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蔚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76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201
6900楼#
发布于:2016-05-05 23: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5月5日《神农本草经》第02课心得:
 
第一章 前言
黄帝时代的著作。张仲景所研究的《胎胪药录》早已失传,经方中的药物应该都是出自此书。
有志研习经方的中医们,想更了解经方之中的每味药性,唯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伤寒与金匮中的处方方向与使用剂量大小,反过来推知这些药物在东汉时期《胎胪药录》一书对于药性的说明了,然而此法必须要非常了解《黄帝内经》的素问与灵枢、八十一难与阴阳大论,才有可能将这《胎胪药录》重新还其原貌。
原神农本草经中之药物,有些己经无人识得,有些不切实际,将保留不做说明。
医生要有武器(处方)和战略(辨证),才能打赢病痛。
目标:望闻问切之间,处方浑然天成。

药物名称要统一。或者医家有自己的药房,药效、剂量要相符合。
如,淮山:河南怀庆府出产的山药->怀山药->(苏)淮山药->山药
红花:藏红花、川红花,药性不一样
牛膝、牛夕
灶心土:伏龙肝

药剂型式、单位与制法
丸、散、膏、丹:中医为了用药方便而发明
丸剂:取其药缓力专,用蜂蜜炮制或水漂过,用药简单。
汤剂:扫荡的力量很强,发表作用很强
散剂:用于入喉咙、入肠胃或用于皮肤表面的药剂,避免药物经过太快
膏:如何首乌、川贝枇杷膏等
丹:用黄蜡封住药物,有益于药物的保存。

剂量:斤两斗升,不能用现代的称量概念
汉朝1两=现在1钱=约3.3公克
汉朝1升=现在1钱,约一小杯

生药:药物生用。有的药要生用,有的药要炮制。
炮制过的药性不一样。如生附子和炮附子,用途不一样。临阵要用对,处方一剂作用。

至真要大论
君二臣一,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奇之不去则偶(处方之加减),为重方(内经原则)。
个人处方是以后医之趋势。中医辨证论治。
经方:绝对处方,一定有作用(正1副0)

上古是先有药而后有医也,是故治病之道必先于用药,而用药之道必先于识药,此书共分上中下三种药物的说明。其中上药一百二十味,中药一百二十味,下药一百二十五味,一共定三百六十五味药,合于天数一年之日数。


第二章 药性总义
药物三种:养生、遏制病情发展、除邪
神仙不死,有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用过于在意。
症状的病名不一样,中医辨证论治。
药物真假、饮食通用,选用药物之法则。

