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楼#
发布于:2015-11-30 21: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 张鑫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1.膀胱经:气虚流注下午三点到五点,州都之官,水。后面小肠(火).水进膀胱方法:三焦内水渗透进入。从肾脏经输尿管流进去。肾水来自肺脏,小肠在肾下,肾的水加热气化入命门经督脉到大脑,这是第一次气化,剩下的残渣会从肾脏经过输尿管再进入膀胱,其中还有好的营养经第二次气化顺着三焦油网入肝脏代谢。代谢出来的废物入胆,再经消化道排出。坏的水留在膀胱底下集聚,达到400cc以上时,就会感到胀然后小便。因为膀胱里面好水被气化了,有蒸气,所以小便很容易排出。当小肠的火变小,膀胱的水就没有被气化,变成冷水停在底下时就会感到很胀,很急,很想上厕所频尿。治疗时可把小肠的火加大,水在膀胱被气化掉了,膀胱就会向上升,就不胀了。我们可以灸中极或关元。 2..晴明:眼內眦旁,下针时先把眼睛推开来,在眼球和骨头中间下针,针要直进直出,治所有眼病,不炙。攒竹:位于眉头,可针不灸,可透鱼腰(眉毛中间)。四穴放血治眼病攒竹,眉尾,太阳,耳尖。 3.眉冲:神庭外1.5寸为曲差,曲差与神庭中间,曲差上0.5寸为五处,五处上1.5寸为承光,承光后1.5寸为通天,治鼻病。通天后1.5寸为络却,治头晕耳鸣,也可以下内关,中脘,巨阙。络却后1.5为玉枕,治头痛,头部穴位下针要在头皮与头骨中间,一寸针。 4. 天柱:治后项强痛,脖子酸。天柱外一寸是奇穴——失眠穴,专治失眠。后面的针下五分。 大杼穴:陶道外一寸半,大杼是骨之会,治所有骨病,此处有压痛,可判断是否有骨裂。灸或针都可使骨很快恢复。 |
|
751楼#
发布于:2015-11-30 21:41
8班黄旭红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 州都之官 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经络。小肠的水渗透进入膀胱,膀胱在小肠热的作用下汽化进入肺,二次汽化进入肝,因为肝为木,所以水生木。肝脏浊物排出进入胆。当我们知道原理以后,就很好治疗频尿了。把小肠的火救起来,我们可以灸中极,关元。治疗角膜炎、结膜炎、红肿等都可在攒竹、眉尾、太阳穴、耳尖上放血。 所有的细菌、癌细胞、肿瘤都喜欢冷水,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水排掉,但又不能伤到水,所以就是想办法把水汽化,让环境改变,让水为身体所用,灸中极就是让膀胱的水进行气化! 1、睛明与攒竹 治疗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下针时注意要把眼珠拔开来,下针在骨和眼球中间,直进直出,才不会动到血管。攒竹为近取穴,放血治疗角膜炎、眼红肿,效果好。放血时是用同则。 2、眉冲穴至玉枕穴 眉毛直上发际五分是眉冲。在曲差和神庭的正中。上星过来一寸半是五处,五处往后一寸半的是承光,承光往后一寸半是通天,下合谷,迎香,通天可治鼻窦炎,鼻塞。络却在通天后一寸半,治头眩、耳鸣, 络却、中脘、公孙、内关治内耳不平衡 络却往后一寸半是玉枕。 比如西医说的内耳不平衡,中医辩症是水饮停在趴,所以会头昏眼花、恶心,问题在三焦中隔。 3、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 天柱倾 命旦夕!后项强痛可下针治疗。天柱外开一寸的地方是是奇穴:安眠穴,揉按安眠穴有助睡眠。(不要按错,按到膀胱经上,经气很足,越按越精神) 4、大杼穴 大杼穴在陶道外开一寸半,从大杼开始,开一寸半就是足太膀胱经。大杼穴是骨之会,骨头有病,通治。如果大杼有压痛,表示骨头裂,可针可灸。强化效果(会郄治疗),郄穴消炎止痛清热。郄穴是麻醉穴。比如病人伤到的地方靠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阳肺经上,大杼有压痛点,手阳明大肠经郄穴温溜、肺经郄穴孔最下针,既可止痛又可恢复。久痛下曲池,新痛下二间。用子穴、母穴扎经络比较多,内科病或骨伤用会郄比较多。 做会穴治疗,无谓补泄,引到气就好。 |
|
752楼#
发布于:2015-11-30 22: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学习心得
