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波
贫民
贫民
  • UID2017752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2
600楼#
发布于:2015-12-16 08: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足少阳胆经
    胆属木,为阳木,肝为阴木。
    肝藏血,脾统血,心主血。因肝是木,可以吸收转化浊物,让人体受用。
   心脏是火,肝是木,不断给火木,火就会不断的烧,所以心脏有热量。心脏在搏动时会产生速度。
   肝把好的营养吸收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再入肠,浊物进胆就是进入木,加上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会更强。
    胆道堵塞,心包膜直接络到胆上面,所以心脏不断搏动给胆压力,使胆汁喷出,胆汁喷出的速度就是心脏的速度。
   所以治胆,要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力量加强。同时用些药把浊物清出,同时增加肝的代谢,让它从后面推动,这就是治胆的方法。
   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
  幼儿时期呕吐较重时,胆囊被吐的倒过去时,会出现视物倒置。是左右倒。
   胆病呕吐,口苦。是胆的问题。因阳木在生火,烧完后,烧焦后都是苦味。
              瞳子髎穴
    又称太阳,在眼睛后方有个骨头,骨后凹洞即是。只扎太阳时,下针很浅,半寸即可。
   最多用于放血。
   下针最常用的是偏头痛。治法是太阳透率谷。
  
    眼生翳膜时,从内眼角往目珠处生时是太阳经的经热。从眼下方往上生,是阳明胃经的湿热。从外眼角和上面过来的都是胆经的问题。
                 听会穴
   耳前骨缝最下端。
   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直针进,不捻针。用上下插提法。
  
   治疗外来因潜水及声音引起的耳鸣,再回到受伤的环境,从新把刺激慢慢降下来,潜水的慢慢在上来,声音大的把生音慢慢降下来就好。
    身体里虚的耳鸣,一般都是肾的问题,要补肾,同时在经络上取穴,辅助它。
                     上关穴
    又叫客主人。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在耳前颧弓上方凹洞是穴,下针不要太深针。颧弓下为胃经的下关。
  
     治疗耳鸣耳聋时,近取穴太多无法选择,下啊是穴。啊是穴的取穴是当穴性雷同的时候,以最痛的点来治疗,这是选择下针的原则。
                  颔厌穴
    头维下一寸。
   头部正面看时,头正中间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这一侧都是胆经。连到三焦经的时候,就在耳朵后面。
    
