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好华
贫民
贫民
  • UID2018763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45
  • 忠实会员
720楼#
发布于:2015-11-29 22: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叶好华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腧->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九、手太阳小肠经
  1. 奇穴:肠关 肝关 心关
    手臂,从后面看,手腕骨上三寸,有个穴名叫肠关,再上三寸叫肝关,从这个地方再上三寸,叫心关。
    肠关: 把肠关掉,比如刚吃完承气汤要下利, 内急的时候又找不到厕所,可以按压此穴可以延缓。男左女右,紧急时可以帮助自己。
    可以下针,用来防止下利。还可治少腹的痛,像肠绞痛。
    肝关:当被马踢到、摔到,或肋间痛,我们都可以在对侧的肝关下针。正好在胸胁的地方痛,都可以下肝关。无所谓补泻,平补平泻。
    心关:治心脏病的,也无所谓虚实,都可在心关下针。

  2. 支正穴与小海穴
    支正穴:在阳谷穴上五寸的地方,在骨头的外侧。
    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支正是虚实都可以用,实则节弛肘废,手臂没有力气,泻之。虚则生疣,生了很多疣在皮肤表面上,都可用支正。

    小海穴:,将手肘弯起来握拳,肘关节这边有两个骨头,将两个凸出的骨头连成一条线,做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顶点的地方,叫做小海。
    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也就是小肠经的子穴。小肠经的实症在上面治,像身上生疣,就可以用。
    下针方式:手部的针,用一寸半的针,但小海用一寸的针就够了,很浅。

  3. 肩贞穴与臑腧
    臑腧:肩膀跟肩头这边,你将手抬平弯起来,肩头凹进去的地方,这是属于大肠经的肩髃穴,从肩腴穴往上走,这有个骨头,走到内侧的骨头这边,有个骨缝处就是臑腧。臑腧是手太阳、阳维脉、阳蹻脉的会穴。
    肩贞:从臑腧往下走三寸。
    大肠经跟小肠经非常的接近,在大肠跟小肠的中间,就是三焦经。
    一般很多人会痛在臑腧。我们一看是小肠经,问他“痛多久”,痛三天,就下小海。三个月,就下后溪。扎对侧。
    这些穴道要知道,虽很少用,但大都可以帮助你辨证。
  4. 天宗穴至秉风穴
    天宗穴:在肩胛骨的正中间。
    天宗很少用,但你要知道只有肩胛骨旁边的痛,都属于小肠经。

大肠经在前面,小肠经在后面,中间三焦经。
肩井穴正好在肩膀的上方这个地方,肩井不能重击,但可以下针,但不能太深,因为它是肺的上端,下太深会伤到肺造成肺气肿,要特别注意。
曲垣:从肩井穴往后,直下三寸。
秉风:从曲垣再旁开两寸。
秉风和曲垣都很少用。
  1. 肩外俞与肩中俞
    肩外俞:从陶道外开四寸的距离。
    肩中俞:从大椎开二寸。
    扎针方式:扎背针的时候,下针的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下针,呈八字形。后面膀胱经通通是这样下。不要直针,要斜刺,大约是三十度角刺到身体里面,让针尖刚好到穴位处。我们知道穴位在这里,从前面的半寸,有的是一寸,看针多长。下针斜刺到底下,刚好在两个肋骨中间。只要是扎到穴道,穴道周围都可以看到一圈粉红色在穴道四周。
    肩中俞和肩外俞,这些是肩膀酸痛的近取穴。也是项强的近取穴。
  2. 天窗、天容与颧髎穴
    脖子都有两个大筋,进到大筋的内侧这穴道叫人迎,从人迎这里摸进去,有人迎脉。从人迎横开三寸,就是天窗。天窗穴在小肠经上面。天窗可以治疗喉咙的问题。
    人迎横开一寸半的地方,刚好是大筋的后方,就是扶突穴。
    天容:在耳朵的正下方。可治脖子的甲状腺肿,脖子里面有肿瘤,硬块等。
    下针方式:头部的穴道,我们可以下针,但差不多下五分,下得很浅。下针的时候都要先用指甲切它,从指甲旁边下进去,这样就不会针到动脉血管。
    颧髎:瞳子髎就是我们讲的太阳穴。瞳子髎下三寸,就是颧髎。很少下针。偶尔会用到治上牙痛。
  3. 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
    耳朵前面有个骨缝,要张口才能找到。这个骨缝分上中下,上面叫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听宫穴,就是小肠经的经过耳朵的地方。
    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治疗耳朵化脓、发炎、耳鸣。
    下针方式:下听宫的时候,病人嘴巴要张开来,针直接进去,闭嘴就没有穴道,下针前找个东西塞在嘴巴里面。因为在扎进去之后闭嘴,针就卡在那边,会整个弯掉,拔不出来。这三个穴道不要留针很久,大概是五分,十分钟就可以了。针进去时,直接下一寸那么深。可以左右捻捻,平补平泻,插提都可以,都不会伤到,补泻都可以用。

    一般来说,我们治疗耳朵流脓、化脓的时候,我们常用喷剂。我们常用的麝香矾石散,麝香它无孔不入,麝香加一点进去,然后再加矾石,可以保持耳朵干燥,里面没有水分了,那发炎就去掉了,炎就好像病毒喜欢待在水里面一样。再下针止痛,很快就治好了。耳门听宫听会三针都可以下,你可以交换下的,只要有化脓,一定要保持干燥,炎症就不会再生。

