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伊
会员
会员
  • UID2018193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9
6930楼#
发布于:2016-05-07 07: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丁伊申请签到,2016年5月6日《神农本草经》第3课心

第二章 药性总义
一、五味之义:药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
二、五色之义:青属木入肝,赤属火入心,黄属土入脾,白属金入肺,黑属水入肾。
三、五味之用:药酸者能涩能收:止泻,比如乌梅治下利、舌头收不回来、出汗不止;
苦者能泻能燥能坚:泻:食物中毒的排泄,坚:让软的东西变硬,比如壮阳;
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补:滋补,补药能和如调和几种不同药性的药,以免冲突、缓:拘急、抽筋、走路停不下来可缓和;
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散:发表、发汗,润:滋润,横行:横行无阻;
咸者能下能软坚:软坚如消肿瘤、硬块、攻下如肾结石、用青盐等。(青盐海盐利尿、人工盐积水)
淡者能利窍能渗泄:利湿、渗湿。淡白者入肺,黄者入脾。五味要均衡,不可过食或不及。
四、阴阳之义:寒热温凉是气,酸苦甘辛咸是味,气为阳味为阴,其气厚者为阳中之阳,薄者阳中之阴也。味厚者阴中之阴,薄者阴中之阳,气薄主发泄散表,厚则发热与温,味厚则泄降,薄则通窍,利渗湿,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清阳发肌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五、药之相从:药清虚者浮而升,如辛夷花、蝉兑、进皮肤;
重实者沉而降,如熟地入骨头;
味薄者升而生如春季,气薄者降而收象秋季。
气厚者浮而长象夏天,味厚者沉而藏象冬天,味平者化而成象长夏,气厚味薄者浮而升,味厚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此升降浮沉之义也。故便秘者不会开出辛甘之药,治疗脑瘤则要上下配合。甘淡者利湿,如淮山薏仁,用利湿之药湿不出,可使辛味之药发散之,寒无浮,热无沉,矿物类、动物类的药是无根之药,植物类是有根之药。凡药根在土中者,半身以上则上升,半身以下则下降,如柴胡,取中间一段药;药取枝者达四肢如桂枝;药取皮者达皮肤如杜仲。取其中心者内行脏腑,药质轻者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肾如牡蛎,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枯燥者入气分如夏枯草;润泽者入血分如熟地、当归,此上下内外之相从也。
六、药色之入经脉:凡药色青味酸,气臊,性属木,皆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
色赤味苦,气焦,性属火者,皆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经。
色黄味甘,气香,性属土者,皆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
色白味辛,气腥,性属金者,皆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
色黑味咸,气腐,性属水者,皆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中唯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无所主,其经通于足厥阴少阳,而厥阴主血,诸药入肝经血分者,并入心包,少阳主气。诸药入胆经气分者并入三焦,命门相火,散行于胆三焦心包,故入命门者并入三焦,此诸药入诸经之分布也。
药有相需者,同类而不可离者,一定要配对使用;
相使者,我之佐使也,可以选择配合使用;
相恶者,夺我之能也,只能选其一;
相畏者,受彼之制也,互相制约;
相反者,两不相合也,药性相反;
相杀者,制彼之毒也,克制对方的毒性。
此异同之义也。
七、五脏补泻之义:依据五行相克的原理来推断补泻。
肝苦急,急食甘而缓之,如甘草、香瓜、香蕉、麦芽糖、针灸承山穴和阳陵泉;
肝盛,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心苦缓,要想办法提速,急食酸以收之;
心太硬,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心火过盛,以甘泻之,食甜以泻心火;如在民俗过火山、跳火龙的时候,要在火里撒盐,盐可克火,把火隔离开,不会烫伤人;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看舌苔比较厚、湿气重时,可
张瑞芝
会员
会员
  • UID2019755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6931楼#
发布于:2016-05-07 08: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5月6日《神农本草经》第3课心得
1,五色五味的使用:
酸味,药性收敛,涩剂,如下痢时要用泡过醋的乌梅,流汗不止,舌头吐出,都要用到酸味的药。
苦味,入心,药性能泻能坚能燥,湿盛时让其燥,不够坚硬让其食苦味药。
甘味,甜,能和能缓能补,几种药性不同的放在一起,加上甘味以和之,不致起冲突。抽筋,甘缓之,癫痫拘急,也要用到甜味的药。            
辛,能散,能滋润能横行。散于身体,横行无阻,伤感感冒时,肺燥口渴,要用到辛味的药。
咸,软坚,攻下。如肿瘤,硬块,要软化,都用咸味的药。
饮食蔬菜,淡味,能利湿,利窍,如薏仁、芡实、莲子。白色入肺,黄色入脾。五味要均衡,过食过重都不行。
2,以药物学来区分阴阳的定义:
气(寒、热、温、凉)为阳,味(酸、甜、苦、辣、咸)为阴。
气厚者阳中之阳,气薄者阳中之阴,       味厚者阴中之阴,味薄者阴中之阳,气薄主发泄散表,厚则发热与温,味厚(当归、熟地)则泄降,薄(滑石)则通窍,利渗湿。    
辛甘发散为阳,淡味渗泄为阳,轻清升浮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重浊沉降为阴。
