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霞
会员
会员
  • UID2014766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8
600楼#
发布于:2015-11-25 15: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梁海霞申请
2015年11月25日第二十七课《针灸大成》学习心得
1.漏谷穴
漏谷穴:从三阴交再上三寸。漏谷是脾经的络穴,络穴就是漏谷与足阳明胃经有相通的地方,足阴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它们是表里关系。
2.天地人三皇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
在左腿胫骨内侧这大骨与小骨头处,按到脚内胫骨转弯的地方是阴陵泉。
下针时不要贴到骨边,会很痛,要过来一点。
从阴陵泉下三寸是地机。
阴陵泉叫天皇,地机叫地皇,三阴交叫人皇,统称为三皇。脾主,主肌肉,脾主少腹,脾统血,脾主身上的湿热。
治疗水肿,腿没力气。
地机是脾经的郄穴,郄穴是用急性,消炎作用。治疗水肿腹坚,肚子胀满,癥瘕,女生腹部肿瘤,硬块。
阴陵泉是合穴,五腧穴,都是井荣俞经合。手不过肘,足不过膝,阴经就是木火土金水,合穴的属性是水,阴经从四肢到末梢,阴陵泉是大穴治疗膝盖风湿、水肿、小便失禁、小便频数、摄护腺肥大、晚上夜尿多,灸关元、足三里。
只要是水病,三阴交就有压痛点,下钟深浅度是根据脚的大小,病灶的地方深浅,从阴陵泉透到阳陵泉一寸半针。
3.痛经三穴,血诲,三阴交,中极
血海穴:左腿犊鼻手掌正好把整个膝盖骨盖住,大拇子尖处。
血海是大穴,治疗妇科疾病,痛经,滴漏,月经不来。下针,把针左右捻一捻,血海在里面深的地方有筋在里面,所以血海不宜深扎,用一寸针。
4.奇穴~百虫窝
百虫窝:在血海往下一寸的地方。按百虫窝来诊断体内是否有蛔虫等等……
下针扎百虫窝穴治疗蛔虫效果非常好。
5.箕门穴与冲门穴
从血海直上五寸就是箕门穴,治疗阴部疾病,应用比较少。箕门穴按照近取穴的定义,从耻骨往上正中间是任脉的曲骨穴,从曲骨外开四十叫冲门穴,冲门穴有一个对称治,如女生阴痛,可以扎脾经的子穴或母穴,但扎云门,是采用对称治疗。如胎盘不下来,可扎冲门穴,
6.府舍穴至腹哀穴
从曲骨上一寸再往外开四寸,就是府舍。
四寸是脾经,二寸是胃经,往里面半寸是肾经。
府舍是近取穴,是因为靠近腹部,治疗腹部的病。
大横是神阙穴外开四寸,外开两寸是天枢穴,大部分是治疗肠胃方面,泻利,拉肚子都在附近取穴。腹哀穴是建里外开四寸,治疗腹部肠胃的问题,大便不顺,胃不消化。
7.食窦穴与天溪穴
乳中外开两寸,就是天溪穴。
天溪穴在两个骨头中间,再跳一个肋骨是食窦穴。所以穴道在骨头中间或肌肉和骨之间,肌肉和筋之间。
下针不要扎得太深,一般一寸,要在天溪穴下针,要靠过来五分的地方,溪穴治疗乳癌,乳房硬块。
要看乳头硬块长的位置,经络走向才选取它的穴道,要了解穴性,同时了解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虚实,寒热等辩证。
韩玲
会员
会员
  • UID2018870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6
601楼#
发布于:2015-11-25 17: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韩玲申请
2015年11月25日第二十七课《针灸大成》学习心得:
1.痛经三穴,血诲,三阴交,中极
血海穴:用手按在犊鼻,手掌正好把整个膝盖骨盖住,盖住后,看肌肉最高点的地方就是血海穴,血海是大穴,是妇科的名穴,,治疗妇女痛经,滴漏,月经不来,再加上三阴交,中级可治所以的痛经。下针时,在痛的时候下针最好,把针左右捻一捻,无所谓补泻,血海在里面深的地方有筋在里面,所以不深扎,扎很浅,用一寸针扎进去就可以。
2.奇穴-百虫窝
百虫窝:在血海往下一寸的地方。这里可以诊断身体里有没有蛔虫,寄生虫在身上,病人如果大便正常,但肚子很大,牙龈没有白点,眼睛又不让看,那就摸他的脚,按到百虫窝,如果痛就是虫在里面,这是一种诊断的方式,表示里面有疣虫,蛔虫。
3.箕门穴与冲门穴
箕门穴:从血海直上五寸就是箕门穴,是按照近取穴的定义,它靠近阴部,所以治疗阴部疾病,应用比较少。冲门穴:从耻骨往上正中间是任脉的曲骨穴,从曲骨外开四寸叫冲门穴,冲门穴有一个对称治疗法。
4.府舍穴至腹哀穴
府舍:从曲骨上一寸再往外开四寸,就是府舍,是近取穴,是因为靠近腹部,所以治疗腹部的病。腹结:关元再上面是石门,阴交,神阙,在石门外开四寸,肚脐下二寸,再外开四寸,大部分都是治疗肠胃方面的泻利,拉肚子,都可以在这附近取穴。腹哀:建里外开四寸是腹哀,可治腹部肠胃的问题,大便不顺,胃不消化。
5.食窦穴与天溪穴
食窦:在天溪下一寸,一定是在骨头中间或肌肉和骨之间,肌肉和筋之间,没有直接在骨头上或筋上的。肚脐以上肋骨之下,可以直针,下去不要太深,一般大概下一寸,肚子很大,可以下一寸半,小孩子的话,很浅的,三分就到了。天溪穴:在两个骨头中间,乳中外开两寸,就是天溪穴。下针时不要直接在天溪穴下针,一定要在靠过来五分的地方下针,可治乳房硬块。
张丽
新手
新手
  • UID20183028
  • 粉丝2
  • 关注1
  • 发帖数88
602楼#
发布于:2015-11-25 19:10
@教官-南京-李宁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丽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5日《针灸大成》第27课学习心得
   
