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萍
贫民
贫民
  • UID2018274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64
585楼#
发布于:2015-12-15 12:05
@教官-徐州-杨诚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4号,《针灸大成》第46课心得

手少阳三焦
 天井穴
在肘后区,肘尖上1寸凹陷中,是天井穴。为三焦经的合穴,属性为土。从夏至到冬至,三焦经是相火,火生土,所以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子穴。可以治疗三焦经的实证。

在天井穴下针的时候,要将肘弯曲起来。

运用对称治疗法则,左边的膝盖头痛,可以扎右侧的天井穴。右侧的膝盖头痛,可以扎左侧的天井穴。
清冷渊穴
从天井穴上1寸,为清冷渊穴。
三焦经造成的手臂痛,一般说,是不能梳头。还有病人夹菜的时候,夹到嘴巴口就丢出去了,也是三焦经的问题。如果时间短,就可以在三焦经的子穴----天井穴上治疗。手臂不能侧举,是手阳明大肠经的问题。手肘不能往背后抬,是小肠经的问题。三焦经是行阳的,发烧也可以在清冷渊上下针。
消烁穴肘尖上5寸,为消烁穴。 臑会穴在臂后区,肩髎穴下3寸,三角肌的缘。清冷渊上5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脖子肿大,淋巴肿瘤,都可以在臑会穴下针。肩髎穴,从肩髃穴往后跨一个大筋,有一个凹洞,就是肩髎穴。可治疗肩膀不能抬举。有很多穴道可以治疗甲状腺肿大,淋巴肿瘤:我们一般找天应
我们知道三焦经主油网,散布全身,所有的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是三焦在管,我们只要在三焦经上找到痛点,就可以下针。当腺体问题出现,淋巴系统,内分泌出现问题,都可以在三焦经治疗。 天护穴
禁针禁灸。 翳风穴
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下针为直刺,下很浅。对耳鸣耳聋,牙冠痛。
一般眼睛手术,会从翳风穴打麻醉剂。当病人牙冠痛,不能咬合食物,可下针:对侧的合谷,下关,颊车,翳风穴。瘈脉穴,翳风穴上1.5寸,为瘈脉穴。
耳后的骨头叫智慧骨。如果是平的,智商不高。耳朵后与发迹中间叫耳沟,就是三焦经的通道。耳后只有三焦经一条通过若一个病人耳朵一圈痛,是三焦经的问题,若痛了几个月,那下中渚穴。若痛了几天,下天井穴。急救的时候,若耳后有血脉,可点刺放血,人就会醒过来。癫痫,脑膜炎,角弓反张,都可以在耳后青筋处放血。 颅息穴,从翳风穴跳过智慧骨的穴位,叫颅息穴。颅息穴和瘈脉穴隔了一个智慧谷,耳后部的疾病,都可以在耳后的三焦经上治疗。都可以在耳后青筋上的血脉上放血,尤其对脑膜炎。角孙穴耳朵最上方,和脑袋链接的地方,与发迹的中间,就是角孙穴。对眼部的疾病,例如白内障等,都可以治疗。丝竹空在眉毛的后方的凹陷中,眼科的四个放血点: 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耳尖,常常放血对眼睛视力好,对眼睛红肿,酸胀效果好。睫毛倒长也是这四个穴位。膀胱经的头痛-实证下束骨穴,虚证下委中
指针术:手六筋-以右手掌内侧为例,从桡侧开始,第一根筋管心和小肠,手腕内侧中间,是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的桡侧的筋管脾胃,尺侧的筋管三焦,管心和脾胃的筋的中间,管的是肝胆,小指尺侧的筋管肾和膀胱,管三焦的筋和管肾的筋中间的筋,管的是肺和大肠。
当小儿有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在筋上治疗。轻轻的推,因为气就在皮肤表面。
向心推是驱寒,离心推是去热。完以后,要把天河水放掉,在间使穴上揉一揉。
耳门穴,嘴巴张开,耳前骨缝中有三个穴道。从上到下是 耳门、听宫(小肠)、听会(胆经),耳和髎穴
从丝竹空和耳门连线,耳门前半寸的地方,有一个动脉,就是耳和髎,下针时要把动脉拨开。当耳朵流脓,发炎的时候,耳朵周围的穴道很多,可以选择按压时最痛的点去下针。
黄萍
贫民
贫民
  • UID2018274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64
586楼#
发布于:2015-12-15 12:05
@教官-徐州-杨诚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4号,《针灸大成》第46课心得

手少阳三焦
 天井穴
在肘后区,肘尖上1寸凹陷中,是天井穴。为三焦经的合穴,属性为土。从夏至到冬至,三焦经是相火,火生土,所以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子穴。可以治疗三焦经的实证。

