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梅
侠客
侠客
  • UID20181765
  • 粉丝3
  • 关注6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90楼#
发布于:2015-12-22 21: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2日 《针灸大成》第54课心得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十二经络与十五络脉歌
A:肾是主先天。肾像两个根,因此全身十二正经全部的根都来自肾脏;肾好就能长寿;
B:人会患病有两种原因:一是外因,是人身体或受到外在的风寒暑湿燥热;一是内因,就是情志,喜、怒、忧、思、悲、恐这些情志也会造成人生病。还有就是吃东西,来自饮食。
C:络有十五个,十二经各有络,再加上任脉的鸩尾,督脉的长强,脾之大络大包,由大包统领诸络;
前面的络到鸩尾,后面络到第十一椎。这个横过来的就是我们的横膈。心脏在横膈的上方。中医认为心气止于膈。当心气有郁结的时候,扎天突、巨阙、关元,扎完后心气会集中到第十椎下,再让病人反过来在第十椎下针,郁气会从这散掉。横膈膜包膜就像心包跟内脏的三焦油网,通通属于三焦跟心包,再把五脏五腑放进去,就成五脏六腑。
手太阴的别络是列缺穴。虚实都可以。阴经、阳经都有络。实证,手掌过热,用泻;虚则打哈欠,频尿,用补。
手少阴的别络是通里穴,心经直接络心中,系在舌本,舌的根部。所以舌头底下有个脉管在下面,属于心系,实则支满,虚则不能言,心气虚的时候不能讲话,口不能开。
厥阴的别络是内关。心实则心痛,胸口痛,虚则头项强痛。
手太阳的络是支正穴,支正穴最主要治症是生疣。
手阳明的络偏历穴。
手少阳的络是外关。外关是我们搭生死桥的地方。虚症、实症都可以在外关下针。
足太阳的络是飞扬。
足少阳的络是光明。
阳明的络是丰隆穴。
足太阴脾经是公孙,公孙也主冲脉,由于冲脉直接往上走,所以任何的胃痛,肠痛、腹痛、恶心胃病,通通可以用公孙穴。
足少阴的别络是大钟穴。
肝经的络是蠡沟穴。
任脉的别络是屏翳,就是鸩尾。
督脉的络之长强。
脾之大络,合为十五络。
当络有病的时候,全身都痛。胸胁的地方痛时下大包。如果络脉虚的时候,百节尽纵,手都没有办法握拳。
奇经八脉
1、脊椎骨从这下来,一直到尾椎。督脉全身的阳气都在这里,督脉的脉气源头是在曲骨。
2、任脉有里和表。任脉在里的时候是走督脉,在表走曲骨中极关元石门阴交气海。
3、在膀胱经上面,有心肝脾肺肾。任脉和冲脉都起于胞中。在膀胱和小肠的中间袋状的缝隙是精宫的所在。女人的胞在那边,子宫在这边,小肠在后面。每个月的奶水是往下走的,排出来的是月经就是残渣。男人的精经提炼过会有残渣顺着任脉往上走,走到口唇的旁边就是胡须。在最源头是在膀胱跟小肠中间的地方。我们饮食入胃,到了小肠进行吸收。真正我们的精血,是非常纯浓度的精血,会累积在三焦系统,三焦是行阳的,就是运送的动力。气就开始旺,五脏六腑的元气就进入三焦,再进入胞户或男人的精宫这边。进入到精宫这边的时候,这个黄色进入这边生化以后,才会变成血。刚开始是血,如果到男人的睾丸里面,温度下降以后,它会变成白色。当小肠的温度温度不够时,那时下来就是血,不是精。源头是因为小肠的火不够。

真正生成精子是在冲。冲和任脉都起于胞中(小肠和膀胱之间),如女人的子宫。
4、任脉直接络到喉咙。冲脉是从胞中上来的,沿着肾经上来的,它与肾经是相交的。女人妇科、子宫里面的问题通通属于任脉,冲脉也可以用;

5、冲脉是公孙在管,督脉是后溪在管,任脉是列缺在管。冲脉跟任脉都起于胞中。冲脉顺着脊椎骨里面,在正面上、表面上,是肾经。胃心胸通通可以在冲脉上治。

6、带脉是临泣在管。带脉起于季胁①;
7、申脉在管阳蹻,阳蹻脉的郄穴是跗阳。阳急就是走路停不下来,走两步退两步; 脚向外翻,脚掌向外翻过来是中风、脚外八或内八都是蹻脉的问题。蹻脉横跨在胆经跟膀胱经的交接上,一路到背后,再到头部去。痛症就胆经、膀胱经、蹻脉一起治。
照海在管阴蹻。阴急就是走两步退三步倒着走路;针灸都可以。阴蹻脉走内裸一路上来,一直上到咽喉。下列缺、照海,任何的喉病都可以治疗。


8、维脉,有阳维和阴维。阳维脉把所有阳经维在里面,在里面的就是阴维,维在内脏上面。
维在经络上面、骨头上面的就是阳维。这是维脉的观念。
黄萍
贫民
贫民
  • UID2018274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64
691楼#
发布于:2015-12-22 22:15
@教官-徐州-杨诚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2日 《针灸大成》第54课心得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十二经络与十五络脉歌 肾是主先天。
    人的病,络经腑脏
    络有十五个,十二经各有络,再加上任脉的鸩尾,督脉的长强,脾之大络大包。横膈膜包膜就像心包跟内脏的三焦油网,通通属于三焦跟心包,再把五脏五腑放进去,就成五脏六腑。
手太阴的别络是列缺穴。虚实都可以。
手少阴的别络是通里穴,心经直接络心中,系在舌本,舌的根部。所以舌头底下有个脉管在下面
厥阴的别络是内关。心实则心痛,胸口痛,虚则头项强痛。
手太阳的络是支正穴,支正穴最主要治症是生疣。
手阳明的络偏历穴。
手少阳的络是外关。
足太阳的络是飞扬。
足少阳的络是光明。
阳明的络是丰隆穴。
足太阴脾经是公孙,公孙也主冲脉,由于冲脉直接往上走,所以任何的胃痛,肠痛、腹痛、恶心胃病,通通可以用公孙穴。
足少阴的别络是大钟穴。
肝经的络是蠡沟穴。
任脉的别络是屏翳,就是鸩尾。
督脉的络之长强。
脾之大络,合为十五络。
当络有病的时候,全身都痛。胸胁的地方痛时下大包。如果络脉虚的时候,百节尽纵,手都没有办法握拳。
奇经八脉
      脊椎骨从这下来,一直到尾椎。督脉全身的阳气都在这里,督脉的脉气源头是在曲骨。
      任脉有里和表。任脉在里的时候是走督脉,在表走曲骨中极关元石门阴交气海。
      在膀胱经上面,有心肝脾肺肾。任脉和冲脉都起于胞中。在膀胱和小肠的中间袋状的缝隙是精宫的所在。女人的胞在那边,子宫在这边,小肠在后面。每个月的奶水是往下走的,排出来的是月经就是残渣。男人的精经提炼过会有残渣顺着任脉往上走,走到口唇的旁边就是胡须。

       真正生成精子是在冲。冲和任脉都起于胞中(小肠和膀胱之间),如女人的子宫。
    任脉直接络到喉咙。冲脉是从胞中上来的,沿着肾经上来的,它与肾经是相交的。女人妇科、子宫里面的问题通通属于任脉,冲脉也可以用;
       冲脉是公孙在管,督脉是后溪在管,任脉是列缺在管。冲脉跟任脉都起于胞中。冲脉顺着脊椎骨里面,在正面上、表面上,是肾经。胃心胸通通可以在冲脉上治。
     带脉是临泣在管。带脉起于季胁
    申脉在管阳蹻,阳蹻脉的郄穴是跗阳。阳急就是走路停不下来,走两步退两步; 脚向外翻,脚掌向外翻过来是中风、脚外八或内八都是蹻脉的问题。蹻脉横跨在胆经跟膀胱经的交接上,一路到背后,再到头部去。痛症就胆经、膀胱经、蹻脉一起治。
照海在管阴蹻。阴急就是走两步退三步倒着走路;针灸都可以。阴蹻脉走内裸一路上来,一直上到咽喉。下列缺、照海,任何的喉病都可以治疗。
       维脉,有阳维和阴维。阳维脉把所有阳经维在里面,在里面的就是阴维,维在内脏上面。
      维在经络上面、骨头上面的就是阳维。这是维脉的观念。
胡林波
贫民
贫民
  • UID2017752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2
692楼#
发布于:2015-12-23 07: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2日《针灸大成》第54课心得