五味之用
中医:医者,意也。不要记名称,要会分类
一、五味之义──凡药酸(非人工酸、腐坏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
新鲜药物浮于水,毒药沉于水。药要治病不能致命。毒药入口发麻。甘味药炮制后发苦。五味均衡。秃头喜甜。
二、五色之义──青属木入肝,赤属火入心,黄属土入脾,白属金入肺,黑属水入肾。
三、五味之用──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
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
耿雪明
侠客
侠客
  • UID20182521
  • 粉丝1
  • 关注2
  • 发帖数215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901楼#
发布于:2016-05-06 01: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55日《神农本草经》第2集心得:1集为目录
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
认为是战国、秦汉或东汉时期都有,后经许多医家综合整理,不断收集秦汉时期资料,再整理而成。之后再托名神农而成之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药典,其地位无庸置疑的,其原著于唐代初年已失传,现在流传的版本是明清以后的学者根据宋代《太平御览》《证类本草》,和明代的《本草纲目》等书,进行整复编辑后,重新出刊的,以清代孙星衍,孙冯冀合辑本(1799)最为广传。
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1.原书共载药物种类:365五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这些药大多疗效确实,至今仍被使用,其中涉及病症约170多种,包括了内、外、 妇、眼、耳、喉、齿等各科的疾病。
2.毒性药物的使用原则:对于有毒性的药物,强调必须以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免造成药物中毒的后果,其原则是"若用毒药疗病,先起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3.服药方法:对于服药法也有规定,"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
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4.原著中可以舍弃的糟粕:因东汉时期盛行签纬神学,故书中时见如"久服神仙不死"、"主杀鬼"、"能行水上" 等用词,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舍弃不用的。
本书引用著作来源:
本书所引用的药物药性学:来自历代的伤寒家,即经方家:
陶弘景编录之《名医别录》;
雷公之《雷公炮制论》;
唐之名医甄权对药性说明;
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孟铣 的《食疗本草》;
王好古(1200—1264),字进之,号海藏老人,元代越州人,其著有《汤液本草》,其好经方,善用硫磺、附子、肉桂、干姜、乌头等峻药;
清唐容川的《本草问答》;
日本东洞吉益先生的《药征》;
清徐灵胎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等等。
研究方向建议:
千年以来温病与伤寒之争论不休,由于二派所认定的药性有所出入,是故选用药物的方式也大异其趣、剂量多少也完全不同,而张仲景所研究的《胎胪药录》早已失传,经方中的药物应该都是出自此书。我们除了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二书中可以略窥一二外,在其它药典之中 实在无法找出关于《胎胪药录》的药性解说,因此现代有志研习经方的中医们,想更了解经方之中的每味药性,唯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伤寒与金匮中的处方方向与使用剂量大小,
反过来推知这些药物在东汉时期《胎胪药录》一书对于药性的说明了,然而此法必须要非常了解《黄帝内经》的素问与灵枢、八十一难与阴阳大论,才有可能将这《胎胪药录》重新还其原貌。
本书讲解方式:
1.对于原神农本草经中无人识得、不切实际之药物,保留不做说明, 学员可自行查看其他有关本草药性的说明;
2.增加在伤寒金匮中张仲景所使用之药物,这些药物并不见于原神农本草经中,但是必然出现在《胎胪药录》之中,我将以我对伤寒金匮中处方内的每味药所理解的药性,为之补强说明,希望后来之学者能将之发扬光大,更加能够增润本书的内容。
本草纲目有1880种药物,有些药物很偏,舍弃,去腐存精。
本书药物分类:
共分上中下三种药物的说明。其中:
1.上药一120(142)味;
2.中药120(112)味;
3.下药125(103)味,一共定365(357)味药,合于天数一年之日数。
4.增补神农本草经不足部分28种。共计385种。
张仲景是发扬着,而不是创造者。
药物和经方的关系:
药物如同武器,经方如同战术,要根据病人的实际的情况,要选择使用不同的药物,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不同的病证,使用不同的处方,处方要懂得加减,以期取得最佳的效果,不能死搬硬套,照搬前人的处方。
艾滋病:从中医的辩证角度来看,不致命,不需要治疗。
草药的名称:
当代药名经过演化,可能和以前会不一样,要了解各种曾用名。
如淮山药:又叫怀山药、怀庆府山药、苏淮山药、山药、淮山等;
红花:又分藏红花、川红花,藏红花色重味浓,可治疗脑部中风、淤血等,川红花色浅味淡;
牛膝:又叫牛夕;
灶心土:又叫伏龙肝。
草药形状态:
1.丸剂:药性缓、力量专一;
2.汤剂:药性猛,效果强;
3.散:直达病灶,皮肤伤口、喉咙嘴巴溃疡等;
4.膏:涂抹、服用方便,便于储存;
5.丹:经精炼提取精华,封闭隔氧保存,可长期储存,方便携带;
草药剂量和古今单位:
伤寒、金匮皆以汉制度量衡,即斗、升、斤、两。
斤:重量单位
两:汉制1两,为现代1钱,约为3.3克。
升:约为小酒杯一杯,其重量也是约为一钱;
斗:是为计量金银花、蝉蜕等较轻的药物,在相同的重量下体积较大。
草药的炮制:
炮制过的草药,药性会有变化,与有无毒性无关,重要是利用药性来治病。如生附子去里寒,炮附子大汗不止,表阴虚用。
至真要大论:
问诊之后,针对一个人所开的处方,君二臣一,奇制;君二臣四,偶制;君二臣三,奇制,君二臣六,偶制。
药的加减:奇偶之间,奇不去则偶(加重)。
中医:个性化的私人定制处方;
西医:大众化统一的处方。
经方:为主流医学,医学基础为神农本草经、针灸大成、黄帝内经、伤寒论,独特处方,效果最佳。
神农本草经原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养生、扼制病情发展、除邪。
