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
会员
会员
  • UID2018753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13
5985楼#
发布于:2016-04-08 22: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郭新申请签到2016-04-08黄帝内经64课心得
1人病小便不出,一日数十次同时量少,但是身体却身热如炭,颈部和胸部像是被分隔且有拥塞感。
如若人迎脉盛大,呼吸短促,气由下向上冲,是为有余。
如若寸脉呈微细如发丝状,此为不足。
此病生在足太阴脾经,是由于胃热过盛大,肺气不足造成的,病名“厥”是死症。
因胸为阳,脖子为气海,阳和气沟通是为正常,今阳和气分开,表示陰陽相隔,相隔者死。

2五有余,二不足
五有余指五种病邪之气太过,如身热如炭,颈胸相隔,人迎燥盛,喘息气逆。
二不足指两种正气不足,,癃病和肺脉细如发。
五邪太过和二正气不足,无法令阴阳协调,表里得不到沟通,为死症。

3人病先天癫痫是因为母亲受孕时受到剧烈惊吓,阳气上于头而不降,导致胎儿的精气也上居于头,造成出生后就发癫痫。

4人病肿胀,如有水在身中,脉呈大而紧,全身又无痛,身形不瘦,饮食量少或无法进食,此病生在肾,名为“肾风”,病人易受到惊吓,心气衰弱,此为死症。
因胃为肾之官,所以人不能食,肾脉本应沉缓有力,今大而紧是为反脉,故为死症。

5肝满,肾满,肺满。此三者皆實时,会造成肿胀。
肝之满壅,令人两肋胀满,卧床,易惊,小便不利。治疗水病时,一定要强脾。
肾之满壅,令人从脚到下胀满至少腹,腿部和胫骨亦肿胀,容易成跛足,终至半身不遂。因人身水的状态应在不断的气化当中,如若水不能气化,就会累积在身体的下部,冷水在身体不断波动,会造成病人一侧偏枯,一侧无力。
当积水上升到胸隔部时,因胸隔是人体上部的重心,重心摇晃会令人頭暈。

心脉胀满时,令人心慌,失眠,气短,手足冷,肝脉小且急数状,令人生癫痫而抽筋。

肝脉速且乱跳时,是受到惊吓所致。
如若肝脉呈微小似有似无,会自愈。
這是因为病人能吃能喝能拉能睡,沒有别的不适症状。

肾肝心三脉皆呈小急之脉,此为附骨脉,表示病人腹中有积(肿瘤)
肝肾二脉皆沉为石水病。
肝肾二奶浮为风水病。
肝肾二脉呈虛状,为死症。
肝肾二脉皆呈小且弦,为惊吓所致。

6疝气
疝是身体有坚定不移的痛,同时硬如山一样,疝气皆来源于寒。
正常的脉为,肝脉弦且缓而有力,心脉洪且缓而有力,脾脉缓而有力,肺脉浮且缓而有力,肾脉沉且缓而有力。
同时察脉时应看季节,春脉弦,夏脉钩,长夏脉缓,秋脉浮,冬脉沉。
沉为里,浮为表。

肾脉大急数又沉,肝脉大急数沉,皆为疝气。
心脉搏动滑急者,为心疝,气从下腹上冲入心也。
肺脉呈搏劲强,但沉骨者,为肺疝。
三阳之脉皆附骨不去,为腹中有积。三阴之脉急数则为疝。
二阴(厥阴)脉呈急数状,则为厥病昏迷。
二阳脉(阳明)成急数状,必为受惊所致。
张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025
  • 粉丝0
  • 关注1
  • 发帖数192
5986楼#
发布于:2016-04-08 22: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48日《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奇病论第四十七

一日数十次小便,身热如炭火,咽喉与胸膺格塞,人迎脉躁动急数,呼吸喘促,肺气上逆,寸口脉微,此是太阴脾脏不足,热邪炽盛在胃,症状偏重在肺,病为厥。因胸为阳,颈为气海,阳气是为相通,咽喉与胸格塞,是阳气分离,致阴阳分隔,为死证。
五有余:身热如炭,喘息,气逆等症候。
二不足:一日数十溲,脉微细如发。是正气不足。
生下即有癫痫,为胎病,是胎儿在母腹中因受惊恐,气逆于上,精气并聚不散,影响及胎儿所致。
   
面目浮肿,像有水状,脉大而紧,身体无痛,形体不消瘦,无食欲为肾风。至不能吃饭、常常惊恐的阶段,若惊后心气不能恢复,心肾俱败,神气消亡,则为死症。
肾积水是因阳不足。胃为肾之关,肾有问题,关口不开,因此无食欲。肾为水,水克火,水太盛克火,致失衡,心气不足,是为死证。
大奇论第四十八

满实证若出现于肝、肾、肺,会致肿。
肺满实:肺张开不能回缩,现代医学为肺气肿。喘息,两胁下胀满。
肝满实:两胁下胀满,躺卧易惊,不能小便。肝为木,脾为土,肝气异常压制脾土,脾土主水湿,致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是以无法小便。
肝、肺、肾均为脏,脏满实危险,又其均为阴,是为阴实。
肾满实,下半身水肿,造成一侧无力,肾主水,肾满实无力运化水,致积水,水至中膈,中膈为阴阳分隔之所,水若晃动,致阴阳失衡,致头晕眩。
