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楼#
发布于:2015-12-29 16: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9日《针灸大成》第61课心得 1、俞募治疗 俞幕治疗法专门治疗内科病。俞募治疗都在背上,在胸前和背后。 同时使用募穴跟俞穴,就是俞募治疗。 如肺气肿、气喘扎肺的俞穴,中府穴斜透到云 如胃口不好下胃的募穴中脘,胃俞。 热症如嘴巴燥渴,喜欢喝冰水,舌头是黄的,全身脸赤红,大便是下利或者是便秘,大便浓臭,便秘排不出来,小便黄的症状。在俞募治疗法时就下针 寒症也有下利,食物没有消化,舌苔是白,脸色是白的,不口渴,倦怠,声音没有力量,在俞募治疗法时就用灸。尤其是在灸毒蛇咬伤的时候、破伤风的时候,针力不及的,用灸的最好。 2、会郄治疗,一般用于病人内脏痛止痛。 内痔是先血后便,无痛。 外痔是先便后血,痛。 大肠发炎的便血下大肠经的郄穴温溜和中脘穴(胃的募穴,又是腑的会穴)会郄治疗法原则上就是痛症的时候用的,有痛症、炎症时用的。 咳得肺部痛,带血,没有肺癌。下脏会章门,肺经的郄穴孔最穴。 3、九针之使用时机 九针的使用时机 A、镵针:用于热症放血。如眼睛肿痛、角膜炎,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太阳穴)、耳尖放血。 B、圆针:用在肌肉中间、筋骨中间导气用。比如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用圆针在两个筋的中间搓来消导,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用于怕针或元气虚用针来引气。 C、鍉针:用于气足时透针。养老透间使、太阳透率谷,阴陵泉透阳陵泉,绝骨透三阴交等。合谷是气穴,合谷凸出来说明气很足,合谷凹下去说明气不够。 D、蜂针:即三棱针,用于放血、放脓。 E、铍针:治疗脓疱用。 F、圆利针:治疗痛及酸痛用。 G、毫针:病比较深的时候用,如阴陵泉透阳陵泉。 H、长针:长七寸,治疗下半身瘫痪,脊椎骨用的。从脊椎骨开两侧五分旁,一路透下去,直到膈俞,两针平行。 I、火针:用来治痞的,平常用28号针。 4、梅花针(治皮肤病麻痹症) 使用的时机: A、皮肤病用梅花针来拍击放血。如皮肤癣,委中放血,然后再下针。比如说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都可以。 B、麻痹就是手脚没有感觉。麻痹的时候,我们用梅花针放血让它能活血。它的针头很短,不会伤到元气。 5、头部与脑瘤治症 整个头痛,跟头顶痛,眼睛痛:先下百会,再下涌泉。 偏头痛一般在胆经上面,先下对侧的合谷然后用太阳透率谷。 偏头痛,有恶心、呕吐: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耳后痛只有三焦经经过。初痛扎天井,久痛扎中渚穴。 |
|
781楼#
发布于:2015-12-29 18: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9日《针灸大成》第61课心得 俞募治疗法:主客治疗。专门治疗内科病。治疗都在背上,在胸前和背后,叫俞募治疗。因为所有的经及每个内脏都有它的俞穴,每个内脏都有它的募穴,我们同时使用募穴跟俞穴,就是俞募治疗。热症时用针。寒症、虚症的时候,就用灸。灸毒蛇咬伤的时候、破伤风的时候,针力不及的,用灸的最好。这是俞募治疗。 会郄治疗:病人内脏痛,在止痛的时候用的。用会穴同时配合他的郄穴下针。下针的时候,这两个穴道同时用,称之为会郄治疗法。会郄治疗法原则上就是痛症的时候用的,有痛症、炎症时用的。 九针之使用时机 镵针,看起来头像剑一样,专门刺热用的。所谓刺热就是放血的意思,点刺放血的意思。千万不能把那么粗的针留在那边二十分锺,这就痛死啦。这是不对的。 圆针,措摩分肉用,不是扎进去,在肌肉中间、筋骨中间。用这个针来导气。因为你指头比较大,在两个筋你按不进去,所以才会有这针出现。 鍉针:非常的长。一般是透针用的。透针的时候,一般是气足的时候才透,气虚的人我们不透,透也没有用啊。里面没有气在那。除了你“望”可以知道病人有没有气外,同时可以按合谷,合谷是气穴,合谷凸出来,气很足,合谷是凹下去的,气就不够了。 蜂针:三棱针。三棱针也是放血、放脓用的。所以,镵针跟蜂针不一样的是我们用在头面上,因为头面上怕一针就刺到骨头了。所以用剑头,这个针头很小,不容易扎很深。而这个三棱针,就很锐利,非常的锐利,我们是在四肢末梢放血,或在背后上放血。蜂针像个扁钻一样,三角形的。 铍针:扁平的像刀子一样。这是我们治疗脓疱的时候用的。 圆利针:最常用。治疗痛及酸痛时用的。 毫针:长针,针很细的,像毫毛一样。一般是治内科,用在病比较深的时候,我们用长针。比如说阴陵泉透阳陵泉,病人的腿比较大。其实针差不多,只是用的部位、深浅,而有不同的名称。 长针:最长七寸。不好刺,非常不实用。平常是两边刺,平常最长可以用到这个。我们用七寸针,扎到他的膈俞,这是治疗下半身瘫痪用。若从督脉,比如说大椎旁开五分,一路刺下去,两针行平的,是专门治疗脊椎骨用的。 