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
会员
会员
  • UID2018759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5
6420楼#
发布于:2016-04-20 15: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山西吴静
2016年4月19日学习《黄帝内经》第74课心得
  气有余的则喘咳气上逆,气不足则呼吸气息短少。若未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皮肤而发生皮肤微病,使肺气微泄。有余的应当泻其经隧,但不要伤其经脉,不要使之出血,不要使其气泄。气不足的则应补其经隧。
  血有余的则发怒,血不足的则恐你惧。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孙络,孙络盛满外溢,则流于经脉,经脉就会有血液留滞。血有余的应泄其充盛的经脉,以出其血。血不足的应察其经脉之虚者补之,刺中其经脉后,久留其针而观察之,待气至而脉转大时,即迅速出针。
  形有余的则腹胀满,大小便不利,形不足的则四肢不能运动。邪气仅客于肌肉,使肌肉有蠕动的感觉,这叫做“微风”。形有余应当泻足阳明的经脉,使邪气从内外泻,形不足的应当补足阳明的络脉,使气血得以内聚。
  志有余的则腹胀飧泄,志不足的则手足厥冷。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骨,使骨节间如有物震动的感觉。志有余的应泻然谷以出其血,志不足的则应补复溜穴。当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邪气仅客于骨时,应当在骨节有鼓动处立即刺治。
  阴经和阳经都有俞有会,以互相沟通。如阳经的气血灌注于阴经,阴经的气血盛满则充溢于外,能这样运行不已,保持阴阳平调,形体得到充足的气血滋养,九候的脉象也表现一致,这就是正常的人。
  风雨之邪伤人,是先侵入皮肤,有皮肤而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注于大经脉。
  寒湿之邪气伤人,使人皮肤失却收缩功能,肌肉坚紧,营血滞涩,卫气离去,所以叫做虚证。
  人若喜怒不加节制,则使阴气上逆,阴气上逆则必虚于下,阴虚者阳必凑之,所以叫做实证。人若过度喜乐则气易下陷,过度悲哀则气易消散,气消散则血行迟缓,脉道空虚;若再寒凉饮食,寒气充满于内,血气滞涩而气耗,所以叫做虚证。
  阴虚则生内热:过度劳倦则伤脾,脾虚不能运化,必形气衰少,也不能转输水谷的精微,这样上焦即不能宣发五谷气味,下脘也不能化水谷之精,胃气郁而生热,热气上熏于胸中,因而发生内热。
贵阳-李广合
侠客
侠客
  • UID2015068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3
  • 社区居民
6421楼#
发布于:2016-04-20 16: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贵阳-李广合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1《黄帝内经》第76课心得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二)
(8)邪气侵入手阳明经的络脉,使人耳聋,间断性失去听觉,针刺手大指侧的次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那样远处的商阳穴各一针,立刻就可以恢复听觉;再刺中指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中冲穴,马上就可听到声音。如果是完全失去听力的,就不可用针刺治疗了。假如耳中鸣响,如有风声,也采取上述方法进行针刺治疗。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9)凡是痹证疼痛走窜,无固定地方的,就随疼痛所在而刺其分肉之间,根据月亮盈亏变化确定针刺的次数。凡有用针刺治疗的,都要随着人体在月周期中气血的盛衰情况来确定用针的次数,如果用针次数超过其相应的日数,就会损耗人的正气,如果达不到相应的日数,邪气又不得泻除。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病好了,就不要再刺;若还没有痊愈,按上述方法再刺。月亮新生的初一刺一针,初二刺二针,以后逐日加一针,知道十五日加到十五针,十六日又减为十四针,以后逐日减一针。
  (10)邪气侵入足阳明经的络脉,使人发生鼻塞,衄血,上齿寒冷,针刺足中趾侧的次趾爪甲上方与皮肉交接处的历兑穴,各刺一针。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11)邪气侵入足少阳经的络脉,使人胁痛而呼吸不畅,咳嗽而汗出,针刺足小趾侧的次趾爪甲上方与皮肉交接处的窍阴穴,各刺一针,呼吸不畅马上就缓解,出汗也就很快停止了;如果有咳嗽的要嘱其注意衣服饮食的温暖,这样一天就可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疾病很快就可痊愈。如果仍未痊愈,按上述方法再刺。
  (12)邪气侵入足少阴经的络脉,使人咽喉疼痛,不能进饮食,往往无故发怒,气上逆直至门之上,针刺足心的涌泉穴,左右各三针,共六针,可立刻缓解。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如果咽喉肿起而疼痛,不能进饮食,想咯(kǎ卡)吐痰涎又不能咯出来,针刺然骨前面的然骨穴,使之出血,很快就好。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13)邪气侵入足太阴经的络脉,使人腰痛连及少腹,牵引至胁下,不能挺胸呼吸,针刺腰尻部的骨缝当中及两旁肌肉上的下尻穴,这是腰部的俞穴,根据月亮圆缺确定用针次数,出针后马上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14)邪气侵入足太阳经的络脉,使人背部拘急,牵引胁肋部疼痛,针刺应从项部开始沿着脊骨两旁向下按压,在病人感到疼痛处周围针刺三针,病立刻就好。
  (15)邪气侵入足少阳经的络脉,使人环跳部疼痛,腿骨不能举动,以毫针刺其环跳穴,有寒的可留针久一些,根据月亮盈亏的情况确定针刺的次数,很快就好。
  4、治疗各经疾病用针刺的方法,如果经脉所经过的部位未见病变,就应用缪刺法。
  (1)耳隆针刺手阳明经商阳穴,如果不好,再刺其经脉走向耳前的听宫穴。
  (2)蛀牙病刺手阳明经的商阳穴,如果不好,再刺其走入齿中的经络,很快就见效。
  (3)邪气侵入到五脏之间,其病变表现为经脉牵引作痛,时痛时止,根据其病的情况,在其手足爪甲上进行缪刺法,择有血液郁滞的络脉,刺出其血,隔日刺一次,一次不见好,连刺五次就可好了。
  (4)阳明经脉有病气交错感传而牵引上齿,出现唇齿寒冷疼痛,可视其手背上经脉有郁血的地方针刺出血,再在足阳明中趾爪甲上刺一针,在手大拇指侧的次趾爪甲上的商阳穴各刺一针,很快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5、尸厥的治法
邪气侵入到手少阴、手太阴、足少阴、足太阴、和足阳明的络脉,这五经的络脉都聚会于耳中,并上绕左耳上面的额角,假如由于邪气侵袭而至此五络的真气全部衰竭,就会使经脉都振动,而形体失去知觉,就象死尸一样,有人把它叫做“尸厥”。这时应当针刺其足大趾内侧爪甲距离爪甲有韭菜叶宽那么远处的隐白穴,然后再刺足心的涌泉穴,再刺足中趾爪甲上的历兑穴,各刺一针;然后再刺手大指内侧距离爪甲有韭菜叶宽那么远处的少商穴,再刺手少阴经在掌后芮骨端的神门穴,各刺一针,当立刻清醒。如仍不好,就用竹管吹病人两耳之中,并把病人左边头角上的头发剃下来,取一方寸左右,烧制为末,用好酒一杯冲服,如因失去知觉而不能饮服,就把药酒灌下去,很快就可恢复过来。
