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楼#
发布于:2015-11-12 14: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教官-孝感-郑其赛3班保发容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2日《针灸大成》第7、8课心得 一、上一讲讲到任脉:女子怀孕靠任脉,属于奇经八脉,有”阴脉之海“之称。任脉起于小腹,止于眼眶,共有关元、气海等24腧穴。此经主要有调节阴经气血、调节月经的作用,主要治疗经脉循行部位的相关病症。会阳: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会阳痛针刺百会,对称治疗。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也有说起于长强穴),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二、任脉:任呢,妊也。中医有所谓八纲,这个八纲观念,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我们用这八纲,除了可帮我们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协助诊断,也可以治疗,也可看日后病人好了没,也可看病情是转好转坏以及预测这个病现在不治的话将来会发生什么事。这些都可以用八纲来做。 中医希望把事情简化,简化后有个好处。虽然变动很多,但原则很简单。因为原则是不变的,所有未知的可能,或想都想不到有这个病,都可以依原则来治,都可以治好。我们现在讲任脉是讲阴,身上所有的阴。经络直走的通通为经,经与经之间的联系称为络,所有的阴经像河流一样,总有一天会流入大海,阴经总有一天会回到任脉。任脉本身没有井、荣、俞、经、合。 以任督为标杆,选穴会非常准。按照“同身寸”来找任脉的穴道就会错掉,因为它有个独立的寸法。正面的穴道,肚脐叫神阙,那下面耻骨的上方,第一个穴道骨缝的位置叫曲骨穴,要先找到这两个穴位。 神阙和曲骨画一条线,腹部有条隐隐约约的黑线,这条线就是任脉,我们以这个两个点,从神阙到曲骨丈量。书上写曲骨上一寸,不能用同身寸量,因为有人少腹比较长,上身短下身长;有人少腹比较短,上身长下身短。每个人的相不一样。 把神阙和曲骨分成四段,先把他分成四个点后,这空间是五段,四个点切入,当然有五段,实际上有四点。往上第一段,就叫曲骨上一寸,是中极穴。中极再上一寸,就是关元穴。关元穴直上一寸是石门穴,石门往上一寸是阴交穴,这两个穴中间,肚脐下一寸半,脐下一寸半的地方,气海穴。这是找穴道最标准的一个方式。扎腹部针的时候,要病人平躺,一个手找肚脐,一个手找曲骨,用观想的按照比例来找穴道。这是腹部的寸,这些穴道要找得很正确。因为将来找其它穴道会用旁开几寸来找穴,包括肾经、胃经,所以穴道一定要找得正确,不然就会心到手却没有到。 其实重点在气血的流注。气脉的流注叫后升前降。后升,背后是督脉,前降的是任脉。 三、曲骨穴,在这边体毛很多,一般我们不灸,可以在这下针,功用是治疗一般的赤白带 ,小便,膀胱、尿道发炎。以前是针灸都不可以,因为这里血管很多,而且以前九针,多粗啊,因为古人没有不锈钢,只有金跟银,所以做的针比较粗,针太粗很容易出血,瘀血会闷在里面。现在针很细,所以可以下针。这是所谓的近取穴。那我们在这上面做,我们叫平补平泻。病人说:“好酸、好胀、好麻”,所以“酸、麻、胀”,这三种感觉就是气至。针下去了以后,气会到,气到以后,病人会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你可以在下针的周围,看到一圈粉红色,这个粉红色就是气。扎到瘀血是青黑色而不是粉红色。那红的大小看病人的部位跟身体状况。有人扎下去没有红色,因为气很虚。扎下去红圈一大圈,这身体很好。 四、膀胱之募穴—中极穴 第二个穴道是中极,中极穴又是膀胱的募穴。膀胱募,正在膀胱的上方,募就是开口的地方。我们以后有治疗法则,其中有一个法则叫俞募治疗法。任何膀胱的问题都可以在中极穴上治疗。选它的俞穴及募穴去治疗它。中极穴上就可以灸了,针灸平常留针会留二十分钟,小孩不留针。中医是一个平衡的观念,小便小不出来用这个穴道,小便太多用这个穴道。寒症就用灸。 五、小肠之募穴—关元穴 中极上一寸,肚脐下三寸,曲骨上二寸,是关元穴。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的募穴,中医非常注重小肠,因为小肠是第二个心脏。小肠。是由关元穴来管。关元穴在临床上面,由于是近取穴,所有腹部的病,像小便不好啊、妇人妊娠时不下。一般来说妇人怀孕时不针下腹部,因为怕伤到胎儿。男人针灸都可以。因为关元是练气的所在,气降下去累积的地方,生精的所在。所以平常保养身体男女都可以灸关元。女人如果月经痛,灸关元、中极,当场热气一进去就不痛了。因为痛是有寒。 六、三焦之募穴—石门穴 石门穴,关元上一寸,肚脐下两寸,是石门,石门是三焦的募穴。 中医三焦的观念,古体字“膲”,身上脏腑之间的油网,这个油网就是三焦。在右门穴、关元穴的中间,有个奇穴,这叫做绝孕穴。上半寸的地方是绝孕穴,绝孕穴就是扎针或灸,就不会生小孩。结扎的方法绝孕穴灸, 一般妇人禁针禁灸,小肠的病可以在关元上治,膀胱的病可以在中极上治,三焦的病可以在石门上面治。 比如说阴囊缩入小腹 ,睾丸跑到小腹里面,奔豚 抢心,肚脐的周围,跳很快,其实是动脉在跳动。这症状叫奔豚。有时你在三焦的募穴,石门上也可以摸到,肚脐下也可以摸到。“血不食谷、谷不化、水肿、水气行皮肤”。这些都是对症状的形容。小肠有个外号叫红肠,大肠叫白肠,胃叫黄肠。如果小肠消化食物不是消化的很好,水就会排出来。平常石门穴是禁针禁灸的。 气海穴是脐下一寸半,气海穴是男人生气之源,但实际上关元比气海好,关元是小肠的募穴,代表第二个心脏。气海上针灸很好。 七、三焦之募穴—阴交穴 、 穴阴交:“脐下一寸,当膀胱上际,又是三焦之募,任脉少阴冲脉之会”。因为三焦是油网遍部全身,石门下针,阴交下针通通可以。“阴汗湿痒” ,阴汗真的是在阴部有很多汗,很多津液在那边就会痒,有寄生虫,可能湿热很多,灸阴交穴。 |
|
61楼#
