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0楼#
发布于:2016-04-21 00: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5课心得
阴虚内热,滋阴补虚去热的处方。久病人会有阴虚内热现象。 阳盛外热,上焦不通汗不出,皮肤腠理不开,体内之热达于肌中,就发生外热。 阴盛内寒,阴气上逆积于胸,胸阳散而寒独居,心跳放缓,血凝脉濇,内寒生之。 阴阳并,气血病而形成的病,在发生异常的经脉取穴,血偏取血,气偏取气,胸以上心为血肺为气,同时考虑体形高矮胖瘦与四季变化。泻实则在气盛时入针,吸气入针,吐气出针,不按针孔加摇大针孔出针,用指甲切针孔之边侧,盛邪尽出。补虚在吐气尽时入针,吸气出针,按针孔。 五脏与六腑相表里,经脉络脉到四肢关节各有虚实,视病居何处而调理。如病在脉,调理在血分,病在血中,调理在络上。病在气分,调理在表卫。病在肉中,调理在分肉间,病生在筋,调之在筋部,病生在骨,调之在骨。全身难过不知痛在何外,两跷脉上取穴。四肢痛而脉正常,对侧针络脉缪刺。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病邪入侵路线:皮表-孙络-络脉-主经脉-五脏。一旦病邪居于大络脉中,左右游走,分布四肢末梢,无常居之所,又不进入主经之俞穴,此时采用缪刺法。缪刺法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巨刺与缪刺的共同点:左病右治,右病左刺。不同点:巨刺在经上面,缪刺在络上面。如痛不在正经上,在络上扎对面的络。 络上无穴位,在经脉的旁边。病人突然心痛,腹胀满,在然谷前找青筋处放血,连做五天好。手少阳的络,在井穴上放血。肝经上的络,刺大敦,男即好,女顿饭好,左痛右取,右痛左取。足太阳之络,刺足小指指甲后方,不行再下申脉,对侧取穴。络症都是新病,都是外来的。阳跷发病与太阳经很相似,手肘无法弯曲,刺手肘后方,以月之盈亏来刺,初一刺一,初二刺二,十五刺十五,十六刺十四,递减。 人有堕坠,然谷放血,不行冲阳放血,再不行三毛放血,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善悲闷闷不乐之人,也可用此法。 |
|
6451楼#
发布于:2016-04-21 00: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佘勇辉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6课心得: 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耳聋。刺膝髌出液为跛。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刺肘内陷,少腹中。刺匡不得屈,体内深藏有许多易伤之部位,吾心脏统。胸膈七椎之畅各司大害。噫气不休。深刺及吞咽。深刺及胆,主一为舌难以言。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刺阴股下三寸令人遗溺。刺掖下胁间内陷,令人欬。剌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刺胁肠内陷为肿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刺关节中液出,人不可不知。肝脏在于左侧,肺脏在右侧。脉络分布在四肢表面,肾司内里之水道系脏主司运送之功。胃为受纳选择五谷之部之上,有如太阳的心与月阴之肺。背脊第侧有心之外包及心包络。针刺使其气血顺其职而不伤于内,病可痊愈,反逆则必生针刺深及心脏,主一日死。外症可见断。刺中肝脏,主五日死。外症可见独语刺中肾脏,主六曰死。外症可见喷嚏不断伤及肺,主三曰死。外症可见欬嗽不止。脾,主十日死。外症为不断日半死。外症可见呕吐不止。
|
|
6452楼#
发布于:2016-04-21 00:41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6课心得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续 5、病邪入手阳明络脉上,会使人耳聋,间断性失聪,常不闻声音,可刺手大指食指指甲侧的少商与商阳穴,立闻。如不痊愈,加刺中指指甲与肉相交之处(中冲),立闻。耳聋亦分虚实证,持续为实证,时好时坏为虚证。耳聋、耳中生风、耳鸣等耳病,须注意耳时可闻时不可闻者不可针刺。耳中如有风声者,亦可如此刺,左病刺右,右病刺左。遇痛不定处之病,可在肉与肉间找压痛点,放血治之,初一至十五,针数递加,十五以后递减。病 邪入足阳明经之络,鼻塞,衄血,上齿寒冷,可刺内庭、历兑等。用针之人,须谨察气之盛衰,来做刺数的标准,如果刺得太过则伤气,不及其数则病邪无法尽出,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病愈则止,不愈再重复刺,刺数之取法,用前条以日之数为准。 6、病邪入足少阳之络,胁痛,无法呼吸,咳而汗出。可刺流水溪谷之所,若有咳,要注意保护肺经,穿好衣服,热食,因肺主气,喜温恶寒,因此肺有问题,一定要保暖,保护体温,不受风寒。邪入足少阴之络,致喉痛,无法进食,无缘无故生气,气直冲喉部,可刺列缺、照海,如喉痛不能下咽,可刺涌泉,也可刺然谷;如喉痛无法咽水,可刺然谷,在然谷四周青筋处放血。病在初始均在络,此时放血即可治之。 7、病邪入足太阴之络,可引起腰痛,且痛引起腹腔两侧,无法伸腰,此时可刺腰后的腰俞二穴,腰俞即白环俞。以月之盈亏来决定刺之数,针出立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病邪入足太阳经之络,会使人抽筋,背急痛沿至前胸肋,可刺脊椎两侧五分处有压痛点的位置,下针刺3刺即愈。 8、病邪入足少阳之络,手臂不举,大腿不能抬,可刺环跳。痛在骨下深针。主经未病即为络病,,可用缪刺法。初发性耳聋,可在四周寻压痛点放血。牙痛刺商阳及入齿中的经络。牙痛刺经不愈即为在络。 9、病邪入五脏之间,经脉牵引作痛,时痛时止。缪刺治之,在手掌、脚掌旁边找到青筋,放血治之。阳明经脉致牙痛,在手上放血,刺合谷、内庭等。手少阴、足少阳、手足太阴、足阳明经同时病邪入,则全身血脉跳动,名“尸厥”。可刺手少阴、足少阳、手足太阴、足阳明经之井穴。隐白、涌泉、少商等。若未醒,以竹管吹病人两耳之中;还未醒再剃掉左额之发,以艾条、或针加热烧之,将头发烧末,以酒服之。或十宣放血亦可。缪刺的法则,是要顺着经脉而刺。虚补实泻。看到四肢末梢有淤皆可放去。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本章定义六经辨证法。 1、厥阴有余之时必生阴痹之病,麻木不仁在阴侧(大腿内侧),其不足之时必生热痹之病。肝脉呈滑脉表示病疝气,肝脉呈濇涩之脉必生小腹胀气之病。少阴太过时会病皮肤麻木且生隐疹,少阴不足会病肝气不足的病。少阴脉呈滑脉表示有肺受风则咳的病,少阴脉濇涩,必有膀胱积小便带血的症状。 2、太阴太过时会有肉痹即肌肉不仁的病,如为寒所中,太阴必不足,此时必病脾脏运化无力。太阴之脉呈滑脉表示有脾主之肌肉时麻时止,太阴服如为濇脉,表示有积在腹中,常觉腹部胀满。 3、阳明太过之时,会有脉速现象及身体时发热不止。验明不足时会病心痛。阳明脉呈滑脉,则有心痛时发时止的病。阳明脉呈濇脉,则表示有积在体中,令人时常易受惊吓。 4、太阳太过时会有骨病,身沉重之感,太阳不足时则会生肾病。太阳脉呈滑脉表示肾有风邪之病(感冒病毒入肾),太阳脉呈濇脉时,会有积病在脉中,令人发癫痫。 5、少阳太过时会有筋的病,胸胁胀满,少阳不足时会令肝病。少阳脉呈滑脉表示肝风内动,少阳脉呈濇脉则有积病,常令人抽筋及眼痛。 故春季阳气聚在经脉上,夏季阳气聚在孙络上,长夏阳气聚在 |