古书里边的神鬼之说,要区别对待,不要一味否决。
经方:不一定要用草药,要因地制宜,找到真正的病因后,可以活学活用,结合天、地、人力,救人第一。
古今疾病名称:
古书噎膈,相当于今之食道癌;脑疽为脑癌;乳岩,称乳癌;
古之怪病:鼠痿,火烧,剪掉都没用,顽固长在脚上的一种病。
一定要注意分辨。
天然食物的性质:
药性的概念,不仅用于药物的判定,也可用于天然食物。
味道:肝,心,脾,肺,肾,味道对应酸、苦、甘、辛、咸;颜色对应青、赤、黄、白、黑。
对天然食物的选择:
味酸,色青皆入肝;
味苦、色赤皆入心;
味甘、色黄皆入脾;
味辛,色白皆入肺;
味咸,色黑皆入肾。
如:大蒜,味辛辣、色白,入肺,肺主全身皮毛,全身会散发蒜臭味。
灵活应用:
如心脏病:心脏对应苦味,应该吃苦药,如果只有甘草,甘草味甜入脾,可以用盐炒甘草,盐炒甘的东西会变苦,即可入心。
注意事项:食物坏死的酸是腐败的酸,不可食;
食物有毒的判断:新鲜的水果或蔬菜会浮在水面;腐败的、不新鲜的会沉下去。
中药的毒是自然的毒,不会伤脏。
菜介于肝和肺之间,有青有白。
吃甜太多:会脱发,导致秃头。
9班-河南-耿雪明《神农本草经》第2集作业
耿雪明
侠客
侠客
  • UID20182521
  • 粉丝1
  • 关注2
  • 发帖数215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902楼#
发布于:2016-05-06 01: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55日《神农本草经》第2集心得:1集为目录
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
认为是战国、秦汉或东汉时期都有,后经许多医家综合整理,不断收集秦汉时期资料,再整理而成。之后再托名神农而成之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药典,其地位无庸置疑的,其原著于唐代初年已失传,现在流传的版本是明清以后的学者根据宋代《太平御览》《证类本草》,和明代的《本草纲目》等书,进行整复编辑后,重新出刊的,以清代孙星衍,孙冯冀合辑本(1799)最为广传。
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1.原书共载药物种类:365五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这些药大多疗效确实,至今仍被使用,其中涉及病症约170多种,包括了内、外、 妇、眼、耳、喉、齿等各科的疾病。
2.毒性药物的使用原则:对于有毒性的药物,强调必须以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免造成药物中毒的后果,其原则是"若用毒药疗病,先起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3.服药方法:对于服药法也有规定,"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
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4.原著中可以舍弃的糟粕:因东汉时期盛行签纬神学,故书中时见如"久服神仙不死"、"主杀鬼"、"能行水上" 等用词,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舍弃不用的。
本书引用著作来源:
本书所引用的药物药性学:来自历代的伤寒家,即经方家:
陶弘景编录之《名医别录》;
雷公之《雷公炮制论》;
唐之名医甄权对药性说明;
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孟铣 的《食疗本草》;
王好古(1200—1264),字进之,号海藏老人,元代越州人,其著有《汤液本草》,其好经方,善用硫磺、附子、肉桂、干姜、乌头等峻药;
清唐容川的《本草问答》;
日本东洞吉益先生的《药征》;
清徐灵胎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等等。
研究方向建议:
千年以来温病与伤寒之争论不休,由于二派所认定的药性有所出入,是故选用药物的方式也大异其趣、剂量多少也完全不同,而张仲景所研究的《胎胪药录》早已失传,经方中的药物应该都是出自此书。我们除了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二书中可以略窥一二外,在其它药典之中 实在无法找出关于《胎胪药录》的药性解说,因此现代有志研习经方的中医们,想更了解经方之中的每味药性,唯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伤寒与金匮中的处方方向与使用剂量大小,
反过来推知这些药物在东汉时期《胎胪药录》一书对于药性的说明了,然而此法必须要非常了解《黄帝内经》的素问与灵枢、八十一难与阴阳大论,才有可能将这《胎胪药录》重新还其原貌。
本书讲解方式:
1.对于原神农本草经中无人识得、不切实际之药物,保留不做说明, 学员可自行查看其他有关本草药性的说明;
2.增加在伤寒金匮中张仲景所使用之药物,这些药物并不见于原神农本草经中,但是必然出现在《胎胪药录》之中,我将以我对伤寒金匮中处方内的每味药所理解的药性,为之补强说明,希望后来之学者能将之发扬光大,更加能够增润本书的内容。
本草纲目有1880种药物,有些药物很偏,舍弃,去腐存精。
本书药物分类:
共分上中下三种药物的说明。其中:
1.上药一120(142)味;
2.中药120(112)味;
3.下药125(103)味,一共定365(357)味药,合于天数一年之日数。
4.增补神农本草经不足部分28种。共计385种。
张仲景是发扬着,而不是创造者。
药物和经方的关系:
药物如同武器,经方如同战术,要根据病人的实际的情况,要选择使用不同的药物,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不同的病证,使用不同的处方,处方要懂得加减,以期取得最佳的效果,不能死搬硬套,照搬前人的处方。
艾滋病:从中医的辩证角度来看,不致命,不需要治疗。
草药的名称:
当代药名经过演化,可能和以前会不一样,要了解各种曾用名。
如淮山药:又叫怀山药、怀庆府山药、苏淮山药、山药、淮山等;
红花:又分藏红花、川红花,藏红花色重味浓,可治疗脑部中风、淤血等,川红花色浅味淡;
牛膝:又叫牛夕;
灶心土:又叫伏龙肝。
草药形状态:
1.丸剂:药性缓、力量专一;
2.汤剂:药性猛,效果强;
3.散:直达病灶,皮肤伤口、喉咙嘴巴溃疡等;
4.膏:涂抹、服用方便,便于储存;
5.丹:经精炼提取精华,封闭隔氧保存,可长期储存,方便携带;
草药剂量和古今单位:
伤寒、金匮皆以汉制度量衡,即斗、升、斤、两。
斤:重量单位
两:汉制1两,为现代1钱,约为3.3克。
升:约为小酒杯一杯,其重量也是约为一钱;
斗:是为计量金银花、蝉蜕等较轻的药物,在相同的重量下体积较大。
草药的炮制:
炮制过的草药,药性会有变化,与有无毒性无关,重要是利用药性来治病。如生附子去里寒,炮附子大汗不止,表阴虚用。
至真要大论:
问诊之后,针对一个人所开的处方,君二臣一,奇制;君二臣四,偶制;君二臣三,奇制,君二臣六,偶制。
