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郭艳
会员
会员
  • UID201824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8
6135楼#
发布于:2016-04-12 18: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郭艳申请签到,2016年4月11日《黄帝内经》第66课心得
  1.病人项强,是指督脉和膀胱经,督脉是诸阳之汇,膀胱经是三阳之汇,只有脖子强硬,病一定在太阳。如果脊椎骨痛不是项强问题。
  2.①有所谓“强上引背”者,就是项背强硬的,此因阳气盛大而向上与阴争位,所以项强。②所为耳鸣者,阳气上升而乱窜造成的。③阳气全聚头上阴气聚下,造成下虚上实,故发癫狂。正常情况下阳气向下,阴气向上,所以头面是凉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人才会舒服。上面只有阳,没有阴的时候,神就会乱,就会发癫狂。治疗癫痫的时候,上病下治,阳气从督脉上来,到前面从上往下走,阳气被堵到下不来,所以要用控盐丹等清痰的药清痰,把痰清掉。④阳气浮上成耳聋者,只因肾阴不足造成阳气浮上。⑤阳气入中而无法说话者(阳气本应在外),是阳气由盛而衰,呈不足状造成哑的,又房事过度,精气衰竭,四肢冰冷,这是肾太虚造成无法说话的,凡少阴肾气不足者手足必冷。
  3.肾阳虚,会头痛,痛到牙齿,阳在上,阴在下,所以肾阳虚。一般出现吐血或大便出血以后,病人会肾阳虚,标准的症状是手足冰冷。肾主瞳孔,阳虚的时候,不能见人。阳虚的时候,阴没有阳的控制,小便就会很多。大便一天两三次。
  4肾脏的阴虚,眼睛花,刚开始耳鸣,然后再聋,手脚热,大便一天一次阴虚。
  5.胸胁苦满少阳的问题,少阳过盛。受病之初在太阳,病没好进入经,再入络入腑,由表入里,入脏。太阳没好进入少阳,两肋中间,少阳是夏天,现在病遇到秋天,主肃杀收敛,结果病气还在,把病压制藏在那里。恶心是少阳症。
  6阳明症是纯热症,正因为是热症,所以才能感觉到空气中的细细冷。
a,阳明经的经气由上向下走,当热的时候阳向上走,正常情况下阳向下走,现在阳气向上阴气无法回头,就累积在脚的下面,会出现胫肿而腿股无力。
b,当阳明气反逆的时候,水停在下面,水正常应为热气,现在阳下不来,水变成冷水累积,阴气自下而上,居于脏腑之间,水气不化,故为水肿之病,水气上犯肺脏,所以出现喘息的症状。
c,水本来自肾,散于肺,人体正中央是阳气所在,不可以有阴气,
d,中央就是讲心和小肠之间的大血管。人体的正中间是大动脉,心通过这个大动脉移热给小肠,上半身的热心脏在管,下半身的热小肠在管。水在中,心阳没有办法下来就会上逆造成心闷痛,肺会受到影响,肺津液会不够,就像汽车水箱里的水不够,会出现短气的现象。
  7阴阳是应该相辅相成的,不能出现相搏的现象,出现相搏人就会出现昏厥,异常的现象,恶人与火,惕然而惊。欲独闭户牖而处,阴阳相搏,阳尽而阴盛。阴阳复争而外并于阳,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8.人二七天癸至,所以14岁以下小孩感冒发烧流鼻血是正常的,不会高烧,大人流鼻血是病态!
  9.太阴是三阴聚,十一月是子月,十二月是丑月,一月是寅月,心和胃相连,心脏有问题的时候自救就会想吃东西,但有时候越吃越胖。开处方开对时身体立马能感应到,这时就不会吃胖。
陈丽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9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6136楼#
发布于:2016-04-12 18: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12日 《黄帝内经》第67课心得
四十九 脉解篇第四十九
6. 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咳上气喘也。所谓色色不能,久立久坐则目瞮瞮无所见者,万物阴阳不定,未有主也,秋气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杀万物,阴阳内夺,故目瞮瞮无所见也。所谓少气善怒者,阳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秋气万物未有毕去,阴气少,阳气入,阴阳相薄,故恐也。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食臭也。所谓面黑如地色者,秋气内夺,故变于血也。所谓咳则有血者,阳脉伤也。阳气未盛于上而脉满,满则咳,故血见于鼻也。
a. 少阴经发病的症状1:少阴经病变有腰痛的症状,是指足少阴肾经有病,出现腰痛。十月间天地万物阳气最弱(十一月阳气初生),天地间阳气衰弱,人体内阳气也衰弱,所以发生腰痛。即肾脏产生的腰痛就好像天地间的十月。也会有人五六月腰痛,那也是因为肾阳不够。
b. 少阴经发病的症状2:现呕吐,气逆而喘的症状。由于阴气盛于下,阳气浮越于上而无所依附(阳应下沉,现在阳反逆),所以气上逆而成呕吐以及气逆而喘的症状。
c. 少阴经发病的症状3:心神不安,坐卧不宁,起立则眼花缭乱,视物不清。看不到东西是阳虚,眼花是阴虚、阳在上。由于天地间万物生长及阴阳交替尚未安定,没有主裁,而秋天肃杀之气已经降临,微霜开始下降,万物因感受肃杀之气衰落,人体阴阳之气的夺伐与自然界一致,所以眼睛模糊,视物不清。
d. 少阴经发病的症状4:气少而容易发怒。因为少阳之气郁滞,失去调节作用,阳气郁结在体内不能正常通达于外,肝气郁结不舒,所以使人易怒,病名叫:煎厥。一个人身体阴阳平衡时,情志也是平衡的,反之也亦然。肾为肝之母,肾阳虚时,肾阳不得出,肝气郁结,病人会善怒;肝阳不足、肝阴症表现,没有力气生气,肝主筋,脚会抽筋。
e. 少阴经发病的症状5:恐惧不安,好像有要抓捕他一样。由于秋天初到,阳气还未大衰,阴气也未大盛,阴阳之气在体内互相争执,所以出现恐惧不安的症状。
f. 少阴经发病的症状6:厌恶闻到食物的气味。因为胃气不够,不能消化食物,再香的食物都闻着不对。
g. 少阴经发病的症状7:面色发黑如泥土的颜色。因为秋天肃杀之气耗散内脏精华,肾脏之气被操作而衰竭。
h. 少阴经发病的症状8:咳嗽的同时鼻出血。由于上部的络脉受伤,并非阳气充盛于上,而是络脉充满血液,所以发生咳嗽及鼻出血。肺是秋,肺阴是津液,肺阳控制肺的张缩,咳得很盛时,肺阳会被咳出来、阳被伤。血可以在血脉里走,是脉管里有阳控制,脉管里的阳的功能:一是血流的动能;二保存血管的阴液使血管保持柔软。心脑血管破裂都是阳虚,如果血管里没有阳,血管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破裂。
7. 厥阴所谓颓疝,妇人少腹肿者,厥阴者辰也,三月阳中之阴,邪在中,故为颓疝少腹肿也。所谓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荣华万物,一俯而不仰也。所谓颓癃疝肤胀者,曰阴亦盛而脉胀不能,故曰颓癃疝。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阴阳相薄而热,故嗌干也。
a. 厥阴经发病的症状1:男性的前阴肿痛和女性的小腹肿胀等症状。因为厥阴经月建在辰月,即三月,三月阳气刚刚旺盛,阴气在里、将尽,为阳中之阴。阴邪聚集在小腹内。正常女人肚子热,冷就是寒,会造成肿瘤、硬块。只要保持下焦温热,少腹就不会有肿瘤、就不会有累积。累积的原因是寒,血块和没有发育成熟的卵子在体内停久了,就会有纤维把血块包裹起来成一块就是肿瘤。这都是阴。女人的卵子是阴,男人的精是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子宫卵巢没法消化这些阴,只能把它们包裹起来。手热说明心脏功能正常,脚热说明小肠温度功能正常。脚冷就是气逆,就是小肠温度不够,子宫就是冷的(子宫卵巢紧贴着小肠)。桂枝管手,白芍管脚让静脉回流。阴太盛,肚子里就会长东西。
b. 厥阴经发病的症状2:腰脊部位疼痛,不能俯仰身体。由于三月阳气振奋,草木万物繁茂,但余寒邪未尽,人体阳气的生发仍然受到抑制。
c. 厥阴经发病的症状3:前阴肿痛,不得小便和腹胀。由于阴邪旺盛,厥阴经脉闭塞不通,阳虚阴会盛。处方时需要补阳,同时让阳潜在里面。
d. 厥阴经发病的症状4:咽喉干燥及身体发热的症状。是因为阴阳相争而产生内热,热性向上,阴性向下,热伤津液。消渴病刚开始时,还是头面冷、脚热,可吃了西药、打了胰岛素后,脚就冷了,成了阴阳相搏的状态。人一定要手脚温热。
五十 刺要论篇第五十
1. 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藏,后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a. 针刺原则:针灸不能过也不能不及。疾病在表当浅刺,疾病在里当深刺。要根据病情的需要,针刺到适宜的深度,不要超过或不及应刺的深度,而错过气血运行的通道。
b. 针刺深度不对的后果:针刺太深,就会伤到正气,病会向里跑;针刺太浅,达不到病处,使在表的气血受到扰乱而壅阻,邪气乘机侵入,病也会深入。
c. 所以针刺深浅不依法度,反而有很大的危害,造成五脏功能失常而发生大病。
2. 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湿疟,泝泝然寒栗。刺皮实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骨行酸,体解亦然不去矣。
a. 病在毫毛和皮肤纹理间,下针时不要损伤皮肤深层,只要用针刮一下即可。梅花针适用。如果损伤皮肤深层,就会影响肺脏功能,一旦肺脏功能紊乱,秋天就容易患温疟病,出现怕冷战栗的症状。汗毛的方向是向下的,如果汗毛立起来,就是气逆。
b. 病在皮肤内时,针刺皮肤深层但不要损伤肌肉。如果损伤了肌肉,就会影响到脾脏功能,以致于在长夏产生腹部胀满、烦闷、不思饮食等症状。
c. 病在肌肉中,针刺肌肉但不要损伤脉。如果脉受伤,就会扰乱以及功能,到夏天就容易出现心痛的病症。
d. 病在脉中,针刺到脉但不要损伤到筋。如果筋受伤,就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到春天就容易患热病,而且筋缓弛纵。
e. 病在筋中,针刺到筋但不要损伤到骨。如果骨受伤,就会影响肾脏功能,到冬天容易发生腹胀、腰痛等病证。
f. 病在骨中,针刺到骨但不要损伤到髓。如果髓受到损伤,髓就会日渐消减,髓少不能充养骨骼,则出现小腿酸软,身体疲倦无力,不能举动等症状。
五十一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1. 刺骨者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者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
a. 刺骨者无伤筋:针刺深度要达到骨的部位,不要只刺到筋的部位、还没达到骨的深度不能停止进针。
b. 刺筋者无伤肉:针刺深度要达到筋的部位,不要只刺到肌肉的部位、还没达到筋的深度不能停止进针。
c. 刺肉者无伤脉:针刺深度要达到肉的部位,不要只刺到脉的部位、还没达到肌肉的深度不能停止进针。
d. 刺脉者无伤皮:针刺深度要达到脉的部位,不要只刺到皮肤的部位、还没达到脉的深度不能停止进针。
2. 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盘中骨也。此之谓反也。
a. 刺皮者无伤肉:病位在皮中,针刺到皮部即可,不要再深刺而伤到肌肉。
b. 刺肉者无伤筋:病位在肌肉中,针刺到肌肉即可,不要再深刺而伤到筋。
c. 刺筋者无伤骨:病位在筋中,针刺到筋即可,不要再深刺而伤到骨。