    十、足太阳膀胱经
    1. 州都之官:膀胱
    膀胱经,下午三点到五点,膀胱经是最大、穴道最多的经络。
    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第一种是从三焦,三焦是油网,水是从三焦渗透进去的。第二个是输尿管,从肾脏流进来。
连永刚
贫民
贫民
  • UID2018667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9
721楼#
发布于:2015-11-29 22: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 连永刚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1.支正穴 阳谷穴上五寸,小肠经的络穴,虚实都可用,实则节弛肘废,手臂没有力气,泻之。虚则生疣,也可用支正。
2.小海穴 手肘弯起来握拳,这边有两个骨头,手这有个骨头,这边也有个骨头,将两个凸出来的骨头连成一条线,做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顶点的地方是小肠经的合穴,子穴。小肠经的实症,用小海治。
手部的针,用一寸半。小海很浅,用一寸针。
3.肩髃穴  手抬平弯起来,肩头凹进去的地方是属于大肠经的肩髃穴,
4.臑腧穴  肩髃穴走到内侧的骨头这边有个骨缝,称为臑腧。是手太阳、阳维脉、阳蹻脉的会穴
5.肩贞穴 臑腧下三寸,
很多人会痛在臑腧。我们一看是小肠经,问他“痛多久”,痛三天,就下小海。三个月,就下后溪。对侧下针。
6.天宗穴 在肩胛骨有个三角形正中间就是,很少用
7.曲垣肩井穴往后,直下三寸,
8.秉风  从曲垣旁开两寸,
大肠经在前面,小肠经在后面,中间三焦经。肩井上痛,是胆经,后面痛,痛到三寸的地方就是小肠经。在三寸跟肩井中间就是三焦经。所以,确定是哪一条经痛,在该经的子穴或母穴做补泻,或者在原穴上做补泻就。原穴阳经才有,阴经没有原穴。
9.肩外俞 从陶道外开四寸的
10.肩中俞 从大椎开二寸
扎背针的时候,下针的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下针,呈八字形。
肩中俞和肩外俞,是肩膀酸痛的近取穴。
11.天窗  人迎横开三寸,可治疗喉咙问题,
12.天容  从人的侧面看,在耳朵正下方,脖子的甲状腺肿,脖子里面有肿瘤,硬块,天容通通可以治。
13.足头部的穴道,下得很浅。下针的时候都要先用指甲切它,从指甲旁边下进去,这样就不会针到动脉血管。下五分针。
14.颧髎  眼睛的后方有个凹谷叫做瞳子髎,就是太阳穴。瞳子髎下三寸,就是颧髎。很少下针。颧髎偶尔会治上牙痛。
15.听宫穴 在耳朵前面有一个像山峰的东西,叫耳屏。前面有个骨缝,先闭口,再嘴张开,就有一个骨缝。以这个骨缝为主,分上中下,上面叫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治疗耳朵化脓、发炎 、耳鸣 、通通可以下听宫。直刺1寸,中耳炎可用麝香矾石散外用,保持耳内干燥,没有水分,病毒没有水就很快治愈了。
有三条经,三焦经、小肠经、胆经经过我们耳朵。
路顺利
贫民
贫民
  • UID20187346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48
722楼#
发布于:2015-11-29 22: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路顺利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9、奇穴:左手为准。左手,从后方看,手腕骨上三寸是肠关、再上三寸是肝关、再上三寸是心关。奇穴在骨头的内侧,骨头的外侧就是小肠经。
肠关:可下针,用于下沥止沥。少腹痛针三阴交、关元、中极还是痛,就针肠关。
肝关:肝癌等,痛右边,下左边肝关。肝病痛等胸胁部分痛,也可以对侧下针,平补平泻
心关:心脏虚实证都可下针。
10、支正穴与小海穴
支正穴:阳谷穴上5寸,骨头的外侧。小肠经的络穴。虚实证皆可。实则节弛肘废,手臂没有力气,泻之。虚则生疣,生了很多疣在皮肤表面上,都可用支正
小海穴:小肠经的合穴,也是子穴。屈肘后两根凸出骨头连线后作三角形,另一个顶点就是小海穴。压到筋会麻。针直接下。治实证,身上生疣。手部的针下1.5寸,小海下1寸。
11、肩贞穴与臑腧
臑腧穴:大肠经肩髃穴往内走有个骨缝是臑腧穴
肩贞穴:臑腧穴下三寸。大肠经与小肠经非常接近,其中间是三焦经。臑腧穴、肩贞穴痛三天针小海,痛三月扎后溪穴,再扎对侧。
12、天宗穴至秉风穴
天宗穴:肩胛骨正中间处。用得少,肩胛骨旁痛属小肠经。大肠经前面,小肠经后面,中间是三焦经。
曲垣穴:胆经肩井穴直后三寸。这三寸是三焦经经过处。这三寸痛是三焦经痛,下两寸痛是小肠经痛。
秉风穴:曲垣穴下两寸。
13、肩外俞与肩中俞
肩外俞:第一胸椎下是陶道穴,。陶道穴外开4寸是肩外俞。
肩中俞:大椎穴开2寸。左右并开。
背部穴道下针,是从脊椎水平往外方向。肩膀酸痛近取穴,项强(中风、温病、高血压、瓣膜闭锁都会造成项强)近取穴。
不用直针,斜刺。不要从四寸地方下针,要从三寸的地方斜刺,离穴道半寸到1寸,离身体角度30°下针,扎到穴道的位置即可,会看到穴道周围粉红色的气。
14、天窗、天容与颧髎穴
天窗:人迎穴横开三寸是天窗穴。治疗后喉咙问题。
天容穴:耳朵的正下方,颌骨处,颈部的穴道,下针浅,差不多下五分。下针的时候都要先用指甲切它,从指甲旁边下进去,这样就不会针到动脉血管。 脖子的甲状腺肿,脖子上的肿瘤硬块都在此下针。
颧髎穴:太阳穴处也叫瞳子髎,瞳子髎下三寸就是颧髎。很少下针,压痛可近取此穴。
16、 听宫穴
耳朵前面,嘴张开时骨缝会漏出来,会有凹陷处。以骨缝为主,分上中下,上部有耳门,中部有停工,下部是听会。下针时嘴巴张开,在病人嘴里放毛巾等东西,针不留很久,留大概3~5分钟。直针下去约1寸,无所谓补泻,左右捻捻。
耳朵流脓化脓,黄色腥臭味,是实证,用泻的手法。耳鸣则是虚证,用补的手法。
治疗耳朵流脓时,常用麝香矾石散喷剂,麝香无孔不入,加一点进去,然后再加矾石,可保持耳朵干燥,没有水分了,那发炎就去掉了,病毒喜欢待在水里。 化脓一定要保持干燥,炎症就不会再生。
三针都可以下,也可两针交换的。
足太阳膀胱经
1、 州都之官
膀胱是下午3~5时,是最大的穴道最多的经脉。膀胱上面是小肠,膀胱是水。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三焦是油网,把膀胱包住。水从三焦一滴滴渗透进去。肺的水进入肾,接受小肠的火而汽化,然后进入命门,水和营养受热顺着督脉一路进入大脑。
李彩云
贫民
贫民
  • UID20181535
  • 粉丝2
  • 关注1
  • 发帖数23
723楼#
发布于:2015-11-29 22: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李彩云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学习心得手太阳小肠经之:8、奇穴:肠关手腕骨尺侧上三寸,叫肠关,顾名思义,就是把肠关掉,比如刚吃完承气汤要下利,而马路上又堵车,又找不到厕所,又很内急,这怎么办?男左女右,这左手是肠关,拿右手压肠关,压到时心里同时要想我不想上厕所,大概想三次,便意就没有了,就不会想上厕所了。如果便意很强,就一直不断的压着它直到上厕所。也可以下针,用来防止下利。少腹的痛,像肠绞痛 ,三阴交下去,还痛,公孙,关元,中极也下去,但腹部还痛。就下肠关,肠关下去,痛当场就去掉了,见效很快。9、奇穴:肝关手腕骨尺侧上六寸,叫肝关。像肝癌到后来非常的疼痛,西医会开吗啡止痛,如果痛右边,就下左边的肝关,针下去平补平泻,痛就慢慢去掉了。如果是右边的痛,可能是被马踢到、摔到等等,或肋间痛,我们都可以在对侧的肝关下针。正好在胸胁的地方,都可以下肝关。肝病也可以下肝关。因为是经外奇穴,所以无所谓补泻,平补平泻。10、奇穴 :心关手腕骨尺侧上九寸,叫心关。心关呢?就是治心脏病的,也无所谓虚实,不管是心脏的虚症或心脏的实症,都可在心关下针。11、支正穴与小海穴支正穴在阳谷穴上五寸的地方,在骨头的外侧。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支正是虚实都可以用,实则节弛肘废,手臂没有力气,泻之。虚则生疣,生了很多疣在皮肤表面上,都可用支正。将手肘弯起来握拳,将两个凸出来的骨头连成一条线,做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顶点的地方,叫做小海。如果压到小海,压一下,筋就麻了。手部的针,用一寸半的针,但小海用一寸的针就够了,一下子就下到了,很浅。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也就是小肠经的子穴。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子穴。子穴顾名思义,小肠经的实症在上面治,像身上生疣 ,就可以用。就是小肠经的实症,都可以用小海来治。12、肩贞穴与臑腧将手抬平,弯起来,肩膀跟肩头凹进去的地方,这是属于大肠经的肩髃穴,从肩腴穴往上走,走到内侧的骨头这边,有个骨缝,我们称为臑腧。从臑腧往下走三寸,就是肩贞穴。这个距离是三寸,所以大肠经跟小肠经非常的接近,在大肠跟小肠的中间,就是三焦经。要先找臑腧,再从臑腧下三寸找肩贞穴。有时病人说,我痛到后面去,指的地方正好就是臑腧、肩贞。一般很多人会痛在臑腧。我们一看是小肠经,问他“痛多久”,痛三天,就下小海。三个月,就下后溪。穴道就这样取的。看身体那边痛,我们再扎对侧。会选穴,一针就够了。这些穴道要知道,虽很少用,但大都可以帮助辨证。臑腧是手太阳、阳维脉、阳蹻脉的会穴。13、天宗穴从肩胛骨摸上去,会有两个三角形。在这肩胛骨的正中间,就是天宗穴。要知道只有肩胛骨旁边的痛,都属于小肠经。大肠经在前面,小肠经在后面,中间三焦经。14、秉风穴曲垣跟秉风怎么找?我们先找肩井,肩井本身是胆经的穴道,肩膀上肌肉,有个三角形,正上方最顶端,在这个缺盆骨头跟颈部正中间,是肩井穴,肩井穴摸都可以摸到。肩井穴正好在肩膀的上方这个地方,肩井不能重击,但可以下针,但不能太深,因为它是肺的上端,下太深会伤到肺造成肺气肿,要特别注意。找到肩井穴后以,从肩井穴往后,直下三寸,就是我们现在介绍的这个曲垣。从曲垣再旁开两寸,就是我们讲的秉风。中间差三寸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秉风和曲垣都很少用。所以如果病人说肩井上痛,就是胆经,后面这边痛,痛到三寸的地方就是小肠经。在三寸跟肩井中间就是三焦经。