在天井穴下针的时候,要将肘弯曲起来。

运用对称治疗法则,左边的膝盖头痛,可以扎右侧的天井穴。右侧的膝盖头痛,可以扎左侧的天井穴。
清冷渊穴
从天井穴上1寸,为清冷渊穴。
三焦经造成的手臂痛,一般说,是不能梳头。还有病人夹菜的时候,夹到嘴巴口就丢出去了,也是三焦经的问题。如果时间短,就可以在三焦经的子穴----天井穴上治疗。手臂不能侧举,是手阳明大肠经的问题。手肘不能往背后抬,是小肠经的问题。三焦经是行阳的,发烧也可以在清冷渊上下针。
消烁穴肘尖上5寸,为消烁穴。 臑会穴在臂后区,肩髎穴下3寸,三角肌的缘。清冷渊上5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脖子肿大,淋巴肿瘤,都可以在臑会穴下针。肩髎穴,从肩髃穴往后跨一个大筋,有一个凹洞,就是肩髎穴。可治疗肩膀不能抬举。有很多穴道可以治疗甲状腺肿大,淋巴肿瘤:我们一般找天应
我们知道三焦经主油网,散布全身,所有的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是三焦在管,我们只要在三焦经上找到痛点,就可以下针。当腺体问题出现,淋巴系统,内分泌出现问题,都可以在三焦经治疗。 天护穴
禁针禁灸。 翳风穴
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下针为直刺,下很浅。对耳鸣耳聋,牙冠痛。
一般眼睛手术,会从翳风穴打麻醉剂。当病人牙冠痛,不能咬合食物,可下针:对侧的合谷,下关,颊车,翳风穴。瘈脉穴,翳风穴上1.5寸,为瘈脉穴。
耳后的骨头叫智慧骨。如果是平的,智商不高。耳朵后与发迹中间叫耳沟,就是三焦经的通道。耳后只有三焦经一条通过若一个病人耳朵一圈痛,是三焦经的问题,若痛了几个月,那下中渚穴。若痛了几天,下天井穴。急救的时候,若耳后有血脉,可点刺放血,人就会醒过来。癫痫,脑膜炎,角弓反张,都可以在耳后青筋处放血。 颅息穴,从翳风穴跳过智慧骨的穴位,叫颅息穴。颅息穴和瘈脉穴隔了一个智慧谷,耳后部的疾病,都可以在耳后的三焦经上治疗。都可以在耳后青筋上的血脉上放血,尤其对脑膜炎。角孙穴耳朵最上方,和脑袋链接的地方,与发迹的中间,就是角孙穴。对眼部的疾病,例如白内障等,都可以治疗。丝竹空在眉毛的后方的凹陷中,眼科的四个放血点: 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耳尖,常常放血对眼睛视力好,对眼睛红肿,酸胀效果好。睫毛倒长也是这四个穴位。膀胱经的头痛-实证下束骨穴,虚证下委中
指针术:手六筋-以右手掌内侧为例,从桡侧开始,第一根筋管心和小肠,手腕内侧中间,是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的桡侧的筋管脾胃,尺侧的筋管三焦,管心和脾胃的筋的中间,管的是肝胆,小指尺侧的筋管肾和膀胱,管三焦的筋和管肾的筋中间的筋,管的是肺和大肠。
当小儿有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在筋上治疗。轻轻的推,因为气就在皮肤表面。
向心推是驱寒,离心推是去热。完以后,要把天河水放掉,在间使穴上揉一揉。
耳门穴,嘴巴张开,耳前骨缝中有三个穴道。从上到下是 耳门、听宫(小肠)、听会(胆经),耳和髎穴
从丝竹空和耳门连线,耳门前半寸的地方,有一个动脉,就是耳和髎,下针时要把动脉拨开。当耳朵流脓,发炎的时候,耳朵周围的穴道很多,可以选择按压时最痛的点去下针。
陶原
侠客
侠客
  • UID2018322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9
587楼#
发布于:2015-12-15 16: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5号,《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足少阳胆经

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就是我们的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所有的肝心脾肺肾五脏就是阴。腑有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这些是阳。肝脏本身的性像树木一样,可以把浊物排掉,可以吸收转化。因为肝是木,所以它可以转化让人体受用。心脏是火,肝是木,不断的丢木头给火,火就不断的烧,所以心脏就有热的力量。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进入胆以后,会进入肠里,这个浊物进入胆时就是进入木,然后加上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就会更强。心包膜直接络到胆上面,所以心脏不断的博动,这动作不断的打到胆,所以胆受到压力时,胆汁出来就绝对不是一直线。胆汁喷出来是一阵阵的。胆汁喷出来的速度,就是心脏的速度。治胆很简单,只要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让它从后面去推它,就结束啦,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
胆囊倒过来,视物会看反的原因,因小时候每天都吐,吐到不行了,胆囊都翻过来了。胆为清净之腑、中正之官,视物倒之,临床上,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因为在阳木在生火,烧完以后,烧焦以后都是苦味。口苦呕吐都是胆。
瞳子髎:胆经的第一个穴道。眼珠的后方,从太阳这边下来。眼的内眦第一个穴道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那边,这是太阳经的经热,如果从眼角这过来是胆经的问题。如果是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你就知道这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热造成的。若从上面下来的呢?一般来说还是胆,因为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阳白穴,最靠近这个地方。又称为太阳穴,就是眼角后方有个骨头,骨头复方有个凹洞就是太阳穴。太阳穴下针,如果是只扎太阳的话,扎很浅的,用一寸扎半寸就到了。差不多五分就到了,不要扎很深,扎到脑里面去了。可以下针,临床最多是放血,像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最常用的就是偏头痛。治疗偏头痛的治法就是从太阳透率谷。很少灸。翳膜一定是由外往内生,我们才会去扎太阳。由内往外的时候我们扎睛明嘛。由下往上的时候,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通通可以用。
