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楼#
发布于:2015-11-29 07: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包小花 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8日《针灸大成》第30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包小花 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8日《针灸大成》第30课心得
一、受盛之官:小肠 1. 小肠在少腹,属阳火,火来自心脏。心脏下方的动脉血管除了有血,还带着热。心脏移热给小肠。 2. 心脏与小肠相表里。 3. 小肠消化食物和营养以后变成水和残渣,残渣会到大肠。 4. 小肠的火在大肠下面烧,水在上面煮,所以这水会回流到肺脏,就是口中唾液的来源。 5. 心主汗,运动时流汗,汗是来自心脏。汗水蒸发很多,小便自然变少。 6. 小便的来源:1. 从肾脏经输尿管传到膀胱里面 2. 三焦是水道,三焦是脏腑之间的油网,三焦跟膀胱是连在一起。小肠与膀胱贴在一起,膀胱遇热,水气化,然后膀胱膨胀,膀胱上的小孔打开,干净的水流到肝脏。这就是水生木。 7. 肺受到外面的热,心脏受到热而心主火,两个火在相争,所以肺 的水会变成汗排掉。如果没有变汗流掉,肺的津液,因金会生水,慢慢成入肾,进入肾后再排到膀胱出去,所以叫金生水。肾再排到膀胱以后,会经过第二次的气化,好的水会再回到肝脏,而浊水则会排到体外去。 8. 所谓上口就是三焦进入膀胱。 二、、少泽穴与前谷穴 1. 小肠经一共有十九个穴道。 2. 第一个穴道叫少泽。小肠经是阳经,它的井荣俞经合,因小肠经是阳经,它的属性是金水木火土。所以,第一个少泽穴是井穴,以左手来说的话,左手的小指,指甲旁边后面这个地方,就是少泽穴。 3.阳经,少泽穴是井穴,属火,所以少泽穴是小肠经的本穴。平常井穴是下针放血,放血用的。 A.第二个穴道前谷是荣穴。 B.当你握拳的时候,这个横纹头,就是前谷穴。直针下进去。下针时也是手握拳,但不要握太紧。 C. 前谷穴是心经的荣穴,穴性是水。奶水不够,用前谷穴。 D. 它是荣穴也可以用在时症,下午一点到三点可以用。扎前谷穴比较痛,所以我们常用在俞穴后溪穴上治. 三、后溪穴 1. 再过来这个横纹头的穴道就是后溪。 2.后溪穴主督脉,身上的督脉是后溪在管。 3.后溪本身是小肠经的俞穴,它属木,小肠经是火经,本身属火,木生火,所以就变成后溪穴除了管督脉以外,本身又是小肠经的母穴,因为是母穴,所以小肠经的虚症在这治疗。 4.治症:1. 脊椎骨痛,下后溪。2.小肠经的虚症,肩膀痛,一看是小肠经的经络,下后溪。 5.后溪管整个督脉,而小肠经又绕过后面的肩膀。所以肩、项有问题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后溪。 6.小肠经的初痛,用小肠经的子穴。那久病就用它的母穴。 四、腕骨穴与阳谷穴 1.腕骨:手握拳,手这边有个骨头,叫小天星骨。小天星骨跟第五掌骨中间,就是腕骨穴。2.腕骨是小肠经的经穴,本身是相火的。所以腕骨穴是小肠经的原穴,原穴无所谓实症、虚症,两个都可以治。 3.阳谷:阳谷穴是经穴,属火,阳谷也是小肠经的本穴。 4.手握拳,这个骨头跟掌骨的中间有个大筋,从这个筋的下方下针,从下方下针进去,就是阳谷穴。阳谷穴要下很浅,一寸针。 五、养老穴(手不能扭毛巾) 1.养老:手要翻起来,转过来,才有养老穴。所以手按这个穴道,用这个姿势按到它,转过来后这个骨头会凹裂开,这个骨缝,就叫养老穴。 2.养老穴可治老年人眼睛不好。养老可治视物不明,白内障、近视眼都可以。 3.养老穴要下浅,且要把手转过来下针,用一寸针,半寸就下到,这是针养老的方法。 4.养老穴是小肠经的郄穴。 5. “养老透间使”。用透穴的方法,专治手肘扭伤、手不能扭毛巾。 6.间使穴,在心包经上面,由大陵再上三寸,它在两筋中间。 7.下养老透间使的时候,手指头先按到间使,用三寸针把针提起来这个角度,从里面穿刺到间使穴,手先按到间使穴这边来,会感觉到针尖到这边来了,你不要透出来,感觉针到了就是到了。针穿过去以后,左右捻捻、平补平泻。左右捻捻叫平补平泻,平补平泻完了后,不留针,针马上抽出来,这样就好啦! A.支正在手腕后五寸,从阳谷穴上五寸是支正。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原穴是腕骨,络穴是支正。原穴和络穴都无所谓虚实,它们虚实都可以治。 六、奇穴:肠关肝关 心关 1. 以左手为准,看左手。 左手侧摆,手背向着身体侧面。从后面看,手腕骨上三寸,有个穴名叫肠关,再上三寸叫肝关,从这个地方再上三寸,这个穴道叫心关。 |
|
646楼#
发布于:2015-11-29 08: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8日《针灸大成》第30课心得。 【手太阳小肠经】 1.小肠经特点 (接昨天) 2)手太阳小肠经,流注时间为下午一点到三点。有病人说吃完中餐就很累,昏昏沉沉到三点多后精神又来了,这就是小肠有问题,这个小肠有问题,不见得是病,而是小肠比较虚弱。按时辰发病,依《针灸甲乙经》是取俞穴治疗,也可以用荣穴治疗。针下荣穴比取俞穴痛,因为越靠近四肢末梢就越痛。 3)小肠属火,属阳火,阳火来自阴火,来自心脏。《黄帝内经》说,心脏移热给小肠,所以心跟小肠是表里经,他们相表里。 4)生理学上:小肠消化食物和营养以后变成水和残渣,残渣到大肠,而小肠的火在大肠下面烧,所以水汽化回流到肺脏并形成唾液来源。心主汗,人全身会流汗因为心脏功能正常,所以运动时流汗是来自心;当接触外界的热时,热胀冷缩,毛孔就打开了,流汗蒸后水份变少,小便自然而然变少;同理膀胱,当小肠跟膀胱贴在一起时,尿液累积在膀胱里,小肠很热,所以尿液会气化,膀胱会膨胀,膨胀后就像毛孔遇热打开一样,膀胱会有很多小孔出现,小孔排出干净的水,水通过三焦(中医称三焦为水道)回流到肝脏清肝,所以中医叫水生木。 如果小肠冷了,膀胱也是冷的,水气就无法气化进入三焦系统。 补充:当肺受到外热时,肺里的水会变成汗排掉,如果没有变汗流掉,肺的津液因金会生水,慢慢渗入肾,入肾后再排到膀胱,所以叫金生水。同样,肾再排到膀胱后,会经过第二次气化,好的水再回到肝脏,浊水排出体外。 2.小肠经穴位 小肠经共有19个穴道,作用很多。 1)少泽(小肠经-井穴) 定位:小指指甲旁边后(外侧)。 用法:下针放血,放血用。 2)前谷(小肠经-荣穴) 含有沟、谷、山、林的穴道名称属导引穴。 定位:手握拳时,小指横纹头,就是前谷穴。 用法:直针,下针时手握拳,但不要握太紧,要压一下肉,针下在骨和肉的中间,不要贴在骨边,紧贴着肉或骨边下都很痛,而且不容易下到穴道。中医所谓巧手是下针不痛,刚好在骨和肉中间。 