五十二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1. 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a. 内脏禁刺:扎针不可以伤到内脏,扎到内脏就会伤。肝气从左侧上升,肺气从右侧下降,心气布散于体表,肾脏管理着内部的阴气,脾脏有运化输送水谷精华、以营养各脏器的作用。胃容纳和消化饮食,应该保持通畅;横膈膜上面,有维持人体生命的心肺二脏,在第七椎旁,里面有心胞络。这些部位禁刺。
b. 误刺心脏,大约一天就会死亡,心在气为噫,若见噫气,即为死亡征兆。
c. 误刺肝脏,大约五天内就会死亡,肝在气为语,若见有自言自语即为死亡征兆
d. 误刺肾脏,大约六天内就会死亡,肾在气为嚏,若见有打喷嚏的症状,即为死亡的征兆。
e. 误刺肺脏,大约三天内就会死亡,肺在气为咳,若见有咳嗽的症状,即为死亡的征兆。(督脉可以直刺,第十四椎以上要斜刺、不要直刺)
f. 误刺脾脏,大约十天内就会死亡,脾在气为吞,若见有吞咽困难的症状,即为死亡的征兆。
g. 误刺胆,大约一天半就会死亡,刺中胆则产生胆汁外泄而呕吐不止的症状。
2. 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瘖。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刺脊间中髓为伛。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手鱼腹内陷为肿。
a. 误刺足背大动脉(冲阳穴),会造成出血不止而死亡。(以前针很粗,会出血不止,现在的针细不会出那么多血,顶多肿一块)
b. 误刺面部与眼睛相流通的经脉,就会出现眼睛失明。(睛明、四白、瞳子髎)
c. 误刺脑户穴,且针刺深入脑髓,使人立即死亡。(头部的穴位要在皮骨中间,百会从前5分向后扎,或者从后5分向前扎)。
d. 刺舌下穴位过深,会造成出血不止,导致失音。舌下放血方法:用32号毫针,让病人卷起舌头,上下齿咬住舌头,就可以方便扎针;或者一手食指中指夹一块药棉、大拇指上一块药棉,分别抓往病人舌头上下面,把舌头向外拉并反转,就可以下针。主治中风木舌。
e. 误刺足下散布的络脉,血液不出,就会形成局部肿胀。
f. 刺委中穴,如果刺得过深,误伤大血脉,会使病人晕倒、面色苍白。
g. 误刺气街上的动脉,血液不出,鼠蹊部位就会肿胀。气街在胃经、脾经大腿的部位。
h. 误刺脊髓,会造成伛偻背弯的病证。
i. 针刺乳中,如果误刺乳房,会使乳房肿胀,从内部腐蚀溃烂。
j. 针刺缺盆,进针太深,会伤及肺脏,使肺气外泄,出现喘息、咳逆、呼吸困难的症状
k. 针刺手上鱼际穴,进针太深,会形成局部肿胀。
祁峰
侠客
侠客
  • UID2018580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68
6137楼#
发布于:2016-04-12 18: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4月12日《黄帝内经》67课学习心得:
少阴,肾者,十月阳气不足,肾阳亏虚,可现腰痛。
肾阳虚:视物不清。
肾阴虚:视物昏花。
胃气无现恶闻食臭者。
咳而见血者,阳脉所伤,阳气未盛于上而脉满,满则咳,故见鼻衄。
女子小腹肿胀者,为"癲疝",为厥阴为病。
心与小肠火不旺,可用桂枝加味汤,桂枝专调心火,白芍专调小肠火。手冷脚热,桂枝加倍。手热脚冷,白芍倍之。
针之深浅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藏,后生大病。
在皮治皮,在肉治肉,在骨治骨,在筋而针筋。
针之心脏发'噫',一天死。
针之肝动为语五日死。
针之肾六日死,打喷嚏。
针之肺咳嗽三日死。
针之脾十日死,吞咽不断。
针之胆,一天半死,恶心。
在内脏处下针,应斜刺,宁浅勿深。
罗红梅
侠客
侠客
  • UID20181765
  • 粉丝3
  • 关注6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138楼#
发布于:2016-04-12 20: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12日《黄帝內经》第67课心得
食入则呕吐是因为脾病,食物不能运化,胃中盛满而上溢,所以发生呕吐的症状。治疗心脏时病人胃不好,开胃药,胃好心脏也就能好。十二月阳气慢慢起来,胃阳就不会往上走,阳气盛,把浊阴排掉,脾湿排掉,会放屁。脾主少腹,脾主湿,热来时会从大便把湿排掉。
腰痛:
1.扭伤的腰痛
2.没有扭伤少阴造成的腰痛。十月阳气最低,天地之间阳不足,肾阳不足产生腰痛身体肾气不足,当肾阳衰到极点时腰开始痛,
阳一定要下沉,阳浮起来时,造成上焦呕吐,气喘,咳嗽,眼睛看不清东西,无法久站久立是阳虚。肝是肾之母,肾阳要辅助肝脏,所以病人会善怒,肝阳不足会动怒,脚抽筋时阴症开始出现。人恐、怒都是阴阳失去平衡造成的。胃气不够味时,再香的菜闻起来也是不舒服的。一直咳会伤到阳。
血之所以能在血脉里走,是因为外面有脉管,脉管里面有阳,才能把血控制住,如果没有阳这血管就破裂了,脉管里的阳除了有动能还有水。动脉血管破裂、脑溢血、不该破的破掉都是阳虚。
三月是辰月,阳里面带有阴,阳很盛。三月女人肚子里应该是热的,所以人要保持下焦是热的,这样就没有肿瘤会累积在里面,瘀积是因为有寒在里面,有血块在里面,血块停太久会有纤维把它包起来,包成一块就变成肿瘤了。心脏管的是手,小肠管的是脚,手冷与心脏有关可以用桂枝,脚冷与小肠有关可以用白芍,白芍让静脉回流。如果手是温的,脚是冷的,白芍加倍,如果手是冷的,脚是温的,桂枝加倍。阴寒时肚子会长东西,咽很干很燥热,这是阴阳相搏,本来肾的津液会上来产生唾液,现在上焦太热,阳热往上走了。
第五十  刺要论篇
针刺的要领:不可过,也不可不及。
病在表,针浅一点,如果很表,在皮肤上刮刮就好。
如果在肌肉,针下在肌肉里。
如果在筋上,扎在筋旁边。
如果在骨边,扎在骨边。
春夏下针比较浅,秋冬下针比较深。如果夏天一个病人是阴症,下针也要深,是根据病情来决定深浅的。该深扎得浅病不会去,病没有去掉会再往里面跑,病浅扎太深,会伤到正气,病在外面没有去掉会往里面跑,深浅一定要拿捏得很准。如风疹:下针要浅。膝盖痛:下针针针到骨边。
病人是肌肉毛病,如果下针很深下到大筋旁边伤到筋,当时不会有事,但是病会延伸,会伤到肝,到春天的时候会得到热病,筋就会有问题。皮肤红疹只要用梅花针扣就可以了。
第五十一 刺齐论篇
 刺骨病时不可伤筋。刺筋病时不可伤肌肉。刺肌病时不可伤脉。刺脉病时不可伤皮。刺皮病时不可伤肌。刺肌病时不可伤筋。剌筋病时不可伤及骨。不及与过都不行。
第五十二 刺禁篇
扎针不可以扎到内脏,扎到内脏会伤到。
刺到心脏:噫气,一天就死掉了
刺到肝脏:讲话不断,五天就死掉
刺到肾:打喷嚏,六天死掉;
刺到肺:咳嗽,三天死掉;
刺到脾:不断吞东西,十天死掉。
刺到胆,恶心,一天半死掉。
扎督脉可以直针,扎督脉旁边的第十四椎以上最好采用斜刺,宁可扎得浅一点也不要扎太深。
扎冲阳:血出不止,死。现在针细就算扎到动脉,手按一下血也会止住,就是会肿一块。
刺到脸上动脉就容易造成盲,针细眼睛不会瞎。
刺头部深入脑立刻死。刺头部一定要在皮骨之间,刺百会一定在上五分的地方开始下针。
刺舌下中动脉,会令人哑。
徐淑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9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6139楼#
发布于:2016-04-12 20: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徐淑娟娟申请签到,2016年4月12日《黄帝内经》第67讲学习心得:
 一、(接上讲)1.治疗心脏时病人胃不好,开胃药,胃好心脏也就能好,实际上是心脏有问题。十二月阳气慢慢起来,胃阳就不会往上走了,节气到了,阳气盛,把浊阴排掉,脾湿排掉,会从大便中排掉或是放屁。此段主要的观念是:脾主少腹,腹主湿。当你热一来的时候,热会把湿从大便排出去,或是放屁排掉,如果是寒湿,就会堵在里面,不容易排掉。热气会往回逆,造成心脏会产生噫症。
 2.少阴的腰痛,腰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扭伤的痛,一种是少阴经引起的痛,自然腰痛,少阴者肾也。肾是有肾阳在里面,十月阳气最低,阳是沉下去的,(十一月份阳才开始起来)天地之间阳不足,身体里阳不足,肾阳不足产生腰痛。这段并不是说,到十一月份才产生腰痛,而是把人体和自然界混合在一起,人可以比喻成自然,从脉解篇上可以看到,是形容肾脏就像是冬天,也就是阳衰竭到极点的时候,腰就会痛,肾脏的腰痛就像天地十一月份那样子。常常在5.6月份碰到腰痛,只要肾阳不够,就会腰痛。阳一定要下沉,阳一定要潜,热往下潜,阳浮起来时,没有阴来靠,阳气反逆,造成上焦呕吐,气喘,咳嗽,眼睛看不清东西,无法久站久立这是阳虚。“色色”:眼睛(黑瞳孔)看不到,示阳虚;看的到,但是花花的,那是阴虚,花花的是因为看到阳,五颜六色的阳色。这样处方就不会开错。肝是肾之母,肾阳要辅助肝脏,现在肾阳不能出了,肝也虚了,所以病人会善怒。一个人情志很稳定的时候,示阴阳和。如肝阳不足会动怒,一失平衡,阴出了了没有力气去生气,肝主筋,但会脚抽筋(阴症开始出现)。人恐、怒都是阴阳失去平衡造成的。胃气不够的时,再香的菜闻起来也是不舒服的。肺里很多津液,这个津液就是肺的阴,肺的扩张收缩是动能,那是阳。一直咳(肺经常收缩)会伤到阳。血之所以能在血脉里走,是因为外面有脉管,脉管里面有阳,才能把血控制住,如果没有阳这血管就破裂了,脉管里的阳除了有动能还有真水。因此动脉血管破裂、脑溢血、不该破的破掉都是阳虚。
 3.三月是辰月,阳里面带有阴,阳很盛。(把人放在天地之间来比类)三月是天地的气,年轻女人少腹里应该是热的(常态,因为是丹田,小肠是热的),如果是冷的,那是寒在里面,那容易长肿瘤,硬块。所以人要保持下焦是热的,这样就没有肿瘤会累积在里面,瘀积是因为有寒在里面,有血块在里面,血块停太久会有纤维把它包起来,包成一块就变成肿瘤了。宫里面的温热是来自小肠。小肠温度很够的话,子宫卵巢不会长东西。脚是热的。提示小肠的温度够。心脏管的是手,小肠管的是脚,手冷与心脏有关可以用桂枝,脚冷与小肠有关可以用白芍,白芍让静脉回流。如果手是温的,脚是冷的,白芍加倍,如果手是冷的,脚是温的,桂枝加倍。让阳潜藏在里面,那是处方的技巧。阴寒盛的时候肚子会长东西,咽很干很燥热,这是阴阳相搏,本来肾的津液会上来产生唾液,现在上焦太热阴阳相搏,阳热往上走了。阴阳只要一对抗,开始相抗的时候,就会病态产生,阳一定是望上走,阴一定是往下走。那是阴阳的天性,或者说本性。例如,消喝病人,血糖开始高的时候,用食物去控制,摸头面是冷的。脚是热的。从,吃降血糖的药,或者是打胰素开始,脚就开始冷了。
 二、刺要论篇第五十:针灸历史比黄帝内经早,可以追溯到六千年之前。先有针灸,才有中药。 针刺的要领:不可过,也不可不及。病在表,针浅一点,如果很表,在一皮肤上刮刮就好,如果在肌肉,针下在肌肉里,如果在筋上,扎在筋旁边,如果在骨边,扎在骨边,如果是在肌肉上,扎到骨边,如果是在筋上面,扎到骨边,那还是大过;春夏下针比较浅,秋冬下针
郭新
会员
会员
  • UID2018753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13
6140楼#
发布于:2016-04-12 20: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郭新申请签到
2016-4-12黄帝内经68课心得
1针刺的禁忌
大醉之人,大怒之人,过劳之人,过饱之人,大渴之人,受惊之人,大虛之人,禁针!!!
针刺时要避开动脉处,不然会引起内伤,胸部和背部采用斜刺,不然会伤及脏腑,缺盆处,乳中处,气街动脉处禁针。
2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虚实之要
人体格结实,壮实表示气實。
气为阳,人之气盛出现身体发冷,這是得到伤感之症。
肉体虚弱表示气虛。
气为阳,气虛之人正常情况下应身体冷,如身体发热,這是伤于暑气。