当第二次气化的水,进入肝脏以后,会帮助肝脏的代谢,代谢出来有废物,就进入胆,所以胆汁等于是肝脏排出去的大便浊物,排出去后再给身体里面消化再送给全身。所以当气化的时候,膀胱会膨胀。正常人会有400cc的量在膀胱里。当水在膀胱里面累积时,由于膀胱是紧贴着小肠,所以这水被气化后,整个尿液是全部顶在胖胖的上面,所以膀胱就像热气球往上升的状态,因为往上升,所以虽带着很多水,但却不重,正常人就不会感觉到膀胱很重,等到达400cc以上,就会感到胀,就去小便,小便的时候,因为里面有蒸汽,水被气化了,压力产生速度,就可以很强的把尿排出去,还可以收敛。 当小肠的火不够了,膀胱的水就没有气化了,变成冷水在里面,水是停在底下的,所以只要有一点点累积在下面,就会很胀,很急,就会想上厕所,就变成频尿。 所有的细菌,癌细胞,肿瘤都喜欢冷水。 中医观念认为水生万物,任何生物没有水就没有办法生存。所以我们要让水气化,让水为身体所受用,而病无法受用。灸中极,可以治疗膀胱小便无力。 在《黄帝内经》里说,膀胱是“州都之官”,它是第二次气化才到这里来的,水道出焉,这个水道要气化才能出焉。 睛明穴位于内眼角处,下针时要把眼珠子拨开来,下针在骨和眼球中间,取针时要直进直出。主治:眼睛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禁灸。 攒竹穴正在眉头平常有几根毛翘起来的点。手摸下去有骨缝。平时放血用,禁灸。 治视力的四穴放血,1攒竹2眉尾3太阳穴4耳尖。这个方法对角膜炎,眼红肿非常好。 眉冲在曲差和神庭的正中间。可以治鼻科病。 上星在神庭后五分,治疗眼科问题。 承光治疗眼看不到光,对光很敏感。 通天治疗鼻塞,鼻窦炎。 络却在通天后一寸半,治疗头眩,耳鸣的很多。 西医说的内耳不平衡,头昏眼花,常常恶心,要治疗中焦问题。 从络却往后一寸半是玉枕穴,头上的穴都是近取穴。 大筋跟后脑骨交接的地方叫天柱,是要是病人头从一边弯过去,天柱倾命在旦夕。后项强痛也可以下天柱。 从天柱外开一寸的地方,在这个骨缝边有一个奇穴,专治失眠。穴名安眠. 陶道穴外开一寸半是大杼穴,全身的骨头会在大杼。骨头有病,通通在这里治。 病人脚突然扭到,没有x光时,按大杼,病人大叫,表示裂了,没有感觉,就是沒有裂,检查就结束了。 |
|
753楼#
发布于:2015-11-30 22: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连永刚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十、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五行里属火,膀胱是水。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第一种是从三焦,、渗透进去膀胱;还有一个是通过肾脏从输尿管流进膀胱, 肾水是来自肺脏,肺的水下达到肾脏以后,因肾跟小肠靠在一起,肾水在上面,小肠火在下面烧,肾的水就会气化,气化后进入命门,水进入命门以后,水跟肾的营养,就顺着督脉,达到脑部,这是第一次的气化。 蒸发以后有残渣,残渣会从肾脏经过输尿管流到膀胱,进入膀胱以后,还有一些营养在,会再气化第二次,第二次气化以后,有用的水就顺着三焦油网进入肝脏。当第二次气化的水。进入肝脏以后,会帮助肝脏的代谢。因肝是木,说水(膀胱)生木(肝)。肝脏代谢出来的废物,就进入胆,所以胆汁等于是肝脏排出去的浊物。 常人膀胱有400cc的容量,当水在气化的时候,膀胱会膨胀,膀胱就像是热气球呈往上升的状态。因为往上升,所以虽然带着很多水,正常人却不会感觉到膀胱很重。等到达400cc以上,就会感到胀,就会去小便。因为里面有蒸气,水被气化了,所以小便是有压力的,很容易排出去。当上了年纪,小肠的火不够了,膀胱的水就没有被气化,变成冷水在里面。这时,水是停在底下的,所以,老人只要有一点点尿液累积在膀胱,就会很胀,很急,就会想上厕所,变成频尿。治疗尿频就要把小肠的火救起来,只要把这火一加压,尿液在进入膀胱的时候,就气化掉了,膀胱就会往上升,那个括约肌一下就回来了。看病人小肠是否火衰看脚冷不冷就知道。 所有的细菌、癌细胞、肿瘤都喜欢冷水,所有健康的组织细胞都喜欢热气,所以我们要想尽办法把水气化,把坏的水排掉而又不伤好水。要灸中极或关元。 足太阳膀胱经一共67个穴道。 1.睛明穴 眼眶内侧,可针不可灸,下针时把眼珠拨开,下在骨和眼球中间。直进直出,治疗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 2.攒竹穴 正眉头,横的骨缝就是。放血不可灸。角膜炎、眼红肿,当场放血出来,就不痛了, 3.四穴放血治视力:攒竹、眉尾,瞳子髎(太阳穴),耳尖(耳朵一折,上部最尖的那一点)。都是近取穴。治眼睛问题,同侧放血。 4. 眉冲穴 曲差和神庭的正中间, 上星穴 神庭后五分 五处穴 上星往后一寸半 承光穴 五处往后一寸半, 通天穴 承光往后一寸半,鼻窦炎,鼻塞,下通天也可以 络却穴 通天后一寸半,治头眩、耳鸣 玉枕穴 络却往后一寸五分 头上的穴道都是近取穴,下针时,一定是在头皮和头骨中间。 5. 天柱穴 颈后大筋跟后脑骨交接的地方 安眠穴 天柱外开一寸,骨缝边一奇穴,贴在骨边属于经外奇穴,专治失眠。 6. 大杼穴 陶道穴外开一寸半,骨之会,全身的骨头会在大杼。专治骨病 会郄治疗 郄穴就是消炎,清热,止痛。郄穴是麻醉穴 |
|
754楼#
发布于:2015-11-30 22: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刘凌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集心得。
