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5楼#
发布于:2016-04-28 21:10
@教官-藁城-贾英然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4月28日《黄帝内经》第83课心得。
1.节气过长都是不正确的,例如人在冬天脸色暗一点为常态,代表收藏,但春天来了以后,脸色还是暗就代表冬天之气太长了。气太过,取该经的荥穴。疫病都是节气太长造成的。春行冬令,肝气有余。刺足厥阴肝经脉气所入之合穴曲泉穴。冬行春令,天气必热,人的上焦心包津液必伤,当取手厥阴心包经脉气所入何选合穴曲泽。夏季梅雨太过,使太阴脾经之湿过盛,刺阳陵泉。春行夏令,夏日过长,少阴必盛,热因过盛而上行,泻其有余之法,刺少阳三焦的合穴天井穴。秋行夏令,夏日延后,阳明热必过盛,取肺经的尺泽穴。冬行秋令,天寒在上,地热在下,取肾经的合穴阴谷,使过盛的太阳之水能内下于肾脏。 2.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丙戊庚壬为刚干,乙丁己辛癸为柔干。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肾有久病时,可以在寅时面向南立,去除杂念,凝神闭气不呼吸,伸颈咽气,如吞硬物入肚中,连续七咽,舌下必生津液无数,再用心分3次把津液吞下入丹田中,可以补精益气。肝有病时必先实脾,实脾时不可以过饱,饱食后不久坐,不可以吃过酸的食物,不吃生冷的食物,宜吃味甘味淡的食物。要肺强壮的最好办法就是呼吸吐纳。 3.阳经有独立的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取它的俞穴为原穴。心神虚则心焦不守,刺原穴神门穴,补法,扪针。肺魄虚,刺原穴太渊穴,补法,扪针。肝魂虚,刺原穴太冲穴,补法。胆虚则疑虑不决刺原穴丘墟。膻中虚使人神志恍然,精神不聚,刺原穴劳宫穴,补法。思绪太过伤脾,刺原穴公孙,补法。大肠失守, 无法传导秽物, 刺原穴合谷穴,补法。小肠失守,谷物精华无法生化为体用,刺原穴腕骨,补法。肾气虚,必使志竭,刺原穴太溪穴,补法。三焦失守,水道决渎不利,刺原穴阳池穴,补法。 膀胱失守,则气化不足,致癃闭,刺原穴京骨,补法。 |
|
6706楼#
发布于:2016-04-28 21: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28《黄帝内经》第84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28《黄帝内经》第84心得 刺法论第七十二 为医者必明阴阳,阴阳平衡才能真正治好病。中医派别很多,但真正治病效果好的,乃经方派。 |
|
6707楼#
发布于:2016-04-28 21: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惠州-赖惠平2016年4月28日《黄帝内经》第83心得: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刺法,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写盛蠲余,令除斯苦。 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期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陰之井。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荧。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陰之俞。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陰之经。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陰之合。 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预备,愿闻其降,可能先防。岐伯曰:既明其升。必达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降而不下,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陰之所出,刺手陽明之所入。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矣。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陰之所出,刺足太陽之所入。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厥陰之所出,刺足少陽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心包络所出,制手少陽所入也。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土,可散其郁,当刺足太陰之所出,刺足陽明之所入。 帝曰:五运之至有前后,与升降往来,有所承抑之,可得闻乎刺法?