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楼#
发布于:2016-04-09 08: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3课心得: 病人身体发热且身重倦怠,汗出不止如浴后,恶风而呼吸浅 泽泻、苍术各10分合煎,西草5分,可以解酒饭前服用。 怀孕到九个月时,突然无法说话,因为子胞的络脉不通所致造成的,小孩子在里面压到造成胞络络脉受到挤压,所以不能讲话。不用治,小孩子生下来就好了。 针灸刺法,气血不足不下针 身体瘦弱之人,不用砭石的刺法。腹中有硬块:泻他,精气耗尽,病在里面会更严重。 用攻坚药时要小心,取它的速效有一个基本的环境,病人元气很盛的时候攻,体力好的时候一剂攻下来不要让病绵延。病人很虚的时候不会去攻它,先滋补他,让体力恢复到一个时机下手。 息积:胁下部胀满短气,时常气上冲胸,二三年不会好。因积在胃,不碍饮食,不可施予针灸,此积宜耐心练习导气引功,兼服药物。胸胁地方统称少阳,横胁属三焦系统,当有病在这里时,会胸胁两边胀满,是胀在三焦系统里面,三焦是在肠胃中间,不是在内脏或消化系统里面,在脏腑中间,不在里面,所以造成这样。采用药物,呼吸吐纳不要让气聚在那里,让气散开 伏梁:环跳外侧髀股,脚的胫骨上方(胃经和脾经之间的骨头),环脐而痛。病因受于风,三焦和肾靠在一起,治肾一定会去治三焦。 诊筋(久病):尺脉跳得很快,且绷紧。脉跳得很快,筋急,问题出在腹部。 厥逆:有人头痛好几年不好,很冷天寒中头,寒去不掉,跑到骨髓里,脑为髓海,牙为骨之余,肾主骨,所以会痛到牙齿。 热痛:胃热中,邪直冲脑部,造成前额痛,可以在胃上下一针;流清涕头痛:去寒去痛的药物;鼻子里有积:用清涕的药,针灸迎香透内迎香,矾石、麝香清涕。痛:有压力。 湿盛:症状:头会像带帽一样一圈。 脾瘅:嘴巴每天甜甜的。五气太满,五味入口,收藏于胃中,由脾脏为其运行精华到全身,此人必常食肥美食物。味重的食物,令人内热,味甘,令人中焦胀满,气会反逆到嘴巴里,嘴巴会有甜味。气太多了,转为消渴,所以吃东西不要过饱,睡前不要吃东西。 手脚温热全身找不到一块瘀血块,情志:无惧,没有任何疾病可以威胁你。治法:兰草,可以去除陈积之肥气。 胆瘅:病人口苦。取阳陵泉。当机立断的人胆就很好。治症:在胆的募穴日月和胆的俞穴。有的人小便不出,有时一天出数十次,这是不足也。 |
|
6001楼#
发布于:2016-04-09 08: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大奇论《素问》第四十八篇 1.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 肺之雍,喘而两肋满;肝雍,两肋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腿胫有大小,易跛,易偏枯(半身不遂);心脉满大,癎瘈(癫痫)筋挛;肝脉小急,癎瘈(癫痫)筋挛;肝脉惊暴(速且乱),有所惊骇,脉微小似有似无,不治自己。 2.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为附骨脉,不鼓皆为瘕(腹内有硬块而不鼓)。 3.肝肾脉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4.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心脉搏滑急为心疝,气自下腹上冲入心。肺脉沉搏为肺疝。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癎厥(昏迷),二阳急为惊。 5.脾脉外鼓沉(浮强时而下沉)为肠澼(下痢),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这是阴绝阳独的现象。 6.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膈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暗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暗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呈细小但坚硬且急数,这表示胃阳无法 输送阳热,此阳气遇阻,必为半身不遂也。 7.脉至而搏,出鼻血身热者死,此脉症不合。脉来悬钩浮为常脉。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 8.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不足也,脉见始九十日死。 9.脉至如火薪然(燃烧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冬季)而死。 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肝血不足),木叶落(秋季)而死。 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寒而鼓(阻塞且鼓胀),是肾气予不足,悬去枣华(春末夏初)而死。 脉至如丸泥(颗粒状),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春季)而死。 脉至如横格,坚且长,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秋)而死。 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秋末)而死,不言可治。 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死。 脉至如涌泉,浮鼓于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若少元气味,韭英(初春)而死。 脉至如颓土(松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先见黑,白垒(春季叶初发)发死。 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穴之予不足也。水凝(冬季)而死。 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按之小急,重按之坚大急,五脏菀热(积热已久),寒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春)而死。 脉至如华(如花瓣虚无力)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