    曲鬓与颔厌之间分成三等分,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都是治头痛。越靠近耳朵越能治疗耳病,越靠近上方越能治疗偏头痛。找压痛点下针。
                   率谷穴
   上耳根部上两寸,或耳尖上一寸半处。
    太阳透率谷:针先扎到瞳子髎,用三寸针,先捻捻针,再把针提起来到皮层,然后摸到率谷,把针倒过来后,把皮拉起,沿皮层一点一点透过去。
   透穴时,先针对侧合谷,起麻醉作用。
    治疗时机是要在痛时。
                   完骨穴
    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
                    阳白穴
   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眼睛眉毛上方。
   阳白透鱼腰:把皮肤拉起,从阳白处下针,刺到眉毛的中间。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是眼睛痛,或有内障都可以治。
@教官-徐州-杨诚
陶原
侠客
侠客
  • UID2018322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9
601楼#
发布于:2015-12-16 15: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51216《针灸大成》第48
课心得
本神穴:攒竹上来到骨头,攒竹穴在这边,头在这边,眉毛从这上来。往右边转到神庭穴的时候,前面是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没有到后面,通通在脸的前面。所以面脸的问题,都是胃经在管。
头临泣:眼珠到发际一寸半的地方,一摸就有一个骨缝。
目窗穴:头临泣往后一寸半,目窗再往后一寸半。
头临泣和目窗,治风泪。这两个都是眼科的大穴及近取穴,近取穴不分虚实。
正营,承灵,脑空。后面大部分是治疗头痛、头昏、眩的穴道。前面是治眼科的穴,因为胆经有络到上面,络到眼睛的上方。胆经在这个地方比较复杂一点。胃经只到头维,最上面是督脉,再过来膀胱经,再来是胆经,再过来是三焦经。
风池穴:大筋和脑后骨下方最凹的地方。后面两个大筋的中间就是风府穴,下针手法很重要。就在颈边,扎到动脉里面很危险。先让病人趴倒,头摆正,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个手按风池,下右边风池,针是对着左边的颧髎,下左风池的时候,是对右边的颧髎。顺这个方向下过去,血管就不会踫到。风池、风府、膀胱经的风门穴,第一椎陶道外开一寸半是风门穴。这些穴道都是受风的地方。所以一受到风寒,就项强,就会后面颈子强硬,因为这是风进入的地方。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时,风池穴很好用。风池穴和风府、风门,除了下针以外,我们可拔火罐。项强的时候在这拔火罐,过去还有刮痧,先用米酒在膀胱经上面洒上去,再用汤匙在上面刮,刮红红的一条,这都是过去一些祖传的手法,来解除脖子强硬的病痛。
肩井穴:肩膀上方肌肉最高的地方,两片肌肉的中间。过去武术家重击肩井穴会把人打昏。下针,不要下太深,下太深的话会使病人昏迷。下针要下得很浅。平常是用一寸的针,针下去五分,因为肩井穴这个穴道很浅,但力量非常的强。你针肩井穴,引到气以后,一般都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扎左肩井再配合右边的足三里下针。因为扎到肩井,胸部的气会很强,如果没有扎足三里的话,气会闷在胸腔里面,病人会晕倒。扎右肩井就要扎左边的足三里。骑马掉下来或被马踢到,造成血胸,胸腔里面有瘀血,可活血化瘀。针下去以后,病人大便是黑便。所以,治疗胸腔里面有受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的时候,肩井是非常有名的大穴。
肩项强硬、脖子酸,有很多人后脑、后项这边酸,我们最常用的穴道是后溪,后溪主督脉嘛!申脉是在膀胱经上面,同时也主阳蹻。所以后溪跟申脉两个穴道同时用的时候,所有肩项病的症通通可以治疗。在外踝裸下五分是申脉穴。我们平常用在治疗昼发癫痫,白天发癫痫,这时候是用灸的。后溪管督脉、申脉管阳蹻脉,针了后溪、申脉以后,痛就去了一大半。若还有一点,这时候我们就下肩井。下了肩井以后,再下足三里、几乎没有什么肩膀痛去不掉的。这是非常好的穴道可治疗肩项强痛。伤科的话会用得到肩井,大家知道了脑震荡,脑部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在然谷放血对不对?胸腔受到铁打损伤、踢伤、家暴打伤,就用肩井穴。因为胸腔有瘀血的时候,会喘不过气来。就在肩井下针,再下足三里,气就回来了。但绝对不要深针,因为扎太深会扎到肺,会把肺刺穿。本来呼吸短促已经有内出血了。孕妇不可以下肩井穴,下肩井会落胎,因为肩井穴气非常的强,对胎儿不好。
渊液穴:极泉正下方三寸。属于胆经的穴道,不灸,多汗,灸的话不容易收口,且容易化脓。
辄筋穴:渊液往前一寸,胆经的募穴,近取穴,治吐酸、呕吐。很少下针,也很少灸。
日月穴:胆的募穴,蔽骨下来到肚脐正中点是中脘,心蔽骨到中脘的正中间叫巨阙。巨阙是心脏的募穴,心募巨阙,巨阙旁开四寸,到两个肋骨中间,这个穴道叫期门穴。期门穴是肝的募暮穴。期门往下一寸,跳过一个肋间,俞募治疗法,募是开门、开口的地方,俞就是运输嘛。如果胆汁不通、胆结石,我们可以扎背后的胆俞,扎正面的日月。正面的日月、背后胆俞。俞就是输通,那这个募是开门嘛,门打开,开门以后让它输通,就是俞募治疗了。
京门穴:肾的募穴。手肘靠着肋骨,胸肋骨最下面的那个点叫章门穴,从章门穴,肋骨最下端往后摸,刚好有一个肋骨从后面凸出。正在这肋骨头上面,就是京门穴。治肾脏虚症或实症,用俞募治疗并无所谓虚实。治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我们扎肾俞以后,再扎京门,这就是俞募治疗。京门穴常常配合在肚脐正后方第十四椎骨的命门,在第十四椎外开一寸半就是肾俞。京门穴跟肾俞,一起使用。这是俞募治疗法。像耳鸣、腰酸、肾脏等问题或水肿,我们都可以用。最常用在腰酸及耳鸣。
带脉:有带脉、五枢、维道三个连续的穴道。奇经八脉,最后就是带脉。治症就是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还有包括带脉的痛。带脉它像皮带一样,环腰一圈。手肘弯到肋骨底边,这是章门穴。从章门穴往下走一寸八分的地方,找两个肌肉中间,找到肌肉缝。这个穴道就称之为带脉。带脉再过来是五枢、维道。五枢穴要从水道穴找。这是任脉的关元,关元外开二寸就是水道,水道在足阳明胃经上。从水道再走五寸半,从这横过来,这个穴道就是五枢穴。关元下一寸是任脉的中极穴。从中极穴外开八寸的距离就是维道穴。这三个穴道,带脉、五枢、维道,是属于人的带脉。
背两边上下痛,在膀胱经上。中间,就是督脉痛。环腰一圈,就是带脉痛。你知道是带脉病。督脉外开一寸半是我们的膀胱经。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督脉跟膀胱经的中间。不在脊椎骨上面。这一条经我们叫华陀夹脊。治腰痛的一种。足三里加上临泣。胆经的本穴临泣加足三里同时一起用的时候,专治华陀夹脊。带脉五枢维道,都是足少阳、带脉二脉之会。
孙钦粉
侠客
侠客
  • UID2018490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6
602楼#
发布于:2015-12-16 17: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512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头临泣、目窗穴至风池穴
膀胱经神庭过来一寸是胆经头临泣。
头临泣跨过来一寸,是本神。扎头临泣时,病人躺着面朝上,
眼珠一条线到发际一寸半的地方有一个骨缝。是头临泣。
头临泣和目窗,治风泪,是眼科大穴及近取穴,不分虚实通通可以用。
从头临泣直往后一寸半就是目窗。目窗再往后一寸半,
沿着下来就是正营,再过来是承灵,过来是脑空,再过来就是风池。
大部分是治疗头痛、头昏、眩的穴道。
风池下针手法,从大筋和脑后骨下方凹的地方,在两条大筋的中间是风府。
风池扎颈边。下针时,让病人头摆正趴倒。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个手按风池,
假想一条线,下右边风池,针是对着左边的颧髎,左边对右,不易扎到血管。
治疗鼻窦炎 、鼻子不通时,风池穴很好用。除下针以外,还可拔火罐。
项强的时候在这拔火罐、刮痧。
肩井穴-解血瘀胸中
肩膀上方肌肉高的地方按下去,在两片肌肉的中间。
下针不要太深,下太深的话会使病人昏迷。
用一寸的针,针下去五分,肩井穴穴道很浅,但力量非常的强。
针肩井穴,引到气以后,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
如扎左肩井再配合右边的足三里下针。
扎到肩井,胸部的气会很强,不扎足三里的话,气会闷在胸腔病人会晕倒。
骑马掉马或被马踢到,造成胸腔里面有血,可活血。下针后病人大便是黑便。
治疗胸腔受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的时候,肩井是非常有名的大穴。
病人肩项强硬、脖子酸,有很多人后脑、后项这边酸,常用的穴道是后溪,后溪主督脉。
申脉是在膀胱经上面,也主阳蹻。后溪跟申脉两个穴道同时用,所有肩项病通通可以治疗。申脉治疗昼发癫痫 ,白天发癫痫用灸的。针后溪、 申脉后,痛若还有,就下肩井。
再下足三里,是非常好的治疗肩项强痛。
脑震荡在然谷放血,胸腔受到铁打 损伤、踢伤、家暴打伤用肩井穴。
绝对不要深针,会扎到肺把肺刺穿。孕妇不可以下肩井穴,下肩井会落胎。
渊液、辄筋穴
渊液:在极泉正下方三寸。一般不灸,多汗。
灸的话不容易收口,且容易化脓。
辄筋:在渊液往前一寸,一般是近取穴,治吐酸、呕吐。
很少下针,也很少灸。
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
日月穴是胆经的募穴。
巨阙旁开四寸到两个肋骨中间,是期门穴。期门穴是肝的募穴。
跟着期门往下一寸,跳过一个肋间,是日月。
俞募治疗法,募是开门、开口的地方,俞就是运输。
胆汁不通、胆结石,扎背后的胆俞,扎正面的日月,就是俞募治疗了。
京门穴:肾的募穴是京门穴。手肘靠着肋骨,胸肋骨下面的那个点叫章门穴。
章门穴往后摸,有一个后面凸出的肋骨头上面,是京门穴。
治肾脏虚症或实症的时,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俞募治疗无所谓虚实。
扎肾俞以后,再扎京门,就是俞募治疗。
针直接下进去一寸就到了。京门穴跟肾俞,可治耳鸣、腰酸、肾脏等问题或水肿。
带脉、五枢与维道穴:
带脉是奇经,就是带脉、五枢、维道三个连续的穴道。
治症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包括带脉的痛。带脉它像皮带一样,环腰一圈。
章门穴往下走一寸八分的地方,找到肌肉缝就称之为带脉。
从水道再走五寸半横过来,这个穴道就是五枢穴。
中极穴外开八寸的距离就是维道穴。带脉、五枢、维道,是属于人的带脉。
病人陈述,下半身好像泡在水里面,就是带脉病。
病人说腰痛在背两边上下痛,是膀胱经上。如果是中间,督脉痛。
在腰上环腰一圈,就是带脉痛。
中医认为,从督脉外开一寸半是我们的膀胱经。
西医认为,脊椎骨中间的骨质增生、尾椎盘凸出会压到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
膀胱经从头一直到脚,就是西医的坐骨神经痛。
不管什么椎间盘凸出,只要下针膀胱经的委中,痛就去掉了。
华陀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
有一条经是在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叫华陀夹脊。
有病人背痛,不在督脉,也不在膀胱经,而在督脉跟膀胱经的中间。
足三里加上临泣同时一起用的时候,专治华陀夹脊。
管琴歆
侠客
侠客
  • UID20183087
  • 粉丝5
  • 关注6
  • 发帖数13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03楼#
发布于:2015-12-16 17: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512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1、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
头临泣在瞳孔直入前发际0.5