岐伯曰:当取其化源也。是故太过取之,不及资之,太过取之,次抑其郁,取其运之化源,令折郁气;不及扶资,以扶运气,以避虚邪也。资取之法,令出《密语》。 黄帝问曰:升降之刺,以知其要。愿闻司天未得迁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万化之或其皆妄,然与民为病,可得先除,欲济群生,愿闻其说。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言其至理,圣念慈悯,欲济群生,臣乃尽陈斯道,可申洞微。太陽复布,即厥陰不迁正,不迁正,气塞于止,当写足厥陰之所流。厥陰复布,少陰不迁正,不迁正,即气塞于上,当刺心包络脉之所流。少陰复布,太陰不迁正,不迁正,即气留于上,当刺足太陰之所流。太陰复布,少陽不迁正,不迁正,则气塞未通,当刺手少陽之所流。少陽复布,则陽明不迁正,不迁正,则气未通上,当刺手太陰之所流。陽明复布,太陽迁正,不迁正,则复塞其气,当刺足少陰之所流。 帝曰:迁正不前,以通其要。愿闻不退,欲折其余,无令过失,可得明乎?岐伯曰:气过有余,复作布正,是名不退位也。使地气不得后化,新司天未可迁正,故复布化令如故也。巳亥之岁,天数有余,故厥陰不退位也,风行于上,木化布天,当刺足厥陰之所入。子午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陰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余化布天,当刺手厥陰之所入。丑未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陰不退位也,湿行于上,雨化布天,当刺足太陰之所入。寅申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陽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化布天,当刺手少陽所入。卯酉之岁,天数有余,故陽明不退位也,金行于上,燥化布天,当刺手太陰之所入。辰戌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陽不退位也,寒行于上,凛水化布天,当刺足少陰之所入。故天地气逆,化成民病,以法刺之,预可平疴。 黄帝问曰: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运之气皆虚乎?与民为病,可得平乎?岐伯曰:深乎哉问!明其奥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谓根之可见,必有逃门。 假令甲子刚柔失守,刚未正,柔孤而有亏,时序不令,即音律非从,如此三年,变大疫也。详其微甚。察其浅深,欲至而可刺,刺之当先补肾俞,次三日,可刺足太陰之所注。又有下位已卯不至,而甲子孤立者,次三年作土疠,其法补写,一如甲子同法也。其刺以毕,又不须夜行及远行,令七日洁,清静斋戒,所有自来。肾有久痛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假令丙寅刚柔失守,上刚干失守,下柔不可独主之,中水运非太过,不可执法而定之。布天有余,而失守上正,天地不合,即律吕音异,如此即天运失序,后三年变疫。详其微甚,差有大小,徐至即后三年,至甚即首三年,当先补心俞,次五日,可刺肾之所入。又有下位地甲子辛已柔不附刚,亦名失守,即地运皆虚,后三年变水疠,即刺法皆如此矣。其刺如华,慎其大喜欲情于中,如不忌,即其气复散也,令静七日,心欲实,令少思。 假令庚辰刚柔失守,上位失守,下位无合,乙庚金运,故非相招,布天未退,中运胜来,上下相错,谓之失守,姑洗林钟,商音不应也。如此则天运化易,三年变大疫。详天数,差的微甚,微即微,三年至,甚即甚,三年至,当先补肝俞,次三日,可刺肺之所行。刺毕,可静神七日,慎勿大怒,怒必真气却散之。又或在下地甲子乙未失守者,即乙柔干,即上庚独治之,亦名失守者,即天运孤主之,三年变疠,名曰金疠,其至待时也。详其地数之等差,亦推其微甚,可知迟速耳。诸位乙庚失守,刺法同。肝欲平,即勿怒。 假令壬午刚柔失守,上壬未近正,下丁独然,即虽陽年,亏及不同,上下失守,相招其有期,差之微甚,各有其数也,律吕二角,失而不和,同音有日,微甚如见,三年大疫。当刺脾之俞,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也。刺毕,静神七日,勿大醉歌乐,其气复散,又勿饱食,勿食生物,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又或地下甲子丁酉失守其位,未得中司,即气不当位,下不与壬奉合者,亦名失守,非名合德,故柔不附刚,即地运不合,三年变疠,其刺法亦如木疫之法。 假令戊申刚柔失守,戊癸虽火运,陽年不太过也,上失其刚,柔地独主,其气不正,故有邪干,迭移其位,差有浅深,欲至将合,音律先同,如此天运失时,三年之中,火疫至矣,当刺肺之俞。刺毕,静神七日,勿大悲伤也,悲伤即肺动,而其气复散也,人欲实肺者,要在息气也。又或地下甲子癸亥失守者,即柔失守位也,即上失其刚也。即亦名戊癸不相合德者也,即运与地虚,后三年变疠,即名火疠。 是故立地五年,以明失守,以穷法刺,于是疫之与疠,即是上下刚柔之名也,穷归一体也。即刺疫法,只有五法,即总其诸位失守,故只归五行而统之也。