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5楼#
发布于:2015-12-01 01:02
@助教-中山-吴泳茵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芬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十、足太阳膀胱经 1、州都之官:膀胱 足太阳膀胱经。在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五行里面属火,膀胱是水。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第一种是从三焦,三焦是油网,泌也,是渗透的意思,水是渗透进去的。还有一个是西方医学知道的输尿管,从肾脏流进来。 在《黄帝内经》里说,膀胱为“州都之官”,它是第二次气化才到这里来的。水道出焉,这个水道要气化才能出焉。书上写“气化则能出焉”,为什么会气化,因为小肠是火,这就是水和火之间的定义,他们的相关联在这里。 足太阳膀胱经一共有六十七个穴道。 2、睛明穴与攒竹穴 a.睛明穴:睛明穴在内侧这边,睛明穴下针的时候,要把眼珠子拨开来,下针在骨和眼球中间,起针时直进直出。可针不可灸。 眼睛视力不好、视力模糊 、青光眼 、白内障 ,都可以在睛明上下针。 b.攒竹。攒竹穴正在眉头,眉头平常有几根毛翘起来的点就叫攒竹,手摸下去,可以压在一个骨缝,那个骨缝是横就是攒竹穴。 平时会下攒竹和放血,但是不灸,下针下一点点进去,下针攒竹透鱼腰。, 四穴放血:治视力 眼睛不好的人,用放血的方式,增强眼睛的视力 。有四个地方可以放血: 第一个就是攒竹。 第二个在眉毛尾巴,眉尾,鱼尾的地方。 第三个,眼外的瞳子髎,就是俗称太阳穴的地方。 第四个在耳尖,耳尖就是,你把耳朵一折,最尖的那一点就叫耳尖。 攒竹穴跟睛明一样,都是近取穴。治我们眼睛的问题。尤其是角膜炎 、眼红肿 ,当场放血出来,就不痛了,很舒服。在放血时是用同侧,两个眼睛都肿,就放两边。 3、眉冲穴至玉枕穴 a.眉冲:从眉毛直上进入发际五分,足太阳膀胱经,跟督脉差的距离就是一寸五分。在曲差和神庭的正中间,这个穴道就是眉冲。很多鼻科病在这里可治。 b.五处:神庭后五分就是上星,上星过来一寸半,就是五处。都是治疗眼科的问题。 c.承光:从五处往后面一寸半的距离.承光就是眼看不到光,或对光很敏感,所以叫承光。 d.通天:承光往后一寸半,叫通天。像有人鼻窦炎 ,鼻塞 ,下通天也可以。 所以我们可以先下合谷,再来迎香,再下通天。下通天时像扎百会,用一样的方向。 络却:再来就是络却,从头一路往后走,沿着督脉一寸半的距离,走到后面。络却在通天后一寸半。像头眩 、耳鸣 e.玉枕穴:从络却往后一寸五分是玉枕穴, 头上的穴道都是近取穴,下针时,一定是在头皮和头骨中间。督脉在正中间,督脉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4、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 a.天柱:后脑有两个大筋,可以摸到,两个大筋的中间就是督脉,风府、哑门。大筋跟后脑骨交接的地方叫天柱。 玉枕、通天、络却用的不多。但天柱用的较多。。如果有一个病人来看你,病人头从一边弯过去,天柱倾命在旦夕。天柱是近取穴,后项强痛也可以下天柱。 b.安眠:天柱外开一寸的地方,在这个骨缝边有一个奇穴,贴在骨边属于经外奇穴 |
|
766楼#
发布于:2015-12-01 01: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程晓平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十、足太阳膀胱经 (一)州都之官:膀胱 膀胱经是最大、穴位最多的经络。 膀胱:州都之官,水道出焉,气化则能出焉。 水由两种途径进入膀胱:一是从三焦渗透进去,一是由肾脏经输尿管进入。 金生水,肺中的津液进入肾脏,小肠的火将肾水加热气化进入命门,水进入命门后,水和营养顺着督脉一路向上,输送到脑部(后为升),这是第一次气化(第一次气化蒸馏的最好);蒸发后的残渣由肾脏经输尿管进入膀胱,再经过第二次气化蒸馏,气化后的水由膀胱壁上舒张开的小孔渗透到三焦系统,再由三焦进入肝脏,帮助肝脏代谢,此为水生木,代谢出的废物进入胆。 正常人膀胱中有400cc以上尿液才会有尿意,因为尿液在膀胱里被小肠的火加热气化,气化的尿液上升到膀胱的上面,使膀胱上升,所以感觉不到重。 频尿的人,是因为小肠的火不够导致膀胱中的尿液无法气化,成为冷水,累积在膀胱的下面,使人感觉胀,造成尿频。必须把小肠的火救起来,使水气化。脚冷则知小肠火衰。 水化生万物。正常的细胞喜欢热气(水),细菌、肿瘤细胞等则喜欢冷水、寒水,寒症最终会水肿或积水。必须把小肠的火救起来(可灸关元,小肠募),使水气化(如:尿频,灸中极,膀胱募),让水为身体所受用,而病无法受用。 (二)睛明穴与攒竹穴 1.睛明:内侧眼角处。治:所有眼病,如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等。只针不灸,在骨与眼球中间下针,起针时直进进出,否则会伤到血管造成黑眼圈。近取穴。 2.攒竹:内侧眉头。治:眼病。只针、放血,不灸。近取穴。 手法:攒竹透鱼腰(眉毛中点),不一定要透到鱼腰,往眉毛方向进一点点即可。 3.四穴放血:治视力 四穴:攒竹、眉尾、瞳子髎、耳尖 角膜炎、睫膜炎、眼睛红肿等,放血效果很快,同侧放血。 (三)眉冲穴至玉枕穴 1.眉冲:曲差与神庭正中。(神庭、上星、眉冲处于鼻子冲到脑部的地方,可治很多鼻科病) 2.曲差:神庭(督脉)旁1.5寸。 3.五处:上星(神庭后五分)旁开1.5寸。治:眼病。 4.承光:五处后1.5寸。治:眼病。 5.通天:承光后1.5寸。治:鼻病,如鼻窦炎,鼻塞等。(例:鼻病,可先下合谷,再迎香,通天。) 6.络却:通天后1.5寸。治:头眩,耳鸣等。 例:极度眩晕,是因为水饮停在中焦导致人体不平衡,所以会头昏眼花、恶心。可取巨阙、中脘、公孙、内关等。 中膈管人体的平衡。 7.玉枕:络却后1.5寸。 关部的穴位都是近取穴,下针在头皮和头骨中间。 (四)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 1.天柱:脑后大筋与后脑骨交接的地方。治:后项强痛等。近取穴,较常用。头是天,天柱倾则命在旦夕。 2.安眠:经外奇穴,天柱旁开一寸处。专治失眠。只针不灸,用一寸针下五分即可。 (五)大杼穴(专治骨病) 大杼:陶道旁开1.5寸。大杼为骨之会,骨病治此。可针可灸。骨裂等骨伤时,按压大杼穴会较痛。 [程晓平于2015-12-01 14:28编辑了帖子]
|
|
767楼#
发布于:2015-12-01 02:19
@教官-南京-李宁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丽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学习心得 小肠第二次气化到膀胱再从油网进入肝脏,膀胱是水肝是木,水生木.进入肝脏帮助代谢出的废物进入胆. 胆等于肝脏的大便浊物排出去,再消化.气化时膀胱会膨胀,正常400cc的水在膀胱累积因膀胱紧贴着小肠气化后,尿液顶在膀胱的是往上升的.很重,蒸汽到肝脏,浊水成尿排除。脚冷小肠火弱.治疗频尿把小肠的火救起来.所有的细菌、癌细胞、肿瘤都喜欢冷水,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水排掉,但又不能伤到水,就是想尽办法把水汽化,让环境改变,让水为身体受用,而病不受用,中级在上方灸中极、关元.就是让膀胱的水进行气化! 膀胱经有67个穴. 睛明在内侧,下针时注意要把眼珠拔开来,在骨和眼球中间,起针要直进直出,才不会动到血管。治疗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攒竹在眉头,下针攒竹透到鱼腰,放血治疗,有四穴攒竹、眉尾太阳、耳尖.攒竹为近取穴,放血治疗角膜炎、眼红肿,结膜炎很好。放血时是用同则。 眉冲穴是从眉毛直上入发际五分。膀胱经与督脉差距1.5寸.神庭旁一寸半是曲差.眉冲在曲差和神庭的正中。神庭附近到鼻子是通脑的地方。鼻科的病在这里治.上星过来一寸半是五处,五处往后一寸半的是承光,承光往后一寸半是通天,先下合谷,再迎香,通天可治鼻窦炎,鼻塞。络却在通天后一寸半,治头眩、耳鸣, 络却、中脘、公孙、内关治内耳不平衡.络却往后一寸半是玉枕。 近取穴,内耳不平衡是中医辩症的水饮停在趴,所以会头昏眼花、恶心,问题在三焦中隔。 大筋与后脑骨交结的地方是天柱,天柱倾 命旦夕!近取穴后项强痛、脖子酸都可下针。天柱外开一寸的地方是经外奇穴叫安眠穴,睡眠不好下针五分用一寸针 大杼穴在陶道外开一寸半,从这里开始开一寸半就是足太膀胱经。大杼穴是骨之会,骨头有病,都治。大杼有压痛,表示骨头裂,可针可灸。强化效果(会郄治疗). |
|
768楼#
发布于:2015-12-01 06: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叶好华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十、足太阳膀胱经 1. 州都之官:膀胱 膀胱经,下午三点到五点,膀胱经是最大、穴道最多的经络。 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第一种是从三焦,三焦是油网,水是从三焦渗透进去的。第二个是输尿管,从肾脏流进来。 我们人身体上也蒸馏二次,身体上不会浪费一滴水。每滴水都不浪费,这是正常人。肾水是来自肺脏,肺的水下达到肾脏以后,因肾跟小肠靠在一起,水在上面,火在下面烧,肾的水就会气化,气化后会进入所谓命门的地方。这个水很热,因为小肠不断的加热,水进入命门以后,水跟肾的营养,就顺着督脉,一路跑到脑部,这是第一次的气化。