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5楼#
发布于:2016-04-11 22:12
@教官-藁城-贾英然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4月11日《黄帝内经》第66课心得。
1、癲狂是下虚上实。只要脖子强硬,一定病在太阳,如果在脊椎骨上就不是项强能解决的。因为诸阳之会,整个人角弓反张,发起来就是癫痫或者是脑膜炎。只有阳明经是后项强硬。耳鸣是阳气上越,一般是少阳。癲痫狂都是阳气在上,阴气在下。病在头治在下,清痰把痰清出来,阳气一流畅,癫痫就停下来了。阳气在表面上行走,阳气入中(心胞的位置)造成哑,是阳虚的状况。肾气不足,气不能上去,声音就没有了。肾阳虚,头痛痛到牙齿,大吐血,大便出血,手足冰冷,眼睛不能见物,小便很多。桂附八味丸。肾阴虚,眼睛看到五彩的,先耳鸣再耳聋,手脚温热。不知肾阴虚还是肾阳虚,每天便多次肾阳虚,每天一次,肾阴虚。 2、阳明本身是正午,阳气很热的,五月是阳里有阴,有阴夹在外面,所以会恶寒,实际上是纯热症。因为纯热会感觉到天地之间的寒气。阳明症是纯热症,阳明经经气由上往下走,阳明受热,热的本性是升,本来阳往下走,阴才会回头到身体里去,这是阴阳平衡的观念,现阳往上升,阴会在下累积,在脚下造成胫肿。当阳明经气反逆时,水停留在下面,照正常来讲,水是人身体上热气,热气是要往上升的,但是阳没下来,水在下面呆太久会变成冷水,冷水回到身体里面去不会呆在经脉里会跑到脏腑之间去。水本自肾,散于肺。水有可能是冷水停在肺下方,冷水是会致病的,温水不会。五脏六腑之间有三焦系统,在三焦里面的水也是热的,速度很快,如果水是冷的,停在脏腑之间。肺主皮毛,所以皮肤摸上去应该是滋润的,如果是水肿,喝水皮肤会更干更坏,因此要保养皮肤,身体里面先调理好,让水归位,这样皮肤才会好。人体正中央是阳气所在,不可以有阴气的,正中央指的是心和小肠之间的大血管,中医讲心移热于小肠,小肠移热于膀胱,上半身热是心脏在管,下半身热是小肠在管,所以我们四肢是温热的。所以大冬天,可以赤脚在雪地里跑。这是常态。大血管里的热是往下沉的,是因为金在上面,心包把它包住,这两个功能加起来才完成心移热于小肠这个动作。 3、阴气和阳气是相辅相成的,绝对不可以相搏,相搏的人会有晕厥,有异常反动的现象。 4、十一月是子月,十二月是丑月,正月是寅月,十一月天地的气藏于中,腹会胀起来即阴不藏于中。心跟胃是相连的,如一个人胃口很大,全身燥热,又胖,嘴巴很渴喝冷水,晚上睡觉不盖被子,吹电风扇还在热这是阳明热,开寒凉的药下去结果嘴巴更渴,胃口更大,这代表里面是寒的,改开热药下去,一下去一热起来,手脚温热起来,人就瘦下去了。心脏有问题,人体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反射动作,会去找一些东西来修补心脏,把心脏治好,人类因为文明的关系不会像动物一样去路边找草吃,于是找一些能吃的东西,越吃越不对,吃是对的,结果找的吃的对象不对,越吃越胖。开处方开对时一到胃里身体就感应到了,这是我要找的食物,吃热药就瘦下去了。 |
|
6106楼#
发布于:2016-04-11 22: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11日 《黄帝内经》第66课心得 四十九 脉解篇 太阳经发病的症状:耳鸣。阳气像自然界万物向上生长一样活跃,所以出现耳鸣,大部分少阳造成耳鸣。 癫痫病在头,但治在下,应清痰,使用控涎丹。阳气从督脉上来到头顶下降,在任脉被痰堵住没法下降,但督脉、太阳经的阳一直在从下向上涌,阳气在头部太盛就会发癫痫。 太阳经发病的症状:耳聋。因阳气上浮,而阳气上浮是因为气分失调。 失音。不能说话,四肢软弱,不能运动。阳气不足,即阳虚,所以出现不能言语的症状;肾气虚衰,少阴经气不能达到四肢、导致气逆,甚至四肢厥逆。所谓阳气入中:阳从后背督脉上来、从前面下来。阳气在身体外面是正常。 肾脏络到心脏、络到肺脏、络到舌头才能发声音,这个通路就是中,即阳气停在身体中没办法出去,就会没办法发声,为喑。阳入中为喑,是阳虚的状态,当肾气不足、肾虚的时候,气没办法顺着肾脏到心脏到肺脏到舌头,所以没法发声,人就不能言语。 肾阳虚:发病症状是头痛入齿,手足冰冷,同时目不视物,大小便多是因为阳在上、阴在下,即上实下虚。一般发在于大吐血、下血后。可使用桂附八味丸。 肾脏阴虚,发病症状是眼睛花、先耳鸣再耳聋,手脚热,大便一天一次。 胸肋胀满是少阳症。一年十二月由十二经络分别所主,在其所主月该经盛为常。 受病初在太阳。太阳不愈进入少阳,表现为两肋间胀满,到秋天时,由于金主肃杀与病气在胸肋处相遇从而使得人不能转动。严重的时候由于病气所阻阴气不得下降反而上逆,从而出现呕吐的现象。 阳明是正午,五月是阳里有阴,阳明症是纯热症,所以会感觉到天地间的寒。 阳明经发病的症状有病人感觉非常寒冷的症状。是因为阳明经经气在五月最旺盛。五月是阳气极盛而阴气初生的时候,如果阴气逐渐复加在阳气之上,抵制了阳气,所以出现寒冷、颤抖的症状。 出现足胫肿而且大腿软弱无力,是因为阳气在五月旺盛到极点而开始逐渐衰弱,阴气开始上升,阴阳之气相争,使阳明经气不和,阴沉在下,便出现足胫肿而大腿不能自如活动的症状。 有的病人上喘,发生水肿。是阴气从下部上逆发生喘息的症状。阳明经经气由上而下,阳明受热时,热的本性是上升,即阳向上,阴气留在下,所以有积水现象。正常时水是人体的热气,因为阳不降,时间长了变成冷水,冷水上行不进入经脉而是停在脏腑之间。 胸痛呼吸短促 ,水液属阴,不可以停留在身体中间,如果停留在中间会造成心阳上逆,胸会闷痛、呼吸短促。人体的正中间是阳气,人的正中间是心移热于小肠、小肠移热于膀胱,这并不仅仅指大动脉,而是同时把心脏产生的热向下一直传导到脚 有的病人因病情严重而出现厥病,并且怕见人,怕见火,听见木击之声就惊恐不安。由于阳气与阴气相争,水火不相协调,人就会异常反逆,也会昏厥。有的病人喜欢独自在屋中,关门闭户。是因为阴气与阳气相争,结果阴胜阳负,阴气主静,所以病人关闭门窗,喜欢独处。都是阳绝而阴独盛。 阳明病极端严重时,就会出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的症状。是由于阴阳二气重复相争,结果阳气胜,则邪气并于阳经,阳气盛则产生燥热,使人不欲穿着衣服,阳气扰乱心神,则精神错乱。 有的病人出现头痛、鼻塞、流涕,及腹部肿胀等症状。是因为阳明经中邪气向上侵犯头部的细小络脉。 阳明经和太阴经相表里,所以阳明经受邪也会影响太阴经。 太阴经 |
