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20楼#
发布于:2016-04-29 00: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4月28日《黄帝内经》第84集心得:
黄帝内经-素问总结: 黄帝内经可以不去深究,但要把握住精髓,大原则:阴阳和针灸。医者必明阴阳,阴阳平衡才能真正治好病。 最正统的中医:内径结合神农本草经和伤寒论来诊病。 中医派别很多,但真正治病效果好的,乃经方派。 温病派的理论依据不是《黄帝内经》,没有办法看好病。 接下来讲神农本草经,会讨论到形,色,气,味,数,相,代表的意义。 结束! 9班-河南-耿雪明《黄帝内经》第84集作业 严婷: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6年3月14日《内经》第38课心得: |
|
6721楼#
发布于:2016-04-29 00: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4月28日《黄帝内经》第84集心得:
黄帝内经-素问总结: 黄帝内经可以不去深究,但要把握住精髓,大原则:阴阳和针灸。医者必明阴阳,阴阳平衡才能真正治好病。 最正统的中医:内径结合神农本草经和伤寒论来诊病。 中医派别很多,但真正治病效果好的,乃经方派。 温病派的理论依据不是《黄帝内经》,没有办法看好病。 接下来讲神农本草经,会讨论到形,色,气,味,数,相,代表的意义。 结束! 9班-河南-耿雪明《黄帝内经》第84集作业 |
|
6722楼#
发布于:2016-04-29 00: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4月28日《黄帝内经》第84集心得:
黄帝内经-素问总结: 黄帝内经可以不去深究,但要把握住精髓,大原则:阴阳和针灸。医者必明阴阳,阴阳平衡才能真正治好病。 最正统的中医:内径结合神农本草经和伤寒论来诊病。 中医派别很多,但真正治病效果好的,乃经方派。 温病派的理论依据不是《黄帝内经》,没有办法看好病。 接下来讲神农本草经,会讨论到形,色,气,味,数,相,代表的意义。 结束! 9班-河南-耿雪明《黄帝内经》第84集作业 |
|
6723楼#
发布于:2016-04-29 02: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4月28《黄帝内经》第84心得
内经的原则,了解阴阳配合针灸,本草,伤寒,本草讲述形,色,气,味,数,像代表意义。 |
|
6724楼#
发布于:2016-04-29 06: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焦艳春申请签到2016年04月28日《黄帝内经》第84课心得
医者必明阴阳,阴阳平衡才能真正治好病。治病真正效果好的,是经方。 |
|
6725楼#
发布于:2016-04-29 07: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丁伊申请签到,2016年4月28日《黄帝内经》第84课心
得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学习黄帝内经,要把握住阴阳和针灸,医者必明阴阳,阴阳平衡才能治好病,然后结合神农本草经和伤寒论来诊病。 温病派的理论依据不是《黄帝内经》,真正效果好的是经方。 |
|
6726楼#
发布于:2016-04-29 08:02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6年4月28日《黄帝内经》第84课心得