十、足太阳膀胱经 1)州都之官:膀胱 1.在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五行里面属火,膀胱是水。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第一种是从三焦,三焦是油网,渗透进膀胱。还有一个是输尿管,从肾脏流进来。 2.肾脏中的肾水,是来自肺脏,肺的水下达到肾脏以后,因肾跟小肠靠在一起,水在上面,火在下面烧,肾的水就会气化,气化后会进入命门,跟着肾的营养,就顺着督脉,一路跑到脑部, 这是第一次的气化,第一次气化的水是好水,给脑袋用。蒸发了以后的残渣会从肾脏经过输尿管再给膀胱,进入膀胱以后,还有好的营养在里面,会再气化第二次,所以水到了膀胱以后,会 经第二次气化。第二次气化以后,水就顺着三焦油网再进入肝脏,(肝脏是木,这就是水生木的原因了。)会帮助肝脏的代谢,代谢出来有废物,就进入胆,所以胆汁等于是肝脏排出去的浊 物,排出去后再给身体里面消化再送给全身。 3.当水在膀胱里面累积时,由于膀胱是紧贴着小肠,所以这水被气化以后,整个尿液是全部顶在膀胱的上面,所以膀胱就像是热气球往上升的状态。因为往上升,所以虽带着很多水,但却不 重,正常人就不感觉到膀胱很重。等到达400cc以上,就会感到胀,就会去小便。 4.小肠的火不够了,膀胱的水就没有气化了,变成冷水在里面,水是停在底下的。所以,只要有一点点累积在下面,膀胱就会很胀,就会想上厕所,就变成频尿。 5.所有的细菌、癌细胞、肿瘤都喜欢冷水,所以要想尽办法把水气化,因为所有健康的组织细胞都喜欢热气,病毒都喜欢冷水。 6.让膀胱的水气化,灸中极(中极是膀胱之募)、关元 7.足太阳膀胱经一共有六十七个穴道 2)睛明穴与攒竹穴 1.睛明穴在眼睛内角一侧。 2.睛明穴下针的时候,要把眼珠子拨开来,下针在骨和眼球中间。直进直出 3.眼睛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 ,我们都可以在睛明上下针。可针不可灸 4.攒竹穴正在眉头 5.攒竹下针和放血,但是不灸 6.四穴放血:治视力。用放血的方式,增强眼睛的视力。有四个地方可以放血,四个穴道,第一个就是攒竹。第二个在眉毛尾巴,眉尾,鱼尾的地方。第三个,眼外的瞳子髎,就是俗称太阳 穴的地方。第四个在耳尖,耳尖就是,你把耳朵一折,最尖的那一点就叫耳尖。 3)眉冲穴至玉枕穴 1.鼻窦炎,鼻塞-----先下合谷,再来迎香,再下通天。 2.极度晕眩----中膈不平衡 3.督脉在正中间,督脉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那再往外是胆经 4)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 1.大筋跟后脑骨交接的地方叫天柱。 2.天柱倾命在旦夕 3.天柱是近取穴,后项强痛下天柱。 4.安眠穴:从天柱外开一寸的地方,在这个骨缝边有一个奇穴,贴在骨边。属于经外奇穴,专治失眠。 5.如果晚上睡不好,揉安眠穴。你不要揉到天柱,越揉精神越好。 5)大杼穴(专治骨病) 1.大杼穴在陶道穴外开一寸半---------骨病治此。 2.大杼穴可以用来检验:过来背后大杼一按,病人大叫一声,表示裂了,没感觉,就是骨头没有裂 3.大杼穴可针可灸,骨头恢复快 |
|
755楼#
发布于:2015-11-30 22:32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任立业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号《针灸大成》第32课学习心得
十二正经之足太阳膀胱经 1、膀胱经循行部位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2、本经脉腧穴有: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3、本经共有67个穴位,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本经腧穴可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病症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例如:癫痫、头痛、目疾、鼻病、遗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后侧部位的疼痛等症。 4、州都之官:膀胱简介 膀胱在小肠的前面,水进入膀胱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输尿管进入膀胱一种是三焦渗透到膀胱,肺水下达到肾后,因为肾和小肠挨着,小肠的火非常热使肾水气化,气化后进入命门顺督脉进入脑袋为水的第一次气化也是最好的,残渣通过肾脏进入膀胱,因为还有营养,所在水在膀胱里面进行第二次气化,气化后的水顺着三焦进入肝脏,帮助肝脏新陈代谢这就是水生木,代谢后的废物进入胆囊,胆汁为肝脏的代谢废物,膀胱的水一直在小肠火的气化中所以感觉不到膀胱重,当达到400cc后就会感觉到便意想去上厕所。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肠火会衰若从而导致膀胱气化减弱,冷水下沉出现尿频尿急。 5、精明穴和攒竹穴 精明穴在目内眦和鼻骨之间,可针不可灸,针刺时需用拇指移开眼球必须直进直出。功能主治:视力不好、视力模糊、白内障、青光眼等,攒竹穴在眉头骨缝里,一般多点刺放血使用,也可以透刺鱼腰,功能主治:眼疾、角膜炎、眼红肿、急性腰扭伤等。 6、四穴放血治疗视力问题 攒竹穴、眉尾、瞳子髎、耳尖,点刺放血增强眼睛视力,需要掌握深浅和方向。 7、眉冲穴至玉枕穴 眉冲穴在神庭穴旁开一寸半的位置,上星旁开一寸半为五处穴,五处穴后一寸半为承光穴,承光穴后一寸半为通天穴,通天后一寸半为络却穴、络却穴后一寸半为玉枕穴,以上穴位很少用只要记住就可以,功能主治:均为近取穴,如鼻窦炎、鼻塞、头眩、耳鸣等 8、天柱穴和奇穴安眠 天柱穴在枕后大筋和枕骨交接处,主治:井背痛、头风、项强不可回顾。天柱穴外开一寸骨缝处为安眠穴,主治:失眠证可针不可灸。 9、大杼穴 陶道穴旁开一寸半处为大杼穴,为骨会主治骨病。 中医的可贵之处在于灵活,学习中医不能拘泥关键在于“悟”字 |