|
6453楼#
发布于:2016-04-21 06: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焦艳春申请签到2016年0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6课心得
邪入手阳明之络,耳聋。耳聋分虚实证,持续为实证,时好时坏为虚证。耳聋、耳鸣、耳中有风等,均可在商阳、少商等放血。痹证疼痛走窜,刺分肉间。在其间找压痛点,放血。邪入足阳明经之络,鼻衄血,上齿寒冷,可刺内庭、历兑等。左病刺右,右病刺左。邪入足少阳之络,胁痛,咳而汗出。刺溪谷,若咳嗽,要保护肺经,穿好衣服,热食,肺有问题,要保暖,保护体温,不受风寒。邪入足少阴之络,致咽喉痛,刺列缺、照海。喉痛不能下咽,刺涌泉;也可刺然谷;喉痛无法咽水,刺然谷;在然谷四周青筋放血。病在初始均在络,放血即可。邪入足太阴之络,腰痛,引少腹痛,不可仰息。刺白环俞,以月之盈亏来决定刺之数。邪入足太阳之络,拘挛背急,牵引胁痛。刺其压痛点。邪入足少阳之络,关节痛,大腿不能抬,刺环跳。痛在骨下深针。主经未病即为络。牙痛刺商阳及入齿中的经络。牙痛刺经不愈即为在络。邪入五脏之间,经脉牵引作痛,时痛时止。缪刺治之,在手掌、脚掌旁边找到青筋,放血治之。阳明经脉致牙痛,在手上放血,刺合谷、内庭等。手少阴、足少阳、手足太阴、足阳明经同时邪入,全身血脉跳动,名尸厥。刺手少阴、足少阳、手足太阴、足阳明经之井穴,隐白、涌泉、少商等。若未醒,以竹管吹病人两耳之中;未醒再剃掉左额之发,以艾条、或针加热烧之,将头发烧末,以酒服之。十宣放血亦可。缪刺法则,要顺着经脉刺。虚补实泻。看到四肢末梢有淤皆可放血。 四时刺逆从论第六十四 足厥阴有余,生阴痹,致腿麻。不足发生热痹。腿麻在外侧,是阳经,好治;内侧是阴经难治。热痹是因阴气不足,阳气补之,以生热证。脉涩腹中积气,脉滑患狐疝风。少阴有余,身上发疹。不足生肝气不足病。金生水,肾不足会影响到肺,脉滑利则患肺风疝,脉涩病积聚而尿血。太阴有余,致肉痹,造成肌肉萎缩。不足则发生脾痹;阴有问题,一般是寒证。脾主少腹,脾统血,脾主四肢,脾能够运化,是因脾阳推动。脾痹则运化不足。阳明有余,生脉痹,发热;不足则生心痹;气血过于滑利则心痛时发时止;气血运行涩滞则易惊吓。太阳有余,骨痹、身体沉重;不足则生肾痹;气血过于滑利则风邪入肾;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令人发癫痫。 |
|
6454楼#
发布于:2016-04-21 07: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丁伊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6课心
得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病邪留于手阳明络脉,突发耳聋,刺少商、商阳放血,立刻可以听到,不已,刺中冲,立闻。有时听不到者,是虚症,不可刺也。耳中有风声者,亦刺之如此。左刺右,右刺左。 遇痛不定处之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日之数来决定刺几次。用针者,须谨察气之盛衰,来做刺数的标准。刺得太过则伤气,不及其数则病邪无法尽出,左病剌右,右病刺左,病愈则止。不已,复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渐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渐少之。 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流鼻血,上齿寒。刺内庭穴,左病刺右,右病刺左。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无法深呼吸,咳而汗出。刺侠溪穴,喘息立已,汗出立止。咳嗽初起要温衣热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剌左,病立已。不已,复剌如法。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咽痛,不可进食。无故善怒,气会直冲上喉。可直刺足下涌泉穴(或然谷穴)连刺三下,左右共六次。左病刺右,右病刺左。 咽喉肿痛,无法呑口水吐口水,然谷穴之前青筋起处放血,出血立已。左剌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且痛引腹腔两侧,无法伸腰。可刺腰后的腰俞二穴,即白环俞。以月之盈亏来决定刺之数,针出立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抽筋,背急痛,引胁而痛。从项背开始顺沿脊椎两侧五分处,一路用手按压,按到有压痛点时,下针刺三次,立已。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大腿部的关节(环跳)痛,无法抬举大腿。可针剌环跳,用细长之针,寒重之人须久留针以去尽寒气。针数以月之盈亏为准。立已。 治诸经经脉附近有病者,主经脉无病,是络脉病,即用缪刺法。 耳聋,剌手阳明不已,则须刺耳前有痛点。 牙齿痛时,剌手阳明或足阳明不愈时,则刺牙齿中间络脉处牙龈放血,血出立已。 邪客于五藏之间(能吃能睡能来什么都好,就是痛则在五脏间),造成的病,会引起经脉疼痛,有时痛有时不痛,视在何经上,再用缪刺法在手足指甲之侧,在瘀脉处放出血,隔日一刺,一刺不好,五刺之内必愈。 如果由络脉传入引发上齿疼痛,齿与唇都有寒痛,在手背血脉有青瘀处放血可愈,不愈在内庭下一针,合谷下针,可以立愈。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额角。五络倶病,令人身脉皆动,人昏迷不醒,全身肌肉血脉跳动不止,为尸厥。可刺隐白,涌泉,历兑,少商,商阳,少冲和然谷之骨突处,不醒以竹管吹其两耳,把左额角头发剃掉一寸,用艾灸,再用酒灌入口中,无法饮入时,强力灌之,病人会立刻苏醒过来。 凡施剌时,先视其病在何经脉,手指指甲切穴再进针,视虚实情形来做补泻。未调理正常,再施予针剌。 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 当皮表有瘀血络处,须尽放其血,以上都是缪剌的正确方法。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厥阴经有余时,会产生腿内侧麻。如在外侧阳经麻不足时生热痹,肝脉滑表示病疝气。如呈涩之脉必生小腹胀气之病。 少阴太过时,皮肤麻木且生瘾疹,不足会生肺气不足的病。少阴脉呈滑脉表示肺受风则咳的病。脉呈濇涩时,膀胱积,小便带血。 太阴太过,肌肉会萎缩不足时,是因寒所中,脾主运化,会变得无力。太阴脉滑时肌肉时麻时止。如果是涩脉,表示有积在腹中,腹部胀满,要马上开始治。 阳明有余,只有发热, |
|
6455楼#
发布于:2016-04-21 08: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4月21日《黄帝内经》第76课心得
