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0楼#
发布于:2016-05-19 22: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6年5月19日《神农本草经》第16课心得
五十九、肉苁蓉:阳药,味甘微温,主劳伤,补中,壮阳益精,子宫瘤等妇科。 【主治】益髓壮阳要药,治精血不足,阳痿,润燥滑肠。 【甄权】大补壮阳,女子血崩。 【灵胎】益气养血。 【大明】男女不育,润五脏,长肌肉,强肾,男子泄精、遗沥,女子带下、阴痛。 【用量】普通2-4钱,酌情加减。 【禁忌】凡泄泻、肾中有热,阳强易兴而精不固者均忌,忌铁器。 六十、防风:味甘辛温,入脾,治风症,风湿关节炎常用,目盲,四肢节痛。 【主治】为伤风头痛要药,散表发汗,去湿,身痛,搜肝泻肺。 【大明】男子劳伤,风赤眼,瘫痪,通脏脉,治盗汗,心烦体重,安神定志。 【元素】治上焦风邪,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主上部见血。 【吴克潜】解毒,防风加黄耆治风邪久病,身肿;加玉竹去肌肉痛和湿。 【用量】1-3钱。 【禁忌】似中风,产后血虚,诸病血虚发痉,溏泄不因寒湿,二便密涩,阴虚盗汗,阳虚自汗者均忌。 六十一、蒲黄:味甘辛平,主心腹痛,膀胱寒热,利尿,止血消淤,内服外用皆可。 【主治】凉血活血散结除热要药,生用消淤通经,疗跌打损伤,单用炒黑可止血、崩、带,止遗、泄精。 【甄权】止血,利水,通经络。 【大明】女子月经不调,妊娠下血,坠胎,排脓,游风肿毒,下乳汁。 【用量】七分至二钱。 【禁忌】一切劳伤,阴虚内热,无淤血者忌。蒲黄加五灵脂治产后腹痛,产后血晕,痛经。 六十二、香蒲:味甘平,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主五脏心下邪气,口臭,今少用。 六十三、续断:味苦微温,主伤寒,多用于伤科,肌肉拉伤,癌症肿块。 【主治】补益筋骨要药,主伤中,腰脊痛,折跌续筋,疮痈止痛生肌,补肝肾,安胎,产后诸病。 【别录】妇女崩中露血,关节缓急。 【甄权】去温毒,通血脉,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疬,胎漏,宫冷,止泄精尿血。 【用量】2-4钱,酌情加减。 【禁忌】禁与苦寒药治血病,及大辛热药用于胎前,不宜于胃。 六十四、漏芦:味苦咸,性寒,多用于炎症,主皮肤热,湿痹,下乳。 【主治】泻热解毒要药,消恶疮热毒,排脓止血,通经络。 【大明】通小肠,治泄精尿血,肠风,赤眼,小儿壮热,续筋骨,乳痈瘰疬,补血长肉。 【括要】入阳明,杀虫,预解痘疹毒,无则以山栀取代。 【用量】1-3钱。 【禁忌】孕妇,疮疡内陷者忌。 六十五、营石:即蔷薇子,味酸温无毒,主痈疽恶疮收口消脓,利关节。 【主治】治痈疽,下停水。 【效用】清热解毒,热毒阴蚀,其根能清热生肌,缩尿。 【别录】蔷薇根能治泄痢腹痛,金创,补血长肉。 【括要】口舌糜烂时用蔷薇根煮汁温含;也可把营石炒熟打粉敷伤口上助收口。口疮日久延及胸前生疮;及性病糜烂者均可外敷。 【用量】1-2钱。 【禁忌】配大黄行水,方药少用。 六十六、天名精:味甘寒,有小毒,主淤血,血瘕,止血利尿。 【主治】症瘕,诸毒,破血生肌,杀虫,内外皆可。 【别录】去痹,除胸中结热,止烦渴,逐水,大吐。 【用量】普通一二钱。 六十七、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平,主青盲,目赤痛泪出。 【主治】泻肝明目要药,补肝虚,泻肝经风热,主头风头痛,眼疾。 【别录】疗唇口青。 【灵胎】明目益精。 【用量】1-3钱。 【禁忌】恶麻仁,外可治蛇虫咬伤。 六十八、丹参: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寒热积聚,破症瘕,止烦满。 【主治】养心化瘀,顺气利水,通经要药,能活血调经,治宿血恶露。 【别录】去心腹痛,结气,腰脊强,脚痹。 【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大明】养神定志,治冷热劳,骨节痛,四肢不遂。安胎,落死胎,一切肿毒。 【用量】2-4钱,大剂一两。 【禁忌】孕妇忌,畏咸水。 六十九、茜根:今茜草。味酸咸苦,性寒无毒,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活血化瘀。 【主治】凉血通经要药,主吐血下血,月经不通,月经不止,带下,产后血崩,骨节风痛,折跌损伤。 【别录】止血崩,蛊毒,可染绛。 【用量】一二钱。 【禁忌】虽见血症,有泄泻、饮食不进者忌。 黑发方:茜草一斤,生地三斤,加水熬成膏,每日酒服半汤匙,一月发尽黑。 七十、飞廉:味苦平,主骨节热,胫重酸痛,今少用。 【主治】其根为去风湿止痛活血药,能下乳,杀虫。 【别录】头眩顶重,蜂蛰,热疮,痔疮,可煮或打粉干用。 【用量】1-3钱。 【禁忌】里寒兼下痢者忌。 七十一、五味子:味微酸,性温,能润,以北五味最良。 【主治】性沉,治肺虚咳逆上气,敛肺滋肾,祛痰止咳,生津止渴,敛汗退热,治劳伤。 【大明】明目,祛风,消食,消肿,除烦热,解酒毒。 【用量】五分至一钱,大剂加倍。 【禁忌】咳初起脉数,有实火及肝有动气,肺有实热,一切停饮者,均忌。 七十二、旋华:今旋覆花,味甘温,益气,去面部黑斑,美颜。其根味辛,主腹中寒热邪气,利尿。 【主治】胃酸,嗝逆,固精强壮药,续筋骨,合金创,补劳伤。 【用量】五分至二钱。 |
|
7171楼#
发布于:2016-05-19 22: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 2016年05月17日《神农本草经14》心得
第三章、药,共365种上药:共120种,无毒,轻身延年。 41、细辛: 药性: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风痛,深入散风祛寒,咳逆上气,风湿,痹痛,头痛,齿痛,泄热破痰,开窍行水,闭塞不闻香,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 通精气。 禁忌:升燥发散性烈,凡内热及火升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忌用。 补充:治头痛,太阳经,羌活;少阴经,细辛;阳明经,白芷;阙阴经,川穹吴萸;少阳,柴胡。 细辛可以让水的阳气恢复。 42、石斛:阴虚用药性: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除热益阴,养脾胃,益心肾,补虚热,退虚热,治自汗盗汗,小便余沥,脚痛痹弱,壮筋骨。 禁忌:多服会寒胃,至大便糖稀,清肺补脾,恶凝水石巴豆,畏累丸僵蚕。 43、巴戟天: 药性:味辛甘,性微温,无毒。 主治:补气益精,祛风除湿,强筋骨,壮元阳,治遗精。禁忌:相火炽,思欲不得,便赤口苦,目昏目痛,烦躁口渴,大便燥结,忌用。恶雷丸丹参,得覆盆子良。 44、白英: 药性:味甘,性寒。 主治:解热,治风疹,丹毒,黄疸,热疟。 45、白蒿:水生最好。 药性:味甘,性平。 主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疗心悬少食常饥。 46、赤箭(苗):根,天麻。 药性: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祛风镇痉,治诸风头痛头眩,风湿痹,小儿精痫拘挛。 禁忌:津液少,口干舌燥,咽干痛,大便涩,血虚头痛,忌用。 补充:藏羚羊角,止抽筋。 47、奄闾子: 药性: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五脏淤血,风寒湿痹,身体诸痛,明目益气,消食,心下坚,隔中寒,月经不通,阳痿,心腹胀满,骨节痛,膀胱痛,腰脚痛。 禁忌:常用于伤科。 补充:身体有淤血时,舌头有黑点,三阴交到地基,肌肤甲错。 48、析蓂子: 药性:味辛,微温。 主治:目痛泪出,补五脏。 49、蓍实: 药性:味苦,性平。 主治:益气充饥,明目聪慧。 50、赤芝黑芝青芝白苦芝黄芝紫芝:无毒,滋补。 赤芝,又名,丹芝,味苦性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 黑芝,又名,元芝,味咸性平,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 青芝,又名,龙芝,味酸性平,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白芝,又名,玉芝,味辛性平,主咳逆,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安魂。 黄芝,又名,金芝,味甘性平,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 紫芝,又名,木芝,味甘性温,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 51、卷柏: 药性: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生用,性平,主破血通经,炙用,性温,治肠风脱肛,止血。女子阴中寒热,血闭,绝子,止咳逆,散淋结,头痛风眩,强阴益精。 禁忌:常用于止血,其他少用。 52、蓝实:又名,青黛。 药性: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解毒,散五脏郁火,治时疾,与大青同用,敷热疮,虫咬,黄水疮,小儿丹毒,明耳目,利五脏,调六腑,通关节,益心力。 禁忌:非血分实热血证,阴虚内热,火气因空上炎,忌用。 补充:丹毒,用火烧,棉花铺开,烧后撒上青黛粉。 |
|
7172楼#
发布于:2016-05-19 23: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亮荧申请签到2016-5-19《神农本草经》第15课心得