学习黄帝内经,要把握住阴阳和针灸,医者必明阴阳,阴阳平衡才能治好病,温病派的理论依据不是《黄帝内经》,但是要了解皇帝内经的大原则,然后再结合神农本草和针灸,研读伤寒论和金匮时,处方就水到渠成。真正效果好的是经方。 |
|
6727楼#
发布于:2016-04-29 08: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佘勇辉申请签到,2016年4月28日《黄帝内经》第84课心得: 手、足太阳是一样的看法,察其经脉所过之皮表,有呈现浮盛则会的皮部在内侧,名叫“枢儒”,足少阴是一致的,诊视其皮部有浮起之血络者,名叫络所过络,凡络脉盛都会入注主经脉。关蛰”,有见浮络者,都是太阴之络,络脉满盛则入注主经邪入皮此,病邪就入居络脉,停滞不去,久而传入主经,此际如病邪不去,必傅入腑中,停滞在肠胃之中。脉,各经都是如此的。太阳经的皮表,名叫“关枢”起之血脉者,都是属于太阳之络,络脉满入于主经脉。少阴经都属于少阴之络。一旦络脉满盛则必入主经。邪入体内,是由络入经,再由经入脏,内邪出于外,是由脏内而入骨中厥阴经所行经路线的皮表居四肢内侧“害肩”,手、足厥阴是一样的,察其经之皮表,有见浮起之血络者,都属厥阴之太阴经所过四肢内侧之部位,名叫“手太阴是一样的,察视其皮表部位,起之血脉。。
|
|
6728楼#
发布于:2016-04-29 08: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贵阳-李广合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6《黄帝内经》第82课心得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二) 医者四失:黄帝通过分析医者自身在治疗过程中的四种过失,指出当世众多医者不明白脉之论述,不知道诊断以安定为贵的原则,不知道五脏的病脉、百病的起因,自怨而至抱怨老师所教,胡乱治疗,偶有治愈就得意等种种不足。 一失:高和阴阳平衡不知道用逆法还是从法,一时诊断不明。 二失:适用诸家学说,杂以自立病名,适用针灸砭石。 三失:不了解病家环境,不能辨别病人的勇怯,不知类比,而导致诊断紊乱。 四失:不进行问诊,不知本末始终,而迷信切诊。 通过《疏五过论》,《征四失论》两篇,可以看出,三古人特别强调医者的诊治态度和品德。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一、三阴三阳: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懂得这些,可以知道五脏之气运行的终始了。三阴为表,二阴为里,一阴为阴气之最终,是阳气的开始,有如朔侮的交界,都符合于天地阴阳终始的道理。 所谓“三阳”,是指太阳,其脉至于手太阴寸口,见弦浮不沉之象,应当根据常度来判断,用心体察,并参合阴阳之论,以明好坏。 所谓“二阳”,就是阳明,其脉至于手太阴寸口,见弦浮不沉之急,不鼓击于指,火热大至之时而由此病脉,大都有死亡的危险。 “一阳”就是少阳,其脉至于手太阴寸口,上连人迎,见弦急悬而不绝,这是少阳经的病脉,如见有阴而无阳的真脏脉象,就要死亡。 “三阴”为手太阴肺经,肺朝百脉,所以为六经之主,其气交于太阴寸口,脉象沉浮鼓动而不浮,是太阴之气陷下而不能升天,以致心志空虚。 “二阴”是少阴,其脉至于肺,其气归于膀胱,外与脾胃相连。 “一阴”是厥阴,其脉独至于太阴寸口,经气已绝,故脉气浮而不鼓,脉象如钩而滑。以上六种脉象,或阳脏见阴脉,或阴脏见阳脉,相互交错,会聚于寸口,都和五脏相通,与阴阳之道相合。如出现此种脉象,凡先见于寸口的为主,后见于寸口的为客。 