7,邪居阳跷脉之络,也木会疼痛,从眼内眦开始痛,刺申脉,所病右治 8,从高处坠落,淤血留在体内,造成腹胀满,无法大小便,先喝桃核承气汤,这是伤到肝经之络和胃经之络,可刺然谷前面青筋放血,再刺足背部冲阳脉,如仍未愈,在足大指三毛位放血,血出即愈,左病右治 友善悲,易惊,闷闷不乐之人,也可用此法 9,若病邪居住大肠经之咯,令人耳聋,时听到或听不到,可刺少商和商阳穴,如不痊愈,加刺中指指甲和肉相交处 10,遇到痛处不定者,可刺肉间痛处,也是以月盈定刺几次,按气血兴衰做标准,太过伤气,不及则病邪不除 11,病邪居胃经之络,令人流鼻血,上齿生寒,可刺历兑,内庭等 12,邪居胆经之络,令人胁痛,无法深呼吸,咳嗽,且流汗不止,可次苏巧英和至阴穴,病症会好,咳嗽人多穿多吃,左病右治 13,邪居肾络,无法进食,无故生气,气冲上喉,是涌泉穴三下,共六次,左病右治 14,邪居脾经之络,会腰痛,且腹腔两侧无法伸腰,可刺腰俞(白环俞),以月盈亏定次数左病右治 15,穴居膀胱经之路,会使人抽筋,背急痛,痛延前胸穴位,此法在家即从,想不往下找压痛点,下针3刺,立愈 16,穴居胆经之路,会大腿关节痛,无法举大腿,可刺环跳穴,用细长针,韩中之人需留针以尽去寒气,针以月盈亏为次数 |
|
6456楼#
发布于:2016-04-21 08: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6课心得
缪刺论第六十三 邪入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几天内听不到声音,耳聋亦分虚实证,持续为实证,时好时坏为虚证。耳聋、耳中生风、耳鸣等耳病,均可在商阳、少商等放血,不好刺中冲穴 。痹证疼痛走窜,刺分肉间。找压痛点,放血治之,初一至十五,针数递加,十五以后递减。邪入足阳明经之络,鼻塞,衄血,上齿寒冷,可刺内庭、历兑等,左刺右,右刺左。邪入足少阳之络,胁痛,咳而汗出。刺侠溪穴,症状立减,盗汗也会好。若有咳,保暖热食,因肺主气,喜温恶寒。邪入足少阴之络,致喉痛,刺列缺、照海。喉痛不能下咽,刺涌泉;也可刺然谷;喉痛无法咽水,刺然谷;在然谷四周青筋放血。邪居于足少阴之络,使人咽痛,无法进食,无缘无故生气 ,气冲上喉,刺涌泉穴,连刺三下,左右共六下。病在初始均在络,此时放血即可治之。邪居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少腹两侧痛,无法伸腰,刺白环俞。以月之盈亏来决定刺的数目。邪入足太阳之络,拘挛背急,引胁而痛。沿脊柱夹脊处压痛点刺三次。邪入足少阳之络,令人大腿部的关节痛,无法抬举大腿。刺环跳,寒重之人需久留针去尽寒气。凡针刺所有主经脉之经过处附近有病,而主经脉无病,就是络脉病,用缪刺法。主经未病即为络,初发性耳聋,可在四周寻压痛点放血。牙痛刺商阳及入齿中的经络。邪入五脏之间,经脉牵引作痛,时痛时止。缪刺治之,在手掌、脚掌旁边找到青筋,放血治之。阳明经脉致牙痛,在手上放血,刺合谷、内庭等。邪居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上络左头角。五络俱病时,名尸厥。刺手少阴、足少阳、手足太阴、足阳明经之井穴。隐白、涌泉、少商、商阳、然谷穴之骨凸等。若未醒,以竹管吹病人两耳之中;未醒再剃掉左额之发,以艾或针加热烧之,以酒服之。缪刺的法则,是要顺着经脉而刺。虚补实泻,皮表有青筋淤血处放血。 四时刺逆从论第六十四 本章定义六经辨证。足厥阴有余,生阴痹,致腿麻。不足发生热痹。腿麻在外侧好治;内侧是阴经难治。热痹是因阴气不足,阳气补之,是以生热证。脉涩腹中积气,脉滑患狐疝风。少阴有余,身上发疹。不足则生肺气不足的病;肺脉滑则表示肺受风就咳的病;脉濇则膀胱积小便带血的症状。太阴有余,致肉痹,造成肌肉萎缩。不足则发生脾痹;阴有问题,一般都是寒证。脾主少腹,脾统血,脾主四肢,脾能够运化,是因脾阳之存才能推动。脾痹则运化不足。阳明有余,生脉痹,发热;不足则生心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心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和不时惊恐。阳明病皆为热证,消化系统是腑热,还有就是经热。太阳有余,骨痹、身体沉重;不足则生肾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肾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小便不出,回逆肾脏,影响肾脏。 |
|
6457楼#
发布于:2016-04-21 09: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 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20日《黄帝内经》76课心得 素问·缪刺论 8.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大小便不利,先饮利药(核桃承气汤),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青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冲阳穴),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善悲惊不乐,也可用此刺方。 9.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常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少商与商阳穴),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耳中生风者,亦刺之如此数,左刺右,右刺左。 10.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数,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痏数,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复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渐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渐少之。 11.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流鼻血上生齿寒,足中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左刺右,右刺左。 12.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深呼吸,咳而汗出,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多穿衣多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病立已,不已,复刺如法。 13.