              十二经络与十五络脉
    人身上有经有络,除了十二正经,经与经之间还有络彼此联系。
    肾主先天,因此全身十二正经全部的根都来自肾脏。
   人会患病,一是外因,人身体受到外在的风寒暑湿燥火。络感受到,因络是最细的,再传到经上面,再会传到腑上面。
   每天练五脏逼毒,让脏气变强,病最多也只能到腑的位置。所以要固肾,常运动,让四肢,经脉,经络,非常的强。
    由内而外的病,就是我们的情志喜怒忧思悲恐造成的。
    还有来自饮食。
   经络学的重心就在脏和腑。所以肾脏固好,人就会长寿。
   总归根来自肾脏,十二正经是主干,十五络为最主要的支干。十二经各有一个络,再加上任络督络和脾之大络共十五络。由脾之大络大包统领。
    人前面的鸠尾络到第十一椎上,横过来就是横膈。心脏在横膈的上方。心气止于膈,当心气郁结的时候,下天突,巨阙,关元,扎完后心气会集中到第十椎下,再让病人反过来,在第十椎下针,因是心气终止的地方,郁气会从这散掉。
    手太阴别络是列缺。
    手少阴别络通里。心经直接络心中,系舌本,舌头底下有个脉管在下面,属心系,实则支满,虚则不能言。
    厥阴的别络是内关。心实则心痛,胸口痛,虚则头项强痛。
    手太阳的络是支正。支正最主要治症是生疣。
    手阳明的络是偏历。
    手少阳的络是外关。外关是搭生死桥的地方。虚症实证都可在外关下针。
    足太阳的络是飞扬。
    足少阳的络是光明。
    足阳明的络是丰隆。
    足太阴脾经络是公孙。公孙也主冲脉,由于冲脉直接往上走,所以任何胃心胸的病,通通可以用公孙。
    足少阴的络是大钟。
    足厥阴肝经的络是蠡沟。
    任脉的别络是屏翳,就是鸠尾。
    督脉的络是长强。
    脾之大络是大包。
   以上合为十五络。当络有病的时候,全身都痛。连胸胁处都痛,这就是络又有病。
   络脉虚的时候,百节尽纵,全身都是松的。不管虚症实证都可以在络脉上下针。

                         奇经八脉
  督脉的脉气,源头在曲骨。
  任脉有里和表。任脉在里的时候走督脉,前面的曲骨中极关元石门阴交气海,这个是它的表。
   督脉和任脉是相辅相成的,任是诸阴之海,所有的阴都管,在膀胱经上有心肝脾肺肾俞,可在此下针,通到任脉。
    任脉和冲脉都起于胞中,讲的是女人的子宫,男人的精宫。膀胱和小肠之间袋状的缝隙。
    女人的精是向下的,排出来的残渣就是月经。男人的精,经过提炼后的残渣顺着任脉向上走,到口唇旁边就是胡须。
   真正的精血会累积在胞中,因三焦络五脏,通过三焦,将营养精微物质运送给五脏。
   男人的精,进入精宫时是血,在睾丸里温度下降后变成白色。小肠的温度不够,下来就是血,不是精。排出来时会有血。源头是小肠火不够。
   真正生精的地方是胞中。这是冲。冲脉和任脉都起于胞中。
    任脉直接络到喉咙,冲脉起来时是沿着肾经上来的,与肾经是相交的,源头都一样,但有不同的走向。
   所以女人所有妇科在子宫的问题,都属于任脉,冲脉也可选,因源头一样。
   冲脉是公孙在管,督脉是后溪在管,任脉是列缺在管。
   由于冲脉沿两边上来,直接包到心脏,经过胃,心,肺,所以胃心胸的病,都可在公孙上治。

   带脉是临泣在管。带脉起于季胁。主要症状是肚子胀满,腰像坐在水里面。有三个穴道是带脉五枢维道。治疗就下
鞠文盈
贫民
贫民
  • UID20186075
  • 粉丝0
  • 关注1
  • 发帖数48
693楼#
发布于:2015-12-23 08: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鞠文盈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2日《针灸大成》第54课学习心得
第五章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一、十二经络与十五络脉歌
中医的观念,肾是主先天。肾像两个根,因此全身十二正经全部的根都来自肾脏。人会患病有两种原因。一是外因,是人身体或受到外在的风寒暑湿燥热来自节气上的变化,这是 来自外在的变化,络感受到,由络传到经上,再由经传到腑上面。这是由外往内传。一是内因,从内往外走,是我们的情志,喜、怒、忧、思、悲、恐这些情志也会造成人生病。过喜、过怒、过忧、过思、过悲、过恐都不好,也会造成人生病。还有来自饮食的。你每天打坐,每天心平气和,但你吃的菜农药很多,食物含有毒有害的病菌,最后还是会生病。经络总归根就来自肾脏。络有十五个络,十二经各有一个络。再加上任脉的络鸩尾,督脉的络长强。再来脾之大络大包,由大包统领诸络,合为十五大络。心气止于膈。当心气有郁结的时候,我们扎天突、巨阙、关元,扎完后心气会集中到第十椎下,在第十椎下针,因为第十椎后面,正是心气终止的地方,所以郁气会从这散掉。
      手太阴的别络是列缺穴。络穴治疗虚症、实症都可以。阴经、阳经都有络。实证,手掌过热,用泻;虚则打哈欠,频尿,用补。
      心经直接络心中,系在舌本,舌的根部。所以舌头底下有个脉管在下面,属于心系,实则支满,虚则不能言,心气虚的时候不能讲话,口不能开。
      厥阴的别络是内关。心实则心痛,胸口痛,虚则头项强痛。
      手太阳的络是支正穴,支正穴最主要治症是生疣,身上皮肤上生很多疣,我们可以在支正下针。
      手阳明的络偏历穴。手少阳的络是外关。外关是搭生死桥的地方。虚症、实症都可以在外关下针。
      足太阳的络是飞扬。
      足少阳的络是光明。
      阳明的络是丰隆穴。
      足太阴脾经是公孙,公孙也主冲脉,由于冲脉直接往上走,所以任何的胃痛,肠痛、腹痛、恶心胃病,通通可以用公孙穴。
      足少阴的别络是大钟穴。
      肝经的络是蠡沟穴。
      任脉的别络是屏翳,就是鸩尾。
      督脉的络之长强。
      脾之大络大包,合为十五络。
      当络有病的时候,全身都痛。胸胁的地方都痛就是络。胸口这个地方可以下大包。如果络脉虚的时候,百节尽纵,手都没有办法握拳。全身是松的。不管虚症、实症,我们都可以在络脉上下针。
二、奇经八脉
      督脉:起于长强止于龈交,位于背后中脊。督脉诸阳之汇,全身的阳气汇聚在这。督脉的脉气,它的源头是在曲骨。任脉有里和表。任脉在里的时候是走督脉。曲骨中极关元石门阴交气海,这个是它的表。所以督脉和任脉是相辅相成的。
任是诸阴之海,在膀胱经上面,有心肝脾肺肾通到任脉。这是阴和阳互动的关系。
络脉把经脉连在一起,彼此相辅相成。任脉和冲脉都起于胞中,胞就是女子胞,男人的精宫。
罗飞燕
新手
新手
  • UID20182212
  • 粉丝2
  • 关注4
  • 发帖数97
694楼#
发布于:2015-12-23 12: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飞燕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阳维脉管外面胸腔这一圈,沿肋骨外面。下焦这一圈是带脉在管。病人如果腰痛,胸痛,就下外关,临泣。外关,临泣是一组,列缺,照海是一组。
申脉是阳蹻脉,阳蹻脉一直往上走。后溪管督脉与申脉成一组,是专治项强、脖子僵硬的穴道。阴维它围绕着阴脏,即内脏。阴维脉在控制内脏里面的协调。内关穴管阴维,阴维脉有问题时,我们就下内关。
病人胸痛,痛在肋骨外面,是阳维,痛在肋骨里面,是阴维,病人如果说不清,就外关透内关(生死桥),这是治症的来源。