功效:穴性是水,可用在很多地方,如妇人奶水不足,用前谷穴。比如针灸导引术,奶水不足时,找谷出来,因为水都在山谷里。它是荣穴也可以用在时症,下午一点到三点可以用。 3)后溪穴(小肠经-俞穴、母穴) 定位:手握拳时,过了小指横纹头的骨头后就是后溪。 用法:前谷后溪都要握手取,像二间三间一样,都是骨头前后凹的地方。针刺效果很好,也很安全。 功用:扎前谷穴比较痛,所以常在后溪穴上治。后溪是小肠经俞穴,属木,小肠经是火经,属火,木生火,所以后溪穴是小肠经的母穴,小肠经虚症在此治疗。 比如整个脊椎骨痛,一看是督脉,就下后溪(后溪穴主督脉,身上的督脉属后溪管,就像列缺主任脉一样,而每一个奇经都有一个穴道在管);再比如肩膀痛(小肠经绕过后肩膀),一看属小肠经经络,下后溪,一个穴道可以治很多症状,后溪是个大穴。 4)腕骨穴(小肠经-原穴) 定位:手握拳,小鱼际尺侧有个骨头叫小天星骨,小天星骨跟第五掌骨中间就是腕骨穴。(武术名家练劈掌时不是用手侧面,而是用小天星骨边,小天星这个骨头非常强硬。) 功用:腕骨穴是小肠经原穴,原穴无所谓虚实寒热,都可以治。心主汗,心脏有问题,出汗不正常时针此穴,当病人说流汗流的好舒服时,表示心脏的力量恢复了。 5)阳谷(小肠-经穴、本穴) 定位:手握拳,尺骨茎突跟掌骨的中间有个大筋,从筋的下方下针,就是阳谷穴。 用法:在关节和筋的中间的阳谷穴要下很浅,一寸针。 功用:本穴治疗法则中,会用到阳谷穴。 5、养老穴(小肠经-郄穴) 定位:病人手掌面向胸前,尺骨茎突上骨头凹裂骨缝处,叫养老穴。 用法:下针时候病人手掌面向胸前,要浅下,用一寸针,半寸就下到,这是针养老的方法。 功用:在治眼科的穴道中,养老穴很有名,可治视物不明,白内障,近视眼都可以。 补充:“养老透间使”-用透穴的方法,专治手肘扭伤,手不能扭毛巾,不能捻巾(西医的手肘关节,主妇手)。间使穴在心包经上,大陵(掌横纹中的处)上三寸,在两筋中间。 下养老透间使时,手指头先按到间使,用三寸针从养老里穿刺到间使穴,不要透出来,感觉针到了即可,针穿过后,左右捻捻(左右捻捻叫平补平泻),平补平泻完了后,不留针,针马上抽出来,就好了。 6)支正(小肠经-络穴) 定位:在手腕后五寸(从阳谷穴上五寸)。功用:原穴和络穴都无所谓虚实,所以虚实都可治。 补充1:阳经取穴时,以手肘分割,手肘上是阳经,下是阴经。三个横手指是三寸,两个横手指是二寸。 补充2:奇穴-肠关 、肝关 、心关 定位:手上有三个奇穴,手腕骨上三寸叫肠关,再上三寸叫肝关,再上三寸叫心关。 用法:下针时是在骨头的后方,上方是小肠经,骨头下方是这三个奇穴。 |
|
647楼#
发布于:2015-11-29 13: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王锡兰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之心得:奇穴(肠关,治肠下痢,肠腹痛。肝关,对称治疗,平补平泻,治肝癌疼痛,肝区疼痛,心关,主要治心脏方面的疾病,它们之间相隔3寸)。
支正,小肠经之络穴,虚实证皆可。 小海穴,为子穴,合穴,我们不小心撞到手肘,产生麻的感觉就是小海穴,如小肠经疼,时间短,我们取小海,时间久,取后溪,并对侧治疗。 肩贞穴与脑俞穴,用得少,但它可帮助我辩证,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这样排列,有利于我们分清它所属的经络,并更好的治疗。天宗穴,秉风穴,也属小肠经。肩井穴,下针不宜深,宜伤及肺尖,肩井穴后三寸为曲环,曲环下三即秉风。肩外俞在第一椎(大椎)下为陶道,陶道外开四寸,那为肩外俞,大椎外开2寸为肩中俞,它的针刺方向是脊内向脊外下,为治肩酸痛,项强的近取穴。天窗,治喉咙病,天容在耳朵下方,并贴着指甲下针,治甲状腺肿等病,颧髎在眼睛后方,瞳子髎下三寸,主治上牙痛。听宫穴,主治耳内腥臭,流脓,耳鸣等证,它与耳门,听会在一条线上,取穴时要用毛巾等物三点进觜里,才能取,并直针下一寸,平补平泻,留3一5分钟即可。 足太阳膀胱经,为州都之官,属水而他旁边为小肠,属火,肾脏将其从肺脏下送的水经过气化,再入膀胱,排出体外,把营养注入督脉。 |
|
648楼#
发布于:2015-11-29 16: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31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31课学习心得
肠关,泻痢也可以下针。少妇的痛,肠绞痛,三阴交下去,腹部还在痛,关元中极下 去还是痛,肠关下去痛立刻止住了,就那么快。 肠关再上三寸就是肝关,肝癌到后悔肝脏非常的疼痛,西方医学就开吗啡来止痛,如 果痛在右边,我们下针左边的肝关,针下进去平补平泻,痛慢慢慢慢去掉。如果是右边的 痛,可以用对侧的部分来下,通通在肝关下。肝病也可以在这里下针。因为这是经外奇穴 ,所以没有所谓补泻之分,就是平补平泻就可以了。 心关就是心脏病,也无所谓虚证,心脏的虚证心脏的实证都可以用心关来下针。 阳谷穴上五寸的地方,骨头的外侧就是支正。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虚实都可以。“ 实者肘实则废”,手肘没有力气,虚证,“虚者生疣”,生出了很多疣,这个疣面上都可 以用支正。 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也是小肠经的子穴。手弯起来,在肘的部位,有两个凸起来 的骨头,画成一条线,做成一个正三角形,到顶的地方就是小海穴。压到小海穴的时候手 筋就麻掉了。小肠经的实证通通都在这里治疗。像我们身上生的疣,小肠经的实证,可以 用小海穴来下。小海用一寸的针就够了。肠关,肝关,心关用一寸半的针。一下就下到很 浅。 人体的背面,肩膀的肩头,手弯起来,肩头凹进去的地方属于大肠经的肩髃穴,从肩 髃穴往内侧骨头走,走到这边有个骨缝的地方就是臑俞穴。 从臑俞往下走三寸的地方就是肩贞穴。大肠经和小肠经非常的接近,大肠经和小肠经 的中间就是三焦经。肩膀痛三天针小海穴,痛三个月针肩贞穴。 臑俞穴是手太阳阳维脉跟阳蹻脉三脉的汇穴。 人体的肩胛骨是个三角形,肩胛骨的正中间就是天宗穴。肩胛骨产生的痛全部属于小 肠经。 肩膀有个三角肌,正上方最顶端,在缺盆跟颈部链接肌肉凸起的就是肩井穴。肩井穴 最好在肩膀的正上方,不能打动,也不能下针,可以下针,不能太深。 肩井穴找到以后直后三寸就是曲垣。这个三寸是三焦经要经过的地方。 曲垣再下两寸就是秉风。 肩顶痛都是胆经,肩后面只要超过三寸痛都是小肠经上痛,在肩井与曲垣之间痛都是 三焦经上在痛。只要我们知道在哪条经络产生的痛我们就知道在该经的子穴或者是母穴上 面做补泻,或者是原穴上面做补泻,但是原穴是阳经才有的,阴经没有原穴。 从背后看,从第一椎胸椎上面称为大椎,第一椎下我们叫陶道,从陶道外开四寸的距 离叫肩外俞。大椎外开两寸就是肩中俞。 扎背部的时候,扎的方向左边的背针是从右边斜刺进去的,从体内往体外下针。