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宁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2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0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960楼#
发布于:2016-05-08 20:00
@教官-伊犁-慕利敏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  文建宁申请签到,2016年5月8日《神农本草经》第05課心得:

厨房里墙上烟熏的陈土制药,可以补脾胃

用面裹曲制来制药,可以抑制药的酷性,使不伤上膈

黑豆甘草的汤泡渍制药,可以解毒致平和

羊油、猪油涂烧制药,可以使药变脆

把药的茎去掉制药,可以避免腹胀

把药的心去掉,可以去除心烦

医生用药的时候,不可以贪图药的外表漂亮,而去选择一些过度加工过的药来给病人服用。加工过的药,药性会变差或者失去药性,要尽量使用一些纯天然的药来入处方。除非真的需要炮制,那就纯天然最好。

千金云:用药定量的时候,要根据炮制后的分量来入药。而不是先配好药之后,再去炮制加工,这样分量可能就不对了。

《上经》
  上药一共120种,这些药无毒,可以适量长期服用。

一、丹砂
【原文】性味甘,微寒无毒,主治身体五脏百病,可以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能化为汞,畏磁石恶盐水,其色珍珠光色如云母,可折者良。又名朱砂

丹砂吃过之安神之后,病人就看不见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了,所以古人说杀精魅邪恶鬼

丹砂比现在的安眠药好多了,现在西医的安眠药,吃了之后人会梦游。

西医所说的一些遗传病,其实病不是基因的遗传 ,而是同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所造成同样的疾病。比如糖尿病是因为全家人都喜欢很晚吃宵夜造成的,一些凶宅,也是因为井水水源或房屋结构所导致的。

丹砂不可以煮、加热,否则会有水银(汞)产生,是有毒的。

丹砂使用时量要很小,成人一个剂量也只需要小拇指指甲尖挑一丁点儿就足够了,小孩要更少或外服即可。

丹砂制作中使用水飞法,要研磨成粉之后反复多次用水沉淀。

二、云母
【原文】味甘平,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古时候在车船上可以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名目,久服轻身延年,又名云华、云英、云液、云沙,磷石。

云母,其实是大理石的一种,玉的一种

川军:大黄
锦纹:大黄,
以上两种都是大黄,产地不通,药性也有所区别

矿石类的药,由于比较沉,所以入五脏,主下,可以降气、安神

三、玉泉
【原文】味甘平,主五脏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久服耐寒暑,不饥渴,不老神仙,人临死服五斤,三年色不变,一名玉桃。
不老神仙:吃了之后人感觉很舒服,很爽
古时候的人死了之后,嘴里边一般都要放玉石。所以现在的好多古玉,都是从死人嘴里取出来的。
璞玉:未加工过的玉。只有璞玉可以入药,一经加工过的玉,就不适合入药服用了。

四、石钟乳
【原文】味甘,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又名虚中。神农辛、黄帝甘,扁鹊甘无毒,如乳汁黄白色,空中相通,计然云出武都黄白者善

天然石钟乳黄白色,市面上假的很多,都是人工把粉末挤压而成,然后用化学方法处理成很统一的黄色

计然:是经济学家,是夫差、勾践那个时代的聪明人。建议旱灾的时候国家出钱买下柴,等到水灾的时候卖掉谋利,人弃我取。

五、涅石
【原文】味酸寒,主寒热,泄利白沃,阴蚀恶创,目痛,坚筋骨齿,炼饵服之轻身不老,增年寿。
涅石,又叫矾石,色白净为明矾。色白的为白矾。

枯矾:火煅炮制。可以与麝香合用,因为麝香无孔不入,可以去脑鼻之间的风寒与瘀伤。

六、消石
【原文】味苦寒,主五脏炽热,胃张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
又名芒消、硝石,易燃易爆,不可以见火,不可以重击,炮制时用竹木筷,不可以用铁器,以免爆炸。

