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绍展
侠客
侠客
  • UID201877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3
6615楼#
发布于:2016-04-26 18: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6日、《黄帝内经》第81课心得: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诊病之失:
一年少,智未及邪;二是受师不卒;三是不适分贫富贵贱之居;四是不问其始。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太阳为经,阳明为维,少阳为游,此为五脏为始终;太阴为表,少阳为里,厥阴为终,经气循环由手太阴肺经至厥阴周而复始。经络循环最重要,经脉上的病按经脉循行治疗,十二经脉的时辰治疗,五脏的循行按五分法木火土金水的时辰治疗。经络上生病是针俞穴或荣穴。太阳为表,会有浮脉。阳明脉应浮大短,如弦而沉,病至里。脉沉病在脏,脉浮病在表。一阴不能胜二阳,所以肝有病的先治大肠,肝病之人最怕大肠不通。表症在里脏没问题,说明表阳在。肝有问题,固脾脏,肝病不进。脉症合易治,脉症不合,危症。方盛衰论篇第八十气顺,阳气从左向右走,阴气从右向左走;老年人从上向下走,少年人气由下向上走;与此相反则气逆。十四岁下腹部呼吸,成年后胸呼吸。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反则逆。阳气上而不下,阴会停下面,膝下为冷,年轻人遇此秋冬死,老年人则秋冬则生。若气聚头不下,则头痛癫疾。少气多梦,严重会昏迷。若肺气虚梦见白色之物或见人刀斩出鲜血,秋肺当令时梦见战争;肾气虚梦见船翻人溺,冬肾当令梦在水中生恐;肝气虚梦见菌灯香木及青草,春肝当令时梦藏在树下不敢站起;心气虚梦见人在救火,夏心当令时梦见被火炙烤。脾气虚梦见吃不饱,长夏脾当令时梦到建房。以上因五脏气虚,阳气不余、阴气不足产生的病症,调经脉以求阴阳之和。诊有十度,脉、脏、肉、筋、俞度量阴阳之消长。阴为形阳为气,无神无力为阳不足,形体变胖或瘦为阴病。
徐淑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9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6616楼#
发布于:2016-04-26 19: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6年4月26日《黄帝内经》第81讲学习心得:
 一、(接上讲)1.第二个失误的地方是老师找错。第三是你不了解病人的贫富贵贱所处的环境,土地的薄厚,形体的寒温,不理解饮食上应该吃些什么,不能区別性情的勇怯,不知道应用此类异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像这样足以使自己头脑混乱,而不能够使自己有清楚的认识。2.第四是不问病人的忧患,饮食,是否由于精神方面的刺激,饮食方面的不节制,生活起居方面的越出常规,或者伤于毒物(吸毒或者是吃了不干净的食),这些都没有先问清楚,就直接诊察病人的脉息,信口杜撰病名,这样就会因粗技大叶,而使自己陷于困境。因此诸位要了解,中医是望闻问切,精神上是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功,切而知之谓巧,巧匠不能治病。这就是四个过失的地方,当发现有错误时,如问诊清楚,知道患者的贫富贵贱,也知心性如何,判定病情没有错,下针病人效果很好,结果处方下去有问题,你要心里想,是不是我错了,还要考虑药物是否对。如十枣汤症的患者,药房配药,私自加大大枣的剂量,结果效果不对。辨证很重要。
 二、阴阳类篇第七十九 1.在初春的时候,黄帝问雷公: 按照阴阳的分析方法和关于经脉的理论,以及五脏所主时的规律,你认为哪一脏最重要?雷公回答: 春季属甲己木,其色春,在五脏中主肝,肝旺于春季七十二日,也是肝脉当令的时候,我认为肝脏是最要的。帝道: 我依据上下经阴阳比类分析的理论来体会,你认为最重要的,实际上却是最次要的。三阳(太阳)为经,二阳(阳明)为纬,一阳(少阳)为游部,从这就可了解五脏之气的运行络始,三阴(太阴)为表,二阴(少阴)为里,一阴(厥阳)是阴气之最络,(这个讲的是人身上的阴阳并行,人身体里面是一个圆形的,有始有终。一年十二个月,是一月寅月为农历的一月,与人体十二经脉的肺经相对应,各自有自己的周天循环。经脉的循环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单指哪一个脏),人是体的经脉是循环的,绝对不能停止,一停止在哪里,那个脏就有病,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十二经经络时,预测一个人的病,如一个人两年来都是晚上1-3点起床,我们知道肝经生病了,如果不及早去治疗他,病情会入脏,入脏就变成肝病了,这个时候可以五分法了,在脏之前是经络有问题,这个时候可以扎俞穴(经书),我的老师告诉我针荣穴,临床上我二个都做,都有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上大号,那是好现象。所以说经络的循环最重要。
  2. “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三阳是指太阳,如果是三阳的脉,太阳的脉,进到手太阴,就是寸的位置,病人脉有弦浮而不沉的脉象,这是表邪,当表有邪,太阳经生病的时候,病在表,会在手太阴肺经的寸,关,尺上膜到浮脉,浮而不沉,代表有表邪。所谓二阳者,阳明也,是手太阴,阳明的脉如果跑到寸,关,尺的位置,脉出现弦而沉急,不鼓,常脉阳明的脉应该是浮大,但很短。如果脉比手上的寸脉加尺脉还短的叫短脉。如果脉是浮而短是阳朋脉。现在是沉急不鼓,这是病跑到里面去了。这时就危险了。一阳是少阳,当少阳进入手太阴肺经的时候,会直接连到人迎脉的地方,脉如是悬绝,这就是少阳经的病脉(其实这一段不需要你去摸人迎的脉,因为少阳只乘一阳,一阳现的时候,这个脉很脆弱,马上会进入阴脏,比如说你摸到少阳的脉,如少阳症,忽冷忽热,恶心,胸胁苦满,脉见细弦是常态,如果变得很浮很大,这根本是真脏脉,因为阳后面就是进入阴了),如见有阴而无阳的脉象,就要死亡。
 3.三阴讲的是太阴,三阴并为太阴,六阴之主也,这是气血的源头,所以太阴很重要,如果是太阴是浮而缓,脉在中间,缓而有力。如果是脉沉在很深的
徐淑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9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6617楼#
发布于:2016-04-26 19: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6年4月26日《黄帝内经》第81讲学习心得:
 一、(接上讲)1.第二个失误的地方是老师找错。第三是你不了解病人的贫富贵贱所处的环境,土地的薄厚,形体的寒温,不理解饮食上应该吃些什么,不能区別性情的勇怯,不知道应用此类异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像这样足以使自己头脑混乱,而不能够使自己有清楚的认识。2.第四是不问病人的忧患,饮食,是否由于精神方面的刺激,饮食方面的不节制,生活起居方面的越出常规,或者伤于毒物(吸毒或者是吃了不干净的食),这些都没有先问清楚,就直接诊察病人的脉息,信口杜撰病名,这样就会因粗技大叶,而使自己陷于困境。因此诸位要了解,中医是望闻问切,精神上是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功,切而知之谓巧,巧匠不能治病。这就是四个过失的地方,当发现有错误时,如问诊清楚,知道患者的贫富贵贱,也知心性如何,判定病情没有错,下针病人效果很好,结果处方下去有问题,你要心里想,是不是我错了,还要考虑药物是否对。如十枣汤症的患者,药房配药,私自加大大枣的剂量,结果效果不对。辨证很重要。