                                  
     小便出不来可用三阴交和中极,因为中极是膀胱之募。小便不出来,是因为膀胱太冷了,而膀胱太冷是因为小肠的温度不够。这小便在膀胱里面是冷水而不是热水,冷水在里面会造成频尿,这时再灸关元。
      女人进入更年期后,晚上回家向左边睡,平时人要向右边睡,中医认为人右边是主气左边是主血,晚上睡,为了让血归肝,所以要往右躺,血在上气在下,这样肝才会很强,但更年期的妇女要反过来,这样不会有潮热的现象。
       三阴交后是漏谷,漏谷是脾经的络穴,漏谷穴位于三阴交再上三寸,内踝骨上六寸。络穴就是漏谷与足阳明胃经有相通的地方,阴经是里经,阳经是表经,足阴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是表里关系。两经相联络的地方是漏谷.
    阴陵泉(天皇)、地机(地皇)、三阴交(人皇)组成天、地、人三皇穴.阴陵泉位于腿胫骨内侧这大骨与小骨头处,按到脚内胫骨转弯的地方是阴陵泉。
下针时不要贴着骨头边会很痛,要过来一点点。从阴陵泉下三寸就是地机。                                脾是主四肢、主肌肉 、主四肢、主少腹、脾统血、主湿热。 在五行里面阴经是:木火土金水。水有病时土控制水,有水肿时,除了消水外,第一个就是强土,土就是脾.下针双侧,左右阴陵泉、地机、三阴交,这三个穴道专门治疗水肿。脾经又称为水道,水肿得很厉害时,针刺进去会很疼,因为里面水多,压力大,针出来会出水,但不会发炎,要让它流出来。两腿无力也可用三皇穴.
地机穴(是脾的郄穴)是消炎镇痛,水肿、腹坚、肚子胀满、女子有腹部肿瘤、硬块都可以用 .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 ,属性是水,可以用来治疗膝盖风湿、水肿、小便摄护腺肥大、小便失禁、夜尿频多、中风等.男人要多灸关元、足三里,病人只要有水病,压三阴交就会很痛。水病刺针要很深,但也不可太过,下一寸半就够了;病在表皮,下针浅.下针深浅也要看脚的大小来定,病在骨要深刺,在脏也要深刺,腑是宣泄,就不用下很深了。
2 ️痛经三穴:血海穴 三阴交 中极
手放在膝盖上肌肉最高点就是血海.会有压痛.血海是妇科名穴,治月经不调、滳漏不止、月经过多或过少。时机在经期疼痛时下针血海穴能马上止痛不深针用一寸针下即可,无所谓虚实补泻。 加上三阴交、中极,便可治所有的痛经。                        
3 奇穴、百虫窝:
血海下一寸叫百虫窝.此穴有诊断有没有寄身虫在身上、拒压痛时 证明肚子有蛔虫,同样也用于治疗,治到百虫窝不疼了,就证明好了。        
4、箕门与冲门,在血海上5寸处是箕门。按近取穴对鼠蹊部的病都有帮助,针很少下.冲门是在曲骨外开4寸.对称治疗法,对称的云门治疗。妇女生孩子胎盘下不来时、可扎冲门。        
5、腹舍穴与腹哀穴:
腹舍在曲骨上1寸旁开4寸.近取穴腹哀治疗腹部的问题。再下来是腹结穴,关元上面是石门、阴交、神阙,在石门外开4寸就是腹结,很少用。大横穴在神阙外开四寸,治肠胃方面的,如泻利、拉肚子等在附近取穴;腹哀穴-建里外开4寸,治疗腹部、肠胃问题,如大便不畅、胃不消化等。
6、食窦穴与天溪穴:
乳中穴旁开两寸是天溪.食窦在天溪下约一寸六的地方,就是跳过一根肋骨,肋骨周围的穴道,在夹缝中取穴,下直针,小孩下3分,瘦人下5分,一般人下1寸,胖人下1.5寸.天溪在靠过来约五分的地方下针,可治疗乳癌、可做诊断作用。
 
 
 
 
 