七、朴消
【原文】味苦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能化72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
又名
文霞
贫民
贫民
  • UID2018455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961楼#
发布于:2016-05-08 21:1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文霞申请签到
2016年5月8日《黄帝内经》第81课学习心得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医生失手的四种原因:〈1〉医者本身不集中,志意不够果决,人体内外病机无法掌握,所以常疑虑于病情,诊断时无法确实掌握阴阳相从相逆的正确走向,这是失手之—。〈2〉随师学习没有卒业,学术不精,乱用杂术,以错误为真理,变易其说,而自以为功,乱施砭石,给自已遗留下过错,这是失手之二。〈3〉不知贫富贵贱之居所不同,生活起居之差异,环境造成的寒温不同,不了解饮食之正确与否,不区分强勇与怯弱之人之不同,凡不知比较分类,此必造成医者不明,自乱手脚,这是失手之三。〈4〉诊察病人不详问始末,不考虑病人饮食失其常度,生活起居不正常,有时伤于外毒,就仓促去诊视寸口脉,妄下定论,立么病名,就用很粗糙不细致的方法治疗,这是失手之四。
二、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1、经脉之学:〈1〉阳经中的太阳经为主要经脉,阳明掌司表里维系的关系,少阳经游走于脏腑之间,太阴经是走表的,少阴是走里的,厥阴为经脉与脏腑的终点。〈2〉.“三阳”就是手足之太阳经,当太阳之脉气进入肺而达于寸口脉时,必呈浮洪且大状,如是弦浮且重按则无脉,表示有病,此时须取决于阳不足有多少,细心观察,使之合于阴阳之常规。〈3〉“二阳“是手足阳明经,其脉至手太阴寸口脉时。必会浮大且短有力,若脉弦细且沉数无力即有病,表示夏季炎热时节,病会恶化至死。〈4〉“—阳”是手足少阳二经,脉气至手太阴寸口脉时,会与人迎脉—样,忽大忽小,—旦出现弦急如悬吊不下状,这是少阳有病,若出现纯阴之弦脉则主死亡。〈5〉“三阴”是六条经脉气血之主司来源者,其交于手太阴经,脉气入寸口会有缓有力的脉形。若是伏沉如击鼓,脉不浮出,表示生病了,令人肺气虚而胸无大志。〈6〉“二阴”是手足少阴二经,其络肺,但气行归于膀胱,其络脉与脾胃相连。〈7〉“—阴”是手足厥阴二经,若其脉气独出寸口,为真臟之脉,表示此人经脉巳无气血可存,阳气上浮头面,脉动无鼓动之力,呈钩状滑动快速。
2、阴阳相互之间的消长,相互影响情形:太阳为诸阳之首,称为“父”,阳明之阳是卫外固守用的,少阳之阳是协调其间的纪律,使气血不妄行,使五脏尽能受惠。阴中之太阴为诸阴之首,为“母”,阴中之少阴为雌性,柔而强韧,是主生育之气机,称之为“雌”,阴中之厥阴,为独阴无阳之所。如〈1〉阳明症与厥阴症互见,是阳明主病,二阳不胜—阴,则阳明脉软而动九窍之气沉滞不利。〈2〉太阳,厥阴为病,则太阳脉盛,寒水之气大盛,—阴肝气不能制止寒水,故内乱五脏,外现惊骇。〈3〉少阴,阳明同时并见,病必生于肺,少阴脉沉,表示肺气受损,脾气已伤,外症可见病人谩骂不休,行为狂妄,甚而入脑发为癫疾。〈4〉少阴,少阳相并见,病出于肾,肾阴之气必入居胸阳之位,行走于心脘之间,以致下焦空虚,大小便不通,手足不听使唤。〈5〉厥阴,少阳并见,脉现代结,食欲断绝,这是阴寒之气入心,进出又不按时,时进时出无法预知,外症是咽喉干燥无津,其病因土脾脏运化无力。〈6〉阳明,太阴并见,互相抗衡不容,阴无法胜阳,又不容阳,阳又无法抑止阴之盛势,终致两败俱伤,阴阳并绝断,此际如脉浮,必生血积成块之病,脉沉下则生附骨之脓疡。
徐淑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9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6962楼#
发布于:2016-05-08 21: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6年5月8日《神农本草》第4讲学习心得:
 1.(接上讲)五脏补泻如果喘的太过可用甘来缓之,如肌肉痛,痉挛,手不能申直,都可用甘来缓它。每个脏性都不一样,有的定以相克的来补,有的是相同性的来补,如脾是甘,就是用甘来补。肺最讨厌气往上逆,正常人的气应该往下沉的,吸气的时候,气下沉到丹田,当气不下沉而反逆,变得短气。可用苦味来降气,苦以泄之。肺喜欢收,可用酸来收。如肺主皮毛,肺与大肠表里,肺有问题,大肠下痢,汗流的很多,以酸补之,以辛泻之。肾苦燥,肾最喜欢湿润,当肾的精液不够的时候,变得会燥热,这时可用辛来润燥。肺是肾脏的之母,肾脏水的上源,一但肾脏有问题太燥的时候,用辛味药来开水的上源,肾欲坚,食(覆盆子)苦坚之,以苦(黄芩黄连黄柏)补之,以咸(龙骨牡蛎附子)泻之。
 2.六淫主治:风症的时候,风原于内,风产生的症状是游走不定,会移动的,就可用辛凉的药,配合一些苦甘的药,以甘来缓之,用辛味来散它。风淫于内,以辛凉为主,以甘缓之,以辛散之,因为风淫于内时,都是游走性的,在肌肉里面,可用发散的方,辛,甘是阳,如果是内热很重,我们治以咸塞,如果去里热时下寒(石膏)的药没好,我们就要换咸味(附子)的药下去。一般咸味的药都是阳药,药力很强,就会出现热极生寒的现象。辅佐的药有甘味,苦味的药,以酸味的药收,以苦味的药发。如果热很盛的时候,汗流不止,用酸味的药收敛,酸收还可用于眼合不来,大小便失禁。如果身体里有过湿的人,可用苦味的药,因苦味的药能够燥,苦味的药性是温的。中药的药性有寒、热、温、凉,这么代表的是气。所以去湿的药要加苦,热性的药进去。一般来说出现湿的时候,大部分会看到寒湿在关节里面,湿热都在身体的内脏。因为去湿的药是苦味的,在加上去寒的药,所以要用苦、热的药来去寒湿,辅佐的有,酸味和淡味的,因为酸是收剑,苦味的药能燥。这是选用药物的原则。如果身体里火很盛,至以咸味的药与寒凉的药,辅佐是苦味,辛味的药。同样是以酸来收,以苦来发。大便排血,如果先看到血再排便是内痔,排完大便后,擦屁股有血是外痔,大便和血混在一样是大肠炎(西医),中医讲的是大肠里有火,有炎症出现或者说有火热出现。这时泄痢不止,可用酸味的药来收它,如果是里面太燥了,这时我们要润燥,苦味的药能够攻下,能泻它。在用些药去滋润它,如甘味的药,辛味的药来发散,能把里面的燥气发散出来。辅佐的药是苦味与辛辣的药。
 3.五行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如肝、心、脾、肺、肾。如这个药入肝,同样对肾,对心都有帮助的,入心的药,对肝、脾都有帮助,这就是五形相生的情形。原则上还是以青赤黄白黑为主。
 4.五行相克:肝是木,心是火,脾是土,肺是金,肾是水。金克木,所以辛辣的药会影响酸味。吃苦味的东西能伤到气。咸能够胜苦,因为水能够克火。甜味吃太多了会伤到肉,酸可以制甜。吃辛辨太多了会伤到皮毛,可吃苦味来解。吃太过的咸味,会伤到血,可用甜味来解。苦能泄气,辛能舒散机理,咸能够胜泄。
 5.五病所禁:酸味入肝,肝主筋,所以如果筋有病的人不要吃酸的,筋得酸会抽的更严重。苦味走骨,所以骨病,不要吃苦味的药。甜味走肉,如肉有病要少食甜食。辛走气,气病不要吃辛味的。咸走血,血有病的人咸要少吃。
 6.五味所伤,如吃咸太多,人的脸色变得很暗,血会浓稠。吃苦味太多,皮槁而毛拨,吃辛辣太多,筋急而爪枯,吃酸太过会肉消皮厚,嘴唇会大,象吹火嘴一样。甜吃多了骨病,会发落。所以五味要均衡,不能太过。有的药类是因形相类,有的因性相从,因气相求,因质相同,这是自
张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025
  • 粉丝0
  • 关注1
  • 发帖数192
6963楼#
发布于:2016-05-08 22: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5月8日《神农本草经》第5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58日《神农本草经》第5课心得
陈壁土炮制,可补脾胃;以面裹曲制,抑制酷烈之药性,如牵牛等攻坚之药,以曲制,以解其悍猛之药性。以黑豆甘草汤渍,取其解毒,平和药性。以动物脂肪煅烧,取其骨甲类易断。去壤,即去掉禾茎,去掉药心取其免心烦。
用药要灵活,药还是原产地最好,用药要明阴阳,药之用量加减,人之身体也随之改变。
四川是最大的药材产地。
上经