所以,确定是那一条经产生的痛,我们在该经的子穴或母穴做补泻,或者在原穴上做补泻就可以了。原穴是阳经才有,阴经没有原穴。15、肩外俞与肩中俞肩外俞是从陶道外开四寸的距离。肩中俞是从大椎开二寸。左边右边都有。肩中俞,我们扎背针的时候,下针的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下针,呈八字形。后面膀胱经通通是这样下。我们在背后下针的手法都是这样子,所以很整齐,这一排这样下来。顾名思义,肩中俞和肩外俞,这些是肩膀酸痛的近取穴。项强的时候,可能是得到太阳中风或温病造成项强,或像西医讲的高血压,也会造成项强,瓣膜闭锁不全也会项强。但我们不管病是什么,中医是辨证论治,项强时通通可以治疗。不要直针,要斜刺。斜刺的时候,如这是四寸,你要从三寸的地方斜刺透到四寸,在四寸的地方就正好碰到穴道。要在前一寸或半寸,要看针的长短,大概三十度针斜刺到身体里面。这是穴位,我们知道穴位在这里,从前面的半寸,有的是一寸,看针多长。下针斜刺到底下,刚好在两个肋骨中间。针柄在这,针尖在这,要刚好扎到穴道。你只要是扎到穴道,穴道周围都可以看到一圈粉红色在穴道四周。16、天窗、天容与颧髎穴足阳明胃经进入大迎后下来,进到大筋的内侧这穴道叫人迎,从人迎这里摸进去,有一个脉,人迎脉在这里。从人迎横开三寸,是天窗。三寸的地方是天窗,中间一寸半的地方,刚好是大筋的后方,就是扶突穴。三寸的地方,就是天窗穴,天窗穴在小肠经上面。天窗可以治疗喉咙的问题,那至于书里写的痔瘘,西医说的痔疮,效用不大。再下来是天容。天容在耳朵的下方。从人的侧面看,耳朵在这边,在耳朵正下方。一般来说,头部的穴道,我们可以下针,但差不多下五分,下得很浅。下针的时候都要先用指甲切它,从指甲旁边下进去,这样就不会针到动脉血管。像脖子的甲状腺肿 ,脖子里面有肿瘤,硬块,天容通通可以治。颧髎在眼睛这边,眼睛的后方有个凹谷叫做瞳子髎。瞳子髎就是我们讲的太阳穴。那这瞳子髎下三寸,就是颧髎,知道位置就好了,很少下针。颧髎偶尔会用到治上牙痛。17、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在耳朵前面有一个像山峰的东西,叫耳屏,像个屏风一样嘛。所以叫耳屏。前面有个骨缝,要张口才能找到。先闭口,再嘴张开,就有一个骨缝跑出来。以前面这个骨缝为主,分上中下,上面叫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三焦经、小肠经、胆经经过我们耳朵里面。正中间是听宫穴,就是小肠经的经过。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治疗耳朵化脓、发炎、耳鸣、通通可以下听宫。下听宫的时候,病人嘴巴要张开来,针直接进去,闭嘴就没有穴道,你可以找个东西塞在嘴巴里面。针进去时,直接下一寸那么深。这穴道可以左右捻捻,平补平泻,插提都可以,都不会伤到,无所谓补泻,补泻都可以用。一般来说耳朵流脓,黄色的、腥臭味,这些都是实症,用泻的手法。那耳朵听力很差,常有耳鸣,或火车的声音,鸡叫的声音,什么声音都有,那你不用管它,耳鸣、耳朵痛,耳朵流脓,通通可以下。一般来说,我们治疗耳朵流脓、化脓的时候,我们常用喷剂。我们常用的麝香矾石散,麝香它无孔不入,麝香加一点进去,然后再加矾石,可以保持耳朵干燥。我们还有很多配方可以保持耳朵干燥,只要保持里面干燥的话,里面没有水分了,那发炎就去掉了,炎就好像病毒喜欢待在水里面一样。中医是改变环境,把环境一改变,病毒就不会来了。那怎么改变,我们用外用的粉剂让它进去,一干燥后,这些病毒没有水,很快的就治好了,再下针止痛,很快就治好了。这是很容易治的病,不要小题大作。那书上写听宫,耳鸣,好像蝉在叫,鸟叫、火车什么声音怪病都有,不管它,都可以下针。耳门听宫听会三针都可以下,你可以用交换的,今天听宫,下次可以耳门、听会、可以换来换去。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所以只要有化脓,一定要保持干燥,炎症就不会再生。
王芬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1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11
724楼#
发布于:2015-11-29 22:53
@助教-中山-吴泳茵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芬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九、手太阳小肠经
6、奇穴:肠关 肝关 心关
男左女右,下针的时候,是在骨头的后方,所以在骨头的上方是小肠经,在骨头下方这边有三个穴
道。手要平着摆。因为是经外奇穴,所以无所谓补泻,平补平泻。
a.肠关:手腕骨上三寸,有个穴名叫肠关。
下左手是肠关,拿右手压肠关,压到时心里同时要想我不想上厕所,大概想三次,便意就没有了,就不会想上厕所了。你如果便意很强,就一直不断的压着它,确定找到厕所,裤子都脱了,再把手放开。少腹的痛,像肠绞痛 ,下三阴交,因三阴交主腹。如果三阴交下去,公孙,关元,中极也下去,但腹部还痛。下肠关
b.肠关:肠关再上三寸叫肝关。
肝癌后期,如果痛右边,就下左边的肝关,针下去平补平泻,痛就慢慢去掉了。如果是右边的痛,可能是被马踢到、摔到等等,或肋间痛,在对侧的肝关下针。正好在胸胁的地方,都可以下肝关。肝病 也
可以下肝关。
    c.肝关:肝关再上三寸叫心关。
    就是治心脏病 的,也无所谓虚实,不管是心脏的虚症或心脏的实症,都可在心关下针。
7、支正穴与小海穴
a.支正穴:支正穴在阳谷穴上五寸的地方,在骨头的外侧。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支正是虚实都可
以用,实则节弛肘废,手臂没有力气,泻之。虚则生疣,生了很多疣在皮肤表面上,都可用支正。
     b. 小海穴:将手肘弯起来握拳,手肘尖有两个骨头,,将两个凸出来的骨头连成一条线,做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顶点叫做小海。压到小海,压一下,筋就麻了。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也就是小肠经的子穴。小肠经的实症在上面治,像身上生疣是小肠经的实症,都可以用小海来治。
手部的针,用一寸半的针,但小海用一寸的针,,很浅。
8、肩贞穴与臑腧
    a.臑腧:大肠经的肩髃穴,从肩髃穴往上走,有个骨头,走到内侧的骨头这边,有个骨缝,我们称为臑腧。
b.肩贞穴:从臑腧往下走三寸,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肩贞穴。
所以大肠经跟小肠经非常的接近,在大肠跟小肠的中间,就是三焦经。
9、天宗穴至秉风穴
a.天宗:两边肩胛骨摸上去,会有两个三角形。在这肩胛骨的正中间,就是天宗穴。
    b.曲垣:先找肩井,找到肩井穴后以,从肩井穴往后,直下三寸,就是我们现在介绍的这个曲垣。
    c.秉风:从曲垣再旁开两寸,就是我们讲的秉风。
秉风和曲垣都很少用,所以,确定是那一条经产生的痛,我们在该经的子穴或母穴做补泻,或者在原穴上做补泻就可以了。原穴是阳经才有,阴经没有原穴。
10、肩外俞与肩中俞
a.肩外俞:第一椎在督脉上面,称大椎。第一椎下叫陶道。肩外俞是从陶道外开四寸的距离。
b.肩中俞:是从大椎开二寸。
我们扎背针的时候,下针的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下针,呈八字形。后面膀胱经通通是这样下。肩中俞和肩外俞,这些是肩膀酸痛 的近取穴。
11、天窗、天容与颧髎穴
a.天窗:足阳明胃经进入大迎后下来,进到大筋的内侧这穴道叫人迎,从人迎这里摸进去,有一个脉,从人迎横开三寸,就是我们的天窗。
天窗可以治疗喉咙的问题,
b.天容:天容在耳朵的下方。从人的侧面看,在耳朵正下方。
头部的穴道,我们可以下针,但差不多下五分,下得很浅。下针的时候都要先用指甲切它,从指甲旁边下进去,这样就不会针到动脉血管。像脖子的甲状腺肿 ,脖子里面有肿瘤,硬块,天容可以治。
c.颧髎:颧髎在眼睛的后方有个凹谷叫做瞳子髎。瞳子髎就是我们讲的太阳穴。瞳子髎下三寸,就是颧髎,很少下针。颧髎偶尔会用到治上牙痛 。
12、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
听宫:在有个骨缝,要张口才能找到。先闭口,再嘴张开,就有一个骨缝。分上中下,上面叫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
正中间是听宫穴,是小肠经的经过。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治疗耳朵化脓 、发炎 、耳鸣 、通通可以下听宫。
下听宫的时候,病人嘴巴要张开来,针直接进去,我们放个毛巾之类的东西在嘴巴。这三个穴道不要留针很久,大概是五分,十分钟就可以了,
针直接下一寸那么深。这穴道可以左右捻捻,平补平泻,插提都可以,都不会伤到,无所谓补泻,补泻都可以用。一般来说耳朵流脓,黄色的、腥臭味,这些都是实症,用泻的手法。我们治疗耳朵流脓、化脓的时候,常用麝香矾石散,可以保持耳朵干燥。
耳门听宫听会三针都可以下,可以用交换的,今天听宫,下次可以耳门、听会.
十、足太阳膀胱经
1、州都之官:膀胱
足太阳膀胱经。在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五行里面属火,膀胱是水。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第一种是从三焦,三焦是油网,泌也,是渗透的意思,水是渗透进去的。还有一个是西方医学知道的输尿管,从肾脏流进来。
赵芳芳
新手
新手
  • UID20183122
  • 粉丝2
  • 关注3
  • 发帖数8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725楼#
发布于:2015-11-29 22: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赵芳芳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手太阳小肠经||奇穴:肠关  肝关  心关
肠关顾名思义把肠关掉,可缓解内急。男左女右,需要时按住该穴。也可下针防止下痢。少腹像肠绞痛 ,可下三阴交(主腹),还可下公孙、关元、中极。如果还痛可再下肠关。
肝关
肝癌后期的疼痛可用肝关穴;胸胁部位疼痛
下针对侧治疗,平补平泻
心关
心脏实证虚证都可

