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9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6255楼#
发布于:2016-04-15 14: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6年4月15日第70讲学习心得:
 一、经络论篇第五十二 1、大的经脉有一定的颜色,五脏本色对应各经脉之常色,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
 2、络脉:在四肢的末梢,比较靠近体外。阴络的颜色是与其主经脉相对应;阳络的颜色则变化无常,随四季变化而变化,寒多会是络脉凝固不行,脸或手会呈现青中带黑,热多会是络脉盛满如泽,脸或手呈现黄色或红色,这些都是正常状态的表象,如果五色同时出现,表示有寒热互往的病。  
 二、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1、背是阳,胸是阴,如果阴阳不交,心痛会彻背,背痛会彻心。治疗方法:下针天突,(上纪)中脘,(下纪)关元,背后第十椎。 因为天突、中脘、关元是任脉,气脉是贯通三个穴位,第十椎是督脉,能从里面贯穿。关元是小肠募穴,关元的气脉直接落到命门(三焦命门火),灸关元对身体好。气会膻中,膻中之上脖子是气之海,扎天突就是让气通。中脘就是让胃气往下走,这样阳气上来,阴气往下走。
 2、孙络与三百六十五穴内外相会,也和一岁相应,孙络的作用是可以去邪气,如果邪侵入人体,造成血会停滯,气粗浊,血凝结,就会在外发热,在内短气,得赶快用针泻其邪气(就是放血),不能够怠缓,以使血气流畅,只要见到以上情况,就用泻法,是不必考虑其穴会的。
 3、肌肉的大会合外叫"谷",如合谷,阳谷。小的会合处叫“溪",如后溪,解溪。肌肉纹理之间,溪谷的会合之处,可以畅通荣卫,也可以舍止病气。如果外邪亢进,正气壅塞,脉热肉坏,荣卫不能通行,肌肉必定要肿脓。如果脓沒有消,就会入里到骨髓里面,在外面会破大的肌肉。所以,如果停在骨边会越来越严重,如果是寒累积在溪谷之间的时候,会造成人的肌肉萎缩,抽筋,因关节很硬,所以不能伸懒腰,这是因为里面有寒,骨痹一定是风,寒,湿三者加在一起。外面不仁,麻木,这是由于大寒留在溪谷之间。溪谷有365个穴道,也是应一岁,就是说全身有365个关节,每个关节中间都有溪谷,所以当寒停在溪骨的时候,就变成骨痹,肿起来了,关节变得很大,这种病在初始的时候,我们用灸法,或者用针短刺就是刺骨痹的。
 4、 孙络之脉与经脉的分別,在于其血盛就能够泻注。所以虽也有365脉,但都贯注于络脉,再转注于十二经脉,它不仅与十四经络相贯通,就是骨解之中经络受邪,也能够内注泻于五脏之脉的。
徐淑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9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6256楼#
发布于:2016-04-15 14: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6年4月15日第70讲学习心得:
 一、经络论篇第五十二 1、大的经脉有一定的颜色,五脏本色对应各经脉之常色,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
 2、络脉:在四肢的末梢,比较靠近体外。阴络的颜色是与其主经脉相对应;阳络的颜色则变化无常,随四季变化而变化,寒多会是络脉凝固不行,脸或手会呈现青中带黑,热多会是络脉盛满如泽,脸或手呈现黄色或红色,这些都是正常状态的表象,如果五色同时出现,表示有寒热互往的病。  
 二、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1、背是阳,胸是阴,如果阴阳不交,心痛会彻背,背痛会彻心。治疗方法:下针天突,(上纪)中脘,(下纪)关元,背后第十椎。 因为天突、中脘、关元是任脉,气脉是贯通三个穴位,第十椎是督脉,能从里面贯穿。关元是小肠募穴,关元的气脉直接落到命门(三焦命门火),灸关元对身体好。气会膻中,膻中之上脖子是气之海,扎天突就是让气通。中脘就是让胃气往下走,这样阳气上来,阴气往下走。
 2、孙络与三百六十五穴内外相会,也和一岁相应,孙络的作用是可以去邪气,如果邪侵入人体,造成血会停滯,气粗浊,血凝结,就会在外发热,在内短气,得赶快用针泻其邪气(就是放血),不能够怠缓,以使血气流畅,只要见到以上情况,就用泻法,是不必考虑其穴会的。
 3、肌肉的大会合外叫"谷",如合谷,阳谷。小的会合处叫“溪",如后溪,解溪。肌肉纹理之间,溪谷的会合之处,可以畅通荣卫,也可以舍止病气。如果外邪亢进,正气壅塞,脉热肉坏,荣卫不能通行,肌肉必定要肿脓。如果脓沒有消,就会入里到骨髓里面,在外面会破大的肌肉。所以,如果停在骨边会越来越严重,如果是寒累积在溪谷之间的时候,会造成人的肌肉萎缩,抽筋,因关节很硬,所以不能伸懒腰,这是因为里面有寒,骨痹一定是风,寒,湿三者加在一起。外面不仁,麻木,这是由于大寒留在溪谷之间。溪谷有365个穴道,也是应一岁,就是说全身有365个关节,每个关节中间都有溪谷,所以当寒停在溪骨的时候,就变成骨痹,肿起来了,关节变得很大,这种病在初始的时候,我们用灸法,或者用针短刺就是刺骨痹的。