药的加减:奇偶之间,奇不去则偶(加重)。
中医:个性化的私人定制处方;
西医:大众化统一的处方。
经方:为主流医学,医学基础为神农本草经、针灸大成、黄帝内经、伤寒论,独特处方,效果最佳。
神农本草经原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养生、扼制病情发展、除邪。
古书里边的神鬼之说,要区别对待,不要一味否决。
经方:不一定要用草药,要因地制宜,找到真正的病因后,可以活学活用,结合天、地、人力,救人第一。
古今疾病名称:
古书噎膈,相当于今之食道癌;脑疽为脑癌;乳岩,称乳癌;
古之怪病:鼠痿,火烧,剪掉都没用,顽固长在脚上的一种病。
一定要注意分辨。
天然食物的性质:
药性的概念,不仅用于药物的判定,也可用于天然食物。
味道:肝,心,脾,肺,肾,味道对应酸、苦、甘、辛、咸;颜色对应青、赤、黄、白、黑。
对天然食物的选择:
味酸,色青皆入肝;
味苦、色赤皆入心;
味甘、色黄皆入脾;
味辛,色白皆入肺;
味咸,色黑皆入肾。
如:大蒜,味辛辣、色白,入肺,肺主全身皮毛,全身会散发蒜臭味。
灵活应用:
如心脏病:心脏对应苦味,应该吃苦药,如果只有甘草,甘草味甜入脾,可以用盐炒甘草,盐炒甘的东西会变苦,即可入心。
注意事项:食物坏死的酸是腐败的酸,不可食;
食物有毒的判断:新鲜的水果或蔬菜会浮在水面;腐败的、不新鲜的会沉下去。
中药的毒是自然的毒,不会伤脏。
菜介于肝和肺之间,有青有白。
吃甜太多:会脱发,导致秃头。
9班-河南-耿雪明《神农本草经》第2集作业
耿雪明
侠客
侠客
  • UID20182521
  • 粉丝1
  • 关注2
  • 发帖数215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903楼#
发布于:2016-05-06 01: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55日《神农本草经》第2集心得:1集为目录
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
认为是战国、秦汉或东汉时期都有,后经许多医家综合整理,不断收集秦汉时期资料,再整理而成。之后再托名神农而成之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药典,其地位无庸置疑的,其原著于唐代初年已失传,现在流传的版本是明清以后的学者根据宋代《太平御览》《证类本草》,和明代的《本草纲目》等书,进行整复编辑后,重新出刊的,以清代孙星衍,孙冯冀合辑本(1799)最为广传。
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1.原书共载药物种类:365五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这些药大多疗效确实,至今仍被使用,其中涉及病症约170多种,包括了内、外、 妇、眼、耳、喉、齿等各科的疾病。
2.毒性药物的使用原则:对于有毒性的药物,强调必须以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免造成药物中毒的后果,其原则是"若用毒药疗病,先起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3.服药方法:对于服药法也有规定,"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
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4.原著中可以舍弃的糟粕:因东汉时期盛行签纬神学,故书中时见如"久服神仙不死"、"主杀鬼"、"能行水上" 等用词,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舍弃不用的。
本书引用著作来源:
本书所引用的药物药性学:来自历代的伤寒家,即经方家:
陶弘景编录之《名医别录》;
雷公之《雷公炮制论》;
唐之名医甄权对药性说明;
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孟铣 的《食疗本草》;
王好古(1200—1264),字进之,号海藏老人,元代越州人,其著有《汤液本草》,其好经方,善用硫磺、附子、肉桂、干姜、乌头等峻药;
清唐容川的《本草问答》;
日本东洞吉益先生的《药征》;
清徐灵胎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等等。
研究方向建议:
千年以来温病与伤寒之争论不休,由于二派所认定的药性有所出入,是故选用药物的方式也大异其趣、剂量多少也完全不同,而张仲景所研究的《胎胪药录》早已失传,经方中的药物应该都是出自此书。我们除了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二书中可以略窥一二外,在其它药典之中 实在无法找出关于《胎胪药录》的药性解说,因此现代有志研习经方的中医们,想更了解经方之中的每味药性,唯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伤寒与金匮中的处方方向与使用剂量大小,
反过来推知这些药物在东汉时期《胎胪药录》一书对于药性的说明了,然而此法必须要非常了解《黄帝内经》的素问与灵枢、八十一难与阴阳大论,才有可能将这《胎胪药录》重新还其原貌。
本书讲解方式:
1.对于原神农本草经中无人识得、不切实际之药物,保留不做说明, 学员可自行查看其他有关本草药性的说明;
2.增加在伤寒金匮中张仲景所使用之药物,这些药物并不见于原神农本草经中,但是必然出现在《胎胪药录》之中,我将以我对伤寒金匮中处方内的每味药所理解的药性,为之补强说明,希望后来之学者能将之发扬光大,更加能够增润本书的内容。
本草纲目有1880种药物,有些药物很偏,舍弃,去腐存精。
本书药物分类:
共分上中下三种药物的说明。其中:
1.上药一120(142)味;
2.中药120(112)味;
3.下药125(103)味,一共定365(357)味药,合于天数一年之日数。
4.增补神农本草经不足部分28种。共计385种。
张仲景是发扬着,而不是创造者。
药物和经方的关系:
药物如同武器,经方如同战术,要根据病人的实际的情况,要选择使用不同的药物,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不同的病证,使用不同的处方,处方要懂得加减,以期取得最佳的效果,不能死搬硬套,照搬前人的处方。
艾滋病:从中医的辩证角度来看,不致命,不需要治疗。
草药的名称:
当代药名经过演化,可能和以前会不一样,要了解各种曾用名。
如淮山药:又叫怀山药、怀庆府山药、苏淮山药、山药、淮山等;
红花:又分藏红花、川红花,藏红花色重味浓,可治疗脑部中风、淤血等,川红花色浅味淡;
牛膝:又叫牛夕;
灶心土:又叫伏龙肝。
草药形状态:
1.丸剂:药性缓、力量专一;
2.汤剂:药性猛,效果强;
3.散:直达病灶,皮肤伤口、喉咙嘴巴溃疡等;
4.膏:涂抹、服用方便,便于储存;
5.丹:经精炼提取精华,封闭隔氧保存,可长期储存,方便携带;
草药剂量和古今单位:
伤寒、金匮皆以汉制度量衡,即斗、升、斤、两。
