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0楼#
发布于:2016-04-27 21: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山西吴静
2016年4月27日学习《黄帝内经》第82课心得 正常人寸脉为阳,尺脉为阴,正常的时候寸脉高一点,尺脉低一点,脉跑到外面,就是阳太盛了,跑到里面就是阴太盛,脉的浮沉可以分阴阳,尺寸可以分阴阳,症状还可以分阴阳。 气虚形弱者死,身体强壮有力但脉气不足者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者生。 脉症合好治,脉症不合比较难治,如果脉比较小,而一天总爱睡觉,就是脉症合。 经气流行在某一处受阻,用针刺调节。肝气郁结,立春的时候在大敦穴放血。心之火本欲升发,春分之后清明时节,取心包络之荥穴劳宫穴。脾土之气本欲生发,立夏之后小满芒种时节取太白穴。肺之金气不发,要在夏至之后小暑大暑之时节,取经渠穴。肾水之气受抑不发,则在秋分之后寒露霜降时节,取阴谷穴。 肝木之气欲降,取少商,再刺曲池。心火之气欲降,涌泉穴,再刺委中穴。脾土之气欲降,取大敦穴,再刺阳陵泉。肺金之气欲降,取中冲穴,再刺天井穴。 |
|
6661楼#
发布于:2016-04-27 21: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易岚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7日《内经》第82集心得 气在脉外,脉中是血。把脉向一边推时,可以感觉到。脉气足时脉有力。脉症合非常好治,脉治不合不好治。 病人的脉亢盛有余,就应该考虑到其虚损不足的另一面,应该检查病人全身上下各个部位,参照脉象深入探查病的根源。 医生必须内察病人的五脏六腑,外察病人生活起居及人际关系、四季节气、八风影响。了解病邪进入了五脏的哪个部位。诊脉时了解脉的变化,根据脉象了解寒热,了解气机的顺逆,判断脉症是否相符,就可以确切知道是什么病了。 第八十一篇 解精微论 医生治疗时,要先观察病人的喜怒哀乐的精神状态,询问生活环境的风寒暑湿燥火,女病人要询问其生理特点。同时考虑患者的贫富差异、人的胖瘦及从事工作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再配合医术进行治疗。 悲伤时涕泪一起流。心脏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主宰,心开窍于目,其华在面。所以,一个人如果健康快乐,那么两眼就表现为和悦有神,如果一个人有病痛和忧愁,也能从面部气色上反映出来,所以悲哀时眼泪就会流出来。 水之精即肾之志,火之精即心之神,常态水在上火在下,水火互相感应,心肾互相影响。神志都悲,泪水就会流出来。 心神和肾志的功能都反映在眼上,心悲即志悲,心肾同悲时,心的功能受到影响,心肾平衡被破坏,肾脏固摄制约阴精的功能也会,阴精便化生成水液从眼中流出。 涕属脑,脑为髓海,属阴,髓充满骨中,脑髓中水渗出形成鼻涕。 肾主管全身骨髓,所以眼泪流出时鼻涕也流出。涕泪同类,好比兄弟,同进同出。志悲的人必定感到抑郁,全身抖动,阴气上冲于脑,神志即离开眼睛,眼睛推动神志的控制,则涕泪一起流出。 哭泣时没有眼泪流出,或者即使有眼泪也很少,而且鼻涕也不会一起流出。这是因为并不感到悲伤。不悲伤,心神就没有被伤,心脏功能正常,就不会影响到肾功能,肾仍然具有固摄制约阴精的功能,因而眼泪就不会流出。 气逆就会失明,气逆而患厥病时,阳气聚集在上部,上部阳气过分亢盛,像火气上炎;阴气聚集在下部,则足冷发胀。人的眼睛由水的凝结而成,如果五脏阳气一起上逆,导致一水不能胜五火,就会目盲不能视物。 临风流泪不止,是因为风邪入目所至。本来阳气就亢盛于上部,遇风吹后,如同火势被风吹更加旺盛,就会临风流泪不止。就好像自然界中火热过极就要生风,疾风过后就要下雨一样。 刺法论第七十二篇 常人阴升阳降、阳升阴降、周天循环不止,如果阴阳升降失控,气血循环发生变化,则危。 阳气升发不畅,不及,是虚症。白天该清醒时却想睡觉、晚上该睡觉时却醒来,这些异常的情况就是气血受阻。 脏气被郁结是因为情志原因。疏脏气要春夏刺井荥,秋冬刺经合,长夏刺俞穴。 肝气郁结,初病。肝木之气本欲向上升入脑中,但冬至之后,小寒、大寒节令过寒而压抑木气不升。立春时,针刺大敦,足厥阴肝经井穴。每年立春可以大敦放几滴血解肝郁。 心气郁结,心火之气本欲向上升发,但春分之后雨水、惊蛰气温不足,压抑心火之气不升。春分后、清明时节,针刺劳宫,手厥阴心包经荥穴。 脾气郁结,清明、谷雨大气热度不足,压抑脾土之气不升。立夏之后小满、芒种,针刺太白,足太阴脾经俞。 肺气郁结。肺金之气本欲生发,但立夏之后小满、芒种土气升发不足,压抑肺金之气不升。夏至之后,小暑、大暑时,针刺经渠,手太阴肺经经穴。 肾气郁结,肾水之气欲升发,但立秋之后处暑、白露时节金气不足,压抑肾之水气不升。秋分之后,寒露霜降时,针刺阴谷,足少阴肾经合穴。 升发过盛,太过,是实症,不留针、让气泄出来。这种病况是子能令母实。 肝气太过,肝木之气欲降,心火不受,木气降而不入,最终肝木气过盛。让肝气升发就可以让肝气回复正常,泻金气,金克木以减少金对木的升发的抑制。针刺少商,手太阴肺经井穴+曲池,手明阳大肠经合穴。 心火太过,上热下寒、脉速,心火之气欲降,脾土不受,火气降而不入,最终心火过盛,上焦过热。让心火发散就可以让心气回复正常,泻水气,水克火以减少水对火的升发的抑制。针刺涌泉,手少阴肾经井穴+委中,足太阳膀胱经合穴。 脾湿太盛,脾土之气欲降,肺金不受,土气降而不入,最终过盛,中焦湿盛。让脾土升发就可以让脾土回复正常,泻木气,木克土,以减少木对土的升发的抑制。针刺大敦,足厥阴肝经井穴+阳陵泉,足少阳胆经合穴。 肺金过盛,病人会短气。肺金之气欲降,肾水不受,金气降而不入,最终过盛,上焦过热。让肺金升发就可以让金肺气回复正常,泻火气,火克金以减少火对金的升发的抑制。针刺中冲,手厥阴心包经井穴+天井,手少阳三焦经合穴。 |
|
6662楼#
发布于:2016-04-27 21: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文霞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7日《黄帝内经》第75课学习心得 邪客于手阳明大肠经之络:瞬间发的耳聋、有时能听到风声,有时听不到声音;针少商、商阳放血,不好,可在中冲上放血。耳聋之人,可刺手阳明经放血,如果没好刺耳前压痛点。痛会移动的,在分肉之间刺,在压痛点上刺,按日期刺针数,几号就刺几针,15号后递减,扎太多实症泻不出来。 病邪客于足阳明胃经的络:令人流鼻血,上齿很冷;刺内庭。 病邪客于足少阳的络:两胁胀痛,有咳的症状;刺侠溪穴,多穿衣服保持身体是温的。 病邪客于足少阴的络:咽痛,无法进食,善怒;因下针涌泉穴很痛,可以在然谷上放血。咽喉肿胀,无法吞口水,可在然谷附近有青筋的地方放血。 病邪客于足太阴的络:腰痛,少腹痛,没办法仰身子;刺白环俞。 病邪客于足太阳的络:令人拘挛,背急痛,两胁痛;从脖子开始按夹脊穴,压痛点上刺血。 病邪客于足少阳的络:环跳痛,无法抬大腿;用细长毫针下环跳。 病邪客于五脏之间:气色很好,吃喝拉撒正常,手脚温热,这时身上痛就是脏之间的痛;在手指脚趾上有青筋的地方放血。 牙齿疼痛:在手背上有瘀血的地方放血,胃经上的内庭,合谷,如不好,用圆头的东西在耳朵前面找压痛点,在压痛点上刺血。 病邪客于足少阴太阴足阳明的络:五条络统统汇在耳朵里,上络左边的头角,如果五个络同时生病同,肌肉血脉跳动不止,外形呈昏迷状,其形如尸,但又没死,名叫“尸厥”。脚大趾隐白穴,足少阴肾经涌泉穴,足中趾趾甲的肉际,手大指少商穴,手少阴心经的少府穴,足少阴然谷之骨突处,应该会醒过来。如果还没醒过来,则用空管吹气入两耳,如果还没有醒把左额的头发剃掉,艾草烧起来烫下去,一杯酒灌下去。主经没有生病那就是络病,则用缪刺法。 繆刺大原则:繆刺主要是病之始,病在络上时用。缪刺的法则:先看他的经脉,用指甲去切,顺从脉气下针,看他的虚实调之,如果还不行则经刺(即再做就好了)。病人有痛但是经没有病,用缪刺法。只要看到表皮四肢末梢有瘀血的统统可以放掉。 四时刺逆从论篇: 1、足厥阴肝经 有余:腿的内侧麻;不足:则产生热痹。肝脉呈滑脉,表示疝气,肝脉呈涩则生小腹胀气之病。 2、少阴有余:脾的下方会发疹,不足:肾有问题会影响到肺,因为金生水。肺有病会有积气,脉涩,小便带血。 3、太阴有余:肌肉麻木不仁;太阴不足:脾主运化,运化不足就脾痹,肚子会胀满;因为小肠是水谷之海,受盛之关,小肠把营养输送给脾,脾统血,主四肢,脾能输送营养是因为有脾阳。 4、 阳明有余:脉速现象,身体发热不止;阳明不足:心痛;阳明脉呈滑脉则有心痛时发时止的病,阳明脉呈涩表示有积在体中,令人时常易受惊吓。 5、 太阳有余:骨病,身沉重;太阳不足::会生肾病,太阳脉呈滑肾有风邪之病,太阳脉呈涩会有积病在脉中,令人发癫痫。 |