胃口好的人表示气盛,如食量多出现气虛,表示病人必先有大量失血,湿居少腹而成。
食欲不佳表示气弱,如食量少反气盛,病邪必生在胃连及肺造成的。

脉實大者表示血實,如脉大血亏者,病人脸色青,說話无力,手臂有青筋出來,表示贫血。是肝不藏血,谷物精华无法化血造成的。
脉呈空虚状表示血虛,如脉缓小,却血量充实,是因有饮在中焦生湿热造成的。

实症是气在体内不出,虚症是气离开身体无法居中而成。
气實的病人应出现热症
气虛的病人应出现寒症
针刺气實之人起针不按针孔,气虛之人起针时手按针孔,勿使气出。

3针解篇第五十四
针刺虚症时,用补气之法,针下会生热感,因气實生热。
针刺实症之人,采用泻法,针下会有寒感,因气虛生寒。
有血络有淤血者,采用点刺放血的法子,使坏血出。经络淤血一般都在下半身。
邪盛时,须令其气虛。
凡刺虛症,必令气實,下针时用紧按慢提的手法能令气實,采用留针的方法,待气聚针下有热感时,方可出针。出针时也须缓慢,起针立即按住针孔。
气實之人,必先使其盛气衰弱,用慢进快出的方法能令气虛,待针聚针下,有寒感时,方可起针,此时起针须快速,起针后不按针孔。

4九针与天地四时,阴阳相和。
一天,应人身之皮部。
二地应人身之肌肉。三人应人身之血脉。四时应人身之筋。五音应人身之声音。六律应人身之阴阳相和。七星应人身之五管和牙齿。八风应人身之呼吸。九野应人身之九窍和三百六十五穴位。

5长刺论篇第五十五
醫生不诊脉看病时,一定要仔细听病人叙说病情。还应注意:
针头病患者,下针须深至骨边,病方可愈。
针不可刺入骨中或在皮肉之间穿刺。
皮部是针必经之路,应迅速而过。
针刺寒症和热症时,主针下后,在其上下左右各加一针,方可除邪。
比如皮肤冷,我们知道肺主皮毛,可在身柱下一针,然後在身柱上下左右各下一针。
若病邪深入脏者,可针刺后背的俞穴,五脏之俞穴是内脏与外界交流的气机所在,可使气邪气尽出,待腹中寒热现象停止可起针。病人气盛时还可在俞穴处放一点点血。虛弱之人就免了。

治疗脓疮者,直接在其处把脓疮放出来即可,针刺的深浅根据脓疮的深浅决定。

如病在腹部有积,则下针在脐下有脂肪的穴位,针下到积块停止,不能扎进积块裡面。再加刺 华佗夹脊,第四锥,膏肓穴,痞根穴,如此导引出腹中积气。
孙钦粉
侠客
侠客
  • UID2018490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6
6141楼#
发布于:2016-04-12 21: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申请粉报到
2016年4月12日《黄帝内经》67课心得:
少阴经十月易发病症的症状和机理,少阴经病变有腰痛的症状,是指足少阴肾经有病,出现腰痛。十月间天地万物阳气最弱(十一月阳气初生),天地间阳气衰弱,人体内阳气也衰弱,所以发生腰痛。即肾脏产生的腰痛就好像天地间的十月。也会有人五六月腰痛,也是因为肾阳不够。只要肾阳不够就会产生腰痛。腰痛两种:外力受伤腰痛、少阴腰痛。
病人出现呕吐,气逆而喘的症状,由于阴气盛于下,阳气浮越于上而无所依附(阳应下沉,现在阳反逆),所以气上逆而成呕吐以及气逆而喘的症状。
病人心神不安,坐卧不宁,起立则眼花缭乱,视物不清,看不到东西是阳虚,眼花是阴虚、阳在上。
有的病人气少而容易发怒,因为少阳之气郁滞,失去调节作用,阳气郁结在体内不能正常通达于外,肝气郁结不舒,所以使人易怒,病名叫:煎厥。一个人身体阴阳平衡时,情志也是平衡的,反之也亦然。肾为肝之母,肾阳虚时,肾阳不得出,肝气郁结,病人会善怒;肝阳不足、肝阴症表现,没有力气生气,肝主筋,脚会抽筋,痉挛。
病人恐惧不安,好像有要要抓他一样,由于秋天初到,阳气还未大衰,阴气也未大盛,阴阳之气在体内互相争执,所以出现恐惧不安的症状。
病人厌恶闻到食物的气味,因为胃气不够,不能消化食物,再香的食物都闻着不对。
病人面色发黑如泥土的颜色,因为秋天肃杀之气耗散内脏精华,肾脏之气被操作而衰竭。
有的病人咳嗽而出血,由于上部的络脉受伤,并非阳气充盛于上,而是络脉充满血液,所以发生咳嗽及鼻出血。
肺是秋,肺阴是津液,肺阳控制肺的张缩,咳得很盛时,肺阳会被咳出来、阳被伤。
血可以在血脉里走,是脉管里有阳控制,脉管里的阳的功能:一是血流的动能;二保存血管的阴液使血管保持柔软。心脑血管破裂都是阳虚,如果血管里没有阳,血管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破裂。
厥阴经三月易发病:
厥阴病变有男性的前阴肿痛和女性的小腹肿胀等症状。阴邪聚集在小腹内,正常女人肚子热,冷就是寒,会造成肿瘤、硬块。只要保持下焦温热,少腹就不会有肿瘤、就不会有累积。累积的原因是寒,血块和没有发育成熟的卵子在体内停久了,就会有纤维把血块包裹起来成一块就是肿瘤。这都是阴。女人的卵子是阴,男人的精是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子宫卵巢没法消化这些阴,只能把它们包裹起来。手热说明心脏功能正常,脚热说明小肠温度功能正常。脚冷就是气逆,就是小肠温度不够,子宫就是冷的(子宫卵巢紧贴着小肠)。桂枝管手,白芍管脚让静脉回流。阴太盛,肚子里就会长东西。
病人出现腰脊部位疼痛,不能俯仰身体,由于三月阳气振奋,草木万物繁茂,但余寒邪未尽,人体阳气的生发仍然受到抑制。
病人出现前阴种痛,不得小便和腹胀的病变,由于阴邪旺盛,厥阴经脉闭塞不通,阳虚阴会盛。处方时需要补阳,同时让阳潜在里面。
病人可以见到咽喉干燥及身体发热的症状,因为阴阳相争而产生内热,热性向上,阴性向下,热伤津液。消渴病刚开始时,还是头面冷、脚热,可吃了西药、打了胰岛素后,脚就冷了,成了阴阳相搏的状态。