|
756楼#
发布于:2015-11-30 22: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路顺利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 1、 州都之官 膀胱是下午3~5时,是最大的穴道最多的经脉。膀胱上面是小肠,膀胱是水。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一种通道是三焦是油网,把膀胱包住。水从三焦一滴滴渗透进去。第二种是肺的水进入肾,接受小肠的火而汽化,然后进入命门,水和营养受热顺着督脉一路进入大脑。一般的水进入膀胱,到膀胱后再次汽化,顺着三焦油网进入肝脏。所以说水生木。第二次汽化的水进入肝脏帮助肝脏代谢,代谢浊物进入胆,胆汁等于肝脏大便,排出去再循环一遍。 汽化时膀胱会膨胀,常人400cc容量,当汽化时膀胱像热气球,属于往上升的状态。蒸汽产生压力,小便时方便排出去。年龄大了,小肠火力不够,则小便无力。这时把小肠火增强即可。脚冷就可知小肠衰。很多病到后期就是水肿,脚冷,说明身体内寒水。针灸就是帮助水汽化,循环起来。帮助膀胱气化,就是灸中极(膀胱经的募穴)、关元。足太阳膀胱经有67个穴道。 1、 睛明穴与攒竹穴 睛明穴:眼角内侧。下针时把眼珠扳开,下在骨头和眼球的中间。有时会引起出血,原因是起针时要直进直出,如果起针时翻出来,就会把血管刮破。所有眼病都可治。 攒竹穴:眉头处。手摸可压横骨缝,不灸。下针放血从攒竹穴透鱼腰穴。 2、 四穴放血增视力。 四穴:赞助、鱼尾、太阳穴、耳尖(耳朵折起来最尖端处)。放血针右手,攒竹穴拿起来刺一下,挤几滴血即可。角膜炎、结膜炎红肿等放血后立即觉得舒服,旧血放后新血来帮助消炎,就近取穴,同侧治疗。 3、 眉冲穴至玉枕穴 眉冲穴:眉毛直上进入发际五分。与神庭穴齐平,相距0.75寸。 曲差穴: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差1.5寸,神庭外开1.5寸。神庭上部约5分处(即上星穴),正好是鼻子通脑的地方,鼻病可以在此治疗。 承光穴:上星穴外开1.5寸处。是治疗眼科疾病的穴位。 通天穴:承光穴后1。5寸处。鼻窦炎、鼻塞可下针。下针方向同扎百会。 络却穴:通天穴后1.5寸。头昏耳鸣可治。头昏原因很多,内耳不平衡,横膈不正。可下巨阙、中脘、公孙治疗。 玉枕穴:络却穴向后1.5寸。近取穴治头痛。下针在头皮和头骨的中间。头部穴道都有骨缝,可摸到,有助于判断疼痛来源的经脉。 4、 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 天柱穴:常用。脑后有两根大筋,大筋与后脑骨交接处外源为天柱穴。没事头歪,天柱倾,命在旦夕。项强脖子酸可扎天柱。 安眠穴:天柱外开1寸。可揉揉帮助睡觉。下1寸针。 5、 大椎穴 第一胸椎上 陶道穴:第一胸椎下。陶道穴以下左右各开1寸半是膀胱经。,陶道穴开1寸半是大杼穴。 大杼穴是骨之会,骨头有病在此治。怀疑骨裂在大杼穴按一下,痛说明裂了,不痛说明没裂。 |
|
757楼#
发布于:2015-11-30 23: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赵芳芳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 下午三点到五点 膀胱后面是小肠属火,膀胱是水。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一是从三焦(油网)泌也(渗透);一是输尿管,从肾脏流进来。 水在人体中蒸馏两次。 肾水来自肺脏,肺的水下达到肾脏后,因肾跟小肠相邻,肾的水会气化,然后进入命门。水进入命门后水跟肾的营养顺着督脉跑到脑部,这是第一次气化(给脑部)。 蒸发了以后的残渣会从肾脏经过输尿管再给膀胱,其中好的营养会再气化第二次,顺着三焦油网再进入肝脏(水生木)。第二次气化的水进入肝脏会帮助肝脏代谢出废物再进入胆,所以胆汁是肝脏排出去浊物。 在气化时膀胱会膨胀,正常人有 400cc 的水量在膀胱里。由于膀胱紧贴小肠,水被气化以后整个尿液全顶在膀胱的上方,膀胱就像是热气球往上升的状态。因为往上升,所以虽带着很多水,但正常人不感觉膀胱很重。当到达 400cc 以上,人会感到胀,产生便意,小便时由于气化的尿液会产生压力和速度才可以被排出体外。 随着年纪增大,小肠火减弱,膀胱的水气化变少里面存放了冷的水(液态)留在膀胱底部,有一点积累就很容易产生胀的感觉,表现为尿频。 治疗尿频判断是否由于小肠的问题可问病人脚的冷暖。如果脚冷则说明的确是小肠火衰,治疗方向是强小肠的火。 