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5楼#
发布于:2016-04-09 22: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5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5课心得 大奇论第四十八 脾脉跳动部位外移,沉象,为下痢,可自愈。 肝脉小而缓亦为下痢。 肾脉小而沉,下痢便血,若便血不止且发热为死证。 心脉、肝脉小而沉涩,为下痢便血,此因心肝为寒湿所侵,此亦会下血,此可二脏同治,若发身热,死证;身寒者可治。 诊脉时,脉证相合是原则。如在大量失血下,脉细小,面色发白等,是为脉证合。若脉浮大,是脉证不合,代表阳欲绝。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可保持七天,此为最后的胃气所在。胃脉沉涩,部位外移而且脉大,心脉小而紧急,均为血气隔塞不通,证为偏枯。胃气外走,脉大,此因胃气受阻。阳气受阻,寸脉必大,若寸脉细小,可能为格。胃脉很大,心脉无,代表胃气下沉,因此左右手同时诊脉,可知心、胃之关系。若胃下垂,心气亦会下沉。 男子主气主右手,女子主血,主左手。偏枯发时,一般都发在较弱的一侧。 口能言,因肾气贯肺、心包,再由肺到喉,由喉到舌,方能言语。语言是肾发其阳,心发音高低,肺发其气,三者配合,方有言语。因此中风后可讲话者,好治,不能讲话者难治,因心肺肾皆损。三年才有起色;若年龄不满二十岁,多在三年内死亡。 出血时寒冷为常态,如身热、脉浮,是脉证不合。惊吓后会气乱,可自愈。失血的脉一定是沉而虚,如浮表是阳欲绝。 脉如火般旺盛,是心脏精气将脱,深秋死。 脉塞且向上,是肾气不足,遇长夏死。 脉如散叶,肝气欲绝,秋死。 脉来如泥丸一粒一粒,胃气欲绝,春死。 脉来如木横格指下,胆气欲绝,秋死。 上述脉证,均以胃气为准则,没有胃气表现为讲话无力,无食欲。六腑之证,在正午时感觉饥饿,是胃气回复之象,五脏之证,在深夜感觉饥饿,是胃气回复之象。 脉来如泉水上涌,浮而鼓,是太阳经欲绝,韭菜开花时死。 脉来如颓败之土,虚火不坚,是肌肉精气不足。面部五色经常出现黑白两色者死。 脉来如悬瓶,浮而诊脉省力,表明十二俞穴经气不足,冬季结冰时死。 五脏寒热传递到肾,肾本是一个寒热的焦点,常态下是命门之火被二肾之水包围,是为温热之态。过热或过寒,都是危险之态。 脉解第四十九 阳平时潜伏在阴中,阳不外发,因阴平均。 表里之脏腑,均是阴阳相互制衡的。 太阳经有腰肿和臀部疼痛,是因为正月属于太阳,而月建在寅,正月是阳气升发的季节,但阴寒之气尚盛,阳气未能依正常规律,逐渐旺盛,当旺不旺,病及于经,故发生腰肿和臀部疼痛。 肾脏有问题,通常会发生腰椎痛。 |
|
6016楼#
发布于:2016-04-09 22: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5课心得
摸脉时虽然辩证很多,但只要熟记常脉的症状就好了。只要出现脉症不合都是危脉。 脉症合,身寒可治,身热七天死。七天内不吃东西,喝水都可以活,因其靠剩下最后的胃气支撑。 脾脉浮且搏动很强,时又沉下,为下痢之脉,自己会好。 肝脉小而缓,且有下痢,易治。 肾脉小,搏动强,且沉下,下痢且排血便,身冷吉。身热血温为逆症,死不治。 心肝二脉引起的下痢也会带血,二脏同病时可治疗,如二脏脉带下痢之脉,沉细而濇时,兼身热,出现阴绝独阳状必死。 胃脉沉,且搏动有力,又濇,或浮出且搏动强大,心脉细硬且急,表示胃阳无法输送阳热,阳阻致半身不遂。 男右主气,女左主气,则男左侧偏枯,与女子相反。出现这样的症状,口能言舌能转动,三十日内可起床走动。无法说话需要三年时间才能起来。如年不满二十岁得此病,三年内必死。 脉至如火烧,心之精气失,遇到其节气相克的日子冬季死亡。 肝脉摸去如散落的树叶,代表胃气失,秋天叶落时死。 脉阻且如鼓状,肾气不足,春末夏初死。 脉至如颗粒泥丸,胃精不足,春天死。 脉来如窗之横格,坚长有力,胆气不足,秋死。 脉浮按呈细小急数,重按坚大急数,表示五脏积热已久,内脏热结时,热会传热,寒也会传寒。当过寒或过热并居到肾脏,无法久坐,阴阳分隔,危症。 大便下痢一两天没什么感觉,如严重到元气失,则会出状况。阳不怕多,一定要潜藏在阴里面才会平衡。 脉解篇第四十九 利用天地间的气象,来解释人脉象和阴与阳的关系。 足太阴经的肿与腰椎痛,是因在正月寅月时,阳初升,阴仍盛,阳无法居正位造成肿症,即腰椎痛。也代表肾脏有问题。 也有因冬寒未解阳不足造成人偏虚而一侧跛足。。 有因阳盛与阴争位,造成项背强硬,有阳上盛而乱窜造成耳鸣。 有阳全聚于头,阴居下,下虚上实,严重至发狂癫状。 |
|
6017楼#