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清阳发肌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3,药之相从:药清虚浮而升,重实沉而降,味薄升而生。气薄降而收。味厚气薄沉而降,味厚沉而藏。味平者化而成,气厚味薄浮而升,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可升可降,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
药根在土中,半身以上上升,半身以下下降。柴胡一半上一半下(半表半里)。药所有带枝的统统可以达于四肢(桂枝)。皮(杜仲)达于皮肤。为心为干者入脏腑(肉桂)。
质轻上入心肺,质重(牡蛎)入肝肾。所有药中空(通草)的发表,内实者攻里。枯燥者入气分,润泽(熟地)者入血分。
4,药色入经脉:
色青,味酸,气燥,性属木,入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色赤味苦,气焦,性属火,入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      色黄味甘,气香,属土,入脾经与胃经。      色白味辛,气腥,属金,入肺与大肠经。      色黑味咸,属水,入肾经与膀胱经。
药入肝经血分并入心包经。入胆经气分并入三焦经。命门相火,散行于胆三焦心包,故入命门者并入三焦。命门火衰靠石硫磺(淡黄色)。而非土硫磺。
5,五脏的补泻:
肝厌拘急(抽筋),急食甘缓,如香蕉,哈密瓜,香瓜。肝欲散,急食辛散。以辛补,酸泻。
心苦缓,急食酸收。心欲软,急食咸软。咸(炮附子)为补,甘泻。
脾苦湿,急食苦燥,脾欲缓,急食甘缓。甘补,苦泻。
肺气上逆,急食苦泻。肺欲收,急食酸收。酸补,辛泻。
肾苦燥,急食辛能润,肾欲坚,急食苦。苦补,咸泻
王芝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66
  • 粉丝0
  • 关注2
  • 发帖数149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932楼#
发布于:2016-05-07 08: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王芝申请签到2016年5月6日《神农本草经》第3课心得
第二章  药性总义
一、五味之义
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
二、五色之义
青属木入肝,赤属火入心,黄属土入脾,白属金入肺,黑属水入肾。
三、五味之用
1、酸:涩、收。涩有收敛的功能,如拉肚子、流汗不止。
2、苦:泻、燥、坚。如湿很盛苦药可变燥;吃了坏死食物可使泻。
3、甘:补、和、缓。滋补的药一般有甜味的药;几种药性不一样的药在一起,如辛和酸,则放甘味的药在里面,让他们不会起冲突;使抽筋、癫痫缓。
4、辛:散、润、横行。如发表,皮肤干燥肺干燥使其润。
5、咸:下、软坚。如使乳房硬块、肿瘤软;如肾结石可让石头软坚并下。青盐是内陆湖里产的盐。海水可催吐。
天然盐可利湿、利尿,现代人工盐会积水。
6、淡:利窍、渗泄。所有饮食蔬菜都是淡味的,中药有薏仁、芡实、莲子。淡味药能利湿渗湿。淡味白色入肺,淡味黄色入脾。
四、阴阳之义
1、气(阳):寒热温凉。
气厚:阳中之阳;发热与温。
气薄:阳中之阴;主发泄散表。
2、味(阴):酸苦甘辛咸。
味厚:阴中之阴;泄降。
味薄:阴中之阳;通窍,利渗湿(如滑石)。
3、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4、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
阳气出上窍,  阴味出下窍。
清阳发肌理,浊阴走五脏(味道重颜色深的走五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五、药之相从
1、清虚者浮而升。清虚指很轻风都能吹走的药。如禅对。
重实者沉而降。重实指很重的药如熟地三钱2、3片。
2、味薄者升而生如春季。
气厚者浮而长象夏天。
气薄者降而收象秋季。
味厚者沉而藏象冬天。如咸味的药。
味平者化而成象长夏。
气厚、味薄:浮而升。
味厚、气薄:沉而降。
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
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
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
3、凡药根在土中者,半身以上则上升,半身以下则下降。
药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
为心为干者内行脏腑,质轻者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肾,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枯燥者入气分,润泽者入血分。
麝香要活鹿奔跑无力的时候,取肚脐处的油,很臭。
如拿到药,青色入肝,是酸的则收敛,再看质重质轻。
六、药色之入经脉
1、色青,味酸,气躁(会吸四周水分),性属木者,皆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
2、色赤,味苦,气焦,性属火者,皆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经。
3、色黄、味甘,气香,性属土者,皆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
4、色白、味辛,气腥,性属金者,皆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
5、色黑、味咸,气腐,性属水者,皆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
6、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经无所主。
厥阴(肝)主血,诸药入肝经、血分者,并入心包。
少阳(胆)主气,诸药入胆经、气分者,并入三焦。
命门相火,散行于胆、三焦、心包,故入命门者并入三焦。
7、药有相需者,同类而不可离者。
相使者,我之佐使也。(桂枝和白芍)
相恶者,夺我之能也。
相畏者,受彼之制也。
相反者。两不相合也。
相杀者,制彼之毒也。
何丽苹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84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933楼#
发布于:2016-05-07 09: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657日《神龙本草经》第4课心得