|
6002楼#
发布于:2016-04-09 08: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大奇论《素问》第四十八篇 1.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 肺之雍,喘而两肋满;肝雍,两肋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腿胫有大小,易跛,易偏枯(半身不遂);心脉满大,癎瘈(癫痫)筋挛;肝脉小急,癎瘈(癫痫)筋挛;肝脉惊暴(速且乱),有所惊骇,脉微小似有似无,不治自己。 2.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为附骨脉,不鼓皆为瘕(腹内有硬块而不鼓)。 3.肝肾脉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4.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心脉搏滑急为心疝,气自下腹上冲入心。肺脉沉搏为肺疝。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癎厥(昏迷),二阳急为惊。 5.脾脉外鼓沉(浮强时而下沉)为肠澼(下痢),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这是阴绝阳独的现象。 6.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膈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暗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暗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呈细小但坚硬且急数,这表示胃阳无法 输送阳热,此阳气遇阻,必为半身不遂也。 7.脉至而搏,出鼻血身热者死,此脉症不合。脉来悬钩浮为常脉。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 8.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不足也,脉见始九十日死。 9.脉至如火薪然(燃烧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冬季)而死。 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肝血不足),木叶落(秋季)而死。 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寒而鼓(阻塞且鼓胀),是肾气予不足,悬去枣华(春末夏初)而死。 脉至如丸泥(颗粒状),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春季)而死。 脉至如横格,坚且长,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秋)而死。 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秋末)而死,不言可治。 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死。 脉至如涌泉,浮鼓于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若少元气味,韭英(初春)而死。 脉至如颓土(松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先见黑,白垒(春季叶初发)发死。 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穴之予不足也。水凝(冬季)而死。 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按之小急,重按之坚大急,五脏菀热(积热已久),寒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春)而死。 脉至如华(如花瓣虚无力)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
|
6003楼#
发布于:2016-04-09 08: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4月8日《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大奇论《素问》第四十八篇 1.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 肺之雍,喘而两肋满;肝雍,两肋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腿胫有大小,易跛,易偏枯(半身不遂);心脉满大,癎瘈(癫痫)筋挛;肝脉小急,癎瘈(癫痫)筋挛;肝脉惊暴(速且乱),有所惊骇,脉微小似有似无,不治自己。 2.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为附骨脉,不鼓皆为瘕(腹内有硬块而不鼓)。 3.肝肾脉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4.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心脉搏滑急为心疝,气自下腹上冲入心。