斤:重量单位
两:汉制1两,为现代1钱,约为3.3克。
升:约为小酒杯一杯,其重量也是约为一钱;
斗:是为计量金银花、蝉蜕等较轻的药物,在相同的重量下体积较大。
草药的炮制:
炮制过的草药,药性会有变化,与有无毒性无关,重要是利用药性来治病。如生附子去里寒,炮附子大汗不止,表阴虚用。
至真要大论:
问诊之后,针对一个人所开的处方,君二臣一,奇制;君二臣四,偶制;君二臣三,奇制,君二臣六,偶制。
药的加减:奇偶之间,奇不去则偶(加重)。
中医:个性化的私人定制处方;
西医:大众化统一的处方。
经方:为主流医学,医学基础为神农本草经、针灸大成、黄帝内经、伤寒论,独特处方,效果最佳。
神农本草经原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养生、扼制病情发展、除邪。
古书里边的神鬼之说,要区别对待,不要一味否决。
经方:不一定要用草药,要因地制宜,找到真正的病因后,可以活学活用,结合天、地、人力,救人第一。
古今疾病名称:
古书噎膈,相当于今之食道癌;脑疽为脑癌;乳岩,称乳癌;
古之怪病:鼠痿,火烧,剪掉都没用,顽固长在脚上的一种病。
一定要注意分辨。
天然食物的性质:
药性的概念,不仅用于药物的判定,也可用于天然食物。
味道:肝,心,脾,肺,肾,味道对应酸、苦、甘、辛、咸;颜色对应青、赤、黄、白、黑。
对天然食物的选择:
味酸,色青皆入肝;
味苦、色赤皆入心;
味甘、色黄皆入脾;
味辛,色白皆入肺;
味咸,色黑皆入肾。
如:大蒜,味辛辣、色白,入肺,肺主全身皮毛,全身会散发蒜臭味。
灵活应用:
如心脏病:心脏对应苦味,应该吃苦药,如果只有甘草,甘草味甜入脾,可以用盐炒甘草,盐炒甘的东西会变苦,即可入心。
注意事项:食物坏死的酸是腐败的酸,不可食;
食物有毒的判断:新鲜的水果或蔬菜会浮在水面;腐败的、不新鲜的会沉下去。
中药的毒是自然的毒,不会伤脏。
菜介于肝和肺之间,有青有白。
吃甜太多:会脱发,导致秃头。
9班-河南-耿雪明《神农本草经》第2集作业
焦艳春
贫民
贫民
  • UID2018773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9
6904楼#
发布于:2016-05-06 06: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焦艳春申请签到2016年05月05日《神农本草经》第02课心得
神农本草经起源:由很多医家整理而成,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药典。本书引用的药物药性学,均是历代伤寒家对药性的理解。诊病:处方+草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给出适合病人的处方,处方要懂得加减,以取得最佳的效果,不要墨守成规。草药名称:现在的药名和以前可能会不一样,有很多曾用名,比如淮山药(怀山药、怀庆府山药、山药、淮山)、红花(藏红花、川红花)、牛膝(牛夕)、灶心土(伏龙肝)等。药的剂型:丸剂:药性缓,力量专一。汤剂:药性峻猛,效果强。散剂:直达病灶,皮肤伤口用散剂也是极好。膏方:服用方便,易于储存。丹方:携带方便。草药的剂量:伤寒、金匮皆以汉制度量衡,即斗、升、斤、两。汉制一两,为现代一钱。一钱约为3.3克。升,约为小酒杯一杯,约为一钱;斗是计量较轻的药物,在相同的重量下体积较大,故为斗。草药的炮制:草药的炮制是取其不同的药性,与有无毒性无关,重要是利用药性来治病。至真要大论:君二臣一,奇数。君二臣四,偶数。君二臣三,奇数。君二臣六:偶数。在使用中药时,要灵活使用。奇偶之间,若以奇数处方,病不去,则加味为偶,奇之不治则为偶,此为重方。因此学医要有自己的理解。经方是绝对方,因此使用时辩证一定要准确。药性一定要明。学医要能够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情况、病证,针、药、按摩、砭石等灵活运用,针灸和六经辨证是基础,再加上药物学,从而全方位的诊治疾病。运用药物的基本法则,是五行阴阳学说。五脏肝心脾肺肾,应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
张瑞芝
会员
会员
  • UID2019755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6905楼#
发布于:2016-05-06 07: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5月5日《神农本草经》第2课心得
一,神农本草是最早的一部药典,是由很多医家整理而成,本书引用药物365种,
其中植物药物252,动物67,矿物46,涉及病症270种,包括内外妇眼耳喉齿科,在不同的时机,要选择使用不同的药物,强调毒性药物必从小剂量开始,免中毒,服法胸膈以上先食后药,一下先药后食,病在血脉,四肢需空腹,病在骨髓饱食后药。
 二,药有时会遇到名称的问题,如淮山,其实产于河南怀庆,,因其接近秦淮河流域,是以名淮山。因此淮山、怀山是一个药。
同名药还有产地之分,如红花有川红花和藏红花之分。藏红花可治疗脑部中风、淤血等,其色暗红,味重,入血分,行下。又如灶心土,又名伏龙肝,不一而足。
三,
丸剂:取其药性缓,力量专一。
汤剂:取其药性峻猛,效果强力。
散剂:取其直达病灶,皮肤伤口用散剂也是极好。
膏方:取其服用方便,易于储存。
丹方:经精炼取其精华,外面封住,可长期储存携带。
开药的剂量,在伤寒、金匮中可学到很多,伤寒、金匮皆以汉制度量衡,即斗、升、斤、两。汉制一两,为现代一钱。一钱约为3.3克。有一点波动没有什么问题。升,约为小酒杯一杯,其重量也是约为一钱;斗是为计量金银花、蝉蜕等较轻的药物,因其在相同的重量下体积较大,故为斗。
中有君二臣一之所,此为奇之制;君二臣四,为偶之制,以此推之。
在使用中药时,要灵活使用,不拘泥于千人,奇偶之间,若以奇数处方,病不去,则加味为偶,奇之不治则为偶,此为重方。因此学医要有自己的理解,不能迷糊。
经方是绝对方,因此使用时辩证一定要准确。药性一定要明。经方也有遗漏,运用之时,自己要能够看到其所不足之处,不能被原方所迷惑。
神农本草经是处方之基础,分为三篇,上为养生,中为遏病,下为除邪。
学医要能够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情况、病证,针、药、按摩、砭石等灵活运用,针灸和六经辨证是基础,再加上药物学,从而全方位的诊治疾病。
古代之噎膈为现代食道癌;脑疽为脑瘤,乳癌为乳岩等等,不一而足,要注意分辨。
药性之总义,本草备要有提到,运用药物的基本法则,是五行阴阳学说。
五脏肝心脾肺肾,应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以其性味、颜色决定其归何经,有何功用。五色、五味都要均衡,方可保持健康。
丁伊
会员
会员
  • UID2018193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9
6906楼#
发布于:2016-05-06 07: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丁伊申请签到,2016年5月5日《神农本草经》第2课心