 4、 孙络之脉与经脉的分別,在于其血盛就能够泻注。所以虽也有365脉,但都贯注于络脉,再转注于十二经脉,它不仅与十四经络相贯通,就是骨解之中经络受邪,也能够内注泻于五脏之脉的。
郝文慧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71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0
6257楼#
发布于:2016-04-15 14: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6年4月15日《黄帝内经》第70课心得
第五十八篇 气穴论
无论是气穴、孙络、溪谷都相同,凡邪气入侵人体之始,均会充满在表脉往来,吾人只须施予微小的针刺,即可去病。故病虽进入不同部位,初始时其治法是一样的。
1.胸痛彻背、背痛彻胸
【症状】背部和胸部互相牵引而疼痛;发病时可以出现前胸后背部疼痛而感觉到闭塞,胸胁部位疼痛得无法呼吸,无法仰卧,上气喘息,且偏左胸一侧痛,任脉、督脉一脉会胀满而起。
【病因】背部属阳,胸部属阴,阴阳不交,导致阴阳功能受到影响。十椎之下是三焦气脉交汇的地方。
胸背部的经脉斜着连系前后左右,其向下连着尾骶部,再连着胸胁部,其分支脉入心而连续到膈,并上出达到天突,又向下斜行经过肩而交会于背部十椎下。
【治疗】天突穴、中脘穴、关元穴、中枢穴(背部第十椎下)。如果没有胃气反逆的症状,则中脘穴改为巨阙穴。
【分析】任脉督脉本应贯穿,天突穴、中脘穴、关元穴使气脉贯穿;关元是小肠募,气脉直接络到命门,膻中是气会,气上去后要汇集在气海——脖子,所以针天突。
2.孙络
【定义】
【作用】驱散邪气:如果邪气侵入人体,造成营气和卫气运行凝滞不通,使卫气外散而虚损,营气内溢到体内而停留于局部,出现外有发热,内有气虚。
【治疗】在有淤血的地方针刺放血,使营气和卫气通达畅通,不必受是否是穴位的限制。
3.孙脉
【定义】是经脉分出来的别支,孙脉有三百六十五脉,都能回流入络脉,络脉再回流入十二经脉。
【治疗】孙络血盛满应该用泻法。
4.溪谷
【定义】人体较大肌肉的会合之处叫“谷”,如阳谷穴、合谷穴;
较小肌肉的会合之处叫“溪”,如后溪穴、解溪穴。
【作用】肌肉之间是溪谷的会合处,是营卫通行之处,也是与外气交会之所。
【病变】①如果病邪留居溪谷之处,则使气壅塞不通,血积而使脉热,导致肌肉腐败。营气和卫气不能运行,最终腐败成脓肿,向内会伤及骨髓,向外会破损肌肉。如果邪气停留在关节,将造成筋骨败坏等更严重的病变。
②如果寒邪留居溪谷之处,则营卫无法居此滋养,造成肌肉萎缩,筋脉拘急,胸肋与关节肘部无法屈伸,向内会引发“骨痹”,向外会使肌肉麻木不仁,这是由于阳气虚损不足、大寒之气停留在溪谷所造成的病证。
③如果是较轻微的邪气所造成的小痹,邪在皮肤、孙络,随着络脉往来不定,可用微针治疗,与一般刺孙络方法相同。
陶原
侠客
侠客
  • UID2018322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9
6258楼#
发布于:2016-04-15 15: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6415黄帝内经第70课心得:

经络论:五脏对应的五色: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脾经,脾的络应脾的颜色。阴络的颜色与其主经脉相应,阳络的颜色变化无常,随四季而变的。寒盛则使络脉凝固不行,一旦如此则色呈青黑。热盛则会使络脉盛满无泽,一旦如此则色呈黄赤色。但这都是正常的反应,表示无病状态,如果五色同时出现,表示有寒热互往的病。
    
气穴论:三百六十五穴来对应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背为阳,胸为阴,阴阳不交,会心痛澈背,背痛澈心,治法:扎天突,中脘,关元,第十椎。上纪:中脘,下纪:关元。为什么扎这里:很多络脉在身体里,这三个地方气脉是贯穿到的,前面三个是任脉,后面是督脉,本来阴阳是贯穿的,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气脉直接络到命门,命门是三焦的地方,所以灸关元很好。天突:气会膻中,气之海是脖子,让气通一下;中脘:让胃气往下走,这样阴气会往下走,阳气会上来,扎下去以后阳气上来,阴气往下走。
    
真正有堵塞的地方放血,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解溪、阳溪),肉与肉之间,溪谷之会,是营卫通行之处,也是与外气交会之所,如果邪很盛,会使气壅塞,肌肉不能太热,太热会烂掉。营卫无法流通,导致生脓,向内会伤及骨髓,向外会破损肌肉。 寒留在溪谷之间:营卫无法滋养,造成肌肉消瘦,胸肋与关节肘部无法屈伸,向内会引发骨痹,向外会使肌肉麻木不仁,这是不足,是大寒留在溪谷之间。溪谷共有三百六十五处,也对应于一年。寒气初始时用灸,针(短刺),在骨的旁边摩搓。