支正穴(小肠经络穴)
在阳谷穴上五寸
实则节弛肘废,手臂没有力气,泻之。虚则生疣,在皮肤表面生疣,都可用支正。


小海穴(肠经子穴)
曲肘两骨连线正三角形顶点处
实症如生疣都可以用小海
下针1寸左右


肩贞穴(少用)
臑腧下三寸


臑腧穴(nao2yu2)(少用)
后背骨缝处如下图
手太阳、阳维脉、阳蹻脉的会穴

天宗穴(少用)
肩胛骨正中间
后背肩胛骨附近的病症都属于小肠经,前面的问题是大肠经


肩井穴(胆经穴位)
肩膀上三角形肌肉正上方最顶端
不能重击,只能下浅针(否则伤到肺)
肩井上痛是胆经的问题,肩井后三寸痛是小肠经问题,肩井和后三寸之间是三焦经的问题。


曲垣(少用)
肩井穴后三寸


秉风(少用)
曲垣下两寸


肩外俞
第一椎下(陶道)外开四寸
肩膀酸痛、项强的近取穴


肩中俞
第一椎上(大椎)外开两寸
肩膀酸痛、项强的近取穴
【下背针是从督脉到手臂方向下针,左右呈八字形,针尖到达穴位处,也就是说要在穴位前半寸下针。30°下针】


天窗
人迎旁开三寸
治疗喉咙问题(近取穴)


天容
耳朵正下方
【颈部穴位下针只下五分,手指甲切开血管再下针】


颧髎穴(quan2liao2)-少下针
太阳穴(瞳子髎)下三寸
可治疗上牙痛


耳门、听宫穴、听会(常用)
耳鸣耳脓中耳炎
开口下针(可放毛巾或硬物卡在口中),下针1寸、留针5分。
可补可泻。耳朵流浓、腥臭味为实症要泻
【耳朵有三焦经、小肠经和胆经经过】
【一般治疗耳朵流脓、化脓的时候,常用喷剂麝香矾石散,保持耳朵干燥,炎症就会去掉】
三穴位可轮流下针