六、药色之入经脉:
凡药色青,味酸,气臊,性属木,皆入足厥阴肝,足少阳经。
色赤味苦,气焦,性属火者,皆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经。
色黄味甘,气香性属土者,皆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
色白味辛,气腥 ,性属金者,皆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
色黑味咸,气腐性属水者,皆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中唯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无所主,其经通于足厥阴少阳,而厥阴主血,诸药入肝经血分者,并入心包,少阳主气。诸药入胆经气分者并入三焦,命门相火,散行于胆三焦心包,故入命门者并入三焦,此诸药入诸经之分布也。药有相需者,同类而不可离者。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此异同之义也。
七、五脏补泻之义:
肝苦急,急食甘而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以甘泻之。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此是其义也。
八、六淫主治: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此六淫主治,各有所宜,故药性须明,而施用贵审也。
九、五行相生:
人之五脏应五行,子母相生,经曰: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又曰: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如肾为肝母,心为肝子,故入肝者并入肾与心。肝为心母,脾为心子,故入心者并入肝与脾。心为脾母,肺为脾子,故入脾者并入心与肺。脾为肺母,肾为肺子,故入肺者并入脾与肾。肺为肾母,肝为肾子,故入肾者并入肺也肝,此五行相生子母相应之义也。
十、五行相克:
   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因为酸主收敛,敛则筋缩,苦能泻气,辛能疏散肌理,咸能渗泄。
十一、五病所禁:
酸走筋,故筋病勿多食酸,筋得酸则拘急,收引益盛。
苦走骨,故骨病勿多食苦,骨得苦则阴益盛,令人重而难举。
甘走肉,肉痛多食甘,肉病得甘则壅气,臃肿益甚。
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气得辛则散,而益虚。
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血得咸则凝涩,而口渴也。
十二、五味所伤: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涩。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消皮厚而唇开。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药之为物,各有其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有因笥相从者,有因气相求者,有因质相同者,自然之理,可以以意得也。
药有以形名者,人参狗脊之类是也。有以色名者,黃连黑参之类是也,也以气名者,稀签香蕾之类是也,有以味名者,甘草苦参之类是也,有以质名者,石膏石脂归身归尾之类是也,有以时名者,夏枯款冬之类是也,有以能名者,何首乌骨碎补之类是也。
凡药火制四,煨灸炒煆也。水制三,浸泡洗也,水火共制二,蒸者也,酒制升提,姜制温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注肝而收敛。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陈壁土制,藉土气以补中州。而裹曲制,抑酷性勿伤上膈。黑豆甘草汤渍,并解毒致平和,羊酥猪脂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去穰者免胀,去心者除烦,此制治各有所宜也。
Aai丫丫
会员
会员
  • UID2028844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
6934楼#
发布于:2016-05-07 09:14
天应穴在哪里,又叫什么?
蔡彩婵
侠客
侠客
  • UID2014470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5
6935楼#
发布于:2016-05-07 10: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 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05月06日《神农本草》第3课心得
一、五味之义─凡药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
二、五色之义─青属木入肝,赤属火入心,黄属土入脾,白属金入肺,黑属水入肾。
三、五味之用─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
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
注:流汗不止、下痢、舌头突则要“收”。拘急、癫痫、走不能停则要“缓”。
四、阴阳之义
寒热温凉是气,酸苦甘辛咸是味,气为阳味为阴,其气厚者为阳中之阳,薄者阳中之阴。
味厚者阴中之阴,薄者阴中之阳,气薄主发泄散表,厚则发热与温,味厚则泄降,薄则通窍,利渗湿,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阳气出上窍, 阴味出下窍,清阳发肌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五、药之相从
凡药清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味薄者升而生如春季,气薄者降而收象秋季。气厚者浮而长象夏天,味厚者沉而藏象冬天,味平者化而成象长夏,气厚味薄者浮而升,味厚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此升降浮沉之义也,凡药根在土中者,半身以上则上升,半身以下则下降,药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为心为干者内行脏腑,质轻者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肾,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枯燥者入气分,润泽者入血分,此上下内外之相从也。
六、药色之入经脉
凡药色青,味酸,气臊(如粉状吸湿强),性属木,皆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
色赤味苦,气焦,性属火者,皆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经。
色黄味甘,气香性属土者,皆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
色白味辛,气腥,性属金者,皆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
色黑味咸,气腐性属水者,皆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中唯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经无所主,其经通于足厥阴少阳,而厥阴主血,诸
药入肝经血分者,并入心包,少阳主气。诸药入胆经气分者并入三焦,命门相火,散行于胆
三焦心包,故入命门者并入三焦,此诸药入诸经之分布也。药有相需者,同类而不可离者。
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
相杀者,制彼之毒也,此异同之义也。
七、五脏补泻之义
肝苦急,急食甘而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以甘泻之。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此是其义也。