黄旭红
会员
会员
  • UID2014961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7
603楼#
发布于:2015-11-25 19: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黄旭红申请
2015年11月25日第二十七课《针灸大成》学习心得
1食窦穴与天溪穴:
食窦在天溪下约一寸六的地方~就是跳过一根肋骨.肚脐以上肋骨以下,可以直针,,肚子大的人,下约一寸半,小孩子的话下三分就到了;肋骨周围的穴道,在夹缝中取穴,天溪在靠过来约五分的地方下针~ 可治疗乳房硬块、可做诊断作用。       
2胸乡穴与周荣穴:
云门中府周荣是一条线下来的,中府穴跳一根肋骨就是周荣穴,周荣再跳过一根肋骨,就是胸乡穴。若硬块在云门中府上出现,就在肺经上治疗,如果在脾经上,就在脾经上治。初期硬块出来时,用灸比较好.        
3大包穴是全身脾之大络 脉络的总管:起协调脏 腑之间的平衡、起输送营养到各脏腑的作用,脾脏能管五脏是大包穴的关系!大包穴被重击时会全身无力,大包穴可治疗虚症  实症~像中风的病人,手不能拉平是大包,不能握掌也是大包。
心脏 君主之官。心主喜,心藏神 心神很重要 神为守,气不聚,气少命不长。如果病人没有咳、没有气喘、没有黄疸,但还是不好睡,那是心脏的问题。心和小肠相表里,心脏把血导入小肠,如果小肠内“火”不够,就易大肚腩,所以心脏在管人的体重、腰围,帮人减肥,先强心脏。
在五音“宫 商 角 徽 羽”里面,心脏的声音是“徽”,应发“喝”声
恐能治喜
1、极泉穴 极泉在腋下,一般不下针(诊断用的多);青灵在手肘上三寸,可帮助做诊断
2、青灵 手肘上三寸 少用
刘人中
新手
新手
  • UID2018734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62
  • 社区居民
604楼#
发布于:2015-11-25 20:04
@南京-教官-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刘灵中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5日《针灸大成》27课心得。                         
1.漏谷穴:三阴交上三寸。禁灸。是脾经的络穴,漏骨是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连处。
2.天地人三皇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阴陵泉穴: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转弯凹陷处,脾经的合穴。是大穴,可治疗膝盖风湿、水肿、小便失禁、小便频数、中风、前列腺肥大,夜尿多等。
地机穴:阴陵泉下三寸。脾经的郗穴,可消炎、镇痛。女人腹部有肿瘤、硬块可用此穴。
阴陵泉叫天皇、地机叫地皇、三阴交叫人皇,统称三皇穴。专治水肿、四肢无力。
脾主四肢,主肌肉、主少腹,统血,主身上的湿热。脾属土,土克水,得水病(水肿)时,土不能制水。只有把土(脾)强起来,水就不会乱跑才能归位,所以治疗水肿,一消水,第二是强土(脾)。否则水肿退了还会再来。三皇穴可强土健脾,专治水肿,双下肢无力。下针深浅要因人因病因时因需而定,病在表皮,针浅,病在骨,骨深针要深,病在脏,脏主收藏,针也要深,病在腑,腑主宣泄,下针不用很深。
3.痛经三穴:血海、三阴交、中极。
血海穴:左腿犊鼻手掌正好把整个膝盖骨盖住,大拇子尖处髌骨内上2寸,肌肉最高点。是妇科大穴,治痛经、滴漏不止、或不来。针血海无所谓补泻,针下一寸即可。痛时下针效果最好,立竿见影。
4.百虫窝:血海穴下一寸。按百虫窝病人有痛,说明体内有虫。经外奇穴,下针也可治疗。
5.萁门穴:血海穴直上五寸,靠近阴部,对阴部疾病有帮助
6.冲门穴:曲骨外开四寸,妇人生完孩子,胎盘不下来,可用冲门穴,效果好。
7.府舍穴:曲骨上一寸再往外开四寸,靠近腹部,可治腹部疾病。大横是神阙穴外开四寸,外开两寸是天枢穴,大部分是治疗肠胃方面,泻利,拉肚子都在附近取穴。
8.腹哀穴:建里穴外开四寸,治疗胃肠不适大便不顺、消化不良等疾病。
9.食窦:乳中外开二寸是天溪穴,天溪下约一寸六(天溪向下跳过一肋间)是食窦穴。
肚脐以上肋骨以下可直针,但直针不要下太深,一寸左右。因年龄、肚子大小决定深浅。
王岩龙
贫民
贫民
  • UID2018324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8
605楼#
发布于:2015-11-25 20: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岩龙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5号《针灸大成》第27课学习心得
1.漏谷穴:络穴,禁灸。
2.天地人三皇穴(阴陵 地机 三阴交):阴陵泉叫天皇,地机叫地皇,三阴交叫人皇,统称三皇穴。由于脾主四肢、主肌肉,脾主少腹,脾统血,脾主身上的湿热。第一、专门治疗水肿,强土,双侧取穴,深度适中,出针流水。第二、脾主四肢,腿没有力 ,也可以用三皇穴,这是强土的动作。阴陵泉可用来治疗膝盖风湿 、水肿、小便失禁 、小便频数 、中风的病人、前列腺腺肥大晚上夜尿;也可用来诊断,水肿时按压很痛。地机是脾经的郄穴,消炎、镇痛穴,水肿腹坚、肚子胀满,女子癥瘕 ,女生腹部有肿瘤、硬块,都可以用。
3.痛经三穴:血海 三阴交 中极。血海穴是妇科的名穴,针要浅1寸即可。
4.奇穴:百虫窝,可诊可治。
5.箕门穴与冲门穴:箕门穴近取治阴部。冲门穴治胎衣不下,冲门血痛可以取对侧云门来治。
6.府舍穴至腹哀穴,都是近治。
7.食窦穴与天溪穴,胸乡穴与周荣穴多用做诊断。乳腺初期硬块出来的时候,灸比针好。
8.全身脉络之主管:大包穴,总统全身大络,脾脏能管五脏,是大包穴的关系;小肠消化吸收后,把营养转到脾,大包穴再把营养分成五色然后分配到五脏;大包穴虚实都可以治。像中风的人,手不能拉平是大包,不能握拳还是大包。
王芬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1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11
606楼#
发布于:2015-11-25 20:31
@助教-中山-吴泳茵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芬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5日《针灸大成》第27课心得:
七、足太阴脾经
6、三阴交穴与妇病治疗
三阴交属于阴经的穴道。女性可以多灸三阴交,三阴交是妇科大穴。
女人进入更年期后,晚上向左边睡,平常人要向右边睡,右边是气左边是血,晚上为了让血归肝,所以要往右躺,血在上气在下,这样肝才会很强,但更年期的妇女要反过来,这样不会有潮热的现象。
7、漏谷穴
  漏谷:漏谷从三阴交再上三寸,或从内踝裸,上六寸。这个穴道是禁灸的。漏谷这个穴,本身是脾经的络穴。络穴就是跟足阳明胃经有相通的地方,它们是表里经。
8、天地人三皇穴(阴陵 地机 三阴交)
 a.阴陵泉:腿胫骨内侧这边,有个大骨头,手去摸,按到脚内胫骨转弯的地方。下针不要贴到骨边下.地机。
 b.地机:阴陵泉下三寸就是地机。
  阴陵泉叫天皇,地机叫地皇,三阴交叫人皇,统称三皇穴。
  由于脾主四肢、主肌肉,脾主少腹,脾统血,脾主身上的湿热。在五行木火土金水里面,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得水病时,是土不能制水。疗水肿,除了消水以外,第一个就是强土。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专门治疗水肿。脾经这一条,我们又叫水道。第二个,脾主四肢,腿没有力 ,也可以用三皇穴,这是强土的动作。
地机是脾经的郗穴。郗穴就是消炎、镇痛穴。水肿腹坚、肚子胀满,女子癥瘕 ,女生腹部有肿瘤、硬块,都可以用。