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梁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气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又一法,于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二十斤煅了也;七日终,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一下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 黄帝问曰:人虚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何以全真?愿闻刺法。岐伯稽首再拜曰:昭乎哉问!谓神移失守,虽在其体,然不致死,或有邪干,故令夭寿。只如厥陰失守,天以虚,人气肝虚,感天重虚。即魂游于上,邪干,厥大气,身温犹可刺之,制其足少陽之所过,次刺肝之俞。人病心虚,又遇群相二火司天失守,感而三虚,遇火不及,黑尸鬼犯之,令人暴亡,可刺手少陽之所过,复刺心俞。人脾病,又遇太陰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土不及,青尸鬼邪,犯之于人,令人暴亡,可刺足陽明之所过,复刺脾之俞。人肺病,遇陽明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金不及,有赤尸鬼犯人,令人暴亡,可刺手陽明之所过,复刺肺俞。人肾病,又遇太陽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水运不及之年,有黄尸鬼,干犯人正气,吸人神魂,致暴亡,可刺足太陽之所过,复刺肾俞。 黄帝问曰:十二藏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圆,恐邪干犯,治之可刺?愿闻其要。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至理道真宗,此非圣帝,焉穷斯源,是谓气神合道,契符上天。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陰之源。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可刺手太陰之源。肝者,将军之官,谋虚出焉,可刺足厥陰之源。胆者,中正不官,决断出焉,可刺足少陽之源。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可刺心包络所流。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可刺脾之源。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可刺胃之源。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可刺大肠之源。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刺小肠之源。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刺其肾之源。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刺三焦之源。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刺膀胱之源。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 |
|
6708楼#
发布于:2016-04-28 21: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郭艳申请签到,2016年4月28日《黄帝内经》第83课心得
1、天地四时必有常轨,阳热之气过长,节气失正,必生疫病,必先取肝经脉气之所行处行间穴。若阴寒之节气过长,必使手少阴心经之脉气不正,取手厥阴心包经的脉气所行之处劳宫穴。阳中有阴之长夏过长,必令手少阳三焦之气阻塞不行,可刺手少阳三焦经脉气所行处液门穴。冷热无常,失其节令,时间过长,必令阳明之气不正。阳明经气受阻,其气必不向上入肺,可刺手太阴肺经脉气之鱼际穴。秋行夏令,必令足大阳之气不正。当刺足少阴肾经脉气之然谷穴。已亥之年,必使足厥阴肝经脉气过盛,当刺足厥阴脉气所入之合穴曲泉。 2.春行冬令,肝气有余。刺足厥阴肝经脉气所入之合穴曲泉穴。冬行春令,天气必热,人的上焦心包津液必伤,当取手厥阴心包经脉气所入何选合穴曲泽。夏季梅雨太过,使太阴脾经之湿过盛,刺阳陵泉。春行夏令,夏日过长,少阴必盛,热因过盛而上行,泻其有余之法,刺少阳三焦的合穴天井穴。秋行夏令,夏日延后,阳明热必过盛,取肺经的尺泽穴。冬行秋令,天寒在上,地热在下,取肾经的合穴阴谷,使过盛的太阳之水能内下于肾脏,以免生病。 3.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丙戊庚壬为刚干,乙丁己辛癸为柔干。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 4.