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70
  • 粉丝1
  • 关注4
  • 发帖数16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645楼#
发布于:2016-04-27 12: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427日《黄帝内经》第82课心得
脉之起盛,乃知何者有余,也知是因何者不足而产生的。度量事物必上下兼顾,如同脉之失常,乃因阴阳相隔拒引发的。所以身形虚弱,呼吸浅短者主死,此阴阳将绝之征候。身形硕壮有力,但脉气反不足,此脉症不合亦主死,此因阳盛故外见强盛,但阴竭于内故令脉气不足,故主死。人之脉气有余表示阴脏气足,但身形衰弱呼吸浅短,此病在阳,故主生。
摸脉气:摸到脉上往左和右推,如果感觉脉将手指推回来说明有脉气,若脉随着手指的推动而动,没有回弹的感觉,那就是没有脉气了。
诊断方向:脉症合,易治。脉症不合,难治。
是故诊察病人方向须广泛,患者的生活作息,体力消耗与补充,都必须了然于心。医者必须神清智明内察病人之五脏六腑,外察其生活起居及人际关系,四季节气八风之吉凶,了解五脏正常的状况是什么,再按脉察其动静之间细微的变化如何,依循脉法中各种不同的脉象了解寒热之互动,检视脉的大小是否与病症相合,气机之顺与逆如何协调,方知晓其得何病,此类诊法方可十全十美。
不脱离人情世故,诊断时必查其气息及周围环境人事之影响,如此不失常理,方为至明之医术。如此必能长久相傅下去。不知此至明之医道,必失去诊断之常法,不顾及人伦之理,错误的诊断及任意说出病人之死期,这都是失去医学的正道。

解经微论篇第八十一


哭的时候的眼泪和鼻涕:
心脏是五臓精华的来源也,眼目是其外窍所在,面部的气色是其盛衰之所在,因此人之品德高尚,则其目必和。人之得失心过重,必可从面色看出。因此人一悲哀则哭泣,眼泪是水所生的,水之源头,必为积水之地。人体中有积水作用的是肾脏,阴水之精是肾臓的津液,此水之精之所以平常不出来,是因肾藏的机能控制住的,肾脏集水且包容之,故水不会任意而行也。
人体中,肾水津足其志乃生,火热之精藏之于心其神乃明,一旦水火相遇,必因神志倶悲,所以目中有泪水出也。
俗话说,心悲即是志悲,肾之志与心之神共集于眼目中,当神志倶悲时,心之神气乃出,肾水之精因志悲而向上行不入肾,造成哭泣泪出。泪中带涕的现象,是出于脑中,脑居阴,脑为髓海,髓充满于骨中,自脑中渗出而为涕。
人之志能主骨之生也,其性相通,犹水之流出而涕从之,乃因同性使然也。人的涕与涙,好像兄弟一般的亲近,必同进同出也。

因此神生悲而志亦悲,造成泪与涕同时俱出无法抑止。这就是告诉我们同气相求之理,其泪涕同出而同止,乃因所属是同类也。
人哭泣而泪不出的,此因神不悲,是假的哭,亦即不流泪的,其乃不慈之人。人之神不慈,其志必不悲,此即阴阳相互持衡,泪水必无法出来。
凡人之志悲者必全身抖动,一旦如此则阴津会上冲头面,人之志会入目中,志离肾则精液必不守,精与神进入眼目,则涕与泪必倶出也。
你从未念过经书是吗?岂不知人厥逆则目必无所见。因为阳气常态下降,阴气上升,今阳气逆行而上达头面,阴却居下不上,此逆也。若阳集中头面,则如火盛之光独照也,阴若集下而不上,会使足部生寒,一旦足寒、必肿胀积水。少量的水无法盛过大量的火,就会使眼目昏盲。
眼目之处正对着风吹,必生泪下不止,此风之中眼产生的。人体的阳气是固守体内精气不致外散的,但因眼目之火是热的,所以火一见风则势更盛,造成泪下不止。
吾人可推理之,火之疾速乃因风之所生也,风中有火热气上升乃能得雨也,学者可依此类推下去。
庞荣川,曹颖甫,经方大师。

刺法论第七十二


针灸的刺法:
五脏气不足:
凡欲前进而无法向前,凶险立生。比如:肝木之气本欲向上升入脑中(肝血入脑),但冬至之后,小寒、大寒节令过寒而压抑木气不使之升,吾人要使木之升发顺畅,须待立春之时节,取用足厥阴肝经之井穴一大敦。立春下肝经井穴治肝气郁结。
心火之气本欲升发,但立春后之雨水、惊蛰气温不足,以致火气受抑不畅,如此要使火气之升发顺畅,则须待春分后之清明时节,取用心包络之荥穴一劳官,劳宫能把心气散开来。。
脾土之气本欲升发,但春分之后清明、谷雨大气热度不足,导致脾土之气受抑不发,如此要使土气升发畅达,则须在立夏之后,小满芒种时节,取用足太阴脾经之俞穴一太白。
肺金之气本欲升发,但立夏之后小满、芒种之土气升发不足,导致肺金之气受抑不升,如此要使肺金之气升发顺畅,则须在夏至之后,小暑、大署之时节,取用手太阴肺经之经穴一经渠。
肾水之气欲升发,但立秋之后处署、白露时节金气不足,导致肾水之气受抑不升,如果要使肾水之气升发顺畅,则须在秋分之后,寒露霜降时节,取用足少险肾经的合穴一阴谷。
以上刺法皆先刺左后刺右,留针三呼到五呼,让气到时急出针。
五脏气过盛:
明白了升发之术,亦同理可知泻盛之法,升发与肃降皆可事先预防。
肝木之气欲降,心火不受,木气降而不入(子会让母实),终至过盛,唯有发散可令其正,速降木气遇盛之法,只须泻其被克之金气即可。吾人当取手太阴肺经之井穴少商,再刺手阳明大肠经气之所入合穴曲池(用金克木)。金气得泻,肝木郁盛之气可散矣。
心火之气欲降,脾土不受,火气降而不入,乃致上焦过燥,唯有发散可使其正。下降心气过盛之法,只须泻其被克之水气即可。吾人当取足少阴肾经气之所出井穴涌泉(用水克火),再刺足太阳膀胱经气之所入合穴委中(找相克阴经的井穴,在找阳经的合穴),如此上焦过盛之心火可下降矣。不留针,泻气就可以了。
脾土之气欲降,肺金不受,土气降而不入,导致中焦湿过盛,唯有发散可使其正。下降脾土过盛之法,只须泻其被克之木气即可。吾人可取足厥阴肝经气之所出井穴大敦,再刺足少阳胆经气之所入合穴阳陵泉,如此中焦过盛之土气必下降矣。
肺金之气欲降,肾水不受,金气欲降不入,导致上焦过燥,发散其气可令其正。肃降肺气过盛之法,只须泻其被克之火气即可。吾人可取手厥阴心包经气之所出井穴中冲,再刺手少阳三焦经气之所入合穴天井,如此肺金过盛之气可以肃降矣。
肾水之气欲降,肝木不受,水气欲入不入,导致下焦水气过盛,唯发散其气可使其正。发散肾气过盛之法,只须泻其被克之土气即可。吾人可取足太阴脾经气之所出井穴隐白,再刺足阳明胃经气之所入合穴足三里,如此得令肾水过盛之气立散矣。