蒸发了以后的残渣会从肾脏经过输尿管再给膀胱,进入膀胱以后,还有好的营养在里面,会再气化第二次,所以水到了膀胱以后,会经第二次气化。第二次气化以后,水就顺着三焦油网再进入肝脏。进入肝脏以后,会帮助肝脏的代谢。代谢出来有废物,就进入胆,所以胆汁等于是肝脏排出去的大便浊物,排出去后再给身体里面消化再送给全身。所以水生木。 当水在气化的时候,膀胱会膨胀,整个尿液全部顶在膀胱的上面,所以膀胱就像是热气球往上升的状态,正常人就不感觉到膀胱很重。当有一天,你年纪大了,小肠的火不够了,膀胱的水就没有气化了,变成冷水在里面,同样是尿,但是是冷的水,水是停在底下的。只要有一点点累积在下面,就会很胀,很急,变成频尿。 所有的细菌、癌细胞、肿瘤都喜欢冷水,所有健康的组织细胞都喜欢热气。要想尽办法把水气化。所以中医讲气。 如果膀胱小便无力,光灸就帮助很大。中极是膀胱之募,可以灸它和关元穴。 足太阳膀胱经一共有六十七个穴道。 2. 睛明穴与攒竹穴 睛明穴:在眼睛内侧的眼内眶。 下针的时候,要把眼珠子拨开来,下针在骨和眼球中间。起针的时候,要直进直出,就完全不会动到血管,完全不会出血。 睛明穴治疗眼睛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可针不可灸。 攒竹:正在眉头平常有几根毛翘起来的点,压下去,感觉那个横的骨缝就是攒竹。 下攒竹和放血,但是不灸。 “攒竹透鱼腰”,眉毛像鱼,鱼腰在眉毛的中间顶部。从攒竹刺下去,沿皮刺,刺到鱼腰。有时候,不要透到鱼腰,下针下一点点进去,往这个方向下。 四穴放血:治视力 用放血的方式,增强眼睛的视力,在四个穴道放血:攒竹,眉尾(在眉毛尾巴),眼外的瞳子髎(俗称太阳穴),耳尖(你把耳朵一折,最尖的那一点)。放血针拿右手,攒竹穴一刺,挤两滴血出来就好,其它穴也是一样。 放血:在放血的地方,翻一下就点到,又准,又可以控制深浅,又可以控制方向。 攒竹穴跟睛明一样,都是近取穴。治我们眼睛的问题。这个放血尤其是角膜炎、眼红肿,当场放血出来,就不痛了。放血时是用同侧,那两个眼睛都肿,就放两边。 3. 眉冲穴至玉枕穴 眉冲:从眉毛直上进入发际五分,神庭穴旁开一寸半。可治鼻科病。 五处:神庭后五分就是上星,上星过来一寸半。治疗眼科的问题。 承光:从五处往后面一寸半的距离。承光就是眼看不到光,或对光很敏感。 通天:承光往后一寸半。治鼻窦炎,鼻塞。我们可以先下合谷,再来迎香,再下通天。 络却:在通天后一寸半。治头眩、耳鸣。 极度晕眩,是水饮停在中焦,是底座在晃动。只要把底座给固定住,头晕就没有了。 玉枕穴:从络却往后一寸五分。 下针时,一定是在头皮和头骨中间。 4. 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 天柱:大筋跟后脑骨交接的地方。天柱倾命在旦夕。天柱是近取穴,后项强痛也可以治。 安眠:从天柱外开一寸的地方,在这个骨缝边有一个奇穴,贴在骨边属于经外奇穴,专治失眠,穴名安眠。 可以下针,不用下深,用一寸针,下五分就够了。 5. 大杼穴(专治骨病) 大杼穴:在陶道穴外开一寸半。大杼穴是骨之会,全身的骨头会在大杼。骨病治此。 如何判断骨头裂没裂;背后大杼一按,病人大叫一声,表示裂了,没感觉,就是骨头没有裂。 |
|
770楼#
发布于:2015-12-01 08: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 2015.11.30 《针灸大成》第32课学习心得
12.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 听宫穴:耳屏前面的骨缝,张口才能找到。骨缝分为上中下,上面叫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听宫穴,小肠经经过。治疗耳朵化脓,发炎,耳鸣。针下一寸,左右捻捻,插提都可以,平补平泻。 实症:耳朵流脓,黄色,腥臭味。 耳门听宫听会三针可下,可以轮流下针。 十.足太阳膀胱经 1.膀胱属水,水有2种方式进入膀胱。第一种是从三焦 渗透进去,第二种是从肾脏经输尿管流入。肾水来自肺 脏,水流入肾脏,经过小肠加热会气化,进入命门,顺 着督脉进入大脑,这是第一次气化。肾脏的水气化后的残渣进入膀胱,再因小肠而气化,顺着三焦油网进入肝脏,帮助肝脏代谢,废物流入胆,胆汁是肝脏排除的浊物。这是第二次气化。 2.膀胱里的水气化,膀胱会膨胀,水被气化,顶在上面, 正常人的尿液累积到400cc以上,才会感觉便意。膀胱 里的水气化,压力就大,所以可以很有力的排出尿液。 3.人年纪大了,小肠火不够,膀胱的水不能气化,变成 冷水就停在下部,只要有一点尿液就会尿急尿频。治疗 的原则就是把小肠的火救起来。灸中极,关元。 二.睛明穴与攒竹穴 1.第一个穴道是睛明穴,在眼内侧与鼻骨之间。下针时 ,把眼珠拨开,直进直出,治疗视力模糊,青光眼,白 内障,不可灸。 2.第二个是攒竹穴,在正眉头,有一个横的骨缝里。可 针放血,不灸。 3.