肺脉沉搏为肺疝。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癎厥(昏迷),二阳急为惊。 5.脾脉外鼓沉(浮强时而下沉)为肠澼(下痢),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这是阴绝阳独的现象。 6.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膈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暗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暗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呈细小但坚硬且急数,这表示胃阳无法 输送阳热,此阳气遇阻,必为半身不遂也。 7.脉至而搏,出鼻血身热者死,此脉症不合。脉来悬钩浮为常脉。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 8.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不足也,脉见始九十日死。 9.脉至如火薪然(燃烧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冬季)而死。 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肝血不足),木叶落(秋季)而死。 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寒而鼓(阻塞且鼓胀),是肾气予不足,悬去枣华(春末夏初)而死。 脉至如丸泥(颗粒状),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春季)而死。 脉至如横格,坚且长,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秋)而死。 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秋末)而死,不言可治。 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死。 脉至如涌泉,浮鼓于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若少元气味,韭英(初春)而死。 脉至如颓土(松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先见黑,白垒(春季叶初发)发死。 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穴之予不足也。水凝(冬季)而死。 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按之小急,重按之坚大急,五脏菀热(积热已久),寒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春)而死。 脉至如华(如花瓣虚无力)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
|
6004楼#
发布于:2016-04-09 14:35
@教官-伊犁-慕利敏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 文建宁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5課心得: 脉症合:不同的节气、季节,不同的外在表现出来的症状,应该有一个与之相应的脉或者脸色。此时治疗起来很快;如果不 相符,多为死症 人讲话,需要三个方面配合,心肺肾 没有胃气的症状:不想吃东西,说话没力气 如果脾脉浮动且见沉象,拉肚子,无碍,会自愈 如果肝脉小而缓,拉肚子,无碍 如果肾脉小博沉,便血,但身体发热,此时脉证不合死症 如果心脉、肝脉小、便血,由于木火相生,可以治疗;如果此时身体发热,脉证不合,死症 胃脉沉涩滞、或者浮动大,还有心脉小急,是气血不通的征象,会导致半身不遂 如果男子发病在左侧,女子在右侧,能正常说话,就可以治疗;若果男子发病在右侧,女子左侧,难治 鼻子出血,脉象应该虚,如果脉象搏、大、有力,身体发热,此时脉症不合,死症 脉来的时候,象或一样旺盛,这是心脏的精气耗尽,初冬的时候会死 脉来的时候,象风吹落叶一样,散开了,这是肝气虚极了,秋天的时候会死 脉来的时候,很实,象堵塞了一样弹指,这是肾脏精气耗尽,初夏的时候会死 脉来的时候,格处象有个东西在指头下,这是胆气不足,深秋的时候会死 脉来的时候,象弹丸,滑、按不住,这是大肠的精气不足,初夏的时候会死 脉来的时候,轻浮如花,人多恐惧,幻听,这是小肠精气虚损,深秋的时候会死 《脉解篇第四十九》 正月,阳气要升,但阴寒之气太盛,阳气无法透出去,所以太阳经的腰椎肿、痛 肾有病,腰椎会痛 内脏阳不怕多,阳要潜在内脏里边 如果人的身体左边或者右边的阳气正常透发出去,而另一边由于寒气的影响,还无法透发,就会形成偏颇 阳气上升太活跃,会耳鸣、头痛等 如果阳气全部升上去了,而阴气全部在下面,上实下虚,就会导致狂颠 |
|
6005楼#
发布于:2016-04-09 16: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5课心得