听会穴:耳朵骨缝最下端。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这三个穴道下针,方向是直直的进去,都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插提法。治疗耳鸣是外来的,潜水、音乐都很好治,就是人叫很难治,叫他回原来的地方,然后慢慢慢慢起来,让压力慢慢慢轻,这样耳鸣就去掉了。那身体里虚的耳鸣,我们同时在经络上取穴,辅助它,让它慢慢的回复。
上关穴:又叫它客主人,客主人又叫上关。上关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记不记得在讲胃经的时候,头维、下关、颊车,在这前面有一个高骨,这高骨下的凹洞,就是下关,跨过这个骨头的凹谷就是上关。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太深针,以前是禁针,因为下面有个动脉,近取穴治耳朵耳鸣的。拿手指头去按,最痛,就是阿是的精神在这里。取穴是当穴性雷同的时候,你以最痛的点来治疗,这是选择下针的原则。
颔厌穴: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再往下一寸就是颔厌。在耳朵旁边一圈的,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再外面这一圈,这一整侧都属于胆经。所以正面看的时侯,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这一侧通通是胆经。要连到三焦经的时候,就在耳朵后面。
曲鬓穴:跟耳朵很接近,在这上面有个动脉,在发际这边有个动脉,这两个穴道找到以后,把它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那治症的时候,都是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上面找压痛点下针。只要摸到动脉,一般穴道都有脉在那边,不然就是骨缝中间。若有个凹缝,你就下到那个缝中间。遇到血管的时候,不要扎到血管上,用指甲把血管切开再下针。治症都差不多,最常见的偏头痛在这个地方。
率谷穴:耳尖,耳朵最高的尖端往上一寸,如果说我们是从耳尖上去是一寸半。如果耳朵不算,从耳朵旁边跟头连到的这个交接的点这边,再往上就是两寸。那如果是耳朵尖端往上是一寸半。我们针灸治偏头痛是立竿见影的。
太阳透率谷:就是从瞳子髎一针透到率谷去。针先扎到瞳子髎,捻捻针,用三寸针,扎到瞳子髎捻一捻,再把针提起来,不要拔出来,提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率谷在耳朵的正上方,非常好找,这有个骨缝。你把针倒过来以后,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去。透到瞳子髎时,头痛就都没了。
完骨穴: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颈痛痛到这边后会回转,绕着骨头,大概离这骨头五分还没有到一寸的地方,就是胆经下来到结尾的地方,然后再往回走一路上去。
阳白穴: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在眼睛眉毛的上方。阳白常常下针。阳白穴的下法是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这我们叫做阳白透鱼腰。因为眉毛像条鱼一样,所以叫阳白透鱼腰。阳白透鱼腰是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是眼睛痛,或有内障都可以在这治。所以,胆经通到鱼腰,所以你的内障若从上面下来,就还是在胆经上面来治。有的病人,他就是阳白痛。在阳白上。病在胆了。到子母补泻,在子穴上或母穴上,一样可以治疗头痛。
孙钦粉
侠客
侠客
  • UID2018490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6
588楼#
发布于:2015-12-15 16: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512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胆经:
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就是我们的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
心脏外面有心包,心包相火。
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中医认为肝脏是木。
肝脏本身的性像树木一 样,就是它可以把浊物排掉,可以吸收转化。
肝是木不断的给火,火就不断的烧,心脏就有热的力量,
但是心脏光是热不够的,心脏跳动、搏动会产生速度。
中医的观念认为,肝的下方,胆在这边。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
浊物会进入胆后入肠里,浊物进入胆时就是进入木,小肠生火消化就会更强。
如胆结石或这个胆有问题,如同香水瓶的按钮头堵上了。
心包膜直接络到胆上面,心脏不断博动打到胆,胆受到压力时,胆汁出来。
胆汁喷出来的速度,是心脏的速度,胆木会生火。
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
如果把胆拿掉,胆汁就会慢慢累积在肝里面,十五年后,肝结石。
婴儿时期,吐得很严重,胃一直在恶心,胆囊袋吐得反过去,视物就反过来了。
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因为在阳木在生火,烧完以后,烧焦以后都是苦味。
口苦呕吐都是胆。
童子髎:
瞳子髎:眼睛后方有个骨头,骨头复方有个凹洞。也称太阳穴。
眼的内眦穴道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
看到有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那边,是太阳经的经热,眼角这过来是胆经的问题。
如果是眼下方,白翳往上生,是阳明胃经的湿热,胃热造成的。
从上面下来一般还是胆,治疗眼生翳的时候,看它从那长过来的,从那个经络去治它。
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都可以治疗内翳
扎太阳的话,扎很浅的,一寸针扎半寸就够。
多是放血,像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下针常用的就是偏头痛。
太阳透率谷:治头痛。少灸,灸了长水泡不好。眼科治症翳膜是由外往内生,
扎太阳。由内往外的时候扎睛明。由下往上的时候,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通通可以用。