火针:治痞。比较粗一点, 28号针比较粗,虽然扎一次也不行了,但28号针至少不会疲乏那么快,它的针比较粗,下进去的速度也快,也不会扭曲。 针灸治症系列 梅花针(治皮肤病麻痹症) 梅花针的前头,有七支针在前面。 使用的时机 第一个,皮肤病,就是说用梅花针来拍击放血,因为区域很大,如果用三棱针,有时会扎的太深,有时又太浅,所以可用梅花针来拍击。就像个榔头一样,诸位要买时买牛角的最好,另一种是钢的,敲的很痛,所以牛角的比较好。拍击的时候,轻的话它血出不来,所以要重一点,像皮肤癣,委中放血,然后再下针。比如说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都可以。 第二种情形是麻痹,所谓麻痹的时候,就是手脚没有感觉。麻痹的时候,我们用梅花针放血。让它能活血,梅花针的好处是它的针头很短,不会伤到元气,这是主要的使用时机。 头部与脑瘤治症 全头痛,整个头都痛。我们头有手三阳,足三阳经过共六条阳经(依子母法)。没说那一经,子母补泻搞不清楚,那百会穴,就成天应穴了,是非常好的穴道,百会穴下针,下去以后,就是近取穴。如果百会针下去,头还痛,怎么办,扎涌泉,针一下去,头痛马上好,感觉会很清凉,那个病人在头痛时,痛得已经受不了,随便你扎,涌泉一下去,整个全头痛马上好。所以,整个头痛,跟头顶痛,眼睛痛,这头顶有督脉经过,所以百会涌泉可以取。先下百会,再下这个涌泉,那痛就会消失掉,几乎头顶痛、全头痛,它是无所不治。 偏头痛:是在胆经上面,首先下对侧的合谷。对侧的合谷,我痛右边,你扎左边合谷,痛左边、扎右合谷,然后呢,同侧,直接太阳透率谷,这是我们很有名的,偏头痛的治症,这样就够了。又有恶心、呕吐,那你们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病人恶心的话,比如你扎中脘,痛就已经去掉,就不用再扎下去了。 耳后痛,耳朵后面痛,我们只有这一条经过耳朵后面,就是三焦经,初痛,我们扎天井,久痛就扎三焦经的中渚穴。 |
|
782楼#
发布于:2015-12-29 19: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9日 《针灸大成》第61课心得
俞募治疗与会郄治疗 俞募治疗法是主客治疗,治疗内科病在胸前和背后。 病症 1、肺气肿、气喘。扎肺的俞穴,在扎对面的中府穴斜透到云门; 2、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胃的募穴中脘,再下背后胃俞。十四岁以下不留针 3、热症时用针,寒症就用灸。 会郄治疗是会穴同时郄穴下针,内脏痛,在止痛有炎症时候用。 内痔是先血再便,无痛。外痔是先便后血,有痛。血和便混合不是痔疮可能是大肠发炎。 大肠有问题,下温溜和中脘。咳嗽带血,下章门和肺经的郄穴孔最穴。 九针之使用时机 第一个是镵针,看起来头像剑,热症点刺放血用。眼睛红肿、很痛,角膜炎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就是太阳穴、耳尖放血。 第二个针是圆针,措摩分肉,在肌肉中间、筋骨中间去消导它,顺着经来搓它,顺着经就是补,逆着经就是泻。用在怕针的人和病人元气虚的时候;时机。 第三个针是鍉针,针非常的长。一般是透针用的。比如说养老透间使、太阳透率谷,阴陵泉透阳陵泉,绝骨透三阴交,有很多的透法。气足才透,气虚不透,按合谷是凸还是凹判断气足不足; 第四个针是蜂针,就是所谓的三棱针。三棱针也是放血、放脓用的。镵针跟蜂针区别在镵针用在头面上,不容易扎很深。三棱针很锐利用在四肢末梢放血,或在背后上放血。 第五个针是铍针,扁平的像刀子一样,治疗脓疱的时候用的。 第六个针是圆利针,最常用的就是圆利针还有毫针。圆利针是治疗痛及酸痛时用的。毫针是细长针,治内科用在病比较深的时候。比如说阴陵泉透阳陵泉,病人的腿比较大。 第七个针是最长的是长针,长七寸。下半身麻痹从脊椎骨旁边透,扎膈俞。若从督脉,比如说大椎旁开五分,一路刺下去,两针行平的,是专门治疗脊椎骨用的。 第八个针是火针用来治痞; 第九个针是温针,针放到嘴巴里面,等到温度够了再下针。 中医是立证再法则,而不是立病。要会法则就是依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决定下针及临床辨证。 第六章 针灸治症系列 梅花针(治皮肤病麻痹症) 梅花针的前头,有七支针在前; 使用的时机,第一个是皮肤病,就是说用梅花针来拍击放血。像皮肤癣委中放血再下针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都可以。第二种情形是麻痹,就是手脚没有感觉,梅花针的好处是它的针头很短,不会伤到元气能活血。 头部与脑瘤治症 【临床表现及运用】 头有手三阳,足三阳经过共六条阳经(依子母法)。 1、全头痛和头顶痛无所不治:只有督脉经过下百会,头还痛扎涌泉,针一下去马上好; 2、偏头痛:痛在胆经上面,下对侧的合谷,然后同侧直接太阳透率谷; 如果偏头痛的人又有恶心、呕吐,那你们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都可以选。一般来说扎中脘,痛去掉就不用再了。 3、耳后痛:三焦经经过,初痛扎天井,久痛就扎三焦经的中渚穴。 4、印堂痛,就扎中脘,中脘是很有名治前额痛的穴道 5、病人眉棱骨头痛:扎奇穴,在对侧的阴陵泉下一寸的肾关穴。 6、后脑痛或者是颈项的地方:在天应穴下针,同侧天柱的地方,这是近取穴,那如果是初痛,在背后膀胱经扎束骨穴,久痛针委中(膀胱经的母穴)。 |