脾脉浮且搏动很强,时又沉下,此为下痢之脉,一段时间以后自己会恢复。肝脉呈小且缓状也是下痢之脉,此病易治。肾脉呈小但搏动很强且沉下,此为上痢且排血便,身冷则吉,若血温身又热为逆症,主死不治。 心与肝二脏所引起之下痢也会带血,即令是二脏同病也可治疗。但如果二脏之脉呈细小又沉而涩者,则为下痢之脉,如果兼有身热者必死,在发热开始第七日死亡,远就是阴绝独阳症状。 胃脉呈沉下且搏动有力又涩,或浮出且搏动强大。心脉呈细小介坚硬且急数,这表示胃阳无法输送阳热,此阳气遇阻,必为半身不遂也。男人则左侧偏枯,女子则右侧偏枯。若是如此,则凡口能言,舌能转动者可治,三十日内可以起床走动。若是无法说话者,则需三年才能起来。如果是年不满二十岁得此病者,三年之内必死。 脉的搏动很强,又出鼻血身体发热者必死。 此脉症不合也。正常之脉应呈悬空如钩且稍浮状。一旦脉来如气喘一样短且急,此名“暴厥”。得此病者神智不清,无法与人说话,如果脉来很急数,此为受人惊吓,三、四日后自己会痊愈。 脉呈浮合状,就是好像永远有脉如直,细数约一息有十跳,这是经气不足的现象,自始现九十日内死亡。脉呈如火在燃烧状,这是心之精华已无,待草尽枯(冬季)而死。脉来如散地之落叶,这是肝气已虚(肝中无血),会在秋季落叶之时死亡。脉来如“省客”者,就是指脉如阻塞且鼓胀状,表示肾气不足也,会在春末夏初时节死亡。 脉来如泥丸呈颗粒状,这是胃的精气已不足也,会在春季榆树荚落时死亡。脉来如窗之横格,坚长有力,这是胆之精气已不足也,会在稻熟之秋季死亡。脉来如细弦一样一缕一缕的,这是子胞的精液不足也。又逢病人喋喋不休的说话,则此人在下霜的秋末必死,如果没有说话不停的状况,则可治愈。脉来如交漆者,所谓交漆者,就是左右互跳由傍而至中也,会在出现此脉后三十日内死亡。 脉来如涌泉状,浮出鼓胀在肌肉中,这是太阳之经气不足也,如果病人没有元气,则会在初春死亡。脉来有如松土一样,重按又不见了,这是肌肉已无精气。若面上出现黑色,则会在春季初发嫩白叶时死亡。脉来如“悬雍”者,所谓“悬雍”,就是浮按应手,切按越强大的意思,这是表示十二俞穴位之精气已不足也。会在水结冰之冬日死亡。 脉来如“偃刀”者,所谓“偃刀”者,就是浮按呈细小急数状,重按则坚大而急数状,表示五脏积热已久,寒热又并居在肾脏,一旦病人无法久坐,则会在立春时死。 脉来如泥丸之滑动,又不直手。不直手表示重按无服之意,这是大肠之精气已不足也。此人会在枣树初生叶之春日而死。脉来如花瓣似的虚而无力者,此人必易恐惧,不喜久坐久卧,当行走站立常呈凝神静听状。这是小气精气已不足也,会在秋末之日死亡。 第四十九篇 脉解 足太阳经的肿与腰椎痛,是因在农历正月即寅月,此月是足太阳经掌司之月,正月明,阳气始出头向上行,但阴气仍盛在上,阳气因此无法正居其位造成肿症,即腰椎痛也。如果是病一侧偏枯而跛足者,乃因正月阳气正消解地上寒冬之冰,地气因之而出造成的。所谓“偏虚”就是冬寒未解阳气因而不足状,故使人偏虚而足跛了。 |
|
6006楼#
发布于:2016-04-09 18: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惠州-赖惠平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岐伯曰: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谓得五有余、二不足也。 帝曰:何谓五有余、二不足? 岐伯曰:所谓五有余者,五病之气有余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帝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 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病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 帝曰:有病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 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不已,心气痿者,死。 帝曰:善。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肺之雍,喘而两满;肝雍,两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大跛,易偏枯。 心脉满大,痫筋挛;肝脉小急,痫筋挛;肝脉暴,有所惊骇,脉 不至若,不治自己。肾脉 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 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心脉 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痫厥;二阳急,为惊。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惠州-赖惠平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岐伯曰: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谓得五有余、二不足也。 帝曰:何谓五有余、二不足? 岐伯曰:所谓五有余者,五病之气有余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帝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 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病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 帝曰:有病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 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不已,心气痿者,死。 帝曰:善。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肺之雍,喘而两满;肝雍,两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大跛,易偏枯。 心脉满大,痫筋挛;肝脉小急,痫筋挛;肝脉暴,有所惊骇,脉 不至若,不治自己。肾脉 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 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心脉 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痫厥;二阳急,为惊。 |
|
6007楼#