听会穴与上关穴:
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下针方向是直直进去,都不捻针,用上下插提法。
治疗耳鸣:从小身体上的耳鸣。还有一种是外来的,如潜水,造成耳鸣。
这种耳鸣要带着同样的装备,回到原来的地方,再潜下去。
上来的时候慢慢上来。乐器声音大造成耳鸣,回到原来的地方,把声音开很大声,
开到同样的音量,一边打,一边叫一个人慢慢慢慢把声音调小,慢慢离开就会好。
身体里虚的耳鸣,在经络上取穴辅助它,慢慢恢复。
上关:又叫客主人,上关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
下针不要太深针,下面有个动脉,近取穴治耳朵耳鸣的。
阿是的精神是当穴性雷同的时候,以痛的点来治疗这是选择下针的原则。
颔厌穴与率谷穴:
颔厌:头维往下一寸就是颔厌。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
再开一寸半,这一侧通通是胆经。
曲鬓跟耳朵很接近,上面有个动脉,这两个穴道找到分成三等份,
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都是治疗头痛。
耳尖上去是一寸半是率谷。针灸治偏头痛是立竿见影的。
太阳透率谷: 先在针侧下一针合谷,会有麻醉效果。
用三寸针先扎到瞳子髎,捻捻针,再把针提起来到皮层,
然后手摸到率谷,把针倒过来以后,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去。
在发病时,就是下针的好的时机。
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
阳白穴:阳白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在眼睛眉毛的上方。
阳白透鱼腰:
阳白常常下针,下法是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
刺到鱼腰。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是眼睛痛,或有内障都可以在这治。
管琴歆
侠客
侠客
  • UID20183087
  • 粉丝5
  • 关注6
  • 发帖数13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89楼#
发布于:2015-12-15 16:47
中医经典魔鬼特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512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足少阳胆经

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为阴。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为阳。
心脏外面有心包,心包相火。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肝脏是木可以把浊物排掉,吸收转化。所以它可以转化让人体受用。
木生火,心脏就有热的力量。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木),然后加上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就会更强。
治胆只要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这就是肝木会生心火,因为心火去推胆木,胆汁才会下去。所以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肝木生心火,胆木生大肠火。
在小babY的时期,吐得很厉害,把胆囊袋吐反过去了。视物就会反过来了如把b看成d
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因为在阳木在生火,烧完以后,烧焦以后都是苦味。口苦呕吐都是胆。
2、瞳子髎穴
治疗眼生翳:当你看到有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那边,是膀胱经的经热;如果从外眼角快通到瞳孔是胆经的问题扎睛明;如果是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是胃经的湿热下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若从上面下来一般来说还是胆,因为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
瞳子髎又称为太阳穴,就是眼角后方骨头的后面有个凹洞就是太阳穴。
太阳穴下针, 用一寸扎半寸。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在太阳穴放血。
治疗胆经上的偏头痛从太阳透率谷。
3、听会穴与上关穴
听会在耳朵骨缝最下端。
治疗耳鸣
外来的耳鸣如潜水或乐器造成的耳鸣只要再回来到原来的地方慢慢、慢慢的上来就好了。

上关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位于耳前下关穴直上,颧弓的上缘凹陷处,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治耳朵耳鸣的。用手指头去按最痛的地置扎针
4、颔厌穴与率谷穴