扎的 方向右边的背,针是从左边体内往右边体外下针的。从古相传都是这样扎的。顾名思义, 肩外俞和肩中俞都是肩膀痛的近取穴。脖子强硬的时候,你可能是得了太阳中风的表证, 造成项强头昏,不管里面的病史,中医是按辨证论治来治疗。项强通通可以治疗。项强的 近取穴,都是斜刺,斜刺的时候,要从三寸斜刺到四寸,正好碰到穴道,不要从四寸下针 ,刺到五寸的地方去了。一般在皮肤表面上下针是大概30度的角度斜刺进去,不是45度也 不是60度,针刺进去到达穴位,针从前面的半寸下针斜刺进去,刚好在肋骨的中间。 天窗穴,足阳明胃经进入大迎鄂下来,大迎下鄂的地方人迎,人迎摸进去有个人迎脉 在里面。人迎横开三寸就是我们的天窗穴,中间一寸半的地方刚好大筋的后方就是扶突穴 。天窗穴是在小肠经上面天窗穴可以治疗喉疾,喉咙的问题,痔疮不可能针下天窗穴,有 可能是排版的问题。 天容在耳朵的下方。从侧面看,耳朵的正下方就是天容穴,一般来说,颈部的穴位可 以下针,但下针都是五分,很浅,下针的时候都是要用指甲去切他,这样就不会针到动脉 血管。像脖子的甲状腺肿,里面有肿瘤或者什么硬块,可以在这附近下针,天容。 颧髎穴,从侧面看,眼睛的后方凹骨这边叫瞳子髎,瞳子髎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太阳穴 的地方。在瞳子髎下三寸的地方就是颧髎穴。颧髎穴很少下针,知道就好了。颧髎会用到 近取穴,上牙痛的时候我们会扎颧髎。 听宫穴,从侧面看,耳朵有个凸起来的叫耳屏。耳屏前面有个小耳骨缝,这个骨缝张 口就能找到。以骨缝为主,分上中下,上面我们称为耳门,中间就是听宫,下面就是听会 。现在介绍小肠就是听宫。三焦经胆经直接进到耳朵里面。听宫穴都是治疗耳朵化脓,耳 朵发炎,耳朵耳鸣通通可以下听宫。下听宫要张口才下,闭口没有穴道,你可以找个东西 塞到病人嘴巴里面去,不留很久,留个三五分钟。直针进去,可以下一寸,左右捻捻平补 平泻,都不会伤到。听宫无所谓补泻,这个穴道子穴母穴。一般来说,耳朵里面流脓出来 的时候黄色有腥臭味的都是实证热证,用泻的手法。耳朵听力很差,有耳鸣,有火车的声 音,什么耳鸣的声音他都有。治疗耳朵流脓最喜欢用喷剂,麝香矾石散,麝香无孔不入。 可以保持耳朵的干燥。 十二经络-足太阳膀胱经 州都之官:膀胱 睛明穴与攒竹穴 四穴放血:治视力 眉卫穴至玉枕穴 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 大抒穴:专治骨病 风门穴与发背脓疽 膀胱经,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五行里面他属火,膀胱属水。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 ,第一种按照三焦,三焦是油把他包住,古书是泌别,现在说是透视,渗透进去。还有一 个,西方医学知道的从输尿管肾脏流进膀胱。我们在做酒时第一次蒸馏出来的是最好的水 ,蒸馏完再蒸馏就是比较差的酒,好的酒都是第一次蒸馏出来的。人身体上也蒸馏两次。 身体上不会浪费一滴。人纪就是人身体上的纪律。肾脏当肾的水来自肺,肺的水下到肾脏 以后,肾脏跟小肠靠在一起,水在上面,小肠在下面,火在下面烧,这个肾的水就会汽化 ,汽化的水就进入命门的地方,这个水很热。因为小肠不断的加热,所以命门像火一样很 热。进入命门以后,水就顺着督脉一路上去,这是第一次汽化。 |
|
649楼#
发布于:2015-11-29 19: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聂君芝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31课学习心得
肠关:手前臂尺侧,手腕骨上三寸处,为经外奇穴,可用于止痢,少腹,肠绞痛等疾病。
肝关:在肠关上三寸,是经外奇穴,可用于肝癌后期的疼痛,肋间痛,对侧取穴,平补平泻,无所谓补泻。 心关:肝关上三寸,是经外奇穴,平补平泻,无所谓虚实。 小海:屈肘,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是小肠经合穴,属性属土,为小肠经子穴,可用于小肠经实证,用一寸针直刺即可。 臑俞: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天宗:肩胛骨正中间。直刺即可。 曲垣:先找到肩井穴,肩井穴在大椎穴与肩峰之间连线的中点处,肩井直下3寸为曲垣。 秉风:曲垣穴下2寸处。 肩外俞:陶道穴外开4寸处,从正中间向外斜刺,可用于项强,脖子酸痛等。 肩中俞:大椎穴旁开2寸,从正中间向外斜刺,可用于项强,脖子酸痛等。 以上这些穴位可用于肩膀上小肠经所经过地方的疼痛。 天窗:人迎穴旁开3寸处,可用于治疗喉咙方面的问题。 天容:耳垂直下,此穴扎针很浅,5分左右,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块,脖子上硬块可在此下针。 颧髎:目外皉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一般较少下针,可用于治疗上牙痛。 听宫: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为此穴无所谓补泻,可平补平泻,主要用于耳鸣,耳聋,耳朵里面疼痛,耳朵里化脓,此穴张口取穴。 足太阳膀胱经 此经为人体最大的一天经络,气血流注于下午三点到五点。 |
|
650楼#
发布于:2015-11-29 21: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包小花 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包小花 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一、奇穴:肠关,肝关, 心关 1. 以左手为准,看左手。 左手侧摆,手背向着身体侧面。从后面看,手腕骨上三寸,有个穴名叫肠关,再上三寸叫肝关,从这个地方再上三寸,这个穴道叫心关。 2.肠关,就是把肠关掉,内急,手压肠管,可控制住。 3.下针肠关,可用来防止下利。少腹的痛,像肠绞痛,下三阴交。如果三阴交下去,公孙,关元,中极也下去,但腹部还痛。就下肠关,肠关下去,痛当场就去掉了。 4.肠关再上三寸叫肝关。像肝癌到后来非常的疼痛,如果痛右边,就下左边的肝关,针下去平补平泻,痛就慢慢去掉了。如果是右边的痛,可能是被马踢到、摔到等等,或肋间痛,都可以在对侧的肝关下针。正好在胸胁的地方,都可以下肝关。肝病也可以下肝关。 5.心关:就是治心脏病的,也无所谓虚实,不管是心脏的虚症或心脏的实症,都可在心关下针。 二、支正穴与小海穴 1.支正穴在阳谷穴上五寸的地方,在骨头的外侧。 2.