阴陵泉是合穴,合穴是水,阴陵泉是个大穴,可用来治疗膝盖风湿 、水肿。像小便失禁 、小便频数 、中风的病人、包括摄护腺肥大 ,晚上会夜尿都可以用。
临床上治症的时候,病人只要有水病,压三阴交就有痛点。痛点下针
针灸的观念下针的深浅怎么定?比如说,现在我们要制水,水在的地方很深,要下的很深,大概一寸半就够了。是皮肤表面的病,针下在皮表上面。病在中间的地方,就下中间的地方。所以我们的深浅,是按病人的需要决定的,这是第一个观念。第二个是治病的时候,是骨头的问题,下针下到骨头。如果是内脏的问题,治肝病,治气喘,也是要深针,因为脏是收藏。那腑是宣泄,所以肠胃系统,不用下很深,这是深浅的一般概念。
9、痛经三穴:血海 三阴交 中极
a.血海:按在犊鼻,手掌正好把整个膝盖骨盖住,大拇指尖到处是穴。看肌肉最高点一压,会有一点点压痛感的地方就是穴。血海是全身最大的穴道。血海穴是妇科的名穴。女人痛经 ,滴漏不止,月经不来,都可以在血海上治。血海,三阴交、中极,治所有的痛经。
治病讲时机。平时不痛,等月经来时才会痛,你在她平时不痛的时候下针,效果不明显。她月经来的时候,痛的时候帮她下针,效果就非常好。扎的很好,下次来月经就不痛了,如果下次还有痛,就再来扎一次。
血海治疗妇科的时候,在痛时下针最好,是立竿见影的,这是针灸应该有的效果。扎进血海以后,把针左右捻一捻,无所谓补泻。扎很浅,用一寸针扎进去就可以了,不会用到一寸半。
10、奇穴:百虫窝
血海穴不要动,将指头往下移动一寸,奇穴叫百虫窝。诊断身体里面有没有蛔虫 、寄生虫在身上。治疗到百虫窝没有痛了,就好了!速度就是那么快,这些穴道都可帮助我们诊断。
11、箕门穴与冲门穴
a.箕门穴:从血海穴直上五寸叫箕门穴。按照近取穴的定义,它靠近阴部,所以对阴部的病都有帮助,用的很少。
b.冲门穴:从曲骨外开四寸,就是冲门穴。
冲门有一个对称治疗法,在治病时,要因时因地治宜。我们可以扎脾经的子穴或母穴,我们用的是云门,因为是对称治疗法,我们可以采对称治疗法。
生完小孩后,胎盘下不来 ,冲门穴也是很好的穴道。
12、府舍穴至腹哀穴
a.府舍:从中极找府舍。从中极往外开四寸,就是府舍。
任脉旁开四寸是脾经,二寸是胃经,再往里面半寸是肾经。
  b.腹结:要从石门找。在石门外开四寸就是腹结,很少在腹结上治疗。
c.大横:大横就是神阙外开四寸,外开二寸就是太阳经的天枢穴。大部分都是治肠胃方面,泻利 、拉肚子 ,都可以在这附近取穴。
  d.腹哀:建里外开四寸是腹哀。治症都一样,腹部、肠胃的问题、大便不顺 、胃不消化 ,
都可以用这个穴道。
13、食窦穴与天溪穴
a.天溪穴:乳中穴外开二寸,就是天溪穴
     b.食窦:天溪下一寸六,天溪穴在两个骨头中间,再跳一个肋间就是食窦。
张鑫
贫民
贫民
  • UID20184211
  • 粉丝2
  • 关注1
  • 发帖数4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07楼#
发布于:2015-11-25 20:58
中医经典魔鬼特练8班 张鑫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5号《针灸大成》第26课学习心得
1.三阴交:妇科大穴,常灸有益。漏骨穴:三阴交上三寸。此穴禁灸。禁针,脾的络穴,与足阳明胃经联络之地。
2.天地人三皇穴:阴陵泉(天皇)、地机(地皇)、三阴交(人皇),治疗水肿,还可以强土,双侧下针,。脾是主四肢肌肉、主少腹、统血、主湿热。脾经又叫水道,水肿很严重时,针时很疼,拔针后有水流出,但不会发炎。因为水是往外流的。
地机穴:阴陵泉下三寸,地皇,郄穴,抗炎镇痛,治水肿、肚子胀满、腹部肿瘤。
阴陵泉:位于胫骨上端骺下,天皇。合穴,水,可治漆盖风湿、水肿、中风小便失禁、夜尿、尿频等,病人有水病,三阴交有压痛。水病下针要深,但也不可太过,一般用一寸半针。具体视情况而定。
3.痛经三穴:血海穴、三阴交、中极
血海:妇科大穴,主治月经不调、滳漏不止、月经过多或过少、痛经。一寸针下血海,痛经立竿见影,痛时下针,无虚实补泻。配三阴交、中极可治所有的痛经。
4.奇穴:百虫窝,诊断用,有压痛时,则肚子有蛔虫、蚘虫。,其他诊断依据:牙龈下边有没很多白点在一起,用手电照眼睛看虹膜有没有蓝点,如有蓝色点代表有虫,晚上肛门附近痒
5.从血海穴直上五寸叫萁门穴,对阴部疾病有帮助。曲骨外四寸是冲门穴(对称疗法,取云门),中级外四寸是府舍穴,神阙外四寸是大横穴,神阙外二寸太阳经的天枢穴。建里穴外四寸处是腹哀穴,这些都是近取穴。治疗胃肠不适、腹泻、大便不顺、消化不良等腹部疾病。胎盘下不来时可针冲门。任脉外四寸是脾经,外二寸是胃经。
6..食窦:乳中外二寸是天溪穴,天溪下一肋间就是食窦穴。
池钊和
贫民
贫民
  • UID20183635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21
608楼#
发布于:2015-11-25 20: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 池钊和申请签到20151125日《针灸大成》第27课学习心得
(七)、漏谷穴
1、漏谷穴,从三阴交再上三寸。漏谷是脾经的络穴,络穴就是漏谷与足阳明胃经有相通的地方,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它们是表里关系。
(八)、天地人三皇穴(阴陵、地机、三阴交)
1、胫骨内侧这大骨与小骨头处,按到脚内胫骨转弯的地方是阴陵泉。
2、下针时不要贴到骨边,会很痛,要过来一点。
3、从阴陵泉下三寸是地机。
4、阴陵泉叫天皇,地机叫地皇,三阴交叫人皇,统称为三皇。脾主四肢,主肌肉,脾主少腹,脾统血,脾主身上的湿热。
5、得水肿是土不制水,就要强土。
6、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专门治疗水肿。
7、脾主四肢腿没力也是强土也是三黄穴。
8、地机是脾经的郄穴,郄穴是用急性,消炎作用。治疗水肿腹坚,肚子胀满,癥瘕,女生腹部肿瘤,硬块。
9、阴陵泉是合穴,五腧穴,都是井荣俞经合。手不过肘,足不过膝,阴经就是木火土金水,合穴的属性是水,阴经从四肢到末梢,阴陵泉是大穴治疗膝盖风湿、水肿、小便失禁、小便频数、摄护腺肥大、晚上夜尿多,灸关元、足三里。
10、只要是水病,三阴交就有压痛点,下钟深浅度是根据脚的大小,病灶的地方深浅,从阴陵泉透到阳陵泉一寸半针。
(九)、痛经三穴,血诲,三阴交,中极
1、血海穴,腿犊鼻手掌正好把整个膝盖骨盖住,大拇子尖处。
2、血海是大穴,治疗妇科疾病,痛经,滴漏,月经不来。下针,把针左右捻一捻,血海在里面深的地方有筋在里面,所以血海不宜深扎,用一寸针。
(十)、奇穴,百虫窝
1、百虫窝、在血海往下一寸的地方。
2、按百虫窝来诊断体内是否有蛔虫或寄生虫。
下针扎百虫窝穴治疗蛔虫效果非常好。
(十一)、箕门穴与冲门穴
1、从血海直上五寸就是箕门穴,治疗阴部疾病,应用比较少。箕门穴按照近取穴的定义,从耻骨往上正中间是任脉的曲骨穴,从曲骨外开四十叫冲门穴,冲门穴有一个对称治,如女生阴痛,可以扎脾经的子穴或母穴,但扎云门,是采用对称治疗。如胎盘不下来,可扎冲门穴,
(十二)、府舍穴至腹哀穴
1、从曲骨上一寸再往外开四寸,就是府舍。
2、四寸是脾经,二寸是胃经,往里面半寸是肾经。
3、府舍是近取穴,是因为靠近腹部,治疗腹部的病。
4、大横是神阙穴外开四寸,外开两寸是天枢穴,大部分是治疗肠胃方面,泻利,拉肚子都在附近取穴。腹哀穴是建里外开四寸,治疗腹部肠胃的问题,大便不顺,胃不消化。
(十三)、食窦穴与天溪穴
1、乳中外开两寸,就是天溪穴。
2、天溪穴在两个骨头中间,再跳一个肋骨是食窦穴。所以穴道在骨头中间或肌肉和骨之间,肌肉和筋之间。
3、下针不要扎得太深,一般一寸,要在天溪穴下针,要靠过来五分的地方,天溪穴治疗乳癌,乳房硬块。
4、要看乳头硬块长的位置,经络走向才选取它的穴道,要了解穴性,同时了解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虚实,寒热等辩证。
5、天溪穴是治疗乳房硬块,从此乳癌是绝迹的。是乳水累积在里面代谢不掉的原因。
刘凌
新手
新手
  • UID20184209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74
609楼#
发布于:2015-11-25 21: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刘凌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5日《针灸大成》第27集心得。

