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5楼#
发布于:2016-04-20 21: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20号,《黄帝内经》第75课心得 阳气盛而使外热盛,上焦的阳气如果无法畅连肌肉皮表时,会使皮肤紧密,肌理闭塞不通,毛孔因而不通畅,汗液无法外泄体外,造成体内之热达于肌中,无法随汗外出,就发生外热的症状。 阴过盛会产生里寒的现象,阴气本居下,如因过度劳累,致阴气向上逆行,此阴寒之气停积胸中无法外出,如此一来,胸中阳气必然散去,寒气独居阳位,导致血艰涩难行,气脉不通畅,寸口脉因而盛大起来,内里气血不通畅,故呈现濇脉,此里寒之所生。 阴与阳,气与血,若互相偏差或交征,病因而形成,刺此类病人,须在发生异常之经脉取穴,若是血偏则取血,若是气偏则取气,此时须考虑病人体型高矮肥瘦与四季变化来决定取穴高下。 因血气之偏差,产生了疾病,结果造成阴阳相争,泻过实的须待气盛时方入针,随着患者的吸气入针,如此则可开其气斗,好像打开大门一样。待患者吐气时,针同时拔出,如此便不会损伤精气,邪气就泻出来了。如果不按针孔,是为了使邪气尽出,加上以摇大针孔方式出针(苍龙摆尾),可增加出路的流畅,则为大泻之法,出针时用指甲切针孔之边侧,盛邪之气乃尽出。 补虚:施术者手持针,专心一致的观察病人,待病人吐气尽时随之入针,用气出入针之法,使针四周之肌理密实,精气就不会外泄。到了气实起来的时候快速的出针,随着吸气而出针,则聚集来的热气不会回头,会停留在病经上,拔针后立即按住针孔,则邪气会四散,精气就停留在病经上。 如此按气之进出,并等候精气至,可令近处精气不流失,远方之精气来支持,这就是“追法”,乃大补之法。 虚实有十种不同,但都发生在五脏及其经脉上。但十二经脉各有其病,老师 独论五脏而已,十二经脉全连系身上三百六十五关节,节生病,必延及经脉,经脉有虚实之分,体内五脏,都与六腑有表里关系,经脉络脉到四肢关节,各有其虚实,视病居何处而随证调理治疗。如病在脉,调理在血分。病在血中,调理在络上。病在气分,调理在表卫。病在肉中,调治在分肉之间。病生在筋,调之于筋部。病生骨中,调之在骨。利用烧炙的针深剌病处。病在骨中,用烧针后再用药敷。若全身难过又不知痛在何处,则在两蹻脉上取穴。如果是体外四肢的疼痛,三部九候之脉又正常,则用左右对称针络脉治疗的缪刺法即可,痛在左侧但右手脉有偏差,则采用对称刺经脉之法,因此在下针前,必细察九候之脉,以此作准则,可以尽针之道。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巨刺与缪刺异同: 相同点: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不同点:巨刺在经,缪刺在络 病邪进入身体,其初始必居皮表,滞留不去或遇医不明,就会再进入最细小的孙脉;如再无法去除,久之必入较大之络脉;再停留无法治愈,则进入主经脉。主经脉内连五脏,散布肠胃之中,一旦表里俱病,五脏开始偏离正常。以上是邪由皮表渐入五脏的发生顺序,此时须治其主经方能治愈。 现在病邪居于皮表,进入孙络,如果停留不去,毛孔肌肉又闭塞无法出去,又无法进入主经脉,于是就流注到大络脉中,而产生一些特珠的病症。 一旦病邪居于大络脉中,就会从左流注到右,或从右侧流注到左侧,上下左右不断游走而与主经脉产生干扰,其分布在四肢之末稍,此病无常居之所,又不进入主经之俞穴,此时须采用“缪剌法”。 病邪若居主要经脉上,左侧经脉气血通盛表示右侧有病,右侧经脉气血盛则左侧有病,其间也会有左右移痛者,有时左痛未好,右侧血脉就已生病了。一旦如此则必采用巨刺法,必须在主经脉上取穴,不在络脉上取穴。 络脉上生病,其痛并非在主经脉上,因此针刺之穴亦非在主经脉而在对侧不同之络脉处,所以叫做“缪剌”。 病邪若居于足少阴肾经的络上,会有突发心绞痛,胸腔胀闷,胁肋胀满的症状出现,若不是有其它病积于胸腔内,只须在然谷穴前后找其瘀络之血脉,用放血针放出血,顿饭时间即痊愈,如果不好,左胸痛取右侧,右胸痛取左侧,在然谷穴附近找历痛点下针,即可治好。新发、初病的,在五日内必完全复原。 病邪如果停留在手少阳之络脉中,会有喉痛,舌向上卷口中干燥,心烦且手臂外廉痛,手无法抬到头部等症状。可针刺手中指及手次指指甲侧的中衡及关冲穴放血,身体素强之人立刻就好了,年老者须隔顿饭时间才能好。左病剌右,右病刺左。新发之病数日内即可痊愈。 病邪如果停留在足厥阴的络脉上,会有突发疝气剧痛的现象,可剌足大指指甲后方与肉交接之处,左右各有一,男人立刻就好了,女人须顿饭功夫,左痛取右,右痛针左。 病邪如果停留在足太阳的络脉上,会有头项强痛,肩膀痛。可刺足小指甲正后方与肉交接之处,左右各有一穴,针后立愈。如未愈,则外踝下之申脉穴,左病治右,右病治左,只须顿饭时间即可痊愈。 病邪如果停留在手阳明的络脉上,会有胸中气满,气喘且胸助向上提升,胸中大热的症状。可刺手大指及食指指甲侧的少商与商阳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顿饭功夫即愈。 病邪如果停留在臂掌之间,使手肘无法伸屈,可剌足踝后方,先用手指按出历痛点何在,再以针刺之,刺之数以月日之数为准,如初一则剌一次,初二刺二次,初三则刺三次,依此推下去,到十五日十五次,十六日以后递灭之。 病邪如果停留在足阳蹻之络脉上,会产生眼目疼痛,从眼内眦开始痛,吾人可剌外踝之下申脉穴上,左右各一,左病治右,右病治左,如此一时辰后会好。人若由高处坠落,瘀血留体内,造成腹中胀满,无法大小便。则须先喝祧核承气汤,这是上面伤到足厥阴肝经之络脉,下面伤到足少阴之络脉。可刺内踝下,然谷穴前,从青脉部位放血而出,再刺足背之衔阳穴,如仍未愈,就在足大指三毛位上放血,血出即愈,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如有善悲,易惊闷闷不乐之人,也可用此刺法。 |
|
6436楼#
发布于:2016-04-20 21: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王芝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6课心得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三、缪刺方法 8、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是瞬间发生的1、2天),时不闻音。刺少商与商阳穴,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有时听不到者,是虚症,不可刺也。耳中有风声者,亦刺之如此。左刺右,右刺左。 遇痛不定处之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日之数来决定刺几次。用针者,须谨察气之盛衰,来做刺数的标准。刺得太 过则伤气,不及其数则病邪无法尽出,左病剌右,右病刺左,病愈则止。