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6555楼#
发布于:2016-04-24 22:15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4月24日《黄帝内经》第80课心得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五过和四德
1、五过:医者在诊病时先问过去之贵贱,如先贵后贱者易失血,为“脱营”;如先富后贫易失精,为“失精”,五脏之气不畅滞留会产生之病。医生诊察这种病,病的初期,由于病不在脏腑,形体也无改变,医生常诊而疑之,不知是什么病。日久则身体逐渐消瘦,气虚而精无以生,病势深重则真气被耗,阳气日虚,因洒洒恶寒而心怯时惊,其所以病势日益深重,是因为在外耗损了卫气,在内劫夺了营血。这种病即便是技术高明的医生,若不问明病人的情况,不知其致病的原因,更不能治愈,这是诊治上的第一个过失。
2、二问情志,过则伤身,饮食居处,过怒伤阴,过喜伤阳,不正之气,形体必瘦。凡欲诊治疾病时,一定要问病人的饮食和居住环境,以及是否有精神上的突然欢乐,突然忧苦,或先乐后苦等情况,因为突然苦乐都能损伤精气,使精气遏绝,形体败坏。暴怒则伤阴,暴喜则伤阳,阴阳俱伤,则使人气厥逆而上行,充满于经脉,而神亦浮越,去离于形体。技术低劣的医生,在诊治这种疾病时,既不能恰当地运用泻治法,又不了解病情,致使精气日渐耗散,邪气得以积并,这是诊治上的第二个过失。
3、三精于脉诊,不知望、闻、问,此为三过。善于诊脉的医生,必将病之奇恒,比类辨别,从容分析,得知其病情,如果医生不懂得这个道理,他的诊治技术就没有什么可贵之处,这是诊病上的第三个过失。
4、四精神内伤,身必败亡,调理人的情志,此为四过。诊病时须注意三种情况,即必须问其社会地位的贵贱,及是否曾有被削爵失势之事,以及是否有欲作侯王的妄想。因为原来地位高贵,失势以后,其情志必抑郁不伸,这种人,虽然未中外邪,但由于精神已经内伤,身体必然败亡。先富后贫的人,虽未伤于邪气,也会发生皮毛憔枯,筋脉拘屈,足痿弱拘挛不能行走。对这类病人,医生如果不能严肃地对其开导,不能动其思想改变其精神面貌,而一味的对其柔弱顺从,任其发展下去,则必然乱之而失常,致病不能变动,医治也不发生效果,这是诊治上的第四个过失。
5、五必了解病之前因后果,再切脉问症此为五过。凡诊治疾病,必须了解其发病初期和现在的病情,又要知其病之本末,在诊脉问证时,应结合男女在生理及脉证上的特点。如因亲爱之人分离而怀念不绝,致情志郁结难解,及忧恐喜怒等,都可使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医生如不知道这些道理,还有什么诊治技术可言。尝富之人,一旦失去财势,必大伤其心神,致筋脉严重损伤,形体虽然依能够行动,但津液已不再滋生了。若旧伤败结,致血气留聚不散,郁而化热,归于阳分,久则成脓,脓血蓄积,使人寒热交作。粗律的医生治疗这种病,由于他不了解病系劳伤脓积,而多次刺其阴阳经脉,使其气血更虚,致身体懈散,四肢转筋,死期已不远了,医生对此既不能明辩,又不问其发病原因,只是说病已危重,这是粗律的医生,此为诊治上的第五个过失。
此五过皆受术不通,人事不明。故圣人治病恬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症九候,诊必符也。治病之要,必令精气内守为第一要务。精气不守,病必表里失和,必先守精气再施治疗,其法不离俞穴调理。
治病的道理,应重视病人元气的强弱,从其元气的强弱变化中,探求其病,如果求之不得,其病便是在阴阳表里之间。治病时应遵守气血多少及针刺深浅等常规,不要失去取穴的理法,能这样来进行医疗,则终生可不发生差错。如果不知取穴的理法,而妄施针石,可使五脏积热,痈发于六脏。若诊病不能祥审
吴静
会员
会员
  • UID2018759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5
6556楼#
发布于:2016-04-24 22: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山西吴静
2016年4月24日学习《黄帝内经》第79课心得