刺要论(五十篇)
针刺原则:针灸不能过也不能不及。疾病有在表和在里的区别,刺法就有深刺和浅刺的不同:疾病在表当浅刺,疾病在里当深刺。要根据病情的需要,针刺到适宜的深度,不要超过或不及应刺的深度,而错过气血运行的通道。
针刺深浅不准确,针刺太深,就会伤到正气,病会向里跑;针刺太浅,达不到病处,使在表的气血受到扰乱而壅阻,邪气乘机侵入,病也会深入。针刺深浅不依法度,反而有很大的危害,造成五脏功能失常而发生大病。
疾病不同部位针刺深度及深度不对,在毫毛和皮肤纹理中,针刺毫毛和皮肤纹理,不要损伤皮肤深层,只要用针刮一下即可。梅花针适用。损伤皮肤深层,就会影响肺脏功能,一旦肺脏功能紊乱,秋天就容易患温疟病,出现怕冷战栗的症状。汗毛的方向是向下的,如果汗毛立起来,就是气逆。
在皮肤内:针刺皮肤深层但不要损伤肌肉,如果损伤了肌肉,就会影响到脾脏功能,以致于在长夏产生腹部胀满、烦闷、不思饮食等症状。
在肌肉中:针刺肌肉但不要损伤脉,脉受伤,就会扰乱以及功能,到夏天就容易出现心痛的病症。
在脉中:针刺到脉但不要损伤到筋,筋受伤,就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到春天就容易患热病,而且筋缓弛纵。
在筋中:针刺到筋但不要损伤到骨,骨受伤,就会影响肾脏功能,到冬天容易发生腹胀、腰痛等病证。
在骨中:针刺到骨但不要损伤到髓,髓受到损伤,髓就会日渐消减,髓少不能充养骨骼,则出现小腿酸软,身体疲倦无力,不能举动等症状。

刺齐论(五十一篇)
针刺不及:
刺骨者无伤筋:针刺深度要达到骨的部位。
刺筋者无伤肉:针刺深度要达到筋的部位。

刺肉者无伤脉:针刺深度要达到肉的部位。刺脉者无伤皮:针刺深度要达到脉的部位。
针刺太过:病位在皮中,针刺到皮部即可,不要再深刺而伤到肌肉。

刺禁论(五十二篇)
误刺症状:
误刺心脏,大约一天就会死亡,心在气为噫,若见噫气,即为死亡征兆。
误刺肝脏,大约五天内就会死亡,肝在气为语,若见有自言自语即为死亡征兆。
误刺肾脏,大约六天内就会死亡,肾在气为嚏,若见有打喷嚏的症状,即为死亡的征兆。
误刺肺脏,大约三天内就会死亡,肺在气为咳,若见有咳嗽的症状,即为死亡的征兆。督脉可以直刺,第十四椎以上要斜刺、不要直刺。误刺脾脏,大约十天内就会死亡,脾在气为吞,若见有吞咽困难的症状,即为死亡的征兆。误刺胆,大约一天半就会死亡,刺中胆则产生胆汁外泄而呕吐不止的症状。误刺足背大动脉(冲阳穴),会造成出血不止而死亡。(以前针很粗,会出血不止,现在的针细不会出那么多血,顶多肿一块)
误刺面部与眼睛相流通的经脉,就会出现眼睛失明。(睛明、四白、瞳子髎)
误刺脑户穴,且针刺深入脑髓,使人立即死亡。头部的穴位要在皮骨中间,百会从前5分向后扎,或者从后5分向前扎。决不可直针进去。
周永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70
  • 粉丝1
  • 关注4
  • 发帖数16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142楼#
发布于:2016-04-12 21: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412日《黄帝内经》第67课心得
太阴中有病苦于胀满者,因为太阴为子也,为至阴也。十一月为至险之月,万物皆收藏其中,故病为胀满。也有上入于心而生噫气者,此阴过盛而上走入阳明,阳明之络在心,所以说上走入心成噫病。有见食入则呕吐者,此里阴盛满不受,物入成溢,所以会呕吐也。也有得到大便或排气出体外胀满即除的现象,这是因为十二月是阴气下衰阳气复出的时节,于是产生排便或棑气后,腹胀减缓的现象。脾主少腹,脾主湿,
少阴中有见腰痛者(腰痛有两种一种扭伤的痛。一种没有外伤的腰痛才是少阴的问题),因为少阴属肾。十月时节大地万物之阳气为寒所伤,所以会有腰痛(肾脏的腰痛就如同大自然的十月份一样。只要肾阳不足就会造成腰痛)。也有呕吐咳嗽,气上逆而喘的,这是因为阴气居下,阳气居上,阳浮不下,无所依从逆行致病的,所以会有呕吐咳嗽,气上逆而喘的现象也。有所谓“色色”者(眼睛看不见是阳虚,眼睛能看见但是花花的不清楚就是阴虚)。,其人无法久站久坐,一起身则目昏暗无所见,此因体内阴阳不居定位,无法主司其职而成的。犹如自然之中,秋季初临,地始结霜,此始杀万物之时节,而阴阳不合并拒外,反生内争,内敌外患,终至目昏暗无所见矣。也有看到短气易怒之人,此因“阳气不治”之故。阳气无法正常运作,必不得外出而居内,以致肝阴气无法运行,造成善怒也。此“善怒”,又名“煎厥”。也有见其人恐甚,犹人皆欲擂伤之恐,此因秋气侮万物之阳,使无法尽去,造成阴气过少,阳气不出反入阴中,阴阳相争,此之所以生恐也。有的症状是厌恶食物味道的,这是胃无气的表征。有见到面色黑暗如地之无光者,这是秋金肃杀之气内伤阳以致的,所以面色会变。也有产生欬中带血的,这是阳脉受伤也。阳之气不充于上但血脉却已饱满,阳气不足无法固外,血脉过满生咳,咳则见血于鼻,此其因也。血管破裂都是阳虚症。
厥阴有所谓“癫疝”者,也就是妇人家小腹肿胀者,这是由于厥阴属辰,三月为辰月是阳中之有阴,今病邪居在阴中,故有“癫疝”少腹肿胀的症状。有所谓腰脊痛无法屈伸的,这是因为三月阳气振奋,万物茂盛,即令草木再盛,至顶时亦会下垂不直,这是就是腰屈无法伸直之因也。有所谓“癫癃疝肤胀”者,就是女子腹胀疝气?男子痛引睪丸,小便不利的现象,皮肤又胀满者,此因阳盛之时阴亦盛,以致脉胀满而不通利造成的,故名“癫癃疝”也。有谓“甚则嗌干热中”者,此阳盛过热咽嗌干燥,里热盛的症状,此因阴阳相争而生热造成的,所以咽嗌干燥也。因为阳虚阴才会盛,阳就是热。

刺要论篇第五十


针刺的要领:病有表里,刺法亦有浅深,各有依归之法则,切不可太过的施用或不及的刺法。针刺太过则生内伤,不及则反生外病,一旦如此则病邪必加重。针刺浅深不知,反生大害,五臓受其影响后,日久必生大病矣。所以说,有的病存在皮肤肌肉中的,就可分为只在皮肤的,有的在肌肉中,有的在血脉中,有的在筋上,有的在骨上,有的在髓中。因此知施用针刺此类病时,病在肌中,刺必不伤皮。皮肤受伤则会引响内部动到肺臓,肺因此伤则秋季易病温热之疟,表症是阵阵的恶寒。病在皮则刺皮不可伤肉,针刺太过伤及肌肉,必内影响脾脏。脾一旦受影响,则每季之最后十八日共七十二日之时,易病腹胀满心烦,没有食欲。病在肌肉,则针刺肉不可伤及血脉一旦太过伤血脉则内影响心脏。心伤则夏季生心痛之病。病在脉,针刺脉不可伤及筋一旦太过伤到筋,则内会影响到肝脏。肝受牵引,则春季时节不病热症,则筋弛缓无力。病在筋,则刺筋不伤骨。骨伤则内会影响肾臓。肾臓受其影响,则冬季主肾之时会病胀满,骤痛。针刺骨病时,不可伤髓。髓一旦受伤,令人形消虚烦足膝酸而无力,全身疲劳而行走不得也。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针刺深浅的区分:刺骨病时不可伤筋。刺筋病时不可伤肌肉。刺肌病时不可伤脉。刺脉病时不可伤皮。刺皮病时不可伤肌。刺肌病时不可伤筋。剌筋病时不可伤及骨。刺皮针到皮,刺骨针到骨,刺肌肉针到肌肉。
所谓刺骨病无伤筋,就是下针到筋位即起针,不至骨位也。刺筋病不伤肌者,针至肉乃起针,不深到筋位。针刺肌病不伤血脉,乃针深及脉时就起针,尚未至肌位也。针刺血脉病时不伤皮者,乃针至皮位而起针,不深及脉位也。
所谓刺皮而不伤肉者,因病在皮中,深入皮部即可,再深则伤肌也。刺肌而不伤筋者,乃针入肌中即可,过深伤及筋位,即太过也。针刺筋病不伤及骨者,乃针至筋位即可?不可中骨,过深则伤骨也。
此二者不及与太过,不及则病不去,太过则病邪更深入,皆达反针刺之法则也。