|
6107楼#
发布于:2016-04-11 22: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4月11日《黄帝内经》第66课心得
下虚上实癫狂。项强只在脖子上是太阳经,如果到督脉上了就不是,角弓反张,就是督脉的问题。阳气聚于头上,阴气居于下,下虚上实发癫狂。肾虚气不能上去时声音就没有了。肾阳虚,会有头痛,会痛到牙齿,上实下虚,故阳虚,发生时间在大吐或下血后,典型症状手足冷,阳虚时目不能见物,小便不受控。肾阴虚,目视物多彩,耳鸣至耳聋,手脚还是热的。大便早上好,下午下痢两三次,阳虚,大便一天一次阴虚。 胸肋胀满,少阳盛。夏盛正常,秋天盛则心胁痛。受病之初在太阳,项强,不治再向少阳,胸肋苦满,恶心。阳明为正午之阳,五月为阳至盛之月,阳明为纯热,如有病会感受到外界的寒,阳明由上向下走,逆时阳向上走,阴积在下,胫肿腿无力。 水者阴气也,心阳上逆闷痛,肺津液不够,胸痛短气。阴阳相搏有异常昏厥,恶见人见火及木相撞。阳气尽喜独处不与人交往。14岁以下流鼻血,没有高热,为常态,14岁以上流鼻血才为病态。 太阴小腹胀者,心与胃相通,胃的问题是心有问题,心脏有问题胃口会开,去寻找自救之药。 |
|
6108楼#
发布于:2016-04-11 22: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2016年4月11日《黄帝内经》第66课心得
脉解篇第四十九 本章大意:1.利用天地间的气象来解释人跟他的对应关系。2.最好的阳是潜在阴内,最好的阳是阴很均匀的把阳控制在里面。 太阳所谓肿腰痛(说明肾有问题)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痛也。(阳要出出不来) 病偏虚(偏一侧)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一边阳出来一边出不来就偏,阳出来了就可以流汗,看的到的都是阴,汗水是阴,阳把毛孔打开汗水才排得出来) 所谓缰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项强,病一定是在太阳,在脊椎骨上是督脉的问题) 所谓耳鸣者,阳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少阳的问题) 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也。(病在上要治下,上面无阴,阳会乱,神亦乱,发癫痫) 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 所谓人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阳气梗在中间,没办法出去,会喑,这是阳虚的表现,阳气本应该在外,不应在中间) 内夺而厥,则为俳(废弃物之意),此肾虚也。(肾有虚的情况,气不能上行,故不能发声。 肾阳虚症状头痛去齿,大吐血,下血,不能视物,因阳不固阴故小便勤,手足冷。 肾阴虚症状眼花,先耳鸣再耳聋,手足热。) 少阳所谓心胁痛者(胸胁苦满),言少阳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阳所尽而阴气盛,故心胁痛也。 受病之初在太阳,没治好进入少阳(胸胁),因秋气主肃杀主收敛,秋为阴盛,但病气仍在,则把病气藏在里面故动会痛。 所谓不可反侧者,阴气藏物也,物藏则不动,故不可反 侧也。 所谓甚则跃者,九月万物尽衰,草木毕落而堕,则气去阳而之阴,气盛而阳之下长,故谓跃(病气往上逆,东西吐出来故有恶心,称为跃)。 阳明所谓洒洒振寒者,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也。(阳明是纯热,因是纯热固能感受到天地之间的寒气。) 所谓胫肿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阳之阴也,阳者衰于五月,而一阴气上,与阳始争,故胫肿而股不收也。 所谓上喘面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 所谓胸痛少气者,水气在脏腑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胸痛少气也。(水本自肾,散于肺。人体正中是阳之所在,不可有水。) 因肺金在上面,主肃降,心包包住心,共同把心热移到小肠,心阳无法下来,心阳上逆时产生闷痛,上逆时肺会受到影响,肺的津液会不够,故会短气。 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与阴气相薄,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阴阳相辅相成,不可相博,相博则昏厥,异常反动的现象。) 所谓欲独闭户而处者,阴阳相薄也,阳尽而阴盛,故欲独闭户而居。(阳厥阴盛,开启阳药就可) 所谓病至则欲乘高而歌,弃衣而走者,阴阳复争,而外并于阳,故使之弃衣而走也。(因热) 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腹肿也。(十四岁以下小孩流鼻血是常态,阳盛可有路可走。) 太阴所谓病胀者,太阴子也,十一月(子月)万物气皆藏于中,故曰病胀。(即阴不藏于内) 所谓上走 |