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咽痛,无法进食,无故善怒,气上走喉上,刺足下中央之脉涌泉穴各三次,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咽中肿,不能吞口水,时不能吐口水,刺然骨之前青筋突起处,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14.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息,刺腰俞二穴,以月死生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15.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背始,顺延脊椎两侧五分处,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三次,立已。 16.邪客于足少阳之络,大腿关节痛,大腿不可举,刺环跳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 17.病在主经脉附近,而主经脉无病,则缪刺之。 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有厉痛点处。 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放血,立已。 18.邪客于五藏之间,其病而脉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其脉,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 19.脉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一痏,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痏,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20.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额角,五络俱竭,令人肉脉皆动,其状若尸,或曰尸厥,刺其足大指内侧爪甲上隐白穴,后刺足心涌泉穴,后刺足中指爪甲肉际上各一痏,后刺手大指内侧少商穴,后刺手心主少阳穴,然谷穴骨突处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用剃刀取左额角发,烧火灸,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 总: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 |
|
6458楼#
发布于:2016-04-21 11: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6年4月21日《黄帝内经》第77课心得
少阳太过时会有筋的病,胸胁胀满,少阳不足时会令肝病。少阳脉呈滑脉表示肝风内动,少阳脉呈涩脉则有积病,常令人抽筋及眼痛。 因此春季时阳气聚在经脉上,夏季时阳气聚在孙络上,长夏时节阳气聚在肌肉上,秋季时阳气会停在皮肤上,冬季时阳气会潜藏入骨髓之中。 黄帝说,我希望能知道为什么如此呢? 歧伯答道,春令时节是天气始生之时,地气初泄之际,冰寒渐解,水行各经之处,此时人之气对应天地,故气必在脉中。夏季时人之经脉充满气血,会流入孙络内,四肢末稍充血,皮肤因而充实起来。长夏时节,经与络都呈盛大状,故能溢出而渗入肌肉中,秋季时节天气开始收敛,人的肌腠亦开始闭塞,皮肤毛孔亦渐闭锁。冬季时节,天寒地冻,人的血气亦深藏体内,内入骨髓,入通五脏之中。 因此病邪也会随着四时的不同而入客于人体之内,病的变化,无法完全则度,但不管如何一定是在主要经脉上来调治,希望能去除病邪于此,病邪去则五脏之气正矣。 黄帝问,如果违反四季而刺,使气血紊乱,会怎么样呢? 歧伯答道,春季针刺络脉,血气外散会过多,使人感觉无力且短息。春季针刺肌肉部,会使血气回流加速,使人胸满气胀。春季针刺筋骨之位,会使业气内停积瘀,使人腹部胀满。 夏季针刺经脉,会令血气枯竭,造成四肢倦怠。夏季针刺胝肉,会使血气内行,使人变成易恐状。夏季针刺筋骨之位,会令血气上冲头面,使人动辄易怒。 秋季针刺经脉,血气会向上行,使人健忘。秋季针刺络脉,气就无法外出,造成嗜眠,不想劳动。秋季针刺筋骨之位,使人血气向内四散不聚,造成人有寒栗怕冷的现象。 冬季针刺经脉,会使气血两虚,结果使人目看不清。冬季针刺络脉,会使宗气外泄,造成四肢麻木不仁。冬季针刺肌肉,会使阳气耗绝,使人健忘失志。以上四者,因不按四季之气来行针刺,会造成反逆之病,吾人必须依此规矩,一旦违反会使气乱而互相交征而致病矣。所以针刺法不按四季之规矩来做,此病之所生也,以为可顺治病结果相反,使五脏之正气紊乱,影响正常精华之气产生了。 所以吾人必先谨慎细察九候之脉的变化,使正气不紊乱,精神之气不因针刺治疗而逆转。 黄帝说,针刺五脏时,不慎刺中心脏主一日死,会有噫气的现象。不慎刺中肝脏主五日死,会有多语的现象。不慎刺中肺主三日内死,可见哈欠不止的症状。不慎刺中脾脏主十日死,可见到有吞咽不停的动作。若不慎刺伤人的五脏,其果必死。所表现被刺中的症状则依五脏生变产生的症状来看,就可知何时会死了。 第六十五篇 标本病传论 黄帝问道,病有标与本,刺法有顺与逆,如何分别呢? 歧伯回答,所有的刺法,必须分别阴阳,前后呼应,知其顺逆与得失,病之表症与之本生所其间的变化。因此有云:“有时病在表症较生则先治其被影响之标位,有时本病势重而其引发的副症较轻,则先求治其本病。也有明知病在何处而先从副症着手治疗,也有时看到副症不治而先治其本病。因此治病法中,有先治副症而主症自愈,也有先治本病而副症自愈。也有从其相克处着手而把本病治好,也有从相生之处着手而把本病治好的。”所以能明确的掌握顺与逆,此类良医无须求问他人,必毫无疑问的。能明确的知晓主病何处,哪些是副症,不论如何施治,必无缺失之处。 医者不明主症与副症,就是妄行医术,徒增害人也。 所有的阴阳增长相互关系,乃是标病与本病区分之大道也。能知病甲小而致大,只说一病而可推演其后百种以上疾病的变化与产生的危害。可以从少而知多,从浅而知广,如此可以言一处而推至百处不差也。由浅病而知其深入会达何处,审察近处的病而能知远方有何疾病。论言标与本,其实很简单但不易领悟,治法不正会增重其病,治法正确,则百病不生矣。 凡先有病而后出现其它病变的,必先治其初始之本病。先见有很多症状而后出现重病之所的,必先治此重病之所。先得到寒,而后生出其它病的,也须先治病所再治其寒。先生病而后有中寒出现,亦先治其病所,再治其寒。先有热症而后再生病的,也须先治其病再云其热症。先有热症而后有中焦胀满现象时,则须先治其热再治其中焦病。先有病变之后产生下痢的,须先治其病所,则痢必自止。先有下痢而后延伸出其它病的,则须先治下利。治本病之时必谨慎调之,待愈后方治他病。 又先生病后发生腹部胀满的,则先治其胀满,即标病先治。先有中焦胀满而后发生心烦的,则先治胀满病。人体经脉上及五脏内有时会互相交征,有时则生同一病,此时若大小便已不流畅,则必衔治理其气血,保持大小便通畅无阻,再治其病处。若大小便仍很畅顺,则直接治其病处。病机发起乃因机能太过者,必先治其本病,再治其太过引起的其它症状。病机发生因机能不足者,先治其病,再补其不足,此其法也。故此良医必谨慎详细问病之先后,待完全明了后,再决定如何下手治疗。 遇到轻症的病,可以标本同时治疗,遇到严重的病,则须独立分开治疗。由于大小便不顺畅而引起之病变者,必先治其大小便。 