. 流清水鼻涕,头痛,就是寒痛,需要去寒止痛。如果鼻子里塞了很多东西,有积、积了很多痰液,可以迎香到内迎香下针,或者用清利的药(如麝香、矾石),把积去掉,压力就会减轻,头痛就会减轻。
d. 炎症本身不会造成痛,痛是由于压力大造成。把脓放出来就不会再痛。
e. 当脾受湿伤,头痛一圈,像孙悟空的金箍帽,需要去湿止痛。
7. 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a. 脾瘅(瘅,即劳)的症状病人口甜,是由于食物的精气向上泛溢。吃得太多太好。正常情况下,饮食入胃,经过初步消化,再由脾输布到全身。如果脾脏有热,失去正常功能,使津液停留,向上泛溢,所以使人产生口中发甜的症状。是因为饮食过于肥美(味厚)、运动很少所诱发的疾病。得这种病的人,大都喜欢吃肥甘厚味的食物,厚味使人生内热,甘味使人中焦胀满,胸腹满闷。因此食气上溢出现口甜,日久化为消渴。
b. 生鱼片味淡,但烤过后味厚。
c. 血糖高不会诱发心脏病,胰岛素导致心脏病。吃胰岛素会导致人发胖,而且会让脚越来越冷。当脚是热时,身体就不会有瘀血。
d. 脾瘅的治疗方法:用兰草,以排除蓄积郁热陈腐之气。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睡前不吃东西,吃东西不要吃太饱。多走路,不要跑步。
8. 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a. 胆瘅的症状:病人口苦,针刺阳陵泉(筋会阳陵)后口苦仍然不愈。因为肝为中将之官,主管出谋划策,胆为决断之官,好比公正的法官司,主管判断。肝胆经脉都经过咽部,所以,咽部就象是肝胆的信使。这种病人常常多虑而少决断,即胆虚,虚则气逆,造成胆功能失常,胆汁上溢而出现口苦。
b. 一直不吃酸的醋,或者是个性犹疑,容易得胆结石。
c. 胆瘅的治疗方法:针刺胆经募穴(日月)、胆俞穴(在背后的膀胱经)。
9. 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馀也。太阴脉微细如发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为何病?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
a. 癃闭(厥病,是实症)的症状:小便淋漓不畅,一天小便数十次,或者小便不出来,是正气不足的表现;身体发热如火炭,颈部(气之海)和胸部(阳)有阻塞不通(脖子和胸腔分开)的感觉(阳气向下走是常态,阳堵在上,是阴阳要分开的症状),人迎脉躁盛,呼吸喘促而气上逆,都是邪气亢盛有余的表现;寸口脉微细如发,肺脉是胸阳的表现,是正气不足的表现。
b. 病位在太阴,是由于胃热过于亢盛,影响到肺,症状就偏重于肺,这个病有死亡的危险。
周永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70
  • 粉丝1
  • 关注4
  • 发帖数16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975楼#
发布于:2016-04-08 21: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48日《黄帝内经》第63课心得
酒疯:症状:病人身体发热且身重倦怠,汗出不止如浴后,恶风而呼吸浅。
治法:用泽泻、苍穹各十分,鹿蹄草(茜草)五分合而煎煮,在饭前服用即可。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有人怀孕到九个月时,突然无法说话,这是为什么呢?歧这是子胞的络脉不通所造成的。子胞之络脉,连系在肾脏,足少阴之经脉贯穿肾脏,经过肺连系到舌根,所以不能说话。胎儿压迫到这条络脉,所以不能说话。
治法:不用治疗,等生完孩子自然就好了。
无法治疗也,当在十月满生胎后,其病自愈。刺法论有说,不可增损其不足所在,增益其有余之所在,如此只会使病情缠绵不去,于此时再调理,乃差矣。常言所谓无损不足者,即如对身体痩弱之人,不采用针刺法。所谓无益有余者,当腹中有硬块,而施予泻法,一旦泻出反令精气失散,病却独居其中而反蔓延,这就是不当的治疗,反造成疾病缠绵不去也。气血不足、元气不足时不扎针。
息积:症状:有病胁下部胀满短气,时常气上冲胸,常二、三年不会痊愈。因积不在胃,故不碍饮食,不可施予针灸。此积宜耐心练习导引气功,兼服药物,光是服药是不会好的。