||足太阳膀胱经||
下午三点到五点
膀胱后面是小肠属火,膀胱是水。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一是从三焦(油网)泌也(渗透);一是输尿管,从肾脏流进来。
水在人体中蒸馏两次。
肾水来自肺脏,肺的水下达到肾脏后,因肾跟小肠相邻,肾的水会气化,然后进入命门。水进入命门后水跟肾的营养顺着督脉跑到脑部,这是第一次气化(给脑部)。 蒸发了以后的残渣会从肾脏经过输尿管再给膀胱,其中好的营养会再气化第二次,顺着三焦油网再进入肝脏(水生木)。
任立业
新手
新手
  • UID20187910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58
726楼#
发布于:2015-11-29 23:03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任立业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号《针灸大成》第31课学习心得
十二正经之手太阳小肠经
1、该经循行路线起自手小指尺侧端,沿手掌尺侧缘上行,出尺骨茎突,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从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向上,沿上臂后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绕肩胛,在大椎穴处(后颈部椎骨隆起处)与督脉相会。 又向前进入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食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属小肠。其分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面颊到外眼角,又折回进入耳中。另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经眶下,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2、该经脉腧穴有少泽 、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共19穴,左右合38穴。
3、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下颌肿、耳聋、中耳炎、眼痛、头痛、扁桃体、失眠、落枕、肩痛、腰扭伤,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4、奇穴:肠关、肝关、心关
在尺骨内侧缘,腕骨上三寸为肠关穴,肠关上三寸为肝关穴,肝关穴上三寸为心关穴,下针在骨头后方下针,病人躺在床上手平放下针,肠关穴顾名思义把肠子关掉的意思主治下利、少腹痛、肠绞痛。肝关穴功能主治:两侧胸胁痛、肝癌晚期疼痛,心关主治心脏病不分虚实证。
5、支正穴和小海穴
阳谷穴上五寸为支正穴,是小肠经的络穴虚实证都可以用如手臂没力气和疣等,小海穴屈肘肱骨内侧髁和尺骨鹰嘴连线做成正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为穴位,小海穴为小肠经的合穴也是子穴,小肠的实证都可以在小海穴用一寸针下针做泻法。
6、肩贞穴和臑俞穴
肩髎穴外错一个骨头凹陷处为臑俞穴,臑俞穴下三寸为肩贞穴,这些穴位主要是帮助诊断,很少使用如臑俞穴疼痛新证为实证针刺子穴小海,三个月久病为虚证针刺后溪穴就可以了。
7、天宗穴、秉风穴、肩中俞、肩外俞、天窗穴、天容穴、颧髎穴
天宗穴在肩胛骨正中间,肩井穴(胆经穴肩部三角肌最高点为此穴,下面是肺经针刺应注意)直下三寸为曲垣穴,曲垣穴旁开两寸为秉风穴,大椎旁开两寸为肩中俞,陶道穴旁开四寸为肩外腧,人迎穴旁开三寸为天窗穴,耳朵的正下方为天容穴,瞳子髎穴下三寸为颧髎穴,以上穴位很少用知道就好,肩背部穴位针刺应朝外针刺在穴位旁开0.5寸处进针针刺角度和皮肤成30度角。
8、听宫穴
耳屏正前方张口凹陷处取之,上面是耳门穴下面是听会穴,用一寸半针刺平补平泻可以提插捻转,留针5到10分钟,功能主治:耳鸣、耳痛、耳朵发炎流脓等,解决炎症最主要的办法是保持干燥,炎症就不会再生了。
 中医的可贵之处在于灵活,学习中医不能拘泥关键在于“悟”字

 
张文杰
贫民
贫民
  • UID2018806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7
  • 社区居民
727楼#
发布于:2015-11-29 23: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文杰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1,肠关:按也可以,下针也可以,治疗少腹痛,肠子痛,
2.肝关:肝癌疼痛,肋间痛(下对侧的肝关),肝病也可以
3.心关:心脏病,心脏的虚实证都可以下针
4.支正与小海
支正阳谷穴上5寸,小肠经络穴,用来治疗手肘无力,手肘很多疣
   小海:小肠经的合穴,子穴,下1寸就可以,在手肘尺侧,外侧可以摸到两个骨头,连线做等边三角形,外侧那个点即是小海
   用来治疗小肠经的实证,疣等
5.肩贞至臑腧
将手平抬,肩膀和肩头中间有一凹陷地方,这是大肠经的肩(骨禺)穴,从此处往上走,有个骨头,内侧骨头这儿有个骨缝,我们称之臑腧。此处下3寸为肩贞,大肠经和小肠经中间就是三焦经,
有人在此处痛,痛时间段几天就下小海,好几个月了就下后溪,一般扎对侧的穴位。
6.天宗至秉风
 肩胛骨的正中间为天宗,此处痛为小肠经的病,
肩膀肌肉有个三角形成正上方最顶端为肩井,此处可以下针但是不能深刺,因为下面是肺尖,也不能重击,肩井下3寸为曲垣,在旁开2寸是秉风,一般用于诊断,很少下针
7.肩外俞和肩中俞
大椎下是陶道,大椎旁开2寸为肩中俞,陶道旁开4寸为肩外俞,这两个穴位是从身体内侧向身体外侧下针,是肩膀酸痛的近取穴,也可用于項强,什么原因导致的都可以用,斜刺时在穴位的前1寸或者0.5寸下针,扎到穴位时可以看见一圈粉红色,
8.天窗,天容和颧髎
人迎横开3寸为天窗,旁开1.5寸,刚好在脖子两边大筋的后方,就是扶突穴,天窗穴在小肠经上,可以治疗喉咙的问题,
天容:在耳朵的下方,下针5分,不可太深,要用指甲拨开动脉,用于治疗甲状腺肿,脖子里面有硬块,肿瘤等问题
颧髎:太阳穴下3寸
一般不针
9.听宫
耳朵前有个骨缝,张嘴时可以找到,
用于治疗耳朵化脓,发炎,耳鸣等。下针时下1寸,平补平泻,一般耳朵流脓,黄颜色,腥臭味都是实证,
耳朵之所以有脓是由于里面潮湿,保持里面干燥,炎症就去掉了

梁海霞
会员
会员
  • UID2014766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8
728楼#
发布于:2015-11-29 23:08
中医经典魔特训8班梁海霞申请
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三十一课学习心得
支正穴与小海穴
在阳谷上五寸的地方,在骨头外侧,就是支正穴。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治疗虚实症,实则节弛肘废,手臂没有力,泻之;虚则生疣,在皮肤表面。
将手肘弯起来握拳,有两个骨头,将两个凸出来的骨头连成一条线,做成一个正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就是小海穴。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也是小肠经的子穴。治疗实症,面、身上生疣。下针用一寸针,下针很浅。
肩贞穴与臑腧
从肩腴穴往上走到内侧的骨头,这边有个骨缝,称为臑腧。
从臑腧往下走三寸是肩贞穴
痛三天就下小海,三个月就下后溪穴。可用对侧治疗方法。帮助诊断辨证,臑腧是手太阳,阳维脉,阳蹻脉的会穴。
天宗穴与秉风穴
在两边肩胛骨,摸上去两边都会有两个三角形,在肩胛骨正中间,就是天宗穴。
只有肩胛骨旁边的痛,属于小肠经,大肠经在前面,小肠经在后面,中间是三焦经。
曲垣跟秉风
肩井本身就是胆经的穴道,肩井不能重击,可下针,但不能下得太深。肩井穴往后直下三寸,就是曲垣。
曲垣再旁开二寸,就是秉风。(中间差三寸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
病人肩井痛,就是胆经,后面这边痛,痛到三寸的地方就是小肠经,在三寸跟肩井中间就是三焦经。所以,确定是那条经络产生的,就在该经的子穴或母穴做补泻,或者在原穴做补泻。
肩外俞与肩中俞
督脉第一椎上称大椎,第一椎下叫陶道。肩外俞是从陶道外开四寸的距离。肩中俞是从大椎开二寸,(左右各一个穴道)

