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608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2
45楼#
发布于:2015-11-10 19: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王晴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一、针灸的急救方式
1、当有人发病昏迷过去时,先灸人中。针要斜刺往上,若没有针,就掐人中。
2、若仍没有醒,再针十宣放血。一次抓五个手指头,挨个用针刺破,然后一起放血。
3、若仍未醒,再针足十宣。
4、若还没有醒,再下涌泉穴,在足底的”人”字纹的纹头。
5、若还没醒,再下百会血进行放血。从额头往上到顶,再由两耳尖直上,两线相交的一点再往后半寸,会摸到一个凹洞就是百会穴。放血时让病人躺下,头靠着床沿往下垂,放血后会感到一阵清凉。
二、火罐
1、火罐的使用时机:外科急性扭伤,有脓和淤血的时候可以用火罐拔,比如膝盖扭伤、痔疮等。用的时候先把空气用火罐枪吸出来。
2、不能拔火罐的情况:
   1)乳中不能拔火罐。
   2)多汗的地方和头部。
三、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同身寸:中指弯起,两个横纹头之间的距离是一寸,叫做同身寸。每个人的尺寸都不一样。同身寸大部分用在四肢和经络。
四、针刺的深浅
春夏天下针比较浅,秋冬比较深;腹部可以下针较深,背部比较浅;如果病在皮毛就扎到皮毛,如果病在肌肉就扎到肌肉,如果病在血脉就扎到血脉旁边,如果病在肾脏,就从皮毛一直下到骨头旁边。
五、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穴道在血管旁边,或者两个肌肉的中间,或者肌肉和筋中间,或是筋与筋之间或筋与骨之间,用手去摸质感。不能直接扎在血管、肌肉、筋和骨上。
六、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1、成人留针,大概20分钟,中风的病人可以留针20分钟、40分钟或者一个小时。起针时,手按在旁边,慢慢拔出来。
2、儿童单刺:14岁以下儿童不留针单刺,14岁以上留针。
3、晕针:有一种治疗方式会产生晕眩,是正常的。另外,针灸时病人正常的姿势是卧姿,晕针是因为病人针灸时的姿势不对。
七、针号
数目字越大,针越细。15#针用的最多,通常用在肌肉、四肢和身上其余部位,应用范围广。28#针可以用在开刀后的伤口处和有淤血块的地方。30和32#针比较长,用来透穴。
八、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
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通归入癸水。
九、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五脏(阴):肝、心、脾、肺、肾
六腑(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木         火          土           金           水
↙   ↘    ↙    ↘    ↙    ↘     ↙    ↘     ↙    ↘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     ↓   ↓     ↓   ↓     ↓   ↓     ↓    ↓     ↓
胆     肝  小肠    心   胃     脾  大肠    肺   膀胱    肾
       ↓          ↓          ↓          ↓           ↓
      青色        赤色        黄色        白色         黑色
陈丽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9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46楼#
发布于:2015-11-10 20: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0日 《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对1、2课的补充:灸的大原则是“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为止”,例如手上的脂肪瘤,采用隔姜灸,一直灸当碰到患处时患者会由原来的不痛的感觉变为痛;比如肿瘤,在灸的过程中采用灸的进修患者的感觉会是由痛到不痛的感觉变化。
一、针灸用于急救之方式
在人工呼吸无法完成救治时可采取以下方式:
1.      针人中,将鼻孔下面到嘴唇上方的水沟分三段,人中位于水沟里距嘴唇三分之一处,下针时使针的方向朝向脑部扎入,如果没有针可以掐着人中同样往脑部的方向推
2.      十宣放血,放血时同时将五个指头抓住,用放血针对五个指头一起放血
3.      足十宣放血,脚的十个指头放血
4.      双脚涌泉穴放血,涌泉位于脚心处人字的头部,放血时使用一寸半的针
5.      百会穴放血,从头顶从上向下看,百会穴位于两耳间的连线与从鼻头往头顶连线的交点处往下半寸的凹洞处,放血时应使病人平躺于床,将其头移至床外并低于床,然后三棱针刺其百会穴。
以上五种急救方法,使用时一般按从上往下的顺序执行。
二、火罐的用法
1.火罐的发展
过去的火罐和多种,用不同的竹子做成杯子,只要确保杯口圆可。然后在里面放吸血的蚂蝗,用于吸食疡处(化脓腐烂处)的腐烂之物。
现在用的火罐所用的真空罐有不同的尺寸,尺寸据其所施治的位置不同。
2. 火罐的作用
火罐具有吸脓,袪除瘀血的作用,袪瘀血时从黑血放到血的颜色变红变淡即可停止。火罐治病的原理与西医注入式的治疗方式相反。
3. 火罐的适宜与不适宜之处
扭伤的地方使用火罐相对较多,比如膝盖扭伤,直接在伤处拨火罐,不用考虑穴位;痔疮发病时可先用西医的放血针将患处刺破,然后用火罐放血;急救的时候使用较多,比如被海胆刺到处。
火罐不适用于乳中穴,否则会出黄水;也不适用于多汗的地方,比如腋下; 头部也不适用火罐。
三、穴位的丈量法则
1.      同身寸:每个人的同身寸不同,个体差异性比较大。量寸的方法:中指弯曲后两关节处的横纹处间的距离即为一寸;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食指与无名指间第一关节处的距离即为两寸,除拇指外的其他四指并拢,第一关节处的距离即为三寸。同身寸一般适用于四肢,以及经络间的寸。
2. 腹部和背部别有单独的丈量方式。
四、针灸的深浅及针灸的过程
1. 针灸时下针的深浅之别
因为下针的影响因素较多,比如下针受季节影响:春夏下针比较浅,秋冬下针相对较深;下针受患处其所主脏器影响(其中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肉,肾主骨髓),比如病在肺下针到皮毛即可;胖瘦不同下针深浅也不同。
过去有云:背薄似饼,腹深似井,即在背上扎针不可深扎,腹部扎针相对可以扎深一些。
2. 针炙的过程
a. 穴位的确定:穴位位于肌肉间(不会在肌肉上),或者是肌肉与骨头间(不会在骨头上),或者是在肌肉与筋之前(不会在筋上),或者是在筋与筋之间,或者是筋与骨之间进针的原则:找到穴位时,用手摸皮肤的感觉,
b. 针刺入穴方法:过去因为针比较粗,下针会比较痛,一般下针时要求患者咳嗽,会比较不痛。现代的针比较细,用针管直接拍入即可。
c. 下针:针灸时病人一般采用卧姿。一般病人出现晕针时效果会比较有效,后汉书有云“药不瞑眩,病弗缪”,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治疗效果不会太好。姿势不良也可能产生晕针,一般采用扎人中或掐人中的方式救治。或者让病人躺平,解开衣扣也有效。
成人与幼儿不同,成人下针后需要留针,留针时间根据补泻有所不同,一般是二十分钟;幼儿不需要留针,进行捻一捻即可出针,称为单刺。成人与幼儿以十四岁为界,14岁以下不留针,采用单刺。
d. 起针:用一支手压住皮肤,起针的手中的一根指头顶住皮肤起针,前面很慢,快到皮肤时停留两三秒再出留,一滴血都不会流。
3. 现代针灸所用针
现代针灸采用的针号,号码越大针越细,最常使用的是3215即32号1寸半的针,用于肌肉,四肢,身上;手脚上一般用一寸针有即3210;3230针一般用于透针,透针的方式可以治疗手关节,剧烈的头痛,透手几秒钟即好;有时也用到2815,用于开刀后的位置,有大量的结缔组织。针灸做的好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现代针灸常用的针为不锈钢材质,不容易断。如果针最容易断的地方一般在针柄和针身连接处,如果断在身体里,压住皮肤拨出即可。现在出现断针的几率很小。
五、与天干、地支间的关系
1.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方
2.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干支混在一起,六十个为一个甲子循环
3. 脏腑的五行属性
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纳干支的意义在于取其五行
中医的五行理论在于五行八纲阴阳,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火土金水五行又都分阴阳,分别有阴木阳木,阴火阳火,阴土阳土,阴金阳金,阴水阳水。
中医讲的脏与藏相似,脏者,藏也,就是所谓的收藏,包括肝心脾肺肾,是阴;腑是消化系统,是阳。肝心脾肺肾是五脏,其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是腑,属阳;其中胆属木,小肠属火,胃属土,大肠属阳,膀胱属水。因为脏属阴,所以肝是阴木,心是阴火,脾是阴土,肺是阴金,肾是阴水。腑属阳,所以胆是阳木,小肠是阳火,胃是阳土,大肠是阳金,膀胱是阳水。脏腑中属性一样的互为表里关系。
中医将心脏定义为火,是因为心脏一直在跳,跳动将产生热,用火来表达。小肠在下面,食物经过消化系统到达小肠,属腑,是阳火,是因为心脏产生的热是往上走的,会导致身体很热。身体制造了一个器官叫肺,肺就象天空一样,肺正常的呼吸作用将抑制心脏产生的热量往上走,而是将它产生的热量传导到下面的小肠,所以心和小肠会产生一样的速度,温度,压力。
中医是物理医学,特别注重速度,温度,时间,压力,人体就是小宇宙。
西医看到的是形,没有神。西医是尽量将病复杂化,中医是将病简单化。
罗飞燕
新手
新手
  • UID20182212
  • 粉丝2
  • 关注4
  • 发帖数97
47楼#
发布于:2015-11-10 21: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飞燕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0日 《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一、针灸的急救方法
  当有人突发急病,昏迷过去,心脏病发作,中风或者溺水等紧急情况出现时候,不管什么原因,有几种方式可以处理:
   1.先针“人中”(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沟处,取三分之一处下针,针要斜刺往上,没针在手,就掐人中。)如果没醒,
   2.“十宣”(十个手指头)放血,不行就
   3.“足十宣”放血,还不行就
   4.下针“涌泉”穴(脚握起来,人字纹的纹头就是穴道),此处为急救大穴。还不醒,就
   5.“百会”(从额头网上到顶,再由两耳尖直上,两线相交的一点,再往后半寸,头顶的凹洞)放血(百会不下针,只作放血用。)
中风:病人整个脸呈现红色时,在百会放血处理。放血时,让病人躺下头靠着床沿往下垂,在百会放血,病人会感到一阵清凉,凉到嘴巴,灸可以讲话,凉到手脚,手脚就可以活动。
二、火罐的使用
1.可以吸脓,用于疡科。
2.可以活血化瘀,在外科急性扭伤时候,多用于四肢上。比如膝盖扭伤,在痛点放血,用火罐放血的时候看颜色,由黑变淡时灸起罐。
3.被竹子刺到或者海胆刺到,可用火罐拔出。
4.痔疮,用放血针刺完后,用火罐把它吸出来。
三、不能使用火罐的情况:乳中(否则乳头会流黄水);多汗部位;头部。
第二章、针灸穴位丈量:
同身寸(中指头弯起来,这两个横纹头之间为一寸,这是同身寸)。三个手指头为两寸,四个指头是三寸,以链接收赃的指端为长度标准。注意:同身寸是看病人的手。
同身寸运用的地方:四肢上面,经络之间的寸。腹部和胸部是另外的丈量方式。
一、针刺深浅需要注意的地方:
1.受季节影响。春夏浅秋冬深。
2.看病情决定下针深浅。病在皮毛(肺主管),针灸下皮毛;病在肌肉(脾脏),下在肌肉;病在血脉(心脏),扎在脉旁;病在肾脏(骨),下在骨头旁边。
3.“腹深似井,背薄似饼”,腹部下针深,背部下针浅,否则会扎到肺部,引起肺气肿。
4.病人的胖瘦也影响下针深浅。胖的深,瘦的浅。
5.依据穴道深浅。有些穴道本来就浅就不能深扎。
二、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穴位位置:
1.两条肌肉中;
2.肌和骨间(脚踝上);
3.肌和筋间;
4.筋与筋间;
5.血管旁边。
三、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成人——留针。留针二十分钟后会做补泻,像中风的留1-2个小时都没问题。
幼儿(十四岁以下)——单刺。针进去捻一捻灸出来了,不留针。哪些穴道是单刺的,经络学再讲。
下针时:卧姿躺平。起针时:直出,针头利,拔到针头处留30秒再拔出,不会出血。
晕针:“药不暝眩疾弗谬”。(出自《后汉书》,意思是说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暝眩的话,病就不会好。
哪种姿势容易晕针:站着或者坐着扎容易晕针。躺着扎最好。
晕针如何处理?可参考之前的急救方式处理。让病人躺平,把衣服扣子打开,让空气流通就会醒过来。
四、现在常用的针号概念
比如说3215,32是针号,数目字越大,越细。15号是一寸半,号码小,粗一点,有2815。平常多用32好,有时也需要28号(开刀后伤口很硬,针扎不进去,或者脚踝处有淤血块,用28号针)。
15号针,即一寸半的针用的最多,常用在肌肉,四肢和身上。
10号针,即一寸针用在手指头旁。
32号针,即三寸针用来透穴。备注:透穴刺法是继《内经》以后,毫针应用的一种新的特殊刺法。透穴刺法是用卧针沿皮刺或直立深刺,让毫针从一穴刺入,使针尖到达另一穴的部位,达到一针二穴或一针多穴的目的。
脚痛、腕骨痛用针灸,针一下去痛立马去掉。
五、黄帝时代九针型式:鑱(音蝉)针、员针、迪针、锋针、铍(音披)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
现代针灸常用的针为不锈钢材质,不容易断。但是针身跟针柄接合处容易折断,所以下针时候都会留一点针身在外面,不会整只插进去,若一段断在里面,两指同时一下压旁边的肉,针就出来了。
第三章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
一、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就是心包)肾脏,
三焦(就是壬)亦向壬中寄,心包通归入癸水。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肾心包戊,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有十个,地支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成一甲子循环。最主要是它的属性,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属性。
 