本草经分为上中下三经。上经120种药,皆无毒,久服轻身延年。
1、丹砂:又名朱砂。其色红,性味甘,微寒无毒,主五脏百病,可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驱邪。丹砂为安神要药。主要用于心神不宁、惊吓等,其用量极微,将其微量撒于约一斤的药丸上,拌匀而用。
丹砂不能多用,不能加热,加热即成水银。亦可外用。
龙骨牡蛎合用,可养心气;当归丹参合用,可养心血。枸杞地黄合用养神,厚朴川椒合用养脾,南星川乌合用祛风,亦可安胎、解毒、发汗等。丹砂系矿物药,其性下坠。
丹砂炮制:最好的丹砂产自辰州。将其打碎,吸去金属碎屑,放入水中,待其沉下后倒掉悬浮物,重复多次得丹砂。
2、云母:
性味甘平,主生皮死肌,中风寒热,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可治难产。
云母分五种,青色多者名云英,宜春服之;赤色多者名云珠,宜夏服之;白色多者名云液,宜秋服之;黑色多者宜冬服之;青黄二色者名云沙,宜长夏服之。应四时五脏之主也。
云母用量以数分起。云母亦为矿物类药,古人认为使用金石类药物可寿同千年,草木类药寿自百年,故古代炼丹常取矿物类药。金石类药下坠力极强,重症需攻坚用金石类药。金石类药较多,有安五脏、定心、定神等功效,产于四川及各省山中。四川是最大的中药材产地,故药名中亦有以川命名者,如大黄又名川军。
炮制云母,以铁锅炒之,炒至透红,打碎即成。
3、玉泉:
归于玉类,味甘平,主五脏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清热解渴,安神养肌,除胃中热。
玉泉为金石类,下坠力强,可将病下压。玉用作药用,要璞玉最好,精加工的玉,没有药效。玉也可外用。
炮制玉泉,取玉置罐内煅至红热研粉即可。
4、石钟乳:
味甘,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又名虚中。
石钟乳产于山洞内,在洞顶挂着,石钟乳如奶水,故可治奶水不下真正的石钟乳,晒干后颜色斑驳。石钟乳甘而无毒,是补阳益精之要药。
石钟乳一为金石类,金石类对肺都很好。石钟乳药性强悍,不可久服。焙制后用,不可生服。
5、矾石
味酸寒,主寒热,泄利白沃,阴蚀恶创,目痛,为收湿解毒之要药,有止血之用。
白色矾石即为明矾。有抽筋之人勿用。其性寒,体寒之人勿用。枯矾可与麝香合用,因麝香无孔不入。可去脑鼻之间的风寒淤伤。炮制取白矾置于锅内,将它煅至起泡成白色蜂巢状,放凉打粉即可。
6、硝石
味苦寒,主五脏积热,胃张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与芒硝异,可燃。
硝石矾石散可治黑疸。其味苦寒,忌火,用量5分至一钱。
7、芒硝
芒硝味咸辛苦,寒凉无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遂六腑集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
其生于盐卤之地,煎炼水硝,结出细芒者为芒硝。
芒硝味咸用于软坚,辅以大黄去实,腑有问题,如大便很硬,只用大黄去实,是不能排出大便的,要配合芒硝软坚,方可取得良好之疗效。实证拒按,虚证喜按,在辩证时要分辨清楚。
芒硝其性峻下,用于腑证,附上脏上实证,不能用大黄、芒硝。
芒硝色白,大肠又名白肠,故芒硝入大肠经、肺经。
宿便会致很多病症,如头晕、神昏谵语,发狂奔走等。
芒硝不能水煮,其味微咸可引火下行。
郭玉斐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5
6964楼#
发布于:2016-05-08 22: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5月8日《神农本草经》第4课心得
肺苦气上逆,食苦以泻之,肺欲收,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
肾苦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
八、六淫主治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淡辛散之。风在里,痛游走不定。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内热会口干舌燥,晚上不盖被子。寒药如石膏,去不了热时用咸药,如生附子,热极生寒。
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火与热的区别:舌苔黄干为火,舌苔黄湿为热。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九、五行相生
五脏应五行,子母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如白色淮山入肺会分健脾,子能令母实。血稠会口渴,吃甜会使血稀释,甜为天然甜如蔗糖、麦芽糖。
十、五行相克
五味入五脏,过则伤其脏,相克之味胜之。
十一、五病所禁
五味对五脏之所主,对应脏之所主有病勿过食相对应之味,否则病甚。
十二、五味所伤
多食咸则脉凝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消皮厚唇开,多食甘则骨痛发落。
药之命名或以形,或以色,或以气,或以味,或以质,或以时,或以能。
药之火制有四:煆:火烤;煨:闷在土里烧,像烤地瓜;炙:用蜂蜜炒,如甘草炙后入心,不炙入脾;炒:生药直接炒,有用黄土炒入脾用,用红土炒入心用。
药之水制有三:浸、泡、洗。
水火共制有二:蒸、煮。酒制升提,姜制解毒温散,盐制走肾软坚,醋制注肝收敛,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洗米水制去燥性而和中,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
钱蔚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76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201
6965楼#
发布于:2016-05-08 22: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5月7日《神农本草经》第04课心得: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
肾(喜湿热)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肺为肾之母);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此是其义也。
从形立名,则失神。(菟丝子或覆盆子补肾精)

八、六淫主治
风淫于内(游走不定),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热淫于内(口干舌燥,不盖被),治以咸寒(治高热,寒药-石膏、犀牛角,咸味药-附子,热极生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湿淫于内(出现湿,大部分关节处有寒),治以苦热(化湿),佐以酸(收敛湿)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火淫于内(舌苔黄干),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此六淫主治,各有所宜,故药性须明,而施用贵审也。
甘淡:米面