|
6663楼#
发布于:2016-04-27 21: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27号,《黄帝内经》第82课心得 奇病(疑难杂症)与一般之病,都如六十首之篇所记载的诊断方法,凡诊断必察至细微之处,追寻阴阳的变化,明确的了解五脏之互动关系,其间须知道如何确定虚实所在,来决定如何平衡五脏的关系,明暸这些才有实力作正确的诊断。 因此察阴不知阳,其诊法可以舍而不用。查知阳但不知阴,此因学习的艺术不精,只知左侧不知生于右,知右侧病却不知由左生。知上病而不知由阳而生,知先得何病却不知会延伸其它病害。此类治法必不能长久相传。 知道美丑知道善恶,知道病征也知道正常状况是什么,知头面的病也知足下之病,知道坐如何也知道起如何,知道其行如何也知道如何制止。施用有纪律的诊断法,此得诊之真理,可传之后世,人皆适用。 脉之起盛,乃知何者有余,也知是因何者不足而产生的。度量事物必上下兼顾,如同脉之失常,乃因阴阳相隔拒引发的。所以身形虚弱,呼吸浅短者主死,此阴阳将绝之征候。身形硕壮有力,但脉气反不足,此脉症不合亦主死,此因阳盛故外见强盛,但阴竭于内故令脉气不足,故主死。人之脉气有余表示阴脏气足,但身形衰弱呼吸浅短,此病在阳,故主生。 是故诊察病人方向须广泛,患者的生活作息,体力消耗与补充,都必须了然于心。医者必须神清智明内察病人之五脏六腑,外察其生活起居及人际关系,四季节气八风之吉凶,了解五脏正常的状况是什么,再按脉察其动静之间细微的变化如何,依循脉法中各种不同的脉象了解寒热之互动,检视脉的大小是否与病症相合,气机之顺与逆如何协调,方知晓其得何病,此类诊法方可十全十美。 不脱离人情世故,诊断时必查其气息及周围环境人事之影响,如此不失常理,方为至明之医术。如此必能长久相傅下去。不知此至明之医道,必失去诊断之常法,不顾及人伦之理,错误的诊断及任意说出病人之死期,这都是失去医学的正道。 解经微论篇第八十一 心脏是五脏精华的来源也,眼目是其外窍所在,面部的气色是其盛衰之所在,因此人之品德高尚,则其目必和。人之得失心过重,必可从面色看出。因此人一悲哀则哭泣,眼泪是水所生的,水之源头,必为积水之地。人体中有积水作用的是肾脏,阴水之精是肾臓的津液,此水之精之所以平常不出来,是因肾藏的机能控制住的,肾脏集水且包容之,故水不会任意而行也。 人体中,肾水津足其志乃生,火热之精藏之于心其神乃明,一旦水火相遇,必因神志倶悲,所以目中有泪水出。 俗话说,心悲即是志悲,肾之志与心之神共集于眼目中,当神志倶悲时,心之神气乃出,肾水之精因志悲而向上行不入肾,造成哭泣泪出。泪中带涕的现象,是出于脑中,脑居阴,脑为髓海,髓充满于骨中,自脑中渗出而为涕。 人之志能主骨之生,其性相通,犹水之流出而涕从之,乃因同性使然也。人的涕与泪,好像兄弟一般的亲近,必同进同出。 因此神生悲而志亦悲,造成泪与涕同时俱出无法抑止。其泪涕同出而同止,乃因所属是同类。 人哭泣而泪不出的,此因神不悲,是假的哭,亦即不流泪的,其乃不慈之人。人之神不慈,其志必不悲,此即阴阳相互持衡,泪水必无法出来。 凡人之志悲者必全身抖动,一旦如此则阴津会上冲头面,人之志会入目中,志离肾则精液必不守,精与神进入眼目,则涕与泪必倶出。 人厥逆则目必无所见。因为阳气常态下降,阴气上升,今阳气逆行而上达头面,阴却居下不上,此逆也。若阳集中头面,则如火盛之光独照也,阴若集下而不上,会使足部生寒,一旦足寒、必肿胀积水。少量的水无法盛过大量的火,就会使眼目昏盲。 眼目之处正对着风吹,必生泪下不止,此风之中眼产生的。人体的阳气是固守体内精气不致外散的,但因眼目之火是热的,所以火一见风则势更盛,造成泪下不止。 刺法论第七十二 阴阳之升降失控,气血之交流生变,会造成人的猝死,凡欲前进而无法向前,凶险立生。比如:肝木之气本欲向上升入脑中(肝血入脑),但冬至之后,小寒、大寒节令过寒而压抑木气不使之升,要使木之升发顺畅,须待立春之时节,取用足厥阴肝经之井穴—大敦。 心火之气本欲升发,但立春后之雨水、惊蛰气温不足,以致火气受抑不畅,如此要使火气之升发顺畅,则须待春分后之清明时节,取用心包络之荥穴—劳官。 脾土之气本欲升发,但春分之后清明、谷雨大气热度不足,导致脾土之气受抑不发,如此要使土气升发畅达,则须在立夏之后,小满芒种时节,取用足太阴脾经之俞穴—太白。 肺金之气本欲升发,但立夏之后小满、芒种之土气升发不足,导致肺金之气受抑不升,如此要使肺金之气升发顺畅,则须在夏至之后,小暑、大暑之时节,取用手太阴肺经之经穴—经渠。 肾水之气欲升发,但立秋之后处署、白露时节金气不足,导致肾水之气受抑不升,如果要使肾水之气升发顺畅,则须在秋分之后,寒露霜降时节,取用足少险肾经的合穴—阴谷。 以上刺法皆先刺左后刺右(气是由左到右,血是从右到左),留针三呼到五呼,俟气到时急出针。 升发不畅可以事先预防,明白了升发之术,亦同理可知泻 盛之法,升发与肃降皆可事先预防。 肝木之气欲降,心火不受,木气降而不入,终至过盛,唯有发散可令其正,速降木气遇盛之法,只须泻其被克之金气即可。吾人当取手太阴肺经之井穴少商,再刺手阳明大肠经气之所入合穴曲池。金气得泻,肝木郁盛之气可散。 心火之气欲降,脾土不受,火气降而不入,乃致上焦过燥,唯有发散可使其正。下降心气过盛之法,只须泻其被克之水气即可。当取足少阴肾经气之所出井穴涌泉,再刺足太阳膀胱经气之所入合穴委中,如此上焦过盛之心火可下降。 脾土之气欲降,肺金不受,土气降而不入,导致中焦湿过盛,唯有发散可使其正。下降脾土过盛之法,只须泻其被克之木气即可。可取足厥阴肝经气之所出井穴大敦,再刺足少阳胆经气之所入合穴阳陵泉,如此中焦过盛之土气必下降。 肺金之气欲降,肾水不受,金气欲降不入,导致上焦过燥,发散其气可令其正。肃降肺气过之法,只须泻其被克之火气即可。可取手厥阴心包经气之所出井穴中冲,再刺手少阳三焦经气之所入合穴天井,如此肺金过盛之气可以肃降。 肾水之气欲降,肝木不受,水气欲入不入,导致下焦水气过盛,唯发散其气可使其正。发散肾气过盛之法,只须泻其被克之土气即可。可取足太阴脾经气之所出井穴隐白,再刺足阳明胃经气之所入合穴足三里,如此得令肾水过盛之气立散。 |
|
6664楼#
发布于:2016-04-27 22: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王芝申请签到,2016年4月27日《黄帝内经》第82课心得