人身上一定要有水,所有的细菌、癌细胞、肿瘤都喜欢冷水,所以要想办法把坏的水排掉,同时又不能伤到好的水。所有健康的组织细胞都喜欢热气,病毒都喜欢冷水。 中医在讲气就是要想办法把水气化,把冷水变成热水,改变了环境,自然病毒无法生存。 让膀胱的水气化的方法:灸中极穴(膀胱之募穴)、关元-治疗小便无力等。 《黄帝内经》:膀胱为“州都之官” ,水道出焉,这个水道要气化才能出焉。 ---------------------------------------------- 膀胱经共六十七个穴位 睛明穴 在眼睛内侧眼角上,下针时用手拨开眼球,起针时直进直出,不会伤到血管。 治疗眼睛视力不好、视力模糊 、青光眼 、白内障等眼疾。不灸 攒竹穴 眉头处骨缝处 下针可攒竹透鱼腰(或向鱼腰方向下针)贴皮肤入针 放血治疗治疗眼病(四穴位) 攒竹穴、眉尾、太阳穴、耳尖 放血时揪起皮肤再用放血针放血,选用同侧放血 可改善视力、治疗结膜炎、角膜炎等 膀胱经在头部都是距离督脉一寸半处 头上下针要下在头皮和头骨之间 眉冲穴 从眉头直上进入发际五分 近取穴治疗鼻科病 五处穴 上星旁开一寸半,治疗眼病。 承光穴 五处往后面一寸半,治疗眼看不到光,或对光很敏感 通天穴 承光往后一寸半,治疗鼻塞 络却穴 通天后一寸半,治疗头眩 、耳鸣 头眩 、呕吐中医认为是底座横隔不稳定造成,水饮停在了中焦。 (可用巨阙、中脘、公孙、内关止呕) 玉枕穴 络却穴后一寸半,治疗头痛 天柱穴(常用) 头颈大筋和后脑骨交接处 天柱倾命在旦夕 可治疗脖子酸、后项强痛 奇穴-安眠穴 治疗失眠、可下针(五分)禁灸 大杼穴(专治骨病)-骨之会 陶道穴外开一寸半 判断身体是否有骨裂骨折可按大杼穴,剧痛表示有问题。 可灸、可下针 |
|
758楼#
发布于:2015-11-30 23: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梁玉英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 一,州都之官,膀胱 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经络。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属火,膀胱是水。小肠的水渗透进入膀胱,膀胱在小肠热的作用下汽化进入肺,二次汽化进入肝,肝为木,水生木。肝脏浊物排出进入胆,胆汁是肝脏排出的浊物。气化时膀胱会膨胀。水在膀胱累积,紧贴小肠膀胱向上升就不重。小肠火不够膀胱水不气化变冷水。病毒,细菌,癌细胞,肿瘤都喜冷水易得这个病。膀胱是州都之官,二次气化。 二,足太阳膀胱经有六十七个个穴道 1、睛明与攒竹 睛明是第一个穴道,在眼睛内侧。治疗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下针时注意要把眼珠拔开来,下针在骨和眼球中间,直进直出,可针不可灸。 攒竹穴正在眉头,有几根毛翘起点手压有骨缝就是攒竹穴。攒竹为近取穴,放血治疗角膜炎、眼红肿,效果好。放血时是用同则。不可灸攒竹透鱼腰。 2、眉冲穴至玉枕穴 眉冲穴,眉毛直上发际五分是眉冲。在曲差和神庭的正中。上星过来一寸半是五处,五处往后一寸半的是承光,承光往后一寸半是通天,下合谷,迎香,通天可治鼻窦炎,鼻塞。都是穴性取名。络却在通天后一寸半,治头眩、耳鸣, 络却、中脘、公孙、内关治内耳不平衡 络却往后一寸半是玉枕。督脉在正中,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在往外是胆经。 3、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 天柱穴后脑两个大筋,跟后脑骨交接的地方叫天柱穴。后项强痛可下针治疗。天柱外开一寸是奇穴:安眠穴。揉按安眠穴有助睡眠。不要按错,按到天柱穴上,越揉越精神 4、大杼穴(专治骨病) 督脉第一椎上叫大椎。下叫陶道。大杼穴在陶道外开一寸半,从大杼开始,开一寸半就是足太阳膀胱经。大杼穴是骨之会,骨头有病,都可治。大杼有压痛,表示骨头裂,可针可灸,病恢复快。郄穴消炎止痛清热。郄穴是麻醉穴。病人伤到靠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阳肺经上,大杼有压痛点,手阳明大肠经郄穴温溜、肺经郄穴孔最下针,既可止痛又可恢复。久痛下曲池,新痛下二间。用子穴、母穴扎经络比较多,内科病或骨伤用会郄比较多。 |
|
759楼#
发布于:2015-11-30 23: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游南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 一、州都之官:膀胱 1、第二次气化的水入肝,帮助肝脏代谢,代谢所排出废物入胆即胆汁,排出再给身体里面消化送给全身; 2、治疗尿频:小肠火衰(脚冰冷)所致,把火救起,增加膀胱括约肌收缩; 3、膀胱小便无力:可灸中极(关元),中极膀胱之募穴; 4、足太阳膀胱经有六十七个穴道; 二、睛明与攒竹穴 1、睛明穴:在目内侧,下针时把眼球拨开来,下在骨与眼球中间,直进直出;治疗眼睛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禁灸; 