刺禁篇第五十二


针刺之禁忌:扎针不可扎到内脏。
体内深藏有许多易伤之部位,吾人不可不知。肝脏在于左侧,肺脏在右侧。心脏脉络分布在四肢表面,肾司内里之水道系统。脾脏主司运送之功。胃为受纳选择五谷之部。胸膈之上,有如太阳的心与月阴之肺。背脊第七椎之侧有心之外包及心包络。针刺使其气血顺畅各司其职而不伤于内,病可痊愈,反逆则必生大害。
针刺深及心脏,主一日死。外症可见噫气不断。刺中肝脏,主五日死。外症可见独语不休。刺中肾脏,主六曰死。外症可见喷嚏不断。深刺伤及肺,主三曰死。外症可见咳嗽不止。深刺及脾,主十日死。外症为不断吞咽。深刺及胆,主一日半死。外症可见呕吐不止。
针刺足背上,如针中大动脉而出血不止者亦死。针误刺面上之动脉位,易成为盲。针刺头面过深入脑,一旦入脑立刻死亡。针刺舌下若中动脉,太过而出血不止,会令人哑。针刺足部伤及动脤,血内出而生肿病。针刺委中伤及勋脉,则令人昏厥面色白淡。针刺腿内侧气街穴位伤及动脉,内出血就会肿大。针刺督脉过深中髓,会使人佝偻而行。针刺乳中伤及乳房,会使乳肿由内蚀至外。针刺块盆位过深伤肺,必令胸部肌肉内陷,肺气外泄(肺气肿),咳逆不止。针刺手鱼际位深及动脉,必令手肿。
大醉之人不施刺法,徒令人气机紊乱。人生大怒之时,不可施刺,会令人正气反逆。不刺适劳动过后之人。不刺适大饱之人。不刺人在饥饥时。不刺人在大渴之时。不刺人在大惊吓之时。
薛绍展
侠客
侠客
  • UID201877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3
6143楼#
发布于:2016-04-12 21: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12日、《黄帝内经》第67课心得:
腰痛有二:一为扭伤痛,二为少阴腰痛。此因十月阳气为最低之时,因节气造成的天地之间阳气不足,从。而造成肾阳不足,致腰痛。阳一定要潜,阴向上,此为常态。若阳不潜浮于表,致阳反逆,则发呕吐、气喘、咳嗽等。身体衰弱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眼花缭乱、视物不清,不能视为阳虚,眼花为阴虚。少气善怒因秋阳气下降,少阳经阳气不得外出,阳气郁滞在内,肝气郁结故容发怒,怒则气逆而厥,为 “煎厥”。恐惧不安如被人捉捕,因秋阴气始生,万物尚未尽衰,人体应之,阴气少,阳气入,阴阳交争,循经入肾,故恐惧如人将捕之。人有七情,皆为阴阳失衡所致。厌恶食物气味,因肾火不足,不能温养化源,致胃气不足,故不欲进食而厌恶食物的气味。面色发黑如地色,因秋天肃杀之气耗散内脏精华,精气内夺而肾虚,故面色变黑。咳嗽则出血,因上焦阳脉损伤,阳气未盛于上,血液充斥于脉管,上部脉满则肺气不利,故咳嗽,络脉伤则血见于鼻。三月之气阳中有阴,正常下要保持少腹发热,若少腹发冷,则为寒证。易发肿瘤。常态下要保持下焦温热,若冷则有淤。人正常下脚应热,若冷则为气逆。小肠温度正常,少腹温热,脚冷代表小肠温度不足。阴盛则阳衰,若补阳,要在补阳的同时,将阳潜藏,此为补阳之原则。阴阳平衡为常态。刺要论第五十针刺治疗不能过,也不能不及。病在表当浅刺,病在里当深刺,春夏为浅,秋冬为深,热浅寒深,辩证要准确。刺太深,损伤内脏;刺太浅,达不到病处,且反使在表的气血壅滞,反使病深。针刺要按照病所在部位:腠理、皮肤、肌肉、脉、筋、骨、髓确定下针之深浅。刺腠理不要伤及皮肤,皮肤受伤影响肺,到秋易患温疟,致恶寒战栗。刺皮肤不要伤及肌肉,肌肉受伤影响脾,以致在长夏发生腹胀烦满、不思饮食。刺肌肉不要伤及血脉,血脉受伤影响心,以致夏天易患心痛。刺血脉不要伤及筋脉,筋脉受伤影响肝,以致秋易患热性病,发生筋脉弛缓。刺筋不要伤及骨,骨受伤影响肾,以致冬易患腹胀、腰痛的病症。刺骨不要伤及骨髓,骨髓损伤日渐消减,不能充养骨骼,导致身体枯瘦,足胫发酸,肢体懈怠,无力举动。刺齐第五十一刺骨不要筋;刺筋不要伤肉;刺肉不要伤脉;刺脉不要伤皮;刺皮伤肉;刺肉不要筋;刺筋不要伤骨。按照辩证的需要,确定针刺之深浅,不要过,也不要不及。刺禁第五十二针灸的禁忌,一是不可扎到内脏。伤及内脏便会受伤。伤及心:嗳气,一日即死。伤及肝:呵欠,五日死。伤及肾:喷嚏,六日死。伤及肺:咳嗽,三日死。伤及脾:吞咽,十日死。伤及胆:呕吐,一日半死。刺冲阳,如误中动脉,流血不止死。现代针不存在此问题。督脉可直刺,膀胱经下各腧穴,在十四椎以上,不可直刺,刺则易伤脏腑。面部刺到动脉,会致失明。刺睛明、四白等穴,要小心。刺头部穴位,一定是在皮与骨中间,刺百会穴应当斜刺。刺舌下廉泉,如中经脉太深,就会血流不止,以致失音不能说话。
何媛
贫民
贫民
  • UID201769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75
6144楼#
发布于:2016-04-12 21:51
67,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4月12日《黄帝内经》第67课学习心得:
 续:
脾主少腹,腹主湿。阳气盛时,热会把湿从大便、放屁排掉,寒湿则堵在里面,不容易排掉。热气回逆,心脏会产生噫症。
 1,少阴的腰痛
A,腰痛
一种是扭伤的痛,
一种是少阴经引起的痛,自然腰痛,肾阳虚
B,肾阳虚:阳正常沉,潜,热往下潜,阳浮起来时,没有阴来靠,阳气反逆,造成上焦呕吐,气喘,咳嗽,眼睛看不清东西,无法久站久立。眼睛看不到,阳虚;看的到,花花的,则阴虚
C,肝虚:肾阳虚导致其阳虚,肝阳不足会动怒,一失平衡,阴虚则没有力气生气,脚抽筋(阴虚)。
D,胃气不够,闻很香的饭菜也不舒服。
E,肺里津液:肺阴,肺的扩张收缩是阳。一直咳,肺经常收缩会伤到阳
F,血能在血脉里走,外面有脉管,里面有阳,控制血,没有阳血管就破裂,脉管里的阳除了有动能还有真水。动脉血管破裂、脑溢血、不该破的破掉都是阳虚。
 2,三月是辰月,阳里面带有阴,阳很盛。三月是天地的气,年轻女人少腹常态热的,丹田,小肠是热的。冷的则里寒,易长肿瘤,硬块。
(1)瘀积:里寒,有血块在里面,血块停太久会有纤维把它包起来,包成一块就变成肿瘤了。
(2)宫热来自小肠。小肠温度够,子宫卵巢不会长东西。脚是热的。提示小肠的温度够。心脏管的是手,小肠管的是脚
(3)治疗
A,手冷与心脏有关可以用桂枝,脚冷与小肠有关可以用白芍,白芍让静脉回流。
B,手是温的,脚是冷的,白芍加倍,如果手是冷的,脚是温的,桂枝加倍。让阳潜藏在里面,是处方技巧。
例如,消喝病人,血糖开始高时,用食物去控制,摸头面是冷的。脚是热的。吃降血糖的药,或打胰素开始,脚就开始冷了。
 