《刺法论第七十二》 三、天地四时必有常轨,五运之气不正时,如节气过长则生疫病,取其荣穴。,节气失正,必生疫病。 1、阳热之气过长,足厥阴肝经之脉气不正,肝气必阻塞于上头部,取肝经行间穴。 2、若阴寒之节气过长,必使手少阴心经之脉气不正,则心气阻塞于心胸中,取手厥阴心包经的劳宫穴。 3、阴中有阳之冬季过长,必使足太阴脾经之心气不正,脾土之气必阻中焦,取足太阴脾经的大都穴。 4、阳中有阴之长夏过长,必令手少阳三焦之气阻塞不行,犹天地间之热欲化雨但不雨,则气机阻塞中焦,可刺手少阳三焦经的液门穴。 5、冷热无常,失其节令,时间过长,必令阳明之气不正。阳明经气受阻,其气必不向上入肺,可刺手太阴肺经的鱼际穴。 6、秋行夏令,必令足大阳之气不正,则足少阴气本欲行而受阻,刺足少阴肾经的然谷穴。 四、五运之气大过,必一再重复聚在其本司之位,此因名不遇其位。如木气过旺,仍属木气,居于木位。新的一年,节气巳变,但去年之天气仍未因此而改变,此天令失常,使人致病也。 1、己亥年,春行冬令,天数有余,必使足厥阴肝经脉气过盛,此天气犹寒风劲急且燥行于木上,必令木增燥作灾,刺足厥阴肝经的合穴曲泉。 2、子午年,冬行春令,此天数有余,此热过盛于上,天气必热,人的上焦心包津液必伤,刺手厥阴心包经合穴曲泽。 3、丑未年,夏季梅雨太过,此天数有余,其年湿必盛于天,令足太阴脾经之湿过盛,刺足太阴脾经合穴阴陵泉,使湿消散,不致湿留关节,造成病害。 4、寅申之年,春行夏令,夏日过长少阳必盛,此热因过盛而上行,泻其有余之法,当刺手少阳三焦合穴天井。 5、卯酉之年,秋行夏令,夏日延后,阳明热必过盛,则天干物燥,取用手太阴肺经合穴尺泽,可先去过燥之肺金,以防生变矣。 6、辰戌之年,冬行秋令,天寒在上,地热在下,此令太阳之气不敛反盛,水居天上不化布施,犹人体之水上行而不下,取足少阴肾经合穴阴谷,使过盛的太阳之水能内下于肾脏,以免生病。 五、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刚干、阳干,乙、丁、己、辛、癸为柔干(阴干)。天干化合失其正位,天地间的变动一旦失常,三年必生成疫病。 1、如甲子之年,甲为刚干,其年己月时,甲己化土为常态。如其刚之甲干失其正位,己脾之土气必弱,肝木必相克胜,此因节令之不正,则三年中必有大病。当先刺肾俞穴用补法,以水生木。三日后再刺足太阴脾经俞穴太白,此为强土疏肝法。也有状况是,己土之柔干不至,造成甲干独守,如此三年必生脾土之大病,其刺法补泻,则同上甲子之法。此时针刺后,切不可夜晚出行或到远方去,须有七日沐浴斋戒,则元气必自复。 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然后分三口吐到丹田里。 2、丙寅之年,丙为刚干,其年辛月时,丙辛合化水为常态,丙辛合化为水,水上行而有余,因上刚干失守,阳不足以气化,此即失其常态,犹天地之气不相合,节令生变,乃致天地运转失其常序。三年后必生疫病。如果轻微的,三年以后才生病,严重的前三年即已病至。可先用针刺补法取心俞穴,使火盛水不侵犯,五日后再针刺肾经合穴阴谷用泻法。有时会因甲子年之土运,辛己年之水运,其柔不济刚,土气呈虚弱之状态,其后三年必成水病,其刺法亦如前法。刺法完毕后,必慎不可大喜,节欲情志。如果不知禁忌,则正气必再失散,病将复发。令静七日,心欲实令少思。 3、如庚辰之年,庚为刚干,是年乙月时,乙庚合化金为常态,但其年刚干庚气失其刚位,柔干乙气无法与之相合,是年金气必无法司守其职,节气必然不合,三年内乃生大病。如果病缓则三年后病至,病速则三年内乃至。当先补肝俞使金不克木,使过刚之金居其位不出,三日后再刺肺经穴经渠。刺毕可静神七日,慎勿大怒,怒必眞气却散之。 时是居下位柔干失守其职,以致上刚干庚金独治,此亦为失守。如此三年生变,病名金疠。随节令之变,待时而发病。治法与上同。肝欲平即勿怒。 4、壬午之年,壬为刚干,其年丁月时,丁壬合化木为常态。如果是年刚干壬气失守其刚,下位丁之柔干独处,即令该年为阳年,也会有五行盈亏不同的现象。必使三年后大病至。先补刺脾俞固土不令木克,三日后再刺肝经井穴大敦。刺毕,静神七日,大醉歌乐,其气复散。 实脾:不可过饱食,不可食生冷之物,在饱食后不久坐,食味不可过酸,不食一切生冷之物,食味宜甘宜淡。 5、戊申之年,戊为刚干,是年癸月时,令戊癸为火运,逢刚干阳年,火亦不足,火一不足则水必来干扰。节令必变,三年之内火病乃生。当先刺肺俞,固金不令火克,再刺手少阴心经灵道穴。刺毕须安神静养七日,切忌过悲伤,一旦太过悲伤必伤肺气,会使本聚之真气四散,病必再发矣。 常人欲令肺家气实,要法在呼吸上,不可言语过多,气息宜细宜长。 六、木、火、土、金、水五种疫病,会互相传染。怎样使疫 病不相传染。 其不相传变者,是因其人正气(免疫系统)存于体内,病邪无法入侵。外来之邪一入体内即以艾草泡水泄汗解之。 呼吸会传播疫病,,正气出自于脑,因此要练习换气之法,用观想法强正气,则邪气便不能干犯。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以入于疫室。 又有一法,可在一年之春分日,日未出时运气吐出中焦之湿液,,亦可免除疫病。又一法,可在雨水之日连续三日以艾草煮水沐浴来泄出汗水,也可避免疫病。又一法,取小金丹方,即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合作细粉同入,在泥土地上筑高一尺土堆,下方挖空火烧,上方土中置药末,不用炉,如此焚烧七日不断,断火后冷却七日,笫二日取出,把药与土混合埋入地中七日,取出后,白昼时研磨三日使成细砂,再入蜜为丸,作成如梧桐子大 小,每月之朔日望日清晨日出时,深呼吸一口,再以冷水吞服一丸,以意念达于丹田,如此服十粒后,必可避除疫病。 七、人在极虚时会心神失其位而出游,以致外在鬼神必干扰之,终成病灾夭折。 1、如厥阴之脉气虚,天气又虚,无法养肝,此重虚之致,再遇木运衰弱之年,终而魂离肝而上头,此时若病邪干扰厥阴脉气,病人身体温者犹可以针治,可刺足少阳经穴坵墟,再刺肝俞。 2、心气虚又适逢天时相火之运失守其位,造成心火虚,三焦心包相火亦虚,心神必上出百会,再遇火运衰弱之年,火运一衰则水必犯之,令人昏厥。可刺手少阳经穴阳池,再刺心俞即可。 3、脾病土虚,又适逢天时太阴之土运失守其位,再逢土运过虚之年,肝木必犯之,必令人昏厥。可针足阳明经穴冲阳,再刺脾俞即可。 4、肺气虚,又适逢天阳失守,金气益虚,再逢金运过虚之年,也会令人厥。可刺手阳明经穴合谷,再刺肺俞。 5、肾气虚,又逢天运太阳失守,再逢水运不足之年必发病。 使人神魂不守,终至昏厥。可刺足太阳京骨穴,再刺肾俞穴。 八、十二脏腑各有相司,一旦神失其位,必令精气不利,邪易犯之,则刺原穴,补刺手法让神归脏腑。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阴神门穴。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可刺手太阴太渊穴。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可刺足厥阴经太冲穴。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可刺足少阳经坵墟穴。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可刺心包经劳宫穴。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可刺脾经公孙穴。 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可刺胃经冲阳穴。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可刺大肠经合谷穴。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刺小肠经腕骨穴。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刺其肾经太溪穴。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刺三焦经阳池穴。 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刺膀胱经京骨穴。 凡此十二 官者,不得相失也。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眞之旨, 亦法有修眞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 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 即神守而虽不去亦全眞。人神不守,非达至眞。 呈眞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 曰归宗。 预防疾病之道,贵在精神内敛,巩固精气,使精神不散,欲念不生。神不能守即有形体,亦无法生存。神能守,则疾病不生。健康之要道在胎息(腹式呼吸),神守在丹田,每息皆入此生命之源,命名为“归宗”。 |