肾有久病时,可以在寅时面向南立,去除杂念,凝神闭气不呼吸,伸长脖子咽气,如吞硬物入肚中,连续七咽,舌下必生津液无数,然后分3次把津液吞下入丹田中,可以补精益气。 5.肝有病时必先实脾,实脾时不可以过饱,饱食后多走动,不可以吃过酸的食物,不吃生冷的食物,宜吃味甘味淡的食物 6.如是心神因虚而离位,虚在体中,仍不至死,可刺足少阳脉气所过之经穴垢虚,再刺肝俞即可恢复。如人之病为心气虚又适逢天进相火之运失守其位,造成心火虚,三焦心包相火变虚,心神必上出百会,可刺手少阳脉气所过之经穴其守,可刺足厥阴肝经这太冲穴,用补刺手法即可。 7、心脏,神虚则心焦不守,可针刺手少阴之原神门穴,针用补法,出针扪穴不使气出。肺一旦因虚不司其职,可针刺手太阴太渊穴,用补法,出针必扪针孔。肝脏失守,针刺足厥阴肝经之太冲穴,用补法。胆虚,刺足少阳胆经之垢虚穴。膻中虚,针刺手厥阴心包脉气劳宫穴,用补法。脾脏太过刺脾经公孙穴,补。胃气伤,刺胃经脉气冲阳穴,补。大肠失守,刺大肠脉气合谷穴,用补。小肠失守,刺小肠脉气腕骨穴,补。肾脏气虚,刺肾经脉气太溪穴,补。三焦失守,刺三焦脉气阳池穴,补。膀胱失守,刺膀胱经脉京骨穴,补 8.要肺强壮的最好办法就是呼吸吐纳。 9.阳经有独立的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取它的俞穴为原穴。神不守可以下原穴。经常打坐藏神,气就不会跑,人自然就健康。 |
|
6709楼#
发布于:2016-04-28 21: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山西吴静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8日学习《黄帝内经》第83课心得 春夏秋冬各有各的时段,不应该过长,某一气太过,取该经的荣穴。疫病都是节气太长造成的。 春行冬令,肝气有余。刺曲泉穴。冬行春令,天气必热,人的上焦心包津液必伤,取曲泽。夏季梅雨太过,脾湿过盛,刺阳陵泉。春行夏令,夏日过长,刺合穴,天井穴。秋行夏令,夏日延后,取尺泽穴。冬行秋令,取阴谷。 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丙戊庚壬为刚干,乙丁己辛癸为柔干。 肾有久病时,凝神闭气不呼吸,伸颈咽气,连续七咽,舌下必生津液无数,再用心分3次把津液吞下入丹田中,可以补精益气。 肝有病时必先实脾,不可以过饱,饱食后不久坐,不可以吃过酸的食物,不吃生冷的食物,宜吃味甘味淡的食物。 肺强壮的最好办法就是呼吸吐纳。 |
|
6710楼#
发布于:2016-04-28 21:32
(3)肾脏不好的人,寅时可以起来,面朝南练气,嘴巴鼻子闭住,七次不呼吸,脖子伸长吞气,七遍以后会感觉到舌下生津。
(4)肝有病先实脾:吃饱不要坐在那里,起来走走,不要吃太饱,过酸,生冷的食物,吃带点甘味淡味的东西。 (5)实肺用呼吸吐纳。木火土金水五种疫病会互相传染 疫病预防:正气要很盛。进入疫区觉得身体不对时,用艾草煮水泡,发汗。观想法来保护自己。药:小金丹方 4,阳经有独立的原穴,阴经没有,则取其俞穴为原穴。 (1)心神不守(虚)则心焦不守,刺原穴神门穴,补法,扪针。 (2)肺,治节出此,魄虚,刺原穴太渊穴,补法,扪针。 (3)肝,谋律,魂虚,刺原穴太冲穴,补法。 (4)胆虚,疑虑不决刺原穴丘墟。 (5)膻中,喜乐,虚使人神志恍然,精神不聚,刺原穴劳宫穴,补法。 (6)思绪太过伤脾,刺原穴公孙,补法。 暴饮暴食伤胃气,下冲阳。 (7)大肠失守, 无法传导秽物, 刺原穴合谷穴,补法。 (8)小肠失守,谷物精华无法生化为体用,刺原穴腕骨,补法。 (9)肾气虚,必使志竭,刺原穴太溪穴,补法。 (10)三焦失守,水道决渎不利,刺原穴阳池穴,补法。 (11)膀胱失守,则气化不足,致癃闭,刺原穴京骨,补法。 |
|
6711楼#
发布于:2016-04-28 22: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28号,《黄帝内经》第83课心得 阴阳五行,其间互相生克制化,互有所承,互有相抑,必须取其生化之源,太过之时必令其折散,不及之时必滋养其源,如此则能扶正,使五行之生化正常,方可事先预防病邪之入侵。 天地四时必有常轨,阳热之气过长,节气失正,必生疫病,足厥阴肝经之脉气亦必不正。一旦如此,肝气必阻塞于上头部,此时必先取肝经脉气之所行处行间穴。 若阴寒之节气过长,必使手少阴心经之脉气不正,知此则心气阻塞于心胸中,此时则取手厥阴心包经的脉气所行之处劳宫穴。 阴中有阳之冬季过长,必使足太阴脾经之心气不正,如此脾土之气必阻中焦。 阳中有阴之长夏过长,必令手少阳三焦之气阻塞不行,犹天地间之热欲化雨但不雨,知此气机阻塞中焦,可刺手少阳三焦经脉气所行处液门穴。 冷热无常,失其节令,时间过长,必令阳明之气不正。阳明经气受阻,其气必不向上入肺,可刺手太阴肺经脉气之所行处鱼际穴。 秋行夏令,必令足大阳之气不正。太阳气不正时,足少阴气本欲行而受阻,当刺足少阴肾经脉气所行之处然谷穴。 五运之气大过,必一再重复聚在其本司之位,此因名不遇其位。如木气过旺,仍属木气,居于木位。新的一年,节气巳变,但去年之天气仍未因此而改变,此天令失常,使人致病。 己亥之年,岁末寒气到新年来临仍司天气,此即春行冬令,天数有余,必使足厥阴肝经脉气过盛,此天气使然,犹寒风劲急且燥行于木上,必令木增燥作灾,当刺足厥阴肝经脉气所入之合穴曲泉。 