|
6109楼#
发布于:2016-04-11 23: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6年4月11日《黄帝内经》第67课心得
少阴中有见腰痛者,因为少阴属肾。十月时节大地万物之阳气为寒所伤,所以会有腰痛。也有呕吐咳嗽,气上逆而喘的,这是因为阴气居下,阳气居上,阳浮不下,无所依从逆行致病的,所以会有呕吐咳嗽,气上逆而喘的现象。有所谓“色色”者,其人无法久站久坐,一起身则目昏暗无所见,此因体内阴阳不居定位,无法主司其职而成的,犹如自然之中,秋季初临,地始结霜,此始杀万物之时节,而阴阳不合并拒外,反生内争,内敌外患,终至目昏暗无所见矣。也有看到短气易怒之人,此因“阳气不治”之故。阳气无法正常运作,必不得外出而居内,以致肝阴气无法运行,造成善怒也。此“善怒”,又名“煎厥”。 也有见其人恐甚,犹人皆欲擂伤之恐,此因秋气侮万物之阳,使无法尽去,造成阴气过少,阳气不出反入阴中,阴阳相争,此之所以生恐也。有的症状是厌恶食物味道的,这是胃无气的表征。有见到面色黑暗如地之无光者,这是秋金肃杀之气内伤阳以致的,所以面色会变。也有产生咳中带血的,这是阳脉受伤也。阳之气不充于上但血脉却已饱满,阳气不足无法固外,血脉过满生咳,咳则见血于鼻,此其因也。 厥阴有所谓“癫疝”者,也就是妇人家小腹肿胀者,这是由于厥阴属辰,三月为辰月是阳中之有阴,今病邪居在阴中,故有“癫疝”少腹肿胀的症状。有所谓腰脊痛无法屈伸的,这是因为三月阳气振奋,万物茂盛,即令草木再盛,至顶时亦会下垂不直,这就是腰屈无法伸直之因也。有所谓“癫癃疝肤胀”者,就是女子腹胀疝气,男子痛引睾丸,小便不利的现象,皮肤又胀满者,此因阳盛之时阴亦盛,以至脉胀满而不通利造成的,故名“癫癃疝”也。有谓“甚则嗌干热中”者,此阳盛过热咽嗌干燥,里热盛的症状,此因阴阳相争而生热造成的,所以咽嗌干燥也。 第五十篇 刺要论 黄帝说,希望说明针刺的要领。 歧伯答道,病有表里,刺法亦有浅深,各有依归之法则,切不可太过的施用或不及的刺法。针刺太过则生内伤,不及则反生外病,一旦如此则病邪必加重。针刺浅深不知,反生大害,五脏受其影响后,日久必生大病矣。所以说,有的病存在皮肤肌肉中的,就可分为只在皮肤的,有的在肌肉中,有的在血脉中,有的在筋上,有的在骨上,有的在髓中。因此知施用针刺此类病时,病在肌中,刺必不务皮。皮肤受伤则会影响内部动到肺脏,肺因此伤则秋季易病温热之疟,表症是阵阵的恶寒。病在皮则刺皮不可伤肉,针刺太过伤到肌肉,必内影响脾脏。脾一旦受影响,则每季之最后十八日共七十二日之时,易病腹胀满心烦,没有食欲。病在肌肉,则针刺肉不可伤及血脉,一旦太过伤血脉则内影响心脏。心伤则夏季生心痛之病。病在脉,针刺脉不可伤及筋,一旦太过伤到筋,则内会影响到肝脏。肝受牵引,则春季时节不病热症,则筋弛缓无力。病在筋,则刺筋不伤骨。骨伤则内会影响肾脏。肾脏受其影响,则冬季主肾之时会病胀满,骤痛。针刺骨病时,不可伤髓。髓一旦受伤,令人形消虚烦足膝酸而无力,全身疲劳而行走不得也。 第五十一篇 刺齐论 那针刺之深浅如何区分呢? 歧伯答道,刺骨病时不可伤筋。刺筋病时不可伤肌肉。刺肌病时不可伤脉,刺脉病时不可伤皮。刺皮病时不可伤肌。刺肌病时不可伤筋。刺筋病时不可伤及骨。 所谓刺骨病无伤筋,就是下针到筋位即起针,不至骨位也。刺筋病不伤肌者,针至肉乃起针,不深到筋位。针刺肌病不伤血脉,乃针深及脉时就起针,尚未至肌位也。针刺血脉病时不伤皮者,乃针至皮位而起针,不深及脉位也。 所谓刺皮而不伤肉者,因病在皮中,深入皮部即可,再深则伤肌也。刺肌而不伤筋者,乃针入肌中即可,过深伤及筋位,即太过也。针刺筋病不伤及骨者,乃针至筋位即可,不可中骨,过深则伤骨也。 此二者不及与太过,不及则病不去,太过则病邪更深入,皆达反针刺之法则也。 第五十二篇 刺禁 黄帝问,希望听老师说针刺之禁忌。 体内深藏有许多易伤之部位,吾人不可不知。肝脏在于左侧,肺脏在右侧。心脏脉络分布在四肢表面,肾司内里之水道系统。脾脏主司运送之功。胃为受纳选择五谷之部。胸膈之上,有如太阳的心与月阴之肺。背脊第七椎之侧有心之外包及心包络。针刺使其气血顺畅知司其职而不伤于内,病可痊愈,反逆则必生大害。 针刺深及心脏,主一日死,处症可见噫气不断。刺中肝脏,主五日死。外症可见独语不休。刺中肾脏,主六日死。外症可见喷嚏不断。深刺伤及肺,主三日死,外症可见咳嗽不止。深刺及脾,主十日死。外症为不断吞咽。深刺及胆,主一日半死,外症可见呕吐不止。 |
|
6110楼#
发布于:2016-04-12 00: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4月11日《黄帝内经》66课学习心得;
项强一般为膀胱经(三阳之汇)和督脉(诸阳之汇)所致。 阳气在中焦被阻滞会发''瘖",肾气不足同样会发''瘖"。 大吐血或大下血可致阳虚,致手足冰冷,不能视物,小便频数,大便次数增多。 阴虚可出现眼花,耳鸣耳聋,手足温热,大便正常。 少阳症两胁胀满,口苦,往来寒热,欲呕。 受病之初在太阳,渐入少阳,最后阳明(纯热症),甚或入阴经。 水来自肾,散于肺,故阳明热逆,可致胫肿。 心火因肺金和心包之阴,才可下移小肠。 阳明燥热可致弃衣而走,登高而呼。 十四岁以下小儿流鼻血为常态,一般无需治疗,常流鼻血一般不发高热,因纯阳之体外泄有道。 心有病,胃会自救,可使胃口大开。 |