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支正是虚实都可以用,实则节弛肘废,手臂没有力气,泻之。虚则生疣,生了很多疣在皮肤表面上,都可用支正。 3.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也就是小肠经的子穴。 4.小海穴:将手肘弯起来握拳,这边有两个骨头,手这有个骨头,这边也有个骨头,将两个凸出来的骨头连成一条线,做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顶点的地方,叫做小海。 5.压到小海,筋就麻了。 6.小海也是小肠经的子穴,小肠经的实症在上面治,像身上生疣,就可以用。 7.小海用一寸的针就够了,一下子就下到了,很浅。 三、肩贞穴与臑腧 1.肩膀跟肩头这边,将手抬平弯起来,肩头凹进去的地方,这是属于大肠经的肩髃穴,从肩腴穴往上走,这有个骨头,走到内侧的骨头这边,有个骨缝,我们称为臑腧。从臑腧往下走三寸,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肩贞穴。 2.如果病人痛,指的地方正好就是臑腧、肩贞。一般很多人会痛在臑腧。实症,下小海。虚症,就下后溪。 3.臑腧是手太阳、阳维脉、阳蹻脉的会穴。 四、天宗穴至秉风穴 1.天宗,在这肩胛骨的正中间,就是天宗穴。 2.天宗很少用,只有肩胛骨旁边的痛,都属于小肠经。 3.肩井穴:在这个缺盆骨头跟颈部正中间,这有个肩井穴。肩井不能重击,但可以下针,但不能太深,因为它是肺的上端,下太深会伤到肺造成肺气肿,要特别注意。 4.从肩井穴往后,直下三寸,就是曲垣。从曲垣再下两寸,就是秉风。 5.秉风和曲垣都很少用。确定是那一条经产生的痛,然后在该经的子穴或母穴做补泻,或者在原穴上做补泻就可以了。 五、肩外俞与肩中俞 1.督脉是从上往下,第一椎上面叫一椎上,称大椎。第一椎下叫陶道。 2.肩外俞是从陶道外开四寸的距离。肩中俞是从大椎开二寸。左边右边都有。 3.扎背针时,下针的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下针,呈八字形。后面膀胱经通通是这样下。 4.肩中俞和肩外俞,肩膀酸痛的近取穴。各种原因造成的项强,项强时通通可以治疗。 5.斜刺的时候,如这是四寸,你要从三寸的地方斜刺透到四寸,在四寸的地方就正好碰到穴道。要在前一寸或半寸,要看你针的长短。 6.把针画个剖面图,针斜刺下去的时候,大约是三十度角。你只要是扎到穴道,穴道周围都可以看到一圈粉红色在穴道四周。 六、天窗、天容与颧髎穴 1.天窗:从人迎横开三寸,就是天窗。 2.天窗可以治疗喉咙的问题。 3.天容,天容在耳朵的下方。从人的侧面看,耳朵在这边,在耳朵正下方。 4. 一般来说,头部的穴道,可以下针,但差不多下五分,下得很浅。下针的时候都要先用指甲切它,从指甲旁边下进去,这样就不会针到动脉血管。 5.像脖子的甲状腺肿,脖子里面有肿瘤,硬块,天容通通可以治。 6.颧髎,眼睛的后方有个凹谷叫做瞳子髎。瞳子髎即是太阳穴。瞳子髎下三寸,就是颧髎,很少下针。颧髎偶尔会用到治上牙痛 。 七、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 1.听宫穴: 在耳朵前面有一个像山峰的东西,叫耳屏。前面有个骨缝,要张口才能找到。以前面这个骨缝为主,分上中下,上面叫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 2.三焦经、小肠经、胆经经过我们耳朵里面。正中间是听宫穴,就是小肠经的经过。 3.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治疗耳朵化脓、发炎 、耳鸣 、通通可以下听宫。 4.下听宫时,病人嘴巴要张开来,找个东西塞在嘴巴里面。防止病人闭上嘴巴,把针弄弯。这三个穴道不要留针很久,大概是五分,十分钟就可以。起针后,耳朵的耳鸣就好了。 5.针进去时,直接下一寸那么深。这穴道可以左右捻捻,平补平泻,插提都可以,都不会伤到,无所谓补泻,补泻都可以用。 6.一般来说耳朵流脓,黄色的、腥臭味,这些都是实症,用泻的手法。 7. 治疗耳朵流脓、化脓的时候,常用的麝香矾石散喷剂,麝香加一点进去,然后再加矾石,可以保持耳朵干燥。发炎了,保持里面干燥,炎症就会好。再下针止痛,很快就治好了。 8.耳门听宫听会三针都可以下,可以用交换的,今天听宫,下次可以耳门、听会、可以换来换去。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所以只要有化脓,一定要保持干燥,炎症就不会再生。 八、足太阳膀胱经 A、州都之官:膀胱 1.在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属火,膀胱是水。 2.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第一种是从三焦,三焦是油网,水是渗透进去的。第二是从肾脏通过输尿管流进膀胱的。 3.肾水,肾水是来自肺脏,肺的水下达到肾脏以后,因肾跟小肠靠在一起,水在上面,火在下面烧,肾的水就会气化,气化后会进入所谓命门的地方。这个水很热,因为小肠不断的加热,水进入命门以后,水跟肾的营养,就顺着督脉,一路跑到脑部,这是第一次的气化。蒸发了以后有残渣,残渣会从肾脏经过输尿管再给膀胱,进入膀胱以后,还有好的营养在里面,会再气化第二次,第二次气化以后,水就顺着三焦油网再进入肝脏。 |
|
651楼#
发布于:2015-11-29 21: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吉林-艳丽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支正穴与小海穴 支正穴在阳谷穴上五寸,骨头外侧,是小肠经的络穴,虚实都可以治,实则节弛肘废,手臂没有力气,泻之,虚则生疣在皮肤表面上,用支正。 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也是小肠经的子穴,治疗实症,皮肤生疣,可以治疗小海穴,用一寸针 肩贞穴与臑腧 臑腧是手太阳,阳维脉,阳蹻脉的会穴,臑腧往下三寸是肩贞穴,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距离都比较近,如果病人痛在小肠经,了解虚实,实症下小海穴,虚症下后溪,扎对侧 天宗穴至秉风穴 肩胛骨正中间是天宗穴,很少用到,但是要知道只有肩胛骨旁边的痛,都属于小肠经,大肠经在前,小肠经在后,三焦经在中间。 