病机会转变的,如心脏病,其初始先有心纹痛,没有治好,一段时间后会有咳,再没好会有胸胁肋部疼痛,继而产生大小便不通,全身疼痛,身体沉重无力,此际如无法治疗三日内会死,一般常发生在冬季的半夜或夏季正午之时。 肺病令人气喘嗽不止,一段时日会有胸胁满痛,再进则身体沉重,全身疼痛,没治好则会再演进成全身肿胀的危症。十日内未治必死。在冬季太阳下山之时,或夏季太阳初升之时为死时。 肝病令人头晕目眩,胸胁满痛,一段时日会感觉身体沉重,全身疼痛。再进而演变成腰椎小腹疼痛,足胫酸痛的现象,仍未治好则三日内必死。冬季在日落黄昏时,夏季在早餐前后死亡。 脾病令人身体痛且沉重无力,一段时日全身发胀,没治好则有小腹腰脊疼痛,足胫酸麻,再进而演变为背部筋挛疼痛,小便不通。十日内没治好则必死,冬季在临睡时死亡,夏季在晚餐时死亡。 肾病令人小腹牵引腰背痛,膝部酸痛,一段时日后背部神经会抽筋,小便不通,再而演变为小腹胀满,再进则成为两胁部疼痛,三日内不治好则死,冬季于黎明时死亡,夏季则于黄昏时死亡。 胃病令人腹部胀满,一段时日会有少腹牵引腰脊疼痛,足膝酸痛,再没治好则进入背部神经抽筋,小便闭塞,再演进一段时日成为全身沉重无力,六日内没治好则死,冬季时常在下半夜死亡,夏季而在下午未时死亡。 膀胱病令人小便不通,五日内不通则小腹厥满,腰背酸痛,足膝酸痛,再而腹胀满,进而全身都痛,如二日内没治好,则死,冬季在晨鸡鸣叫时死,夏季则太阳下山后死亡。 所有的病都是有顺序的相传下云,只要按顺序传的,都可预知死期,到末期不可施刺,必死。其间只传一脏即停止不传的,或传二、三脏就停止不传的,都可以用针刺法来完全治愈的。 |
|
6459楼#
发布于:2016-04-21 11: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山西吴静
2016年4月20日学习《黄帝内经》第75课心得 阳盛则生外热,若上焦不通利,可使皮肤致密,腠理闭塞,汗孔不通,如此则卫气不得发泄散越,郁而发热,所以发生外热。 阴盛则生内寒,若寒厥之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下泄,寒气不泻,则阳气必受耗伤,阳气耗伤,则寒气独留,寒性凝敛,营血滞涩,脉行不畅,其脉搏必见盛大而涩。 阴与阳相并,气与血相并,疾病已经形成时,刺治这种疾病,应取其经脉,病在营分的,刺治其血,病在卫分的,刺治其气,同时还要根据病人形体的肥瘦高矮,四时气候的寒热温凉,决定针刺次数的多少,取穴部位的高下。 血气和邪气已并,病已形成,阴阳失去平衡的,泻实证时,应在气盛的时候进针,即在病人吸气时进针,刺其俞穴以开邪出之门户,并在病人呼气时出针,使针与气同时外出,这样可使精气不伤,邪气得以外泄;在针刺时还要使针孔不要闭塞,以排泄邪气,应摇大其针孔,而通利邪出之道路,这叫做“大泻”,出针时先以左手轻轻切按针孔周围,然后迅速出针,这样亢盛的邪气就可穷尽。补虚时,以手持针,不要立即刺入,先安定其神气,待病人呼气时进针,即气出针入,针刺入后不要摇动,使针孔周围紧密与针体连接,使精气无隙外泄,当气至而针下时,迅速出针,但要在病人吸气时出针,气入针出,使针下所至的热气不能内还,出针后立即按闭针孔使精气得以保存。针刺侯气时,要耐心等待,必待其气至而充实,始可出针,这样可使以至之气不致散失,远处未至之气可以导来,这叫做补法。 邪气从皮毛侵入,进入孙、络后,就逗留而不去,由于络脉闭塞不通,邪气不得入于经脉,于是就流溢于大络中,从而生成一些异常疾病。邪气侵入大络后,在左边的就流窜到右边,在右边的就流窜到左边,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但只影响到络脉而不能进入经脉之中,从而随大络流布到四肢;邪气流窜无一定地方,也不能进入经脉俞穴,病气在左而症见于右,必须右痛刺左,左痛刺右,才能中邪,这种刺法就叫做“缪刺”。 邪气侵袭到经脉,左右不平衡,用巨刺法,要邪气中于经脉,邪气留脉决不能运用。络病的病痛部位与经脉所在部位不同,因此称为“缪刺”。 邪气侵入足少阴经的络脉,使人突然发生心痛,腹胀大,胸胁部胀满但并无积聚,针刺然谷穴出些血。 邪气侵入手少阳经的络脉,使人发生咽喉疼痛痹塞,舌卷,口干,心中烦闷,手臂外侧疼痛,抬手不能至头,针刺手小指侧的次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那样远处的关冲穴,各刺一针。 邪气侵袭足厥阴经的络脉,使人突然发生疝气,剧烈疼痛,针刺足大趾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大敦穴,左右各刺一针。对称治疗法。 邪气侵袭足太阳经的络脉,使人发生头项肩部疼痛,针刺足小趾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至阴穴,各刺一针。若不缓解,再刺外踝下的金门穴三针,对称治疗。 邪气侵袭手阳明经的络脉,使人发生胸中气满,喘息而胁肋部撑胀,胸中发热,针刺手大指侧的次指指甲上方,商阳穴,各刺一针。对称治疗。 邪气侵入手厥阴经的络脉,使人发生臂掌之间疼痛,不能弯曲,针刺手腕后方,先以手指按压,找到痛处,再针刺。 邪气侵入足部的阳蹻脉,使人发生眼睛疼痛,从内眦开始,针刺外踝下面约半寸后的申脉穴,各刺一针。对称治疗。人由于堕坠跌伤,淤血停留体内,使人发生腹部胀满,大小便不通,要先服通便导淤的药物。针刺取其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的血脉,刺出其血,再刺足背上动脉处的冲阳穴;病不缓解,再刺足大趾三毛处的大敦穴各一针,出血后病立即就缓解。对称治疗。 |
|
6460楼#
发布于:2016-04-21 14: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王玲萍申请签到,2016年4月21日《黄帝内经》第76课心得
★邪气侵入手阳明经的络脉,使人耳聋,间断性失去听觉,针刺手大指次指的少商商阳穴各一针,立刻就可以恢复听觉;如不痊愈,再刺中指的中冲穴,马上就可听到声音。如果是有时可以听到声音,有时不能听到声音,就不可用针刺治疗了。假如耳中鸣响,如有风声,也采取上述方法进行针刺治疗。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凡是痹证疼痛走窜,无固定地方的,就随疼痛所在而刺其分肉之间,根据月亮盈亏变化确定针刺的次数。凡有用针刺治疗的,都要随着人体在月周期中气血的盛衰情况来确定用针的次数,如果刺得太过则伤气,不及其数则病邪无法进出。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病好了,就不要再刺;若还没有痊愈,按上述方法再刺。月亮新生的初一刺一针,初二刺二针,以后逐日加一针,知道十五日加到十五针,十六日又减为十四针,以后逐日减一针。 ★邪气侵入足阳明经的络脉,使人发生鼻塞,衄血,上齿寒冷,针刺足中趾的历兑穴,各刺一针。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足少阳经的络脉,使人胁痛而呼吸不畅,咳嗽而汗出,针刺足小趾侧的次趾爪甲上方与皮肉交接处的窍阴穴,各刺一针,呼吸不畅马上就缓解,出汗也就很快停止了;如果有咳嗽的要嘱其注意衣服饮食的温暖,这样一天就可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疾病很快就可痊愈。如果仍未痊愈,按上述方法再刺。 ★邪气侵入足少阴经的络脉,使人咽喉疼痛,不能进饮食,往往无故发怒,气会直冲上喉,针刺足心的涌泉穴,左右各三针,共六针,可立刻缓解。