  大凡刺治的方法,先要根据所病的经脉,切按推寻,评审虚实而进行调治;如果经络不调,先采用经刺的方法;如果有病痛而经脉没有病变,再采用缪刺的方法,要看皮肤不是否有郁血的络脉,如有应全部把郁血刺出。以上就是缪刺的方法。
四时剌逆从论篇第六十四(一)
一、六经有余和不足之症状
王玲萍
侠客
侠客
  • UID20176952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219
6422楼#
发布于:2016-04-20 16: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王玲萍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5课心得
  ★阳盛则生外热:若上焦不通利,可使皮肤致密,腠理闭塞,汗孔不通,如此则卫气不得发泄散越,郁而发热,所以发生外热。
  ★阴盛则生内寒:若寒厥之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下泄,寒气不泻,则阳气必受耗伤,阳气耗伤,则寒气独留,寒性凝敛,营血滞涩,脉行不畅,其脉搏必见盛大而涩,所以成为内寒。
  ★当阴与阳相并,气与血相并,疾病已经形成时,刺治这种疾病,应取其经脉,病在营分的,刺治其血,病在卫分的,刺治其气,同时还要根据病人形体的肥瘦高矮,四时气候的寒热温凉,决定针刺次数的多少,取穴部位的高下。
  ★当血气和邪气已并,病已形成,阴阳失去平衡的,泻实证时,应在气盛的时候进针,即在病人吸气时进针,使针与气同时入内,刺其俞穴以开邪出之门户,并在病人呼气时出针,使针与气同时外出,这样可使精气不伤,邪气得以外泄;在针刺时还要使针孔不要闭塞,以排泄邪气,应摇大其针孔,而通利邪出之道路,这叫做“大泻”,出针时先以左手轻轻切按针孔周围,然后迅速出针,这样亢盛的邪气就可穷尽。补虚时,以手持针,不要立即刺入,先安定其神气,待病人呼气时进针,即气出针入,针刺入后不要摇动,使针孔周围紧密与针体连接,使精气无隙外泄,当气至而针下时,迅速出针,但要在病人吸气时出针,气入针出,使针下所至的热气不能内还,出针后立即按闭针孔使精气得以保存。针刺侯气时,要耐心等待,必待其气至而充实,始可出针,这样可使以至之气不致散失,远处未至之气可以导来,这叫做补法。
  ★黄帝说:先生说虚证和实证共有十种,都是发生于五脏,但五脏只有五条经脉,而十二经脉,每经都能发生疾病,先生为什麽只单独谈了五脏?况且十二经脉又都联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也必然波及到经脉,经脉所发生的疾病,又都有虚有实,这些虚证和实证,又怎样和五脏的虚证和实证岐相结合呢。
  ★岐伯说:五脏和六腑,本有其表里关系,经络和肢节,各有其所发生的虚证和实证,应根据其病变所在,随其病情的虚实变化,给予适当的调治。如病在脉,可以调治其血;病在血,可以调治其络脉;病在气分,可以调治其卫气;病在肌肉,可以调治其分肉间;病在筋,可以调治其筋;病在骨,可以调治其骨。病在筋,亦可用焠针劫刺其病处,与其筋脉挛急之处;病在骨,亦可用焠针和药烫病处;病不知疼痛,可以刺阳蹻阴蹻二脉;身有疼痛,而九侯之脉没有病象,则用缪刺法治之。如果疼痛在左侧,而右脉有病象,则用巨刺法辞之。总之,必须祥审地诊察酒侯的脉象,根据病情,运用针刺进行调治。只有这样,针刺的技术才算完备。
  ★大凡病邪侵袭人体,必须首先侵入皮毛;如果逗留不去,就进入孙脉,再逗留不去,就进入络脉如还是逗留不去,就进入经脉,并向内延及五脏,流散到肠胃;这时表里都受到邪气侵袭,五脏就要受伤。这是邪气从皮毛而入,最终影响到五脏的次序。象这样,就要治疗其经穴了。如邪气从皮毛侵入,进入孙、络后,就逗留而不去,由于络脉闭塞不通,邪气不得入于经脉,于是就流溢于大络中,从而生成一些异常疾病。邪气侵入大络后,在左边的就流窜到右边,在右边的就流窜到左边,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但只影响到络脉而不能进入经脉之中,从而随大络流布到四肢;邪气流窜无一定地方,也不能进入经脉俞穴,所以病气在右而症见于左,病气在左而症见于右,必须右痛刺左,左痛刺右,才能中邪,这种刺法就叫做“缪刺”。
  ★邪气侵袭到经脉,如果左边经气较盛则影响到右边经脉,或右边经气较盛则影响到左边经脉;但也有左右相互转移的,如左边疼痛尚未好,而右边经脉已开始有病,象这样,就必须用巨刺法
贵阳-李广合
侠客
侠客
  • UID2015068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3
  • 社区居民
6423楼#
发布于:2016-04-20 16: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贵阳-李广合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0《黄帝内经》第76课心得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三)
  11、阳盛则生外热是:若上焦不通利,可使皮肤致密,腠理闭塞,汗孔不通,如此则卫气不得发泄散越,郁而发热,所以发生外热。
  12、阴盛则生内寒是:若寒厥之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下泄,寒气不泻,则阳气必受耗伤,阳气耗伤,则寒气独留,寒性凝敛,营血滞涩,脉行不畅,其脉搏必见盛大而涩,所以成为内寒。
  13、阴与阳相并,气与血相并,疾病已经形成时的针刺:刺治这种疾病,应取其经脉,病在营分的,刺治其血,病在卫分的,刺治其气,同时还要根据病人形体的肥瘦高矮,四时气候的寒热温凉,决定针刺次数的多少,取穴部位的高下。
  14、血气和邪气已并,病已形成,阴阳失去平衡的刺治与补、泻方法:泻实证时,应在气盛的时候进针,即在病人吸气时进针,使针与气同时入内,刺其俞穴以开邪出之门户,并在病人呼气时出针,使针与气同时外出,这样可使精气不伤,邪气得以外泄;在针刺时还要使针孔不要闭塞,以排泄邪气,应摇大其针孔,而通利邪出之道路,这叫做“大泻”,出针时先以左手轻轻切按针孔周围,然后迅速出针,这样亢盛的邪气就可穷尽。
  15、怎样补虚:以手持针,不要立即刺入,先安定其神气,待病人呼气时进针,即气出针入,针刺入后不要摇动,使针孔周围紧密与针体连接,使精气无隙外泄,当气至而针下时,迅速出针,但要在病人吸气时出针,气入针出,使针下所至的热气不能内还,出针后立即按闭针孔使精气得以保存。针刺侯气时,要耐心等待,必俟其气至而充实,始可出针,这样可使以至之气不致散失,远处未至之气可以导来,这叫做补法。
  16、五脏和六腑,本有其表里关系,经络和肢节,各有其所发生的虚证和实证,应根据其病变所在,随其病情的虚实变化,给予适当的调治。
(1) 病在脉,可以调治其血;
(2) 病在血,可以调治其络脉;
(3) 病在气分,可以调治其卫气;
(4) 病在肌肉,可以调治其分肉间;
(5) 病在筋,可以调治其筋;病在骨,可以调治其骨。病在筋,亦可用焠针劫刺其病处,与其筋脉挛急之处;
(6) 病在骨,亦可用焠针和药烫病处;
(7) 病不知疼痛,可以刺阳蹻阴蹻二脉;
(8) 身有疼痛,而九侯之脉没有病象,则用缪刺法治之。
(9) 如果疼痛在左侧,而右脉有病象,则用巨刺法辞之。
总之,必须祥审地诊察酒侯的脉象,根据病情,运用针刺进行调治。只有这样,针刺的技术才算完备。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一)
一、缪刺和巨剌法
1、“缪刺”
  病邪侵袭人体的过程:皮毛-孙脉-络脉-经脉-五脏-流散到肠胃;象这样,就要治疗其经穴了。注:这是在经络通的情况传递次序。
如邪气从皮毛侵入,进入孙、络后,就逗留而不去,由于络脉闭塞不通,邪气不得入于经脉,于是就流溢于大络中,从而生成一些异常疾病。邪气侵入大络后,在左边的就流窜到右边,在右边的就流窜到左边,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但只影响到络脉而不能进入经脉之中,从而随大络流布到四肢;邪气流窜无一定地方,也不能进入经脉俞穴,所以病气在右而症见于左,病气在左而症见于右,必须右痛茨左,左痛刺右,才能中邪,这种刺法就叫做“缪刺”。