53、芎穷(川芎)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1、治任何肝病与头痛,妇科良药。 2、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妇人血闭无子。 3、为顺气行血要药,行气开郁,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子宫、卵巢),妇女一切气郁血郁。 4、搜肝风,补肝血,润肝燥,益肝虚。 54、蘼芜(川芎苗) 味辛性温,主咳逆定惊气辟邪恶,去三虫,身中老风,头中久风,风眩。作饮止泄泻。蘼芜花入面脂用。 55、黄连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四川产最良。 主治:1、主热气,目痛,眦出,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 2、五脏冷热,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内服黄连,外敷涂五倍子粉)。 3、治五劳七伤益气,小儿疳气,安疣杀虫(用最苦药黄连、最酸乌梅、最辣干姜用蜜包着吃) 诊断有虫方法:一、眼白有蓝或黑点。 二、下嘴唇根部有白点。 三、百虫窝有压痛点。 四、晚上睡觉肛门痒,大便有虫。 4、黄连之味正苦,入心经以泻火。清火之药,是水交于火也,故能止血。凡药得苦味者,其中必含水性,故能降火,此为水火互根之理,为去暑之要药。 5、专治热与利湿。 伤口流脓:黄连粉(消炎)加白术(干燥去湿) 56、络石(络石藤) 性味:味苦性微寒。 主治:1、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喉不能吞东西如舌癌、喉癌,扁桃体发炎等,用络石藤煮浓汤细细喝,也可用消石。 2、主利筋骨关节,治风热痈肿,凉血退血,舒筋活络。 3、腹蛇疮毒心闷,服汁并洗之,刀斧伤疮,敷之愈。 4、入三焦,可以通乳腺。 57、蒺藜子 性味:味苦性温。 主治: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乳房硬块,妇科肌瘤)。 主身体风瘘,头痛,主身益精。 白蒺藜为眼科要药,治眼球凹陷,睛生障翳,视物模糊。 利湿,白为金,金生水。 58、黄耆(北耆) 性味:味甘性微温。 主治:1、补虚,中药里的气药王,大补脾(脾虚、实脾用)。 2、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 3、补气要药,助肺气实皮毛,升清气,泻火气,补虚损五劳,痘疮不起,外治痈疽,托毒止痛。 4、壮筋骨,长肌肉,破症癖瘰疬瘿赘(喉为气海,所有气药都能用,如黄耆、木香),产前后一切病,月侯不均。 5、禀北方水中阳气以生,以北耆最佳。色黄如三焦油膜,故为三焦良药。黄耆入土最深,得土之气最厚,故又大补脾,所以归脾经,又通利三焦。 6、主治肌表之水,故能治黄汗盗汗皮水,身体肿或不仁。 气虚血旺安胎,气旺血虚下胎。 59、肉松容(肉苁蓉) 性味:味甘酸咸,性温。 主治:1、滋补壮阳,补肾,固精。 2、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 3、益髓悦颜色,大补壮阳,治女子血崩,润枯燥,滑大肠。 4、男子绝阳不兴,女子绝阴不产,补经益气,养血润肠。 女人经与男人精都是咸味,经与精都是血。 |
|
7173楼#
发布于:2016-05-19 23: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5月19日《神农本草经》第16课心得:
五十九、肉松容(肉苁蓉,阳药) 【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子宫肌瘤),久服轻身。一名肉苁蓉。 【产地】生于各处高山,为一种寄生植物,茎富肉质,叶细如鳞。 【性味】味甘酸咸(攻坚),性温无毒。 【主治】肉苁蓉为益髓壮阳要药,功能治精血不足,阳痿不举(阴积,阴实,同样适用于肿瘤治疗),女子绝产阴痛,润枯燥,滑大肠(咸能攻下)。 【别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 【甄权】益髓悦颜色,大补壮阳,治女子血崩。 【大明】男子绝阳不兴,女人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血,遗沥,女子带下阴痛。 【容川】象人之阴,味咸入肾(精&经,都是咸味,都是血),温润而强阴,能助肾中之阳,益命门之火也。 【灵胎】补精益气,养血润肠。 【用量】普通二钱至四钱。 【禁忌】凡泄泻,肾中有热,强阳易兴而精不固者均忌,忌犯铁器。 【泡制】洗净,大小分开,浸泡 4~8 小时,捞出,润透,切 6 毫米纵片,用清水漂 4~6小时,捞出,晒干或烘干即得。 【酒制】取肉苁蓉片,加白酒调匀,置密闭容器内,隔水蒸至酒被吸尽,停火稍闷,取出晒干即得。一般酒制后,较能温肾助阳。 六十、防风 【本经原文】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 【产地】产蒙古及山西河南等地,根黄白色,入药。 【性味】味甘辛(发散),性温,无毒。 【主治】防风为伤风头痛要药,功能散表发汗,主诸般风,周身痛,搜肝泻肺,散风胜湿。 【别录】烦满胁痛,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大明】治三十六般风(游走性),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冷泪,及瘫痪,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 【(刘)元素】治上焦风邪,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主上部见血。 【吴克潜】防风善表散,故用以解毒,如砒毒,乌头毒,芫花毒,野菌毒,诸毒药,又防风本制(制衡)黄耆,黄耆得防风而功最大(治疗陈年老病,黄芪走表快,防风放缓速度),治风邪久留不去,表虚自汗不止。 徐之才曰得葱白行周身,得泽泻橐本疗风,得归芍阳起石禹余粮治妇人子脏风,元素曰治风去湿之仙药也。 【容川】防风辛而味甘入肌,气香而温,故入脾。散肌肉之风寒。 【灵胎】专治风邪。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似中风,产后血虚发痉,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风寒,溏泻不因寒湿,二便秘涩,小儿慢惊,阴虚盗汗,阳虚自汗,均忌。 六十一、蒲黄(用花粉,内科外科皆用)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 【产地】香蒲为生于池沼之宿根草,处处有之,蒲黄乃蒲花之花粉,入药。 【性味】味甘辛,性平,无毒。 【主治】蒲黄为凉血活血散结除热要药,生用消瘀通经,疗扑打损伤,炒黑用止血止崩,止带止遗。 【甄权】治痢血鼻衄,吐血,尿血,泻血,利水道,通经络,止女子崩中。 【大明】妇人带下,月侯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妇下血,坠眙,血运,血症,儿枕气痛,颠扑血闷,排脓,疮疖,游风肿毒,下乳汁,止泄精。(炒熟外敷,止血效果好) 【用量】普通七分至二钱。 【禁忌】一切劳伤发热,阴虚内热,无瘀血者忌。 蒲黄配合五灵脂,治产后腹痛,产后血晕,不省人事,亦治妇人痛经,单用炒黑,止一切血均效。 六十二、香蒲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 【产地】香蒲为生于池沼之宿根草,处处有之。 【性味】味甘,性平。 时医多用蒲黄,鲜少用香蒲。 六十三、续断(伤科常用药) 【本经原文】味苦微温,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 【产地】产我国山西陕西四川一带,为原野自生多年生草,其根细长,作赤黄色,入药。 【性味】味苦(燥坚泻),性微温,无毒。 【主治】续断为补益筋骨要药,主伤中,腰脊痛,折跌续筋骨,疮痈止痛生肌,破瘀生新,补肝肾,安胎气,并治产后诸病。 【别录】妇人崩中漏血(可活血化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腕伤恶血腹痛,关节缓急。 【甄权】去诸温毒,通宣血脉。助气补五劳七伤,破症结瘀血,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疬,妇人产后一切病,胎漏,子宫冷,面黄虚肿,缩小便,止泄精尿血。 【容川】此物多筋,故治绝伤,因其筋象骨节,故主接筋骨(骨芽对长);去骨节间之风寒。 【灵胎】补益劳伤,强续筋骨。 【用量】普通二钱至三四钱。 【禁忌】禁与苦寒药治血病,及大辛热药用于胎前,又气味颇劣,颇不宜于胃,恶雷丸。 此药多用于金疮折跌,现多用于妇女胎产良药,因其补益筋骨,破瘀生新。 【仲醇】欲行血理伤,当与当归牛膝肉桂延胡索同用,欲止血疗崩中补不足,则与白胶阿胶地黄麦冬杜仲人参山茱萸杞子黄耆五味同用,欲安胎则与凉血补血顺气药同用,欲疗金疮,则与金疮药同用。 六十四、漏芦 【本经原文】味苦咸寒,主皮肤热,恶创,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聪目明,不老延年。 【产地】生于向阳之地之草木植物,秋后则草枯而变黑,异乎他草,根苗皆入药。 【性味】味苦咸,性寒,无毒。 【主治】漏芦为泄热解毒要药,主治恶疮热毒,湿痹,扑损,能排脓止血,通经脉。 【别录】止遗漏,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大明】通小肠,泄精尿血,肠风,赤眼,小儿壮热,扑损续筋骨,乳痈瘰疠金疮,止血排脓,补血长肉,通经脉。 【括要】下乳汁(可下乳的药,均为治疗预防乳癌的药),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能预解时行痘疹毒,取其寒胜热,又入阳明故也,无则以山栀取代之。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妊娠禁用,疮疡阴证平塌不起发者(伤口塌陷都是癌,用黄芪附子等内塞气补),真气虚也,法当内塞,漏芦苦寒,非所宜投。 六十五、营实 【本经原文】味酸温,主痈疽恶创,结肉跌筋,败创热气,阴蚀不瘳,利关节。 【产地】处处有之,亦名蔷薇,茎多刺,花红色,亦有白色黄色者,子即营实,入药。 【性味】味酸(收,去脓停水),性温,无毒。 【主治】营实主痈疽,下停水。 【效用】营实为清热解毒要药,治痈疽恶疮,热毒阴蚀,蔷薇根能清热生肌,缩尿。 【别录】蔷薇根主泄痢腹痛、五脏客热,除邪逆气,疽癞诸恶疮,金疮伤打,生肉复肌。 【括要】口舌縻烂,蔷薇根煮汁温含,口疮日久,延及胸前生疮,三年以上不愈者,用此效,杨梅疮(性病梅毒)筋骨毒痛,取根皮煮汁多饮效,下疳用黄花蔷薇叶焙研洗之敷之良。 【用量】普通一二钱。 【禁忌】用以配大黄,行水之效甚著,普通方药罕用之。 六十六、天名精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久服轻身耐老。 【产地】产平原川泽,处处有之,纲目属湿草类。 【性味】味甘苦性平无毒。 【主治】天名精主治瘀血症瘕,诸毒疔肿,破血生肌杀虫,内外皆可用。 【别录】除小虫去痹,除胸中结热,止烦渴,逐水,大吐下。 【唐本】破血生肌,止鼻衄,杀三虫,除诸毒肿疔疮瘘痔金疮内射,身痒瘾疹不止者,皆之立已。 【注】血瘕,留着肠胃之外及少腹间,下有积气,坚牢如石,女子多因经行未尽,饮食过度,血留经络而得之,治法不一。 【用量】普通一二钱。 【禁忌】时珍曰有小毒,生汁吐人。 六十七、决明子 【本经原文】味咸平,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产地】山野自生之草本植物,产陕西山西一带,今处处可移植,与草决明为截然二种。 【性味】味甘苦咸,性平。 【主治】决明子为泻肝明目要药,能补肝虚泻肝经风热,主头风头痛,治一切眼病。 【别录】疗唇口青。 【甄权】治肝热,风泪赤眼,每旦取一匙洗净,空心吞之,百日后夜见物光。 【日华】助肝气益精,以水调末涂肿毒,治太阳穴头痛,又贴胸心止鼻洪,作枕头治头风明目。 【灵胎】明目益精。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恶麻仁,疗目疾外,其他用者鲜,惟外治可以疗蛇伤虫刺。 六十八、丹参(赤参)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产地】产陕西一带,今各处俱有之,叶对生,作心脏形,根紫赤色,入药。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丹参为通经要药,功能活血调经,治心腹邪气,寒热积聚,宿血恶露。 