发布于:2015-11-12 16: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易岚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2日《针灸大成》第7、8集心得 任脉经穴。任,妊也。任脉没有井、荣、俞、经、合。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可以帮我们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协助诊断和治疗。 任脉的选穴方法。不能用同身寸,有独立的寸法。把曲骨和肚脐连成一条线,在上面均等的画上四个点。曲骨上的第一个点,叫曲骨上一寸,是中极穴。中极上一寸是关元穴。关元上一寸是石门穴,石门往一上寸是阴交穴,石门和阴交的中间是气海穴。 气脉的流注叫后升前将,人的气血从后面督脉上去,从前面任脉下来。 曲骨。不灸,可下针。治疗赤白带、膀胱炎,尿道炎。用针手法:平补平泻。患者感到酸、麻、帐,就是气至,下针的周围会有一圈粉红色,这就是气。 中极穴。膀胱之募穴。任何膀胱上的问题都可以在中极上治疗。小便尿不出来,小便太多都可以用中极,艾灸和针都可以。艾灸主要用在寒证。小便发白、清淡是寒证,小便发鲜红、燥热,比较痛是热症。隐隐作痛,按到时比较舒服是寒证。切脉时,寒的脉比较沉,热的脉比较快速。过动儿是热症,过静儿是寒症。 关元穴。小肠之募穴。小肠是人的第二个心脏。所有腹部的病,比如小便不好,妇人妊娠时不下,痛经(加中极),心律不整,动脉血管堵塞,先下关元,女性不孕,男子精少。平时做为保健,用隔姜灸。孕妇腹部不能下针。上纪是巨阙,下纪是关元。如果孕妇在关元下针,就会落胎。 石门穴。三焦之募穴。石门,妇人禁针炙,犯之绝子。在石门和关元之间有个奇穴,叫绝孕穴。想要孩子灸元关,绝孕找绝孕穴,两者只差半寸,用时一定要谨慎。 气海穴。书上说气海是男人生气之源,其实元关比气海好。 阴交穴。三焦之募穴。治阴汗湿痒。阴汗是阴部有很多汗和津液,可能里面有寄生虫,可以艾灸。 神阙穴。神阙禁针。可以灸,隔盐灸。治疗中风、肠炎、肠鸣。 [易岚于2015-11-12 21:35编辑了帖子]
|
|
62楼#
发布于:2015-11-12 20: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2日《针灸大成》第7、8课心得 (上接5、6集) 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从不同的穴道切入可治同一病,学针灸要灵活。 一、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中医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八纲的作用:帮助了解各脏腑间的关系 ,协助分析病因,诊断病情,治疗,预测和验证。 任脉,是阴汇积的地方,有“诸阴之海”之称。身上直走的统称为经。经与经之间的联系,靠络穴。 阴经的源头最后都会回归到任脉。 任脉有独立的取穴方法。从曲骨(耻骨上方,一般只针不灸)到神阙画直线,把其四平分。在曲骨的上一寸就是中极穴。中极穴的上一寸是关元穴,关元穴的上一寸是石门穴,石门穴的上一寸是阴交穴。肚脐下一寸半之处是气海穴。 下针时,让病人取卧姿平躺,用以上方法找穴。 气脉的流注是后升前降:背后的督脉向上升,前面的任脉往下降。 小肠是火,肾脏是水,故下焦是水火同源。心生热,肺主降,把心脏的热气导入小肠。小肠把肾脏里的水气化后,水和营养液进入督脉,滋养大脑。人的脖子在热气进到大脑之前,会把热气冷却,所以大脑才不会烧坏。当这个冷却系统出问题了,人就会发烧。水最后再从前面回到小肠和关元。后升前降,完成一个循环。 何谓“近取穴”?即在病灶附近取穴。如妇科白带,小便,膀胱、尿道炎等,都用近取穴。下针时不管虚实寒热均可治。 何为平补平泻?下针后左右转,转几圈回几圈,即为平补平泻。出现 “酸、麻、胀”,针旁有红圈,均属正常反应。 二、膀胱之募穴——中极穴 中极穴,在关元下一寸,脐下四寸,是膀胱的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尿频、失精绝子,月经痛、产后胎盘不下,小便失禁,小便不出等膀胱的问题,都可用此穴来治。 俞募治疗法则,即选俞穴和募穴同时施治。根据病人体格,在中极穴上针灸都可以,下针差不多一寸。留针二十分钟左右,小孩不留。 寒热之别。一般苍白的,清淡的,隐痛喜按者为寒。燥热鲜红的,剧痛的是热。切脉时,寒症脉沉、细、慢,热症脉洪、大、较快。 灸多用在寒症。 三、小肠之募穴——关元穴 关元穴,在曲骨上两寸,肚脐下三寸之处,为小肠募穴,也是生精之所,又称为第二个心脏。 可治腹部疾病,如小便问题、妇人妊娠时不下。 男女都可灸关元保养身体,但妇女怀孕时一般不针下腹部。 痛经为寒。女人痛经,灸关元、中极。 西药几乎都为寒性,而中药有寒热不同的药性。血管会破裂,表示里面有寒。此穴用针可疏通血管,灸可祛寒(最好是隔姜灸)。 关元穴还可急救。如心脏病,心律不整。 女人想怀孕,针灸此穴,但怀孕后禁忌,下针会落胎。男人精子太稀也可灸此穴。 妇女子宫里有血块、或月经不顺时,小腿会发生肌肤甲错,大多是左少腹内有瘀血所致。 四、三焦之募穴——石门穴 石门穴,在关元上一寸,肚脐下两寸,是三焦的募穴。平常是禁针灸的。 三焦好比脏腑间的油网。《针灸大成》说妇人禁在该穴针灸,犯之绝子。 在石门和关元的中间,有个奇穴,在此针灸也会绝孕。 小肠有病找关元,膀胱有病找中极,三焦有病则在石门上治。 气海穴在脐下一寸半,常灸该穴可保健。 五、三焦之募穴——阴交穴 阴交穴,在脐下一寸,膀胱之上,也是三焦的募穴。灸之可治阴汗湿痒。 六、神阙穴 在肚脐处,禁针,可灸(隔盐灸),治中风、肠炎、肠鸣等。 |
|
63楼#
发布于:2015-11-12 21: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帆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第7、8课心得。
穴位经脉诸实症,下针如入发光球。手断鱼际少商无,经方多方使病休。 表里虚实首阴阳,还有寒热紧跟上。诊断治疗和预测,中医简易源八纲。 经脉率性径直走,络天整合罗织网。阴经百川海任脉,任无井荣俞经合。 任督观想比例分,穴位一定找得准。躺卧方找任督穴,旁开找穴为基准。 第一任脉是会阴,前寻耻骨上沿曲。曲骨神阙为一段,均衡四点五份分。 逐寸中极和关元,然后石门和阴交。石门阴交中气海,石门关元中绝孕。 气脉流注升督脉,玉顶回环降任脉。脑髓过热不得了,脖子裸露冷却器。 道家练气守关元,内视耳眼嘴鼻关。满吞津液强关元,仙风道骨深山观。 小肠象火肾水后,水火同源归下焦。心脏火由肺金克。肺主肃降热小肠。 心脏小肠大动脉,血热相连寒热说。速度温度同压力。心脏小肠双火力。 津液从肺入肾脏,小肠气化肾水先。肾水入得膀胱去,小肠气化再膀胱。 水气津液蒸督脉,直接入脑予滋养。水气过热伤害脑,脖子大可派用场。 冬天畏冷缩脖子,冷却系统立马关。身体过热和发烧,脖子问题可能先。 曲骨体毛不可灸,下针全无古针粗。功用尿赤白带症,出血瘀血闷葫芦。 平补平泻一手法,不缠肌肉交换转。点到一并酸胀麻,青色气虚红可嘉。 中极膀胱募穴开,俞募疗法不用猜。膀胱小便不好出,首要最多中极来。 艾灸多寒白小便,红痛热症痛经外。寒切脉沉热切宏,过动热症过静寒。 中医按症开药方,西医确诊好吓人。西医尿毒药心血,中医肾病医心肝。 小肠募穴在关元,切记孕妇不能灸。日御十女大将军,多仗疤痕灸关元。 关元练气生精所,小肠心脏相表里,心脏病急可关元,针刺救急隔姜灸。 冰寒河中冰块生,冰寒人要血块生。西药寒药来稀释,北极冰山南极中。 关元艾灸热去寒,血块自消哪能堵。多子多求关元灸,不似将军也雄风。 打胎落子亦关元,还有更甚绝孕穴。穴在石门关元中,保险上下退后求。 小视相差只毫离,功效相悖几万里。子宫腹部若血块,小腿蛇皮甲错起。 三焦募穴石门乃,东北方言囊囊踹,三焦又一募阴交,阴部瘙痒湿热灸。 待续… |