 二、阴阳类篇第七十九 1.在初春的时候,黄帝问雷公: 按照阴阳的分析方法和关于经脉的理论,以及五脏所主时的规律,你认为哪一脏最重要?雷公回答: 春季属甲己木,其色春,在五脏中主肝,肝旺于春季七十二日,也是肝脉当令的时候,我认为肝脏是最要的。帝道: 我依据上下经阴阳比类分析的理论来体会,你认为最重要的,实际上却是最次要的。三阳(太阳)为经,二阳(阳明)为纬,一阳(少阳)为游部,从这就可了解五脏之气的运行络始,三阴(太阴)为表,二阴(少阴)为里,一阴(厥阳)是阴气之最络,(这个讲的是人身上的阴阳并行,人身体里面是一个圆形的,有始有终。一年十二个月,是一月寅月为农历的一月,与人体十二经脉的肺经相对应,各自有自己的周天循环。经脉的循环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单指哪一个脏),人是体的经脉是循环的,绝对不能停止,一停止在哪里,那个脏就有病,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十二经经络时,预测一个人的病,如一个人两年来都是晚上1-3点起床,我们知道肝经生病了,如果不及早去治疗他,病情会入脏,入脏就变成肝病了,这个时候可以五分法了,在脏之前是经络有问题,这个时候可以扎俞穴(经书),我的老师告诉我针荣穴,临床上我二个都做,都有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上大号,那是好现象。所以说经络的循环最重要。
  2. “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三阳是指太阳,如果是三阳的脉,太阳的脉,进到手太阴,就是寸的位置,病人脉有弦浮而不沉的脉象,这是表邪,当表有邪,太阳经生病的时候,病在表,会在手太阴肺经的寸,关,尺上膜到浮脉,浮而不沉,代表有表邪。所谓二阳者,阳明也,是手太阴,阳明的脉如果跑到寸,关,尺的位置,脉出现弦而沉急,不鼓,常脉阳明的脉应该是浮大,但很短。如果脉比手上的寸脉加尺脉还短的叫短脉。如果脉是浮而短是阳朋脉。现在是沉急不鼓,这是病跑到里面去了。这时就危险了。一阳是少阳,当少阳进入手太阴肺经的时候,会直接连到人迎脉的地方,脉如是悬绝,这就是少阳经的病脉(其实这一段不需要你去摸人迎的脉,因为少阳只乘一阳,一阳现的时候,这个脉很脆弱,马上会进入阴脏,比如说你摸到少阳的脉,如少阳症,忽冷忽热,恶心,胸胁苦满,脉见细弦是常态,如果变得很浮很大,这根本是真脏脉,因为阳后面就是进入阴了),如见有阴而无阳的脉象,就要死亡。
 3.三阴讲的是太阴,三阴并为太阴,六阴之主也,这是气血的源头,所以太阴很重要,如果是太阴是浮而缓,脉在中间,缓而有力。如果是脉沉在很深的
灸友50150
侠客
侠客
  • UID2019015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1
6618楼#
发布于:2016-04-26 20: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惠州-赖惠平2016年4月26日《黄帝内经》第81心得:

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
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此治之四失也。
是以世人之语者,驰千里之外,不明尺寸之论,诊无人事,治数之道,从容之葆。坐持寸口,诊不中五脉,百病所起,始以自怨,遗师其咎,是故治不能循理,弃术于市,妄治时愈,愚心自得。呜呼,窈窈冥冥,孰知其道。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汝不知道之谕,受以明为晦。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陰陽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脏最贵。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脏最贵。
帝曰:却念上下经,陰陽从容,子所言贵,最其下也。
雷公至斋七日,旦复侍坐。帝曰:三陽为经,二陽为维,一陽为游部,此知五脏终始。三陽为表,二陰为里,一陰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
雷公曰:受业未能明。帝曰:所谓三陽者,太陽为经。三陽脉至手太陰,弦浮而不沉,决以度,察以心,合之陰陽之论。所谓二陽者陽明也,至手太陰,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陽者少陽也,至手太陰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少陽之病也,专陰则死。
三陰者,六经之所主也。交于太陰、伏鼓不浮,上空志心。二陰至肺,其气归膀胱,外连脾胃。一陰独至,经绝气浮,不鼓,钩而滑。此六脉者,乍陰乍陽,六经之所主也。交于太陰、伏鼓不浮,上空志心。二陰至肺,其气归膀胱,外连脾胃。一陰独至,经绝气浮,不鼓,钩而滑。此六脉者,乍陰乍陽,六属相并,缪通五脏,合于陰陽。先至为主,后至为客。
雷公曰:臣悉尽意,受传经脉,颂得从容之道以合从容,不知陰陽,不知雌雄。帝曰:三陽为父,二陽为卫,一陽为纪;三陰为母,二陰为雌,一陰为独使。
二陽一陰,陽明主病,不胜一陰,脉软而动,九窍皆沉。
三陽一陰,太陽脉胜,一陰不为止,内乱五脏,外为惊骇。
二陰二陽病在肺,少陰脉沉,胜肺伤脾,外伤四支。
二陰二陽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为狂。
二陰一陽,病出于肾。陰气客游于心脘,下空窍堤,闭塞不通,四支别离。
一陰一陽代绝,此陰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于燥,病在土脾。
二陽三陰,至陰皆在,陰不过陽,陽气不能止陰,陰陽并绝,浮为血瘕,沉为脓附。陰陽皆壮,下至陰陽,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诊决死生之期,遂合岁首。
雷公曰:请问短期,黄帝不应。雷公复问,黄帝曰:在经论中。雷公曰:请问短期。黄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陽者,至春正月,脉有死征,皆归出春。
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春陰陽皆,绝期在孟春。
春三月之病曰陽杀,陰陽皆绝,期在草干。
夏三月之病,至陰不过十日,陰陽交,期在溓水。
秋三月之病,三陽俱起,不治自已。陰陽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陽独至,期在石水。二陰独至,期在盛水。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答曰:陽从左,陰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陽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
问曰:有余者厥耶?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陽不得,求陰不审,五部隔无征,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
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陽绝,三陰微,是为少气。
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借借。得其时则梦见兵战。