|
6111楼#
发布于:2016-04-12 00:30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4月11日《黄帝内经》67课学习心得:
脉解第四十九续 6、腰痛有二:一为扭伤痛,二为少阴腰痛。少阴腰痛者,因为少阴属肾。十月时节大地万物之阳气为寒所伤,所以会有腰痛。也有呕吐咳嗽,气上逆而喘的,这是因为阴气居下,阳气居上,阳浮不下,无所依从逆行致病的,所以会有呕吐咳嗽,气上逆而喘的现象。有所谓“色色”者,其人无法久站久坐,一起身则目昏暗无所见,此因体内阴阳不居定位,无法主司其职而成的,犹如自然之中,秋季初临,地始结霜,此始杀万物之时节,而阴阳不合并拒外,反生内争,内敌外患,终至目昏暗无所见矣。也有看到短气易怒之人,此因“阳气不治”之故。阳气无法正常运作,必不得外出而居内,以致肝阴气无法运行,造成善怒也。此“善怒”,又名“煎厥”。恐惧不安如被人捉捕,因秋阴气始生,万物尚未尽衰,人体应之,阴气少,阳气入,阴阳交争,循经入肾,故恐惧如人将捕之。人有七情,皆为阴阳失衡所致。 7、有的症状是厌恶食物味道的,这是胃无气的表征。有见到面色黑暗如地之无光者,这是秋金肃杀之气内伤阳以致的,所以面色会变。也有产生咳中带血的,这是阳脉受伤也。阳之气不充于上但血脉却已饱满,阳气不足无法固外,血脉过满生咳,咳则见血于鼻,络脉伤则血见于鼻,此其因也。三月之气阳中有阴,正常下要保持少腹发热,若少腹发冷,则为寒证,易发肿瘤。常态下要保持下焦温热,若冷则有淤。人正常下脚应热,若冷则为气逆。小肠温度正常,少腹温热,脚冷代表小肠温度不足。阴盛则阳衰,若补阳,要在补阳的同时,将阳潜藏,此为补阳之原则。阴阳平衡为常态。厥阴有所谓“癫疝”者,也就是妇人家小腹肿胀者,这是由于厥阴属辰,三月为辰月是阳中之有阴,今病邪居在阴中,故有“癫疝”少腹肿胀的症状。有所谓腰脊痛无法屈伸的,这是因为三月阳气振奋,万物茂盛,即令草木再盛,至顶时亦会下垂不直,这就是腰屈无法伸直之因也。有所谓“癫癃疝肤胀”者,就是女子腹胀疝气,男子痛引睾丸,小便不利的现象,皮肤又胀满者,此因阳盛之时阴亦盛,以至脉胀满而不通利造成的,故名“癫癃疝”也。有谓“甚则嗌干热中”者,此阳盛过热咽嗌干燥,里热盛的症状,此因阴阳相争而生热造成的,所以咽嗌干燥也。 刺要论第五十 病有表里,刺法亦有浅深,各有依归之法则,切不可太过的施用或不及的刺法。针刺太过则生内伤,不及则反生外病,一旦如此则病邪必加重。针刺浅深不知,反生大害,五脏受其影响后,日久必生大病矣。针刺治疗不能过,也不能不及。病在表当浅刺,病在里当深刺,春夏为浅,秋冬为深,热浅寒深,辩证要准确。刺太深,损伤内脏;刺太浅,达不到病处,且反使在表的气血壅滞,反使病深。针刺要按照病所在部位:腠理、皮肤、肌肉、脉、筋、骨、髓来确定下针之深浅。刺腠理不要伤及皮肤,皮肤受伤影响肺,到秋易患温疟,致恶寒战栗。刺皮肤不要伤及肌肉,肌肉受伤影响脾,以致在长夏发生腹胀烦满、不思饮食。刺肌肉不要伤及血脉,血脉受伤影响心,以致夏天易患心痛。刺血脉不要伤及筋脉,筋脉受伤影响肝,以致秋易患热性病,发生筋脉弛缓。刺筋不要伤及骨,骨受伤影响肾,以致冬易患腹胀、腰痛的病症。刺骨不要伤及骨髓,骨髓损伤日渐消减,不能充养骨骼,导致身体枯瘦,足胫发酸,肢体懈怠,无力举动。 刺齐第五十一 刺骨不要伤筋,刺筋不要伤肉,刺肉不要伤脉,刺脉不要伤皮,刺皮伤肉,刺肉不要筋,刺筋不要伤骨。所谓刺皮而不伤肉者,因病在皮中,深入皮部即可,再深则伤肌也。刺肌而不伤筋者,乃针入肌中即可,过深伤及筋位,即太过也。针刺筋病不伤及骨者,乃针至筋位即可,不可中骨 |
|
6112楼#
发布于:2016-04-12 00: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佘勇辉申请签到,2016年4月11日《黄帝内经》第67课心得: 太阴厥逆时,会腿内侧抽筋,且心痛牵引腹痛。治法取病经上之穴道。少阴之厥逆,令人腹虚的穴道。虚满,一逆,使人突然昏倒且吐血出,平常易令人关回顾。人如惊咳嗽,一旦兼有身热症状必死,无法治疗。项无法阳明与喉不发音,咽肿且吞咽困鸡。胀满且呕吐,下利清榖。治在其病经上厥阴之厥逆,四肢抽筋,腰部疼痛,腹部小便不通且胡言乱语。治在其病经上的穴旦三阴同时厥逆,大小便不通,令人手足冰冷,则三日内必死。太阳之厥流鼻血。治在其病经上。少阳之厥逆,节不利。一旦如此则腰无法转运,头无法一旦见有肠痈现象出现,则无法治疗了。状则必死。阳明之厥逆,令人气短身热而易受惊吓,且流鼻血,兼有吐血手太阴之厥逆,会有胸部虚满胀兼有症状,当吐涎沬出。治在其病经上之穴道阴心经主少阴之厥逆,其主要症状是心痛牵引到手太阳之厥逆,使人耳聋目泪出,头回愿,腰无法弯曲。治在其主病之经。手少阳的厥逆,必有治在其病变之经上。
|
|
6113楼#
发布于:2016-04-12 01: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深圳-凤翔,申请签到。2016-04-11,内经视频第67课心得,请教官审阅。
十二月阴气衰阳气起来了,脾主湿,热会把湿从大便排出去。
两种腰痛,扭到,少阴腰疼,十月肾阳不足,天地阳气弱,开始腰痛。
咳喘者,阳气浮反逆,造成呕吐等。眼睛看不到,阳虚了,眼花是阴虚。肾阳虚肝也虚,善怒,抽筋,恐。任何恐都是阴阳失衡。胃气不够没有胃口,肺里的津液是阴,咳盛,阳会伤,血管破裂都是阳虚了。三月阳中带阴,邪在中,少妇女孩正常是热的,如果寒会长肿瘤,有血块,要保持下焦温热,脚冷气逆,子宫卵巢就冷。心暖手的。脚冷加白芍,冷脚热加桂枝加倍。阴盛阳虚,要把阳补回去,停在里面。
消渴开始是头冷脚热,吃了西药降糖药后就头热脚冷了。阴阳相搏。
五十,刺要论:
针灸不可过和不及,春夏阳气旺针浅,如果病人此时是阴症就要下深一点,秋冬针的深一些。如果深浅不得,病会往深入跑,以后会生大病。风疹浅一点,关节痛,骨痛深一点。病有在皮毛就不用扎到皮下,秋天开始生咳了,秋病温疟,朔逆流,毫毛反逆,病在皮上扎很浅,扎深伤到皮肉,脾动72天四季之月,长夏出现心腹胀满。肉病不能伤到血脉,心主血脉,夏天会出现问题。筋伤,内动伤肝,春天得热病,筋有问题。
刺的法则就是在皮刺皮。
刺齐论,五十一
怎么区分深浅。刺骨不到骨就是不及,刺筋到骨就是太过。
太过则病邪更深,不及则病不去。
刺禁篇,五十二
扎针不能扎到内脏,心脏一天就死,针一下去就开始噫气。刺到肝,五日死,讲话不断,刺中肾,六天死,打喷嚏,刺中肺,咳嗽,三日死,脾,十日死,不断吞东西,胆,一天半死,会恶心。刺冲阳动脉血出不止则死,刺到脸上的动脉出血会盲。扎头部在皮骨之间,后五分斜刺。舌下经脉太过出血不止,声音会哑掉。
|
|
6114楼#
发布于:2016-04-12 01: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2016年4月11日《黄帝内经》第68课心得
刺中足上脉,会内出血而肿。刺委中伤及脉,会令人失血脱色。刺气街(膝盖以上,大腿内侧区域)中脉,会内出血令腿内侧肿大。刺督脉中髓,会使人偃偻而行。刺乳中伤及乳房,会令乳房肿,由内蚀至外。刺缺盆伤及肺,令人胸肌内陷,肺气外泄(肺气肿),咳嗽不止。刺鱼际深及动脉,令人手肿。 大醉后施针会令人气机紊乱。大怒时施针会令人正气反逆。人大虚,劳动、运动、大饥、大渴、过饱后都不宜针。 刺阴部伤中大动脉,出血不止会致人死。刺面针伤及动脉出血不止,会使人耳聋。刺膝眼不慎导致内部油液外出,会使人跛足。刺手臂动脉,血出不止者死。刺肾经伤及血脉,血出人必极虚,会致人舌强不语。 刺胸腔穴位伤及肺,令人喘咳不止。刺肘部伤脉,必使手肘无法屈伸。刺大腿内侧下三寸之位伤及动脉会使人遗尿。刺腋下胁部过深会令人咳嗽不止。刺小腹过深伤及膀胱必有尿漏出,人小腹胀满。深刺中肠必气机内陷,肌肉肿胀。刺眼眶伤及血脉,令人生盲。刺关节不慎令油液出,必使其不能自如伸展。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虚实之要:气实形实,气虚形虚,相反为病。常人食欲旺盛表示气盛,食欲减弱表示气虚,反之为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为常态,反之为病。 病态:气虚之人却身体发热,饭量多反气少,吃不下饭反气盛,血脉壮盛而血却少,脉形缓小但血量充实。 人气盛身冷,伤于寒。人气虚身热,伤于暑。多食反气虚者,病人先前大失血,湿居少腹下侧而致。食少气盛者,病邪生在胃连累到肺而成。脉小但血过多者,留饮在中焦而生湿热造成。脉大而血少,因肝不藏血,谷物之精无法化血而成。 实证是气在体内不出而成,虚证是气离开身体无法居中而成。气实者现热证,气虚者多寒症。如气喘者,吸入没问题是实症,吐气有问题是虚症。刺实症者,起针时手不按针孔使气出;刺虚症者,起针必按针孔,不使气出。 针解篇第五十四 刺虚证者用补法,针下必生热感,因气实生热。气过满用泻法,针下必生寒感,因气虚则生寒。血络有淤血采放血法,使坏血尽出。经络上的淤血多在下半身,因上为阳,下为阴。 补虚泻实。邪盛须令其虚,采泻法。补法是紧按慢提,能令气实,出针须缓慢,起针立按针孔,不令气泻。泻法紧提慢按,能令气虚,出针须快速,起针后不按针孔,使气尽出。 刺实症须使其盛气衰弱,留针,待气聚至针下方出针。刺虚症须使其气盛起来,针入体后待气至,针下有热感时出针,一旦气至不要轻易变更手法。 医者须先正己之神,令病人信服。下针须宁心静气,专心致志,方有效果。留针是让病人恢复自我免疫力,可取对称治疗,采单刺,用导引术会更好。 人的皮表如同天,肌肉如同大地,血脉如同人,筋如四季,声音如五音,人体阴阳相合如同六律,牙齿五官如同七星,呼吸如同八风,九窍及365穴如同九野。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针头病患者,下针须深至骨边,不可刺入骨中或在皮肉间穿刺,且穿过皮肤时要快。 刺寒热病时,下完主针须在其上下左右各一寸处再下针,才能使病邪尽出。如寒热引起的皮表冷,可先下身柱,再在身柱的上下左右各一寸处下针。 若病邪入脏,刺五脏之背部俞穴可使内脏之病邪出。待腹中寒热止而出针,宜浅刺。膀胱经少气多血,可适当放血,若病人元气大虚则不宜放血。 治疗脓肿疮,须用粗针把脓血放出来,针孔可摇大些。深浅及针孔大小视其脓肿状况而定。一般刺大脓要多出血,刺小脓肿下针要深,直到皮肤恢复原状。 少腹有积块时,下针到脂肪下面的痞块为止,但不要穿过硬块,留针。背面可刺华佗夹脊第四椎下两旁的穴位和膏肓穴,并在居髎与痞根穴下针,让腹部热起来,从而消掉积块。 |
|
6115楼#
发布于:2016-04-12 05: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郭新申请签到2016-4-11黄帝内经67课心得