|
64楼#
发布于:2015-11-12 22: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邓小兰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2日《针灸大成》第7、8课心得 中医的治病方法很多,掌握基本原则,运用是非常灵活的,方法很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任脉与督脉 任脉是诸阴之会 中医八纲原则:阴阳、虚实、寒热、表里。 作用: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分析病因、治疗、检验病是否痊愈、病情发展趋势,预测将来会进展什么的状况。原则越简单,应用更灵活。 身上直行的脉为经,经与经之间的联系为络,所有的阴经汇聚任脉,任脉没井、荣、俞、经、合穴,同身寸不适用于任脉,腹部中间有一条颜色深的线为任脉 神厥与耻骨之间的距离平均分成四点,耻骨往上第一点的位置为中极穴,中极穴上一点为关元穴,关元上一点为石门穴,石门上一点为阴交穴;肚脐下一半寸为气海穴 扎腹部针的时候,病人平射躺分别找到肚脐和耻骨,用观想的方法,能够快速的找到腹部上的穴位按照比例分,适用小孩,肚子大的人。 人的气血流向是按照后升前降。练气在关元穴 肺把心脏的产生的热量和血向下导给小肠,,正常人身体的中心是最热的,心脏和小肠有着相同的温度和速度,小肠会发热,肺进入肾里面的水是冷水,肾在小肠的后面,小肠会把肾里面的水汽化后进入督脉再进入脖子的冷却后再进入脑部,再进入任脉向下降下来。 曲骨穴 不灸可针,可治穴位附近的病,白带、膀胱、尿道发炎、的问题,虚实寒热都可以在此下针。 扎针的手法: 平补平泻:左转右转 酸、麻涨这三种感觉为得气的表现,在下气周围可见一圈粉经色为气,如是青黑色为淤血,没有扎到穴位,粉经色的大小视病人身体体质状况,没有颜色刚病人身体气血不够。应少针刺。 中极穴 (膀胱之募)可以膀胱经上的疾病,可针可灸,下针可浅,视胖瘦而定,针下皮层,过一寸左右,捻针,气到即止,留针二十分钟,小孩子不留针。 可治膀胱小便不出,尿频、失禁。 寒症:小便清、淡、苍白、按到舒服(寒痛)、隐隐的痛、 脉:沉、慢、细 热症:鲜红、燥热、剧痛、 脉:宏、大、速 寒症可用灸,热症用针刺,辩证论治,不要按病的名称的去治病,按照病的症状开穴道,不要被病吓到了。 关元穴(小肠的募穴)针、灸都可以 孕妇不在腹部下针,经常灸关元穴
关元穴是生精之地,保养身体,男女都可以灸关元,女性来月经痛,隔生姜灸关元、中极穴热气进入后痛立马去掉。痛分为热和寒,但是痛经都是因为有寒,用灸能把子宫里面的淤血快去掉。灸多次后脚就会变热。心脏的热经过肺的压力往小肠、手走,小肠的热才走到脚,心管理动脉、小肠管理静脉,没有小肠的热,就没办法下达到脚,腹式呼吸能使小肠热不断的增加,脚热的人没有心脏病和中风,里寒的症状针刺可把堵住的地方疏通;灸关元去寒,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脏的病急救,像心律不齐、心快停下时针关元,也可治女性不孕,孕妇不能灸,都可以在小肠经上治,妇女子宫有淤血时,就会产生肌肤甲锉(小腿的皮肤干落、脱皮)。 石门穴(三焦经的募穴) 内脏、脏腑的油网,为三焦。石门穴妇人禁针灸,犯之绝子。在石门与关元穴中间有一奇穴绝育穴,绝肩效果更好。位置一定要找准以免弄巧成拙。在气海上做针灸也很不错,阴汗、阴部痒都可在阴交穴做针灸。 |
|
65楼#
发布于:2015-11-12 23: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陶圆红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2日《针灸大成》第7、8课时心得。
中医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八纲可以用于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协助我们分析病因,用作治疗,还可以确定病人是否治疗好了,可以分析治疗过程中是转好还是转坏,也可以预测不治疗的话会怎样。 任脉:指身上的阴,身上直走的都是经,经与经的联系是络,阴经的源头都会回归到任脉,任脉是阴汇集的地方。 任脉的找法: 不可以用同身寸找,任脉是独立的找法;肚脐的位置是神阙,耻骨上方是曲骨穴位,神阙与曲骨连接一条线,腹部的一条深色的线 就是任脉,肚脐与曲骨之间画出四点分成五段,曲骨上一寸是中极穴,中极穴上一寸是关元穴,关元穴上一寸就是石门穴,石门上一寸阴交穴,肚脐下一寸半是气海穴。精确找到这些穴位才可以找到旁开穴位。 气血流注:后升前降 后面督脉 前面任脉 脖子是个冷却的枢纽,小肠的火,小肠后面是肾脏水,小肠加热后水经过督脉到大脑,需要脖子冷却,不然到达脑部温度过高。 曲骨穴一般不灸,因为有体毛,一起针、灸都不可以,因为古时候针很粗,会碰到血管,现在针很细可以下针。曲骨穴可以选择进取穴,平補平泻,左转右转,一个方向的话肌肉会缠在针上。 下针时产生酸麻涨说明气到了,针周围会有粉红色,红晕的大小由病人体质决定,没有红晕的说明气很虚,红晕的很大说明身体很好。一般白带、小便尿道发炎可以用进取穴。 中极穴是膀胱的募穴,募就是开口的地方(俞募治疗法),任何膀胱的问题可以用中极穴治疗,下针不要太深,肚子大的针深,肚子平的要针浅,下针后过了皮层一寸就好了,一捻针病人就能感觉到酸麻涨说明气到了,平时留针20分钟,膀胱小便问题,小便不出、小便太多都可以用膀胱的募穴,针或者灸都可以。灸一般是寒症;寒热可以问病人:小便白色就是寒,清淡的、苍白的都是寒;燥热的就是属于热,剧痛的属于热证,隐隐作痛按到比较舒服的就是寒;望闻问切中把脉寒症的脉比较沉,慢、细。热症的脉比较红、大、粗。寒症用灸较多,热证(小便刺痛),病的名字不重要,按照症状来处方。 关元穴:小肠的募穴 小肠是第二个心脏,(怀孕的时候腹部不下针) 古时有个将军,90岁高冷,征战沙场,日御十女,就是每天灸关元穴,不断地灸,身体十分健壮。 痛都是因为寒,寒的话久火最好,也就是灸,灸到脚热,热力受到肺的影响,往下走到脚下。 里寒都可以针、灸去掉。针可以治堵,灸可以去寒。 心和小肠是表里,所以心脏病突发的时候,关元穴处下针,关元是命门。 妇人不孕或者男士精子太稀都可以灸关元穴。 怀孕时下针关元会落胎 石门穴:三焦的募穴,妇人禁灸,否则会绝孕,石门和关元中间有个绝育穴; 小肠的病在关元治,膀胱在中极治,三焦在石门治。 “血不食谷,谷不化,水肿、水气行皮肤”, 气海穴是脐下一寸半,是男人生气的源头,实际上关元比气海好。 阴交穴:三焦之募穴 阴部湿痒都可以在阴交穴灸 听的越多,愈发感叹中医的神奇,希望我都通过魔鬼训练营的学习蜕变,学习中医,传播中医!由一位爱好者受益者,强大自己努力变为传播者! |