|
783楼#
发布于:2015-12-29 19: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9《针灸大成》第61课心得 10. 俞募治疗法:专治内科病,所用穴位集中在背后和前胸。 气喘取肺俞加中府斜透到云门。胃口不好取中脘加胃俞,小孩不留针。 当内科病显现为热症(症状有嘴巴燥渴,喜欢喝冰水,舌头发黄,全身及面部赤红,大便下利即浓臭或者是便秘,小便发黄),俞募治疗法用针的方法。 寒症(症状有舌苔发白,脸色发白,不口渴但倦怠,声音没有力量,下利吃什么排什么)时,俞募治疗法用灸的方法。 11. 会郄治疗法:一般病人兼有内脏的痛症,有止痛的作用。 大肠炎便血(区别与痔疮的便血是内痔是先血后便,外痔是先便后血,大肠炎是血与便合在一起排出,一天排便多达十几二十次),下针腑之会中脘和大肠经的郄穴温溜治疗。 久咳带血,但非肺癌,下针脏之会章门和肺的郄穴孔最穴治疗。 12. 九针的使用时机 1) 第一个是镵针,头像剑一样,专门刺热(放血)用。眼睛红肿、很痛,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即太阳穴、耳尖用镵针放血。 2) 第二个是圆针,用于措摩分肉,不是扎进去,而是在肌肉中间、筋骨中间进行消导,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用处有二,第一是遇到怕针的人。第二个是病人已经元气虚时,用圆针来导气。 3) 第三个是鍉针,针非常的长,一般是透针时用,气足时才透针,气虚透针也无用。判断气足与否的方法可通过“望”,同时也可按合谷,合谷凸起说明气很足,合谷凹陷说明气不够。透穴有老透间使、太阳透率谷、阴泉透阳陵泉、绝骨透三阴交等。 4) 第四个是蜂针。蜂针就是所谓的三棱针。三棱针也是放血、放脓用的。与镵针的不同在于用在头面上,因为头面上怕一针刺到骨头,所以用镵针。而三棱针用在四肢末梢放血或背后上放血。 5) 第五个是铍针。铍针扁平如刀子,治疗脓疱时用。 6) 第六个是圆利针。最常用的针就是圆利针和毫针。治疗痛及酸痛时用圆利针。 7) 第七个是毫针。毫针很细,一般用于治内科病和病比较深时使用,毫针和长针差不多,只是用的部位、深浅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8) 第八个是长针。最长的是长针长七寸,但不是一定都是七寸长。当下半身麻痹时可从脊椎骨旁边透针,最长可透到腰部,七寸针可透到膈俞。 9) 第九个是火针,针比较粗,用来治痞。 13. 梅花针(治皮肤病麻痹症):梅花针的前头有七支针在前面,使用的时机最主要是:a.用于治疗皮肤病,就是用梅花针来拍击放血,拍击的时候要重一点,像皮肤癣,先在委中放血然后再下针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等都可以。b. 用于治疗麻痹,即手脚没有感觉,用梅花针放血,因为梅花针的针头短不会伤到元气还能活血。 14. 头部与脑瘤治症 1) 全头痛:近取穴下百会穴,此时百会就成天应穴。如果针百会后头还痛,下针涌泉,几乎可以治疗所有的全头痛和头顶痛。 2) 偏头痛:一般来说偏头痛是在胆经上面,治症一定在胆经上治。首先下对侧的合谷,然后同侧直接从太阳透率谷。如果偏头痛的人兼有恶心、呕吐,可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3) 耳后痛:是三焦经的问题,如果是初痛扎天井,久痛扎三焦经的中渚穴。 |
|
784楼#
发布于:2015-12-29 20: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飞燕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9号《针灸大成》第61课心得 俞募治疗与会郄治疗 俞幕治疗法(主客治疗)——专门治疗内科病。 俞募治疗都在背上,在胸前和背后。所有的经及每个内脏都有它的俞穴,每个内脏都有它的募穴,同时使用募穴跟俞穴,就是俞募治疗。 举例:1.肺气肿,气喘——扎肺的俞穴,第三椎外开一寸半,在扎对面的中府穴斜透到云门,中府穴是肺的募穴,这是俞募治疗。 2.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胃的募穴中脘,再下背后胃俞。 注意:14岁以下的小孩子,不留针,直进直出。 俞募治疗,热症时用针,寒症时用灸。 热症症状如嘴巴燥渴,喜欢喝冰水,舌头是黄的,全身脸赤红,大便是下利或者是便秘,大便出来的时候很浓臭,便秘又排不出来,小便是黄的。 寒症也有下利,食物没有消化,舌苔白,脸色白,病人不口渴,倦怠,声音没有力量。 毒蛇咬伤的时候、破伤风的时候,针力不及时,用灸最好。 