呼吸法引气法
在做补泻之前,一定要先引气。
如何知道引到气了?——下针处,有粉红色,表示气到了。或者病人有酸麻胀痛的感觉,也是气到了。气到了,病人会感到针很沉,有吸入的感觉。
病人气没到,如何把自己的气导给病人?——握针时,轻轻握着,关节要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吐气的时候,就是灌气的时候。吐气的时候,心里面要想,气从针那穿过去到病人身上。
为什么用金属针?——五行里面肺是金,所以金可以导气。
下针时,碰到动脉血管。比如说,有时太阳透率谷,一拔后太阳穴肿起来、肿成很大一个包,那怎么办呢?——用手掌,轻轻的按着那个包。因阳气在手上面,阳气一行,血就跟着行。
复溜穴是肾经的母穴。我要去补肾,就针下复溜穴,去固先天。也可以灸。
呼吸法引气——让病人吸气,就拔针,吐气,慢慢进针。你的进针、出针都跟着他的呼气定。吸的时候入针,吐气的时候,出针很慢,整个过程都是在皮层里做。
捻转法引不到气怎么办?——在上下的穴道,用手去戳,稍微推一下,慢慢推,一推,你的气就会和病人的气感应到,气在表,所以要轻轻地做。

烧山火与透天凉
在大补大泻前要先引气。
烧山火——大补。针下去后,皮肤到骨头的距离观想大概一寸距离。这一寸分为三段。就是天、人、地。在天部进针的时候,数是九。手法是:紧按慢提。很快速地下针,然后慢慢地起来。九次做完了,再做人部,三分之一的地方,做九次,再到地部,做九次。
胃家的寒症、胃痛,呕酸——在中脘做烧山火。瘦子的话就在足三里(胃经的本穴)做,找肉多的地方做。
脚冰凉——在三阴交做烧山火。烧完后,再灸,对身体很好。
肾寒——在复溜穴做烧山火。

透天凉——大泻。壮热的时候用的。和烧山火相反。下针前,先引到气。从底部开始做,先从地部,到人部再到天部。数是六。手法:插提法。就是很快地提,慢慢地推针。
如果提针时,不小心提针出来了,就不要按针孔,先让气不断的往外走。
扪法——就是针起来的时候,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泻的时候,不要去按它,让它气往外走。
一个人胃口很好,吃了还是饿,消渴病中的中消。——就下中脘、下足三里,反着做。先下地部-人部-天部,按照这个顺序做。
燥渴、大渴、病人发烧,都可用透天凉。
这两个是强补跟强泻。原则是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阳中引阴——就是病人先寒后热。先补后泻。
阴中引阳——先热后寒。先泻后补。
所谓的先热后寒跟先寒后热,实际上就是先补后泻和先泻后补。
寒多热少,酸多痛少——先补后泻。
热多寒少,痛多酸少——先泻后补。
如何知道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问病人,病人会说自己的情况。
感冒发烧,经络痛,病人说背痛,这是膀胱经的实症——下束骨。实症是痛。
虚症——下委中。虚症是久病是酸。如果病人说酸痛都有,就要问是哪个比较多,根据酸痛的多少来做补泻。如果是酸多痛少灸是先补后泻。先这委中补,再扎束骨泻。
有时候,一个穴道可以同时补泻完。像飞扬,络穴,原穴可以用!一针两个穴道,同时可以做两边。

ps:早上在楼下做五脏排毒法,做完脾的排毒后,就开始打嗝,然后做到吹肾的时候,就吐了。不过吐了之后,胃舒服多了。正好这段时间胃一直不舒服。以后每天都做一下五脏排毒法再把易筋经练一遍,感觉身体舒畅很多。
郝文慧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71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0
695楼#
发布于:2015-12-23 16: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⑦阴维、阳维脉
【位置】维在里面的、内脏上的是阴维。维在经络上、腑上的是阳维。
【穴位】阴维脉是内关管。阳维是外关管。
【脉性】所有的腑和阳维是互通的,内脏和阴维脉是互通的。在外关透内关时,阴阳脉生死桥就搭起来了。阴阳就交合在一起。阴维脉控制内脏的协调,阴阳维脉协调可以使脏腑之间协调。
【主治】阴阳分离(外关透内关)
【临床应用】腰痛+胸痛:阳维脉管肋骨外面胸腔一圈,带脉管下焦一圈,下外关临泣(固定组合)。
第五章 针刺法
1. 呼吸法引气法
①原则:肺是金,金可以导气,所以用金属针。下针后,要等气至再做补泻。
②气至的表现:下针后平补平泻(捻捻针),几分钟看到下针处有一圈粉红色,表明气至。没有看到粉红色,表明气未至。看到一圈青色,说明扎到血管。气至后针很沉,有吸入的感觉。
③引气手法:a病人严重虚弱时,施针者要用自己的气把病人的气引出来。轻轻握着针柄(重握气不传),关节放松,观想丹田慢慢吸气,然后吐气。吐气就是灌气的时候。吐气的时候,心里面要想气从针传过去到病人身上。【临床应用】下针时碰到动脉血管。如太阳透率谷,拔针后太阳穴肿起包,用手掌轻轻按住包,慢慢呼吸,大概六呼六吸就平了,淤血就没有了。因为阳气在手上,阳气行,血就跟着行。
b针左、右捻转,病人有针感,感觉到酸、麻、胀说明气至。有一种人天生没有酸、麻、胀,只是痛,就看是否有粉红色的圈。
c捻转后气不到,表示气脉很弱。用手在上下穴道慢慢向穴道方向推,施针者的气和患者的气会感应到。气在表,所以轻推即可。如复溜穴复溜穴是肾经的母穴,补肾下复溜穴,固先天。隔姜灸复溜可以养生。
d呼吸法引气:病人吸气时进针,让气到穴道上。呼气时慢慢出针。进针、出针跟着病人呼吸走,在皮层里面做。如果病人还是没有气,就用灸法,因病人元气大伤,引不到气。
2.烧山火与透天凉
【原则】找肉多的地方取穴。
①烧山火:最强的补法,适用于里寒很重的情况。
【手法】a引气:针扎到皮层后引气,引不到就把针扎深一点,还引不到再深一点,直到气至,皮肤表面一圈会比较红,或病人感觉酸麻胀。
b气至后提针到皮肤表面,想象针尖与想要达到的位置有约一寸距离(并不是真的一寸,观想出来的)。将这一寸分为三段,从上至下分别是天、人、地部。
c进针到天部,做9次插提。补法是紧按慢提,即快速进针,慢慢提针,像脚踏车补气;再把针扎到人部,插提9次;再到地部,插提9次。
【临床应用】
案例一:病症:胃的寒症,胃痛、呕酸。
辨证:寒,脸色青,发灰;不口渴;喝水要喝热水(内冷)。
取穴:中脘(胖人)、足三里等。
案例二:病症:脚冰凉。
辨证:肾寒,病人脸黑,手脚冰冷。
取穴:三阴交、复溜、肾俞等。
②透天凉:大泻的手法,适用于热症,病人有燥热、壮热的情况。病气、邪气在底下,紧提可以将其拉上来。
【手法】a引气:针扎到皮层后引气,引不到就把针扎深一点,还引不到再深一点,直到气至,皮肤表面一圈会比较红,或病人感觉酸麻胀。
b气至后扎针到底下。
c提针到地部,做6次插提。泻法是紧提慢按,即快速提针,慢慢进针,像篮球泻气;再把针扎到人部,插提6次;再到天部,插提6次。
d天部时,不要把针提出来。不小心提出来时用扪法,不要按针孔。
扪法:补法出针后,把针孔按住,不要让气跑掉。泻法出针后,不要按针孔,让气往外走。
【临床应用】
案例一:病症:中消,胃口很强,吃了一百碗饭还饿。
辨证:寒,脸色青,发灰;不口渴;喝水要喝热水(内冷)。
取穴:下中脘、下足三里。
案例三:病症:发烧咳嗽。
辨证:实症。
取穴:尺泽。
3. 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①阳中引阴:先寒后热,即先泻后补。适用于:热多寒少,痛多酸少。
②阴中引阳:先热后寒,即先补后泻。适用于:寒多热少,酸多痛少。
症状举例:往来寒热、经络酸痛等。
案例:
 