24.妇女更年期:三阴交、隐白、中极、巨阙都很好用
25.平时人要向右边睡,右边是气左边是血,晚上睡,为了让血归肝,所以要往右躺,血在上气在下,这样肝才会很强,但更年期的妇女要反过来,这样不会有潮热的现象。
26.天、地、人三皇。三皇穴中,三阴交叫人皇;

7)漏谷穴
1.漏谷穴禁灸。
2.漏谷穴是脾经的络穴,跟足阳明胃经相通的地方。(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连的地方,就是漏谷。)
8)天地人三皇穴(阴陵、地机、三阴交)
1.阴陵泉叫天皇,地机叫地皇,三阴交叫人皇,统称三皇穴
2.脾主四肢、主肌肉,脾主少腹,脾统血,脾主身上的湿热
3.把土建立起来,水就会归位,不然水会乱跑啊!把土强起来,水就不会跑。
4.治疗水肿,除了消水以外,第一个就是强土。否则水肿退了还会再回来
5.下针要双侧,左右两边,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专门治疗水肿。
6.脾主四肢,腿没有力,也可以用三皇穴,这是强土的动作
7.地机是脾经的郗穴。郗穴就是消炎、镇痛穴
8.水肿腹坚、肚子胀满,女子癥瘕,女生腹部有肿瘤、硬块,都可以用地机
9.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属性是水
10.阴陵泉,可用来治疗膝盖风湿、水肿、小便失禁、小便频数、中风、摄护腺肥大,晚上会夜尿。
11.病人只要有水病,压三阴交就有痛点。
12. 下针深浅:水在的地方很深,针下很深,但也不要太过了,大概一寸半就够了。皮肤表面的病,一定下在皮表上面。病在中间的地方,就下中间的地方。病人是骨头的问题,下针也要下 很深,下到骨头。内脏的问题,治肝病,治气喘,也是要深针。腑是宣泄,所以肠胃系统,不用下很深。
13.十二经的五腧穴按井、荥、输、经、合的规律分别排列: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便、曲泽;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 门、灵道、少海;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 间、三间、阳溪、曲池;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诸、支沟、天井;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后溪、足三里;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足太阳膀胱经: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9)痛经三穴:血海、三阴交、中极
1.女人痛经,不管是滴漏不止或是月经不来,都可以在血海上治。
2.痛的时候下针有效。
3.血海里面深的地方有个筋在里面,所以血海我们不深针,扎很浅,用一寸针扎进去就可以了。
10)奇穴:百虫窝
1.诊断用,压痛说明有虫。
11)箕门穴与冲门穴
1.箕门穴按照近取穴的定义,靠近阴部,所以对阴部的病都有帮助。
2.冲门穴,对称治。不方便下针,可以扎云门。
3.生完小孩后,小孩子生出来了,很多人胎盘下不来,病人会大量的失血,冲门穴也是很好的穴道。
12)府舍穴至腹哀穴
1.四寸是脾经,二寸是胃经,再往里面半寸是肾经。
2.大横,神阙外开四寸,外开二寸就是太阳经的天枢穴,再外开二寸是大横。大部分都是治肠胃方面。病人泻利、拉肚子,都可以在这附近取穴。
13)食窦穴与天溪穴
1.乳中穴外开二寸,就是天溪穴
2.天溪穴在两个骨头中间,再跳一个肋间就是食窦
3.肚脐以上肋骨之下,可以直针,直针下去不要下太深
李彩云
贫民
贫民
  • UID20181535
  • 粉丝2
  • 关注1
  • 发帖数23
610楼#
发布于:2015-11-25 21: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李彩云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5日《针灸大成》第27课学习心得一、漏谷穴三阴交下一个穴道叫漏谷,漏谷这个穴道我们是禁灸的。漏谷这个穴,本身是脾经的络穴。络穴就是跟足阳明胃经有相通的地方,它们是表里经。阳经都是表经,阴经都是里经,阴和阳一定有个表里。那脾的表经就是胃,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连的地方,就是漏谷。漏谷从三阴交再上三寸,或从内踝裸,上六寸。二、天地人三皇穴左腿胫骨内侧这边,膝盖下来,有个大骨头,还有一个小骨头。用手去摸,按到脚内胫骨转弯的地方就是阴陵泉。但你下针不要贴到骨边下,要过来一点,不要贴到骨边,因为会很痛。从阴陵泉下三寸就是地机。阴陵泉叫天皇,地机叫地皇,三阴交叫人皇,统称三皇穴。由于脾主四肢、主肌肉,脾主少腹,脾统血,脾主身上的湿热。在五行木火土金水里面,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得水病时,是土不能制水。这就好像我们去盖堤防,去盖水坝,所以为什么土能去制水。因为把土建立起来,水就会归位,不然水会乱跑!把土强起来,水就不会跑。我们怎么治疗水肿,除了消水以外,第一个就是强土。不强土的话,这水肿退了还会再回来。吃西药把水排掉,第二天水又回来了,因为利尿剂没有强土的功能,我们要把土建立起来。我们下针要双侧,左右两边,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专门治疗水肿。脾经这一条,我们又叫水道。水肿很厉害的时候,病人整个脚是绑紧的,因为里面都是水,皮肤会变得很亮,因为里面水很多,压力很大,很痛。一针下去起针后,这三个穴道会出水。而出血是因你扎到了血管。扎下去,一拔针,就流水出来,见到流水没关系,不会发炎的,因为它是往外走,不会往内走,就让它流,这是三皇穴的第一个。第二个,脾主四肢,腿没有力 ,也可以用三皇穴,这是强土的动作。地机是脾经的郗穴。郗穴就是消炎、镇痛穴。水肿腹坚、肚子胀满,女子癥瘕 ,女生腹部有肿瘤、硬块,都可以用。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合穴是水,阴经从四肢末梢,木火土金水。我们的五腧穴,都是井荣俞经合,手不过肘、足不过膝。阴陵泉是个大穴,可用来治疗膝盖风湿、水肿。像小便失禁、小便频数都可以用。中风的病人也可以用,包括摄护腺肥大,晚上会夜尿。我们有一句话“年轻一个晚上可以两三次,老了两三次上厕所”。所以男人要多灸关元、足三里,不然中年开始两三次上厕所了。临床上治症的时候,很奇妙的事情,病人只要有水病,压三阴交就有痛点。压到痛点,就是病人的身体告诉你,扎一针。三、下针方法:比如说,现在我们要制水,水在的地方很深,若针下的很浅,就一点用都没有。一定要下的很深,但也不要太过了,不是用一针就从阴陵泉透到阳陵泉,大概一寸半就够了。