伏梁:病人大腿臀部及膝胫肿胀,环脐四周疼痛,这是什么病呢?此病名“伏梁”,其始肇因于风,肚脐受到了风寒,邪气自大肠出而附着于肠间油膜上。油膜之源头在脐四周,故有环脐而痛的症状,此病不可施予刺法,一旦误动,必令邪气影响小便涩止也。

疹筋:有人尺部脉呈急数状,且筋绷紧,这是何病?此病名“疹筋”,“疹”就是久病。此人小腹必拘急,望之如见面色白黑混杂,此病重矣。黄色红色是热症,青色黑色是痛症,白色是寒症,

头痛寒痛:有人病头痛且数年不愈者,此如何得之?又叫何病呢?此因患者得之大寒时为寒所中,日久入侵骨髓造成的,脑为髓之海,一旦脑逆病,令人头痛齿亦痛,此病名“厥逆”。
头痛热痛:胃有问题时,胃气顺着鼻子直冲额头,所以会造成印堂痛。痛:就是东西累积,寒累积造成的痛,痛是来自压力。脾湿造成的头痛:从额头开始环头一圈痛。

脾瘅dan:有一种会口中甘甜的病,其病名为何?又如何得来的呢?这是酸、苦、甘、辛、咸五味溢出造成的,病名“脾瘅”。“瘅”就是劳症。五味入口,收藏于胃中,由脾脏为其运行精华到全身。当精华在脾中,必令人口中甘甜。这是由肥美的食物所发生的(味重的食物)。此人必常食肥美的食物。凡味重者,会令人内热,味甘甜者,令人中焦阻塞胀满。 食物精气无法运作正常,反而上逆,日久成为消渴(糖尿病),此病可以兰草来治它,以去除陈积之肥气也。