发布于:2016-04-09 23: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贵阳-李广合申请签到, 2016年4月9《黄帝内经》第65课心得 脉解篇第四十九(二) 所谓颈项强急而牵引背部的,是因为阳气剧烈的上升而争引,影响于足太阳经脉,所以发生颈项强急。 所谓出现耳鸣症状的,是因为阳气过盛,好象万物向上盛长而活跃,盛阳循经上逆,故出现耳鸣。 所谓阳邪亢盛发生狂病癫痫的,是因为阳气尽在上部,阴气却在下面,下虚而上实,所以发生狂病和癫痫病。 所谓逆气上浮而致耳聋的,是因为气分失调,阳气进入内部不能言语。若房事不节内夺肾精,精气耗散而厥逆,就会发生瘖痱病,这是因为肾虚,少有病的精气不至而发生厥逆。 少阳所以发生心胁痛的症状,是因少阳属九月,月建在戌,少阳脉散络心包,为心之表,九月阳气将尽,阴气方盛,邪气循经而病,所以心胁部发生疼痛。 所谓不能侧身转动,是因为九月阴气盛,万物皆潜藏而不动,少阳经气应之,所以不能转侧。所谓甚则跳跃,是因为九月万物衰败,草木尽落而坠地,人身的阳气也由表入里,阴气旺盛在上部,阳气向下而生长,活动于两足,所以容易发生跳跃的状态。 阳明经有所谓洒洒振寒的症状,是因为阳明旺于五月,月建在午,五月是阳极而生的时候,人体也是一样,阴气加于盛阳之上,故令人洒洒然寒栗。 所谓足胫浮肿而腿弛缓不收,是因为五月阳盛极而阴生,阴气始衰,在下初之一阴,向上与阳气相争,致使阳明经脉不和,故发生足胫浮肿而两腿弛缓不收的症状。 所谓因水肿而致喘息的,是由于土不制水,阴气自下而上,居于脏腑之间,水气不化,故为水肿之病,水气上犯肺脏,所以出现喘息的症状。 所谓胸部疼痛呼吸少气的,也是由于水气停留于脏腑之间,水液属于阴气,停留于脏腑,上逆于心肺,所以出现胸痛少气的症状。 所谓病甚则厥逆,厌恶见人与火光,听到木击的声音则惊惕不已,这是由于阳气与阴气相争,水火不相协调,所以发生惊惕一类的症状。 所谓想关闭门窗而独居的,是由于阴气与阳气相争,而外并与阳经使阳气盛,阳主热主动,热盛于上,所以病人喜欢登高而歌,热盛于外,所以弃衣而走。 所谓客于孙脉则头痛、鼻塞和腹部胀肿的,是由于阳明经的邪气上逆,若逆于本经的细小络脉,就出现头痛鼻塞的症状,若逆于太阴脾经,就出现腹部肿胀的症状。 |
|
6018楼#
发布于:2016-04-09 23:09
中医经典特训9班4月9日,王毅泓申请签到《黄帝内经》第65
脾脉浮且搏动很强,时又沉下,为下痢之脉。一段时间后自己会恢复。 肝脉呈小且缓,也是下痢之脉,易治。 肾脉呈小但搏动很强且沉下,下痢且排血便,身冷则吉,若血温身又热为逆症。主死不治。脉症合则能治,如下痢因面色苍白,身冷,胃口不好,全身无力,脉细小。若感身热,脉大而浮、数,即脉症不合,说明阳要绝。 心与肝二脏得寒湿,引起下痢也会带血。即使二脏同病也可治。但二脏之脉呈细小又沉濇者,身寒为下痢之脉。有身热者死,从发热开始第七日死,因胃气能维持七天。这是阴绝独阳之症。 胃脉沉,中间挺起而濇,胃外鼓大,胃气向外走,到脾脉的位置。表面胃气受阻。心脉细小坚硬急数,表明胃阳无法输送阳热,为阳气受阻,必半身不遂。如胃脉鼓,心脉无,代表胃气下沉,常见于胃下垂。男人则左侧偏枯,女人则右侧偏枯。男人以气为主,主右边,左手为气,右手为血,男女相同。男子左侧弱,女子右侧弱,病侵弱的一方。 若口能言,舌能转动者治。(人讲话,肾脉贯肺,肺脉络到喉咙,同时络心包,到舌下的金津玉液。肾发阳,心发音之高低,肺发气。)三十内可治,条件是中风后二周内治疗。若无法说话者,需治三年。若年不满20岁得此病者,三年内必死。 脉的搏动很强,又出鼻血,身体发热者必死。此脉症不合也。正常之脉因呈悬空如钩且稍浮,一旦脉来如气喘一样短且急,曰暴厥。得此病者,神志不清无法与人讲话,如脉来很急数,此为受人惊吓,三、四日后自己会痊愈。脉呈浮合状,如像永远有脉如浮合,一息十至。是经气不足的现象。90日内死。 脉呈如火在燃烧状,是心之精华已无,到冬季而死;脉来如散地之落叶,肝气已虚,会在秋季死亡;脉来若“省客”者,脉如阻塞且鼓胀状,表示肾气不足,会在春末夏初时节死亡。 脉来如泥丸阳呈颗粒状,泥丸像珠子,但按下去就扁掉,是胃的精气不足,会在春季死亡;脉来如窗之横格,坚长有力,是胆气不足,在秋季死亡;脉来如细弦一样一缕一缕的,是子胞的精液不足,若病人善言,是阴阳不合,自言自语,则在下霜的秋末而死。如没有说话不停的现象可治愈,人有自我保护功能,当阳在时,会懒言,当没人也讲话时,阳要绝。脉来如交漆者,就是左右互跳由傍而至中也,会在三十内死。 脉来如涌泉状,浮出鼓胀在肌肉间,太阳之精气不足。如病人没有元气,会在初春死亡。脉来如松土一样,重按又不见,是肌肉无精气,若面上出现黑色,则会在春季初发嫩叶时死亡。脉来如悬壅者,即浮按应手,切按之越强大,是十二俞穴之精气不足。在冬日死亡。 脉来如“偃刀”者,是浮按呈细小急数状,重按则坚大急数。表示五脏积热已久,寒热并居于肾脏,一旦病人无法久坐,肾主骨,会在立春时死。肾是寒热的交点,常态是一个火对付两个水,阳是潜在阴的,正常人是温的。 脉来如泥丸之滑动,又不直手,表示重按无脉之意,是大肠之精气已不足也,会在枣树初生到立春日而死;脉来如花瓣似的虚而无力者,此人必易恐惧,不喜久坐久卧,当行走站立呈凝神静听状,小肠精气不足,会在秋末之日死亡。 49篇:脉解篇 足太阳经的肿与腰腿痛,是因在农历正月即寅月,是足太阳经掌司之月,正月时,阳气始出头向上行,但阴气仍盛,阳气无法正居其位,堵在那造成肿症,即腰椎痛也。肾有问题,第一个出现腰椎痛,如果病一侧偏枯而跛足者,乃因正月阳气正消解地上寒冬之冰,地气因之而出造成的。所谓偏虚,就是冬寒来解,阳气因而不足,故使人偏虚而跛足。 颈背强硬,因阳气盛大而向上与阴争位。 耳鸣:阳气上盛而乱窜造成的,有严重者呈狂癫状,因阳气全聚头上,阴气居下,造成上实下虚,故发癫痫。有见阳气浮上成聋者,因肾阴不足造成阳气上浮。 |