|
66楼#
发布于:2015-11-13 00: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王淑芬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2日《针灸大成》第7、8课心得 学习针灸要学会中医的思想,条条大路通罗马,同一个病灶可以从不同的部位取穴治疗。 任脉,又名诸阴之海,是全身阴经汇聚之地。 在任脉取穴不可用同身寸法。如何取穴? 先确定曲骨穴,由神阙到曲骨五等分。 曲骨之上一寸为中极(膀胱募穴) 上两寸为关元(小肠募穴) 上三寸为石门(三焦募穴) 上四寸为阴交 石门和阴交中间为气海(肓之原穴) 人体气脉流注:小肠把肾水气化,沿着督脉朝头部上升,到头,滋养大脑,然后再由头走腹,路线为顺着任脉回到起点处,完成一个循环。 (人的脖子为制冷装置,解释了冬天为何怕冷时会缩脖子的下意识动作。) 下针手法之一平补平泻 下针后,左右转动,左右转动的频率和幅度一定是一致的。如果只朝一个方向转动,出针时会把病人肉拉出来。 何谓得气,下针后,病人在下针处出现,酸麻胀为得气。在下针穴位周围皮肤会呈现粉红色 膀胱募穴—中极 中极穴,关元下一寸,脐下四寸,是膀胱的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尿频、尿急,尿失禁,尿不出,失精绝子,月经痛、产后胎盘不下等问题,不管虚实寒热,都可用中极穴治疗。可针可灸。 小肠募穴—关元 关元穴,在曲骨上两寸,肚脐下三寸,为小肠募穴 可治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男女都可针可灸。孕妇禁针灸。 关元为小肠募穴,心与小肠相表里,因此,对于心脏的问题,比如,动脉血管堵塞,心率不齐,都可直接下针关元(和巨阙,心之募穴) 血管为何会破裂?因为里寒,用冬天下水管道破解举例。 女子子宫有瘀血,月经不顺,在小腿到脚踝部会有肌肤甲错的现象,就是皮屑脱落。 此穴为养生保健大穴和要穴。 三焦之募穴—石门穴。 石门穴,在关元上一寸,肚脐下两寸。 三焦是脏腑间的油网。 石门和关元的中间,有绝孕穴。 古书云,针,灸此穴会绝孕。可能因为今人所用都是温和灸,在艾灸大家的著作中,特别指出灸石门穴不会绝孕。同时网络上艾灸大师单桂敏老师的博客里,有病人反馈用石门穴来绝孕最后还是怀孕的例子有好几例。因此,石门穴会绝孕之说不可苟同。 气海穴,也是养生保健大穴之一。 阴交穴,如阴部湿痒可治。可灸可针。 |
|
67楼#
发布于:2015-11-13 01: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2日《针灸大成》第7、8课心得。
第四章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一、任脉 任→妊,女人会怀孕是靠任脉。 十二经络要从任脉开始学习。找穴道要从任、督二脉为基准,找到标准,就可以很快速的找到穴道。 任脉→所有阴汇积的地方。 督脉→诸阳之会,脊椎骨上面,全身的动能,能量,都在督脉上面。督脉不能碰,脊椎骨像龙骨一样不能碰。 任督二脉交会在鼻子人中。张开嘴讲话时任督二脉是开的,舌头顶到上颚的时候,任督二脉是通的。阴电阳电相通。 任脉有二十四个穴道,任脉起会阴,会阴穴在会阴部,男性把睾丸翻起来,在肛门和睾丸下方的中间。女性在阴道和肛门的中间是穴。 溺水急救时用会阴穴,让病人采用趴着的姿式,用三寸长针对着心脏的方向下针。采这个姿式,一下针病人水会喷出去。会阴在急救的时候用,平时不用 会阴很少会痛,遇到一般是对侧治疗,也称为对称取穴,对称治疗。百会与会阴相通的,会阴痛时下百会。 学习原则灵活运用。下针切入的角度很多,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同样的病不同的穴位都可以治,因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二、任脉经穴 任脉:任→妊也 中医八纲,这个八纲观念,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经络:直走的为经,经与经之间的联系称为络。阴经总有一天会回到任脉。 任脉没有井、荣、俞、经、合。 任脉不可用“同身寸”来找穴,它有个独立的寸法。扎腹部针时,要病人平躺,一手找肚脐,一手找曲骨,用观想的按照比例来找穴道。这是腹部的寸,这些穴道要找得很正确。因为其它穴道会用旁开几寸来找穴,包括肾经、胃经,所以穴道一定要找得正确,不然就会心到手却没有到。 气血的流注。气脉的流注叫后升前降。背后是督脉,前降是任脉。 人的气血,从后面上去,从前面出来,所以叫后升前降。 中医的讲法,脖子,可以冷却热气在热气进入到脑之前,把热气冷却了。 正面的穴道,肚脐叫神阙,腹部隐隐约约的黑线就是任脉,神阙和曲骨画一条线,从神阙到曲骨丈量。把神阙和曲骨之间分成四个点后空间是五段,往上第一段,就叫曲骨上一寸, 曲骨学:耻骨的上方,第一个穴道骨缝的位置。 中极穴:曲骨上一寸 关元穴:中极穴上一寸。 石门穴:关元穴直上一寸。 阴交穴:石门往上一寸。 气海:阴交穴和石门穴中间,也叫肚脐下一寸半。 平补平泻手法:针扎到身体里以后,左转右转左转多少就右转多少就可以了。不能一个方向转会带出肌肉。“酸、麻、胀”,这三种感觉就是气至。在下针的周围一圈粉红色,这个粉红色就是气。扎到瘀血是青黑色而不是粉红色。针下去没有红色→气很虚。针下红圈大→身体很好。 ①曲骨穴:曲骨穴由于体毛很多,血管很多,一般不灸,可以在下针,功用:治疗一般的赤白带,小便,膀胱、尿道发炎。 ②中极穴→膀胱之募穴 膀胱募,正在膀胱的上方,募就是开口的地方。 治疗法则→俞募治疗法。 为什么要学募穴,任何膀胱的问题都可以在中极穴上治疗。选它的俞穴及募穴去治疗。中极穴上针、灸都可以用,根据病人情况判断下针深浅,气至留针二十分钟,小孩不留针。 灸→用在寒症。寒(比较清淡,苍白)寒脉沉;热(燥热、鲜红、会痛)热脉洪大速度快 ③关元穴→小肠之募穴 中极穴往上一寸,肚脐下三寸,曲骨上二寸 小肠→由关元穴来管。功能:治小便不好;妇人妊娠时不下;男女保健都可灸。忌:孕妇不针会伤及胎儿,男人针灸都可。 