心脉满而大,证见癫痫、抽搐、筋脉拘急。心脉主左手寸脉,满而大,心脉极为洪大,还可致心慌、不眠、短气、手足冷。
肝脉小而急,证见癫痫、抽搐、筋脉拘急。小而急,是为肝脉乱跳,易受惊吓,是肝经、肾经俱损,为肝肾合并证。
心脉肝脉之证,不治即可自愈。
肾脉小而紧,肝脉小而紧,心脉不鼓指,均可能成为瘕病。
上述脉象张仲景定义为附骨脉。其因为内有肿瘤。
肝脉、肾脉都沉,会生石水证,肝脉、肾脉都浮,会生风水证。风水证好治。肝肾之脉皆虚。是死证。
疝气:痛在一个部位,不会转移。一般都是来自寒证。
正常人之脉,肝为弦,心为洪,脾为缓,肺为浮,肾为沉。其中应有缓之感,此为胃气。肾脉大急沉,沉为里,浮为表
中医辨证,有八纲:阴阳虚实寒热表里。再以五行相印证。
肾脉大急而沉,或肝脉大急而沉,均表明将会产生疝气。
心脉滑且急,是心疝。
肺脉沉是肺疝。
膀胱脉、小肠脉紧急,将生瘕证。即为肚子里长了东西。
脾脉、肺脉紧急,将生疝气。
心脉、肾脉紧急,将生痫厥证。
胃脉、大肠脉紧急,将生惊病。
三阳:指太阳经。
三阴:指太阴经。
二阴:指少阴经。
二阳:指阳明经。
祁峰
侠客
侠客
  • UID2018580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68
5987楼#
发布于:2016-04-08 23: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4月8日《黃帝内经》63课学习心得:
身热,倦怠,恶风,身重,汗出,呼吸短促为酒风,以泽泻十分,苍术十分,茜草五分煎煮,饭前服,泽泻,苍术为解酒之良药。
人有孕,九月里瘖,为子胞络脉不通而成,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而系舌本,所以不能言,一般不治,十月满胎后自愈。
病胁下胀满短气,气上冲胸,二三年不愈,病为息积,因积不在胃,故不碍饮食,不可用针灸,治则练习导引气功为主,服药为辅。
大腿臀部及膝胫肿胀,环脐痛,为''伏梁'',病因为风,风自大肠出而附着于网膜之间,故有绕脐之痛,忌针,针之不可妄动。
尺脉数甚,筋急而见,为''疹筋",小腹必拘急,面色白黑混杂,为病重。
人有头痛,数年不愈,此为"厥逆'',为所患大寒,内至骨髓。
有病口甘者为''脾瘅'',为五气之溢,为常食肥美,化生内热,中焦阻塞,日久化为"消渴"之症,可用兰草清除陈积。
有病口苦为''胆瘅",为人谋虑不决,故胆虚,胆虚之人气必上逆而成口苦,治在胆的募穴日月与胆俞。
郝文慧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71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0
5988楼#
发布于:2016-04-08 23: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3课心得
第四十七篇 奇病论
1.女子怀孕九个月时,发不出声
【病因】胞中的络脉被胎儿压迫,而阻断不通所致。
【病理】胞中的络脉与肾脏要连系,少阴肾脉贯穿肾脏,向上经过肺连系到舌根部,而怀孕导致胞中络脉被阻,使肾脉的气血无法通行到舌,所以出现发不出声音的症状。
【治疗】这不是病,无需治疗。到了胎满十月分娩后,自己就会恢复正常。
【引申】a无损不足、无益有余:不要以泻法治疗虚性疾病,也不能用补法治疗实性疾病,以免因误治造成新的疾病。①无损不足,是说身体气血不足的病人不可以扎针;即病人元气不足,但病气很强,如果下针,不仅没办法治疗,元气也会跑出来,所以不可用针治疗;②无益有余,是指邪气停留腹部造成肿块,不能用补益的方法治疗,如果误用补法,就会使病邪牢固地停聚在体内、延绵不去。
b攻坚药的使用时机:攻坚药是取药的速效,前提是病人身体素质很好,一剂药就可以除病,不必要让病再绵延;但如果病人身体很虚弱的时候,需要先滋补病人的身体,让病人身体达强壮后,看准时机再下手。
2.息积
【症状】胁下胀满,气逆、气上冲、喘,两三年不好。
【治疗】这种病是内部有气息的累积,不妨碍饮食,但不能用艾灸或针刺方法治疗,需要用呼吸、吐纳导引之术把气散开,再结合用药。
【病理】胸胁的地方统称为少阳,因为胸胁处有很多三焦的油网。当病在胸胁处时,会让胸胁两边感觉胀满。这种胀满是在三焦系统里,三焦在脏腑之间,不在脏腑里,所以不影响吃东西。
3.伏梁
【症状】大腿环跳外的骨头、小腿部胃经与脾经中间的骨头肿痛,绕脐痛。
【病因】因于风,邪气自大肠出而附着于肠间油膜上。油膜之源头在脐四周,故有环脐而痛的症状。
【治疗】不可施予刺法和按摩,否则会出现小便不利。肾脏中间是命门,三焦源起命门,油膜连到前面石门气海处。三焦行气,三焦与肾紧贴在一起,治肾需要治疗三焦。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油网上流的水是热水,而且速度很快。三焦受伤后小便就会不利。