症状
辨证
取穴
手法
1
背痛
膀胱经的实症
束骨
泻法
2
背酸
膀胱经的虚症
委中
补法
3
酸多痛少
虚多实少
委中+束骨
飞扬、京骨
先补后泻
4
痛多酸少
实多虚少
束骨+委中
飞扬、京骨
先泻后补
4. 留气法
留气法是消痞块的方法。
【主治】痞块、硬块、肿瘤。如乳房、子宫、腹部硬块,皮肤表面积瘤,脂肪瘤等。
管琴歆
侠客
侠客
  • UID20183087
  • 粉丝5
  • 关注6
  • 发帖数13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96楼#
发布于:2015-12-23 16: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51222日《针灸大成》第54课心得
1阳维脉是跟所有的腑沟通。在经络上面、骨头上面的就是阳维,如外面胸腔沿肋骨外面这一圈阳维脉是外关穴在管。
阴维脉是跟内脏沟通。阴维脉是内关在管。
用外关透内关把阴阳脉生死桥打开,阴阳就交合在一起。所以,阴阳分离的时候可以用外关透内关。
而下焦这边一圈是带脉在管。
所以腰痛、胸痛,就下外关临泣
外关、临泣为一组,列缺、照海一起。
申脉是阳蹻脉,阳蹻脉一直往上走。后溪与申脉成一组,是专治项强、脖子僵硬的穴道。
阴维它围绕着阴脏,就是我们的内脏。阴维脉在控制内脏里面的协调。内关穴管阴维,阴维脉有问题时,我们就下内关。所以,有时病人胸痛,我们会问你是痛在肋骨外面,还是肋骨里面。里面是阴维,外面是阳维。若讲不清楚,就外关透内关。
2、呼吸法引气法
下针以后捻针,感觉到酸、麻、胀或看到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就表示气来了,再去做补泻。下针时,若病人气没有到,就要用自己的气把病人的气引出来。施气的人要把气打到对方的身上。当我们轻轻握到针时,关节要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当你吐气的时后,就是灌气的时候。吐气的时候,心里面要想,气从针那穿过去到病人身上。
用金属的针,因为肺是金。五行里面肺是金,所以金可以导气。你用塑料针就引不到气了。一定要金属的针。这是我们施针者,把气导到对方身上去的情形。
我们在下针时,如果碰到动脉血管,肿成很大一个包。用手掌轻轻的按着那个包。因你的阳气在手上面,阳气一行,血就跟着行。
六呼慢慢的整个都平掉了。
若捻转法也引不到气,就在上下的穴道,用手去戳它,稍微推它一下,慢慢推,因为气在表,所以你不用去按摩得很重。气来了以后,再开始捻转,这样气就到了。所以,用你身上的气去导引他的气,这就是引气的方法。如果引了半天。气还是没到,就表示这个人太虚,那我们就用呼吸法。
呼吸引气。让病人吸气时拔出来吐气时慢慢进针。吸的时候入针,呼的时候出针。
3、烧山火与透天凉
烧山火是大补的手法。用于病人大热的时候。
先引气气到了以后开始把针提到皮肤表面。底下差不多一寸的距离,从这个一寸分三段就是天、人、地。当你在天部的时候进针,我们数是九。再把针扎到人部,在人部又是三分之一寸的地方,再做九次。再到地部,在这个地部再做九次。针下去以后,紧按慢提(就是很快速的下去,然后慢慢的起来)。如胃寒、胃痛、呕酸。
寒,脸色青,不爱喝水,喝也要喝热水:在中脘上可以做烧山火。如果人很瘦,肚子是平的,中脘就不适当,就在足三里(胃经的本穴)做, 找肉多的地方做。
脚冰冷,找三阴交(三条阴经的交汇),三阴交肉又很多。
肾寒,肾本来是黑的,病人脸都黑的,手脚冰冷,这是肾的寒。那我们在肾的母穴上,做烧山火。
透天凉是大泻的手法。用于病人里寒很盛的时候
下针一定要先引到气后,扎到底下。先从地部开始做数是六。再到人部、天部。用插提法。紧提慢按,推针进去时是慢慢的推
胃寒症,我们在足三里上做,整个胃都会热起来。
肾寒,在复溜上做,病人会感到有人在按摩他的肾脏。
4、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阳中引阴就是病人先寒后热。先补后泻。用于寒多热少,酸多痛少。
阴中引阳先热后寒。先泻后补。用于热多寒少,痛多酸少
感冒发烧,经络痛,病人说背痛,这是膀胱经的实症下束骨。实症是痛。虚症下委中。虚症是久病、酸。先补后泻先在委中补,再扎束骨泻。
一个穴道可以同时补泻完。如飞扬。络穴,原穴可以用。
5、留气法用于硬块或肿瘤的治疗。
孙钦粉
侠客
侠客
  • UID2018490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6
697楼#
发布于:2015-12-23 17: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奇经八脉:
维脉,有阳维和阴维。阳维脉把所有阳经维在里面。维脉,可以控制、可以维持。
维在里面就是阴维,维在内脏上。维在经络上、骨头上就是阳维。
阳维脉是外关穴在管。所有腑都跟阳维是互通声息的。
阴维脉是内关在管。阳维是外关在管。外关和内关下针时,
从外关引到气透到内关去的时侯,阴阳脉生死桥打开了。阴阳就交合在一起。
阴阳分离用外关透内关。阳维脉是管外面胸腔一圈,沿肋骨外面。
下焦一圈是带脉在管。病人腰痛、胸痛,下外关临泣,
外关、临泣为一组,列缺、照海一起。申脉是阳蹻脉,阳蹻上走,
后溪管督脉与申脉一组,专治项强、脖子僵硬的穴道。
阴维脉在控制内脏协调。阴维脉有问题下内关。
病人胸痛讲不清楚,肋骨内还是外面,外关透内关
呼吸法引气法
引气:针下去以后,还没有补泻,仅是平补平泻,捻捻针放那过几分钟,
有一圈粉红色,就表示气来了。看到一圈青色,扎到血管。一定把气引到才有效果。
引气手法:病人严重虚弱的情形,施气的人要把气打到病人身上。
要轻轻握针,重握气就不传。关节要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
吐气时就是灌气的时候。心里面要想,气从针那穿过去到病人身上。
金属的针导气。
下针碰到动脉血管。比如太阳透率谷,一拔后太阳穴肿成很大一个包,
用手掌轻轻的按着那个包,阳气在手上面,阳气行血就跟着行,大概六呼,慢慢都平掉。
引对方的气:针左右捻转一下,病人感觉到酸、麻,胀,就是。
有一种人,他天生的体质,没有酸、麻、胀, 你怎么引气他都是痛。
捻转了气不到,就表示这个人气脉很弱。如复溜穴,复溜穴是肾经的母穴。
补肾,下复溜穴,灸复溜很舒服。引不到气,没有粉红色,
针上下戳二下,针会有被吸入的感觉。 气到会感到针很沉。
若捻转法也引不到气,在上下的穴道,用手去戳它,慢慢推,
气在表,皮肤上戳一下,气就来了。气来了再开始捻转,气就到了。
若还引不到气就表示这个人太虚,就用呼吸法。
呼吸引气:让病人吸气,就拔针拔到表皮,一把气引到这,吐气,慢慢进针。
进针、出针都跟着他的呼气定。吸的时候入针,吐气的时候,出针很慢缓。
若还没有气,用灸,病人元气大伤,重病的时候,就引不到气。