肩井穴不能重击,可下针,但不能太深,因为它是肺的上端,下太深会造成肺气肿,肩井穴往后直下三寸,就是曲垣,从曲垣再旁开两寸,就是秉风,中间差三寸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曲垣和秉风都很少用,如果病人说肩井上面痛,是胆经,后面痛下三寸的地方,是小肠经,如果是在肩井和小肠经之间痛是三焦经,不管哪条经痛,我们在该经的子穴或母穴做补泻,或者在原穴上做补泻就可以了 肩外俞与肩中俞 肩外俞是从陶道外开四寸的距离,肩中俞式从大椎开二寸,左右两边都有 肩中俞,扎背针的时候,下针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下针,呈八字形,后面膀胱经通通这样下。肩膀酸痛,项强等,就近取穴肩中俞和肩外俞,不要直针,要斜刺,要在前一寸或半寸的地方,下针斜刺到底下,刚好在两肋骨中间,如果扎到穴道,穴道周围都可以看到一圈粉红色的穴道四周 天窗、天容与颧髎穴 天窗穴可以治疗喉咙的问题,天容在耳朵正下方,头部穴道,可以下针,但下的浅,五分左右,下针时要先用指甲切它,从指甲旁边下进去,这样不会伤到动脉血管,天容可以治疗甲状腺肿,脖子肿瘤、硬块等。 在眼睛的后方有个凹谷,叫瞳子髎,瞳子髎就是我们的太阳穴,在瞳子髎下三寸就是颧髎,很少下针。 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 在耳朵前面有一个像山峰的东西,叫耳屏,要张口前面有个骨缝,分上中下,上面是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耳部听宫听会都是治疗耳朵化脓、发炎、耳鸣。针听宫时,嘴巴要张开,针进一寸左右,左右捻捻,平补平泻,插提都可以,都不会伤到,耳朵耳鸣,流脓、黄色的、腥臭味的都是实症,泻之,保持耳朵干燥,就不会发炎,耳门听宫听会三针可以都下,也可以交替下。 |
|
652楼#
发布于:2015-11-29 22:02
2015年11月28、29日《针灸大成》第30、31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廖尹萍 申请签到
受盛之官:小肠 小肠在肚脐少腹这边。小肠一样属火,属阳火,阳火来自阴火,来自心脏。 心脏在上面,心脏产生的热能传给小肠,心脏的下方就是动脉血管,血管里面除了血以外, 还带着热,心脏移热给小肠 少泽穴:井穴,穴性因阳经的关系是火,所以少泽穴是小肠经的本穴,因属性相同就是本穴。平常井穴是下针放血用的 前谷穴:是荣穴,有沟谷山林的穴道名称, 都需要多留意。下针的时候,要压一下肉,尽量下在骨和肉的中间,不要贴在骨边下,紧贴着肉或 紧贴着骨边下都很痛,不但穴道没有下到,而且很痛,穴性是水,用在很多地方,像妇人奶水 不够,用前谷穴 后溪穴:主督脉,身上的督脉是后溪在管,后溪本身是小肠经的俞穴,它属木,小肠经是火经,本身属火,木生火,所以就变成后 溪穴除了管督脉以外,本身又是小肠经的母穴,因为是母穴,所以小肠经的虚症在这治疗,肩、项有问题的时候也可针后溪。 腕骨穴:腕骨穴是小肠经的原穴,原穴无所谓实症、虚症,两个都可 以治 阳谷穴:是我们的经穴,属火,阳谷也是小肠经的本穴。阳谷穴要用一寸针下很浅。 养老穴:养老穴很有名。本身是小肠经的郄穴。我们有很有名的“养老透间使”。用透穴的方法,可治视物不明 ,白内障 、近视眼 都可以,要下浅,且要把手转过来下针,用一寸针,半寸就下到 奇穴:肠关 肝关 心关 肠关:紧急时可以帮助自己。也可以下针,用来防止下利 。少腹的痛,像肠绞痛 , 三阴交下去,因三阴交主腹。如果三阴交下去,公孙,关元,中极也下去,但腹部还痛。 就下肠关,肠关下去,痛当场就去掉了 肝关:像肝癌到后来非常的疼痛,西医会开吗啡止痛,如果痛右边,就下左 边的肝关,针下去平补平泻,痛就慢慢去掉了。如果是右边的痛,可能是被马踢到、摔到等 等,或肋间痛,我们都可以在对侧的肝关下针。正好在胸胁的地方,都可以下肝关。肝病 也 可以下肝关。因为是经外奇穴,所以无所谓补泻,平补平泻 心关:治心脏病 的, 也无所谓虚实,不管是心脏的虚症或心脏的实症,都可在心关下针 支正穴: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支正是虚实都可 以用,你看第二行,实则节弛肘废,手臂没有力气,泻之。虚则生疣,生了很多疣在皮肤表 面上,都可用支正 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也就是小肠经的子穴,小肠经的 实症在上面治,像身上生疣 ,就可以用。 补充:手部的针,用一寸半的针,但小海不用一寸半,用一寸的针就够了,一下子就下到 了,很浅。 臑腧:是手太阳、阳维脉、阳蹻脉的会穴 补充:肩胛骨旁边的痛,都属于小肠经。大肠经在前面,小肠经在后面,中间三焦 经。 肩井:肩井穴正好在肩膀的上方这个地方,肩井不能重击, 但可以下针,但不能太深,因为它是肺的上端,下太深会伤到肺造成肺气肿 肩中俞 和肩外俞 这些是肩膀酸痛 的近取穴。项强的时候,你可能是得到太阳中风或温病造成项 强,或像西医讲的高血压,也会造成项强,瓣膜闭锁不全也会项强。但我们不管病是什么, 中医是辨证论治,项强时通通可以治疗。这是项强 的近取穴 天窗:可以治疗喉咙的问题 天容:在耳朵的下方,头部的穴道,我们可以下针,但差不多下五分,下得很浅。下针的时候都要先用指甲切它,从指甲旁边下进去,这样就不会针到动脉血管。像脖子的甲状腺肿 ,脖子 里面有肿瘤,硬块,天容通通可以治 颧髎:偶尔会用到治上牙痛 听宫穴:治疗耳朵化脓 、发炎 、耳鸣 ,下听宫的时候,病人嘴巴要张开来,针直接进去,闭嘴就没有穴道,你可以找个东西塞在嘴 巴里面。有的病人一开始嘴张开,后来一闭起来,针就卡在那边,这骨头夹起来好像剪在 那,针是不会断的,但会整个弯掉。 足太阳膀胱经 州都之官:膀胱 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属火,膀胱是水。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第一种是从三焦,三焦是油网,泌也,是渗透的意思,水是渗透进去的 |
|
|
653楼#
发布于:2015-11-29 22:18
@教官-成都-曾从芬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丁燕 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 第31课学习心得 肩贞穴与臑腧 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上一寸的位置。 臑腧:在上三寸的位置。痛在臑腧时,痛三天就在小海治,三个月就在后溪治。 臑腧是手太阳、阳维脉、阳蹻脉的会穴。 天宗穴至秉风穴 天宗:在肩胛骨的正中间。 秉风:从屈垣旁开两寸。 肩外俞与肩中俞 肩外俞:从陶道外开四寸。 肩中俞:从大椎开两寸的位置,左右都有。后面是膀胱经,下针时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对外侧方向,呈八字形。 治疗肩膀酸痛时取近取穴。 天窗、天容与颧髎穴 天窗:人迎横开三寸。天窗在小肠经上面,可以治疗喉咙的问题。 天容:在耳朵正下方。可以治疗甲状腺肿、脖子肿瘤、硬块等等。 颧髎:瞳子髎下三寸。治疗牙齿痛。 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听宫穴:面部耳屏前,张口时呈凹陷处。 以这个骨缝为主分为上中下,分别为耳门、听宫、听会。 三焦经、小肠经、胆经这三条经会经过耳朵里。小肠经经过的是听宫。 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治疗耳朵化脓、发炎、耳鸣都可以下针。不留针。无谓补泻,左右捻针,平补平泻都可以。 一般耳朵流脓,黄色的、腥臭味,就是实症,就用泻法。也可以用喷剂,如用麝香矾石散可以保持耳朵里面干燥,就不容易发炎。 |