【别录】养血,去心腹痛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 【弘景】清酒饮,疗风痹,足软。 【大明】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结疼痛。四肢不遂,头痛赤眼,热温狂闷,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带,调月经,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一切肿毒。 【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灵胎】养血消瘀。 【用量】普通二钱至三四钱,大剂一两。 【禁忌】孕妇无故忌,畏咸水,反藜芦。 丹参为女子调经良药,故有一味丹参功兼四物之称,产后养血去瘀,能入心养血,故天王补心丹中用此味治劳心过度,神志不宁,烦热健忘,怔忡。又言丹参入心又曰赤参。 六十九、茜根(茜草,收敛攻坚)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现名茜草。 【产地】生山谷中,为多年生蔓草,亦可种植根形如圆柱,色红褐入药。 【性味】味酸咸,性寒无毒。 【主治】茜草为凉血通经要药,主吐血下血,月经不通,月经不止,治骨节风痛,折跌损伤,凉无病之血,行已伤之血。 【别录】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蛊毒,久服益精气,可以染绛,又苗根主痹及热中,伤跌折。 【甄权】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 【大明】止鼻洪尿血,产后血运,月经不止,带下,扑损瘀血,泄精,痔瘘疮节,排脓,酒煎服。 【用量】普通一钱至二钱。 【禁忌】病人虽见血证,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忌。 茜草一名血见愁,其理血之效可知,俗方用治女子经水不通。以一两煎酒服之。仲醇曰治疸,此治因蓄血而发黄的疸,不专于湿热者也。 黑发方:茜根一斤,生地三斤,加水熬成膏,每日酒服半匙,一月发尽黑。 【容川】色赤味苦,根长,故下行之力必重,专能降泄行血。 七十、飞廉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骨节热,胫重酸疼,久服令人身轻。 【产地】陶弘景曰处处有之,极似苦芙,叶多缺刻,叶下茎多有皮起。 【性味】飞廉根及花味苦,性平。 【主治】飞廉花根为去风湿止痛活血药,能下乳汁及杀虫。 【别录】头眩顶重,皮间邪气,如蜂螫针剌,鱼子细起,热疮,痈疽,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可煮、可干用。 【苏敬】主留血,疗疳蚀,杀虫。 【萧炳】小儿疳痢,为散水服,大效。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里有寒,又兼下痢者禁用。 七十一、五味子(重症用药,咳嗽气喘均可用) 【本经原文】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酸,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产地】产高丽及我国山东陕西一带,江浙间亦有,有南五味北五味黑五味诸种,就中以北五味最良,子赤黑色,含有滋润,入药。 【性味】味酸(皮甘肉酸核辛苦,都具咸味,五味俱备)性温无毒。 【主治】五味子为肺虚咳逆上气要药,主敛肺滋肾,祛痰止咳,生津止渴,敛汗退热,治劳伤,补不足。 【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甄权】治中下气,止呕逆,补虚劳,令人体悦泽。 【大明】明目,暖水脏,壮筋骨,治风,消食,反胃,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 【好古】治喘咳逆,壮水镇阳。 【容川】五味子酸敛肝木,得金收之性,使木气不上逆,则水火二者皆不上冲于肺,其味酸而质润,囊大而中空,有肺中空虚之象,又生于叶间,其性轻浮,故专攻敛肺生津。这是药能敛肝故能敛肺也。性极沉。 【药征】主治咳而冒者也。 【灵胎】敛肺补肾。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钱。大剂倍用。 【禁忌】咳初起脉数,有实火,及肝家有动气,肺气有实热痧疹初发,及一切停饮,均忌。 五味子本兼滋补及收敛之长,故祛痰止咳治肺气虚而似实者,效倍之。东垣曰酸以收逆气,肺寒气逆宜与干姜同治之,又五味收肺气,乃火热必用之药,故治咳嗽,有痰加半夏,喘加阿胶。丹溪曰五味大能收肺气,宜其有补肾之功,收肺气即是除热,补肾即是暖水脏,故乃火热嗽必用之药,黄昏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敛而降之。 七十二、旋华(旋覆花) 【本经原文】味甘温,主益气,去面皯黑,色媚好,其根味辛,主腹中寒热邪气,利小便,久服不饥轻身。今名旋覆花。 【产地】为野生多年蔓草,处处有,花及根供药用。 【性味】旋花之花,根,茎,叶俱甘滑微苦,性温。 【主治】旋花为固精强壮药并可合金疮,补劳损。美容药。 【别录】续筋骨,合金疮。 太乙金锁丹:功于秘精益髓,龙骨,覆盆子各五两,莲花蕊四两,栀子花三两,芡实米100粒,共为末,另以金樱子 200枚,去皮臼杵捣烂,水七升煮浓汁一升,加药粉杵为丸梧子大,每空心盐酒服下 30丸,服至百日,极效。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二钱。 【禁忌】无。 【容川】旋覆花味微咸,花黄色,滴露而生,得金之气多,得水之气少,故润肺而利金降痰。 【经方】旋覆花代赭石汤症,主治降逆、胃气反逆(寒、热)、哕(嗝),治疗胃酸。 |
|
7174楼#
发布于:2016-05-20 00:50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5月19日《神农本草经》第16课心得
59、肉苁蓉 【性状】阳药,味甘微温,主劳伤,补中,壮阳益精,子宫瘤等妇科。 【主治】益髓壮阳要药,治精血不足,阳痿,润燥滑肠。 【甄权】大补壮阳,女子血崩。【灵胎】益气养血。 【大明】男女不育,润五脏,长肌肉,强肾,男子泄精、遗沥,女子带下、阴痛。【用量】普通2-4钱,酌情加减。 【禁忌】凡泄泻、肾中有热,阳强易兴而精不固者均忌,忌铁器。 60、防风 【性状】味甘辛温,入脾,治风症,风湿关节炎常用,目盲,四肢骨节痛。 【产地】蒙古及山西河南等地。根黄色白入药。 【主治】为伤风头痛要药,散表发汗,除湿,周身痛,搜肝泻肺。 【大明】治三十六般风,男子劳伤,补中益神,风赤眼,瘫痪,通利五脏关脉,治盗汗,心烦体重,安神定志等。 【元素】治上焦风邪,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主上部见血。治风祛湿之仙药。 【吴克潜】解毒(辛味发散,可解砒毒、乌头毒、野蘑菇中毒等)。防风加黄耆治风邪久留不去,表虚自汗不止。身肿;加玉竹去肌肉痛和湿。 【用量】1-3钱。 【禁忌】似中风,产后血虚,诸病血虚发痉,溏泄不因寒湿,二便密涩,阴虚盗汗,阳虚自汗者均忌。 61、蒲黄 【性状】味甘辛平,主心腹痛,膀胱寒热,利尿,止血消淤,内服外用皆可。可止血、崩、带,止遗、泄精。 【产地】生长于池沼之宿根草,蒲黄和浦花均入药。 【甄权】止血,利水,通经络,止女子崩中。 【大明】女子月经不调,妊娠下血,坠胎,排脓,游风肿毒,下乳汁,止泄精。 【禁忌】一切劳伤,阴虚内热,无淤血者忌。蒲黄加五灵脂治产后腹痛,产后血晕,痛经。 62、香蒲 【性状】味甘平,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主五脏心下邪气,口臭,今少用。 63、续断 【性状】味苦微温,主伤寒,补不足。多用于伤科,肌肉拉伤,癌症肿块。 【产地】山西陕西四川 【主治】补益筋骨要药,主伤中,腰脊痛,折跌续筋,疮痈止痛生肌,补肝肾,安胎,产后诸病。 【别录】妇女崩中露血,关节缓急。 【甄权】去温毒,通血脉,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疬,胎漏,宫冷,止泄精尿血。 【用量】2-4钱,酌情加减。 【禁忌】禁与苦寒药治血病,及大辛热药用于胎前,不宜于胃。 64、漏芦 【性状】味苦咸,性寒,多用于炎症,主皮肤热,湿痹,下乳。 【主治】泻热解毒要药,主治恶疮热毒,排脓止血,通经脉。 【大明】通小肠,治泄精尿血,肠风,赤眼,小儿壮热,续筋骨,乳痈瘰疬,补血长肉。 【括要】下乳汁,入阳明,杀虫,预解痘疹毒,无则以山栀取代。 【用量】1-3钱。 【禁忌】孕妇,疮疡内陷者忌。 65、营石 【性状】即蔷薇子,味酸温无毒,主痈疽恶疮收口消脓,利关节。酸主收敛,治口舌疮,其它疮类。 【主治】治痈疽,下停水。 【效用】清热解毒,热毒阴蚀,其根能清热生肌,缩尿。 【别录】蔷薇根能治泄痢腹痛,金创,补血长肉。 【括要】口舌糜烂时用蔷薇根煮汁温含;也可把营石炒熟打粉敷伤口上助收口。口疮日久延及胸前生疮;及性病糜烂者均可外敷。【用量】1-2钱。 【禁忌】配大黄行水,方药少用。 66、天名精 【性状】味甘寒,有小毒,主淤血,血瘕,止血利尿。 【主治】瘀血症瘕,诸毒疔肿,破血生肌,杀虫,内外皆可。 【别录】去痹,除胸中结热,止烦渴,逐水,大吐。【用量】普通一二钱。 67、决明子 【性状】味甘苦咸,性平,主青盲,目赤痛泪出。 【产地】产自陕西山西一带。 【主治】泻肝明目要药,补肝虚、泻肝经风热,主头风头痛,眼疾。 【别录】疗唇口青。【灵胎】明目益精。【用量】1-3钱 |
|
7175楼#
发布于:2016-05-20 01: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5月19日《神农本草经》第16集心得:
六十、防风 【本经原文】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 【产地】产蒙古及山西河南等地,根黄白色,入药。 【性味】味甘辛,性温,无毒。 【主治】防风为伤风头痛要药,功能散表发汗,主诸般风,周身痛,搜肝泻肺,散风胜湿。 【别录】烦满胁痛,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大明】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冷泪,及瘫痪,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 【元素】治上焦风邪,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主上部见血。 【吴克潜】防风善表散,故用以解毒,如砒毒,乌头毒。芫花毒,野菌毒,诸毒药,又防风本制黄耆,黄耆得防风而功最大,治风邪久留不去,表虚自汗不止。 徐之才曰得葱白行周身,得泽泻橐本疗风,得归芍阳起石禹余粮治妇人子脏风,元素曰治风去湿之仙药也。 【容川】防风辛而味甘入肌,气香而温,故入脾。散肌肉之风寒。 【灵胎】专治风邪。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似中风,产后血虚发痉,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风寒,溏泻不因寒湿,二便秘涩,小儿慢惊,阴虚盗汗,阳虚自汗,均忌。 六十一、蒲黄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 【产地】香蒲为生于池沼之宿根草,处处有之,蒲黄乃蒲花之花粉,入药。 【性味】味甘辛,性平,无毒。 【主治】蒲黄为凉血活血散结除热要药,生用消瘀通经,疗扑打损伤,炒黑用止血止崩,止带止遗。 【甄权】治痢血鼻衄,吐血,尿血,泻血,利水道,通经络,止女子崩中。 【大明】妇人带下,月侯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妇下血,坠眙,血运,血症,儿枕气痛,颠扑血闷,排脓,疮疖,游风肿毒,下乳汁,止泄精。 【用量】普通七分至二钱。 【禁忌】一切劳伤发热,阴虚内热,无瘀血者忌。 蒲黄配合五灵脂,治产后腹痛,产后血晕,不省人事,亦治妇人痛经,单用炒黑,止一切血均效。 六十二、香蒲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 【产地】香蒲为生于池沼之宿根草,处处有之。 【性味】味甘,性平。 时医多用蒲黄,鲜少用香蒲。 六十三、续断 【本经原文】味苦微温,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 【产地】产我国山西陕西四川一带,为原野自生多年生草,其根细长,作赤黄色,入药。 【性味】味苦,性微温,无毒。 【主治】续断为补益筋骨要药,主伤中,腰脊痛,折跌续筋骨,疮痈止痛生肌,破瘀生新,补肝肾,安胎气,并治产后诸病。 【别录】妇人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腕伤恶血腹痛,关节缓急。 【甄权】去诸温毒,通宣血脉。助气补五劳七伤,破症结瘀血,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疬,妇人产后一切病,胎漏,子宫冷,面黄虚肿,缩小便,止泄精尿血。 【容川】此物多筋,故治绝伤,因其筋象骨节,故主接筋骨;去骨节间之风寒。 【灵胎】补益劳伤,强续筋骨。 【用量】普通二钱至三四钱。 【禁忌】禁与苦寒药治血病,及大辛热药用于胎前,又气味颇劣,颇不宜于胃,恶雷丸。 此药多用于金疮折跌,现多用于妇女胎产良药,因其补益筋骨,破瘀生新。 【仲醇】欲行血理伤,当与当归牛膝肉桂延胡索同用,欲止血疗崩中补不足,则与白胶阿胶地黄麦冬杜仲人参山茱萸杞子黄耆五味同用,欲安胎则与凉血补血顺气药同用,欲疗金疮,则与金疮药同用。 六十四、漏芦 【本经原文】味苦咸寒,主皮肤热,恶创,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聪目明,不老延年。 【产地】生于向阳之地之草木植物,秋后则草枯而变黑,异乎他草,根苗皆入药。 【性味】味苦咸,性寒,无毒。 【主治】漏芦为泄热解毒要药,主治恶疮热毒,湿痹,扑损,能排脓止血,通经脉。 【别录】止遗漏,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大明】通小肠,泄精尿血,肠风,赤眼,小儿壮热,扑损续筋骨,乳痈瘰疠金疮,止血排脓,补血长肉,通经脉。 【括要】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能预解时行痘疹毒,取其寒胜热,又入阳明故也,无则以山栀取代之。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妊娠禁用,疮疡阴证平塌不起发者,真气虚也,法当内塞,漏芦苦寒,非所宜投。 六十五、营实(蔷薇) 【本经原文】味酸温,主痈疽恶创,结肉跌筋,败创热气,阴蚀不瘳,利关节。 【产地】处处有之,亦名蔷薇,茎多刺,花红色,亦有白色黄色者,子即营实,入药。 【性味】味酸,性温,无毒。 【主治】营实主痈疽,下停水。 【效用】营实为清热解毒要药,治痈疽恶疮,热毒阴蚀,蔷薇根能清热生肌,缩尿。 【别录】蔷薇根主泄痢腹痛、五脏客热,除邪逆气,疽癞诸恶疮,金疮伤打,生肉复肌。 【括要】口舌縻烂,蔷薇根煮汁温含,口疮日久,延及胸前生疮,三年以上不愈者,用此效,杨梅疮筋骨毒痛,取根皮煮汁多饮效,下疳用黄花蔷薇叶焙研洗之敷之良。 【用量】普通一二钱。 【禁忌】用以配大黄,行水之效甚著,普通方药罕用之。 六十六、天名精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久服轻身耐老。 【产地】产平原川泽,处处有之,纲目属湿草类。 【性味】味甘苦性平无毒。 【主治】天名精主治瘀血症瘕,诸毒疔肿,破血生肌杀虫,内外皆可用。 【别录】除小虫去痹,除胸中结热,止烦渴,逐水,大吐下。 【唐本】破血生肌,止鼻衄,杀三虫,除诸毒肿疔疮瘘痔金疮内射,身痒瘾疹不止者,皆之立已。 【注】血瘕,留着肠胃之外及少腹间,下有积气,坚牢如石,女子多因经行未尽,饮食过度,血留经络而得之,治法不一。 【用量】普通一二钱。 【禁忌】时珍曰有小毒,生汁吐人。 六十七、决明子 【本经原文】味咸平,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产地】山野自生之草本植物,产陕西山西一带,今处处可移植,与草决明为截然二种。 【性味】味甘苦咸,性平。 【主治】决明子为泻肝明目要药,能补肝虚泻肝经风热,主头风头痛,治一切眼病。 【别录】疗唇口青。 【甄权】治肝热,风泪赤眼,每旦取一匙洗净,空心吞之,百日后夜见物光。 【日华】助肝气益精,以水调末涂肿毒,治太阳穴头痛,又贴胸心止鼻洪,作枕头治头风明目。 【灵胎】明目益精。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恶麻仁,疗目疾外,其他用者鲜,惟外治可以疗蛇伤虫刺。 六十八、丹参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产地】产陕西一带,今各处俱有之,叶对生,作心脏形,根紫赤色,入药。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丹参为通经要药,功能活血调经,治心腹邪气,寒热积聚,宿血恶露。 【别录】养血,去心腹痛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 【弘景】清酒饮,疗风痹,足软。 【大明】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结疼痛。四肢不遂,头痛赤眼,热温狂闷,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带,调月经,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一切肿毒。 【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灵胎】养血消瘀。 【用量】普通二钱至三四钱,大剂一两。 【禁忌】孕妇无故忌,畏咸水,反藜芦。 丹参为女子调经良药,故有一味丹参功兼四物之称,产后养血去瘀,能入心养血,故天王补心丹中用此味治劳心过度,神志不宁,烦热健忘,怔忡。又言丹参入心又曰赤参。 六十九、茜根(茜草, 拉拉秧, 红茜草, 四轮车, 茜草根, 倩染, 绯草, 牛蔓, 红线草, 小活血, 挂拉豆)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现名茜草。 【产地】生山谷中,为多年生蔓草,亦可种植根形如圆柱,色红褐入药。 【性味】味酸咸,性寒无毒。 【主治】茜草为凉血通经要药,主吐血下血,月经不通,月经不止,治骨节风痛,折跌损伤,凉无病之血,行已伤之血。 【别录】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蛊毒,久服益精气,可以染绛,又苗根主痹及热中,伤跌折。 【甄权】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 【大明】止鼻洪尿血,产后血运,月经不止,带下,扑损瘀血,泄精,痔瘘疮节,排脓,酒煎服。 【用量】普通一钱至二钱。 【禁忌】病人虽见血证,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忌。 茜草一名血见愁,其理血之效可知,俗方用治女子经水不通。以一两煎酒服之。仲醇曰治疸,此治因蓄血而发黄的疸,不专于湿热者也。 黑发方:茜根一斤,生地三斤,加水熬成膏,每日酒服半匙,一月发尽黑。 【容川】色赤味苦,根长,故下行之力必重,专能降泄行血。 七十、飞廉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骨节热,胫重酸疼,久服令人身轻。 【产地】陶弘景曰处处有之,极似苦芙,叶多缺刻,叶下茎多有皮起。 【性味】飞廉根及花味苦,性平。 【主治】飞廉花根为去风湿止痛活血药,能下乳汁及杀虫。 【别录】头眩顶重,皮间邪气,如蜂螫针剌,鱼子细起,热疮,痈疽,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可煮、可干用。 【苏敬】主留血,疗疳蚀,杀虫。 【萧炳】小儿疳痢,为散水服,大效。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里有寒,又兼下痢者禁用。 七十一、五味子 【本经原文】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酸,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产地】产高丽及我国山东陕西一带,江浙间亦有,有南五味北五味黑五味诸种,就中以北五味最良,子赤黑色,含有滋润,入药。 【性味】味酸(皮甘肉酸核辛苦,都具咸味,五味俱备)性温无毒。 【主治】五味子为肺虚咳逆上气要药,主敛肺滋肾,祛痰止咳,生津止渴,敛汗退热,治劳伤,补不足。 【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甄权】治中下气,止呕逆,补虚劳,令人体悦泽。 【大明】明目,暖水脏,壮筋骨,治风,消食,反胃,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 【好古】治喘咳逆,壮水镇阳。 【容川】五味子酸敛肝木,得金收之性,使木气不上逆,则水火二者皆不上冲于肺,其味酸而质润,囊大而中空,有肺中空虚之象,又生于叶间,其性轻浮,故专攻敛肺生津。这是药能敛肝故能敛肺也。性极沉。 【药征】主治咳而冒者也。 【灵胎】敛肺补肾。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钱。大剂倍用。 【禁忌】咳初起脉数,有实火,及肝家有动气,肺气有实热痧疹初发,及一切停饮,均忌。五味子本兼滋补及收敛之长,故祛痰止咳治肺气虚而似实者,效倍之。东垣曰酸以收逆气,肺寒气逆宜与干姜同治之,又五味收肺气,乃火热必用之药,故治咳嗽,有痰加半夏,喘加阿胶。丹溪曰五味大能收肺气,宜其有补肾之功,收肺气即是除热,补肾即是暖水脏,故乃火热嗽必用之药,黄昏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敛而降之。 七十二、旋华 【本经原文】味甘温,主益气,去面皯黑,色媚好,其根味辛,主腹中寒热邪气,利小便,久服不饥轻身。今名旋覆花。 【产地】为野生多年蔓草,处处有,花及根供药用。 【性味】旋花之花,根,茎,叶俱甘滑微苦,性温。 【主治】旋花为固精强壮药并可合金疮,补劳损。 【别录】续筋骨,合金疮。 太乙金锁丹:功于秘精益髓,龙骨,覆盆子各五两,莲花蕊四两,栀子花三两,芡实米100粒,共为末,另以金樱子200枚,去皮臼杵捣烂,水七升煮浓汁一升,加药粉杵为丸梧子大,每空心盐酒服下30丸,服至百日,极效。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二钱。 【禁忌】无。 【容川】旋覆花味微咸,花黄色,滴露而生,得金之气多,得水之气少,故润肺而利金降痰。 9班-河南-耿雪明《神农本草经》第16集作业 |