烧山火与透天凉:
烧山火和透天凉, 是大补和大泻的手法。烧山火是补,透天凉是热症。
病人大热用透天凉的手法。病人里寒很盛用烧山火的手法。
针扎到皮层先引气。气一到,把针提到皮肤表面。底下差不多一寸的距离,
一寸的距离分三段,就是天、人、地。在天部的时候进针,数是九。
补就是紧按慢提,就是很快速的下去,然后慢慢、慢慢的起来。
若很快拔起来,气也就回头了。
在天部这个部分做九次。九次做完,把针扎到人部,在人部再做九次。
再到地部,在地部再做九次。这是烧山火。
胃的寒症、胃痛、呕酸。脸色青是寒,病人不口渴就算喝也要喝热水。
那在中脘上做烧山火。如果人很瘦肚子是平的,
就做在足三里,胃经的本穴做,肉多的地方做。
若脚是冰冷的,找三阴交。三条阴经的交汇,三阴交肉又很多。
如肾家的寒症,肾本来是黑的,看病人脸黑的,手脚冰冷,是肾的寒。
就在肾的母穴上,做烧山火。一寸,并不是真正的一寸,是指针下去从皮肤到骨头的距离。烧山火强补,烧山火完后,再灸,对身体很好。
透天凉,大泻。用下针一定先引到气,先扎到底下。
先从地部开始做。数是六,插提法。
很快的拔,慢慢、慢慢放回去,泻的手法就是紧提,很快的提起来,
慢按,推针进去时是慢慢、慢慢的推,病气、邪气在底下,
从地部提到人部,到人部做六次,做完到天部,再做六次。
扪法:扪法是针起来的时候,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
泻的时候,不要去按它,让气往外走。这是扪。
燥渴、大渴、病人发烧,都可用透天凉。发烧咳嗽是实症,
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阳中引阴,就是病人先寒后热。阴中引阳先热后寒。
寒比较多,热比较少,酸多痛少,先补后泻。
热多寒少,或者是痛多酸少。先泻后补。
发在表症,如感冒发烧,是经络的痛。病人背痛,膀胱经的实症,下束骨。
虚症,下委中。实症是痛,虚症是久病是酸。
病人酸比较多,痛比较少,先补后泻, 先扎委中大补。扎完委中再下束骨穴去泻它。
治症的方法很多,有留气法、运气法、提气法,中气法、苍龙摆尾,赤凤摇头等。
陈丽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9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698楼#
发布于:2015-12-23 19: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3《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二、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2. 奇经八脉:
7)维脉,有阳维和阴维。
阳维脉管胸腔外面一圈,沿肋骨外面;阴维脉管胸腔里面一圈,沿肋骨里面;带脉管下焦。所以,当病人腰痛、胸痛时下外关、临泣;任脉和阴蹻脉交于喉咙处,所以喉咙的问题下列缺、照海;阳蹻一直往上绕过肩膀后边通过颈部到达头部,所以当项强、脖子僵硬时下针后溪、申脉。阴维脉围绕着阴脏也就是内脏,所以阴维脉控制内脏间的协调,内关穴管阴维脉,当内脏不协调或者是阴维脉有问题时,下内关穴。
3. 引气法
1.        引气的方法:
1)        左右捻针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针进入穴位后左右捻针,如果引到气会感觉针很沉,有被吸入的感觉。如果下针而未引到气时说明病人比较虚,此时用手轻戳并轻推下针点的上下穴位,会感应到病人的气,气来以后再捻针即可。如果此方法仍不见效说明病人太虚,需要用“呼吸法”进行引气。
2)        呼吸法:病人吸气时拔针意味着将气引至下针点,吐气时再慢慢进针。进针出针要跟着病人的呼、吸而定。当病人感觉酸麻胀时表明已引到气。如果此法仍无法引到气,表明病人重病、元气大伤时无法引到气,此时在下针点采用灸的方法。
2.        判断“气至”的方法:采用相应的引气法后,当病人出现酸麻胀的感觉时表明“气至”,或者是通过观察下针点周围是否出现粉红色的晕,出现时表明“气到”,否则表示未引到气。当方法正确而未引到气时(一般出现在病人极度虚弱的情况下),施针者要用自己的气把病人的气引出来,施针都轻握针,放松关节,慢慢吸气再吐气,吐气后就是给病人灌气的时候。
3.        烧山火与透天凉
1)        烧山火:大补的手法(补的插提手法是紧按慢提即快速下针缓慢起针,与打气类似),里寒很重时使用。进针后先引气,待气至后,将针提到皮肤表面,使得停针点与引气点的距离约一寸,将此段距离均分为三段,从皮肤表面往下依次为天、人、地,在天部进针时做9次插提,再将针进到人部做9次插提,然后进到地部再做9次插提。例如:A. 当胃部有寒症时(胃痛、吐酸),可在中脘或足三里处(选择肉多处做)做烧山火的手法,胃部会出现强烈的发热感。B.对手脚冰凉的寒症,在三阴交处进行烧山火的手法。C. 肾经的寒症可在肾经的母穴复溜或者是肾俞上进行烧山火的手法,会感觉肾脏有强烈的发热感。一寸并非一定是一寸,是一段距离的意思。下针者一定要胆大心细,不能怕。当针停留在皮肤下五分处恰是神经处会有强烈的痛感。
2)        透天凉:大泻的手法(泻的插提手法是紧提慢按即快速下针缓慢起针,与泄气类似),病人大热时使用。进针后先引气,待气至后,先在地部做6次插提,再将针提至人部做6次插提,最后提到天部再做6次插提。例如:A.胃口很好,吃百碗仍感觉饿即中消症时可在中脘或足三里处进行透天凉的手法。B. 发烧咳嗽是实症,可在尺泽处进行透天凉的手法,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3)        扪法:即是当进行补的手法时起针后将针孔按住不让气跑掉;当进行泻的手法时起针后不要按针孔让气往外走。
4.        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1)        阳中引阴:病人寒多热少(表症)或者是酸多痛少(发在经络)时,下针时采用先补后的手法;
2)        阴中引阳:病人热多寒少(表症)或者是痛多酸少(发在经络)时,下针时采用先热后寒的手法。
膀胱经的实症下束骨,虚症下委中。实症是痛,虚症是酸。当病人酸多痛少时要采用先补后泻的手法,可先扎委中进行补,再扎束骨进行泻,也可以在膀胱经的原穴或络穴一个穴道上进行补和泻。
5.        留气法、烧针与报刺
1)留气法:是消痞块的远取穴的治疗方法,治疗痞块、硬块、肿瘤用的。不管是长在乳房、子宫、腹部的硬块,还是皮肤表面的积瘤、脂肪瘤均可使用留气法。比如乳房硬块正好在足阳明胃经上,可在足三里,上巨虚,梁丘下针。下针时,采用烧山火的手法在天人地部各行9次紧按慢提的插提,将痞块冲开,将针稍提豆许留针5分钟,再进行6次紧提慢按的插提将气导出,出针后不需按针孔。
罗红梅
侠客
侠客
  • UID20181765
  • 粉丝3
  • 关注6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99楼#
发布于:2015-12-23 19: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3日 《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阳维脉是外关穴在管,阴阳分离的时候可以用外关透内关打开生死桥;若有病人腰痛、胸痛,下外关临泣。后溪管督脉与申脉成一组,是专治项强、脖子僵硬的穴道。
阴维它围绕着阴脏是内脏,阴维脉是内关在管。病人胸痛问痛是在肋骨外面,还是肋骨里面?里面是阴维,外面是阳维。若讲不清楚,就外关透内关。

呼吸法引气法
下针以后要等气到了(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就好,看到一圈青色就是扎到血管了)再去做补泻。
引气的手法:下针时若病人气没有到,就要用自己的气把病人的气引出来。施针者关节要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心里面要想,气从针那穿过去到病人身上。下针时如果碰到动脉血管,用手掌轻轻的按着那个包,大概六呼,慢慢的整个都平掉了引对方的气,要怎么引?最常用的方法,是针左、右捻转,左右捻转一下,病人觉得好酸,病人有针感,感觉到酸、麻,胀,就是。复溜穴是肾经的母穴。我要去补肾,就针下复溜穴去固先天。或者隔姜灸;
若针一下去以后却引不到气,整个白白的,没有粉红色,那就针上下戳二下,这个针会有被吸入的感觉。气到了以后,你会感到针很沉,会有吸入的感觉。用你身上的气去导引他的气,这就是引气的方法。如果引了半天。气还是没到,就表示这个人太虚,那我们就用呼吸法。