会郄治疗——用会穴同时配合郄穴下针,下针时,两个穴道同时用。用于内脏痛,有炎症,止痛用。 举例:A.痔疮的便血:1.内痔的便血是先血后便,无痛。2.外痔先便后血,纸巾上有血,痛。大肠发炎,便血混合。——治疗时用会郄治疗。下大肠经的郄穴是温溜,下中脘穴(胃的募穴和腑的会穴)。 B.咳嗽带血,不是肺癌——扎肺的内脏,脏的会穴章门,再下肺经的郄穴孔最穴。 九针之使用时机 1.镵针,刺热,即点刺放血用的。眼睛红肿、很痛,角膜炎——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就是太阳穴、耳尖放血。 2.圆针:用在两个筋的中间,导气用。例如: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顺着经搓就是补,逆着经就是泻。用于怕针病人和元气虚弱者。 3.鍉针:用于气足时透针。养老透间使、太阳透率谷,阴陵泉透阳陵泉,绝骨透三阴交等。合谷是气穴,合谷凸出来说明气很足,合谷凹下去说明气不够。 4.蜂针:即三棱针,用于放血、放脓。 5.铍针:治疗脓疱。 6.圆利针:治疗痛及酸痛用。 7.毫针:病比较深的时候用,如阴陵泉透阳陵泉。 8.长针:长七寸,治疗下半身瘫痪,从脊椎骨旁边透。从从督脉,大脊椎骨旁开两侧五分,一路透下去,直到膈俞,两针平行。 9.火针:用来治痞的,平常用28号针。 中医是立证再法则。法则就是依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决定下针及临床辨证。 第六章 针灸治症系列 梅花针(治皮肤病麻痹症) 使用的时机: 1、皮肤病——用梅花针来拍击放血。如皮肤癣,委中放血,然后再下针。比如说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都可以。 2、麻痹——就是手脚没有感觉。麻痹的时候,我们用梅花针放血让它能活血。它的针头很短,不会伤到元气。 头部与脑瘤治症 头有手三阳,足三阳经过共六条阳经(依子母法)。 1.整个头痛,跟头顶痛,眼睛痛,头撞到百会痛——先下百会,再下涌泉。 2.偏头痛,一般在胆经上面——先下对侧的合谷然后用太阳透率谷。 3.偏头痛,伴有恶心、呕吐——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4.耳后痛,耳朵后只有三焦经经过——初痛扎天井,久痛扎三焦经的中渚穴。 |
|
785楼#
发布于:2015-12-29 20: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巩菲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9号,《针灸大成》第61课心得 主客(原络)治疗法则: 主-----病变经。客-----表或者里经。在主经上取原穴+客经上的络穴就是原络治疗。 阳经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用取阴经的俞穴代替。 可以用在内科治症上,例如:肺有病的时候,像喉咙痛,手掌发热痰多,就取肺经的俞穴(太渊)+大肠经的络穴(偏历)。 也可以用在经络上,例如:肺经的实证,不下尺泽也可以,就取肺经的原穴和大肠的络穴治疗。没有补泄,引到气就可以。 当大肠有病的时候,大肠就是主经,肺就是客经,就要取大肠的原穴(合谷)+肺经的络穴(列缺)来治疗。 俞募治疗法则:专门治疗内科病,下针再胸前和背后 例如:病人肺气喘,用肺的俞穴-肺俞+募穴-中府 小孩吃饭不好,胃俞+中脘,14岁以下的孩子,不留针,直进直出。 当内科病显现出来时热证的时候,用针法,如果是寒症,就用灸的方法在俞募治疗上。 会郄治疗法:治疗的病人一般现有内脏的痛,此法有止痛的作用。 例如; 当病人便血的时候(痔疮的便血分内外,内痔先血后便,无痛。外痔是先便后血,痛。还有一种和痔疮无关,是大便和血混在一起,是大肠炎。可以一天2、30次,肚子很痛),这时,可以用针灸的方法,在大肠的郄穴--温溜穴+中脘(大肠是腑,腑会中脘)穴治疗。 病人咳的严重,支气管都咳破了,都带血了,所以就用章门穴(肺是脏,脏会章门)+肺经的郄穴-孔最穴。 九针: 当病人眼睛红肿痛的时候,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耳尖放血。 针灸治疗系列 梅花针:使用时机---治疗皮肤病。 一种例如:癣类的皮肤病,可以用梅花针在患处扣血,然后再委中放血,下针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穴都可以。 还有一种是麻痹,就是手脚没有感觉,我们用梅花针放血,可以活血。 中医治症: 1. 头部和脑瘤治症 精神上的头痛治不好,生理上的一定可以治好。 全头痛饿头顶痛----百会: 头部有手三阳和足三阳经过,共6条阳经。当病人说整个头都痛的时候,就用百会穴,百会是天应穴,如果下针后还痛,就下涌泉。头顶痛的时候,百会、涌泉一定要用。 偏头痛-------胆经 首先下痛处对侧的合谷,然后下同侧的太阳透率谷穴。 如果偏头痛+恶心,可以在上面的穴位再+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如果下中脘后,就不恶心了,可以不往下接着针。 耳后痛-----三焦经 初痛----下针天井穴。 久痛----下针中渚穴。 |