【引申】中国有穿肚兜的习惯,任脉经过肚脐,是阴的地方,肚脐又是凹下去,是风口,容易受风。所以肚脐一定要护好。
4.疹筋(久病伤筋)
【症状】尺脉急而脉数,筋脉痉挛拘急,明显可见。腹部也一定拘急。如果病人面部出现白色或黑色,说明疾病更为严重。
【辩证】寸脉的阳是指胸,尺脉指的是下腹,关指膈。在病人脸上看到黄色红色是热症,看到青色黑色是痛症,看到白色是寒症,有白色有黑色是寒症和痛症都有,要用驱寒和止痛的药。
5.厥逆
【症状】头痛多年不愈。
【病因】由于感受了严重的寒气,寒气深入骨髓,而骨髓以脑为主,寒气向上侵犯到头脑,所以头痛,牙齿也会疼痛。脑为髓海,肾主骨,齿为骨之余。
【头痛辩证】①胃有热,胃经在口两边分开,但胃有问题时,胃气直冲向上,冲到前额,是邪气,即胃气不是按着正经走。
②如果流清水鼻涕,头痛,就是寒痛,需要去寒止痛。
③如果鼻子里塞了很多东西,有积、积了很多痰液,可以迎香到内迎香下针,或者用清利的药(如麝香、矾石),把积去掉,压力就会减轻,头痛就会减轻。
④当脾受湿伤,头像戴帽子一样一圈头痛,需要去湿止痛。
【引申】炎症本身不会造成痛,痛是由于压力大造成,脓放出来就不会再痛。
6.脾瘅(劳症)
【症状】口甜。
【病因】由于饮食过于肥美(味厚)、运动很少,导致食物的精气向上泛溢。
正常情况下,饮食入胃,经过初步消化,再由脾输布到全身。当精华在脾中,必令人口中甘甜。这是由肥美的食物所发生的。病人必定常食肥美的食物。凡味重者,会令人内热,味甘甜者,令人中焦阻塞胀满。食物精气无法运作正常,反而上逆,日久成为消渴。
【治疗】用兰草,以排除蓄积郁热陈腐之气。
【引申】血糖高不会诱发心脏病,胰岛素导致心脏病。吃胰岛素会导致人发胖,而且会让脚越来越冷。当脚是热时,身体就不会有瘀血。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睡前不吃东西,吃东西不要吃太饱。多走路,不要跑步。生鱼片味淡,但烤过后加了佐料就味厚了。
7.胆瘅
【症状】病人口苦,针刺阳陵泉(筋会阳陵)后口苦仍然不愈。
【病因】肝为中将之官,主管出谋划策,胆为决断之官,主管判断。肝胆经脉都经过咽部。这种病人常常多虑而少决断,即胆虚,虚则气逆(常人阳降阴升,如阳虚必无法降反而上升),造成胆功能失常,胆汁上溢而出现口苦。
一直不吃酸的、醋,或者是个性犹疑,容易得胆结石。
【治疗】针刺胆经募穴(日月)、胆俞穴。
8.癃闭(厥病,实症)
【症状及分析】小便淋漓不畅,一天小便数十次,或者小便不出来,是正气不足的表现。
身体发热如火炭,颈部(气之海)和胸部(阳)有阻塞不通(脖子和胸腔分开)的感觉,阳气向下走是常态,阳堵在上,是阴阳要分开的症状。
人迎脉躁盛,呼吸喘促而气上逆,都是邪气亢盛有余的表现。
寸口脉微细如发,肺脉,阳要绝的表现。
病位在太阴,是由于胃热过于亢盛,影响到肺,症状就偏重于肺。
【引申】五有余、二不足,即五种病气有余的病态,二种正气不足的情况。(外得五有余者,一身热如炭,二颈膺如格,三人迎躁盛,四喘息,五气逆也。内得二不足者,一癃而一日数十溲,二太阴脉细微如发也。若此五病者,邪气有余也。二病者,正气不足也。欲泻其邪,则阴虚于里;欲补其虚,则阳实于外。救里不可,治表亦不可,此不表不里之病,即阳证阴脉之类,有死而已,不能为也。)
病人同时具有外部五种邪气有余和内部二种正气不足的症状,治疗时既不能因为出现有余症状而用泻法,也不能因为见到体内不足的症状就用补法。补泻难施,必死。这是西医讲的死之前心肺衰竭的症状。
徐淑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9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5989楼#
发布于:2016-04-08 23: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3节学习心得
 一、(接上讲)酒风症:全身发热,身重倦怠,汗出如洗澡一样得,恶风而呼吸短。病因属饮酒后气聚于脾中,热盛于中,所以全身发热四肢无力,热盛则生风,风热相搏,所以出大汗,恶风少气。治疗用泽泻苍术各十分,麋衔草(茜草)五分,三者合煎或粉剂冲服都可以。麋衔草能去风除湿。所以三者可治酒风。从这里可以看出很好的解酒药。
 二、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1.黄帝问:有人怀胎九个月,突然无法说话(声音哑了),是为什么呢?歧伯答:是胞之络脉绝也(不通)。胞之络脉连系在肾,少阴之脉,经肺,系舌本,胞络脉绝,少阴脉不通,舌不能发机所以就没声音了。胞络受到胎儿挤压了。不用治疗,孩子生出来就有声音了,不是病。
 2.身体太瘦弱,气血不足,不能下针,因为病气比元气强,下针会让元气外泄(无损不足者)。腹中有积硬块,如果用针泄则精出,精气泄则病更重了。攻坚的药在元气盛时用,元气虚时不用,可以先用一些滋补药,看准时间下药。如果真气出病气独留其中则为疹,就是病会缠绵不去(无益有余)。