|
6665楼#
发布于:2016-04-27 22: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5日《黄帝内经》第80课心得: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五过和四德 五过:医者在诊病时先问过去之贵贱,如先贵后贱者易失血,为“脱营”;如先富后贫易失精,为“失精”,五脏之气不畅滞留会产生之病。医生诊察这种病,病的初期,由于病不在脏腑,形体也无改变,医生常诊而疑之,不知是什么病。日久则身体逐渐消瘦,气虚而精无以生,病势深重则真气被耗,阳气日虚,因洒洒恶寒而心怯时惊,其所以病势日益深重,是因为在外耗损了卫气,在内劫夺了营血。 二问情志,过则伤身,饮食居处,过怒伤阴,过喜伤阳,不正之气,形体必瘦。凡欲诊治疾病时,一定要问病人的饮食和居住环境,以及是否有精神上的突然欢乐,突然忧苦,或先乐后苦等情况,因为突然苦乐都能损伤精气,使精气遏绝,形体败坏。暴怒则伤阴,暴喜则伤阳,阴阳俱伤,则使人气厥逆而上行,充满于经脉,而神亦浮越,去离于形体。技术低劣的医生,在诊治这种疾病时,既不能恰当地运用泻治法,又不了解病情,致使精气日渐耗散,邪气得以积并,这是诊治上的第二个过失。 三精于脉诊,不知望、闻、问,此为三过。善于诊脉的医生,必将病之奇恒,比类辨别,从容分析,得知其病情,如果医生不懂得这个道理,他的诊治技术就没有什么可贵之处,这是诊病上的第三个过失。 四精神内伤,身必败亡,调理人的情志,此为四过。 诊病时须注意三种情况,即必须问其社会地位的贵贱,及是否曾有被削爵失势之事,以及是否有欲作侯王的妄想。因为原来地位高贵,失势以后,其情志必抑郁不伸,这种人,虽然未中外邪,但由于精神已经内伤,身体必然败亡。先富后贫的人,虽未伤于邪气,也会发生皮毛憔枯,筋脉拘屈,足痿弱拘挛不能行走。对这类病人,医生如果不能严肃地对其开导,不能动其思想改变其精神面貌,而一味的对其柔弱顺从,任其发展下去,则必然乱之而失常,致病不能变动,医治也不发生效果,这是诊治上的第四个过失。 五必了解病之前因后果,再切脉问症此为五过。凡诊治疾病,必须了解其发病初期和现在的病情,又要知其病之本末,在诊脉问证时,应结合男女在生理及脉证上的特点。如因亲爱之人分离而怀念不绝,致情志郁结难解,及忧恐喜怒等,都可使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医生如不知道这些道理,还有什么诊治技术可言。尝富之人,一旦失去财势,必大伤其心神,致筋脉严重损伤,形体虽然依能够行动,但津液已不再滋生了。若旧伤败结,致血气留聚不散,郁而化热,归于阳分,久则成脓,脓血蓄积,使人寒热交作。粗律的医生治疗这种病,由于他不了解病系劳伤脓积,而多次刺其阴阳经脉,使其气血更虚,致身体懈散,四肢转筋,死期已不远了。 此五过皆受术不通,人事不明。故圣人治病恬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症九候,诊必符也。治病之要,必令精气内守为第一要务。精气不守,病必表里失和,必先守精气再施治疗,其法不离俞穴调理。治病的道理,应重视病人元气的强弱,从其元气的强弱变化中,探求其病,如果求之不得,其病便是在阴阳表里之间。 治病时应遵守气血多少及针刺深浅等常规,不要失去取穴的理法,能这样来进行医疗,则终生可不发生差错。如果不知取穴的理法,而妄施针石,可使五脏积热,痈发于六脏。 |
|
6666楼#
发布于:2016-04-27 22: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6日黄帝内经第81课心得: 阴阳类论篇: 太阳为经,阳明为维,少阳为游部。 太阳为表,少阳为里,厥阴绝。 阴阳并行,人的身体是个圆形,有始有终,一年十二个月,一月为寅月,从月上来看十二经络,从寅月手太阴肺经开始算,一年十二个月一循环,经脉的循环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说哪个脏,五脏都重要,人是循环的,循环绝对不能停止,一停止哪个脏就会有问题,如果一个人两年来1到3点不睡觉,肝经生病,不及早治疗,会入脏,在脏之前是经络,经络生病很简单,针它的荣穴。 三阳是太阳,如果太阳之脉气进入肺而达于寸口脉时,呈浮洪且大状,是浮脉表示表有邪,如果是弦浮且重按则无脉,表示有病。 二阳是阳明,其脉至寸口脉时,必会浮大而短有力,若出现脉弦细且沉数无力即有病了,表示夏季炎热时节,病会恶化至死。 一阳是少阳,脉至寸口脉时,会与人迎脉一样,忽大忽小,一旦出现弦急,如悬吊不下状,是少阳有病,少阳只剩一阳,脉很脆弱马上会进入阴脏。少阳症:忽冷忽热,恶心,胸胁苦满,少阳的脉是肝胆的脉,本来应该比较细,弦变得很大很浮,就是真脏脉,因为阳后面就是进入阴了。阴脉出现是死症。 三阴是太阴,是六条经脉气血之主司来源者,其交于手太阴经,脉气入寸口,会有缓有力的脉形,若是沉得很深一定会出问题,脉下沉都进入内脏,脉上浮都在表。 二阴是少阴,络肺,但气行归于膀胱,其络脉与脾胃相连。 一阴是厥阴,厥阴是肝脏的脉,肝脉一点点弦而有力,一息五至左右。 以上六脉,有时摸到阴脉,有时摸到阳脉,脉一直在循环,按照节气来走,按照四时来走。 三阳为父,二阳为保卫,少阳是协调其间的纪律。 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 二阳一阴:阴不能胜阳,当然病在阳,肝有病一定要通利肠。 三阳一阴,一阴怎能胜阳,如果肝有问题,照理说内脏有问题不会得到感冒,内脏问题很严重,从表往里走根本没有能力固表,居然还会得到太阳症,如果这个人有表症代表里症没有什么,也就是阳气够才会有表症。 二阴二阳相抗,病在肺,少阴脉沉。二阴二阳互相相交,病在胃。二阴一阳,病从肾脏出来,寒气会进入心脏(水克火),肾脏有问题大小便就会有问题。一阴一阳时时停停,没有力量,寒气跑入心脏,咽喉干燥,病在脾脏,肝脏和肾脏有问题,我们治脾两脏都会好,木克土,肝有问题固脾。 二阳三阴,阴很强,阴阳相抗,互不能控制,出现浮脉,肚子里长积块,脉沉,肚子里化脓。 人体阴阳都呈旺盛时,能通全身十二经脉。上则能令人神清目明,下入体则五脏相安无事,各司其职。 冬天生病,摸到是冬天的脉,脉症相符是没有问题的。冬天看到阳症,病很危险。如有病人吐血,表症应该是脸色苍白,人很累,身体应该冷,脉很小,现在病人的脉很大,身体不疲劳,这是脉症相反,因为阳绝,阳要离开身体,阳往外浮,病人会显现热症。 节气相克时会产生死症,相同时病会起来,相生的节气病会好。 方盛衰论篇 阳气一定是从身体的左边往右边走,阴气从右边往左边走。老年人从上往下走,少年人从下往上走,年龄越大呼吸越高,年龄越小呼吸越低。春夏阳气渐盛,阴气渐少,见到阳症是好的,见到阴症是不好的。气有余和不足都会生病。 阳气往上走,并且阳下不来,阴停在下面,阴阳分隔,脚从趾甲冷到膝盖,年纪轻的人秋冬死,老年人反而不会有事,阳上不下,造成头痛发癫。 少气:多梦,甚至会昏迷。肺气虚:梦见白色之物,或见人用刀斩杀鲜血淋漓,若是秋季,会梦见打仗。 肾气虚:梦见覆船人溺。 肝气虚:梦见菌类香木及青草遍地,若是春季梦到躲到树下不敢站起来。 心气虚:梦见在救火或盛阳之物,若在夏季会梦见被火炙热的烘烤。 脾气虚:梦见吃不饱饭,若是长夏会梦到修建房屋。 阴不足阳有余,可以适度的调理经脉。 |