胆瘅dan:瘅就是久劳。有病人口中苦,针取阳陵泉,此口苦病名为何?如何得到的呢?此病名“胆瘅”。肝脏是将军之官,其能决策乃因有胆为其腑,咽喉为其出入之所。病此之人,必多谋虑而犹豫不决,造成胆虚,乃致气上逆,胆汁入口,故为之苦(常人阳降阴升,如阳虚必无法降反而上升)。治在胆的募穴日月与胆俞穴。
戴春蓉
贫民
贫民
  • UID20184485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7
5976楼#
发布于:2016-04-08 22:09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64课学习心得: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续
有的人患癃病,一天要解数十次小便,此为正气不足之现象。同时伴有身热如炭火,咽喉与胸部之间有隔塞不通的感觉,人迎脉躁动急数,呼吸喘促,肺气上逆,这是邪气有余之现象。寸口脉微细如头发,这也是正气不足的表现。此病生在太阴脾经,由于胃热过盛大,肺气不足,此病名叫做“厥”,属于不能治的死症。这就是所谓“五有余、二不足”的证候。
“五有余、二不足”:所谓“五有余”就是身热如炭、颈膺如隔、人迎燥盛、喘息、气逆等五种病气有余的证侯。所谓“二不足”:一是“癃病”(一日数十溲),二是脉微细如发两种正气不足证候。现在患者外见五有余,内见二不足,这种病既不能依有余而攻其表,又不能从不足而补其里,所以说是必死无疑了。
胎病:出生以后就患有癫痫病,此病名叫“胎病”,这种病是胎儿在母腹中得的,由于其母曾受到很大的惊恐,气逆于上而不下,精也随而上逆,精气并聚不散,影响累及胎儿,故其子生下来就患癫痫病。
肾风:面目浮肿,象有水状,按脉搏大且紧,身体没有痛处,形体也不消瘦,但不能吃饭,或者吃的很少,这种病发生在肾脏,名叫肾风。肾风病人到了不能吃饭,常常惊恐的阶段,若惊后心气不能恢复,心肾俱败,易惊吓,神气消亡,此为死症。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奇病脉象、病机和预后:偏枯病:
肝经、肾经、肺经胀满者为实证,其脉搏必实,当即发为浮肿。肺脉壅滞,则喘息而两胁胀满。肺脉壅滞,则两胁胀满,睡卧时惊惕不安,小便不利。肺脉壅滞,则胁下至少腹部胀满,两侧胫部粗细大小不同,患侧脾胫肿大,活动受限,日久且易发生偏枯病。
瘕病:心脉满大,是心经热盛,耗劫肝阴,心神被伤,筋脉失养,故发生癫痫、抽搐及筋脉拘挛等症。肝脉小急,是肝血虚而寒滞肝脉,血不养心,筋脉不利,也能出现癫痫、抽搐和筋脉拘挛。肝脉的搏动急疾而乱,是由于受了惊吓,如果按不到脉搏或突然出现失音的,这是因惊吓一时气逆而致脉气不通不需治疗,待其气通即可恢复。肾、肝、心三脉细小而急疾,指下浮取鼓击不明显,是气血积聚在腹中,皆当发为瘕病。
石水病:肾脉和肝脉均见沉脉,为石水病;
风水病:均见浮脉,为风水病;死症:均见虚脉,为死症;惊病:均见小儿兼弦之脉,将要发生惊病。
疝病:肾脉沉大急疾,肝脉沉大急疾,均为疝病。心疝:心脉搏动急疾流利,为心疝;肺疝:肺脉沉而搏击于指下,为肺疝。瘕:太阳之脉急疾,是受寒血凝为瘕;太阴之脉急疾,是受寒气聚为疝;疝:少阴之脉急疾,是邪乘心肾,发为痫厥;惊骇:阳明之脉急疾,是木邪乘胃,发为惊骇。
钱蔚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76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201
5977楼#
发布于:2016-04-08 22: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有小便不出(癃)之患者,即令一旦小便数十次,但量少不足。其身热如炭火,颈项与胸部好像被分隔似的壅塞着,人迎脉(胃气)数且盛大,呼吸短促,气由下往上冲,这是有余之症状。如寸脉呈微细如发丝状,此为不足之症状。胸为阳,脖子是气,所以脖子可以转动;气向上冲,阴阳分隔,代表死症。
此病生在足太阴脾经,由于胃热过盛大,肺气不足,此病名厥,乃死不治之病。这就是所谓五有余,二不足也。
五有余:所谓五有余者,乃五种病邪之气太过。心肺衰竭有此症状。
1、身热如炭。
2、颈膺如隔。
3、人迎躁盛。
4、喘息。
5、气逆。
二不足:二种正气不足
1、癃病。
2、肺脉细如发。
由于五邪气之太过,二正气之不足,无法令阴阳协调,做适当的补充与宣泻,此为死症之由。
 
癫痫由来
人有生来即患癫痫者,此病名“胎病”。得到是在母体中时,其母孕时受到极大惊吓,阳气上于头而不下降,致令胎儿的精气亦居头上无法下降,造成出生后即发癫病也。昼发灸申脉,夜发灸照海,上病下治。
 
有病其肿胀如有水在其中状,按脉则成大而紧之脉(常脉:缓而有力;肾脉:沉而细),全身又无痛处,身形不瘦,但无法入食,食量极少(胃为肾之关),此病生在肾,病名肾风,有积水但形不变,非肾病。肾风能令人无法入食,易惊。受惊后,心气必痿弱,此为死症。水克火。
 