如女人月经痛,灸关元、中极,当热气一进去就不痛了。 心脏管动脉,小肠管静脉。全身的动静脉一样长,有动脉就有静脉。 灸关元,灸要小心,最好是隔姜灸。女人不孕可灸,男人精子少可灸。孕妇用此穴会落胎。 ④石门穴→三焦之募穴 石门是三焦(中医三焦的观念,古体字“膲”,身上脏腑之间的油网,这个油网就是三焦) 石门,《针灸大成》说→“妇人禁针灸,犯之绝子”顾名思义叫石门,门像石头关住了,绝孕。 在右门穴、关元穴的中间,有个奇穴,这叫做绝孕穴。结扎的方法灸绝孕穴,但务必穴道要找对。没有把握灸到绝孕,灸石门。 功能:小肠病;膀胱的病;三焦的病都可以灸 ⑤阴交穴→三焦之募穴 阴交穴“脐下一寸,当膀胱上际,又是三焦之募,任脉少阴冲脉之会”。怎么有两个三焦之募呢?因为三焦是油网遍部全身,石门下针,阴交下针都可以。 功能:像“阴汗湿痒”,阴汗是在阴部有很多汗,很多津液会痒,原因可能里面有寄生虫,可能湿热很多,都可灸阴交穴 ⑥神阙穴 神阙禁针,所以用灸,用隔盐灸。功能:中风、肠炎、肠鸣都可以灸。 总觉得自己总结的太复杂!百度了一下,抄过来学习! 本经腧穴 会阴 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0.5~1寸,孕妇慎用。 曲骨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 主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 操作:直刺0.5~1寸,内为膀胱,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 中极(膀胱募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 操作:直刺0.5~1寸,孕妇慎用。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 关元(小肠募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此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过度疲劳。 操作:直刺1~2寸。孕妇慎用。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 石门(三焦经募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2寸。 主治:腹胀,泄利,绕脐疼痛,奔豚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痿,经闭,带下,崩漏。 操作:直刺0.5~1寸。孕妇慎用。 气海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腹痛,泄泻,便秘,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虚脱,形体赢瘦(此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过度疲劳。 操作:直刺1~2寸,孕妇慎用。 阴交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寸。 主治:腹痛,水肿,疝气,阴痒,月经不调,带下。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神阙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 操作:禁刺,宜灸。 |
|
68楼#
发布于:2015-11-13 08: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戴艺英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2日《针灸大成》第7、8集心得
任脉与督脉: 一、任,子女妊也,女人会怀孕是靠任脉。找穴道要从任,督二脉为基础,任脉是所有阴汇积的地方,而督脉是诸阳之会,全身的动能,能量都在督脉上面,所以不要让别人碰你的脊椎骨。 二、八纲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八網除了可帮助我们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协助诊断,也可以治疗。 肚脐叫神阙,那下面耻骨的上方,第一个穴道缝的位置叫曲骨穴。神阙与曲骨连一条线,可以看到腹部有条隐隐约约的黑线,这条线就是任脉。从神阙与曲连一条线可丈量分寸分成五段。曲骨穴上一寸是中极穴,中极穴上一寸是关元穴,关元穴上一寸是石门穴,石门穴上一寸是阴交穴,脐下一寸半叫气海穴。 曲骨穴:治疗一般的赤白带,小便,膀胱,尿道,发炎。 中极穴:治疗膀胱的募穴,膀胱募。 关元穴:小肠的募穴,治疗所有腹部的病,象小便不好。女人如果月经痛灸关元,中极,当场热气进去就不痛,因为痛是有寒,痛经是因为寒。 三焦三募穴:石门穴当脐下两寸,中医认为身上脏腑之间的油网就是三焦。 阴交穴:三焦之募穴,当脐下寸,治疗阴汗湿痒, 神阙:肚脐正中央,禁针只能用灸,隔盐灸治疗中风,肠鸣,阴部湿疹。 |
|
69楼#
发布于:2015-11-13 11: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莫维春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莫维春
2015-11-12作业第七第八课学习心得 1任脉与督脉 任呢,妊也。中医有所谓八纲,这个八纲观念,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现在讲任 脉是讲阴,身上所有的阴。经络直走的通通为经,经与经之间的联系称为络,所有的阴 经像河流一样,总有一天会流入大海,阴经总有一天会回到任脉。任脉本身没有井、荣 、俞、经、合。 神阙和曲骨画一条线,各位可以看腹部有条隐隐约约的黑线,这条线就是任脉,我们以 这个两个点,从神阙到曲骨丈量。 把神阙和曲骨分成四段,要用观想的。先把他分成四个点后,这空间是五段,四个点切 入,当然有五段,实际上有四点。往上第一段,就叫曲骨上一寸,就是我们的中极穴。 中极再上一寸,就是关元穴。关元穴直上一寸是石门穴,石门往上一寸是阴交穴,这两 个穴中间,人家说肚脐下一寸半,脐下一寸半的地方,我们叫气海。是我们找穴道最标 准的一个方式。我们人的气血,从后面上去,从前面出来,所以叫后升前降。 脖子,可以冷却热气。这是小肠。小肠是相火,肾在小肠的后方,肾脏是水,所以下焦 是个水火同源的地方。小肠的火,源头是来自心脏。