王玲萍
侠客
侠客
  • UID20176952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219
6646楼#
发布于:2016-04-27 14: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王玲萍申请签到,2016年4月27日《黄帝内经》第82课心得
  ★正常人寸脉为阳,尺脉为阴,常态的时候寸脉高一点,尺脉低一点,当脉反过来的时候,就是阴太盛了,如果脉通通跑到外面,就是阳太盛了,通通都跑到里面就是阴太盛,脉的浮沉可以分阴阳,尺寸可以分阴阳,症状还可以分阴阳,持脉之道讲的就是阴阳。
  ★气虚形弱者死,身体强壮有力但脉气不足者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者生,脉气在脉外,脉中是血,手按在脉上,脉有力量将手推回来就是脉气。
  ★脉症合好治,脉症不合比较难治,如果脉比较小,而一天总爱睡觉,就是脉症合,如果脉比较小,一总不睡觉,就是脉症不合。
  ★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常态火在下,水在上,才有气化。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泪涕会出现。
  ★脚背是阳经,有阴潜在里面,脚背是冷的,脚底是阴经,有阳潜在里面,所以脚底是热的。
  ★经气流行在某一处受阻,用针刺调节,例如,肝气郁结,等到立春的时候在大敦穴放血。心之火本欲升发,如心火受抑不畅,要等到春分之后清明时节,取心包络之荥穴劳宫穴。脾土之气本欲生发,如脾土之气受抑不发,须在立夏之后小满芒种时节取足太阴脾经之俞穴太白穴。如果肺之金气不发,要在夏至之后,小暑大暑之时节,取用手太阴肺经之经穴经渠穴。肾水之气受抑不发,则在秋分之后寒露霜降时节,取用足太阴肾经的合穴阴谷穴。
  ★肝木之气欲降,心火不受,终至过盛,取手太阴肺经之井穴少商,再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曲池,金气得泄,肝木喻盛之气可散。心火之气欲降,脾土不受,乃致上焦过燥,先取肾经的井穴涌泉穴,再刺膀胱经的合穴委中穴,上焦过盛之心火可下降。脾土之气欲降,肺金不受,导致中焦湿过盛,先取肝经之井穴大敦穴,再刺胆经的合穴阳陵泉,中焦过盛之土气必下降。肺金之气欲降,肾水不受,导致上焦过燥,取心包经的井穴中冲穴,再刺三焦经之合穴天井穴,肺金过盛之气可以肃降。
文建宁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2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0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647楼#
发布于:2016-04-27 15:24
@教官-伊犁-慕利敏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  文建宁申请签到,2016年4月27日《黄帝内经》第83課心得: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当阳明燥金之气无法正常下降,郁滞导致肺病,刺心包经井穴中冲穴和三焦经的合穴天井穴


当太阳寒水之气无法正常下降,郁滞导致肾病,刺脾经的井穴隐白穴和胃经的合穴足三里穴


气太过导致的病,应该用泻法;要取相生之源
气不足导致的病,应该用补法;要去本经滋补、扶助不足


时疫:前一个节气到了当前的节气,还不退位,还在行上一个节气的令。导致当前的节气不能行当季的令,导致正气不能正


位。
预防时疫:根据天干地支判断当季会有哪个气会不退位盛行行令,就此对应的经络和脏的合穴。比如,太阴脾湿土太重有余


不退位,则人体的脾气也会有余偏盛,应该刺脾经的合穴阴陵泉治疗。


年月日时辰,都有干支的分配,其中甲、丙、戊、庚、壬 属于阳干,是刚干的属性; 而乙、丁、己、辛、癸,属于阴干、


柔干
如果发生刚干、柔干失守的情况,三年左右就会造成疫病的流行


时疫发生之前,可以针刺预防。比如土疫伤水脏,刺膀胱经的肾腧穴,用补法补肾。三天后再刺脾经的俞穴太白穴,用泻法


,泻所郁结的土气。


肝有病,要实脾,补肾


实脾:不要吃过饱,不要久坐不动,不要吃太酸、不要吃生冷的食物


进入疫区之前可以通过神志调整,充实肝气、肺气、心气、肾气、脾气,让五脏之气充实,可以防卫身体,正气旺盛,就可


以进入疫区了。


人体的十二个器官之间不能失调,,否则生病。针刺有保全精神,调养真元之气的功能,平常养生也可以用,不只是用来治


病。


心:君主之官,主神明,有病时刺心经的原穴神门穴;
肺:相傅之官,治理全身,有病时刺肺经的原穴太渊穴;
肝:将军之官,主谋虑,有病时刺肝经原穴太冲穴;
胆:中正之官,主决断,有病时刺胆经的原穴丘墟穴;
心包:臣使之官,主喜乐,有病时刺心包经的荣穴劳宫穴
脾:谏议之官,主知周,有病时刺脾经的原穴太白穴;
胃:仓廪之官,主五味,有病时刺胃经的原穴冲阳穴;
大肠:传道之官,主变化,有病时刺大肠经的原穴合谷穴;
小肠:受盛之官,主化物,有病时刺小肠经的原穴腕骨穴;
肾:作强之官,主技巧,有病时刺肾经的原穴太溪穴;
三焦:决渎之官,主水道,有病时刺三焦经的原穴阳池穴;
膀胱:州都之官,精液藏在这里,有病时刺膀胱经的原穴京骨穴;


养生最基本的要领,就在于人的神气与天地之气相通,再复归本元,这就叫归宗
文建宁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2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0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648楼#
发布于:2016-04-27 15:28
@教官-伊犁-慕利敏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  文建宁申请签到,2016年4月27日《黄帝内经》第83課心得: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当阳明燥金之气无法正常下降,郁滞导致肺病,刺心包经井穴中冲穴和三焦经的合穴天井穴