子午之年,冬行春令,此天数有余,来年节令必变,此热过盛于上,天气必热,人的上焦心包津液必伤,吾人当取手厥阴心包经脉气所入合穴曲泽。 丑未之年,夏季梅雨太过,此天数有余,其年湿必盛于天,令足太阴脾经之湿过盛,当刺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入合穴阴陵泉,使湿消散,不致湿留关节,造成病害。 寅申之年,春行夏令,夏日过长少阳必盛,此热因过盛而上行,泻其有余之法,当刺手少阳三焦,经脉气之所入合穴天井,使少阳不过于热亢,可免疾病之生。 卯酉之年,秋行夏令,夏日延后,阳明热必过盛,金气正行郄逢热势,必终成燥,天干物燥,此时取用手太阴肺经脉气之所入合穴尺泽,可先去过燥之肺金,以防生变。 辰戌之年,冬行秋令,天寒在上,地热在下,此令太阳之气不敛反盛,水居天上不化布施,犹人体之水上行而不下,此当取足少阴肾经脉气之所入合穴阴谷,使过盛的太阳之水能内下于肾脏,以免生病. 所以当天地之节气不正,阴阳逆行,必致民病,使用针法正确,可以预防疾痫之发生。 木、火、土、金、水五种疫病,会互相传染,其不相传变者,是因其人正气(免疫系统)存于体内,病邪无法入侵,此其避免病邪之能力,外来之邪一入体内即以泄汗解之,则正气必相往来。病气若出于鼻间,由鼻吸入,则以嚏出病,邪不入侵则无法相染,要令疫病出鼻,须先观想心神如日之炙,欲使心神与病邪相抗,先想青色之气自肝位出向左行,终生林木。再想白色之气自肺出而向右行,终而化为剑戟刀枪。再想火红之气自心出向头上行,终成明亮之火光。再想黑色气自肾脏出向下体而行,终而成水。再想黄明之气自脾脏出,而入主中央部位化为黄土。当五行之气护身完毕时,然后头部会有如北斗七星之壮盛,如此再进入失序得疫病之场合,则可无虑。 又有一法,可在一年之春分日,日未出时运气吐出中焦之湿液,,亦可免除疫病。又一法,可在雨水之日连续三日以艾草煮水沐浴来泄出汗水,也可避免疫病。又一法,取小金丹方,即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合作细粉同入,在泥土地上筑高一尺土堆,下方挖空火烧,上方土中置药末,不用炉,如此焚烧七日不断,断火后冷却七日,笫二日取出,把药与土混合埋入地中七日,取出后,白昼时研磨三日使成细砂,再入蜜为丸,作成如梧桐子大小,每月之朔日望日清晨日出时,深呼吸一口,再以冷水吞服一丸,以意念达于丹田,如此服十粒后,必可避除疫病。 人在极虚时会心神失其位而出游,以致外在鬼神必干扰之,终成病灾夭折,如果是心神因虚而离位,虚在体中,仍不至死,只有病邪乘此虚而入时,方有夭寿之虞。如厥阴之脉气虚,天气又虚,无法养肝,人体中肝气虚,又外感天气虚,此重虚之致,再遇木运衰弱之年,终而魂离肝而上头,此时若病邪干扰厥阴脉气,病人身体温者犹可以针治,可刺足少阳脉气所过之经穴坵墟,再刺肝俞即可恢复。 如人之病为心气虚又适逢天时相火之运失守其位,造成心火虚,三焦心包相火亦虚,心神必上出百会,再遇火运衰弱之年,火运一衰则水必犯之,令人昏厥。可刺手少阳脉气所过之经穴阳池,再刺心俞即可。 如人之脾病土虚,又适逢天时太阴之土运失守其位,因而重虚。土运过虚,再逢土运过虚之年,肝木必犯之,必令人昏厥。可针足阳明脉气之所过沓穴冲阳,再刺脾俞即可。 如人病肺气虚,又适逢天阳失守,金气益虚,再逢金运过虚之年,如此则火邪必犯,也会令人厥,可刺手阳明脉气之所过经穴合谷,再刺肺俞即可。 如人病肾气虚,又逢天运太阳失守,水气更虚,此重虚之成,再逢水运不足之年必发病。土来犯之,使人神魂不守,终至昏厥。可刺足太阳脉气之所过京骨穴,再刺肾俞穴即可。 十二脏腑各有相司,一旦神失其位,必令精气不利,十二脏腑之源是气神相合,互有常态之盛衰。 心脏,是君主之官,神明出此,神虚则心焦不守,可针刺手少阴之原神门穴,针用补法,出针扪穴不使气出。 肺藏,是相傅之官,治节出此,人体中之节律由此。一旦肺魄因虚不司其职,可针刺手太阴之原太渊穴,用补刺手法,出针必扪针孔。 肝脏,是中正之官,谋虑出此,肝虚则魂失其守,可针刺足厥阴肝经之原太冲穴,用补刺法即可。 胆,是中正之官,决断出此,胆虚则令人疑虑不决,可刺足少阳胆经之原坵墟穴。 膻中,是臣使之官,喜乐出此。膻中虚使人神志恍然,精神不聚,可针刺手厥阴心包脉气之原劳宫穴,用补法即可。 脾脏,为谏议之官,智周出此。思绪太过脾气必伤,可刺脾经脉气之原公孙穴,采用补法来刺。 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此,人吃东西时暴饮暴食,胃气必伤,可刺胃经脉气之原冲阳穴,采补刺手法即可。 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此。一旦失守,无法传导秽物,可刺大肠脉气之原合谷穴,用补刺手法。 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此。一旦失守,谷物之精华无法生化为体用。可刺小肠脉气之原腕骨穴,用补刺手法。 肾脏,作强之官,技巧出此。一旦肾气虚,必使志竭,可刺肾经脉气之原太溪穴,用补刺手法。 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此,一旦失守,水道决渎不利。可刺三焦脉气之原阳池穴,用补刺手法。 膀胱,是州都之官,精液藏此,尿经气化乃出。一旦失守,气化不足,必致癃闭。可刺膀胱经脉气之原京骨穴,采用补刺手法即可。 以上凡此十二官,绝不可有一位缺失,其互相制衡,互相支持,循环不已,因此针刺之法,有使其神全,养其真元之妙,也有修炼身体呼吸吐纳之术来保养健康,皆非用在治病之时。所以人能修养精神,为预防灾病之道。 预防疾病之道,贵在精神内敛,巩固精气,使精神不散,欲念不生。神不能守即有形体,亦无法生存。神能守,则疾病不生。健康之要道在胎息,回归孩提时代之全真,神守在丹田,每息皆入此生命之源,命名为“归宗”。 |