先便后血:外痔;先血后便:内痔;血便同时、下痢不止:肠胃炎。

九、五行相生
人之五藏应五行,子母相生,经曰: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又曰: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如肾为肝母,心为肝子,故入肝者并入肾与心。肝为心母,脾为心子,故入心者并入肝与脾。心为脾母,肺为脾子,故入脾者并入心与肺。脾为肺母,肾为肺子,故入肺者并入脾与肾。肺为肾母,肝为肾子,故入肾者并入肺与肝。此五行相生子母相应之义也。

如白色食物入肺,亦可以健脾。。。

十、五行相克
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
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
因为酸主收敛,敛则筋缩,苦能泻气,辛能疏散肌理,咸能渗泄。

蔬菜类:微苦,淡味药。
甘:蔗糖,非人工精炼白糖

十一、五病所禁
酸走筋,故筋病勿多食酸,筋得酸则拘急,收引益盛。
苦走骨,故骨病勿多食苦,骨得苦则阴益盛,令人重而难举。
甘走肉,肉痛勿多食甘,肉病(过胖)得甘则壅气,臃肿益甚。
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气得辛则散,而益虚。
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血得咸则凝涩,而口渴也。

酸味药:阿司匹林
血浓,食甘,甘蔗水;(糖水为酸)

十二、五味所伤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消皮厚而唇开。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药之为物,各有其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有因性相从者,有因气相求者,有因质相同者,自然之理,可以以意得也。

药有以形名者,人参狗脊之类是也,有以色名者,黄连黑参之类是也,有以气名者,稀签香薷之类是也,有以味名者,甘草苦参之类是也,有以质名者,石膏石脂归身归尾之类是也,有以时名者,夏枯款冬之类是也,有以能名者,何首乌骨碎补之类是也。