我在美国看到病人腿水肿的很大,我就用三寸针下,要有基本常识。小孩子腿很小,用一寸针下就够了。如果是深的病,针就下的深。如果是皮肤表面的病,针就不要下很深,一定下在皮表上面。病在中间的地方,就下中间的地方。所以我们的深浅,是按病人的需要决定的,这是第一个观念。第二个是治病的时候,病人是骨头的问题,我们下针也要下很深,下到骨头。这是一样的观念。如果是内脏的问题,治肝病,治气喘,也是要深针,因为脏是收藏!是在看不到的地方。那腑是宣泄,所以肠胃系统,不用下很深,这是深浅的一般概念。四、痛经三穴:血海 三阴交 中极用左手,按在这个犊鼻,手掌正好把整个膝盖骨盖住,盖住以后,大拇指尖到处,肌肉最高点的地方就是学海穴。跟合谷一样,血海是全身最大的穴道。你找到最高点一压,会有一点点压痛感。这个血海穴是妇科的名穴。痛经,滴漏不止,月经不来,都可以在血海上治。中医是个中庸的医学,主要是让它平衡。你知道血海后,再知道三阴交、中极,世界上所有的痛经你都可以治了。针要讲究时机。平时不痛的病人,等月经来痛时下针,效果就非常好。扎的好,下次来月经就不痛了,如果下次还有痛,下次就再来扎一次。在治疗妇科的时候,在痛时下针最好。立竿见影的,这是针灸应该有的效果。没有做到是扎错穴道。你扎进血海以后,把针左右捻一捻,无所谓补泻。因血海里面深的地方有个筋在里面,所以血海我们不深针,扎很浅,用一寸针扎进去就可以了,不会用到一寸半,扎太深病人会跳起来,表示扎错穴道了。五、奇穴:百虫窝血海穴移动一寸,是奇穴百虫窝。可诊断身体里面有没有蛔虫、寄生虫在身上。有时我们看病人大便正常,但肚子那么大,一看牙龈没有白点,眼睛又不给你看,那你就摸他的脚,按到百虫窝,病人有痛,就是有虫在里面,这是一种诊断的方式,表示里面有疣虫、蛔虫,也是告诉你给病人一针嘛!治疗到百虫窝没有痛了,就好了!速度就是那么快,穴道都可用于诊断。六、箕门穴与冲门穴从血海穴直上五寸叫箕门穴。对阴部的病有帮助,很少用到。从耻骨往上,正中间是任脉的曲骨穴。从曲骨外开四寸,是冲门穴。冲门有一个对称治疗法,我们前面也介绍过对称治疗了。在治病时,要因时因地治宜。有个修女冲门痛,出家人不方便在冲门上治。现在外面的中医,不管里面什么病,哪里痛扎哪里,那照现在的中医去治,一个女孩子,又是修女,他们要怎么下针。当然我们可以扎脾经的子穴或母穴,但我们用的是云门,可以采用对称治疗法。生完小孩后,小孩子生出来了,胎盘下不来,冲门穴也是很好的穴道。七、府舍穴至腹哀穴从中极找府舍。从曲骨上一寸再往外开四寸,就是府舍。四寸是脾经,二寸是胃经,再往里面半寸是肾经,所以要知道经络的走向,病人在陈述他的症状时,大概就知道是哪条经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诊断。府舍是近取穴,近取穴因为靠近腹部。所以都可以治疗腹部的病。从石门找腹结。关元再上面是石门,阴交,神阙。在石门外开四寸,肚脐下二寸,再外开四寸,就是腹结,很少在腹结上治疗,但要知道经络的走向。大横就是神阙外开四寸,外开二寸就是太阳经的天枢穴,再外开二寸是大横。大部分都是治肠胃方面,常看到这个病人泻利、拉肚子,都可以在这附近取穴。从任脉开始找腹哀。建里外开四寸是腹哀。治症都一样,腹部、肠胃的问题、大便不顺 、胃不消化,都可以用这个穴道。
任立业
新手
新手
  • UID20187910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58
611楼#
发布于:2015-11-25 21:43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任立业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5号《针灸大成》第27课学习心得
十二正经之足太阴脾经
1、足太阴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本经脉腧穴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42穴,左右各21穴。
2、脾经失调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肾脏为先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身重无力等。此外,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等均显示脾经失调。
3、天、地、人三皇穴
阴陵泉为天皇穴,地机穴为地皇穴、三阴交为人皇穴,主治水病,脾主四肢、主肌肉,脾主少腹统血,脾主身上湿热,水病的主要原因为土不能制水,把土建起来水自然归位,以上三皇穴主治水肿和下肢无力,针刺的深浅根据病人的病症和身体的具体情况。
4、阴陵泉穴和地机穴
阴陵泉在胫骨上端内侧边针刺时离骨边稍远一点,阴陵泉为脾经合穴,阴经合穴为水功能主治膝盖风湿、水肿、小便失禁和小便频数、中风等。地机穴阴陵泉下三寸,是脾经的郄穴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水肿腹坚、肚子胀满、女子癥瘕等。
5、痛经三穴血海、三阴交、中极
血海穴在膝盖内侧缘上两寸肌肉最高点处,为血会功能主治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疾病等。以上三穴主治痛经,针刺时机在痛时针刺可立竿见影。关于针灸解决疼痛的问题上一定是疼痛是针刺为最好,不痛不下针。
6、奇穴百虫窝
 血海穴向下移动一寸处功能主治寻麻症、过敏症,此穴压痛明显时说明有蛔虫症。
7、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至腹哀穴
血海上五寸为箕门穴,任脉曲骨穴旁开四寸为冲门穴,冲门穴功能可治胎衣不下,在对称治疗法中和云门对称治疗。任脉旁开寸半为肾经、旁开两寸为胃经,旁开四寸为脾经,这些穴位了解就好均为近取穴主治周边病等。
8、食窦穴和天溪穴
乳中穴旁开两寸为天溪穴,天溪穴在两个肋骨中间,往下一个肋骨中间为食窦穴,肚脐以上肋骨以下可以直刺,不要太深一寸即可肚子大着可以一寸半,小孩三分就可以,肋间的穴位进针的角度为向外平刺不可直刺深刺。

      中医的可贵之处在于灵活,学习中医不能拘泥关键在于“悟”字诀
叶好华
贫民
贫民
  • UID2018763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45
  • 忠实会员
612楼#
发布于:2015-11-25 21: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叶好华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5日《针灸大成》第27课心得

足太阴脾经: 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穴->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大横->腹哀