  三阳独至,三阳之气合并而至,并至则阳气过盛,其病来疾如风雨,犯于上则发为头癫部疾病,犯于下则发为大小便失禁的漏病。
  三阳是积盛之阳,若三阳之气积并而至,则发而为惊,病起讯如疾风,病至猛如霹雳,九窍皆因之闭塞,因阳气滂渍盈溢,而咽干喉塞。若并于阴,则为盛阳之气内薄于脏,病亦上下无常,如果迫于下,则发为肠澼。若三阳之气直冲心膈,使人坐而不得起,卧下觉得舒适。
  肝虚、肾虚,脾虚都能使人身体沉重和烦冤,当施以毒药、刺灸、砭石、汤液等方法治疗。
  头痛,筋脉拘挛,骨节沉重,畏怯少气,哕噫腹满,时常惊骇,不欲卧,其脉象浮而弦,重按则坚硬如石,是老年人的病,应从六腑来探求,少年的病,应从经络来探求;壮年的病,应从五脏来探求。
灸友刘炳环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58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5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557楼#
发布于:2016-04-24 22: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24号,《黄帝内经》第79课心得
 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三阳之气在人体上端如天一样,如果天气上下变化无常轨,则一旦合起来成为盛大之变,必令病生,使阴阳和谐偏离常轨。
 阳之气会独自行走,是因三阳气合在一起产生的,一旦三阳相合,其盛势如风雨之迅疾,上入头则生癫病,下入腹则生下利或尿失禁。因病势来得很快,故早先从外形看不出,察体内又无法正确知道,其又不发生在经脉上,诊断时也无法从上下脉诊上分析。
 三阳是阳中的至阳,一旦相并则产生易惊之症,病势发如疾风,漫延很快,如雷 的急剧,会令全身九窍闭塞不通,阳气不在正经上而向外四散,咽喉干燥,阻塞不通。一旦阳进入阴,就会使阳阴升降失其常态,迫令下焦发生下利。三阳盛时会内迫心脏,令人坐着无法平躺,病邪会贯通全身上下。要知道天下各种病如何治疗,就必须先知道如何区别阴阳及对应于四季,人体合乎五行相生相之道理。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为年长之人治病,必从腑部消化系统着手年轻的人则从主经脉上着手,壮年之人则从内脏下手。
 例:患者,其头痛又常抽筋;骨节沉重,神情害怕,呼吸浅短常打喝噫气,腹部胀满,常易受惊,无法入眠,按其脉又又弦,重按之如石之坚硬,是由于外在八风变化,造成郁热,而使五脏衰弱,精气消耗,病邪相传造成的。
 凡人的脉出现浮而且弦,这是肾不足的表现,脉沉而如石之坚的,是表示肾气沉滞不通。人会害怕,呼吸浅短,这是三焦水道不利,造成肉体与精气消耗而无滋养。有咳嗽且烦躁的症状,是肾气不下行反逆上肺造成的。
 患者,四肢怠惰无力,气喘咳嗽下利带血,我为其诊断,但按其脉却呈浮大且紧绷之状,脉呈浮大且虚弱状,表示脾脏精气无法及于体外,但已离开胃里,不在腑中而流入阳明经脉了。手阳明足阳明二经脉中的热气,无法胜过脾之阴气,因而造成脉象紊乱且无常度了。四肢倦怠无力,明示出脾脏精气无法运及四肢。会生喘息咳嗽,是因水气过盛在阳明经中产生的。下利血者,是由于血脉中血急速流行,离经叛道造成的。
 肺如真受伤,必使脾精之气外泄,阳明之气混浊,经脉中之血不为人身所受用,以致出现真脏之脉。五脏机能会外泄不藏,病人如不流鼻血则必有呕吐之病。
 常人脉,浮脉很实,则病在表,表实。表虚则固表。
张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025
  • 粉丝0
  • 关注1
  • 发帖数192
6558楼#
发布于:2016-04-24 22: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24日《黄帝内经》第80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424日《黄帝内经》第80课心得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手阳明、足阳明是二火,足太阴是三水。火不能平衡水,进而致病。