这个地方是肺,那心脏不断的动, 产生的热,用金来控制它,肺主肃降,把心脏的热气导入小肠。心脏和小肠中间,有个 大动脉,西医称主动脉、副主动脉。 曲骨穴呢,在这边体毛很多,一般我们不灸,可以在这下针,功用是治疗一般的赤白带 ,小便,膀胱、尿道 发炎。何谓近取穴?读中医的书要有点常识,白带等妇科的问题, 在下针时不管它虚实寒热,都可以治。“酸、麻、胀”,这三种感觉就是气至。 2 膀胱之募穴—中极穴 中极穴又是膀胱的募穴。肚子比较平的,针就比较浅。你要按照他的体格,不是死板板 按书上针下几分留几呼。一捻针病人就感觉得到,气到了的时候,病人会有酸麻胀的感 觉。 灸的目的多半是寒症。灸出现时,多半用在寒症。 像过动儿都是热症,过静儿都 是寒症。寒症我们就用灸。要辨证论治。 3小肠之募穴—关元穴 肚脐下三寸,曲骨上二寸,这是我们的关元穴。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在临床上面,由 于是近取穴,所有腹部的病,像小便不好啊、妇人妊娠时不下。 讲针灸,不要讲处方,把药方忘掉,这样才能学得最好。 月经痛,灸关元、中极,当场热气一进去就不痛了。因为痛是有寒。 小肠的热往脚上面,所以热气是往下,所以气要往下沉到脚。所以心脏按照简单讲,心 脏就是管动脉。小肠管静脉。 血液系统分成两个,一个上面心脏在管,而从四肢流回来的是小肠在管 因为心和小肠是表里,所以心脏病 ,急救在关元上面。 4 三焦之募穴—石门穴 关元上一寸,肚脐下两寸,是石门,石门是三焦的募穴。 古体字“膲”,身上脏腑之间的油网,这个油网就是三焦。 在右门穴、关元穴的中间,有个奇穴,这叫做绝孕穴。一般妇人禁针禁灸,因为会让小 孩子生不出来。小肠的病可以在关元上治,膀胱的病可以在中极上治,三焦的病可以在 石门上面治。 “血不食谷、谷不化、水肿、水气行皮肤”。这些都是对症状的形容。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代表第二个心脏。在气海上针灸也都是很好的。 5三焦之募穴—阴交穴 脐下一寸,当膀胱上际,又是三焦之募,任脉少阴冲脉之会”。因为三焦是油网遍部全 身,你在石门下针,阴交下针通通可以。不一定要限制在哪里,募是开口的地方。 |
|
70楼#
发布于:2015-11-13 16: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易岚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3日《针灸大成》第9、10集心得 任脉上腹的穴位用“上腹寸”。神阙与肋骨正中点的是中脘,中脘与神阙正中点是下脘,下脘与神阙之间是水分,中脘与下脘之间的是建里。肋骨与中脘的中点是巨阙,巨阙与中脘之间的是下脘,巨阙上一寸是鸠尾。 水分穴。是治水肿的穴道。正常人喝水后,水到了水分,会气化,气化进入全身,流出来是汗,排出来的是小便,这是水分开的地方。正常人的水是不会进入小肠,只有混杂在食物中的水才能进入小肠,当小肠的热把食物煮烂吸收后,只剩下残渣和水进入大肠,水这个时候会被小肠的热气化掉。如果小肠温度不够,就会造成用腹泻、水肿。这时针或灸水分穴都可以。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有三种:上消,渴饮百杯不能止渴。中消,肚子饿,会不断的吃。下消,阳不举。 十四岁以下孩子出鼻血正常,不用去治它。孩子天生体能很强,发烧前一流鼻血,热就抒解了,所以会流鼻血的孩子不发高烧。 下脘穴。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为太阴任脉之会。胃的下口常常容易发炎,会引起下脘痛。痛的根本是来自压力,而不是来自发炎。 建里穴。按着上脘、下脘,穴性都差不多,很少用。 中脘穴。胃之募穴,胃病治此。下针:一寸差不多。灸的效果也很好。中脘是大穴,用的非常多,只要是肠胃方面的病都可以。比如印堂痛,胃有问题产生的头痛,妊娠呕吐,可以用在中脘上治,或灸或针。有名的梅花灸:以中脘为中点,上下左右各一寸,成一梅花型,统治一切胃病。但是病人吐血的时候不能灸,有可能是胃癌。 上脘。是络穴。上脘、下脘,建里都是辅助中脘的穴道。 八会: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血会隔俞,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巨阙。心之募穴。巨阙和关元,治疗任何心脏病,下针一寸,不能太深。 补泻手法。针扎下去,先捻针,左转右转气到了以后,往里下一点点,像绿豆那么大的距离就是泻,往外提一点点就是补。 鸠尾:是练功夫的大穴,一打会内出血,不可重击。不可灸,可以针。《灵枢》日:膏之源出于鸠尾。 天突在喉咙窝。天突和鸠尾之间的中点是玉堂,玉堂下一寸半是膻中,膻中下来是中庭,玉堂和天突的中点是华盖,华盖和玉堂的中点是紫宫,华盖和天突的中点是璇玑。中庭、玉堂、华盖、璇玑很少用。 膻中穴。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之会。治疗:气病、呼吸短促、气踹。膻中禁针,用灸。过去针太粗,禁针,现在的针很细,可以下针。病人咳嗽,乳汁变少,都可以在膻中治,气会膻中,气是阳,强心脏,强肺气。 天突穴。心脏三针,下针巨阙、关元、天突。心之募穴巨阙,小肠之募穴关元,天突是气脉经过,气很强。这三个穴下去,心痛就不痛了。尤其是治疗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心肌梗塞。天突穴单独治疗甲状腺肿,喉咙肿痛。 廉泉穴。是阴维任脉之会,治舌头的病,比如中风病人舌强不语。用针不用灸,下针时对着舌根,下一寸到一寸半。 承浆穴。可针可灸。承浆和人中用于中风病人脸歪向一边。牙痛可用承浆。含蔗糖可以治疗牙痛,蔗糖是碱性,细菌无法生存。 督脉。阳气之会。和任脉一样,没有井荣俞经合。 长强。督脉上的第一个穴位,是中少阴、不阳之会。治痔疮,内、外痔都可以治疗,可针可灸。 |
|
71楼#