  甲乙(胆肝)是木,丙丁(小肠心)是火,戊己(胃脾)是土,庚辛(大肠、肺)是金,壬癸(膀胱、心包)三焦属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每一行中间又分阴阳。
 
  木代表肝,心脏是火,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
 
    五脏(心、肝、脾、肺、肾),即收藏,是阴。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是消化系统,是阳。所以阴木为肝,阳木为胆,其余以此类推。
 
  中医定心为火,心脏不断跳动,产生热,所以体温来自心脏。心脏产生的热上升由肺之肃降功能将热下移至小肠,因心与小肠相表里,中医的表指的是腑,里是指脏。心脏和小肠都被定义为火。小肠为阳火,心脏是阴火,小肠是第二个心脏,心脏产生的热网上走,所以制造了肺,肺是金,在阴阳五行里,火克金,金制火,两个相互制衡,正常的肺的功能,是让热往下走,练气的都是让气往丹田(小肠的募穴)聚。因此小肠的温度变得非常热,这个热就是来自心脏。
中医定义正常人: 心脏的火往小肠下导,因此,正常人的心脏和小肠是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温度,一样的压力。中医是按时间,速度,温度,压力看的物理医学。人身就是一个宇宙,中医让人站在外面看里面。小肠因为有这个热,食物才会消化。食物消化后,进入大肠,大肠把食物的水拿走,大肠的水因为小肠的热而汽化,
 
  小肠因为有热,食物才会消化。食物消化后,进入大肠,大肠把食物的水拿走,大肠因环绕小肠,小肠是火,大肠的水因小肠的火而气化,蒸汽透过肠壁上升,因大肠与肺相表里,水会再回到肺里,变成正常的津液,残渣才会排出来,这过程在24小时一定要完成。这也是人每天早上要大便,在问诊的时候,我们都会问到二遍,透过二便的情况就能看到身体里面的情况。
[罗飞燕于2015-11-11 21:57编辑了帖子]
罗红梅
侠客
侠客
  • UID20181765
  • 粉丝3
  • 关注6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8楼#
发布于:2015-11-10 21: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0日 《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二、针灸的急救法

有人发病昏迷过去时,可能发病是心脏病,也可能是中风,溺水。如果通过心脏按

摩、人工呼吸都没醒过来,针灸就是很好的方式。

1、针“人中”,就是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沟处,把它分三段,取下面三分之一处下针,针要斜刺往上;若没有针在手上呢,就掐人中,往上的方面推,不要捏。
2、“十宣”放血,为什么叫“十宣”呢?就是在十只手指头的指尖快速放血。
3、足十宣
4、下“涌泉”穴。将脚掌一握起来,会看到“人”字纹,人字纹的纹头就是穴道,一寸半的针下去。这是我们的急救大穴,你不要拿一个三寸针下去。
5、“百会”放血,不下针。

 三、火罐之用法

1、 疡,伤口脓,这个可以用吸血的蚂蝗,它会吸脓,它的唾液还有麻醉这是他的天性。然后再用火罐把它拔出来。

2、 瘀血  活血化瘀的时候,比如膝盖扭伤,我们会在痛点放血,用火罐放血的时候看颜色,由黑变淡,就起罐。痔疮现在是用放血针,刺完以后就用火罐。

我在想静脉曲张的血算不算瘀血?如果算的话,是不是可以通过放血,再下罐的方式解决,那这里就存在一个实际操作问题,通过下罐时间为多久? 几天为一次最佳?