三阳如父亲那样高尊,二阳如外卫,一阳如枢纽;三阴如母亲那样善于养育,二阴如雌雄那样内守,一阴如使者一般,能交通阴阳。 二阳一阴是阳明主病,二阳不胜一阴,则阳明脉软而动,九窍之气沉滞不利。三阳一阴为病,则太阳脉胜,寒水之气大盛,一阴肝气不能制止寒水,故内乱五脏,外现惊骇。二阴二阳则病在肮,少阴脉沉,少阴之气胜肺伤脾,在外伤及四肢。二阴与二阳交互为患,则土邪侮水,其病在肾,骂詈妄行,癫疾狂乱。二阴一阳,其病出于肾,阴气上逆于心,并使脘下空窍如被堤坝阻隔一样闭塞不通,四肢好象离开身体一样不能为用。一阴一阳为病,其脉代绝,这是厥阴之气上至于心发生的病变,或在上部,或在下部,而无定处,饮食无味,大便泄泻无度,咽喉干部,病在脾土。二阳三阴为病,包括至阴脾土在内,阴气不能至于阳,阳气不能达于阴,阴阳相互隔绝,阳浮于外则内成血瘕,阴沉于里外成脓肿;若阴阳之气都盛壮,而病变趋向于下,再男子则阳道生病,女子则阴器生病。上观天道,下察地理,必以阴阳之理来决断病者死生之期,同时还要参合一岁之中何气为首。 二、疾病的死亡日期: 1、冬季三月的病,脉象阳盛,则春季正月见脉有死征,死在春天。 2、春季三月的病,名为“阳杀”。阴阳之气都绝,死期在深秋天草木苦干之时。 3、夏季三月的病,未愈而又与至阴相交者,死期在至阴后不超过十日;若脉见阴阳交错,则死期在初冬结薄冰之时。 4、秋三月的病,手足三阳都见起色,不治自愈。若阴阳交互发病者,则立而不能坐,坐而不能起。若三阳脉并至,有独阳无阴,死期在冰结如石之时。三阴脉独至,则独阴无阳,死期在正月雨水节。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一) 一、气之阴阳从逆: 1、阳气主升,其气从左而右;阴气主降,其气从右而左老年之气先衰于下;少年之气先盛于下,其气从下而上。因此春夏之病见阳证阳脉,一阳归阳,则为顺为生,若见阴证阴脉,如秋冬之令,则为逆为死。反过来说,秋冬之病见阴证阴脉,以阴归阴,则为顺为生。所以不论气盛或气衰,逆则都成为厥。 2、气有余也能成为厥吗:阳气一上而不下,阴阳两气不相顺接,则足部厥冷至膝,少年在秋冬见病则死,而老年在秋冬见病却可生。阳气上而不下,,则上实下虚,为头痛癫顶疾患,这种厥病,谓其属阳,本非阳盛,谓其属阴,则又非阴盛,五脏之气隔绝,没有显著征象可,好象置身于旷野,负居于空窒,无所见闻,而病势绵绵一息,视其生命,一不满一天了。 二、气虚之梦:气虚的厥,使人梦多荒诞;厥逆盛极,则梦多离奇迷乱。三阳之脉悬绝,三阴之脉细微,就是所谓少气之侯。 1、肺气虚则梦见悲惨的事物,或梦见人被杀流血,尸体狼籍,当金旺之时,则梦见战争。 2、肾气虚则梦见舟船淹死人,当水旺之时,则梦见大火燔灼。 3、肝气虚则梦见菌香草木;当木旺时,就会梦见伏在树下不敢起来。 4、心气虚则会梦见救火和看到雷电;当火旺时,就会梦见大火焚烧。 5、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土旺之时,则梦见作筑干墙盖房。这些都是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所致。 三、全面诊断 1、五度法 (1)脉度:人合天地而有三部九候,脉的大小、浮沉、迟数。 (2)脏度:来不及的奇恒、虚实,气的逆从。 (3)肉度:人的形与气的对应。 (4)筋度:体力的盛衰。 (5)俞度:经俞的上下出入。 |
|
6729楼#