补充:青盐乃内陆湖盐,精盐是人工盐。青盐和海盐味咸能利尿,而人工盐多吃易生水肿。吃牛肉撒上一层人工盐粉,这种吃法多的人通常大腿发胖,就是水肿。
郭玉斐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5
6936楼#
发布于:2016-05-07 11: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5月6日《神农本草经》第2课心得
神农本草定标准,助理解伤寒金匮。
药物是武器,处方是战术,活用处方。
药物名称的演变:如淮山,以河南怀庆府产最好,怀山-淮山-山药。红花分藏红花和川红花,藏红花使脑部血液循环加快,色红味重入血分,对脑出血、脑瘀血中风效果最好;川红花色淡味轻。牛膝-牛夕,灶心土-伏龙肝。
方剂形态的作用:丸剂:药缓力专;汤剂:汤者荡也,扫荡力量很强,如痰多、便秘、发表时用;散剂:入肠胃、喉、皮肤伤口,直到病灶;膏:何首乌、川贝枇杷膏;丹:丹炉提炼,黄蜡封,与丸不一样,丸可以曝露在空气中。
汉制计量单位与今计量:两:1两=1钱=3.3克;斗:用来取较轻药草如金银花、蚕蜕,相当于现在1钱;升:有酒杯大小,用来取小颗粒药物如半夏,相当于1钱。
生药与熟药药性不一,使用地方不同,传统认为生药药效强,炮制的力量弱。生附子去里寒,炮附子治表阳虚用,如大汗不止。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药之配伍:君二臣一、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君二臣六:偶之制也。用药原则之一:奇之不去则偶,为重方。
中药为针对个人的处方,西药为千人之一。
经方为绝对方,不是1就是0。药性要很了解,对经方遗失部分进行加减修正。
神农本草经中对药的功用分为养生、遏病、除邪,不必较文字之形,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理解其神。
本草经中的病名与今病:噎膈-食道癌;乳岩-乳腺癌等。
基本概念:别药物及饮食通用,肝心脾肺肾,对应酸苦甘辛咸、青赤黄白黑。
王玲萍
侠客
侠客
  • UID20176952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219
6937楼#
发布于:2016-05-07 13: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王玲萍申请签到,2016年5月7日《神农本草》第3课心得
★五味之用:①酸能涩能收,比如下利很久了,用乌梅,梅子本来就很酸了,在使用前还要在醋里泡好久,吃下去以后,酸能涩,下利就好了。流汗不止也要收,舌头伸出拿不回去也要收。②苦能泻能燥能坚,入心,湿很盛的时候,苦味可以让它变燥,不够坚硬的时候也可以用苦味的药,壮阳的药很苦,满则泻,如果食物中毒了,吃苦味的药可以把它泻出来。③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大多的补药有甜味甘味在里面。能和就是指几种不同的药,如酸味的药和辛味的药是相克的,那么放点甘味的药就让这两种药不起冲突,能缓就是指在拘急的时候,比如说抽筋抽的很厉害,用甜味的药来缓它,如癫痫的拘急,也可以用甜味药来缓它,比如走路停不下来,也可以用甘味药来缓它。④心辛味药能散能润能横行,如感冒了,浑身痛,要用发散的药,辛味的药可以发散,如果嘴巴干燥,皮肤干燥,可以用辛味的药可以滋润,苦味的药能燥,现在有一个人肺里很干燥,口渴的很,用辛味的药去润他,同时这个人又便秘,用苦味的药去泻他,但苦又能让湿燥,和辛味药的润是相反的,没有关系,可以放在一起合用,辛味的药可以去滋润它干燥的部分,干燥的部分用苦味的药去泻它。⑤咸者能下能软坚,坚硬的可以变软,比如乳房硬块肿瘤,用咸味的药,咸味的药还能够攻下,比如有的人下焦是实的,例如肾结石,要把它攻下来,同时要软坚,用咸味的药,比如青盐,盐水还可以催吐。⑥淡味能利窍能渗泄,平时给我们吃的东西都是淡味的,比如薏仁莲子,芡实,都是淡味的,能够利湿,淡味药中如果是白色的就入肺,黄色的就入脾,例如玉米黄色的,里面是白色的,能入脾入肺利湿。五味要均衡,不能过。
★阴阳:寒热温凉是气也,当说药是寒的热的温的凉的就是在说他的气,是阳,当说药酸苦甘辛咸是味,味为阴,气厚者为阳中之阳,薄者为阳中之阴,阴阳本身又分阴阳,味厚者阴中之阴,薄者阴中之阳,气薄者主发泄散表,如麻黄,青龙,气很薄,没有什么味道,淡淡的,最凶就是它,吃下去就发散,厚者发热与温,比如说附子,味厚则泄降,比如当归味很厚,单独吃下会泄下,剂量不要放太多,味薄则通窍利渗湿,比如滑石,味很淡薄,小便不出,滑石汤可以滑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比如藏红花,颜色很淡,味道很淡,轻清升幅为阳,阳上到脑部,脑循环很好。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所有的阳药都是肌肉腠里的药,浊阴的药走五脏,重味的药,颜色很深的药,都走五脏,如果一个病人陈述他痛,要知道她是皮肤痛,肌肉痛,筋痛,还是关节痛,如果病人不能说话,鼻子青主痛,摸脉时,脉是浮的,痛在表,脉是在中,痛在肌肉,脉是沉的,是关节痛,骨头痛。
★药的相从性:凡药清虚者浮而升,比如说辛夷花,蝉蜕很轻,风一吹就能吹走,重实者沉而降,有的药非常的重,如熟地,开处方时,如果熟地三钱,蝉蜕三钱,熟地只有两三片,那么蝉蜕就有一大包,要知道药物的重量,还要知道药物往哪里走,熟地,走下焦,入到脚上,入骨,蝉蜕走肌肤表面。味薄者生而升如春季,气薄者降而收象秋天,气厚者浮而长象夏天,味厚者沉而藏象冬天,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所有的咸药都是下沉的,辛甘不会下沉,都是发散,比如说便秘,不会开辛甘的药,到不了大肠,如果开辛甘的药治疗鼻窦炎,角膜炎就很好。芒硝就是咸味的药,咸味药不会上升,临床上如果病人小便不出,开甘淡的药利湿,比如山药薏仁莲子还利不出来,你就要想辛香发散的药,就好像一个吸管放在水里,上面用手按住,水就出不来,想要水出来,就要把手拿开,
文建宁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2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0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938楼#
发布于:2016-05-07 18:09
@教官-伊犁-慕利敏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  文建宁申请签到,2016年5月7日《神农本草经》第04課心得:

肺最害怕气上逆,导致呼吸短促,可以吃苦药泻之,使气下沉;肺不收的话会出很多汗、会下利很厉害如果要收敛,可以吃酸药来收、补,吃辛药来泻之

肾害怕燥,无法产生津液,可以吃辛药来润之;肾如果要坚,强,可以吃苦药来坚、补,吃咸来泻之

六淫主治:

风淫在身体内,会到处移动,每天都在固定的地方痛;风在身体的皮和肌肉中;可以吃辛凉的药,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热淫于内,可以吃咸寒的药,佐以甘苦,以酸收治,以苦发之;如果内热的时候,吃寒药去不了热的话,就需要吃热药,热极生寒,就可以把内热给去掉了

热:比火的温度高
火:看的见的或者看不见的炎症

舌诊识别火和热:
黄、干:火
黄、湿:热

大便诊断火:
先血后便:内痔
先便后血:外痔
大便和血混合:大肠炎症(火)

湿淫于内,会造成关节处寒湿、内脏热湿,可以吃苦热的药,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火淫于内,吃咸冷的药,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燥淫于内,吃苦温的药,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寒淫于内,吃甘热的药,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五行相生:
  木火土金水,是相生的顺序。在经络方面: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在内脏方面: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当人吃下去一问针对某一个脏的要,与它相生(前后相邻)的两个脏器都会受到药的影响

五行相克:
  酸苦甘辛咸入五脏肝心脾肺肾,适当适量的吃五味食物药物对脏和身体很好,但是过量的话,就会有反作用。
  多酸伤筋,辛可以缓解酸的危害(金克木);
  多苦伤气,咸可以缓解苦的危害(水克火);
  多甘伤肉,酸可以缓解甘的危害(木克土);
  多辛伤皮毛,苦可以缓解辛的危害(火克金);
  多咸伤血,甘可以缓解咸的危害(土克水)


五病所禁:
多酸伤筋,筋病不能多吃酸;否则会抽筋更厉害
多苦伤骨,骨病不能多吃苦;否则会阴更盛,人感觉体重难举
多甘伤肉,肉痛不能多吃甘;否则会臃肿、臃气
多辛伤气,气病不能多吃辛;否则气会散,人更虚
多咸伤血,血病不能多吃咸;否则血凝涩,人口渴

五味所伤:
多吃咸,血凝人脸黑;
多吃苦,皮槁,毛拔;
多吃辛,抽筋、爪枯;
多吃酸,肉消皮厚,嘴唇开裂
多吃甘,骨痛、发落

药的命名:
以形命名:人参、狗脊
以色命名:黄连、黑参
以气命名:稀蔹、香糯
以味命名:甘草、苦参
以质命名:石膏、石脂、归身
以时命名:夏枯、款冬
以能命名:何首乌、骨碎补

药的制造方法:
火制:煨、炙、炒、煆
水制:浸、洗泡
水火共制:蒸、煮
酒制:升提药的作用
姜制:温散药的作用
盐制:走肾、软坚
醋制:注肝、收敛
童便制:除毒性、降下
淘米水制:去燥性、和中
乳制:润枯、生血
蜜制:甘缓、益元

蔬菜:淡苦、微苦

海盐:利水
人工盐:积水

蔗糖:防蛀牙
精糖:蛀牙(吃进去变酸)

阿司匹林:酸性,收敛、导致血管变细,会死于中风

肾不好:口渴
肾好:有唾液、津液产生

口渴:可以喝蔗糖水来稀释血液,缓解口渴

西药:让血变稀、溶血,和老鼠药同一个成分

番茄的种类和颜色变化过程及性变:
绿:木、肝
红:火、心
黄:土、脾
祁峰
侠客
侠客
  • UID2018580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68
6939楼#
发布于:2016-05-07 20: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5月7日《神农本草经》3课学习心得:
酸可收涩,苦能燥,坚,泻。甘可补,缓。辛能散可润能横行。咸能软坚下结。淡能利窍渗泄。
寒热温凉是气为阳,酸苦甘辛咸是味为阴。气厚者为阳中之阳。气薄者为阳中之阴,味厚者为阴中之阴,气薄者为阴中之阳
药清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
药根在土中者,半身以上则上升,半身以下则下降,药枝者可达四肢,药皮者可达皮肤,药中心为干者可达脏腑,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
药色青味酸气臊者入肝胆经。
药色赤味苦气焦者入心与小肠经。
药色黄味甘气香者入脾胃经。
药色白味辛气腥者入肺,大肠经。
药色黑味咸气腐者入肾,膀胱经。
肝苦急,甘可缓。肝欲散,辛可散.辛补之,酸泻之。
心苦缓,酸可收,心欲软,咸可软,咸补之,甘泻之。
脾苦湿,苦可燥,脾欲缓,甘可缓,甘补之,苦泻之。
肺气.上逆,苦可泻之,肺欲收,酸可收,酸补之,辛泻之。
肾苦燥,辛可润,肾欲坚,苦可坚,苦补之,咸泻之。
贵阳-李广合
侠客
侠客
  • UID2015068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3
  • 社区居民
6940楼#
发布于:2016-05-07 20: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贵阳-李广合申请签到,
2016年5月7《神农本草经》第4课心得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此是其义也。
8、六淫主治──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此六淫主治,各有所宜,故药性须明,而施用贵审也。
9、五行相生──人之五藏应五行,子母相生,经曰: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又曰: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如肾为肝母,心为肝子,故入肝者并入肾与心。肝为心母,脾为心子,故入心者并入肝与脾。心为脾母,肺为脾子,故入脾者并入心与肺。脾为肺母,肾为肺子,故入肺者并入脾与肾。肺为肾母,肝为肾子,故入肾者并入肺与肝。此五行相生子母相应之义也。
10、五行相克──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因为酸主收敛,敛则筋缩,苦能泻气,辛能疏散肌理,咸能渗泄。
11、五病所禁──
酸走筋,故筋病勿多食酸,筋得酸则拘急,收引益盛。
苦走骨,故骨病勿多食苦,骨得苦则阴益盛,令人重而难举。
甘走肉,肉痛勿多食甘,肉病得甘则壅气,臃肿益甚。
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气得辛则散,而益虚。
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血得咸则凝涩,而口渴也。
12、五味所伤──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消皮厚而唇开。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药之为物,各有其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有因性相从者,有因气相求者,有因质相同者,自然之理,可以以意得也。
药有以形名者,人参狗脊之类是也,有以色名者,黄连黑参之类是也,有以气名者,稀签香薷之类是也,有以味名者,甘草苦参之类是也,有以质名者,石膏石脂归身归尾之类是也,有以时名者,夏枯款冬之类是也,有以能名者,何首乌骨碎补之类是也。
凡药火制四,煆煨炙炒煅也。水制三,浸泡洗也,水火共制二,蒸煮也,酒制升提,姜制温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注肝而收敛。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陈壁土制,藉土气以补中州。面裹曲制,抑酷性勿伤上膈。黑豆甘草汤渍,并解毒致平和,羊酥猪脂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去穰者免胀,去心者除烦,此制治各有所宜也。
一药之为用,或地道不真,则美恶迥别,或市肆饰伪,则气味全乖,或收采非时,则良楛异质,或头尾误用,则呼应不灵,或制治不精,则功力大减,用者不察,顾归咎于药之罔功,譬之兵不精炼,思以荡寇克敌,适以覆众舆ㄕ也,治疗之家,其可忽诸。
千金云:凡药须治择熬泡毕,然后秤用,不得生秤,湿润药先皆增分两,燥乃秤之。
张莉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82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9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941楼#
发布于:2016-05-07 20: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6年5月7日《神农本草经》第4课心得