第五十篇  刺要论篇
1, 针刺的要领:不可过,也不可不及。
(1)病在表,针浅一点,
很表则皮肤上刮刮就好
肌肉,针下在肌肉里
筋上,扎在筋旁边,
骨边,扎在骨边,
在肌肉上,扎到骨边,如果是在筋上面,扎到骨边,那还是大过;
(2)季节:春夏下针比较浅,秋冬下针比较深
病情:夏天病人阴症,下针深。
(3)A,该深扎得浅病不会去,病没有去掉会再往里面跑,病浅扎太深,会伤到正气,病在外面没有去掉会往里面跑,深浅一定要拿捏得很准
B,肌肉毛病,下针很深下到大筋旁边,伤到筋,当时不会有事,病会延伸,会伤到肝,肝脏伤到,到春天的时候会得到热病,筋就会有问题。
例:患风疹,下针要浅;膝盖痛的,下针要针针到骨边。皮肤红疹的时候我们只要用梅花针扣就可以了。
第五十一篇 刺齐论篇
刺骨针要到骨,刺筋针要到筋,刺皮针要到皮,刺肌肉针就要到肌肉。不及与过都不行。
第五十二篇 刺禁篇
1,扎针不可以扎到内脏,扎到内脏会伤到。
2,刺到心脏:噫气,一天死
刺到肝脏:讲话不断,五天死
刺到肾:打喷嚏,六天死
刺到肺:咳嗽,三天死
刺到脾:不断吞东西,十天死
刺到胆,恶心,一天半死
3,督脉可以直针,扎督脉旁边的第十四椎以上采用斜刺,宁可扎得浅一点也不要扎太深。
4,扎冲阳:血出不止,死
针细扎到动脉,手按一下血也会止住,会肿。刺到脸上动脉就容易盲,针细眼睛不会瞎。
刺头部深入脑立刻死
刺头部一定要在皮骨之间,刺百会一定在上五分的地方开始下针
刺舌下中动脉,会令人哑。
灸友刘炳环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58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5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145楼#
发布于:2016-04-12 21: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12号,《黄帝内经》第67课心得
 少阴经病症十月易发腰痛的症状,是指足少阴肾经有病,出现腰痛,因为十月间天地万物阳气最弱(十一月阳气初生),天地间阳气衰弱,人体内阳气也衰弱,所以发生腰痛。即肾脏产生的腰痛就好像天地间的十月。也会有人五六月腰痛,那也是因为肾阳不够腰痛两种:外力受伤腰痛、少阴腰痛有的病人出现呕吐,气逆而喘的症状,是由于阴气盛于下,阳气浮越于上而无所依附(阳应下沉,现在阳反逆),所以气上逆而成呕吐以及气逆而喘的症状有的病人心神不安,坐卧不宁,起立则眼花缭乱,视物不清看不到东西是阳虚,眼花是阴虚、阳在上。由于天地间万物生长及阴阳交替尚未安定,没有主裁,而秋天肃杀之气已经降临,微霜开始下降,万物因感受肃杀之气衰落,人体阴阳之气的夺伐与自然界一致,所以眼睛模糊,视物不清有的病人气少而容易发怒因为少阳之气郁滞,失去调节作用,阳气郁结在体内不能正常通达于外,肝气郁结不舒,所以使人易怒,病名叫:煎厥一个人身体阴阳平衡时,情志也是平衡的,反之也亦然肾为肝之母,肾阳虚时,肾阳不得出,肝气郁结,病人会善怒;肝阳不足、肝阴症表现,没有力气生气,肝主筋,脚会抽筋有的病人恐惧不安,好像有要要抓捕他一样,因为由于秋天初到,阳气还未大衰,阴气也未大盛,阴阳之气在体内互相争执,所以出现恐惧不安的症状有的病人厌恶闻到食物的气味因为胃气不够,不能消化食物,再香的食物都闻着不对有的病人面色发黑如泥土的颜色因为秋天肃杀之气耗散内脏精华,肾脏之气被操作而衰竭有的病人咳嗽而出血由于上部的络脉受伤,并非阳气充盛于上,而是络脉充满血液,所以发生咳嗽及鼻出血。肺是秋,肺阴是津液,肺阳控制肺的张缩,咳得很盛时,肺阳会被咳出来、阳被伤。血可以在血脉里走,是脉管里有阳控制,脉管里的阳的功能:一是血流的动能;二保存血管的阴液使血管保持柔软。
心脑血管破裂都是阳虚,如果血管里没有阳,血管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破裂
厥阴经三月易发病
有男性的前阴肿痛和女性的小腹肿胀等症状因为厥阴经月建在辰月,即三月,三月阳气刚刚旺盛,阴气在里、将尽,为阳中之阴。阴邪聚集在小腹内正常女人肚子热,冷就是寒,会造成肿瘤、硬块。只要保持下焦温热,少腹就不会有肿瘤、就不会有累积。累积的原因是寒,血块和没有发育成熟的卵子在体内停久了,就会有纤维把血块包裹起来成一块就是肿瘤。这都是阴。女人的卵子是阴,男人的精是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子宫卵巢没法消化这些阴,只能把它们包裹起来。手热说明心脏功能正常,脚热说明小肠温度功能正常。脚冷就是气逆,就是小肠温度不够,子宫就是冷的(子宫卵巢紧贴着小肠)桂枝管手,白芍管脚让静脉回流。阴太盛,肚子里就会长东西有的病人出现腰脊部位疼痛,不能俯仰身体由于三月阳气振奋,草木万物繁茂,但余寒邪未尽,人体阳气的生发仍然受到抑制有的病人出现前阴种痛,不得小便和腹胀的病变由于阴邪旺盛,厥阴经脉闭塞不通,阳虚阴会盛。处方时需要补阳,同时让阳潜在里面有的病人可以见到咽喉干燥及身体发热的症状是因为阴阳相争而产生内热,热性向上,阴性向下,热伤津液。消渴病刚开始时,还是头面冷、脚热,可吃了西药、打了胰岛素后,脚就冷了,成了阴阳相搏的状态。人一定要手脚温热。
刺要论篇第五十
疾病有在表和在里的区别,所以刺法就有深刺和浅刺的不同:疾病在表当浅刺,疾病在里当深刺。要根据病情的需要,针刺到适宜的深度,不要超过或不及应刺的深度,而错过气血运行的通道。
针刺原则:针灸不能过也不能不及。疾病在表当浅刺,疾病在里当深刺。要根据病情的需要,针刺到适宜的深度
针刺深度不对的后果:
针刺太深,就会伤到正气,病会向里跑;针刺太浅,达不到病处,使在表的气血受到扰乱而壅阻,邪气乘机侵入,病也会深入。所以针刺深浅不依法度,反而有很大的危害,造成五脏功能失常而发生大病。
疾病不同部位针刺深度及深度不对的后果
 针刺毫毛和皮肤纹理,不要损伤皮肤深层,只要用针刮一下即可梅花针适用,一旦损伤皮肤深层,就会影响肺脏功能,一旦肺脏功能紊乱,秋天就容易患温疟病,出现怕冷战栗的症状。汗毛的方向是向下的,如果汗毛立起来,就是气逆。针刺皮肤深层但不要损伤肌肉如果损伤了肌肉,就会影响到脾脏功能,以致于在长夏产生腹部胀满、烦闷、不思饮食等症状。针刺肌肉但不要损伤脉如果脉受伤,就会扰乱以及功能,到夏天就容易出现心痛的病症。针刺到脉但不要损伤到筋如果筋受伤,就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到春天就容易患热病,而且筋缓弛纵。 针刺到筋但不要损伤到骨如果骨受伤,就会影响肾脏功能,到冬天容易发生腹胀、腰痛等病针刺到骨但不要损伤到髓如果髓受到损伤,髓就会日渐消减,髓少不能充养骨骼,则出现小腿酸软,身体疲倦无力,不能举动等症状。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针刺不及:
 针刺深度要达到骨的部位,不要只刺到筋的部位、还没达到骨的深度不能停止进针。针刺深度要达到筋的部位,不要只刺到肌肉的部位、还没达到筋的深度不能停止进针。针刺深度要达到肉的部位,不要只刺到脉的部位、还没达到肌肉的深度不能停止进针。针刺深度要达到脉的部位,不要只刺到皮肤的部位、还没达到脉的深度不能停止进针。
 针刺太过:
 病位在皮中,针刺到皮部即可,不要再深刺而伤到肌肉。病位在肌肉中,针刺到肌肉即可,不要再深刺而伤到筋。病位在筋中,针刺到筋即可,不要再深刺而伤到骨。
 刺禁篇第五十二
内脏禁刺:扎针不可以伤到内脏,扎到内脏就会伤。肝气从左侧上升,肺气从右侧下降,心气布散于体表,肾脏管理着内部的阴气,脾脏有运化输送水谷精华、以营养各脏器的作用。胃容纳和消化饮食,应该保持通畅;横膈膜上面,有维持人体生命的心肺二脏,在第七椎旁,里面有心胞络这些部位禁刺。
误刺症状
误刺心脏,大约一天就会死亡,心在气为噫,若见噫气,即为死亡征兆.误刺肝脏,大约五天内就会死亡,肝在气为语,若见有自言自语即为死亡征兆,误刺肾脏,大约六天内就会死亡,肾在气为嚏,若见有打喷嚏的症状,即为死亡的征兆。误刺肺脏,大约三天内就会死亡,肺在气为咳,若见有咳嗽的症状,即为死亡的征兆。(督脉可以直刺,第十四椎以上要斜刺、不要直刺),误刺脾脏,大约十天内就会死亡,脾在气为吞,若见有吞咽困难的症状,即为死亡的征兆。误刺胆,大约一天半就会死亡,刺中胆则产生胆汁外泄而呕吐不止的症状。误刺足背大动脉(冲阳穴),会造成出血不止而死亡。(以前针很粗,会出血不止,现在的针细不会出那么多血,顶多肿一块),误刺面部与眼睛相流通的经脉,就会出现眼睛失明。(睛明、四白、瞳子髎)
误刺脑户穴,且针刺深入脑髓,使人立即死亡。(头部的穴位要在皮骨中间,百会从前5分向后扎,或者从后5分向前扎)刺舌下穴位过深,会造成出血不止,导致失音.
舌下放血方法:用32号毫针,让病人卷起舌头,上下齿咬住舌头,就可以方便扎针;或者一手食指中指夹一块药棉、大拇指上一块药棉,分别抓往病人舌头上下面,把舌头向外拉并反转,就可以下针。特别注意不要被病人咬到手。
主治:中风木舌