制药方式
凡药火制四,煨炙炒煅煆也。
煨:沙土烧热,药焖进去
炙:蜂蜜+生甘草炒熟,炙甘草,蜜制
炒:生药直接炒,用红土或黄土炒增强药性,减缓药力
煅(煆):烤

水制三,浸泡洗也;水火共制二,蒸煮也;酒制升提;姜制温散(姜可以解很多毒,如姜半夏,区别于生半夏,作用完全不同)。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注肝而收敛。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陈壁土制,藉土气以补中州。面裹曲制,抑酷性勿伤上膈。
吴静
会员
会员
  • UID2018759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5
6966楼#
发布于:2016-05-08 22: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山西吴静
2016年5月8日学习《神农本草》第4课心得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
       肾苦燥,肾喜欢湿,如果津液不够的时候,病人会出现燥症,用辛来润燥。肺是肾之母,一旦肾燥的时候,用辛味药来开水的上源,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治疗肾脏病的时候,我们用咸味的药,比如牡蛎,龙骨,附子都是咸味的药,来宣泄它,用苦味的药,如黄连,黄柏来补它,很多的药是补肾精的药,如覆盆子,菟丝子,都是很苦的药。
      六淫主治: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风在体内产生的症状是游走不定的,比如身体的痛,今天痛这边,明天又换到另一边,这就是风,病痛是会移动的,用辛凉的药配合一些苦甘的药,以甘缓之,使痛减缓,用辛味药来散它。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法发之,内热很重的病人,除了口干舌燥以外,晚上睡觉都不用盖被子,一般都会用寒药,比如石膏,犀牛角,如烧不退,用咸味的药,附子,一剂下去,烧就退了。本身就是热,再用热药,热极生寒。人是圆形的,当高热的时候用寒凉的药退不下来的时候,就用热药推过去。当汗流不止的时候,用酸味药收敛,睡觉的时候眼睛合不上,用酸味的药使它合,大小便失禁都要用酸味的药去收,病在里面,如果需要发散出来的话,用苦味的药。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身体内过湿时,苦味的药可以燥,苦味的药药性是温的,药有寒热温凉,一般来说,身体出现湿的时候,大部分见到的都是寒症,湿热有,都在身体的内脏,在关节上都是寒湿,所以用苦味的药去湿,热药去寒。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火和热的差距,看见火在燃烧,离火有一段见距离时,感觉到的温度就是热,如果病人的舌苔是黄的干的,这是火,我是黄的湿的,这是热。是火用咸冷的药,酸味的药都是收敛的药。中医大便带血分3种情况,先有血排出来是内痣,先大便再出血是外痣,血与大便混合是大肠爻炎,西医讲的炎症,中医讲就是有火,泻利不止,血与大便混合。燥的时候要润燥,苦味的药能泻能下,用甘味的药去滋润它,辛味的药吧燥气发散出来。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五行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如肾为肝母,心为肝子,故入肝者并入肾与心;肝为心母,脾为心子,故入心者并入肝与脾;心为脾母,肺为脾子,故入脾者并入心与肺;脾为肺母,肾为肺子,故入肺者并入脾与肾;肺为肾母,肝为肾子,故入肾者并入肺与肝。
         五行相克:酸伤筋,辛胜酸,酸入肝,肝主全身的筋。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咸太过,血本身就是咸的,吃咸味的造成血太浓的时候,可以吃一些甜味的东西,是指蔗糖。
      五病所禁:酸走筋,故筋病勿多食酸,筋得酸则拘急,收引益盛。苦走骨,故骨病勿多食苦,骨得苦则益盛,令人重而难举。治疗骨折的时候苦药很少用。甘走肉,肉痛勿多食甘,肉病得甘则壅气,臃肿。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气得辛则散,而益虚。咸走血,血病物勿多食咸,血得咸则凝涩,而口渴也。咸味的东西通通进入血,血本身就是咸的,阿司匹林是酸味的药,酸主收敛,有的病人点滴时找不到血管,是因为被酸收敛了,病人口渴是血浓,吃咸味的药入肾,肾脏功能恢复的时候,嘴里会有精液,血浓导致的口渴吃甘味,要吃蔗糖。
        五味所伤: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
严婷
会员
会员
  • UID2019898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6967楼#
发布于:2016-05-08 22: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6年05月07日《神农本草经》第04课心得
肾苦燥,津液不足,以辛润之。肺为肾之母,肾津液不足,以辛补之。肾欲坚,以苦坚之。以咸泻之。治疗肾病使用咸药,如附子等,再用苦味药补之,以坚肾气。菟丝子、覆盆子等补肾精之药,皆为苦味药。六淫主治:风淫于内,风善游走,在肌肉中时,以辛发散,以甘缓之。热证以寒药祛热,寒药如热不去,以咸治之。此取热极生寒、阳极生阴之意。再辅之酸味,如大小便失禁等,皆以酸收。再以苦发散。体内湿重,以苦燥之。湿重时关节会有寒湿,以苦燥湿时,辅热药祛寒,以酸味药将湿气收敛,以淡味药排出。火盛治之以咸冷。区分火与热:观舌苔,火舌苔黄,无津液;热舌苔黄而津液较多。治火咸冷为主,辅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大便带血分三种:先血后便,是外痔,先便后血,是内痔,血便混合,是有炎症等。苦能攻下,泻燥,燥淫于内,治以苦温。辅以辛味发散,再以甘润之。寒于内,治之以甘热。辅以苦辛,咸药能够泻寒。五行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入某脏之药,对五行生其之脏及其生之脏均有好处。五行相克:酸入肝,肝主筋,酸多伤筋。因此清淡之食对肝很好,酸多,以辛胜之。苦伤气,咸胜苦。蔬菜类皆为微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故盐不能多吃。甘胜咸。五病所禁:酸走筋,筋病要少食酸。酸多则拘急。苦走骨,骨病少食苦。骨得苦阴盛,重而难举。甘走肉,肉病少食甘。甘过多,肚子鼓胀益盛。辛走气,气病少食辛,辛致气散,气虚者愈虚。咸走血,血病少食咸。五味者,不可或缺,不可为过。五味所伤:咸味过多,面色发暗,血液浓稠。酸味过多,嘴唇上翻,皮厚肉少。甘味过多,骨头发痛,头发掉落。辛味过多,筋急而爪枯。苦味过多,皮槁而毛拔。药以色、味、形、质、入经而分,这是选药的原则。心脏积水,食红番茄极好。药有以形名、以色名、以气名、以味名、以质名、以时名、以能名等。炮制形式:火制:煨、炙、炒、煅。水制有三:浸泡洗。水火共制二:蒸煮。酒制升提。姜制取解毒、温散。盐炒入肾软坚。醋制收敛。童便制,去毒、燥性。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
贵阳-李广合
侠客
侠客
  • UID2015068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3
  • 社区居民
6968楼#
发布于:2016-05-08 22: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贵阳-李广合申请签到,
2016年5月8《神农本草经》第5课心得
上经  
上药共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皆无毒多服久服而不伤人,想要轻身益气不老延年寿者皆须本于上经。
一、丹砂
【本经原文】性味甘,微寒无毒,主治身体五脏百病,可以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能化为汞,畏磁石恶盐水,其色真珠光色如云母,可折者良。又名朱砂。
【产地】在我国四川湖南等山中。以辰州为昀佳,故又号辰砂,属石类。
【主治】丹砂为安神要药。
【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廔诸疮。