1太阴病 太阴病苦于胀满者,因冬天阳气内收,阴气无法出,皆藏于中故病。 有病上走心为嗌者,是因阴盛上走于阳明,阳明络络心,故上心为嗌。 有病食则呕者,因阳明气上逆,食物不下,满而上溢,故呕。 也有病人自愈者,是因子月过阳气始生,把体内的阴湿之气化掉,通过排便或排气排出体外,腹胀渐缓,故痊愈。 2少阴病 少阴病有见腰痛者,是因肾阳虛弱造成的,就像十月的天气阴盛极,阳必伤一样。 有病呕吐咳嗽,气上逆而喘者,是因阴气居下,阳气居上,阳浮在上,无法下行所致。 有病目视不清,无法久站,久坐,起身则目昏,暗无所见者,是因体内阴阳不和,反生内争,阳气不得出,至目昏不能视物。 有病短气易怒者,因肾阳气无法正常運行,不能外出居于内,以致肝气无法運行,造成善怒。 有病见人恐惧,怕人害己者,因秋季肃杀之气收万物之阳,使邪气无法尽出,造成阴气过少,阳气不出反入阴中,阴阳相争,故生恐。 有病万恶食物者,是因无胃气造成的。 有面色黑暗者,肃杀之气伤阳所致。 有病咳血者,是阳脉受伤也。 3厥阴病 厥阴癫疝者(女子小腹肿胀)是因正常人的小腹应是热的,今心火不能遗热于小肠,腹部阴气不断的累积,造成腹部肿胀或积。 有病腰背痛无法屈伸者,是因阳气振奋,万物茂长,长太过造成的。 有病癫癃疝肤胀者,女子会腹胀疝气男子痛引睾丸,小便不利,皮肤胀满者,因阳盛阴亦盛,以致脉胀满而不通利造成的。 有病阳盛过热,咽嗌干燥,里热盛者,因阴阳相争,相争必不合,阳上阴下,肾水不能升,而生热造成的。 4刺要论篇第五十 针刺的要领 病有沉浮,刺有深浅,针刺时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太过生内伤,不及生外病。深浅不知,反生大害。日久必生大病。 病深针浅病不去,向内跑。 病浅针深伤正气。 病在肌肉,刺必不伤皮,皮肤受伤累及肺,肺伤秋病湿热之疟,令人阵阵恶寒。 病在皮,刺皮不可伤肉,太过伤肌影响脾脏,脾受伤长夏易病腹胀满,心烦沒有食欲。 病在肌肉,刺肌肉,不可伤血脉,太过影响心脏,夏季生心痛之病。 病在脉,针刺脉不可伤筋,过则伤筋影响肝脏,春季时节筋迟缓无力。 病在筋,刺筋,不伤骨,骨伤影响肾脏,冬季病胀满。刺骨不可伤髓,髓一旦受伤,令人形消瘦虛烦,足膝酸无力,全身疲劳,不能行走。 5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刺骨者无伤筋,下针时不能针至筋而去,要深入骨边。 刺筋者无伤肉,下针时不能至肉而去,要扎到筋部。 刺肉者无伤脉,下针时不能针至脉而去,要扎到肉里。 刺脉者无伤皮,下针时针不能至皮而去,要扎到脉里。 刺皮无伤肉,下针时针入皮部即可,不能下到肌肉处。 刺肉无伤筋,下针时针入肉中即可,不能下到筋部。 刺筋无伤骨,下针时针入筋中即可,不能下到骨边。 6刺禁篇第五十二 针刺之禁忌 身体上有很多穴位是内应脏腑的,肝脏在左,肺脏在右,心脏脉络分布在四肢,肾主里之水道,脾脏运化功能,胃为收纳五谷之部,胸隔之上,心肺有如太阳和月亮,七锥之侧有心之外包和心包络,针刺时应使其氣血顺畅,各司其职,不伤于内,病可愈,反之则生大害。 针刺伤心者,令人噫气不断,一日死。 针刺伤肝者,令人话语不断,五日死。 针刺伤肾者,令人喷嚏不断,六日死。 刺中肺脏者,令人咳嗽不止,三日死。 刺中脾脏者,令人不断吞咽,十日死。刺中胆者,令人呕吐不止,一日半死。 刺足背大动脉出血者,死。 刺面部动脉者,易成盲。 刺头入脑深者,立死。 刺舌下动脉太过出血不止令人哑。 |
|
6116楼#
发布于:2016-04-12 06: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11日《黄帝内经》第67课心得:
太阴中有病苦于胀满者,因为太阴为子也,为至阴也。十一月为至险之月,万物皆收藏其中,故病为胀满。也有上入于心而生噫气者,此阴过盛而上走入阳明,阳明之络在心,所以说上走入心成噫病。心胃相连。有见食入则呕吐者,此里阴盛满不受,物入成溢,所以会呕吐也。也有得到大便排湿或排气出体外胀满即除的现象,这是因为十二月是阴气下衰阳气复出的时节,于是产生排便或棑气后,腹胀减缓的现象。 少阴中有见腰痛者,因为少阴属肾。十月时节大地万物之阳气为寒所伤,所以会有腰痛。也有呕吐咳嗽,气上逆而喘的,这是因为阴气居下,阳气居上,阳浮不下,无所依从逆行致病的,所以会有呕吐咳嗽,气上逆而喘的现象也。有所谓“色色”者,其人无法久站久坐,一起身则目昏暗无所见,此因体内阴阳不居定位,无法主司其职而成的。犹如自然之中,秋季初临,地始结霜,此始杀万物之时节,而阴阳不合并拒外,反生内争,内敌外患,终至目昏暗无所见矣。也有看到短气易怒之人,此因“阳气不治”之故。阳气无法正常运作,必不得外出而居内,以致肝阴气无法运行,造成善怒也。此“善怒”,又名“煎厥”。也有见其人恐甚,犹人皆欲擂伤之恐,此因秋气侮万物之阳,使无法尽去,造成阴气过少,阳气不出反入阴中,阴阳相争,此之所以生恐也。有的症状是厌恶食物味道的,这是胃无气的表征。有见到面色黑暗如地之无光者,这是秋金肃杀之气内伤阳以致的,所以面色会变。也有产生咳中带血的,这是阳脉受伤也。阳之气不充于上但血脉却已饱满,阳气不足无法固外,血脉过满生咳,咳则见血于鼻,此其因也。 厥阴有所谓“癫疝”者,也就是妇人家小腹肿胀者,这是由于厥阴属辰,三月为辰月是阳中之有阴,今病邪居在阴中,故有“癫疝”少腹肿胀的症状。有所谓腰脊痛无法屈伸的,这是因为三月阳气振奋,万物茂盛,即令草木再盛,至顶时亦会下垂不直,这是就是腰屈无法伸直之因也。有所谓“癫癃疝肤胀”者,就是女子腹胀疝气?男子痛引睪丸,小便不利的现象,皮肤又胀满者,此因阳盛之时阴亦盛,以致脉胀满而不通利造成的,故名“癫癃疝”也。有谓“甚则嗌干热中”者,此阳盛过热咽嗌干燥,里热盛的症状,此因阴阳相争而生热造成的,所以咽嗌干燥也。 第五十篇:刺要论 针灸起源、下针深浅之影响 针刺的要领 病有表里,刺法亦有浅深,各有依归之法则,切不可太过的施用或不及的刺法。针刺太过则生内伤,不及则反生外病,一旦如此则病邪必加重。针刺浅深不知,反生大害,五臓受其影响后,日久必生大病矣。所以说,有的病存在皮肤肌肉中的,就可分为只在皮肤的,有的在肌肉中,有的在血脉中,有的在筋上,有的在骨上,有的在髓中。因此知施用针刺此类病时,病在肌中,刺必不伤皮。皮肤受伤则会引响内部动到肺臓,肺因此伤则秋季易病温热之疟,表症是阵阵的恶寒。病在皮则刺皮不可伤肉,针刺太过伤及肌肉,必内影响脾脏。脾一旦受影响,则每季之最后十八日共七十二日之时,易病腹胀满心烦,没有食欲。