    
       脾苦湿,脾湿以苦燥之。脾喜缓,甘补之,苦泻之。肌肉抽痛,拘挛,臂不能伸等,可以甘缓。
       肺苦气逆,气逆以苦泻之,即用苦味药降。肺喜收,食酸可收;酸补之,辛泻之。
       肾苦燥,以辛润之;肾喜坚,食苦可坚;苦补之,咸泻之。治肾病一般用咸味药,如牡蛎、龙骨、附子等宣泄之。用苦味药如黄芪、黄连、黄柏壮阳,用菟丝子,覆盆子等子多的药补精。
       六淫主治: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干缓之,以辛散之。风症多游走不定,痛无定处,病灶会移动。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人内热很盛时会口干燥渴,夜不盖被。治热症,可用寒性药石膏、犀牛角去热,剂量宜大(5两左右)。如无法去热,可用咸味药生附子,因人体是圆形的,热极生寒。热到极限会回头,故可退高热。
       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泻之。一般关节多寒湿,内脏多湿热。
       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能看到形的是火,能感到其温度很高是热。如舌苔黄、干是火,舌苔黄、湿是热,大肠炎(血便混合)属于火。先血后便是内痔,先便后血是外痔。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五行相生与相克:
       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如肾为肝母,心为肝子,入肝的药同时并入肾和心。肝为心母,脾为心子,入心的药并入肝与脾,以此类推。
       相克: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酸主收敛,过敛会筋缩。阿司匹林是酸味药,吃多了会使血管收缩。苦能泻气,辛能疏散肌理,咸能渗泄。小便不畅可吃咸味的,如海盐,利水。
       五病所禁:
       酸走筋,筋病如抽筋者勿多食酸,筋得酸则拘急加重。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骨得苦阴更盛,令人身重。甘走肉,肉痛勿多食甘,肉病得甘则腹肿。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气得辛则散,人更虚,故气虚者应少吃辣。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血得咸则凝涩,口渴。人体内血浓稠时会口渴,肾功能变差时也如此。吃甘味可使血变淡,如蔗糖水、甘蔗汁。
       五味所伤:
       多食咸则脉凝而变色,血液会浓稠,颜色变暗。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消皮厚而唇开,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故饮食宜均衡。
       以形命名的药,如人参、狗脊;以色命名,如黄连、黑参;以气命名,如稀薟(多用于伤科)、香薷;以味命名,如甘草、苦参;以质命名,如石膏、石脂、归身、归头、归尾。以时节命名,如夏枯草、款冬;以功能命名,如何首乌、骨碎补。
       用火制药有煨、炙、炒、煆(xia)四种方式。煨是把沙土烧热,再把药埋在里面焖熟。炙是把生药放进锅内,再下蜂蜜拌炒。如甘草炙过后,甜中带焦味,入心脏;而生甘草是黄色,入脾脏。炒是把生药直接炒熟,如白术,白芍,用黄土炒可增加土味,补脾胃。用红土炒,可去心脏周围的积湿。只是熟用时也可干炒,药性较缓;生药性凶。
用水制药有浸、泡、洗三种。水火共制的有蒸、煮两种。如熟地要九蒸九晒,撒上米酒蒸熟,凉后晒干;再撒米酒蒸晒,九次后就变得很粘稠,取其性沉重、厚味,可增强滋补药力。
       用酒取其升提的作用,如大黄。用姜制药取其温散,生姜可解很多药物的毒,如生半夏用生姜炒熟后可治寒咳。生半夏功效完全不同。药入盐走肾而软坚,如肾结石,肾内长肿瘤,可加盐炒攻坚。用醋制药主收敛,用童便制药可去药之劣性和毒性,能降下。用米泔水(淘米水)制药,去药之燥性而和中。乳制的药润枯生血,即炒药时加进鲜牛奶或鲜羊奶,可治干燥症。
罗红灵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7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3
6942楼#
发布于:2016-05-07 22: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5月7日《神农本草经》第4课心得
肺最讨厌气上逆,用苦去泻,酸味收。肾喜湿润,如果津液不够时,病人肾会燥热,所以肺是肾之母,一旦肾有问题时,用辛味升其上源,肾欲坚以苦坚之,以咸泻之,治肾脏病用苦味(带子类的药,如覆盆子,菟丝子)去补,看似补心,实则补肾。
1,六淫者,风寒暑湿燥热。
风性,游走不定,用辛凉药辛香发散。内热重,除口干舌燥,不怕冷,用以咸寒药,比如,生附子,取其热极生寒,如癌症里寒很重,病未到很深时,要等待时机,药一下则救回来了。如温病药下去效力会不够,则会延误时机。
葛根汤(温病方)在冬天受到风寒,春发温病时用。石膏如去不了热,则用咸寒药,热太过,汗流不止,以酸收
湿热太盛,用苦味药能燥,关节上会出现湿,用苦热的药,加酸味收敛。
火、热的区别,火,如火在烧,热,温度高。火盛时,治以咸冷,舌苔黄且干为火,舌苔黄加湿为热。如便血,有三种症状,先血出后便为内痔,先便后血为外痔。同时血便兼出,大肠炎。
燥,治以苦温,甘味,辛味。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调之,以苦坚之。
2,五行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如肾为肝母,心为肝子,故入肝并入肾与心。药入肝,对心脏和肾脏都有帮助。肺(白色如山药)可以健脾,黑色入肾,同时对肺有帮助。
3, 五行相克,青赤黄白黑
酸伤筋,辛胜酸(如酸辣汤的组合),筋有问题忌食酸。      苦伤气,咸胜苦,所有蔬菜类都是淡苦,舒筋活血。    甜过多伤肌肉,酸胜甘。   辛伤皮毛,苦胜辛(疏散肌理)。    咸伤血,甘胜咸(渗泄)。
气太盛发生气喘时,吸气会下逆,用苦味药泻气,盐巴,海盐利水,人工盐积水。腹胀严重,不要吃甜。所有的酸味都会影响到脾胃,如冰淇凌,咖啡,虽吃入口甜,但进入脏会生酸。气虚少吃辛辣。
发生口渴有两个原因1,血液粘稠,要稀释,吃天然的甜味,如甘蔗汁。2,肾脏功能开始萎缩会发生头晕呕吐的现象,以咸味入肾。
选药物的原则,尝药物的味道,可知其药性,如番茄,淡味,入心脏。心脏积水,吃番茄很好。有以外形(人参,狗脊)、颜色(黄连,黑参)、气名(豨莶,)、味道(甘草,苦参)命名。有以质命名,如石膏,石脂当归头、身、尾性都不一。有以时节命名(夏枯草,款冬花),有以功能命名(骨碎补,何首乌)。
凡药用火来制作的有四种:煆(火烤)、煨(烤热后焖熟)、制(加蜂蜜干炒)、炒。
药性不一,如甘草生用,甘味入脾胃。制过成苦味,入心脏。白芍用黄土炒补脾胃,用红土炒可以把心脏周围积湿去掉。
有用水浸泡洗。也有用水火共制,蒸煮,如熟地,九蒸九晒,使其性沉、重、厚,增强其滋补药力。有盐炒(肾有结石、肿瘤时可以走肾而软坚),酒制(升提),姜制(温散),醋制(收敛),童便制(去毒与燥性),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
张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025
  • 粉丝0
  • 关注1
  • 发帖数192
6943楼#
发布于:2016-05-07 22: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5月7日《神农本草经》第4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57日《神农本草经》第4课心得
药性总义