 3.病症见胸胁下气胀满,数年(二三年)不好,常常有气上冲胸,此病属息积。我们平常有累积在里面,是有真正的肿瘤在里面,有的是气息堵在里面,不妨于食,还是可以吃东西的。病因是胸胁处为少阳,属三焦系统,如有病在此,会有胸肋胀满,三焦是在脏腑之间,不在肠胃或者脏腑里面,因此饮食不受影响。治疗可吃中药,再练气功导引出积气,让气散开不要囤积。
 4.病症见髀骨(大腿臀部也相当于髋关节附近)和膝胫骨肿胀,肚脐一圈痛,此病叫伏梁(风根)。肚脐是神厥,切不可受寒,其很容易感受风寒,其是任脉上的穴位,是阴的地方。因此天气再怎么热,小孩的肚脐一定要照顾好。如果没有照顾好,肚脐(神阙)受了风寒,脐下有肠外之肓膜(肓膜很大。属于三焦系统里面的油网,连接了很多的部位),伤到肓膜肚脐就痛。风气留在脐下,脐后是命门,命门是三焦之源,三焦是油网,跑到前面来是石门,也有的人讲是气海,实际上肓膜很大,三焦行气的所在也(因此治肾脏一定去治三焦)行热水,正常的三焦热水走的很快,如果有风吹热水,水就凉了,三焦受伤小便就不利。(三焦者,決渎之官。水道出焉)
 5.病症见尺脉数甚,筋急而现,入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此为疹(是久病的意思)筋(长久的病,伤到筋了)。因为尺脉是阴脉,应该缓沉,主下腹部,如果尺脉大,则病,病久伤筋,因为宗筋为诸筋之会,冲脉与阳明合于宗筋,所以筋病腹必急。望诊黄红色为热证,青黑色为痛症,白色为寒症,如果白黑色都有,就是又寒又痛,病严重,开药去寒去痛的药都需要。
 6.厥逆病症见头痛数年都不好。因为大冷天寒中头,寒没有去,寒入骨髓,脑为髓海,脑逆,所以头痛。因为肾主骨,骨有髓,齿为骨之余,所以牙也痛。此为寒痛。热痛:如胃里面热中,胃经本来是从胸两边上去到头,现在胃有问题,胃气从中间直冲上脑,称为斜气,就会前额痛,就要在胃经上下针。再如流鼻涕,头也很痛,如果是清鼻涕就是寒症,这个时候用袪痛的药还有治寒的药;如果鼻子里面塞了很多东西,鼻子里有积,积了很多痰液,就迎香下针内迎香,或是用清利的药,射香矾石散,积袪掉了话,压力就减轻了。牙痛的根管治疗,也是释放压力袪痛。脓块痛是因为里面脓血的压力造成的,发炎本身是不痛的。把脓血放了,压力去了就不痛了。头痛像戴了一个紧箍咒是因为湿太盛,脾湿太重造成的。
 7.嘴巴里发甜是脾瘅(瘅本身是劳动的劳),属劳证,病因是吃太多味厚的食物,厚味令人内热,甜主于留中,脾不能把津液输布五脏,独留在脾,脾
罗红灵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7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3
5990楼#
发布于:2016-04-08 23: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厥:死不治之症,小便数十次,量少不足,身热如炭火,人迎脉数且盛大,呼吸短促,阴阳分隔。寸脉呈微细如发丝状,病生在足太阴脾经,胃热过盛,肺气不足。死前心肺衰竭。
五有余,五种病邪气太过,1,身热如炭。2,颈痈如隔。3,人迎燥盛。4,喘息。5,气逆。
二不足,二种正气太过,1,癃病。2,肺脉细如发。
胎病,出生后即生癫痫。原因是母孕时收到极大惊吓,阳气上于头而无法下降,胎儿精气也寄于头无法下降而出生后即发生。
肾风:水累积过多造成肿大,脉成大而紧,形不瘦,不痛,胃口不好,使人易惊,如不治,水会克火,心脏会萎缩,死症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肝满肾满肺满,三者都有肿胀的现象且是实症
肺满,如肺气肿,气喘两胁胀满,无法收缩只张开。
肝满,两胁满,卧则惊,影响到小便。
肾满,从脚下至小腹处胀满,腹部及胫部肿胀,跛足,最后至半生不遂。
心脉胀满,生癫痫而抽筋,另,肝脉小且急也会生癫痫而抽筋。
附骨脉,肾,肝,心脉都成小急脉,腹部不膨胀,内有硬块。肾肝沉脉,石水之病。两脉皆浮,风水之脉。两脉虚状,死症。两脉小且弦,惊骇所致。
疝气:痛不移且沉痛,来自于寒。肾结石或肿瘤都可以摸到此脉。肾脉与肝脉大且急数又沉。
心脉搏动滑急,心疝之病
肺疝,肾脉搏强但沉骨。
肝(弦而缓)。心‘夏’(洪且缓)。脾‘长夏’(缓而有力)。肺‘秋’(浮且缓)。肾‘冬’(沉且缓)。
三阳【太阳】急为瘕,腹有硬块。
三阴【太阴】急为疝。
二阴【少阴】急为痫厥
二阳【阳明】急为惊。
佘勇辉
会员
会员
  • UID2018601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5991楼#