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如果咽喉肿起而疼痛,不能进饮食,不能吞口水也不能吐口水,针刺然骨前面的然骨穴,使之出血,很快就好。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足太阴经的络脉,使人腰痛连及少腹,牵引至胁下,不能挺胸呼吸,针刺腰尻部的骨缝当中及两旁肌肉上的下尻穴,这是腰部的俞穴,根据月亮圆缺确定用针次数,出针后马上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足太阳经的络脉,使人背部拘急,牵引胁肋部疼痛,针刺应从项部开始沿着脊骨两旁向下按压,在病人感到疼痛处周围针刺三针,病立刻就好。 ★邪气侵入足少阳经的络脉,使人环跳部疼痛,腿骨不能举动,以毫针刺其环跳穴,有寒的可留针久一些,根据月亮盈亏的情况确定针刺的次数,很快就好。 ★治疗各经疾病用针刺的方法,如果经脉所经过的部位未见病变,就应用缪刺法。耳聋针刺手阳明经商阳穴,如果不好,再刺其经脉走向耳前的听宫穴。蛀牙病刺手阳明经的商阳穴,如果不好,再刺其走入齿中的经络,很快就见效。 ★邪气侵入到五脏之间,其病变表现为经脉牵引作痛,时痛时止,根据其病的情况,在其手足爪甲上进行缪刺法,择有血液郁滞的络脉,刺出其血,隔日刺一次,一次不见好,连刺五次就可好了。阳明经脉有病气交错感传而牵引上齿,出现唇齿寒冷疼痛,可视其手背上经脉有郁血的地方针刺出血,再在足阳明中趾爪甲上刺一针,在手大拇指侧的次趾爪甲上的商阳穴各刺一针,很快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到手少阴、手太阴、足少阴、足太阴、和足阳明的络脉,这五经的络脉都聚会于耳中,并上绕左耳上面的额角,假如由于邪气侵袭而至此五络的真气全部衰竭,就会使经脉都振动,而形体失去知觉,就象死尸一样,有人把它叫做“尸厥”。这时应当针刺其足大趾内侧爪甲距离爪甲有韭菜叶宽那麽远处的隐白穴,然后再刺足心的涌泉穴,再刺足中趾爪甲上的历兑穴,各刺一针;然后再刺手大指内侧距离爪甲有韭菜叶宽那麽远处的少商穴,再刺手少阴经在掌后芮骨端的神 |
|
6461楼#
发布于:2016-04-21 15:08
@教官-伊犁-慕利敏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 文建宁申请签到,2016年4月21日《黄帝内经》第77課心得: 少阳之气太过,会发生筋痹、脇部满闷、肝风疝;少阳之气不足,会肝痹、积聚、筋脉拘急、眼痛 春天风木之气在经脉 夏天君火之气在孙络 长夏湿土之气在肌肉 秋天燥金之气在皮肤 冬天寒水之气在骨髓 春夏针刺要浅不要深 秋冬针刺要比春夏深 骨病、中风等不管季节,一律深针到骨边 针刺的时候,千万不要扎到内脏,否则会重伤至死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发高烧:如果已经便秘,那便秘是本,便秘去了就好了 发高烧:如果大便很好,正常去热的药就好了 如果有急症,先治急的,再去治其它不急的 超级中医:经方+针灸,标本兼治 黄疸:如果之前很长时间睡觉有问题,胃口不好,但是最近才突发黄疸,应该是胆被堵到了。应该先从通胆开始治疗 逆治:相反而治。病由本导致标,治疗时先治标,再治本 从治:相顺而治。病由本导致标,治疗时先治本,再治标 以上采用逆治还是从治,主要是依据病情急缓来确定,先把最危急生命的标或本先治好。 疾病转移顺序: 心(火、心痛)、肺(金、咳嗽)、肝(木、胁部痛)、脾(土、大便不通、身体沉重)、肾(水、死亡) 疾病死亡的时间,可以根据脏气对应的时辰用五分法来判断 治疗疾病,应该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先把本病相克的经脉或者脏气先给固守住,让其不再恶化;再强化相生病灶的“母” 脏或者经络。 |
|
6462楼#
发布于:2016-04-21 15:4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贵阳-李广合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1《黄帝内经》第77课心得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二) (8)邪气侵入手阳明经的络脉,使人耳聋,间断性失去听觉,针刺手大指侧的次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那样远处的商阳穴各一针,立刻就可以恢复听觉;再刺中指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中冲穴,马上就可听到声音。如果是完全失去听力的,就不可用针刺治疗了。假如耳中鸣响,如有风声,也采取上述方法进行针刺治疗。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9)凡是痹证疼痛走窜,无固定地方的,就随疼痛所在而刺其分肉之间,根据月亮盈亏变化确定针刺的次数。凡有用针刺治疗的,都要随着人体在月周期中气血的盛衰情况来确定用针的次数,如果用针次数超过其相应的日数,就会损耗人的正气,如果达不到相应的日数,邪气又不得泻除。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病好了,就不要再刺;若还没有痊愈,按上述方法再刺。月亮新生的初一刺一针,初二刺二针,以后逐日加一针,知道十五日加到十五针,十六日又减为十四针,以后逐日减一针。 (10)邪气侵入足阳明经的络脉,使人发生鼻塞,衄血,上齿寒冷,针刺足中趾侧的次趾爪甲上方与皮肉交接处的历兑穴,各刺一针。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11)邪气侵入足少阳经的络脉,使人胁痛而呼吸不畅,咳嗽而汗出,针刺足小趾侧的次趾爪甲上方与皮肉交接处的窍阴穴,各刺一针,呼吸不畅马上就缓解,出汗也就很快停止了;如果有咳嗽的要嘱其注意衣服饮食的温暖,这样一天就可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疾病很快就可痊愈。如果仍未痊愈,按上述方法再刺。 (12)邪气侵入足少阴经的络脉,使人咽喉疼痛,不能进饮食,往往无故发怒,气上逆直至门之上,针刺足心的涌泉穴,左右各三针,共六针,可立刻缓解。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如果咽喉肿起而疼痛,不能进饮食,想咯(kǎ卡)吐痰涎又不能咯出来,针刺然骨前面的然骨穴,使之出血,很快就好。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13)邪气侵入足太阴经的络脉,使人腰痛连及少腹,牵引至胁下,不能挺胸呼吸,针刺腰尻部的骨缝当中及两旁肌肉上的下尻穴,这是腰部的俞穴,根据月亮圆缺确定用针次数,出针后马上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14)邪气侵入足太阳经的络脉,使人背部拘急,牵引胁肋部疼痛,针刺应从项部开始沿着脊骨两旁向下按压,在病人感到疼痛处周围针刺三针,病立刻就好。 (15)邪气侵入足少阳经的络脉,使人环跳部疼痛,腿骨不能举动,以毫针刺其环跳穴,有寒的可留针久一些,根据月亮盈亏的情况确定针刺的次数,很快就好。 