发布于:2016-04-09 20: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黃帝内经》64课学习心得:
有癃者,一日小便数十次,此为不足也。其身热如炭火,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为有余也。如寸脉呈微细如发丝状,也为不足。此即所谓的五有余,二不足也,其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为"厥'',死不治。五有余为五病之气有余,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邪气过胜而正气不足,故为死症之由。 人有生来有癫痫者,为"胎病''。为其母所孕之时经受大惊,阳气上于头而不得降,致令胎儿精气亦居头上无法下降,发为癫痫。 有病其肿胀有如水在其中,脉大而紧,全身无痛处,身形不瘦,但无法进食,为"肾风''。其病在肾,能令人无法进食,易惊,惊后心气痿弱,此为死症。 肝满,肾满,肺满,皆为实症,统称阴实,都为肿胀。 肺满令人气喘而两胁胀满。 肝满亦两胁胀满,卧床易惊,小便不利。 肾满为从脚下至少腹胀满,成跛足,甚则半身不遂。 心满可生癫痫及抽筋。 |
|
6008楼#
发布于:2016-04-09 20: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王玲萍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有小便不出的患者,即使一天小便10次,量也非常少。患者身热如炭,颈项与胸部好像被分隔似的拥塞着(颈是气之海,胸是阳,正常颈和胸是可以沟通的,人可以扭脖子,现在阳和气分开来,是非常危险的,阳气往下走是常态,现在气往上冲,阴阳要分开了,阴阳分隔大部分是死症),人迎脉数且盛大,呼吸短促,气由下往上冲,这是有余的症状。寸脉成微细如发丝状,此为不足之症状。这种病是手太阴肺经的病,病势在胃而和肺颇有关系,此病名厥,是死不治之症,这就是所谓的五有余,二不足。 ★五有余是指病气有余①身热如炭②颈膺如隔③人迎躁盛④喘息⑤气逆。二不足是指病气不足①癃病每天小便数十次。②肺脉细如发。现在外面的症状有五有余,里面的症状有二不足,病病既不在表(里有二不足)也不在里(外有五有余),补泄不得,故为死症。 ★有的人生下来就患癫痫,这是因为在胎儿时期在母体内时,母亲受到惊吓,阳气上于头而不下降,令胎儿的精气也居头上而无法下降,造成出生之后就发癫痫。针灸大成学过发癫痫时,昼发灸申脉,夜发灸照海,上病下治。 ★病人全身肿胀如有水在里面,按脉大而紧(正常脉应缓而有力,一息四到五至),身无痛,形不瘦,但无法入食,食量极少,这种病生在肾,病名肾风(肾脏积水时就不是肾风了)。肾风能令人无法入食(胃为肾之官),易惊(常态水克火,当肾病长久不愈,水盛,会造成心痿,正常肾脉应沉而细,现在脉大而紧。肾主骨,发为肾之余,听力肾在管,大小便肾在管,肾为胃之关,肾主骨,管站立,肾又管水,肾主记忆,肾主腰),受惊后,心气必痿弱,此为死症。 大奇论篇第48 ★肝满肾满肺满三者皆为实症,皆成肿胀状。肺之满雍必令人气喘,两肋胀满,就是现代医学的肺气肿,肺张开来没有办法收缩。 ★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因为木克土,土是脾脏,脾脏在管全身的水,我们在利水消水的时候通常会开一些健脾的药。当脏满出现实症的时候都是比较危险的症,肝肺肾都是阴脏,又出现实证,我们称为阴实。) ★肾满出现实症的时候,从脚下到少腹全部胀满,水肿,水本身常态应是气化的,现在冷水累积在身体下面,从脚一直累积到少腹,冷水时水会波动,会造成身体一侧偏枯没有力量。人常常会产生水症,当水满到胸膈的时候,膈上为阳,膈下为阴,膈是阴阳交汇的地方,当水在胸膈部位波动时人就会产生晕眩。 ★心脉满大,讲的是寸脉,心慌,不寐失眠,气短,手足冷。木生火,肝脏有问题的时候会影响到心脏。肝脉小急会造成癫痫抽筋,肝脉一旦快速且乱跳时,表示必受到惊吓所致。肝肾同时出现病变的时候,两病加在一起,就会出现受惊的症状。如果病人脉原来比较急大,现在脉变小了,说明病气过了,病就要好了。如果摸脉问题比较大但病人能吃能睡,手脚是热的,头面是凉的,身体有很多健康状况,病自己会慢慢痊愈。 ★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此为跗骨脉,是腹内长东西有硬块的脉象,肾脉肝脉皆为沉脉,是石水之脉,不好治疗。肾脉肝脉都是浮脉是风水之脉,好治疗。二脉都呈虚脉为死症。二者之脉小而弦者,为惊骇所致。 ★痛不移而且沉痛为疝,都是由寒导致的。 ★正常的脉,肝弦心洪脾缓肺浮肾沉,这是脉形,脉的神是无论哪种脉都应缓而有力,有胃气 ,寸脉九分,尺脉一寸,大于一寸九分的脉为长脉,小于一寸九分的脉为短脉。脉从剖面图上看,寸脉高一点,离皮肤近一点,尺脉低一点,离皮肤远一点。 |
|
6009楼#
发布于:2016-04-09 20: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6课心得
项背强硬者,因阳气盛大而向上与阴争,治在膀胱经。耳鸣者,因阳气上盛而乱窜造成。若阳气全居头上不下,阴气在下无法上行,此因肺中有痰堵塞,造成下虚上实,人会发狂癫。 阳气浮上成聋者,因肾阴不足造成阳气浮上。阳气本应在外行,入中会令人不能言,此因阳气由盛而衰,成不足状造成哑的。房事过多,精气衰竭,四肢冰冷,这是肾虚,虚甚气不能上也会致人哑。 肾气不足之人,手足必冷。肾阳虚症:尿频,大便不正常。头痛会牵连牙齿,手足冰冷,目不见物。多发生在大吐血或下血后,为上实下虚,可服用桂附八味丸。肾阴虚症:先耳鸣后聋,手足不冷,大便也正常,但视物色彩会变化。 少阳症胸胁胀满疼痛者,为少阳过盛。因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今少阳过盛,病邪又被阴气压制,故令人心胁痛,不能反侧。九月时节万物皆衰而入阴蛰状,今气盛造成阳气自下而上生,名之“跃” ,即恶心呕吐。 阳明症本为纯热症,有见阵寒者,此因阳明为正午之阳,五月为阳至盛。此时却受阴气,故有阵寒现象。腿肿而无力者,也是在盛阳之五月阴入所致。阳应盛于五月,今反衰之,阴气因阳衰而上与阳争,故胫肿而腿股无力。 上喘而为水逆入胸之症,这是阴气本居下,因阳虚而上逆,以致冷水客居脏腑间产生积水,谷物精华无法入脏所致。