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
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
心气虚,则梦救火陽物,得其时则梦燔灼。
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
此皆五脏气虚,陽气有余,陰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陰陽,以在《经脉》。
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陰陽气尽,人病自具。脉动无常,散陰颇陽,脉脱不具,于无常行,诊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持雌失雄,弃陰附陽,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
至陰虚,天气绝;至陽盛,地气不足。陰陽并交,至人之所行。陰陽并交者,陽气先至,陰气后至。
孙钦粉
侠客
侠客
  • UID2018490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6
6619楼#
发布于:2016-04-26 20: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报到
2016年4月26日《黄帝内经》81课心得:
发生错误要及时纠正,找原因。
阴阳类论(第七十九篇)
三阴三阳经的特征:
五脏循环,没有谁最重要,当经络生病时,针荣穴、俞穴。
三阳为“经”,指手足太阳经,太阳经的脉气显现于手太阴肺经的寸口部位,正常的太阳经脉象洪大,如果出现弦浮脉象,是病在表,表有邪。
二阳为“维”,指手足阳明经,阳明经正常脉象浮大而短,如果出现弦而沉急(沉说明病入里)、应指无力,并出现发热症状,说明热邪耗伤津液,有死亡危险。
一阳为“纪”,指手足少阳经。少阳经正常脉象微弦而和,如果出现弦急并悬而不断,是少阳经脉有病,一阳后就是阴病。如果脉象纯阴无阳(弦急且毫无缓和之象),有死亡危险。
三阴为阴经之“表”,即手足太阴经,肺主管全身之气且肺朝百脉,脾主运化,所以阴经是人身六经之主。太阴经脉显现于手太阴肺经的寸口部位,少阴经脉象轻浮而各缓,如果出现沉脉、应指有力但不轻浮的脉象,是脾肺病变影响到心,使心气空虚而形成。太阴经输送精华,营养全身,其作用象母。
二阴为阴经之里,即手足少阴经,少阴经脉显现于手太阴肺经的寸口部位,足少阴肾经和膀胱经互为表里,肾气影响膀胱的气化排尿功能,影响脾胃升降功能。
一阴是阴气的最终,即手足厥阴经,就会见到弦而软滑的脉象。厥阴经为阴尽阳生之处,真脏脉,沟通人体阴阳之气,为使。
阴阳合病:
二阳一阴合病,阳明厥阴,阳明主病,一阴不能胜二阳,治二阳,治大肠,肝病人最怕大便不通。
三阳一阴合病,太阳厥阴,一阴无法盛三阳,过盛的阳气无阴调和,外症可以惊骇。若肝有问题,就不会得太阳症,只要有表症,就说明没有里症。
二阴二阳合病,少阴阳明,病必生在肺。手少阴之脉若沉紧,表示肺气受损,脾气已伤。外证可见病人谩骂不休,行为狂妄,入脑为癫疾。
二阴一阳合病,少阴少阳,病从肾出来,寒气会进入心脏。肾脏有问题,大小便就有问题。
一阴一阳合病,厥阴少阳,表面看是肝、胆、三焦出问题,即木有问题,要先固土强脾。
二阳三阴合病,阳明太阴,阴很强,阴阳相抗,互相不能辅助,互相抗争。出现浮脉,肚子里长积块。脉沉,肚子里化脓。
冬天应为沉脉,如果脉亢盛,有阳症,因为阳绝,阳要离开身体,阳往外浮,病人会显现热症,是脉症不符,危。节气相克时会病重,相同时病起,相生时病会好。

方盛衰论(八十篇)
气的顺逆:
阳气左升向右为顺,阴气右降向左为顺,反之为逆;老年人气从下先衰,气从上而下为顺,反之为逆;少年人气旺,气由下而上为顺,反之为逆。14岁以下的人都是胎息——用腹式来呼吸的;14岁以上就多用胸式呼吸。最好的呼吸是腹式呼吸。
春夏阳气旺盛,脉症为阳就是顺,反之为逆;秋冬阴气旺盛,脉症为阴就是顺,反之为逆、无论气的多少、盛衰,只要气机的运行是逆,就会厥逆。


阳气上逆而不下降,则下部阳气偏虚,会出现足部冷一直到膝盖。年轻人秋冬季节死,年老者却不一定。因为老年人下部阴虚是正常现象,而年轻人本应下部阳气旺盛却出现这种症状,说明阳气衰弱到了极点。阳气上逆还会造成头痛等巅顶部位的病变。既不是阳证也不是阴证,也不象阴阳阻隔。病人视物不清。
少气:
脏气虚,严重时人会昏过去。肺气虚,会梦见白色物体,或梦见杀人、鲜血淋漓(肺金),到秋天肺金当令时,会梦见两军交战,金主争战。肾气虚,会梦见翻船,有人被淹死,到冬天肾水当令时,会梦见自己潜在水中遇到很害怕的事。肝气虚,会梦见菌香和青草,到春天肝木当令时,会梦见自己藏在树下不敢起来。心气虚,会梦见救火或者属火的事物,如太阳、雷电。到夏天心火当令时,会梦见大火。脾气虚,会梦见吃不饱饭,到长夏脾土当令时,会梦见修建房屋。
五脏气虚引起,脏为阴、腑为阳,即阳气亢盛有余而阴气虚损不足而产生的现象。

诊病五法十度:
五诊:脉、脏、肉、筋、俞。十度:五法各分阴阳。没有固定的诊断方式。
分辨阴阳:
天地之气上下交通、相互为用。地气虚则天气就要断绝,天气过于亢盛,则地气虚微而不上升。人体贵在阴阳之气沟通,阳气先行六寸,阴气作为后盾尾随而至,所以必须分清阴阳的先后。
当阴阳气衰时,脉不规则,时大时小。
诊断疾病要探索阴阳的病理变化,要因时因地制宜,明确五脏之间的互动关系,要知道如果确定五脏虚关所在来决定如何平衡五脏关系。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寸脉为阳,尺脉为阴,常态阳脉高阴脉低,如果脉都跑到皮肤外,就是阳太盛;若脉都沉到皮肤下,就是阳太虚。脉的浮沉、寸尺、病人的症状、都是分阴阳。
祁峰
侠客
侠客
  • UID2018580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68
6620楼#
发布于:2016-04-26 20: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4月26日《黄帝内经》81课学习心得:
治病之要法,必令精气内守为第一。
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藏之终始,三阴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
三阳者,手足之太阳经,常人浮而洪大,如果弦浮,表示有病。
二阳者,手足阳明经,常人浮大短而有力,如果脉弦细无力,示有病。
一阳者,即手足少阳二经,常人与人迎脉一样忽大忽小,一旦弦急为病。若出现纯阴之弦脉示死症。
三阴者,六经之主也,交于手太阴,常人缓而有力,若沉而不浮示有病。
二阴者,手足少阴二经.络肺(心)。
一阴者,手足厥阴二经,其脉独出寸口,为真脏之脉,示人经脉无血气可存。
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锥,一阴为独使,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
肝有病者最怕便秘。
阳不降,阴不升,脚趾到膝一般发凉。
气不足则多梦,甚则晕厥。
肺气虚者,多梦白物,刀斩血出。
肾气虚者,梦船翻溺人。
肝气虚者,多梦菌类香木及青草遍地。
心气虚者,梦救火或盛阳物。
脾气虚者,多梦食而不饱。
郝文慧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71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0
6621楼#
发布于:2016-04-26 20: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6日《黄帝内经》第81课心得