4、治疗各经疾病用针刺的方法,如果经脉所经过的部位未见病变,就应用缪刺法。 (1)耳隆针刺手阳明经商阳穴,如果不好,再刺其经脉走向耳前的听宫穴。 (2)蛀牙病刺手阳明经的商阳穴,如果不好,再刺其走入齿中的经络,很快就见效。 (3)邪气侵入到五脏之间,其病变表现为经脉牵引作痛,时痛时止,根据其病的情况,在其手足爪甲上进行缪刺法,择有血液郁滞的络脉,刺出其血,隔日刺一次,一次不见好,连刺五次就可好了。 (4)阳明经脉有病气交错感传而牵引上齿,出现唇齿寒冷疼痛,可视其手背上经脉有郁血的地方针刺出血,再在足阳明中趾爪甲上刺一针,在手大拇指侧的次趾爪甲上的商阳穴各刺一针,很快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5、尸厥的治法 邪气侵入到手少阴、手太阴、足少阴、足太阴、和足阳明的络脉,这五经的络脉都聚会于耳中,并上绕左耳上面的额角,假如由于邪气侵袭而至此五络的真气全部衰竭,就会使经脉都振动,而形体失去知觉,就象死尸一样,有人把它叫做“尸厥”。这时应当针刺其足大趾内侧爪甲距离爪甲有韭菜叶宽那么远处的隐白穴,然后再刺足心的涌泉穴,再刺足中趾爪甲上的历兑穴,各刺一针;然后再刺手大指内侧距离爪甲有韭菜叶宽那么远处的少商穴,再刺手少阴经在掌后芮骨端的神门穴,各刺一针,当立刻清醒。如仍不好,就用竹管吹病人两耳之中,并把病人左边头角上的头发剃下来,取一方寸左右,烧制为末,用好酒一杯冲服,如因失去知觉而不能饮服,就把药酒灌下去,很快就可恢复过来。 大凡刺治的方法,先要根据所病的经脉,切按推寻,评审虚实而进行调治;如果经络不调,先采用经刺的方法;如果有病痛而经脉没有病变,再采用缪刺的方法,要看皮肤不是否有郁血的络脉,如有应全部把郁血刺出。以上就是缪刺的方法。 四时剌逆从论篇第六十四(一) 一、六经有余和不足之症状 六经有余和不足之症状 六经 经气有余 经气不足 脉象滑利 脉象涩滞 足厥阴 阴痹病 热痹病 狐疝风病 少腹有积气 足少阴 皮痹、隐疹 肺痹病 肺风疝病 积聚、尿血 足太阴 肉痹、寒中 脾痹病 脾风疝 积聚、心腹胀满 足阳明 脉痹、发热 心痹病 心风疝病 积聚、惊恐症 足太阳 骨痹、身重 肾痹病 肾风疝病 积聚、头部疾病 足少阳 筋痹、胁部满闷 肝痹病 肝风疝病 积聚、筋脉拘急和眼部疼痛 |
|
6463楼#
发布于:2016-04-21 16: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1日《黄帝内经》第76课心得 3.9手阳明之络 【症状】耳聋(短时间的耳聋,实证);耳鸣像风吹的声音。 【治疗】刺手大指指甲侧的少商与食指指甲侧的商阳穴,立闻。如不痊愈,加刺中指指甲侧的中冲穴,立闻。左病刺右,右病刺左。 【辩证】实证是持续的,虚症是时好时坏,如果是耳朵时可闻时不可闻,则是虚证,不可以针刺。 3.10痛不定处 【症状】行痹、疼痛游走不定。 【治疗】疼痛部位进针,刺到肌肉之间。以月日之数来决定刺几次,初一到十五分别扎对应初几的几针,到十六时扎十四针,以后依次递减。 3.11足阳明之络 【症状】流鼻血、上齿(两个门牙)寒冷。 【治疗】内庭,左病刺右,右病刺左。 3.12足少阳之络 【症状】胁胁部疼痛、呼吸不畅、咳嗽且汗出不止。 【治疗】刺侠溪。则无法深呼吸之症状立刻会好,盗汗也会好,咳嗽的人须多穿农服吃些温食,一日内会好。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病可立愈,不愈则重复再刺。 【引申】肺喜热,心喜寒,治疗任何肺病的时候都要告诉病人,多加一些厚衣服,保持身上暖,因为肺主皮毛,肺有问题,皮毛一定是虚的,多穿衣服的话,热会燥起来,可以使皮毛不再受风寒,同时肺主阳、主胸,上面热一点比较好。 3.13足少阴之络 【症状】咽痛不能进食,并易无故发怒,腹部有气上冲到贲门之上。 【治疗】一般喉咙痛,用列缺+照海;涌泉,用然谷放血即可,涌泉太痛了。左病刺右,右病刺左。 【症状】咽部肿痛,不能咽下唾沫,有时也吐不出唾沫。 【治疗】然谷周围青筋针刺出血。左病刺右,右病刺左。 3.14足太阴之络 【症状】腰部疼痛,牵连到小腹部,甚至波及胁下部位,并不能挺胸呼吸。 【治疗】白环俞。以月日来决定刺之数,针出立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 3.15足太阳之络 【症状】背部痉挛拘急,牵连到胁肋部位发生疼痛。 【治疗】从项背开始顺沿脊椎两侧五分处,一路用手按压,按到有压痛点时,下针刺三次,立可痊愈。 3.16足少阳之络 【症状】环跳穴处持久性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大腿不能抬高。 【治疗】用长毫针刺环跳。如果寒气严重,就留针时间长以去尽寒气。针数以月之盈亏为准。可以立愈。 3.17耳聋 【症状】初发病的耳聋。 【治疗】针刺手阳明大肠经的商阳穴。如果没有疗效在耳朵前找压痛点(用筷子或探针)。 3.18龋齿 【症状】足阳明是下牙的门牙,旁边的上牙痛是手阳明在管。 【治疗】针刺手阳明大肠经的商阳穴。如果没有疗效针刺该齿旁边牙龈放血。 3.19五脏之间 【症状】引起经脉疼痛,有时痛有时不痛。病人能吃能喝能拉能睡、手脚温热、头面生冷,气色也很好,就是身体里面痛,这种痛是五脏之间的痛。 【治疗】仔细诊察病变所以部位,用缪刺针刺病人手足的井穴,并在手脚针刺青筋出血,隔一天一次,一刺不好,五刺之内必愈。 3.20手阳明病邪传入足阳明之络 【症状】口唇牙齿寒冷疼痛。 【治疗】针刺手背青筋出血,再针刺商阳,内庭+牙痛合谷。 【引申】牙痛合谷在溪谷边,治疗牙痛。合谷可以治疗青春痘、中风等,头面合谷收。 3.21尸厥 【病因】邪气入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能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中,五经之络脉都会在耳中,向上又络到额之左侧,五经之络都气血不足致病。 【症状】全身肌肉血脉跳动不止,形体失去知觉,状态象死尸一样。 【治疗】针刺足太阴脾经隐白(急救用井穴),再针刺足少阴肾经涌泉,再针刺足阳明胃经历兑,再针刺手太阴肺经少商,再针刺手少阴心经少冲。 如果不好,用空管向病人两耳中吹气(耳朵是肾气所在,病人阳气并于上,耳膜闭住,向耳中吹气使耳膜压力变化,阳气出来就疏解掉了),并剃下病人左额角(阳气汇在此处)方圆一寸的头发烧成碳灰(即血余炭),用酒灌入口中,无法饮入时,强力灌之,病人会立刻苏醒过来。 4.总结 凡针刺治病,一定要先诊察病人的经脉,用手仔细按摸,审察疾病是虚是实证,补虚泻实,然后再给予适当的治疗。 如果病人经脉气血不调,可用巨刺法治疗 如果病人感到疼痛,但病变部位不在经脉上,用缪刺法治疗。 如果病人皮表有青筋,应当全部针刺出血。 第六十四篇 四时刺逆从论 1.六经有余及不足 1.1厥阴 【症状】厥阴有余则阴痹(阴气有余,阳就不过来,为寒证),大腿内侧麻木不仁在阴侧(阴经麻不好治,阳经麻好治);厥阴不足则热痹(阴气不够,阳气会上来,产生热证)。 【脉象】肝脉呈滑脉(一般是受到风脉)表示病疝气;肝脉呈濇涩(没有力量,软弱无力)必生小腹积气(血气凝固)。 1.2少阴 【症状】少阴有余时会病皮肤麻木(皮痹)且生隐疹;少阴不足则肺痹(金生水,肾不足,子会拖累母,肺痹才会有皮毛病)。 【脉象】少阴脉呈滑脉表示有肺受风则咳的病;少阴脉濇涩则有膀胱积小便带血的症状。 1.3太阴 【症状】太阴有余时会有肉痹即肌肉不仁、肌肉萎缩等病,寒中(脾脏有问题大部分都是寒,阴有问题都是寒);太阴不足则脾痹,即脾脏运化无力(脾之所以能够消化食物、主运化,是因为有脾阳)。 【脉象】太阴之脉呈滑脉表示有脾主之肌肉时麻时止,太阴脉如为濇脉,表示有积在腹中,常觉腹部胀满。 1.4阳明 【症状】阳明有余时则脉痹,身体时发热不止(阳明经都是热证,腑热承气汤,经热白虎汤)。阳明不足时会病心痛。 【脉象】阳明脉呈滑脉,则有心痛时发时止的病。阳明脉呈濇脉,则表示有积在体中,令人时常易受惊吓。 1.5太阳 【症状】太阳有余时会有骨痹,身沉重之感,太阳不足时则会生肾痹(膀胱与肾相表里)。 【脉象】太阳脉呈滑脉表示肾有风邪之病(感冒病毒入肾),太阳脉呈濇脉时,会有积病在脉中,令人发癫痫。 1.6少阳 【症状】少阳有余时会有筋痹,胸胁胀满,少阳不足时会肝痹。 【脉象】少阳脉呈滑脉表示肝风内动,少阳脉呈濇脉则有积病,常令人抽筋及眼痛。 |