|
7176楼#
发布于:2016-05-20 01: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深圳-凤翔,申请签到。2016-05-19,本草视频第16课心得,请教官审阅。
59,肉苁蓉,阳药,阳气不胜都会用到他,行阳气不会得癌,维C片会造成结石和乳房肿瘤,女人也可吃肉苁蓉,阴冷,男人精与女人经都是味咸的,都是血,补精益气行血,肾主二便,治肝会治大肠,肝有问题会影响肾脏,二到四钱,自己一两,泡酒,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黄芪,加点黄连,苦能坚。
60防风,去风,辛甘发散为阳药,四肢关节疼痛,大风头痛恶风风邪,散瘀散表,与黄芪合用相辅相成,去肌纤维痛肌肉痛,这个人主义专治风邪。
61.萄黄,甘辛,炒熟外敷,四川的不错。
62,香蒲,青热解毒。
63,续断,味苦,用在伤科活血化淤,疮,苦能燥坚,骨折用之。乳房硬块,摔倒,补益经骨,长短脚,在x光下。钙片能够让人结石。续断活血化淤,产后诸症,开重就有止痛效果。肿毒,淋巴肿。禁忌,苦毒。
64,漏芦。寒苦咸,外伤,痔疮等,用在炎症,红肿热,能清奶水,预防乳癌,就是情绪。舍下就很好。禁忌,孕妇不能。白带。
65.云石,性酸收温药,清热解毒,口舌烂,炒过打粉敷上,老疮性病可外用。禁忌,有水在里面可搭配大黄。
66。天名精。味甘苦,虫咬伤,燥泻,肿瘤表面硬,粗糙,良性的光滑。
67.决明子。用途很广,炒熟泡茶,甘苦咸如麦茶,久服。泻肝明目,明目地黄丸。对视力帮助很大。壮精,虫蛇咬伤。
68,丹参。味苦微寒,郁气散,清瘀,久病有瘀。可安胎,固胎。天王补心丹入心。
69.茜根,茜草,腹痛很厉害,性寒无毒凉血通经。止血崩又下瘀血。一斤生地三斤,成膏,一月治白头。
70.飞廉。去风湿止痛,虫咬伤,可生用可打粉。
71.五味子。五种味入五脏,北五味药性最好,用在肺科,主咳嗽,用三到五钱。收敛润,固精补肾。能敛肝肾。五味子滋补的药。有寒热都可以用。
72.旋覆花,味辛,甘温滋味,治精创,胃气反逆,对皮肤好。辛入肺。胃酸,白糖喝卵,汽水不能喝太多。
73.蔺草,发散辛温,利水道,治消渴。
|
|
7177楼#
发布于:2016-05-20 04:55
@教官-藁城-贾英然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5月18日《神农本草经》第15课心得。
第五十三、芎穷(川芎):味辛温,任何的肝病都会用到川芎,头痛第一个要用的药就是川芎,妇科良药。根据临床上的观察,病人在吃阿司匹林,该药是酸的,可以使血管酸收,有病时血管都找不到。中医观念是有寒气在里面,血脉不可以流,为了使血管扩张起来,血液循环回流过来,需要大剂的川芎下去,效果非常好。顺气行血的要药。味辛,辛味的药能够散,能够横行,功能行气开郁,入肝理血,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子宫胞户卵巢的地方),主治头痛及妇女一切气郁血瘀,心腹痛,腰脚软,破宿血,养新血,补肝散风。【容川】味更苦于当归,得木火之性尤烈,性专走窜,故专主行心肝之血。女人的子宫也包括肝经。如果在治病的时候,四物汤,八珍汤有川芎,炖鸡用川芎用2-3钱就可以,开处方要有一个观念:川芎无毒,治病时用到一两没有关系。但是目前中医医生不管药房,不给那么大的药物剂量。【禁忌】其性疏散,不宜久服,反能损肝,畏黄连,伏雌黄。在临床上病好了之后不能总吃那个药。身体里面活血化瘀,不管是在肌肉上,在内脏上,在骨上,在头上痛都可用,使用范围非常广。 第五十四、蘼芜:很少用,是川芎的苗,可做面霜。 第五十五、黄连:经方常用,非常的苦性寒,四川的黄连最好,色黄,苦味的药能够坚,能够泄,能够燥,【剂量】汤剂一般两钱,倪师开两钱用九碗煮三碗,到手上用一碗,药量还没有到一钱。如果是开一钱就三碗煮一碗,同时需要观察怎么样的熬煮法。清热解毒的药,极寒的药,黄连和石膏不同,石膏色白,淡味的药,寒凉的药。黄连是色黄,极寒的药,味厚重的药,黄连入血分,石膏入气分,有时候病人是极寒的时候,用热药压不下去的时候,下黄连下去,寒极生热。同样病人在大热的时候,如果用寒凉的药压不下去的时候,就用热药热极生寒。【别录】五脏积热,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事实上得口疮以后,外用不用黄连很苦,用五倍子粉剂。【大明】治小儿疳气,安疣杀虫(疥疮外用也可以)。杀虫我们会用苦味的药,最苦的药黄连,最酸的药乌梅,最辣的药生姜,三味药混合在一起,用蜜包起来。可以打虫。眼白上看到有蓝点或黑色的小点,下唇拉起来,下牙的最底下有许多白色的小点,腿上百虫窝有压痛点,晚上睡觉的时候肛门痒,都可以证明体内有虫。【容川】黄连之味正苦,入心经以泻火。清火之药,是水交于火也,故能止血,凡药得苦味者,其中必含水性,故能降火,在暑天是袪暑的要药,此为水火互根之理。内服外敷都可以用,常用黄连白术敷伤口。黄连去热,白术去湿。 第五十六、络石:实际上是络石藤,味苦温,主风热死肌痈伤,所有的炎症都可以用络石藤,主利筋骨关节,治风热痈肿,能凉血退热,舒筋活络。喉舌肿,水浆不下。无论是喉癌舌癌或者是扁桃腺发炎,导致的水浆不下,都可以用络石藤,络石藤打不开,可以用硝石,如果用硝石再打不开,基本就没有救了。经方有半夏苦酒汤,也是很强的药,收敛的力量很强。使喉咙打开。蝮蛇疮毒心闷,服汁并洗之。利三焦,乳癌的热症也可以用到络石藤。一定用在热症的时候。 第五十七、蒺藜子:眼科要药,蒺藜子中有一种白蒺藜(打粉),金生水,味苦温,主身体风痿,头痛,咳逆上肺。白蒺藜治眼球凹陷,及睛生障翳,视物模糊。能够利湿,以金行水。 第五十八、黄芪:补虚劳,长期吃黄芪人健康长寿,是中药里面的气药,味甘,微温,大补脾,脾太虚的时候,我们要实脾的时候,就会用到黄芪,黄色的有通利三焦,北方的黄芪做最好,所以又称为北芪,脾主湿,脾主少妇腹,一个人的肚子是脾脏在管,表虚的时候,黄芪能够固,气不足时候都可以用黄芪。四 |
|
7178楼#
发布于:2016-05-20 05: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焦艳春申请签到2016年05月19日《神农本草经》第16课心得
59 肉苁蓉:味咸入肾,入血分,补中益气,肾主大便和小便,要治肝,要先强肾,让大便和小便好起来。巴戟天,肉菘茸,菟丝子,黄芪黄连配伍,补肾效果很好。咸,入肾,能助肾中之阳,益命门之火。泄泻,肾中有热,强阳易兴而精不固者禁用,忌犯铁器。 60 防风:治风湿关节炎的要药,味甘辛,入肌,主伤风头痛,散表 发汗,周身痛。治上焦邪风,散肌肉之风寒,专治风邪。用以解毒:砒霜毒、乌头毒,野菌毒等。 黄芪和防风配伍,治风邪久留不去,表虚自汗不止。风:游走不定,痛的地方不固定。如果是固定痛,是堵,要用到川芎。 61 蒲黄: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淤血。内外用都可。生用:凉血活血、除热,消瘀通经; 熟用:止血、止崩、止带、止遗。配合五灵脂治产后腹痛,痛经。一切劳劳伤发热,阴虚内热,无淤血者忌。 62 香蒲:少用,活血化淤,清热解毒。 63 续断:味苦微温,主伤寒,补不足,为补益筋骨要药,伤科用药。主伤寒,骨头断、妇人乳癌。骨头受伤,腰脊痛、安胎气、补肝肾。行血理伤:续断、当归、牛膝、肉桂、延胡索配伍。止血崩:续断、白阿胶、地黄、麦冬、杜仲、人参、山茱萸、杞子、黄芪同用。 64 漏芦:味苦咸寒,泄热解毒要药,主治恶疮热毒,排脓止血,通经络,泄热解毒。 65 营实:蔷薇花的粉,味酸性温无毒,清热解毒要药,除邪逆气,口舌糜烂,口疮,或杨梅疮,都可以用。 66 天名精:附加药,小药,瘀血症瘕、破血生肌。 67 决明子:味咸平,炒熟泡茶喝对眼睛很好。泻肝、明目、补肝虚、泻肝经风热,主头风头痛,治一切眼病。 68 丹参:(赤参)味苦微寒,活血化淤药,多使用在妇科上,可以清除少腹的瘀血,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丹参一味可比四物汤,去心腹急痛,可安胎,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畏咸水,反黎芦。 69 茜根:茜草,(血见愁:凝血效果好)味苦寒,酸咸,性寒无毒。凉血通经要药,咸味攻坚,可以治肿瘤。酸味收敛,治疗下血,子宫肌瘤出血。发为血之余,治疗白头发。 70 飞廉:少用,外用,蜜蜂蜇伤用。 71 五味子:味酸温,入五脏,用在肺科积水,咳嗽喉咙痒都可以。带子的都可补精。咳初起有实火忌之。肺气有实热都可用。 72 旋复花,味甘温,花根茎叶都可用,补劳损,降逆。 73 兰草:味辛平,主利水道。走气分,发散、利尿,解表,发汗,治糖尿病。 |
|
7179楼#
发布于:2016-05-20 06: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5月19日《神农本草经》第15课心得
五十三、川芎 肝病、头痛、妇科用。味辛性温,为顺气行血要药,功能行气开闭,入肝理血,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主治头痛及一切妇科病。对一切肝病均益,比当归更辛苦,性专走窜,专行心肝之血。不宜久服,久服伤肝。 可用于治疗和预防中风。 五十四、蘼芜 川芎的苗,可作面霜用。 五十五、黄连 味苦性寒,与石膏不同,石膏色白味淡入气分,此色黄味厚入血分。极寒症如热药无效时用极寒药推过去,寒极生热,同理热也一样。 为清火除湿健胃要药,解热毒,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太苦,五倍子粉也可)。治小儿疳气,杀虫(用苦酸辛重的药可杀虫,如黄连乌梅干姜)。虫疾、诊法:1、眼白上有蓝或黑点,排除外伤;2、下牙龈与下唇交接处有白点;3、百虫窝压痛;4、晚上肛门痒;5、大便带虫。 五十六、络石滕 味苦温,主风热死肌痈伤,利筋骨关节。蛇咬毒,服汁并外涂,刀伤疮,外敷。喉痹肿塞,喘息不通须叟绝,单味药一两水煎一大碗慢吞即通。 五十七、蒺藜子 为眼科要药,尤其白蒺藜,如一眼萎缩,精生障翳,视物模糊。味苦温,主喉痹乳房硬块,奶水不下,子宫肌瘤,利湿。 年久失明,阴干捣散,食后水服。 五十八、黄芪 大补脾,实脾,通利三焦,脾主湿、主少腹、主四肢、主肌肉,上述问题均可用黄芪,疮不能收口,糖尿病足不能收口可用,水肿,腹部积水,喉为气海,黄芪行气,喉部问题可用。 味甘温,为补气要药,以北芪最佳 ,助顺产时可用,胎动时行气用。为三焦良药,拓里达表,治黄汗盗汗,治身肿不仁。 五十九、肉松容 阳药,味甘酸咸,性温,补中养五脏,为益髓壮阳要药,治精血不足,阳萎,女子绝产阴痛,润枯燥,滑大肠。治女子血崩。补精益气,养血润肠。 |
|
7180楼#
发布于:2016-05-20 06: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5月20日《神农本草经》第16课心得
