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兰
侠客
侠客
  • UID201870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795楼#
发布于:2016-02-06 17:09
中医经典特训3班邓小兰报到2016.2.6黄帝内经8课学习心得
阴阳与寒热
人体内的经络气血循环是按照多维立体圆形轨迹来运动的,阴阳要平衡,任何一部分不平衡就会影响本循环中的相关环节。
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四肢末梢是阴经和阳经交汇处,阴经到极点接阳经,阳经的极点接阴经。
人体阴极生阳
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肺为天幕,心臓的热进入小肠。
膀胱是阴之极,水被小肠火与肾阳汽化后进入肝脏(水生木)清理肝脏,清理后的残渣通过大肠排出来,大肠中的水被蒸发上输注入肺。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寒气在身体里呆太久就会生浊,肿瘤癌症病因多为寒)。热气生清,正常清气在上。如果出现清气在下,泻痢,浊气在上,鼓胀。
中医有正治反治之法。通常瘦为寒、胖为热;热病用寒药,寒病用热药;但有些热极的病,用寒药反热,须用热药方可去热,因为热极生寒。此中医反治之法也。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向上,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人身的汗有如天地之雨;清阳出上窍(眼耳口鼻),浊阴出下窍(二便);
清阳走表、走四肢、运动;浊阴走里、营养五脏六腑;四肢为阳,躯干为阴;脏为阳,消化系统、腑为阴;

阴阳与气味
阳生气,阴成味;蔬菜味淡为阳为气归精,肉食味厚为阴为味归形
气薄发汗发表;味厚则发热或泄下。
热久伤气,寒久伤血(寒去血生)。人体本精妙,有自我调适本能,不会骤发重疾,感觉敏锐之人可以从睡眠、手脚温度的改变觉察身体之异常。
少火(热)气壮,壮火食气。平时身体壮热的人宜清淡饮食,气弱之人宜稍食厚味补之。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盛阳病,阳盛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气伤则痛,形伤见肿。痛则气不通,肿是形伤,又肿又痛形气皆伤;先痛后肿是先伤气再伤形,先肿后痛是先伤形再伤气。
陶圆红
新手
新手
  • UID20185733
  • 粉丝3
  • 关注9
  • 发帖数85
796楼#
发布于:2016-02-06 20: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陶圆红申请签到,2016年2月6日《黄帝内经》第8课心得
煮水时,蒸汽往上跑就是清阳往上升,浊阴在下,这是正常的状态。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寒热到极限都是可以转变的,寒的人瘦,热的人胖,寒气在身上太久就会生浊,所有的肿瘤癌症都是寒,热有动能会动不会累积,清阳出上窍,比如眼泪都是清的清水,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的性是往外走的,阴是往五脏里面走的,肢体区分的话四肢是阳,身体是阴,脏腑区分的话:消化系统是阳,内脏是阴,水是阴,火是阳,蔬菜味道淡属于气,肉属于味厚属于形。长期处在寒热环境中的话热伤气,寒伤血。身体比较热的人要饮食清淡,
心脏是阳中之阳,肺是阳中之阴,膀胱接近小肠,膀胱的水经过小肠的火烧后汽化到达肝脏,所以水生木。
张莉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82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9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797楼#
发布于:2016-02-06 21: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6年2月6日《黄帝内经》第8课心得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自然界中所有的阳气累积而成为天,所有的阴屯积而成为地。
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当阴静止了,阳会因阳缺乏阴的津液滋润而燥。阳气生阴就会长,阳气损则阴就会收藏。
阳化气,阴成形。阳气外散,阴会堆聚成形。清阳为天,浊阴为地,上清下浊。若反之,清气在下,会下痢,洞泄。浊气在上,则生臌胀。
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物极必反之道。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体内有寒,浊才会累积,癌症、肿瘤患者都是因为体内太寒。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目、口、鼻、耳),浊阴出下窍,如眼泪、鼻涕为清,大小便为浊。