|
6019楼#
发布于:2016-04-09 23:17
64,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4节学习心得:
1,厥:小便不出,有时一天数十次,量少不足,身上发热像炭火,颈项和胸腔好像被分隔似壅塞着(阳和气被分开,气往上,阳往下,常态),人迎脉躁盛,呼吸短促,气由下往上冲,右手的关脉(脾脉)微细如发丝状―― 五(种脏气)有余,二不足的病(西医在心肺肾衰竭时才能发现)。 原因:病在太阴,胃热过盛,实症,症状偏重在肺,无法治疗的死症。 2,人生来就有癫痫病,胎病,不是遗传 原因:胎儿在腹中时,其母曾受到大的惊恐气逆于上而不下,惊气聚在一起, 治疗:昼发灸申脉。夜发灸照海。上病下治。 3, 肾风:患全身浮肿,积水多(阳不足),脉又大又紧(肾常脉沉而细,一息四至),身体不痛,形体也不消瘦,好像有水在里面的感觉,但不能吃东西,或者吃得很少,胃为肾之关,易害怕,之后就会因心脏会萎缩哀竭而死(水克火) 第四十八 大奇论篇 1,肝满,肾满,肺满,阴实,皆成肿胀状。 (1)肺之满壅,必令气喘而两胁胀满,即肺气肿 (2)肝之满壅亦令两胁胀满,睡眠会惊骇不安,小便不通,木克土 (3)肾之满壅时,会从脚下胀满到少腹,全部积水。腿部及胫部肿胀,容易成跛足(走路身不平衡),易发展成为偏枯的病 (4)水在身上的常态是气化的,吐气的时候热气从嘴巴里出来,现在下面同样冷水,从脚部一直累积到腹部,下半身水肿,水会波动,就会造成一侧偏枯,一侧没有力量。水满到中隔(中隔是阴阳交会的地方),正常水是蒸气,水阻隔在那边,会晕眩,中隔就像天平的底座,头面就像天平的上方,底座一晃动,上面也就晃动,就会头晕,像西医中的内耳眩晕症 (5)心脉满而大,(瘛xi)筋脉相引拉的很紧绷,会抽筋,筋脉拘挛的现象。 心脉满大实际上是讲寸脉,如寸脉非常洪大,易心慌,晚上睡不着,失眠,短气手足冷,心脉跳的很快,肝脉小急才会造成痫瘛筋挛 例:肝脉:骛暴:乱跳,迅急,突然受到惊骇(肝和肾脏一起有问题易惊);肝脉原来紧急突然呈微小似按不到,并且失音,代表病气将过,不必治疗,气平会自然痊愈的。 2,注意事项:观察病人时,病不治会愈,病人需同时存在许多健康的表现如:能吃,能睡,能拉。手足温热,头面是冷的常人表现 3,跗骨脉:肾脉小急,本是沉细,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起来。是肚子里长硬块(瘕),触摸到骨边时呈细细小小的并很急是腹部长肿瘤的表现。如果肾脉肝脉并沉为石水,不好治;并浮为风水脉则好治;肝肾二脉同时呈虚状,是死症;二脉呈小且弦者,此为惊驻所致。 4(1)常脉 肝-弦-<形〉缓〈神〉-春 心-洪〈形〉缓〈神〉-夏 脾-缓〈形〉力-长夏 肺-浮〈形〉缓〈神〉-秋 肾-沉〈形〉缓〈神〉-冬, 像摸葱长的很壮的时候是有力,缓均示有胃气 (2)左手部高骨处-经渠-关,大渊-寸 列缺-尺,寸脉是九分接近皮肤一点,尺脉为一寸,尺脉要深沉一点 大于一寸,九分是长脉,小于一寸九分是短脉。 (3)中医是只要摸到沉脉,沉就是里,浮就是表,八钢辨症法,第一分阴阳,第二分表里,第三是知道虚实,第四知道寒热。 例:疝气病 (1)肾脉太急,沉,代表里面堵到了,当肾里有结石或者肿瘤,寒结的时,会摸到这种脉,是停滞不动。硬梆梆的在那地方 (2)心脉搏滑急(心疝),心脉和肺脉都在上方,寸的位置,其脉本来就比较浮,肺脉沉搏为肺疝。 (3)没有脾疝,脾属土。 三阳(太阳)之脉急数且跗骨不去,腹中有硬块,三阴之脉急数则为疝。 二阴(厥阴)脉呈急数状,则为癫痫昏迷。 二阳(阳明)脉呈急数状,则为受惊所致。 一阳独生是少阳。脾脉外沉为肠下痢会自己恢复。肝脉呈小且缓 |
|
6020楼#
发布于:2016-04-09 23: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小便不出,或一日数十次,量少不足,身热如炭,颈胸如隔,人迎脉数且盛,呼吸短促气逆,这是有余之症,如寸脉细如发丝为不足之症。此病在足太阴脾经,胃热过盛,肺气不足,为死症。喉为气之海,胸为阳,人迎为胃气所在。五有余,二不足。五脏之气有余,病气不足。五有余:身热如炭,颈胸如隔,人迎燥盛,喘息,气逆。二正气不足:小便不出,肺脉细如发。 生来癫痫,为胎病,母孕时受惊吓,阳气上于头而不下。癫痫昼发灸申脉,夜发灸照海,上病下治。 全身肿胀,脉大而紧,身无痛不瘦,无法入食,食量极小,此病生在肾,名肾风,肾风无法入食,易惊,受惊后心气痿弱,此为死症。肾主骨,其华在发,主水,主记忆,主腰。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实的定义:肝满、肾满、肺满,皆为实,成肿胀状。