发布于:2016-04-09 00: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佘勇辉申请签到,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经曰,五臓之上,为诸脏之主,也覆盖着心臓,一旦丧失津液,又无法迅速捕充,所无力,悲哀太过,会令心胞络断绝,一旦如此,心内大经缩也。节制房甚而精。凡筋痿者,必因于肝,房事过度引发的。作之湿渗入有而致的。气汗流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骨痿者,生于大热也。肺五脏之上,居就发生呼吸浊重的现象,日久肺燥热而津以说体内五脏因肺燥津枯,造成下肢痿缩由此而来。阳内动无法下行,以致心络下焦之脉崩溃而小便出血矣。所以本病论中有以下之。体脉空虚,造成肌肉痿缩,日久成为血脉瘘人的欲望无穷,所企求的又无法称心其意志伤到固表能力(免疫系统),又不事,造成阴部之大筋弛缓,引发筋痿症,自出。所以下经长时间在湿气重的地方,或在水中工人,湿气会渐渐侵入及停留体内。肌肉受侵溃,造成麻痹不仁,终成肌肉痿缩。所以下经,凡肉瘘者,必来自长期居湿之地人因远行长期疲劳倦怠。
凤翔
贫民
贫民
  • UID2018415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5992楼#
发布于:2016-04-09 00: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深圳-凤翔,申请签到。2016-04-08,内经视频第64课心得,请教官审阅。
脖子与胸腔要分开来了,人迎脉燥盛,胃气盛燥热,喘息气逆有余,右脾脉不足,阴阳相隔的死症,五种邪气有余,二不足,病气不足,全身热如炭,两种正气不足,肺脉细如发。
病人出生就犯癫痫,胎病,母受惊吓,阴阳不合引发。上病下治,针昼发申脉,夜发照海。
全身肿大,脉大紧,形不瘦不能吃东西,为肾风。胃为肾之官,易受惊,心会萎缩,水来克火,水代谢不出去。
记性不好腰痛,都是肾病。
四十八,大奇论:
肝肾肺皆实,肺喘两侧气满,肺气肿,只张不缩,肝有问题不得小便,受惊吓,木克土,开利水的药。阴脏出现实症,肝实。肾满,下半身水肿,偏枯,一侧不利,冷水时水会波动。头晕厉害,膈是像天平的座,水波动产生晕眩。
心脉满大,寸脉,心慌失眠,短气,手足冷,肝生心,肝脉太过,肝脉小急,造成间隙痉挛,肝脉乱跑,病人惊骇,肝肾加一起就会,脉不治也会好。能吃能睡身体表面是冷的,足心热就是好的。
附骨脉,指头贴到骨边还能摸到,表示里面长肿瘤。肝肾脉浮在一起时,为风水,病沉为死水不好治。病虚则死。
疝气,病里有山,不移动的痛,都来自寒。
常脉,肝弦春,心洪夏,脾缓长夏,肺浮秋,肾沉冬日,神是都要带点缓,有胃气。
寸关尺的位置,寸高一点,尺肾低一点。肾大急沉,里面堵到了,沉是里,浮是表。八纲辨认:阴阴表里,虚实,寒热。
疝气,硬不动,因寒而生。肝大急脉,心肺脉搏滑急,心疝肺疝,脾没有疝,脾是土。三阳积是肚子里有硬块,三阴疾是疝。二阴是厥阴,二阳合并阳明,三阳是太阳,一阳为少阳。阳明急是惊。
张洪玮
贫民
贫民
  • UID201793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0
5993楼#
发布于:2016-04-09 05:35
@教官-藁城-贾英然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3课心得。
 1、酒风症:全身发热,身重倦怠,汗出如洗澡一样得,恶风而呼吸短。病因属饮酒后气聚于脾中,热盛于中,所以全身发热四肢无力,热盛则生风,风热相搏,所以出大汗,恶风少气。治疗用泽泻苍术各十分,麋衔草五分,三者合煎或粉剂冲服都可以。麋衔草能去风除湿。所以三者可治酒风。是很好的解酒药。
 2、 怀胎九个月,突然无法说话是胞之络脉绝也。胞之络脉连系在肾,少阴之脉,经肺,系舌本,胞络脉绝,少阴脉不通,舌不能发机所以就没声音了。胞络受到胎儿挤压了。不用治疗,孩子生出来就有声音了。
 3、气血不足不能下针,病气比元气强,下针会让元气外泄。腹中有积硬块,针泄则精出,病更重了。攻坚的药在元气盛时用,元气虚时不用,可以先用一些滋补药,看准时间下药。真气出病气独留其中为疹。真正的肿瘤在里面,有的是气息堵在里面,不妨于食。病因是胸胁处为少阳,属三焦系统,如有病在此,会有胸肋胀满,三焦是在脏腑之间,不在肠胃或者脏腑里面,因此饮食不受影响。治疗可吃中药,再练气功导引出积气。
 4、髀骨和膝胫骨肿胀,肚脐一圈痛,此病叫伏梁。肚脐是神厥,切不可受寒,天气再怎么热,小孩的肚脐一定要照顾好。肚脐受了风寒,脐下有肠外之肓膜,伤到肓膜肚脐就痛。风气留在脐下,脐后是命门,命门是三焦之源,三焦是油网,跑到前面来是石门,也有的人讲是气海,实际上肓膜很大,三焦行气的所在也。因此治肾脏一定去治三焦。
 5、厥逆病症见头痛数年都不好。因为寒没有去,寒入骨髓,脑为髓海,脑逆,所以头痛。因为肾主骨,骨有髓,齿为骨之余,所以牙也痛。此为寒痛。如胃里面热中,胃经本来是从胸两边上去到头,现在胃有问题,胃气从中间直冲上脑,称为邪气,就会前额痛,就要在胃经上下针。再如流鼻涕,头也很痛,如果是清鼻涕就是寒症,这个时候用袪痛的药还有治寒的药;如果鼻子里面塞了很多东西,鼻子里有积,积了很多痰液,就迎香下针内迎香,或是用清利的药,射香矾石散。牙痛的根管治疗,也是释放压力袪痛。脓块痛是因为里面脓血的压力造成的,发炎本身是不痛的。把脓血放了,压力去了就不痛了。