不已,复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渐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渐少之。 9、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流鼻血,上齿寒。剌足次指与中指之指甲后方与肉交接处,两指各一,左病刺右,右病刺左。 10、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无法深呼吸,欬 而汗出。刺足小指与次指指甲后方与肉交接之处,两指各一 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欬者温衣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剌左,病立已。不已,复剌如法。 11、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咽痛,不可进食。无故善怒,气会直冲上喉。可直刺足下涌泉穴,连刺三下,左右共六次。左病刺右,右病刺左。 嗌中肿,无法呑口水,又常无法吐口水,剌然谷穴之前青筋起处,出血立已。左剌右,右刺左。 12、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且痛引腹腔两侧,无法伸腰。可刺腰后的腰俞二穴,即白环俞。以月之盈亏来决定刺之数,针出立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 13、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抽筋,背急痛,引胁而痛。从项背开始顺沿脊椎两侧五分处,一路用手按压,按到有压痛点时,下针刺三次,立已。 14、邪客于足少阳之络,大腿部的关节痛,无法抬举大腿。可针剌环跳,用细长之针,寒重之人须久留针以去尽寒气。针数以月之盈亏为准。立已。 治诸经经脉附近有病者,主经脉无病,是络脉病,即用缪刺法。 耳聋,剌手阳明不已,则须刺耳前有痛点。 牙齿痛时,剌手或足阳明不愈时,则刺其经脉入齿中之位血出立已。 邪客于五藏之间(能吃能睡能来什么都好,就是痛则在五脏间,用缪刺),造成的病,会引起经脉疼痛,有时痛有时不痛,视在何经上,再用缪刺法在手足指甲之侧,在瘀脉处放出血,隔日一刺,一刺不好,五刺之内必愈。 如果由络脉传入引发上齿疼痛,齿与唇都有寒痛,在手背血脉有青瘀处放血可愈,在足阳明经足中指指甲后肉际下一针,手大指与食指指甲肉,下针,可以立愈。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15、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倶竭,令人身脉皆动, 邪客于手足太阴少阴和足阳明五络,此五络会于耳中,向上 络到额之左侧,五条经络皆气血不足,令人昏迷状,全身肌肉血脉跳动不止,为尸厥。可刺隐白,涌泉,历兑,少商,少冲。和然谷之骨突处,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把左额角头发剃掉一寸,火烧炙,再用酒灌入口中,无法饮入时,强力灌之,病人会立刻苏醒过来。 凡施剌时,先视其病在何经脉,切而从之,手指指甲切穴再进针,视虚实情形来做补泻。未调理正常,再施予针剌。 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 当皮表有瘀血络处,须尽放其血,以上都是缪剌的正确方法。 |
|
6437楼#
发布于:2016-04-20 21: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文霞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2课学习心得 骨空论第六十篇 针灸治风邪之病,风为百病之始。风由表入里,使人发冷且汗出,头痛,身体沉重,恶寒,治在风府穴。凡不足则补法,有余用泻法。大风造成颈项强痛,针刺风府穴。大风使人汗出不止,可灸譩嘻穴。如中风而恶风吹,可刺攒竹穴。如落枕时,脖子很痛,如左手举起牵扯到右肩颈痛,就让病人把左手的手肘抬起,手掌尽量往后翻,翻到不能翻了,病人的手指头碰到的地方作个记号,就灸这个记号处。从腰窝到季肋再牵引到少腹之间胀痛者,可刺譩嘻穴。腰痛无法左右转动者,且牵引少腹睪丸部位痛者,可针刺八膠与痛点。腹股沟的淋巴肿胀引起,恶寒发热的现象者,可反复刺阳关穴。 奇经八脉治症 脉造成的病,男子会有内寒引起的疝,积痛,女子有妇科病及腹中生硬块。冲脉产生的病,会使人呼吸浅短,少腹拘急的现象。公孙内关下针。督脉生病时,会有背脊反张的现象,患者会感觉有物从少腹上冲到头而疼痛,无法大小便,会造成女人不孕。大便不通,痔漏,小便失禁,口咽干燥等。下针灵台督俞,严重者下针关元穴。呼吸带浊音者,(如中风)取天突穴。病上冲喉且痛者,取大迎穴。 各种膝痛治法 膝痛无法屈伸者,治在腱位阳关穴。坐下会膝痛者,治在肌,取膝五针或居膠。如膝痛而扩及拇指者取委中,委阳。坐下膝痛且感觉有物在其中者,治在关节。膝痛无法屈伸者,治在背内大杼。膝痛而及于胫,有如折断似的感觉:取足三里。若痛在别络,取通谷,然谷。膝盖酸痛扩及胫酸,无法久站,取光明穴。原络上无所谓补泻。治骨头的病在骨空上取穴。风府、臂臑、绝骨、曲骨、环跳等。 灸法治寒热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灸法以年为壮数,先灸大椎,再灸尾椎骨(尾闾穴),再察看背俞穴位凡是有陷落者灸之。然后依次灸肩䯞,章门,绝骨,侠溪,合阳,昆仑。如缺盆骨上方,重按之疼痛如内有大筋顶住,则直接灸之。视胸部肋骨位有陷下处灸之,到腕骨穴、关元穴、冲脉穴、足三里、冲阳、百会。如寒热病及因疯犬咬伤引起的,则须灸犬咬伤的部位三壮,以及灸以上穴位,食物中毒时治法—样。如用灸法无法治愈时,就必须察出其阳过于亢盛之病经所在,用针刺其俞穴,泻出阳热并内服药物。 触诊可知哪个经的问题。 水络病第61篇 地上为阳地下为阴,肾为至阴之脏,肾者胃之关,肾水过满会反溢,会口渴,水液积聚而生病。 |
|
6438楼#