3)治病不能适宜于病人的贫富贵贱生活特点、居处环境的好坏、形体的寒温,不能适合饮食之所宜,不区别个性的勇怯,不知道用比类异同的方法进行分析,这种作法,只能扰乱自己的思想,不足以自明,这是治病失败的第三个原因。
4)诊病时不问病人开始发病的情况,及是否曾有过忧患等精神上的刺激,饮食是否失于节制,生活起居是否超越正常规律,或者是否曾伤于毒,如果诊病时不首先问清楚这些情况,便仓促去诊视寸口。怎能诊中病情,只能是乱言病名,使病为这种粗律治疗的作风所困,这是治病失败的第四个原因。
有些医生,虽学道于千里之外,但却不明白寸尺尺诊脉的道理,诊治疾病,不考虑人事间的道理。更不知诊病之道应以能作到比类从容为最宝贵的道理,只知诊察寸口之脉。这种作法,既诊不出五脏之脉,更不知疾病的起因,开始埋怨自己医术不精,继而埋怨老师传授不明。因此治病如果不能遵循医理,必为群众所不信任,乱治中偶然治愈疾病,不知是侥幸,反自鸣得意。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1、人体是一个圆形,十二经络的循行以寅为始以丑为终。
1)五脏之间相生相克,互利互助,太阳(三阳)为经,阳明(二阳)为维,少阳(一阳)为游,此为五脏为始终;太阴(三阴)为表,少阴(二阴)为里,厥阴(一阴)为经脉与脏腑的终点,经气循环由手太阴肺经至厥阴周而复始。即五脏之三阳为主经,太阳脉气进入肺达于寸口时,脉应呈浮洪且大,如脉弦重按没有者,表示表有病。二阳主表里关系,阳明脉气进入肺达于寸口,脉应浮大而短且有力。若脉弦细且沉数无力者表示病在里。一阳之气游走于脏腑之间,当胆经和三焦之脉气进入肺达于寸口时,汇于人迎脉一样忽大忽小且弦细。脉弦急不下少阳有病。若呈现纯阴之脉弦脉则死。一阳病没有治愈必传阴脏。
2)三阴为表,脾主运化营养。脾之气进入肺达于寸口时,脉应缓而有力,若伏沉如击鼓,脉不浮者,表示有病。令人肺气虚而胸无大志。二阴为里,手足少阴二经其落肺,但气行归于膀胱,络脉与脾胃相通,尺脉高于寸为溢脉,脉沉为覆脉。一阴为脏腑和经络的终点,手足厥阴二经,其脉气独出于寸口为真脏脉,胃气已绝,必死。脉无鼓动之力呈钩状滑动快速表示阳气上浮于面。
2、正常的肝脉应弦缓有力。三阳三阴之脉,时为阴时为阳,互相交通相合并,通达五脏之内,和阴阳消长之理,先到脉气为主,后到脉气为客,随时替换。三阳为父为诸阳之首,二阳为卫卫外固守。一阳为纪协调各脏腑之间关系使气血不妄行。三阴为母,供给五脏营养。二阴为维,柔而强韧,主生育之气机。
一阳为独使,独阴无阳之脏。当一阴和二阳俱病,病在阳明,因阳明之热不敌厥阴之寒,故治疗肝病必先治肠胃。一阴不能胜二阳,所以肝有病的先治大肠,肝病之人最怕大肠不通。表症在里脏没问题,说明表阳在。肝有问题,固脾脏,肝病不进。三阳一阴俱病,太阳之热必胜厥阴之寒,阳气无阴来和,必影响五脏之协调。二阳二阴俱病,肺气会受损,脾气也会受伤。二阴一阳俱病,病必处于肾,肾阴之气居于胸阳之位,心脏就会受伤,下焦也会空虚,终至二便不通,手足亦不灵活。一阴一阳俱病,脉会现时停时跳无力之状,这是阴寒之气入心,会令人咽喉干燥,其是脾的运化无力导致的(木克土)。二阳三阴俱病,阴阳相互抗衡,互不相胜,终至两败俱伤,若脉浮,必腹中有积。脉沉则骨边生脓疮。人体阴阳俱胜,五脏各司其职,人智慧清明,且不生病。一般脉症合易治,脉症不合,危症。
黄萍
贫民
贫民
  • UID2018274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64
6622楼#
发布于:2016-04-26 20: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6日黄帝内经第81课心得:

    阴阳类论篇:
     太阳为经,阳明为维,少阳为游部。
      太阳为表,少阳为里,厥阴绝。
      阴阳并行,人的身体是个圆形,有始有终,一年十二个月,一月为寅月,从月上来看十二经络,从寅月手太阴肺经开始算,一年十二个月一循环,经脉的循环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说哪个脏,五脏都重要,人是循环的,循环绝对不能停止,一停止哪个脏就会有问题,如果一个人两年来1到3点不睡觉,肝经生病,不及早治疗,会入脏,在脏之前是经络,经络生病很简单,针它的荣穴。
    三阳是太阳,如果太阳之脉气进入肺而达于寸口脉时,呈浮洪且大状,是浮脉表示表有邪,如果是弦浮且重按则无脉,表示有病。
     二阳是阳明,其脉至寸口脉时,必会浮大而短有力,若出现脉弦细且沉数无力即有病了,表示夏季炎热时节,病会恶化至死。
     一阳是少阳,脉至寸口脉时,会与人迎脉一样,忽大忽小,一旦出现弦急,如悬吊不下状,是少阳有病,少阳只剩一阳,脉很脆弱马上会进入阴脏。少阳症:忽冷忽热,恶心,胸胁苦满,少阳的脉是肝胆的脉,本来应该比较细,弦变得很大很浮,就是真脏脉,因为阳后面就是进入阴了。阴脉出现是死症。
    三阴是太阴,是六条经脉气血之主司来源者,其交于手太阴经,脉气入寸口,会有缓有力的脉形,若是沉得很深一定会出问题,脉下沉都进入内脏,脉上浮都在表。
     二阴是少阴,络肺,但气行归于膀胱,其络脉与脾胃相连。 一阴是厥阴,厥阴是肝脏的脉,肝脉一点点弦而有力,一息五至左右。
    以上六脉,有时摸到阴脉,有时摸到阳脉,脉一直在循环,按照节气来走,按照四时来走。
    三阳为父,二阳为保卫,少阳是协调其间的纪律。
    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
    二阳一阴:阴不能胜阳,当然病在阳,肝有病一定要通利肠。
     三阳一阴,一阴怎能胜阳,如果肝有问题,照理说内脏有问题不会得到感冒,内脏问题很严重,从表往里走根本没有能力固表,居然还会得到太阳症,如果这个人有表症代表里症没有什么,也就是阳气够才会有表症。              
      二阴二阳相抗,病在肺,少阴脉沉。二阴二阳互相相交,病在胃。二阴一阳,病从肾脏出来,寒气会进入心脏(水克火),肾脏有问题大小便就会有问题。一阴一阳时时停停,没有力量,寒气跑入心脏,咽喉干燥,病在脾脏,肝脏和肾脏有问题,我们治脾两脏都会好,木克土,肝有问题固脾。
      二阳三阴,阴很强,阴阳相抗,互不能控制,出现浮脉,肚子里长积块,脉沉,肚子里化脓。 人体阴阳都呈旺盛时,能通全身十二经脉。上则能令人神清目明,下入体则五脏相安无事,各司其职。
    冬天生病,摸到是冬天的脉,脉症相符是没有问题的。冬天看到阳症,病很危险。如有病人吐血,表症应该是脸色苍白,人很累,身体应该冷,脉很小,现在病人的脉很大,身体不疲劳,这是脉症相反,因为阳绝,阳要离开身体,阳往外浮,病人会显现热症。 节气相克时会产生死症,相同时病会起来,相生的节气病会好。
    方盛衰论篇
    阳气一定是从身体的左边往右边走,阴气从右边往左边走。老年人从上往下走,少年人从下往上走,年龄越大呼吸越高,年龄越小呼吸越低。春夏阳气渐盛,阴气渐少,见到阳症是好的,见到阴症是不好的。气有余和不足都会生病。
     阳气往上走,并且阳下不来,阴停在下面,阴阳分隔,脚从趾甲冷到膝盖,年纪轻的人秋冬死,老年人反而不会有事,阳上不下,造成头痛发癫。
      少气
郭玉斐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5
6623楼#
发布于:2016-04-26 21: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4月27日《黄帝内经》第82课心得
脉之浮沉可分阴阳,脉之寸关也可分阴阳。
气虚形虚,阴阳都虚为死症。气形均正常但脉气无也是死症。气在脉外,推脉脉会顶会就是脉气足,推而不回脉气不足。脉症合为生,脉症不合为难症。
解经微论篇第八十一
哭而泪不出为假哭,哭而泪涕出为何,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神志俱悲,泪涕俱下。常态为脚底热脚面冷,阴并于下则足寒。
唐荣川的经方。
刺法论第七十二