血证者,血无止法。血自内外走,是因阳气衰,不能固摄。因此治疗血证,要调节阴阳平衡,阴阳平衡血证自然止血。


肺气伤致鼻子出血、呕血等,因肺气受伤脾气不能内守,致胃气不清,经气也不为其所使,肺脏损坏,则治节不通,致经脉有所偏绝,五脏之气俱漏泄,不衄血则呕血,病在肺在脾,二者不相类同。

疏五过论第七十七


第一过:在诊断时,要询问病人是否先贵后贱,是否先富后贫,盖因若因此而病,是为病从内生。先贵后贱,此名脱营。先富后贫,此名失精。此病若不是认真诊察,了解其病之本质,其不能正确诊治,此为一过。

第二过:诊断要问饮食居住,是否有情志突然大变,突然欢乐,突然忧苦,或先乐后苦等,暴怒伤阴,暴喜伤阳,阴阳俱伤,则使人气厥逆而上行,充满于经脉,而神亦浮越,去离于形体。因此诊断时不能了解此情,则不能正确运用补泻之法,此为二过。

第三过:善于诊脉者,仅靠诊脉,不与其他相合参,此为三过

第四过:诊病时注意三种情况,问其社会地位的贵贱,是否曾有被削爵失势,以及是否有不切实际的妄想。因为原来地位高贵,失势以后,情志抑郁不伸,易发内伤病。先富后贫的人,未伤邪气,也会发生皮毛憔枯,筋脉拘屈,足痿弱拘挛不能行走。若不知其情而不加开导,是四过。

诊病从开始到结束,要问其发病之因,当前病况,病之本末,要结合男女生理特点,正确判断。不知病之本末,轻率判断,必然贻误治疗,此为五过。

五过皆为学术不精之所致。诊病一定要问病之前因后果,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辩证,治疗生理病易,治疗心理病难也。治病之道,在于“气内为宝”。是为要想办法让正气存于内。

脏腑不平衡而致病,可在膀胱经上的腧穴进行调整阴阳平衡。

治病不能犯低级错误,必须了解病之来龙去脉。

征四失论第七十八


诊病时思维不能僵化,要灵活分辨。精神不能专一,志意不够条理,不能将外在的脉证与内在的病情综合一起分析,所以时常发生疑惑和危殆。因此诊病必须明了阴阳逆从。



孙钦粉
侠客
侠客
  • UID2018490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6
6559楼#
发布于:2016-04-24 22: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报到
2016年4月24日《黄帝内经》79课心得:
著至教论篇(七十五篇)
太阳经:
太阳经的经脉之气护卫着人体的表层,太阳经气在人身的功能类似于天上阳气的作用,太阳经主管着各条阳经之气。如果太阳经的经气上下运行失常,就会造成外邪与内邪相合而生病,并使人体阴阳偏盛而危害身体。
三阳并至:
所谓太阳之气单独到来,其实是少阳经、阳明经、太阳经三条阳经之气合并到来(原来三条阳经各行其道)。侵犯到人体上部会癫痫、大小便失禁、九窍闭塞不通、阳气亢盛而溢就会损伤津液,让人咽干喉塞。阳气太盛就会使阴经之气上下运行紊乱,影响到肠就会发生肠澼,上冲心膈,会让人能坐不能站、躺着更舒服。
三阳并至的治疗:
治疗时可以用百会放血、十宣放血、井穴放血,其目的是让阳不并在一起。
辨别阴阳:
地上三寸是天地交接的地方,人睡觉时,人会受到天地的滋养。人站起来时,是有受天之阳比较多,是阳中带点阴,阳多阴少。老鼠是在地面三寸以下,是受地气多、天阳少,即阴多阳少。阴盛,阴阳平衡互济,是常态,是正常人。一个人阳太盛时,阴会受伤;如果一个人阴太盛,阳会受伤。
阳盛则阳实,阴受伤则阴虚;阴盛则阳虚,阴盛则阳受伤则阴实。
人秉天阳而生,鼠秉地阴而生。尽管鼠的基因与人差不多,但鼠与人阴阳不同,所以鼠做试验成功的药不可以用在人身上。