肩中俞扎背针,下针方向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下针呈八字形,后背膀胱经下针统统都是这样。
肩中俞与肩外俞治疗肩膀胱酸痛、强项痛等、的近取穴。要斜刺,如是四寸,从三十的地方斜刺透到四寸,在四寸的地方就正好硑到穴道,刺针大约三十角度,在下两肋骨中间,扎到穴道可以看到圈粉红色在穴道上。
天窗、天容、颧髎穴
人迎穴横开三寸,就是天窗。
天窗中间一寸半的地方,刚好是大筋的后方就是扶突穴。
天窗在小肠上面,治疗喉咙的问题。
天容在耳朵的下方,下针很浅,差不多下五分。治疗甲状腺肿,脖子肿瘤,硬块。
在眼睛的后方有凹谷,就是瞳子髎。瞳子髎就是太阳穴。瞳子髎下三寸就是颧髎。少下针,治疗牙痛。
听宫穴(耳鸣、耳脓、耳中炎)
在耳屏有个骨缝,要张口才能找到,分上中下上面叫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
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治疗耳朵化脓,发炎,耳鸣,通通可以下听宫,三个穴道不要留针太久,下一寸深,左右捻捻,插提都可以用。
如果化脓常用喷剂,如麝香矾石散。
戴春蓉
贫民
贫民
  • UID20184485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7
729楼#
发布于:2015-11-29 23: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肠关,顾名思义,就是把肠关掉。比如刚吃完承气汤要下利,又找不到厕所,又内急时,男左女右,按肠关等找到厕所再松开。也可以下针,防止下利。少腹痛也可以。
肝关,肝癌晚期疼痛,痛右边,下左边针,针下去平补平泻,痛就慢慢去掉了,被马踢到,摔倒,肋骨痛,都可以在对侧的肝关下针,肝病也可以。因为是经外奇穴,所以无所谓补泻。心关就是治心脏病的。虚实都可以。
支正穴在阳谷穴上五寸的地方,在骨头的外侧,是络穴,虚实都可以用,实则节驰肘废,手臂没有力气,泻之,虚则生疣。
小海穴,是合穴,也是子穴。实证在上面治,像身上长疣。用一寸针。
臑腧穴是手太阳,阳维脉,阳蹻脉的会穴,一般痛在这里。痛三天下小海,三个月下后溪。臑腧往下走三寸,是肩贞穴。
肩胛骨的正中间,就是天宗穴。只要是肩胛骨旁边的痛,都属于小肠经。大肠经在前面。小肠经在后面,中间是三焦经。
肩井穴不能重击,但可下针,不能太深,因为是肺的上端,下太深会伤到肺造成肺气肿。特别注意。
肩井穴往后直下三寸是曲垣,从曲坯旁开两寸,就是秉风。
肩外俞是从第_椎下外开4寸的距离。肩中俞是从大椎开二寸。下针的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下针,呈八字形后面膀胱经通通这样下。肩中俞和肩外俞都是肩膀酸痛的近取穴,下针时要斜刺,要再前一寸或半寸以三十度的斜角刺到底下,刚好在俩个肋骨中间。只要扎到穴道,就会在周围看到粉红色。
人迎横开三寸是天窗,可以治喉咙的问题。天容在耳朵的下方,下针是要用指甲切它,从指甲旁边下进去,这样就不会针到动脉血管。像脖子的甲状腺肿,脖子里面有肿瘤,硬块,天容通通可以治。
瞳子髎下三寸是颧髎,偶尔用到治上牙痛。
听宫穴治疗耳朵化脓,发炎,耳鸣。下听宫的时候,病人嘴巴要张开,针直接进去,闭嘴就没有穴道。下一寸深,平补平泻,插提都可以。一般来说耳朵流脓,黄色的,腥臭味都是实证。用泻的手法。不管是耳鸣像火车,像飞机,像其他都可以在这下针。
一般治疗耳朵流脓,化脓的时候,常用喷剂,常用麝香矾石散。保持耳朵干燥。只要里面干燥,没有水分,那发炎就去掉了,炎就好像病毒喜欢待水里一样。中医是改变环境。
耳门听宫听会三针都可以下,可以换来换去扎。
膀胱经是下去三到五点,是最大,穴道最多的经络。
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五行属火,膀胱属水,水有俩种管道进入膀胱,第一种是从三焦,泌也,是渗透的意思。水是渗透进去的。还有一个是西方医学知道的输尿管,从肾脏流进来。
肾水来自肺脏,肺的水下达肾脏以后,因肾与小肠靠在一起,水在上面,火在下面烧,肾的水就会气化,气化后进入所谓命门的地方,这个水很热,因为小肠不断加热,水进入命门以后,水和肾的营养,就顺着督脉,一路跑到脑部,给脑袋用。
程晓平
新手
新手
  • UID20186214
  • 粉丝2
  • 关注3
  • 发帖数79
730楼#
发布于:2015-11-30 00: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程晓平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九、手太阳小肠经
(六)奇穴:肠关、肝关、心关
经外奇穴,无所谓虚实补泻,平补平泻即可。
1.肠关:手臂内侧(小手指侧)手腕骨向手臂方向上3寸。男左女右压肠关,心中默念我不想上厕所,便意就没有了。可针,止痢。
例:少腹痛,如肠绞痛、肠痉挛,可下三阴交(主少腹)、公孙、关元、中极,如还痛,下肠关。
2.肝关:肠关上3寸。对称治疗法,治:肝癌晚期疼痛,肋间痛等胸肋处的疼痛,肝病等,平补平泻。如肝癌后期肝部疼痛,下左侧肝关。
3.心关:肝关上3寸。治:心脏病。
(七)支正穴与小海穴
1.支正:阳谷穴上5寸,骨头外侧。小肠经的络穴,虚实皆可。实则节弛肘废(手臂没有力气),泻之;虚则生疣,补之。
2.小海:曲肘握拳,肘部的一个骨头连线画一正三角形,顶点处为小海。小肠经的合穴,五行属土,亦为小肠经的子穴,小肠经实症治此。压小海穴会很麻。
手部穴一般一寸半针,小海很浅用一寸针。
小肠经上痛,实症下子穴小海泻之,虚症下母穴后溪补之。

(八)肩贞穴与臑腧
1.肩贞:臑腧下3寸。很少用,多用来辨证。
2.臑腧:很少用,多用来辨证。
(九)天宗穴至秉风穴
1.天宗:肩胛骨正中间。很少用,辨证:肩胛骨旁边的痛属于小肠经。
2.曲垣:肩井穴直下三寸。很少用,辨证:肩井上痛,胆经;曲垣上痛,小肠经;肩井与曲垣中间痛,三焦经。(肩井不能重击,可下针,但不能太深,否则会刺到肺引起肺气肿。)
3.秉风:曲垣旁开二寸。很少用。
(十)肩外俞与肩中俞
1.肩外俞:陶道(第一椎下)旁开四寸。可近取穴,治:肩膀酸痛、项强等。
2.肩中俞:大椎旁开二寸。可近取穴,治:肩膀酸痛、项强等。
背针的下针: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斜刺,两侧呈八字形;要在所针穴位的前一寸或半寸处斜刺在两个肋骨中间,气到后,穴位周围有一圈粉红色。
(十一)天窗、天容与颧髎穴
1. 天窗:人迎旁开三寸。治:喉咙问题。
2. 天容:耳朵正下方,下颌角后缘凹陷中。治:甲状腺肿,脖子上的肿瘤、硬块等。
3. 颧髎:瞳子髎(即太阳穴)下三寸。很少用,偶尔治上牙痛。
注意:头部的穴位,可下针,但下得很浅,一般五分即可。
(十二)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
耳屏前骨缝中(此骨缝需张口才可找到),分上中下,上为耳门(三焦经),中为听宫(小肠经),下为听会(胆经)。此三穴皆治:耳朵化脓、发炎,耳鸣等。
直针一寸深,可左右捻或平补平泻或插提,无所谓补泻;可留针3-5分钟。
耳朵流黄色的脓,有腥臭味时,为实,可泻;可先用麝香矾石散喷剂以保持耳内干燥。