|
6712楼#
发布于:2016-04-28 22: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王芝申请签到,2016年4月28《黄帝内经》第84心得
皇帝内经的大原则要掌握到,至少了解阴阳,再配合针灸,神农本草,伤寒论,才学习的最正统的中医。 |
|
6713楼#
发布于:2016-04-28 22:35
年4月25日《黄帝内经》第80课心得: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五过:医者在诊病时先问过去之贵贱,如先贵后贱者易失血,为“脱营”;如先富后贫易失精,为“失精”,五脏之气不畅滞留会产生之病。医生诊察这种病,病的初期,由于病不在脏腑,形体也无改变,医生常诊而疑之,不知是什么病。日久则身体逐渐消瘦,气虚而精无以生,病势深重则真气被耗,阳气日虚,因洒洒恶寒而心怯时惊,其所以病势日益深重,是因为在外耗损了卫气,在内劫夺了营血。这种病即便是技术高明的医生,若不问明病人的情况,不知其致病的原因,更不能治愈,这是诊治上的第一个过失。 再问情志,过则伤身,饮食居处,过怒伤阴,过喜伤阳,不正之气,形体必瘦。凡欲诊治疾病时,一定要问病人的饮食和居住环境,以及是否有精神上的突然欢乐,突然忧苦,或先乐后苦等情况,因为突然苦乐都能损伤精气,使精气遏绝,形体败坏。暴怒则伤阴,暴喜则伤阳,阴阳俱伤,则使人气厥逆而上行,充满于经脉,而神亦浮越,去离于形体。技术低劣的医生,在诊治这种疾病时,既不能恰当地运用泻治法,又不了解病情,致使精气日渐耗散,邪气得以积并,这是诊治上的第二个过失。 三精于脉诊,不知望、闻、问,此为三过。善于诊脉的医生,必将病之奇恒,比类辨别,从容分析,得知其病情,如果医生不懂得这个道理,他的诊治技术就没有什么可贵之处,这是诊病上的第三个过失。 四精神内伤,身必败亡,调理人的情志,此为四过。诊病时须注意三种情况,即必须问其社会地位的贵贱,及是否曾有被削爵失势之事,以及是否有欲作侯王的妄想。因为原来地位高贵,失势以后,其情志必抑郁不伸,这种人,虽然未中外邪,但由于精神已经内伤,身体必然败亡。先富后贫的人,虽未伤于邪气,也会发生皮毛憔枯,筋脉拘屈,足痿弱拘挛不能行走。对这类病人,医生如果不能严肃地对其开导,不能动其思想改变其精神面貌,而一味的对其柔弱顺从,任其发展下去,则必然乱之而失常,致病不能变动,医治也不发生效果,这是诊治上的第四个过失。 五必了解病之前因后果,再切脉问症此为五过。凡诊治疾病,必须了解其发病初期和现在的病情,又要知其病之本末,在诊脉问证时,应结合男女在生理及脉证上的特点。如因亲爱之人分离而怀念不绝,致情志郁结难解,及忧恐喜怒等,都可使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医生如不知道这些道理,还有什么诊治技术可言。尝富之人,一旦失去财势,必大伤其心神,致筋脉严重损伤,形体虽然依能够行动,但津液已不再滋生了。若旧伤败结,致血气留聚不散,郁而化热,归于阳分,久则成脓,脓血蓄积,使人寒热交作。粗劣的医生治疗这种病,由于他不了解病系劳伤脓积,而多次刺其阴阳经脉,使其气血更虚,致身体懈散,四肢转筋,死期已不远了,医生对此既不能明辩,又不问其发病原因,只是说病已危重,这是粗劣的医生,此为诊治上的第五个过失。此五过皆受术不通,人事不明。故圣人治病恬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症九候,诊必符也。治病之要,必令精气内守为第一要务。精气不守,病必表里失和,必先守精气再施治疗,其法不离俞穴调理。治病的道理,应重视病人元气的强弱,从其元气的强弱变化中,探求其病,如果求之不得,其病便是在阴阳表里之间。治病时应遵守气血多少及针刺深浅等常规,不要失去取穴的理法,能这样来进行医疗,则终生可不发生差错。如果不知取穴的理法,而妄施针石,可使五脏积热,痈发于六脏。若诊病不能祥审 |
|
6714楼#
发布于:2016-04-28 22: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60428《皇帝内经》第83课心得
阴阳五行升降之刺法 天地四时必有常轨,阳热之气过长,节气失正,必生疫病,肝经脉气不正,肝气阻塞上头,取行间穴。阴寒节气长,心经脉气不正,则心气阻塞心胸,取劳宫穴。阴中有阳之冬季过长,会脾经心气不正,脾气必阻中焦,取大都穴。阳中有阴之长夏过长,必三焦气阻塞,气机阻塞中焦,刺液门。冷热无常,时间过长,阳明气不正,受阻,则气不入肺,刺鱼际。秋行夏令,则足太阳气不正,足少阴气受阻,刺然谷穴。 五运之气太过刺法 己亥年,春行冬令,必肝经脉气过盛,必木增燥作灾,刺肝经合穴曲泉。子午年,冬行春令,来年节令必变,热过盛于上,天气必热,上焦心包津液必伤,取心包合穴曲泽。丑未年,夏季梅雨太过,其年湿必盛于天,令脾经湿过盛,刺脾经合穴阴陵泉,让湿消散不留关节。寅申年,春行夏令,夏日过长阳盛,致热上行,刺三焦合穴天井,让少阳不过于热亢。卯酉年,秋行夏令,阳明热盛,终成燥,取肺经合穴尺泽。