        神农本草经在战国、秦汉或东汉时期都有,后经许多医家综合整理,不断收集秦汉时期资料,再整理而成。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药典,其原著于唐代初年已失传,现在流传的版本是明清以后的学者根据宋代《太平御览》《证类本草》,和明代的《本草纲目》等书,进行整复编辑后,重新出刊的。
药物如同武器,经方如同战术,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不同的药物,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不同的病证,使用不同的处方,处方要懂得加减,以期取得最佳的效果,一定要懂药物就不会被处方局限。当病人陈述病情,望闻问切时已经开好处方,浑然天成,经方一剂就见效。
药物的名称:如淮山药就是生长在河南省怀庆府的山药,其质量好,又称淮山。
红花:又分藏红花、川红花,藏红花色淡味轻入脑,可治疗脑部出血中风淤血等,川红花色深味重入血;牛膝:又叫牛夕;灶心土:又叫伏龙肝。
草药剂型
1.丸剂:药性缓力专,用蜂蜜制作;
2.汤剂:严重的病症或寒在表须用汤剂,药性猛,效果强;
3.散剂:直达病灶,皮肤伤口、喉咙嘴巴溃疡等;
4.膏方:涂抹、服用方便,便于储存;
5.丹:经精炼提取精华,封闭隔氧保存,可长期储存,方便携带;
草药剂量和古今单位:
伤寒、金匮皆以汉制度量衡,即斗、升、斤、两。
斤:重量单位
两:汉制1两,为现代1钱,约为3.3克。
升:约为小酒杯一杯,其重量也是约为一钱;
斗:是为计量金银花、蝉蜕等较轻的药物,在相同的重量下体积较大。
草药的炮制:
炮制过的草药,药性会有变化,与有无毒性无关,重要是利用药性来治病。如生附子去里寒,炮附子大汗不止,表阴虚用。
至真要大论:
问诊之后,针对一个人所开的处方,君二臣一,奇制;君二臣四,偶制;君二臣三,奇制,君二臣六,偶制。
药的加减:奇偶之间,奇不去则偶(加重)。
中医:个性化的私人定制处方;
西医:大众化统一的处方。
经方:为主流医学,医学基础为神农本草经、针灸大成、黄帝内经、伤寒论,独特处方,效果最佳。
神农本草经原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养生、扼制病情发展、除邪。
古书里边的神鬼之说,要区别对待,不要一味否决。
经方:不一定要用草药,要因地制宜,找到真正的病因后,可以活学活用,结合天、地、人力,救人第一。
古今疾病名称:
古书噎膈,相当于今之食道癌;脑疽为脑癌;乳岩,称乳癌;
古之怪病:鼠痿,火烧,剪掉都没用,顽固长在脚上的一种病。
药性的概念,不仅用于药物的判定,也可用于天然食物。
味道:肝,心,脾,肺,肾,
对应:酸、苦、甘、辛、咸;
颜色:青、赤、黄、白、黑。
对天然食物的选择:
味酸,色青皆入肝;
味苦、色赤皆入心;
味甘、色黄皆入脾;
味辛,色白皆入肺;
味咸,色黑皆入肾。
食物坏死的酸是腐败的酸,不可食;
食物有毒的判断:新鲜的水果或蔬菜会浮在水面;腐败的、不新鲜的会沉下去。
中药的毒是自然的毒,不会伤脏。
菜介于肝和肺之间,有青有白。
吃甜太多:会脱发,导致秃头。
凤翔
贫民
贫民
  • UID2018415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6907楼#
发布于:2016-05-06 08: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深圳-凤翔,申请签到。2016-05-05,本草视频第02课心得,请教官审阅。 中药一定要统一名称。比如淮山,山药;川红花,藏红;灶心土又叫伏龙肝。丸剂药缓力专,汤剂,涤荡的作用很强,散,膏,丹。还有剂量,汉制,斤两斗升。一两就是一钱,3.3克。药生用比较好,泡制过的药性不太一样,比如生附子治里寒,泡制过的治表虚。汤药有五味,会有甜苦咸酸等味。 至真要大论有提到 君二臣一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不要受到局限,针对个人的处方是未来的趋势。奇之不去则偶为重方。在经方的基础上可以加进自己的东西,要有绝对处方。 药物分养生,遏病,除邪。药性,六经辨证要很清楚。病名过去与现在不一样,比如噎膈,脑疽,乳岩,鼠瘘等。 五味,酸入肝,合成的不算,腐坏的不能用,蔬果放水里,浮起来的没毒,沉下去的是有毒。病人抽筋,肝缓之,甘草炙过就变得厚味,苦,青白,介于肝肺之间,不要相信营养学家。五味要均衡。太适会掉头发。青色入肝,白色入肺,红色入心,黄色入脾,黑色入肾。
王芝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66
  • 粉丝0
  • 关注2
  • 发帖数149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908楼#
发布于:2016-05-06 08: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王芝申请签到2016年5月5日《神农本草经》第2课心得
《神农本草经》不是一个人的著作,是一段时间的著作。张仲景是经方的发扬者,不是创立者,依据的是《胎胪药录》,但已失传。
如药性未设定标准,则金匮伤寒里的剂量、药性就不会用,就根据临床和经验设定标准。把《神农本草》里的药性偏的药物删了,加入经方里的神农本草里没有的,尽量还原《胎胪药录》。
在学习药时会有以下一些问题:
一、名称,药物的名称一直在变。
如淮山,也称山药,因做好的山药在河南省懐庆府,就叫为懐山药,最后简化成淮山,山药。
如红花,分两种,一种是藏红花,可让脑部血液循环好,治疗脑部出血性中风,脑部有淤血块;颜色淡,无色无味,粉红色,往上走。
另一种为川红花,颜色暗红,味道重,入血分,往下走。
二、丸药是取药缓力专,用蜂蜜泡过或用水漂过。
汤剂,扫荡的力量很强,如痰很多,便秘,寒速表很重等。
散剂,如入喉咙,入肠胃的药,可直接到病灶。
粉,用在皮肤伤口。
膏,如批把止咳膏。
丹,用丹炉提炼出来,用黄蜡封住与空气隔绝,可放很久。
三、剂量:用汉制剂量,有斤、两、斗、升。
两,一两是现在的一钱,一钱=3.3g,抓差1、3g差不了多少,因还要煮。
升,不是现在的升,是古代杯口1寸,杯深6分的小酒杯一杯那么多。半夏=一升。
斗,用称如金银花等很轻的草药。
四、未炮制和炮制的药性有时不一样
有的药要炮制,有的要生用。如附子和炮附子药性不一样。
至真大论中提到,君二臣一,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只要了解每味药的药性,药可组合,不会被药物学局限。
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奇之不去,则偶(重方)。
经方是绝对处方,没有什么大概、可能,吃下去,不是1就是0,所以一定要了解药性。因时间久远,有些经方可能是错的。
五、药物分三种,养生、遏病,除邪。
因年代背景的不同,有些书里的意思和现在不一致。
六、过去的病名和现在不一样
如乳岩为乳癌,脑疽为脑瘤,咽膈接近食道癌等。
蔡彩婵
侠客
侠客
  • UID2014470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5
6909楼#
发布于:2016-05-06 09:01
@教官-深圳-林金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 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05月05日《神农本草》第2课心得
一.药剂形式、单位与制法
1.药剂形式
丸剂:药缓力专,用蜂蜜泡制,用水漂过。
汤剂:汤如荡,药力强如扫荡。
散剂:入喉药、喷药。常用于喉部或外伤。
膏剂:外用内服皆可
丹  :外用黄蜡封住,保质期长。
2.剂量单位:汉制有斤(最后重量就是一钱)、斗(重量轻的药物如金银花,重量等于一钱)、升(量如小酒杯,等于一钱)、两(钱)。
一钱约等于3.3g。
3.剂量
对于有毒性的药物,必须以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免造成药物中毒的后果。原则是“若用毒药疗病,先起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对于服药法规定为“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泡药和生药的药性不—样,剂量也不同,如生附子可以理寒,泡附子是表阳虚用的。
二、至真要大论为“君二臣—,是奇之刺也,君二臣四,偶之刺也,君二臣三奇,君二臣六偶之刺也,奇之不去则偶。”
三、药物分三种;养生,遏病,除邪。
何丽苹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84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910楼#
发布于:2016-05-06 09: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6年5月6日《神龙本草经》第3课心得