  2、巨剌:缪刺左病右取、右病左取:邪气侵袭到经脉,如果左边经气较盛则影响到右边经脉,或右边经气较盛则影响到左边经脉;但也有左右相互转移的,如左边疼痛尚未好,而右边经脉已开始有病,象这样,就必须用巨刺法了。但是运用巨刺必定要邪气中于经脉,邪气留脉决不能运用,因为它不是络脉的病变。因为络病的病痛部位与经脉所在部位不同,因此称为“缪刺”。
  3、缪刺的方法与取穴:
(1) 邪气侵入足少阴经的络脉,使人突然发生心痛,腹胀大,胸胁部胀满但并无积聚,针刺然谷穴出些血,大约过一顿饭的工夫,病情就可以缓解;如尚未好,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新近发生的病,针刺五天就可痊愈。
(2) 邪气侵入手少阳经的络脉,使人发生咽喉疼痛痹塞,舌卷,口干,心中烦闷,手臂外侧疼痛,抬手不能至头,针刺手小指侧的次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那样远处的关冲穴,各刺一针。壮年人马上就见缓解,老年人稍待一会儿也就好了。左病左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如果是新近发生的病,几天就可痊愈。
(3) 邪气侵袭足厥阴经的络脉,使人突然发生疝气,剧烈疼痛,针刺足大趾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大敦穴,左右各刺一针。男子立刻缓解,女子稍待一会儿也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4) 邪气侵袭足太阳经的络脉,使人发生头项肩部疼痛,针刺足小趾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至阴穴,各刺一针,立刻就缓解。如若不缓解,再刺外踝下的金门穴三针,大约一顿饭的工夫也就好了。左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5) 邪气侵袭手阳明经的络脉,使人发生胸中气满,喘息而胁肋部撑胀,胸中发热,针刺手大指侧的次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那样远处的商阳穴,各刺一针。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大约一顿饭的工夫也就好了。
(6) 邪气侵入手厥阴经的络脉,使人发生臂掌之间疼痛,不能弯曲,针刺手腕后方,先以手指按压,找到痛处,再针刺。根据月亮的圆缺确定针刺的次数,例如月亮开始生光,初一刺一针,初二刺二针,以后逐日加一针,知道十五日加到十五针,十六日又减为十四针,以后逐日减一针。
(7) 邪气侵入足部的阳蹻脉,使人发生眼睛疼痛,从内眦开始,针刺外踝下面约半寸后的申脉穴,各刺一针。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大约如人步行十里路的工夫就可以好了。
(8) 人由于堕坠跌伤,淤血停留体内,使人发生腹部胀满,大小便不通,要先服通便导淤的药物。这是由于坠跌,上面伤了厥阴经脉,下面伤了少阴经的络脉。针刺取其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的血脉,刺出其血,再刺足背上动脉处的冲阳穴;如果病不缓解,再刺足大趾三毛处的大敦穴各一针,出血后病立即就缓解。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假如有好悲伤或惊恐不乐的现象,刺法同上。
祁峰
侠客
侠客
  • UID2018580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68
6424楼#
发布于:2016-04-20 16: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75课学习心得:
毛孔闭塞不开可通过洗冷水澡来调理。
巨刺在经。缪刺在络,但共同点均为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
全身难过,不知病在何处,应在跷脉上取穴。
四肢疼痛,三部九候之脉正常,则用左右对称针络脉的缪刺法即可。
络脉一般均为新病,急病。
病邪居于足少阴络上,会突发心痛,胸胁胀满等症,可然谷穴附近找青筋放血立愈,若不好,左胸取右,右胸取左,在然谷穴附近找痛点下针即可。
病邪居于手少阳之络,会有喉痛,口干,舌上卷,心烦兼手臂痛,可手中指及手次指指甲侧的中衡及关冲穴放血。
邪居于足厥阴之络,会突发疝气剧痛,可刺足大指指甲后方与肉交接之处,左右各一,左痛取右,右痛取左。
袁小玲
会员
会员
  • UID201855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30
6425楼#
发布于:2016-04-20 18:24
@教官-藁城-贾英然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袁小玲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5心得。
1、 上焦的阳气如果无法畅连肌肉皮表时,会使皮肤紧密,肌理闭塞不通,毛孔因而不通畅,汗液无法外泄体外,造成体内之热达于肌中,无法随汗外出,就发生外热的症状。
2、 阴气本居下,如因过度劳累,致阴气向上逆行,此阴寒之气停积胸中无法外出,如此一来,胸中阳气必然散去,寒气独居阳位,内里气血不通畅,此里寒之所生也。
3、 阴与阳,气与血,若互相偏差或交征,病因面形成,刺此类病人,须在发生异常之经脉取穴,若是血偏则取血,若是气偏则取气,此时须考虑病人体型高矮肥瘦与四季变化来决定取穴高下。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泻时要加上摇大针孔方式出针(苍龙摆尾),可增加出路的流畅。补时拔针后立按针孔,精气会停留在病经上。
4、 体内五脏,都与六腑有表里关系,经脉络脉到四肢关节,各有虚实,视病居何处而阴随评剧调理治疗。如病在脉,调理在血分。病在血中,调理在络上,病在气分,调理在表卫,病在肉中,调理在分肉之间。病生在筋,调于筋部,病在骨中,调之在骨。若全身难过又不知痛在何处,则在两桥脉上取穴。如果是体外四肢的疼痛,三部九候之脉又正常,则用左右对称针络脉治疗的缪刺法,痛在左侧但右手脉有偏差,则采用对称刺经脉之法(巨刺法)。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1、 一旦病邪居于大络脉中,就会从左流注到右,或从右侧流注到左侧,上下左右不断游走而与主脉产生干扰,其分布在四肢之末稍,此病气无常居之所,又不进入主经之俞穴,此时须采用“缪刺法”。缪刺法是左病治右,右病治左。
2、 病居于足少阴肾经的络上,在然谷穴前后找其瘀络之血脉,用放血针入出血即可。病在手少阳之络脉,可针刺手中指及手次指指侧的中衡及关冲穴放血。病在足厥阴的络脉上,刺足大指指甲后方与肉交接之处,左右各一。病在足太阳的络脉上,刺足小指甲正后方与肉交接之处,左右各一,针后立愈。病在手阳明的络脉上,刺手大指及食指指甲侧的少商与商阳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病留在臂掌之间,刺足踝后方,按出痛点,再以针刺之,刺之数以月日之数为准,如初一则刺一次,初二刺二次依此推下去,到十五日十五次,十六日以后递减之。病在足阳桥之络脉上,刺外踝之下申脉上,左右各一。人若由高处坠落,瘀血留体内,造成腹中胀满,无法大小便。喝桃核承气汤,刺内踝下,然谷穴前,从青脉部位放血,仍未愈,在足大指三毛位上放血,血出即愈。如有善悲,易惊闷闷不乐之人,也可用此刺法。
陶原
侠客
侠客
  • UID2018322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9
6426楼#
发布于:2016-04-20 18: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6420日黄帝内经第75课心得:

   久病的人阴虚。 阳盛生外热:阳是上焦,上焦不断循环,肺里的阳到四肢肌肉皮肤上去,上焦不通,则皮肤致密,汗流不出,故外热。 阴盛生内寒:身体里有寒的时候,泻不出去,寒停留在体内太久,胸阳的湿气会没有,心脏的温度会降下来,心脏的搏动力量会减弱,这时寒独留,血会凝固住,血行速度会受到影响,寸口脉因而盛大起来。
    阴与阳并,气与血并,针法:须在发生异常之经脉取穴,若是血则扎在血气上,若是气则扎在胃上。以胸腔来讲,心是血,肺是气,如果病是发在胸腔的,如果是血下针在心经上,如果是气下针在肺经上。 血气之偏差,产生了疾病,结果造成阴阳相争,补泻:泻法:针可以扎在子穴上,针下去起针时可以摇大针扎,让气流出来,补:针出来把针孔按住。
   补虚:吐气的时候气吐完下针,吸气的时候把针深进去,出针的时候把针孔塞住。 虚实有十种,生于五脏,十二经脉连系身上三百六十五个关节,关节有病,也会延及经脉上,经脉也有虚实之分。五脏与六腑是表里,有十二经脉,名有虚实,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全身难过又不知痛在何处,可在两跷脉上下针,如果体外四肢的疼痛,三部九候之脉又正常,则用缪刺法,痛在左侧但右手脉有偏差,采用巨刺。
 