阴经           木      火          土            金             水
              井      荣          俞            经             合
手太阴肺经     隐白    大都(母)  太白(本)   商丘(子)     阴陵泉

7. 漏谷穴
漏谷穴: 从三阴交再上三寸。
漏谷穴禁灸。
是脾经的络穴,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连的地方。

8. 天地人三皇穴(阴陵地机 三阴交)
阴陵泉:按到小腿内侧内胫骨转弯的地方。但下针不要贴到骨边下,要过来一点,
地机:从阴陵泉下三寸。
地机是脾经的郗穴。郗穴就是消炎、镇痛穴。水肿腹坚、肚子胀满,女子癥瘕,女生腹部有肿瘤、硬块,都可以用。

阴陵泉叫天皇,地机叫地皇,三阴交叫人皇,统称三皇穴。脾经三阴交到阴陵泉这一段,又叫水道。

脾主四肢、主肌肉,脾主少腹,脾统血,脾主身上的湿热。
得水病时,是土不能制水。治疗水肿,除了消水以外,第一个就是强土。下针要双侧,左右两边,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专门治疗水肿。一针下去起针后,这三个穴道会出水,就让它流,因为从里往外流,不会发炎的。
脾主四肢,腿没有力,也可以用三皇穴,这是强土的动作。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合穴是水。阴陵泉是个大穴,可用来治疗膝盖风湿、水肿。像小便失禁、小便频数都可以用。中风的病人也可以用,包括摄护腺肥大,晚上会夜尿。男人要多灸关元、足三里,不然中年开始两三次上厕所了。
临床上治症的时候,病人只要有水病,压三阴交就有痛点。

下针的深浅:
  1. 我们要制水,水在的地方很深,若针下的很浅,就一点用都没有。一定要下的很深,但也不要太过了,不是用一针就从阴陵泉透到阳陵泉,大概一寸半就够了。有时要看脚的大小来决定深浅,有时脚粗的,你扎一寸半对你来说很深,但对他来说还是在表,所以治水肿会没效。
  2. 如果是皮肤表面的病,针就不要下很深,一定下在皮表上面。
  3. 病在中间的地方,就下中间的地方。
  4. 病人是骨头的问题,我们下针也要下很深,下到骨头。
  5. 如果是内脏的问题,治肝病,治气喘,也是要深针,因为藏是收藏,在看不到的地方。
  6. 病在腑,那腑是宣泄,如肠胃系统,不用下很深。


9. 痛经三穴:血海 三阴交 中极
血海:在膝盖上靠内侧,肌肉最高点的地方,跟合谷一样。你找到最高点一压,会有一点点压痛感。
血海穴是妇科的名穴。女人痛经,不管是滴漏不止或是月经不来,都可以在血海上治。血海、三阴交、中极,知道这三个穴,世界上所有的痛经都可以治。

下针的时机:
血海,在治疗妇科的时候,在痛时下针最好。
立竿见影的,这是针灸应该有的效果。

扎进血海以后,把针左右捻一捻,无所谓补泻。因血海里面深的地方有个筋在里面,所以血海我们不深针,扎很浅,用一寸针扎进去就可以了。

10、奇穴:百虫窝
百虫窝:往下一寸的地方,是奇穴。按到百虫窝,病人有痛,就是有虫在里面,有疣虫、蛔虫。这是一种诊断的方式。

11. 箕门穴与冲门穴
箕门穴:从血海穴直上五寸。它靠近阴部,所以对阴部的病都有帮助,很少用到。

冲门穴:从曲骨外开四寸。
冲门有一个对称治疗法,在治病时,要因时因地治宜。有个修女冲门痛,当然我们可以扎脾经的子穴或母穴,但我们用的是云门。
女人生完小孩后,小孩子生出来了,很多人胎盘下不来,冲门穴也是很好的穴道。

12. 府舍穴至腹哀穴
任脉外开四寸是脾经,二寸是胃经,再往里面半寸是肾经。
府舍穴:从曲骨上一寸再往外开四寸。
府舍是近取穴,近取穴因为靠近腹部,所以都可以治疗腹部的病。
腹结:在任脉石门外开四寸。
大横:神阙外开四寸。外开二寸就是太阳经的天枢穴,再外开二寸是大横。大部分都是治肠胃方面,常看到这个病人泻利、拉肚子,都可以在这附近取穴。
腹哀:任脉建里外开四寸。腹部、肠胃的问题、大便不顺、胃不消化,都可以用这个穴道。

13. 食窦穴与天溪穴
食窦:在天溪下一寸六。乳中穴外开二寸,就是天溪穴,从天溪跳过一个肋间,就是食窦。一寸六,就是跳过一个肋骨。
穴道一定是在骨头中间或肌肉和骨之间、肌肉和筋之间,没有直接在骨上、肌肉上或筋上的。
钱蔚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76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201
613楼#
发布于:2015-11-25 21: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5日《针灸大成》第27课心得:

1、足太阴脾经:->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 (小腿)
三阴交:属于阴经的穴道。平时妇女、小姐可以多灸三阴交,三阴交是妇科大穴。晚上睡觉是为了让血归肝,平时人右边是气左边是血,所以要向右边睡,血在上气在下,这样肝才会很强;但更年期的妇女要反过来,晚上回家要向左边睡,这样不会有潮热的现象。
漏谷:从三阴交再上三寸,或从内踝裸,上六寸。禁灸。漏谷本身是脾经的络穴,络穴就是跟足阳明胃经有相通的地方,它们是表里经。阳经都是表经,阴经都是里经,阴和阳一定有个表里。那脾的表经就是胃,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连的地方,就是漏谷。
地机:阴陵泉下三寸,是脾经的郗穴。郗穴就是消炎、镇痛穴。治症水肿腹坚、肚子胀满,女子癥瘕,女生腹部有肿瘤、硬块。
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胫骨转弯处踝骨后下方凹陷处。是脾经的合穴,属水。治疗膝盖风湿、水肿、小便失禁、小便频数、中风、前列腺肥大、夜尿。

三皇穴:天皇-阴陵泉;地皇-地机;人皇-三阴交。脾主四肢、主肌肉,脾主少腹,脾统血,脾主身上的湿热。
在五行木火土金水里面,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得水病时,是土不能制水。把土强起来,水就不会跑。治疗水肿,除了消水以外,第一个就是强土,不强土的话,这水肿退了还会再回来。下针要双侧,左右两边,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专门治疗水肿。水肿很厉害的时候,一针下去起针后,这三个穴道会出水,出水没关系,不会发炎的,因为它是往外走,不会往内走。第二个,脾主四肢,腿没有力,也可以用三皇穴,也是强土的动作。