 6、嘴巴里发甜是脾瘅属劳证,病因是吃太多味厚的食物,厚味令人内热,甜主于留中,脾不能把津液输布五脏,独留在脾,脾气上逆到口。内热长时间不清除就会得糖尿病。吃太好太多吃宵夜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是糖尿病的源头。血糖高并不会让人发心脏病,降血糖的药和胰岛素才是心脏病的诱因。其后遗症就是肥胖。长期打胰岛素会让人体的胰脏休眠,完全依赖胰岛素,长期下去,脚会越来越冷,越来越僵硬,如果脚上出现一个洞就要截肢。如果不吃降血糖的药不打胰岛素,让病人调节饮食,多走路,不要跑步,脚一直热。当阳气,胃气达到脚上,全身血液无淤块,就能让胰脏恢复功能。治之以兰草,以除陈气,或者改变生活习惯也可。
 7、胆瘅之病症见口苦。人若什么都吃就是不吃醋,会有胆结石。还有一种做事犹豫不决。病因是胆虚了,谋虑不绝,阳气上逆,口就苦。治疗可取阳陵泉,筋会阳陵泉,胆的俞穴募穴治疗日月与胆腧。
焦艳春
贫民
贫民
  • UID2018773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9
5994楼#
发布于:2016-04-09 06: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焦艳春申请签到2016年04月08日《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小便不出,一日数十次小便,量少不足,身热如炭火,咽喉与胸部壅塞,人迎脉数而大,呼吸喘促,肺气上逆,是有余的症状。寸口脉微,是太阴脾脏不足,热邪炽盛在胃,肺气不足,病为厥。胸为阳,咽喉为气海,咽喉与胸格塞,致阴阳分隔,为死证。五有余,是五种病邪之气太过,一为全身热如炭;二为颈膺如隔;三为人迎躁盛;四为喘息五为气逆。二种正气不足:一、癃病;二、肺脉细如发。说明阳气绝。由于五邪太过,正气不足,无法令阴阳协调,为死症之由也。生下即有癫痫,为胎病,是胎儿在母腹中因受惊恐,气逆于上,致令胎儿的精气亦居头上无法下降,造成出生后即发癫病。面目浮肿,像有水状,脉大而紧,身体无痛,形体不消瘦,无食欲为肾风。至不能吃饭、易受惊恐,若惊后心气不能恢复,心肾俱败,神气消亡,则为死症。
大奇论第四十八
满实证若出现于肝、肾、肺,会致肿。肺满实:肺张开不能回缩,现代医学为肺气肿。喘息,两胁下胀满。肝满实:两胁下胀满,躺卧易惊,小便不利。肝为木,脾为土,肝气异常压制脾土,脾土主水湿,致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故小便不利。肾满实,下半身水肿,造成一侧无力,肾主水,肾满实无力运化水,水至中膈,中膈为阴阳分隔之所,水若晃动,致阴阳失衡,致头晕眩。心满而大,证见癫痫、抽搐、筋脉拘急。亦可有心慌、不眠、短气、手足冷。肝脉小而急,证见癫痫、抽搐、筋脉拘急。小而急,是为肝脉乱跳,易受惊吓,为肝肾合并证。心脉肝脉之证,不治即可自愈。肾脉,肝脉,心脉,小而紧,为附骨脉。均可能成为瘕病。肝脉、肾脉都沉,是石水证,肝脉、肾脉都浮,是风水证。风水证好治。肝肾之脉皆虚。是死证。疝气:痛在一个部位,不会转移。一般都是来自寒证。常脉:肝弦、缓、有力;心脉洪、缓而有力;脾脉缓而有力;肺脉浮、缓而有力;肾脉沉、缓而有力。中医辨证,有八纲:阴阳虚实寒热表里。再以五行相印证。肾脉大急而沉,或肝脉大急而沉,将会产生疝气。心脉滑且急,是心疝。肺脉沉是肺疝。
张瑞芝
会员
会员
  • UID2019755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5995楼#
发布于:2016-04-09 06: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八,有人小便不出,有时一日数十次,量不足,身体热,颈部与胸部感觉分离,人迎脉数且大,呼吸短,气从下向上冲,是有余状,若寸脉微细如发丝状,为不足,病因和病名?
  此病生于脾经,有胃热盛,肺气不足引起,病名为厥,乃不治之病,是所谓五有余,二不足
九,五有余,二不足?
  五有余,来5种病邪之气太过,1,身热如炭,2,颈膺如膈,3,癃病   4,喘息   5,气逆
二不足,良种整体部署,1,癃病  2,肺脉细如发
由于,我仲系系太过良种政企部说无法令阴阳协调时,当作不属于宣泄,此为死症之由
十,人有生来患癫痫者为何?
  此为胎病,是在母体中时受极度都惊吓,阳气上头而不下降,令胎儿精气居头无法下降,成此病
十一,有病肿胀,如在水中,脉大而急,全身无痛,身形不瘦,但无法入食,食量极少,为何?