阴阳升降失控,气血交流出现阻碍,在经气循环到病之经脉时;病人会瞌睡或醒来。木要疏,不可太密,肝木郁结时,待立春时,木生发,下肝经大敦,常人也可在立春是大敦放两滴血。心火郁结,待春分之后清明时节,取心之荣穴劳宫。脾土湿盛,待立夏之后小满芒种时取脾经之俞穴太白。肺气不宣,待夏至之后小暑大暑时取肺经之经穴经渠。肾水欲发,待秋分之后霜降时节取肾经之合穴阴谷,以上穴先取左后取右。
肝气欲降心火不受则肝实,子能令母实,须泻其被克之金,取肺经之井穴少商,再下大肠经之合穴曲池,金气得泻,肝木盛可泻。心火欲降脾土不受则上焦过燥,须泻其被克之水,取肾经之井穴涌泉,膀胱经之合穴委中。脾土欲降而肺金不受则中焦湿盛,泻其被克之木,取肝经之井穴大敦,胆经之合穴阳陵泉。肺金欲降肾水不受则上焦过燥,泻其被克之火,取心包经之井穴中冲,三焦炎合穴天井。肾水欲降肝木不受,泻其被克之土,取脾经之井穴隐白,胃经之合穴足三里。
张洪玮
会员
会员
  • UID2028788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1
6624楼#
发布于:2016-04-26 21:08
@教官-藁城-贾英然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4月26日《黄帝内经》第81课心得。
 1.第二个失误的地方是老师错。第三是你不了解病人的贫富贵贱所处的环境,土地的薄厚,形体的寒温,不理解饮食上应该吃些什么,不能区別性情的勇怯,不知道应用此类异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像这样足以使自己头脑混乱,而不能够使自己有清楚的认识。第四是不问病人的忧患,饮食,是否由于精神方面的刺激,饮食方面的不节制,生活起居方面的越出常规,或者伤于毒物,这些都没有先问清楚,就直接诊察病人的脉息,信口杜撰病名,这样就会因粗技大叶,而使自己陷于困境。中医是望闻问切,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功,切而知之谓巧,巧匠不能治病。这就是四个过失的地方,当发现有错误时,如问诊清楚,知道患者的贫富贵贱,也知心性如何,判定病情没有错,下针病人效果很好,结果处方下去有问题,你要心里想,是不是我错了,还要考虑药物是否对。如十枣汤症的患者,药房配药,私自加大大枣的剂量,效果不对。
 2.阴阳类篇第七十九 。三阳(太阳)为经,二阳(阳明)为纬,一阳(少阳)为游部,从这就可了解五脏之气的运行络始,三阴(太阴)为表,二阴(少阴)为里,一阴(厥阳)是阴气之最络,人身体里面是一个圆形的,有始有终。一年十二个月,是一月寅月为农历的一月,与人体十二经脉的肺经相对应,各自有自己的周天循环。人是体的经脉是循环的,绝对不能停止,一停止在哪里,那个脏就有病,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十二经经络时,预测一个人的病,如一个人两年来都是晚上1-3点起床,我们知道肝经生病了,如果不及早去治疗他,病情会入脏,入脏就变成肝病了,这个时候可以五分法了,在脏之前是经络有问题,这个时候可以扎俞穴,我的老师告诉我针荣穴,临床上我二个都做,都有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上大号,那是好现象。所以说经络的循环最重要。
  3. “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三阳是指太阳,如果是三阳的脉,太阳的脉,进到手太阴,就是寸的位置,病人脉有弦浮而不沉的脉象,这是表邪,当表有邪,太阳经生病的时候,病在表,会在手太阴肺经的寸,关,尺上膜到浮脉,浮而不沉,代表有表邪。所谓二阳者,阳明也,是手太阴,阳明的脉如果跑到寸,关,尺的位置,脉出现弦而沉急,不鼓,常脉阳明的脉应该是浮大,但很短。如果脉比手上的寸脉加尺脉还短的叫短脉。如果脉是浮而短是阳朋脉。现在是沉急不鼓,这是病跑到里面去了。这时就危险了。一阳是少阳,当少阳进入手太阴肺经的时候,会直接连到人迎脉的地方,脉如是悬绝,这就是少阳经的病脉.其实这一段不需要你去摸人迎的脉,因为少阳只乘一阳,一阳现的时候,这个脉很脆弱,马上会进入阴脏,比如说你摸到少阳的脉,如少阳症,忽冷忽热,恶心,胸胁苦满,脉见细弦是常态,如果变得很浮很大,这根本是真脏脉,因为阳后面就是进入阴了,如见有阴而无阳的脉象,就要死亡。
 4..三阴讲的是太阴,三阴并为太阴,六阴之主也,这是气血的源头,所以太阴很重要,如果是太阴是浮而缓,脉在中间,缓而有力。如果是脉沉在很深的地方,这是有问题了。脉只要下沉,都是进入内脏了。脉如果浮起来,都是在表。二阴是少阴,其脉到达肺,其气归于膀胱,外与脾胃相连。一阴就是厥阴独至,厥阴脉是肝脏的脉,正常的肝脉是在肝的位置上有一点点弦,但是缓而有力,因为有胃气。如果出现钩而滑的话,就是真脏脉。其出现就会死。说真脏脉说了很多,诸位不要担心,正常人寸脉和尺脉有一点斜度,寸脉接近皮肤表面,尺脉比较低一点。如果尺脉高出皮肤超出寸脉,我们称为溢脉,如果从寸脉超出来压回尺脉,我们称为覆脉,覆盖的脉。他们都属
灸友刘炳环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58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5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625楼#
发布于:2016-04-26 21: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26号,《黄帝内经》第81课心得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阳经中的太阳经为主要经脉,阳明经掌司表里维系的关系,少阳经游走于脏腑之间。由此而知五脏的起始与终点的关系。三阴中,太阴经是走表的;二阴,即少阴是走里的;一阴,即厥阴,为经脉与脏腑的终点,其如同一月中之朔日、晦日一样循环不巳,有其正常的循环规矩,永不变更。
 所谓“三阳”,就是手足之太阳经。当太阳之脉气进入肺而达于寸口脉时,必呈浮洪且大状。如杲是弦浮且重按则无脉,表示有病,此时须取决于阳不足有多少,细心观察,使之合于阴阳之常规。
 所谓“二阳”,就是手足阳明经了。其脉至手太阳寸口脉时,必会浮大而短有力。若出现脉弦细且沈数无力即有病了,表示夏季炎热时节,病会恶化至死。
 所谓“一阳”,即手足少阳二经,脉气至手太阴寸口时,会与人迎脉一样,忽大忽小。一旦出现弦急如悬吊不下状,这是少阳有病了。若出现纯阴之弦脉则主死亡。
 所谓“三阴”,是六条经脉气血之主司来源者。其交于手太阴经,脉气入寸口会有缓有力的脉形。若是伏沉如击鼓,脉不浮出,表示生病了,令人肺气虚而胸无大志。
 所谓“二阴”,就是手足少阴二经,其络肺。但气行归于膀胱,其络脉与脾胃相连。
 所谓“一阴”,即手足厥阴二经。若其脉气独出寸口,为真脏之脉,表示此人经脉已无气血可存,阳气上浮头面,脉动无鼓动之力,呈钩状滑动快速。
 以上“六脉”,时为阴,时为阳,互相交通相合并,其通达五脏之内,且合于阴阳消长之理,先到之脉气为主,后到之脉气为客居,随时替换。
 太阳为诸阳之首,可以称为“父”。阳明之阳是卫外固守用的,少阳的阳是协调其间的纪律,使气血不妄行,使五脏尽能受惠。阴中之太阴为诸阴之道,可以称为“母”。阴中之少阴为雌性,柔而强轫,是主生育之气机,称之为“雌”。阴中之厥阴,为独阴无阳之所。
 如二阳一阴,即阳明症与厥阴症互见,此必主病在阳明。因阳明固卫之力无法承受厥阴之独盛阴寒之气,脉形必呈耎(nuo,软)绵中空的形式搏动,全身九窍功能必然衰退。
 太阳盛阳之脉与厥阴阴极之脉相并合,则太阳脉气必胜,厥阴之寒必无法抑止其盛阳,此过盛之阳因无阴来调和,必影响五脏之协调性及功能。外症可见易发惊骇状。
 少阴与阳明同时并见,病必生在肺。手少阴之脉如沉紧,表示肺气受损,脾气已伤。外症可见病人谩骂不休,行为狂妄,甚而入脑发为癫疾。
 少阴与少阳相并见,此病必出于肾,肾阴之气必入居胸阳之位,行走于心脘之间,以致下焦空虚,终于大、小便不通,手足不听使唤。
 厥阴与少阳相并见,脉现代结,时欲断绝,这是阴寒之气入心,进出又不按时,时进时出无法预知。外症是咽喉干燥无津,其病因土脾脏运化不力。