|
654楼#
发布于:2015-11-29 22: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李晓静 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31课学习心得
手太阳小肠经: 1、 三个奇穴: 肠关——从手腕骨上三寸叫肠关,紧急的时候按压可以,也可以下针。下痢,自己按压或者下针可以止下痢。少腹的痛,肠绞痛,如果三阴交下去,腹部还在痛,关元中极下针之后去还是痛,就下肠关穴,痛就可以立刻止住了。 肝关穴——肠关再上三寸就是肝关,肝癌到后悔肝脏非常的疼痛,西方医学就开吗啡来止痛,我们中医用肝关穴,如果痛在右边,我们下针左边的肝关,针下进去平补平泻,痛慢慢慢慢去掉。如果是右边的痛,可以用对侧的部分来下,通通在肝关下。肝病也可以在这里下针。因为这是经外奇穴 ,所以没有所谓补泻之分,就是平补平泻就可以了。 心关穴——肝关上三寸就是心关穴,专治心脏病。也无所谓虚证,心脏的虚证心脏的实证都可以用心关来下针。 2、支正——阳谷穴上五寸的地方,骨头的外侧就是支正。 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虚实都可以。 “实者肘实则废”,手肘没有力气,虚证,“虚者生疣”,生出了很多疣,这个疣面上都可 以用支正穴。 3、海穴——手弯起来,在肘的部位,有两个凸起来的骨头,画成一条线,做成一个正三角形,到顶的地方就是小海穴。压到小海穴的时候手筋就麻掉了。 是小肠经的合穴,也是小肠经的子穴。小肠经的实证通通都在这里治疗。 像我们身上生的疣,小肠经的实证,可以用小海穴来下。小海用一寸的针就够了。 肠关,肝关,心关用一寸半的针。一下就下到了。 4、肩髃穴——人体的背面,肩膀的肩头,手弯起来,肩头凹进去的地方属于大肠经的肩髃穴,臑俞穴——从肩髃穴往内侧骨头走,走到这边有个骨缝的地方就是臑俞穴。 肩贞穴——从臑俞往下走三寸的地方就是肩贞穴。 大肠经和小肠经非常的接近,大肠经和小肠经的中间就是三焦经。 比如病人肩膀痛,如果三天那么就是实证针小海穴,痛三个月虚证针肩贞穴。 臑俞穴是手太阳、阳维脉跟阳蹻脉三脉的汇穴。 5、天宗穴至秉风 天宗穴——人体的背部肩胛骨是个三角形,肩胛骨的正中间就是天宗穴。 肩胛骨产生的痛全部属于小肠经。 肩井穴——肩膀有个三角肌,正上方最顶端,在缺盆跟颈部链接肌肉凸起的就是肩井穴。不能打,可以下针,不能太深。 曲垣——肩井穴找到以后直后三寸就是曲垣。这个三寸是三焦经要经过的地方。 秉风——肩井穴下五寸就是秉风。 肩顶痛都是胆经,肩后面只要超过三寸痛都是小肠经上痛,在肩井与曲垣之间痛都是 三焦经上在痛。只要我们知道在哪条经络产生的痛我们就知道在该经的子穴或者是母穴上面做补泻,或者是原穴上面做补泻,但是原穴是阳经才有的,阴经没有原穴。 肩外俞——人的背部从第一椎胸椎上面称为大椎,第一椎下我们叫陶道,从陶道外开四寸的距离叫肩外俞。 肩中俞——大椎外开两寸就是肩中俞。 扎背部的时候,都是从脊椎往外斜刺下针法,比如穴位在四寸的位置,需要在三寸的地方就开始斜刺过去,到四寸的地方正好针尖就碰到四寸的穴道,针斜刺进去,刚好在肋骨的中间。不能直接到四寸再刺,因为刺过去就是五寸的位置了。针斜刺的角度大概是30度。扎到穴道,穴道边一圈就有粉红色的红晕。 外俞和肩中俞都是肩膀痛的近取穴。 6、天窗穴——足阳明胃经进入大迎鄂下来,大迎下鄂的地方人迎,人迎摸进去有个人迎脉 在里面。人迎横开三寸就是我们的天窗穴,中间一寸半的地方刚好大筋的后方就是扶突穴。 天窗穴是在小肠经上面天窗穴可以治疗喉疾,喉咙的问题,痔疮不可能针下天窗穴。 天容在耳朵的下方。从侧面看,耳朵的正下方就是天容穴,一般来说,颈部的穴位可 以下针,但下针都是五分,很浅,下针的时候都是要用指甲去切他,这样就不会针到动脉 血管。像脖子的甲状腺肿,里面有肿瘤或者什么硬块,可以在这附近下针,天容。 颧髎穴——从侧面看,眼睛的后方凹骨这边叫瞳子髎,瞳子髎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太阳穴的地方。在瞳子髎下三寸的地方就是颧髎穴。颧髎穴很少下针,知道就好了。颧髎会用到 近取穴,上牙痛的时候我们会扎颧髎。 7、听宫穴——从侧面看,耳朵有个凸起来的叫耳屏。耳屏前面有个小耳骨缝,这个骨缝张口就能找到。以骨缝为主,分上中下,上面我们称为耳门,中间就是听宫,下面就是听会。 听宫是小肠的穴道。三焦经胆经直接进到耳朵里面。 听宫穴都是治疗耳朵化脓,耳朵发炎,耳朵耳鸣通通可以下听宫。下听宫要张口才下,闭口没有穴道,你可以毛巾塞到病人嘴巴里面去,不留很久,留个三五分钟。直针进去,下一寸,左右捻捻平补平泻,插提都可以,都不会伤到。听宫无所谓补泻,这个穴道子穴母穴。一般来说,耳朵里面流脓出来的时候黄色有腥臭味的都是实证热证,用泻的手法。虚证耳朵听力很差,有耳鸣,有火车的声音,什么耳鸣的声音他都有。治疗耳朵流脓最喜欢用喷剂,麝香矾石散,麝香无孔不入,可以保持耳朵的干燥,就不会发炎了。 二、十二经络-足太阳膀胱经 州都之官:膀胱 膀胱经,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五行里面他属火,膀胱属水。 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第一种按照三焦,三焦是油把他包住,古书是泌别,现在说是透视,渗透进去。 还有一个,西方医学知道的从输尿管肾脏流进膀胱。我们在做酒时第一次蒸馏出来的是最好的水,蒸馏完再蒸馏就是比较差的酒,好的酒都是第一次蒸馏出来的。人身体上也蒸馏两次。身体上不会浪费一滴。人纪就是人身体上的纪律。肾脏当肾的水来自肺,肺的水下到肾脏以后,肾脏跟小肠靠在一起,水在上面,小肠在下面,火在下面烧,这个肾的水就会汽化,汽化的水就进入命门的地方,这个水很热。因为小肠不断的加热,所以命门像火一样很热。进入命门以后,水就顺着督脉一路上去,这是第一次汽化。很纯的水给脑袋用。 |
|
655楼#