|
786楼#
发布于:2015-12-29 21: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9日、 《针灸大成》第61课心得: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俞募治疗与会郄治疗 俞幕治疗法专门治疗内科病。俞募治疗都在胸前和背后,同时使用募穴跟俞穴,就是俞募治疗。如肺气肿、气喘,扎肺的俞穴, 扎对面的中府穴斜透到云门,中府穴是肺的募穴。胃口不好,胃的募穴中脘和背后胃俞。 十四岁以下不留针,直针进,直针出。所有内科病都可以。 内科病显现是热症如嘴巴燥渴,喜欢喝冰水,舌头黄,全身脸赤红, 大便是下利或者是便秘,大便出来浓臭,小便黄,都是热症,热症时用针。 寒症也有下利,食物没有消化,舌苔白,脸色白, 不口渴,倦怠,声音没有力量,属寒症、虚症就用灸。 灸毒蛇咬伤、破伤风,针力不及的,用灸的好。 会郄治疗,一般是病人内脏痛,止痛用。如大便出来便血,痔疮便血。 痔疮便血分内跟外,内痔便血是先血后便,无痛, 外痔,先便后血,痛。还有一种便血,跟痔疮没有关系,血和便合在一起,不是痔疮, 可能是大肠发炎。大便次数多,肚子又痛。下郄穴,大肠经郄穴是温溜,病在腑上, 下中脘穴,中脘又是胃的募穴,又是腑的会穴。用会穴同时配合郄穴下针。 会郄治疗法原则是痛症时用,有痛症、炎症。 病人咳很久带血,这很严重,支气管都咳破了,很痛。扎脏的会穴,脏会章门,下了章门以后,下肺经的郄穴孔最穴。 九针之使用时机 1、镵针:头像剑一样,用来刺热,就是点刺放血。 2、圆针:用在怕扎针的人身上,不扎进去,在经络上搓,消导它,顺为补,逆为泻。 3、鍉针:透针用,气足才做透针,气虚的人不透,合谷凹下去的人气就不足。 4、蜂针:就是所谓的三棱针,放血,放脓用,与镵针的区别是,镵针用在头面部,蜂针锐利,用在四肢末梢放血或背后放血,蜂针像扁钻一样,三角形的。 5、铍针:扁平像刀子,治疗脓疱使用。 6、圆利针:治疗痛及酸痛时用。 7、毫针:长针,很细,像毫毛一样,治内科,用在病比较深的时候。 8、长针:长7寸,透针,从脊椎骨旁边透,冶下半身麻痹。 9、火针:比较粗,烧针治痞。 第六章 针灸治症针灸系列 梅花针(治皮肤病麻痹症) 梅花针使用时机:第一皮肤病,就是说用梅花针来拍击放血。梅花针就像榔头一样, 买牛角的,另一种是钢的,敲的很痛。拍击的时候,轻的话血出不来,要重一点, 皮肤癣,委中放血再下针。比如说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都可以。 第二种麻痹,手脚没有感觉。麻痹的时候,梅花针放血能活血, 梅花针好处是针头很短,不会伤到元气。 头部与脑瘤治症 全头痛: 整个头都痛。头有手三阳,足三阳经过共六条阳经(依子母法)。 百会穴就成天应穴,是非常好的穴道,百会穴下针,就是近取穴。 百会针下去,头还痛,扎涌泉,头痛马上好,感觉会很清凉。 整个头痛,跟头顶痛,眼睛痛,头顶有督脉经过,所以百会涌泉可以取。 撞到头顶或撞到百会,都可以用,先下百会,再下涌泉,几乎头顶痛全头痛,无所不治。 偏头痛: 一般偏头痛是在胆经上面,治症一定在胆经上治。首先要下对侧的合谷。 然后同侧,直接太阳透率谷,这是偏头痛的治症。 偏头痛又有恶心、呕吐,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都是可以选择的穴道。 一般病人恶心的话,扎中脘,痛就已经去掉,就不用再扎。 耳后痛: 耳朵后面痛,就是三焦经,初痛,扎天井,久痛就扎三焦经的中渚穴。 |
|
787楼#
发布于:2015-12-29 23:45
@教官-徐州-杨诚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9日、 《针灸大成》第61课心得: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俞募治疗与会郄治疗 俞幕治疗法专门治疗内科病。俞募治疗都在胸前和背后,同时使用募穴跟俞穴,就是俞募治疗。如肺气肿、气喘,扎肺的俞穴, 扎对面的中府穴斜透到云门,中府穴是肺的募穴。胃口不好,胃的募穴中脘和背后胃俞。 十四岁以下不留针,直针进,直针出。所有内科病都可以。 内科病显现是热症如嘴巴燥渴,喜欢喝冰水,舌头黄,全身脸赤红, 大便是下利或者是便秘,大便出来浓臭,小便黄,都是热症,热症时用针。 寒症也有下利,食物没有消化,舌苔白,脸色白, 不口渴,倦怠,声音没有力量,属寒症、虚症就用灸。 毒蛇咬伤、破伤风,针力不及的,用灸的好。 会郄治疗,一般是病人内脏痛,止痛用。如大便出来便血,痔疮便血。 痔疮便血分内跟外,内痔便血是先血后便,无痛, 外痔,先便后 血,痛。还有一种便血,跟痔疮没有关系,血和便合在一起,不是痔疮, 可能是大肠发炎。 大便次数多,肚子又痛。下郄穴,大肠经郄穴是温溜,病在腑上, 下中脘穴,中脘又是胃的募穴,又是腑的会穴。用会穴同时配合郄穴下针。 