|
6667楼#
发布于:2016-04-27 22:24
中医经典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7日《黄帝內经》第82课学习心得: 以脉来看,寸脉为阳,尺脉为阴,常态是阳高一点,阴低一点,反过来如果阴高阳低,就是阴胜阳,阳就哀了。如果全浮在外面上来了,就是阳太盛了,阴虚了。如果脉沉到里面去了,就是阳盛了。所以脉的浮沉也可分阴阳,脉的寸跟尺也可分阴阳,病人的症状也在分阳阳。 至阴虚,则阳气绝而不降,至阳盛,则阴气微而不升,能使阴阳融合交通,这是有修养医生的本事。 阴阳之气融合交通,是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所以高明医生的治病,诊脉要掌握阴阳的先后,参考奇恒之势六十首,综合从各种细微诊察所得的情况,推究阴阳的变化,清楚地了解五脏的病情,参合其中的原则和虚实的纲要,再用五度加以判断。知道了这些,才可以诊病。 所以只了解其阴而不能了解其阳,这是沒有诊法,只了解其阳而不能了解其阴,说明所学的医道是不深的。 知左而不知其右,知右而不知其左,知上而不知其下,知先而不知其后,这种治疗就不能长久。既要了解不好的,也要了解好的。既了解有病的,也要了解无病的,既了解高,也了解下,既了解坐,也了解起,既了解行,也了解止。这样就能做到有条不紊,诊法才算全备,而永远不会出差错了。 “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这里讲的,一个人如果是气弱,气虚了,阳气虚;,在加上形是阴,形弱了,就是阴阳两虚了。就是死症,如果一个人形气都有余,就是脉气不足,看他都是正常人,但膜他的脉是脉气不足,选这也是死症。从这里我们知道,人的脉气很重要。血在脉中,气在脉外。所有诊断的方向,中医讲的是脉症和,易治,脉症不和,就是难治。所以诊病有一定的大法,医生应该坐起有准则,举动有规律,头脑灵活,而且一定冷静地上下观察,来分別四时八节,观察邪气中于五脏的何部,按其脉息的动静,循摸天肤滑浬寒温的概况。视其大小便的变化,参合病态,从而知道是逆是顺,又知道了病名,这样诊视疾病,可以十不失一,也不会违背人情。所以诊病的时候,或察其呼吸,或看其精神,都能不失去条理,医理极高明了,自然长久不出事故。假如不知道这些,违反了原则和原理,乱谈病情,乱下结纶,这叫做违反规律。 解精微论 第八十一 人的志与人的神不一样。火的精是不含杂质的,就是人的神。水的精,没有含一点杂质的是人的志。比如一个人要立志做什么,当什么,这就是人的志向。水如果纯精,不含杂质的吋候,人的志向会很大,当火没有杂质时,是人的神。当有杂质进来以后,神就不守。志就不齐。水火的常态,应该是水在下面,火在上面,所以水火才会和。俗话说: 心悲叫做志悲,因为肾志与心精同时聚合于目,所以心肾俱悲,神气就传到心精,而不下传于肾志。肾志独悲,水失去了精的约制,所以,泪水流出来了。鼻涕属于脑,脑属阳,髓是要充满骨空的。所以,脑髓渗漏而成涕。肾志是骨的主宰,所以泪水流出而鼻涕也随着出来,这是因为涕,泪是同类的关系,涕和泪好像烹弟一样,危急则同死,生乐则共存,如果肾志有了悲衰,那么涕泪就会一起涌出,涕泪所以俱出而相随,是由于涕泪同属于水的缘故。 “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脚低板一定要热,脚背上要冷的,因为脚背上是阳,阴与阳并行的时候,所以脚背上是阳但膜上去是凉的,脚板是阴的地方,但膜上去是热的。这是常态。迎风流泪不止,是因为风邪中于目的时候,阳气内守于精,火气燔且,所以见风就会流泪了。 刺法 第七十二 阴阳升降这是正常人,阴升阳降,阳升阴降,这是正常人的昼夜循环,永远不歇歇的。如果说阴阳升降失控,这时气血交流会发生变化。或者造成人突然死掉了,如果气血在正常的循环时,突然受阻了,这时病人会出现变异。比如白天好睡,突然昏倒等。过了这个时候又醒过来了。又如晚上本来睡得好好的,突然又醒过来了,睡不着,这些都是症照,证明气血受阻了。这时,我们可用针灸去调理。比如肝木,如果太过了,就是树木长的太茂密了,树会死的,因为呼吸不畅通了。所以木不可以郁,太密集不好,木要疏。所以,我们有金克木,就是用金来制木,如果没有金来制木,肝气就会乱。如果说肝气郁集的时候,我们要如何让他升发,把郁集的气散掉呢?第一要待时机,如冬至以后,小寒大寒,这时是水在生木,如去下手,不是时机,要等到肝气升起来在下手,所以说如果要把肝木郁集的症状去掉的时候,我们等到立春的时候开始动。立春的时候是肝经的本气。这时是肝气起来的时候,我们下肝经的井穴大敦。夏天是心脏,心脏的气本来要升发,现在郁集到了,火气太大,闷在里面出不来,这时,可在春分以后,在清明的时节,取它的荣穴劳宫穴,可以把心火散开。 脾土应该是升发,地气往上升的,如果这个脾土不升发,郁集在里面,湿很盛,停在身体里,肚子很胀时,我们要等到立夏就是季节转挽的时候,扎脾经的太白穴输穴。 所以,井荣俞经合,配合五脏,配合春夏秋冬,所以,春夏,我们取井荣。秋冬时取经合。长夏时取俞穴。这个可以疏脏气。 每个人都有脏气郁闷的时候,这个脏气会郁到的原因,大都是情志的问题,有时太喜,太忧,太悲,太怒,太恐,都会造成这样的。 肺经,本本要升发,结果肺的经气不足,不能升发,郁结到了,就是压抑到了。这时,我们要让肺气疏畅,我们可在肺经的经渠穴上下针,这就是在针灸里学的。 井荣俞经合,配合春夏,长夏,秋冬。冬天肾气受阻,肾气本来往上升的,才会进入督脉,进入骨髓才能进入脑部。我们才能有智慧,有记意,耳朵才能听到声音,头发才气黑。肾气如果受阻了,上不去,我们可在冬天时在肾经的合穴上下针(阴谷穴)。剌法都是先剌左边,在刺右边,因为人的气是由左到右,血是由右到左的 。 升发不順畅,这个脏气该生的不升,可以铡他,过与不及,不及大多是虚症,过就是里面长东西了。肝气本来要下降的,结果肝木生火,这是正常,但现在肝给心脏提供血,心脏不收,这时,肝气会过剩,子能令母实,所以就会令肝过剩了。这时,我们就要把它岁散掉,不能让它停在里面,这样会产生危险。这时我们可用金来克木,可以下肺经的井穴少商,在剌它的合穴曲尺。都是以井穴与合穴来调理。 心火欲降,脾土不受,这时,心火逆,心火燥热,舌头都干了,这时我们要把心火发散掉,如果心火太热,心脉一定很大,火是水来克火,我们就用水脏,水的阳脏是膀胱经,阴脏是肾经,所以可用阴脏上的井穴下针,在膀胱经的合穴上下针。这样上焦过热的心火可以下降。 如果脾土的气,肺经不受(土生金),造成中焦湿热过剩,因为木克土,我们可在肝经上下手。用相克的方式在肝经的井穴大敦上面下针,在刺胆经的合穴(阳陵泉)。这样我们可以把脾太盛的湿热可以用这两个穴道泻掉。 肺应该生水,结果丢生水的时候,水不受,使金气过剩,因为火能克金,我们可以在心包经上的中冲穴上下针。再在三焦经的和穴天井上下针,这就可以让木的经气散掉。 |
|
6668楼#
发布于:2016-04-27 22:24
82,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4月27日《黄帝内经》第82课心得