2、四穴放血:治视力,增强眼睛视力;攒竹、眉尾(鱼尾)、瞳子髎(太阳穴)、耳尖,针刺四穴放血; 三、眉冲穴至玉枕穴 1、曲差穴:眉毛直上入发际五分,神庭穴旁开一寸半; 2、眉冲穴:眉毛直上入发际五分,神庭穴与曲差穴中间; 3、上星穴:神庭穴后五分; 4、五处穴:上星穴旁开一寸半; 5、承光穴:五处穴往后面一寸半; 6、通天穴:承光穴往后面一寸半;治疗鼻窦炎、鼻塞;先下合谷、迎香、再下通天(下针法如百会); 7、络却穴:督脉旁开一寸半,通天穴往后面一寸半;治疗头眩、耳鸣; 8、头晕眼花、常常恶心,问题出在中焦,下络却、中脘、公孙、内关; 9、玉枕穴:络却往后一寸半;下针在头皮和骨头之间,近取穴; 10、神庭、上星、眉冲,治疗鼻科疾病; 四、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 1、天柱穴:后脑两筋(斜方肌)外缘凹陷处,平督脉哑门穴旁开1.3寸;天柱倾命在旦夕,近取穴,治疗后项强痛; 2、安眠穴:天柱穴外开一寸骨缝处,贴骨边属经外奇穴,专治失眠; 五、大杼穴(专治骨病) 1、大杼穴:督脉第一椎下陶道穴旁开一寸半,骨之会,专治骨病; 2、骨头有病或骨裂,背后按压大杼穴大痛; 3、会㕁治疗法; |
|
760楼#
发布于:2015-11-30 23: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梁海霞申请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三十二课学习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 1.州者之官膀胱 在膀胱后面小肠,小肠五行属火,膀胱是水,水有两种管道进入,第一种是从三焦,三焦是油网,泌也,渗透的意思,水是渗透进去;还有一个是西医学知道输尿管,从肾脏流进来。 肾水是来自肺脏,肺有水下达到肾脏以后,肾与小肠靠在一起,水在上面,火在下面烧,肾的水会气化,气化进入命门以后,水跟肾倒营养,就顺产督脉,一路跑到脑部这是第一次气化。蒸发以后的残渣会从肾脏经过输尿管,再给膀胱,好的营养在膀胱里面,会再气化第二次。所以水到了膀胱以后,会经第二次气化。气化后水就顺着三焦油网再进入肝脏。 正常健康人的组织细胞喜欢热气,所有的细菌、癌细胞、肿瘤都喜欢冷水,我们说的寒症是后来的水或积水,寒水是会滋养细菌病毒的。所以中医观念就是让水气化,达到身体所用,而病无法受用。 治疗尿频,小便失禁,可用艾灸中极,(中极是膀胱之募穴)关元穴让膀胱的水气化。 水是黑色,所以膀胱是叫黑肠。《黄帝内经》膀胱为“州都之官”它是第二次气化了,水道出焉,这个水道霉气化才能出焉,足太阳膀胱经一共六十七个穴道。 睛明穴与攒竹穴 第一个穴道是睛明穴,在内侧边,一下针在骨和眼球中间,直进直入。治疗眼睛视力不好,视力糢糊,青光眼,白内障。 第二穴道攒竹穴,在眉头压在骨缝,那骨是横的骨缝是攒竹穴。平时攒竹和放血,禁灸。 鱼腰穴是在额部,瞳孔直上,眉要上。 四穴放血(治视力) 眼睛不好的人,中医用放血的方式增强眼睛的视力。四个放血的穴道。 第一个是攒竹,第二个是眉毛(丝竹空),第三个是瞳子髎(太阳穴),第四个是耳尖,把耳朵一折,最尖的那一点。 因为放血针很利,很尖,在放血的地方,翻一下就点到,挤两滴血就好了,又准,又可以控制深浅,又可以控制方向。 攒竹穴跟睛明穴都是治疗眼睛问题,放血尤其角膜炎,眼红肿,当场放血出来,就不痛。放血用同侧治疗,如两眼肿,就放两边的。放血为何好,是因为把病血放出来,放血的同时把新的血补过来。 眉冲穴至玉枕穴 从眉毛直上进入发际五分就是眉冲。 神庭后五分是上星,上星过来一寸半,就是五处,治眼科疾病。 五处往后面一寸半的距离是承光;承光往后一寸半是通天。治疗鼻窦炎,鼻塞,先下合谷,再下迎香穴,再下通天。 络却:从头一路往后走,沿着督脉一寸半,一寸半的距离走到后面,络却在通天后一寸半。治疗头晕,耳鸣。从络却往后一寸五分是玉枕穴。从头上的穴位都是近取穴,下针时在头皮与头骨中间。 头的后面有个骨头叫玉枕骨,这跟云枕穴很接近,头部的穴道都有骨缝。头部的穴道都有骨缝,督脉在正中间,督脉外开一寸半,再往外是胆经。 天柱穴与奇穴 大筋跟后脑骨交接的地方叫天柱。近取穴治疗项强痛,从天柱外开寸的地方,在这骨缝边有一个奇穴贴在骨边属于经外奇穴,专治失眠欠名叫安眠。 下针时不用深,用一寸针,下五分就够,禁灸。 大抒穴(专治骨病) 督脉第一椎上叫大椎,督脉第一椎下叫陶道,在陶道外开一寸半,叫大杼穴。督脉旁开一寸半就是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开一寸半。大杼穴是骨之会,全身的骨头在大杼《难经》、《灵枢》说骨病通治取大杼穴。 |
|
761楼#