 阳明与太阴相并见,互相抗衡不容,阴无法胜阳又不容阳,阳又无法抑止阴之盛势,终致两败倶伤,阴阳并绝断。此际如脉浮,必生血积成块之病,脉沉下则生附骨之脓疡。
 人体中阴阳都呈旺盛时,能通全身阴阳十二经脉,上则能令人神清目明,智虑清明。下入体则五脏相安无事,各司其职不殆。用此来诊断病人生死之期必无误差,合于一年四季阴阳消长之理。
 在冬季三个月中,得到的病若是阴与阳混合的症状,到了春天正月时,脉出现真脏之脉,则必然在春末夏初时节死亡。因为冬天三个月主收藏精气,然精气不藏而出与阳合,在理上精气已失,犹如大地无法生养草与柳一样,必成枯萎。
 春季三个月中,若是阴阳二气已绝的患者,在正月初春时节死亡。
 春季三个月中得到的病,叫做“阳杀”。因为春季阳正生长,其气渐旺,此时生病若令阳绝,则必成阴阳皆绝的现象,死期在秋天草木枯黄时节。
 夏季三个月中得到病,因夏季阳气当旺,本不易病,一旦病着则必快而深,由表入里只须十日之内,一旦阳与阴相互交争,则会在初秋的时节死亡。
 秋季三个月中得到的病,因秋季时节三阳经脉气俱旺盛,所以不治也会自愈。但若是呈现阴阳交争的病症,使人站立而无法坐下,坐着时又无法起立,此时如果只剩太阳之脉气独行,不见少阳、阳明之脉气,则会在寒日中河水冰冻的日孑中死亡。若是少阴脉独行,因此时节为少阴肾气潜藏之时,今不藏而外出独盛,乃阴将绝之像,故于冰溶化将尽的雨水节气时死亡。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气的流行是阳气由左行向右,阴气由右行向左。老人气衰,故气由上而下为正常。少年人气旺,故气由下向上,与此相反的称为逆。
 以天地四节来说,春夏为阳令,其主司万物之生长作用。秋冬为阴令,是万物进行收藏的时节,所以春、夏阴弱阳盛者主生;秋、冬阴气不盛反衰,此为逆,主死亡。正常秋冬为阳渐衰阴渐盛的时节,如此必生。在人体中发生阴阳之消长可比拟天地四季一样。只要人体中远反四季的阴阳消长皆主厥逆。
 阳气并合如一直向上而不下行,则寒冷会从足趾到膝部。则寒冷会从足趾到膝部。年少之人遇此,秋冬季节必死,年老者反而秋冬季得生。气若聚头上而不下,造成头痛癫疾的病。
若是不了解阴阳的勋向,五脏与六腑相绝离时,必无法审察出来,这就好像人居旷野中,或睡在空无一物的大房间中,混沌终日而一无所得。因此若是气少引起的厥逆,会有多梦的现象。若是气少得严重时,甚至会昏迷。所谓“少气”,就是三阳之气巳渐断绝入阴分,三阴之气又微弱。因此若是肺气虚弱,会使人梦见白色之物,或见人用刀斩杀鲜血淋漓。若是秋天时节,为肺当令之时,会梦见战争。肾气虚弱,会使人梦见覆船人溺。若在冬季肾气当旺的时节肾气衰,则会梦到躺在水中,时生骛恐。肝气虚弱,则会梦见菌类香木及青草遍地。在春季肝气当旺时节肝气衰弱,则会梦到藏匿树下不敢站起。心气虚弱,会梦见人在救火或盛阳之物。若在夏季当旺的时节心气衰弱,会梦见被火炙热的烘烤。脾气虚弱,则会梦见吃不饱饭。若逢长夏土气当旺季节脾气衰弱,则会梦到修建房屋。
 以上都是因为五脏之气虚,而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产生的病征,吾人须参考之,列入诊断之依据,适度的调理经脉,以求阴险之和谐。
 诊断人有十种标准,从脉来度量,脏来度量,肉来度量,筋来度量,俞来度量,其间细审阴阳之消长,故共有十种标准。
 阴阳气衰时,人体有具体的外症显现出来如:脉的搏动失常轨时,有时是阴气散去,有时是阳气过盛,有频率气已脱,则依症来治。故诊断并无常法,临症而定,治病不分贵贱,庶民公卿一视同仁。
 体阴虚至极处,则使天之阳气亦无法受纳。阳气至盛之时,即使地之阴气亦无法使之下降。(例如:人之五脏将绝,连呼吸都将断绝,氧气亦无法输入。人的五脏机能过亢,壮热之时即使躺在地上亦无法退热。)阴阳互相和谐的往来,这是正常人的状态。阴阳互相交往时,必是阳气先达而阴气再跟进的。
 其诊断之法,必先察度阴阳之气机,持之为标准。
陈丽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9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6626楼#
发布于:2016-04-26 22: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26日 《黄帝内经》第81课心得
七十九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1. 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藏终始。三阴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弦浮而不沉,决以度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所谓二阳者,阳明也,到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阳者,少阳也,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少阳之病也,专阴则死。三阴者,六经之所主也。交于太阴,伏鼓不浮,上空志心。二阴至肺,其气归膀胱,外连脾胃。一阴独至,经绝气浮,不鼓钩而滑。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缪通五藏,合于阴阳。先至为主,后至为客。
a. 人身体里阴阳并行,有始有终,一年以正月建寅,对应肺经,经脉循环最重要,不可以停止,而不是哪个脏重要。一旦停止对应经络有问题,不及早治疗会传入脏。病在经络按时间发病者可针荥穴或俞穴。
b. 三阳指手足太阳经,太阳经的脉气显现于手太阴肺经的寸口部位,正常的太阳经脉象洪大,如果出现弦浮脉象,是病在表,表有邪。太阳经是六经之首,其地位像父亲那样尊贵。
c. 二阳指手足阳明经,阳明经脉显现于手太阴肺经的寸口部位,阳明经正常脉象浮大而短,如果出现弦而沉急(沉说明病入里)、应指无力,并出现发热症状,说明热邪耗伤津液,有死亡危险。阳明经像一个护卫。
d. 一阳指手足少阳经,少阳经脉显现于手太阴肺经寸口部位,和颈部的人迎脉处。少阳经正常脉象微弦而和,如果出现弦急并悬而不断,是少阳经脉有病,一阳后就是阴病。如果脉象纯阴无阳(弦急且毫无缓和之象),有死亡危险。少阳经是枢。
e. 三阴为手足太阴经,肺主管全身之气且肺朝百脉,脾主运化,所以阴经是人身六经之主。太阴经脉显现于手太阴肺经的寸口部位,少阴经脉象轻浮而各缓,如果出现沉脉、应指有力但不轻浮的脉象,是脾肺病变影响到心,使心气空虚而形成。太阴经输送精华,营养全身,其作用象母。(脉沉下去邪入脏,脉浮是邪在表)
f. 二阴为手足少阴经,少阴经脉显现于手太阴肺经的寸口部位,足少阴肾经和膀胱经互为表里,肾气影响膀胱的气化排尿功能,影响脾胃升降功能。少阴经主里,为雌,内守
g. 一阴是阴气的最终,即手足厥阴经,厥阴经脉显现于手太阴肺经的寸口部位,脉象弦长而软滑,如果厥阴经脉之气浮散到脉外而经脉中气虚,就会见到弦而软滑的脉象。厥阴经为阴尽阳生之处,沟通人体阴阳之气,为使。
2. 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脉耎而动,九窍皆沉。三阳一阴,太阴脉胜,一阴不能止,内乱五藏,外为惊骇。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阴脉沉,胜肺伤脾,外伤四支。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为狂。二阴一阳,病出于肾,阴气客游于心腕,下空窍堤,闭塞不通,四支别离。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病在土脾。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为血瘕,沉为脓胕。阴阳皆壮,下至阴阳。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诊决死生之其,遂合岁首。