   巨刺与缪刺的共同点:都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不同点:巨刺是在经上,缪刺是在络上。 不痛在正经上,是痛在络上,在对侧的络上治疗或者上病下治(对侧)。 缪刺论:病邪客于身体外面,一定会居于皮表上,没好会入孙脉,还是没好入络脉再入主经脉,主经脉内连五脏,先入阳经再从阳经的络穴跑到阴经上,从阴经的络上进入五脏,散于肠胃。
 
   病邪客于皮肤表,进入孙络,如果停留不去,毛孔肌肉又闭塞无法出去,又无法进入主经脉,于是就流注到大络脉中,十五大络统归脾在箮,会生出一些奇怪毛病,采用缪刺法。 病邪居于足少阴肾经的络上,会有突发心绞痛,胸腔胀满,平常没有这个病突发这个病,在然谷前后有青筋的地方放血,连续五天就好。 病邪居于少阳经的络:会有喉痛,在井穴上放血,四肢末梢井穴上放血。 病邪居于肝经上的络:突发暴痛,刺大敦穴,男孩子马上就好,女孩子要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病邪居于足太阳的络:头项强痛,肩膀痛,刺至阴穴。 病邪居于手阳明的络:胸中气满,胸中大热,刺商阳穴,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所有的络病都是新病,发烧刺少商,商阳。 病邪居于臂掌之间,手没办法弯曲,可刺踝后方,农历初一到十五按天数刺针数,到农历十六以后反过来刺数为十四,十三。 病邪居于足阳跷的络:眼止疼痛,可针申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人从高处坠落,喝桃核承气汤,刺然谷穴,没好加冲阳还没好再加三毛上放血。
徐淑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9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6427楼#
发布于:2016-04-20 18: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5讲学习心得:
 一、(接上讲)久病的人都会阴虚内热的现象。1.阳盛生外热:阳是上焦,上焦不断循环,肺里的阳到四肢肌肉皮肤上去,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弦府不通,汗流不出,卫气不外行,故外热。有的人从小到大一辈子不流汗,为什么呢?第一,小时候肺可能有问题(受伤),如肺炎,或者说出生时肺内的津液排出不透,也就是羊水排出的不是很透。人一惯怕出汗,很少运行,或者出汗后,湿的衣服没有及时更换,长久了湿和汗在一起就生疣,再者从小就不出汗,不运动,毛孔功能退化掉了,一运动就全身发热,一滴汗也流不出来,给于发汗的药物,还是不出汗,就嘱其洗冷水澡。
 2.阴盛生内寒:身体里有寒的时候,泻不出去,寒停留在体内太久,胸阳的温气就会没有,心脏的温度会降下来,心脏的搏动力量会减弱,这时寒独留,血会凝固住,血行速度会受到影响,寸口脉因而盛大起来。
 3.阴与阳并,气与血并,针法:须在发生异常之经脉取穴,若是血则扎在血气上,若是气则扎在胃上。以胸腔来讲,心是血,肺是气,如果病是发在胸腔的,如果是血下针在心经上,如果是气下针在肺经上。因血气之偏差,产生了疾病,结果造成阴阳相争,补泻:泻法:针可以扎在子穴上,针下去起针时可以摇大针扎,让气流出来(苍龙摆尾,看到肺经上的实证,就在肺经上下针),补:针出来把针孔按住。补虚:吐气的时候气吐完下针,吸气的时候把针深进去,出针的时候把针孔塞住。
 4.虚实有十种,生于五脏,十二经脉连系身上三百六十五个关节,关节有病,也会延及经脉上,经脉也有虚实之分。五脏与六腑是表里,有十二经脉,名有虚实,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5.全身难过又不知痛在何处,可在两跷脉上下针,如果体外四肢的疼痛,三部九候之脉又正常,则用缪刺法,痛在左侧但右手脉有偏差,采用巨刺。巨刺与缪刺的共同点:都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不同点:巨(大)刺是在经上,缪刺是在络上。例如肺经上的虚证,在对侧的母穴大渊上下针,是巨刺(因为是经上面),如果刺在络上面就是缪刺,如不痛在正经上,是痛在络上,不是肺经又不是阳明经,在对侧的络上治疗或者上病下治(对侧)。
  二、缪刺论篇第六十三:1.病邪客于身体外面,一定会居于皮表上,没好会入孙脉,还是没好入络脉再入主经脉,主经脉内连五脏,先入阳经再从阳经的络穴跑到阴经上,从阴经的络上进入五脏,散于肠胃。病邪客于皮肤表,进入孙络,如果停留不去,毛孔肌肉又闭塞无法出去,又无法进入主经脉,于是就流注到大络脉中,十五大络统归脾在管,会生出一些奇怪毛病,采用缪刺法。
 2.病邪若居主要经脉上,左侧经脉气血通盛表示右侧有病,右侧经脉气血盛则左侧有病,其间也会有左右移痛者,有时左侧末好,右侧血脉就已经生病了,一旦如此则必采用巨刺法,必须在主经脉上取穴,不在络脉上取穴。络脉上生病,其痛并非在主经脉上,因此针刺之穴亦非在主经脉而在对侧不同之络脉处所以叫做“缪刺”。
 3.病邪居于足少阴肾经的络上,会有突发心绞痛,胸腔胀闷,胁肋胀满的症状出现,若不是有其他的病积于胸腔内(平常没有这个病突发这个病),在然谷前后有青筋的地方放血,顿饭时间即痊愈,如果不好,左侧胸痛取右侧,右侧胸痛取左侧,在然谷穴附近找压痛点下针,即可治好。新发的,初病的连续五天就好。
 4.病邪居于少阳(三焦)经的络:会有喉痛,舌向上卷口中干燥,心烦且手臂外廉痛,手无法抬到头部等症状,在井穴上放血,四肢末梢井穴上放血。
 5.病邪居于肝经上的络:突发暴痛,刺大敦穴,男孩子马上就好,女孩子要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耿雪明
侠客
侠客
  • UID20182521
  • 粉丝1
  • 关注2
  • 发帖数215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428楼#
发布于:2016-04-20 20: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6集心得:
P511
邪气侵入手阳明经的络脉:
使人耳聋,间断性失去听觉,针刺手大指侧的次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那样远处的商阳穴各一针,立刻就可以恢复听觉;再刺中指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中冲穴,马上就可听到声音。如果是完全失去听力的,就不可用针刺治疗了。假如耳中鸣响,如有风声,也采取上述方法进行针刺治疗。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凡是痹证疼痛走窜,无固定地方的,就随疼痛所在而刺其分肉之间,根据月亮盈亏变化确定针刺的次数。凡有用针刺治疗的,都要随着人体在月周期中气血的盛衰情况来确定用针的次数,如果用针次数超过其相应的日数,就会损耗人的正气,如果达不到相应的日数,邪气又不得泻除。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病好了,就不要再刺;若还没有痊愈,按上述方法再刺。月亮新生的初一刺一针,初二刺二针,以后逐日加一针,知道十五日加到十五针,十六日又减为十四针,以后逐日减一针。
邪气侵入足阳明经的络脉:
使人发生鼻塞,衄血,上齿寒冷,针刺足中趾侧的次趾爪甲上方与皮肉交接处的历兑穴,各刺一针。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足少阳经的络脉:
使人胁痛而呼吸不畅,咳嗽而汗出,针刺足小趾侧的次趾爪甲上方与皮肉交接处的窍阴穴,各刺一针,呼吸不畅马上就缓解,出汗也就很快停止了;如果有咳嗽的要嘱其注意衣服饮食的温暖,这样一天就可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疾病很快就可痊愈。如果仍未痊愈,按上述方法再刺。
 邪气侵入足少阴经的络脉:
使人咽喉疼痛,不能进饮食,往往无故发怒,气上逆直至门之上,针刺足心的涌泉穴,左右各三针,共六针,可立刻缓解。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如果咽喉肿起而疼痛,不能进饮食,想咯(kǎ卡)吐痰涎又不能咯出来,针刺然骨前面的然骨穴,使之出血,很快就好。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足太阴经的络脉:
使人腰痛连及少腹,牵引至胁下,不能挺胸呼吸,针刺腰尻部的骨缝当中及两旁肌肉上的下尻穴,这是腰部的俞穴,根据月亮圆缺确定用针次数,出针后马上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足太阳经的络脉:
使人背部拘急,牵引胁肋部疼痛,针刺应从项部开始沿着脊骨两旁向下按压,在病人感到疼痛处周围针刺三针,病立刻就好。
邪气侵入足少阳经的络脉:
使人环跳部疼痛,腿骨不能举动,以毫针刺其环跳穴,有寒的可留针久一些,根据月亮盈亏的情况确定针刺的次数,很快就好。
治疗各经疾病用针刺的方法,如果经脉所经过的部位未见病变,就应用缪刺法。耳聋针刺手阳明经商阳穴,如果不好,再刺其经脉走向耳前的听宫穴。蛀牙病刺手阳明经的商阳穴,如果不好,再刺其走入齿中的经络,很快就见效。
邪气侵入到五脏之间:
其病变表现为经脉牵引作痛,时痛时止,根据其病的情况,在其手足爪甲上进行缪刺法,择有血液郁滞的络脉,刺出其血,隔日刺一次,一次不见好,连刺五次就可好了。
阳明经脉有病气交错感传而牵引上齿,出现唇齿寒冷疼痛,可视其手背上经脉有郁血的地方针刺出血,再在足阳明中趾爪甲上刺一针,在手大拇指侧的次趾爪甲上的商阳穴各刺一针,很快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尸厥”:
邪气侵入到手少阴、手太阴、足少阴、足太阴、和足阳明的络脉,这五经的络脉都聚会于耳中,并上绕左耳上面的额角,假如由于邪气侵袭而至此五络的真气全部衰竭,就会使经脉都振动,而形体失去知觉,就象死尸一样,有人把它叫做“尸厥”。这时应当针刺其足大趾内侧爪甲距离爪甲有韭菜叶宽那麽远处的隐白穴,然后再刺足心的涌泉穴,再刺足中趾爪甲上的历兑穴,各刺一针;然后再刺手大指内侧距离爪甲有韭菜叶宽那麽远处的少商穴,再刺手少阴经在掌后芮骨端的神门穴,各刺一针,当立刻清醒。如仍不好,就用竹管吹病人两耳之中,并把病人左边头角上的头发剃下来,取一方寸左右,烧制为末,用好酒一杯冲服,如因失去知觉而不能饮服,就把药酒灌下去,很快就可恢复过来。
刺治的方法:
先要根据所病的经脉,切按推寻,评审虚实而进行调治;如果经络不调,先采用经刺的方法;如果有病痛而经脉没有病变,再采用缪刺的方法,要看皮肤不是否有郁血的络脉,如有应全部把郁血刺出。以上就是缪刺的方法。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厥阴之气过盛,就会发生阴痹;不足则发生热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狐疝风;气血运行涩滞则形成少腹中有积气。
少阴之气有余,可以发生皮痹和隐疹;不足则发生肺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肺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和尿血。
太阴之气有余,可以发生肉痹和寒中;不足则发生脾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脾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和心腹胀满。
阳明之气有余,可以发生脉痹,身体有时发热;不足则发生心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心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和不时惊恐。
太阳之气有余,可以发生骨痹、身体沉重;不足则发生肾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肾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且不时发生巅顶部疾病。
少阳之气有余,可以发生筋痹和胁肋满闷;不足则发身肝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肝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有时发生筋脉拘急和眼目疼痛等。
9班-河南-耿雪明《黄帝内经》第76集作业
郭新
会员
会员
  • UID2018753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13
6429楼#
发布于:2016-04-20 20: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郭新申请签到2016-4-20黄帝内经76课心得
1缪刺法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不闻声音,耳朵有风声,可刺少商与商阳穴放血。如不愈加刺中冲穴。
耳朵时能听到时不能听到,不可针刺,因是虚症。