*足阳明胃经在脸的前面。所以面脸的问题,都是胃经在管。从攒竹往上到眉冲往右边转到神庭穴是膀胱经

本神在头临泣旁开一寸。
目窗在头临泣直往后一寸半。
正营在目窗再往后一寸半。
承灵在正营再往后一寸半
脑穴在承灵再往后一寸半

头临泣和目窗治风泪,是眼科的大穴及近取穴。正营以后的穴位是治疗头痛、头昏、眩的穴道。正营以前的是治眼科的穴。
风池穴下针手法:
先让病人趴着头摆正下风池针时,下右边风池,针是对着左边的颧髎,下左风池的时候,是对右边的颧髎。
风池、风府、膀胱经的风门穴是受风的地方。一受到风寒就会后面颈子强硬。
项强的时候在这3个风的穴位火罐,或先用米酒在膀胱经上面洒上去,再用汤匙在上面刮红红的一条,来解除脖子强硬的病痛。
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时下风池穴用对侧疗法。
2、肩井穴(解血瘀胸中)
肩井穴在肩膀上方,在两片肌肉的中间。
过去武术家重击肩井穴会把人打昏。针灸家可以下针,不要下太深下太深的话会使病人昏迷。平常是用一寸的针,针下去五分,因为肩井穴这个穴道很浅。扎左肩井再配合右边的足三里下针。因为扎到肩井,胸部的气会很强,如果没有扎足三里的话,气会闷在胸腔里面,病人会晕倒。治疗胸腔里面有瘀血,可活血化瘀。治疗胸腔里面有受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的时候,肩井是非常有名的大穴。
所有肩项病的症用后溪、申脉、肩井、足三里。后溪主督脉,申脉主阳蹻。
伤科会用得到肩井
脑震荡,脑部受到伤害在然谷放血
胸腔受到铁打损伤、踢伤、家暴打伤就用肩井穴。
孕妇不可以下肩井穴,下肩井会落胎,因为肩井穴气非常的强,对胎儿不好。
3、渊液、辄筋穴
渊液在极泉正下方三寸的。这里多汗不能灸
辄筋穴在渊液往前一寸,近取穴治吐酸、呕吐。
大包穴在渊液再下三寸。
4、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
日月穴在期门穴往下一寸,是胆经的募穴
中脘在心蔽骨下来到肚脐正中点
巨阙在心蔽骨到中脘的正中间,心脏的募穴
期门穴在巨阙旁开四寸,两个肋骨中间。期门穴是肝的募穴。
如果胆汁不通、胆结石,我们可以扎背后的胆俞,扎正面的日月。正面的日月、背后胆俞。

京门穴是肾经的募穴,俞募治疗(肾俞加京门)并无所谓虚实。治疗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腰酸、肾脏等问题或水肿。
5、带脉、五枢与维道穴
接着下来我们看。我们奇经有一条叫带脉,就是带脉、五枢、维道三个连续的穴道。带脉治症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还有包括带脉的痛。
带脉:从章门穴往下走一寸八分的地方,在两个肌肉中间找肌肉缝就是带脉。
五枢穴:从水道再走五寸半,从这横过来就是五枢穴。
维道穴:从中极穴外开八寸的距离就是维道穴。
带脉、五枢、维道,是属于人的带脉。下半身好像坐在冷水里,有时还会听到水声,在环腰一圈痛,就是带脉痛。
椎间盘凸出只要下针膀胱经的委中痛就可以去掉。
6、华陀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
华陀夹脊在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用足三里加上临泣治华陀夹脊部位的腰痛
7.居髎穴从章门穴直下八点三寸或八点五寸
罗红梅
侠客
侠客
  • UID20181765
  • 粉丝3
  • 关注6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04楼#
发布于:2015-12-16 19: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6日 《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6、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
【穴位】脑后对应眼珠子的地方,到发际一寸半有一个骨缝就是头临泣;
从头临泣往后一寸半就是目窗;
脑后两个大筋的中间凹下去的地方是风府穴,跨过大筋就是风池穴;
【临床表现及运用】
头临泣常治风泪,风一吹就流泪,这种症状很多。
风池、风府、膀胱经的风门穴,第一椎陶道外开一寸半是风门穴,容易受风的地方。一受风寒就项强。我鼻窦炎、鼻子不通时,下风池穴对称法很好用。
风池穴和风府、风门,除了下针以外,我们可拔火罐。项强的时候在这拔火罐,刮痧,刮红红的一条都是过去一些祖传的手法,来解除脖子强硬的病痛。
7、肩井穴(解血瘀胸中)
【穴位】
肩膀上方在肌肉最高的地方就是肩井穴;
【临床表现及运用】下浅针(一寸的针下五分)
A:胸腔里面有瘀血,可活血化瘀。针下去大便是黑便,肩井是非常有名的大穴。
b:肩项强痛:申脉是在膀胱经上面同时也主阳蹻。后溪跟申脉两个穴道同时用的时候所有肩项病可以治疗。若还有痛就下肩井。下了肩井以后,再下足三里、几乎没有什么肩膀痛去不掉的。这是非常好的穴道可治疗。
C:伤科的脑震荡在然谷放血,胸腔受到铁打损伤、踢伤、家暴打伤,就用肩井穴,再下足三里,气就回来了。

8、渊液、辄筋穴
【穴位】在极泉正下方三寸的渊液,属于胆经的穴道;辄筋是在渊液往前一寸;
【临床表现及运用】多汗的地方不灸,灸的话不容易收口,且容易化脓。
近取穴,治吐酸、呕吐。在临床上很少下针也很少灸。
9、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
【穴位】期门穴往下到肋间这个穴道叫日月。日月穴是胆的募穴。
手肘尖到腰这个穴道叫章门穴,在肝经上面。从章门穴肋骨最下端往后摸有一个肋骨从后面凸出,在这肋骨头上面是京门穴。京门穴是肾的募穴。
【临床表现及运用】
胆汁不通、胆结石,扎背后的胆俞,扎正面的日月就是俞募治疗。
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扎肾俞以后,再扎京门,这就是俞募治疗。最常用在腰酸及耳鸣。
10、带脉、五枢与维道穴
【穴位】
从章门穴往下走一寸八分的地方,找两个肌肉肌肉缝就是带脉。
关元外开二寸就是水道(足阳明胃经),从水道再走五寸半就是五枢穴。
关元下一寸是中极穴,从中极穴外开八寸的距离就是维道穴。