当太阳寒水之气无法正常下降,郁滞导致肾病,刺脾经的井穴隐白穴和胃经的合穴足三里穴


气太过导致的病,应该用泻法;要取相生之源
气不足导致的病,应该用补法;要去本经滋补、扶助不足


时疫:前一个节气到了当前的节气,还不退位,还在行上一个节气的令。导致当前的节气不能行当季的令,导致正气不能正


位。
预防时疫:根据天干地支判断当季会有哪个气会不退位盛行行令,就此对应的经络和脏的合穴。比如,太阴脾湿土太重有余


不退位,则人体的脾气也会有余偏盛,应该刺脾经的合穴阴陵泉治疗。


年月日时辰,都有干支的分配,其中甲、丙、戊、庚、壬 属于阳干,是刚干的属性; 而乙、丁、己、辛、癸,属于阴干、


柔干
如果发生刚干、柔干失守的情况,三年左右就会造成疫病的流行


时疫发生之前,可以针刺预防。比如土疫伤水脏,刺膀胱经的肾腧穴,用补法补肾。三天后再刺脾经的俞穴太白穴,用泻法


,泻所郁结的土气。


肝有病,要实脾,补肾


实脾:不要吃过饱,不要久坐不动,不要吃太酸、不要吃生冷的食物


进入疫区之前可以通过神志调整,充实肝气、肺气、心气、肾气、脾气,让五脏之气充实,可以防卫身体,正气旺盛,就可


以进入疫区了。


人体的十二个器官之间不能失调,,否则生病。针刺有保全精神,调养真元之气的功能,平常养生也可以用,不只是用来治


病。


心:君主之官,主神明,有病时刺心经的原穴神门穴;
肺:相傅之官,治理全身,有病时刺肺经的原穴太渊穴;
肝:将军之官,主谋虑,有病时刺肝经原穴太冲穴;
胆:中正之官,主决断,有病时刺胆经的原穴丘墟穴;
心包:臣使之官,主喜乐,有病时刺心包经的荣穴劳宫穴
脾:谏议之官,主知周,有病时刺脾经的原穴太白穴;
胃:仓廪之官,主五味,有病时刺胃经的原穴冲阳穴;
大肠:传道之官,主变化,有病时刺大肠经的原穴合谷穴;
小肠:受盛之官,主化物,有病时刺小肠经的原穴腕骨穴;
肾:作强之官,主技巧,有病时刺肾经的原穴太溪穴;
三焦:决渎之官,主水道,有病时刺三焦经的原穴阳池穴;
膀胱:州都之官,精液藏在这里,有病时刺膀胱经的原穴京骨穴;


养生最基本的要领,就在于人的神气与天地之气相通,再复归本元,这就叫归宗
郝文慧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71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0
6649楼#
发布于:2016-04-27 16: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7日《黄帝内经》第82课心得
第八十一篇 解精微论
1.悲伤时涕泪一起流
心脏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主宰,心开窍于目,其华在面。所以,一个人如果健康快乐,那么两眼就表现为和悦有神,如果一个人有病痛和忧愁,也能从面部气色上反映出来,所以悲哀时眼泪就会流出来。
流出的泪是由水产生,水来源于体内蓄积的水液,蓄水之处在肾脏所藏的阴精。平时由于肾脏的制约作用,泪水不会自行流出。
水之精即肾之志,火之精即心之神,常态水在上火在下,水火互相感应,心肾互相影响。神志都悲,泪水就会流出来。
心神和肾志的功能都反映在眼上,心悲即志悲,心肾同悲时,心的功能受到影响,心肾平衡被破坏,肾脏固摄制约阴精的功能也会,阴精便化生成水液从眼中流出。
涕属脑,脑为髓海,属阴,髓充满骨中,脑髓中水渗出形成鼻涕。
肾主管全身骨髓,所以眼泪流出时鼻涕也流出。涕泪同类,好比兄弟,同进同出。志悲的人必定感到抑郁,全身抖动,阴气上冲于脑,神志即离开眼睛,眼睛推动神志的控制,则涕泪一起流出。
2.哭泣时没有眼泪流出
哭泣时没有眼泪流出,或者即使有眼泪也很少,而且鼻涕也不会一起流出这是因为并不感到悲伤(假哭)。
不悲伤,心神就没有被伤,心脏功能正常,就不会影响到肾功能,肾仍然具有固摄制约阴精的功能,因而眼泪就不会流出。
3.气逆就会失明
气逆而患厥病时,阳气聚集在上部,上部阳气过分亢盛,像火气上炎;阴气聚集在下部,则足冷发胀。人的眼睛由水的凝结而成,如果五脏阳气一起上逆,导致“一水不能胜五火”,就会目盲不能视物。
5.临风流泪不止
是因为风邪入目所至。本来阳气就亢盛于上部,遇风吹后,如同火势被风吹更加旺盛,就会临风流泪不止。就好像自然界中火热过极就要生风,疾风过后就要下雨一样。
第七十二篇 刺法论(素问遗篇)
1.阴升阳降
常人阴升阳降、阳升阴降、周天循环不止,如果阴阳升降失控,气血循环发生变化,则危。
2.脏气郁结
脏气升发不畅,不及,是虚症。
白天该清醒时却想睡觉、晚上该睡觉时却醒来……这些异常的情况就是气血受阻。脏气被郁结是因为情志原因。
【治疗原则】疏脏气要春夏刺井荥,秋冬刺经合,长夏刺俞穴。
2.1肝气郁结
【病因】肝木之气本欲向上升入脑中(肝血入脑),但冬至之后,小寒、大寒节令过寒而压抑木气不升。木要疏不可郁。
【治疗】立春时(肝木是本气),针刺大敦(足厥阴肝经井穴)放血
每年立春可以大敦放几滴血解肝郁
2.2心气郁结
【病因】火气太大郁结在里面。心火之气本欲向上升发,但春分之后雨水、惊蛰气温不足,压抑心火之气不升。
【治疗】春分后、清明时节,针刺劳宫(手厥阴心包经荥穴)。
2.3脾气郁结
【病因】脾土要生发。清明、谷雨大气热度不足,压抑脾土之气不升。
【治疗】立夏之后小满、芒种,针刺太白(足太阴脾经俞穴)。
2.4肺气郁结
【病因】肺金之气本欲生发,但立夏之后小满、芒种土气升发不足,压抑肺金之气不升。
【治疗】夏至之后,小暑、大暑时,针刺经渠(手太阴肺经经穴)。
2.5肾气郁结
【病因】肾水之气欲升发,但立秋之后处暑、白露时节金气不足,压抑肾之水气不升。
【治疗】秋分之后,寒露霜降时,针刺阴谷(足少阴肾经合穴)
3.脏气太盛
升发过盛,太过,是实症,不留针、让气泄出来。这种病况是子能令母实。
1)肝气太过(肝阴实)
【病因】肝木之气欲降,心火不受,木气降而不入,最终肝木气过盛。
【治疗】让肝气升发就可以让肝气回复正常,泻金气(金克木)以减少金对木的升发的抑制。针刺少商(手太阴肺经井穴)+曲池(手明阳大肠经合穴)
2)心火太过(上热下寒、脉速)
【病因】心火之气欲降,脾土不受,火气降而不入,最终心火过盛,上焦过热。
【治疗】让心火发散就可以让心气回复正常,泻水气(水克火)以减少水对火的升发的抑制。针刺涌泉(手少阴肾经井穴)+委中(足太阳膀胱经合穴)
3)脾湿太盛
【病因】脾土之气欲降,肺金不受,土气降而不入,最终过盛,中焦湿盛。