吴静
会员
会员
  • UID2018759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5
6259楼#
发布于:2016-04-15 16: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山西吴静
2016年4月14日学习《黄帝内经》第69课心得
      疝:病在少腹,腹痛且大小便不通,是受寒所致。应针刺少腹到两大腿内侧间以及腰部和髁骨间穴位,到少腹部都出现热感,病就痊愈了。
      筋痹:病在筋,筋脉拘挛,关节疼痛,不能行动。应针刺在患病的筋上,由于筋脉在分肉之间,与骨相连。待有病的筋脉出现热感。
       肌痹:病在肌肤,周身肌肤疼痛,这是被寒湿之邪侵犯所致。应针刺大小肌肉会合之处,取穴要多,进针要深,以局部产生热感为度。不要伤及筋骨,若损伤了筋骨,就会引起痈肿或其他病变。待各肌肉会合之处都出现热感,说明病已痊愈,可以停止针刺。
      骨痹:病在骨,肢体沉重不能抬举,骨髓深处感到酸痛,局部寒冷。治疗时应深刺,以不伤血脉肌肉为度。针刺的道路在大小分肉之间,待骨部感到发热,说明病已痊愈,可以停止针刺。
      狂病:病在手足三阳经脉,出现或寒或热的症状,同时各分肉之间也有或寒或热的感觉。针刺用泻法,使阳脉的邪气外泄,观察各处分肉,若全部出现热感,说明病已痊愈,应该停止针刺。
      癫病:初起每年发作一次,若不治疗,则变为每月发作一次;若仍不治疗,则每月发作三、四次。治疗时应针刺各大小分肉以及各部经脉,若没有寒冷的症状,可用针刺调治。
       大风:病因大风侵袭,出现骨节沉重,胡须眉毛脱落。应针刺肌肉,使之出汗,连续治疗一百天后,再针刺骨髓,仍使之出汗,也治疗一百天,总计治疗二百天,直到胡须眉毛重新生长,方可停止针刺。
       阳明经的阳名叫害蜚,诊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是属于阳明的络,它的络脉之色多青的,则病痛;多黑的则病痹;色黄赤的病属热;色白的病属寒;若五色兼见,则是寒热错杂的病;若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经。因为络脉在外属阳,经脉在内属阴,凡外邪的侵入,一般是由络传经,由表传里的。
      少阳经的阳,名叫“枢持”,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是属于少阳的络。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于经,所以邪在阳分主内传入经,邪在阴分主外出或涌入于内。
       太阳经的阳名叫“关枢”,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是属于太阳的络,在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经。
       少阴经的阴,名叫“枢儒”,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是属于少阴的络。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经,邪气传入于经,是先从属阳的络脉注入于经,然后从属阴的经脉出而向内注入于骨部。
      皮肤是络脉分属的部位。邪气侵入于皮肤则腠理开泄,腠理开泄则病邪侵入于络脉;络脉的邪气盛,则内注于经脉;经脉的邪气满盛则入舍于腑脏。
袁小玲
会员
会员
  • UID201855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30
6260楼#
发布于:2016-04-15 16:25
@教官-藁城-贾英然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袁小玲申请签到,2016年4月15日《黄帝内经》第70心得。

经络论篇五十七
1、 主经脉有一定的颜色,而络脉没有一定的颜色。经脉的颜色: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五脏本色对应各经脉之常色是也。阴络的颜色是与其主经脉相应的,但阳络的颜色则变化无常,随着四季而转变的。如果五色同时出现,表示有寒热互往的病。
2、 气穴有三百六十五处,来对应一年月日三百六十五日。
3、 孙络是最微细血管会合之所,全身有三百六十五处,来对应一年,也是营气与卫气流通之处。
4、 肌肉之会处名“谷”,小肉这会处这“溪”。血积而令脉热,肉因而腐败。营卫无法流通,终致生脓,向内会伤及骨髓,向外会破损肌肉。
5、 外邪若留在关节不去,终至大病生。此易积留寒之所,造成肌肉消瘦,盘节收缩,胸肋与关节肘部无法屈伸,向内会引发“骨痹”向外会使肌肉麻木不仁,此谓“不足”只段施予针刺,即可去病。
祁峰
侠客
侠客
  • UID2018580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68
6261楼#