【甄权】镇心,主抽风传ㄕ痨痵等。【大明】润心肺,治疮痂息肉,可外涂之。
【灵贻】入心镇怯,定魂除邪。
【用量】一般水飞用以拌合他药,单服时可用二,三分。以至钱许。
【禁忌】丹砂只可生研水飞用。火炼则为水银而有毒。不可用,多服丹砂因其性质重坠,使人神定目呆。坊间名为朱砂,一般使用方式是用来拌合他药或做丸衣用,因为其功用在安神镇静,所以多被加入一些安神药中,海藏曰“如同龙骨牡蛎合用,可以养心气,同当归丹参合用,可以养心血。同枸杞地黄合用可以养神,同厚朴川椒等合用可以养脾,同南星川乌同用可以却风。可以明目安胎,也可以解毒,可以发汗,端视医师如何使用而见其功”。
因其色红,内合真汞之水,属火中有水之药性,故其象心之性,而其性属微寒,得治心病所必须之寒性,服之使人心神内敛神守,故能安眠。为补心之要药。即朱砂,由天地自然熔铸而成,阳中含阴,外露火色,内含水阴,具硫磺水银之相合之性,因属火体中含有水气,故丹砂能入心,益阴以安神,养血安神为之昀。有阳中之阴药称,与人参南北称王。一般言北方属水,故多气分之药,南方属火,故多血分之药。
【炮制】取朱砂打碎,选去夹石,用磁石吸尽铁削。研成粉未。置砵内,加入适量清水研磨成糊状,然后再加入清水搅拌,使之沉淀。倒出悬浮液。只取下沉粉末,如此反复多次。至手捻之细腻则止,倒出水后,将粉末晒干即得。瓦罐装,置干燥处。
二、云母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古时在车船上可以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久服轻身延年,又名云华,云英,云液,云沙,磷石。
按:抱朴子迁药篇云──云母有五种,其多五色并具,如见青色多者名云英,宜春服之,见赤色多者名云珠,宜夏服之,多白色者名云液,宜秋服之,多黑色者宜冬服之,如见只有青黄二色者名云沙,宜长夏服之,如见晶莹剔透纯白者,可以四时常服之。
【产地】产四川及各省山中,种类甚多,有黑云母及白云母等,白者良,属玉类。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云母主补肺下气,补中坚肌,除邪气,安精神。
【别录】下气坚肌,续绝补中,疗五痨七伤,虚损少气,止痢,久服悦泽不老,耐寒暑。
【甄权】主下痢肠澼,补肾冷。
【括要】生产不下,用云母细末,调酒涂于阴门。
【灵胎】清肺明目。
【用量】一般内服数分起。
【禁忌】古称云母治百病,服食无忌,但制炼须慎,不可过量服食。
【炮制】取净生云母,置铁锅内,煅至火红透,取出,冷却研粉即得。
三、玉泉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五脏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久服耐寒暑,不饥渴,
不老神仙,人临死服五斤,三年色不变,一名玉桃。畏款冬恶青竹,白玉桃如白头公。玉为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古传食玉之法来自抱朴子仙药篇云:玉可以乌米酒及地榆酒化之为水,亦可以葱浆消之
为液。亦可饵之为丸,亦可以烧以为粉,服之一年以上,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刃之不伤百毒不犯也。不可用已经做成玉器之物必伤人也,璞玉乃可用也。
【产地】玉乃石之美者,产山中,我国西南深山中多有之,以钟山蓝田产者昀良,于阗国之白玉昀好。【性味】甘平,无毒。
【主治】清热解渴,安神养肌。
【别录】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明耳目。
【大明】润心肺,助喉声,滋毛发。
【括要】面身瘢痕,真玉日日磨之则自灭。
【炮制】取净生玉,置砂罐内,煅至火红透,取出,冷却研粉即得。
四、石钟乳
【本经原文】味甘,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又名虚中。神农辛,黄帝甘,扁鹊甘无毒,如乳汁黄白色,空中相通,计然云出武都黄白者善。
【产地】中国日本俱有出产,生于山中石洞穴中,我国以广西陕西等省多此洞。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石钟乳为补阳益精要药,主治肺气虚损,咳逆上气,明目利窍,补髓疗弱,消渴引饮。
【别录】益气补虚损,疗脚弱疼冷,下焦伤竭,强阴。
【甄权】主泄经,寒嗽,壮元气,益阳事,通声。
【括要】补五劳七伤。补骨髓,治消渴引饮。
【灵胎】入肺降逆,利窍下乳。
【用量】普通水飞用,五分至一钱。
【禁忌】石药性悍,不宜久服。其下垂象天,石又属金,故主镇降肺气。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置铁锅内煅透,取出放凉,研粉即得。
五、涅石
【本经原文】味酸寒,主寒热,泄利白沃,阴蚀恶创,目痛,坚筋骨齿,炼饵服之轻身不老,增年寿。吴普曰矾石,一名羽泽,神农歧伯酸,扁鹊咸,雷公酸无毒。歧伯曰久服伤人骨。
【产地】产我国四川陕甘,我国南省诸山亦多有之,色白净者为明矾。
【性味】味酸性寒无毒。
【主治】矾石为收湿解毒止血要药,功能除湿化痰,追延坠浊,主明目坚齿,除风杀虫,蚀恶肉,生好肉,治蛇虫咬伤。
【倪注】枯矾可与麝香合用,因为麝香无孔不入,配合之则可去脑鼻之间的风寒与甀伤。
【炮制】取净生白矾,研粉即得。
枯矾:【炮制】取净生白矾,置炽锅内,煅至全部泡松呈白色蜂巢状,取出放凉研粉即得。二矾极酸,变为涩味,酸则收而引津,涩则止而不流。胆矾:生铜中,有酸木之味,正得铜中金收之性,金性缓,能平木气。
六、消石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五脏积热,胃张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
吴普曰消石,农曰苦,扁鹊曰甘,名医曰一名芒消。今之硝石。
【产地】产于东印度埃及等热带地方及我国西北。投入火中则爆鸣,立即燃烧而发鲜明之焰。【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硝石主清积热利小便,治五淋。
【别录】疗五脏十二经脉中百二十疾,暴伤寒,腹中大热,止烦满消渴利小便,及瘘蚀疮,能化七十二种石。
【甄权】破积散坚,治腹胀,破血下瘰疬。泻得根出。
【大明】含咽治喉痹。黑疸,周身皮肤眼目俱现黑色,为疸症之昀重者。
【灵胎】消积解癖。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钱。
【禁忌】忌火。
【炮制】拣去杂质即可。
七、朴消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
吴普曰朴硝,神农歧伯曰无毒。
【产地】生于盐卤之地,凡煎炼水硝,结出细芒者为芒硝,结出马牙状者为马牙硝,其凝于底成块者,通为朴硝。
【性味】味咸辛苦,性寒无毒。
【主治】朴消主软坚化积,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清热泻下,外用消食化积。
【甄权】治腹胀,大小便不通,女子月经不通。
【大明】通泄五脏百病,及症结,天行热疾,头痛消肿毒,排脓润毛发。
【容川】咸味虽重,尚未至于极,故犹有寒水石之性,能大下其火。凡盐味之咸。内皆有火热之性,而水中之火即是命门之火也。微咸之味者,皆能引火下行。大咸者能助火升发也。芒硝得水中阴凝之性,味咸能软坚,下气分之热,以其得水之阴味,未得水中之阳气,故降而不升,能降气分之热,是治热要药,与大黄入血分治火要药不同。
【药征】主软坚,治心下痞坚,心下石鞭,小腹急结,结胸燥屎,大便鞭,旁治宿食腹满,小腹肿痞,诸般难解之毒。
【用量】普通三五分。
【禁忌】辛香走窜,不宜多用。【炮制】拣去杂质即可。
张亮荧
贫民
贫民
  • UID2018676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87
6969楼#
发布于:2016-05-08 22: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亮荧申请签到2016-5-7《神农本草经》第4课心得
1、五行相生
人之五藏应五行,子母相生,经曰: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又曰: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如肾为肝母,心为肝子,故入肝者并入肾与心。肝为心母,脾为心子,故入心者并入肝与脾。心为脾母,肺为脾子,故入脾者并入心与肺。脾为肺母,肾为肺子,故入肺者并入脾与肾。肺为肾母,肝为肾子,故入肾者并入肺与肝。此五行相生子母相应之义也。