发布于:2016-04-20 22: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6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6课心得 缪刺论第六十三 邪入手阳明之络,耳聋,间断性失聪。耳聋亦分虚实证,持续为实证,时好时坏为虚证。耳聋、耳中生风、耳鸣等耳病,均可在商阳、中冲等放血。 痹证疼痛走窜,刺分肉间。在其间找压痛点,放血治之,初一至十五,针数递加,十五以后递减。 邪入足阳明经之络,鼻塞,衄血,上齿寒冷,可刺内庭、历兑等。 邪入足少阳之络,胁痛,咳而汗出。刺流水溪谷之所,若有咳,要注意保护肺经,穿好衣服,热食,因肺主气,喜温恶寒,因此肺有问题,一定要保暖,保护体温,不受风寒。 邪入足少阴之络,致喉痛,刺列缺、照海喉痛不能下咽,刺涌泉;也可刺然谷;喉痛无法咽水,刺然谷;在然谷四周青筋放血。 病在初始均在络,此时放血即可治之。 邪入足太阴之络,腰痛,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腰俞。腰俞实为白环俞。 邪入足太阳之络,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其压痛点。 邪入足少阳之络,手臂不举,大腿不能抬,刺环跳。痛在骨下深针。 主经未病即为络,初发性耳聋,可在四周寻压痛点放血。牙痛刺商阳及入齿中的经络。牙痛刺经不愈即为在络。 邪入五脏之间,经脉牵引作痛,时痛时止。缪刺治之,在手掌、脚掌旁边找到青筋,放血治之。阳明经脉致牙痛,在手上放血,刺合谷、内庭等。 手少阴、足少阳、手足太阴、足阳明经同时邪入,全身血脉跳动,名尸厥。刺手少阴、足少阳、手足太阴、足阳明经之井穴。隐白、涌泉、少商等。若未醒,以竹管吹病人两耳之中;未醒再剃掉左额之发,以艾条、或针加热烧之,将头发烧末,以酒服之。十宣放血亦可。 缪刺的法则,是要顺着经脉而刺。虚补实泻。看到四肢末梢有淤皆可放去。 四时刺逆从论第六十四 本章定义六经辨证。 足厥阴有余,生阴痹,致腿麻。不足发生热痹。腿麻在外侧,是阳经,好治;内侧是阴经难治。热痹是因阴气不足,阳气补之,是以生热证。脉涩腹中积气,脉滑患狐疝风。 少阴有余,身上发疹。不足生肺痹。金生水,肾不足会影响到肺,脉滑利则患肺风疝,脉涩病积聚而尿血。 太阴有余,致肉痹,造成肌肉萎缩。不足则发生脾痹;阴有问题,一般都是寒证。脾主少腹,脾统血,脾主四肢,脾能够运化,是因脾阳之存才能推动。脾痹则运化不足。 阳明有余,生脉痹,发热;不足则生心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心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和不时惊恐。阳明病皆为热证,消化系统是腑热,还有就是经热。经热可以承气汤等治之。 太阳有余,骨痹、身体沉重;不足则生肾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肾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小便不出,水液反逆,影响肾脏。 少阳有余,致惊悸。 |
|
6439楼#
发布于:2016-04-20 22:04
@教官-藁城-贾英然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5课心得。
1、久病的人都会阴虚内热。阳盛生外热,阳是上焦,上焦不断循环,肺里的阳到四肢肌肉皮肤上去,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弦府不通,汗流不出,卫气不外行,故外热。有的人从小到大一辈子不流汗,为什么呢?第一,小时候肺可能有问题,如肺炎,或者说出生时肺内的津液排出不透,也就是羊水排出的不是很透。人一惯怕出汗,很少运行,或者出汗后,湿的衣服没有及时更换,长久了湿和汗在一起就生疣,再者从小就不出汗,不运动,毛孔功能退化掉了,一运动就全身发热,一滴汗也流不出来,给于发汗的药物,还是不出汗,就嘱其洗冷水澡。阴盛生内寒,身体里有寒的时候,泻不出去,寒停留在体内太久,胸阳的温气就会没有,心脏的温度会降下来,心脏的搏动力量会减弱,这时寒独留,血会凝固住,血行速度会受到影响,寸口脉因而盛大起来。 2、阴与阳并,气与血并,须在发生异常之经脉取穴,若是血则扎在血气上,若是气则扎在胃上。以胸腔来讲,心是血,肺是气,如果病是发在胸腔的,如果是血下针在心经上,如果是气下针在肺经上。因血气之偏差,产生了疾病,结果造成阴阳相争。 3、虚实有十种,生于五脏,十二经脉连系身上三百六十五个关节,关节有病,也会延及经脉上,经脉也有虚实之分。五脏与六腑是表里,有十二经脉,名有虚实,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不知痛在何处,可在两跷脉上下针,如果体外四肢的疼痛,三部九候之脉又正常,则用缪刺法,痛在左侧但右手脉有偏差,采用巨刺。巨刺与缪刺的共同点:都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不同点:巨(大)刺是在经上,缪刺是在络上。例如肺经上的虚证,在对侧的母穴大渊上下针,是巨刺,如果刺在络上面就是缪刺,如不痛在正经上,是痛在络上,不是肺经又不是阳明经,在对侧的络上治疗或者上病下治。 4、病邪客于身体外面,一定会居于皮表上,没好会入孙脉,还是没好入络脉再入主经脉,主经脉内连五脏,先入阳经再从阳经的络穴跑到阴经上,从阴经的络上进入五脏,散于肠胃。病邪客于皮肤表,进入孙络,如果停留不去,毛孔肌肉又闭塞无法出去,又无法进入主经脉,于是就流注到大络脉中,十五大络统归脾在管,会生出一些奇怪毛病,采用缪刺法。病邪若居主要经脉上,左侧经脉气血通盛表示右侧有病,右侧经脉气血盛则左侧有病,其间也会有左右移痛者,有时左侧末好,右侧血脉就已经生病了,一旦如此则必采用巨刺法,必须在主经脉上取穴,不在络脉上取穴。络脉上生病,其痛并非在主经脉上,因此针刺之穴亦非在主经脉而在对侧不同之络脉处所以叫做“缪刺”。 5、病邪居于足少阴肾经的络上,会有突发心绞痛,胸腔胀闷,胁肋胀满的症状出现,若不是有其他的病积于胸腔内,在然谷前后有青筋的地方放血,顿饭时间即痊愈,如果不好,左侧胸痛取右侧,右侧胸痛取左侧,在然谷穴附近找压痛点下针,即可治好。新发的,初病的连续五天就好。 6、病邪居于少阳(三焦)经的络:会有喉痛,舌向上卷口中干燥,心烦且手臂外廉痛,手无法抬到头部等症状,在井穴上放血,四肢末梢井穴上放血。病邪居于肝经上的络:突发暴痛,刺大敦穴,男孩子马上就好,女孩子要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病邪居于足太阳的络:头项强痛,肩膀痛,刺至阴穴。病邪居于手阳明的络:胸中气满,胸中大热,刺商阳穴,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所有的络病都是新病,发烧刺少商,商阳。病邪居于臂掌之间,手没办法弯曲,可刺踝后方,农历初一到十五按天数刺针数,到农历十六以后反过来刺数为十四,十三。按月的盈亏来治。病邪居于足阳跷(和太阳经是合并的)的络:眼目(内眦开始)疼痛,可针申脉,左病右治,右病 |
|
6440楼#
发布于:2016-04-20 22: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6课心得:
十络痛之起因、三阳络痛、五络剧痛、缪刺法则 病邪如果停留在手阳明的络脉上,会使人耳聋,常不闻声音,吾人可刺手大指食指指甲侧的少商与商阳穴,立闻。如不痊愈,加刺中指指甲与肉相交之处(中冲),立闻,须注意耳时可闻时不可闻者不可针刺。耳中如有风声者,亦可如此刺,左病刺右,右病刺左。 实证症状是持续性的,虚症是间歇性的。 遇痛不定处之病,可在肉与肉间刺其疼痛处,也是以月日之数来决定刺几次,用针之人,须谨察气之盛衰,来做刺数的标准,如果刺得太过则伤气,不及其数则病邪无法尽出,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病愈则止,不愈再重复刺,刺数之取法,用前条以日之数为准。 病邪居于足阳明之经(疑原文为“络”)脉上,令人流鼻血,上齿生寒,可刺足次指与中指之指甲后方与肉交接之处所,两指各一,左病刺右,右病刺左。 病邪居于足少阳之络脉上,会使人两胁肋痛,无法深呼吸,咳嗽且汗出不止,吾人可刺足小指与次指指甲后方与肉交接之处(侠溪),两指各一刺,如此则无法深呼吸之症状立刻会好,盗汗也会好,咳嗽的人须多穿农服吃些食物(肺阳喜热,皮毛不会受风寒),一日内会好。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病可立愈,不愈则重复再刺。 病邪如居足少阴的络脉上会使人咽痛,无法进食,无缘无故的生气,气会直冲上喉。可直刺足下涌泉穴,连刺三下,左右共六次。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咽喉肿胀,无法呑口水,又常无法吐口水,可刺然谷穴之前青筋起处,血出立愈。左病刺右,右病刺左。 病邪居于足太阴之络脉上不去,会使人腰痛,且痛引腹腔两侧,无法伸腰,此时可刺腰后的腰俞二穴,即白环俞。以月之盈亏来决定刺之数,针出立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 病邪居于足太阳经的络脉时,会使人抽筋,背急痛,痛延前胸肋位,刺法可从项背开始顺沿脊椎两侧五分处,一路用手按压,按到有压痛点时,下针刺三次,立可痊愈。 病邪居于足少阳之络脉时,会令人大腿部的关节痛(少阳络环跳),无法抬举大腿。可针刺环跳,用细长之针,寒重之人须久留针以去尽寒气。针数以月之盈亏为准。可以立愈。 举凡针刺所有主经脉之经过处附近有病,主经脉无病,就是明显的络脉病,即须用缪刺法。 耳聋之人,可刺手阳明之经脉,如果不愈,则须刺耳前出之通脉有压痛点放血即可,用筷子圆头压。 牙齿痛时,刺手阳明或足阳明不愈时,则刺其经脉入齿中之位血出立已。 病邪居于五脏之间,造成的病,会引起经脉疼痛,有时痛有时不痛,此时须检视在何经上,再用缪刺法在手足指甲之侧,视瘀脉处放出血,隔日一刺,一刺不好,五刺之内必愈。 如果由络脉传入引发上齿疼痛,齿与唇都有寒痛,则须视察手背血脉有青瘀处,放出血可愈,在足阳明经足中指指甲后肉际下一针,手大指与食指指甲肉,下针,可以立愈。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病邪居于手足少阴太阴与足阳明交会之络脉处时,因为此五经之络脉都会在耳中,向上又络到额之左侧,如果五脉之络都气血不足时,会使人全身肌肉血脉跳动不止,但外形呈昏迷状,其形如尸,但又没死,名之“尸厥”,此时可刺足大指内侧之隐白穴,再刺足心涌泉穴,再刺足中指指甲后肉际,后再刺手大指内侧之少商穴,再刺手少阴心经的少穴,足少阴然谷穴之骨突处各一刺,立刻会苏醒过来。如仍未醒,则用空管吹气入两耳,用剃刀取左额角发,方圆一寸,火烧炙后,用酒灌入口中,无法饮入时,强力灌之,病人会立刻苏醒过来。 凡施刺时,决定用何法,都须先观察病在何经上,手指指甲切穴再进针,视虚实情形来做补泻,适当的调整才是。如仍未调理正常,再施予针刺。 凡病人有病,而不在经脉上的,都采缪刺之法。只要看到皮表有瘀血络处,须尽放其血,以上都是缪刺的正确方法。 第六十四篇:四时刺逆从论 厥阴有余之时必生阴痹之病,麻木不仁在阴侧(腿内侧),其不足之时必生热痹之病。肝脉呈滑脉表示病疝气,肝脉呈濇涩之脉必生小腹胀气之病。 少阴太过时会病皮肤麻木且生隐疹,少阴不足会病肝气不足的病。少阴脉呈滑脉表示有肺受风则咳的病,少阴脉濇涩,必有膀胱积小便带血的症状。 太阴太过时会有肉痹即肌肉不仁的病,如为寒所中,太阴必不足,此时必病脾脏运化无力。太阴之脉呈滑脉表示有脾主之肌肉时麻时止,太阴服如为濇脉,表示有积在腹中,常觉腹部胀满。 阳明太过之时,会有脉速现象及身体时发热不止。验明不足时会病心痛。阳明脉呈滑脉,则有心痛时发时止的病。阳明脉呈濇脉,则表示有积在体中,令人时常易受惊吓。 太阳太过时会有骨病,身沉重之感,太阳不足时则会生肾病。太阳脉呈滑脉表示肾有风邪之病(感冒病毒入肾),太阳脉呈濇脉时,会有积病在脉中,令人发癫痫。 少阳太过时会有筋的病,胸胁胀满,少阳不足时会令肝病。少阳脉呈滑脉表示肝风内动,少阳脉呈濇脉则有积病,常令人抽筋及眼痛。 |
|
6441楼#
发布于:2016-04-20 22: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5课心得
阳气盛而使外热盛,又是为什么呢? 上焦的阳气如果无法畅连肌肉皮表时,会使皮肤紧密,肌理闭塞不通,毛孔因而不通畅,汗液无法外泄体外,造成体内之热达于肌中,无法随汗外出,就发生外热的症状。从来不出汗的人,在出生时羊水没有排透,肺受到感染,如肺炎之类的。从小不爱运动不出汗,长大后毛孔退化了,运动身体燥热就是不出汗,这种情况,在平时洗冷水澡,寒极生热,出汗就好了。 那阴过盛会产生里寒的现象,又是为什么呢? 阴气本居下,如因过度劳累,致阴气向上逆行,此阴寒之气停积胸中无法外出,如此一来,胸中阳气必然散去,寒气独居阳位,导致血艰涩难行,气脉不通畅,寸口脉因而盛大起来,内里气血不通畅,故呈现濇脉,此里寒之所生也。 阴与阳,气与血,若互相偏差或交征,病因而形成,如何施予刺法呢? 剌此类病人,须在发生异常之经脉取穴,若是血偏则取血,若是气偏则取气,此时须考虑病人体型高矮肥瘦与四季变化来决定取穴高下。(气和血,以胸腔来说,心就是血,肺就是气。) 因血气之偏差,产生了疾病,结果造成阴阳相争,补泻又如何呢? 泻过实的须气盛时方入针,随着患者的吸气入针,如此则可开其气斗,好像打开大门一样。患者吐气时,针同时拔出,如此便不会损伤精气,邪气就沩出来了。如杲不按针孔,是为了使邪气尽出,加上以摇大针孔方式出针(苍龙摆尾),可增加出路的流畅,则为大泻之法,出针时用指甲切针孔之边侧,盛邪之气乃尽出。 补虚之法又如何呢?吐气进针,呼气出针。 施术者手持针,专心一致的观察病人,病人吐气尽时随之入针,用气出入针之法,使针四周之肌理密实,精气就不会外泄。到了气实起来的时候快速的出针,随着吸气而出针,则聚集来的热气不会回头,会停留在病经上,拔针后立即按住针孔,则邪气会四散,精气就停留在病经上。 如此按气之进出,并等候精气至,可令近处精气不流失,远方之精气来支持,这就是“追法”,乃大补之法。 虚实有十种不同,但都发生在五臓及其经脉上。但十二经脉各有其病,老师独论五脏而已,十二经脉全连系身上三百六十五关节,节生病,必延及经脉,经脉有虚实之分,又如何去解释呢? 体内五臓,都与六腑有表里关系,经脉络脉到四肢关节,各有其虚实,视病居何处而随证调理治疗。如病在脉,调理在血分。病在血中,调理在络上。病在气分,调理在表卫。病在肉中,调治在分肉之间。病生在筋,调之于筋部。病生骨中,调之在骨。利用烧炙的针深剌病处。病在骨中,用烧针后再用药敷。 若全身难过又不知痛在何处,则在两蹻脉上取穴。如果是体外四肢的疼痛,三部九候之脉又正常,则用左右对称针络脉治疗的缪刺法即可,痛在左侧但右手脉有偏差,则采用对称刺经脉之法,因此在下针前,必细察九候之脉,以此作准则,可以尽针之道。巨刺和缪刺:都是采用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原则。