发布于:2016-04-15 16: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4月15日《黄帝内经》70课学习心得:
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背胸邪系阴阳,左右如此,其病前后涩痛,胸胁痛而不得息,不得卧,上气,短气,偏痛,脉满起。
临床胸痛彻背,背痛彻胸一般针天突,巨阙,关元,中脘,背后第十椎.。
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着,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写无怠,以通荣卫,见而写之,无问所会。
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
昆明郭艳
会员
会员
  • UID201824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8
6262楼#
发布于:2016-04-15 17: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郭艳申请签到,2016年4月15日《黄帝内经》第69讲学习心得
1所有的积块全部来自寒,热到才行,常灸关元可长命百岁。
 2.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为疝。所有的疝通通是寒。当然我们也几种疝,到时在金匮中详解,寒疝很强的时候,用一味药就好了。越重的证,药会越来越少。
可针刺少腹两股间(腹股沟中的阿是穴)和(第十四腰椎)腰骨间的压痛点。两种病都是寒,所以要保持下焦热。
 3.筋痹:筋会阳陵,筋病一定发在膝关节的地方,就是弯屈,关节不能伸直(筋病不可行),下针从阳陵泉透到阴陵泉,不是扎到骨上面,是扎到筋的中间,一路阴经阳经透过去。如果以腿来说,膝盖以上是气街,是阳,膝盖以下是阴,所以单独扎阳陵泉、阴陵泉和阳陵泉透阴陵泉是不一样的,一针透过去,阴阳才会交接,会恢复很快。不可扎到骨头上面,扎了一段时间,病人就会感觉膝盖热起来,好了,才把针拔出来。
 4.肌痹:病在肌肉上面,肌肤会痛。肌肉是脾脏在管,脾管劳动管四肢,湿很盛会伤到脾,又冷。扎针时在二个肌肉之间,不能伤到筋骨,不要碰到骨头,留针感觉针头热时就出针。如果扎的大深伤到筋骨,日后会生痈肿或引起其他病变。(考虑过去消毒不严,现代消毒做的好,就是扎的大过的话,也不会生痈或那么多的病变)。犹豫不决是胆瘅,不愿吃药不愿打针。
 5.骨痹:病在骨,无法举重物,骨中髓部会痠痛,阵阵寒意由内而生。则要深刺到骨边,俟觉得骨部有发热的症状时,则可止而出针。通过肌肉血脉时,不可误伤。
 6.狂:病生在阳脉头上,会现忽冷忽热,称之为“狂”。(刺之虚脉)病在阳经扎阴经,病在阴经扎阳经。比如胃经病扎脾经,对侧扎针。阳盛阴就会虚,用阴把阳导下来。因为扎阴经的时候,阴会上去,阳就会下来。阴阳是很正常的,因此常(中医非常奥妙,人体是循环的)在病人极热的时候用一点热药就好了,热到极就会回来的。在那个点上就看医生的高明了。热极生寒。寒极生热。针灸也是这样的。狂症常在阴经上针刺。癫病:如果病初发,一年发一次,没有治好,一月发一次,还是没有治好,一月发四五次,这是癫病;针灸可以治好。
 7.病得到风而且寒且热,风寒热都有,一热汗就出来,一天好几次,我们刺分理络脉,这是表证;病退阳就会进,体阳一进的时候,我们就感觉到热;病进,体阳退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冷。有汗出是表虚。可扎腠理络脉。很浅,三天扎一次。
 8.当病在大风,骨节重,眉毛头发都掉下来的时候,鼻子也掉下来,这是“麻风病(大风)”。刺肌肉,,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针。
二、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1.阳明经浮络上有淤血、青筋大部分在脚上、小腿和足背上最多。多青是痛,多黑是痹,痹是麻痹,黄赤是热,多白则寒,五色都有(都在胃经上面)是寒热并见。病在络,络盛时,病会进入到经上。每一条经都会看到颜色,阳主外,阴主内,阴阳相辅相成。
 2.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少阳的经是胆经和三焦经)。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太阳之阳,名曰关枢。少阴之阴,名曰枢儒。心主之阴(厥阴),名曰害肩。太阴之阴名曰关蛰。原则上是经脉上面受病的时候是络先受病,络没有好,到经上面,每条经有看到相应的颜色,各种不同的症状,有血脉给他放掉,这是大原则。
 3.十二经络病始于皮毛。a.十二经脉流注的时辰: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病气一进入身体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诊察到。比如说一个人的肝病,在发病前就会在1-3点的时候不能入睡。b.按照五分法:寅卯属木主肝,巳午属火主心,申酉属