攒竹透鱼腰,在攒竹下针,沿皮刺,刺到鱼腰,鱼腰 在眉毛中间。 4.四穴放血治视力。这四个穴道是攒竹,鱼尾(眉尾) 太阳穴,耳尖(把耳朵折起来,最尖的一点对应的位置)。放血手法:右手拿放血针,手贴在穴道边上固定,点刺穴位,挤两滴血。治角膜炎,眼红肿。放血时用同侧,两边都肿,就放两边。 三.眉冲穴至玉枕穴 1.眉头直上入发际五分,是眉冲穴。从鼻子正中直上入发际五分是督脉的神庭穴,神庭旁开一寸半,是曲差穴,眉冲在神庭和曲差正中间。 2.神庭后五分是上星,上星过来一寸半是五处,五处往后 一寸半是通天,通天后一寸半是络却,络却后一寸半是玉枕穴。督脉在中间,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 3.通天可治疗鼻窦炎,鼻塞。先下合谷,迎香,再下通天。络却可治疗头晕耳鸣。 4.中医认为,中膈是管人体平衡的。水饮停在中焦,导致 眩晕,恶心。近取络却穴,远取巨阙,中脘,公孙,内关,可治疗。 四.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 1.天柱穴,在后脑大筋与脑骨交接的位置,后项强痛可下 天柱。 2.天柱外开一寸,叫安眠,可治失眠。用一寸针,下五分。 五.大抒穴(专治骨病) 1.督脉第一椎上叫大椎,第一椎下叫陶道。大抒穴在陶道 外开一寸半,是骨之会。治疗骨病。 2.脚扭伤,按大抒穴,很痛,说明骨头裂掉。 |
|
771楼#
发布于:2015-12-01 14:48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日《针灸大成》第33集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续 5、大杼穴(专治骨病):督脉第一椎上叫大椎,第一椎下叫陶道穴。陶道穴外开一寸半是大杼穴。从这开始,左右各开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全身的骨头会在大杼穴。骨病在此治疗。会郄治疗法,郄穴可以消炎清热止痛,是麻醉穴,如大杼有压痛点,郄穴下针,手阳明大肠经郄穴温溜,手太阴肺经郄穴孔最穴下针可止痛,同时骨头也可恢复。五十肩新病下针二间穴,3月久病下曲池。 全身骨骼都有起点和终点,中医认为环跳、髋关节是骨头的起点,四肢末梢是骨头的终点,人在生骨时,新骨细胞从这开始到脚趾头及手指头尖,需要2年,故每2年有一套新骨骼。当大骨头断裂时,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是梁丘穴,在此下针配合中药,效果好。大杼穴有压痛代表骨有问题,压痛点没有说明骨头没事。所以穴道即可帮助诊断,也可确定病好了没有。刚开始有骨病时,都有膝盖痛,大多在左侧。此时在郄穴下针,引到气有酸感即可。足太阳膀胱经下针方式,用30°下针。“五脏气乱,天柱大杼。五脏气乱,不补不泄”。五脏气血在不断循环,十二经络上“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这是气血最旺之时,经络在12 时辰不断循环。骨会大杼穴,常灸身柱穴和大杼穴,长得又高骨头又硬,身体就强壮。 6、风门穴(发背脓疽):在第二椎下方,风门在督脉外开1.5寸。风门紧接后脑骨头,有风府还有凤池穴。因有风进来,是人体的冷却系统。肾脏的津液经过小肠蒸化后进入命门,命门的火与小肠相通,蒸汽很热靠风门冷却系统降温。 女人正面是阳背面是阴,男人正面是阴背面是阳。风门穴可治疗脖子强硬,此处可针可灸也可拔罐。痈长在四肢上可在风门治疗。痈有三种,一种是脓块(红色)白头(脓),第二种是白头无脓,这两种可以用三菱针把皮挑破,再在上面灸。痛要灸到不痛,不痛要灸到痛。第二种也可以用烧针。第三种是凹陷的,不用针。凹陷是非常不好的症状,可直接用灸。凹陷有两种,痛和无痛,也是痛要灸到不痛,不痛要灸到痛。褥疮、屁股长疮都可以用风门穴灸。 |
|
772楼#
发布于:2015-12-01 16:58
@教官-南京-李宁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韩玲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日《针灸大成》第33集心得:
1、大杼穴(专治骨病):督脉第一椎上叫大椎,第一椎下叫陶道穴。陶道穴外开一寸半是大杼穴。从这开始,左右各开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全身的骨头会在大杼穴。骨病在此治疗。会郄治疗法,郄穴可以消炎清热止痛,是麻醉穴,如大杼有压痛点,郄穴下针,手阳明大肠经郄穴温溜,手太阴肺经郄穴孔最穴下针可止痛,同时骨头也可恢复。五十肩新病下针二间穴,3月久病下曲池。全身骨骼都有起点和终点,中医认为环跳、髋关节是骨头的起点,四肢末梢是骨头的终点,人在生骨时,新骨细胞从这开始到脚趾头及手指头尖,需要2年,故每2年有一套新骨骼。当大骨头断裂时,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是梁丘穴,在此下针配合中药,效果好。大杼穴有压痛代表骨有问题,压痛点没有说明骨头没事。所以穴道即可帮助诊断,也可确定病好了没有。刚开始有骨病时,都有膝盖痛,大多在左侧。此时在郄穴下针,引到气有酸感即可。“五脏气乱,天柱大杼。五脏气乱,不补不泄”。五脏气血在不断循环,十二经络上“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这是气血最旺之时,经络在12 时辰不断循环。骨会大杼穴,平常灸身柱穴又灸大杼穴,也可以长得高大,骨头又硬,肋骨也很硬,身体就会健康强壮。 2、风门穴(发背脓疽):在第二椎下方,在督脉外开一寸半,这是是风门,因为风门紧接后脑骨头,有风进来,是人体的冷却系统。肾脏的津液经过小肠蒸化后进入命门,命门的火与小肠相通,蒸汽很热一路上冲,没有脖子当冷却器的话,脑部就烧坏了,靠风门冷却系统降温。女人正面是阳背面是阴,男人正面是阴背面是阳。风门取穴是近取穴,可治疗脖子强硬,此处可针,可灸,也可拔罐。如果遇到痈,长在身上四肢的都可在风门治疗。痈有三种,一种是脓块(红色)白头(脓),第二种是白头无脓,这两种可以用三菱针把皮挑破,再在上面灸。痛要灸到不痛,不痛要灸到痛。第二种也可以用烧针。第三种是凹陷的,不用针。凹陷是非常不好的症状,可直接用灸。凹陷有两种,痛和无痛,也是痛要灸到不痛,不痛要灸到痛。背部的肿块,褥疮、中风的病人躺着床上,屁股后面会长痈,都可以用风门穴上烧。 |
|
773楼#
发布于:2015-12-01 19: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丁敏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日《针灸大成》第33集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 大杼穴(专治骨病),大杼穴在陶道穴外开一寸半。这个大杼穴是骨之会,全身的骨头会在大杼。《难经》、《灵枢》说骨病治此。骨头有病,通通在这里治。骨病也可以在这里检查. 会郄治疗 郄穴就是消炎,清热,止痛。郄穴是麻醉穴 .病人骨头裂开了,伤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刚刚好是在手阳明大肠经跟手太阴肺经上。如大杼有压痛点,郄穴下针,手阳明大肠经郄穴温溜,手太阴肺经郄穴孔最,下针后都可以止痛,同时骨头也会恢复, 我们全身的骨是肾脏在管,,中医的观念是这样子,全身的骨骼都有个起点,也有终点。人就是要有个起点,从我们的环跳骨,髋关节的地方,这是骨头的起点,到四肢的末梢,是骨头的终点。中医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当膝盖关节断掉了,大骨头断了,这胫骨和筋黏到,有粉碎性骨折。脚胫骨这边。足阳明胃经,胃经的郄穴梁丘,再开处方, 三个星期后照X光,骨牙已经长出来,三个月,这两个骨断的全部长好。刚开始有骨病时,都有膝盖痛,大多在左侧。此时在郄穴下针,引到气有酸感即可,足太阳膀胱经下针方式,用30°下针。“ 十二经络上,“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络是十二个时辰不断的循环。我们是看它每一时辰的气和血的动向。气和血在我们中医观念,认为气走六寸,血才开始走。西医看不到气,也看不到水蒸气,只看到血流动,没有看到前面有气带着它动。 骨会大杼。那平常灸身柱,又灸大杼,也可以长得高大,骨头也很硬,肋骨也很硬,身体都会健康强壮。 、风门穴(发背脓疽)这是一椎下,在进入第二椎下方叫风门穴。风门在督脉外开一寸半,这是风门。风门紧接后脑的骨头,有个穴道,我们叫风府。胆经还有风池。脑后的穴道很多用风来定名。伤风感冒大部分都有项强的症状。 也就是说因为这个穴道最常有风进来。我常讲这是我们的冷却系统嘛!肾脏的津液经过小肠的蒸化以后,进入命门,命门的火跟小肠是相通的,蒸气是很热的,一路往上冲、没有脖子当冷却器的话,脑部就烧坏掉了 女 人呢,正面是阳,背面是阴,男人背面是阳,正面是阴、你看尸体在河中,因为天阳在上,地阴在下,尸体面朝上的统统是女的,背面朝上的都是男的。尸体泡烂了的时候是男女不分的. 有个病,医书上叫痈。背上常常长很多脓块,我们在背后治痈有三种,第一种,是脓块,白头,化脓了,这个脓块,是红色的,头是白的,有脓块在里面嘛。第二种,白色的,没有头。第三种是凹陷的。 如果我们遇到痈,长在身上四肢的都可以在风门上治,因为中医认为是风引起的。这三种不太一样,前二种如果用灸的,用三棱针把皮挑破,把脓吸出来,在上面灸,在灸的时候,痛要灸到不痛. 那白色无脓头呢?一般来说也是用灸,我们有烧针,之后我会介绍燔针哦。燔针就是烧针,就是燔针术。 第三个是凹陷,不用针,凹陷是非常不好的症状。非常凶恶的,直接用灸。凹陷有两种,有的痛,有的不痛。一样的法则,痛灸到不痛,不痛到痛。风门穴是很好的治疗的穴道。背发的肿块、褥疮,中风的病人躺在床上,屁股后面都会长疮,都是痈,都可以烧。这个褥疮,你不要在褥疮上面烧,要在风门上面烧... |