发布于:2015-11-13 16: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教官-孝感-郑其赛3班保发容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3日《针灸大成》第9、10课心得 一、上一讲重点讲诉任脉定位作用针灸方法:神阙和曲骨分成四段,先分成四个点后,空间是五段,第一段曲骨,上一寸是中极穴,中极上一寸是关元穴,关元穴直上一寸是石门穴,石门往上一寸是阴交穴,这两个穴中间,肚脐下一寸半,脐下一寸半的地方,气海穴。这是找穴道最标准的一个方式。扎腹部针的时候,要病人平躺,一个手找肚脐,一个手找曲骨,用观想的按照比例来找穴道。这是腹部的寸,这些穴道要找得很正确。因为将来找其它穴道会用旁开几寸来找穴,包括肾经、胃经,所以穴道一定要找得正确,不然就会心到手却没有到。 其实重点在气血的流注。气脉的流注叫后升前降。后升,背后是督脉,前降的是任脉。 二、神阙就是肚脐,神阙找不到不用学针灸了。神阙禁针,过去传说,针下去以后不能大便了,一大便就坐在马桶上死掉。因为针很粗,肚脐又很脏,古代针那么粗,刺下去伤口不容易收口怎么办,所以禁针很有道理,所以用灸,用隔盐灸。神阙用处很多,中风 、肠炎 、肠鸣 都可以灸。 三、、水分穴:肋骨,所谓的心蔽骨,一手按肋骨,一手按在神阙,正中间的地方是中脘,找穴。神阙上一寸是水分,那一寸不同于同身寸,叫上腹寸。 所以心蔽骨跟神阙中间是中脘穴,中脘穴下面是建里、下脘、水分。所以先取中间那一点,中脘跟神阙中间这一点,然后再取这一点跟神阙中间这一点,这个点就叫水分。功能:通调水道、理气止痛,治疗:水肿,小便不通,腹泄,腹痛,反胃,吐食,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中医有三种,上消:上消得主要症状,口渴,渴饮百杯不能止渴,中消就是肚子饿,会不断的吃,下消,简单讲就是阳不举。 四、下脘穴:下脘正好在神阙跟中脘的正中间。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为太阴任脉之会。治疗: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五、胃之募穴一中脘:中脘穴是胃的募穴,胃病治此。下针也可以,灸也可以。这是丈量法腹寸,心蔽骨与神阙的正中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胃的募穴,《难经》说腑会中脘。 身上有八会穴①,八个会穴,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将来会有一个治病法则,叫会郄治疗法。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胃脘痛,呃逆,翻胃,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六、心之募穴—巨阙穴:从这个心蔽骨,两个正中间的地方,叫巨阙,巨阙跟中脘的中间,叫上脘。 这个上脘穴呢,它是络穴。我们有一个很有名的灸法叫梅花灸,是以中脘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成一梅花型,统治一切胃病 。只有病人吐血时不要灸,因为吐血时增加温度时,血会增加。外面是吐血,里面可能是胃癌,所以出血的时候,不要去灸。所以上脘、下脘、建里等于是辅助中脘的穴道。 七、补泻手法:心的募穴,“得气即泻”。最基本的补泻手法呢有“提豆许”①,什么叫“提豆许”,这个针扎下去,扎到巨阙上面,我们要泻。一开始先捻针,左转右转气到了以后,往前推一点点,推像绿豆那么大就是泻。什么叫补,往上拉一点,就结束,这就是补。这是最基本的补泻手法。再讲一次,气到了往前推一点就是泻,气到了往上拉一点、提一点,就是补。你往上提的时候,气会在针的下方。你往下刺时,气会往下走。 八、鸠尾穴:再来我们看鸠尾,巨阙再上一寸是我们的鸠尾,鸠尾还没有到心蔽骨。这鸠尾穴不可以重击,是练功夫的大穴,一打会内出血,是一个危险的穴道。不可灸,可以针。《灵枢》曰:“膏之源出于鸠尾”。我们身上很多黄油,身上很多的油网就是三焦,这个黄油就是膏,膏的源头呢,来自鸠尾。平常我们不灸,都是下针。 九、膻中穴与天突穴接下来的穴道是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穴道我们怎么找? 喉咙在这边,我们先找天突,天突最好找。这是天突,正好在喉咙那儿有个洞,不是直接进去,直接进去会扎到气管,我们不要扎到气管,中医称气管叫重楼,因为它一圈一圈的,有十二根,中医叫十二重楼。不要直针,下一寸就到了,不然一刺就剌到肺,不可以。 先找天突,再找鸩尾,这两个穴道,正中间是膻中(本处有误,当为玉堂——校对注)。诸位看书上膻中穴,气会膻中。现在诸位学到了,腑会中脘,气会膻中。找到膻中以后,要找中庭穴就很简单,膻中下一寸半,或一寸六,你一摸中间有个凹洞,就是中庭,中庭知道大概位置就好了,几乎用不到。膻中穴就用的多了,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之会。气会膻中,气病治此,呼吸短促,气喘在这里治,但禁针,要用灸的。 十、廉泉穴再来是廉泉穴,这廉泉穴怎么找。这病人的鼻子、嘴唇,病人躺在病床上,病人中风,舌强不语,手握拳,用大拇指指尖顶到下巴处是穴,大拇指指尖去压它,指尖到处是穴。 这个穴道下针很特殊的角度,针下去的时候,要对着舌根,而不是直针下,也不会伤到食道,这个穴要下一寸、一寸半就够了,治疗舌强不语 用的。那这个穴道,大部分是用针,没有用灸:也不好灸嘛。这个廉泉是阴维任脉之会,治舌头的病,因为是近取穴。近取穴的定义是,病发在这边,只要是附近的穴道,都有它一定的功能。 十一、承浆穴再来是承浆。这是脸,这是嘴唇,这凹进去这有一个点,就是承浆穴。为什么叫承浆,因为喝了豆浆、米浆,有了承浆就不会漏出来。反过来,中风的人,如果吃了饭,会流涎,就要下承浆,舌头强硬不会讲话,就是廉泉。这是我们常用的穴道。下针的时候,要开口,嘴巴张开来。 用针,用灸都可以,这个穴道大部分用在中风,面部中风。面部中风时脸歪一边,歪左边或右边。当我们治疗完面部中风 后,面孔回正以后,我们一般来说会下承浆及人中。如果面部中风,我们针灸效果非常好,治疗完后承浆人中用几次,就好像把它固定住。如果没有扎那个穴道,原本是歪右边,结果治好后隔几天,就歪到左边去。 任脉到了承浆是最后一个穴道。 十二、督脉: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单28穴。分别是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长强穴:又名尾闾穴,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长:循环无端,长大,旺盛;强:健行不息,强壮,充实。 |
|
73楼#
发布于:2015-11-13 20:4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莫维春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莫维春