 有些地方不能拔火罐,例如乳中、腋下、头部。在外科急性扭伤的时候用的很多,受伤时马上在扭到的地方上火罐。

 第二章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一个叫同身寸,而腹部跟胸部,另有个独立的丈量方式。

一、针刺的深浅讨论

下针有深有浅,受季节的影响,在春天下针就要比较浅,秋冬针下的比较深,这就好像我们钓鱼一样。冬天的时候,鱼都在比较深的地方,针就要下到骨髓去,春夏的时候,天气比较热,所以针下的比较浅,这是一个观念。

中医认为,皮毛是肺在管,肌肉是脾脏在管,血脉是心脏在管,骨是肾脏在管。一般下针的时候,如果病在皮毛,我们针就下在皮毛,如果病在肌肉,我们下在肌肉,病如果是在血脉上面,我们就扎在脉的旁边,如果病是在肾脏,我们会从皮肤上面下针下在骨头的旁边去。看这个病情在那里,决定我们下针的深浅。

 
过去我们有一句话,叫做“腹深似井,背薄似饼”。这指的就是针刺的深浅。腹部上扎针的时候,可深针,背上扎针,就不可以深针,否则会扎到内脏。下针有个深浅的规距,不能随便,浅的穴道轻扎就好;

二、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进针的原则:你要用手去摸质感,这是皮肤上的感觉,一般穴道在肌肉之间、肌骨之间、肌与筋之间、筋与筋之间、筋与骨之间;绝对不会在肌肉、骨头、筋上面。

三、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成人要留针,幼儿不留针(叫单刺);

起针的时候很重要,拔针的时候,这个指头放在那,慢慢的拔出来,出毛孔的时候,稍停一下,停个三十秒再慢慢出来,这样一滴血都没有。反之一直用力拔出来因针头很利,会把血带上来。

什么叫单刺?针进去捻一捻就出来了,幼儿(十四岁以下)根本不留针,十四岁以上就留针。下针时让病人采用卧姿。

针灸下针后有一种现象就是晕针 。为什么?因为中医有一句话“药不瞑眩疾弗缪”。这句话,出自《后汉书》,所谓“药不瞑眩疾弗缪”,就是说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的话,这个病不会好。

四、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

数目字越大越细,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很粗就像螺丝刀一样,32号已经很细了,15是一寸半,号码小,粗一点,有2815,平常多用32。也会需要28号针。有时候开刀后伤口变得很硬,针扎不进去。或还有一些脚肿在那,有瘀血块,就用28号针扎进去。

一寸半的针用得最多,通常用在肌肉、四肢、身上都可以扎。

针灸做得好是立竿见影的。身上有非常多的穴道,都可以用透针,透的时候不但不伤筋,不伤骨,不伤血脉,连一滴血都看不到,脚伤、腕骨痛,针一下去当场痛就去掉了。中医如果以后发展起来,全世界医疗费用可减少非常多。

 第三章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

一、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次序不重要,心包就是癸,三焦就是壬,甲是胆,乙是肝,丙是小肠。

二、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成一甲子循环。最主要是它的属性,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属性。甲乙是木,丙丁是火,脾胃是土,庚辛属金。

纳天干,就是取它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八纲辨证法,用别的方法还不行,仍要用阴阳五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在每一个行的中间,我们再分阴阳。

木代表肝,心脏是火,脾脏是土,肺脏是金,水是肾脏,同样的,水又分阴阳,五行都有阴阳的现象。

里的关系:五个脏是收藏就是阴。阴木是肝、阴火是心、阴土是脾、阴金是肺脏、阴水是肾脏。

表的关系:腑是消化系统就是阳;阳木就是胆,阳火就是小肠,阳土是胃、阳金是大肠、阳水是膀胱。

 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一条经络的名字叫:“足太阳膀胱经”,为什么处理好了它的问题,就叫处理好了表的问题,感冒发烧就不会往身体里面走了。

 
为什么我们中医把心脏定义为火?
因为心不断的搏动,一天大概十万次以上,一直跳产生热,只好用“火”来代替。所以体温的来源,来自心脏。

小肠在这边是阳火,因为是消化系统,食物到胃里面,到小肠里面,小肠把食物消化掉。为什么把小肠也定为火呢?因心脏跟小肠是表里,像这种关系我们叫表里关系。心脏和小肠通通被定义成火,小肠是第二个心脏,心脏产生的热,按照道理,热应该是往上走的,你没有听过冷气球,只有听过热气球上升吧!所以,热本生的性是往上升的,那光上升不行,每天都会过热,一发高烧就走人啦。脑袋烧坏掉了!所以,制造了肺,肺是金,在阴阳五行里面呢,火是克金的,而两个相互制衡。

肺好像天空一样,天上都是寒冷的嘛。把心当成引擎的话,肺就是水箱,肺如果只有呼吸,那就太简单了!西医治不好肺病;你要有肺跟心脏有制衡的观念,正常肺的功能,肺会让热往下走,练气的人让气往下走,丹田是小肠的募穴①,让气就往下走。因此小肠的温度,就变得非常的热。原来热的来源是来自心脏。

 

什么叫正常人?中医不是要你看多少书,中医最重要是“悟”!

心脏的火往小肠下导,正常人的心和小肠会产生一样的速度、温度和压力。中医就是物理医学,物理学非常注重,时间、速度、温度还有压力。你的身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就是站在外面可以看到里面。小肠因为有这个热,食物才会消化。一但失去温度它就不会消化了。正常人是这样子。所以小肠被定义为火,那食物消化以后,会进入到大肠,大肠会把食物的水拿走。你吃猪大肠试试,大肠那么聪明会把食物的水拿走吗?大肠环绕着小肠,小肠是火,水在上面走,火在下面烧,大肠的水因为很热而气化。所以这个蒸气才能透过肠壁上升,大肠与肺相表里,水会再回到肺里面,变成正常的津液,残渣才会排出来,这过程在二十四小时一定要完成,这是一个初浅的概念。

 
巩菲
新手
新手
  • UID2018190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4
49楼#
发布于:2015-11-10 21: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巩菲申请签到
 2015
年11月10日 《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接上节课:
米粒灸:在鸡眼上施行米粒灸,灸3壮或5壮。
灸的原则:灸要恰到好处!
痛灸到不痛----在感觉很痛的肿瘤(如脓疱)感到很痛,在脓疱上施行隔姜灸,因为在脓疱的底部有好的皮肤,所以艾灸的热力到达底部的时候,会感觉不到痛了。
不痛灸到痛----手上长有脂肪瘤(开刀后也会复发)的患者,感觉不到痛,在脂肪瘤上施行隔姜灸,随着壮数的增加,会感觉到痛,这就是灸到了患处根部。
 
一、针灸的急救方式:
1. 扎人中:人中在鼻唇沟上1/32/3交界处,从下往上斜着下针,针头对脑部。
   掐人中:用大拇指甲掐住人中往斜上方推。
2.十宣放血:5根手指握在一起,快速点刺放血。
3.足十宣放血:十个脚趾头顶部。
4.针刺涌泉:脚前掌人字纹的顶点。用1寸半针。不能扎透。
5.百会放血:在病人脑中风,还未脑出血的时候,此时脸色发红,将病人头部往后悬空,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后病人头会感觉很清凉。
 
二、火罐的用法
以前的火罐用竹子做的,确定杯口要圆滑。
1.火罐的作用:
吸脓----以前的中医用蚂蟥去处理伤口的化脓,蚂蟥喜欢吸食腐烂的东西,会把伤口处的脓血吸光,蚂蟥的唾液还有麻醉的功能。
活血化瘀----膝盖扭伤,脚踝关节扭伤时,会在痛点放血,刚开始是黑血,直到淤血颜色变鲜红停止。
拨刺----被竹子或海胆刺到,可以用拔罐的方式将刺拔出。
不能用拔罐的部位:
乳中----吸后容易流黄水,造成乳头腐烂。
多汗的地方也不拔罐,例如腋下。
头部也不能拔罐。
火罐对于急性扭伤的效果好。
针对痔疮,直接在患处放血拔罐,将淤血吸出,使病人疼痛减轻。
 