薛绍展
侠客
侠客
  • UID201877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3
6263楼#
发布于:2016-04-15 19: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15日、《黄帝内经》第70课心得:
一、经络论篇第五十二 1、大的经脉有一定的颜色,五脏本色对应各经脉之常色,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
 2、络脉:在四肢的末梢,比较靠近体外。阴络的颜色是与其主经脉相对应;阳络的颜色则变化无常,随四季变化而变化,寒多会是络脉凝固不行,脸或手会呈现青中带黑,热多会是络脉盛满如泽,脸或手呈现黄色或红色,这些都是正常状态的表象,如果五色同时出现,表示有寒热互往的病。  
 二、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1、背是阳,胸是阴,如果阴阳不交,心痛会彻背,背痛会彻心。治疗方法:下针天突,(上纪)中脘,(下纪)关元,背后第十椎。 因为天突、中脘、关元是任脉,气脉是贯通三个穴位,第十椎是督脉,能从里面贯穿。关元是小肠募穴,关元的气脉直接落到命门(三焦命门火),灸关元对身体好。气会膻中,膻中之上脖子是气之海,扎天突就是让气通。中脘就是让胃气往下走,这样阳气上来,阴气往下走。
 2、孙络与三百六十五穴内外相会,也和一岁相应,孙络的作用是可以去邪气,如果邪侵入人体,造成血会停滯,气粗浊,血凝结,就会在外发热,在内短气,得赶快用针泻其邪气(就是放血),不能够怠缓,以使血气流畅,只要见到以上情况,就用泻法,是不必考虑其穴会的。
 3、肌肉的大会合外叫"谷",如合谷,阳谷。小的会合处叫“溪",如后溪,解溪。肌肉纹理之间,溪谷的会合之处,可以畅通荣卫,也可以舍止病气。如果外邪亢进,正气壅塞,脉热肉坏,荣卫不能通行,肌肉必定要肿脓。如果脓沒有消,就会入里到骨髓里面,在外面会破大的肌肉。所以,如果停在骨边会越来越严重,如果是寒累积在溪谷之间的时候,会造成人的肌肉萎缩,抽筋,因关节很硬,所以不能伸懒腰,这是因为里面有寒,骨痹一定是风,寒,湿三者加在一起。外面不仁,麻木,这是由于大寒留在溪谷之间。溪谷有365个穴道,也是应一岁,就是说全身有365个关节,每个关节中间都有溪谷,所以当寒停在溪骨的时候,就变成骨痹,肿起来了,关节变得很大,这种病在初始的时候,我们用灸法,或者用针短刺就是刺骨痹的。
 4、 孙络之脉与经脉的分別,在于其血盛就能够泻注。所以虽也有365脉,但都贯注于络脉,再转注于十二经脉,它不仅与十四经络相贯通,就是骨解之中经络受邪,也能够内注泻于五脏之脉的。
陈丽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9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6264楼#
发布于:2016-04-15 20: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15日 《黄帝内经》第70课心得
五十八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1. 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背胸邪系阴阳左右如此,其病前后痛涩,胸胁痛而不得息,不得卧,上气短气偏痛。脉满起斜出尻,脉络胸胁支心贯鬲,上肩,加天突,斜下肩,交十椎。
a. 背痛彻心,心痛彻背:部和胸部互相牵引而疼痛;发病时可以出现前胸后背部疼痛而感觉到闭塞,胸胁部位疼痛得不能吸、不能平卧,呼吸急促,气上逆喘息,或者偏于一侧疼痛,经脉胀满。
b. 发病的原因是背部属阳,胸部属阴,背部和胸部互相牵引疼痛是因为阴脉和阳脉互相牵引造成的。
c. 胸背部的经脉斜着连系前后左右,其向下连着尾骶部,再连着胸胁部,其分支脉入心而连续到膈,并上出达到天突,又向下斜行经过肩而交会于背部十椎之下。任脉是气脉贯穿处;关元是小肠之募,气脉直接络到命门,气会膻中,脖子是气海,在天突附近。
d. 治疗方法:天突穴+中脘穴+关元穴+中枢穴(背部第十椎下)。
2. 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著,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
孙络有驱邪外出的作用,如果邪气侵入人体,造成营气和卫气运行凝滞不通,使卫气消散到处面而虚损,营气内溢到体内而停留于局部,出现既有发热,又有气虚的症状。在有血液停留而局部络脉颜色改变的地方针刺泻除邪气,使营气和卫气通达畅通,不必受是否是穴位的限制。
3. 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谿。肉分之间,谿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