凡痹病往来无常者,可在分肉之间刺其疼痛处,用月日之数决定刺几次。刺时以气之盛衰來做刺数的标准,太过伤正气,不及则邪无法尽出。

邪客于足阳明之络,令人鼻紐上齿寒,刺历兑穴出血。左之右,右之左。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两肋痛,无法深呼吸,咳嗽且汗出不止,可刺侠溪穴,右之左,左之右,即愈。不可令病人着凉,多补充营养。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咽痛,无法进食,无故而生气,气直充上喉,可连刺足下涌泉穴三次,右之左,左之右。

咽喉肿胀,无法吞咽,又无法吐口水,刺然谷穴青筋处,血出即愈。

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且痛引腹腔两侧,无法伸腰,可刺白环穴,以月之盈亏來决定刺之数,针刺即愈。左至右右之左。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会使人抽筋,背急痛,痛延前胸肋位,可在脊背两侧五分处上下找压痛点,下针刺三次,即愈。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腰痛大腿关节痛,无法抬举大腿,可刺环跳穴,寒重之人留针去寒气,针数以月盈亏为准,即愈。

耳聋之人,刺手阳明之经脉,不愈在耳前脉处找压痛点。
牙痛时,刺手足阳明之脉,不愈则刺痛处之穴位,血出即愈。
邪客于五脏之间,会引起经脉疼痛,时痛时不痛,检查在何经之上,在末梢处找青筋处放血。隔日一次,五刺即愈。

针刺之法,主经脉无病,必是络脉之病,用缪刺法即可。络脉病引起的牙痛,齿与唇皆寒痛者,则须视察手背血脉,有青淤处,出血即愈。

邪客于手足太阴少阴和足阳明五络,此五络会于耳中,向上络额之左侧,五条经络皆氣血不足,令人昏迷状,全身肌肉血脉跳动不止,這是“尸厥”,可刺隐白,涌泉,历兑,少商,手少阴之井穴。和然谷之骨突处,即醒。
未醒者,用空管吹气入耳,把左额角法剃掉一寸,用火烧,同时让病人喝一口酒。

2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厥阴有余必生痹病,麻木不仁在内侧。
不足则生热痹之病,肝脉呈滑脉表示有疝气,肝脉涩必生小腹胀气之病。