清阳发腠理(肌肉),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人的四肢为阳,身体为阴。脏腑区分是内脏为阴,消化排泄系统为阳。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闻到的气味为气,为阳;吃到的味道为味,为阴。
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想要精神好,多食气,即多吃蔬果等淡味的;想要肌肉发达,多吃肉类等厚味食物。
气薄发泄,厚则发热。一般发汗、发表的药气都比较薄。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若人身上火很多就会过热,会伤气,因热伤气,寒伤血。这是指长期处在不良环境中累积所致,短期则不会。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身体偏热、壮热的人,宜食清淡,少气的人宜食厚味。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辛味和甘味的药合用会生阳,酸味和苦味的药合用会生阴。
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保持阴阳平衡最重要,饮食不能偏颇,搭配要合理,营养要全面,才能真养生。
易岚
侠客
侠客
  • UID20185163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29
798楼#
发布于:2016-02-06 23: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易岚申请签到
2016年2月5日《内经》第07集心得
脏水变净水:煮水,清阳在上,浊阴在下,这是常态。
上焦的肺和心是清阳的地方,横膈膜会阻挡浊气上升到上焦,如果有人浊气都跑到上焦,是有问题。
阴阳要平衡,如果有一个有问题,就会影响到另外一个。清气在下会下痢洞泄,浊气在上会生胀满,气闷。
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是脚尖和手尖,是阴经和阳经的交汇点。阳经下来时,会转到阴经。寒到极点能生臊,热到极点能生寒。
胖人,用石膏,越用越咳,会变得怕冷。热极生寒。有寒气会生浊,会累计,所以所有的肿瘤癌症都是寒。
清阳出上窍,比如眼泪。浊阴出下窍比如大、小便。
气是阳,味是阴。热伤气,寒伤血。身体热的人吃味淡的,身体寒的人应该吃燥热的。
草药以形色气味为主。当阴太盛时阳会生病,阳太胜则阴会生病。
张莉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82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9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799楼#
发布于:2016-02-09 08: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6年2月8日《黄帝内经》第10课心得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症到极限会变热,热证到极限会变寒。
    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形包括极瘦和极胖的人,一般瘦人寒症多,胖人热证多。气受伤会生痛症,形受伤会肿胀。又肿又痛是形和气都受伤了。下针后不痛了,说明气通了,还肿说明形的伤还没好。先痛后肿是气伤形,先肿后痛是形伤气。
    风盛则动,热盛则肿。风太过则生动症,热太过则臃肿。动症一般都由受风引起,用驱风药。
    燥盛则干,寒盛则浮,湿盛则泄。太燥了就干,太寒颜色很清淡,太湿大便洞泄。
肚脐左边有动悸,为肝风;肚脐下边有动悸,病在心;肚脐右边有动悸,病在肺;肚脐上面动悸,病在肾。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过喜、过怒会伤人元气。暴怒伤阴之津液,过喜伤阳之动能。金克木,人发怒时用忧可制;水克火,过喜则用恐去制,依次类推。
    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浊气一旦失去控制必定上行,血脉堵塞屯积会伤形。
    若人喜怒无常,又不懂根据季节的变化宣泻和收藏,生命就不会长寿。
冬主收藏,若出汗受风春天就生热性病;春天被风伤,夏天就得洞泄等消化系统疾病;夏天被暑伤,秋天就会得往来寒热如疟疾等症;秋天久处湿地,冬天就咳嗽不止。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色为苍(青中带一点黄),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血,血生脾,心主舌。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在天为湿,在地为土, 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yue,打嗝),因脾胃有陈寒,新的食物进去没法消化就会打嗝。治法一是去新食,一是去陈寒。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伤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贫血病人就不能吃寒凉的药。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吃咸食最好加点甜味。