5,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 (1)寸脉为阳,尺脉为阴,常态是阳高一点,阴低一点,反之则阴胜阳衰。 (2)脉全浮在外面上来了:阳太盛阴虚。 (3)脉沉到里面去了:阳虚阴盛。 (4)至阴虚,则阳气绝而不降,至阳盛,则阴气微而不升,能使阴阳融合交通(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有修养医生的本事。 (5)高明医生的治病,诊脉要掌握阴阳的先后,参考奇恒之势六十首,综合从各种细微诊察所得的情况,推究阴阳的变化,清楚地了解五脏的病情,参合其中的原则和虚实的纲要,再用五度加以判断。 6,形弱(阳)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脉症不合)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脉症合),生 第八十一篇 解精微论篇 1,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人的志与人的神不一样。火的精是不含杂质的,就是人的神。水的精,没有含一点杂质的是人的志。 (1)心悲即志悲,肾志与心精同时聚合于目,故心肾俱悲。神气就传到心精,而不下传于肾志。肾志独悲,水失去了精的约制,则流眼泪。 (2)鼻涕属于脑,脑属阳,髓是要充满骨空的。脑髓渗漏而成涕。肾志是骨的主宰,鼻涕随着泪水一起出来,涕泪同属水 2,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常态脚底阳经经过热,脚背冷 3,迎风流泪不止:风邪中于目,阳气内守于精,眼睛火热,见风更盛 第七十二(遗篇)刺法论 1,阴升阳降,阳升阴降:正常人的昼夜循环,永远不歇歇。阴阳升降失控,气血交流会发生变化。可能死亡。 (1)预防:气血在正常的循环时,受阻时会有异常情况。 例:A,白天好睡,突然昏倒。 B,晚上睡得好好的,突然又醒过来了,睡不着 C,肝木太过,树木长的太茂密了,呼吸不畅通会死,可金克木制衡 2,肝气郁集 (1)肝脏王时下手,下井穴大敦。 (2)导致夏天心脏脏气不能升发。火气太大,闷在里面出不来,春分、清明的时节,下荣穴劳营穴,散心火。 (3)脾土应升发,地气往上升,反之郁集在里面,湿盛,肚子很胀,立夏即季节转换下脾经的太白穴输穴。 (4)疏脏气:春夏下井荣 秋冬下经、合 长夏下俞穴 (5) 肺经气不足,不能升发,郁结,下经渠穴 (6)冬天肾气受阻,肾气本往上升,才会进入督脉,进入骨髓才能进入脑部。冬天下肾经的合穴阴谷穴。 (7)注意:剌法先剌左边,再刺右边。人的气是由左到右,血是由右到左的。 3,脏气过剩:过与不及,不及大多是虚症,过是实证,里面长东西了。 (1)肝给心脏提供血,心脏不收,导致肝气会过剩,子能令母实。 治疗:金克木,下肺经的井穴少商,合穴曲池。肝气随金气散 注:都是以井穴与合穴来调理。 (2)心火欲降,脾土不受,导致心火上逆,上焦燥热,舌头干 治疗:水克火,散心火。水的阳脏是膀胱经,阴脏是肾经,阴脏上的井穴下针,在膀胱经的合穴上下针。上焦过热的心火可以下降。 注意事项:上热下寒,一定取阴经的相克的脏井穴,阳经的合穴。泄气的手法是不留针。 (3)脾土的气,肺经不受,导致中焦湿热过剩 治疗:木克土,下肝经的井穴大敦,再刺胆经的合穴阳陵泉。 (4)肺生水,水不受,则金气过剩 治疗:火克金,下心包经上的井穴中冲。再下三焦经的合穴天井 |
|
6669楼#
发布于:2016-04-27 22: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报到 2016年4月27日《黄帝内经》82课心得: 气在脉外,脉中是血。把脉向一边推时,可以感觉到。脉气足时脉有力。 脉症合非常好治,脉治不合不好治。病人的脉亢盛有余,就应该考虑到其虚损不足的另一面,应该检查病人全身上下各个部位,参照脉象深入探查病的根源。 如果形体、正气都衰弱,即气血两虚,危;如果形体有余、脉象不足(几乎摸不到),是脉症不合,危;如果形衰脉实,说明仍有生机。医生必须内察病人的五脏六腑,外察病人生活起居及人际关系、四季节气、八风影响。了解病邪进入了五脏的哪个部位。诊脉时了解脉的变化,根据脉象了解寒热,了解气机的顺逆,判断脉症是否相符,就可以确切知道是什么病了。 解精微论(八十一篇) 悲伤时涕泪一起流,心脏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主宰,心开窍于目,其华在面。所以,一个人如果健康快乐,那么两眼就表现为和悦有神,如果一个人有病痛和忧愁,也能从面部气色上反映出来,所以悲哀时眼泪就会流出来。 水之精即肾之志,火之精即心之神,常态水在上火在下,水火互相感应,心肾互相影响。神志都悲,泪水就会流出来。心神和肾志的功能都反映在眼上,心悲即志悲,心肾同悲时,心的功能受到影响,心肾平衡被破坏,肾脏固摄制约阴精的功能也会,阴精便化生成水液从眼中流出。涕属脑,脑为髓海,属阴,髓充满骨中,脑髓中水渗出形成鼻涕。 肾主管全身骨髓,所以眼泪流出时鼻涕也流出。涕泪同类,好比兄弟,同进同出。志悲的人必定感到抑郁,全身抖动,阴气上冲于脑,神志即离开眼睛,眼睛推动神志的控制,则涕泪一起流出。 哭泣时没有眼泪流出,或者即使有眼泪也很少,而且鼻涕也不会一起流出,是因为并不感到悲伤。不悲伤,心神就没有被伤,心脏功能正常,就不会影响到肾功能,肾仍然具有固摄制约阴精的功能,因而眼泪就不会流出。 气逆而患厥病时,阳气聚集在上部,上部阳气过分亢盛,像火气上炎;阴气聚集在下部,则足冷发胀。人的眼睛由水的凝结而成,如果五脏阳气一起上逆,导致“一水不能胜五火”,就会目盲不能视物。 临风流泪不止,是因为风邪入目所至。本来阳气就亢盛于上部,遇风吹后,如同火势被风吹更加旺盛,就会临风流泪不止。就好像自然界中火热过极就要生风,疾风过后就要下雨一样。 刺法论(素问遗篇) 阳气升发不畅,不及,是虚症。 白天该清醒时却想睡觉、晚上该睡觉时却醒来……这些异常的情况就是气血受阻。 脏气被郁结是因为情志原因。疏脏气要春夏刺井荥,秋冬刺经合,长夏刺俞穴。 肝气郁结(木要疏不可郁)初病 肝木之气本欲向上升入脑中(肝血入脑),但冬至之后,小寒、大寒节令过寒而压抑木气不升。等立春时(肝木是本气),针刺大敦(足厥阴肝经井穴)。每年立春可以大敦放几滴血解肝郁。 心气郁结(火气太大郁结在里面): 心火之气本欲向上升发,但春分之后雨水、惊蛰气温不足,压抑心火之气不升。春分后、清明时节,针刺劳宫(手厥阴心包经荥穴)。 脾气郁结(脾土要生发): 清明、谷雨大气热度不足,压抑脾土之气不升。立夏之后小满、芒种,针刺太白(足太阴脾经俞穴)。 肺气郁结: 肺金之气本欲生发,但立夏之后小满、芒种土气升发不足,压抑肺金之气不升。夏至之后,小暑、大暑时,针刺经渠(手太阴肺经经穴)。 肾气郁结:肾水之气欲升发,但立秋之后处暑、白露时节金气不足,压抑肾之水气不升。等秋分之后,寒露霜降时,针刺阴谷(足少阴肾经合穴)。 以上先刺左边,再刺右边。 升发过盛,太过,是实症,不留针、让气泄出来。这种病况是子能令母实。 肝气太过(肝阴实可用):肝木之气欲降,心火不受,木气降而不入,最终肝木气过盛。 让肝气升发就可以让肝气回复正常,泻金气(金克木)以减少金对木的升发的抑制。 用金克木,针刺少商(手太阴肺经井穴)+曲池(手明阳大肠经合穴)。 心火太过: 心火之气欲降,脾土不受,火气降而不入,最终心火过盛,上焦过热。 让心火发散就可以让心气回复正常,泻水气(水克火)以减少水对火的升发的抑制。 针刺涌泉(手少阴肾经井穴)+委中(足太阳膀胱经合穴)。 脾湿太盛:脾土之气欲降,肺金不受,土气降而不入,最终过盛,中焦湿盛。 让脾土升发就可以让脾土回复正常,泻木气(木克土)以减少木对土的升发的抑制。 针刺大敦(足厥阴肝经井穴)+阳陵泉(足少阳胆经合穴)。 肺金过盛(病人会短气):肺金之气欲降,肾水不受,金气降而不入,最终过盛,上焦过热。让肺金升发就可以让金肺气回复正常,泻火气(火克金)以减少火对金的升发的抑制。针刺中冲(手厥阴心包经井穴)+天井(手少阳三焦经合穴)。 肾气过盛:肾水之气欲降,肝木不受,水气降而不入,最终过盛,下焦水气过盛,短气。水气升发就可以让肾气回复正常,泻土气(土克水)以减少土对水的升发的抑制。 用针刺隐白(足太阴脾经井穴)+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 |
|
6670楼#