颔厌在头维往下一寸。
曲鬓跟耳朵很接近,在这上面有个动脉,在发际这边有个动脉,这两个穴道找到以后,把它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那治症的时候,都是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
率谷在耳朵尖端往上一寸半。
太阳透率谷。用三寸针先扎到瞳子髎捻一捻,再把针提起来提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率谷在耳朵的正上方,把针倒过来以后,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去。在发病时,就是下针的最好的时机。
5、完骨、阳白穴
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
阳白穴在瞳孔上方,眉毛跟发际的中间。阳白常常下针。
阳白透鱼腰 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内障。
灸友王香香
新手
新手
  • UID2018707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7
590楼#
发布于:2015-12-15 17: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王香香申请签到,201512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1足少阳胆经: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就是我们的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肝脏是木,它能把浊物排掉,可以转化让人体受用的东西。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会进入肠里,浊物进入胆时就是进入木,然后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就会强。

2治胆的方法就是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临床上,胆有问题时会有呕吐,口苦。

3曈子髎:胆经的第一个穴道。眼珠的后方,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治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治偏头痛时可透到率骨。很少灸。

4眼翳:从睛明开始的是太阳经热,从眼角过来的是胆经的问题,从眼下方往上生的是阳明胃经的湿热。

5听会:耳朵骨缝最下端。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张口有凹陷处。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这三个穴道下针,方向是直直的进去,都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插提法。治耳鸣,耳聋。

6上关:又叫客主人,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上关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治头痛,齿痛。下针不能太深。

7颔厌: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再往下一寸就是颔厌。治头痛,目昡。

8曲鬓跟耳朵很接近,在这上面有个动脉,发际这边也有个动脉,把它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这些都是治头痛的穴位。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治偏头痛是可在痛点上下针。

9率谷: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治:偏头痛,小儿惊风。

10完骨:在天柱与天容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治颈项强痛,头痛。

11阳白:在前额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曈孔直上,眉上一寸。下法是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叫做阳白透鱼腰。因为眉毛像条鱼一样,所以叫阳白透鱼腰。阳白透鱼腰是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是眼睛痛,内障,阳白也可治前额痛,目眩。
罗红梅
侠客
侠客
  • UID20181765
  • 粉丝3
  • 关注6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91楼#
发布于:2015-12-15 20: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5日 《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十四、足少阳胆经
1、胆
木火土金水,这是相生,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就是我们的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所有的肝心脾肺肾五脏就是阴。腑有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这些是阳。
治胆只要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让它从后面去推它,就结束啦。这就是胆木会生火,因为心火去push胆木,胆汁才会下去。所以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所以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这是一个观念。
把b看成d其实就是胆囊倒过来了,视物会看反;临床上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因为在阳木在生火,烧完以后,烧焦以后都是苦味。口苦呕吐都是胆。

2、瞳子髎穴
【穴位】瞳子髎这个穴道又称为太阳穴,眼角后方骨头有个凹洞就是太阳穴。
【临床表现及运用】放血治疗像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下针常治偏头痛,很有名的针法是从太阳透率谷。
3、听会穴与上关穴
【穴位】
瞳子髎以后,到耳朵骨缝最下端的听会。
上关我们又叫它客主人,高骨下的凹洞是下关,跨过高骨头就是上关;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太深针;
【临床表现及运用】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直针下都不捻针用上下插提法。
耳鸣是外来压力造成的回到原来的音量慢慢减少即可恢复;身体里虚的耳鸣在经络上取穴,辅助它,让它慢慢的回复。取穴是当穴性雷同的时候以最痛的点来治疗,这是选择下针的原则。
4、颔厌穴与率谷穴
【穴位】
在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再往下一寸就是颔厌。
耳朵尖端往上是一寸半是率谷。
【临床表现及运用】
在耳朵旁边一圈的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再外面这一圈这一整侧都属于胆经。正面看的时侯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是胆经,要连到三焦经的时候就在耳朵后面。
曲鬓和发际的动脉把它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那治症的时候,都是治疗头痛。靠近耳朵就能治疗耳朵,靠近上方就能治疗偏头痛。
头痛的时候很有名的针法是太阳透率谷:透针前先合谷扎一针,有麻醉效果再用三寸针先扎到瞳子髎,再捻一捻,再把针提起来,提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把针倒过来之后,把皮拉起来,一点点透过去,透到瞳子髎时,头痛就没有了。
5、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穴位】
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
阳白穴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在眼睛眉毛的上方。
【临床表现及运用】阳白常常下针。阳白穴的下法是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叫做阳白透鱼腰,是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是眼睛痛、或是有内障。
巩菲
新手
新手
  • UID2018190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4
592楼#
发布于:2015-12-15 20: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巩菲申请签到
20151215号,《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足少阳胆经
 
胆经的走向:属木。
木怎样生火:心脏外边有心包,中医认为,肝是木,肝藏血,肝脏可以把浊物排掉,把精华吸收转化成血液供给心脏,心脏在搏动的时候,会产生热量和速度,这就是肝木去生心火。胆在肝的下方,肝产生的浊物进入胆,在到小肠,去生小肠的火。让小肠的消化力会更强。
胆木会生火,是因为心火去推动胆木,促使胆汁下降到小肠去生小肠的火。
所以是肝阴木生心阴火,胆阳木去生小肠阳火。
 
胆的排泄不好时的处理方法:
将一个香水瓶比作肝脏,碰头比作胆
心包膜络到胆上,心脏不断的搏动,带动胆的运动,将胆汁喷出,心脏搏动的速度和胆汁喷出的速度是一样的。所以,中医是加强心脏,通过加强心脏的搏动来加强胆汁的喷出,另外加强肝脏从而供给胆更多的胆汁。
 
如果把人体的胆拿掉,但是跟肝脏连接的总胆管是不能切掉的,时间久了,但是会淤积在肝脏的下方,形成肝结石。
 
如果一个小孩子,小时候呕吐很厉害,会把胆囊袋吐的翻过去,那么小孩子大了以后,会把b看成d
 
呕吐,口苦,都是胆。
 
1. 瞳子髎穴
看眼科的时候看,有白衣从睛明穴往黑眼球方向生,是阳明经的湿热,如果从外眼角往黑眼球生,是胆经的问题,如果从下眼睑往黑眼球生,是阳明胃经的湿热往上涌。从上眼睛往黑眼球方向生,大部分还是胆的问题。
 