少阴有余必病皮肤麻木不仁且生隐疹,少阴不足会病肝气不足的病,少阴脉滑,表示肺受风生咳症,脉涩必有膀胱小便带血的症状。

太阴太过,令人肌痹,为寒所致,太阴不足必病脾脏运化无力,各脏腑皆得不到营养。脾脉滑表示肌肉时麻时止。脉涩表示腹中有积,腹部胀满。

阳明有余,发热不止,脉速。不足病心痛。脉滑者心痛时发时止,脉涩者有积在体中,人易受惊吓。

太阳太过时,令人骨病身体沉重。不足则生肾病,脉滑表示肾有风邪之病。脉涩有积在体中。(尿液不出会逆流回肾)令人发癫痫。

少阳太过令人筋痹,胸肋胀满,少阳不足令人肝痹。脉滑者肝风内动,脉涩者有积病,令人抽筋及眼痛。
陈丽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9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6430楼#
发布于:2016-04-20 20:4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20日 《黄帝内经》第75课心得
六十二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13. 阴盛生内寒奈何?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阴与阳并,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之如休?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荣,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
阴盛则内寒:寒邪厥逆于上焦胸中,损伤胸中阳气而出现寒冷,即胸痹证。由于寒气向上逆行,停留积聚在胸中而不能向外泄除,使胸中阳气被耗损而虚少,寒气单独停留,使经脉中的血液运行凝涩不畅,血行不畅则经脉不通,所以产生内寒。此时脉大而涩。
14. 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补泻奈何?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
a. 阴、阳、气、血的偏聚形成疾病,针刺这些疾病,取异常经脉上的穴位。
b. 气的病变治疗于气,用浅刺法;血的病变治疗于血,用深刺法。同时根据病人的胖瘦强弱及四时变化经,决定针刺的穴位。病在胸腔,如果病在血取心,如果病在气取肺。
c. 泻法治疗实病:病人吸气时进针,使针与气一起进入人体内,并摇大针孔,从而开放邪气外泄门户(苍龙摆尾);病人呼气时出针,并使针随呼气拔出体外,同时不要按闭针孔,以让邪气尽快外泄。也可摇大针孔,扩大邪气外出通道。出针时左手切按穴位,迅速出针。
d. 补法治疗虚病:不要立即刺入,需要先安定病人情绪;等病人呼气时进针,针随呼气而进入体内。这样进针,针孔就紧闭,而人体正气就不会外泄;留针要等到经气到来以后、有充实感觉的时候,这样才能使已经来到针下的气不会散失,并把远处的气引导到针下来。出针要随病人吸气迅速出针,并按闭针孔,可以使邪气散失,不再复还于体内,而使人体正气得以保存。
15. 补虚奈何?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入针出。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夫子方虚实者有十,生于五藏,五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今夫子独言五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病,皆有虚实,何以合之?五藏者,故得六府与为表里,经脉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其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病不知所痛,两踽为上。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
a. 五脏六腑互为表里,经脉、络脉、四肢和关节都能产生虚实的病变。治疗时应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进行恰当的调整和治疗。治疗前一定要仔细诊察病人三部九候的脉象变化和症状。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b. 病变部位在脉,调理血;病变部位在血中,调理络脉;病变部位在气中,调理卫气;病变部位在肌肉,调理肌肉;病变部位在筋,调理筋;病变部位在骨,调理骨。
c. 风寒痹痛,经脉拘急,用火针劫刺患处;皮肤肌肉麻痹、不知痛痒、不知哪里痛,针刺阴蹻和阳蹻;身体疼痛、但三部九候脉象正常,没有病态表现的,缪刺;痛在左而右脉表现病变,巨刺。
d. 巨刺与缪刺的共同点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差异点:巨刺在经脉上,缪刺在络脉上。
六十三篇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1. 何为缪刺?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也,是治其经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 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 ,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a. 缪刺:在络脉中采用右病取左、左病取右、交叉针刺的方法。
b. 邪气侵袭人体的途径:皮毛→孙脉→络脉→阳经→络脉→阴经→五脏、散布于胃肠。正刺法:治经脉。
c. 如果邪气侵入皮毛,进入孙脉中停留时间久,使络脉闭塞不通,邪气不能经过络脉侵入经脉,邪气会流溢到大络中去。大络是人体十四经脉的分支,互相贯通、交流,邪气进入大络会在人体上下左右侵入,使人生各种奇怪的病。如:病邪在左却右侧有症状,病邪在右却左侧有症状。由于病邪在人体内上下左右到处侵入,干扰经脉的正常功能、但又不进入经脉之中、也不侵入经脉的腧穴,而是散布到四肢的末端,使病邪所在之处与病症表现之处不一致,所以只能采用左病右治、右病左治针刺病人络脉的方法,即缪刺法。
2. 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经病痛在经上,是久病;所有的络病都是新病,是外来的风寒暑湿燥火,比较浅、比较突然,在四肢末梢井穴放血。
3.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参见而已,不已,左取右,右取左,病新发者,取五日已。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壮者立已,老者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数日已。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胸中喘息,而支胠胸中热,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刺其踝后。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以月生死为数,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邪客于足阳踽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顷而已。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胀满,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谷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a. 病邪入足少阴肾经络脉的症状:突然心痛、腹胀、胸胁部支撑胀闷;此时在然谷前的青筋上针刺出血。
b. 病邪入手少阳三焦经络脉的症状:咽喉肿胀疼痛、舌体卷缩,口干渴、心中烦闷、手臂外侧疼痛而不能抬高到头部;此时针刺关冲出血。
c. 病邪入足厥阴肝经络脉的症状:疝气、突然疼痛;取大敦。
d. 病邪入足太阳膀胱经络脉的症状:头部、颈项部和肩部的疼痛;针刺至阴及金门。
e. 病邪入手阳明大肠经络脉的症状:胸中气满、喘息、胸肋胀闷及胸内发热等症状;针刺商阳。
f. 病邪入手厥阴心包经络脉的症状:腕关节不能屈伸、活动不便;取手腕关节之后手按压疼痛的部位。
g. 病邪入足部阳蹻脉的症状:病人眼睛疼痛,这种疼痛从内眼角开始。取申脉。
h. 高处坠落受伤、瘀血停留在体内或者经常悲哀惊恐、闷闷不乐其腹中胀满疼痛、大小便不通;先服用通便祛瘀的药,再针刺中封和然谷前的足少阴肾经的络脉,使之出血。如果没好,再针刺足背上足阳明胃经的冲阳。如果没好,就针刺大敦出血。
薛绍展
侠客
侠客
  • UID201877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3
6431楼#
发布于:2016-04-20 21: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5课心得:
1、 上焦的阳气如果无法畅连肌肉皮表时,会使皮肤紧密,肌理闭塞不通,毛孔因而不通畅,汗液无法外泄体外,造成体内之热达于肌中,无法随汗外出,就发生外热的症状。
2、 阴气本居下,如因过度劳累,致阴气向上逆行,此阴寒之气停积胸中无法外出,如此一来,胸中阳气必然散去,寒气独居阳位,内里气血不通畅,此里寒之所生也。
3、 阴与阳,气与血,若互相偏差或交征,病因面形成,刺此类病人,须在发生异常之经脉取穴,若是血偏则取血,若是气偏则取气,此时须考虑病人体型高矮肥瘦与四季变化来决定取穴高下。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泻时要加上摇大针孔方式出针(苍龙摆尾),可增加出路的流畅。补时拔针后立按针孔,精气会停留在病经上。
4、 体内五脏,都与六腑有表里关系,经脉络脉到四肢关节,各有虚实,视病居何处而阴随评剧调理治疗。如病在脉,调理在血分。病在血中,调理在络上,病在气分,调理在表卫,病在肉中,调理在分肉之间。病生在筋,调于筋部,病在骨中,调之在骨。若全身难过又不知痛在何处,则在两桥脉上取穴。如果是体外四肢的疼痛,三部九候之脉又正常,则用左右对称针络脉治疗的缪刺法,痛在左侧但右手脉有偏差,则采用对称刺经脉之法(巨刺法)。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1、 一旦病邪居于大络脉中,就会从左流注到右,或从右侧流注到左侧,上下左右不断游走而与主脉产生干扰,其分布在四肢之末稍,此病气无常居之所,又不进入主经之俞穴,此时须采用“缪刺法”。缪刺法是左病治右,右病治左。
2、 病居于足少阴肾经的络上,在然谷穴前后找其瘀络之血脉,用放血针入出血即可。病在手少阳之络脉,可针刺手中指及手次指指侧的中衡及关冲穴放血。病在足厥阴的络脉上,刺足大指指甲后方与肉交接之处,左右各一。病在足太阳的络脉上,刺足小指甲正后方与肉交接之处,左右各一,针后立愈。病在手阳明的络脉上,刺手大指及食指指甲侧的少商与商阳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病留在臂掌之间,刺足踝后方,按出痛点,再以针刺之,刺之数以月日之数为准,如初一则刺一次,初二刺二次依此推下去,到十五日十五次,十六日以后递减之。病在足阳桥之络脉上,刺外踝之下申脉上,左右各一。人若由高处坠落,瘀血留体内,造成腹中胀满,无法大小便。喝桃核承气汤,刺内踝下,然谷穴前,从青脉部位放血,仍未愈,在足大指三毛位上放血,血出即愈。如有善悲,易惊闷闷不乐之人,也可用此刺法。
郝文慧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71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0
6432楼#
发布于:2016-04-20 21: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5课心得:
阳盛则生外热:若上焦不通利,可使皮肤致密,腠理闭塞,汗孔不通,如此则卫气不得发泄散越,郁而发热,因此发生外热。
阴盛则生内寒:若寒厥之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下泄,寒气不泻,则阳气必受耗伤,阳气耗伤,则寒气独留,寒性凝敛,营血滞涩,脉行不畅,其脉搏必见盛大而涩,因此成为内寒。
阴与阳相并,气与血相并,疾病已经形成时,可刺治治疗:刺治这种疾病,应取其经脉,病在营分的,刺治其血,病在卫分的,刺治其气,同时还要根据病人形体的肥瘦高矮,四时气候的寒热温凉,决定针刺次数的多少,取穴部位的高下。血气和邪气已并,病已形成,阴阳失去平衡的,刺治应辩证应用补法和泻法:
泻实证时,应在气盛的时候进针,即在病人吸气时进针,使针与气同时入内,刺其俞穴以开邪出之门户,并在病人呼气时出针,使针与气同时外出,这样可使精气不伤,邪气得以外泄;在针刺时还要使针孔不要闭塞,以排泄邪气,应摇大其针孔,而通利邪出之道路,这叫做“大泻”,出针时先以左手轻轻切按针孔周围,然后迅速出针,这样亢盛的邪气就可穷尽。