  病在肾,为肾风,令人无法入食,易受惊,受惊后,心气必弱,为死症
       大奇论篇48
 一,肝满,肺满,肾满,三者皆实,皆成肿胀状
   肺满,必气喘如雨,两肋胀满,
  肝满,亦两肋胀满,卧床则易惊,小便不利,
   肾满,必使从脚下胀满至少腹,腿部和胫部肿胀,易生坡足,终至半身不遂
  心脉胀满,会生癫痫而抽筋
肝脉一旦快且乱跳时,必是受惊所致,如肝脉微小似无状,口无法说话,此不治疗亦会痊愈,判断原则是人能吃拉睡,精神好,手足温热
胡林波
贫民
贫民
  • UID2017752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2
5996楼#
发布于:2016-04-09 07: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3课心得
酒风
       症状: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
       治疗:泽泻苍术各十分,鹿衔草(茜草)五分,合以三指撮,饭后服。也可解酒。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重身,九月而喑
       病因:为胞之络脉绝,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
      治疗:不需治疗,产后自愈。
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然后调之。所谓损不足者,身羸瘦无用鑱石也。无益其有余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病人身体很需时不可攻。)
息积
        症状:胁下满气逆,二三年不好。
        治疗: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原因:胸胁处统称少阳,有三焦油网分布,当有病在此处,一定会胸胁胀满,因病在脏腑之间,不在里面,故不妨食。
伏梁
       症状:人有身体髀股(环跳外侧骨)胻(胫骨上方,胃经与脾经中间的骨头)皆肿,环脐而痛。
      病因:此为风根,其气溢无大肠,而着于肓,肓之源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不可动之,动之为溺水之病也。
     肚脐一定要遮好,是阴的地方,最易受风。三焦是行气的所在,跟肾靠在一起,治肾一定会去治三焦,要同时治。三焦是热的,风可以让东西冷下来,但不可以对着肝吹,会伤肝。
疹筋
       症状:尺脉数甚,筋急而现。
       疹即久病之意,疹筋即久病伤筋。是入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
      对应脉与身体,寸为胸,关为膈,尺为下腹,尺部问题一定出现在下腹部。黄色红色是热症,青色黑色是痛症,白是寒症,故此病人肚子绷紧,有寒症和痛症。痛是因为有东西累积在里面。
厥逆
        症状:病头痛,数岁不已。
       原因: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此为寒痛。
      热痛:例热在胃中,直冲脑部,造成前额痛,如鼻流清涕为寒,用去寒药,鼻如有积,针外迎香透内迎香,用通利药如麝香,矾石。
     脾湿头痛,头痛如裹,有如戴帽。
脾瘅
       症状:口甘。(五脏之五味,酸肝,苦心,甘脾,辛肺,咸肾)
       病因:瘅即劳,脾瘅即脾过劳,为五气太满之溢也。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生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
      肥,即味重味厚者。
      控制血糖的药和胰岛素是引发心脏病的真正原因。治疗要维持脚是热的。
     治疗:治之以兰(香草),除陈气(积气)也。
胆瘅
       症状:口苦。
       原因: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
      任何东西一虚,阳气就会上逆。
      治疗:治之以胆募腧,(阳陵泉),治在阴阳十二关相使中。
@教官-徐州-杨诚
黄萍
贫民
贫民
  • UID2018274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64
5997楼#
发布于:2016-04-09 07: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3课心得:

         病人身体发热且身重倦怠,汗出不止如浴后,恶风而呼吸浅 泽泻、苍术各10分合煎,西草5分,可以解酒饭前服用。
       怀孕到九个月时,突然无法说话,因为子胞的络脉不通所致造成的,小孩子在里面压到造成胞络络脉受到挤压,所以不能讲话。不用治,小孩子生下来就好了。
      针灸刺法,气血不足不下针
      身体瘦弱之人,不用砭石的刺法。腹中有硬块:泻他,精气耗尽,病在里面会更严重。
       用攻坚药时要小心,取它的速效有一个基本的环境,病人元气很盛的时候攻,体力好的时候一剂攻下来不要让病绵延。病人很虚的时候不会去攻它,先滋补他,让体力恢复到一个时机下手。
    息积:胁下部胀满短气,时常气上冲胸,二三年不会好。因积在胃,不碍饮食,不可施予针灸,此积宜耐心练习导气引功,兼服药物。胸胁地方统称少阳,横胁属三焦系统,当有病在这里时,会胸胁两边胀满,是胀在三焦系统里面,三焦是在肠胃中间,不是在内脏或消化系统里面,在脏腑中间,不在里面,所以造成这样。采用药物,呼吸吐纳不要让气聚在那里,让气散开
    伏梁:环跳外侧髀股,脚的胫骨上方(胃经和脾经之间的骨头),环脐而痛。病因受于风,三焦和肾靠在一起,治肾一定会去治三焦。
    诊筋(久病):尺脉跳得很快,且绷紧。脉跳得很快,筋急,问题出在腹部。
      厥逆:有人头痛好几年不好,很冷天寒中头,寒去不掉,跑到骨髓里,脑为髓海,牙为骨之余,肾主骨,所以会痛到牙齿。
    热痛:胃热中,邪直冲脑部,造成前额痛,可以在胃上下一针;流清涕头痛:去寒去痛的药物;鼻子里有积:用清涕的药,针灸迎香透内迎香,矾石、麝香清涕。痛:有压力。
     湿盛:症状:头会像带帽一样一圈。
     脾瘅:嘴巴每天甜甜的。五气太满,五味入口,收藏于胃中,由脾脏为其运行精华到全身,此人必常食肥美食物。味重的食物,令人内热,味甘,令人中焦胀满,气会反逆到嘴巴里,嘴巴会有甜味。气太多了,转为消渴,所以吃东西不要过饱,睡前不要吃东西。
    手脚温热全身找不到一块瘀血块,情志:无惧,没有任何疾病可以威胁你。治法:兰草,可以去除陈积之肥气。