水来自肾,散于肺,为阴之气,本该居脏腑之上成为津液,现居于脏腑中。人体正中央(心和小肠间的大血管)是阳之所在,不可有阴气。水逆入胸使心阳无法下行,继而影响肺,故见胸痛短气之症状。若肾和肺功能良好,因肺主皮毛,人的皮肤就会很滋润。反之肾和肺有问题时,皮肤就差。多喝水亦无用,反致水肿,只有让体内的水归位才能好。 “甚而厥”者,恶见外人与火光,闻两木相碰之声就惊栗,这是阳气与阴气不合而相搏,水火无法兼容而致。欲闭户而独处者,也是阴阳相薄造成。当阳气尽而阴气盛时,人就会喜欢独处不想与人交往,用起阳的药治。 一发病就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的症状,此因内里阴阳相争,阳亢燥热所致。“客孙脉”者会头痛流鼻血,腹部肿大。这是阳明的燥气居上不下。因头部为诸阳之会,其孙络入于太阴,脾又主少腹,故会头痛,流鼻血且腹肿。14岁以下孩子流鼻血为正常,大人流鼻血就不正常。 太阴病腹胀满者,因太阴为子月(11月),至阴之时万物收藏,故会腹部胀满。阴气上入于心而生噫气者,为阴过盛而上行入阳明经,阳明络于心,故生噫气。食入则呕吐者,为里阴满,物入成溢,故会呕吐。心和胃是相通的,当心有病时,胃会被牵连,胃口往往会增大;反之亦是。 |
|
6010楼#
发布于:2016-04-09 20: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4节学习心得:
一、黄帝问: 有人小便不出,但是有时一天数十次,但量少不足,其身上发热像炭火,颈项(气之海)和胸腔好像被分隔似壅塞着,人迎脉(是胃气的所在)躁盛,呼吸短促,气由下往上冲,这是有余的病象,右手的关脉(脾脉)微细如发丝状,这又是不足的征象,这是什么病?为什么病会这样?岐伯说: 这病在太阴,由于胃热过盛,症状却偏重在肺,病名叫做厥,是无法治疗的死症。这是实症,我们人体的胸是阳,脖子是气,正常时阳与气是沟通的,我们的脖子可以扭动,突然阳和气分开来,这就很危险了。阳和气是很接近的东西,两者相辅相成,结果气的道分开来了,整个气往上,阳气要往下走是常态,,整个气往上,代表阴与阳要相膈了。有这种症状,大部分都是死症,这就是五有余,二不足的病。 2.黄帝说: 什么叫做五有余二不足呢?岐伯说: 所谓五有余,就是五病之气有余,也就是五脏之气有余,五种邪气是,全身热如炭,还有颈项与胸腔分开来,人迎燥盛,喘息,(气逆)这些都是阳气,往上逆的现象。两种正气不足,小便沒有了(癃闭),肺脉细如发,因为肺脉是胸阳脉的地方,沉细,这是阳要厥了。阴阳分开来了,这就是两种不足,这都是死症。在西医来看,都是死之前心肺肾衰竭之前所看到的症状。 3.黄帝问: 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有癫痫病的(先天的),这是什么病?怎么得的?岐伯说: 这叫做胎病,这不是遗传,这是因为胎儿在腹中时,其母曾受到大的惊恐气逆于上而不下,惊气聚在一起,所以使孩子生下来就患癫痫病。在针灸的时候,介绍过怎么治癫痫,昼发灸申脉。夜发灸照海。上病下治。 4. 黄帝问: 有人患全身浮肿,里面累积水很多,按它的脉又大又紧(常脉是缓而有力,一息四至),身体不痛,形体也不消瘦,好像有水在里面的感觉,但不能吃东西,或者吃得很少,这叫什么病? 岐伯说:这种病的根本在肾,病名叫做肾风,当肾有风的时候,身体里感觉有水形不变,当肾真的出问题的时候,有积水的时候,就不是肾风了,是阳不足,所以水会累积起来,肾风到了不能吃东西的阶段(肾和胃有关系,胃为肾之官〈关〉),多害怕(善惊),害怕后就会因心脏(会萎缩)哀竭而死。因为心是火,肾是水,常态是水克火的,如果肾病一直没好。水就会越来越盛,就会伤害到火(心脏)。心脏就会衰渴。(正常情况下,肾脉是沉而细,现在是大而紧) 二、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1.肝满,肾满,肺满,三者都是实症,皆成肿胀状。肺之满壅,必令气喘而两胁胀满,就是说现在的肺气肿,即肺张开来,收缩不好,就是肺满。会造成两胁非常的胀满。肝之满壅亦令两胁胀满,睡眠会惊骇不安,小便不通,因为木克土,土是脾脏,是脾脏在管所有的水,所以我们在利水,消水的时候,常常会开建脾的一药。胀满就是实症,有实症的是比较危险的病。肝,肺,肾本来都是阴脏,胆,小肠,胃,大肠膀胱是阳。现在出现实症,我们就叫做阴实。肾之满壅时,会从脚下胀满到少腹,全部积水。腿部及胫部肿胀,容易成跛足(走路身不平衡),容易发展成为偏枯的病(水在身上的常态是气化的,吐气的时候热气从嘴巴里出来,现在下面同样是水〈冷水〉,从脚部一直累积到腹部,下半身水肿,这个水会波动,水波动的时候就会造成一侧偏枯,一侧没有力量。我们人常常会产生这种水证,如果水满到中隔〈中隔是阴阳交会的地方〉,正常水是蒸气,如果水阻隔在那边,就会产生晕眩,中隔就像天平的底座,头面就像天平的上方,底座一晃动,上面也就晃动,因此就会头晕,此时很像西医中的内耳眩晕症)。心脉满而大,(瘛xi)筋脉相引拉的很紧,绷的很紧,会抽筋,筋脉拘 |
|
6011楼#
发布于:2016-04-09 21: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有小便不出之患者,即令一旦小便数十次,但量少不足。其身热如炭火,颈项与胸部好像被分隔似的壅塞着,人迎脉数且盛大,呼吸短促,气由下往上冲,这是有余之症状。如寸脉呈微细如发丝状,此为不足之症状。此病原因何在?病名为何?此病生在足太阴脾经,由于胃热过盛大,肺气不足,此病名厥,乃死不治之病。这就是所谓五有余,二不足也。 何谓五有余,二不足也?所谓五有余者,乃五种病邪之气太过,如:ー、身热如炭。二、颈膺如隔。三、人迎躁盛。四、喘息。五、气逆。二种正气不足:一、癃病。二、肺脉细如发。由于五邪气之太过,二正气之不足,无法令阴阳协调,做适当的补充与宣泻,此为死症之由。 胎病癫痫:人有生来即患癫痫者,病名为何?怎样得到的?此病名“胎病”。得到是在母体中时,其母孕时受到极大惊吓,阳气上于头而不下降,致令胎儿的精气亦居头上无法下降,造成出生后即发癫病也。 有病其肿胀如有水在其中状,按脉则成大而紧之脉,全身又无痛处,身形不瘦,但无法入食,食量极少,此病名为何?此病生在肾,病名肾风,肾风能令人无法入食,易惊。受惊后,心气必痿弱,此为死症。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肝满,肾满、肺满,三者皆为实症,皆成肿胀状。