病在肌肉,则针刺肉不可伤及血脉一旦太过伤血脉则内影响心脏。心伤则夏季生心痛之病。病在脉,针刺脉不可伤及筋一旦太过伤到筋,则内会影飨到肝脏。肝受牵引,则春季时节不病热症,则筋弛缓无力。病在筋,则刺筋不伤骨。骨伤则内会影响肾臓。肾臓受其影响,则冬季主肾之时会病胀满,骤痛。针刺骨病时,不可伤髓。髓一旦受伤,令人形消虚烦足膝酸而无力,全身疲劳而行走不得也。 第五十一篇:刺齐论 九针虚实之解、导引下针法 针刺之深浅 刺骨病时不可伤筋。刺筋病时不可伤肌肉。刺肌病时不可伤脉。刺脉病时不可伤皮。刺皮病时不可伤肌。刺肌病时不可伤筋。剌筋病时不可伤及骨。 所谓刺骨病无伤筋,就是下针到筋位即起针,不至骨位也。刺筋病不伤肌者,针至肉乃起针,不深到筋位。针刺肌病不伤血脉,乃针深及脉时就起针,尚未至肌位也。针刺血脉病时不伤皮者,乃针至皮位而起针,不深及脉位也。 所谓刺皮而不伤肉者,因病在皮中,深入皮部即可,再深则伤肌也。刺肌而不伤筋者,乃针入肌中即可,过深伤及筋位,即太过也。针刺筋病不伤及骨者,乃针至筋位即可,不可中骨,过深则伤骨也。 此二者不及与太过,不及则病不去,太过则病邪更深入,皆达反针刺之法则也。 九针之意 第五十二篇:刺禁篇 针刺之禁忌 体内深藏有许多易伤之部位,吾人不可不知。肝脏在于左侧,肺脏在右侧。心脏脉络分布在四肢表面,肾司内里之水道系统。脾脏主司运送之功。胃为受纳选择五谷之部。胸膈之上,有如太阳的心与月阴之肺。背脊第七椎之侧有心之外包及心包络。针刺使其气血顺畅各司其职而不伤于内,病可痊愈,反逆则必生大害。 针刺深及心脏,主一日死。外症可见噫气不断。刺中肝脏,主五日死。外症可见独语不休。刺中肾脏,主六曰死。外症可见喷嚏不断。深刺伤及肺,主三曰死。外症可见咳嗽不止。深刺及脾,主十日死。外症为不断吞咽。深刺及胆,主一日半死。外症可见呕吐不止。 针刺足背上,如针中大动脉而出血不止者亦死。针误刺面上之动脉位,易成为盲。针刺头面过深入脑,一旦入脑立刻死亡。针刺舌下若中动脉,太过两出血不止,会令人哑。 |
|
6117楼#
发布于:2016-04-12 06: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焦艳春申请签到2016年04月11日《黄帝内经》第67课心得
腰痛:1扭伤痛,2少阴腰痛。十月阳气最低,阳气不足,从而造成肾阳不足,致腰痛。若阳不潜浮于表,致阳气居上,则发呕吐、气喘、咳嗽等。身体衰弱不能久立久坐,起身则眼花缭乱、视物不清,不能视为阳虚,眼花为阴虚。少气善怒,阳气下降,不得外出,阳气郁滞在内,肝气郁结故易发怒,怒则气逆而厥。恐惧不安,因秋阴气始生,阴气少,阳气入,阴阳交争,循经入肾,故恐惧如人将捕之。人有七情,皆为阴阳失衡所致。厌恶食物气味,是胃气不足,故不欲进食而厌恶食物的气味。面色发黑如地色,因秋肃杀之气内伤阳,精气内夺而肾虚,故面色变黑。咳中带血,因阳脉损伤,阳气不充,血液充斥于脉管,肺气不利,故咳嗽,络脉伤则血见于鼻。三月之气阳中有阴,若少腹发冷,则为寒证。易发肿瘤。人正常下脚应热,若冷则为气逆。小肠温度正常,少腹温热,脚冷代表小肠温度不足。阴盛则阳衰,补阳的同时,将阳潜藏,此为补阳原则。 刺要论第五十 针刺治疗不能过,也不能不及。病在表当浅刺,病在里当深刺,春夏为浅,秋冬为深,热浅寒深,辩证要准确。刺太深,损伤内脏;刺太浅,达不到病处,且反使在表的气血壅滞,反使病深。针刺要按照病所在部位确定下针之深浅。刺腠理不要伤及皮肤,皮肤受伤影响肺,到秋易患温疟,致恶寒战栗。刺皮肤不要伤及肌肉,肌肉受伤影响脾,以致在长夏发生腹胀烦满、不思饮食。刺肌肉不要伤及血脉,血脉受伤影响心,以致夏天易患心痛。刺血脉不要伤及筋脉,筋脉受伤影响肝,以致秋易发生筋脉弛缓。刺筋不要伤及骨,骨受伤影响肾,以致冬易患腹胀、腰痛的病症。刺骨不要伤及骨髓,骨髓损伤日渐消减,不能充养骨骼,足胫发酸,无力举动。 刺齐第五十一 刺骨不要伤筋,刺筋不要伤肉;刺肉不要伤脉;刺脉不要伤皮;刺皮不可伤肉;刺肉不要筋;刺筋不要伤骨。按照辩证的需要,确定针刺之深浅,不要过,也不要不及。不及则病不去,太过则病邪深入。 刺禁第五十二 针灸的禁忌,一是不可扎到内脏。伤及内脏便会受伤。伤及心:嗳气不断,一日即死。伤及肝:独语不休,五日死。伤及肾:喷嚏不断,六日死。伤及肺:咳嗽不止,三日死。伤及脾:不断吞咽,十日死。伤及胆:呕吐不止,一日半死。针刺足背,误伤大动脉,若出血不止,便会死亡。面部刺到动脉,会致失明。针刺廉泉穴,误伤了血管,若出血不止,可使喉哑失音。 |
|
6118楼#
发布于:2016-04-12 07: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60411《皇帝内经》第66课心得
项背强硬, 因阳气盛大而向上与阴争位, “耳鸣”,因阳气上盛而乱窜造成的。 有见严重者呈狂癫状,此因阳气全聚头上,阴气 居下,造成下虚上实,故发狂癫。有见阳气浮上 成聋者,此因肾阴不足造成阳气浮上。有见阳气 入中而无法说话者,是阳气由盛而衰,呈不足状 造成哑的。又房事过多,精气衰竭,四肢冰冷, 这是肾太虚造成无法说话的。凡少阴肾气不足 者,手足必冷。 少阳过盛,心胁部位疼痛。也有症状是不可反侧身体的,这是因为阴气本为收藏食物之精华者,万物收藏则必不动,所以会有不可反侧之现象。“跃”,九月时节万物皆衰,草木皆落而堕下, 此时生气失阳而入阴蛰状,今却气盛造成阳气自 下而生, 阳明症中有见洒洒振寒者,此因阳明者为正 午之阳,五月为阳至盛之月,今阴入之,此盛阳 之时却受阴气,故有洒洒振寒之现象。有见胫肿 而腿股无力者,也是在盛阳之五月而阴入之所以 造成的。阳应盛于五月,今反衰之,阴气因阳衰 而上与阳相争,故见胫肿而腿股无力也。也有上 喘而为水逆入胸之症,这是阴气本居下,今因阳 虚而上逆,不因时而上,以致于客居于臓腑之间, 此谷物之精华无法入脏,终成为水,为病也。有见胸痛短气之症状者,此因水气在脏腑中。水本 阴之气也,水本居脏腑之上而为津液,今居其内,故有胸痛短气的现象。 所谓“甚而厥”者,症状是恶见外人与火光, 一闻两木相击之音,就立发惊栗,这是阳气与阴 气不合而相逼,水火无法兼容而生克,就有立发 惊栗的症状。也有见到独居自处闭斗不出之症 状,这也是阴阳相逼造成的。当阳气尽而阴气盛 时,就使人喜深居简出独处不与人相往的现象。 也有一发病就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的症状,此因 内里阴阳相争,而又外出居于阳位,就产生弃衣 而走的症状。所谓“客孙脉”者,会有头痛鼻子流血腹部肿大的症状,这是阳明的燥气居上不 下,头部为诸阳之会,其孙络入于太阴,所以会有头痛鼻子流血且腹肿,因太阴主腹。 |