a. 二阳一阴合病,阳明与厥阴同时病,由于阴不能胜阳,所以一阴不能胜二阳,阳明主病,治二阳,肝病人最怕大便不通。
b. 三阳一阴合病,太阳厥阴,一阴无法盛三阳,过盛的阳气无阴调和,外症可以惊骇。若肝有问题,就不会得太阳症,只要有表症,就说明没有里症。
c. 二阴二阳合病,少阴阳明,病必生在肺。手少阴之脉若沉紧,表示肺气受损,脾气已伤。外证可见病人谩骂不休,行为狂妄,入脑为癫疾。
d. 二阴一阳合病,少阴少阳,病从肾出来,寒气会进入心脏。肾脏有问题,大小便就有问题。
e. 一阴一阳合病,厥阴少阳,表面看是肝、胆、三焦出问题,即木有问题,要先固土。
f. 二阳三阴合病,阳明太阴,阴很强,阴阳相抗,互相不能辅助,互相抗争。出现浮脉,肚子里长积块。脉沉,肚子里化脓。
g. 十二经脉循环不止,五脏相安无事,人的身体健康、长寿是正常的。
3. 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春阴阳皆绝,期与孟春。春三月之病,曰阳杀。阴阳皆绝,期在草干。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阴阳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阳独至,期在石水;二阴独至,期在盛水。
a. 吐血同时下血的病人,按理说应该身冷,但如果怕热脉浮则代表阳要绝,脉症不合,为危症。
b. 节气相克时会病重,相同时病起,相生时病会好。
八十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1. 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
a. 气的顺逆:阳气左升右降为顺,阴气右降左升为顺,反之为逆;老年人气气从上而下为顺,反之为逆;少年人气旺,气由下而上为顺,反之为逆。
b. 14岁以下的人都是胎息——腹式呼吸的;14岁以上多用胸式呼吸。最好的呼吸是腹式呼吸。
c. 春夏阳气旺盛,脉症为阳就是顺,反之为逆;秋冬阴气旺盛,脉症为阴就是顺,反之为逆。
d. 无论气的多少、盛衰,只要气机的运行是逆,就会厥逆。
2. 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
a. 阳气上逆而不下降,则下部阳气偏虚,会出现足部冷一直到膝盖。年轻人这样秋冬季节必死,年老者却不一定。因为老年人下部阴虚是正常现象,而年轻人本应下部阳气旺盛却出现这种症状,说明阳气衰弱到了极点。
b. 阳气上逆还会造成头痛等巅顶部位的病变。既不是阳证也不是阴证,也不象阴阳阻隔。病人视物不清。
3. 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凡此五藏气虚,阳气有馀,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
c. 气虚之人多梦,严重时会昏过去。
d. 肺气虚,会梦见白色物体,或梦见杀人、鲜血淋漓(肺金),到秋天肺金当令时,会梦见两军交战(金主争战)。
e. 肾气虚,会梦见翻船,有人被淹死,到冬天肾水当令时,会梦见自己潜在水中遇到很害怕的事。
f. 肝气虚,会梦见菌香和青草,到春天肝木当令时,会梦见自己藏在树下不敢起来。
g. 心气虚,会梦见救火或者属火的事物,如太阳、雷电。到夏天心火当令时,会梦见大火
h. 脾气虚,会梦见吃不饱饭,到长夏脾土当令时,会梦见修建房屋。
i. 以上都是因为五脏气虚引起,脏为阴、腑为阳,即阳气亢盛有余而阴气虚损不足而产生的现象。应结合五脏病变可能出现的其他症状来调整病人的经脉。
4. 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阴阳气。尽,人病自具。脉动无常,散阴颇阳。脉脱不具,诊无常行。诊必上下,度发君卿。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持雌失雄,弃阳附阴。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阴阳并交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是以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奇恒之势,乃六十首,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是以切阴不得阳,诊消亡。得阳不得阴,守学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起所有馀,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馀,脉气不足死;脉气有馀,形气不足生。
a. 五诊:脉、脏、肉、筋、俞;十度:五法各分阴阳。
b. 分辨阴阳:天地之气上下交通、相互为用。地气虚则天气就要断绝,天气过于亢盛,则地气虚微而不上升。人体贵在阴阳之气沟通,阳气先行六寸,阴气作为后盾尾随而至,所以必须分清阴阳的先后。当阴阳气衰时,脉不规则,时大时小。
c. 诊断疾病要探索阴阳的病理变化,要因时因地制宜,明确五脏之间的互动关系,要知道如果确定五脏虚关所在来决定如何平衡五脏关系。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寸脉为阳,尺脉为阴,常态阳脉高阴脉低,如果脉都跑到皮肤外,就是阳太盛;若脉都沉到皮肤下,就是阳太虚。脉的浮沉、寸尺、病人的症状、都是分阴阳。
d. 了解阴而不知阳,那么就是没用诊法,只了解阳但不知阴,属于学艺不精,只知表面的上下左右,而不知病的根本是由哪儿所生,知道先得什么病却不知会延伸得什么病!这种医术是不可以长久的。
e. 脉气:气在脉外,脉中是血。把脉向一边推时,可以感觉到。脉气足时脉有力。脉症合非常好治,脉治不合不好治。
f. 病人的脉亢盛有余,就应该考虑到其虚损不足的另一面,应该检查病人全身上下各个部位,参照脉象深入探查病的根源。
g. 如果形体、正气都衰弱,即气血两虚,危;如果形体有余、脉象不足(几乎摸不到),是脉症不合,危;如果形衰脉实,说明仍有生机。
h. 医生必须内察病人的五脏六腑,外察病人生活起居及人际关系、四季节气、八风影响。了解病邪进入了五脏的哪个部位。诊脉时了解脉的变化,根据脉象了解寒热,了解气机的顺逆,判断脉症是否相符,就可以确切知道是什么病了。
张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025
  • 粉丝0
  • 关注1
  • 发帖数192
6627楼#
发布于:2016-04-26 22: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26《黄帝内经》第82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426《黄帝内经》第82心得
方盛衰论第八十

阴阳之气互济交通,是阳气先至,阴气后至。
寸脉为阳,尺脉为阴,脉之浮沉可分阴阳,脉之寸尺亦可分阴阳。
形弱气虚主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亦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主生。
诊病的方向是脉证合,脉证合,好治,脉证不合,难治。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人之常态,火在下,水在上,方有气化。
心为五脏之专精,两目是它的外窍,光华色泽是它的外荣。故人有得意之事,则神气和悦于两目;若心有所失意,则表现忧愁之色。故悲哀哭泣。哭泣者,乃心神俱悲,因水平时不出,有神制之也。故心伤则神伤,悲至极全身战抖,神志分离。眼泪之出,因心肾交感也。