发布于:2016-04-29 08: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贵阳-李广合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7《黄帝内经》第83课心得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二) 2、诊法之道 (1)知阴阳之气:阳气先至,阴气后至。 (2)察奇恒之势:奇恒之脉气,六十日改变一次。 (3)诊合微之事:脉合五行,时合六气。 (4)追阴阳之变:阴虚则阳盛,阳盛则阴不足。 (5)掌五中之情:五脏的阴阳虚实。 3、医者诊病要遵循的原则 (1)起居有规律,举动出入要有良好的品行。 (2)头脑灵活冷静,划分四时八节,观察邪气侵袭五脏的具体部位。 (3)按其脉息的动静,深切尺肤涩寒温的情况。 (4)观察其大小便的变化,结合症状,从而判断是逆是顺,知道其病名。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一、流泪、流涕与精神情绪的关系 心为五脏之专精,两目是它的外窍,光华色泽是它的外荣。所以一个人在心里有得意的事,则神气和悦于两目;假如心有所失意,则表现忧愁之色。因此悲哀就会哭泣,泣下的泪是水所产生的。水的来源,是体内积聚的津液;而津液至阴;至阴就是肾脏之精。来源于肾精的水液,平时所以不出,是受着精的约制,是神,水火相互交感,神志俱悲,因而泪水就出来了。所以俗语说:心悲叫做志悲,因为肾志与心精,同时上凑于目,所以心肾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而不传于肾志,肾志独悲,水失去了精的约制,故而泪水就出来了。哭泣而涕出的,其故在脑,脑属阴,贿充于骨并且藏于脑,而鼻窍通于脑,所以脑髓渗漏而成涕。肾志是骨之主,所以泪水出而鼻涕也随之而出,是因为鼻涕泪是同类的关系。涕之与泪,譬如兄弟,危急则同死,安乐则共存,肾志先悲而脑髓随之,所以涕随泣出而涕泪横流。涕泪所以俱出而相随,是由于涕泪同属水类的缘故。 哭而没有眼泪,是内心上并不悲伤。不出眼泪,是心神没有被感动;神不感动,则志亦不悲,心神与肾志相持而不能相互交感,眼泪怎么能出来呢?大凡志悲就会有凄惨之意。凄惨之意冲动于脑,则肾志去目凄;肾志去目,则神不守精;精和神都离开了眼睛,眼泪和鼻涕才能出来。 二、迎风流泪:厥则眼睛一无所见。当一个人在厥的时候,阳气并走于上部,阴气并走于下部,阳并于上,则上部亢热,阴并与下则足冷,足冷则发胀。因为一水不胜五火,所以眼目就看不见了。所以迎风就会流泪不止的,因风邪中于目而流泪,是由于阳气内守于精,也就是火气燔目的关系,所以遇到风吹就会流泪了。举一个比喻来说:火热之气炽甚而风生,风生而有雨,与这个情况是相类同的。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一) 一、岁气的左右间气,不得升降,气交发生反常的变化,即可成为暴烈的邪气: (一) 气应升而不得升时,便有严重的凶灾: 1、厥阴风木欲升为司天之左间,遇金气过胜,而天柱阻抑之,则木气郁,木之郁气欲发,必须等到木气当位之时(立春时节),在人体则因当刺足厥阴之井大敦穴,以泻木郁。 2、火欲升为司天之左间,遇水气过胜,而天蓬阻抑之,则火气郁,火之郁气欲发,必须等到火气当位之时(清明时节),在人体则不管君火还是相火,同样应当刺心包络手厥阴之荥劳宫穴,以泻火郁。 3、太阴湿土欲升为司天之左间,遇木气过胜,而天冲阻抑之,则土气郁,土气欲发,必须等到土气当位之时(小满、芒种),在人体则应当刺足太阴之俞太白穴,以泻土郁。 4、阳明燥金欲升为司天之左间,遇火气过胜,而天应阻抑之,则金气郁,金之郁气欲发,必须等到金气当位之时(小暑、大暑),在人体则应当刺手太阴之经经渠穴,以泻金郁, 5、肾水之郁气欲发,必须等到土气当位时(寒露、霜降),在人体则应当刺足少阴之合阴谷,以泻水郁。 (二)岁气之间应降而不降的,是不是也可以事先防备。 1、厥阴风木欲降为在泉之左间,遇金气过胜,而地白阻抑之,则木郁降而不得入,木被抑则发为郁气,待郁气散则木可降而得位,气应降而不得降之郁气发作,其晓烈程度和司天间气应升不升之郁气待时发作相同,应降不得降,能够很快地形成郁气,降则可以折减其胜气,在人体则应当针刺手太阴之井穴少商与手阳明之合穴曲池。 