三、穴位的丈量方法:
1.同身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尺寸,扎针时要使用患者的尺寸。
1----中指弯曲,第二节两纹头直接的长度。
          2----中间3个指头并拢的宽度。
          3----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并拢指根的宽度。
同身寸运用在四肢上,经络之间用同身寸。胸部和腹部用均等法取穴。
下针的深浅和季节有关,春夏时下针较浅,秋冬时下针较深。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
如果病在皮毛,就扎在皮毛;如果并在肌肉,就扎在肌肉;病如果在血脉,就扎在血脉的旁边;病在骨,就一路扎到骨头上。
 
“   腹深似井,背薄似饼指背部不能直刺,深刺,但腹部也不能深扎,扎针时要有深浅的概念。
 
穴位永远在肌肉间,或者肌肉与骨之间,或在肌肉和筋之间,或者在筋与筋之间,或者在筋与骨之间。
 
四、成人与小孩的不同的入穴方式:
1.成人----留针。留针20分针,施补泻法,中风病人可留针1.2个小时。
2.幼儿----单刺。针进去,捻几下就出来。14岁以下不留针,14岁以上留针。
拔针的时候,用中指做支撑,慢慢向外拔针,出到皮肤毛孔时,停3.4秒,不易出血。
进针、出针都要平直。
一般病人卧姿扎针,有人会出现晕针的情况,这种针后效果较好,因为后汉书有云“药不瞑眩,病弗缪”,指的是治疗过程中没有产生瞑眩,治疗效果不会太好。姿势不对也可能产生晕针,一般采用扎人中或掐人中急救。或者让病人躺平,解开衣扣。
 
五、现代针灸所用针
现代针灸采用的针号,号码越大针越细,最常使用的是3215321寸半的针,用于肌肉,四肢,身上;手脚上一般用一寸针有即32103230针一般用于透穴,不伤筋,血脉,可用于手腕疼痛,脚腕扭伤等;有时也用到2815,用于开刀后有大量的结缔组织的位置,或者有淤血块的位置。
针灸做的好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现代针灸常用的针为不锈钢材质,不容易断。针最容易断的地方一般在针柄和针身连接处,下针时要留出一段针身的距离。
六、与天干、地支间的关系
1. 十二经纳天干歌决
甲胆乙肝丙小肠
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
壬属膀胱癸肾脏
三焦亦向壬中寄
心包同归入癸方
2. 十二经纳地支歌决
肺寅大卯胃辰宫
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肾心包戌
亥焦子胆丑肝通
 
 
为什么要知道天干和地支的歌诀?
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纳天干的意义在于取其五行。
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五行的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又都分阴阳,分别有阴木甘,阳木胆;阴火心,阳火小肠;阴土脾,阳土胃;阴金肺,阳金大肠;阴水肾,阳水膀胱,所以有10个天干出现。
中医讲的脏与藏相似,脏者,藏也,就是所谓的收藏,包括肝、心、脾、肺、肾,是阴;腑是消化系统,是阳,包括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中医将心脏定义为火,是因为心脏一直在跳,跳动将产生热,用火来表达。小肠在下面,食物经过消化系统到达小肠,属腑,是阳火,为了不让心火全部往上走,身体制造了一个器官叫肺,肺为华盖,就象天空一样,肺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将心脏产生的热量往下走,把热量传导到小肠,所以正常人的心和小肠会产生一样的速度,温度,压力。小肠因为有了心火下来的热,才能消化食物。
鞠文盈
贫民
贫民
  • UID20186075
  • 粉丝0
  • 关注1
  • 发帖数48
50楼#
发布于:2015-11-10 21: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鞠文盈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0号,《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一、针灸的急救法
有人发病昏迷过去,可能是心脏病,也可能是中风等,不管什么原因先针“人中”,在鼻子与嘴唇中间处,把它分为三段,取上面三分之一处下针,针要斜刺往上,如没有针可掐人中。
若此法仍未苏醒,则“十宣”放学。要一次五个指头一下子刺完。
若仍未苏醒,则将脚的十个趾尖放血。若还不醒则针“涌泉穴”(定位:将脚掌一握起来,会看到人字纹,人字纹的纹头即涌泉穴)。若还不醒,则在“百会”放血。百会穴一般是放血用,(定位:从头顶从上向下看,百会穴位于两耳间的连线与从鼻头往头顶连线的交点处往下半寸的凹洞处),放血时应使病人平躺于床,将其头移至床外并低于床,然后三棱针刺其百会穴。
二、火罐的使用
1、火罐的作用:火罐具有吸脓,袪除瘀血的作用,袪瘀血时从黑血放到血的颜色变红变淡即可停止。
2、不宜使用火罐的地方:乳中,否则会出黄水;也不适用于多汗的地方; 头部也不适用火罐。
三、针灸穴位的丈量方法
1、同身寸,同身寸大部分使用在四肢上面,还有经络之间的寸。腹部跟胸部另有独立的丈量方法。
2、针刺的深浅:因为下针的影响因素较多,比如下针受季节影响:春夏下针比较浅,秋冬下针相对较深;下针受患处其所主脏器影响(其中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肉,肾主骨髓),比如病在肺下针到皮毛即可;胖瘦不同下针深浅也不同。
3、针刺入穴方法:用手摸质感,一般穴道都在两条肌肉中或者在肌肉与骨之间。
4、成人与幼儿不同:成人留针,约20分钟,幼儿单刺;起针时慢慢的拔出来,出至毛孔出停顿下约30秒,再慢慢拔出。幼儿定义以十四岁为标准,十四岁以下单刺不留针,十四岁以上留针。下针时采用卧姿。站立、坐立不针,容易晕针。晕针时针人中。
四、现在常用的针号概念
比如说3215,32是针号,数目字越大,越细。15号是一寸半,号码小,粗一点,有2815。平常多用32好,有时也需要28号(开刀后伤口很硬,针扎不进去,或者脚踝处有淤血块,用28号针)。
第三章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

一、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
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通归入癸水。
十二经纳天干主要看属性: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纳干支的意义在于取其五行。中医的五行理论在于五行八纲阴阳,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火土金水五行又都分阴阳,分别有阴木阳木,阴火阳火,阴土阳土,阴金阳金,阴水阳水。肝心脾肺肾是五脏,其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是腑,属阳;其中胆属木,小肠属火,胃属土,大肠属阳,膀胱属水。因为脏属阴,所以肝是阴木,心是阴火,脾是阴土,肺是阴金,肾是阴水。腑属阳,所以胆是阳木,小肠是阳火,胃是阳土,大肠是阳金,膀胱是阳水。脏腑中属性一样的互为表里关系。
二、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肾心包戊,焦子胆丑肝通。
陶原
侠客
侠客
  • UID2018322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9
51楼#
发布于:2015-11-10 22: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51110 《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一针灸的急救方式:
患者昏迷,不知道病因,人工呼吸无效时按以下顺序治疗:
1针人中,2十宣放血,3足十宣放血,4针涌泉穴,5百会放血,不下针。
二火罐:
治病的原理与西医注入式的治疗方式相反.
1作用:吸脓,活血化瘀,拔刺.
2 时机和禁忌:扭伤,痔疮,急救适宜使用.乳中, 多汗的地方,头部不适用火罐.
三穴道的丈量法则:
1同身寸用于四肢上、经络之间的寸.
2均等法用于腹部和胸部.
三针刺的深浅:
1春夏下针浅,秋冬下针深。
2针下在皮毛.病在肌肉,针下在肌肉.病是在血脉,针下在脉的旁边.病在肾脏,针下在骨头旁边.“腹深似井,背薄似饼.
四穴位定位:
1穴位在肌肉间,2肌肉和骨之间,3肌肉和筋之间,4筋与筋之间,5筋和骨之间,
6绝不会在肌肉、骨头、筋和血管上.
四、下针起针
1成人要留针,留针是补泻,一般二十分钟,中风的病人时间加长.
2起针方式沿扎针方向慢慢拔出来,到皮肤时,停三四秒,再快拔出来,没有血.
314岁以下的幼儿用单刺,针进去捻一捻就拔出来,不留针.
4下针时病人采用卧姿.
5.《后汉书》中讲“药不瞑眩疾弗缪”,病人产生晕针,效果很好.姿势不对也会导致晕针.
6针号: 3215为例:32是针号,数字越大针越细。常用的针号有32号和28号针.手术后到伤口有结缔组织,很硬,或者脚肿有瘀血块,就要用到28号针.15是尺寸,用得最多,是一寸半,肌肉、四肢、身上都可以扎;手脚通常用一寸针,如3210;透穴用三寸针,如3230.
7歌诀:
(1)十二经纳天干歌(十个)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2)十二经纳地支歌(十二个)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成一甲子循环。最主要是它的五行属性,就是木火土金水,属性。甲乙是木,丙丁是火,脾胃是土,庚辛属金.
(3)脏腑的五行属性
中医的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金.
五行又有阴阳,所以有十个天干数.木代表肝,心脏是火,脾脏是土,肺脏是金,水是肾脏.五脏(肝心脾肺肾),是收藏,为阴;腑是消化系统,为阳.阴木是肝,阳木是胆;阴火是心,阳火是小肠;阴土是脾,阳土是胃;阴金是肺,阳金是大肠,阴水是肾,阳水是膀胱.心为火,体温来自心脏.小肠为阳火.心与小肠为表里,小肠是第二个心脏.=腑,里=.心脏产生热,上面肺,肺是金,火克金,金制火,两者相互制衡.肺寒.肺跟心脏相制衡,肺会让热往下走到小肠,造成小肠温度很热,而热的来源就是心脏.正常人的心脏和小肠是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温度、一样的压力.
孙钦粉
侠客
侠客
  • UID2018490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6
52楼#
发布于:2015-11-10 22:41
孙钦粉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511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米粒灸原则: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针灸急救方法:(人病发时至昏迷,如中风、溺水、心脏病、等)
  1. 针人中。
    取人中鼻孔至唇分为三段,取靠唇三分之一处下针,针从下往上斜刺。
    无针时,掐人中。