【临床表现及运用】治症就是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还有包括带脉的痛。带脉它像皮带一样,环腰一圈。

从督脉外开一寸半是我们的膀胱经,西医认为的坐骨神经痛在中医看来就是膀胱经的痛;。下委中就好;穿过第十四椎的经过带脉的、是横的,那痛是横的。知道经络就知道如何取穴;
11、华陀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
【穴位】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这有个特别的名称,叫华陀夹脊
【临床表现及运用】那华陀夹脊也是治腰痛的一种,只有足三里加上临泣(胆经)就好;
罗飞燕
新手
新手
  • UID20182212
  • 粉丝2
  • 关注4
  • 发帖数97
605楼#
发布于:2015-12-16 19: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飞燕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6、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

头临泣和目窗,尤其是治风泪,风一吹就流泪,这种症状很多。这两个都是眼科的大穴及近取穴,不分虚实。

从头临泣直直往后一寸半就是目窗,目窗再往后一寸半,沿着下来就是正营,再过来是承灵,再过来是脑空,再过来就是风池。

从这头中间,后面大部分是治疗头痛、头昏、眩的穴道。前面是治眼科的穴,因为胆经有络到上面,络到眼睛的上方。

胃经只到头维,最上面是督脉,再过来膀胱经,再来是胆经,再过来是三焦经。

风池穴——这大筋和脑后骨下方最凹的地方。
风府穴——在两条大筋的中间。下针手法:下针时,先让病人趴倒,头摆正,我们再下风池。风池下针的时候,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个手按风池,假想一条线。下右边风池,针是对着左边的颧髎,下左风池的时候,是对右边的颧髎。
风门穴——第一椎陶道外开一寸半。

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时,下风池穴。下左边的风池,右边的鼻孔就通了,你下右边,左边的鼻孔就通了。

7、肩井穴(解血瘀胸中)

肩井穴——在这个骨头跟这中间地方的最高点。治疗胸腔里面有受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

后溪主督脉申脉是在膀胱经上面,同时也主阳蹻。所以后溪跟申脉两个穴道同时用的时候,所有肩项病的症通通可以治疗。

8、渊液、辄筋穴

渊液——在极泉正下方三寸。
日月是胆的募穴。辄筋是在渊液往前一寸,一般来说是近取穴,治吐酸、呕吐。

9、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

从心蔽骨下来到肚脐正中点是中脘,心蔽骨到中脘的正中间叫巨阙。巨阙是心脏的募穴,心募巨阙。

期门穴——从巨阙旁开四寸,到两个肋骨中间。期门穴是肝的募穴。

日月穴——期门穴往下走到了肋间。日月穴是胆的募穴。
胆汁不通、胆结石,我们可以扎背后的胆俞,扎正面的日月。正面的日月、背后胆俞。俞就是输通,那这个募是开门嘛,门打开,开门以后让它输通,就是俞募治疗了。

下针时,就一定要摸到穴位。这是下针大原则。
京门穴——从章门穴,也就是肋骨最下端,往后摸,刚好有一个肋骨从后面凸出。正在这肋骨头上面,就是京门穴。是肾的募穴。

京门穴是肾经的募穴,所以治肾脏虚症或实症的时候,用俞募治疗并无所谓虚实。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都没有关系。我们扎肾俞以后,再扎京门,这就是俞募治疗。下针时不要太深差不多一寸就到了。京门穴常常配合在肚脐正后方第十四椎骨的命门,在第十四椎外开一寸半就是肾俞。这是俞募治疗法。像耳鸣、腰酸、肾脏等问题或水肿,我们都可以用。最常用在腰酸及耳鸣。

10、带脉、五枢与维道穴

带脉——从章门穴往下走一寸八分的地方,找两个肌肉中间,找到肌肉缝。治症就是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还有包括带脉的痛。

五枢穴——要从水道穴找。关元外开二寸就是水道,水道在足阳明胃经上。从水道再走五寸半,从这横过来,这个穴道就是五枢穴。

带脉、五枢、维道,是属于人的带脉。

11、华陀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

华陀夹脊——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

背痛,既不是在督脉,也不是在膀胱经,而是在督脉跟膀胱经的中间。再仔细问他,发现是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不在脊椎骨上面。这一条经我们叫华陀夹脊。
华陀夹脊也是治腰痛的一种。只有两个穴道可以治疗它,足三里加上临泣,专治华陀夹脊。
巩菲
新手
新手
  • UID2018190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4
606楼#
发布于:2015-12-16 20:4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巩菲申请签到
20151216号,《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1. 本神穴
前发迹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3寸,是本神穴。
 
到面部的问题,都是足阳明胃经在管,因为阳明胃经一直到阳维穴,不往头后面走。
 
2. 头临泣穴
瞳孔直上,前发迹上0.5寸,骨缝中。
头临泣穴对眼睛迎风流泪效果很好。
 
近取穴的时候,不分虚实,都可以用。
 
3. 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
位置分别在瞳孔直上,前发迹上1.5寸。2.5寸。4寸。脑空穴在头后部,横平枕外隆凸的上缘,风池穴直上。
 
这些穴位都是可以治疗头晕,头痛的。
 
4. 风池穴
下针的方向:在一侧下针的时候,要想象着和对侧的颧髎穴成一条线。
 
风池、风府、风门都是和风有关的穴道,所以风邪极易从这里侵入人的体内。当项强的时候,也可以在这里拔火罐、刮痧。
 
风池穴对鼻塞效果很好,如果左边鼻塞,就在右侧下针。右侧鼻塞,就在左侧下针。
 
5. 肩井穴
肩膀上,两片肌肉的中间。
下针不可以太深,一般下0.5寸,太深容易刺到肺,造成气胸。肩井穴的气非常强的,如果扎了一侧的肩井穴,一定要扎对侧的足三里,防止气闷到胸里。
当胸腔遭到重击,造成血胸的时候,可以下针肩井穴,和足三里穴。之后会拉黑色的大便。
 
当病人肩项强痛的时候,一般用后溪穴,后溪主督脉,脚上可以下申脉穴(外踝尖下5分),痛可以去一大半,然后再下肩井穴和足三里穴,所有的肩膀痛都可以去掉。
 
脑震荡,在然谷穴放血。胸部收到重创,气喘不过来的时候,下针肩井和足三里穴。
 
孕妇不可以下肩井穴,会造成流产。
 
6. 渊腋穴
极泉穴下方三寸。不灸。
 
7. 辄筋穴
在渊腋穴前1寸,对呕吐,吐酸有效果。实际操作不多。
 
8. 日月穴
巨阙穴旁开4寸为肝经的募穴叫期门穴。从期门穴往下一根肋骨,叫日月穴,是胆的募穴。
当一个人胆结石,胆经不痛的时候,可以用俞募治疗法则,下针胆俞穴和日月穴。
 
9. 京门穴
在上腹部,第12肋骨游离端头部。下针时,直刺,下到骨头上,不能太深。
肾的募穴。采用俞募治疗法则,下针肾俞穴+京门穴可以治疗肾结石,肾阳虚,阴虚,耳鸣,腰酸等都可以,不论虚实都可以下针。
 