发布于:2015-11-30 23: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文杰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 州都之官,水进入膀胱有两种途径:a.从肾脏到输尿管,进入膀胱,b.另一种是从三焦进入膀胱 第一次气化:肺水下达到肾,肾水气化进入命门,受热后,进入脑部 第二次气化:气化后的残渣从肾脏顺着输尿管进入膀胱,然后再次气化,从三焦进入肝脏,肝属木,水生木。正常人有400ml尿液在膀胱,水气化,热气球往上升,所以不感觉有重量,小便无力,尿不出,治小肠火,治病当治水,化学分解的最后产物都有水,可以灸中极,加关元。 1.睛明:目内眦,下针时把眼球拨开,直进直出,可针不可灸 治疗白内障,青光眼, 2.攒竹 眉毛的内侧有个凹陷,可以用攒竹透鱼腰,鱼腰在眉毛中间,也可以在攒竹放血治疗近视, 3.四穴放血治疗近视 a.攒竹,b.眉尾 c.瞳子髎,d.耳尖, 4.眉冲穴 眉毛直上进入发际5分 督脉旁开1.5寸为膀胱经,有病人有晕,在此处就在膀胱经治疗 络却往后1.5寸为玉枕治疗头晕,头晕是因为天平的底座在晃,底座就是横膈, 5.天柱与奇穴,后脑有两条大筋,大筋与后脑骨交接的地方为 后項强痛用天柱,天柱外开1寸叫失眠,扎针为0.5寸,不能深, 6.大杼,大椎下1寸为陶道,陶道外开1.5寸为大杼,称之为骨之会,全身骨头有毛病都可以用此穴,也可以用于诊断,如果有人受伤,按此处很痛,说明此处有骨裂,灸大杼恢复很快 |
|
762楼#
发布于:2015-12-01 00:19
@教官-南京-李宁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韩玲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1足太阳膀胱经:(1) 州都之官:膀胱,在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五行里面属火,膀胱是水,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第一种是从三焦,油网,泌也,是渗透的意思,水是渗入的。还有一种是西医知道的输尿管,从肾脏流出。肾水来自肺脏肺的水下达到肾脏以后,因肾和小肠靠在一起,水在上面,火在下面,肾的水就会气化,气化后进入名门,水跟肾的营养就顺着督脉跑到脑部,这是第一次气化蒸发后的残渣会从肾脏经过输尿管再给膀胱,还有好的营养在里面,会再气化第二次后水就顺着三焦油网再进入肝脏后,会帮助肝脏代谢的废物就进入胆,所以胆汁等于肝脏排出去的大便浊物,排出去后再给身体里面消化再送给全身,所以在气化的时候,膀胱会膨胀,常人应该有400cc的量在里面,,当水在膀胱里面累积时,由于膀胱紧贴着小肠,所以水被气化后,整个尿液是全部顶在膀胱的上面,虽带很多水,但正常人不会感觉膀胱很重,等到达400cc以上,就会膨胀,会去小便。足太阳膀胱经一共有六十七个穴道。 2睛明与攒竹 :第一个穴道是精明穴,下针时要把眼珠子拨开,在骨和眼球中间,直进直出,可治眼睛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可针不可灸。第二个穴道是攒竹穴正在眉头,手摸下去眉头平常有几根眉毛翘起来的地方压在一个骨缝是横的就是攒竹,下攒竹放血,不灸,攒竹为近取穴。 3四穴放血:治视力,视力不好,可以在四个地方放血,第一个是攒竹,第二个在眉尾鱼尾的时候,第三个眼外的瞳子髎,第四个在耳尖,放血手法,针拿右手,攒竹一刺,挤两滴血放出来就好,其它同样。 4、眉冲穴至玉枕穴 眉毛直上发际五分是眉冲。在曲差和神庭的正中。上星过来一寸半是五处,五处往后一寸半的是承光,承光往后一寸半是通天,下合谷,迎香,通天可治鼻窦炎,鼻塞。络却在通天后一寸半,治头眩、耳鸣, 络却、中脘、公孙、内关治内耳不平衡 络却往后一寸半是玉枕。 比如西医说的内耳不平衡,中医辩症是水饮停在趴,所以会头昏眼花、恶心,问题在三焦中隔。 |
|
763楼#
发布于:2015-12-01 00:19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中医经典魔鬼特练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号《针灸大成》第32课学习心得
十、足太阳膀胱经 1、 州都之官-膀胱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经络。膀胱是下午3-5时,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主火,膀胱是水。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一种通道是三焦是油网,把膀胱包住。水从三焦一点点渗透进去。第二种是肺的水进入肾,接受小肠的火而汽化,然后进入命门,水和营养受热顺着督脉一路进入大脑,这是第一次气化为很纯的水给大脑。一般的水进入膀胱,到膀胱后再次汽化,顺着三焦油网进入肝脏。所以说水生木。第二次气化的水进入肝脏帮助肝脏代谢,代谢浊物进入胆,胆汁等于肝脏大便,排出去再在全身循环一遍。 气化时膀胱会膨胀,正常人400cc容量,当气化时膀胱像热气球,属于往上升的状态。蒸汽产生压力,小便时方便排出去。年龄大了,小肠火力不够,则小便无力。这时把小肠火增强即可。脚冷就可知小肠衰。很多病到后期就是水肿,脚冷,说明身体内有寒水。针灸就是帮助水气化,循环起来。帮助膀胱气化,就是灸中极(膀胱经的募穴)和关元穴。膀胱是黑肠,“气化则能出焉”。膀胱是州都之官,二次气化。人身上一定要有水,所有的细菌、癌细胞、肿瘤都喜欢冷水,要想办法把坏的水排掉,同时又不能伤到好的水。所有健康的组织细胞都喜欢热气,病毒都喜欢冷水。中医在讲气就是要想办法把水气化,把冷水变成热水,改变了环境,自然病毒无法生存。足太阳膀胱经有67个穴道。 