十、足太阳膀胱经
(一)州都之官:膀胱
膀胱经是最大、穴位最多的经络。
水由两种途径进入膀胱:一是从三焦渗透进去,一是由肾脏经输尿管进入。
金生水,肺中的津液进入肾脏,小肠的火将肾水加热气化进入命门,水进入命门后,水和营养顺着督脉一路向上,输送到脑部(后为升),这是第一次气化(第一次气化蒸馏的最好);蒸发后的残渣由肾脏经输尿管进入膀胱,再经过第二次气化蒸馏,气化后的水由膀胱壁上舒张开的小孔渗透到三焦系统,再由三焦进入肝脏,此为水生木。
李丽
贫民
贫民
  • UID20183558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94
  • 社区居民
731楼#
发布于:2015-11-30 00: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李丽申请签到 2015年
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六)2.手臂上,骨头上方是小肠经,阳经,骨头下方是这三个穴道,肠关,肝关,心关。病人躺在床上,手平摆。肠关用时,男左女右,压着肠关,可忍便意。
3.肠关可以下针,防止下利。少腹的痛,像肠绞痛,用三阴交,公孙,关元,中极,还痛的话,就再下肠关,可止痛。
4.肠关再上三寸是肝关,下针可止肝癌疼痛,对侧下针,平补平泻。肋间痛胸胁处痛,都可用肝关,肝病也可以。
5.肝关上三寸是心关,治心脏病,虚症实症都可用。
(七)支正穴与小海穴
1.支正在阳谷穴上五寸处,在骨头外侧,是小肠经络穴。手臂没有力气,用泻,皮肤生疣,可用支正。
2.手肘弯曲,手握拳,肘弯处肘尖与旁边凸起小骨头连线,往手腕方向做成正三角形,定点就是小海穴,是小肠经合穴,也是子穴,小海被压会麻。皮肤生疣,是小肠经实症,可在小海治,用一寸针。
(八)坚贞穴与懦俞
1.手抬高曲臂,肩头凹进去的位置是太阳经的肩瑜,从肩瑜穴往后背方向,肩胛冈下缘凹陷中,是懦俞。
2.懦俞往下三寸,是肩贞穴。
3.如果痛在懦俞,时间短,下小海穴,三个月,下后溪,对侧下针,很少用这2个穴道,辩证用。
(九)天宗穴至秉风穴
1.肩胛骨正中间是天宗穴。很少下针。
2.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上,前直对乳中。不能重击,可下针,不能太深。肩井穴往后背直下三寸是曲垣,曲垣旁开2寸是秉风,很少用。
(十)肩外俞与肩中俞
1.陶道穴外开四寸是肩外俞,肩中俞是从大椎外开2寸。
2.下背针时,是从身体内侧对外侧方向下针,呈八字形。膀胱经下针都是这样下。
3.治疗肩膀酸痛,项强,是近取穴原则。斜刺大约30度。穴道正确的话,周围会有一圈粉红色。
(十一)天窗天容与颧膫
1.天窗穴,人迎脉旁开三寸,一寸半是扶突穴,天窗可治疗喉咙痛。
2.天容穴在耳朵正下方。下针时先用指甲切穴道,从指甲旁下针。避免扎到动脉。可治疗甲状腺肿。
3.太阳穴下三寸,是颧膫,很少下针。偶尔治疗上牙痛。
(十二)听宫穴
1.听宫要张口取穴。在耳朵耳屏前面,嘴张开时的骨缝里。上中下,分别是耳门,听宫,听会。
2.听宫听会治疗耳朵化脓发炎,耳鸣。留针5,10分钟,扎针一寸深,左右捻捻,平补平泻,插提都可以,无所谓补泻。耳朵流脓是实症,用泻。
3.治疗耳朵化脓,先用麝香矾石散,保持耳朵干燥,再下针止痛。
4.耳门听宫听会三针都可下,可以交换下针。


韩玲
会员
会员
  • UID2018870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6
732楼#
发布于:2015-11-30 00: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 韩玲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1养老穴:(手不能扭毛巾) :在治眼科的穴道中,养老穴很有名,可治视物不不明,白内障,近视眼,下针要浅,用一寸针,下半寸,很有名的“养老透间使”用透穴的方法,专治手肘扭伤,手不能扭毛巾,使用时针下去,马上抽出来,这样就好了。2奇穴:肠关,肝关,心关:手上有三个奇穴,以左手为准手腕骨上三寸叫肠关,再上三寸叫肝关,在上三寸叫心关,可治少腹的痛,像肠绞痛,如果三阴交下,公孙,关元,中级也下去,但腹部还痛,就下肠关,立刻就好。肝关下针平补平泻,痛就慢慢去掉了,如果左边的痛或肋间痛,可以在対侧的肝关下针,正好在胁肋的地方,都可以下肝关,肝病也可以,因为是经外奇穴,所以无所谓补泻,平补平泻心关可治心脏病,无所谓虚实,不管是心脏的虚实症,都可以在心关下针。3支正与小海穴:  支正穴在阳谷穴上五寸的地方,是小肠经的络穴。 支正是虚实都可以用,实则节弛肘废,手臂没有力气,泻之 。虚则生疣,生了很多疣在皮肤表面上,都可用支正。小海穴 将手肘弯起来握拳,这边有两个骨头,手这有个骨头,这边也有个骨头,将两个凸出来的骨头连成一条线,做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顶点的地方,叫做小海。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也是子穴,也是麻筋穴,小肠的实症在此穴治。小海穴用一寸针,下很浅。4肩贞穴与臑腧:肩贞穴:将手抬起来肩头凹进去的地方是肩髃穴,是大肠经的肩髃穴,肩髃穴上,有块骨头,内侧的骨头,有个骨缝,是臑腧穴。臑腧往下三寸,是肩贞穴。这些穴位都不常用,但可以帮助辩证,臑腧是手太阳,阳维脉,阳蹻脉的会穴。5天宗穴至秉风穴:天宗穴 : 肩胛骨的正中间,是天宗穴。秉风穴  肩井穴往后,直下三寸,是曲垣。曲垣旁开两寸,是秉风穴。大肠经在前面,小肠经在后面,中间三焦经。肩井上痛,就是胆经,痛到三寸的地方就是小肠经。在三寸跟肩井中间就是三焦经。那一条经痛,在该经的子穴或母穴做补泻,或在原穴补泻。原穴阳经有,阴经没有原穴。6肩外俞与肩中俞:肩外俞 :是从陶道外开四寸的距离,肩中俞是从大椎开二寸。左边右边都有。肩中俞,下针的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下针,呈八字形,膀胱经也是。肩中俞和肩外俞,治疗肩膀酸痛。项强的近取穴。不要直针,要斜刺。斜刺的时候,如是四寸,要从三寸的地方斜刺透到四寸,四寸的地方就正好碰到穴道。,针斜刺下去的时候,大约是三十度角。7天窗、天容与颧髎穴:足阳明胃经进入大迎,进到大筋的内侧这穴道叫人迎,从人迎这里摸进去,有一个脉,是人迎脉。人迎横开三寸,是天窗穴。在小肠经上,可治喉咙的问题。中间一寸半,大筋后方是扶突穴。天容穴 ,在耳朵正下方。头上扎针,先用指甲掐 ,从指甲旁边切针下去,不会针到动脉血管。像脖子的甲状腺肿,脖子里面有肿瘤,硬块,天容都可以治。,下针要浅。颧髎  眼睛的后方有个凹谷叫做瞳子髎。瞳子髎是太阳穴。瞳子髎下三寸, 是颧髎,很少下针。颧髎偶尔会用治上牙痛。8 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耳朵前有一个像山峰的东西,叫耳屏。前面有个骨缝,张口能找到。先闭口,再嘴张开,就有一个骨缝。这个骨缝为主,分上中下,上面叫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有三条经,三焦经、小肠经、胆经经过耳朵里面。正中间是听宫穴,就是小肠经的经过。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治疗耳朵化脓、发炎 、耳鸣 下针听宫。听宮,耳门,听会可交换下针。