人一定脚要热,阴阳互济,方才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脚底热,脚背凉。脚皆凉因有水在下。
刺法论第七十二

正常人阴阳循环不绝,循环失控,会致死亡
肝气郁要疏,肝气属木,木主生发,若生发遇阻,则肝气郁。泻肝气郁要等待时机,待立春肝气生发后,刺肝经井穴大敦,以泻气郁。
夏季主火,心气生发,生发遇阻,则心气郁,在清明之后火气当位之时,无论君火还是相火,刺心包络手厥阴之荣劳宫穴,以泻火郁。
长夏主湿,脾气生发。生发遇阻,则脾气郁,脾土湿盛。待立夏之时,刺脾经之腧穴太白泻之。
秋天主金,肺气生发。生发遇阻,则肺气郁。待立秋之后肺气生发之时,刺肺经之经穴经渠泻之
冬天主水,肾气盛之。生发遇阻则肾气郁。刺肾经之合穴阴谷泻之。
因此气郁春夏取穴井穴、荣穴,长夏取穴腧穴,秋冬取穴经穴、合穴。
刺时先左后右。
脏气太过亦为病,须泻之。
肝气过盛,以金克木,刺肺经之井穴少商,大肠经之合穴曲池。
心气过盛,以水克火。刺肾经之井穴涌泉,膀胱经之合穴委中。
若上热下寒,是为心气过盛,针刺泻时不留针。
脾土过盛,中焦湿热。以木克土,刺肝经之井穴大敦,胆经之合穴阳陵泉。
肺气过盛,以火克金,刺心包经之井穴中冲及三焦经之合穴天井。
肾气过盛,以土克水,刺脾经之井穴隐白及胃经之合穴足三里。
何媛
贫民
贫民
  • UID201769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75
6628楼#
发布于:2016-04-26 22:52
81,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4月26日《黄帝内经》第81课心得
 (3)不了解病人的所处的生活环境,
(4)不问病人的忧患,饮食,精神方面是否要刺激,生活起居,或伤于毒物
没有问清楚上述的一些内容,直接诊察病人的脉息,信口杜撰病名,因粗技大叶,而使自己陷于困境
2,检视自我:发现有错误时,若问诊清楚,知道患者的贫富贵贱,心性如何,判定病情没有错,下针病人效果很好,结果处方下去有问题,你要考虑药物是否对。
例:十枣汤症的患者,药房配药,私自加大大枣的剂量,结果效果不对,辨证很重要。
第七十九篇  阴阳类篇
1,初春,依据上下经阴阳比类分析的理论来体会,肝最次要。
(1)三阳太阳为经,二阳阳明为纬,一阳少阳为游部
(2)三阴太阴为表,二阴少阴为里,一阴厥阳是阴气之最络――人是体的经脉是循环的,不能停止,停止在哪里,哪个脏就有病,也就是十二经经络时,预测一个人的病。
例:一个人两年都是晚上1-3点起床,即肝经生病,不及早去治疗,病情会入脏,入脏就变成肝病。在脏之前是经络有问题,可以扎俞穴,荣穴,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上大号,那是好现象――经络的循环最重要
  2(1)三阳:太阳,太阳的脉,进到手太阴,寸、关、尺的位置,脉有弦浮而不沉,这是表邪
(2)二阳:阳明,手太阴,阳明的脉跑到寸、关、尺的位置,脉出现弦而沉急,不鼓,病跑到里面去了,危险。
常脉阳明的脉应浮大且很短(脉比手上的寸脉加尺脉还短)。
(3)一阳:少阳,当少阳进入手太阴肺经的时候,会直接连到人迎脉的地方,脉悬绝,即病脉
注:不用摸人迎脉,少阳只乘一阳,一阳现时,脉很脆弱,马上会进入阴脏。有阴而无阳的脉象,死亡。
例:摸到少阳的脉,少阳症,忽冷忽热,恶心,胸胁苦满,脉见细弦是常态,变得很浮很大则是真脏脉,阳后面就是进入阴。
 3(1)三阴:太阴,三阴并为太阴,六阴之主,气血的源头。太阴常脉是浮而缓,脉在中间,缓而有力。脉沉在很深的地方,则有问题,已入内脏。脉浮则在表。
(2)二阴:少阴,脉到达肺,气归于膀胱,外与脾胃相连。
(3)一阴:厥阴独至,肝脏脉,正常肝脉是在肝位置上有一点点弦而缓(一息五至)且有力――有胃气。钩而滑的脉则是真脏脉,会死。
4,真脏脉:正常人寸脉和尺脉有一点斜度,寸脉接近皮肤表面,尺脉比较低一点。尺脉高出皮肤超出寸脉,为溢脉,寸脉超出来压回尺脉,则为覆脉。
 5,总结:以上六脉,时为阴,时为阳,互相交属,缪通五脏,合于阴阳,先至为主,后至为客。常人脉按着节气,四时春夏秋冬循环。否则是病脉。
 6,三阳相当于高尊的父亲,二阳相当于外卫,一阳相当于枢纽。
三阴相当于善养育的母亲,二阴像雌性那样内守,一阴交通。
例:肝病得通便
  7,二阴少阴,二阳阳明并一起,病在肺(实际心经),少阴心经脉沉,少阴肾之气胜肺伤脾,伤及四肢。
二阴二阳交互为患,病在肾。
少阴出现的时候是心经。一阴一阳代绝,寒入心脏
咽喉干燥,病在脾脏
 8,二阴少阴一阳少阳病出于肾(大小便会出问题),寒气就会进入心脏。
二阳三阴,阴不能过阳,阳气又不能止阴,即阴阳相亢,阴阳并绝。浮脉是因为阴阳两个相抗,力量差不多,不相互助;互相抗争则肚子里长积块。脉沉则里面化脓。
 第八十篇 方盛哀论篇
1,阳气从左而右,阴气从右而左,老年之阳气从上而下,少年之阳气由下而上(十四岁以下的小孩腹式呼吸,之后是胸式呼吸)。即阴归秋冬则为顺为生,阴归春夏则为逆为死。气盛气衰,只要不顺都是成厥症。
 2, 阳气只上行而不下致阴阳分隔,会头痛或巅顶疾患,足部会厥冷到膝。少年人在秋冬见之则死,老年却可生。
 3,五脏气
罗红灵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7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3
6629楼#
发布于:2016-04-26 22: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4月26日《黄帝内经》第82课心得
脉气有余,形气不足,身形虚弱,呼吸浅短者主死,阴阳将绝之症候。或者形气有余,脉气不足,也是死症。气在脉外,血在脉中,所以脉气很重要,诊察病人方向需脉症合(易治)如与脉症不合(难治)
第八十一解经微论篇
哭而无泪(假哭),或者泪出鼻涕流的原因,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一旦水火相遇,神志俱悲而目中有泪。      泪中带涕,出于脑,脑居阴,脑为髓海,髓充满于骨,脑中渗出而为涕,志主骨生,性相通,同气相求,固涕与泪,同进同出。
志悲者会全身抖动,阴津会上冲头面,志会入目,志离肾则精液必不守,精与神进入眼目,涕与泪必俱出。
阳气常态要下降,阴气上升,如果阳气逆行上达头面,阴居下,为逆。阴集下而不上,脚一定会冷,一旦脚冷,必然会肿胀积水,水无法胜盛火,就会眼目昏盲。
眼睛对着风吹,眼睛的火是热的,火见风更盛成泪下不止。
第七十二篇刺法论
素问遗篇,常态中,阴升阳降,周天循坏,永不改变。如果阴阳升降失控,气血交流生变,会造成人猝死。
只要明天地常理,了解针刺法,即可扶助正气,补弱泻余。
气受阻时如何用针灸治?。比如肝木本欲上升入脑,肝气郁结初病时,要等到立春时节刺足厥阴肝经井穴大敦。      心火气升发不畅,在春分后清明时节,刺心包络的劳宫穴。      脾土升发受阻,在立夏之后,小满芒种时节,取足太阴脾经俞穴太白。     肺金之气,在小暑大暑时节刺手太阴肺经经穴,经渠。      肾水之气,秋分后,寒露霜降时节取足少阴肾经合穴阴谷。以上刺法,先刺左后刺右。不及,虚症。
如脏气过盛,需泻其气,肝气过盛时,子能令母实,金克木,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少商,加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曲池。
心气过盛,泻其被克之水气即可,刺手少阴肾经的井穴,加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委中。
脾气过盛,肺金不受,土气降而不入,致中焦湿过盛,取足厥阴肝经井穴大敦与足少阳胆经合穴阳陵泉。
肺气过盛,肾水不受,上焦过燥,取手厥阴心包经井穴中冲,加手少阳三焦经合穴天井。
肾气过盛,肝木不收,致下焦水汽过盛,取足太阴脾经井穴隐白加足阳明胃经足三里。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