【治疗】让脾土升发就可以让脾土回复正常,泻木气(木克土)以减少木对土的升发的抑制。针刺大敦(足厥阴肝经井穴)+阳陵泉(足少阳胆经合穴)
4)肺金过盛(病人会短气)
【病因】肺金之气欲降,肾水不受,金气降而不入,最终过盛,上焦过热。
【治疗】让肺金升发就可以让金肺气回复正常,泻火气(火克金)以减少火对金的升发的抑制。针刺中冲(手厥阴心包经井穴)+天井(手少阳三焦经合穴)
5)肾气过盛
【病因】肾水之气欲降,肝木不受,水气降而不入,最终过盛,下焦水气过盛,短气。
【治疗】让水气升发就可以让肾气回复正常,泻土气(土克水)以减少土对水的升发的抑制。针刺隐白(足太阴脾经井穴)+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
徐淑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9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6650楼#
发布于:2016-04-27 17: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6年4月27日《黄帝內经》第82讲学习心得:
  一、(接上讲)“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这里最主要是看阴阳,如果我们以脉来看,寸脉为阳,尺脉为阴,常态是阳高一点,阴低一点,反过来如果阴高阳低,就是阴胜阳,阳就哀了。如果全浮在外面上来了,就是阳太盛了,阴虚了。如果脉沉到里面去了,就是阳虚了,阴盛了。所以脉的浮沉也可分阴阳,脉的寸跟尺也可分阴阳,病人的症状也在分阳阳。 至阴虚,则阳气绝而不降,至阳盛,则阴气微而不升,能使阴阳融合交通,这是有修养医生的本事。
 2.阴阳之气融合交通,是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所以高明医生的治病,诊脉要掌握阴阳的先后,参考奇恒之势六十首,综合从各种细微诊察所得的情况,推究阴阳的变化,清楚地了解五脏的病情,参合其中的原则和虚实的纲要,再用五度加以判断。知道了这些,才可以诊病。所以只了解其阴而不能了解其阳,这是沒有诊法,只了解其阳而不能了解其阴,说明所学的医道是不深的。知左而不知其右,知右而不知其左,知上而不知其下,知先而不知其后,这种治疗就不能长久。既要了解不好的,也要了解好的。既了解有病的,也要了解无病的,既了解高,也了解下,既了解坐,也了解起,既了解行,也了解止。这样就能做到有条不紊,诊法才算全备,而永远不会出差错了。
 3.“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这里讲的,一个人如果是气弱,气虚了,阳气虚;,在加上形是阴,形弱了,就是阴阳两虚了。就是死症,如果一个人形气都有余,就是脉气不足,看他都是正常人,但膜他的脉是脉气不足,这也是死症。从这里我们知道,人的脉气很重要。血在脉中,气在脉外。所有诊断的方向,中医讲的是脉症和,易治,脉症不和,就是难治。所以诊病有一定的大法,医生应该坐起有准则,举动有规律,头脑灵活,而且一定冷静地上下观察,来分別四时八节,观察邪气中于五脏的何部,按其脉息的动静,循摸天肤滑浬寒温的概况。视其大小便的变化,参合病态,从而知道是逆是顺,又知道了病名,这样诊视疾病,可以十不失一,也不会违背人情。所以诊病的时候,或察其呼吸,或看其精神,都能不失去条理,医理极高明了,自然长久不出事故。假如不知道这些,违反了原则和原理,乱谈病情,乱下结纶,这叫做违反规律。
  二、解精微论第八十一  1.“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人的志与人的神不一样。火的精是不含杂质的,就是人的神。水的精,没有含一点杂质的是人的志。比如一个人要立志做什么,当什么,这就是人的志向。水如果纯精,不含杂质的吋候,人的志向会很大,当火没有杂质时,是人的神。当有杂质进来以后,神就不守。志就不齐。水火的常态,应该是水在下面,火在上面,所以水火才会和。俗话说: 心悲叫做志悲,因为肾志与心精同时聚合于目,所以心肾俱悲,神气就传到心精,而不下传于肾志。肾志独悲,水失去了精的约制,所以,泪水流出来了。鼻涕属于脑,脑属阳,髓是要充满骨空的。所以,脑髓渗漏而成涕。肾志是骨的主宰,所以泪水流出而鼻涕也随着出来,这是因为涕,泪是同类的关系,涕和泪好像烹弟一样,危急则同死,生乐则共存,如果肾志有了悲衰,那么涕泪就会一起涌出,涕泪所以俱出而相随,是由于涕泪同属于水的缘故。
 2. “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脚底面一定要热,脚背上要冷的,因为脚背上是阳,阴与阳并行的时候,所以脚背上是阳但膜上去是凉的,脚板是阴的地方,但摸上去是热的。这是常态。
  3.迎风流泪不止,是因为风邪中于目的时候,阳气内守于精,火气燔且,所以见风就会流泪了。我一生受唐容川和曹yinfu影响最大
薛绍展
侠客
侠客
  • UID201877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3
6651楼#
发布于:2016-04-27 18: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7日、《黄帝内经》第82课心得:
寸关尺脉可分阴阳:寸脉为阳,尺脉为阴;浮脉为阳,沉脉为阴;男为阳,女为阴。。。一切皆可分阴阳。
人体阴虚至极处,则使天之阳气亦无法受纳。阳气至盛之时,即使地之阴气亦无法使之下降。(例如:人之五脏将绝,连呼吸都将断绝,氧气亦无法输入。人的五臓机能过亢,壮热之时即使躺在地上亦无法退热。)阴阳互相和谐的往来,这是正常人的状态。阴阳互相交往时,必是阳气先达而阴气再跟进的。
所以至圣之医师,其诊断之法,必先察度阴阳之气机,持之为标准。
 