2、五行相克
酸伤筋,辛胜酸
苦伤气,咸胜苦
甘伤肉,酸胜甘
辛伤皮毛,苦胜辛
咸伤血,甘胜咸。
因酸主收敛,敛则筋缩,苦能泻气,辛能疏散肌理,咸能渗泄。

3、五病所禁
酸走筋,故筋病勿多食酸,筋得酸则拘急,收引益盛。
苦走骨,故骨病勿多食苦,骨得苦则阴益盛,令人重而难举。
甘走肉,肉痛勿多食甘,肉病得甘则壅气,臃肿益甚。
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气得辛则散,而益虚。
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血得咸则凝涩,而口渴也。

4、五味所伤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消皮厚而唇开。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药之为物,各有其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有因性相从者,有因气相求者,有因质相同者,自然之理,可以以意得也。

5、药之命名
药有以形名者,人参狗脊之类是也
有以色名者,黄连黑参之类是也
有以气名者,稀签香薷之类是也
有以味名者,甘草苦参之类是也
有以质名者,石膏石脂归身归尾之类是也
有以时名者,夏枯款冬之类是也
有以能名者,何首乌骨碎补之类是也。

6、制药方式
凡药火制四,煨炙炒煅煆也。
煨:沙土烧热,药放沙土焖熟
炙:常用蜂蜜,如生甘草放蜂蜜炒熟,蜜制
,生甘草取甘味,黄色入脾;制过后甜味变苦味入心。
炒:生药直接炒,用红土或黄土(补脾)炒增强药性。