第七十六篇(示从容论)
水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人最初生于水,水的运行在人体中是平衡的,如果发生偏差,人就会生病。西药化学反应最后都有水析出、人体中的水被释放掉,就会伤到水液的代谢。吃西药、吃味精一样都会伤水液的代谢。
为医者应当学医术、诵医书,同时博览群书、旁通杂学,掌握取类比象方法,医学理论融会贯通。
五脏六腑,胆、胃、大小肠、脾、胞宫、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人体水液运行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也是治疗时容易出现差错的地方,必须把这些道理弄明白,才能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不出错误,达到百分之百的治疗效果,否则容易出错。
缘物比类,天地之间的现象都可以体现在人体上。
年龄不同,病位不同。
年长者治病先看腑,年长者这些人脏已衰
年少者治病先看经,年壮者治病先看脏,这个年龄的人工作多,容易受伤,劳碌再加风寒暑湿燥火,3.看病时以一脏为主,其他的病都是由此脏引出的。头痛、筋脉痉挛、骨节沉重、虚弱气短、干呕嗳气、腹部胀满、常常惊骇、不能安卧,脉轻取弦是肾脏之气不足、肾阳外越的表现。脉沉取石是肾中阳气不足阴气停留不运行的表现。
病人虚弱气短,是因为水液和气通行道路不畅,不能正常输送分布。咳嗽、心情烦闷,是肾气上逆造成。病变都在于肾脏。如果认为是肺脏、脾脏和肾脏三个脏器造成就错了。
如四肢沉重、软弱无力、咳嗽、气喘、大便带血。
脉浮大而虚,是脾阳气虚的表现。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是缓而沉,因为有胃气在。脾气虚不能正常输布水液,水液停留在脉浮是轻取即得,皮表即是表,若此时脉虚,即表虚;若脉很强很硬,即表实,受了风寒,汗发不出去,人的卫气与风寒在抗争,脉就会很强很硬。
阳明经中,胃中阳气受损,脾虚不能运化精微,经脉得不到胃摄入饮食的营养,导致脉象紊乱,失去正常状态。
脾脏主管四肢,脾不能输布水液和饮食精华,就会出现四肢沉重、软弱无力。四肢的问题基本都是脾脏问题。咳嗽和气喘是因为水气停聚在阳明胃中,而肺的经脉起始于胃,水气循经脉影响肺的正常功能。大便带血,是由于血脉不通利,血液不能正常循环溢出脉外而引起。血无止法,阳若不乱行,血不会外泄。只要阴阳平衡,血自然就会止。
郭新
会员
会员
  • UID2018753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13
6560楼#
发布于:2016-04-24 22: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郭新申请签到2016.4.24黄帝内经80课心得
1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医生治病必先逐步了解病人的贫富和情志问题。
第一先贵后贱者,病必从内生,造成血不够。先富后贫者,容易丧失精气。
情志问题引起的都是内伤,令气血流行发生滞涩,造成阴阳失调。
诊病时,病不在脏腑,外形又没有异常,病人反日渐消瘦,元气大虚,精神不振者,皆是内伤营血所致。

第二病人来时应问其饮食和居住环境,饮食不知节制和容易大喜大乐,先苦后乐者,容易伤及人的精气,精气损耗形体也会同时消耗,面目沮丧。大怒之人易伤阴津,大喜之人必伤阳气,厥气上逆者,血脉冲而实。
情志喜怒无常之人,都会伤及人的精气,如不知病因,不能施予正确的疗法,就会导致邪气乃病,病人日渐衰弱。

第三不能只靠诊脉来确定病情,要通过望闻问诊来综合诊断病人的病情。

第四要知道病人的贵贱贫富,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治疗病人身体疾病的同时,要懂得调理病人的情志。
志高心大而不及者,精神容易暗伤,身体必日渐消瘦。
先富后贫者,即使没有感受外邪,皮肤亦干燥且筋软无力,且双腿无力萎缩状。即使身体恢复,但气血运行仍不好,皮肤不润,精神乃伤,气停留体内聚集一处,日久会生热化脓,成为外寒内热的病症。