奇病(疑难杂症)与一般之病,都如六十首之篇所记载的诊断方法,凡诊断必察至细微之处,追寻阴阳的变化,明确的了解五脏之互动关系,其间须知道如何确定虚实所在,来决定如何平衡五脏的关系,明暸这些才有实力作正确的诊断。
因此察阴不知阳,其诊法可以舍而不用。查知阳但不知阴,此因学习的艺术不精,只知左侧不知生于右,知右侧病却不知由左生。知上病而不知由阳而生,知先得何病却不知会延伸其它病害。此类治法必不能长久相传。
知道美丑知道善恶,知道病征也知道正常状况是什么,知头面的病也知足下之病,知道坐如何也知道起如何,知道其行如何也知道如何制止。施用有纪律的诊断法,此得诊之真理,可传之后世,人皆适用。
 
血在脉中,气在脉外。如推脉易,则气不足。脉症要和,脉症和,处方一剂则愈。
脉之起盛,乃知何者有余,也知是因何者不足而产生的。度量事物必上下兼顾,如同脉之失常,乃因阴阳相隔拒引发的。所以身形虚弱,呼吸浅短者主死,此阴阳将绝之征候。身形硕壮有力,但脉气反不足,此脉症不合亦主死,此因阳盛故外见强盛,但阴竭于内故令脉气不足,故主死。人之脉气有余表示阴脏气足,但身形衰弱呼吸浅短,此病在阳,故主生。
 
是故诊察病人方向须广泛,患者的生活作息,体力消耗与补充,都必须了然于心。医者必须神清智明内察病人之五脏六腑,外察其生活起居及人际关系,四季节气八风之吉凶,了解五脏正常的状况是什么,再按脉察其动静之间细微的变化如何,依循脉法中各种不同的脉象了解寒热之互动,检视脉的大小是否与病症相合,气机之顺与逆如何协调,方知晓其得何病,此类诊法方可十全十美。
不脱离人情世故,诊断时必查其气息及周围环境人事之影响,如此不失常理,方为至明之医术。如此必能长久相傅下去。不知此至明之医道,必失去诊断之常法,不顾及人伦之理,错误的诊断及任意说出病人之死期,这都是失去医学的正道。
 
 
第八十一篇:解经微论
心脏是五臓精华的来源也,眼目是其外窍所在,面部的气色是其盛衰之所在,因此人之品德高尚,则其目必和。人之得失心过重,必可从面色看出。因此人一悲哀则哭泣,眼泪是水所生的,水之源头,必为积水之地。人体中有积水作用的是肾脏,阴水之精是肾臓的津液,此水之精之所以平常不出来,是因肾藏的机能控制住的,肾脏集水且包容之,故水不会任意而行也。
人体中,肾水津足其志乃生,火热之精藏之于心其神乃明,一旦水火相遇,必因神志倶悲,所以目中有泪水出也。
俗话说,心悲即是志悲,肾之志与心之神共集于眼目中,当神志倶悲时,心之神气乃出,肾水之精因志悲而向上行不入肾,造成哭泣泪出。泪中带涕的现象,是出于脑中,脑居阴,脑为髓海,髓充满于骨中,自脑中渗出而为涕。
人之志能主骨之生也,其性相通,犹水之流出而涕从之,乃因同性使然也。人的涕与涙,好像兄弟一般的亲近,必同进同出也。
因此神生悲而志亦悲,造成泪与涕同时俱出无法抑止。这就是告诉我们同气相求之理,其泪涕同出而同止,乃因所属是同类也。
 
人哭泣而泪不出的,此因神不悲,是假的哭,亦即不流泪的,其乃不慈之人。人之神不慈,其志必不悲,此即阴阳相互持衡,泪水必无法出来。
凡人之志悲者必全身抖动(惋),一旦如此则阴津会上冲头面,人之志会入目中,志离肾则精液必不守,精与神进入眼目,则涕与泪必倶出也。
人厥逆则目必无所见。因为阳气常态下降,阴气上升,今阳气逆行而上达头面,阴却居下不上,此逆也。若阳集中头面,则如火盛之光独照也,阴若集下而不上,会使足部生寒,一旦足寒、必肿胀积水。少量的水无法盛过大量的火,就会使眼目昏盲。
眼目之处正对着风吹,必生泪下不止,此风之中眼产生的。人体的阳气是固守体内精气不致外散的,但因眼目之火是热的,所以火一见风则势更盛,造成泪下不止。
吾人可推理之,火之疾速乃因风之所生也,风中有火热气上升乃能得雨也,学者可依此类推下去。
张亮荧
贫民
贫民
  • UID2018676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87
6652楼#
发布于:2016-04-27 19: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亮荧申请签到2016-4-27《皇帝内经》第82课心得
1、脉分阴阳,寸脉为阳,尺脉为阴,常态阳脉高,阴脉低,反之阳气至盛则阴虚,阴气至盛则阳虚。脉浮沉分阴阳,症状也分阴阳,诊断之道都在分阴阳。

2、气是阳,气虚是阳气虚,形是阴,气血两虚死症。
血在脉中,气在脉外,摸脉,脉由一边推到另一边,脉会把手指顶回来,脉旺,脉跟着过去,无力回来,气不够。

3、解经微论篇第八十一
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正常水在上火在下,肺是水之末,肾是水之本,肺金生水入肾,小肠火(来自心)在下面烧,所以人水在上火在下才会气化,吐气是热气。

4、阴并于下,则足寒。
正常脚面冷,脚底热,因阳经在脚面,但有阴经辅助,阳中潜阴,故脚面冷。脚底是阴经,但阴中潜阳,所以热。脚底、脚背,都热或都冷都是有病,冷是水停下面,阴病于下焦,阴寒盛,开入阴,祛寒,利水的药。

5、刺法论第七十二篇
肝气欲升发入脑(肝血入脑),过冷压抑肝气不得升,初病待立春取井穴大敦放血。
心火欲发受节气影响而火气受抑不畅,取心包荥穴劳宫散心火。
脾土之气欲发,但大气热度不够,致脾之气受抑不发,待芒种时节,取脾之俞穴太白。
肺金之气欲发,但土气生发不足,致肺之气受抑不升,取肺经经穴经渠。
肾水之气欲升发,但金气不足,致肾水之气受抑不升,取肾经合穴阴谷穴。