六十、防风 治风湿关节炎,四肢关节痛,风症游走的痛用此,黄芪与防风大补,互相制衡,黄芪行气快,防风能收一下,可去陈年旧病,再加玉竹更好。 味甘辛,为伤风头痛要药,散表解汗,解毒,如砒毒,乌头、野菌毒等。入脾,散肌肉之风寒。 六十一、蒲黄 内外科用,用其花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味甘辛,性平,为凉血散结除热要药,生用消瘀通经,疗踢打损伤,炒黑用止血止崩,止带止遗。 六十二、香蒲 很少用。 六十三、续断 用在伤科,骨折用最好。味苦性微温,为补益筋骨要药,折跌续伤骨,破瘀生新,通宣血脉,治妇人乳难,主接筋骨。 六十四、漏芦 味苦咸寒 ,用在外伤,痔疮,炎热高热用,下乳汁,泻热解毒,排脓止血。 妊娠禁用,疮伤塌平不起不用,法当内寒(用防风黄芪炮附子等补足内气)。 六十五、营实 蔷薇子,味酸温,主痈疽,下停水,脓疮流水,为清热解毒要药,炒后打粉外涂口舌糜烂,杨梅疮筋骨毒等 ,也可用其要煮汁含治口疮。用以配大黄,行水之效甚。 六十六、天名精 味甘苦性平,主治瘀血症瘕,诸毒疔肿,破血生肌杀虫。 六十七、决明子 炒熟泡茶可明目,对视力好。味咸平主青盲,为泻肝明目要药。外涂可治蛇虫咬刺。 六十八、丹参 味苦性微寒,为通经要药,活血调经,安生胎,落死胎,活血能心包络,治疝痛。养血消瘀。 六十九、茜根 茜草,如不明腹痛用此,活血化瘀,咸可攻坚,硬块肿瘤可用,酸可收,下血可用。 味酸咸,性寒,为凉血通经要药,月经不通、月经不止可用,止血内崩。 七十、飞廉 很少用,外用可用鲜汁,也可烘干打粉,治蜂虫蛰针刺。 七十一、五味子 五味对五脏,味酸性温,为滋补之药,为肺虚咳逆上气要药,敛肺滋肾,祛痰止咳,敛肝水入肾水。寒热都可用,咳嗽气喘可用。 七十二、旋华 味甘温,益气去面黑色,令气色好,为固精强壮药,续筋骨,合金疮。 七十三、兰草 味辛平得水道,为消炎除恶荡涤肠胃要药,功能推陈致新,生津止渴,治消渴。 |
|
7181楼#
发布于:2016-05-20 07: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丁伊申请签到,2016年5月19日《神农本草经》第16课心得
六十、防风 【本经原文】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 【性味】味甘辛,性温,无毒。 【主治】防风为伤风头痛要药,功能散表发汗,主诸般风,周身痛,搜肝泻肺,散风胜湿。【别录】烦满胁痛,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大明】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冷泪,及瘫痪,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元素】治上焦风邪,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主上部见血。 【禁忌】似中风,产后血虚发痉,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风寒,溏泻不因寒湿,二便秘涩,小儿慢惊,阴虚盗汗,阳虚自汗,均忌。 六十一、蒲黄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 【性味】味甘辛,性平,无毒。 【主治】蒲黄为凉血活血散结除热要药,生用消瘀通经,疗扑打损伤,炒黑用止血止崩,止带止遗。【甄权】治痢血鼻衄,吐血,尿血,泻血,利水道,通经络,止女子崩中。【大明】妇人带下,月侯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妇下血,坠眙,血运,血症,儿枕气痛,颠扑血闷,排脓,疮疖,游风肿毒,下乳汁,止泄精。 【禁忌】一切劳伤发热,阴虚内热,无瘀血者忌。 蒲黄配合五灵脂,治产后腹痛,产后血晕,不省人事,亦治妇人痛经,单用炒黑,止一切血均效。 六十二、香蒲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 时医多用蒲黄,鲜少用香蒲。 六十三、续断 【本经原文】味苦微温,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 【性味】味苦,性微温,无毒。 【主治】续断为补益筋骨要药,主伤中,腰脊痛,折跌续筋骨,疮痈止痛生肌,破瘀生新,补肝肾,安胎气,并治产后诸病。【别录】妇人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腕伤恶血腹痛,关节缓急。【甄权】去诸温毒,通宣血脉。助气补五劳七伤,破症结瘀血,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疬,妇人产后一切病,胎漏,子宫冷,面黄虚肿,缩小便,止泄精尿血。【容川】此物多筋,故治绝伤,因其筋象骨节,故主接筋骨;去骨节间之风寒。 【禁忌】禁与苦寒药治血病,及大辛热药用于胎前,又气味颇劣,颇不宜于胃,恶雷丸。 此药多用于金疮折跌,现多用于妇女胎产良药,因其补益筋骨,破瘀生新。 【仲醇】欲行血理伤,当与当归牛膝肉桂延胡索同用,欲止血疗崩中补不足,则与白胶阿胶地黄麦冬杜仲人参山茱萸杞子黄耆五味同用,欲安胎则与凉血补血顺气药同用,欲疗金疮,则与金疮药同用。 六十四、漏芦 【本经原文】味苦咸寒,主皮肤热,恶创,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聪目明 不老延年。 【产地】生于向阳之地之草木植物,秋后则草枯而变黑,异乎他草,根苗皆入药。 【性味】味苦咸,性寒,无毒。 【主治】漏芦为泄热解毒要药,主治恶疮热毒,湿痹,扑损,能排脓止血,通经脉。【大明】通小肠,泄精尿血,肠风,赤眼,小儿壮热,扑损续筋骨,乳痈瘰疠金疮,止血排脓,补血长肉,通经脉。 【括要】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能预解时行痘疹毒,取其寒胜热,又入阳明故也,无则以山栀取代之。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妊娠禁用,疮疡阴证平塌不起发者,真气虚也,法当内塞,漏芦苦寒,非所宜投。 六十五、营实(蔷薇子) 【本经原文】味酸温,主痈疽恶创,结肉跌筋,败创热气,阴蚀不瘳,利关节。 【性味】味酸,性温,无毒。 【主治】营实主痈疽,下停水。营实为清热解毒要药,治痈疽恶疮,热毒阴蚀,蔷薇根能清 |
|
7182楼#
发布于:2016-05-20 08: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5月119日《神农本草经》第16课心得
六十、防风 【本经原文】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 【性味】味甘辛,性温,无毒。 【主治】防风为伤风头痛要药,功能散表发汗,主诸般风,周身痛,搜肝泻肺,散风胜湿。【别录】烦满胁痛,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禁忌】似中风,产后血虚发痉,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风寒,溏泻不因寒湿,二便秘涩,小儿慢惊,阴虚盗汗,阳虚自汗,均忌。 六十一、蒲黄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 【性味】味甘辛,性平,无毒。 【主治】蒲黄为凉血活血散结除热要药,生用消瘀通经,疗扑打损伤,炒黑用止血止崩,止带止遗。【甄权】治痢血鼻衄,吐血,尿血,泻血,利水道,通经络,止女子崩中。 【禁忌】一切劳伤发热,阴虚内热,无瘀血者忌。 蒲黄配合五灵脂,治产后腹痛,产后血晕,不省人事,亦治妇人痛经,单用炒黑,止一切血均效。 六十二、香蒲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 时医多用蒲黄,鲜少用香蒲。 六十三、续断 【本经原文】味苦微温,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 【性味】味苦,性微温,无毒。 【主治】续断为补益筋骨要药,主伤中,腰脊痛,折跌续筋骨,疮痈止痛生肌,破瘀生新,补肝肾,安胎气,并治产后诸病。【别录】妇人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腕伤恶血腹痛,关节缓急。 【禁忌】禁与苦寒药治血病,及大辛热药用于胎前,又气味颇劣,颇不宜于胃,恶雷丸。 此药多用于金疮折跌,现多用于妇女胎产良药,因其补益筋骨,破瘀生新。 六十四、漏芦 【本经原文】味苦咸寒,主皮肤热,恶创,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聪目明 不老延年。 【性味】味苦咸,性寒,无毒。 【主治】漏芦为泄热解毒要药,主治恶疮热毒,湿痹,扑损,能排脓止血,通经脉。 【禁忌】妊娠禁用,疮疡阴证平塌不起发者,真气虚也,法当内塞,漏芦苦寒,非所宜投。 六十五、营实(蔷薇子) 【本经原文】味酸温,主痈疽恶创,结肉跌筋,败创热气,阴蚀不瘳,利关节。 【性味】味酸,性温,无毒。 【主治】营实主痈疽,下停水。营实为清热解毒要药,治痈疽恶疮,热毒阴蚀,蔷薇根能清热生肌,缩尿。【别录】蔷薇根主泄痢腹痛、五脏客热,除邪逆气,疽癞诸恶疮,金疮伤打,生肉复肌。 【禁忌】用以配大黄,行水之效甚著,普通方药罕用之。 六十六、天名精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久服轻身耐老。 【性味】味甘苦性平无毒。 【主治】天名精主治瘀血症瘕,诸毒疔肿,破血生肌杀虫,内外皆可用。 【禁忌】时珍曰有小毒,生汁吐人。 六十七、决明子 【本经原文】味咸平,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性味】味甘苦咸,性平。 【主治】决明子为泻肝明目要药,能补肝虚泻肝经风热,主头风头痛,治一切眼病。 【别录】疗唇口青。【甄权】治肝热,风泪赤眼,每旦取一匙洗净,空心吞之,百日后夜见物光。 【禁忌】恶麻仁,疗目疾外,其他用者鲜,惟外治可以疗蛇伤虫刺。 六十八、丹参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丹参为通经要药,功能活血调经,治心腹邪气,寒热积聚,宿血恶露。 【别录】养血,去心腹痛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 【弘景】清酒饮,疗风痹,足软。 【禁忌】孕妇无故忌,畏咸水, |
|
7183楼#
发布于:2016-05-20 14: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5月20日《神农本草经》第17集心得:
七十三、兰草 【本经原文】味辛平,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 【产地】产池泽畔,处处有之,庭园亦可栽种,叶入药。 【性味】味辛性平无毒。 【主治】兰草为消炎除恶荡涤肠胃要药,功能推陈致新,生津止渴,治消渴,辟秽毒。 【别录】除胸中痰癖。 【东垣】其气清香,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痹。 【元素】辛平能散肺气郁结,芬芳能去胃气郁滞。 【汪机】兰草走气分,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杀蛊辟恶而为消渴良药。与泽兰同走血分,能消水肿,除痈毒,除症破瘀,为妇人要药。 【好古】消痈肿。调月经,煎水解中牛马毒。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无。 我国药物同名甚多。因兰草又名省头草。今药房所谓佩兰,其名亦省头草,解释为籣草为较老草,佩兰为较嫩草,同为一株。 七十四、蛇床子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创,久服轻身。 【产地】产于海滨或下湿地。我国江北及关外皆有之。 【性味】味辛苦,性温无毒。 【主治】蛇床子为疏风去湿强阳益阴要药,主治下焦留湿,男子阳痿湿痒,女人阴肿痛痒。恶疮湿癣。外用煎汤浴良。 【别录】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久服令人有子。 【甄权】治男子女人虚湿痹,毒风屌痛。去男子腰痛,浴男子阴,去风冷,大益阳事。 【大明】暖丈夫阳气,女人阴气,治腰胯酸疼,四肢顽痹,缩小便,去阴汗,湿癣,齿痛,赤白带下。小儿惊痫,扑损瘀血,煎汤浴大风身痒。 【灵胎】专治下体湿毒之病。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肾家有火,下部有热。及阳易举者,虽有湿,宜酙酌用之。恶丹皮,巴豆,贝母,伏硫磺。 七十五、地肤子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久服耳聪目明,轻身耐老。 【产地】生田野间,处处有之,子落则老茎可以为少帚,故又名落帚。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地肤子为利小便要药,主膀胱热,通利五淋,强阴益精,治下焦虚而有热良。 【别录】主皮肤中热气,使人润泽,散恶疮疝瘕,强阴。 【甄权】治阴卵颓疾;去风热,可做汤沐浴,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 【日华】治客热丹肿。 【用量】普通一钱至二三钱。 【禁忌】老人小便短而频数,是膀胱气化不足,小肠火偏弱也,法当补小肠火;如乌药艾叶,不可独用地肤子。 【附录】地肤子煎——煎水洗目,去热暗雀盲涩痛,煎水服利小便诸淋,解恶疮。 七十六、景天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大热,火创身热烦邪恶气华,主女人漏下赤白,轻身明目。 【产地】多自生于高山上,庭中盆景俱可栽种,叶入药。 【性味】味苦甘,性寒。无毒。 【主治】景天主治肿疡蜂螫,能吸脓拔毒。消毒止血药,火疮,丹毒,风疹、狂热赤眼,脑膜炎头痛。 【括要】治虫毒蜂螫,傅肿伤,吸脓拔毒。 【甄权】风疹恶疮,小儿丹毒及发热。 【弘景】疗金疮止血。煎水浴小儿,去烦热惊风。 【用量】普通一钱,外用无定量。 【禁忌】为外用药,少内服。 七十七、茵陈(茵陈蒿)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悦。今名茵陈蒿。 【产地】生于山野或河岸沙石之多年生草,其叶状似青蒿而背白,茎叶枯,则由陈茎再生,故名茵陈。 【性味】味苦性平微寒,无毒。 【主治】茵陈蒿为黄疸要药,功能除湿利尿,主治脾胃湿热,天行时热,周身发黄,以此为君。 【别录】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 【藏器】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 【大明】石茵陈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疼痛,瘴疟,女人症瘕,并闪损乏绝。 【药征】主治发黄也。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四钱。 【禁忌】蓄血发黄者忌用,伏卤砂忌火。 七十八、杜若 【本经原文】味辛微温,主胸胁下逆气,温中风,入脑户,头肿痛,多涕泪出,久服益精明目,轻身。一名杜衡。 【产地】山中阴地之多年生草,叶做心脏形,似细辛,惟经冬不凋,与细辛异,根入药。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杜衡主治发热头痛,能催吐,近世用者不多。 【甄权】止气奔喘促,消痰饮,破留血,项间瘿瘤之疾。 【括要】下气杀虫,利小便,发汗通经,将根末吹入鼻中,能做轻嚏。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钱。 【禁忌】使人呕恶,不宜多用。 七十九、沙参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 【产地】产北方沙地,故又号北沙参,叶椭圆有锯齿,根粗大,似参而质松,产南方者为南沙参,体虚力逊。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沙参为清补肺气要药,功能清肺中之热,祛肺中之痰。补肺中之气,治久咳,退邪热,安神,南沙参力减。 【别录】疗胸痹,心腹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久服利人,又云主头肿痛,益气长肌肉。 【甄权】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 【大明】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灵胎】补中益气。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四钱。 【禁忌】脏腑无实热,肺虚客寒作嗽者均忌,反藜芦,恶防己。 【元素】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故举凡属肺家有虚热。嗽痰咳血,潮热似痨症,用之甚佳,如属风寒初客肺,浊痰未成,此时宜解表为先。 八十、白兔藿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蛇虺蜂藌猘狗蔡肉蛊毒。 主蛇虺,蜂虿,猘狗,菜肉蛊毒注。一名白葛。生山谷。 吴普曰:白兔藿,一名白葛谷(御览)。 名医曰:生交州。 案陶宏景云:都不闻有识之者,都富似葛耳;唐本注云:此草荆襄山谷大有,俗谓之白葛。 八十一、徐长卿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鬼物百精蛊毒,疫疾邪恶气,温疟,久服强悍轻身。 【产地】生山东陕西甘肃,如细辛微粗而长,徐长卿乃人名,尝以此药治邪病,人遂以名之。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徐长卿主辟邪恶,近时用者不多,功与鬼督邮相近。 【别录】鬼疰精物邪恶气,杀百虫蛊毒老魅注易,立走啼哭。悲伤恍惚。 【用量】普通八分至钱半。 【禁忌】治鬼之药多有毒。用之宜慎。 八十二、石龙刍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鬼注,恶毒,久服补虚羸,轻身,耳目聪明,延年。一名龙须草。 【产地】生长泽地,产山西河南一带,茎以九节多珠者良。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龙须草为泻心经之热,通利小肠膀胱要药,主治小便不通,小便带血;茎中热痛及淋闭。 【别录】补内虚不足痞满,身无润泽。出汗。除茎中热痛,疗疣虫肿不消食。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小便不通不因于热者勿用。 八十三、薇衔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风湿痹历节痛,惊痫吐舌,悸气贼风,鼠瘘痈肿。今名鹿衔草。 【产地】产我国陕西河南,叶似茺蔚。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鹿衔草主治风湿痹,逐水。益筋节,疗痿躄,婴儿先天不足。 【别录】暴症,逐水。疗痿躄。 【藏器】妇人服之,绝产无子。 【用量】普通一二钱。 【禁忌】待孕之妇忌服,绝产。 八十四、云实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泄利,肠澼,杀虫蛊毒,去邪恶结气,止痛除热,主见鬼精物,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轻身通神明。 【产地】处处有之。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主治】云实为止泻,截疟,杀虫要药。 【苏颂】治疟多用。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寒利者禁忌。 八十五、王不留行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金创止血,逐痛出剌,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 【产地】处处有之,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性走而不守,虽有王命,不能留行,故名之。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王不留行为行血要药,走血分通血脉,行月经,下乳汁,催生定痛,治金疮。 【别录】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塞,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瘘乳,妇人难产。 【甄权】治风毒,通血脉。 【元素】下乳汁。 【日华】游风风疹,妇人经血不匀,发背。 【用量】普通一钱至二钱。 【禁忌】走而不守,血症慎用,孕妇忌之。 民间方治妇人乳少,因气郁者:王不留行,穿山甲,炒龙骨,瞿麦穗,麦门冬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之,后食猪蹄汤。此名涌泉汤。 八十六、升麻 【本经原文】味甘辛,主解百毒,杀百老物殃鬼,辟温疾障邪气毒蛊,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不夭。 【产地】产益州山谷中,今四川陕西淮南溪涧阴地皆有之,根紫黑色、体轻,入药。 【性味】味甘苦,性平无毒。 【主治】升麻为升阳散毒要药,功能升清气,散浊邪,治斑疹疮毒,时气寒热,阳明胃经风邪。 【甄权】小儿惊痫,热拥不通,疗痈,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 【大明】安魂定魄,鬼附啼泣,疳疮游风肿毒。 【元素】治阳明头痛,补脾胃,去皮肤风邪,解肌肉间风热,疗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 【好古】牙根浮烂恶臭,太阳鼻衄,为疮家圣药。 【用量】普通八分至一钱半。 【禁忌】凡吐衄多痰,阴虚火动,气逆呕吐,惊悸怔忡癫狂等病,均忌。误用多致危。 【容川】升麻味甘,能升脾胃之气,其能升之理则因根中有孔道,引水气上达于苗,故性主升,然无四散之性,因为是根之性,升麻根大于苗,故根之得气也厚,故专取其根。 八十七、青蘘(胡麻,脂麻,芝麻苗?)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益气,补脑髓。坚筋骨。久服耳目聪明,不饥不老增寿,乃巨胜之苗也。今称胡麻,此植物叶名青蘘,种子名胡麻。 【产地】处处有之,昔从胡来,故曰胡麻,今名脂麻有黑白黄三种,其大者曰巨胜子,入药。 