郭玉斐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5
6146楼#
发布于:2016-04-12 21: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4月12日《黄帝内经》第67课心得
治疗心脏时开胃药,胃一好心脏就好了。脾主少腹主湿,热会将湿从大便排掉,但如果是寒湿就不能排掉,就会回逆到心影响到心脏。
非外伤的腰痛为少阴,十月阳最低,肾阳不足腰会痛。阳气浮时会呕咳气喘,眼看不清(阳不足,阴虚时眼花),不能久立久坐。肝阳不足,易怒,肝阴问题脚会抽筋。胃气不足时闻食者恶。肺阳伤咳出血。
女子少腹寒会有肿瘤,下焦热时不会有瘀积,小肠管脚,心脏管手,脚热小肠火力够。阴盛者阳虚,补阳。咽干燥,阴阳相搏而致。
刺要论篇第五十
病有浮沉,刺有深浅,病在表下针浅,病在腑脏针要深,如风疹,下针浅,如果膝盖痛,下针到骨边。深浅不得要领,反生大害。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针不可到内脏,刺中心脏,会噫气,一天死,刺中肝脏,讲话不断,五天死,刺中肾,打喷嚏,六天死,刺中肺,咳嗽,三天死,刺中脾,吞东西,十天死,刺中胆,恶心,一天半死。刺中动脉血出死,刺中脸上动脉,如睛明,出血眼周黑。
张洪玮
贫民
贫民
  • UID201793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0
6147楼#
发布于:2016-04-12 22:16
@教官-藁城-贾英然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4月12日《黄帝内经》第67课心得。
 1、治疗心脏时病人胃不好,开胃药,胃好心脏也就能好,实际上是心脏有问题。十二月阳气慢慢起来,胃阳就不会往上走了,节气到了,阳气盛,把浊阴排掉,脾湿排掉,会从大便中排掉或是放屁。脾主少腹,腹主湿。当你热一来的时候,热会把湿从大便排出去,或是放屁排掉,如果是寒湿,就会堵在里面,不容易排掉。热气会往回逆,造成心脏会产生噫症。
 2、腰痛一种是扭伤的痛,一种是少阴经引起的痛,自然腰痛。肾有肾阳在里面,十月阳气最低,阳是沉下去的,十一月份阳才开始起来。天地之间阳不足,身体里阳不足,肾阳不足产生腰痛。也就是阳衰竭到极点的时候,腰就会痛,肾脏的腰痛就像天地十一月份那样子。阳一定要下沉,阳一定要潜,热往下潜,阳浮起来时,没有阴来靠,阳气反逆,造成上焦呕吐,气喘,咳嗽,眼睛看不清东西,无法久站久立这是阳虚。眼睛看不到,是阳虚;看的到,但是花花的,那是阴虚,花花的是因为看到阳,五颜六色的阳色。这样处方就不会开错。肝是肾之母,肾阳要辅助肝脏,现在肾阳不能出了,肝也虚了,所以病人会善怒。一个人情志很稳定的时候,示阴阳和。如肝阳不足会动怒,一失平衡,阴出了了没有力气去生气,肝主筋,但会脚抽筋。人恐、怒都是阴阳失去平衡造成的。胃气不够的时,再香的菜闻起来也是不舒服的。肺里很多津液,这个津液就是肺的阴,肺的扩张收缩是动能,那是阳。一直咳会伤到阳。血之所以能在血脉里走,是因为外面有脉管,脉管里面有阳,才能把血控制住,如果没有阳这血管就破裂了,脉管里的阳除了有动能还有真水。因此动脉血管破裂、脑溢血、不该破的破掉都是阳虚。
 3、三月是辰月,阳里面带有阴,阳很盛。三月是天地的气,年轻女人少腹里应该是热的,如果是冷的,那是寒在里面,那容易长肿瘤,硬块。所以人要保持下焦是热的,这样就没有肿瘤会累积在里面,瘀积是因为有寒在里面,有血块在里面,血块停太久会有纤维把它包起来,包成一块就变成肿瘤了。宫里面的温热是来自小肠。小肠温度很够的话,子宫卵巢不会长东西。脚是热的说明小肠的温度够。心脏管的是手,小肠管的是脚,手冷与心脏有关可以用桂枝,脚冷与小肠有关可以用白芍,白芍让静脉回流。如果手是温的,脚是冷的,白芍加倍,如果手是冷的,脚是温的,桂枝加倍。让阳潜藏在里面,那是处方的技巧。阴寒盛的时候肚子会长东西,咽很干很燥热,这是阴阳相搏,本来肾的津液会上来产生唾液,现在上焦太热阴阳相搏,阳热往上走了。阴阳只要一对抗,开始相抗的时候,就会病态产生,阳一定是望上走,阴一定是往下走。那是阴阳的天性,或者说本性。例如,消喝病人,血糖开始高的时候,用食物去控制,摸头面是冷的脚是热的。吃降血糖的药,或者是打胰素开始,脚就开始冷了。
 4、先有针灸,才有中药。 针刺的要领:不可过,也不可不及。病在表,针浅一点,如果很表,在一皮肤上刮刮就好,如果在肌肉,针下在肌肉里,如果在筋上,扎在筋旁边,如果在骨边,扎在骨边,如果是在肌肉上,扎到骨边,如果是在筋上面,扎到骨边,那还是大过;春夏下针比较浅,秋冬下针比较深,这都是按节气来的,但是如果夏天一个病人是阴症,我们下针也要深,是根据病情来决定深浅的。该深扎得浅病不会去,病没有去掉会再往里面跑,病浅扎太深,会伤到正气,病在外面没有去掉会往里面跑,深浅一定要拿捏得很准,如果一个人患风疹,下针要浅;膝盖痛的,下针要针针到骨边。当病人是肌肉毛病,结果下针很深下到大筋旁边,伤到筋,当时不会有事,但是病会延伸,会伤到肝,肝脏伤到,到春天的时候会得到热病,筋就会有问题。皮肤红疹的时候
张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025
  • 粉丝0
  • 关注1
  • 发帖数192
6148楼#
发布于:2016-04-12 22: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12日《黄帝内经》第68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412日《黄帝内经》第68课心得
刺禁第五十二

刺舌下,用32号针,略放即可。
误刺足下络脉,血流不出发肿。
刺郄中太深误伤大脉,使人晕倒,面色变白。
刺气街,气街是为脚膝部以上之部位,为胃经之气流注,刺到血脉,血流不出致淤结而肿。
刺脊骨误伤脊髓,可生背曲。
刺乳中穴,伤及乳房,肿生蚀疮。
刺缺盆穴太深,气外泄,使人喘逆。
刺手鱼腹太深,使人体局部发肿。
大醉、大怒、过于疲劳、过饱、过于饥饿、极度口渴、极度惊吓之人不可刺。
针刺治疗,形体大虚之人不可刺。
刺志论第五十三

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为常态。反之则病。
饮食较多的,齐声;饮食差气虚
脉实血实,脉虚血虚,亦为常态,反之则病。
气虚之人应生冷,若热即为病。
吃的多血气不足,为反常。
吃的少血气多,为反常。
脉搏盛实但血少,为反常。脉搏衰弱但血多,为反常。
血虚者面色发暗,讲话无力,手上青筋突出。
气旺盛而怕冷,此为受风寒邪气。气虚弱而发热,此为受了暑热邪气。
吃的多而血气不足因出血致失血过多,或湿邪停留于下部。吃的少而血气盛,因病在胃、肺。
脉小而血多,是饮酒过多,中焦郁热。脉大而血少,是风邪入于脉中,水汤不进所致。脉大血少者,是为风脉,脉浮表为风脉。脉实者为气入,虚则气出。治实证出针不按针孔,虚证按住针孔,以防气泄。
针解第五十四

虚实寒热:针刺治疗时,实证觉凉,虚证觉热,即为起效。
若血脉上有淤血,要将其放去,淤血一般存在于下半身,因下半身为阴,血为阴,因此下半身易于淤积。上半身有淤血,多为内伤。
络脉有淤血,亦要刺血。实证放血,要尽量放去,虚证针刺要及时堵住针孔。
虚实寒热之关系,热为实,寒为虚。虚症用补法,实症用泄法。针刺实证要留针,待阴气到来,针下有凉感即为气到。虚证要待针下发热。行针时要全神贯注,“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导引时,手如握虎,远近如一。若腹有肿瘤,针刺要刺入腹中,刺至肿瘤,予以导引,会好的很快。行针后要让病人安静,这样可使病人自行恢复。
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人皮肤为天,肌肉为地,脉为人,筋为四时,声音与五音应。脏腑阴阳之气合六律;牙齿、面目如星辰;呼吸之气如风;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九野。
长刺节论第五十五

下针之人,不诊脉。要注意病人之告诉,如头痛,埋针至骨即愈。刺头部,要刺在皮骨之间,遇有寒热之证交集,在所刺穴位之上下左右各刺一针,治疗寒热之证。
寒热邪气向里深入当刺五脏,针刺背部五脏的俞穴,膀胱经少气多血,刺腧穴可放血,单要有正气方可,元气不足不可放血。
治疗痈肿,直接在痈肿上进行针刺,根据痈肿的深浅大小而刺,大的痈肿出血多一点,小的痈肿针刺略深,但都以正直而刺为准则。
少腹部生有积块,可针刺齐腹以下至少腹部的穴位,刺时刺过腹部肌肉,直刺至肿块,背后刺华佗夹脊,各二针,再刺膏肓,以及命门向上一椎,旁开三寸半的经外奇穴痞根穴。
病从皮肤进入孙络,再进入经络,再入腑及脏。
钱蔚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76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201
6149楼#
发布于:2016-04-12 22: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12日《黄帝内经》第68课心得:
 
针刺舌下若中动脉,太过两出血不止,会令人哑。针刺足部伤及动脉,血内出而生肿病。针刺委中伤及勋脉,则令人昏厥面色白淡。针刺大腿内侧气街穴位(胃经脾经经过)伤及动脉,内出血而令鼠鼷位肿大。针刺督脉过深中髓,会使人偃偻而行。针刺乳中伤及乳房,会使乳肿由内蚀至外。针刺块盆位过深伤肺,必令胸部肌肉内陷,肺气外泄(肺气肿),咳逆不止。针刺手鱼际位深及动脉,必令手肿。
大醉之人不施刺法,徒令人气机紊乱。人生大怒之时,不可施刺,会令人正气反逆。不刺适劳动过后之人。不刺适大饱之人。不刺人在饥饿时。不刺人在大渴之时。不刺人在大惊吓之时。
针刺阴部过深,伤中大动脉,血出不止者死。针刺面都上阙穴位造成动脉出血不止,会使人耳聋。针刺膝眼不慎,导致内部油液外出,会使人跛足。针刺手臂动脉位,若血出不止者死。针刺足少阴肾经伤及血脉,血出人必极虚,导致舌强无法言语。刺胸腔穴位过深伤及肺里,令人喘息咳嗽不止。针刺肘部伤及动脉,必使手肘无法伸屈。针刺大腿内侧下三寸之位,若伤及动脉,会使人遗尿。刺腋下胁部过深,会造成咳嗽不止。刺小腹部位过深,伤及膀胱,必有尿漏出,造成病人小腹胀满。深刺中肠,必气机内陷肌肉肿胀。针刺目眶上伤及血脉,造成血外出溢于脉外,令人生盲。针刺关节位,不慎令油液出,必使其位无法伸展自如。


第五十三篇:刺志论
虚实的要件
一般状况是肉体充实表示气实,肉体虚弱表示气虚,与此相反的即是病。食欲旺盛表示气盛,食欲减弱表示气虚,这是正常的现象,与此相反的表示病态。一般言,脉呈实大表示血实,脉呈空虚表示血虚,与此恰好的,表示生病了。
 