辰戍年,冬行秋令,天寒在上,地热在下,太阳之气不敛反盛,取肾经合穴阴谷,让太阳水下于肾。 肝与天气虚(重虚)遇木运衰弱,则魂离肝上头,胡言乱语,魂不守舍,刺胆经经穴丘墟,再刺肝俞。心气虚同时相火失守其位,致心火虚,三焦心包相火虚,心神上出百会,同时火运衰弱年,则会昏厥,夜晚见黑尸鬼,刺三焦经穴阳池,心俞。脾虚逢天时太阴土运失守其位(重虚),同时是土运过虚年,木克土,必令昏厥,见青尸鬼,刺阳明冲阳穴,脾俞穴。肺虚逢天阳失守,遇金运过虚年,火克金,见赤尸鬼,会令人厥,刺阳明经穴合谷,肺俞。<肾气虚,逢天运太阳失守(重虚),遇水运不足年发病,土克水,见黄尸鬼,刺京骨,肾俞穴。 天干:甲丙戊庚壬为阳干刚 乙丁己辛癸为阴干柔 心神虚则心焦不守,刺原穴神门穴,补法,扪针。 肺魄虚,刺原穴太渊穴,补法,扪针。 肝魂虚,刺原穴太冲穴,补法。 胆虚则疑虑不决刺原穴丘墟。 膻中虚使人神志恍然,精神不聚,刺原穴劳宫穴,补法。 思绪太过伤脾,刺原穴公孙,补法。 大肠失守, 无法传导秽物, 刺原穴合谷穴,补法。 小肠失守,谷物精华无法生化为体用,刺原穴腕骨,补法。 肾气虚,必使志竭,刺原穴太溪穴,补法。 三焦失守,水道决渎不利,刺原穴阳池穴,补法。 膀胱失守,则气化不足,致癃闭,刺原穴京骨,补法。 |
|
6716楼#
发布于:2016-04-28 23: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8日、《黄帝内经》第83课心得: 刺法论第七十二续 1、阴阳五行,其间互相生克制化,互有所承,互有相抑,此必须取其生化之源,太过之时必令其折散,不及之时必滋养其源,如此则能扶正,使五行之生化正常,方可事先预防病邪之入侵。其取法如何,方可得生化之源,此良法载于玄珠密语第一卷中。 2、天地四时必有常轨,阳热之气过长,节气失正,必生疫病,足厥阴肝经之脉气亦必不正。一旦如此,肝气必阻塞于上头部,此时必先取肝经脉气之所行处行间穴。若阴寒之节气过长,必使手少阴心经之脉气不正,知此则心气阻塞于心胸中,此时则取手厥阴心包经的脉气所行之处劳宫穴。 3、阴中有阳之冬季过长,必使足太阴脾经之心气不正,如此脾土之气必阻中焦。阳中有阴之长夏过长,必令手少阳三焦之气阻塞不行,犹天地间之热欲化雨但不雨,知此气机阻塞中焦,吾人可刺手少阳三焦经脉气所行处液门穴。冷热无常,失其节令,时间过长,必令阳明之气不正。阳明经气受阻,其气必不向上入肺,可刺手太阴肺经脉气之所行处鱼际穴。秋行夏令,必令足大阳之气不正。太阳气不正时,足少阴气本欲行而受阻,吾人当刺足少阴肾经脉气所行之处然谷穴。 4、四季各有其气,如每个季节就可以发病,疫病,都是因节气过长导致生病。如禽流感。五运之气不正,可以用针使其通畅,如果前进之气太过,折损其过余之气,不使太过之法。五运之气大过,必一再重复聚在其本司之位,此因名不遇其位。如木气过旺,仍属木气,居于木位。新的一年,节气巳变,但去年之天气仍未因此而改变,此天令失常,使人致病也。 5、己亥之年,岁末寒气到新年来临仍司天气,此即春行冬令,天数有余,必使足厥阴肝经脉气过盛,此天气使然,犹寒风劲急且燥行于木上,必令木增燥作灾,此时当刺足厥阴肝经脉气所入之合穴曲泉。 子午之年,冬行春令,此天数有余,来年节令必变,此热过盛于上,天气必热,人的上焦心包津液必伤,吾人当取手厥阴心包经脉气所入合穴曲泽。 丑未之年,夏季梅雨太过,此天数有余,其年湿必盛于天,令足太阴脾经之湿过盛,吾人当刺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入合穴阴陵泉,使湿消散,不致湿留关节,造成病害。 寅申之年,春行夏令,夏日过长少阳必盛,此热因过盛而上行,泻其有余之法,当刺手少阳三焦,经脉气之所入合穴天井,使少阳不过于热亢,可免疾病之生矣。 卯酉之年,秋行夏令,夏日延后,阳明热必过盛,金气正行郄逢热势,必终成燥,天干物燥,此时取用手太阴肺经脉气之所入合穴尺泽,可先去过燥之肺金,以防生变矣。 辰戌之年,冬行秋令,天寒在上,地热在下,此令太阳之气不敛反盛,水居天上不化布施,犹人体之水上行而不下,此吾人当取足少阴肾经脉气之所入合穴阴谷,使过盛的太阳之水能内下于肾脏,以免生病。 故当天地之节气不正,阴阳逆行,必致民病。使用针法正确,可以预防疾痫之发生。 6、疫病的起源和预防 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刚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柔干),一旦天干化合失其正位,其精奥的主旨,即天地间的变动一旦失常,三年必生成疫病。既能洞察其根源所在,必有良法免除病厄。 木、火、土、金、水五种疫病,会互相传染。若不论大小病,或病状是否相似,如果不施针刺治疗,其不相传变者,是因其人正气(免疫系统)存于体内,病邪无法入侵,此其避免病邪之能力,外来之邪一入体内即以泄汗解之,则正气必相往来。 7、人在极虚时会心神失其位而出游,以致外在鬼神必干扰之,终成病灾夭折,用刺法来保全其真元。如果是心神因虚而离位,虚在体中,仍不至死。 |
|
6717楼#
发布于:2016-04-28 23: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4月28日《黄帝内经》第84课心得:
黄帝内经主要讲的是治症原则,因此研读黄帝内经时,可以不是很深入,但是要了解掌握大原则。再配合针灸和神农本草经,研读伤寒论和金匮时,处方就水到渠成。 治病错误会延误病情,大多温病派无法看好病。经此特训后,希望可以纠正想法。 |