瞳子髎又称为太阳穴。下针要浅。最多的用途是放血,治疗眼睛红肿,角膜炎等。也可治疗偏头痛。
 
2. 听会穴
直刺下针,不捻针,只上下提插一下。
治疗耳鸣的时候,要询问耳鸣产生的原因,当潜水造成的耳鸣,是因为上升太快造成的,可重新潜一次,然后慢慢上潜。当因巨响造成的耳鸣,可以还原到当时分贝,然后慢慢降低声音,让耳朵慢慢适应,就可以消失。
身体原因造成的耳鸣,一般和肾有关系,要从肾上治疗,同时配合耳朵周围的穴位。
 
3. 上关穴
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为近取穴,可以治疗耳朵的毛病。当穴性雷同的时候,选择最痛的点来下针。
1. 颌厌穴
 
头维穴下1寸为颌厌穴。
最靠近耳朵的为三焦经,三焦经再网上为胆经,从头顶来看,中间的是督脉,两侧为膀胱经,然后就是胆经,只有快到耳朵周围了,才是三焦经。
 
4. 曲鬓穴
在头部,耳前鬓角发迹后缘和耳尖水平线的交点处,有一个动脉。
 
 
5. 悬颅穴   悬厘穴
从颌厌穴到曲鬓穴连一直线,分成三等分,从上面开始,第一个三分之一处,就是悬颅穴。
三分之二处,就是悬厘穴。
 
穴位越靠近耳朵,越是治疗耳朵的疾病,越靠近头部上方,是治疗偏头痛的。如果要下针,可以找压痛点。最常见的偏头痛就在胆经的颌厌穴到悬厘穴周围。
 
6. 率谷穴
头部,耳尖直上入发迹1.5寸的地方,就是率谷穴。
针灸治疗偏头痛立竿见影---------瞳子髎透率谷穴:从瞳子髎下针,捻转几下,提针,不出皮,把针放平,将率谷穴的皮拉起来,讲针慢慢向率谷穴扎过去。之前可以现在合谷穴下针,具有麻醉的效果。
透的时候,也要有时机:要在最痛的时候透。
 
如果没有针,可以从太阳按摩到率谷穴。
 
7. 完骨穴
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中。
 
8. 阳白穴
在额头,眉毛和发迹的正中间,瞳孔直上的位置。
下针阳白穴的时候,要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叫做阳白透鱼腰,可以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有内障等。
头痛的时候,不在头上下针,可以采用子母补泄的手法去治疗。
陈丽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9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593楼#
发布于:2015-12-15 20: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5《针灸大成》第47心得
一、足少阳胆经
1. 胆(清净之腑,中正之官)
a. 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是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肝心脾肺肾五脏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为腑为阳。木火土金水依次是相生的关系,相生就是正常的现象。
b.木生火的解释:中医认为肝是木,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肝脏本身的性像树木一样,它可以把浊物排掉,然后吸收转化后为人体受用。而心脏是火,肝是木,不断地丢木头给火,火就不断地烧,所以心脏就有热的力量,心脏在搏动的时候会产生速度。中医的观念认为,胆位于肝的下方,只是个袋子,肝吸收营养变成血,浊物进入胆时形成胆木(即胆汁)再进入小肠让小肠的火更旺,加强小肠的消化力。而心包膜通过神经直接络到胆上,所以心脏不断的搏动会不断地打击胆,胆受到压力会喷出胆汁,胆汁的喷出和心脏的搏动是一样的频率,是一阵阵不连续的。
c. 治疗胆结石或胆的其他问题时,只要加强心脏,让心脏的搏动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胆汁)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让肝从后面去推胆,就能达到治疗胆的目的。这就是胆木会生火,因为心火去推胆木,胆汁才会下去,所以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即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
d. 胆被去掉后,胆与肝之间的连接管还是存在的,胆汁就会慢慢累积在肝的下部,越来越浓稠,到后来会变成结石,临床上差不多十五年后肝的下部会出现肝结石。
e.《针灸大成》上说视物倒之(左右反),是因为在婴儿时期胃一直恶心,经常吐导致胆囊袋发生反转所致。
f. 临床上,胆病常出现呕吐,嘴巴苦的症状,是因为阳木烧焦后都是苦味的。
2. 足少阳胆经的穴位
1) 瞳子髎穴(又名太阳穴):位于眼睛后方骨头处的凹坑处。下针仅下五分,太阳透率谷用于治疗偏头痛。一般放血比较多,用于治疗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等。很少灸。
眼内生内翳:如果内翳是从睛明穴向着瞳仁的方向,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热;如果内翳是从外眼角往瞳仁方向,是胆经的问题;如果内翳是从眼下方往上生,是阳明胃经的湿热造成的。如果从眼上方往瞳仁方向一般来说是胆的问题,因为胆经的阳白穴最靠近这个地方。
2)听会穴:张口取穴,位于耳朵骨缝最下端。下针下直针,用插提法,不捻针。
耳鸣分为外来的和身体内的。外来的,比如潜水时上浮比较快因为不适应压力造成耳鸣,重复相同的情景,只是上浮时慢慢上来即可恢复;比如鼓手,因乐器很大声造成的耳鸣,也是采用情景重现法,只是将音量由大声慢慢调小即可恢复。人大声叫导致的耳鸣比较不好治疗。身体内的多数是因为肾虚导致,可以补肾的同时在经络上取穴用于辅助,让它慢慢的回复。
3) 上关穴(又名客主人):位于脸侧高骨的上方,与下关分列高骨的两侧,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太深针。近取穴用于治疗耳鸣等。
4) 颔厌穴:位于头维穴下一寸处。
5) 曲鬓穴:位于耳朵上方动脉处。
6) 悬颅穴&悬厘穴:将颔厌穴与曲鬓穴间的连线三等分,靠近颔厌穴的为悬颅穴,靠近曲鬓穴的为悬厘穴。
用于治疗头痛、耳朵的问题。越靠近耳朵的穴位越能治疗耳朵的问题,越靠近上方的穴位越能治疗偏头痛。下针时先找到压痛点在压能点处下针。如果摸到动脉,一般穴道都有脉的边上或者是骨缝中间,如果有有凹缝就下针至缝中间。
7) 率谷穴:位于耳尖端往上一寸半处。
治疗偏头痛的针法:“太阳透率谷”,用三寸针先扎到瞳子髎,捻针再把针提到皮层,然后另一支手摸到率谷,将针倒过来后,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去。如果你透对了,头痛就没了,透针前先下合谷穴。下针时在病人发病时最好。
用手按摩从太阳至率谷方向的胆经可缓减偏头痛。
8) 完骨穴:位于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离骨边约五寸处。
9) 阳白穴:位于眉毛与发际正中间。下针阳白时需将皮肤拉起。
“阳白透鱼腰”用于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眼内障等。
阳白痛是病在胆,可在胆经上进行子母补泻,一样可以治疗头痛。
赖惠平
侠客
侠客
  • UID2019015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1
594楼#
发布于:2015-12-15 21:32
2015年12月15日17班-惠州-赖惠平《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接上)