肺只张不缩,两肋胀满。肝满易惊,小便不利,无法安睡。阴脏出现的实症叫阴实。肾满从脚下至少腹水肿,易跛足。眩晕因胸膈有水晃动而致。心脉满大,寸脉位置大,心慌,失眠,短气,手足冷。肝脉小急,癫痫抽筋。肝脉速且乱跳,受惊所致。肝肾同病时,会惊,易受惊吓。肝脉微小似有似无,不能言,不治也会好。 附骨脉,小急。肾脉小急,腹有硬块。肾脉肝脉皆沉,石水之病。二脉皆浮,为风水之脉。二脉皆虚,为死症。二脉皆小而弦,惊骇所致。 肾脉肝脉大急沉,小腹下痛,痛不移位,为疝气,来自寒。 常脉:肝弦缓,心洪缓,脾缓,肺浮缓,肾沉缓,缓皆有力。 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搏强急,为肺疝。没有脾疝。 三阳脉急沉,腹中有硬块,三阴脉急数为疝,二阴急数为癫痫,二阳急数为受惊所致。 脾脉浮搏强,时又沉,为下痢脉,会自行恢复。肝脉小而缓也是下痢,易治。肾脉小搏强且沉,下痢且排血便,身冷则吉,若血温身热为逆症,死症。 |
|
6021楼#
发布于:2016-04-10 00: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佘勇辉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5课心得: 太阴厥逆时,会腿内侧抽筋,且心痛牵引腹痛。治法取病经上之穴道。少阴之厥逆,令人腹虚的穴道。一逆,使人突然昏倒且吐血出,平常易令人关回顾。人如惊咳嗽,咳嗽的喉部?一旦兼有身热症状必死,无法治疗。项无法阳明与喉不发音,咽肿且吞咽困鸡。病胀满且呕吐,下利清榖。治在其病经上厥阴之厥逆,四肢抽筋,腰部疼痛,腹部小便不通且胡言乱语。治在其病经上的穴旦三阴同时厥逆,大小便不通,令人手足冰冷,则三日内必死。太阳之厥流鼻血。治在其病经上。少阳之厥逆,节不利。一旦如此则腰无法转运,头无法一旦见有肠痈现象出现,则无法治疗了。状则必死。阳明之厥逆,令人气短身热而易受惊吓,且流鼻血,兼有吐血手太阴之厥逆,会有胸部虚满胀兼有症状,当吐涎沬出。治在其病经上之穴道阴心经主少阴之厥逆,其主要症状是心痛牵引到手太阳之厥逆,使人耳聋目泪出,头回愿,腰无法弯曲。治在其主病之经。手少阳的厥逆,必有治在其病变之经上。
|
|
6022楼#
发布于:2016-04-10 00:33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65课学习心得: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续: 5、脾脉浮且搏动很强,时又沉下,此为下痢之脉。一段时间后自己会恢复。肝脉呈小且缓,也是下痢之脉,易治。肾脉呈小但搏动很强且沉下,下痢且排血便,身冷则吉,若血温身又热为逆症。主死不治。脉症合则能治,如下痢因面色苍白,身冷,胃口不好,全身无力,脉细小。若感身热,脉大而浮、数,即脉症不合,说明阳欲绝,此为不治。 6、心与肝二脏得寒湿,引起下痢也会带血。即使二脏同病也可治。但二脏之脉呈细小又沉濇者,身寒为下痢之脉。有身热者死,从发热开始第七日死,因胃气能维持七天,此为最后的胃气。这是阴绝独阳之症。 7、胃脉沉,中间挺起而濇,部位外移且脉鼓大,胃气向外走,到脾脉的位置。表面胃气受阻。阳气受阻,寸脉必大,若寸脉细小,可能为格。心脉细小坚硬急数,表明胃阳无法输送阳热,为阳气受阻,必半身不遂。如胃脉鼓,心脉无,代表胃气下沉,常见于胃下垂(经方可治)。男人主气主右手,女子主血主左手,偏枯发作时,男人则左侧偏枯,女人则右侧偏枯(男人以气为主,主右边,左手为气,右手为血,男女相同)。男子左侧弱,女子右侧弱,病侵弱的一方。若口能言,舌能转动者治(人讲话时,肾脉贯肺,肺脉络到喉咙,同时络心包,到舌下的金津玉液。肾发阳,心发音之高低,肺发气)。三十内可治,前提条件是中风后二周内治疗可愈。若无法说话者,需治三年。若年不满20岁得此病者,三年内必死。 8、脉的搏动很强,又出鼻血,身体发热者必死。此脉症不合也。正常之脉因呈悬空如钩且稍浮,一旦脉来如气喘一样短且急,曰暴厥。得此病者,神志不清无法与人讲话,如脉来很急数,此为受人惊吓,三、四日后自己会痊愈。 1)脉呈浮合状,如像永远有脉如浮合,一息十至。是经气不足的现象。90日内死。 2)脉呈如火在燃烧状,是心之精华已无,到冬季而死;脉来如散地之落叶,肝气已虚,会在秋季死亡; 3)脉来若“省客”者,脉如阻塞且鼓胀状,表示肾气不足,会在春末夏初时节死亡。 4)脉来如泥丸样呈颗粒状,泥丸像珠子,但按下去就扁掉,表示胃的精气不足,会在春季死亡;脉来如窗之横格,坚长有力,是胆气不足,在秋季死亡; 5)脉来如细弦一样一缕一缕的,是子胞的精液不足。若病人善言,是阴阳不合,自言自语,则在下霜的秋末而死。如没有说话不停的现象可治愈,人有自我保护功能,当阳在时,会懒言,当没人也讲话时,阳要绝。脉来如交漆者,就是左右互跳由傍而至中也,会在三十内死。 6)脉来如涌泉状,浮出鼓胀在肌肉间,太阳之精气不足。如病人没有元气,会在初春死亡。