  2. 十宣放血。
    五指聚抓,刺破指尖,一起挤血。

  3. 还未醒继续十脚趾尖放血。

  4. 涌泉穴。
    脚掌握起来,人字纹纹头是穴道,不用三寸针。

  5. 百会穴放血。
    百会穴一般放血,不下针。
    病人脸色呈现红色时,是刚中风,百会放血。
    百会放血时需病人仰卧头部下垂。

    火罐的使用:

  1. 吸脓。
  2. 化瘀放血。
    如膝盖扭伤,痛点放血,血的颜色又黑变淡起罐。
    被竹子或海胆刺到,都可以抽出来。
  3. 急性扭伤。扭到的地方上火罐。
  4. 痔疮。针刺后用火罐吸出来。

    不能拔火罐的部位:乳中,否则会流黄水。
    多汗的地方、头部不能用罐。

    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1. 同身寸。
    按照病人的手丈量,小孩要看小孩的。
    中指两个横纹之间为一寸,
    三个手指并排宽度为两寸,四指三寸。
    同身寸常用于四肢和经络之间的寸。胸腹另有独立的丈量方式。

    针刺深浅:
    春夏浅,秋冬深。
    肺管皮毛
    脾管肌肉
    心管血脉
    肾脏管骨。
    病在哪,针下哪。
    在皮毛针下皮毛,在肌肉针下肌肉。
    腹深似井,背薄似饼。深浅跟胖瘦、腹背都有关。

    针刺入穴法:

    穴道绝不会在肌肉上,或血管上。
    通过皮肤质感,
    穴道在肌肉与筋之间或两条肌肉间,
    肌肉和骨之间。
    不要扎到肌肉、骨头和筋上面。

    成人与幼儿:

    成人留针。留针做补泻。
    幼儿单刺。
    起针很重要,手指固定慢慢拔出,出到毛孔时稍停三十秒再出。
    卧姿下针。

    晕针:正常晕针现象,起针后效果很好。
    有一种晕针是因姿势不对造成。
    坐、站都不下针。躺着扎最好。

    常用针号:
    321532是针号,数目越大越细。
    321032不变,粗细不变,尺寸变。
    323032号三寸针用来透穴。

    十二纳天干与纳地支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辛戊胃己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纳天干用来取五行属性:
    甲乙木,丙丁火,脾胃土,庚辛金,肾脏水。
    五行都有阴阳。脏为阴,腑为阳。
    阴木是肝,阳木是胆,
    阴火是心,阳火是小肠,
    阴土是脾,阳土是胃,
    阴金是肺,阳金是大肠,
    阴水是肾,阳水是膀胱。
灸友刘炳环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58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5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3楼#
发布于:2015-11-10 22: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0号,《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一、 针灸的急救法
  1、针灸急救方法选用次序:
  首选针人中穴“十宣”放血十个脚趾放血针涌泉穴百会穴放血,急救时按此顺序进行,病患醒来,即终止针灸,不是非要针完全部。
  2、急救各穴位下针注意:
  针人中时,针要斜往上刺,若无针,则掐人中;十宣及脚趾放血时,一次性抓起五个指头,迅速针完,一起放血,不要一个一个来,太慢;针涌泉穴要用一寸半的针,不能用三寸的针;百会穴只放血,不下针,放血时,让病人躺下,头靠在床沿往下垂,百会放血后病人会感到一阵清凉,凉到哪里哪里就可以活动了。例:一个病人如果满脸通红,这就是刚刚中风,这时候血管尚未破裂,就在百会放血。
  3、急救各穴位的位置:
  1)人中,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沟处,将其分三段,取上面1/3
  2)十宣,十个手指头的指尖;
  3)涌泉,握住脚掌,人字纹的头部;
  4)百会,从额头到头顶,再由两耳尖直上,两线相交的一点,再往后半寸的凹洞处;
  二、火罐的使用时机
 古人用大小不同的竹子做成杯状的火罐,里面放蚂蝗,吸脓、吸淤血、麻醉。现在一般用真空火罐,美国现在有消过毒的蚂蝗。
  1、适用的情形:
  1)吸脓
  2)吸淤血,活血化瘀,比如膝盖扭伤时,会在痛点放血吸出来
  3)吸异物,比如被竹子或者海胆刺到
  4)外科急性扭伤
  5)痔疮,现在是用放血针刺完后,再用火罐吸出来,西医的放血针很好,针尖呈三角形,放完后直接扔掉即可。
  2、起罐时机
  放血时,看颜色,由黑变淡时即起罐。
  3、禁用火罐部位
  1)乳中,此处如果下火罐,乳头会有黄水流出
  2)多汗处
  3)头部
第二章
  一、针灸穴位的丈量方法:
  同身寸,即采用病患本身的寸来测量。
  1)寸的概念:中指弯起来,两个横纹头的点间距,即是一寸,实际使用时,不用一个个量,三个指头拿起来就是两寸,四个指头拿起来就是三寸,以连接手掌的指端为长度标准。
  2)每个人的寸都不相同,小孩子要用小孩子的。
  3)同身寸适用的范围:主要用在四肢,还有经络之间,胸腹部的另有独立的丈量方式。
  二、针刺的深浅
  1)受季节影响,秋冬较深,春夏较浅,同钓鱼理。
  2)病情决定,肺主皮毛,脾脏主肌肉,心脏主血脉,肾脏主骨,一般下针时,如果病在皮毛,针就下在皮毛;如果病在肌肉,下在肌肉;病如果是在血脉上面,就扎在脉的旁边;如果病是在肾脏,从皮肤上面下针下在骨头的旁边去。看这个病情在那里,决定下针的深浅。
  3腹深似井,背薄似饼。这指的就是针刺的深浅。腹部上扎针的时候,可深针,背上扎针,就不可以深针,否则会扎到内脏。
  4)胖瘦
  5)穴道本身的深浅
 三、针刺入穴方法
 古人下针,咳嗽一下,针就下去了,因为针粗似火柴,咳嗽时下针,不会很痛,现在不用,由针管直接拍下去即可。
 找穴下针位置的取舍
 穴道位置:
 1)两条肌肉之间
 2)肌肉和筋之间
 3)肌肉和骨
 4)筋和筋之间
 5)血管旁边
 6)筋和骨之间
 穴道不可能位于肌肉、筋、血管和骨头之上,找到大概位置后,通过手摸质感确定位置。
 四、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1、成人与幼儿不同:成人(14岁以上)留针,幼儿(14岁以下)不留针,称单刺。
 2、留针时长:留二十分钟,留针之后会做补泻,像中风的病人,留二十、三十、四十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没关系。
 3、起针:慢慢的拔出来,出毛孔的时候,稍停一下,停三十秒,再慢慢出来,这样一滴血都没有。因针头很利,不能用挑勾出力的方式,会把血带上来。不要一直用力拔出来。
 4单刺:针进去捻一捻就出来了,根本不留针。
 5晕针 药不瞑眩疾弗缪。就是说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的话,这个病不会好。我们每次扎针,若病人产生晕针的现象,起完针,病人会感觉效果很好。另一种晕针的现象,是因为病人的姿势不对。姿势不对会产生的晕针,所以我们要病人采卧姿。让他躺倒,扎针最好不要让他站着扎,或坐着扎,都容易晕针,躺着扎最好。 姿势不良,产生的晕针叫病人不要怕,先病人躺平先下人中,将胸腔的扣子打开空气流通就会醒过来
 下针时,最好叫病人采用卧姿。
 五、现代常用针号
 现代针灸采用的针号,号码越大针越细,最常使用的是3215321寸半的针,用于肌肉,四肢,身上;手脚上一般用一寸针有即32103230针一般用于透穴,不伤筋,血脉,可用于手腕疼痛,脚腕扭伤等;有时也用到2815,用于开刀后有大量的结缔组织的位置,或者有淤血块的位置。针灸做的好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现代针灸常用的针为不锈钢材质,不容易断。针最容易断的地方一般在针柄和针身连接处,下针时要留出一段针身的距离。
 第三章
 一、十二经纳天干歌(十个)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次序不重要。
 二、十二经纳地支歌(十二个)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三、五脏属性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成一甲子循环。最主要是它的五行属性,就是木火土金水,属性。甲乙是木,丙丁是火,脾胃是土,庚辛属金。我们会用纳天干,就是取它的五行。中医的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就是不易让他人了解。八纲辨证法,用别的方法还不行,仍要用阴阳五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在每一个 行的中间,我们再分阴阳。阳木,还有阴木,阳火,阴火,阳土阴土,木火土金水刚好都有分阴阳。所以有十个天干数,代表十个天干。木代表肝,心脏是火,脾脏是土,肺脏是金,水是 肾脏,同样的,水又分阴阳,五行都有阴阳的现象。
  我们讲的脏,就好像收藏的藏。五个脏,就是收藏,就是阴。腑是消化系统,就是所谓的阳,这里面阴木就是肝,阳木 就是胆,阴火就是心,阳火就是小肠,火有两个东西,心脏是一个,小肠是一个。脾土就是阴,脾是内脏,和阳土相对,就是胃。肺是阴脏,所以肺脏是阴,阳是大肠,水就有阳水跟阴水。如果我们讲脏的话,就是阴,腑的话就是阳,所以肾脏的话,就是阴,阳水就是膀胱。
 心脏是火,心脏产生的热,往上走。心上面是肺,肺是金,火是克金的,而两个相互制衡。让气就往下走。因此小肠的温度,就变得非常的热。心脏的火往小肠下导,所以,正常人的心脏和小肠是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温度、一样的压力。
 

















