区别就是巨刺在正经,缪刺在络(痛在络上指不在正经上在络上的痛)。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缪刺法: 病邪进入身体,其初始必居皮表,滞留不去或遇医不明,就会再进入最细小的孙脉;如再无法去除,久之必入较大之络脉;再停留无法治愈,则进入主经脉。主经脉内连五脏,散布肠胃之中,一旦表里俱病,五脏开始偏离正常。以上是邪由皮表渐入五臓的发生顺序,此时须治其主经方能治愈。病始在表在阳再由络进入阴经进入内脏。 现在病邪居于皮表,进入孙络,如果停留不去,毛孔肌肉又闭塞无法出去,又无法进入主经脉,于是就流注到大络脉中,而产生一些特珠的病症。 一旦病邪居于大络脉中,就会从左流注到右,或从右侧流注到左侧,上下左右不断游走而与主经脉产生干扰,其分布在四肢之末稍,此病气无常居之所,又不进入主经之俞穴,此时须采用“缪剌法”。 缪刺与巨刺:共同点是左病治右,右病治左。 病邪若居主要经脉上,左侧经脉气血通盛表示右侧有病,右侧经脉气血盛则左侧有病,其间也会有左右移痛者,有时左痛未好,右侧血脉就已生病了。一旦如此则必采用巨刺法,必须在主经脉上取穴,不在络脉上取穴。 络脉上生病,其痛并非在主经脉上,因此针刺之穴亦非在主经脉而在对侧不同之络脉处,所以叫做“缪剌”。 缪刺?如何取穴?所有的络病都是新病。 病邪若居于足少阴肾经的络上,会有突发心绞痛,胸腔胀闷,胁肋胀满的症状出现,若不是有其它病积于胸腔内,只须在然谷穴前后找其瘀络之血脉,用放血针放出血,即痊愈,如果不好,左胸痛取右侧,右胸痛取左侧,在然谷穴附近找历痛点下针,即可治好。新发、初病的,在五日内必完全复原。 病邪如果停留在手少阳之络脉中,会有喉痛,舌向上卷口中干燥,心烦且手臂外廉痛,手无法抬到头部等症状。吾人可针刺手中指及手次指指甲侧的中衡及关冲穴放血,身体素强之人立刻就好了,年老者须隔日才能好。左病剌右,右病刺左。新发之病数日内即可痊愈。 病邪如果停留在足厥阴的络脉上,会有突发疝气剧痛的现象,可剌足大指指甲后方与肉交接之处,左右各有一,男人立刻就好了,女人须顿饭功夫,左痛取右,右痛针左。取大敦 病邪如果停留在足太阳的络脉上,会有头项强痛,肩膀痛。可刺足小指甲正后方与肉交接之处,左右各有一穴,针后立愈。如未愈,则外踝下之申脉穴,左病治右,右病治左,只须顿饭时间即可痊愈。 病邪如果停留在手阳明的络脉上,会有胸中气满,气喘且胸助向上提升,胸中大热的症状。吾人可刺手大指及食指指甲侧的少商与商阳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顿钣功夫即愈。 病邪如果停留在臂掌之间,使手肘无法伸屈,可剌足踝后方,先用手指按出历痛点何在,再以针刺之,刺之数以月日之数为准,如初一则剌一次,初二刺二次,初三则刺三次,依此推下去,到十五日十五次,十六日以后递灭之,十六再倒回来。 病邪如果停留在足阳蹻之络脉上,会产生眼目疼痛,从眼内眦开始痛,吾人可剌外踝之下申脉穴上,左右各一,左病治右,右病治左,如此一时辰后会好。人若由高处坠落,瘀血留体内,造成腹中胀满,无法大小便。则须先喝桃核承气汤,这是上面伤到足厥阴肝经之络脉,下面伤到足少阴之络脉。吾人可刺内踝下,然谷穴前,从青脉部位放血而出,再刺足背之冲阳穴,如仍未愈,就在足大指三毛位上放血,找青筋放血,血出即愈,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如有善悲,易惊闷闷不乐之人,也可用此刺法。 |
|
6442楼#
发布于:2016-04-20 22:28
75,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5课心得。
1,久病皆阴虚内热 (1)阳盛生外热:阳是上焦,上焦不断循环,肺阳到四肢肌肉皮肤上去,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弦府不通,汗流不出,卫气不外行 (2)不流汗的原因: A ,小时候肺可能有问题:肺炎,出生时肺内的津液排出不透,即羊水没排干净。 B,怕出汗,很少运动,或出汗后,湿的衣服没及时更换,久了湿和汗在一起生疣 C,从小就不出汗,不运动,毛孔功能退化掉了,一运动就全身发热,不流汗,吃发汗的药物,还是不出,就嘱其洗冷水澡。 (2)阴盛生内寒:里寒,泻不出去,寒停留在体内太久,无胸阳,心脏的温度会降下来,心脏的搏动力量会减弱,寒独留,血会凝固住,血行速度会受到影响,寸口脉因而盛大起来。 2,阴与阳并,气与血并,针法治疗:发生异常之经脉取穴,血则扎在血气上,气则扎在胃上。心是血,肺是气,病发在胸腔,血下心经,气下肺经。因血气之偏差,产生了疾病,造成阴阳相争 3,全身难过又不知痛在何处,在两跷脉上下针,如果体外四肢的疼痛,三部九候之脉又正常,则用缪刺法,痛在左侧但右手脉有偏差,采用巨刺。 巨刺与缪刺的共同点: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不同点:巨刺是在经上,缪刺是在络上。 例:肺经上的虚证,巨刺对侧的母穴大渊上, 第六十三篇 缪刺论篇 1,病邪居于不同的地方及缪刺方法 (1)身体外面,居于皮表上,没好会入孙脉,再入主经脉,主经脉内连五脏,先入阳经再从阳经的络穴跑到阴经上,从阴经的络上进入五脏,散于肠胃。 (2)皮肤表面,进入孙络,停留不去,毛孔肌肉又闭塞无法出去,又无法进入主经脉,会流注到大络脉中,十五大络统归脾在管,会生出一些奇怪毛病,采用缪刺法。 (3)主要经脉上,左侧经脉气血通盛表示右侧有病,右侧经脉气血盛则左侧有病,其间也会有左右移痛者,有时左侧末好,右侧血脉就已经生病了,必采用巨刺法,在主经脉上取穴。 (4)缪刺:络脉上生病,痛不在主经脉上,因此针刺之穴亦非在主经脉而在对侧不同之络脉处 (5)足少阴肾经的络上,会突发心绞痛,胸腔胀闷,胁肋胀满,若不是有其他的病积于胸腔内,然谷前后有青筋的地方放血,顿饭时间即痊愈,不好则左侧胸痛取右侧,右侧胸痛取左侧,然谷穴附近找压痛点下针,即可。新发的,初病的连续五天就好。 (5)少阳(三焦)经的络:喉痛,舌向上卷口中干燥,心烦且手臂外廉痛,手无法抬到头部等症状,四肢末梢井穴上放血。 (6)肝经上的络:突发暴痛,刺大敦穴,男孩子马上就好,女孩子要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7)足太阳的络:头项强痛,肩膀痛,刺至阴穴。 (8)手阳明的络:胸中气满,胸中大热,刺商阳穴,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所有的络病都是新病,发烧刺少商,商阳。 (9)臂掌之间,手没办法弯曲,可刺踝后方,农历初一到十五按天数刺针数,到农历十六以后反过来刺数为十四,十三。按月的盈亏来治。 (10)足阳跷的络:和太阳经合并,内眦开始疼痛,针申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留针一个小时。 人从高处坠落,喝桃核承气汤,刺然谷穴――加冲阳――三毛上放血。 |
|
6443楼#