人体较大肌肉的会合之处叫“谷”,较小肌肉的会合之处叫“谿”。肌肉之间就是谿谷的会合之处。可以通行营气和卫气,但也可以停留邪气。
4. 邪溢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内销骨髓,外破大腘,留于节凑,必将为败。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肝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流于谿谷也。谿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
a. 如果邪气侵犯人体,使人体的正气壅塞,不能正常运行,就会产生血脉中发热,肌肉腐烂败坏;营气和卫气不能运行,最终也将腐败成脓肿,向内深入可以使骨髓腐败,向外蔓延则可以使大肌肉也消瘦破溃;如果邪气停留在关节,将造成筋骨败坏等更严重的病变。
b. 如果寒邪侵犯人体,停留不去,则使营气和卫气不能正常运行,就会造成肌肉萎缩,筋脉拘急,不能伸展四肢和肋部,在身体内部造成骨痹,在身体表面引起皮肤感觉麻木不仁。这是由于阳气虚损不足、大寒之气停留在谿谷所造成的病证。
c. 如果是较轻微的邪气所造成的小痹,邪气沿脉来往不定,可用微针治疗,与一般刺孙络方法相同。
5. 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脉络,非独十四脉络也。内解泻于中者十脉。
a. 孙脉是经脉分出来的别支,如果孙络血盛满应该用泻法。
b. 孙脉有三百六十五脉,都能回流入络脉,络脉再回流入十二经脉。
c. 孙脉虽然不是与十四络脉相通,实际上已经包括在其中了,即使是深入到骨缝中的络脉,受邪后也可传入五脏的经脉之中。
张亮荧
贫民
贫民
  • UID2018676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87
6265楼#
发布于:2016-04-15 20: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亮荧申请签到2016-4-15《黄帝内经》第70课心得
1、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经脉有固定颜色而络脉无
五脏对应各经脉常色: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
阴络颜色不会改变,阳络颜色随四季改变。
寒盛则络脉凝固不行,色青且黑;热盛则络脉盛满,则色黄赤,以上都属正常,五色同时出现,有往来寒热。

2、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人体背是阳,胸是阴,阴阳不交时会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刺天突,关元,中脘,十椎下。
上纪中脘,下纪关元。胸腔背部牵痛且不断,引起胸部胁部,疼痛无法呼吸和仰卧,气上冲而短促,且偏左胸一侧痛,任脉督脉会胀满。
督脉支脉从臀部尾椎起,斜入体中央,络到胸胁位,在入心贯通横隔与纵膈入肩颈,再转入天突位,然后斜穿肩胛下方,交会在十椎下方。

3、孙络是最微细血管汇合之所,有三百六十五处,对应一年,为病邪所入之处和营气卫气流通之处,若病居,营卫无法流通而滞留,卫气会流散,营气会充溢孙络脉中,造成气竭血停,向外会产生热症,会呼吸浅短,立刻放血,使营卫流通,只要淤血的血络,即可放血,不考虑其属何位置。

4、肌肉关节与筋交汇处功能
热症:肉之大会为谷,肌肉小会为溪,肉之分野,溪谷之会也,是营气卫气通行之处,与外气交会之所,若病邪居此,会气壅塞不通,血积脉热,热而使肉腐败,营卫无法流通而生脓,内伤及骨髓,外破损肌肉。

5、寒症:外邪留关节不去会生大病。溪谷若寒邪居,营卫无法滋养,造成肌肉消瘦,筋节收缩,胸肋与关节肘部无法屈伸,向内引发骨痹,向外使肌肉麻木不仁,此因寒积溪谷不去,谓“不足”。
灸友50150
侠客
侠客
  • UID2019015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1
6266楼#
发布于:2016-04-15 20: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惠州-赖惠平2016年4月15日《黄帝内经》第70心得: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络三百六十五穴,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
岐伯: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背胸邪系阴阳左右如此,其病前后痛涩,胸胁痛而不得息,不得卧,上气短气偏痛。脉满起斜出尻,脉络胸胁支心贯鬲,上肩,加天突,斜下肩,交十椎。
帝曰:愿闻谿谷之会也。