阳胜则身热,腠理(肌肉)闭。当肌肉、毛孔闭锁,人呼吸就很短促。当汗也不能发出来,牙齿就会干,冬天还好,夏天就燥热烦闷,需用发表的药促排汗。或者洗冷水澡,因寒极生热,也可促使流汗。
阴胜则身寒,流的汗都是清的,能夏不能冬,冬天难过,寒极则昏厥。
50岁后补好肾,60岁后就不会上实下虚,走路打漂了。
中医讲同症同治。不管什么病名,只要症状相同就可用相同的治法。如骨癌和风湿病人都关节痛,可用同样的处方医治。
恬淡、开心、不贪婪能长寿,反之短命。
江陈敏
贫民
贫民
  • UID2018547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6
800楼#
发布于:2016-02-11 13: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江陈敏申请签到
2016年2月6日《黄帝内经》第7-8课心得
1.相生吉,相克凶。脸色发青,肝病。青黑为痛,赤黄为热,白为寒。治疗后,脸色变红,相生,方向对,就继续。如变黑,就错了。其他如是类推。
2.知道常就知道不常。
3.味淡入气分,味厚入血分。
4.当令的节气看到相应的颜色是好的。相剋,剋是制衡,如金克木,金不能制衡木,肝就出问题了。不平衡产生问题就是病因,由不正常成正常就是治。
5.神气,有神有气在,光亮的。
6.清阳在上,浊阴在下,这是正常。人体横隔膜上是心肺属清阳,隔的作用是分清浊,,浊阴在上,清阳在下,这就是病态。清气在下,下痢泻泄,浊气在上,生鼓胀。阴阳要平衡,否则就影响到其他。
7.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四肢末梢是阴阳两经相交的地方。阴阳寒热,极点互逆。寒气生浊,热气生阳。所有肿瘤癌症都是寒,寒令累积。热伤气,寒伤血,指长年累月呆在一个环境里才这样。气多的吃淡点,气少的吃厚点。
8.辛甘生阳,酸苦生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江陈敏
贫民
贫民
  • UID2018547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6
801楼#
发布于:2016-02-11 13: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江陈敏申请签到
2016年2月7日《黄帝内经》第9-10课心得
1.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极瘦,极胖都得注意。热伤气,气伤痛,有痛就是气过不去。形伤就会肿起来。又痛又肿就是形气都伤。先痛后肿,是气伤到形,先肿后痛是形伤到气。
2.风症,太过产生动症。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泄痢。
3.脐上动悸肾,脐下心,脐左肝,脐右肺。情志不要太过为好。如怒以忧平。
温病的根在寒。
4.中央生湿,嘴里津液是脾在管。后天丧失脾胃之气没有,就会生哕症。
5.热伤气,寒伤血,贫血者不可再用寒凉药。
6.同症同治。
邓小兰
侠客
侠客
  • UID201870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802楼#
发布于:2016-02-11 14:57
中医经典特训3班邓小兰报到
2016.2.10黄帝内经11课学习心得
天不足西北,阳不足则必阴生,西北方属阴,阳气(敏锐力、动力、能量)足的敏感性要强于阴,故人的右耳不及左耳敏感;地气是不足于东南方(平原及海河纵横)的,所以东南方属阳,而人的左手足也不及右边的强。黄帝问道,为什么这样呢?歧伯说:东方属阳,阳性向上,所以人体的精气神集合于上部;如果精气神集合于下部则下部强盛而上部虚弱,此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利。如虽左右同样感受了外邪,但在上部则身体的右侧较重,在下部则身体的左侧较重,这是天地阴阳之所不能两全,而人身亦有阴阳左右之不同,所以邪气就能乘虚而居留了。
故有坐禅于菩提树下之真人,背依大树,观想本体如树,吸天地日月之精华,僻谷食气而生。
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火之气通于心,溪谷之气通于脾,雨水之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五官九窍(2+2鼻孔+2耳洞+1+1谷道+1水道)满则溢。
所以天有精气,地有形体;天有八节之纲纪,地有五方之道理,因此天地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无形的清阳上生于天,有形的浊阴下归于地,所以天地的运动与静止,是由阴阳的神妙变化为纲纪,而能始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终而复始,循环不休。懂得这些道理的人,把人体上部的头来比天,下部的足来比地,中部的五脏来比人事以调养身体。天的轻清之气通于肺,地的水谷之气通于嗌,风木之气通于肝,雷火之气通于心,溪谷之气通于脾,雨水之气通于肾。六经犹如河流,肠胃犹如大海,上下九窍以水津之气贯注。如以天地来比类人体的阴阳,则阳气发泄的汗,象天的下雨;人身的阳气,象天地疾风。人的暴怒之气,像天有雷霆;逆上之气,象阳热的火。所以调养身体而不取法于自然的道理,那麽疾病就要发生了。