脉来如松土一样,重按又不见,是肌肉无精气,若面上出现黑色,则会在春季初发嫩叶时死亡。脉来如悬壅者,即浮按应手,切按之越强大,是十二俞穴之精气不足。在冬日死亡。 7)脉来如泉水上涌,浮而鼓,是太阳经欲绝,韭菜开花时死。脉来如颓败之土,虚火不坚,是肌肉精气不足。面部五色经常出现黑白两色者死。脉来如悬瓶,浮而诊脉省力,表明十二俞穴经气不足,冬季结冰时死。五脏寒热传递到肾,肾本是一个寒热的焦点,常态下是命门之火被二肾之水包围,是为温热之态。过热或过寒,都是危险之态。 8)脉来如“偃刀”者,是浮按呈细小急数状,重按则坚大急数。表示五脏积热已久,寒热并居于肾脏,一旦病人无法久坐,肾主骨,会在立春时死。肾是寒热的交点,常态是一个火对付两个水,阳是潜在阴的,正常人是温的。< 9)脉来如泥丸之滑动,又不直手,表示重按无脉之意,是大肠之精气已不足也,会在枣树初生到立春日而死;脉来如花瓣似的虚而无力者,此 |
|
6023楼#
发布于:2016-04-10 01: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深圳-凤翔,申请签到。2016-04-09,内经视频第65课心得,请教官审阅。
医生的一呼一吸脉五至为常,有胃气的脉,肝脉小缓为肠痺,也是抑制,肾脉小搏沉,脉症合就没事,拉血失血比较多,里寒,如果感觉到热,脉又大,就是里阳要绝了,脉不合之像。如果胃口小,面白,没力气,脉细,就是合,处方下去,能吃东西就会好了。辨证施治。身热,七天死掉。 任何危险的病脉症合都好治。 胃气受阻,右关脉大,不缓,阳气受阻,左手心脉小细数就是堵到了。胃气上走,心脉跳很快。心脉没了,就是心气下走,胃下垂。偏枯,发男左女右。如口能言,肾发阳,心发音,肺发气,舌才会动,能讲话就好治,中风两周内好治。如果不能说话的要三年才能好,如果二十岁以下偏枯,阳气最旺时不应该得,三年死。出血身热而死。 脉来弦钩浮为常脉,太数,气乱,忽然被惊吓会好。脉至浮合,阳要绝了。 脉至如火星,大洪,心的精气要被夺了,冬天死。脉像散叶,不弦,秋天死。脉鼓上跳,夏初春末会死,枣熟之时。脉至如泥丸,如珠,春天死,木克土。脉至如横格,胆气不足,秋天死。相克的时节死。 病人没有胃气的表症,隔日中午会回来,脏病时,半夜肚饿胃气就回来了。 病人阴阳不合,自语,神要出去了。当阳气虚时,不想讲话,自保阳的能力。 内脏热竭,寒入肾时,常态下焦是温的,过热过寒,就很危险,仍能坐,站者立春死。 四十九,脉解篇: 肾阳,最好的阳是潜伏在阴里面的。大便下利没有元气没有阴来固,阳会外发,胃有阳,脾有阴。太阳为肿,正月阴盛,阳没办法慢慢出来,就会肿,腰十四椎痛。偏虚一侧的话,一半阳出来了就会偏枯,没办法流汗,看得到的汗水就是阴,一侧寒在里面,阳排不出来,癫狂者阳在上阴气在下。 |
|
6024楼#
发布于:2016-04-10 06: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报到 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64课心得: 癃闭(厥病、实症): 小便淋漓不畅,一天小便数十次,或者小便不出来,是正气不足的表现; 身体发热如火炭,颈部是气之海和胸部(阳)有阻塞不通(脖子和胸腔分开)的感觉,阳气向下走是常态,阳堵在上,是阴阳要分开的症状。人迎脉躁盛,呼吸喘促而气上逆,都是邪气亢盛有余的表现。寸口脉微细如发,肺脉是胸阳的表现,是正气不足的表现。 病位在太阴,是由于胃热过于亢盛,影响到肺,症状就偏重于肺,这个病有死亡的危险, 五有余、二不足,即五种病气有余的病态,二种正气不足的情况。病人同时具有外部五种邪气有余和内部二种正气不足的症状,治疗时既不能因为出现有余症状而用泻法,也不能因为见到体内不足的症状就用补法。补泻难施,必死。西医讲的死之前心肺衰竭的症状。 癫痫:生下来就患癫痫,是胎病,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时,其母曾经受到过很大的惊吓,使气血运行逆乱,影响了胎儿,所以生下来就患病。昼发灸申脉,夜发灸照海。上病治在下。 肾风: 面部浮肿像有水一样,脉象大而紧,肾脉细而沉,常脉缓而有力,一息四至或五至,但身体不痛,形体也不消瘦,不能进食,或吃得很少。 这种病发生在肾脏,得肾风的病人,出现不能进食、经常惊悸的情况,到惊悸过后,就会心气衰竭而死。胃为肾之关,肾有风时,关不开,吃不下饭。常态时水克火,肾克心,肾病时,水代谢不出去,时间久,火就被克。 大奇论(第四十八篇) 瘕病:肝满肾满肺满,都是实证。 肝脏、肾脏、肺脏的经脉被邪气壅塞而满实,很快就会发生肿胀的病变。脏满出现实症,都是比较危险的症状,是阴实,肺脏胀满,就会出现气喘而两胁胀满,肺只张没办法收缩,就是现在所说的肺气肿。肝脏壅塞,两胁胀满,睡眠惊悸不安,小便不通。因为木克土,土是脾,脾在管全身的水,消水时会开健脾的药。实证比较危险。 肾脏壅塞,就会出现脚下到少腹胀满、积水、水肿,两腿看上去粗细不同,有时大腿和小腿都发生肿胀,行走不便,像跛子一样,日久则成为半身不遂。身体内积水的部位:水积在下肢,从脚一直向上累积,会导致一侧偏枯。 