10. 带脉、五枢、维道
章门穴下与肚脐的交点上,为带脉穴。
 
从水道穴旁开5.5寸的地方,就是五枢穴。
 
从中极穴旁开8寸的地方,是维道穴。
 
如果病人感觉下半身像做到冷水里一样,甚至会听到水声,就是带脉病。当环着腰一圈痛的,就在带脉上治疗。
 
西医关于椎间盘突出造成的坐骨神经痛,是不成立的,中医认为,可以从经络上去治疗,坐骨神经痛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虚证就可以下委中穴。
 
督脉旁开0,5寸的地方,有两条华佗夹脊穴,也会痛,是腰痛的一种,可以在足三里+临泣穴治疗。
陈丽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9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607楼#
发布于:2015-12-16 21: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6《针灸大成》第48心得
2. 足少阳胆经的穴位
10)本神穴:在阳白穴之前,头临泣再跨过来一寸,就是本神。从攒竹上来到骨头,攒竹穴在这边,头在这边,眉毛从这上来。往右边转到
足阳明胃经都在脸的前面,面脸的问题都是胃经在管。
11) 头临泣穴:神庭穴旁开约一寸半的距离就是胆经的头临泣。
12) 目窗穴:从头临泣直向后一寸半的位置是目窗。
头临泣和目窗近取穴用于治疗的问题,尤其是治风泪(即风一吹就流泪的问题),治疗时不分虚实的。
13) 正营穴:目窗往后一寸半。
14) 承灵穴:正营穴往后一寸半。
15) 脑空穴:承灵穴后一寸半。
从头中部开始约正营穴往后的大部分穴位主要是治疗头痛、头昏、眩晕的穴道。正营前面的穴位是治眼科的穴位,因为胆经有络到眼睛的上方。
16) 风池穴:位于颈后两大筋中间最凹陷的地方,水平来看较风府较向下方。
a. 下针风池的方法:让病人趴倒,头摆正,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只手按风池,假想一条线,下右边风池,对着左边的颧髎;下左边的风池时对右边的颧髎。
b. 风池穴可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等,下左边的风池通右边的鼻孔;下右边的风池通左边的鼻孔。
c. 风池、风府、风门除下针外还可拔火罐治疗项强。刮痧也可,刮痧时先用米酒洒在膀胱经上,再用汤匙在上面刮来解除脖子强硬的病痛,但不要太用力,太过不好。
17) 肩井穴:位于肩膀正中间,肩膀的最高点。可针但不深针,一般用一寸的针下五分即可。引气后在对侧的足三里穴下针将胸中产生的气导走。肩井是治疗胸腔里受重击、撞伤、跌打损伤的的大穴。
a. 下针肩井和足三里可治疗血胸(就是从马掉下来或被马踢到,造成胸腔里面有瘀血),下针后病人的大便是黑便。
b. 治疗肩项强硬、脖子酸最常用的穴道是后溪和申脉,因为后溪主督脉,申脉(在外踝裸下五分处,灸申脉常用在治疗昼发癫痫)位于膀胱经上同时主阳蹻,后溪跟申脉两个穴道同时用时几乎可治所有的肩项病症是申脉穴。如果针后溪和申脉后痛去了一大半,再下肩井和足三里,几乎没有什么肩膀痛都可以去掉。
c. 肩井用在伤科的病症,比如脑震荡,脑部受到伤害的时候(可在然谷放血),胸腔受到跌打损伤、踢伤、家暴打伤等,但绝对不要深针,扎太深会扎到肺。孕妇禁用,下针会落胎,因为肩井穴气非常的强,对胎儿不好。
18) 渊液穴:位于极泉穴正下方三寸,禁灸。
19) 辄筋穴:位于渊液穴往前一寸处,近取穴用于治疗吐酸、呕吐。临床上很少下针,也很少灸,主要用于辩症。
20) 日月穴:是胆经的募穴,胆募日月,位于期门穴往下一个肋骨处,在肋骨之间。采用俞募治疗法可治疗胆汁不通、胆结石等胆的问题。下针时针剌方向是在两个肋骨中间。
21) 京门穴:是肾的募穴。先找到章门穴(手肘靠着肋骨,手肘尖在肋骨处的靠点即是章门穴),从章门穴往后摸刚好有一个肋骨从后面凸出,这个肋骨头就是京门穴。俞募治疗法可治肾的实症,虚症,比如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腰酸、肾水肿等。最常用在腰酸及耳鸣。
22) 带脉穴:章门穴往下一寸八分的地方在两个肌肉中间的肌肉缝。治症是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以及带脉痛(带脉像皮带一样,环腰一圈)。
23)五枢穴:位于水道穴旁开五分处。
24)维道穴:中极穴外开八寸的距离。
带脉、五枢、维道组成人的带脉(只有这三个穴位)。带脉的症状:病人会感觉下半身好像泡在冷水里,有时还会听到水声,这就是带脉病。
“华陀夹脊”,位于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是腰痛的一种。针足三里加上临泣可治此痛。
25)居髎穴:从章门穴直下八点三寸或八点五寸处的肌肉中间或肌肉与骨头中间。
黄萍
贫民
贫民
  • UID2018274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64
608楼#
发布于:2015-12-16 21: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本神穴
头临泣
目窗穴:
头临泣和目窗,治风泪。这两个都是眼科的大穴及近取穴,近取穴不分虚实。
正营,承灵,脑空。后面大部分是治疗头痛、头昏、眩的穴道。前面是治眼科的穴,因为胆经有络到上面,络到眼睛的上方。
风池穴:扎到动脉里面很危险。先让病人趴倒,头摆正,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个手按风池,下右边风池,针是对着左边的颧髎,下左风池的时候,是对右边的颧髎。顺这个方向下过去,血管就不会踫到。风池、风府、膀胱经的风门穴,第一椎陶道外开一寸半是风门穴。这些穴道都是受风的地方。所以一受到风寒,就项强,就会后面颈子强硬,因为这是风进入的地方。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时,风池穴很好用。风池穴和风府、风门,除了下针以外,我们可拔火罐。项强的时候在这拔火罐
肩井穴:肩膀上方肌肉最高的地方,两片肌肉的中间。过去武术家重击肩井穴会把人打昏。下针但力量非常的强。你针肩井穴,引到气以后,一般都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扎左肩井再配合右边的足三里下针。因为扎到肩井,胸部的气会很强,如果没有扎足三里的话,气会闷在胸腔里面,病人会晕倒。扎右肩井就要扎左边的足三里。治疗胸腔里面有受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的时候,肩井是非常有名的大穴。
肩项强硬、脖子酸,有很多人后脑、后项这边酸,我们最常用的穴道是后溪,后溪主督脉嘛!申脉是在膀胱经上面,同时也主阳蹻。所以后溪跟申脉两个穴道同时用的时候,所有肩项病的症通通可以治疗。在外踝裸下五分是申脉穴。我们平常用在治疗昼发癫痫,白天发癫痫,这时候是用灸的。后溪管督脉、申脉管阳蹻脉,针了后溪、申脉以后,痛就去了一大半。若还有一点,这时候我们就下肩井。下了肩井以后,再下足三里、几乎没有什么肩膀痛去不掉的。这是非常好的穴道可治疗肩项强痛踢伤、家暴打伤,就用肩井穴。因为胸腔有瘀血的时候,会喘不过气来。就在肩井下针,再下足三里,气就回来了。但绝对不要深针,因为扎太深会扎到肺,会把肺刺穿
渊液穴:极泉正下方三寸。属于胆经的穴道,不灸,多汗,灸的话不容易收口,且容易化脓。
辄筋穴
日月穴:胆的募穴,蔽骨下来到肚脐正中点是中脘,心蔽骨到中脘的正中间叫巨阙。巨阙是心脏的募穴,心募巨阙,巨阙旁开四寸,到两个肋骨中间,这个穴道叫期门穴。期门穴是肝的募暮穴。期门往下一寸,跳过一个肋间,俞募治疗法,募是开门、开口的地方,俞就是运输嘛。如果胆汁不通、胆结石,我们可以扎背后的胆俞,扎正面的日月。正面的日月、背后胆俞。俞就是输通,那这个募是开门嘛,门打开,开门以后让它输通,就是俞募治疗了。
京门穴:肾的募穴。手肘靠着肋骨,胸肋骨最下面的那个点叫章门穴,从章门穴,肋骨最下端往后摸,刚好有一个肋骨从后面凸出。正在这肋骨头上面,就是京门穴。治肾脏虚症或实症,用俞募治疗并无所谓虚实。治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我们扎肾俞以后,再扎京门,这就是俞募治疗。京门穴常常配合在肚脐正后方第十四椎骨的命门,在第十四椎外开一寸半就是肾俞。京门穴跟肾俞,一起使用。这是俞募治疗法。像耳鸣、腰酸、肾脏等问题或水肿,我们都可以用。最常用在腰酸及耳鸣。