第五诊病时要了解病情的始末,比如脖子痛到底是由外伤引起的,感冒引起的还是落枕引起的。理出头绪,按症治疗。

圣人治病必先明白阴阳的变化,四时季节的变化规则,和人体五脏六腑阴阳表里关系,年龄的大小,病人的情志,男女气脉的不同,所忧所喜,所愁所惧。
治病时第一要令精气内守,再调阴阳,可通过经脉的循行,五脏六腑之腧穴来治疗疾病。
内脏热一定要从背后的腧穴下手,才能治愈疾病。不然则五脏过热,脓痈生于腑中。
黄萍
贫民
贫民
  • UID2018274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64
6561楼#
发布于:2016-04-24 23:02
@教官-徐州-杨诚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4日《黄帝内经》第79课心得:
    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阳明少阳太阳三阳之气各自沿着自己的经络运行,一旦相并,则产生易惊状态,病情来的快且速,令人九窍不通,阳气不循经行走而旁逆它处。使人咽喉干燥,阻塞不通,一旦阳并入阴,会使阴阳升降失其常态,迫使三焦下痢,三阳盛内迫心脏,令人坐着无法平躺,病邪贯通全身上下。三阳上并令人发癫痫,入腹则下痢尿失禁。
     别阴阳的法则天为阳,地为阴,地上三寸是天地之气交接的地方,人睡眠时,受天地阴阳之气很均匀,地气从涌泉入,从百会出,天气从百会入,从涌泉出。人站立时,受天阳之气多,地阴之气少,所以人已阳为主,阳中有一点阴最好。人身阴阳平衡互济,是为正常人。当阳盛时(阳實)会令人大便不出,汗不出,会导致人阴受伤,阴伤阴就会虛掉。当阴盛时,阳会受伤,变成阳虛,最后变成阴實。老鼠生活在地下,受天阳之气少而地阴之气多,老鼠是阴盛阳虛,所以它要一直來肯東西活动身体不让阳虛掉。阳一旦虛瞬间就会变成阴實,就死掉了。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容易错诊之脉脾虛时,其脉浮,好像肺的浮脉一样。肾脉细小微浮,好像脾之缓脉一样。肝脉呈急数沉下,按之则散,好像肾脉一样。
      人病头痛抽筋,骨节沉痛,神情害怕,呼吸短浅,打嗝嗌气,腹部胀满,易受惊吓,无法入眠,按其脉弦,重按如坚石硬。此病在肾,如若误会肝脾肾三脏俱病表示诊断错误。人的脉浮而弦,是肾不足。脉沉坚石状,肾气滞涩不通。人害怕呼吸短浅三焦水道不利。咳嗽烦躁是肾气不下反上逆肺造成的。肾脉浮表示肾阳向外走。治疗时,老人因脏气已衰,故从腑下手。年轻人从经脉下手。壮年人从内脏下手。
      人病四肢倦怠无力,气喘咳嗽下利带血,脉呈浮大且紧绷之状。這表示病人脾脏之阳无法運行精微营养到五脏各处,而入阳明胃经和大肠,手足阳明之气无法盛脾之阴气,因为脉气紊乱且无常度。
    下利者是因血脉之急速流行离经叛道所致。脉浮沉表,为表實。脉浮虛者,是表虛。如若误诊为肺病,会造成阳明更實,病人必狂。肺有病会咳血,鼻血,不會下利带血。人肺受伤,必使脾之精气外泄,阳明之气浑浊,经脉之血不为人体受用,以致出现真脏脉。五脏精气外泄不藏,病人不流鼻血则会呕吐。血无止法,不论下利血,咳血,鼻血,都应让其阳恢复,血自停。
严婷
会员
会员
  • UID2019898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6562楼#
发布于:2016-04-24 23: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6.4.24《黄帝内经》80课心得
1.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医生治病必先逐步了解病人的贫富和情志问题。第一先贵后贱者,病必从内生,造成血不够。先富后贫者,容易丧失精气。情志问题引起的都是内伤,令气血流行发生滞涩,造成阴阳失调。诊病时,病不在脏腑,外形又没有异常,病人反日渐消瘦,元气大虚,精神不振者,皆是内伤营血所致。第二病人来时应问其饮食和居住环境,饮食不知节制和容易大喜大乐,先苦后乐者,容易伤及人的精气,精气损耗形体也会同时消耗,面目沮丧。大怒之人易伤阴津,大喜之人必伤阳气,厥气上逆者,血脉冲而实。情志喜怒无常之人,都会伤及人的精气,如不知病因,不能施予正确的疗法,就会导致邪气乃病,病人日渐衰弱。第三不能只靠诊脉来确定病情,要通过望闻问诊来综合诊断病人的病情。第四要知道病人的贵贱贫富,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治疗病人身体疾病的同时,要懂得调理病人的情志。志高心大而不及者,精神容易暗伤,身体必日渐消瘦。先富后贫者,即使没有感受外邪,皮肤亦干燥且筋软无力,且双腿无力萎缩状。即使身体恢复,但气血运行仍不好,皮肤不润,精神乃伤,气停留体内聚集一处,日久会生热化脓,成为外寒内热的病症。第五诊病时要了解病情的始末,比如脖子痛到底是由外伤引起的,感冒引起的还是落枕引起的。理出头绪,按症治疗。圣人治病必先明白阴阳的变化,四时季节的变化规则,和人体五脏六腑阴阳表里关系,年龄的大小,病人的情志,男女气脉的不同,所忧所喜,所愁所惧。治病时第一要令精气内守,再调阴阳,可通过经脉的循行,五脏六腑之腧穴来治疗疾病。内脏热一定要从背后的腧穴下手,才能治愈疾病。不然则五脏过热,脓痈生于腑中。
胡林波
贫民
贫民
  • UID2017752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2
6563楼#
发布于:2016-04-24 23: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2016年4月24日《黄帝内经》第79课心得
                 着至教论篇第十五
学习中医的精神
       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
医道: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阴阳相传:
        三阳之气在人体上端如天一样,一旦合起来成为盛大之变,必令病生。
       三阳之气会独自行走,是因三阳气合在一起产生的,一旦三阳相合,盛势迅急,上入头则生癫痫,下入腹则生下利或尿失禁。因病势来的快,故早先从外形看不出察体也无法正确知道。
        三阳者,至阳也。积并则为惊,病起疾风,至如霹雳,九窍皆塞,阳气滂溢,干嗌喉塞。并于阴则上下无常,薄为肠澼。此谓三阳直心,坐不得起卧者,便身全三阳之病。
别阴阳的方法:
       地上为阳,地下为阴,地上三寸为天气与地气交接处,人睡觉时是睡在天地交接的地方,所以人会受到天地的滋养,天为阳,地为阴。人站立时,地上三寸为阴,上为阳,人受天之阳多,受地之阴少,故人以阳为主,阳中带阴。鼠在天地交接之下,故承受地气多,天阳少,故鼠阴多阳少。
        阴阳常态是平衡互济的,人阳盛(即阳实),阴就会受伤,阳实没治好阴受伤就造成阴虚,阴盛,即阴实,阳会受伤,阳虚也会导致阴实。