        
严婷
会员
会员
  • UID2019898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733楼#
发布于:2015-11-30 08: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 严婷申请签到    2015.11.29.《针灸大成》第31集学习心得
4.小海穴,将手肘弯起来握拳,两个凸出来的骨头连成一条线,做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顶点的地方,叫做小海。
5.小海也是小肠经的子穴,子穴顾名思义,小肠经的实症在上面治,像身上生疣,就可以用。就是小肠经的实症,都可以用小海来治。
6.小海用一寸的针就够了,一下子就下到了,很浅。
7.肩贞穴,肩膀跟肩头这边,你将手抬平弯起来,肩头凹进去的地方,这是属于大肠经的肩髃穴,从肩髃穴往上走,这有个骨头,走到内侧的骨头这边,有个骨缝,我们称为臑腧。臑腧是手太阳、阳维脉、阳蹻脉的会穴。
8.从臑腧往下走三寸,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肩贞穴。
9.再从臑腧下三寸找肩贞穴。一般很多人会痛在臑腧。我们一看是小肠经,问他“痛多久”,痛三天,就下小海。三个月,就下后溪。穴道就这样取的。
六.天宗穴至秉风穴
1.我们在肩胛骨,两边都有两个肩胛骨,你摸上去,会有两个三角形。在这肩胛骨的正中间,就是天宗穴。
2.从肩井穴往后,直下三寸,就是我们现在介绍的这个曲垣。从曲垣再旁开两寸,就是我们讲的秉风。大肠经在前面,小肠经在后面,中间三焦经。肩井上痛,就是胆经,后面这边痛,痛到三寸的地方就是小肠经。在三寸跟肩井中间就是三焦经。所以,确定是那一条经产生的痛,我们在该经的子穴或母穴做补泻,或者在原穴上做补泻就可以了。
3.原穴是阳经才有,阴经没有原穴。
七.肩外俞与肩中俞
1.肩外俞是从陶道外开四寸的距离。
2.肩中俞是从大椎开二寸。左边右边都有。
3.肩中俞,我们扎背针的时候,下针的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下针,呈八字形。后面膀胱经通通是这样下。
4.顾名思义,肩中俞和肩外俞,这些是肩膀酸痛的近取穴。项强的时候,你可能是得到太阳中风或温病造成项强,或像西医讲的高血压,也会造成项强,瓣膜闭锁不全也会项强。但我们不管病是什么,中医是辨证论治,项强时通通可以治疗。这是项强的近取穴。按照附近的穴道来取穴。不要直针,要斜刺。斜刺的时候,如这是四寸,你要从三寸的地方斜刺透到四寸,在四寸的地方就正好碰到穴道,针斜刺下去的时候,大约是三十度角。
八.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
1.在耳朵前面有一个像山峰的东西,叫耳屏,前面有个骨缝,要张口才能找到。先闭口,再嘴张开,就有一个骨缝跑出来。以前面这个骨缝为主,分上中下,上面叫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
2.我们有三条经,三焦经、小肠经、胆经经过我们耳朵里面。正中间是听宫穴,就是小肠经的经过。
3.顾名思义,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治疗耳朵化脓、发炎 、耳鸣 、通通可以下听宫。
(九)、天窗、天容与颧髎穴
1.足阳明胃经进入大迎后下来,进到大筋的内侧这穴道叫人迎,从人迎这里摸进去,有一个脉,人迎脉在这里。
2.从人迎横开三寸,就是我们的天窗。天窗可以治疗喉咙的问题,那至于书里写的痔瘘,我们不会扎到这里。
3.天容在耳朵的下方,在耳朵正下方。头上扎针从指甲旁边切针下去,这样就不会针到动脉血管。
4.像脖子的甲状腺肿,脖子里面有肿瘤,硬块,天容通通可以治。
5.颧髎在眼睛这边,眼睛的后方有个凹谷叫做瞳子髎。瞳子髎就是我们讲的太阳穴。那这瞳子髎下三寸,就是颧髎,知道位置就好了,很少下针。
6.颧髎偶尔会用到治上牙痛。
黄旭红
会员
会员
  • UID2014961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7
734楼#
发布于:2015-11-30 08: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 黄旭红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1养老穴:(手不能扭毛巾) :在治眼科的穴养老穴 治老年人眼睛不好,视物不明,白内障、近视眼 下针要浅,把手转过来用一寸针下半寸就可 郄穴 养老透间使,专治手肘扭伤、手不能扭毛巾等。养老穴下针浅,要把手转来,用一寸半针,下半寸就到。
养老透间使,扎同侧。
养老下来是支正 在手腕后五寸,是小肠经的原穴和络穴,无所谓虚实。肠关帮助下利,肠绞痛,可下三阴交,再下公孙 关元 中极,如果还是疼,就下肠关,立竿见影。
再上三寸就是肝关,肝疼时针下去时平补平泄还可治疗肋间痛、胸胁痛。--而心脏的虚症实症都可在三关下针。
1、支正 小肠络穴 虚实都可用,实则泄之(小臂无力);虚生疣。
2、小海 小肠经合穴 (子穴) 小海以压会很麻,小肠经上生疣可用小海治疗 用一寸半的针刺入一寸即可。
3、肩贞与臑腧 肩疼实症下小海,虚症下后溪(了解疼痛或发病的经络,对应该相应的经络和穴位治疗)。
4、天宗穴至秉风穴 天宗穴在肩胛骨的正中间;肩井下针要浅,易伤到肺;如果是肩井上疼就是胆经,肩井下三寸是曲垣,从曲垣旁开两寸是策秉风,肩井痛到三寸的地方就是小肠经上了,确定哪一条一经络上产生的疼,就在对应的经上的母穴或子穴位做补泄治疗,或者原穴上做补泄也可以。
5、肩中俞和肩外俞 大椎下叫陶道,陶道旁开四寸是肩外俞,肩中俞在大椎旁边开二寸,扎背针时,下针的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下,呈八字形,后面膀胱经都是这样下针的。
6、天窗、天容与歡髎 天窗治疗喉咙的问题;天容在耳朵的下方,下针的时候要用指甲切它,治疗脖子的甲状腺肿,脖子里的肿瘤、肿块,都可以治;再来是歡髎,很少用,有时会用来治疗上牙痛。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