会郄治疗法原则是痛症时用,有痛症、炎症。 病人咳很久带血,这很严重,支气管都咳破了,很痛。扎脏的会穴,脏会章门,下了章门以后,下肺经的郄穴孔最穴。 第六章 针灸治症针灸系列 梅花针(第一皮肤病,就是说用梅花针来拍击放血。梅花针就像榔头一样, 买牛角的,另一种是钢的,敲的很痛。拍击的时候,轻的话血出不来,要重一点, 皮肤癣,委中放血再下针。比如说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都可以。 第二种麻痹,手脚没有感觉。麻痹的时候,梅花针放血能活血, 梅花针好处是针头很短,不会伤到元气。 头部与脑瘤治症 全头痛: 整个头都痛 百会穴就成天应穴,是非常好的穴道,百会穴下针,就是近取穴。 百会针下去,头还痛,扎涌泉,头痛马上好,感觉会很清凉。 整个头痛,跟头顶痛,眼睛痛,头顶有督脉经过,所以百会涌泉可以取。 撞到头顶或撞到百会,都可以用,先下百会,再下涌泉,几乎头顶痛全头痛,无所不治。 偏头痛: 一般偏头痛是在胆经上面,治症一定在胆经上治。首先要下对侧的合谷。 然后同侧,直接太阳透率谷,这是偏头痛的治症。 偏头痛又有恶心、呕吐,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都是可以选择的穴道。 |
|
788楼#
发布于:2015-12-30 06: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9日《针灸大成》第61课心得 俞募治疗 专治内科病,俞穴跟募穴都在胸前跟背后,每条经每个脏都有它的俞穴跟募穴,同时使用俞穴跟募穴,就 是俞募治疗。 热症时用针,寒症,虚症时用灸。尤其在毒蛇咬伤,破伤风的时候,针力不及的,用灸最好。 会郄治疗 一般是病人内脏痛,在止痛时用。原则上是有痛症,炎症时用。 例如便血,内痣是先血后便,不痛。外痣是先便后血,痛。大肠发炎是血跟便混合在一起。可下大肠郄穴温溜,大肠是腑,下腑会中脘。 病人久咳,有痛,有炎症,下脏会章门,肺经郄穴孔最。 用会穴同时配合郄穴下针,这两个穴道同时用,称为会郄治疗。 九针的使用时机 鑱针 专门用于刺热,点刺放血用的。大部分用于头面部。 圆针 措摩分肉用的,不扎进去,在肌肉中间,筋骨中间,去消导它,顺经搓为补,逆经搓为泻。 一是用于怕针的人,二是用于元气虚的时候。用气来治病,病人没有气了,用这个针来导气。 鍉针 一般是透针用的。透针时,气足才透,气虚不透。 同时按合谷,合谷是气穴,凸出来,说明气足,凹下去,气不够。 蜂针 就是三棱针,放血,放脓用的。用于四肢末梢。 铍针 治疗脓疱时用的。 圆利针 治疗痛及酸痛时用的。 毫针 也是长针, 治内科病时,用在比较深的部位。 长针 长七寸,治疗下半身麻痹,瘫痪时用 火针 用来治痞。用28号针,较粗,耐烧。 玉龙歌诀,十三鬼穴,经外奇穴都是锦上添花用的。 中医是立证再法则,而不是立病。 法则就是依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决定下针及临床辩证。 针灸治疗 梅花针 使用时机,一,皮肤病。用来排击放血。二,麻痹,用来放血,能活血。 针头短,不会伤到元气。 头部治症 全头痛 百会成天应穴,下百会,是近取穴。再下涌泉,感觉很清凉。头顶有督脉经过,所以百会涌泉可取。几乎头顶痛,全头痛,它无所不治。 偏头痛 是在胆经上面,治症一定在胆经上,下对侧合谷,同侧,直接太阳透率谷。如同时有恶心,呕吐,下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耳后痛 只有一条经经过耳后,就是三焦经,初痛扎天井,久痛下中诸穴。 前额痛 下中脘。扎下去一感到酸,痛就去掉了。 眉棱骨痛 扎奇穴,在对侧阴陵泉下一寸的肾关穴。 后脑痛 在天应穴下针,同侧天柱的地方,这是近取穴。初痛,在背后膀胱经上下束骨,久痛下委中。 @教官-徐州-杨诚 |
|
789楼#
发布于:2015-12-30 08: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王香香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9日《针灸大成》第61课心得
俞募治疗法:主客治疗。专门治疗内科病。治疗都在背上,在胸前和背后,叫俞募治疗。因为所有的经及每个内脏都有它的俞穴,每个内脏都有它的募穴,同时使用募穴跟俞穴,就是俞募治疗。热症时用针。寒症、虚症的时候,就用灸。灸毒蛇咬伤、破伤风的时候,针力不及的,用灸最好。这是俞募治疗。 会郄治疗:病人内脏痛,在止痛的时候用的。用会穴同时配合他的郄穴下针。下针的时候,这两个穴道同时用,称之为会郄治疗法。会郄治疗法原则上就是痛症的时候用的,有痛症、炎症时用的。 九针之使用时机:1镵针,看起来头像剑一样,专门刺热用的。所谓刺热就是放血的意思,点刺放血的意思。千万不能把那么粗的针留在那边二十分锺,这就痛死啦。这是不对的。 圆针,措摩分肉用,不是扎进去,在肌肉中间、筋骨中间。用这个针来导气。因为你指头比较大,在两个筋按不进去,所以才会有这针出现。 2鍉针:非常的长。一般是透针用的。透针的时候,一般是气足的时候才透,气虚的人不透,透也没有用啊。