                            足少阳胆经

《内经》:胆,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清净之府。
《针灸大成》上说若吐伤胆倒,视物倒植(左右反)。
1.瞳子髎(又名太阳穴):位于眼睛后方骨头处的凹坑处。下针仅下5分,太阳透率谷用于治疗偏头痛。一般放血比较多,用于治疗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等。很少灸。
    眼内生内翳:如果内翳是从睛明穴向着瞳仁的方向,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热;如果内翳是从外眼角往瞳仁方向,是胆经的问题;如果内翳是从眼下方往上生,是阳明胃经的湿热造成的。如果从眼上方往瞳仁方向一般来说是胆的问题,因为胆经的阳白穴最靠近这个地方。
2.听会:张口取穴,位于耳朵骨缝最下端。下直针,不捻针,用插提法。
    耳鸣分为外来的和身体内的。外来的,如潜水时上浮比较快因为不适应压力造成耳鸣或鼓手因乐器很大声造成的耳鸣,都可采用情景重现法,让身体慢慢适应压力或噪音即可恢复。人大声叫导致的耳鸣比较不好治疗。身体虚引起的耳鸣多数是因为肾虚导致,可以补肾的同时在经络上取穴用于辅助,让它慢慢的恢复。
3. 上关(又名客主人):位于脸侧高骨的上方,与下关分列高骨的两侧,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太深。近取穴,用于治疗耳鸣等。
4. 颔厌:位于头维下1寸。
5. 悬颅:将颔厌穴与曲鬓穴间的连线3等分,靠近颔厌的穴。
6.悬厘:将颔厌穴与曲鬓穴间的连线3等分,靠近曲鬓的穴。
7.曲鬓:位于耳朵上方动脉处
    悬颅、悬厘、曲鬓都可用于治疗头痛、耳朵的问题。越靠近耳朵的穴位越能治疗耳朵的问题,越靠近上方的穴位越能治疗偏头痛。下针时先找到压痛点在压痛明显处下针。如果摸到动脉,要用手指分开再下针;有凹缝就下针至缝中间。
8. 率谷:位于耳尖端往上1.5寸。
   偏头痛可用“太阳透率谷”:先下对侧合谷,再用三寸针扎到瞳子髎,捻针至得气再把针提到皮层,然后另一手摸到率谷,将针倒过来后,把皮拉起来,一点点的透到率谷,注意不要透出皮肤。透对头痛立消。下针时机应选择病人发病时最好。无法下针时可用手从太阳至率谷方向按摩的胆经可缓解。
9. 完骨:位于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离骨边约5寸。
10. 阳白:位于眉毛与发际正中间。下针阳白时需将皮肤拉起。
“阳白透鱼腰”用于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眼内障等。
灸友刘炳环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58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5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95楼#
发布于:2015-12-15 21: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5号,《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足少阳胆经
中医的观念,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就是我们的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肝心脾肺肾五脏是阴,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是阳。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
 胆汁的喷出动力:胆上面有个神经通到心包,心包就是靠这个神经在推动胆,心脏不断的博动,这个动作不断的打到胆,所以胆受到压力,胆汁就喷出来,胆汁喷出来的速度,就是心脏的速度。肝把吸收到的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胆汁喷出后进入小肠,木入火,胆生阳火,肝生心火(阴),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
 胆堵了,强心(加强推动力),强肝(增进排泄推动力),加药物将浊物排出,不能将胆管拿掉,否则多年后就会变成肝结石(胆汁累积,无法排出)。
 病症:视物倒之,不是说是真的反的,而是左右反,病因:过度呕吐,胆囊翻过来了,胆为清净之腑,中正之官,其反,故而视物反之。
 临床上,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因为在阳木在生火,烧完以后,烧焦以后都是苦味。
 1、瞳子髎穴
 瞳子髎,目外眦外侧半寸凹陷中,又称为太阳穴用一寸扎半寸,不可太深(会入脑),不可灸,多用于放血,像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均可放血治疗,下针时多用于治偏头痛,
 如果有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是太阳经的经热;如果从眼角过来是胆经的问题;如果是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是阳明胃经的湿热(胃热),如此判断清楚经络,选择相应经络治疗。
 2、听会穴
 听会,耳朵骨缝最下端,与耳门、听宫都是张口取穴,下针时,方向是直直进去,不捻针,采用上下插提法。
 耳鸣分多种,潜水上来太急导致的耳鸣,带着同样的泳装,同样的装备,再回到原来的地方,潜下去,再慢慢得上来,耳鸣就会好掉;外界声音太大导致的耳鸣,回到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音量,慢慢变小,就会好掉。身体里虚的耳鸣,同时在经络上取穴,辅助它,让它慢慢恢复。
3、上关穴
 上关,又称客主人,位于耳前,下关穴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下缘凹陷处是下关),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以前禁针(因为针粗且有动脉),现在可针,近取穴治耳鸣。
 4、颔厌穴、曲鬓穴、悬颅、悬厘
 颔厌,头维往下一寸。
 曲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曲鬓与颌厌连线,三等分,上面的点是悬颅,下面的点是悬厘。
 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
5、率谷穴
 率谷,耳尖直上一寸半,
 太阳透率谷从瞳子髎一针透到率谷,先扎对侧合谷,然后用三寸针扎到瞳子髎,捻捻针,再把针提起来,不要拔出来,提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把针倒过来以后,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去。
 6、完骨穴,阳白穴
完骨穴,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
 阳白穴,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在眼睛瞳孔的上方,一般下针,针法:阳白透鱼腰,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是眼睛痛,或有内障。
郝文慧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71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0
596楼#
发布于:2015-12-15 21: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512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23耳门穴
【位置张口时,耳前出现骨缝,内有三个穴道。最上面为耳门。
主治各种耳鸣(肾其华在发,开窍在耳朵,以强肾为主要的治法)。
方法禁灸。
13. 足少阳胆经
1)胆的功能
①阴阳五行配合五脏六腑:木火土金水是相生,所谓相生就是正常的现象。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是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肝心脾肺肾五脏是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六腑是阳,这是阴阳五行配合五脏六腑。
②肝的木性:再脏的水,如大便、排泄物丢到稻田里面或果树旁边,植物会长得很好,也就是植物可以把浊物排掉,吸收转化。肝是木,肝脏本身的性像树木一样,可以转化让人体受用。
③木生火:所有的心脏外面有心包,心包相火。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心脏是火,肝是木,不断的加木头,火就不断的烧,心脏就有热能,但是心脏光有热能不够,心脏在搏动时会产生一个速度。胆在肝的下方,肝把好的营养吸收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然后进入肠里,浊物进入胆时是木,木到了小肠时生小肠的火,使其消化力更强。
香水瓶上面的喷头堵住了,西医把头砍掉封起来。香水瓶是肝脏,喷头是胆,中医是让压力增加,就喷出来了,问题是谁在压喷头?是心脏。心包膜直接络到胆上,心脏不断博动压迫胆,胆受到压力后胆汁一阵阵喷出来。胆汁喷出来的速度,就是心脏的速度治胆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用药把浊物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多一些胆汁从后面推它,这就是治疗胆的方法。胆木生火,因为心火去推动胆木,胆汁的木才会下去生小肠的火。所以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所以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
④肝结石:胆在肝下边,胆是一个袋子状连到十二指肠。胆上有个神经通到心包,心包就是靠这个神经在推动胆。如果把胆切掉,是跟肝连接的总胆管里就会慢慢累积胆汁,越来越浓稠,临床上一般十五年后总胆管处会有肝结石,像钢铁一样非常硬。
⑤视物倒之:小孩子阅读有问题,把b看成d,是因为婴儿时期,胃一直在恶心吐得很厉害,把胆囊袋吐得反过去,导致视物就反过来了。《针灸大成》上说视物倒之是左右反。胆为清净之腑、中正之官,视物倒之,道理就是这样。
⑥胆病呕吐口苦:因为在阳木在生火,任何东西烧焦以后都是苦味。
⑦胆经位置:耳朵旁边一圈的,靠近耳朵后的是三焦经,再外面一圈一整侧都属于胆经。正面看,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一侧都是胆经。
2)胆经穴位