6、气升发过盛的预防方法
肝气欲降(木生火),心火不受,肝气过盛,金克木,泻金气,取肺经井穴少商,大肠经合穴曲池,则肝郁盛之气可散。

心火气,火生土,土不受,火气过盛,用水克火,取肾经井穴涌泉,膀胱经合穴委中,如此上焦过盛心火可下降。

脾土气,土生金,金不受土,土气过盛,用木克土,取肝经井穴大敦,胆经合穴阳陵泉,让中焦过盛土气下降。

肺金气,金生水,水不受,金气过盛,用火克金,取心包经井穴中冲,三焦经合穴天井,让过盛金气速降,肺金无法速降会短气。
 肾水气,水生木,木不受,用土克水,取脾经井穴隐白,胃经合穴足三里,可令肾水过盛之气立散。
陈丽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9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6653楼#
发布于:2016-04-27 19: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27日 《黄帝内经》第82课心得
八十一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1. 夫心者,五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洋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之裹这,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言曰:心悲名曰志悲。
a. 水之精令人生志,火之精令人有神,当有杂质进入时,志和神会受影响,造成志不高,神不守。
b. 常态时火在水下。是因为肺为肾之母,肺水进入肾,小肠之火来自心火,小肠在肾之下,即火在水下为常态。
c. 神志俱悲时涕泪会一起流。
2. 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去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
肾主管全身骨髓,所以眼泪流出时鼻涕也流出。涕泪同类,好比兄弟,同进同出。志悲的人必定感到抑郁,全身抖动,阴气上冲于脑,神志即离开眼睛,眼睛推动神志的控制,则涕泪一起流出。
3. 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
气逆而患厥病时,阳气聚集在上部,上部阳气过分亢盛,则火气上炎;阴气聚集在下部,则足冷发胀。
七十二 刺法论(素问遗篇)
1. 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余已知之。如付预救生灵可得却乎?
常人阴升阳降、阳升阴降、周天循环不止,如果阴阳升降失控,气血循环发生变化,则危。
2. 升之不前,即有甚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荥。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升而天内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
a. 脏气郁结是因为情志原因。疏脏气要春夏刺井荥,秋冬刺经合,长夏刺俞穴。
b. 肝气郁结(木要疏不可郁)是初病:在冬至之后,天气过寒而压抑木气使其不升。使用针灸治疗时,应等到立春之后再下针,针刺大敦(足厥阴肝经井穴)。每年立春时可在大敦放几滴血解肝郁。
c. 心气郁结(火气太大郁结在里面):立春之后雨水、惊蛰气温不足,压抑心火之气不升。针刺时应在春分后、清明时节,针刺劳宫(手厥阴心包经荥穴)。
d. 脾气郁结(脾土要生发):清明、谷雨大气热度不足,压抑脾土之气不升。待到立夏之后小满、芒种,针刺太白(足太阴脾经俞穴)。
e. 肺气郁结:肺金之气本欲生发,但立夏之后小满、芒种土气升发不足,压抑肺金之气不升。待到夏至之后,小暑、大暑时,针刺经渠(手太阴肺经经穴)。
f. 肾气郁结:肾水之气欲升发,但立秋之后处暑、白露时节金气不足,压抑肾之水气不升。待到秋分之后,寒露霜降时,针刺阴谷(足少阴肾经合穴)。
既明其升,必达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闲之待时也。降而不下,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刺手阳明之所入。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矣。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所入。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萤。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降而不下散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娄刺心包络所出,刺手少阳所入也。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娄折其土,可散其郁。当刺足太阴之所出,刺足阳明之所入。
a. 升发过盛,太过,是实症,不留针、让气泄出来。这种病况是子能令母实,取胜其之脏的阴经的井穴和阳经的合穴,如肝气过胜取肺经的井穴和大肠经的合穴。
b. 肝气太过(肝阴实可用):肝木之气欲降,心火不受,木气降而不入,最终肝木气过盛。让肝气泻掉就可以使其回复正常,泻金气(金克木)以减少金对木的升发的抑制。针刺少商(手太阴肺经井穴)+曲池(手明阳大肠经合穴)。
c. 心火太过(上热下寒、脉速):心火之气欲降,脾土不受,火气降而不入,最终心火过盛,上焦过热。让心火发散就可以让心气回复正常,泻水气(水克火)以减少水对火的升发的抑制。针刺涌泉(手少阴肾经井穴)+委中(足太阳膀胱经合穴)。
d. 脾湿太盛:脾土之气欲降,肺金不受,土气降而不入,最终过盛,中焦湿盛。让脾土升发就可以让脾土回复正常,泻木气(木克土)以减少木对土的升发的抑制。针刺大敦(足厥阴肝经井穴)+阳陵泉(足少阳胆经合穴)。
e. 肺金过盛(病人会短气):肺金之气欲降,肾水不受,金气降而不入,最终过盛,上焦过热。让肺金升发就可以让金肺气回复正常,泻火气(火克金)以减少火对金的升发的抑制。针刺中冲(手厥阴心包经井穴)+天井(手少阳三焦经合穴)。
f. 肾气过盛:肾水之气欲降,肝木不受,水气降而不入,最终过盛,下焦水气过盛,短气。让水气升发就可以让肾气回复正常,泻土气(土克水)以减少土对水的升发的抑制。针刺隐白(足太阴脾经井穴)+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
灸友133014
会员
会员
  • UID2027301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
6654楼#
发布于:2016-04-27 19:36
楼主在哪里上课啊?
张洪玮
会员
会员
  • UID2028788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1
6655楼#
发布于:2016-04-27 20:16
@教官-藁城-贾英然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4月27日《黄帝內经》第82课心得。
  1.寸脉为阳,尺脉为阴,常态是阳高一点,阴低一点,反过来如果阴高阳低,就是阴胜阳,阳就哀了。如果全浮在外面上来了,就是阳太盛了,阴虚了。如果脉沉到里面去了,就是阳虚了,阴盛了。所以脉的浮沉也可分阴阳,脉的寸跟尺也可分阴阳,病人的症状也在分阳阳。 至阴虚,则阳气绝而不降,至阳盛,则阴气微而不升,要使阴阳融合交通。阴阳之气融合交通,是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所以高明医生的治病,诊脉要掌握阴阳的先后,参考奇恒之势六十首,综合从各种细微诊察所得的情况,推究阴阳的变化,清楚地了解五脏的病情,参合其中的原则和虚实的纲要,再用五度加以判断。知道了这些,才可以诊病。所以只了解其阴而不能了解其阳,这是沒有诊法,只了解其阳而不能了解其阴,说明所学的医道是不深的。知左而不知其右,知右而不知其左,知上而不知其下,知先而不知其后,这种治疗就不能长久。既要了解不好的,也要了解好的。既了解有病的,也要了解无病的,既了解高,也了解下,既了解坐,也了解起,既了解行,也了解止。这样就能做到有条不紊,诊法才算全备,而永远不会出差错了。