肌肉拘挛,抽痛,以甘缓之。
肾苦燥,津液不足,以辛补之。肺为肾之母,肾津液不足,以肺之味辛补之。肾欲坚,以苦坚之。以咸泻之。
治疗肾病使用咸药,如附子等泻之,再用苦味之药补之,以坚肾气。菟丝子、覆盆子等补肾精之药,皆为苦味之药。中药使用并不死板,药性相通之药,使用时可通用。
六淫主治:
风淫于内,以清凉为主,风善游走,在肌肉中时,以辛发散,以甘缓之。
热证以寒药祛热,寒药如热不去,以咸治之。此取热极生寒、阳极生阴之意。再辅之以酸收酸味收敛之力很强,用的较多,如怒睁、大小便失禁等,皆以酸收。再以苦发散。
体内湿重,以苦燥之。以药性温之药辅之。出现湿重,关节上会有寒湿,因此以苦燥湿时,要辅以热药祛寒,再以酸味之药将湿气收敛在一起,再以淡味之药予以排出。
火盛治之以咸冷。火,是能够感觉到有火烧的感觉,热,是能够感觉到烤火的温度,有热。
区分火与热:观舌苔,火舌苔苔黄,无津液;热舌苔苔黄而津液较多。治火咸冷为主,辅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大便带血分三种:先有血出,是外痔,后有血出,是内痔,血便混合,是有炎症等。如为火证,以酸收之
苦能攻下,泻燥,燥淫于内,治以苦温。辅以辛味发散,再以甘润之。
寒于内,治之以甘热。辅以苦辛,咸药能够泻寒。
五行相生: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入某脏之药,对五行生其之脏及其生之脏均有好处。中药并不是单一的用途。
五行相克:
酸入肝,肝主筋,酸多伤筋。因此清淡之食对肝很好,酸多,以辛胜之。
苦伤气,咸胜苦。蔬菜类皆为微苦。
甘伤肉,酸胜甘。
辛伤皮毛,苦胜辛。
咸伤血,故此盐不能多吃。甘胜咸。
五病所禁:
酸走筋,筋病要少食酸。酸多则拘急。
苦走骨,骨病少食苦。骨得苦阴盛,重而难举。
甘走肉,肉病少食甘。甘过多,肚子鼓胀益盛。
辛走气,气病少食辛,辛致气散,气虚者愈虚。
咸走血,血病少食咸。咸致血浓涩,致口渴。咸入肾,肾功能回复的标志之一,就是口中有津液产生。肾有问题,口渴、呕吐、恶心等。血浓涩,以甘解之。但不能用白糖或各种甜点,此为酸味。
五味者,不可或缺,不可为过。
五味所伤:
咸味过多,面色发暗,血液浓稠。
酸味过多,嘴唇上翻,皮厚肉少。
甘味过多,骨头发痛,头发掉落。
辛味过多,筋急而爪枯。
苦味过多,皮槁而毛拔。
药以色、味、形、质、入经而分,这是选药的原则。
心脏积水,食番茄极好。
药有以形而名、以色而名、以气而名、以味而名、以质而名、以四时而名、以能而名等。
炮制形式:
火制:煨、炙、炒、煅。
煨:以沙子、土等将其加热,闷好者。
炙:以蜜炙炒。如炙甘草。炙炒后药性有焦味,带苦入心。
炒:直接下锅炒之。芍药白术等以黄土炒之,色黄入脾;以红土炒之,可去心之积湿。
水制有三:浸泡洗。
水火共制二:蒸煮。
酒制:升提。
姜制:取解毒、温散。
盐炒:攻坚以盐制,入肾软坚。
醋制:收敛。
童便制:除毒性及燥性。
泔制:去燥性,和中。
乳制:润枯生血。
蜜制:甘缓益元。
徐淑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9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6944楼#
发布于:2016-05-07 22:37
中医经典特训2班徐淑娟申请签到。《神农本草经》第三节学习心得。