    胆瘅:病人口苦。取阳陵泉。当机立断的人胆就很好。治症:在胆的募穴日月和胆的俞穴。有的人小便不出,有时一天出数十次,这是不足也。
@教官-徐州-杨诚
严婷
会员
会员
  • UID2019898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5998楼#
发布于:2016-04-09 07: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6-04-08《黄帝内经》64课心得
1.人病小便不出,一日数十次同时量少,但是身体却身热如炭,颈部和胸部像是被分隔且有拥塞感。如若人迎脉盛大,呼吸短促,气由下向上冲,是为有余。如若寸脉呈微细如发丝状,此为不足。此病生在足太阴脾经,是由于胃热过盛大,肺气不足造成的,病名“厥”是死症。因胸为阳,脖子为气海,阳和气沟通是为正常,今阳和气分开,表示陰陽相隔,相隔者死。
2.五有余,二不足五有余指五种病邪之气太过,如身热如炭,颈胸相隔,人迎燥盛,喘息气逆。二不足指两种正气不足,,癃病和肺脉细如发。五邪太过和二正气不足,无法令阴阳协调,表里得不到沟通,为死症。
3.人病先天癫痫是因为母亲受孕时受到剧烈惊吓,阳气上于头而不降,导致胎儿的精气也上居于头,造成出生后就发癫痫。
4.人病肿胀,如有水在身中,脉呈大而紧,全身又无痛,身形不瘦,饮食量少或无法进食,此病生在肾,名为“肾风”,病人易受到惊吓,心气衰弱,此为死症。因胃为肾之官,所以人不能食,肾脉本应沉缓有力,今大而紧是为反脉,故为死症。
5.肝满,肾满,肺满。此三者皆實时,会造成肿胀。肝之满壅,令人两肋胀满,卧床,易惊,小便不利。治疗水病时,一定要强脾。肾之满壅,令人从脚到下胀满至少腹,腿部和胫骨亦肿胀,容易成跛足,终至半身不遂。因人身水的状态应在不断的气化当中,如若水不能气化,就会累积在身体的下部,冷水在身体不断波动,会造成病人一侧偏枯,一侧无力。当积水上升到胸隔部时,因胸隔是人体上部的重心,重心摇晃会令人頭暈。心脉胀满时,令人心慌,失眠,气短,手足冷,肝脉小且急数状,令人生癫痫而抽筋。肝脉速且乱跳时,是受到惊吓所致。如若肝脉呈微小似有似无,会自愈。這是因为病人能吃能喝能拉能睡,沒有别的不适症状。肾肝心三脉皆呈小急之脉,此为附骨脉,表示病人腹中有积(肿瘤)肝肾二脉皆沉为石水病。肝肾二奶浮为风水病。肝肾二脉呈虛状,为死症。肝肾二脉皆呈小且弦,为惊吓所致。
6.疝气疝是身体有坚定不移的痛,同时硬如山一样,疝气皆来源于寒。正常的脉为,肝脉弦且缓而有力,心脉洪且缓而有力,脾脉缓而有力,肺脉浮且缓而有力,肾脉沉且缓而有力。同时察脉时应看季节,春脉弦,夏脉钩,长夏脉缓,秋脉浮,冬脉沉。沉为里,浮为表。肾脉大急数又沉,肝脉大急数沉,皆为疝气。心脉搏动滑急者,为心疝,气从下腹上冲入心也。肺脉呈搏劲强,但沉骨者,为肺疝。三阳之脉皆附骨不去,为腹中有积。三阴之脉急数则为疝。二阴(厥阴)脉呈急数状,则为厥病昏迷。二阳脉(阳明)成急数状,必为受惊所致。
丁伊
会员
会员
  • UID2018193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9
5999楼#
发布于:2016-04-09 07: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丁伊申请签到,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4课心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微细如髪者,此不足也。”患癃病,一天解数十次小便,这是正气不足。同时有身热如炭,咽喉胸膺隔塞不通,人迎脉躁动急数,喘息肺气上逆,是邪气有余。寸口脉微细如发,也是正气不足。这是病在太阴脾脏不足,热邪在胃,肺气不足,病名曰厥是不能治的死症。此所谓得“五有余二不足也”。
        “五有余者,五病之气有余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外五有余者,ー、身热如炭,二、颈膺如隔,三、人迎躁盛,四、喘息,五、气逆。内二不足者,一、癃病一日数十溲,二、太阴脉微细如发。五有余者,其病在表;二不足者,其病在里。今五邪气之太过,二正气之不足,无法令阴阳协调,做适当的补充与宣泻,此为死症之由。
        “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吓,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 人出生以后就患有癫痫病,病的名字叫胎病,这种病是胎儿在母腹中得的,由于其母曾受到很大的惊恐,气逆于上而不下,精也随而上逆,精气并聚不散,影响及胎儿故其子生下来就患癫痫病。
        “有病庞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脉大为气,紧为寒。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受惊后,心气痿者死。” 有一种病面目浮肿,象有水状,切按脉搏大而且紧,身体没有痛处,形体也不消瘦,但不能吃饭,或者吃的很少,这种病发生在肾脏,名叫肾风。肾风病人到了不能吃饭,常常惊恐的阶段,若惊后心气不能恢复,心肾俱败,神气消亡,而为死症。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骯大跛,易偏枯。” 肝经、肾经、肺经胀满者,其脉搏必实,当即发为浮肿。肺脉壅滞,则喘息而两胁胀满。肝脉壅滞,两肋胀满,睡卧时惊惕不安,小便不利。肾脉壅滞,则胁下至少腹部胀满,两侧胫部粗细大小不同,患侧脾胫肿大,活动受限,日久且易发生偏枯病。 腿部及胫部肿胀,容易成跛足,终至半身不遂。下半身到腹部水肿,因是冷水,水波动就造成一侧偏枯,一侧无力。
心脉满大, 是心经热盛,耗劫肝阴,心神被伤,筋脉失养,故发生癫痫、抽搐及筋脉拘挛等症。肝脉小急,是肝血虚而寒滞肝脉,血不养心,筋脉不利,也能出现癫痫、抽搐和筋脉拘挛。脉小急是寒。肝脉的搏动急疾而乱,是由于受了惊吓,如果按不到脉搏或突然出现失音的,这是因惊吓一时气逆而致脉气不通不需治疗,待其气通即可恢复。肾、肝、心三脉细小而急疾,指下浮取鼓击不明显,是气血积聚在腹中,皆当发为瘕病。         肾脉和肝脉均见沉脉,为石水病;均见浮脉,为风水病;均见虚脉,为死症;均见小儿兼弦之脉,将要发生惊病。
肾脉沉大急疾,肝脉沉大急疾,均为疝病。
心脉搏动急疾流利,为心疝;
肺脉沉而搏击于指下,为肺疝。
太阳之脉急疾,是受寒血凝为瘕;
太阴之脉急疾,是受寒气聚为疝;
少阴之脉急疾,是邪乘心肾,发为痫厥;
阳明之脉急疾,是木邪乘胃,发为惊骇。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