管琴歆
侠客
侠客
  • UID20183087
  • 粉丝5
  • 关注6
  • 发帖数13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4楼#
发布于:2015-11-10 23: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 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一、针灸的急救法
心脏病、中风、溺水及不明原因的昏迷
1、针人中 ,就是把鼻孔下至嘴唇上方的水沟处平分三段,取下三分之一处下针,针要由下往上斜扎;若没有针用指甲尖代替。
2、若仍未醒,十宣放血。为争取时间要五个手指尖捏齐后快速刺完并一起挤放血。
3、若仍未醒,放足十宣。
4、若仍未醒,涌泉穴放血。
5、若仍未醒,百会放血。 百会穴一般放血不下针。当病人整个脸呈红色,就是刚中风,就在百会放血。放血时,让患者头悬空靠着床沿往下垂在百会放血。

二、 火罐的用法
1、吸脓胞,瘀血可以用拔罐。
2、扭伤的时候, 在痛点拔罐。

3、异物刺入可以用拔罐。
4、痔疮用放血针刺血后拔罐
*乳中、多汗部分及头部不能拔罐。

三、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1、同身寸

因身高差异,以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部位,划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如指寸法多用于四肢及经络之间。

2均等法用于胸腹部

四、针刺的深浅度

1、春夏针下的比较浅,秋冬针下就比较深。
2、肺管皮毛,脾管肌肉,心脏管血脉,肾在管骨
下针时要按不同脏脏对应下不同的深浅度,如果是肺的问题,针就下在皮毛;如果病是在肾脏,针下在骨头的旁边。
3、 “腹深似井,背薄似饼” 。腹部下针用深针,背部下针用浅针,否则会扎到内脏。
4、胖子瘦子下针的深浅也不一样。
5、有的穴道本来就浅,你也不能硬要把它刺过去。
 
五、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14岁以上为成人,14岁以下为幼儿
1、成人要留针20分钟,中风患者留针时间更长。
2、幼儿单刺。
3、起针的时候要垂直慢慢的拔出来,出毛孔前稍停3、4秒,再慢慢取出针。这样不会出血

4、采用卧姿下针效果最好。
5、晕针时按昏迷的急救方法处理。


六、针号:比如说 3215,32 是针号,数目字越大越细;15 是一寸半。
七、十二纳天干与纳地支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辛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五行属性:
甲乙木,丙丁火,脾胃土,庚辛金,肾脏水。
脏为阴,腑为阳。
肝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图片

灸友王香香
新手
新手
  • UID2018707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7
55楼#
发布于:2015-11-10 23: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王香香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急救方式:

1.先针人中,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沟处,取下面三分之一处下针,针斜刺往上。若没有针在手上,就掐人中,往上推,不可以捏。
2.十宣(十指头)放血。
3.足十宣放血。
4.再不醒就针涌泉穴。
5.百会穴(头顶与两耳相交的点往后半寸)放血,不下针。
火罐的使用:

1.作用:吸脓、瘀血,比如膝盖扭伤,在痛点放血,用火罐放血的时候看颜色,由黑变淡时就起罐。被竹子刺到或者海胆刺到,可用火罐拔出。痔疮,用放血针刺完后就用火罐。
2.禁忌: 乳中(否则乳头会流黄水);腋下等多汗部位;头部。