 
第四十八篇:大奇论
八纲辩证
肝满,肾满、肺满,三者皆为实症,皆成肿胀状。阴脏实证,阴实。
肺之满壅,必令气喘而雨胁胀满(即肺气肿,肺只张不缩)。
肝之满壅亦令两胁胀满,卧床则易惊,小便不利。
肾之满壅必使从脚下胀满至少腹,腿部及胫部肿胀,容易成跛足,终至半身不遂。水症,非气化,水在下焦产生波动,左右不平衡;水在胸肋、膈处产生波动,产生晕眩。

心脉胀满时,会生癫痫而抽筋。寸脉满大,心慌、不寐、手冷、短气。
肝脉呈小且急数时,也会令人癫癎抽筋。
肝脉一旦快速且乱跳(骛暴)时,表示必受到惊骇所致的(肝+肾)。如果肝脉呈微小似有似无状,口无法说话,此不治疗亦会自己痊愈。
肾脉、肝脉、心脉都成小急之脉,此为跗骨脉,即令腹不膨胀,内中亦有硬块(瘕)。
肾脉、肝脉皆为沉脉,是石水之病。二者脉都浮起,则为风水之脉。二者都呈脉虚状,为死症。二者之脉皆呈小且弦者,此为惊骇所致也。
 
疝气、脉证合之尿血案例
肾脉呈大且急数又沉,肝脉如同此,皆为疝气,疝气皆来自寒。心脉搏动滑急者,为心疝之病,气自下腹上冲入心也。肺脉呈搏勋强但沉骨者,为肺疝。
凡三阳之脉(太阳)急数且跗骨不去,此为腹中有硬块,三阴之脉(太阴)急数则为疝。若有二阴脉(厥阴)呈急数状,则为癫痫昏迷。若有二阳脉(阳明)呈急数状,则必为受惊所致。澼:漂浮。
常脉形:肝-弦;心-洪;脾-缓;肺-浮;肾-沉。常脉神:缓(气)而有力、有生命力。沉=里;浮=表。
灸友刘炳环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58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5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978楼#
发布于:2016-04-08 22: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08号,《黄帝内经》第63课心得
 有病人身体发热且身重倦怠,汗出不止如浴后,恶风而呼吸浅,此病名“酒疯”,用泽泻、苍朮各十分,鹿蹄草(茜草)五分合而煎煮,在饭前服用即可。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有人怀孕到九个月时,突然无法说话,这是子胞的络脉不通所造成的,子胞之络脉,连系在肾脏,足少阴之经脉贯穿肾脏,连系舌根,所以不能说话。无法治疗,当在十月满生胎后,其病自愈。刺法论讲,不可增损其不足所在,增益其有余之所在,如此只会使病情缠绵不去,于此时再调理,就不好了。常言所谓无损不足者,即如对身体痩弱之人,不采用砭石的刺法。所谓无益有余者,当腹中有硬块,而施予泻法,一旦泻出反令精气失散,病却独居其中而反蔓延,这就是不当的治疗,反造成疾病缠绵不去。
 有病胁下部胀满短气,时常气上冲胸,常二、三年不会痊愈,病叫做“息积”,因积不在胃,故不碍饮食,不可施予针灸。此积宜耐心练习导引气功,兼服药物,光是服药是不会好的。
 有人大腿臀部及膝胫肿胀,环脐四周疼痛,此病名“伏梁”,其始肇因于风,邪气自大肠出而附着于肠间油膜上。油膜之源头在脐四周,故有环脐而痛的症状,此病不可施予刺法,一旦误动,必令邪气影响小便涩止。
 有人尺部脉呈急数状,且筋绷紧,此病名“疹筋”,此人小腹必拘急,望之如见面色白黑混杂,此病很重。
 有人病头痛且数年不愈,此因患者得之大寒时为寒所中,日久入侵骨髓造成的,脑为髓之海,一旦脑逆病,令人头痛齿亦痛,此病名“厥逆”。
 中医里面痛都是有积。
 一种会口中甘甜的病,这是酸、苦、甘、辛、咸五味溢出造成的,病名“脾瘅(瘅为劳症)”。五味入口,收藏于胃中,由脾脏为其运行精华到全身。当精华在脾中,必令人口中甘甜。这是由肥美的食物所发生的。此人必常食肥美的食物。凡味重者,会令人内热,味甘甜者,令人中焦阻塞胀满。食物精气无法运作正常,反而上逆,日久成为消渴(糖尿病),此病可以兰萆来治它,以去除陈积之肥气。
 有病人口中苦,针取阳陵泉,此病名“胆瘅”。肝脏是将军之官,其能决策乃因有胆为其腑,咽喉为其出入之所。病此之人,必多谋虑而犹豫不决,造成胆虚,乃致气上逆,胆汁入口,故为之苦(常人阳降阴升,如阳虚必无法降反而上升)。治在胆的募穴日月与胆俞穴。
何媛
贫民
贫民
  • UID201769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75
5979楼#
发布于:2016-04-08 22:26
63,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3课心得
续:,酒风
症状:有病身热沉重,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治疗:泽泻苍术各十分,鹿蹄草五分,和而煎煮,在饭前服用