让病人吸气就拔针,就好像让气就到复溜。一把气引到这。吐气慢慢进针。进针、出针都跟着他的呼气定,缓缓进行;酸的感觉就是气就到了。如果病人还是没有气,就用灸。

烧山火与透天凉
第一个口诀,下针的口诀叫烧山火(寒补)
针扎到皮层以后引气,引不到就把针扎深一点,没有气再深一点;气到了以后,开始把针提到皮肤表面。心想底下差不多一寸的距离,针扎到这个点,这是一寸的距离,从这个一寸分三段。就是天、人、地。当你在天部的时候进针,我们数是九。什么叫做补呢?补就是紧按慢提,这就是补。再把针扎到人部,在人部又是三分之一寸的地方,再做九次。再到地部,在这个地部再做九次。
治症:比如说,胃家的寒症、胃痛、呕酸。中脘上可以做烧山火。如果人很瘦针下足三里,胃经的本穴做,找肉多的地方做。脚是冰冷的找三阴交;如果是肾家的寒症,看病人脸都黑的,然后手脚冰冷,这是肾的寒。那我们在肾的母穴上,做烧山火。下针的人一定要胆大心细,神经是在皮下五分的地方,赶快穿过去就不痛了。烧山火是强补,没有比这更强了。烧山火完后,再给它灸,对身体很好。
第二个我们叫透天凉(热泻)。
胃家的寒症在足三里上做,整个胃都会热起来。如果是肾寒在复溜上做,病人会感到有人在按摩他的肾脏。针先引到气以后,先扎到底下。插提法,紧提慢按;天、人、地各做六次;扪法就是针起来的时候,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

治症:壮热的时候用的。胃口强吃了一百碗饭还是饿,消渴,是中消对不对?就下中脘、下足三里,反着做。那燥渴、大渴、病人发烧,都可用透天凉。这个发烧咳嗽是实症,那要在哪做呢?尺泽就是很好的穴道。这两个是强补跟强泻。原则是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阳中引阴就是先寒后热,先补后泻;酸多痛少,也是先补后泻。
阴中引阳就是先热后寒,先泻后补。当一个人热多寒少,或者是痛多酸少。我们就先泻后补。
背痛是膀胱经的实症下束骨。膀胱经的虚症下委中。实症是痛,虚症是久病是酸。

留气法、烧针与报刺法
留气法是我们治疗痞块、硬块、肿瘤用的,这是消痞块的方法。一看这乳房硬块,正好在足阳明胃经上面可在足三里、上巨虚,或是它的郄穴梁丘下针。
薛绍展
侠客
侠客
  • UID201877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3
700楼#
发布于:2015-12-23 19: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3日、 《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呼吸法引气法
下针以后,要等气到了,再去做补泻。针下去以后,捻捻针放在那边,过几分钟就会看到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就表示气来了。没有看到粉红色,就是气没到。一定要把气引到才有效果。
引气的手法:1、用自己的气把病人的气引出来(病人严重虚弱)。施气的人轻轻握着针,关节要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吐气的时候,心里面要想,气从针那穿过去到病人身上。下针时,碰到动脉血管,肿成很大一个包,我们用手掌,轻轻的按着那个包。大概六呼,慢慢的整个都平掉了。
2、引对方的气。最常用的方法,是针左、右捻转,左右捻转一下,病人感觉到酸、麻,胀,就是。如果捻转了,气还是不到,就表示这个人气脉很弱。那你就针上下戳二下,这个针会有被吸入的感觉。气到了以后,你会感到针很沉,会有吸入的感觉。若捻转法也引不到气,你在上下的穴道,用手去戳它,稍微推它一下,慢慢推,一推它,你的气会跟他的气感应到。气来了以后,再开始捻转,这样气就到了。
3、用呼吸法来引气,让病人吸气,就拔针,拔出来,他吸气的时候你拔针,一把气引到这。吐气,慢慢进针。你的进针、出针都跟着他的呼气定。病人元气大伤引不到气,就用灸。
烧山火与透天凉
烧山火是补,你针扎到位置,先引气。气到了以后,开始把针提到皮肤表面。心想,底下差不多一寸的距离,从这个一寸分三段。就是天、人、地。当你在天部的时候进针,我们数是九。补就是紧按慢提,在天部这个部分,要做九次。九次做完了以后,再把针扎到人部,在人部又是三分之一寸的地方,再做九次。再到地部,在这个地部再做九次。烧山火的火很大。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透天凉,这是大泻。同样的我们用下针,一定要先引到气,先扎到底下。从底部开始做,先从地部开始做。数是六。用插提法。泻的手法就是紧提慢按,病气、邪气在底下,把它从地部提到人部,到人部时,再做六次,做完以后,到天部,再做六次。在天部做时要小心,不要一提,针就出来了。如果不幸提针出来了,那你就不要按针孔,先让气不断的往外走。针起来的时候,若是补,就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泻的时候,不要去按它,让它气往外走。
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所谓阳中引阴,就是病人先寒后热。寒比较多,热比较少,先补后泻。酸多痛少,也是先补后泻。阴中引阳,就是病人热多寒少,或痛多酸少,这时就先泻后补。
巩菲
新手
新手
  • UID2018190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4
701楼#
发布于:2015-12-23 20: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巩菲申请签到
20151223号,《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维脉:
阳维脉是外关穴在管,所有的腑都跟阳维脉是互通的。所有的脏和阴维脉互通。阴维脉是内关在管。所以我们在外关和内关下针,从外关引到气,在透到内关去,阴阳脉生死桥就打开了,阴阳就校核在一起了,所以阴阳分离的时候可以用外关透内关。
 
阳维脉管着胸腔一圈,沿着肋骨外边,下焦的一圈是带脉在管,所以一个人如果他胸痛、腰痛是沿着身体的一圈的话,就在外关穴和临泣穴下针。
后溪和申脉穴专门治疗项强,脖子坚硬。是因为后溪管督脉,申脉穴管跷脉,跷脉沿着督脉两侧上到头部。
 
阴维脉管着胸腔里面,它围绕着内脏,内脏归阴维脉管,阴维脉和阳维脉之间的互通,是的脏腑之间互通,内关穴是管阴维脉的,当病人胸痛的时候,里面痛是阴维脉,下内关。外边痛是阳维脉,下外关。都痛的话,外关透内关。
 
针刺法
引气---下针以后,要等到气到了,才能做补泄。有很多方法知道气到了没。当下针后捻转,看到下针的地方有粉红色,说明气到了。当气没有到的时候,需要下针者用自己的气将病人的气引到,下针者轻握针,慢慢吸气,当吐气的时候,心里想气从针传过去。
当我们把针时,碰到内出血的,鼓起一个包的时候,下针者将用手轻轻放在包上,呼吸6此,包会消除。
引气最常用的方法是左右捻转,病人感到酸麻胀,就是气到了,如果有人一直只感到痛,那只有等是否针口有粉红色。
如果捻转后,气还是没到,说明病人的气很弱,例如:下针肾经的母穴复溜的时候,引不到气,可以在复溜穴的上下穴道慢慢上下推,气就到了,再行捻转法。若大虚的病人,总引不到气,可用呼吸法引气----让病人吐气,把针拔出,再让病人吸气,进针。
 
烧山火----大补:
下针到皮层以后,如果皮层引不到气,就扎深一点,先引气,气到了以后,把针提到皮肤表面,心里大概想象到,从皮下的针头到针头要到达的点,之间有1个的距离,将这个距离分成3份,最接近皮肤的为天,一次是人、地。在天的位置做9次补法---紧按慢提。一次在人、地也分别做9次补法---紧按慢提。
当一个人胃寒的时候,可以在中脘穴做烧山火,若人瘦,可以在足三里做烧山火。
当一个人脚冷的时候,可以在三阴交穴上做烧山火。
如果一个人是肾寒,可以在复溜做烧山火。
若烧山火以后再灸的话,效果会更强。
 