补虚:
以手持针,不要立即刺入,先安定其神气,待病人呼气时进针,即气出针入,针刺入后不要摇动,使针孔周围紧密与针体连接,使精气无隙外泄,当气至而针下时,迅速出针,但要在病人吸气时出针,气入针出,使针下所至的热气不能内还,出针后立即按闭针孔使精气得以保存。针刺侯气时,要耐心等待,必俟其气至而充实,始可出针,这样可使以至之气不致散失,远处未至之气可以导来,这叫做补法。
虚证和实证共有十种,都是发生于五脏,五脏有五条经脉,十二经脉,每经都能发生疾病,十二经脉又联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也必然波及到经脉,经脉所发生的疾病,又有虚有实,这些虚证和实证,和五脏的虚证和实证相结合。
五脏和六腑,本有其表里关系,经络和肢节,各有其所发生的虚证和实证,应根据其病变所在,随其病情的虚实变化,给予适当的调治。如病在脉,可以调治其血;病在血,可以调治其络脉;病在气分,可以调治其卫气;病在肌肉,可以调治其分肉间;病在筋,可以调治其筋;病在骨,可以调治其骨。病在筋,亦可用焠针劫刺其病处,与其筋脉挛急之处;病在骨,亦可用焠针和药烫病处;病不知疼痛,可以刺阳蹻阴蹻二脉;身有疼痛,而九侯之脉没有病象,则用缪刺法治之。如果疼痛在左侧,而右脉有病象,则用巨刺法辞之。总之,必须祥审地诊察酒侯的脉象,根据病情,运用针刺进行调治。只有这样,针刺的技术才算完备。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本篇说明缪刺法应用的原理,及其与巨刺法的异同,指出,同时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交错刺法,而刺其经脉的为巨刺,刺其络脉的为缪刺,病在经脉则用巨刺,病在络脉则用缪刺;叙述各经的络脉受邪后,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及针刺的取穴部位、施刺方法、用针次数,提出针刺要考虑人体在月亮周期中的气血盛衰情况的思想;
介绍了病邪侵入手少阴等五经之络而发生的叫尸厥的病变,讨论了其救治的方法。
“缪刺”:
大凡病邪侵袭人体,必须首先侵入皮毛;如果逗留不去,就进入孙脉,再逗留不去,就进入络脉如还是逗留不去,就进入经脉,并向内延及五脏,流散到肠胃;这时表里都受到邪气侵袭,五脏就要受伤。这是邪气从皮毛而入,最终影响到五脏的次序。象这样,就要治疗其经穴了。如邪气从皮毛侵入,进入孙、络后,就逗留而不去,由于络脉闭塞不通,邪气不得入于经脉,于是就流溢于大络中,从而生成一些异常疾病。邪气侵入大络后,在左边的就流窜到右边,在右边的就流窜到左边,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但只影响到络脉而不能进入经脉之中,从而随大络流布到四肢;邪气流窜无一定地方,也不能进入经脉俞穴,因此病气在右而症见于左,病气在左而症见于右,必须右痛茨左,左痛刺右,才能中邪,这种刺法就叫做“缪刺”。
缪刺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道理及其和巨刺法的区别:
邪气侵袭到经脉,如果左边经气较盛则影响到右边经脉,或右边经气较盛则影响到左边经脉;但也有左右相互转移的,如左边疼痛尚未好,而右边经脉已开始有病,象这样,就必须用巨刺法了。但是运用巨刺必定要邪气中于经脉,邪气留脉决不能运用,因为它不是络脉的病变。因为络病的病痛部位与经脉所在部位不同,因此称为“缪刺”。
缪刺的用法:
邪气侵入足少阴经的络脉,使人突然发生心痛,腹胀大,胸胁部胀满但并无积聚,针刺然谷穴出些血,大约过一顿饭的工夫,病情就可以缓解;如尚未好,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新近发生的病,针刺五天就可痊愈。
邪气侵入手少阳经的络脉:
使人发生咽喉疼痛痹塞,舌卷,口干,心中烦闷,手臂外侧疼痛,抬手不能至头,针刺手小指侧的次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那样远处的关冲穴,各刺一针。壮年人马上就见缓解,老年人稍待一会儿也就好了。左病左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如果是新近发生的病,几天就可痊愈。
邪气侵袭足厥阴经的络脉:
使人突然发生疝气,剧烈疼痛,针刺足大趾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大敦穴,左右各刺一针。男子立刻缓解,女子稍待一会儿也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袭足太阳经的络脉:
使人发生头项肩部疼痛,针刺足小趾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至阴穴,各刺一针,立刻就缓解。如若不缓解,再刺外踝下的金门穴三针,大约一顿饭的工夫也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袭手阳明经的络脉:
使人发生胸中气满,喘息而胁肋部撑胀,胸中发热,针刺手大指侧的次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那样远处的商阳穴,各刺一针。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大约一顿饭的工夫也就好了。
邪气侵入手厥阴经的络脉:
使人发生臂掌之间疼痛,不能弯曲,针刺手腕后方,先以手指按压,找到痛处,再针刺。根据月亮的圆缺确定针刺的次数,例如月亮开始生光,初一刺一针,初二刺二针,以后逐日加一针,知道十五日加到十五针,十六日又减为十四针,以后逐日减一针。
邪气侵入足部的阳蹻脉:
使人发生眼睛疼痛,从内眦开始,针刺外踝下面约半寸后的申脉穴,各刺一针。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大约如人步行十里路的工夫就可以好了。
人由于堕坠跌伤,淤血停留体内,使人发生腹部胀满,大小便不通,要先服通便导淤的药物。这是由于坠跌,上面伤了厥阴经脉,下面伤了少阴经的络脉。针刺取其足内踝之下、然谷之前的血脉,刺出其血,再刺足背上动脉处的冲阳穴;如果病不缓解,再刺足大趾三毛处的大敦穴各一针,出血后病立即就缓解。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假如有好悲伤或惊恐不乐的现象,刺法同上。
罗红梅
侠客
侠客
  • UID20181765
  • 粉丝3
  • 关注6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433楼#
发布于:2016-04-20 21: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5课心得:
1、 上焦的阳气如果无法畅连肌肉皮表时,会使皮肤紧密,肌理闭塞不通,毛孔因而不通畅,汗液无法外泄体外,造成体内之热达于肌中,无法随汗外出,就发生外热的症状。
2、 阴气本居下,如因过度劳累,致阴气向上逆行,此阴寒之气停积胸中无法外出,如此一来,胸中阳气必然散去,寒气独居阳位,内里气血不通畅,此里寒之所生也。
3、 阴与阳,气与血,若互相偏差或交征,病因面形成,刺此类病人,须在发生异常之经脉取穴,若是血偏则取血,若是气偏则取气,此时须考虑病人体型高矮肥瘦与四季变化来决定取穴高下。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泻时要加上摇大针孔方式出针(苍龙摆尾),可增加出路的流畅。补时拔针后立按针孔,精气会停留在病经上。
4、 体内五脏,都与六腑有表里关系,经脉络脉到四肢关节,各有虚实,视病居何处而阴随评剧调理治疗。如病在脉,调理在血分。病在血中,调理在络上,病在气分,调理在表卫,病在肉中,调理在分肉之间。病生在筋,调于筋部,病在骨中,调之在骨。若全身难过又不知痛在何处,则在两桥脉上取穴。如果是体外四肢的疼痛,三部九候之脉又正常,则用左右对称针络脉治疗的缪刺法,痛在左侧但右手脉有偏差,则采用对称刺经脉之法(巨刺法)。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1、 一旦病邪居于大络脉中,就会从左流注到右,或从右侧流注到左侧,上下左右不断游走而与主脉产生干扰,其分布在四肢之末稍,此病气无常居之所,又不进入主经之俞穴,此时须采用“缪刺法”。缪刺法是左病治右,右病治左。
2、 病居于足少阴肾经的络上,在然谷穴前后找其瘀络之血脉,用放血针入出血即可。病在手少阳之络脉,可针刺手中指及手次指指侧的中衡及关冲穴放血。病在足厥阴的络脉上,刺足大指指甲后方与肉交接之处,左右各一。病在足太阳的络脉上,刺足小指甲正后方与肉交接之处,左右各一,针后立愈。病在手阳明的络脉上,刺手大指及食指指甲侧的少商与商阳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病留在臂掌之间,刺足踝后方,按出痛点,再以针刺之,刺之数以月日之数为准,如初一则刺一次,初二刺二次依此推下去,到十五日十五次,十六日以后递减之。病在足阳桥之络脉上,刺外踝之下申脉上,左右各一。人若由高处坠落,瘀血留体内,造成腹中胀满,无法大小便。喝桃核承气汤,刺内踝下,然谷穴前,从青脉部位放血,仍未愈,在足大指三毛位上放血,血出即愈。如有善悲,易惊闷闷不乐之人,也可用此刺法。
灸友50150
侠客
侠客
  • UID2019015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1
6434楼#
发布于:2016-04-20 21: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惠州-赖惠平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5心得:

帝曰:陽盛生外热奈何?
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腑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帝曰:陰盛生内寒奈何?
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帝曰:陰与陽并,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之奈何?
岐伯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
帝曰: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陰陽相倾,补泻奈何?
岐伯曰: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
帝曰:补虚奈何?
岐伯曰: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
帝曰:夫子言虚实者有十,生于五脏,五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今夫子独言五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病,皆有虚实,何以合之?
岐伯曰:五脏者,故得六腑与为表里,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淬针药熨;病不知所痛,两跷为上;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必谨察其九候,针道备矣。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陰陽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
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帝曰:愿闻缪刺奈何?取之何如?
岐伯曰:邪客于足少陰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不已,左取右,右取左,病新发者,取五日已。
邪客于手少陽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壮者立已,老者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数日已。
邪客于足厥陰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于足太陽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邪客于手陽明之络,令人气满胸中,喘息,而支胠,胸中热。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邪客于臂常之间,不可得屈。刺其踝后,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以月死生为数,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