第四十七篇 奇病论篇
1,孕妇怀孕九个月突然不能讲话,子胞络脉不通导致,分娩之后自然好
2,息积:症状:有病胁下部胀满短气,时常气上冲胸,常二、三年不会痊愈。因积不在胃,故不碍饮食,不可施予针灸。此积宜耐心练习导引气功,兼服药物,光是服药是不会好的。
2,疹筋:尺脉应沉缓,现尺脉跳的很快且筋绷紧,一定问题出现在下腹部,小腹拘紧。“疹”为久病。脸色白色黑色混杂,病重。黑色青色痛症,黄色红色热症,白色寒症,白色和黑色寒而且痛。开处方时要开去寒止痛
3,伏梁:病人大腿臀部及膝胫肿胀,环脐四周疼痛,始肇因于风,肚脐受到了风寒,邪气自大肠出而附着于肠间油膜上。油膜之源头在脐四周,故环脐而痛,此病不可施
4,厥逆:病人大寒时为寒所中,日久入侵骨髓,脑为髓之海,牙为骨之余,头痛牙齿痛,由寒引起的,病人会数年不愈。胃有问题,热中,胃气上逆至额头会造成额头痛,下中脘。头痛且流清的鼻水,则开止痛去寒的药。脾湿造成的头痛,头像戴着帽子一样。
5,脾瘅:口中会觉得甘甜,酸苦甘辛咸五味溢出造成的,吃的多造成的胃劳,五味入口,藏于胃,脾脏为其运行精华到全身,病人经常吃肥美厚味重的食物,味重者肥者会令人内热,味甘甜者令人中焦胀满,食物精华无法运作正常而上逆,日久成为消渴症。所以任何人吃饭一定要少吃,晚上不吃,糖尿病是生活习惯造成的不是遗传,糖尿病血糖高不会造成心脏病,治疗糖尿病的药和胰岛素才会得心脏病,人会过胖,使病更严重。脚热就不会有积产生。可用兰草来治它,去除沉积之肥气。
4,胆瘅:病人口苦,针取阳陵泉,肝脏是将军之官,其能决策是因为有胆,咽喉为其出入之所,口苦的病人,必多谋虑而犹豫不决造成胆虚,胆虚必致气上逆胆汁入口致口苦,胆俞募治疗法
郭玉斐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5
5980楼#
发布于:2016-04-08 22: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3课心得
身热身重倦怠,汗出如浴,恶风呼吸浅,为酒风,以泽泻、苍术各十分,鹿蹄草(茜草)五分合煎饭前服用,这也是解酒的药。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孕至九月不能言,子胞络被胎儿压住不通,胞络系于肾,足少阴之脉贯穿肾系舌根,故不能言,此病不需治,生完孩子就好。
气血不足,元气不足时不针,身体瘦弱之人不针,腹中有硬块如用泻法反令精气散,病在内而不出,故病人虚时不攻,病气盛不除反伤元气,致病不出。
胁下胀满短气,气上冲于胸,二三年不好,此病“息积”,因不在胃和脏中,不影响吃东西,用呼吸导引法配合药物治疗。
大腿臀部膝胫肿胀,环脐四周痛,为伏梁,病始于风,肚脐受风自大肠附于油膜上,治肾者要同时治三焦,盲(油膜三焦)之原在脐下,故环脐痛,此病不可针,否则邪气影响小便而坚涩。