水制三,浸泡洗也,水火共制二
蒸煮也;
酒制升提:例熟地九蒸九晒,取它的性沉、重、味厚、增强药力和滋补力,酒制目的取它升提作用。
姜制温散:姜可解毒,如姜半夏,解毒同时可温散。
玲一一达 
会员
会员
  • UID2028830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
6970楼#
发布于:2016-05-08 23:07
@教官-藁城-贾英然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袁小玲申请签到,2016年5月7日《神农本草经》第3课心得。
1.五味之用:酸能涩能收,苦能泻能燥能坚,甘能补能和能缓,辛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能下能软坚,淡能利窍能渗泄。、
2.阴阳之义:寒热温凉是气也,酸苦甘辛咸是味也,气为阳味为阴,其气厚才为阳中之阳,薄者阳中之阴也。
3.药之相从:凡药清虚才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味薄者升英明生如春季,气薄者降而收象秋季。气厚者浮而长旬夏天,味厚者沉而藏旬冬天,味平者化而成象长夏,气厚味薄故里浮而升,味厚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气味全优薄者可升可降,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此升降浮沉之义也。
4.药色之入经脉:青,酸,气臊,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赤,苦,气焦,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经。黄,甘,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白,辛,气腥,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黑,咸,气腐,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
5.五脏补泻之义:肝苦急,食甘而缓之;肝欲副县长,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心苦缓,食酸收之,心欲软,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以甘泻之。脾苦湿,食苦以燥之。
玲一一达 
会员
会员
  • UID2028830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
6971楼#
发布于:2016-05-08 23:08
@教官-藁城-贾英然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袁小玲申请签到,2016年5月8日《神农本草经》第4课心得。
1.五脏补泻之义:(续)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你酸补之,以辛泻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
2.六淫主治:①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②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法发之③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④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⑤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⑥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3.五行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如肾为肝母,心为肝子,故入肝者并入肾与心;肝为心母,脾为心子,故入心者并入肝与脾;心为脾母,肺为脾子,故入脾者并入心与肺;脾为肺母,肾为肺子,故入肺者并入脾与肾;肺为肾母,肝为肾子,故入肾者并入肺与肝,此五行相生子母相应之义也。
4.五行相克: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因为酸主收敛,敛则筋缩,苦能泄气,辛能疏散肌理,咸能渗泄。
5.五病所禁:酸走筋,故筋病勿多食酸,筋得酸则拘急,收引益盛。苦走骨,故骨病勿多食苦,骨得苦则益盛,令人重而难举。甘走肉,肉痛勿多食甘,肉病得甘则壅气,臃肿益甚。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气得辛则散,而益虚。咸走血,血病物勿多食咸,血得咸则凝涩,而口渴也。
6.五味所伤: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消皮厚而唇开,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药之为物,各有其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有因性相从者,有因气相求者,有因质相同者,自然之理,可以以意得也。
    药有以形命名的,如人参狗脊之类,有以色命名的,如黄连黑参之类,有以气命名的,如稀签香薷之类,有的是以味道来命名的,如甘草,苦参。有的是以他的质来命名的,如石膏石脂,归身归尾之类,有的是以时节来命名的,如夏枯草,款冬花之类。有的是以它的功能来命名的,如何首乌,骨碎补之类。
     凡是药,用火来制作的有4种,煨炙炒煅,的意思就是用火去烤它,煨的意思就是把沙土烧热了,把药放在沙土里,闷在里面,闷熟它。炙通常把蜂蜜直接倒在锅里和草药一起炒。(甘草本身是甘味入脾脏,但是经过炙过以后,加蜂蜜炒过以后变成苦的就入心脏。)炒就是直接放药进去炒。
    药经过水制有3种方式,浸泡洗,水火共制有两种,蒸和煮(熟地蒸完以后晾干,然后再去蒸,蒸9次,蒸完以后熟地就很粘稠。取它的性沉重,味很厚,增强它的药力,滋补力量更强。)药经过酒制,取他的升提作用,姜制温散。用醋注肝而收敛,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洗米的水),乳制润枯生血。
玲一一达 
会员
会员
  • UID2028830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
6972楼#
发布于:2016-05-08 23:08
@教官-藁城-贾英然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袁小玲申请签到,2016年5月8日《神农本草经》第4课心得。
1.五脏补泻之义:(续)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你酸补之,以辛泻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
2.六淫主治:①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②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法发之③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④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⑤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⑥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3.五行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如肾为肝母,心为肝子,故入肝者并入肾与心;肝为心母,脾为心子,故入心者并入肝与脾;心为脾母,肺为脾子,故入脾者并入心与肺;脾为肺母,肾为肺子,故入肺者并入脾与肾;肺为肾母,肝为肾子,故入肾者并入肺与肝,此五行相生子母相应之义也。
4.五行相克: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因为酸主收敛,敛则筋缩,苦能泄气,辛能疏散肌理,咸能渗泄。
5.五病所禁:酸走筋,故筋病勿多食酸,筋得酸则拘急,收引益盛。苦走骨,故骨病勿多食苦,骨得苦则益盛,令人重而难举。甘走肉,肉痛勿多食甘,肉病得甘则壅气,臃肿益甚。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气得辛则散,而益虚。咸走血,血病物勿多食咸,血得咸则凝涩,而口渴也。
6.五味所伤: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消皮厚而唇开,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药之为物,各有其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有因性相从者,有因气相求者,有因质相同者,自然之理,可以以意得也。
    药有以形命名的,如人参狗脊之类,有以色命名的,如黄连黑参之类,有以气命名的,如稀签香薷之类,有的是以味道来命名的,如甘草,苦参。有的是以他的质来命名的,如石膏石脂,归身归尾之类,有的是以时节来命名的,如夏枯草,款冬花之类。有的是以它的功能来命名的,如何首乌,骨碎补之类。
     凡是药,用火来制作的有4种,煨炙炒煅,的意思就是用火去烤它,煨的意思就是把沙土烧热了,把药放在沙土里,闷在里面,闷熟它。炙通常把蜂蜜直接倒在锅里和草药一起炒。(甘草本身是甘味入脾脏,但是经过炙过以后,加蜂蜜炒过以后变成苦的就入心脏。)炒就是直接放药进去炒。
    药经过水制有3种方式,浸泡洗,水火共制有两种,蒸和煮(熟地蒸完以后晾干,然后再去蒸,蒸9次,蒸完以后熟地就很粘稠。取它的性沉重,味很厚,增强它的药力,滋补力量更强。)药经过酒制,取他的升提作用,姜制温散。用醋注肝而收敛,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洗米的水),乳制润枯生血。
何媛
贫民
贫民
  • UID201769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75
6973楼#
发布于:2016-05-08 23:18
04,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5月8日《神农本草》第04课心得
1,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正常人吸气的时候,横膈膜下降,气沉到丹田,吸气的时候气不往下降,会呼吸很短促;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酸(下痢,流汗很多)补之,以辛泻之。
2,肾苦(津液不足)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
例:治疗肾脏病,用咸药,如牡蛎,龙骨,附子,来宣泄它。用苦味的药,如黄连,黄柏来补它,覆盆子,菟丝子,很苦的药,子就是补精,即根苗花果里面的子补肾
3,六淫主治
(1)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症状:游走不定的,例:身体的痛,今天痛这边,明天又换到另一边,病痛会移动,用辛凉的药配合一些苦甘的药,以甘缓之,使痛减缓,用辛味药来散它
(2)热淫于内(内热),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法发之
症状:口干舌燥以外,晚上睡觉都不用盖被子,一般都会用寒药,如石膏,犀牛角,烧不退,用咸味的药,附子,一剂下去,烧就退了。本身就是热,再用热药,热极生寒。汗流不止、大小便失禁、睡觉合不上眼用酸味药收敛,用苦味的药发散。
(3)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身体内过湿时,用苦味的药去湿,热药去寒。用酸味药把酸收,用淡味药从小便排泻
(4)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舌苔是黄的干的是火,黄的湿的则是热
大便带血分三种情况,先有血排出来是内痣,先大便再出血是外痣,血与大便混合是大肠爻炎。西医讲的炎症,中医讲就是有火,泻利不止,血与大便混合
(5)燥淫于内,治以苦(泻)温,佐以甘(滋润)辛(发散),以苦下之。
(6)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寒)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4,五行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
例:肾为肝母,心为肝子,故入肝者并入肾与心,五行相生子母相应之义也。
强脾,白色的药入肺,子能让母实。米面之类,白色都可以健脾,可以滋润津液利小便。黑色的药可以入肾,可以补到肝脏,同样会影响到肺脏。
5,五行相克: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火克金),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酸主收敛,敛则筋缩,苦能泄气,辛能疏散肌理,咸能渗泄。例:有一个人气太盛了,气一直上逆,气应该往下走,用苦味的药,苦能泄气。风邪在肌肉腠理之间,用辛辣的药。小便有一点点排不出来,吃咸味的药,渗泻利尿,所说的盐是海盐而不是指现在的精炼盐(易积水)
6,五病所禁:酸走筋,故筋病勿多食酸,筋得酸则拘急,收引益盛。苦走骨,故骨病勿多食苦,骨得苦则益盛,令人重而难举。甘走肉,肉痛勿多食甘,肉病得甘则壅气,臃肿益甚。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气得辛则散,而益虚。
例:治百日咳,气喘,咳嗽,辛辣的少吃,肺主气,气得到辛就会散,没有办法聚在一起,会造成病人更虚。抽筋的人不能吃酸的。
咸走血,血病物勿多食咸,血得咸则凝涩,而口渴,可以喝蔗糖水稀释血液。
7,五味所伤: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消皮厚而唇开,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8,药之为物,各有其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有因性相从者,有因气相求者,有因质相同者,自然之理,可以以意得也。
9,中药命名:可以不用知道它是什么名字,只要尝它的味道,就可以知道它有什么用,有毒没毒放在水里,浮在水面上的就没有毒,很多中药都是以意来得。
(2)药有以形命名的,如人参狗脊。以色命名的,如黄连黑参。以气命名的,如稀签香薷。以味道来命名的,如甘草,苦参。以它的质
罗红灵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7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3
6974楼#
发布于:2016-05-08 23: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5月8日《神农本草经》第5课心得
陈壁土制(借土气补中州「肠胃」)。 面裹曲制(缓药性怕伤其上膈)  黑豆甘草汤渍(解毒)。羊酥猪脂涂烧,咸胜骨容易脆断。
去穰者免胀(禾茎,取其花果),去心者除烦,如莲子,会去芯用以除烦。柴胡四川产最好。药拿在手上越原始越好,如炮制的不好,则去邪力量不够。千金云:药要先炒过才去过磅。
《神农本草经》分上经、中经、下经。上药共120种,无毒,可常食,养身延年。
1,丹砂:(朱砂)生用,性味甘,辰州产上好。微寒无毒,主治身体五脏百病,益气明目,水飞(在水源下打碎后里头会有很多金属在上面,朱砂沉底,泥沙浮起,过三次水)加热后有毒,成水银。久服使人神定目呆。其色红,内合真汞之水,火中有水药性,为最好的安眠药。无可取代。
2,云母:大理石的一种,质重,安五脏,主生皮死肌,产四川及各省山中,味甘性平,有黑、白云母等,属玉类。主补肺下气,除邪安神。止痢。炮制,取净生云母置铁锅内,煅至火红透,冷却研粉则得。内服外用均可。
我们用的大黄,产于川军,有一种产甘肃岷川的锦纹大黄则不用。
3,玉泉:玉越清脆越纯,未经加工过的璞玉可以食,甘平无毒,主五脏百病,安魂魄,除胃热,喘息,烦满。
4,石钟乳:味甘,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脏,通利九窍。补阳益阳(对肺很好)石药性悍不宜久服。
5:矾石:生用,味酸寒,筋缩,寒性体质不宜,收湿解毒止血要药,除湿化痰,如控涎丹,去鼻中息肉。枯矾与麝香合用,可去脑鼻之间的风寒与淤伤。喉痹,吞不下东西都可用。炮制时,生白矾放铁锅锻可见起泡如蜂巢状。二矾极酸,变为涩味,酸收而引津,涩则止而不流。
6,硝石:炸药用,味苦寒,主五脏积热,生用,丢火里会爆鸣,五分至一钱的用量。硝石矾石散,治胃吞不下东西,炮制时用竹筷子拣去杂质即可。
7,朴硝:味咸辛苦,性寒无毒,主软坚化积,降气分之热。软坚,六腑用药,便燥用芒硝,便软则只加大黄。
大黄入血分治火要药,去实(催症,可煮,)。便堵到时不可单独只用芒硝与大黄。微咸之味皆能引火下行。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