2015-11-13作业第九第十课学习心得 1神阙穴 神阙穴呢,这个大穴很好找,在肚脐。神阙禁针,过去传说,针下去以后不能大便了,一大便就坐在马桶上死掉。可以隔盐灸。神阙用处很多,中风 、肠炎 、肠鸣 都可以灸。 2水分穴 我们的肋骨,所谓的心蔽骨,一手按肋骨,一手按在神阙,正中间的地方是中脘,要这样子找穴。心蔽骨跟神阙中间是中脘穴。神阙上一寸是水分,那一寸不同于同身寸,我们叫上腹寸。 所以心蔽骨跟神阙中间是中脘穴,中脘穴下面是建里、下脘、水分。所以先取中间那一点,中脘跟神阙中间这一点,然后再取这一点跟神阙中间这一点,这个点就叫水分。 中医有三种,上消:口渴,中消就是肚子饿,会不断的吃;下消,简单讲就是阳不举。 3 下脘穴 下脘正好在神阙跟中脘的正中间。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常常容易发炎。痛来自压力,不是来自发炎。 4 胃之募穴一中脘 都很少用。再来是重要的大穴中脘穴,中脘穴是胃的募穴,胃病治此。下针也可以,灸也可以。 我们身上有八会穴,八个会穴,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有一个治病法则,叫会郄治疗法。 中脘是大穴,用的非常多。比如有些特殊的治症呢,像印堂痛 ,中脘一针下去病就去掉了,胃有问题产生的头痛。 5心之募穴—巨阙穴 从这个心蔽骨,两个正中间的地方,我们叫巨阙,巨阙跟中脘的中间,我们叫上脘。 这个上脘穴呢,它是络穴。有一个很有名的灸法叫梅花灸,是以中脘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成一梅花型,统治一切胃病。吐血时不要灸。 巨阙是心之募,是心脏的募穴对任何心脏病都可以,针下去不要下太深,差不多一寸,那这个是心的募穴。 补泻手法 心的募穴,“得气即泻”。最基本的补泻手法呢有“提豆许”针扎下去,扎到巨阙上面,我们要泻。一开始先捻针,左转右转气到了以后,往前推一点点,推像绿豆那么大就是泻。什么叫补,往上拉一点,就结束,这就是补。这是最基本的补泻手法。巨阙后面插进来的这段话非常重要。按十四经发挥,人心下有膈膜,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这是我们的横膈膜,在我们的身体,肺和心脏中间有一个横膈膜。巨阙上面我们可以诊断到心脏的问题。 6 鸠尾穴 巨阙再上一寸是我们的鸠尾,鸠尾还没有到心蔽骨。这鸠尾穴不可以重击,是练功夫的大穴,一打会内出血,是一个危险的穴道。不可灸,可以针。 7膻中穴与天突穴 接下来的穴道是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先找天突,天突最好找。这是天突,正好在喉咙那儿有个洞,不是直接进去。书上膻中穴,气会膻中。 中庭穴就很简单,膻中下一寸半,或一寸六,你一摸中间有个凹洞,就是中庭,中庭知道大概位置就好了,几乎用不到。 气会膻中,气病治此,呼吸短促,气喘在这里治,但禁针,要用灸的。两个中间呢,是玉堂。玉堂下一寸半才是膻中,膻中下来才是中庭,天突和鸩尾穴中间是玉堂穴,玉堂下来一寸半才是膻中穴。那玉堂再往上去,和天突中间的穴道是华盖,华盖和玉堂中间是紫宫,华盖和天突穴的中间是璇玑。 天突这个穴道呢,我们有心脏三针,病人躺平后,下针巨阙、关元、天突,这三个穴道下针,病人的心痛就会去掉。尤其是在治疗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者是心肌梗塞。 天突呢,在喉咙旁边,甲状腺肿 ,喉咙肿痛 等,都可用近取穴天突来治疗。 8 廉泉穴 这病人的鼻子、嘴唇,病人躺在病床上,病人中风,舌强不语,手握拳,用大拇指指尖顶到下巴处是穴,大拇指指尖去压它,指尖到处是穴。针下去的时候,要对着舌根,而不是直针下,也不会伤到食道,这个穴要下一寸、一寸半就够了,那这个穴道,大部分是用针,没有用灸:廉泉是阴维任脉之会,治舌头的病,因为是近取穴。 9 承浆穴 这是脸,嘴唇,这凹进去这有一个点,就是承浆穴。常用的穴道。下针的时候,要开口,嘴巴张开来。 大多数呢,我们用针,用灸都可以,没有影响。 如果面部中风,我们针灸效果非常好,那牙齿痛 ,许多人牙齿痛,在承浆也可以治。 10 督脉经穴篇 督脉第一个穴道是长强穴,是足少阴、少阳之会,这个穴是痔疮 的根本。主要是治痔疮。 腰俞穴,督脉第二个穴道叫腰俞,这脊椎骨在尾椎上是成三角形的,在尾椎骨上,在脊椎交接的地方,第二十一椎,我们叫腰俞。腰俞可治月经不来。 |
|
74楼#
发布于:2015-11-13 22: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 张帆 申请签到,2015年11月 13日《针灸大成》第 9 .10 课心得。
2015.11.13第9.10讲: 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之任脉经穴续 第二部分 神阙上寸一水分,治疗水肿顾名意。水分气化水成汗,食物之水入小肠。 食物运化在小肠,纯水运化在水分。小肠腐热兼吸收,渣水剩物入大肠。 小肠热蒸大肠水,肺与大肠相表里,气入肺上口津液,全职腹中热心肠。 病在水分水入肠,肠鸣腹泻和水肿。水分小肠之上口,灸其疗效好若针。 糖尿病者谓消渴,上消杯水即杯尿,中消饥饿不见饱,下消阳阴难以要。 水分腹坚大如鼓,一招灸的瘪泪哭。十四岁下鼻血出,莫慌鬼击体强主。 下脘神阙中脘中,太阴任脉之会冲。下脘痛则压力舒,环境优良无百病。 胃之募穴乃中脘,建里同功不常用。中脘大穴求胃病,针只一寸灸亦可。 找穴丈量法腹寸,神阙中间心蔽骨。手太阳少阳足阳,任脉腑会中脘中。 八会会郗治疗法,腑会大穴是中脘。中脘一针印堂痛。即为胃致头痛治。 脏腑气血筋脉加,骨髓精气八会俞。郗穴汇聚孔隙俞,经脉阴阳跷维一。 四肢肘膝关节下,郗穴疗本属脏腑。心之募穴是巨阙,巨阙中脘上脘中。 上脘络穴梅花灸,一梅一寸避吐血。巨阙关元同灸心,腹部脏器透彻学。 动脉血管若堵塞,补泻手法一寸针。得气即泻提豆许,推泻拉补浅下针。 心痛彻背背彻心,痰饮所致穿心痛。肠部沼气靠隔肌,肝血大肠肺金疏。 鸠尾近端心蔽骨,重击极为内血出。膏之源出于鸠尾,三焦黄油膏下针。 喉咙重楼十二层,斜内下针指心脏。天突鸠尾玉堂中,玉堂一寸半膻中。 中庭玉堂佐膻中,华盖璇玑同一线。膻中命气之会所,气喘气短妇乳少。 肺用吐脓呕吐沫,一寸针刺在膻中。气阳强心强肺气,咳脓不深泡沫癌。 穿心疼痛心三针,巨阙关元和天突。十椎下上十一椎,无有穴道集大气。 第三部分 下巴底处是廉泉,舌强不语和中风,阴维任脉之所会,就近取穴去病根。 承浆中风和舌强,可灸然针口张开。面部中风牙齿痛,承浆人中三七天。 督脉经穴 督脉阳气之会园,亦无井荣俞经合。道家任督要打通,耳目口鼻四门关。 第一穴道是长强,专职难言下痔疮。尾椎斜刺中肛门,一寸引起好刚刚。 痔疮内痔和外痔,针灸中药找长强。先血后便内不痛,先便后血外很痛。 开刀不易难收口,瘘管滴落好难堪。外痔三棱小火罐,吸去脓血好了了。 第二腰俞尾椎上,月经不来用不常。长强功盖无其位,知晓即可无厚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