|
6464楼#
发布于:2016-04-21 17:28
中医经典特训17班陶原申请报到
2016.4.21黄帝内经76课学习心得 邪气侵入手阳明经的络脉,使人耳聋,间断性(症状时好时坏间断性的为虚症)失去听觉,针刺手大指侧的次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那样远处的商阳穴各一针,立刻就可以恢复听觉;再刺中指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中冲穴,马上就可听到声音。如果是完全失去听力(症状持续的为实症?真正的虚)的,就不可用针刺治疗了。假如耳中鸣响,如有风吹海螺声,也采取上述方法进行针刺治疗。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凡是痹证疼痛走窜,无固定地方的,就随疼痛所在(压痛点)而刺其分肉之间,根据月亮盈亏变化确定针刺的次数。凡有用针刺治疗的,都要随着人体在月周期中气血的盛衰情况来确定用针的次数,如果用针次数超过其相应的日数,就会损耗人的正气,如果达不到相应的日数,邪气又不得泻除。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病好了,就不要再刺;若还没有痊愈,按上述方法再刺。月亮新生的初一刺一针,初二刺二针,以后逐日加一针,知道十五日加到十五针,十六日又减为十四针,以后逐日减一针。 邪气侵入足阳明经的络脉,使人发生鼻塞,衄血,上齿寒冷,针刺足中趾侧的次趾爪甲上方与皮肉交接处的厉兑穴,各刺一针。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足少阳经的络脉,使人胁痛而呼吸不畅,咳嗽而汗出,针刺足小趾侧的次趾爪甲上方与皮肉交接处的侠溪穴,各刺一针,呼吸不畅马上就缓解,出汗也就很快停止了;肺喜热,心喜寒。如果有咳嗽的要嘱其注意衣服饮食的温暖,年轻力壮的冼冷水澡(年老体弱的冷水泡脚)这样一天就可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疾病很快就可痊愈。如果仍未痊愈,按上述方法再刺。 邪气侵入足少阴经的络脉,使人咽喉疼痛,不能进饮食,往往无故发怒,气上逆直至咽喉之上,针刺足心的涌泉穴(为减少刺激,然谷穴放血同效)。 咽喉肿起而疼痛,不能进饮食,想咯(kǎ卡)吐痰涎又不能咯出来,针刺然谷周围的青筋络脉,使之出血,很快就好。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足太阴经的络脉,使人腰痛连及少腹,牵引至胁下,不能挺胸呼吸,针刺腰尻部的骨缝当中及两旁肌肉上的下尻穴,这是腰部的腧穴(白环俞),根据月亮圆缺确定用针次数,出针后马上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足太阳经的络脉,使人背部拘急,牵引胁肋部疼痛,针刺应从项部开始沿着脊骨两旁向下按压,在病人感到疼痛处周围针刺三针,病立刻就好。 邪气侵入足少阳经的络脉,使人环跳部疼痛,腿骨不能举动,以毫针刺其环跳穴,有寒的可留针久一些,根据月亮盈亏的情况确定针刺的次数,很快就好。 治疗各经疾病用针刺的方法,如果经脉所经过的部位未见病变,仅络脉有病,就应用缪刺法。耳隆针刺手阳明经商阳穴,如果不好,再刺其经脉走向耳前的听宫穴周边压痛敏感点。牙病疼痛刺手阳明经的商阳穴,如果不好,再刺其走入齿中的经络(牙龈旁的络脉上放血),很快就见效。 邪气侵入到五脏之间,其病变表现为经脉牵引作痛,时痛时止,根据其病的情况,在其手足爪甲上进行缪刺法,择有血液郁滞的络脉,刺出其血,隔日刺一次,一次不见好,连刺五次就可好了。阳明经脉有病气交错感传而牵引上齿,出现唇齿寒冷疼痛,可视其手背上经脉有郁血的地方针刺出血,再在足阳明内庭穴或者中趾爪甲上刺一针,在手合谷穴或者食指侧的爪甲上的商阳穴各刺一针,很快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到手少阴、手太阴、足少阴、足太阴、和足阳明的络脉,这五经的络脉都聚会于耳中,并上绕左耳上面的额角,假如由于邪气侵袭而至此五络的真气全部衰竭,就会使经脉触之正常,而形体失去知觉,就象死尸一样,有人把它叫做“尸厥”。这时应当针刺其足大趾内侧爪甲距离爪甲有韭菜叶宽那麽远处的隐白穴,然后再刺足心的涌泉穴,再刺足中趾爪甲上的厉兑穴,各刺一针;然后再刺手大指内侧距离爪甲有韭菜叶宽那麽远处的少商穴,再刺手少阴经在掌后芮骨端的神门穴,各刺一针,当立刻清醒。如仍不好,就用竹管吹病人两耳之中,并把病人左边头角上的头发剃下来(暴露出部位艾草着肤灸),取一方寸左右头发,烧制为末,用好酒一杯冲服,如因失去知觉而不能饮服,就把药酒灌下去,很快就可恢复过来。 大凡刺治的方法,先要根据所病的经脉,切按推寻,评审虚实而进行调治;如果经络不调,先采用经刺的方法;如果有病痛而经脉没有病变,再采用缪刺的方法,要看皮肤不是否有郁血的络脉,如有应全部把郁血刺出。以上就是缪刺的方法。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厥阴之气过盛,就会发生阴痹;不足则发生热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狐疝风;气血运行涩滞则形成少腹中有积气。少阴之气有余,可以发生皮痹和隐疹;不足则发生肺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肺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和尿血。太阴之气有余,可以发生肉痹和寒中;不足则发生脾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脾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和心腹胀满。阳明之气有余,可以发生脉痹,身体有时发热;不足则发生心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心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和不时惊恐。太阳之气有余,可以发生骨痹、身体沉重;不足则发生肾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肾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且不时发生巅顶部疾病。少阳之气有余,可以发生筋痹和胁肋满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