肺之胀满,肺张开来没办法收缩,必令气喘而两胁胀满。肝之满壅亦令两胁胀满,卧床则易惊,容易受到惊吓,小便不利(因为木克土,土是脾脏管全身的水)。肾之满壅必使从脚下胀满至少腹全部积水,腿部及胫部肿胀,容易成跛足,终至半身不遂。心脉胀满时,会生癫痫而抽筋,心慌,不寐晚上不睡觉,短气,手足冷,肝生心。肝脉呈小且急数时,也会令人癫癎抽筋。肝脉一旦快速且乱跳时,表示必受到惊骇所致的(惊骇:肝和肾都有病时,就会出现惊骇)。如果肝脉呈微小似有似无状,口无法说话,此不治疗亦会自己痊愈。 肾脉、肝脉、心脉都成小急之脉,此为跗骨脉,即令腹不膨胀,内中亦有硬块也。肾脉、肝脉皆为沈脉,是石水之病。二者脉都浮起,则为风水之脉。二者都呈脉虚状,为死症。二者之脉皆呈小且弦者,此为惊骇所致也。 常脉:肝弦缓有力-对春;心洪缓有力-对夏;脾缓而有力-对长夏;肺浮缓有力-对秋;肾沉缓有力细小-对冬。沉脉就是里,浮就是里。八纲辩证:阴阳、虚实、表里、寒热。 疝气:一个部位坚定不移的痛,就是疝。一般疝气都是来自寒。肾脉呈大且急数又沈,肝脉如同此,皆为疝气。心脉搏动滑急者,为心疝之病,气自下腹上冲入心也。肺脉呈搏勋强但沈骨者,为肺疝。 凡三阳之脉急数且跗骨不去,此为腹中有硬块,三阴之脉急数则为疝。若有二阴二阴指厥阴,脉呈急数状,则为癫痫昏迷。若有二阳二阳指阳明)脉呈急数状,则必为受惊所致。 脾脉浮且搏动很强,时又沈下,此为下痢之脉,一段时间以后自己会恢复。肝脉呈小且缓状也是下痢之脉,此病易治。肾脉呈小但搏动很强且沈下,此为下痢且排血便,身冷则吉,若血温身又热为逆症,主死不治。 心与肝二脏所引起之下痢也会带血,即令是二藏同病也可治疗。但如果二脏之脉呈细小又沈而濇者,则为下痢之脉,如果兼有身热者必死,在发热开始第七日死亡,远就是阴绝独阳症状。 |
|
6012楼#
发布于:2016-04-09 22: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09号,《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有小便不出之患者,即令一旦小便数十次,但量少不足。其身热如炭火,颈项与胸部好像被分隔似的壅塞着(胸为阳,颈项为气,本应一体,现呈相隔,此为阴阳相隔的迹象,为死症),人迎脉数且盛大,呼吸短促,气由下往上冲,这是有余之症状。如寸脉呈微细如发丝状,此为不足之症状,此病生在足太阴脾经,由(心肺衰竭之前可看到这种症状)于胃热过盛大,肺气不足,此病名厥,乃死不治之病,就是所谓五有余,二不足。 所谓五有余者,乃五种病邪之气太过,如:ー、身热如炭。二、颈膺如隔。三、人迎躁盛。四、喘息。五、气逆。二种正气不足:一、癃病。二、肺脉细如发。由于五邪气之太过,二正气之不足,无法令阴阳协调,做适当的补充与宣泻,此为死症之由。 人有生来即患癫痫,名“胎病”。得到是在母体中时,其母孕时受到极大惊吓,阳气上于头而不下降,致令胎儿的精气亦居头上无法下降,造成出生后即发癫病。 有病其肿胀如有水在其中状,按脉则成大而紧之脉,全身又无痛处,身形不瘦,但无法入食,食量极少,此病生在肾,病名肾风,肾风能令人无法入食,易惊。受惊后,心气必痿弱,此为死症。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肝满,肾满、肺满,三者皆为实症,皆成肿胀状。肺之满壅(现代言肺气肿),必令气喘而雨胁胀满。肝之满壅亦令两胁胀满,卧床则易惊,小便不利。肾之满壅必使从脚下胀满至少腹,腿部及胫部肿胀,容易成跛足,终至半身不遂。心脉胀满时,会生癫痫而抽筋。肝脉呈小且急数时,也会令人癫癎抽筋。肝脉一旦快速且乱跳时,表示必受到惊骇所致的。如果肝脉呈微小似有似无状,口无法说话,此不治疗亦会自己痊愈。 肾脉、肝脉、心脉都成小急之脉,此为跗骨脉,即令腹不膨胀,内中亦有硬块也。肾脉、肝脉皆为沉脉,是石水之病。二者脉都浮起,则为风水之脉。二者都呈脉虚状,为死症。二者之脉皆呈小且弦者,此为惊骇所致。 肾脉呈大且急数又沉,肝脉如同此,皆为疝(多为寒)气。心脉搏动滑急者,为心疝之病,气自下腹上冲入心。肺脉呈搏勋强但沉骨者,为肺疝。 凡三阳之脉急数且跗骨不去,此为腹中有硬块,三阴之脉急数则为疝。若有二阴(厥阴)脉呈急数状,则为癫痫昏迷。若有二阳(阳明)脉呈急数状,则必为受惊所致。 脾脉浮且搏动很强,时又沉下,此为下痢之脉,一段时间以后自己会恢复。肝脉呈小且缓状也是下痢之脉,此病易治。肾脉呈小但搏动很强且沉下,此为下痢且排血便,身冷则吉,若血温身又热为逆症,主死不治。 |
|
6013楼#
发布于:2016-04-09 22: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5集心得:
痢疾: 脾脉见沉而又有向外鼓动之象,是痢疾,为里邪出表的脉象日久必然自愈。肝脉小而缓慢的,为痢疾邪气较轻,容易治愈。肾脉沉小而动,是痢疾,或大便下血,若血热身热,是邪热有余,真阴伤败,为预后不良的死症。心肝二脏所发生的痢疾,亦见下血,如果是两脏同病的,可以治疗,若其脉都出现小沉而涩滞的痢疾,兼有身热的,预后多不良,如连续身热七天以上,多属死症。 偏枯半身不遂: 胃脉沉而应指涩滞,或者浮而应指甚大,以及心脉细小坚硬急疾的,都属气血隔塞不通,当病偏枯半身不遂。 若男子发病在左侧,女子发病在右侧,说话正常,舌体转动灵活,可以治疗,经过三十天可以痊愈。 如果男病在右,女病在左,说话发不出声音的,需要三年才能痊愈。 如果患者年龄不满二十岁,此为禀赋不足,不出三年就要死亡。 脉来搏指有力,病见衄血而身发热,为真阴脱败的死证。 若是脉来浮钩如悬的,则是失血的常见之脉。 脉来喘急,突然昏厥,不能言语的,名叫暴厥。 脉来如热盛之数,得之暴受惊吓,经过三四天就会自行恢复。 脏腑、经脉精气衰败而出现的十四种死症的脉象: 脉来如浮波之合,象热盛时的数脉一样急疾,一呼一吸跳动十次以上,这是经脉之气均已不足的现象,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经过九十天就要死亡。 脉来如新燃之火,临势很盛,这是心脏的精气已经虚失,至秋末冬初野草干枯的时候就要死亡。 脉来如散落的树叶,浮泛无根,这是肝脏精气虚极,至深秋树木落叶时就要死亡。 脉来如访问之客,或来或去,或停止不动,或搏动鼓指,这是肾脏的精气不足,在初夏枣花开落的时候,火旺水败,就会死亡。 脉来如泥丸,坚强短涩,这是胃腑精气不足,在春末夏初榆荚枯落的时候就要死亡。 