|
774楼#
发布于:2015-12-01 20: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日《针灸大成》第33课学习心得
大杼穴 会郄治疗法则:郄穴就是消炎,清热,止痛。郄穴是麻醉穴。现在病人骨头裂开了,伤到的地方刚好是手阳明大肠经跟手太阴肺经上,如果大杼会有压痛点,郗穴下针,手阳明大肠经郗穴温溜,手太阴肺经郗穴孔最,下针后都可以止痛,同时骨头也会恢复。要是是五十肩就要下经络穴,新病二间,久病曲池。内科或骨上是用会郗比较多。 全身的骨是肾脏在管。 中医观念,骨起于环跳骨,髋关节的地方,终于四肢末梢。 每俩年就有一套新的骨骼。 西医不知道原因,哪里坏了换哪里人工造的。 中医使用会郗法则治疗。 开始有骨病的时候,病人都会有膝盖痛,原因是骨头很大,它有痛时,会从膝盖开始痛,因为膝盖有支撑的作用,绝大多数在左膝。做会穴治疗,无所谓补泻,引到气就好了。针下去会酸就好了。 东垣曰:“五脏气乱,天柱大杼。五脏气乱,不补不泻”。五脏气乱就是一个人从高处跌下来,受了伤害,脉一摸很乱,这时候要把他的五脏给平下来。“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这是内脏气血最旺的时候,经络是一直在循环,比如说三点到五点.走到手太阴肺经,从中府云门走到少商,五点到七点,这气血在走,就像在大循环。 中医观念,认为气走六寸,血才开始走。平时多灸大杼,身柱,可以让身体健康强壮。 风门穴(发背脓疽) 第二椎下方叫风门穴。风门在督脉外开一寸半。伤风感冒大部分都有项强的症状。 肾脏的津液经过小肠的蒸化以后,进入命门,命门的火跟小肠是相通的,蒸气是很热的,一路往上冲,没有脖子当冷却器的话,脑部就烧坏掉了。所以经过这边要凉快一下,所以这有很多风进入的地方,一缩脖子风进不去,就不冷。 男女就一样,女人呢,正面是阳,背面是阴,男人背面是阳,正面是阴,因为中医认为淡侧,亮侧是阳,黑侧,暗侧是阴,所以女人奶水从前面出来是白色的,白色在前面,所以胸部为阳。男人反过来,胸部是阳。 风门是近取穴,脖子强硬,也可以灸,拔火罐。 痈分三种1是脓块,白头,化脓了,这个脓块,是红色的,头是白的,有脓块在里面. 2.白色的,没有头。 3.凹陷的。 长在四肢上可以在风门治,中医认为是风引起的,前俩种用灸法。用三棱针把皮挑破,把脓吸出来,在上面灸。痛灸到不痛为止。 第二个可以灸,也可以用燔针术。 第三个是凹陷,不用针,直接用灸。凹陷有俩种,一种是痛,一种不痛。一样的法则,痛到不痛,不痛到痛。屁股长疮,被疮都可以在风门上面烧。 |
|
775楼#
发布于:2015-12-01 20: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刘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01日《针灸大成》第33集心得。
5)大杼穴(专治骨病) 1.大杼穴在陶道穴外开一寸半---------骨病治此。 2.大杼穴可以用来检验:过来背后大杼一按,病人大叫一声,表示裂了,没感觉,就是骨头没有裂 3.大杼穴可针可灸,骨头恢复快 4.会郄治疗:郄穴就是消炎,清热,止痛。郄穴是麻醉穴。例如骨头伤到在手阳明大肠经跟手太阴肺经上,如大杼有压痛点,郄穴下针,手阳明大肠经郄穴温溜,手太阴肺经郄穴孔最,下针 后都可以止痛,同时骨头也会恢复。 5.五十肩,手抬不起来,病在经络上面,若三个月的久痛下曲池,新痛下二间。 6.用子穴、母穴是扎经络比较多,内科病或骨伤是用会郄比较多。 7.全身的骨是肾脏在管 8.骨头的起点从我们的环跳骨,髋关节的地方,到四肢的末梢,是骨头的终点。 9.新骨细胞在髋关节这,到脚趾头及手指头间,一共要两年。所以每两年就有一套全新的骨骼 10.脚胫骨断,骨会大杼。伤处在足阳明胃经,胃经的郄穴梁丘,再开处方 11.在做会穴治疗,无所谓补泻,引到气就好了。所谓引到气,针下去会酸就好了。 12.十二经络上,“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这是内脏气血最旺的时候 13.平常灸身柱,又灸大杼,也可以长得高大 6)风门穴(发背脓疽) 1.风门在督脉第二椎下方外开一寸半。 2.女人,正面是阳,背面是阴;男人背面是阳,正面是阴。 3.火罐可以通血,让毛孔张开来,就会流汗,痛就会去掉 4.痈----背上脓块,我们在背后治痈有三种,第一种,是脓块,白头,化脓了,下面是红色,有脓块在里面。第二种,白色的,没有头。第三种是凹陷的。 第一种治疗方法:用三棱针把皮挑破,把脓吸出来,在上面灸,痛要灸到不痛 第二种治疗方法:也可以用灸,也可以用燔针术(燔针就是烧针),灸到痛为止(因为在肿脓底下有一个根病,一开始灸的时候不痛,灸到痛了,表示这个气已经透出皮表,就可以停了 ) 第三种治疗方法:不用针,凹陷是非常不好的症状。非常凶恶的,直接用灸。 5.中风的病人躺在床上,屁股后面都会长疮,都是痈,要在风门上面烧。 |