带脉:有带脉、五枢、维道三个连续的穴道。奇经八脉,最后就是带脉。治症就是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还有包括带脉的痛
带脉它像皮带一样,环腰一圈。手肘弯到肋骨底边,这是章门穴。从章门穴往下走一寸八分的地方,找两个肌肉中间,找到肌肉缝。这个穴道就称之为带脉。带脉再过来是五枢、维道。五枢穴要从水道穴找。这是任脉的关元,关元外开二寸就是水道,水道在足阳明胃经上。从水道再走五寸半,从
灸友刘炳环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58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5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09楼#
发布于:2015-12-16 21: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6号,《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1、头临泣
  头临泣,位于头部,瞳孔直上入前发际一寸半的凹缝,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中点处,临泣直往后一寸半是目窗,二者一起治风泪。
  目窗再往后一寸半,是正营,再过来是承灵,再过来是脑空,再过来就是风池,后面大部分是治疗头痛、头昏、眩,前面是治眼科。
  2、风池穴
  风池穴,脑后两条大筋中间是风府,大筋外侧,头骨下方的凹处即是,下针手法:下针时,病人趴倒,头摆正,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个手按风池,假想一条线,下右边风池,针对着左边的颧髎,下左风池的时候,对右边的颧髎,如此才不会扎到血管。可针(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针左边风池,右边鼻孔就通,针右边风池,左边鼻孔就通
),可拔火罐(治项强),还可刮痧(先用米酒在膀胱经上面洒上去,再用汤匙在上面刮,刮红,治脖子强硬)。
  3、肩井穴(解血瘀胸中)
  肩井,正在肩膀上方,正好在肌肉最高的地方,两片肌肉的中间,针灸家可下针,不能深针,深针的结果非常凶(会使病人昏迷,还会扎到肺),用一寸的针,针下去五分,针肩井穴,引到气以后,一般都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骑马掉下来或被马踢到,造成血胸,胸腔里面有瘀血,可活血化瘀,针下去以后,病人大便是黑便,治疗胸腔里面有受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
  病人肩项强硬、脖子酸,后脑、后项酸,通常用后溪、申脉合用,所有肩项病通治,针后溪、申脉后,若还有一点痛,下肩井、足三里。孕妇禁针肩井,会落胎(肩井穴气非常的强,对胎儿不好)。
  4、渊液
  渊液,极泉正下方三寸,不灸(多汗,不易收口,且易化脓)。
  5、辄筋穴
  辄筋,在渊液往前一寸,治吐酸、呕吐,临床很少下针,很少灸。
  6、日月穴
  日月穴,期门(巨阙旁开四寸,到两个肋骨中间,肝之募)往下一寸,跳过一个肋间,胆经的募穴,俞(胆俞穴)募(日月穴)治疗,治疗胆汁不通、胆结石,下针时在两个肋骨中间,从中间往侧边刺。
  7、京门穴
  京门穴,从章门穴(凸出胸肋骨最下面的那个点,也正好是平我们的手肘尖),也就是肋骨最下端,往后摸,刚好有一个肋骨从后面,京门正在其上,是肾的募穴,治肾脏虚症或实症,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腰酸、肾脏等问题或水肿等都可以,最常用在腰酸及耳鸣。肾俞加京门(俞募治疗),下针时不要太深,一寸即可(因为在骨头上)。
  8、带脉、五枢与维道穴
  带脉穴,从章门穴往下走一寸八分的地方,两个肌肉中间,治症就是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还有包括带脉的痛,
  五枢,从水道横过来五寸半,
  维道,中极穴外开八寸的距离,
  带脉、五枢、维道,是属于人的带脉(像皮带一样,环腰一圈)。
  带脉的症状:下半身好像泡在冷水里,有时还会听到水声。
  腰痛:背两边上下痛,在膀胱经上;痛在中间,督脉痛;在腰上,环腰一圈,就是带脉痛;在督脉跟膀胱经的中间,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是华陀夹脊。
 西医的脊椎骨中间骨质增生、尾椎盘凸出压到神经,引起的坐骨神经(膀胱经)痛,即是中医的膀胱经痛,针委中穴,即可去掉。
  9、华陀夹脊(足三里加临泣穴)
  华陀夹脊,在督脉旁开五分的经,华陀夹脊也是治腰痛的一种,足三里加临泣可治。
  10、居髎穴
  居髎穴,从章门穴直下八点三寸或八点五寸的肌肉中间,或肌肉跟骨头中间(比较瘦的人),知道就好,很好针,主要用于辩证。
薛绍展
侠客
侠客
  • UID201877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3
610楼#
发布于:2015-12-16 23:1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6日、 《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6、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
头临泣和目窗,治风泪,这两个都是眼科的大穴及近取穴,在近取穴的时候不分虚实。从头临泣直直往后一寸半就是目窗,目窗再往后一寸半,沿着下来就是正营,再过来是承灵,再过来是脑空,再过来就是风池。大部分是治疗头痛、头昏、眩的穴道。前面是治眼科的穴,用到最多的穴道是风池穴。风池下针的时候,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个手按风池,假想一条线。下右边风池,针是对着左边的颧髎,下左风池的时候,是对右边的颧髎。顺这个方向下过去,血管就不会踫到。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时,风池穴很好用。风池穴和风府、风门,除了下针以外,还可拔火罐、刮痧。
7、肩井穴(解血瘀胸中)
肩井穴,不能深针,平常是用一寸的针,针下去五分,因为肩井穴这个穴道很浅,但力量非常的强。针肩井穴,引到气以后,一般都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治疗胸腔里面有瘀血,活血化瘀。针下去以后,病人大便是黑便。当病人肩项强硬、脖子酸,最常用的穴道是后溪,后溪主督脉,申脉是在膀胱经上面,同时也主阳蹻。所以后溪跟申脉两个穴道同时用的时候,所有肩项病的症通通可以治疗。
孕妇不可以下肩井穴,下肩井会落胎,因为肩井穴气非常的强,对胎儿不好。
8、渊液、辄筋穴
渊腋穴,极泉正下方三寸。渊液属于胆经的穴道,多汗,不灸,灸的话不容易收口,且容易化脓。
辄筋穴,在渊液往前一寸,近取穴治吐酸、呕吐。
9、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
日月穴,是胆经的募穴。
京门穴,是肾的募穴。治肾脏虚症或实症的时候,用俞募治疗并无所谓虚实。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俞募治疗。
10、带脉、五枢与维道穴
    奇经有一条叫带脉,就是带脉、五枢、维道三个连续的穴道。带脉的症状,下半身好像泡在水里面。如果有人腰痛,背两边上下痛,就在膀胱经上治疗。如果是中间,就在督脉治疗。如果在腰上,环腰一圈,就是带脉痛。
11、华陀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
我们有一条经是在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这有个特别的名称,叫华陀夹脊。有病人背痛,在督脉跟膀胱经的中间。再仔细问他,发现是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不在脊椎骨上面。这一条经我们叫华陀夹脊。是治腰痛的一种。有两个穴道可以治疗它,足三里加上临泣。
12、居髎穴与环跳穴(骨之始)
居髎穴,从章门穴直下八点三寸或八点五寸。
郝文慧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71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0
611楼#
发布于:2015-12-16 23: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512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⑧头临泣
【位置】瞳孔直上入发际1.5寸的骨缝处。
主治风泪、眼科病。
方法近取穴不分虚实。
⑨目窗穴
【位置头临泣直后1.5寸。
主治风泪、眼科病。
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
【位置】目窗穴直后1.5寸。
主治】脑中线后方的穴位多治疗头痛,前方的穴位多治疗眼科病
11风池穴
【位置】颈后大筋中间是风府穴,风池穴在大筋和脑后骨下方最凹陷的位置。
穴性】
主治】对侧鼻窦炎、鼻子不通
方法病人俯卧,头摆正,下针时,一只手按对侧颧髎(面部颧骨处),另一个手按风池,下针时对着对侧的颧髎穴下针,就不会踫到血管。
风穴:风池、风府、膀胱经的风门穴,是受风的地方。受到风寒,就会后面颈子强硬。项强时拔火罐、刮痧效果很好,先用米酒在膀胱经上面洒上去,再用汤匙在上面刮,刮红红的一条,来解除脖子强硬的病痛。
12肩井穴(解血瘀胸中)
【位置肩膀上方,正好在肌肉最高处两片肌肉的中间。
穴性】穴道很浅,但力量非常强。
主治
方法不能深针,会刺到肺,下五分,太深会使病人昏迷。孕妇禁针,气太强对胎儿不好。肩井配足三里,扎肩井时,胸部的气很强,要配合对侧的足三里。如果没有扎足三里的话,气会闷在胸腔里面。
【临床应用】a胸腔受创:肩井+足三里,可活血化瘀,下针后,病人大便是黑便。因为胸腔有瘀血的时候,会喘不过气来。下针后气就回来了。脑震荡、脑部受伤然谷放血。
b肩项强硬、脖子酸、后脑后项酸:最常用的穴道是后溪(主督脉)、申脉(在膀胱经上,主阳蹻,阳蹻是到后脑处),所有肩项病都可以治疗。针了后溪、申脉以后,痛就去了一大半。若还有一点就下肩井和足三里,所有肩膀痛都会去掉。
13渊液穴
【位置极泉下方三寸。
方法】禁灸。
14辄筋穴
【位置渊液前一寸。
主治吐酸、呕吐。
方法】很少针。
15日月穴
【位置心蔽骨与中脘中间为巨阙(心脏募穴),巨阙旁开四寸两肋间为期门穴(肝募穴)。期门下一寸肋间为日月穴。
穴性】胆的募穴。
主治胆汁不通、胆结石。
方法俞募治疗法:胆俞+日月。下针方法:在肋骨间从内斜刺向外。
16京门穴
【位置手肘靠着肋骨,胸肋骨最下面平我们的手肘尖处为章门穴。后面有一个肋骨从后面凸出,肋骨的端部为京门穴。
穴性】肾的募穴。
主治肾脏虚症或实症,如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腰酸、水肿、耳鸣。
方法俞募治疗(京门+肾俞),直针,一寸。
17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
【位置章门穴往下走一寸八分处的两个肌肉中间为带脉。关元旁开两寸是水道,水道旁开5.5寸为五枢穴。中极穴旁开八寸为维道穴。
穴性】足少阳、带脉二脉之会。
主治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下半身好像泡在水里面,有时还会听到水声。
方法
带脉:奇经,只有三个穴道,就是带脉、五枢、维道。
腰痛:背两边上下痛是膀胱经。中间痛是督脉。环腰一圈是带脉痛。
坐骨神经痛:督脉旁开1.5寸是膀胱经,是坐骨神经痛的位置,虚症下针膀胱经的委中,酸就去掉了。西医认为,脊椎骨中间的骨质增生、尾椎盘凸出会压到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在中医的经络学来说是不成立的。
华陀夹脊痛:督脉旁开五分处痛,足三里+临泣穴。胆经的本穴临泣加足三里同时一起用的时候,专治华陀夹脊痛。
18居髎穴
【位置章门穴直下八点三寸或八点五寸处肌肉中间。
19环跳穴(骨之始)
赖惠平
侠客
侠客
  • UID2019015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1
612楼#
发布于:2015-12-17 00:43
2015年12月16日17班-惠州-赖惠平《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接上)