 2.一个人如果气弱,气虚了,阳气虚;,在加上形是阴,形弱了,就是阴阳两虚了。就是死症,如果一个人形气都有余,就是脉气不足,看他都是正常人,但膜他的脉是脉气不足,这也是死症。从这里我们知道,人的脉气很重要。血在脉中,气在脉外。所有诊断的方向,中医讲的是脉症和,易治,脉症不和,就是难治。所以诊病有一定的大法,医生应该坐起有准则,举动有规律,头脑灵活,而且一定冷静地上下观察,来分別四时八节,观察邪气中于五脏的何部,按其脉息的动静,循摸天肤滑浬寒温的概况。视其大小便的变化,参合病态,从而知道是逆是顺,又知道了病名,这样诊视疾病,可以十不失一,也不会违背人情。所以诊病的时候,或察其呼吸,或看其精神,都能不失去条理,医理极高明了,自然长久不出事故。假如不知道这些,违反了原则和原理,乱谈病情,乱下结纶,这叫做违反规律。
  3.“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人的志与人的神不一样。火的精是不含杂质的,就是人的神。水的精,没有含一点杂质的是人的志。比如一个人要立志做什么,当什么,这就是人的志向。水如果纯精,不含杂质的吋候,人的志向会很大,当火没有杂质时,是人的神。当有杂质进来以后,神就不守。志就不齐。水火的常态,应该是水在下面,火在上面,所以水火才会和。俗话说: 心悲叫做志悲,因为肾志与心精同时聚合于目,所以心肾俱悲,神气就传到心精,而不下传于肾志。肾志独悲,水失去了精的约制,所以,泪水流出来了。鼻涕属于脑,脑属阳,髓是要充满骨空的。所以,脑髓渗漏而成涕。肾志是骨的主宰,所以泪水流出而鼻涕也随着出来,这是因为涕,泪是同类的关系,涕和泪好像烹弟一样,危急则同死,生乐则共存,如果肾志有了悲衰,那么涕泪就会一起涌出,涕泪所以俱出而相随,是由于涕泪同属于水的缘故。脚底面一定要热,脚背上要冷的,因为脚背上是阳,阴与阳并行的时候,所以脚背上是阳但膜上去是凉的,脚板是阴的地方,但摸上去是热的。这是常态。迎风流泪不止,是因为风邪中于目的时候,阳气内守于精,火气燔且,所以见风就会流泪了。
4.刺法 第七十二(遗篇) 阴升阳降,如果气血在正常的循环时,突然受阻了,这时病人会出现变异。比如白天好睡,突然昏倒等。过了这个时候又醒过来了。又如晚上本来睡得好好的,突然又醒过来了,睡不着,这些都是征兆,证明气血受阻了。这时,我们可用针灸去调理。比如肝木,如果太过,木不可以郁,太密集不好,木要疏。
祁峰
侠客
侠客
  • UID2018580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68
6656楼#
发布于:2016-04-27 20: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4月27日《黄帝内经》82课学习心得:
阴阳(形气)皆虚为死症。阴阳(形气)有余而脉气不足为死症。
脉症相合为顺,易治。脉症不合为逆,难治。
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神志皆伤,涕泪皆下。
阴病与下,足寒。
阴阳升降失常:
肝气郁结,待开春下针缓之,(大郭)
心火郁结,待春分到清明取荣穴(劳宫)下针缓之。
脾土郁结,待立夏以后针俞穴(太白)缓之。
肺气不得升发,待秋天在(经曲)下针缓之。
肾气不升,待冬天在合穴(阴谷)下针缓之。
肝气过盛在肺经井穴(少商)合穴(曲池)下针泻之。
心火反逆在膀胱经合穴,肾经井穴下针泻之,不留针。
脾土金不受在肝经井穴(大郭)胆经合穴(阳陵泉)下针泻之。
肺金水不受在心包经井穴(中冲)三焦经合穴下针泻之。
黄萍
贫民
贫民
  • UID2018274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64
6657楼#
发布于:2016-04-27 20:49
中医经典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7日《黄帝內经》第82课学习心得:  
     以脉来看,寸脉为阳,尺脉为阴,常态是阳高一点,阴低一点,反过来如果阴高阳低,就是阴胜阳,阳就哀了。如果全浮在外面上来了,就是阳太盛了,阴虚了。如果脉沉到里面去了,就是阳盛了。所以脉的浮沉也可分阴阳,脉的寸跟尺也可分阴阳,病人的症状也在分阳阳。
     至阴虚,则阳气绝而不降,至阳盛,则阴气微而不升,能使阴阳融合交通,这是有修养医生的本事。
     阴阳之气融合交通,是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所以高明医生的治病,诊脉要掌握阴阳的先后,参考奇恒之势六十首,综合从各种细微诊察所得的情况,推究阴阳的变化,清楚地了解五脏的病情,参合其中的原则和虚实的纲要,再用五度加以判断。知道了这些,才可以诊病。
     所以只了解其阴而不能了解其阳,这是沒有诊法,只了解其阳而不能了解其阴,说明所学的医道是不深的。
     知左而不知其右,知右而不知其左,知上而不知其下,知先而不知其后,这种治疗就不能长久。既要了解不好的,也要了解好的。既了解有病的,也要了解无病的,既了解高,也了解下,既了解坐,也了解起,既了解行,也了解止。这样就能做到有条不紊,诊法才算全备,而永远不会出差错了。
     “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这里讲的,一个人如果是气弱,气虚了,阳气虚;,在加上形是阴,形弱了,就是阴阳两虚了。就是死症,如果一个人形气都有余,就是脉气不足,看他都是正常人,但膜他的脉是脉气不足,选这也是死症。从这里我们知道,人的脉气很重要。血在脉中,气在脉外。所有诊断的方向,中医讲的是脉症和,易治,脉症不和,就是难治。所以诊病有一定的大法,医生应该坐起有准则,举动有规律,头脑灵活,而且一定冷静地上下观察,来分別四时八节,观察邪气中于五脏的何部,按其脉息的动静,循摸天肤滑浬寒温的概况。视其大小便的变化,参合病态,从而知道是逆是顺,又知道了病名,这样诊视疾病,可以十不失一,也不会违背人情。所以诊病的时候,或察其呼吸,或看其精神,都能不失去条理,医理极高明了,自然长久不出事故。假如不知道这些,违反了原则和原理,乱谈病情,乱下结纶,这叫做违反规律。
     解精微论     第八十一
    人的志与人的神不一样。火的精是不含杂质的,就是人的神。水的精,没有含一点杂质的是人的志。比如一个人要立志做什么,当什么,这就是人的志向。水如果纯精,不含杂质的吋候,人的志向会很大,当火没有杂质时,是人的神。当有杂质进来以后,神就不守。志就不齐。水火的常态,应该是水在下面,火在上面,所以水火才会和。俗话说:  心悲叫做志悲,因为肾志与心精同时聚合于目,所以心肾俱悲,神气就传到心精,而不下传于肾志。肾志独悲,水失去了精的约制,所以,泪水流出来了。鼻涕属于脑,脑属阳,髓是要充满骨空的。所以,脑髓渗漏而成涕。肾志是骨的主宰,所以泪水流出而鼻涕也随着出来,这是因为涕,泪是同类的关系,涕和泪好像烹弟一样,危急则同死,生乐则共存,如果肾志有了悲衰,那么涕泪就会一起涌出,涕泪所以俱出而相随,是由于涕泪同属于水的缘故。
     “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脚低板一定要热,脚背上要冷的,因为脚背上是阳,阴与阳并行的时候,所以脚背上是阳但膜上去是凉的,脚板是阴的地方,但膜上去是热的。这是常态。迎风流泪不止,是因为风邪中于目的时候,阳气内守于精,火气燔且,所以见风就会流泪了。
      刺法      第七十二
     阴阳升降这是正常人,阴升
张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025
  • 粉丝0
  • 关注1
  • 发帖数192
6658楼#
发布于:2016-04-27 20: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27《黄帝内经》第83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427《黄帝内经》第83心得
刺法论第七十二