|
6119楼#
发布于:2016-04-12 07: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2016年4月12日《黄帝内经》第67课心得
所谓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阴气下衰,而阳气且出(阳气慢慢起来),故曰得后与气(大便与放屁,把浊阴排掉),则快然如衰也。(脾主少腹,脾主湿,湿来了通过大便和放屁排掉) 少阴所谓腰痛者(腰痛,一为扭伤,一为少阴痛),少阴者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伤(阳最低,天地与身体内阳不足),故腰痛也。(阳衰到极点时就会腰痛,也就是说只要肾阳不够就会腰痛) 所谓呕咳上逆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正常阳一定要下沉),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咳也。 所谓色色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目|无所见者(眼睛看不到为阳虚,眼花是阴虚),万物阴阳不定,未有主也,秋气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杀万物,阴阳内夺,故目无所见。 所谓少气善怒者,阳气不治(阳气下去了,阴出来时,肝主筋,就会痉挛),阳气不治(肾为肝之母,肾虚阳气不能给肝),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 所谓恐人将捕之者,秋气万物未有毕去,阴气少,阳气入,阴阳相博,故恐也。(任何恐都是阴阳失去平衡引起的) 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食臭。(说明胃气不够,胃气不够时,饭菜再香也很难过) 所谓面黑如地色者,秋气内夺,故变于血也。所谓咳则有血者,阳脉伤也,阳气未盛于上而脉满,满则咳,故血见于鼻。(肺与秋有很多津液这是肺的阴,肺能够张和缩是肺的阳,血在脉管内行是因有阳在脉管内把脉管控制,如果无阳,血管会破掉,像脑溢血,动脉血管破裂都是阳虚,不该破裂的破裂都是阳虚) 厥阴所谓颓疝,妇人少腹肿者,厥阴者辰也,三月阳中之阴,邪在中,故为颓疝,少腹肿也。(正常女性,肚子里面应该是热的,因有丹田之气,寒在里面会易长肿瘤,囊肿等,女人卵是阴,男子精是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身体里面的阴无法排出,久了就产生包膜,形成肿瘤,实际里面是淤血或未成熟受精卵。)(只要脚是热的,小肠火就够,中药里桂枝管心阳管手,白芍管下肢管脚) 所谓颓癃疝肤胀者,日阴亦盛,而脉胀不通,故曰颓癃疝也。(阴盛是因为阳虚,阳是热,要潜在里面) 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阴阳相博而热,故嗌干也。(咽嗌干,燥是因为阴阳相博) 刺要论篇第五十 刺不可过与不及,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至其理,无过其道。 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 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该深扎的浅,病不去,病没去掉会再往里进,病在浅扎太深,伤到正气,病在外面没有去,病往里面走) 故曰:病有在豪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素素然寒栗(寒毛立起)。 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长夏),病腹胀,烦不嗜食; 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 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而春病热而筋弛; 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 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胻酸,体解依,然不去矣。 刺的法则,病在何处刺何处,不可太过或不及。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刺之深浅 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