发布于:2016-04-27 23: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 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26日《黄帝内经》82课心得 3.短期生死诊断 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阳者,至春正月脉有死徵,皆归出春。冬三月主藏而出,在理精气已尽。到春阴阳皆绝,死期在孟春。 春三月之病,曰阳杀,阴阳皆绝,期在草干(秋)。 夏三月之病,夏季阳气当旺,本不易病,一旦病则快而深,至阴(表入里)不过十日,阴阳交,期在溓水(初秋)。 秋三月之病,三阳俱起,不治自已。若阴阳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且三阳独至,期在石水(冰冻时)。二阴(少阴)独至,期在盛水(雨水)。 素问·方盛衰论 一、气的走向 常态阳从左起,阴从右气起,老从上向下,少从下而上。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 二、阙 1.阳气合并,直上不下,则寒厥由足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 2.气聚上不下,则头痛巅疾,求阳不得,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徵,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 3.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入阴分,三阴微,是为少气。 4.五脏气虚 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淋漓,得其时(即秋季),则梦见兵战。 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覆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 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即冬季肾气当旺不旺,则梦伏树下不敢起,时生骛恐。 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夏),则梦燔灼。 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长夏),则梦筑垣盖屋。 此皆五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 三、诊之十度 十度度人:脉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其间细审阴阳之消长,共有十度。 1.阴阳气尽之症脉动无常,散阴颇阳,有脉动频率而气已脱。 2.阴虚至极,天气绝;阳盛至极,地气不足。如人之五脏将绝,连呼吸都将氧气亦无法输入。人的五臓机能过亢,壮热之时即使躺在地上亦无法退。 3.常态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阴阳交并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 4.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血在脉中,气在脉外。 |
|
6671楼#
发布于:2016-04-27 23: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27日《黄帝内经》第83课心得:
疫病,都是节气过长导致生病。 阴阳五行,其间互相生克制化,互有所承,互有相抑,此必须取其生化之源,太过之时必令其折散,不及之时必滋养其源,如此则能扶正,使五行之生化正常,方可事先预防病邪之入侵。其取法如何,方可得生化之源,此良法载于玄珠密语第一卷中。 天地四时必有常轨,阳热之气过长,节气失正,必生疫病,足厥阴肝经之脉气亦必不正。一旦如此,肝气必阻塞于上头部,此时必先取肝经脉气之所行处行间穴。 若阴寒之节气过长,必使手少阴心经之脉气不正,知此则心气阻塞于心胸中,此时则取手厥阴心包经的脉气所行之处劳宫穴。 阴中有阳之冬季过长,必使足太阴脾经之心气不正,如此脾土之气必阻中焦。 阳中有阴之长夏过长,必令手少阳三焦之气阻塞不行,犹天地间之热欲化雨但不雨,知此气机阻塞中焦,吾人可刺手少阳三焦经脉气所行处液门穴。 冷热无常,失其节令,时间过长,必令阳明之气不正。阳明经气受阻,其气必不向上入肺,吾人可刺手太阴肺经脉气之所行处鱼际穴。 秋行夏令,必令足大阳之气不正。太阳气不正时,足少阴气本欲行而受阻,吾人当刺足少阴肾经脉气所行之处然谷穴。 五运之气不正,可以用针使其通畅,如果前进之气太过,折损其过余之气,不使太过之法 五运之气大过,必一再重复聚在其本司之位,此因名不遇其位。如木气过旺,仍属木气,居于木位。新的一年,节气巳变,但去年之天气仍未因此而改变,此天令失常,使人致病也。 己亥之年,岁末寒气到新年来临仍司天气,此即春行冬令,天数有余,必使足厥阴肝经脉气过盛,此天气使然,犹寒风劲急且燥行于木上,必令木增燥作灾,吾人当刺足厥阴肝经脉气所入之合穴曲泉。 子午之年,冬行春令,此天数有余,来年节令必变,此热过盛于上,天气必热,人的上焦心包津液必伤,吾人当取手厥阴心包经脉气所入合穴曲泽。 丑未之年,夏季梅雨太过,此天数有余,其年湿必盛于天,令足太阴脾经之湿过盛,吾人当刺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入合穴阴陵泉,使湿消散,不致湿留关节,造成病害。 寅申之年,春行夏令,夏日过长少阳必盛,此热因过盛而上行,泻其有余之法,当刺手少阳三焦,经脉气之所入合穴天井,使少阳不过于热亢,可免疾病之生矣。 卯酉之年,秋行夏令,夏日延后,阳明热必过盛,金气正行郄逢热势,必终成燥,天干物燥,此时取用手太阴肺经脉气之所入合穴尺泽,可先去过燥之肺金,以防生变矣。 辰戌之年,冬行秋令,天寒在上,地热在下,此令太阳之气不敛反盛,水居天上不化布施,犹人体之水上行而不下,此吾人当取足少阴肾经脉气之所入合穴阴谷,使过盛的太阳之水能内下于肾脏,以免生病。 所以当天地之节气不正,阴阳逆行,必致民病。使用针法正确,可以预防疾痫之发生。 疫病的起源和预防 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刚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柔干),一旦天干化合失其正位,其精奥的主旨,即天地间的变动一旦失常,三年必生成疫病。既能洞察其根源所在,必有良法免除病厄。 木、火、土、金、水五种疫病,会互相传染。若不论大小病,或病状是否相似,如果不施针刺治疗,其不相传变者,是因其人正气(免疫系统)存于体内,病邪无法入侵,此其避免病邪之能力,外来之邪一入体内即以泄汗解之,则正气必相往来。 人在极虚时会心神失其位而出游,以致外在鬼神必干扰之,终成病灾夭折,用刺法来保全其真元 如果是心神因虚而离位,虚在体中,仍不至死,只有病邪乘此虚而入时,方有夭寿之虞。譬如厥阴之脉气虚,天气又虚,无法养肝,人体中肝气虚,又外感天气虚,此重虚之致,再遇木运衰弱之年,终而魂离肝而上头,此时若病邪干扰厥阴脉气,病人身体温者犹可以针治,可刺足少阳脉气所过之经穴坵墟,再刺肝俞即可回复。 如人之病为心气虚又适逢天时相火之运失守其位,造成心火虚,三焦心包相火亦虚,心神必上出百会,再遇火运衰弱之年,火运一衰则水必犯之,令人昏厥。可刺手少阳脉气所过之经穴阳池,再刺心俞即可。 如人之脾病土虚,又适逢天时太阴之土运失守其位,因而重虚。土运过虚,再逢土运过虚之年,肝木必犯之,必令人昏厥。可针足阳明脉气之所过沓穴冲阳,再刺脾俞即可。 如人病肺气虚,又适逢天阳失守,金气益虚,再逢金运过虚之年,如此则火邪必犯,也会令人厥。