里面没有气在那。除了“望”可以知道病人有没有气外,同时可以按合谷,合谷是气穴,合谷凸出来,气很足,合谷是凹下去的,气就不够了 3蜂针:三棱针。三棱针也是放血、放脓用的。所以,镵针跟蜂针不一样的是用在头面上,因为头面上怕一针就刺到骨头了。所以用剑头,这个针头很小,不容易扎很深。三棱针,非常的锐利,是在四肢末梢放血,或在背后上放血。蜂针像个扁钻一样,三角形的。 4铍针:扁平的像刀子一样。治疗脓疱的时候用。 5圆利针:最常用。治疗痛及酸痛时用的。 6毫针:长针,针很细的,像毫毛一样。一般是治内科,用在病比较深的时候,用长针。比如说阴陵泉透阳陵泉,病人的腿比较大。其实针差不多,只是用的部位、深浅,而有不同的名称。 7长针:最长七寸。不好刺,非常不实用。平常是两边刺,平常最长可以用到这个。我们用七寸针,扎到他的膈俞,这是治疗下半身瘫痪用。若从督脉,如大椎旁开五分,一路刺下去,两针行平的,是专门治疗脊椎骨用的。 8火针:治痞。比较粗一点,28号针比较粗,虽然扎一次也不行了,但28号针至少不会疲乏那么快,它的针比较粗,下进去的速度也快,也不会扭曲。 针灸治症系列:梅花针(治皮肤病麻痹症)梅花针的前头,有七支针在前面。 使用的时机: 一,皮肤病,就是说用梅花针来拍击放血,因为区域很大,如果用三棱针,有时会扎的太深,有时又太浅,所以可用梅花针来拍击。就像个榔头一样,诸位要买时买牛角的最好,另一种是钢的,敲的很痛,所以牛角的比较好。拍击的时候,轻的话它血出不来,所以要重一点,像皮肤癣,委中放血,然后再下针。比如说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都可以。 第二种情形是麻痹,所谓麻痹的时候,就是手脚没有感觉。麻痹的时候,我们用梅花针放血。让它能活血,梅花针的好处是它的针头很短,不会伤到元气,这是主要的使用时机。 头部与脑瘤治症 全头痛,整个头都痛。头有手三阳,足三阳经过共六条阳经(依子母法)。没说那一经,子母补泻搞不清楚,那百会穴,就成天应穴了,是非常好的穴道,百会穴下针,下去以后,就是近取穴。如果百会针下去,头还痛,扎涌泉,针一下去,头痛马上好,感觉会很清凉,随便扎,涌泉一下去,整个全头痛马上好。所以,整个头痛,跟头顶痛,眼睛痛,头顶有督脉经过,所以百会涌泉可以取。先下百会,再下涌泉,几乎头顶痛、全头痛,它是无所不治。 偏头痛:是在胆经上面,首先下对侧的合谷。对侧的合谷,痛右边,扎左边合谷,痛左边、扎右合谷,然后呢,同侧,直接太阳透率谷,这是很有名的,偏头痛的治症,这样就够了。又有恶心、呕吐,那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病人恶心的话,扎中脘。 耳朵后面痛,只有一条经过耳朵后面,就是三焦经,初痛,扎天井,久痛就扎三焦经的中渚穴。 |
|
791楼#
发布于:2015-12-30 14: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30日《针灸大成》第62课心得 ⑥后脑或颈项痛 【主穴】同侧天柱,初痛束骨,久痛委中。 【辩证】在膀胱经上。 1.2脑瘤、脑萎缩 【症状】全身抖动、颤动、眼睛往上吊、抽筋、痉挛,不一定痛。 【辨证】虚症:脑痿缩,绝骨有压痛。实症:脑瘤,绝骨、命门和痞根(第十三椎外开3.5寸)都有压痛。临床上诊断为脑部痿缩、老人痴呆症、脑瘤。 【处方】息风止痉。全蝎、蜈蚣烤干打成粉,等量放在胶囊里面。 【取穴】百会+涌泉。两个穴位一导一引,百会是导,涌泉是引。百会是六阳交会处,管整个脑部,下百会是立个标竿,下涌泉是引气血往下。 1.3眼睛治症 ①赤红肿痛 【主穴】攒竹、丝竹空、耳尖、太阳点刺放血。 【辨证】湿热。 【手法】三棱针,挤一两滴血。 ②白内障、生翳、近视眼、眼睛干涩 【主穴】睛中治法+睛明、阳白、三间、养老、光明。 【配穴】肝俞+期门,肝的经合穴曲泉、肝的俞穴太冲。 【分析】肝开窍在目,内科治症,肝的穴位可以增强效果。 【手法】睛中治法:先用布把眼睛盖住用冷水淋,让血液循环差一点。二十分钟后,用三棱针或放血针在黑眼珠外侧刺个浅洞,穿过角膜即可,然后用毫针从洞里平刺进去,在黑眼珠前的中间位置可以碰到一个光片样的物体,慢慢刮除,就可以清除出来,确定都刮干净,翳膜都是痰,再用冰水敷,三棱针刺破的位置三天即可痊愈。这个方法现在很少用。 1.4鼻子治症 ①鼻炎、鼻息肉 【主穴】对侧合谷、迎香透针内迎香、通天(百会旁开1.5寸再前1寸的骨缝中)、灸上星。 【配穴】风池(方向对着对侧的颧髎穴),肺俞+中府。 【分析】肺开窍在鼻,鼻的问题从肺上治,肺主皮毛。风池是风进入的地方,初症俞募治疗。任何脸上的问题,面口合谷收,脸上包括眼、鼻、口问题,都可以在合谷治疗,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气穴。脸的正面是阳明管,后脑是太阳,两侧是少阳。 【手法】灸上星:米粒灸,灸上星时会感到麻一直下到鼻子,同时鼻子开始开通。对鼻窦炎的干燥效果最好,不管是化脓、浓涕、鼻塞、喷嚏。 ②鼻血 【主穴】合谷、天府、中府、云门。 【配穴】肺俞+中府(初症),太渊+偏历(久症)。 【诊断】第三椎有压痛点,初病俞募治疗、久病原络治疗。 