【性味】青蘘性味如上,胡麻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胡麻主长肌肉,补虚羸,滋润五脏,利大小肠,其油亦作解毒用。 【别录】胡麻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疗金疮止痛,及伤寒温疟,大吐后虚热羸困。 【日华】补中养气,润养五脏,补肺气,止心惊,利太小肠,耐寒暑,逐风湿气,游风头风,治劳气,产后羸困,催生落胞,细研涂发令长,白蜜蒸饵治百病。 【廷飞】炒食不食,风病人久食,则步履端正,语言不蹇。 【苏颂】生嚼涂小儿头疮,煎汤浴恶疮,妇女阴疮大效。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多用为服食,少以入药,如入药,大便溏泄者忌之。 【附录】麻油主利大肠,产妇胞衣不下。 【别录】天行热闷,膈内热结,服一合,取利为度。 【藏器】下三焦热毒气,通大小肠,治蚘心痛,敷一切恶疮疥癣,杀一切虫,取一合和鸡子二个,芒硝一两,搅服,少时即泻下热毒。 【孟铣】士良曰外科熬膏多用之,以其能凉血解毒,止毒生肌也,虞鍑曰生用消疮毒,熟用利肠胃。 八十八、姑活 【本经原文】味甘温,主大风邪气,湿痹寒痛。久服轻身益寿耐老,一名冬葵子。 【产地】处处有之。 【性味】冬葵子及叶,根味皆甘,性滑。 【主治】为冷滑解热药,主滑胎易产,治热痢,通尿疗淋。 【别录】疗妇人乳内闭。肿痛,根治恶疮疗淋,利小便。解蜀椒毒。 【甄权】冬葵苗煮汁服利小肠,治时行黄病,干叶为末及烧灰服治金疮出血。 【思邈】此脾之菜也,宜脾,利胃气,滑大肠。 【用量】一钱至三钱,大剂一两。 【禁忌】无。可做菜肴。 【附方】肉锥怪疾——手足忽长倒生肉刺,痛不可忍,但食冬葵叶即可。 消中尿多——尿崩,日夜尿七八升。冬葵根浓煎。每日平旦服二升。 妊妇下血——葵子水煎服,日三。 妊妇水肿——小便不利,身重,恶寒,起即头眩。冬葵子,茯苓等分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小便利即愈。 胎死腹中,葵子为末,酒服方寸匕,口噤不开者,灌之即生 八十九、别羁 【本经原文】味苦微温,主风寒湿痹,身重四肢疼酸。寒邪历节痛。 【产地】生蓝田,今俗亦绝耳。 九十、屈草 【本经原文】味苦,主胸胁下痛邪气腹间寒热,阴痹,久服轻身益气耐老。因方药无人用,今无人识者。 九十一、淮木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久咳上气,伤中虚羸,女子阴蚀漏下,赤白沃。 【产地】今人已不识此物,至为可惜。 9班-河南-耿雪明《神农本草经》第17集作业 |
|
7184楼#
发布于:2016-05-20 19: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5月20日《神农本草经》第17课心得
上经 兰草通利水道,为利尿剂。发表,消渴使用较多。现今糖尿病1型是西药使用过多而致,2型是自身生活习惯不良所致,如吃夜宵等。兰草煎水可解坏肉之毒。 74、蛇床子 味苦平,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创,为疏风去湿强阳益阴要药,主治下焦留湿,男子阳痿湿痒,女人阴肿痛痒。恶疮湿癣。外用煎汤浴良,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久服令人有子,治男子女人虚湿痹,毒风屌痛。去男子腰痛,浴男子阴,去风冷,大益阳事,暖丈夫阳气,女人阴气,治腰胯酸疼,四肢顽痹,缩小便,去阴汗,湿癣,齿痛,赤白带下。小儿惊痫,扑损瘀血,煎汤浴大风身痒。 张仲景单味使用此药,炒制打粉使用,治疗阴痒、湿疹,效果较好,也可用于皮肤病,专治湿毒痒,内外皆可用。有炎症、热证时,必须使用要配合寒凉之药。肾家有火,下部有热。及阳易举者,虽有湿,宜酙酌用之。恶丹皮,巴豆,贝母,伏硫磺。 75、地肤子 味苦寒,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久服耳聪目明,轻身耐老,为利小便要药,主膀胱热,通利五淋,强阴益精,治下焦虚而有热良,治阴卵颓疾;去风热,可做汤沐浴,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 地肤子味苦寒,可祛热,小便刺痛可用。为利尿剂,但使用时要有炎症才可使用,如尿道炎、膀胱结石等也可治阴囊肿大,可外洗、内服,还可治阳痿,尿频者忌之,因老年人尿频一般都是寒证,小肠热度不足。地肤子煮水洗眼,可明目。 76、景天 味苦平,主大热,火创身热烦邪恶气华,主女人漏下赤白,轻身明目,主治肿疡蜂螫,能吸脓拔毒。消毒止血药,火疮,丹毒,风疹、狂热赤眼,脑膜炎头痛,治虫毒蜂螫,傅肿伤,吸脓拔毒,风疹恶疮,小儿丹毒及发热。 景天大多用于外科,内科少用,治疗蜜蜂蜇伤、蝎子咬伤、刀伤、烫伤皆可,治疗恶疮、风疹。外用皆为熟制,以红景天为最好。 77、茵陈 味苦平,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为黄疸要药,功能除湿利尿,主治脾胃湿热,天行时热,周身发黄,以此为君,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石茵陈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疼痛,瘴疟,女人症瘕,并闪损乏绝。 茵陈为治疗黄疸之要药。流汗衣服染黄,可以黄芪退之,肝胆之黄,以茵陈退之。另血虚亦可导致皮肤发黄。其本性苦寒,苦能泻下,所有的湿热、中焦之热、恶心呕吐、黄疸皆可用。黄疸在经方中分为阳黄、阴黄,茵陈一般应用于阳黄。如是寒热错杂,可以热药、寒药同下治之。所有肝胆之病,皆可用茵陈,还可利尿。 78、杜若 现使用较少,一般用于甲状腺肿。 79、沙参 味苦微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为清补肺气要药,功能清肺中之热,祛肺中之痰。补肺中之气,治久咳,退邪热,安神,南沙参力减。疗胸痹,心腹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沙参产于沙地,故名。为补肺气之药,肺气不足、虚热、肺热可用,微寒之药,皆可用于消炎。肺炎亦可治,用法内服。任何治肺之药,皆可治肝,其应五行五脏,五脏相互制衡保持良好的循环,方为健康。其他脏腑依理同推。沙参色白,故入肺,色白之药,皆有滋补之效。 沙参脏腑无实热,肺虚客寒作嗽者均忌,反藜芦,恶防己。 80、白兔藿 为解毒药,可治狗咬伤、蚊虫叮咬蜜蜂蜇伤等。 81、徐长卿 味辛温,主鬼物百精蛊毒,疫疾邪恶气,温疟,久服强悍轻身,主辟邪恶,近时用者不多,功与鬼督邮相近。鬼疰精物邪恶气,杀百虫蛊毒老魅注易,立走啼哭。悲伤恍惚。 为精神科专用,胡言乱语、中邪等可用。阳明腑热也可致精神错乱,此时用承气汤可治疗。徐长卿可治疗瘟疫。 82、石龙刍,今名龙须草 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鬼注,恶毒,久服补虚羸,为泻心经之热,通利小肠膀胱要药,主治小便不通,小便带血;茎中热痛及淋闭。 龙须草为利小便之药,功效与前利小便之药相当。 83、薇衔 味苦平,主风湿痹历节痛,惊痫吐舌,悸气贼风,鼠瘘痈肿。今名鹿衔草,主治风湿痹,逐水。益筋节,疗痿躄,婴儿先天不足,暴症,逐水。疗痿躄,妇人服之,绝产无子。 鹿衔草治疗腹积水、风湿性关节炎等。 84、云实 味辛温,主泄利,肠澼,杀虫蛊毒,去邪恶结气,止痛除热,主见鬼精物,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轻身通神明。为止泻,截疟,杀虫要药。 云实专治疟疾。其与常山之效同,治疗往来寒热、下痢等疟疾症状。还可杀虫。 85、王不留行 味苦平,主金创止血,逐痛出剌,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王不留行为行血要药,走血分通血脉,行月经,下乳汁,催生定痛,治金疮,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塞,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瘘乳,妇人难产;下乳汁。 王不留行活血化瘀效果极强,治血分,通血脉,用于乳癌极好,子宫、卵巢肿瘤也可用,可止淤血痛,治疗月经不调。还可与炒麦芽相合,下乳汁,也可用于生乳汁。 走而不守,血症慎用,孕妇忌之。 86、升麻 味甘辛,主解百毒,杀百老物殃鬼,辟温疾障邪气毒蛊,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不夭,为升阳散毒要药,功能升清气,散浊邪,治斑疹疮毒,时气寒热,阳明胃经风邪,小儿惊痫,热拥不通,疗痈,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治阳明头痛,补脾胃,去皮肤风邪,解肌肉间风热,疗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牙根浮烂恶臭,太阳鼻衄,为疮家圣药。 升麻可解毒,伤口发炎都可用,阳明经有热长红斑,亦可用。长恶疮、脓疮也可用,功能解毒祛热。 凡吐衄多痰,阴虚火动,气逆呕吐,惊悸怔忡癫狂等病,均忌。误用多致危。 87、青囊(胡麻) 味甘寒,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益气,补脑髓。坚筋骨。久服耳目聪明,不饥不老增寿,乃巨胜之苗也。今称胡麻,此植物叶名青蘘,种子名胡麻。主长肌肉,补虚羸,滋润五脏,利大小肠,其油亦作解毒用。补中养气,润养五脏,补肺气,止心惊,利太小肠,耐寒暑,逐风湿气,游风头风,治劳气,产后羸困,催生落胞,细研涂发令长,白蜜蒸饵治百病。 胡麻无毒,其子为胡麻子,长期应用亦可。胡麻子含有较多油脂,凡是含油脂之药,皆为润肠之药,是滋补之药,可补骨髓、脑髓,可炒熟使用。 88、姑活(冬葵子) 味甘温,主大风邪气,湿痹寒痛。久服轻身益寿耐老,一名冬葵子。】为冷滑解热药,主滑胎易产,治热痢,通尿疗淋。疗妇人乳内闭。肿痛,根治恶疮疗淋,利小便。解蜀椒毒。冬葵苗煮汁服利小肠,治时行黄病,干叶为末及烧灰服治金疮出血。 用于寒痛,可治关节痛,可助产、滑胎,治疗奶水不出。 治疗奶水不出还可用葱白抹于乳头,再以葱须刷之,奶水即出。 冬葵苗做菜,养脾胃。 89、别羁 今无人使用。 90、屈草 今无人使用 91、淮木 今无人使用。 92、牡桂,又名桂枝 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为发表解肌要药。主温经通脉,表虚中风,治手足痛风,伤寒头痛,无汗能发,有汗能止,行肺气,散寒邪,调和营卫,横通肢节。去伤风头痛,开肌理,解表发汗,去皮肤风湿。 桂有大小之分,小桂之皮,称为肉桂大桂为桂枝。桂枝入四肢。经方中桂枝应用极广,四肢之痛皆用,性味辛甘,为阳药。主动脉,白芍主静脉,为阴药。因此要根据情况的不同,具体使用桂枝、白芍,以达到阴阳平衡。痛风、肌肉痛等,也用桂枝,心脏有问题,也用桂枝。桂枝降冲逆,入心、肝经,还可治疗奔豚证。 血证一般不用或少用桂枝。 93、肉桂 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又名肉桂。 为温补要药,主扶火助阳,温中逐寒,能引火归元,治上热下寒,破沉寒痼冷,疗霍乱转筋,心腹诸痛,疝瘕奔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