水积在中膈,头会晕眩。人体内的平衡,象天平一样,天平的底座就在中膈,两耳是天平的托盘。水积在中膈,水的波动会导致天平底座不平衡。西医说中耳不平衡、中耳发炎。心脉满而大(左手寸脉非常洪大),会出现心慌、不寐、短气、手足冷症状。木生火,肝生心,肝脏有问题会影响心脏。肝脉小而细,是肝脏虚寒,也会出现手足抽搐、筋脉拘挛和癫痫等症状。肝脉搏动疾速如马在奔驰一样,是突然受到惊吓所致,肝经和肾经同时发生病变,就会出现受惊的现象。如果病人容易受惊,至少是两个脏有问题。 脉搏在指下突然按不到,又有失音的症状,也是因为受到惊吓,无需治疗,过一段时间可以自行恢复正常。能吃能喝能拉能睡,手脚温热,精神很好,身体头面凉,基本没什么问题。附骨脉:肾脉、肝脉、心脉细小而急,跳动无力,是气血积聚在腹内,发为瘕病,即腹部长硬块。 病脉:肝肾脉均见到沉脉,是石水病,不好治;见到浮脉,是风水病,很好治; 见到虚象,是有死亡危险的病;见小而弦,是将要发生惊病; 疝病:疝,痛位固定而且沉痛,硬梆梆的,疝来自寒。 疝气: 肾脉或肝脉大、急、沉,是寒气积聚的疝气病;正常的脉:肝弦心洪脾缓肺浮肾沉。 正常的肾脉应该是沉而缓,沉是里,浮是表。 心脉搏、滑、疾,是心疝病;正常的心脉在左寸部,为阳,是洪脉。肺脉搏、沉,是肺疝病;正常的肺脉在右寸部,为阳,是浮脉。 三阳急太阳急,即膀胱和小肠脉紧急,是瘕病,即肚子里长硬块;三阴急太阴急,即脾脉和肺脉紧急是疝病;二阴急少阴急,即心脉和肾脉紧急,是痫厥病;阳明急,即胃脉和大肠脉紧急,是惊病;一阴是厥阴,一阳是少阳。 |
|
6025楼#
发布于:2016-04-10 06: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5课心得
大奇论48 三,肾脉呈大又急且沉,肝脉也如此,皆为疝气。 心脉博动滑急者,为心疝,气自腹下冲心也。 肺脉搏动强但沉骨者,为肺疝, 凡三阳之脉急数且跗骨不去,为腹中有硬块。 三阴之脉急数则为疝。若二阴脉急数则为癫痫昏迷。若二阳脉急数则必受惊吓所致 四,脾脉搏动很强,时有下沉,此为下痢,自己会恢复。肝脉呈细小且缓状,也是下痢,容易治。肾脉呈细小但强且沉,为下痢且排便血,身冷则吉,身热不治。 心和肝引起的下痢也会带血,但二脏呈细小又沉,二脏同病可以治 涩脉为下痢脉,如兼有身热必死7日死,阴绝阳独。 五,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表示胃阳无法输送阳热,阳气受损必半身不遂。 男左偏枯,女右偏枯,若能言舌转,一个月可起床走动,若不能说话,则3年起床。如不满二十得此病,3年内必死 脉搏很强,鼻又出血身热,此脉症不合,必死 正常脉应成悬空如钩稍浮,如脉如气喘短而急,此暴厥,则神志不清,无法说话 如脉很急数,此为受人惊吓,三四日后会痊愈 六,脉呈浮合状,好像有脉如直,一息十跳,是精气不足,90日死。 脉成火烧状,是精华已无冬季死。 脉散如落叶,是肝气已虚(肝中无血),会秋季死 如脉内阻塞且鼓胀,则肾气不足,在春末夏初死 如脉如泥丸呈颗粒状,则胃气不足,在春季死 如脉如窗之横格,坚长有力,是胆精气不足,在稻熟时死,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5课心得 大奇论48 三,肾脉呈大又急且沉,肝脉也如此,皆为疝气。 心脉博动滑急者,为心疝,气自腹下冲心也。 肺脉搏动强但沉骨者,为肺疝, 凡三阳之脉急数且跗骨不去,为腹中有硬块。 三阴之脉急数则为疝。若二阴脉急数则为癫痫昏迷。若二阳脉急数则必受惊吓所致 四,脾脉搏动很强,时有下沉,此为下痢,自己会恢复。肝脉呈细小且缓状,也是下痢,容易治。肾脉呈细小但强且沉,为下痢且排便血,身冷则吉,身热不治。 心和肝引起的下痢也会带血,但二脏呈细小又沉,二脏同病可以治 涩脉为下痢脉,如兼有身热必死7日死,阴绝阳独。 五,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表示胃阳无法输送阳热,阳气受损必半身不遂。 男左偏枯,女右偏枯,若能言舌转,一个月可起床走动,若不能说话,则3年起床。如不满二十得此病,3年内必死 脉搏很强,鼻又出血身热,此脉症不合,必死 正常脉应成悬空如钩稍浮,如脉如气喘短而急,此暴厥,则神志不清,无法说话 如脉很急数,此为受人惊吓,三四日后会痊愈 六,脉呈浮合状,好像有脉如直,一息十跳,是精气不足,90日死。 脉成火烧状,是精华已无冬季死。 脉散如落叶,是肝气已虚(肝中无血),会秋季死 如脉内阻塞且鼓胀,则肾气不足,在春末夏初死 如脉如泥丸呈颗粒状,则胃气不足,在春季死 如脉如窗之横格,坚长有力,是胆精气不足,在稻熟时死, |
|
6026楼#
发布于:2016-04-10 07:12