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同身寸(中指头弯起来,这两个横纹头之间为一寸,这是同身寸)。三个手指头为两寸,四个指头是三寸。同身寸是看病人的手。一般在经络之间及四肢方面。
针刺的深浅:
1.下针有深有浅,受季节的影响,春夏比较浅,秋冬比较深
2.中医认为,皮毛是肺在管,肌肉是脾脏在管,血脉是心脏在管,骨是肾脏在管。一般下针的时候,如果病在皮毛,我们针就下在皮毛,如果病在肌肉,我们下在肌肉,病如果是在血脉上面,我们就扎在脉的旁边,如果病是在肾脏,针下在骨头的旁边。看这个病情在那里,决定我们下针的深浅。
过去有一句话,叫做“腹深似井,背薄似饼”。这指的就是针刺的深浅。腹部上扎针的时候,可深针,背上扎针,就不可以深针,否则会扎到内脏。下针有个深浅的规距,不能随便,浅的穴道轻扎就好。
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进针的原则:你要用手去摸质感,这是皮肤上的感觉,一般穴道在肌肉之间、肌骨之间、肌与筋之间、筋与筋之间、筋与骨之间,不会在肌肉、骨头、筋上面。
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1.成人要留针,留针二十分钟后会做补泻,像中风的留1-2个小时都没问题。
2.幼儿不留针(叫单刺),幼儿(十四岁以下)根本不留针,十四岁以上就留针。针进去捻一捻就出来了,下针时让病人采用卧姿。
起针的时候很重要,拔针的时候,指头放在那,慢慢的拔出来,出毛孔的时候,稍停一下,停个三十秒再慢慢出来,这样就没有血。因针头很利,会把血带上来。
针灸下针后有一种现象就是晕针 。因为中医有一句话“药不瞑眩疾弗缪”。出自《后汉书》,所谓“药不瞑眩疾弗缪”,就是说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的话,这个病不会好。
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
数目字越大越细,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很粗就像螺丝刀一样,15号是一寸半,号码小,粗一点,有2815。平常多用32。也会需要28号针。有时候开刀后伤口变得很硬,针扎不进去。或脚肿,有瘀血块,就用28号针扎。
一寸半的针用得最多,通常用在肌肉、四肢、身上都可以扎。
针灸做得好是立竿见影的。身上有非常多的穴道,都可以用透针,透的时候不但不伤筋,不伤骨,不伤血脉,连一滴血都看不到,脚伤、腕骨痛,针下去当场就好。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
1.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次序不重要,心包就是癸,三焦就是壬,甲是胆,乙是肝,丙是小肠。
2.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成一甲子循环。最主要是五行的属性,就是木火土金水。甲乙是木,丙丁是火,脾胃是土,庚辛属金。
纳天干,就取它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八纲辨证法,要用阴阳五行,甲乙(胆肝)是木,丙丁(小肠心)是火,戊己(胃脾)是土,庚辛(大肠、肺)是金,壬癸(膀胱、心包)三焦属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每一行中间又分阴阳。
里的关系:五个脏是收藏就是阴。阴木是肝、阴火是心、阴土是脾、阴金是肺脏、阴水是肾脏。
表的关系:腑是消化系统就是阳;阳木就是胆,阳火就是小肠,阳土是胃、阳金是大肠、阳水是膀胱。
中医把心脏定义为火,因为心不断的搏动,一直跳产生热,只好用“火”来代替。所以体温的来源,来自心脏。
小肠在这边是阳火,因为是消化系统,食物到胃里面,到小肠里面,小肠把食物消化掉。为什么把小肠也定为火呢?因心脏跟小肠是表里,像这种关系我们叫表里关系。心脏和小肠都被定义成火,小肠是第二个心脏,心脏产生的热,每天都会过热,一发高烧就走人啦。脑袋烧坏掉了!所以,制造了肺,肺是金,在阴阳五行里面呢,火是克金的,而两个相互制衡。
把心当成引擎的话,肺就是水箱,正常肺的功能,肺会让热往下走,练气的人让气往下走,丹田是小肠的募穴,让气就往下走。
中医定义正常人:
心脏的火往小肠下导,正常人的心和小肠是一样的速度、温度和压力。中医是按时间,速度,温度,压力看的物理医学。身体就是一个宇宙,就是站在外面可以看到里面。小肠因为有这个热,食物才会消化。所以小肠被定义为火,那食物消化以后,会进入到大肠,大肠会把食物的水拿走。大肠环绕着小肠,小肠是火,水在上面走,火在下面烧,大肠的水因为很热而气化。所以这个蒸气才能透过肠壁上升,大肠与肺相表里,水会再回到肺里面,变成正常的津液,残渣才会排出来,这过程在二十四小时一定要完成,这也是人每天早上要大便,在问诊的时候,我们都会问到二遍,透过二便的情况就能看到身体里面的情况。
薛绍展
侠客
侠客
  • UID201877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3
56楼#
发布于:2015-11-11 01: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0日 《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针灸的急救方法
     当有人突发急病,昏迷过去,心脏病发作,中风或者溺水等紧急情况出现时候,不管什么原因,有几种方式可以处理:先针“人中”(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沟处,取三分之一处下针,针要斜刺往上,没针在手,就掐人中。)如果没醒,“十宣”(十个手指头)放血,不行就“足十宣”放血,还不行就下针“涌泉”穴(脚握起来,人字纹的纹头就是穴道),此处为急救大穴。还不醒,就“百会”(从额头网上到顶,再由两耳尖直上,两线相交的一点,再往后半寸,头顶的凹洞)放血(百会不下针,只作放血用。)
中风:病人整个脸呈现红色时,在百会放血处理。放血时,让病人躺下头靠着床沿往下垂,在百会放血,病人会感到一阵清凉,凉到嘴巴,就可以讲话,凉到手脚,手脚就可以活动。
火罐的用法
1.吸脓:古代中医使用蚂蟥来处理患者化脓的伤口,很干净。所有自然界的昆虫有个天性:喜欢吃腐败的食物。
2.活血化瘀:比如膝盖扭伤、脚关节扭伤,在痛点拔罐放血到颜色变鲜红即可起罐。
3.拔刺:比如被竹子、海胆刺到。
4.禁用部位:① 乳中,否则乳头会流黄水出来;② 多汗的地方,如腋窝;③ 头部。
5.适用情况:①急性扭伤(受伤时马上在扭到的地方上拔罐),②痔疮(用放血针刺后拔罐)。
穴道的丈量法则
1.同身寸(患者的)
①把中指头弯起来,第二关节两横纹外侧之间的距离为一寸;
②三横指(食指、中指、无名指)为两寸;
③四横指指根宽度为三寸。你看的时候要看病人的手,不能看你的手,大概就可以了。
适用部位:四肢上、经络之间的寸。
2. 均等法
适用部位:腹部和胸部采用均等法,后面会讲到。
针刺的深浅讨论
四季的影响:春夏下针浅,秋冬下针深。
按患病位置: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病在皮毛,针下在皮毛;病在肌肉,针下在肌肉;病是在血脉,针下在脉的旁边;病在肾脏,针下在骨头旁边。
“腹深似井,背薄似饼。”指的是针刺的深浅。腹部上可深针,背上不可深针,否则会扎到内脏,如扎到肺会引起肺气肿。此外,根据人体胖瘦不同,下针的深浅也不一样。
穴道本身也有深浅,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不能随便下针。
穴位的位置:
有穴位的地方皮肤质感不同。穴位位置有以下原则:
穴位会存在于肌肉间;肌肉和骨之间;肌肉和筋之间;筋与筋之间;筋和骨之间,如脚踝、手腕;但绝不会在肌肉、骨头、筋和血管上。
下针与起针
1. 成人与幼儿的区别
成人要留针,幼儿不留针(叫单刺)。留针是为了做补泻,一般是二十分钟,中风的病人留针时间可以长。
2.起针方式
沿扎针方向平直慢慢拔出来,出到毛孔时,稍停一下,停个三四秒,再快拔出来,一滴血都没有。注意针头很利,不能用挑勾出针的方式,也不要一下子用力拔出来。那小孩子用单刺。
3.单刺
对于14岁以下的幼儿,针进去捻一捻就拔出来,不留针。
4.下针时病人采用卧姿。
5.晕针
《后汉书》中讲“药不瞑眩疾弗缪”,就是说任何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的话,病不会好。扎针时,若病人产生晕针,则起针后效果很好。
姿势不对也会导致晕针。病人应采用卧姿,不要让他站着或坐着。处理方法:晕针叫病人不要怕,先叫病人躺平。再下针或掐人中,将胸部的扣子打开,让空气流通后休息五到十分钟就会醒过来。
常用针号解读
以3215为例:粗细:32是针号。数字越大针越细。常用的针号有32号和28号针。手术后到伤口有结缔组织,很硬,或者脚肿有瘀血块,就要用到28号针。
尺寸:15是长度,用得最多,是一寸半,肌肉、四肢、身上都可以扎;手脚通常用一寸针,如3210;三寸针用来透穴,如3230。
透针的时候不但不伤筋,不伤骨,不伤血脉,连一滴血都看不到,脚伤、腕骨痛,见效很快。
断针处理方法:针身跟针柄接合处容易折断,下针时留一点针身在外面。若一段断在里面,两指同时压针旁边的肉,针就出来了。
歌诀:
十二经纳天干歌(十个)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次序不重要。
十二经纳地支歌(十二个)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成一甲子循环。最主要是它的五行属性,就是木火土金水,属性。甲乙是木,丙丁是火,脾胃是土,庚辛属金。
脏腑的五行属性
中医的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金。每一个“行”再分阴阳。如木分阳木、阴木,火分阳火、阴火,土分阳土、阴土。