发布于:2015-11-29 23: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11.29日针灸大成第31.节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11.29日针灸大成第31.节课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州都之官,共有六十七个穴道。 睛明穴:在眼内眶的地方可针,治疗眼睛视力不好、视力模糊 、青光眼 、白内障等 攒竹穴:可下针也可用做放血治疗。 治视力:四穴放血;1。攒竹 2。眉尾 3。瞳子髎 4。耳尖。 眉冲穴:眉毛直上进入发际0.5寸,曲差和神庭的正中间。 玉枕穴:络却向后1.5寸是玉枕穴 天柱穴:大筋跟后脑骨交接的地方 安眠穴:奇穴。从天柱旁开1寸的骨缝边的地方 大杼穴:骨之会,全身的骨头会在大杼,专治骨病。十二经络上,“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
|
656楼#
发布于:2015-11-29 23: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刘本红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学习心得
6奇穴:肠关 肝关 心关 肠关在手腕骨上三寸,主要用于防止下利、内急,少腹痛。 肝关从肠关再上三寸,用于肝癌后期疼痛,下针平补平泻,痛就慢慢去掉。如外伤右边痛或肋间痛,都可以在对侧肝关下针。 心关从肝关再上三寸,就用于治疗心脏病,不管心脏的虚症或实症,都可以下针 7支正穴与小海穴 支正穴在阳谷穴上五寸的地方,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虚实都可以用。实则节弛肘废,手臂没有力气,泻之。虚则生疣。 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也是子穴。将手肘弯起握拳,将两个凸起的骨头连成一条线,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顶点的地方就叫做小海。如果压到小海筋就会麻,小肠的实症就可以用小海来治,小海用一寸针就好。 8肩贞穴与臑腧 从肩腴穴往上走,有个骨头,内侧骨头有个骨缝就是臑腧。臑腧下三寸就是肩贞。主要用于辨证。臑腧是手太阳、阳维脉、阳桥脉的会穴。 9天宗穴至秉风穴 肩甲骨的正中间就是天宗穴,肩甲骨旁边痛都属于小肠经。大肠经在前,三焦经在中间,小肠经在后。肩井穴往后直下三寸是曲垣,曲垣在下两寸是秉风。中间差的三寸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如肩井上痛,是胆经,后面痛到三寸的地方是小肠经,三寸中间是三焦经。用于判断确诊。 1o肩外俞与肩中俞 第一胸椎上是大椎,下是陶道。从陶道外开四寸是肩外俞,大椎外开二寸是肩中俞。下针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下针,是八字形。不要直针,要斜刺。从三寸的地方斜刺透到四寸就正好碰到穴位,斜刺大约呈三十度角,扎到穴位都可以看到一圈粉色在周围。肩外俞和肩中俞都是肩膀酸痛,项强的近取穴。 11天窗、天容与颧髎穴 从人迎横开三寸就是天窗。天窗可以治疗喉咙的问题。在人迎、天窗中间一寸半的地方就是扶突。天容在耳朵正下方,像脖子的甲状腺肿,或肿瘤硬块天容都可以治疗。颧髎在瞳孑髎(太阳穴)下三寸,偶尔会用于治疗上牙痛。 12听宫穴 取穴时要张开嘴,有一个骨缝,在耳前以骨缝为主分上中下,上面叫耳门,中间叫听宫,下面是听会。都用于治疗耳朵化脓,发炎,耳鸣、都可以下听宫。针进的直接下一寸,左右捻针,平补平泻,补泻都可以。耳朵化脓、流脓的时侯常用麝香矾石散保持耳朵干燥。耳门听宫听会可心三针一起下,也可以交换的下。 |
|
657楼#
发布于:2015-11-29 23: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0、31课心得
八、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00--3:00pm,受盛之官,心脏遗热。 1)少泽穴:小拇指指甲头靠外,火#穴,本穴。 2)前谷穴:小拇指第一指关节与第二指关节旁骨与肉间,水荣穴,治疗奶水不够,用在时症。 3)后溪穴:小拇指第一指关节与掌骨关节旁骨与肉间,管督脉(不考虑虚实),木俞穴,母穴,治疗肩项痛. 4)腕骨穴:小天星与掌骨交接处,原穴,虚实皆可治。 5)阳谷穴:腕背横纹尺侧端,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火,本穴。 6)养老穴:手心向脸,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郄穴,针下半寸。 a--治疗视物不明,白内障,近视眼。 b--养老透间使,左右捻针,不留针,治疗手痛不能扭毛巾。 7)支正穴:从阳谷穴上五寸,络穴。 奇穴:①肠关--手腕骨上三寸,止利,治少腹的痛,像肠绞痛。 ②肝关--手腕骨上六寸,治肝痛,胸胁痛。 ③心关--手腕骨上九寸,治心脏病 8)支正穴:阳谷穴上五寸,络穴,治疗实病--手臂无力气,泻之;治疗虚病--生疣,补之。 9)小海穴:将手肘弯起来握拳,这边有两个骨头连成一条线做正三角形,扣之麻,土合穴,子穴,治疗身上生疣,小肠经实症。 10)肩贞穴:臑腧下三寸, 11)臑(nao)腧穴:肩腴上走内侧的骨缝处,手太阳,阳维脉,阳蹻脉的会穴。 12)天宗穴:肩胛骨正中间。 13)曲垣穴:肩井下三寸, 14)秉风穴:曲垣旁开两寸, 15)肩外俞:陶道外开四寸,肩膀酸痛,项强,近取穴。 16)肩中俞:大椎开二寸,下针时,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下针,三十度角,提前一寸透向穴道,呈八字形。 肩膀酸痛,项强,近取穴。 17)天窗穴:人迎横开三寸,治疗喉咙痛。 18)天容穴:耳朵的正下方,下5分 19)颧髎穴:太阳穴下三寸, 20)听宫穴:耳屏前,嘴张开骨缝中间,治疗耳朵化脓,发炎,(实症) 耳鸣,听力若(虚症) 。下针一寸,留3-5分钟。 九、 足太阳膀胱经:州都之官,属水,(输尿管的水,渗透水) |
|
658楼#