                  示从容论篇第十六
      作为医生,要善于比类,人第一个脏是水,是肾。看病要从容,做个面面俱到的医生。
      病例一:有患者头痛又常抽筋,骨节沉重,神情害怕,呼吸浅短常打嗝噫气,腹部胀满,常易受惊,无法入眠,按其脉又浮又弦,重按如石之坚硬。脉切到骨边很强硬的,是肾病,摸到是肾的脉,但脉是浮的,是肾阳往外走,常脉在尺脉处应沉缓有胃气。
        人活到七八十岁,说明脏没有问题吧但脏气已经衰了,故治年长之人先看腑。年轻人脏气很强,看经就好了,年壮之人要看脏,因很年轻,不应该生病。壮年最易受伤,劳碌加上天气热等,消耗五脏元气。
       病人很多症状时,专注病在哪一脏。
病例二:
       患者四肢怠惰无力(脾的问题),气喘咳嗽下利带血,这是伤到脾。
      出血来自肺的话一定会咳血或鼻子出血,现为下血,因脾主少腹,故小肠是脾在管。小肠受盛化物,脾阳不足时,阳不够,化生成的血无法入五脏,会往下泄,故为脾之病,肺伤不会大便带血。
@教官-徐州-杨诚
罗红梅
侠客
侠客
  • UID20181765
  • 粉丝3
  • 关注6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564楼#
发布于:2016-04-25 00: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4日《黄帝内经》第79课心得:
    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阳明少阳太阳三阳之气各自沿着自己的经络运行,一旦相并,则产生易惊状态,病情来的快且速,令人九窍不通,阳气不循经行走而旁逆它处。使人咽喉干燥,阻塞不通,一旦阳并入阴,会使阴阳升降失其常态,迫使三焦下痢,三阳盛内迫心脏,令人坐着无法平躺,病邪贯通全身上下。三阳上并令人发癫痫,入腹则下痢尿失禁。
     别阴阳的法则天为阳,地为阴,地上三寸是天地之气交接的地方,人睡眠时,受天地阴阳之气很均匀,地气从涌泉入,从百会出,天气从百会入,从涌泉出。人站立时,受天阳之气多,地阴之气少,所以人已阳为主,阳中有一点阴最好。人身阴阳平衡互济,是为正常人。当阳盛时(阳實)会令人大便不出,汗不出,会导致人阴受伤,阴伤阴就会虛掉。当阴盛时,阳会受伤,变成阳虛,最后变成阴實。老鼠生活在地下,受天阳之气少而地阴之气多,老鼠是阴盛阳虛,所以它要一直來肯東西活动身体不让阳虛掉。阳一旦虛瞬间就会变成阴實,就死掉了。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容易错诊之脉脾虛时,其脉浮,好像肺的浮脉一样。肾脉细小微浮,好像脾之缓脉一样。肝脉呈急数沉下,按之则散,好像肾脉一样。
      人病头痛抽筋,骨节沉痛,神情害怕,呼吸短浅,打嗝嗌气,腹部胀满,易受惊吓,无法入眠,按其脉弦,重按如坚石硬。此病在肾,如若误会肝脾肾三脏俱病表示诊断错误。人的脉浮而弦,是肾不足。脉沉坚石状,肾气滞涩不通。人害怕呼吸短浅三焦水道不利。咳嗽烦躁是肾气不下反上逆肺造成的。肾脉浮表示肾阳向外走。治疗时,老人因脏气已衰,故从腑下手。年轻人从经脉下手。壮年人从内脏下手。
      人病四肢倦怠无力,气喘咳嗽下利带血,脉呈浮大且紧绷之状。這表示病人脾脏之阳无法運行精微营养到五脏各处,而入阳明胃经和大肠,手足阳明之气无法盛脾之阴气,因为脉气紊乱且无常度。
    下利者是因血脉之急速流行离经叛道所致。脉浮沉表,为表實。脉浮虛者,是表虛。如若误诊为肺病,会造成阳明更實,病人必狂。肺有病会咳血,鼻血,不會下利带血。人肺受伤,必使脾之精气外泄,阳明之气浑浊,经脉之血不为人体受用,以致出现真脏脉。五脏精气外泄不藏,病人不流鼻血则会呕吐。血无止法,不论下利血,咳血,鼻血,都应让其阳恢复,血自停。
凤翔
贫民
贫民
  • UID2018415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6565楼#
发布于:2016-04-25 01: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深圳-凤翔,申请签到。2016-04-23,内经视频第80课心得,请教官审阅。 手足阳明为二火,足太阴脾经为三水,火不能胜水,脉乱无常,四肢无力,脾经不行,喘咳血泄。血无止法,阴阳不平衡,血止住也会瘀血在里面。 伤肺,土生金,脾气不守,会鼻血呕血,子母脏会伤到。脾肺不相类也。诊断不要慌乱。 七十七,疏五过论 五过四德. 五过,一过是问常贵后贱,病从内生,脱赢,血会不苟,常富后贫,失精,五气流连。 二问饮食居处,喜怒无常的人伤精气,暴怒伤阴,喜伤阳,造成逆气而上,血脉充实,形伤。 三过是只摸脉不望闻问。病人有精神上的问题要骂。言简纲重为四过诊之三常。五过是要知道病人的前因后果,如脖子痛有很多起因,治疗方法也不一样,腹痛也是,看是便秘还是吃错东西等。是为粗工。 圣人治病要知天地四时,辨阴阳,知病因,问年龄,胆小的人要先治胆,心理病难治。治病之道,气要存在体内,固守气内为保,表里可以找到。阴阳气有交流的时候,俞募治疗,会纠正过冷过热的情况。 七十八,徵四失论 医书读了很多,看病仍有失手,一定要灵活一点。十二经脉和其络脉不能识全,精神专注,诊断不知道阴阳从逆,失眠的人,阴盛阳衰,再看虚实表里寒热。有的人是经常夜班的,一定要保持心情平静开朗。二是要找到良师。