发布于:2016-04-20 22: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报到 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75课心得: 阴阳寒热: 阳虚则外寒:卫气虚、感受风寒之邪,导致阳虚不能温煦皮表,寒邪独留于外而出现的恶寒,是外感风寒证。阴虚则内热,劳倦伤脾,脾不能运化水谷,饮食水谷郁于胃中化热。人体如果疲劳过度,形体和气都会耗损而虚弱,影响到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饮食精华不能正常输送到上焦,糟粕也不能顺利地从下部排泄出而停留阻滞在胃中,时间长转化成热邪,热气向上熏蒸到胸内,久病的人都会出现阴虚内热现象。 阳盛则外热,外感风寒、郁闭腠理,卫气不能外散而发热。不流汗的人,可能是小时候肺里有问题(羊水出不来)。女孩子不愿意流汗运动,时间久了毛孔退化。可以洗冷水澡出汗,使毛孔打开。出汗衣服贴身上受凉,时间久长疣。阴盛则内寒,寒邪厥逆于上焦胸中,心脏的波动会减缓,损伤胸中阳气而出现寒冷,就是胸痹证。脉会盛大而涩。 针灸补泻: 阴、阳、气、血的偏聚形成疾病,针刺治疗疾病,取病变经脉上的穴位。气的病变治疗于气,用浅刺法;血的病变治疗于血,用深刺法。 泻实病: 病人吸气时进针,使针与气一起进入人体内,并摇大针孔,从而开放邪气外泄门户(苍龙摆尾),不要按闭针孔,以让邪气尽快外泄。也可摇大针孔,扩大邪气外出通道。出针时左手切按穴位,迅速出针。 补虚病: 等病人呼气时进针,针随呼气而进入体内。针孔就紧闭,而人体正气就不会外泄,出针要随病人吸气迅速出针,并按闭针孔,可以使邪气散失,不再复还于体内,而使人体正气得以保存。 虚实病变的治疗: 五脏六腑互为表里,经脉、络脉、四肢和关节都能产生虚实的病变。治疗前一定要仔细诊察病人三部九候的脉象变化,风寒痹痛,经脉拘急,用火针劫刺患处,皮肤肌肉麻痹、不知痛痒、不知哪里痛,针刺阴蹻和阳蹻,身体疼痛、但三部九候脉象正常,没有病态表现的,缪刺。痛在左而右脉表现病变,巨刺。 巨刺与缪刺: 共同点: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差异点:巨刺在经脉上,缪刺在络脉上。 缪刺论(六十三篇) 缪刺:在络脉中采用右病取左、左病取右、交叉针刺的方法。 邪气侵入顺序:邪气-皮毛-孙脉-经脉-阳经-络脉-阴经-五脏、散布于胃肠。 正刺法:治经脉。脾统管十五大络,脾经大包穴管所有络。 经病和络病的区别: 经病痛在经上,是久病,所有的络病都是新病,是外来的风寒暑湿燥火,比较浅、比较突然,在四肢末梢井穴放血。病新发连刺五天就好。 病邪入足少阴肾经的络脉,突然心痛、腹胀、胸胁部支撑胀闷。在然谷前的青筋上针刺出血。 病邪入手少阳三焦经的络脉,咽喉肿胀疼痛、舌体卷缩,口干渴、心中烦闷、手臂外侧疼痛而不能抬高到头部,针刺关冲出血。 病邪入足厥阴肝经的络脉,疝气、突然暴痛。治在大敦。 病邪入足太阳膀胱经的络脉,头部、颈项部和肩部的疼痛。针刺至阴穴。 入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胸中气满、喘息、胸肋胀闷及胸内发热等症状。针刺商阳。 邪入手厥阴心包经的络脉,腕关节不能屈伸、活动不便。手腕关节之后手按压疼痛的部位。病邪入足部阳蹻脉,病人眼睛疼痛,疼痛从内眼角开始。治在外踝申脉。 高处坠落受伤、瘀血停留在体内或者经常悲哀惊恐、闷闷不乐。腹中胀满疼痛、大小便不通。先服用通便祛瘀的药。针刺中封和然谷前的足少阴肾经的络脉,使之出血。放血时避开患处,没好再针刺足背上足阳明胃经的冲阳。三毛青筋放血,见血就好。 |
|
6444楼#
发布于:2016-04-20 23:1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4课心得。
刺神微,一点点变动的时候,用手指按摩针刺的位置,针一碰到皮表即可,病人的悲会忘掉,神就会回来了。 肺气有余时,喘咳且气向上冲,讲话声音很大,泻经不出血。肺气不足时,呼吸无力且呼吸变浅,讲话没力气,不可泻气。肺气有一点问题时可以看到脸色有点苍白,只须轻按须刺的地方,把针拿出来经病人看一下,一边拿针一边说:“我要扎很深”。病人很紧张反抗,精气立刻就回复正常,邪气就跑掉了,即病在轻微的时候只要一些动作就能把它治好。 血有余则怒,放血。血不足则恐,下针留针让他慢慢恢复,曲泉,太冲,气一到,脉很大。有血症时,有余和不足都会在经络上造成瘀血,瘀血放掉,放血挤一两滴,不要大放,有脓血才会大放。 形有余:形改变,太胖过瘦,腹胀,肚子大,小便大便不会顺畅。泻足阳明胃经。形不足:四肢不用,手脚没有力量不能控制,补阳明胃经的络脉。病在初,血气未病,五脏必安定,肌肉蠕动的现象是微风。 志有余:腹胀,下痢,然谷边上有青筋的地方放血。志不足:昏厥,手脚冰冷。补复溜(。气血不乱,五脏安定不病,则表示邪气在关节部位,该处会稍有颤动的现象。 气血末病时,人的循环都会很好,有些小微样产生时,在络脉上放点血,在分肉之间下针,不需要扎主要经脉,经脉上下针一定是经脉有问题,经脉直接络到脏腑去的。治脏腑病必须在经脉上下针。气血相行不会相互打仗,气血一旦不平衡,阴阳会相互倾戈干扰,使卫气运行混乱,血在脉中乱行,气血离开本应居留之所在,变成一处实一处虚的状态。气并于阳:脖子是气,头上面是血,气往六阳上冲,人会发生惊狂,可以百会放血,涌泉也可以把盛的气导下来。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热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会造成心中烦闷。血并于下,气并于上:就会有精神混乱而健忘的症状出现。本身血和气喜温恶寒,寒则气不能流进一步血不能流,气也会受影响,温则气血会平衡下来,气所聚之处血为虚,血所聚之处气为虚。气多的地方,血就会少,血多的地方,气就会少,气血一定是均衡的状态才正常。气和血:气行,血才跟着行,气血不回头,一直在循环,一遇到寒停下来它就会累积,如果寒伤到气,气会累积停下来,气一累积血就虚掉了,气会并在一起造成血虚,如果血遇寒,血会并在一起造成气虚。气并则血虚,血并则气虚。气血相失造成虚症,络和孙络所有气血都会输到总经里,气和血并在一起才会造成实症,单纯气堵住造成血虚,单纯的血受寒凝滞不前会造成气虚,气血同时受到阻碍是实症。所以攻实的时候,如治癌症要用行气和活血化瘀的药。血和气并走于上,则病人昏厥过去,在百会上放血,血就虚掉了,还可以在涌泉上,十宣放血,都是让其行气。如果气会回头则有生的希望,气不返则死。 阴是脏和血;阳是腑和气。阴和阳都有俞穴会聚的地方,阳经会注到阴经上是因为有俞穴,阳气跑到阴经上会造成阴满,人会有形,是因为阴阳把人充实起来,气大多了或者血大多了都不好。三部九候之脉若正常,则表示此人正常无病。手上的脉也可以分九候,寸关尺是三部,寸脉按上中下可以分天人地三部,关脉也一样,尺脉也分三部,总共九部。摸到皮肤表面则病在皮,摸到中间则病在血脉,摸到下面则病在脏。病生于阳部:必是来自外感的风寒暑湿燥热。病生于阴(阴部):必是饮食不节,居处不洁,喜怒无常所造成的,自己没有把自己照顾好。 风雨伤人先在皮肤表面,没有治好才会进入孙络,孙络没有治好才会传入络脉,络脉满则输入大经脉上,如果人的气血与病邪,尚停留在肌肉之间,则脉必坚硬且大,此时肌肉呈现坚硬满大。 |