吾人可刺手阳明脉气之所过经穴合谷,再刺肺俞即可。 如人病肾气虚,又逢天运太阳失守,水气更虚,此重虚之成,再逢水运不足之年必发病。土来犯之,使人神魂不守,终至昏厥。吾人可刺足太阳脉气之所过京骨穴,再刺肾俞穴即可。 十二脏腑各有相司,一旦神失其位,必令精气不利,此时恐邪易犯之,刺法要诀: 十二脏腑之源是气神相合,互有常态之盛衰也。 心脏,是君主之官,神明出此;肺藏,是相傅之官,治节出此;肝脏,是中正之官;胆,是中正之官,决断出此;膻中,是臣使之官,喜乐出此;脾脏,为谏议之官,智周出此;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此;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此;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此;肾脏,作强之官,伎巧出此;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此;膀胱,是州都之官,精液藏此,尿经气化乃出矣。以上凡此十二官,绝不可有一位缺失,其互相制衡,互相支持,循环不已,因此针刺之法,有使其神全,养其真元之妙,也有修炼身体呼吸吐纳之术来保养健康,皆非用在治病之时。所以人能修养精神,为预防灾病之道也。 预防疾病之道,贵在精神内敛,巩固精气,使精神不散,欲念不生。神不能守即有形体,亦无法生存。神能守,则疾病不生。健康之要道在胎息,回归孩提时代之全真,神守在丹田,每息皆入此生命之源,命名为“归宗”。 |
|
6672楼#
发布于:2016-04-27 23: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4月28日《黄帝内经》第83课心得
五行升降,相生相克,太过取之不及,不及以扶之。 四时有常,阳热过长,节气失正,必生疫病。阳热过长,肝经脉气不正必阻于头部,取肝经之行间穴。阴寒过长,心气阻于胸,取心包之荣穴劳宫,气阻于太阴,取脾经之大都,依此类推。此讲的为气过长,疫病为节气过长而致,如四季分明无疫病。 如五行气不正,用针之方式通畅,但名不过位。有太过之脏气,取其合穴消之,如春行冬令,厥阴不退,刺足厥阴之合穴涌泉;冬行春令,少阴不退,刺手少阴之合穴曲泽;夏梅雨过长,太阴不退,取足太阴之阴陵泉;春行夏令,少阳不退,刺手少阴之天井;秋行夏令,阳明不退,刺手太阴之尺泽;冬行秋令,太阳不退,取足少阴之阴谷。 疫病的预防:甲丙戊庚壬为刚干,乙丁己辛癸为柔干,天干化合失其正位则生疫。如丙辛合化水,丙寅年遇到辛月雨水多为正常,如不下雨,三年后必有瘟病,依此类推。 肾有久病者,寅时起面朝南,净神不乱,闭气不息七遍,引颈咽气,如有硬物,七遍后舌下生津,分三次吞咽,再复做。此为气功壮肾法。 欲令脾实不要吃太饱,食后不久坐,食无太酸,无食生冷,宜甘宜淡。 人欲实肺者,要在息气,即呼吸吐纳法。 五疫之至,如何不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如邪入体表汗解之,以艾草煮水洗浴汗出即可,如鼻入嚏出。观想法五气出五脏,用五行之气护身。 精神之病刺法:心神失位致外在鬼神干扰。魂不守舍,刺足少阳之丘墟,再刺肝俞;心虚黑鬼犯之,刺手少阳之经穴,再刺心俞;脾虚青鬼犯,取足阳明经穴,再取脾俞。肺虚见赤鬼,刺手阳明经穴,再取肺俞;肾虚见黄鬼,取足太阳之经穴,再取肾俞。 十二脏之神失位,使其气神相合,刺阳经之原穴,阴经之俞穴。 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修养和神也。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用腹式呼吸法养生。 |
|
6673楼#
发布于:2016-04-27 23: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2016年4月27日《黄帝内经》第82课心得
解经微论篇第八十一 眼泪与鼻涕来源 水为精之志,火为神之精。 人体中,肾水津足其志乃生,火热之精藏之于神乃明,一旦水火相遇,必因神志俱悲,故目中有泪水出。 泪中带涕,是出于脑中,脑居中,脑为髓海,髓充满于骨中,自脑中渗出而为涕。肾主骨生髓,其性相通,故可同进同出。 刺法论第七十二 当升不升,当降不降,气机受阻,用针刺的方法调理。 井荥腧经合配合节气的运用: 不及时: 肝木之气郁结要疏时,要等到立春时节,取足厥阴肝经之井穴大敦(放血)。 心火之气要升发顺畅,待春分后之清明时节,取用心包经之荥穴劳宫(散心火)。 要使土气升发,须在立夏之后,小满芒种时节,取用足太阴脾经之俞穴太白(去湿)。 要使肺气升发顺畅,在夏至之后,小暑大暑时节,取手太阴肺经之经穴经渠。 要使肾水之气升发顺畅,在秋分之后,寒露霜降时节,取足少阴肾经合穴阴谷。 以上刺法都先刺左后刺右病因人之气由左到右,血由右到左。 太过时: 肝气太过,泻其被克之金气。取手太阴肺经井穴少商,再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曲池。 心气太过,泻其被克之水气,取足少阴肾经井穴涌泉,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委中。 脾气太过,泻其被克之木气,取足厥阴肝经之井穴大敦,再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阳陵泉。 肺气太过,泻其被克之火气,取手厥阴心包经之井穴中冲,再刺手少阳三焦经之合穴天井。 肾气太过,泻其被克之土气,取足太阴脾经之井穴隐白,再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足三里。 @教官-徐州-杨诚 |
|
6674楼#
发布于:2016-04-27 23: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焦艳春申请签到2016年04月27日《黄帝内经》第83课心得
气太过,用泻法;气不足,用补法;气在肝经,气郁塞于上,泻足厥阴脉气所流的荥穴行间。气在心经,气郁塞于上,针刺手厥阴心包络气所流的荥劳宫。气在脾经,其气在太阴,刺脾经之荣穴大都。气在少阳经,气闭塞而不通,刺手少阳脉气所流的荥穴液门。气在阳明经,气闭塞不通,针刺肾经荥穴然谷。节气过长,即可能为病。瘟疫就是因节气过长而生。五运之气不正,以针通之。比如,太阴脾湿土太重有余不退位,则人体的脾气会偏盛,刺脾经的合穴阴陵泉。甲、丙、戊、庚、壬 属于阳干,是刚干; 而乙、丁、己、辛、癸,属于阴干、 柔干。如果发生刚干、柔干失守的情况,会造成疫病的流行。时疫发生之前,可以针刺预防。比如土疫伤水脏,刺膀胱经的肾腧穴,用补法补肾。三天后再刺脾经的俞穴太白穴,用泻法 ,泻所郁结的土气。肝有病,要实脾,补肾。实脾:平时不饱食,不吃或少吃生冷,饭后不久坐,不食过酸,食物适宜甘淡。人体的十二个器官之间不能失调,否则生病。针刺有保全精神,调养真元之气的功能,平常养生也可以用,不只是用来治病。心是君主之官,有病时刺心经的原穴神门穴;肺是相傅之官,有病时刺肺经的原穴太渊穴;肝是将军之官,有病时刺肝经原穴太冲穴;胆是中正之官,有病时刺胆经的原穴丘墟穴;心包是臣使之官,有病时刺心包经的荣穴劳宫穴。脾是谏议之官,有病时刺脾经的原穴太白穴;胃是仓廪之官,有病时刺胃经的原穴冲阳穴;大肠是传道之官,有病时刺大肠经的原穴合谷穴;小肠是受盛之官,有病时刺小肠经的原穴腕骨穴;肾是作强之官,有病时刺肾经的原穴太溪穴;三焦是决渎之官,有病时刺三焦经的原穴阳池穴;膀胱是州都之官,有病时刺膀胱经的原穴京骨穴。 预防疾病之道,贵在精神内敛。神能守,则疾病不生。健康之道在胎息,回归本源,神守丹田,即为归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