脉来如有横木在指下,长而坚硬,这是胆的精气不足,到秋后谷类成熟的时候,金旺木败,就要死亡。 脉来紧急如弦,细小如缕是胞脉的精气不足,若患者反多言语,是真阴亏损而虚阳外现,在下霜时,阳气虚败,就会死亡;若患者静而不言,则可以治疗; 脉来如交漆,缠绵不清,左右旁至,为阴阳偏败,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三十日就会死亡。 脉来如泉水上涌,浮而有力,鼓动于肌肉中,这是足太阳膀胱的精气不足,症状是呼吸气短,到春天尝到新韭菜的时候就要死亡。 脉来如倾颓的腐士,虚大无力,重按则无,这是脾脏精气不足,若面部先见到五色中的黑色,是土败水侮的现象,到春天发生的时候,木旺土衰,就要死亡。 如悬雍之上大下小,浮取揣摩则愈觉其大,按之益大,与筋骨相离,这是十二俞的精气不足,十二俞均属太阳膀胱经,故在冬季结冰的时候,阴盛阳绝,就要死亡。 脉来如仰卧的刀口,浮取小而急疾,重按坚大而急疾,这是五脏郁热形成的寒热交并于肾脏,这样的病人尽能睡卧,不能坐起,至立春阳盛阴衰时就要死亡。 脉来如弹丸,短小而滑,按之无根,这是大肠的精气不足,在初夏枣草树生叶的时候,火旺金衰,就要死亡。 脉来如草木之花,轻浮柔弱,其人易发惊恐,坐卧不宁,内心多疑,所以不论行走或站立时,经常偷听别人的谈话,这是小肠的精气不足,到秋末阴盛阳衰的季节就要死亡。 9班-河南-耿雪明《黄帝内经》第65集作业 |
|
6014楼#
发布于:2016-04-09 22: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09日 《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四十七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10. 此所谓得五有馀、二不足也。所谓五有馀者,五病气之有馀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馀,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a. 五有余:即五种邪气有余。一身热如炭,二颈膺如格,三人迎躁盛,四喘息,五气逆也。二不足。 b. 二不足:即两种正气不足的情况。一癃而一日数十溲,二太阴脉细微如发也。 11. 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病名曰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 a. 胎带之癫痫:生下来就患癫痫,是胎病。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时,其母曾经受到过很大的惊吓,使气血运行逆乱,影响了胎儿,所以生下来就患病。 b. 治疗法则:昼发灸申脉,夜发灸照海,日夜均发两者都灸。上病治在下。 12. 有病痝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病生于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 a. 肾风的症状:面部浮肿像有水一样,脉象大而紧(肾脉细而沉,常脉缓而有力,一息四至或五至),但身体不痛,形体也不消瘦,不能进食,或吃得很少。得肾风的病人,如果出现不能进食、经常惊悸的情况,到惊悸过后,就会心气衰竭而死。 b. 胃为肾之关,肾有风时,关不开,吃不下饭。 c. 常态时水克火,肾克心,肾病时,水代谢不出去,时间久,火就被克出现心气痿。 四十八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1. 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骨行大跛,易偏枯。 a. 实之定义:出现在肝、肾、肺里的肿满症即为阴实。 b. 肺气肿:肺只能张开但无法收缩,胸两胁非常胀满。 c. 肝实:两胁胀满,躺下时容易受到惊吓,不能小便(因为木克土,脾主全身之水,利水消水时用健脾的药)。 d. 肾实:从脚到少腹均有积水(下半身有水肿的现象),偏枯(身体一侧不好,人水肿时身体里的水为冷水,水的波动会造成人一侧偏枯。当水积在横膈处,人会出现头晕、眩晕的现象)。 2. 心脉满大,痫瘛筋挛。肝脉小急,痫瘛筋挛。肝脉鹜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瘖,不治自已。 a. 心脉(左手寸脉)满大(宏大)时会出现心慌,不眛,短气,手足冷。是因为肝有问题(木生火之故)而影响到心即肝脉小急时才会造成癫痫、经脉紧、筋挛之症。 b. 肝脉乱跳并且病人有惊骇之色(是因为肝经与肾经同时有病变,一脏病还不会有此症状),当脉突然变小时,表示病气将过,不需要治疗即会好(简单的判别方式是能吃能喝能拉能睡,手脚温热,身体头而冷)。 3. 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a. 瘕即肚子里长硬块,对应附骨脉,脉象小急。 b. 肾肝并沉为石水,不好治;并浮为风水好治;肝肾同虚为死症。 4. 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痫厥,二阳急为惊。 a. 疝:会沉痛并且不会移动,均来自寒。 b. 常脉之形与神:肝脉弦、心脉洪、脾脉缓、肺脉浮、肾脉沉,其神均应是缓而有力。 c. 沉脉对应里,浮脉对应表(八纲辨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d. 当肝肾脉大而急时代表里面有瘀积,可能是肿瘤,结石,寒结等。心脉出现搏滑急,肺脉出现沉搏时为疝。无脾疝。 5. 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痫厥,二阳急为惊。 a. 三阳急即太阳急,即膀胱和小肠脉紧急,是瘕病,即肚子里长硬块。 b. 三阴急即太阴急,即脾脉和肺脉紧急是疝病。 c. 二阴急即少阴急,即心脉和肾脉紧急,是痫厥病。 d. 二阳急即阳明急,即胃脉和大肠脉紧急,是惊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