透天凉----大凉:
针下到后,先引到气,然后扎到地,在地的位置做6次泻法---紧提慢按,一次在人、天分别做6此泻法----紧提慢按,如果在天部,针拔出来,不要按针眼,要让邪气慢慢的出来。
 
如果发烧的话,可以在尺泽穴做透天凉。
 
阳中引阴:先寒后热       阴中引阳:先热后寒
 
寒多热少(表证,感冒发烧)酸多痛少(例如:膀胱经的实证下束骨穴,虚证下委中,大部分是酸,痛少,可以先下委中大补,然后下束骨穴泻他。一个穴道飞扬也可以同时做补泄。)
-----先补后泻
 
热多寒少,痛到酸少-----先泻后补
 
留气法-----治疗肿瘤,硬块,消痞块的方法:
陶原
侠客
侠客
  • UID2018322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9
702楼#
发布于:2015-12-23 21: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维脉:阳维脉把所有阳经维在里面。可以控制、可以维持。维在里面的就是阴维,维在内脏上面。维在经络上面、骨头上面的就是阳维。所有的腑都跟阳维是互通声息的。阴维脉是跟内脏随时在沟通的。阴维脉是内关在管。阳维是外关在管。外关和内关下针时,你从外关引到气,再透到内关去的时侯,阴阳脉生死桥打开了。阴阳就交合在一起。所以,阴阳分离的时候可以用外关透内关。
阳维脉它是管外面胸腔这一圈,沿肋骨外面。而下焦这边一圈是带脉在管。腰痛、胸痛,你就下外关临泣。外关、临泣为一组,列缺、照海一起。申脉是阳蹻脉,阳蹻脉一直往上走。后溪管督脉与申脉成一组,是专治项强、脖子僵硬的穴道。阴维它围绕着阴脏,就是我们的内脏。阴维脉在控制内脏里面的协调。内关穴管阴维,阴维脉有问题时,我们就下内关。胸痛在肋骨外面,还是肋骨里面。里面是阴维,外面是阳维。若讲不清楚,就外关透内关。一个穴道管一条脉。
呼吸法引气法
引气:下针以后,要等气到了,再去做补泻。捻捻针放在那边,过几分钟。你就会看到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就表示气来了。如果看到一圈青色,你根本就是扎到血管了。你没有看到粉红色,就是气没到。一定要把气引到才有效果。引气就要有引气的手法。下针时,若病人气没有到,就要用自己的气把病人的气引出来。这是用在病人严重虚弱的情形之下。施气的人要把气打到对方的身上。当我们握到针时,要轻轻握着,不要重握,重握气就不传。我们的气在身上,不知要通过多少关节,才能到身上去。所以,关节要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当你吐气的时后,就是灌气的时候。吐气的时候,心里面要想,气从针那穿过去到病人身上。肺是金,所以金可以导气。你用塑料针就引不到气了。一定要金属的针。这是我们施针者,把气导到对方身上去的情形。下针时,如果碰到动脉血管。比如说,有时太阳透率谷,碰到情敌,一拔后太阳穴肿起来、肿成很大一个包,那怎么办呢?我们用手掌,轻轻的按着那个包。因你的阳气在手上面,阳气一行,血就跟着行。大概六呼,慢慢的整个都平掉了。引对方的气,是针左、右捻转,左右捻转一下,病人觉得好酸,病人有针感,感觉到酸、麻,胀,就是。当病人有酸麻胀的时候,你知道气到了,一定要等气到了,你再开始做补泻。如果你捻转了,气还是不到,就表示这个人气脉很弱。
呼吸引气:让病人吸气,就拔针,拔出来,他吸气的时候你拔针,就好像让气就到复溜。一把气引到这。吐气,慢慢进针。你的进针、出针都跟着他的呼气定。吸的时候入针,吐气的时候,出针很慢,在皮层里面,你不要整个拔出来,在皮层里面做。还是没有气,那你不用针了。针把他收好,用灸比较方便,因病人元气大伤,重病的时候,就引不到气。
烧山火与透天凉
第一个口诀,下针的口诀叫烧山火,第二个我们叫透天凉。这个烧山火,还有透天凉,是我们大补和大泻的手法。顾名思义,烧山火是补,透天凉是热症。病人大热的时候,我们用透天凉的手法。病人里寒很盛的时候我就用烧山火的手法。
烧山火:针扎到皮层以后,因在皮层引不到气,你就把针扎深一点,还引不到气,你就再深一点。所以,第一个先引气。气一到,皮肤表面一圈会比较红,或病人感觉酸麻胀。气到了以后,开始把针提到皮肤表面。心想,底下差不多一寸的距离,针扎到这个点,这是一寸的距离,从这个一寸分三段。就是天、人、地。当你在天部的时候进针,我们数是九。补就是紧按慢提,这就是补。紧按慢提:很快速的下去,然后慢慢、慢慢的起来。天部这个部分,要做九次。九次做完了以后,再把针扎到人部,在人部又是三分之一寸的地方,再做九次。再到地部,在这个地部再做九次。这是烧山火。比如说,胃家的寒症、胃痛、呕酸。你怎么知道是寒,脸色青,你一望就知道。问病人口渴不口,回答:不渴。就算喝也要喝热水,因为里面是冷的。那你在中脘上可以做烧山火。如果人很瘦,肚子是平的,中脘就不适当,你就在足三里,胃经的本穴做,你要找肉多的地方做足阳明胃经是属土,按照井荣俞经合五俞穴的话,是金水木火土。所以足阳明的厉兑穴是它的井穴,井穴也是母穴,那你如果在厉兑上做烧山火,那这是拷问犯人用的刑罚。要找肉多的地方做,在足三里上做,其它以此类推。若这个人脚是冰冷的,我们脚就有一票经,要在那个穴道呢,找三阴交!这是三条阴经的交汇,三阴交肉又很多。你不要在所有的井穴上做烧山火。如果是肾家的寒症,肾本来是黑的,看病人脸都黑的,然后手脚冰冷,这是肾的寒。那我们在肾的母穴上,做烧山火。复溜那边,有人很瘦,我所谓的一寸,并不是真正的一寸,是指你针下去从皮肤到骨头的距离。烧山火,这是强补,没有比这更强了。烧山火完后,再给它灸,对身体很好。
透天凉:大泻。做泻的时候,动作是相反的。一样针先引到气以后,先扎到底下。因为要把它泻出去嘛,所以从底部开始做,先从地部开始做。数是六。用插提法。泻的手法就是紧提,很快的提起来,慢按,推针进去时是慢慢、慢慢的推,不要把气打回去了。病气、邪气在底下,你把它从地部提到人部,到人部时,再做六次,做完以后,到天部,再做六次。所以,三六是十八次。在天部做时要小心,不要一提,针就出来了。如果不幸,提针出来了,那你就不要按针孔,先让气不断的往外走,扪法:针起来的时候,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泻的时候,不要去按它,让它气往外走。这是扪。这是地部先做,再到人部,再到天部。这个数是六,方法是紧提慢按。胃口非常的强,吃了一百碗饭还是饿,消渴,就下中脘、下足三里,反着做。你如果本来胃很强,心里在想要做透天凉,结果做出来的是烧山火,那就会更强。那燥渴、大渴、病人发烧,都可用透天凉。这个发烧咳嗽是实症,那要在哪做呢?尺泽就是很好的穴道。这两个是强补跟强泻。原则是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阳中引阴:病人先寒后热。阴中引阳:热后寒。所谓的先热后寒跟先寒后热,实际上就是先补后泻和先泻后补。寒比较多,热比较少,先补后泻。酸多痛少,也是先补后泻。当一个人热多寒少,或者是痛多酸少。我们就先泻后补。这是补泻的手法。表症,比如感冒发烧,这是经络的痛。例如病人说:我背痛。你看是膀胱经的实症,我们就下束骨。膀胱经的虚症,我们就下委中。实症是痛,虚症是久病是酸。若你问病人,你是酸还是痛?病人说:我都有。酸比较多,痛比较少,你就先补后泻,先扎委中大补他一下。扎完委中补完后,你再下束骨穴去泻它。有时候,一个穴道可以同时补泻完。像飞扬啊,络穴可以用啊,原穴也可以用啊!一针两个穴道,同时可以做两边。
   留气法:治疗痞块、硬块、肿瘤用的。只要有硬块,我们通通用留气法,这是消痞块的方法。
灸友刘炳环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58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5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703楼#
发布于:2015-12-23 21: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3号,《针灸大成》第55课心得
 1、呼吸法引气法
 引气:针下去后,左、右捻转针(平补平泻)放在那边,过几分钟,
 1)在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病人感觉酸麻胀(另有体质不同者会觉得痛),气到,一圈青色,就是扎到血管;
 2)没有粉红色,就针上下戳二下,针会有被吸入的感觉,就是气到了。
 3)若捻转法引不到气,在上下的穴道,用手去戳它,稍微推它一下,慢慢推,一推它,施针者的气会跟病人的气感应到,气在表,皮肤上轻戳它一下,气就来了,再开始捻转,这样气就到了。
 4)病人太虚,上述方法仍无法引到气,用呼吸法,让病人吸气,吸时拔针,吐气,慢慢进针,进针、出针都跟着他的呼吸定,吸的时候入针,吐气的时候,出针很慢,只出到皮层,不全出来。
 5)无法引到气(病人严重虚弱)时,施针者轻轻握着针(重握气不传,用金属针,五行里面肺是金,所以金可以导气),关节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吐气的时候,就是灌气的时候,吐气同时,心里面要想,气从针穿过去到病人身上。
 如果病人还是没有气,弃用针,用灸比较好,因病人元气大伤,重病的时候,就引不到气。
 在下针时,如果碰到动脉血管,会肿成一个大包,用手掌,轻轻的按着那个包,大概六呼,慢慢的整个都平掉了,因为阳气在手上面,阳气一行,血就跟着行。例:太阳透率谷,拔针后太阳穴肿起来。
 2、烧山火与透天凉
 烧山火,大补,病人里寒很盛的时候用,要找肉多的地方做(肉少太浅,无法达到需要的深度)。针法:针扎到皮层以后引不到气,就把针扎深一点,还引不到气,就再深一点,气到以后,把针提到皮肤表面,针总共进入皮下一寸(并不是真正的一寸,是指针下去从皮肤到骨头的距离)的深度,将此一寸深度分成三份,连同针所在的位置总共四个点,从上往下,第二个点称为天,第三个称为人,第四个称为地,第一步,快速进针到天点,再慢慢提到皮层(第一点),即为紧按慢提,此为补,如此九次,如此在人点、地点再做九次。烧山火完后,再给它灸,对身体很好。
 例:胃家的寒症(脸色青)、胃痛、呕酸,病人不口渴,就算渴也要喝热水,如果病人比较胖,肚子上肉比较多,可以在中脘做,如果病人比较瘦,那么中脘就不合适,应该选择本穴足三里。如果病人脸都黑的,而且手脚冰冷,是肾寒,可在肾经母穴——复溜做;
 透天凉大泻,病人壮热的时候用,要找肉多的地方做(肉少太浅,无法达到需要的深度)。针法:先引到气以后,先扎地点,紧提慢按,做六次,然后人点,天点再各做六次。如果不幸,到天点时,提针提出来了,那就不要按针孔,先让气不断的往外走,扪法。  
 扪法,补时,针起来的时候,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泻的时候,不要去按它,让它气往外走。
 例:胃口非常的强,吃了一百碗饭还是饿,消渴,就下中脘、下足三里;发烧咳嗽是实症,尺泽比较好。
 3、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阳中引阴,就是病人先寒后热,先补后泻,寒多热少(询问病人),酸多痛少(询问病人),
 阴中引阳,就是病人先热后寒,先泻后补,热多寒少(询问病人),痛多酸少(询问病人),
 病可能是发在表症,比如感冒发烧,是经络的痛,例:背痛,膀胱经的实症(痛),下束骨,虚症(酸),下委中;酸痛都有时,视孰多孰少,选择先补后泻或者先泻后补,可选择连个穴位也可选择同一个穴道(络穴、原穴)同时实现补泻。
 历代相传的针刺手法举例:留气法、运气法、提气法,中气法、苍龙摆尾、赤凤摇头。
4、留气法
 留气法,治疗痞块、硬块、肿瘤用,管肿瘤是生在乳房,子宫,腹部的硬块、皮肤表面上的积瘤、脂肪瘤等,通通用留气法,是消痞块的方法。
 