过与不及,在脉象上均可见。节气不律,亦可为病。人体应四时,脉象亦应四时。
气在肝经,气郁塞于上,泻足厥阴脉气所流的荥穴行间。
气在心经,气郁塞于上,针刺手厥阴心包络气所流的荥劳宫。
气在脾经,其气在太阴,刺脾经之荣穴大都。
气在少阳经,气闭塞而不通,刺手少阳脉气所流的荥穴液门。
气在阳明经,气闭塞不通,针刺肾经荥穴然谷。
节气过长,即可能为病。
瘟疫就是因节气过长而生。五运之气不正,以针通之。
春行冬令,病在肝经,刺肝经合穴。
冬行春令,冬季转热,刺肾经合穴。
丑未之岁,为梅雨季节,湿气极盛,刺脾经合穴阴陵泉。
寅申之岁,是春行夏令,春季燥热,病在少阳。
秋行夏令,刺肺经合穴尺泽。
辰戊之年,冬行秋令。
巳亥之年,太阳寒水之气不退,寒气运行于上,凛冽的水气化布于天,应当针刺足少阴穴阴谷。
遇地支之年,节气不合,则刺合穴以纠偏,以扶正气。
十天干:
         阳干
         阴干
阳干较刚,阴干为柔,以天干计,年月日皆有天干地支。遇月之天干为辛月,则丙辛合化水,是水月,遇水月则湿,丙寅年遇辛月干燥,即为节气不律,三年后会发疫情,其他以此类推。
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土疫易伤水脏,当先取背部之肾俞穴,以补肾水,隔三日,再次足太阴脉之所注太白穴,以泻土气。
针刺完毕,不可夜行或远行,七日内,务须洁净,素食养神。凡是原来肾脏有息,吸而不呼,连作七次,伸直颈项,用力咽气,要象咽很硬的东西那样,这样连作七遍,然后吞咽舌下的津液,不拘其数。
实脾之法:平时不饱食,不吃或少吃生冷,饭后不久坐,不食过酸,食物适宜甘淡。
要让肺强壮,最好的办法是呼吸吐纳。
防疫病: 无疫发病而不受感染的,是由于正气充实于内,邪气不能触犯,还必须避其毒气,邪气自碧空而入,又从鼻孔而出,正气出自于脑,则邪气便不能干犯。进入疫区,感觉不对马上以艾草泡水,泡至汗出即愈。呼吸会传播疫病,因此要练习换气之法,用观想法强正气。
精神病针刺法:厥阴失守,魂不守舍,胡言乱语,刺肝经腧穴、足少阳经之丘墟穴。
人在每日夜晚见鬼,是心虚,刺手少阳阳池、心俞穴。
脾气虚见青色鬼,此为木克土,刺足阳明之冲阳,以及脾腧穴。
肺气虚见赤色鬼,此为火克金,刺合谷、肺俞穴。
肾气虚见黄色鬼,此为土克水,刺足太阳之京骨穴、肾腧穴。
十二脏腑皆有神,神亡因内伤病致神失其位,精气不守,刺原穴治之。原穴阳经本有,阴经以腧穴代之。
心神不守,刺神门;肺神不守,刺太渊,其他以此类推。
修真之道,心神内敛,以让神守。
万源归宗:回到本源,即为归宗。因此人随时保持胎息是最好的,胎息能保持健康长寿。
灸友50150
侠客
侠客
  • UID2019015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1
6659楼#
发布于:2016-04-27 21: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惠州-赖惠平2016年4月27日《黄帝内经》第82心得:
     是以经人持诊之道,先后陰陽而持之,奇恒之势,乃六十首,诊合微之事,追陰陽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圣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
是以切陰不得陽,诊消亡;得陽不得陰,守学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
    起所有余,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
    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诊之或视息视意,故不失条理,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绝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陰陽刺灸,汤液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陰陽妇女, 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请问有(上免下免)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
帝曰:大矣。
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
帝曰:在经有也。
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
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 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陰也。至陰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之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为志,火 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 泣涕者,脑也,脑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 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雷公曰:大矣。请问人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
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陰陽相持,泣安能独来。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陰,冲陰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 目,涕泣出也。且子独不诵不念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陽气并于上,陰气并于下,陽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陰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 火,故目眦盲。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陽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