|
6445楼#
发布于:2016-04-20 23: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5心得:
病从何来: 气血以并,阴阳相斗,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 气血紊乱产生的现象: 气在脖子,头上为髓海,气并于阳时,气上头部,故发惊狂。 治疗可在百会,涌泉,十宣放血。 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 气血之虚实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留,温则消而去之,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气太多了血就少了,血太多了气就少了。 气血是并行的,气行血就行,气受寒后停滞期累积,血就虚掉了。 虚实 看的到摸的到的是实,看不到的是虚。 气或血单独受寒受阻为虚,同时受阻为实,因并在一起。 正常人身形是阴阳同时撑起来,阴讲的是脏是血,阳讲的是腑是气,所以腧穴都有其会集的地方。 病出于阳,得之风雨寒暑;病出于阴,得之饮食居所,阴阳喜怒。即情志。 风雨伤人(实证): 先客于皮肤,不好,传于孙;不好,传于络,不好,传于大经脉。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其脉坚大故曰实。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按之则痛。 寒湿伤人(虚证): 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涩,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故隐隐作痛。会看到虚证,你按到他你的阳气会过说去,故喜按。 阴实: 阴本在下,阳本在上,情绪不稳阴上逆,下面会虚,阴中本有阳,阳中本有阴,阴上去了阴中之阳就会散,阴停在上面不动,阴阳分隔,这是阴实的原因。 阴虚: 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空虚,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涩气去,故曰虚。寒气太重,造成阴虚。阴可满不可实,实为气血并。阴虚的原因都跟情绪有关。 阳虚生外寒: 因阳受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现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阳气无法固外,故阳虚生外寒。 阴虚生内热: 劳力工作者,或行房较多者,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陽盛生外热: 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腑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因汗流不出来。 从小不流汗的原因: 1,儿时肺有问题。2,不运动,从不出汗,毛孔退化。 寒极生大热,可洗冷水浴(在不发病时)。 陰盛生内寒 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心脏温度会降下来。)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因劳力后不断出汗,里热外散又吸入寒气。 病已成,如何刺: 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例:肺是气,心是血,病发生在胸腔,血病就在心经上,气病就在肺经上。 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陰陽相倾,补泻: 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 如何补虚: 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 虚实者有十,生于五脏,五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今夫子独言五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病, |
|
6446楼#
发布于:2016-04-20 23:17
@教官-徐州-杨诚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5课心得: 上焦的阳气如果无法畅连肌肉皮表时,会使皮肤紧密,肌理闭塞不通,毛孔因而不通畅,汗液无法外泄体外,造成体内之热达于肌中,无法随汗外出,就发生外热的症状。 阴气本居下,如因过度劳累,致阴气向上逆行,此阴寒之气停积胸中无法外出,如此一来,胸中阳气必然散去,寒气独居阳位,内里气血不通畅,此里寒之所生也。 阴与阳,气与血,若互相偏差或交征,病因面形成,刺此类病人,须在发生异常之经脉取穴,若是血偏则取血,若是气偏则取气,此时须考虑病人体型高矮肥瘦与四季变化来决定取穴高下。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泻时要加上摇大针孔方式出针,可增加出路的流畅。补时拔针后立按针孔,精气会停留在病经上。 体内五脏,都与六腑有表里关系,经脉络脉到四肢关节,各有虚实,视病居何处而阴随评剧调理治疗。 如病在脉,调理在血分。 病在血中,调理在络上。 病在气分,调理在表卫,病在肉中,调理在分肉之间。 病生在筋,调于筋部,病在骨中,调之在骨。 若全身难过又不知痛在何处,则在两桥脉上取穴。 如果是体外四肢的疼痛,三部九候之脉又正常,则用左右对称针络脉治疗的缪刺法,痛在左侧但右手脉有偏差,则采用对称刺经脉之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一旦病邪居于大络脉中,就会从左流注到右,或从右侧流注到左侧,上下左右不断游走而与主脉产生干扰,其分布在四肢之末稍,此病气无常居之所,又不进入主经之俞穴,此时须采用“缪刺法”。缪刺法是左病治右,右病治左。 病居于足少阴肾经的络上,在然谷穴前后找其瘀络之血脉,用放血针入出血即可。 病在手少阳之络脉,可针刺手中指及手次指指侧的中衡及关冲穴放血。 病在足厥阴的络脉上,刺足大指指甲后方与肉交接之处,左右各一。 病在足太阳的络脉上,刺足小指甲正后方与肉交接之处,左右各一,针后立愈。 病在手阳明的络脉上,刺手大指及食指指甲侧的少商与商阳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病留在臂掌之间,刺足踝后方,按出痛点,再以针刺之,刺之数以月日之数为准,如初一则刺一次,初二刺二次依此推下去,到十五日十五次,十六日以后递减之。 病在足阳桥之络脉上,刺外踝之下申脉上,左右各一。 人若由高处坠落,瘀血留体内,造成腹中胀满,无法大小便。喝桃核承气汤,刺内踝下,然谷穴前,从青脉部位放血,仍未愈,在足大指三毛位上放血,血出即愈。 |