尺脉急数,筋绷紧,为疹筋。(疹:久病)此病小腹必绷紧,面色白黑混杂(白为寒,黑为痛),此病重。
头痛数年不愈,大寒时为寒所中,日久侵入骨髓而致,脑为髓之海,脑逆令人头痛齿痛,此为寒痛,热痛胃实上逆冲上前额痛,脾湿头痛像戴紧箍咒一样痛。
口甘,此为五气溢,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运化精气,精气在脾中必令口甘,此为脾瘅,瘅为劳症,此人必多食肥美令中焦阻塞胀满,食物无法正常运转上逆,日久成消渴症。食不过饱,睡前不食,防止糖尿病。可用兰草用来治,同时调整饮食习惯。
口苦,胆瘅,针取阳陵泉,此人谋虑不决,胆虚,治之在胆的募穴日月与胆俞。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3课心得
身热身重倦怠,汗出如浴,恶风呼吸浅,为酒风,以泽泻、苍术各十分,鹿蹄草(茜草)五分合煎饭前服用,这也是解酒的药。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孕至九月不能言,子胞络被胎儿压住不通,胞络系于肾,足少阴之脉贯穿肾系舌根,故不能言,此病不需治,生完孩子就好。
气血不足,元气不足时不针,身体瘦弱之人不针,腹中有硬块如用泻法反令精气散,病在内而不出,故病人虚时不攻,病气盛不除反伤元气,致病不出。
胁下胀满短气,气上冲于胸,二三年不好,此病“息积”,因不在胃和脏中,不影响吃东西,用呼吸导引法配合药物治疗。
大腿臀部膝胫肿胀,环脐四周痛,为伏梁,病始于风,肚脐受风自大肠附于油膜上,治肾者要同时治三焦,盲(油膜三焦)之原在脐下,故环脐痛,此病不可针,否则邪气影响小便而坚涩。
尺脉急数,筋绷紧,为疹筋。(疹:久病)此病小腹必绷紧,面色白黑混杂(白为寒,黑为痛),此病重。
头痛数年不愈,大寒时为寒所中,日久侵入骨髓而致,脑为髓之海,脑逆令人头痛齿痛,此为寒痛,热痛胃实上逆冲上前额痛,脾湿头痛像戴紧箍咒一样痛。
口甘,此为五气溢,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运化精气,精气在脾中必令口甘,此为脾瘅,瘅为劳症,此人必多食肥美令中焦阻塞胀满,食物无法正常运转上逆,日久成消渴症。食不过饱,睡前不食,防止糖尿病。可用兰草用来治,同时调整饮食习惯。
口苦,胆瘅,针取阳陵泉,此人谋虑不决,胆虚,治之在胆的募穴日月与胆俞。
薛绍展
侠客
侠客
  • UID201877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3
5981楼#
发布于:2016-04-08 22: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3课心得:
有病人身体发热且身重倦怠,汗出不止如浴后,恶风而呼吸浅,此病名“酒疯”。用泽泻、苍朮各十分,鹿蹄草(糜衔:茜草)五分合而煎煮,在饭前服用即可。