焦艳春
贫民
贫民
  • UID2018773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9
6566楼#
发布于:2016-04-25 06: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焦艳春申请签到2016年04月24日《黄帝内经》第80课心得
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第一过:在诊断时,要询问病人是否先贵后贱,还是先富后贫,若因此而病,是病从内生。先贵后贱,名脱营。先富后贫,名失精。五脏之气不畅而滞留,会发生许多并发之病。若不认真诊察,了解其病之本质,则不能正确诊治,此为一过。
第二过:诊断要问饮食起居的习惯,大乐与苦闷,或先苦后乐,都会伤及人的积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阴阳俱伤,则使人气厥逆而上行,神亦浮越,去离于形体。因此诊断时不能了解此情,就不能正确运用补泻之法,此为二过。
第三过:善于诊脉者,仅靠诊脉,不与望、闻、问相合参,此为三过。
第四过:诊病时注意三种情况,问其社会地位的贵贱,因为原来地位高贵,失势以后,情志抑郁不伸,易发内伤病。先富后贫的人,即使不中外邪,也会发生皮毛憔枯,筋脉拘屈,足痿弱拘挛不能行走。若不知其情而不加开导,是四过。
诊病时,要了解发病之前因后果,当前病况,要结合男女生理特点,正确判断。不知病之本末,轻率判断,必贻误治疗,此为五过。
五过皆为学术不精所致。治病之道,在于“气内为宝”。要想办法让正气存内。
脏腑不平衡而致病,可在膀胱经上的腧穴调整阴阳平衡。
罗红灵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7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3
6567楼#
发布于:2016-04-25 07: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4月24日《黄帝内经》第80课心得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治病之法:明了天地阴阳和四季节气变化,与人体中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的关系,了解病人背景,年龄与性情,细查其三部九侯,知病之始末由来。
医学的五过四德,一过:医生诊病,如无法知晓病情为一过。有的病不是因外感八风所生,是由内因情志产生。故诊病之初,必问病人贵贱与否。先贵后贱易失血,名脱营。反之,丧失精气,名失精。
二过:察病初不问其饮食起居的习惯,形苦形乐抑或悲哀,病发之因施于补泻。造成病弱邪更盛,为二过。
三过:不遵从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只以其精通的切诊来施治,治不足以凭,为三过。
四过:诊断三常规,先问贵贱,如位居权贵突遇难事造成贫困潦倒,精神必损引起身体衰败,不注意此造成内脏功能萎乱,此为四过。
五过:不了解病的前因后果,始末,不结合脉症,情志来施治,只告诉病者所剩之时日的果,造成五脏精气空虚,血与气不在常态,是为五过。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不正确的临床态度,导致治疗失败的原因:
1,医者无法集中,志意不够果决,人体内外病机无法掌握,疑虑病情,无法确实掌握阴阳相从相逆的正确走向。如失眠的人,阴盛阳衰,再看虚实表里寒热
2.授业的老师因业不精,乱施针灸之术,致使病人有很多的后遗症
丁伊
会员
会员
  • UID2018193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9
6568楼#
发布于:2016-04-25 07: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丁伊申请签到,2016年4月24日《黄帝内经》第80课心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夫二火不胜三水,是以脉乱而无常也。四支解墯,此脾经之不行也。咳喘者是水气并阳明也。血泄者,脉急血无所行也。”二阳心肺也,在鬲上,三阴肝脾肾也,在鬲下,三阴之气上胜二阳,阳不胜阴,脉乱无常。
血证者,血无止法。阳气衰,不能固摄。因此治疗血证,要调节阴阳平衡,阴阳平衡血证自然止血。
肺气受伤脾外救,脾气不守,肺损气不行,则胃气不清,经气也不为其所使,肺脏损坏,则治节不通,致经脉有所偏绝,五脏之气俱漏泄,不衄血则呕血,病在肺在脾,二者不相类也。
        《疏五过论第七十七》