①瞳子髎穴
【位置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
穴性】又称为太阳穴。
主治放血: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下针:胆经上的偏头痛(太阳透率谷),外眼角翳膜。
方法下针五分,不要太深。多是放血。
【临床应用】眼睛白翳:当有内翳从睛明穴向瞳孔生长,是太阳经的经热(湿热),扎睛明;从外眼角向瞳孔生长是胆经的问题;从白翳眼下方往上生,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热造成的,承泣四白巨髎。从上面下来一般来说是胆,因为胆经阳白穴最靠近这里。所以治疗眼生翳时,要看其走向确定从哪条经络去治疗。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都有很多的穴道可以治疗内翳。
听会穴
【位置张口,耳朵骨缝最下端。
方法耳门、听宫、听会都是下直针,不捻针,用上下插提法。
【临床应用】耳鸣:有两种,一种是身体自己产生的,一般都是肾,治症上可以补肾,同时在经络上取穴辅助治疗。一种是外来的。比如潜水浮上来比较快,压力不适应就会造成耳鸣,相同的条件再潜水一次,慢慢出水就可以了。鼓手因乐器很大声造成耳鸣,回到原来的环境中,把声音开到同样的音量,边敲鼓边让别人慢慢把声音调小,然后慢慢离开原位就好了,所以人体很精妙。
②上关穴
【位置】闭嘴耳前有一个高骨,高骨上面是上关穴,下面是下关穴。
穴性】又名客主人。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
主治耳鸣(穴性雷同的时候,以最痛的点效果最佳)。
方法下面有个动脉,不要太深针。
③颔厌穴、曲鬓穴、悬颅穴、悬厘穴
【位置头维下一寸为颔厌穴。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为曲鬓穴,有动脉。颔厌和曲鬓连线三等分,上面是悬颅穴,下面是悬厘穴。
主治头痛,耳病。
方法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找压痛点下针。
率谷穴
【位置耳尖上一寸半,或耳朵与头交接点上两寸。
穴性】
主治偏头痛。
方法瞳子髎透率谷:痛的时候,先下对侧合谷麻醉,然后用三寸针先扎瞳子髎,捻捻针气至后,针提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把皮拉起来,把针倒过来一点点透过去。如果透对了,透完头痛就都没了。头痛时感觉不到透针的痛。如果没有针,用手沿着太阳按到率谷。
⑤完骨穴
【位置】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后方。
⑥阳白穴
【位置眉毛跟发际的中间,瞳孔正上方。
穴性】
主治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白内障(从上面下来)、头痛。
方法阳白透鱼腰: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鱼腰穴。
薛绍展
侠客
侠客
  • UID201877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3
597楼#
发布于:2015-12-15 22: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5日、 《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十四、足少阳胆经
1、胆
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就是我们的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所有的肝心脾肺肾五脏就是阴。腑有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这些是阳。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肝脏本身的性像树木一样,它可以把浊物排掉,可以吸收转化。脏是火,肝是木,不断的丢木头给火,火就不断的烧。
小孩子会把b看成d,是因为在小时候吐的很严重,胃一直在恶心,结果就把胆囊袋吐得反过去了。视物就反过来了。临床上,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因为在阳木在生火,烧焦以后都是苦味。
2、瞳子髎穴
胆经的第一个穴道就是瞳子髎。如果是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是阳明胃经的湿热,若从上面下来是胆。
瞳子髎又称为太阳穴,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在太阳穴放血。下针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偏头痛。有个很有名治疗偏头痛的治法就是从太阳透率谷。
3、听会穴与上关穴
听会穴,可治疗耳鸣,从小时候有天晚上睡觉,早上起来就有耳鸣,我们知道这是身体上的。有一种耳鸣是外来的,比如说去潜水,结果他浮上来比较快,因压力不适应,就造成耳鸣。那再回来到原来的地方,这次上来的时候,慢慢的上来,就不会了。
上关,又叫客主人,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
4、颔厌穴与率谷穴
颔厌,头维再往下一寸。在耳朵旁边一圈的,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再外面这一圈,整侧都属于胆经。
从耳尖,耳朵最高的尖端往上一寸半。这个穴道是率谷。针灸治偏头痛是立竿见影的。太阳透率谷。就是从瞳子髎一针透到率谷去。针先扎到瞳子髎,捻捻针,用三寸针,扎到瞳子髎捻一捻,再把针提起来,不要拔出来,提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你把针倒过来以后,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去。透这个针的时候,要先在针侧下一针合谷,会有麻醉效果。因为“面口合谷收”。
5、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
阳白穴,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在眼睛眉毛的上方。阳白常常下针。阳白穴的下法是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这我们叫做阳白透鱼腰。是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内障。
黄萍
贫民
贫民
  • UID2018274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64
598楼#
发布于:2015-12-15 22:49
@教官-徐州-杨诚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5日 《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足少阳胆经
胆   木火土金水,这是相生,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就是我们的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所有的肝心脾肺肾五脏就是阴。腑有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这些是阳。
治胆只要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让它从后面去推它,就结束啦。这就是胆木会生火
瞳子髎穴,称为太阳穴,放血治疗像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下针常治偏头痛,很有名的针法是从太阳透率谷。
听会穴与上关穴 ,瞳子髎以后,到耳朵骨缝最下端的听会,上关我们又叫它客主人,高骨下的凹洞是下关,跨过高骨头就是上关;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太深针;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直针下都不捻针用上下插提法。
颔厌穴与率谷穴
在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再往下一寸就是颔厌。
在耳朵旁边一圈的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再外面这一圈这一整侧都属于胆经。正面看的时侯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是胆经,要连到三焦经的时候就在耳朵后面。曲鬓和发际的动脉把它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那治症的时候,都是治疗头痛。靠近耳朵就能治疗耳朵,靠近上方就能治疗偏头痛。
头痛的时候太阳透率谷:透针前先合谷扎一针,有麻醉效果再用三寸针先扎到瞳子髎,再捻一捻,再把针提起来,提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把针倒过来之后,把皮拉起来,一点点透过去,透到瞳子髎时,头痛就没有了。
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阳白穴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在眼睛眉毛的上方。
阳白常常下针。阳白穴的下法是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叫做阳白透鱼腰,是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是眼睛痛、或是有内障。
鞠文盈
贫民
贫民
  • UID20186075
  • 粉丝0
  • 关注1
  • 发帖数48
599楼#
发布于:2015-12-16 07:13
中医经典特训17班鞠文盈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47课学习心得:
足少阳胆经
胆属木,木火土金水,为正常相生的现象。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为脾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所有的肝心脾肺肾五脏是阴。腑有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这些为阳。
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心脏是火,肝是木,木生火,就像不断的添柴火会不断的燃烧一样。所以心肝就有热的力量。心脏在跳动、搏动的时候,它会产生一个速度。肝的下方,是胆,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之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再进入肠道,小肠是火,有了火消化力会更强。
心包膜直接络到胆上面,所以心脏不断的搏动,这动作不断的连带到胆,所以胆受到压力时,胆汁一阵一阵的喷出来,胆汁喷出来的速度,就是心脏的速度。 所以治胆很简单,只要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增加肝的代谢,让它从后面去推动胆。 胆是一个袋状的东西,连接到十二指肠。胆上面有个神经通到心包,心包就是靠这个神经在推动胆。  
1、瞳子髎穴
【定位】胆经的第一个穴道就是瞳子髎,在眼珠的后方,从太阳这边下来。瞳子髎又称为太阳穴,就是外眼角后方有个骨头,骨头后方有个凹洞就是太阳穴。
【主治】太阳穴下针下得很浅,用一寸针扎半寸就到了。太阳穴多用来放血,像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等我们都可在太阳穴放血。下针常用来治疗偏头痛。我们有个很有名治疗偏头痛的治法就是太阳透率谷。
眼的内眦第一个穴道是足太阳膀胱经的晴明穴。当看到有内翳从睛明穴伸往瞳孔方向快要通到瞳孔那边,为太阳经的经热,如果从外眼角过来,就是胆经的问题,如果是从眼下方往上生,就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造成的,若从上面往下长的,一般来说也是胆经,因为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阳白穴最靠近这个地方。所以我们治疗眼睛生翳的时候要看它从哪里长过来的,在哪条经上,再从那个经络去治疗。
2、听会穴
【定位】耳朵耳缝最下端的是听会
【针法】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这三个穴道下针,都直针下,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插提法。
3、上关穴
【定位】高骨下的凹洞,就是下关,跨过这个骨头的凹谷就是上关。上关穴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
【主治】下针不要下太深,因为下面有个动脉,以前是禁针的,现在可以下针,因为现在针很细。上关穴为近取穴,可治疗耳鸣。我们所指的阿是穴,是指当穴性雷同的时候,以最痛的点来选取穴位。这是选择下针的原则。
4、颔厌穴
【定位】位于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下一寸。
【主治】在耳朵旁边的一圈是三焦经,再外面的一圈属于胆经。
曲鬓跟耳朵很接近,在发际这上面有个动脉就为曲鬓穴,找到这两个穴道后,把它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这些穴道都可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内。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下针时可在上面找压痛点下针。
5、率谷穴
【定位】从耳朵最高的尖端往上一寸
【主治】头痛
【针法】太阳透率谷。用三寸针先扎到瞳子髎,捻捻针,再把针提到皮层,手摸到率谷穴,把针倒过来后把皮层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去,针不要透出来。如果透对了,透到瞳子髎时,头痛就去掉了。透针前可先在针侧下一针合谷,合谷穴有麻醉的效果。  
6、完骨
【定位】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
7、本神
8、阳白穴
【定位】眉毛跟发际的中间,在眉毛正上方。
【主治】阳白可治疗头附近头痛。
【针法】阳白穴下针时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为阳白透鱼腰。阳白透鱼腰也可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是内障等。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