【鼻癌】通常流鼻血下针就好了,过几天又流,就再下,下针就可以治好。如果一直流,要考虑是否有癌症。 1.5耳朵治症 ①耳鸣、耳痛、化脓 【主穴】耳门、听宫、听会(轮刺法)。 【配穴】久鸣为虚:肾俞、志室、京门、章门、复溜。 刚发作为实症:然谷、外关、支沟(飞虎)。 耳朵化脓:麝香矾石散。矾石是燥剂,可以防腐,麝香呢是无孔不入,麝香:矾石=2:45。 【分析】肾开窍于耳,任何耳朵问题,找肾脏。 【手法】复溜穴要用补法,采斜刺及随法,对身体方向刺,可以用青龙摆尾、弹针,导引气。 【分析】支沟穴:脏和腑中间阴阳相平衡,有表里的关系,是因为有三焦经。三焦行阳,脏腑之间的活动力由三焦管。所以阳经都有原穴络到三焦经上。支沟穴是三焦经的大道,又称飞虎穴,有飞虎针,专下支沟,通大便,胃口变好。 麝香矾石散:干燥剂,病毒要有水,水生万物,离不开水。一旦干燥,环境改变,病毒就活不下去。 【临床应用】避免小孩子耳朵有脓水,小孩出生时倒过来打屁股,哭的时候耳朵、鼻子、嘴巴里面的羊水就出来了。否则肺里的羊水排不掉,耳朵深处有羊水,导致后来的气喘、久咳、皮肤病、中耳炎。 |
|
794楼#
发布于:2015-12-30 15: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30日《针灸大成》第62课心得: 治症:头痛 印堂痛: 扎中脘,中脘是治前额痛的穴道,扎下去一感到酸,痛就去掉。 眉棱骨头痛:扎奇穴,在对侧的阴陵泉下一寸肾关穴。如痛左边扎右侧。 后脑痛: 头痛在脑后面,或者是颈项的地方。天应穴下针,同侧天柱的地方,近取穴。 初痛,在背后膀胱经上扎束骨穴,久痛,针委中,委中是膀胱经的母穴。 脑瘤: 脑瘤不一定会有痛。症状是全身抖动、颤动,眼睛往上吊。 用处方全蝎、蜈蚣。两种用等量,打粉放在胶囊里。要烤干打成粉,是息风止痉。 下针下百会跟涌泉,一个消导、一个导引。百会是导,下在百会,百会是六阳交会的地方,百会管整个脑下一针,就是导,然后涌泉下一针,就是引它下来叫导引。 诊断脑部有脑痿缩、老人痴呆症,脑部长肿瘤,绝骨穴会找到压痛点。 脑痿缩是虚症,长东西,是实症,在绝骨穴差异,实症在身体后面, 第十四椎命门穴会有压痛点,脑部痿缩,在第十四椎找不到压痛点。 然后命门上一个骨间,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为痞根 穴也可以找到压痛点。 治眼证及睛中法 : 一种是红肿,赤红肿痛,代表里面是湿热的。在攒竹、丝竹空、耳尖、太阳, 点刺放血,用三棱针挤一两滴血。 一种是生翳膜: 白内障,第一个处理是用近取穴,睛明、胆经的阳白、 手脚上面三间、养老穴、光明,都可以治翳。 加强眼睛的效果,肝开窍在眼,要让眼睛更好,扎肝俞,肝的募穴期门。 肝经的合穴,肝的俞穴,通通可以下,像太冲,虚实都可治。 治鼻病:鼻息肉 鼻炎 鼻子过敏:打喷嚏,是因息肉长在里面。治疗息肉就是一个方法,针迎香。 针迎香时,迎香要透针内迎香。近取穴迎香。扎鼻子时先扎合谷可消炎止痛, 头顶上的两个穴道,膀胱经的通天,左右各一个,扎后鼻子就通天啦。 严重的时候,用上星。合谷、通天、上星、迎香,都是鼻科大穴。 灸上星,用米粒灸。用凡士林涂涂,小小的艾放上去,香一点,烧上星的时候, 会感到一阵麻。在麻的同时,鼻子开始通开了,鼻窦炎效果好, 不管是化脓、浓涕,灸上星很有效。鼻塞、喷嚏通通可以用。 扎胆经风池也很好,扎风池在对侧的颧髎下针,一下去鼻子就开了。 肺开窍在鼻,鼻子的问题要从肺上治,肺主皮毛。初症,风池是风进入的地方, 可以用俞募治疗,扎肺俞和募穴中府。 如果流鼻血,中府云门天府,下天府穴。任何脸上的问题,面口合谷收。 包括眼睛、鼻子、嘴巴的问题,都可以在合谷穴治疗。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气穴,脸正面是阳明,后脑是太阳,两侧是少阳。 通常流鼻血下针就好,若再过几天又流再下,光下针就可以治好。 如果一直流,要考虑是否有癌症在里面。 治耳症:耳鸣 化脓 任何耳朵问题想到肾脏,第二有三个穴道,耳门、听宫、听会穴。 胆经、三焦经、小肠经在管。遇到耳鸣 、耳聋、 耳朵有痛, 辨证是一样,久鸣是虚,补肾,针肾俞、志室,正面就下肾经的募穴京门穴,脏会章门。 实症扎肾经然谷及外关穴。 支沟也称飞虎: 脏和腑中间阴阳相平衡,有表里的关系存在因为有三焦经。 三焦经是行阳的,所看到的皮肤、肌肉都是阴,看不到里面的力量就是阳。 飞虎针,专下支沟。耳朵化脓,脓水流出来时下针的手法近取穴。 用麝香矾石散,矾石本身是燥剂,中药里有防腐的作用,很多药用矾石泡过以后不会烂。 麝香无孔不入,用的比例不多,像小拇指指甲一块,矾石用比较多一点, 比例上麝香是二, 矾石差不多到四十五左右。 小孩子耳朵有脓水,中医会把小孩倒过来打屁股, 小孩一哭,耳朵、鼻子、嘴巴里羊水就跑出来。 没有拍打的小孩子后来很多有气喘、久咳、中耳炎。 用喷的散剂,矾石是干燥剂,一下就干燥了,脓水就收掉,麝香无孔不入。 烂的地方,麝香会把矾石带到每一个地方,耳朵就保持干燥了。 病毒要有水,干了没有水,水生万物,就不能生存。 然后下耳门听宫听会,单刺,会恢复很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