发布于:2015-11-29 23: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张一萍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6、奇穴:肠关肝关 心关 手上有三个奇穴。以左手为准,从后面看。手腕骨上三寸,有个穴名叫肠关,再上三寸叫肝关,从这个地方再上三寸,这个穴道叫心关。 下针的时候,是在骨头的后方,所以在骨头的上方是小肠经,在骨头下方这边有三个穴道。病人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手要平着摆。 肠关呢,顾名思义,就是把肠关掉,紧急时可以帮助自己。可以下针,也可以按,用来防止下利。像肠绞痛, 如果三阴交下去,公孙,关元,中极也下去,但腹部还痛。就下肠关,肠关下去,痛当场就去掉了 。 再上三寸叫肝关。肝病可以下肝关。如果是右边的痛,可能是被马踢到、摔到等等,或肋间痛,我们都可以在对侧的肝关下针。 因为是经外奇穴,所以无所谓补泻,平补平泻。 心关是治心脏病的,也无所谓虚实,不管是心脏的虚症或心脏的实症,都可在心关下针。 7、支正穴与小海穴 支正穴在阳谷穴上五寸的地方,在骨头的外侧。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支正是虚实都可以用, 手臂没有力气,泻之。虚则生疣,生了很多疣在皮肤表面上,都可用支正。 将手肘弯起来握拳,将两个凸出来的骨头连成一条线,做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顶点的地方,叫做小海。你如果压到小海,压一下,筋就麻了。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也就是小肠经的子穴。小肠经的实症在上面治,像身上生疣,就可以用。小海用一寸的针就够了,很浅。 8、肩贞穴与臑腧 将手抬平弯起来,肩头凹进去的地方,是属于大肠经的肩髃穴,从肩髃穴往上走,走到内侧的骨头这边,有个骨缝,就是臑腧。 从臑腧往下走三寸,就是肩贞穴。这个距离是三寸,所以大肠经跟小肠经非常的接近,在大肠跟小肠的中间,就是三焦经。 病人说,痛臑腧、肩贞。我们一看是小肠经,问他“痛多久”,痛三天,就下小海。三个月,就下后溪。看身体哪边痛,我们再扎对侧。会选穴了,一针就够。这些穴道虽很少用,但大都可以帮助你辨证。臑腧是手太阳、阳维脉、阳蹻脉的会穴。 9、天宗穴至秉风穴 肩胛骨的正中间,就是天宗穴。 在这扎针的时候,旁边的骨头很大,虽碰到骨头,但不会碰到肺的部位。 从肩井穴往后,直下三寸,就是曲垣。从曲垣再旁开两寸,就是秉风。中间差三寸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 秉风和曲垣都很少用,但是要知道。如果肩井上痛,就是胆经,后面这边痛,痛到三寸的地方就是小肠经。在三寸跟肩井中间就是三焦经。所以,确定是那一条经产生的痛,我们在该经的子穴或母穴做补泻,或者在原穴上做补泻就可以了。原穴是阳经才有,阴经没有原穴。 10、肩外俞与肩中俞 督脉陶道外开四寸是肩外俞。大椎外开二寸是肩中俞。 肩中俞,我们扎背针的时候,下针的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下针,呈八字形。后面膀胱经通通是这样下。 肩中俞和肩外俞,这些是肩膀酸痛的近取穴。也是项强的近取穴。按照附近的穴道来取穴。不要直针,要斜刺。斜刺的时候,如这是四寸,你要从三寸的地方斜刺透到四寸,在四寸的地方就正好碰到穴道。斜刺下去的时候,大约是三十度角,刚好在两个肋骨中间。 11、天窗、天容与颧髎穴 脖子都有两个大筋,大筋的内侧穴道叫人迎,从人迎横开三寸,就是天窗。中间一寸半的地方,刚好是大筋的后方,是扶突穴。天窗穴在小肠经上面,天窗可以治疗喉咙的问题。 耳朵正下方是天容。 一般来说,头部的穴道,我们可以下针,但差不多下五分,下得很浅。下针的时候都要先用指甲切它,从指甲旁边下进去,这样就不会针到动脉血管。像脖子的甲状腺肿,脖子里面有肿瘤,硬块,天容通通可以治。 太阳穴下三寸就是颧髎,知道位置就好了,很少下针。颧髎偶尔会用到治牙痛 。 12、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 在耳朵前面有一个像山峰的东西,叫耳屏。先闭口,再嘴张开,就有一个骨缝 ,以前面这个骨缝为主,分上中下,上面叫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 我们有三条经,三焦经、小肠经、胆经经过我们耳朵里面。正中间是听宫穴,就是小肠经的经过。 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治疗耳朵化脓、发炎 、耳鸣 、通通可以下听宫。下这三个穴道,病人要开口,可以放个毛巾之类的东西在嘴巴。这三个穴道不要留针很久,下一寸那么深,可以左右捻捻,平补平泻,插提都可以,起针后,耳朵的耳鸣就好了。 我们治疗耳朵流脓、化脓的时候,我们常用喷剂,保持耳朵干燥,就可以去掉炎症。 耳门听宫听会都可以下,你可以交换着下,没有什么大的差异。 十、足太阳膀胱经 1、州都之官:膀胱 在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五行里面属火,膀胱是水。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第一种是从三焦,三焦是油网,是渗透进去的。还有一个是西方医学知道的输尿管,从肾脏流进来。 肾水是来自肺脏,肺的水下达到肾脏以后,因肾跟小肠靠在一起,水在上面,火在下面烧,肾的水就会气化,气化后会进入所谓命门的地方,水跟肾的营养,就顺着督脉,一路跑到脑部,这是第一次的气化,残渣会从肾脏经过输尿管再给膀胱,进入膀胱以后,还有好的营养在里面,会再气化第二次,第二次气化以后,水就顺着三焦油网再进入肝脏。 |
|
659楼#
发布于:2015-11-29 23: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方凯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31课学习心得 1.支正 位置:杨谷上五寸 治虚实 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疣 2.小海,小肠经的合穴 治实症 1寸针 3.曲坦 位置:肩井下三寸 4.秉风 位置:曲坦旁开两寸 治疗:脖子酸 5.肩贞 位置:劳俞下三寸 6.天宗穴 位置:肩胛骨正中间 7.肩外俞 位置:陶道外开四寸 8.肩中俞 位置:大椎外开两寸 9.伏突 位置:人迎横开一寸半 10.天窗 位置:人迎横开三寸 治喉咙 背部下针: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下针,呈八字形。与身体成30度角 11.天容 位置:耳朵正下方 12.瞳子髎 13.颧髎 位置:瞳子髎下三寸 治上牙痛 14.天容 治脖子的甲状腺肿,脖子里面的肿瘤,硬块 耳门 听宫 听会 15.听宫穴 治耳朵化脓,发炎,耳鸣 下针:直进 要求:嘴巴要张开 注:流脓要保持干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