岐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谿。肉分之间,谿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邪溢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内销骨髓,外破大腘,留于节凑,必将为败。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肝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流于谿谷也。谿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
      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脉络,非独十四脉络也。内解泻于中者十脉。
何媛
贫民
贫民
  • UID201769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75
6267楼#
发布于:2016-04-15 21:20
70,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4月14日《黄帝内经》第70课心得
第五十八篇  气穴论篇
 1(1)背是阳,胸是阴,阴阳不交――心痛会彻背,背痛会彻心。
(2)治疗:下针天突,上纪中脘(可以让胃气下走,阳上,阴下。胃气不反逆则选巨阙),下纪关元,背后第十椎。
(3)取穴原因:天突、中脘、关元是任脉,气脉是贯通三个穴位,第十椎是督脉,能从里面贯穿。关元是小肠募穴,关元的气脉直接落到三焦命门火,对身体好。气会膻中,脖子是气之海,下天突气通。
 2、孙络
作用:去邪气,如果邪侵入人体,造成血会停滯,气粗浊,血凝结,就会在外发热,在内短气,得赶快用针泻其邪气(放血),不能够怠缓,以使血气流畅,只要见到以上情况,就用泻法,不必考虑 是否是穴位
 3(1)谷:肌肉的大会合 如合谷,阳谷。
溪:小的会合处,如后溪,解溪。
(2)作用:畅通荣卫,舍止病气。
(3)外邪亢进,正气壅塞,脉热肉坏,荣卫不能通行,肌肉则肿脓。脓未消,入骨髓,在外面破坏大的肌肉。
(4)骨痹:寒累积在溪谷之间的时候,会造成人的肌肉萎缩,抽筋,因关节很硬,造成不能伸懒腰,慢慢的风,寒,湿三者加在一起,关节肿大,外面不仁,麻木。
治疗:初始,灸法,或者针短刺
 4、 孙络之脉与经脉的分別,血盛能够泻。
罗红梅
侠客
侠客
  • UID20181765
  • 粉丝3
  • 关注6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268楼#
发布于:2016-04-15 21: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15日 《黄帝内经》第70课心得
五十八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1. 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背胸邪系阴阳左右如此,其病前后痛涩,胸胁痛而不得息,不得卧,上气短气偏痛。脉满起斜出尻,脉络胸胁支心贯鬲,上肩,加天突,斜下肩,交十椎。
a. 背痛彻心,心痛彻背:部和胸部互相牵引而疼痛;发病时可以出现前胸后背部疼痛而感觉到闭塞,胸胁部位疼痛得不能吸、不能平卧,呼吸急促,气上逆喘息,或者偏于一侧疼痛,经脉胀满。
b. 发病的原因是背部属阳,胸部属阴,背部和胸部互相牵引疼痛是因为阴脉和阳脉互相牵引造成的。
c. 胸背部的经脉斜着连系前后左右,其向下连着尾骶部,再连着胸胁部,其分支脉入心而连续到膈,并上出达到天突,又向下斜行经过肩而交会于背部十椎之下。任脉是气脉贯穿处;关元是小肠之募,气脉直接络到命门,气会膻中,脖子是气海,在天突附近。
d. 治疗方法:天突穴+中脘穴+关元穴+中枢穴(背部第十椎下)。
2. 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著,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
孙络有驱邪外出的作用,如果邪气侵入人体,造成营气和卫气运行凝滞不通,使卫气消散到处面而虚损,营气内溢到体内而停留于局部,出现既有发热,又有气虚的症状。在有血液停留而局部络脉颜色改变的地方针刺泻除邪气,使营气和卫气通达畅通,不必受是否是穴位的限制。
3. 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谿。肉分之间,谿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
人体较大肌肉的会合之处叫“谷”,较小肌肉的会合之处叫“谿”。肌肉之间就是谿谷的会合之处。可以通行营气和卫气,但也可以停留邪气。