11.头临泣:近取穴,治迎风流泪。目窗穴与风池穴
12.目窗:头临泣直直往后1.5寸
13.正营:目窗再往后1.5寸
14.承灵:
15.脑空:
以上都是治眼科的穴。
15.风池:风池下针的时候,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个手按风池,假想一条线,下右边风池,针是对着左边的颧髎,下左风池的时候,是对右边的颧髎。顺这个方向下过去,血管就不会踫到。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时,风池穴很好用。风池穴和风府、风门,除了下针以外,还可拔火罐、刮痧。
16、肩井(解血瘀胸中)
肩井穴,不能深针,平常是用1寸的针,针下去5分。针肩井穴,引到气以后,一般都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肩井配足三里治疗胸腔里面有瘀血,活血化瘀。当病人肩项强硬、脖子酸,最常用的穴道是后溪、申脉,再下肩井、足三里可治所有颈项问题。孕妇不可以下肩井穴,下肩井会落胎,对胎儿不好。
17、渊液:极泉正下方3寸。多汗,不灸。
18.辄筋:在渊液下1寸,近取穴治吐酸、呕吐。
19、日月 :是胆经的募穴。
20、京门:是肾的募穴。下针不宜太深。治肾脏虚症或实症的时候,用俞募治疗并无所谓虚实。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
21、带脉:
奇经有一条叫带脉,只有带脉、五枢、维道3个穴道。
22.五枢:水道外开5.5寸
23.维道:中极外开8寸
   华陀夹脊: 我们有一条经是在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这有个特别的名称,叫华陀夹脊。有病人背痛,在督脉跟膀胱经的中间。再仔细问他,发现是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不在脊椎骨上面。这一条经我们叫华陀夹脊。是治腰痛的一种。有两个穴道可以治疗它,足三里加上临泣。
24.居髎:从章门穴直下8.3寸。
胡林波
贫民
贫民
  • UID2017752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2
613楼#
发布于:2015-12-17 06: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头临泣穴
    目珠直上入发际1.5寸骨缝处。
            目窗穴
   头临泣往后一寸半。这两穴都可治疗风泪等眼科的问题,是近取穴,不分虚实寒热。
             风池穴
   颈后两大筋外侧与枕骨交接处凹洞中。下针时向对侧颧髎方向下针,用于鼻窦炎,鼻子不通等鼻病。
             肩井穴
    正肩头上方,肌肉最高处两片肌肉的中间。
   下针不可太深,否则易昏倒,下针五分到一寸。
    下肩井时一定要下对侧足三里,可把气引下去,血胸胸腔瘀血时下肩井,足三里。
   肩项强硬,常用后溪,申脉,所有肩项的病都可治疗。如后溪申脉下完还有一点痛,再下肩井,足三里就好了。
    孕妇不可以下肩井穴,会落胎。
                     渊液穴
    极泉下三寸。
                     軋筋穴
   渊液前一寸,治疗呕吐,吐酸等。
                     日月穴
   期门下一肋间。胆经的募穴。(期门为肝经募穴,在巨阙外开四寸肋间)。
                     京门穴
    肾之募穴。在章门后一寸,肋骨头处。
    手臂自然下垂弯曲,肘尖处是章门穴。
    常用于水肿,腰酸,耳鸣等。