五味之用:
1、酸味:入肝,用于收、涩,比如拉肚子,汗留不止。
2、苦味:入心,泻、坚、燥,比如湿盛,可用苦味让它燥,如中毒,用苦味可让它渲泄出来。
3、甘味:入脾,补、和、缓。如几种不同的药材一起用时,可用甘味的药让它们和,药性不起冲突,比如抽筋拘急,可用甘味药材来缓。
4、辛:入肺,发散、润,能让药在身体里横行无阴。
5、咸:入肾,软坚、功下,比如肿瘤、结石。
除了这五味之外,就是淡味的,如意仁、莲子之类都是淡味的,像我们吃的蔬菜,全部都是淡味的,淡味的能够利湿,利窍,淡味的,按五色入五脏。
阴阳的定义:
寒热温凉为气,为阳,酸苦甘辛咸为味,为阴,气厚者为阳中之阳,气溥者为阳中之阴,味厚者为阴中之阴,味溥者为阴中之阳,气溥者主发散,气厚者发热发湿,味厚者泻降,味溥者通窍,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清阳发肌理,实四肢,浊阴走五脏、归六腑。
药之相从:
凡药清虚者浮而升,清虚:色清,轻浮,用于病在表症,如皮肤病之类,重实者沉而降,气溥者降而收,气厚者浮而长象夏天,味厚者沉而藏象冬天,味平者化而成象长夏,气厚味溥者浮而升,味厚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厚者能沉能浮,气味俱溥者可升可降,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此升降沉浮之义也。
徐淑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9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6911楼#
发布于:2016-05-06 14:46
中医经典特训2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6年5月6日《神农本草》第2节学习心得:
 1 、《神农本草经》不是一个人的著作,是一段时间的著作。我们姑且设定它为黄帝那段时间的著作。张仲景是经方的发扬者,并不是经方的创立者。经方在汉朝时代就存在。其写的《伤寒杂病论》的依据的本草内容是《胎胪药录》,但这本书失传了,我们只好用《神农本草经》来推论其原貌,所以《神农本草》的药性的设定。剂量的规定,对今后学《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有帮助的。中医绝对是对的,因为临床上看到很多,就看我们会不会用了。药物对一个医生来说,就是武器,这个武器怎么用,这就要看这个医生如何开方子了。所以处方就是战术,病就是敌人。怎么去战胜敌人,就要看医生怎么开处方了。所以,一个医生就象一个战场的将军,要有武器,要有战术,才能打赢仗。我们做医生的决不能被处方局限住(墨守成规),千万不要被处方绑住。我希望训练你们到什么程度呢?处方浑然天成。
 2、在这里会遇到很多药物名称的问题,比如淮山,过去称为山药。最好品质的淮山(山药)是产在河南,河南以前古时的名字叫怀庆府,这里原来产的山药很好。所以就把他叫做淮山药,又称为山药。又如“红花”,红花有两种,一种是“藏红花”,一种是“川红花”。“藏红花”对脑部的血液循环非常好,所以,藏红花可以治疗很多脑部出血性的脑部中风。或者脑部有瘀血块的时候,就用藏红花。藏红花无色无味,没有味道,颜色是淡红,粉红色,质很轻,轻会往上走,味不重,入脑。川红花,颜色比较暗红,味道比较重,味厚的就入血分。往下走,所以这两种红花用处都不一样。他们的药性都不一样,所以在开处方的时候,有时要注明名称。又比如牛膝,有些嫌字太麻烦,就写个同音字“夕”,所以历代的医家都有自己的药房,这样用药才准确。 比如“灶心土”,是用来治疗胃的,中药有的叫“伏龙肝”。所以我们做医生的一定要记住药的名字,药的药性,这样我们开处方才不会错。
 3、为了病人方便,我们可以把中药做成丸剂,散剂,丹剂。丸剂是取它的药缓力专,力专非常的专一,丸剂有的用蜂蜜炮制过,有的用水丸。为什么做成丸剂?因为取它缓,力量很专一下去。汤剂,汤加个草头是荡,就是扫荡的力量很强。比如痰很多,或者一千礼拜没大便了,我们的汤剂下去马上就清出来了。当痰饮很严重时,就用汤剂。在发表的时候,寒在表时很重,必须要用汤剂发表。散剂,比如入肠胃的药,入喉咙的药,就用散剂,可以直接达到病灶的地方。如果用汤剂,太快了,当喝汤药到喉咙时,喉咙都还沒感觉到,药就到大肠去了。用药丸呢,就是当丸在喉咙还没化掉,嘴巴里是蜂蜜味,药丸就到胃里面去了。如皮肤的伤口,用散剂也方便些。还有膏,膏类的东西如何首乌膏,川贝枇杷膏,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还有丹剂,丹提炼出来后,外面用黄蜡封住,黄蜡封住让药跟空气隔绝,这样可以保持很久,要吃时把黄蜡剥开就可以了。它跟丸剂又不一样,丹是用蜡封住,丸不封。这些都有它一定的用途所在。过去中医师可以管理药房,病人不方便服汤药的时候,可以为他单独做成丸,或者是散剂。现代不行。
 4、药物剂量,汉朝时,用斤、两、斗、升做计量,汉朝时的一两,就是我们现代的一钱。一钱,大概是3.3g,“升”就是我们的小酒杯,杯口一寸,杯底下面是6分。一升的半夏也就是一钱的样子。“斗”,是用于花类的药,很轻,还有蝉壳,这类药看起来很多,但拿起来一点重量都没有,所以用斗。有时金银花一“斗”就只有一钱或者是五分的重量。
 5、经方家认为药用生的效果好点。因为是原药。泡制过后力量就不够了。在临床上,有的药要泡制,有的药要生用。比如附子,有时必须要用生附子,
王玲萍
侠客
侠客
  • UID20176952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219
6912楼#
发布于:2016-05-06 15: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王玲萍申请签到,2016年5月6日《神农本草》第02课心得
★神农本草是多个人的著作,张仲景只是经方的发扬者,并不是创立者。
★石膏去热效果比犀角还好。藏红花浅红色,可以治疗脑出血性中风,脑血管淤血,味不重,入脑,川红花味重,入血分。
★历代医家想要做好中医,必须有自己的药房,因为药的名称不同,抓药时,有可能出现误差。灶心土有的地方又称伏龙肝。
★丸剂是取它的药缓立专,用蜂蜜泡过或者用水漂过,取它的缓但力量专一。汤者荡也,扫荡的力量很强,比如痰很多或者一周没有大便了,汤剂下去之后,马上把痰或者大便清出来,寒束表的时候必须用汤剂把它发散出来。散剂用于入肠胃或者喉咙的药,直接附着在喉咙上,直接入病灶,如果是汤剂直接下去了,不起作用。皮肤伤口用散剂。膏,丹外面有蜡封上,可以保持很久。
★汉朝的计量用斤两斗升为剂量单位,汉朝一两为现在的一钱,一钱大概3.3克,一升也是一钱,斗是盛粮食的。
★在《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中有君二臣一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剂也,用奇数开的处方,疾之不去则偶,这就是药方的加减,疾之不去则偶是重方。
★药分3种,一种是养生,一种是能遏制病情的发展,一种是除邪。
★凡酸味的都入肝,但不包括人工合成的或腐败的酸。苦味的都入心,甘味得的入脾,辛味的入肺,咸味的入肾。当抽筋的时候,急食甘以缓之,甘可以缓。
★青属木入肝,赤属火入心,黄属土入脾,白属金入肺,黑属水入肾。
文建宁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2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0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913楼#
发布于:2016-05-06 15:18
@教官-伊犁-慕利敏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  文建宁申请签到,2016年5月6日《神农本草经》第03課心得:

西医:化简为繁
中医:化繁为简,可以明确判断死期

五种味道的使用:
酸:收敛、涩(让下利停下来,比如乌梅治下利、舌头收不回来、出汗不止)
苦:泻(食物中毒排泄)、坚(让软的东西变硬,比如壮阳)、燥
甘:补(滋补、补药)、和(调和几种不同药性的药,以免冲突)、缓(拘急、抽筋、走路停不下来)
辛:散(发表、发汗)、横行无阻、润(滋润)
咸:软坚(肿瘤、硬块)、攻下(肾结石、用青盐)---青盐海盐利尿、人工盐积水

淡味:利湿、渗湿

药性:气、味
气:寒热温凉、阳
味:酸苦甘辛咸、阴

气厚:阳中之阳、发热与温
气薄:阳中之阴、发泄散表
味厚:阴中之阴、泄降
味薄:阴中之阳、通窍、利渗湿

辛、甘:发散、阳
酸、涌泄、阴
咸:涌泄、阴
淡味:渗泻、阳

藏红花淡味,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不会有高原反应

轻、清、升浮:阳--》气出上窍
重、浊、沉降:阴--》味出下窍
清阳:发肌理、实四肢
浊阴:走五脏、归六腑


药之相从:
清虚者浮而升:辛夷花、蝉兑、进皮肤
重实者沉而降:熟地入骨头
酸咸:下降的药
辛甘:上升的药
寒药:下降
热药:上升

麝香:要活鹿奔跑无力的时候,取肚脐处的油,很臭,因为香到极点了

药根在土中者,半身以上则上升、半身一下则下降(柴胡,取中间一段)
药为枝者达四肢(桂枝)
药为皮者达皮肤(杜仲)

药为心为干者内行脏腑,
药的密度小、质轻的入心肺
药的密度大、质重的入肝肾(牡蛎)
药的中间空的,发表
药的内实的,攻里
药枯燥的入气分(夏枯草)
药润泽的入血分(熟地、当归)

药色之入经脉:
青:味酸、气臊、木、入肝、胆
赤:味苦、气焦、火、入心、小肠
黄:味甘、气香、土、入脾、胃
白:味辛、气腥、金、入肺、大肠
黑:味咸、气腐、水、入肾、膀胱

十二经脉中的心包和三焦都归入到肝经和胆经中。肝主血,入肝经血分的药,同时入心包;入胆经气分的药同时入三焦

命门相火(生命之火),散行于心包、胆经、三焦,所以入命门的药也会进入三焦(硫磺可以入命门、三焦)

药:相需的,一定要配对使用
药:相使的,可以选择配合使用
药:相恶的,只能选其一
药:相畏的,互相制约
药:相反的,药性相反
药:相杀的,克制对方的毒性

五脏补泻:(可以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来推断补泻)

肝:拘急抽筋,可以吃甜的食物,如甘草、香瓜、香蕉、麦芽糖、针灸承山穴和阳陵泉。
肝盛:需要散肝、木枝太密、需要梳木枝,可以吃辛味的药来补肝,用酸来泻肝
心:心跳太慢的话,要想办法提速,可以吃酸的东西来收敛;心太硬了,可以吃咸药来让心软下来,补心;如果心火过盛,可以吃甜药来    泻心火

过火山、跳火龙的时候,要在火里撒盐,是为了让盐来克火,把火隔离开,不会烫伤人

脾:怕湿。可以吃苦的来去湿。看舌苔比较厚的时候,湿气重,可以吃苦药来祛湿。
张亮荧
贫民
贫民
  • UID2018676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87
6914楼#
发布于:2016-05-06 19: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亮荧申请签到2016-5-6《本草纲目》第2课心得
1、淮山:产地最好河南(旧名怀庆府)又称怀山药、苏淮山药、山药
红花有两种:(一)藏红花无色无味,治脑部出血性中风,脑部淤血。
(二)川红花味重入血分。
灶心土又称伏龙肝


2、药型
丸剂:药缓力专,用蜂蜜炮制或水漂过。
汤剂:扫荡力量和发表力量强,如痰多、便秘一周,痰涎雍塞严重,寒肃在表。
散剂:直接到病灶,如入喉咙、肠胃直达病灶或皮肤表面受伤散剂能固定。
膏:如何首乌、川贝枇杷膏等
丹:外面用黄蜡封住药物与空气隔绝,有益于药物的保存。

3、剂量
汉朝斤两斗升与现今区别
1两=1钱=约3.3克
1升=1钱,约一小杯

4、生药与炮制的药性不同
如生附子和炮附子,生附子去里寒,炮附子用于表阳虚(大汗不止),并非仅是通过炮制去附子毒性。


5、至真要大论
:君二臣一,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奇之不去则偶(处方之加减为重方)。
药物分三种:养生、遏制病情发展(遏病)、除邪

6、药性
五味之义:凡药酸属木入肝 (人工酸、腐坏酸除外) ,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
腐烂物放水里,浮起的无毒,沉底有毒,毒药入口发麻。甘味药炮制后发苦入心。

五色之义:青属木入肝,赤属火入心,黄属土入脾,白属金入肺,黑属水入肾。

五味之用: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
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