相反的状况,气虚之人却有身体发热的现象,这就是反的症状。饮食多量反呈现气少的现象,这就是反的意思。吃不下食物,反而呈现气盛,这也是反态。血脉壮盛而血反少(血亏),这也是反态。脉形缓小但却血量充实,这也是反态也。
人之气盛反现身体发冷,这是得到伤寒的病。人之气虚反现身髋发热,这是伤于暑气之故。食入多量谷物反而出现气虚的,表示病人必先大量失血,湿居少腹下侧而成的。饮食量少反呈现气盛者,病邪必生在胃连及到肺造成的。人之脉形小但血过多者,此因留饮在中焦而生湿热造成的。脉形大而血反少的,这是肝不藏血,谷物之精无法化血而成的。凡是实证的,都是气在体内不出而成的。凡是虚证的,都是气离开身体无法居中而成的。气实的病人一定出现热证,气虚的病人,一定出现寒证。针刺实证之病人,起针时必手不按针孔使气出也;针刺虚证之病人,起针时必手按历针孔,不使气出也。


第五十四篇:针解篇
九针之术运用在虚实上面
针刺虚证之时,用补气之法,其针下必生热感,此因气实则生热也。气过满实施用泻法,则针下必生寒感,此因气虚则生寒也。遇血络有鬰血时,采用放血之法,使坏血尽出也。
邪时盛则须令其虚,在出针时采不按针孔之方式。提针缓而进针快,能令气实,此时出针则须缓慢,起针后立按针孔,不令气泻。提针快而进针缓,能令气虚,此时出针则须快速,且起针后不按针孔,使气漓出。所谓实与虚之分,只须看寒热与气之盛衰即可知。若是似有似无不易区分的,即不易察知病所。察病时,须审明前因后果,方可知病情之进展如何。确实的施予辅虚与漓实的手法,是医师不可忘却的法则。无法正确的掌握辅泻之时机与方法,此已离医术之正道也。
施予补虚泻实的方法,惟九针术可达到最简妙的阶段,吾人当各得其宜,不可太过与不及。施予补泻的时机,须配合气血流注开阖的时辰。九针其名有九,即其针形各有不同,施予捕泻时,需选用适当的针来做。
凡刺实症,必须使其盛气衰弱,其法是采用留针,待气聚至针下,方出针。刺虚症,必须使其气盛起来,其法是针入体后待气聚至,针下有热感时,方去针也。一旦经脉之气到时,千万紧守不可失去,不随便作变更的手法。针的深浅是视病在内在外而适时决定的。近取穴、远取穴皆能治病,是因能知深浅适中,得气至而动之时也。下针时须专心一致,切不可松懈怠慢,手掌如握虎般的有力,这是令气能至之故,医者能不想世间俗事,静察病人之症状,不为左右之言语所动,必能凝心静气,使病家之邪气转为正气。能令病入信服,须先正本身之神,医者能令病入信服,则气易行,病易愈也。

九针是与天地春、夏、秋、冬,日月之阴阳相应合的。
一为天(皮),二为地(肉),三为人(主脉),四为四季(主筋),五为五音(主声音),六为六律(黄锺,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主阴阳和气),七为七星(眼、牙等),八为八风(气的出入),九为九野(九窍)。而人体各都与之相应,因证不同,取用之针亦不同,故有分“九针”。
人的皮表如同天,人的肌肉如同大地,人的血脉如同人,人的筋如同四季,人的声音如同五音,人体中阴阳相合如同六律,人的牙齿五官如同七星,人体的呼吸如同八风,人体九窍及三百六十五经如同九野。所以有一镵针施用于病在皮,二员针用于肌肉病,三鍉针用于血脉病,四锋针用在筋病,五□针用在骨病,六员利针用在调和阴阳,七亳针用在增益精气,八长针用在去除风邪,九为大针,用在流通九窍及三百六十五络之经气,来去除病邪,此为九针所主司之不同。


第五十五篇:长刺节论
导腹中之气、疝气、病于筋、筋痹
针家如不依靠脉诊,完全以问病情方式来作诊断,此时须注意,针头病之患者,下针须深骨边病方能除,针不可刺入骨中或在皮肉间穿刺,皮部是针必经之道,迅速通过不可滞留其间。针刺寒热病时,主针下后,必须在上下左右各加一针方可尽除病邪。若遇病邪深入脏者,则须剩脏,背部五脏之俞穴乃是与外界交流气机之所在,针刺背俞可强迫内脏之病邪外出,俟腹中寒热现象停止而出针,其无论何种刺法,都采浅刺且出针时泻血。
治疗脓肿疮家者,直接刺肿部放出脓,深浅及针孔大小全视其脓肿状况而定,刺大脓则多出血,刺小脓肿则下针要深,直到皮表回复原状则停止治疗。
如病在少腹中有积时,则下针在脐下有脂肪的穴位,至少腹积病位而止,再加刺华陀夹脊笫四椎位与膏肓穴,并在居髎与季肋中取穴位下针,如此则能导出腹中积气,俟热退后即止针。
病在少腹,引起腹痛无法大、小便时,此病名曰“疝”。是由中寒而来的,可针刺少腹及两股间与腰骨间之穴位,必有历痛点,待其感觉热时,病就好了。
 
病生在筋,令人抽筋关节痛,无法行动,此名“筋痹”。可针刺痛部,针入筋与肉间,不可刺中骨,直俟筋热起时出针病愈。
病在肌肤间,会令肌肤疼病,名为“肌痹”,针刺在大小肌肉间,下针多且采深刺,此为伤于寒与湿气,得觉针头热时就出针,不可刺伤筋骨,一旦伤及筋骨,日后会生痈肿或引起其它病变。
病在骨时,会使人觉得骨重无法抬举重物,骨中髓部酸痛,阵阵寒意由内而生,此名“骨痹”。针刺必深,但通过肌肉血脉时,不可误伤。针从大小肌肉间下,直达骨边,俟觉得骨部发热,表示病愈,则可止而出针。
病生在阳经时,呈现出忽冷忽热,分肉间亦有忽冷忽热的现象,此名曰“狂”。可刺盛大的阳经脉,使之虚弱下来,俟全身觉得发热则停止,病必愈。又有病始发时一年一次,不治好,则成每月一发,再失治则成每月发四、五次,此名“癫病”。宜刺各分肉间,及各经脉之穴位,如遇只发热不恶寒之病人,则只宜针刺调和,发作停止则针亦停止。
如果因风邪致病,且忽冷忽热,一日出数次的热汗,此时可先刺肌肉分肉间及络脉位。多汗且忽冷忽热者,探用三日一刺,须满百日方愈。
受大风而病之人,其症是骨部沉重,须及眉皆落,此名“大风”(痳疯),针法在肌肉中即可,使之汗出,满百曰后,待脱落之须眉再生出时,即可停止刺法。


第五十六篇:皮部论
十二经络流注时长、五分法、五脏五分法、忧郁症
皮有分不同之部,脉也有大经小经之规律,筋有大结与小络,骨也各有不同之度量,其不同部位所生之病亦不同,把各部位分上下左右,阴阳的分别,病的始与终,作一详解。
皮部的区分,以经脉之走向为依据,各经皆一样。阳明经的皮表,名曰“害蜚”,手、足阳明是一样的,视察其皮部有见浮起之血络者,都属于阳明经的络脉。其颜色如见青色表示痛,见黑色表示“痹”症,呈黄赤色表示“热症”,多见白色表示“寒症”,一旦络脉盛满,则邪必入经,凡属阳主外病,属阴则主内病。
少阳经的皮表,名叫“枢持”,手、足少阳是一样看法,察视其主经经过之途径,在皮表有见浮起之络脉者,都属于少阳之络脉,络脉盛大时会进入主经脉,所以外感邪气会由此进入体内,而情志产生的病亦会由内脏渗出而出于经脉,各经都是如此的。
太阳经的皮表,名叫“关枢”,手、足太阳是一样的看法,察其经脉所过之皮表,有呈现浮起之血脉者,都是属于太阳之络,络脉满盛则会入于主经脉。
少阴经的皮部在内侧,名叫“枢儒”,手、足少阴是一致的,诊视其皮部有浮起之血络者,都属于少阴之络。一旦络脉满盛则必入主经。外邪入体内,是由络入经,再由经入脏,内邪出于外,是由脏内而入骨中。
厥阴经所行经路线的皮表居四肢内侧,名叫“害肩”,手、足厥阴是一样的,察其经络所过之皮表,有见浮起之血络者,都属厥阴之络,凡络脉盛都会入注主经脉。
太阴经所过四肢内侧之部位,名叫“关蛰”,手、足太阴是一样的,察视其皮表部位,有见浮起之血络者,都是太阴之络,络脉满盛则入注主经脉。
全身十二经之络脉都在皮之表部,所以也是百病始生之所。病之始必在皮表,一旦病邪入皮表,会使肌肉纹理打开,一旦如此,病邪就入居络脉,停滞不去,久而传入主经,此际如病邪不去,必傅入腑中,停滞在肠胃之中。
病邪始入于皮毛,会使汗毛栗起,再而肌肉纹理开,病邪进入络脉,一旦病邪充满络脉中会令络脉色变,久而入注主经中,会使人感觉虚弱,主经就陷下无力。若滞留在筋骨之间,产生寒症则易抽筋且骨节酸痛。若产生热症则筋松弛,骨萎弱而脆,肌肉消瘦骨髓空虚,体毛直立终而死亡。
 
皮在十二经络各有不同,所生之病亦各有不同
皮是经络之气行走最上的一部份,病邪居在皮中,则使肌理打开,一开病邪会乘虚而入于络脉,络脉充斥病邪不去,继而入主经脉,一旦经脉盛满病邪,必再进入臓腑中,所以皮部各有其不同之区分,一旦病在皮表未愈,必生大病矣。


第五十七篇:经络论
吾人所见之络脉,其分青、赤、黄、白、黑之五种不同颜色,症状亦有不同。
主经脉有一定的颜色,而络脉没有一定的颜色。
经脉的一定颜色,就如同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是一样的,五脏本色对应各经脉之常色是也。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