2、 睛明穴与攒竹穴 睛明穴:睛明是第一个穴道,在眼睛内侧。治疗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下针时注意要把眼珠拔开来,下针在骨和眼球中间,直进直出,可针不可灸。如果起针时翻出来,就会把血管刮破。所有眼病都可治。 攒竹穴:眉头处。手摸可压横骨缝,不灸。下针放血从攒竹穴透鱼腰穴。 2、 四穴放血增视力。 四穴:赞助、鱼尾、太阳穴、耳尖(耳朵折起来最尖端处)。右手持放血针,攒竹穴拿起来刺一下,挤2滴血即可。角膜炎、结膜炎红肿等放血后立即觉得舒服,旧血放后新血来帮助消炎,就近取穴,同侧治疗,如两眼都肿,两边放血。 3、 眉冲穴至玉枕穴 眉冲穴:从眉头直上进入发际五分。在神庭与曲差穴之间。用于前顶痛、目疾、鼻疾。 曲差穴: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差1.5寸,神庭外开1.5寸。神庭上部约5分处(即上星穴),正好是鼻子通脑的地方,鼻病可以在此治疗。 承光穴:上星穴外开1.5寸处。是治疗眼科疾病的穴位。 通天穴:承光穴后1.5寸处。鼻窦炎、鼻塞可下针。下针方向同扎百会。 络却穴:通天穴后1.5寸。头昏耳鸣可治。头昏原因很多,内耳不平衡,横膈不正。可下巨阙、中脘、公孙治疗。 玉枕穴:络却穴向后1.5寸。近取穴治头痛、目疾、鼻疾。下针在头皮和头骨的中间。头部穴道都有骨缝,可摸到,有助于判断疼痛来源的经脉。 4、 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 天柱穴:常用。脑后有两根大筋,大筋与后脑骨交接处外源为天柱穴。没事头歪,“天柱倾,命在旦夕”。项强脖子酸可扎天柱。 安眠穴:天柱外开1寸。此为奇穴助安眠,揉揉帮助睡觉。下1寸针。 5、大杼穴(专治骨病)。大椎穴:督脉第一椎上叫大椎穴;陶道穴:第一胸椎下。大杼穴在陶道外开一寸半,从大杼开始,开一寸半就是足太阳膀胱经。大杼穴是骨之会,骨头有病,都可治。大杼有压痛,表示骨头裂,可针可灸,病恢复快。郄穴消炎止痛清热。郄穴是麻醉穴。病人伤到靠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阳肺经上,大杼有压痛点,手阳明大肠经郄穴温溜、肺经郄穴孔最下针,既可止痛又可恢复。久痛下曲池,新痛下二间。用子穴、母穴扎经络比较多,内科病或骨伤用会郄比较多。 |
|
764楼#
发布于:2015-12-01 00: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李丽申请签到 2015年
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十.足太阳膀胱经 1.膀胱属水,水有2种方式进入膀胱。第一种是从三焦渗透进去,第二种是从肾脏经输尿管流入。肾水来自肺脏,水流入肾脏,经过小肠加热会气化,进入命门,顺着督脉进入大脑,这是第一次气化。 肾脏的水气化后的残渣进入膀胱,再因小肠而气化,顺着三焦油网进入肝脏,帮助肝脏代谢,废物流入胆,胆汁是肝脏排除的浊物。这是第二次气化。 2.膀胱里的水气化,膀胱会膨胀,水被气化,顶在上面,正常人的尿液累积到400cc以上,才会感觉便意。膀胱里的水气化,压力就大,所以可以很有力的排出尿液。 3.人年纪大了,小肠火不够,膀胱的水不能气化,变成冷水就停在下部,只要有一点尿液就会尿急尿频。治疗的原则就是把小肠的火救起来。灸中极,关元。 (二)睛明穴与攒竹穴 1.第一个穴道是睛明穴,在眼内侧与鼻骨之间。下针时,把眼珠拨开,直进直出,治疗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不可灸。 2.第二个是攒竹穴,在正眉头,有一个横的骨缝里。可针放血,不灸。 3.攒竹透鱼腰,在攒竹下针,沿皮刺,刺到鱼腰,鱼腰在眉毛中间。 4.四穴放血治视力。这四个穴道是攒竹,鱼尾(眉尾)太阳穴,耳尖(把耳朵折起来,最尖的一点对应的位置) 。放血手法:右手拿放血针,手贴在穴道边上固定,点刺穴位,挤两滴血。治角膜炎,眼红肿。放血时用同侧,两边都肿,就放两边。 (三)眉冲穴至玉枕穴 1.眉头直上入发际五分,是眉冲穴。从鼻子正中直上入发际五分是督脉的神庭穴,神庭旁开一寸半,是曲差穴,眉冲在神庭和曲差正中间。 2.神庭后五分是上星,上星过来一寸半是五处,五处往后一寸半是通天,通天后一寸半是络却,络却后一寸半是玉枕穴。督脉在中间,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 3.通天可治疗鼻窦炎,鼻塞。先下合谷,迎香,再下通天。络却可治疗头晕耳鸣。 4.中医认为,中膈是管人体平衡的。水饮停在中焦,导致眩晕,恶心。近取络却穴,远取巨阙,中脘,公孙,内关,可治疗。 (四)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 1.天柱穴,在后脑大筋与脑骨交接的位置,后项强痛可下天柱。 2.天柱外开一寸,叫安眠,可治失眠。用一寸针,下五分。 (五)大抒穴(专治骨病) 1.督脉第一椎上叫大椎,第一椎下叫陶道。大抒穴在陶道外开一寸半,是骨之会。治疗骨病。 2.脚扭伤,分辨有没有骨头裂掉,按大抒穴,很痛,就说明用骨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