男人要多灸关元、足三里。
病人只要有水病,压三阴交就有痛点。

下针的深浅:
第一,现在要制水,水在的地方很深,若针下的很浅,就一点用都没有。一定要下的很深,但也不要太过了,例如用一针就从阴陵泉透到阳陵泉,大概一寸半就够了。有时要看腿的粗细来决定深浅,有的腿粗,扎一寸半对你来说很深,但对他来说还是在表,所以治水肿会没效果。所以下针要看深浅,一下去要够深,才能达到水的位置;如果是皮肤表面的病,针就不要下很深,一定下在皮表上面;病在中间的地方,就下中间的地方;病人是骨头的问题,下针也要下很深,下到骨头。所以下针的深浅,是按病人的需要决定的。
第二,如果是内脏的问题,如治肝病、治气喘,也要深针,因为脏是收藏,是在看不到的地方。腑是宣泄,所以肠胃系统,不用下针下很深。

人,要喝人奶。断奶后不需要喝人奶了,也不要喝牛奶。因为喝了以后,脚会跟牛一样,脚变得很粗。

脾经的井穴:隐白,木
脾经的荣穴:大都,火,母穴
脾经的俞穴:太白,土,本穴
脾经的经穴:商丘,金,子穴
脾经的合穴:阴陵泉,水
脾经的络穴:公孙,漏谷
脾经的郗穴:地机

2、足太阴脾经:->血海->箕门->冲门-> (大腿)
血海:屈膝时膝盖后大腿内侧肌肉最高点,是全身最大的穴道。治症女人痛经、滴漏不止或是月经不来。中医是个中庸的医学,主要是让它平衡。
血海、三阴交、中极,可以治疗世界上所有的痛经。血海,在治疗妇科的时候,在痛时下针最好,立竿见影,没有做到是扎错穴道。扎进血海以后,把针左右捻一捻,无所谓补泻,因为血海里面深的地方有个筋,所以血海不深针,扎很浅,用一寸针扎进去就可以了,不会用到一寸半,扎太深病人会跳起来,跳起来,表示扎错穴道了。
箕门:血海内侧直上五寸,对阴部的病都有帮助,很少用到。
冲门:曲骨外开四寸。对称治疗法:冲门痛,可以扎云门。用冲门穴,可以让胎盘下来。

【经外奇穴】百虫窝:血海穴沿腿的侧面往下一寸,压痛可诊断身体里面有没有蛔虫 、寄生虫,下针可治疗。

治疗时机:痛的时候下针,效果非常好;平时不痛的时候下针,效果不明显。

3、足太阴脾经:->府舍->腹结->大横->腹哀-> (腹部)
府舍:中极外开四寸,都是治肠胃方面,如泻利、拉肚子。
腹结:石门外开四寸,都是治肠胃方面,如泻利、拉肚子。
大横:神阙外开四寸,都是治肠胃方面,如泻利、拉肚子。
腹哀:建里外开四寸。治症腹部、肠胃的问题,大便不顺、胃不消化。

4、足太阴脾经:->食窦->天溪->->-> (胸部)
食窦:天溪下一寸六,跳过一个肋间。
天溪:乳中穴外开二寸。
路顺利
贫民
贫民
  • UID20187346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48
614楼#
发布于:2015-11-25 22: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路顺利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5日《针灸大成》第27课心得
9、天地人三皇穴:三阴交穴、地机穴、阴陵泉穴
人右边主气,左边主血。平时向右睡,血慢慢留下去,让血归肝睡得深。更年期妇女向左睡,血在下气在上,不会有燥热现象。
漏谷穴:禁灸,脾经的络穴,与表经或里经相连,此穴与胃经相联络。三阴交上三寸处。
地机穴:阴陵泉穴下三寸。地皇。脾经的郄穴(郄穴,消炎镇痛用)
阴陵泉穴:胫骨大骨头后侧。天皇。脾经的合穴(五俞穴,手不过肘,肘不过膝),阴经是木火土金水(阳经是金水木火土),阴陵泉是水穴。治水肿、膝盖痛、小便失禁、小便频。中风病人可用,小便频,可以多灸三阴交、关元、足三里。
三阴交穴是人皇。
脾主四肢、主肌肉、主少腹、主血,主湿。水有病时,土能治水,强土水归位。利尿剂没有强土的功能,水排掉还会再来。土就是脾。下针下双侧,三穴道专治水肿,脾经又叫水道,水肿时脚绷紧,皮肤很亮,里面都是水。下针后这三穴道会出水,让它尽量流,不会发炎。病人如果有水病,三阴交会是压痛点。
双腿无力时也可以用三皇穴。
下针深浅以症来定,治水是身体有水,下浅无用,阴陵泉三针一寸半进去即可。小孩腿很小1寸针单刺即可,成人1寸半即可,老外腿粗针下去深一些。皮肤病则下针浅,筋病则针稍深。
病人是骨头问题,就下针到骨头旁边。内脏问题,则下针要深,腑问题,腑是宣泄,治疗肠胃系统时下针不用多深。
10、痛经三穴:血海穴
左手按在病人左腿膝盖犊鼻穴,手掌盖住膝盖,大拇指尖到处是肌肉,肌肉最高点是血海穴。血海穴是人体最大的穴道,按会有压痛。女人痛经时,月经不来或月经过多,都可下血海。血海+三阴交+中极,任何痛经都可治。痛时下针立刻见效,如扎的好下次就会好很多。血海用1寸针,不用1寸半。
偏头痛时吃西药是无用的,可以下针治疗见效。
11、奇穴百虫窝
手指从血海穴向外侧移动1寸,是气血百虫窝。诊断是否有虫,小孩看牙龈没有白点,眼内无红丝,就可按百虫窝,有痛点就是有虫。下针后没有痛了就是好了。
13、 萁门穴与冲门穴
萁门穴:血海穴上五寸就是萁门穴。靠阴部对周围病有帮助,针很少下,用的少。
曲骨穴:耻骨上腹中线正上方,是任脉穴道。
冲门穴:曲骨穴外开4寸是冲门穴。对称治疗法:冲门痛,可以下对侧俞门穴。胎盘痛可以下冲门穴,利于胎盘取出。
14、 府舍穴至腹哀穴
府舍穴:曲骨上一寸,外开4寸是府舍穴。任脉旁开四寸是脾经,二寸是胃经,半寸是肾经,病人痛在哪里就可知道什么问题。
腹结穴:肚脐下二寸是石门穴,外开4寸是腹结穴。绕膝痛可治疗。
大横穴:神阙外开4寸是大横穴,外开2寸是天枢穴(大肠经募穴)。泻痢可以在附近取穴。
腹哀穴:建里穴(中脘与下脘穴中间处)外开4寸。肠胃问题,大便不顺畅,胃不消化都可用。
15、 食窦穴和天豀穴
天豀穴:乳中穴外开2寸处,骨头的之间。一般下一寸,肚子大下一寸半,肚子小下半寸,小孩下很小。
食窦穴:天豀穴下开跳过一个肋骨,肋骨的中间。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