2、火欲降为在泉之左间,遇水气过胜,而地玄与抑之,则火欲降而不得入,火被抑则发为郁气,待郁气散则火气可入,应当折减其胜气,可以散其郁气,在人体则应当针刺足少阴之井穴涌泉与足太阳之合穴委中。 3、太阴湿土欲降为在泉之左间,遇木气过胜而地苍阻抑之,则土欲降而不能下,土被抑则发为郁气,待郁气散则土气可入,应当折减其胜气,可以散其郁气,在人体则应当刺足厥阴之井穴大敦与足少阳之合穴阳凌泉。 4、阳明燥金欲降为在泉之左间,遇火气过胜而地彤阻抑之,则金欲降而不能下,金被抑则发为郁气,待郁气散金气可入,应当折减其胜气,可以散其郁气,在人体则应当针刺手厥阴心包络之井穴中冲与手少阳之合穴天井。 5、太阳寒水欲降为在泉之左间,遇土气过胜而地阜阻抑之,则土欲降而不能下,水被抑则发为郁气,待郁气散则水气可入,应当折减其胜气,可以散其郁气,在人体则应当针刺足太阴之井穴隐白与足阳明之合穴足三里。 |
|
6730楼#
发布于:2016-04-29 08: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贵阳-李广合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8《黄帝内经》第84课心得 二、关于五运之太过不及,气至有先后,与天气升降往来,互有相承相抑的问题:应当取六气生化之源。所以气太过者取治之,气不足则资助之。太过取之,应椐其致郁之次第以抑其郁气,取治于运气生化之源,以折减其郁气。不及资之,是用以助运气之不足,避免虚邪之气。 三、关于六气升降不前致病的刺法: 1、若上年司天的太阳寒水,继续施布其政令,则厥阴风木,不能迁居于司天之正位,厥阴不迁正则气郁塞于上,应当泻足厥阴脉气所流的荥穴行间。 2、若上年司天的厥阴风木,继续施布其政令,则少阳君火不能迁居于司天之正位,厥少阴迁正则气郁塞于上,应当针刺手厥阴心包络气所流的荥劳宫。 3、若上年司天的少阴君火,继续施布其政令,则太阴湿土不能迁居于司天之正位,太阴不迁正则气留居于上,应当针刺足太阳阴脉气所流的荥穴大都。 4、若上年司天的太阴湿土,继续施布其政令,则少阳相火不能迁居于司天之正位,少阳不迁正则气闭塞而不通,应当手少阳脉气所流的荥穴液门。 5、若上年司天的少阳相火,继续施布其政令,则阳明燥金不能迁居于司天之正位,阳明不迁正则气又闭塞不通,应当针刺足少阳脉气所流的荥穴然谷。 四:若旧岁的岁气太过而有余,继续居于正位,施布其政令,名叫不退位。使在泉之气,也不能后退而行间气之化,新岁的司天之气不能迁居于正位,风气运行于上,木气布化于天,应当针刺厥阴的合穴曲泉。 子年与午年,司天的气数有余,到了丑年与未年,则少阴君活之气,不得退位,热气运行于上,火的余气布化于天,应当针刺手厥阴的合穴曲泽。 丑年与未年,司天的气数有余,到了寅年与申年,则太阴湿土之气,不得退位,湿气运行于上,雨气化布于天,应当针刺足太阴的合穴阴凌泉。 卯年与酉年,司天的气数有余,到了辰年与戌年,则阳明燥金之气,不得退位,金气运行于上,燥气化布于天,应当针刺手太阴的合穴尺泽。 感受年与戌年,司天的气数有余,到了巳年与亥年,则太阳寒水之气,不得退位,寒气运行于上,凛冽的水气化布于天,应当针刺足少阴穴阴谷。所以说司天在泉之气,出现异常变化,就要导致人们的疾病,按照前法进行针刺,可以预先平定将要发生的疾病。 五、人体虚弱,就会使神志游离无主,失其常位,从而使邪气自外部干扰,因而导致不正常的死亡,怎样才能保全真气呢? 神志虽然游离无主,失其常位,但并没有离开形体,这样也不至于死亡,若再有邪气侵犯,因而便会造成短命而亡。 