|
6718楼#
发布于:2016-04-28 23: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2016年4月28日《黄帝内经》第83心得: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升发不畅可以预先预防的方法: 既明其升。必达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降而不下,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陰之所出,刺手陽明之所入。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矣。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陰之所出,刺足太陽之所入。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厥陰之所出,刺足少陽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心包络所出,制手少陽所入也。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土,可散其郁,当刺足太陰之所出,刺足陽明之所入。 五运之至有前后,与升降往来,有所承抑之,可得闻乎刺法?当取其化源也。是故太过取之,不及资之,太过取之,次抑其郁,取其运之化源,令折郁气;不及扶资,以扶运气,以避虚邪也。资取之法,令出《密语》。 阴阳五行升降之刺法: 太陽复布,即厥陰不迁正,不迁正,气塞于止,当写足厥陰之所流。厥陰复布,少陰不迁正,不迁正,即气塞于上,当刺心包络脉之所流。少陰复布,太陰不迁正,不迁正,即气留于上,当刺足太陰之所流。太陰复布,少陽不迁正,不迁正,则气塞未通,当刺手少陽之所流。少陽复布,则陽明不迁正,不迁正,则气未通上,当刺手太陰之所流。陽明复布,太陽迁正,不迁正,则复塞其气,当刺足少陰之所流。 气太过,如何折损过余之气: 节气太过,用合穴制止。 气过有余,复作布正,是名不退位也。使地气不得后化,新司天未可迁正,故复布化令如故也。巳亥之岁,天数有余,故厥陰不退位也,风行于上,木化布天,当刺足厥陰之所入。子午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陰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余化布天,当刺手厥陰之所入。丑未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陰不退位也,湿行于上,雨化布天,当刺足太陰之所入。寅申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陽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化布天,当刺手少陽所入。卯酉之岁,天数有余,故陽明不退位也,金行于上,燥化布天,当刺手太陰之所入。辰戌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陽不退位也,寒行于上,凛水化布天,当刺足少陰之所入。故天地气逆,化成民病,以法刺之,预可平疴。 疫病的起源与预防: 明其奥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谓根之可见,必有逃门。 假令甲子刚柔失守,刚未正,柔孤而有亏,时序不令,即音律非从,如此三年,变大疫也。详其微甚。察其浅深,欲至而可刺,刺之当先补肾俞,次三日,可刺足太陰之所注。又有下位已卯不至,而甲子孤立者,次三年作土疠,其法补写,一如甲子同法也。其刺以毕,又不须夜行及远行,令七日洁,清静斋戒,所有自来。肾有久痛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假令丙寅刚柔失守,上刚干失守,下柔不可独主之,中水运非太过,不可执法而定之。布天有余,而失守上正,天地不合,即律吕音异,如此即天运失序,后三年变疫。详其微甚,差有大小,徐至即后三年,至甚即首三年,当先补心俞,次五日,可刺肾之所入。又有下位地甲子辛已柔不附刚,亦名失守,即地运皆虚,后三年变水疠,即刺法皆如此矣。其刺如华,慎其大喜欲情于中,如不忌,即其气复散也,令静七日,心欲实,令少思。 假令 |
|
6719楼#
发布于:2016-04-29 00:17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4月28日《黄帝内经》第84课心得:
预防疾病之道,贵在精神内敛,巩固精气,使精神不散,欲念不生。神不能守即有形体,亦无法生存。神能守,则疾病不生。健康之要道在胎息,回归孩提时代之全真,神守在丹田,每息皆入此生命之源,命名为“归宗”,即万源归宗。黄帝内经主要讲的是治症原则,因此研读黄帝内经时,可以不是很深入,但是要了解掌握大原则。再配合针灸和神农本草经,研读伤寒论和金匮时,处方就水到渠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