           带脉的三个穴道
                  带脉穴
    章门下1.8寸两肌肉处。
                   五枢穴
    关原旁开两寸是水道,水道外开五寸半是五枢。
                    维道穴
    中级外开八寸。
    上三穴可治疗带下异常等妇科病症。下半身如坐水中之带脉病。
    西医讲腰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实际是膀胱经痛,应在膀胱经上治疗。
                  华佗夹脊穴
   督脉旁0.5寸。
   足三里加足临泣,专治华佗夹脊痛,下针后可感觉气沿督脉旁走。
                  居髎穴
   章门直下八寸半的肌肉中间。
@教官-徐州-杨诚
鞠文盈
贫民
贫民
  • UID20186075
  • 粉丝0
  • 关注1
  • 发帖数48
614楼#
发布于:2015-12-17 06:36
中医经典特训17班鞠文盈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48课学习心得:
9、头临泣
【定位】前发际上一半寸与瞳孔直上的交点。
10、目窗穴
【定位】头临泣往后一寸半就是目窗穴。
【主治】治风泪的症状很多。
10、 风池穴
【定位】目窗往后一寸半为正营穴
【主治】我们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
【针法】我们用到最多的是风池穴,风池穴这个地方,下针手法很重要,因为它就在颈边,扎到动脉里面很危险。我们下针时,先让病人趴着,头摆正,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只手按风池,再从风池穴对着颧髎的方向下进去,就不会踫到血管。下左边风池时是对着右边的颧髎下,右边风池对左边颧髎。这些以风字命名的穴道,就是我们容易受风的地方,所以一受到风寒就会后颈强硬。
11、肩井穴
 【定位】肩井穴位于肩胛区,第7颈椎棘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正好在肌肉最高的地方。
【针法】过去武术家重击肩井穴会把人打昏。肩井穴可以下针,但不要下太深,下太深的话会使人昏迷。一般用一寸的针下去五分即可。这个穴道很浅,但力量非常的强。针肩井穴引到气以后,一般都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因为扎到肩井,胸部的气会很强,如果没有扎足三里的话,气会闷在胸腔里面,病人会晕到。肩井配足三里,可以治疗胸腔里面有瘀血,可活血化瘀,针下去以后,病人大便是黑便。 孕妇肩井穴禁针,因为肩井穴气非常的强,对胎儿不好。
 12、渊液
【定位】从肩井穴,直接环绕到手的下方,在极泉正下方三寸
13、辄筋穴
【定位】渊液往前一寸为辄筋穴
【主治】可治疗吐酸、呕吐。临床上很少用到。
14、日月穴
【定位】,从心蔽骨下来到肚脐正中点是中脘,心蔽骨到中脘的正中间是巨阙。巨阙旁开四寸到两个肋骨中间这个穴道为期门穴,期门往下一寸,跳过一个肋间为日月。
【主治】日明穴是胆的募穴。可治疗胆汗不通、胆结石等,可配合背后的胆俞。为俞募治疗法。下针时都是从身体中间往旁边刺。
15、京门穴(腰酸、耳鸣)
【定位】手肘靠着肋骨,胸肋骨最下面的那点,正好平我们手肘尖的地方是章门穴,章门穴往后,刚好有。一个肋骨从后面凸出的肋骨头上面就是京门穴。
【主治】京门穴是肾的募穴。可以治疗肾阳虚、阴虚、耳鸣、腰酸、水肿等,可以用俞募治疗法,下完京门再下肾俞。下针时直针下,针进去一寸左右即可,太深会扎到骨头。
16、带脉
【定位】从章门往下走一寸八分的地方,两个肌肉中间这个穴道为带脉。
【主治】带脉可治疗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还有带脉的痛。
17、五枢
【定位】水道旁开五寸半,为五枢穴
18、维道穴
【定位】从中极穴外开八寸为维道穴。
西医认为,脊椎骨中间的骨质增生、尾椎盘凸出会压到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中医认为,从督脉外开一寸半是我们的膀胱经,我们的膀胱经从头一直到脚,只要痛在膀胱经的,我们下膀胱经的委中穴,痛就去掉了。与骨质增生无关 。
19、华陀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
我们有一条经是在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有个特别的名称,叫华陀夹脊。
如有病人背痛,痛既不是在督脉,也不在膀胱经的,而是在督脉跟膀胱经的中间,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这一条经我们叫华陀夹脊。华陀夹脊痛时,只有两个穴道可以治疗它,足三里加临泣。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