4. 邪溢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内销骨髓,外破大腘,留于节凑,必将为败。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肝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流于谿谷也。谿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
a. 如果邪气侵犯人体,使人体的正气壅塞,不能正常运行,就会产生血脉中发热,肌肉腐烂败坏;营气和卫气不能运行,最终也将腐败成脓肿,向内深入可以使骨髓腐败,向外蔓延则可以使大肌肉也消瘦破溃;如果邪气停留在关节,将造成筋骨败坏等更严重的病变。
b. 如果寒邪侵犯人体,停留不去,则使营气和卫气不能正常运行,就会造成肌肉萎缩,筋脉拘急,不能伸展四肢和肋部,在身体内部造成骨痹,在身体表面引起皮肤感觉麻木不仁。这是由于阳气虚损不足、大寒之气停留在谿谷所造成的病证。
c. 如果是较轻微的邪气所造成的小痹,邪气沿脉来往不定,可用微针治疗,与一般刺孙络方法相同。
5. 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脉络,非独十四脉络也。内解泻于中者十脉。
a. 孙脉是经脉分出来的别支,如果孙络血盛满应该用泻法。
b. 孙脉有三百六十五脉,都能回流入络脉,络脉再回流入十二经脉。
c. 孙脉虽然不是与十四络脉相通,实际上已经包括在其中了,即使是深入到骨缝中的络脉,受邪后也可传入五脏的经脉之中。
灸友刘炳环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58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5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269楼#
发布于:2016-04-15 21: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15号,《黄帝内经》第70课心得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人体气穴有三百六十五处,来对应一年三百六十五日,
 人的背痛彻心相互牵引而痛,其治在天突与笫十椎位以及上纪。所谓“上纪”,就是胃脘的中脘穴。人的“下纪”,指的是关元穴。背部与胸腔其病邪互相连系,阴阳功能受其影响,左右受其制衡,病的症状前胸后背相牵痛且绵延不断,引起胸部胁肋疼痛而无法呼吸,无法仰卧,气上冲而短促,且偏左胸一侧痛,任脉、督脉一脉会胀满而起。
 督脉的支脉,从臀部尾椎处起,斜入体内中央,络到胸胁位,其支再入心脏贯通横膈与纵膈,再向上入肩井,再转入天突位,然后斜穿过胸到肩胛骨下方,交会在笫十椎下方。内脏的俞穴有五十穴,腑的俞穴有七十二穴,控制热的俞穴五十九位,制水的俞穴共五十七穴。头部有五行脉,每行脉有五穴,共二十五穴居头。脊椎两侧各有五穴分属五脏,左右共十穴。大椎穴两侧各有一穴是气喘名穴,共两穴。目瞳正中与浮白左右各二,共成四穴。两大腿髋部交接处有环跳穴,左右共两穴。膝有犊鼻各二穴。耳前有听宫二穴。眉头有攒竹二穴。耳后有完骨二穴。头顶中央有百会一穴。后脑部有枕骨的窍阳二穴。两颊有上关二穴。颔下有大迎二穴。腮骨有下关二穴。后颈都有天柱二穴。手、足部有上、下巨虚及上、下廉等四穴。两颔部有颊车二穴。喉部有天突一穴。腋下三寸有天府二穴。颈部有天牖二穴,扶突二穴,天窗二穴。肩部有肩井二穴。脐下有关元一穴。膝腘部有委阳二穴。肩背部有肩贞二穴。项部有哑门一穴。脐有神阙一穴。胸部俞穴有虞府、彧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左右共十二穴。背俞有大杼二穴。膺俞之云斗、中府、周荣、胸乡、天溪、食窦,左右共十二穴。阳辅二穴,足踝上横着二穴,跗阳与交信二穴。阴蹻、阳蹻的申脉、照海共四穴。
 水俞穴都在肌肉分隔间,热俞穴都在阳气最盛的气穴上。寒热往来之俞穴在膝外屈膝处的阳关穴。天府下五寸是禁针的五里穴。此等三百六十五穴是施予针刺行气的穴位。
 孙络是最微细血管会合之所,全身有三百六十五处,来对应一年,此为病邪所入之处,也是营气与卫气流通之处。一旦病邪居此,会使营卫无法流通而滞留,卫气会因而流散,营气会充溢在孙络的脉中,造成气竭血停着不动,向外会产生热症,入内会使人呼吸浅短,这时不可犹豫,立刻施予放血,使营卫能够流通,亦即只要发现郁血的血络,即刻放血,不须考虑其属何位。
 肌肉之会处名“谷”,小肉之会处为“溪”。肉之分野,即是溪谷之会也,这是营卫通行之处,也是与外气交会之所。如果病邪居此,会使气壅塞不通,血积而令脉热,肉因而腐败。营卫无法流通,终致生脓,向内会伤及骨髓,向外会破损肌肉。
 外邪若留在关节不去,终至大病生。此易积留寒邪之所,营卫无法居此滋养,造成肌肉消痩,筋节收缩,胸肋与关节肘部无法屈伸,向内会引发“骨痹”,向外会使肌肉麻木不仁,此谓“不足”,乃因大寒之邪积留溪谷不去而成的。溪谷共有三百六十五处,也对应于一年。所以无论是气穴、孙络、溪谷都相同,凡邪气入侵人体之始,均会充满在表脉往来,吾人只须施予微小的针刺,即可去病。故病虽进入不同部位,初始时其治法是一样的。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