|
776楼#
发布于:2015-12-01 20:18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沈莉红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经是全身最大,穴道最多的经络,下午三点到五点。在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属火,膀胱是水。水有两个管道进入膀胱,第一个从三焦,渗透进去,第二个肾脏通过输尿管将浊水排进去。肾水来自肺脏,肺的水下达肾脏后,因肾跟小肠靠在一起,肾水气化进入命门,水和肾的营养顺着督脉一跑跑到脑部,这是第一次气化,蒸发后的残渣会从肾脏经过输尿管再给膀胱,进入膀胱后,还有好的营养在里面,再次气化,好水顺着三焦油网进入肝脏,帮助肝脏代谢,肝脏代谢出来的废物进入胆,所以胆汁就是肝脏排出去的浊物,排出去后再给身体里面消化再送给全身。 小肠有热,膀胱会气化,像热气球向上,人不会觉得重,当到了400CC,就会觉得胀,去上厕所,小便的时候,因为里面有蒸汽,有压力和速度,很强的把尿排出去,还可以收敛。有一天,年纪大了,小肠无火,小便不能气化,水停在底下,有一点小便就想去,变成尿频,西医称膀胱括约肌无力。解决的方法把小肠的火救起来。 所有的细菌、癌细胞、肿瘤都喜欢冷水,我们要想办法把冷水排掉,又不能伤到好水,我们想办法让水气化,气化后的水都是热的,健康的组织细胞都喜欢热气。如何让膀胱的水气化,灸中极、关元。 膀胱为“州都之官”气化出焉。足太阳膀胱经一共67个穴道。 1、睛明穴和攒竹穴 睛明穴直进直出,不会出血。可治疗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攒竹穴可以放血,角膜炎,眼红肿,当场放血出来就不痛了。攒竹透鱼腰治疗眼睛的毛病。 2、四穴放血:治视力 眼睛不好的人,可放血四穴:攒竹、眉尾,太阳穴,耳尖,增加眼睛视力。 3、眉冲穴和玉枕穴 攒竹直上发际五分为眉冲,神庭旁开1.5寸为曲差,神庭后五分为上星。神庭、上星、眉冲治鼻科病。上星横开一寸半为五处,都是治眼科问题。五处后一寸半是承光,治疗眼看不见或对光很敏感。承光后一寸半为通天,象鼻窦炎、鼻塞可治。通天后一寸半为络却,头眩、耳鸣,水饮中焦引起的头昏噁心,可络却,中脘、公孙、内关针取治疗。络却下一寸半是玉枕穴。 4、天柱穴与奇穴 大筋和后脑骨交接的地方叫天柱,治后项强痛,脖子酸。天柱外开一寸是奇穴,专治失眠。后面的针下五分好了。 5、大杼穴 大杼是陶道旁开一寸半,大杼是骨之会,骨头的病通通在这里治。 |
|
777楼#
发布于:2015-12-01 20:21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沈莉红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日《针灸大成》第33课心得 1、大杼穴(专治骨病) 陶道旁开一寸半为大杼,大杼是骨之会,骨头的毛病都可以在大杼治疗。大杼也可判断摔伤后骨头是否受伤。会欷治疗法可用在骨伤科,欷穴消炎 、清热、止痛。如果病人正好伤在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上,大杼有压痛点,手阳明大肠经的欷穴温溜,手太阴肺经的欷穴孔最,下针后可以止痛。若是五十肩,伤在经络,不用大杼,久痛曲池,新痛下二间。 全身的骨头有起始点,起于还跳骨,髋关节的地方,四肢的末梢是终点。人体每两年一套全新的骨骼。刚开始骨病的时候,病人都会膝盖痛,绝大多数左膝。会穴治疗气到即可,无补泻。膀胱经下针都是30度。经络是十二时辰不断的循环。平常灸身柱、大杼可以长得高大,骨头也很硬。 2、风门穴 第二椎下方是风门穴。就近取穴治疗,脖子强硬、可灸也可以拔罐。长在四肢的痈可在风门治。 背部治痈有三种,治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红色有白头,第二种白色脓块,第三种凹陷。前两种用三棱针把脓挑破,把脓吸出来,在上面灸,痛的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第三种直接灸。中风背部长褥疮不能直接在疮上灸,在风门灸。 |
|
778楼#
发布于:2015-12-01 20:23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刘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01日《针灸大成》第33集心得。