1、若人体肝气素虚,感受天气之虚邪谓之重虚,使神魂不得归藏而游离于上,泄气侵犯则大气厥逆,身体温暖,尚可以针刺救治,先刺足少阳脉气所过的原穴“丘墟”,再刺背部肝脏的俞穴“肝俞”,以补本脏之气。 2、人体素病心气虚弱,又遇到君火相火司天不得迁正,失守其位,若脏气复伤,感受外邪,谓之三虚,遇到火不及时,水疫之邪侵犯,使人突然死亡,可以先刺手少阳脉气所过的原穴“阳池”再刺背部心脏的俞穴“心俞”,以补本脏之气。 3、人体素病脾气虚弱,又遇到太阴司天不得迁正,失守其位,若脏气复伤,感受外邪,谓之三虚,遇到土不及时,木疫之邪侵犯,使人突然死亡,可以先刺足阳明脉气所过的原穴“冲阳”再刺背部脾脏的俞穴“脾俞”,以补本脏之气。 4、人体素病肺气虚弱,遇到阳明司天不得迁正,失守其位,若脏气复伤,感受外邪,谓之“三虚”,又遇到金不及时,火疫之邪侵犯,使人突然死亡,可以先刺手阳明脉气所过的原穴“合谷”再刺背部肺脏的俞穴“肺俞”,以补本脏之气。 5、人体素病肾气虚弱,又遇到太阳司天,不得迁正,失守其位,若脏气复伤,感受外邪,谓之“三虚”,又遇到水运不及之年,土疫之邪侵犯,伤及正气,人的神魂象被取去一样,致使突然死亡,可以先刺足太阳脉气所过的原穴“京骨”再刺背部肾脏的俞穴“肾俞”,以补本脏之气。 六、十二个脏器是相互为用的,若脏腑的神气,失守其位,就会使神彩不能丰满,恐怕为邪气侵犯,可以用刺法治疗。所谓精、气、神,合乎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司天之气。 1、心之职能比如君主,神明由此而出,可以刺手少阳脉的原穴“神门”。 2、肺的职能,比如相傅,治理与调节的作用,由此而出,可以刺手太阴脉原穴“太渊”。 3、肝的职能,比如将军,深谋远虑,由此而出,可以刺足厥阴脉的原穴“太冲”。 4、胆的职能,比如中正,临事决断,由此而出,可以刺足少阳脉的原穴“丘墟”。 5、膻中的职能,比如臣使,欢喜快乐,由此而出,可以刺心包络脉所流的荥穴“劳宫”。 6、脾的职能,比如谏议,智慧周密,由此而出,可以刺脾足太阴脉的原穴“太白”。 7、胃的职能,比如仓廪,饮食五味,由此而出,可以刺足阳明脉的原穴“冲阳”。 8、大肠的职能,比如传导,变化糟粕,由此而出,可以刺大肠手阳明脉的原穴“合谷”。 9、小肠的职能,比如受盛,化生精微,由此而出,可以刺小肠太阳脉的原穴“腕骨”。 10、肾的职能,比如作强,才能技巧,由此而出,可以刺肾足少阴脉的原穴“太溪”。 11、三焦的职能,比如诀渎,水液隧道,由此而出,可以三焦少阳脉的原穴“阳池”。 12、膀胱的职能,比如州都,为精液储藏之处通过气化,才能排出,可以刺膀胱足太阳脉的原穴“京骨”。 以上这十二脏器的职能,不得相失,因此刺法有保全神气调养真元的意义,也具有修养真气的道理,并不只能单纯治疗疾病,所以一定要修养与调和神气。调养神气之道,贵在持之以恒,补养神气,巩固根本,使精气不能离散,神气内守而不得分离,只有神守不去,才能保全真气,若人神不守,就不能达到至真之道,至真的要领,在于天玄之气,神能守于天息,复入本元之气,叫作归宗。 |
|
6731楼#
发布于:2016-04-29 09: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9日《黄帝内经》第84-86课心得
学习《黄帝内经》要把握一个大原则,即一定要辨清阴阳,再配合针灸,结合《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开处方就水到渠成了,这也是研习中医比较正规的途径。真正治病效果好的是经方,而不是温病派。 著至教论:周易六壬 传世医道:真正的中医精神绝对不可以脱离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互间的关系,真正得道的人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这样才可以长久,以教数众,传之后世,以之为宝。 