@教官-徐州-杨诚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09号,《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所谓五有余者,乃五种病邪之气太过,身热如炭,颈膺如隔,人迎躁盛,喘息,气逆。二种正气不足癃病和肺脉细如发。由于五邪气之太过,二正气之不足,无法令阴阳协调,做适当的补充与宣泻,此为死症之由。 人有生来即患癫痫,名“胎病”。 有病其肿胀如有水在其中状,按脉则成大而紧之脉,全身又无痛处,身形不瘦,但无法入食,食量极少,此病生在肾,病名肾风,肾风能令人无法入食,易惊。受惊后,心气必痿弱,此为死症。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肝满肾满肺满,三者皆为实症,皆成肿胀状。肺之满壅(肺气肿),必令气喘而雨胁胀满。肝之满壅亦令两胁胀满,卧床则易惊,小便不利。肾之满壅必使从脚下胀满至少腹,腿部及胫部肿胀,容易成跛足,终至半身不遂。心脉胀满时,会生癫痫而抽筋。肝脉呈小且急数时,也会令人癫癎抽筋。肝脉一旦快速且乱跳时,表示必受到惊骇所致的。如果肝脉呈微小似有似无状,口无法说话,此不治疗亦会自己痊愈。 肾脉肝脉心脉都成小急之脉,此为跗骨脉,即令腹不膨胀,内中亦有硬块也。肾脉、肝脉皆为沉脉,是石水之病。二者脉都浮起,则为风水之脉。二者都呈脉虚状,为死症。二者之脉皆呈小且弦者,此为惊骇所致。 肾脉呈大且急数又沉,肝脉如同此,皆为疝气。心脉搏动滑急者,为心疝之病,气自下腹上冲入心。肺脉呈搏勋强但沉骨者,为肺疝。 三阳之脉急数且跗骨不去,此为腹中有硬块,三阴之脉急数则为疝。 若有二阴脉呈急数状,则为癫痫昏迷。 若有二阳,阳明大肠脉呈急数状,则必为受惊所致。 |
|
6027楼#
发布于:2016-04-10 07: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4课心得
厥 五有余(五脏病气有余) 身热如炭,(阳气上逆),颈膺如格(脖子跟胸腔好像要分开了),人迎躁盛,喘急气逆。 二不足(病气之不足) 有癃者,一日数十溲,太阴脉微细如发。 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这也是西医心肺衰竭时的表现。 胎病 人生而有癫疾。 原因: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癫疾也。(昼发灸申脉,夜发灸照海) 肾风(病生在肾) 症状:有病庬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正常脉应沉而细),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 胃为肾之关,故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肾长期有病,冷水会累积,水会伤到火,故心气痿。 肾积水时就不是肾风了,为阳不足。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实 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肝肾肺本身是阴脏,又出现实的现象,为阴实) 肺之雍(即肺气肿,肺只张不缩),喘而两胠满; 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因木克土,土管全身水液,利水要健脾); 肾雍,脚下至少腹满(下半身水肿),胫有大小,髀衡大跛,易偏枯。 偏枯:因水气本应上出,现冷水积在身下,水会波动,偏向一侧会偏枯。水太生到中膈时,中膈就好像个天平的底座,底座晃动就会头晕。 心脉满大,痫瘛筋挛。(原文如此,倪师讲应改为心慌,不寐,短气,手足冷) 肝脉小急,瘛瘈筋挛。肝脉骛暴,有所惊骇(因肝肾同时出现问题时才会惊)。脉不至,若喑,不治自己。 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小急,仲景曰为附骨脉) 肝肾并沉,为石水(不好治);并浮,为风水(好治);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疝 肾脉大急沉(代表里面堵到了),肝脉大急沉,皆为疝(痛不移而沉痛,来自寒);心脉博滑急,为心疝,肺脉沉博,为肺疝。 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 二阴(厥阴)急为痫厥,二阳(阳明)急为惊。 肠澼 脾脉外鼓为肠澼,久自己。 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 肾脉小博沉,为肠澼,下血。 血温身热者死。 心肝澼,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 其脉沉小涩为肠澼,其身有热者死(身寒有救),热见七日死(因胃气强七天)。 脉症合则生,脉症不合则死。只看脉症是否合即可。 |
|
6028楼#
发布于:2016-04-10 07: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6年4月9日《黄帝内经》第65集心得:
痢疾: 脾脉见沉而又有向外鼓动之象,是痢疾,为里邪出表的脉象日久必然自愈。肝脉小而缓慢的,为痢疾邪气较轻,容易治愈。肾脉沉小而动,是痢疾,或大便下血,若血热身热,是邪热有余,真阴伤败,为预后不良的死症。心肝二脏所发生的痢疾,亦见下血,如果是两脏同病的,可以治疗,若其脉都出现小沉而涩滞的痢疾,兼有身热的,预后多不良,如连续身热七天以上,多属死症。偏枯半身不遂: 胃脉沉而应指涩滞,或者浮而应指甚大,以及心脉细小坚硬急疾的,都属气血隔塞不通,当病偏枯半身不遂。若男子发病在左侧,女子发病在右侧,说话正常,舌体转动灵活,可以治疗,经过三十天可以痊愈。如果男病在右,女病在左,说话发不出声音的,需要三年才能痊愈。如果患者年龄不满二十岁,此为禀赋不足,不出三年就要死亡。脉来搏指有力,病见衄血而身发热,为真阴脱败的死证。若是脉来浮钩如悬的,则是失血的常见之脉。脉来喘急,突然昏厥,不能言语的,名叫暴厥。脉来如热盛之数,得之暴受惊吓,经过三四天就会自行恢复。脏腑、经脉精气衰败而出现的十四种死症的脉象:脉来如浮波之合,象热盛时的数脉一样急疾,一呼一吸跳动十次以上,这是经脉之气均已不足的现象,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经过九十天就要死亡。脉来如新燃之火,临势很盛,这是心脏的精气已经虚失,至秋末冬初野草干枯的时候就要死亡。脉来如散落的树叶,浮泛无根,这是肝脏精气虚极,至深秋树木落叶时就要死亡。脉来如访问之客,或来或去,或停止不动,或搏动鼓指,这是肾脏的精气不足,在初夏枣花开落的时候,火旺水败,就会死亡。脉来如泥丸,坚强短涩,这是胃腑精气不足,在春末夏初榆荚枯落的时候就要死亡。脉来如有横木在指下,长而坚硬,这是胆的精气不足,到秋后谷类成熟的时候,金旺木败,就要死亡。脉来紧急如弦,细小如缕是胞脉的精气不足,若患者反多言语,是真阴亏损而虚阳外现,在下霜时,阳气虚败,就会死亡;若患者静而不言,则可以治疗;脉来如交漆,缠绵不清,左右旁至,为阴阳偏败,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三十日就会死亡。脉来如泉水上涌,浮而有力,鼓动于肌肉中,这是足太阳膀胱的精气不足,症状是呼吸气短,到春天尝到新韭菜的时候就要死亡。脉来如倾颓的腐士,虚大无力,重按则无,这是脾脏精气不足,若面部先见到五色中的黑色,是土败水侮的现象,到春天发生的时候,木旺土衰,就要死亡。如悬雍之上大下小,浮取揣摩则愈觉其大,按之益大,与筋骨相离,这是十二俞的精气不足,十二俞均属太阳膀胱经,故在冬季结冰的时候,阴盛阳绝,就要死亡。脉来如仰卧的刀口,浮取小而急疾,重按坚大而急疾,这是五脏郁热形成的寒热交并于肾脏,这样的病人尽能睡卧,不能坐起,至立春阳盛阴衰时就要死亡。脉来如弹丸,短小而滑,按之无根,这是大肠的精气不足,在初夏枣草树生叶的时候,火旺金衰,就要死亡。脉来如草木之花,轻浮柔弱,其人易发惊恐,坐卧不宁,内心多疑,所以不论行走或站立时,经常偷听别人的谈话,这是小肠的精气不足,到秋末阴盛阳衰的季节就要死亡。 |
|
6029楼#
发布于:2016-04-10 07:54
特训9班焦艳春申请签到2016年04月09日《黄帝内经》第65课心得
膀胱脉、小肠脉紧急,将生瘕证。即为肚子里长了东西。脾脉、肺脉紧急,将生疝气。心脉、肾脉紧急,将生痫厥证。胃脉、大肠脉紧急,将生惊病。脾脉浮且博动强,沉象,为下痢,可自愈。肝脉小而缓亦为下痢。肾脉小而沉,下痢便血,若便血不止且发热为死证。身冷则吉。心脉、肝脉小而沉涩,为下痢便血,因心肝为寒湿所侵,会下血,此可二脏同治,若兼身发热,死证;身寒者可治。诊脉时,脉证相合是原则。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脉沉涩,部位外移,脉大,心脉小而坚急,均为血气隔塞不通,证为偏枯。阳气受阻,寸脉必大,胃脉很大,心脉无,胃气下沉。因此左右手同时诊脉,可知心、胃之关系。若胃下垂,心气亦会下沉。男子主气主右手,女子主血,主左手。偏枯发时,一般都发在较弱的一侧。语言是肾发其阳,心发音高低,肺发其气,三者配合。因此中风后能讲话、舌能转动者,好治,不能讲话者难治,因心肺肾皆损,三年才有起色。若年龄不满二十岁,多在三年内死亡。出血时寒冷为常态,如身热、脉浮,是脉证不合。惊吓后会气乱,可自愈。脉如火般燃烧状,是心脏精气将脱,深秋死。脉如散叶,肝气已虚(肝中无血),秋死。脉阻塞且鼓胀状,是肾气不足,遇长夏死。脉来如泥丸颗粒状,胃气欲绝,春死。脉来如窗横格,胆气欲绝,秋死。脉来如细弦,子胞的精液不足。上述脉证,均以胃气为准则,没有胃气表现为讲话无力,无食欲。脉来如泉水上涌,浮而鼓,是太阳经气不足,初春时死。脉来如颓败之土,是肌肉精气不足。面部出现黑色者死。脉来如悬雍,浮而诊脉省力,表明十二俞穴经气不足,冬季结冰时死。五脏寒热传递到肾,肾本是一个寒热的焦点,常态下是命门之火被二肾之水包围,是为温热之态。过热或过寒,都是危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