        “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第一过:在未诊断时,要询问病人是否是否先富后贫,若因此而病,是为病从内生,先贵后贱此名脱营(血会不够)。先富后贫,此名失精。此病若不是认真诊察,了解其病之本质,其不能正确诊治,此为一过。
        “凡欲诊病时,必问饮食居处”第二过:诊断要问饮食居住,是否有情志突然大变,突然欢乐,突然忧苦,或先乐后苦等,暴怒伤阴,暴喜伤阳,阴阳俱伤,则使人气厥逆而上行,充满于经脉,而神亦浮越,去离于形体。因此诊断时不能了解此情,则不能正确运用补泻之法,此为二过。
         “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为工而不知道”第三过:善于诊脉者,仅靠诊脉,不与其他相合参,此为三过。
      “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第四过:诊病时注意三种情况,问其社会地位的贵贱,是否曾有被削爵失势,以及是否有不切实际的妄想。因为原来地位高贵,失势以后,情志抑郁不伸,易发内伤病。先富后贫的人,未伤邪气,也会发生皮毛憔枯,筋脉拘屈,足痿弱拘挛不能行走。若不知其情而不加开导,是四过。
        “凡诊者,必知始终,有知余绪,切脉问名,当合男女。”诊病从开始到结束,要问其发病之因,当前病况,病之本末,要结合男女生理特点,正确判断。不知病之本末,轻率判断,必然贻误治疗,此为五过。
五过皆为学术不精之所致。诊病一定要问病之前因后果,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辩证,治疗生理病易,治疗心理病难也。“气内为宝”工之治病,必在于形气之内求有过者,是为圣人之宝也。求之不得,则以脏腑之气阴阳表里而察之。
        《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诊病时思维不能僵化,要灵活分辨。精神不能专一,志意不够条理,不能将外在的脉证与内在的病情综合一起分析,所以时常发生疑惑和危殆。因此诊病必须明了阴阳逆从。
蔡彩婵
侠客
侠客
  • UID2014470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5
6569楼#
发布于:2016-04-25 08: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 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24日《黄帝内经》80课心得
素问·疏五过论
一、五过
1.凡未诊病者,必问过去贵贱。先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不通畅,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藏府,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

2.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
3.善为脉者,必以此显自己奇特之处,为工而不知道,此诊之不足贵,此治之三过也。
4.诊有三常,必问贵贱。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内脏功能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此治之四过也。
5.凡诊者必知终始,再切脉问名,男女正常气脉不同。情志可造成五藏空虚,血气离守,工不能知,何术之语。尝富大伤,斩筋绝脉,身体复行,而气血不行,皮表也无光泽。故伤败结积,留薄归阳,脓积,外寒内热。粗工治之,亟刺阴阳,身体解散,四支转筋,死日有期,医不能明,不问所发,唯言死日,亦为粗工,此治之五过也。
    总:治病之道,守精气为第一要,气内为宝,此必表里失和。先令精气内守再施治,无失俞理(各经脉阴阳气交流的俞穴与背部五俞),能行此术,终身不殆。不知俞理,五藏菀熟,痈发六府,诊病不审,是谓失常。

素问·徵四失论九十九
四矢
1.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
受师不卒(受师不精),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留后遗症,此治之二失。
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
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就把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所粗糙的疗法,此治之四失。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