 1.中医化繁为简,西医化简为繁。西医也有可取的地方,危险的时候可先西医,预测死亡的时间很准。五味之用:a.酸味酸收,有收敛的作用,涩(剂),如果下痢可用酸味的药,如用乌梅,下痢就好了。如流汗不止,也要用酸来收,舌头吐出来用酸收它。b.苦味: 能够泻,能坚(使软的东西变硬,壮阳的药很苦,固津和壮阳的处方不一样的)。苦味能使软的东西变硬,苦能够燥,用于湿很盛的时候。苦味入心,泻: 满则泻,比如吃了坏的食物,中毒了,就要用苦味的药来泻它。c. 甘味: 甜味的药能补,能和,还能缓。和,就是几种不同的药,这些药性不一样,有的是相冲相克的,就用甘味的药来和它。如有些拘急的时候,抽筋很厉害,就可用甜味的药来缓它,还有癫痫也可用甜味的药。d.辛味:  能散,能在身体里横行无阻(表证时用辛味发散)。辛味的药能滋润(皮肤,口腔干燥)。e.咸味:能软坚,比如硬块,肿瘤,就可下咸味的药。咸味的药还能攻下,如下焦是实的(肾结石),就用咸味的药。青盐比海盐好。f.除了酸,苦,甘,辛,咸的味道外,还有淡味的药,平时吃的蔬菜就是淡味的,淡味的药能够利窍,能渗泄。如薏仁,芡实等能够渗湿。五味要均衡,不能过吃。有戒烟戒酒的方,不能外露。
 2.阴阳的定义:在《黄帝内经》里讲过,如果不懂阴阳,就治不好病,那么阴阳的定义在药物学上要怎么区分呢?首先要看气与味,药的寒,热,温凉,就是讲它的气。大热的药就是药气很强很壮。在讲酸苦甘辛咸的时候,讲味的时候,就是讲阴。药的寒热,温凉就讲药物的阳,所有气厚的,气很强的是阳中之阳,有气比较薄的是淡的,就是阳中之阴。阴阳本身又分了阴阳出来。所以味厚的是阴中之阴,味道比较薄的是阴中之阳。所有的药气薄的主发散,如麻黄。厚味的主发热和温,如附子。味道厚者则泻降,如熟地,当归味很重,就会下泻。味道很簿的能够通窍开窍,如滑石。阳和阴的二味药配在一起,如辛味的药跟甘味的药,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属于阴药。淡味渗泄为阳,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如藏红花颜色是红的,但是它是淡红的,不象川红花是深红色的,淡红花一点味道都没有,轻青升浮,所以到脑部去了,所藏人吃藏红花,脑部血液循环很好,不会缺氧,跳舞牧牛都没有事。阳气出上窍(所有的阳药,轻阳的药,都是肌肉奏理的药)。浊阴的药走五脏,厚味的重味的药,颜色很深的药都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清阳的药是阳,壮实四肢。所以味厚的通通入脏。辛香解表发散的药统统主肌肉。)在临床上,要问病人是哪里痛,是皮肤痛,肌肉痛,筋痛等。也可膜脉,如脸是青色的(主痛),脉是浮的,病在表。如脉是中,就是肌肉痛,脉是沉底的,是关节骨头痛。如骨头痛是有风有寒,有湿,就用去风去寒去湿的药放在一起,如果药里有相冲的,可以加点和药进去。
 3.药的相从性,就是说这个药是升,降,浮,沉,它的定义是什么?凡药轻虚者,浮而升,比如: 辛夷花,蝉蜕,蛇蜕等都是清虚的药,这些药都能够升。当病在表,在头上,皮肤上面,就用浮而升的药走表。重实者沉而降,如熟地,入下焦,肾脏直到脚下去。这就是药的相从性。味道很薄的主升而生如春,气薄者降而收,象秋天;气味比较厚的是浮而藏,如夏天。有些气味巨薄者,可升可降。所有的咸药,都是下沉的,辛,甘都是阳药,都是发散的,不会下沉。寒性的药不会浮起来,热性的药不会往下沉的。凡是药根在土里面的,半身以上是上升,半身以下是下降。有的药根不在土里,它是附生在土里,如矿石类药。如麝香的根在肚脐里面,其发散无孔不入。半身以上的是上升,如柴胡,在半表半里的最好。所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