木火土金水分阴阳,即五行又有阴阳,所以有十个天干数。木代表肝,心脏是火,脾脏是土,肺脏是金,水是肾脏。五脏(肝心脾肺肾),是收藏,为阴;腑是消化系统,为阳。阴木是肝,阳木是胆;阴火是心,阳火是小肠;阴土是脾,阳土是胃;阴金是肺,阳金是大肠,阴水是肾,阳水是膀胱。
心为火:心一直跳产生热。心脏不断的搏动,一天十万次以上,很热。体温来自心脏。
小肠为阳火:因为是消化系统,心与小肠为表里,小肠是第二个心脏。中医里的表是腑,里就是脏。心脏产生的热,按理应该往上走,因为热的性是往上升的,但是心脏上面有肺,肺是金,火克金,金制火,两者相互制衡。肺好像天空一样,是寒冷的。如果把心当成引擎的话,肺就是水箱,肺跟心脏相制衡,肺会让热往下走到丹田,丹田是小肠的募穴,造成小肠温度很热,而热的来源就是心脏。小肠因为有这个热,食物才会消化。
    学到这里,才理解一些常用语和中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
肝胆相照,说的是肝和胆互为表里;
见到一个好人,说这个人心肠好,这也是心和小肠互为表里的印证
脾胃不合是常听的一个词语,但是今天才知道原来脾和胃是同属土,但一阴一阳,互为表里,脾胃不和即代表阴阳失调。中华文化真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张倩
贫民
贫民
  • UID201879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0
57楼#
发布于:2015-11-11 09: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张倩申请签到
20151110 《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灸的大原则是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为止,例如手上的脂肪瘤,采用隔姜灸,一直灸当碰到患处时患者会由原来的不痛的感觉变为痛;比如肿瘤,在灸的过程中采用灸的进修患者的感觉会是由痛到不痛的感觉变化。
一、针灸用于急救之方式
在人工呼吸无法完成救治时可采取以下方式:
1.      针人中,将鼻孔下面到嘴唇上方的水沟分三段,人中位于水沟里距嘴唇三分之一处,下针时使针的方向朝向脑部扎入
2.      十宣放血,放血时同时将五个指头抓住,用放血针对五个指头一起放血
3.      足十宣放血,脚的十个指头放血
4.      双脚涌泉穴放血,涌泉位于脚心处人字的头部,放血时使用一寸半的针
5.      百会穴放血,从头顶从上向下看,百会穴位于两耳间的连线与从鼻头往头顶连线的交点处往下半寸的凹洞处,放血时应使病人平躺于床,将其头移至床外并低于床,然后三棱针刺其百会穴。
以上五种急救方法,使用时一般按从上往下的顺序执行。
二、火罐的用法
1.火罐的发展
过去的火罐和多种,用不同的竹子做成杯子,只要确保杯口圆可。然后在里面放吸血的蚂蝗,用于吸食疡处(化脓腐烂处)的腐烂之物。现在用的火罐所用的真空罐有不同的尺寸,尺寸据其所施治的位置不同。
2. 火罐的作用
火罐具有吸脓,袪除瘀血的作用,袪瘀血时从黑血放到血的颜色变红变淡即可停止。火罐治病的原理与西医注入式的治疗方式相反。
3. 火罐的适宜与不适宜之处
扭伤的地方使用火罐相对较多,比如膝盖扭伤,直接在伤处拨火罐,不用考虑穴位;痔疮发病时可先用西医的放血针将患处刺破,然后用火罐放血。
火罐不适用于乳中穴,否则会出黄水;也不适用于多汗的地方,比如腋下; 头部也不适用火罐。
三、穴位的丈量法则
1.      同身寸。量寸的方法:中指弯曲后两关节处的横纹处间的距离即为一寸;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食指与无名指间第一关节处的距离即为两寸,除拇指外的其他四指并拢,第一关节处的距离即为三寸。同身寸一般适用于四肢,以及经络间的寸。
2. 腹部和背部别有单独的丈量方式。
四、针灸的深浅及针灸的过程
1. 针灸时下针的深浅之别
因为下针的影响因素较多,比如下针受季节影响:春夏下针比较浅,秋冬下针相对较深;下针受患处其所主脏器影响,比如病在肺下针到皮毛即可;胖瘦不同下针深浅也不同。
过去有云:背薄似饼,腹深似井,即在背上扎针不可深扎,腹部扎针相对可以扎深一些。
2.
针炙的过程
a. 穴位的确定:穴位位于肌肉间(不会在肌肉上),或者是肌肉与骨头间(不会在骨头上),或者是在肌肉与筋之前(不会在筋上),或者是在筋与筋之间,或者是筋与骨之间进针的原则:找到穴位时,用手摸皮肤的感觉,
b. 针刺入穴方法:过去因为针比较粗,下针会比较痛,一般下针时要求患者咳嗽,会比较不痛。现代的针比较细,用针管直接拍入即可。
c. 下针:针灸时病人一般采用卧姿。一般病人出现晕针时效果会比较有效,后汉书有云药不瞑眩,病弗缪,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治疗效果不会太好。姿势不良也可能产生晕针,一般采用扎人中或掐人中的方式救治。或者让病人躺平,解开衣扣也有效。
成人与幼儿不同,成人下针后需要留针,留针时间根据补泻有所不同,一般是二十分钟;幼儿不需要留针,进行捻一捻即可出针,称为单刺。成人与幼儿以十四岁为界,14岁以下不留针,采用单刺。
d. 起针:用一支手压住皮肤,起针的手中的一根指头顶住皮肤起针,前面很慢,快到皮肤时停留两三秒再出留,一滴血都不会流。
3. 现代针灸所用针
现代针灸采用的针号,号码越大针越细,最常使用的是3215321寸半的针,用于肌肉,四肢,身上;手脚上一般用一寸针有即32103230针一般用于透针,透针的方式可以治疗手关节,剧烈的头痛,透手几秒钟即好;有时也用到2815,用于开刀后的位置,有大量的结缔组织。
现代针灸常用的针为不锈钢材质,不容易断。如果针最容易断的地方一般在针柄和针身连接处,如果断在身体里,压住皮肤拨出即可。现在出现断针的几率很小。
五、天干、地支
1.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方
2.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干支混在一起,六十个为一个甲子循环
3. 脏腑的五行属性
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纳干支的意义在于取其五行
中医的五行理论在于五行八纲阴阳,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火土金水五行又都分阴阳,分别有阴木阳木,阴火阳火,阴土阳土,阴金阳金,阴水阳水。
中医讲的脏与藏相似,脏者,藏也,就是所谓的收藏,包括肝心脾肺肾,是阴;腑是消化系统,是阳。肝心脾肺肾是五脏,其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是腑,属阳;其中胆属木,小肠属火,胃属土,大肠属阳,膀胱属水。因为脏属阴,所以肝是阴木,心是阴火,脾是阴土,肺是阴金,肾是阴水。腑属阳,所以胆是阳木,小肠是阳火,胃是阳土,大肠是阳金,膀胱是阳水。脏腑中属性一样的互为表里关系。
中医将心脏定义为火,是因为心脏一直在跳,跳动将产生热,用火来表达。小肠在下面,食物经过消化系统到达小肠,属腑,是阳火,是因为心脏产生的热是往上走的,会导致身体很热。身体制造了一个器官叫肺,肺就象天空一样,肺正常的呼吸作用将抑制心脏产生的热量往上走,而是将它产生的热量传导到下面的小肠,所以心和小肠会产生一样的速度,温度,压力。
赖惠平
侠客
侠客
  • UID2019015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1
58楼#
发布于:2015-11-11 16:18
2O15年11月9日惠州-赖惠平《针灸》心得
一. 针炙的时机 除气血大虚,刚行房后,剧烈运动后,酒醉,元气虚等情况外,所有的疾病者可以针。针力所不及者,常用炙。
(一).炙的方法:1.隔姜炙:以壮为单位,炙单不炙双。炙至病人有温热感即换,姜不用常换,至姜干后才换。2隔盐炙:用海盐炒热放至温热平铺上置艾绒。常用于神阙穴。3.隔蒜炙:蒜切成薄片,肺部问题可用舌头伸出隔蒜炙。4.米粒炙:艾绒捏成米粒大小,先涂凡士林于皮肤上,再放艾绒点燃。可用于鼻窦炎。
(二).炙可用于毒蛇,蝎,蜘蛛等毒物咬伤,破伤风,疱疹等。
(三).如何观察病情的变化
病进:病变由末稍向身体方向走,说明方法不对,应调整方案。
病退:病变由身体方向向四肢走,说明方法正确,继续治疗至病愈。
(四).炙的禁忌:热症不炙;流汗多的地方不炙;津液多的地方不炙,如眼球;阴部不炙.
二. 针炙的禁忌
针而勿炙,炙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针炙并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赖惠平
侠客
侠客
  • UID2019015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1
59楼#
发布于:2015-11-11 16:21
2O15年11月10日惠州-赖惠平《针灸》心得
一. 针炙用于急救方式1.针人中2.十宣放血3.足十宣放血4.涌泉5.百会放血。
二. 火罐之用法 可用于吸脓,瘀血。古用蚂蟥。注意乳中,多汗的地方,头部不能拔。
三. 穴位的测量方:同身寸。下针的位置因时间.季节不同而深浅不一,下针的位置因病不同而不同,病人胖瘦不同下针深浅不一。一般针现时入穴位位置在肌肉间,肌骨间,肌筋间,筋筋间,筋骨间。
四. 成人与幼儿施针的不同 成人常留针20~30分钟,中风病人可更久一点。幼儿(14岁以下)则单刺(针进后捻捻拔出)
五. 晕针 常因体位不当引起。一般针时取平卧位,坐位,站位不针。晕针时可针刺或按压人中,松开衣领,通风休息。
六. 针勿刺入大深,以免断针。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