定名—住宅方位: 《易经》有先天卦和后天卦。先天卦为体,后天卦为用。体和用的关系如同枪和射手间的关系。 《易经》把男人定为阳,女人定为阴。易卦以3为主,由下而上为初爻、次爻和三爻,分别对应地、人、天。 《易经》认为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所生长女是巽,初爻为阴,次爻和三爻为阳。次女为离,次爻为阴,初爻和三爻为阳。三女为兑,三爻为阴,初爻和次爻为阳。所生长子为震,初爻为阳,次爻和三爻为阴。次子为坎,次爻为阳,初爻和三爻为阴。三子为艮,三爻为阳,初爻和次爻为阴。 用九宫格定位天地:西北为为父,乾卦;西南为母,坤卦;正东为长男,震卦;正北为次男,坎卦;东北是三男,艮卦。东南为长女,巽卦;正南为次女,离卦;正西为三女,兑卦。 家庭定名的目的是长幼有序,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家和万事兴。名为形,位为神,形和神一定要相吻合,即家庭中每个成员一定要住对位置,万事皆大吉。形和神若不合,住地不对生活等各方面就会偏离正常。 如长男本该住正东方,若他住西方就会有同性恋的行为。因其为长子(震),住在西方(兑),名为外卦,位为内卦,震为雷,兑为泽,二者合成雷泽归妹卦,意为二男二女并行,故会同性恋。唯有把他调回东方住,一季度后他就会改变想法,不再喜欢男人了。 同理,父亲本该住西北,若父亲(天)住正南方(火),即构成天火同人卦,事业生活都很好。母亲(地)本该住西南,但若住正南方(火),会构成地火明夷卦,易有暗伤或暗灾,面色发黑。 长女(巽)住在西北(乾),巽为风,乾为天,构成风天小畜卦。此女会有男人风范,性格彪悍,思想老成,不愿结婚,只喜欢老男人,全家人唯她独尊。唯有把每个人住回自己的本位,一切自会归于正常。 长女(巽)住在长子(震)位,巽为风,震为雷,构成风雷益卦。此女性情如男,穿衣打扮亦如男。 次女(离)住在长子(震)之位,离为火,震为雷,构成火雷噬瞌卦。此女喜欢用牙咬物或咬人。 把每一个家庭放在九宫格中,一个人会有8种不同的住法,8个人共有64种住法,这即是易经64卦的来源。名可以变,但位置固定不变。如长女结婚了,次女应补位为长女。 |
|
6732楼#
发布于:2016-04-29 13:03
@教官-藁城-贾英然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4月29日《黄帝内经》第84课心得。
学习《黄帝内经》大原则要掌握好,至少要知道阴阳,再配合针灸十二经络。以后再学《神农本草经》知道药物性质,学《伤寒论》《金匮要略》开药方。凡是读过《黄帝内经》的,都不会是温病派,需要思考总结。大陆大多数是温病派,没有办法抗衡,想法观念要改变。 |
|
6733楼#
发布于:2016-04-29 15: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4月29日《黄帝内经》84课学习心得:
学习正统中医一定通读四大经曲,不能急于求成,循序渐进,方能水到渠成。 |
|
6734楼#
发布于:2016-04-29 17: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2班张亮荧申请签到2016-4-29《黄帝内经》第84集心得
黄帝内经要把握精髓大原则,阴阳和针灸十二经络。要了解阴阳,阴阳平衡才能治好病。接下来《神农本草经》会从形、色、气、味、数了解药属性,《金匮要略》、《伤寒论》循序渐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