第四十七篇:奇病论
[病]人怀孕到九个月时,突然无法说话(瘖),这是子胞的络脉不通所造成的。
[病因] 子胞之络脉,连系在肾脏,足少阴之经脉贯穿肾脏,连系舌根,所以不能说话。
[治疗] 无法治疗也,当在十月满生胎后,其病自愈。

疹(病情缠绵不去)
刺法论有说,不可增损其不足所在,增益其有余之所在,如此只会使病情缠绵不去,于此时再调理,乃差矣。病人元气不足的时候,不下针,气不足会引出元气。常言所谓无损不足者,即如对身体痩弱之人,不采用砭石的刺法。所谓无益有余者,当腹中有硬块,而施予泻法,一旦泻出反令精气失散,病却独居其中而反蔓延,这就是不当的治疗,反造成疾病缠绵不去也。
 
息积之因
[病]胁下部胀满短气,时常气上冲胸,常常二、三年不会痊愈,这病叫做“息积”,因积不在胃,故不碍饮食,不可施予针灸。此积宜耐心练习导引气功,兼服药物,光是服药是不会好的。胸肋统称少阳,因三焦油网聚集,如有病在此,必有积聚在内脏,可以用处方和导引散开。
 
伏梁症
大腿臀部及膝胫肿胀,环脐四周疼痛,此病名“伏梁”,其始肇因于风,邪气自大肠出而附着于肠间油膜上。油膜之源头在脐四周,故有环脐而痛的症状,此病不可施予刺法,一旦误动,必令邪气影响小便涩止也。小孩子肚脐要遮住,防止邪风入。三焦行气,因此治肾一定要治三焦。
 
筋症
尺部脉呈急数状,且筋绷紧,此病名“疹筋”(疹:久病),此人小腹必拘急,望之如见面色白黑混杂(寒痛),此病重矣。
面色:黄色红色是热症;青色黑色是痛症;白色是寒证。
 
寒症头痛
头痛且数年不愈者,此因患者得之大寒时为寒所中,日久入侵骨髓造成的,脑为髓之海,一旦脑逆病,令人头痛齿亦痛,此病名“厥逆”。肾主骨生髓。
热痛:胃热中,邪气直冲脑部,造成前额痛。鼻有积,用清利的药去积。鼻留清水为寒,同时头痛为寒痛。脾湿造成的头痛,头像顶紧箍咒。
 
脾瘅
会口中甘甜的病,这是酸、苦、甘、辛、咸五味溢出造成的,病名“脾瘅”(胃劳,瘅:劳)。五味入口,收藏于胃中,由脾脏为其运行精华到全身。当精华在脾中,必令人口中甘甜。这是由肥美的食物所发生的。此人必常食肥美的食物(味重的食物)。凡味重者,会令人内热,味甘甜者,令人中焦阻塞胀满。食物精气无法运作正常,反而上逆,日久成为消渴(糖尿病),此病可以兰草来治它,以去除陈积之肥气也。
 
糖尿病之成因
消渴,长期睡前吃太多,导致胃过劳。
糖尿病治法
血糖高不会引起心脏病。糖尿病要少吃,禁宵夜,多运动,少跑,减肥,停胰岛素药(西药,降压药和胰岛素药会引起心脏病),病会慢慢变好。
 
胆瘅
病人口中苦,针取阳陵泉,此病名“胆瘅”。肝脏是将军之官,其能决策乃因有胆为其腑,咽喉为其出入之所。病此之人,必多谋虑而犹豫不决,造成胆虚,乃致气上逆,胆汁入口,故为之苦(常人阳降阴升,如阳虚必无法降反而上升)。治在胆的募穴日月与胆俞穴。详载于“阴阳十二官相使”之中。
 