黄萍
贫民
贫民
  • UID2018274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64
704楼#
发布于:2015-12-23 21: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3《针灸大成》第55心得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奇经八脉:
     维脉,有阳维和阴维。
阳维脉管胸腔外面一圈,沿肋骨外面;阴维脉管胸腔里面一圈,沿肋骨里面;带脉管下焦。所以,当病人腰痛、胸痛时下外关、临泣;任脉和阴蹻脉交于喉咙处,所以喉咙的问题下列缺、照海;阳蹻一直往上绕过肩膀后边通过颈部到达头部,所以当项强、脖子僵硬时下针后溪、申脉。阴维脉围绕着阴脏也就是内脏,所以阴维脉控制内脏间的协调,内关穴管阴维脉,当内脏不协调或者是阴维脉有问题时,下内关穴。
     引气法
     引气的方法: 左右捻针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针进入穴位后左右捻针,如果引到气会感觉针很沉,有被吸入的感觉。如果下针而未引到气时说明病人比较虚,此时用手轻戳并轻推下针点的上下穴位,会感应到病人的气,气来以后再捻针即可。如果此方法仍不见效说明病人太虚,需要用“呼吸法”进行引气。
     呼吸法:病人吸气时拔针意味着将气引至下针点,吐气时再慢慢进针。进针出针要跟着病人的呼、吸而定。当病人感觉酸麻胀时表明已引到气。如果此法仍无法引到气,表明病人重病、元气大伤时无法引到气,此时在下针点采用灸的方法。
       判断“气至”的方法:采用相应的引气法后,当病人出现酸麻胀的感觉时表明“气至”,或者是通过观察下针点周围是否出现粉红色的晕,出现时表明“气到”,否则表示未引到气。当方法正确而未引到气时(一般出现在病人极度虚弱的情况下),施针者要用自己的气把病人的气引出来,施针都轻握针,放松关节,慢慢吸气再吐气,吐气后就是给病人灌气的时候。
烧山火与透天凉
     烧山火:大补的手法(补的插提手法是紧按慢提即快速下针缓慢起针,与打气类似),里寒很重时使用。进针后先引气,待气至后,将针提到皮肤表面,使得停针点与引气点的距离约一寸,将此段距离均分为三段,从皮肤表面往下依次为天、人、地,在天部进针时做9次插提,再将针进到人部做9次插提,然后进到地部再做9次插提。
     透天凉:大泻的手法(泻的插提手法是紧提慢按即快速下针缓慢起针,与泄气类似),病人大热时使用。进针后先引气,待气至后,先在地部做6次插提,再将针提至人部做6次插提,最后提到天部再做6次插提。
     扪法:即是当进行补的手法时起针后将针孔按住不让气跑掉;当进行泻的手法时起针后不要按针孔让气往外走。
      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1) 阳中引阴:病人寒多热少(表症)或者是酸多痛少(发在经络)时,下针时采用先补后的手法;
2) 阴中引阳:病人热多寒少(表症)或者是痛多酸少(发在经络)时,下针时采用先热后寒的手法。
膀胱经的实症下束骨,虚症下委中。实症是痛,虚症是酸。当病人酸多痛少时要采用先补后泻的手法,可先扎委中进行补,再扎束骨进行泻,也可以在膀胱经的原穴或络穴一个穴道上进行补和泻。
     留气法、烧针与报刺
    留气法:是消痞块的远取穴的治疗方法,治疗痞块、硬块、肿瘤用的。不管是长在乳房、子宫、腹部的硬块,还是皮肤表面的积瘤、脂肪瘤均可使用留气法。
@教官-徐州-杨诚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