|
6448楼#
发布于:2016-04-20 23: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亮荧申请签到2016-4-20《黄帝内经》第75课心得
1、阳盛生外热 阳气盛而使外热盛,上焦的阳气如果无法畅连肌肉皮表时,会使皮肤紧密,肌理闭塞不通,毛孔因而不通畅,汗液无法外泄体外,造成体内之热达于肌中,无法随汗外出,就发生外热的症状。 2、阴盛生内寒 阴过盛会产生里寒,阴气本居下,如因过度劳累,致阴气向上逆行,此阴寒之气停积胸中无法外出,胸中阳气必然散去,寒气独居阳位,导致血艰涩难行,气脉不通畅,寸口脉因而盛大起来,内里气血不通畅,故呈现濇脉,此里寒之所生。 3、阴与阳,气与血,若互相偏差或交征,病因形成 在发生异常之经脉取穴,血偏则取血,气偏则取气,此时须考虑病人体型高矮肥瘦与四季变化来决定取穴高下。例胸腔,心是血,肺是气,血下针在心经,气在肺经。 4、血气之偏差,产生疾病 泻过实的须待气盛时方入针,吸气入针,吐气时,针同时拔出,便不会损伤精气,邪气就泻出来。不按针孔,是为了使邪气尽出,加上以摇大针孔方式出针(苍龙摆尾),可增加出路的流畅,则为大泻之法,出针时用指甲切针孔之边侧,盛邪之气乃尽出 5、虚实有十种不同 病在脉,调理在血分 病在血中,调理在络上。 病在气分,调理在表卫 病在肉中,调治在分肉之间。 病生在筋,调之于筋部。 病生骨中,调之在骨。利用烧炙的针深剌病处。病在骨中,用烧针后再用药敷。 若全身难过又不知痛在何处,则在两蹻脉上取穴。 6、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巨刺与缪刺异同相同点: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对称治疗。 不同点:巨刺在经,缪刺在络 7、缪刺与巨刺为何不同 病邪若居主要经脉上,左侧经脉气血通盛表示右侧有病,右侧经脉气血盛则左侧有病,其间也会有左右移痛者,有时左痛未好,右侧血脉就已生病了。一旦如此则必采用巨刺法,必须在主经脉上取穴,不在络脉上取穴。 络脉上生病,其痛并非在主经脉上,因此针刺之穴亦非在主经脉而在对侧不同之络脉处,所以叫做“缪剌”。 8、邪居于足少阴之络 会突发心绞痛,胸腔胀闷,胁肋胀满的症状出现,若不是有其它病积于胸腔内 治法:在然谷穴前后找其瘀络之血脉,用放血针放出血,如不好,左胸痛取右侧,右胸痛取左侧,在然谷穴附近找历痛点下针。 9、病邪在手少阳之络脉 会有喉痛,舌向上卷口中干燥,心烦且手臂外廉痛,手无法抬到头部等症状。 治法:针刺手中指及手次指指甲侧的中衡及关冲穴放血,左病剌右,右病刺左。 10、病邪在足厥阴之络 会突发疝气剧痛的现象 治法:剌足大指指甲后方与肉交接之处,左右各有一,男人立刻就好,女人须顿饭功夫,左痛取右,右痛针左。 11、病邪在足太阳之络 会头项强痛,肩膀痛。 治法:刺足小指甲正后方与肉交接之处,左右各有一穴,针后立愈。如未愈,则外踝下之申脉穴。 12、病邪手阳明之络 会胸中气满,气喘且胸助向上提升,胸中大热的症状。 治法:刺手大指及食指指甲侧的少商与商阳穴。 13、病邪臂掌之间,使手肘无法伸屈 治法:剌足踝后方,先用手指按出历痛点何在,再以针刺之,刺之数以月日之数为准,如初一则剌一次,初二刺二次,初三则刺三次,依此推下去,到十五日十五次,十六日以后递灭之。 14、病邪在足阳蹻之络 会眼目疼痛,从眼内眦开始痛 治法:剌外踝之下申脉穴上,左右各一,左病治右,右病治左,如此一时辰后会好。 人若由高处坠落,瘀血留体内,造成腹中胀满,无法大小便。 治法:则须先喝祧核承气汤,这是上面伤到足厥阴肝经之络脉,下面伤到足少阴之络脉。可刺内踝下,然谷穴前,从青脉部位放血而出,再刺足背之冲阳穴,如仍未愈,就在足大指三毛位上放血,血出即愈,左病刺右,右病刺左 |
|
6449楼#
发布于:2016-04-20 23: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6课心得
所有的症状,主经脉无病,即是络脉病,用缪刺法。皮表有淤血络处,须尽放其血。 病邪留在手阳明络脉,突发耳聋,刺少商,商阳放血。立刻可以听到,如果不痊愈,加刺中冲,耳中生风也可以用。如果出现虚症,会有时听的到有时听不到,就不可以此法。实症时,症状是持续的。 遇到痛不定处,转来转去,会移动,在分肉间下针。以月日之数决定刺几次。 邪居足阳明络,会流鼻血,上齿寒,两门牙很冷,刺内庭。 邪居少阳络,会两胁肋痛,咳而汗出,侠溪取 之,(即在行间络的地方)。咳嗽初时,保持温衣热食 足少阴络有邪,喉咙疼,下列缺照海,吃东西吞不下,善怒,气上冲,下脚的涌泉穴。(然谷放血)。 咽喉肿胀,且无法吞口水吐口水,刺然谷穴之前青筋处放血。 邪居足太阴络,腰痛,痛引腹腔两侧,无法伸腰。刺督脉旁靠近分肉间,即夹脊肉,腰俞二穴,也就是白环俞。 邪居足太阳络,造成抽筋,背会很紧,痛延前胸肋位,从项背顺沿脊椎两侧五分处,按压到压痛点下针。 邪于足少阳络,会环跳痛,用毫针久留针。由于骨痹,里寒很重。 初发耳聋,刺手阳明经脉后还是如此,再找耳旁近取穴压痛点。 牙齿痛,刺手阳明或足阳明,如不愈,扎牙齿中间,络脉处牙龈放血。 邪不在脏不在腑,有时痛有时不痛,不会说持续不痛,也是用缪刺法,因其精神状态好,能吃能喝能睡,但身体就是痛,用缪刺手掌脚掌放血。 如从络传至牙齿寒痛,在手背上血脉有淤青处放血。取内庭,合谷(牙痛点溪谷处) 如邪同时居于手少阴,足少阴,手太阴,足太阴,足阳明,五络同时生病,因其都汇于耳朵,上络左边头角,造成全身血脉肌肉跳动不止,气脉皆很好,但人会如尸体样昏厥过去,名尸厥,刺隐白,加脚心涌泉,足中指指甲后肉际,再加少商,少阳,然谷骨突处。如未醒,用竹管吹耳朵,昏倒阴气并于上,一吹压力冲出,阴气会吹散开。如再不醒,左额角的头发剃光。用艾草烧或烫针刺下,再加美酒灌入,会立刻苏醒过来。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六经辩证的有余和不足。 厥阴经有余时,会产生腿内侧麻,不好治,如在外侧阳经麻(胆经,胃经,膀胱经经过的地方) 不足时生热痹,肝脉滑表示病疝气。如呈濇涩之脉必生小腹胀气之病。 少阴太过时,皮肤麻木且生瘾疹,不足会生肝气不足的病。少阴脉呈滑脉表示肺受风则咳的病。脉呈濇涩时,膀胱积,小便带血。 太阴太过,肌肉会萎缩, 不足时,是因寒所中,脾主运化,会变得无力。太阴脉滑时肌肉时麻时止。如果是涩脉,表示有积在腹中,腹部胀满,要马上开始治。 阳明有余,只有发热,脉速。 不足会心痛,如呈滑脉,心痛时发时止,如呈濇脉,积会留在体中,常易惊吓。 太阳有余,骨病,身沉。不足的话会生肾病,肾有风邪,感冒病毒入肾,脉呈滑脉。 发癫痫表示积病于脉,呈濇脉。 少阳有余,筋病,胸胁胀满,不足会得肝病。脉滑时肝风内动,脉濇有积,积会产生血脉力量不够,抽筋且眼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