有小便不出(癃)之患者,即令一旦小便数十次,但量少不足。
昆明郭艳
会员
会员
  • UID201824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8
5982楼#
发布于:2016-04-08 22: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郭艳申请签到,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3课心得。
1、有病人身体发热且身重倦怠,汗出不止如浴后,恶风而呼吸浅,这是“酒疯”。用泽泻、苍术各十分,鹿蹄草五分合煎煮,在饭前服用即可。
2、有人怀孕到九个月时,突然无法说话,这是子胞的络脉不通所造成的。无法治疗,当在十月满生胎后,其病自愈。
3、有病胁下部胀满短气,时常气上冲胸,二、三年不会痊愈,叫“息积”因积不在胃,故不碍饮食,不可施针灸。要练功夫习导引气,兼服药物。
4、有人大腿臀部及膝胫肿胀,环脐四周疼痛,是“伏梁”。因于风,邪气自大肠出而附于肠间油膜上。治肾必治三焦。此病不可施刺法。
5、有人尺部脉呈急数状,且筋绷紧,名“疹筋”此人小腹必拘急,面色白黑混杂,此病重矣。
6、有人病头痛且数年不愈者,为大寒所中,日久入侵骨髓造成的,脑为髓之海,一旦脑逆病,令人头痛齿谋划亦痛,名“厥逆”。、
7、有人口中甘甜的病,这是酸、苦、甘、辛、咸五味溢出造成的。名“脾瘅”。有病人口中苦,名“胆瘅”。病此之人,必多谋虑而犹豫不决,造成胆虚,致气上逆,胆汁入品。故为口苦。
文霞
贫民
贫民
  • UID2018455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983楼#
发布于:2016-04-08 22: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文霞申请签到
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1课学习心得
沉脉属冬脉,属肾,浮脉属秋是肺脉。紧,里面有寒有湿,属实症。(里面长东西或结石)冬季诊到右手脉沉而紧,这是人体应乎四季之正常状态,若左手脉浮而迟,此乃反逆四时之症。在左手当是病在肾。因为时节为冬,右手又是冬脉,冬之肾本应收藏,今浮面迟,乃精气不藏也,脉自尺过关部到寸时,必生腰痛矣。足少阴之脉穿过肾而络到肺部,今肾有病,又得肺脉,故乃知病在后腰肾俞处。同样的疾病,而用不同的疗法来治。其实是有差异的,对于痈脓之热气流滞不去的,直用针刺开破,令其气消除之。一旦痈气已盛大,血已结聚者,则直用砭石开大ロ破开来大泻其聚热,这是同病异治法,视病之深浅而定。阳明气厥,令人常动不止。太阳少阳之气厥,令人静止不动。若是本不应动却发狂,且大闹不休,这就是病候也。不令其食即可好。人食其精华入于阴,其热气能强阳气,所以不令其食即可好。严重时,可令其服生鐡屑即可好,因为生鐡洛可抑制阳气故也。酒疯:病人身体发热且身重倦怠,汗出不止如浴后,恶风而呼吸浅。心铁络:打铁时,锤击炭火中烧热的生铁剥落的氧化铁。这个东西镇心效果好。治疗登高而歌。
王芝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66
  • 粉丝0
  • 关注2
  • 发帖数149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984楼#
发布于:2016-04-08 22: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王芝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八、有癃(小便不得)者,一日数十次小便。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微细如髪者,此不足也。这是病在太阴。其盛在胃,肺气不足,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谓得五有余,二不足也。
五有余者,五病之气有余也。ー、身热如炭。二、颈膺如隔。三、人迎躁盛。四、喘息。五、气逆。
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一、癃病,一日数十溲。二、肺脉细如发。
五有余者,其病在表;二不足者,其病在里。今五邪气之太过,二正气之不足,无法令阴阳协调,做适当的补充与宣泻,此为死症之由。
九、胎病:人生而有病巅疾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吓,气上而不下,致令胎儿的精气亦居头上无法下降故令子发为巅疾也。
十、帝曰,有病肿胀而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脉大为气,紧为寒。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
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受惊后,心气痿者死。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一、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
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腿部及胫部肿胀,容易成跛足,终至半身不遂。下半身到腹部水肿,因是冷水,水波动就造成一侧偏枯,一侧无力。
心脉满大,痫瘛(经脉拉的很紧)筋挛。
肝脉小急,痫瘛筋挛。脉小急是寒。
肝脉快速且乱跳,是受惊骇。如果肝脉呈微小似有似无状,口无法说话,此不治疗亦会自己痊愈。
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为跗骨脉,即令腹不膨胀,内中亦有硬块也。不鼓皆为瘕。肾肝并沈为石水。并浮为风水。二者之脉都虚为死。二者之脉都小弦为惊骇所致。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