5)大杼穴(专治骨病) 1.大杼穴在陶道穴外开一寸半---------骨病治此。 2.大杼穴可以用来检验:过来背后大杼一按,病人大叫一声,表示裂了,没感觉,就是骨头没有裂 3.大杼穴可针可灸,骨头恢复快 4.会郄治疗:郄穴就是消炎,清热,止痛。郄穴是麻醉穴。例如骨头伤到在手阳明大肠经跟手太阴肺经上,如大杼有压痛点,郄穴下针,手阳明大肠经郄穴温溜,手太阴肺经郄穴孔最,下针 后都可以止痛,同时骨头也会恢复。 5.五十肩,手抬不起来,病在经络上面,若三个月的久痛下曲池,新痛下二间。 6.用子穴、母穴是扎经络比较多,内科病或骨伤是用会郄比较多。 7.全身的骨是肾脏在管 8.骨头的起点从我们的环跳骨,髋关节的地方,到四肢的末梢,是骨头的终点。 9.新骨细胞在髋关节这,到脚趾头及手指头间,一共要两年。所以每两年就有一套全新的骨骼 10.脚胫骨断,骨会大杼。伤处在足阳明胃经,胃经的郄穴梁丘,再开处方 11.在做会穴治疗,无所谓补泻,引到气就好了。所谓引到气,针下去会酸就好了。 12.十二经络上,“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这是内脏气血最旺的时候 13.平常灸身柱,又灸大杼,也可以长得高大 6)风门穴(发背脓疽) 1.风门在督脉第二椎下方外开一寸半。 2.女人,正面是阳,背面是阴;男人背面是阳,正面是阴。 3.火罐可以通血,让毛孔张开来,就会流汗,痛就会去掉 4.痈----背上脓块,我们在背后治痈有三种,第一种,是脓块,白头,化脓了,下面是红色,有脓块在里面。第二种,白色的,没有头。第三种是凹陷的。 第一种治疗方法:用三棱针把皮挑破,把脓吸出来,在上面灸,痛要灸到不痛 第二种治疗方法:也可以用灸,也可以用燔针术(燔针就是烧针),灸到痛为止(因为在肿脓底下有一个根病,一开始灸的时候不痛,灸到痛了,表示这个气已经透出皮表,就可以停了 ) 第三种治疗方法:不用针,凹陷是非常不好的症状。非常凶恶的,直接用灸。 5.中风的病人躺在床上,屁股后面都会长疮,都是痈,要在风门上面烧。 |
|
779楼#
发布于:2015-12-01 20:4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日《针灸大成》第33课心得:
【会郄治疗法】郄穴就是消炎,清热,止痛。郄穴是麻醉穴。病人手腕处骨头裂开了,伤到的地方刚好是在手阳明大肠经跟手太阴肺经上。如大杼有压痛点,郄穴下针,手阳明大肠经郄穴温溜,手太阴肺经郄穴孔最,下针后都可以止痛,同时骨头也会恢复。 内科病或骨伤用会郄比较多;用子穴、母穴是扎经络比较多。多种治疗法则,但使用时机不一样。如五十肩,属经络病,应扎曲池(母穴补)或二间(子穴泻)。 全身的骨骼都有个起点,也有终点。环跳骨(髋关节的地方),是骨头的起点;四肢的末梢,是骨头的终点。人在生骨的时候,新骨细胞在环跳骨,从这个地方到脚趾头及手指头间,一共要两年。 当膝盖关节断掉了、胫骨大骨头断了,胫骨和筋黏到,有粉碎性骨折。骨会大杼!再下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梁丘,再开处方。三个星期后,骨牙已经长出来;三个月,这两个断骨已经全部长好。 病人刚开始有骨病的时候,骨病之初,都会有膝盖痛,绝大多在左膝。因为骨头很大,它有痛时,会从膝盖开始痛,是支撑这里最薄弱处的开始痛,多数从左膝开始痛。 膀胱经下针的方式:用30度下针,由内向外侧扎针。 “五脏气乱,天柱大杼,不补不泻”。五脏气乱就是一个人从高处跌下来,受了伤害,脉一摸很乱,这时候要把他的五脏给平下来。五脏经络是十二个时辰不断的气血循环,要看它每一时辰的气和血的动向。气和血在中医观念,认为气走六寸,血才开始走。 平常灸身柱、灸大杼,可以长得高大,骨头也很硬,肋骨也很硬,身体都会健康强壮。 足太阳膀胱经:->风门->肺俞-> (背部) 风门:第二椎下方督脉外开一寸半。治症发背脓疽,脖子强硬,背发的肿块、褥疮。近取穴,可针可灸,拔火罐也可以。 脑后的穴道很多用“风”来定名,伤风感冒大部分都有项强的症状。这个穴道最常有风进来。肾脏的津液经过小肠的蒸化以后,进入命门,命门的火跟小肠是相通的,蒸气很热,一路往上冲,经过脖子冷却。所以这有很多风进入的地方,一缩脖子风进不去,就不冷。 女人,正面是阳,背面是阴;男人,背面是阳,正面是阴。 [开背脓痈]痈:背上常常长很多脓块。痈有三种,第一种,是脓块,红色,头是白的,化脓了,有脓块在里面;第二种,白色的,没有脓头;第三种是凹陷的。长在身上四肢的痈都可以在风门上治,因为中医认为是风引起的。这三种痈治法不太一样:第一种白色有脓头用灸,灸前先用三棱针把皮挑破,把脓吸出来,再在上面灸,痛要灸到不痛;第二种白色无脓头,用燔针术(烧针),也可以用灸,不痛要灸到痛,因为原来这个肿脓底下还有一个根,病是在这个根的地方,一开始灸的时候不痛,灸到痛了,表示这个气已经透出皮表,就可以停了;第三个是凹陷,不用针,凹陷是非常不好的症状,非常凶恶的,直接用灸,有的痛,有的不痛,痛灸到不痛,不痛到痛。褥疮,不要在褥疮上面灸,要在风门上面灸;如果褥疮口很大,里面化脓很臭,药物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