所以外感致病因素伤害人体,急如疾风暴雨。善于治病的医生,起初邪在皮毛的时候,就给予治疗,病在表者,如风寒束表伤阳,用针在外关或者合谷、尺泽、表面浅刺或者刮刮,汗出即愈;技术较差的,至邪在肌肤才治疗;又更差的,至邪在五脏才治疗。假如病邪传入到五脏,就非常严重,这时治疗的效果,只有半死半生了,只有50%成功治愈把握。
所以自然界中的邪气,侵袭了人体就能伤害五脏;饮食之或寒或热,就会损害人的六腑;地之湿气,感受了就能损害皮肉筋脉。
所以善于运针法的,病在阳,从阴以诱导之,病在阴,从阳以诱导之;取右边以治疗左边的病,取左边以治疗右边的病(巨刺,缪刺?),以自己的正常状态来比较病人的异常状态,以在表的症状,了解里面的病变;并且判断太过或不及,就能在疾病初起的时候,便知道病邪之所在,此时进行治疗,不致使病情发展到危险的地步了。
所以善于诊治的医生,通过诊察病人的色泽和脉搏,先辨别病症的属阴属阳;审察五色的浮沉或重浊,而知道病的部位;观察呼吸,听病人发出的声音,可以得知所患的病苦;诊察四时色脉的正常是否,来分析为何脏何腑的病,诊察寸口的脉,从它的浮、沉、滑、涩,来了解疾病所产生之原因。这样在诊断上就不会有差错,治疗也没有过失了。
难经77难:上工治未病。肝病先实脾。难经75难:东方实(肝木)则西方虚(肺金);泻南补北。内经云:一臓不平,所胜来平。如肝木不平,可用肺金平之。治法: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
所以说:病在初起的时候,可用刺法而愈;及其病势正盛,必须待其稍微衰退,然后刺之而愈。所以病轻的,使用发散轻扬之法治之;病重的,使用消减之法治之;其气血衰弱的,应用补益之法治之。
治病当看天时与肝脏相应之机。如每当季节变换点的前后各1周为脾脏之王时,此时脾气最旺,不用担心脾胃之气受伤。可以大胆攻伐病盛之脏所患邪气。
形体虚弱的,当以温补其气;精气不足的,当补之以厚味。如病在上的,可用吐法;病在下的,可用疏导之法。。。
江陈敏
贫民
贫民
  • UID2018547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6
803楼#
发布于:2016-02-13 13: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江陈敏申请签到
2016年2月8日《黄帝内经》第11-12课心得
1.人右阴,左阳,左耳听力比右好,左手不如右手灵活,左利手除外。专心读书时,手脚不灵活,因精气在上。
2.食气。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喉。
3.把人体放于自然界,人与天地阴阳为阴阳。
4.治疗方法按天之纪,地之道治疗。天之五气害五脏。
5.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称巨刺。观过与不及,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6.浮滑为阳脉,沉涩为阴脉。75难:东方实,西方虚,泻南补北,金平木也。77难:一脏不平,所胜脏来平。子能令母实为病因,母能令子虚为治法。
7.病轻攻,病重守。
8.虚,按而收之,实,散而去之。
9.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樞。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樞。
10.常脉如坎阳潜伏在阴内。双手摸脉,左手代表病人的气,右手代表病人的血。女人主血,血往下沉,左手比右手大。男人主气,气往上升,右手比左手大。
11.人的呼吸五至是常。关脉是胃脉。以胃脉为凭。溢脉和覆脉是真脏脉,它的出现意味这阴阳分隔了,是凶险之脉。
邓小兰
侠客
侠客
  • UID201870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804楼#
发布于:2016-02-13 17:29
中医经典特训3班邓小兰申请签到
2016.2.11黄帝内经12课学习心得
形体虚弱的,当以温补其气;精气不足的,当补之以厚味。如病在上的,可用吐法;病在下的,可用疏导之法;病在中为胀满的,可用泻下之法;其邪在外表,可用汤药浸渍以使出汗;邪在皮肤,可用发汗,使其外泄;病势剧痛速度很快,如痛风,可用按摩、针刺的方法;实症,持续的痛,则用散法或泻法。虚痛隐隐作痛。观察病的在阴在阳,以辨别其刚柔,阳病应当治阴,阴病应当治阳(肝病,先固阳,把病人的便秘治好,病就不会进了);一开始治病时先把大、小便弄通畅,把阳固好,再去慢慢推他的阴,病就不会往前进。黄帝内经治病的原则,确定病邪在气在血,更防其血病再伤及气,气病再伤及血,所以血实、淤血、青筋,宜用泻血法,气虚宜用针灸补之导引法,使气血恢复平衡。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黄帝问道:我听说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大月和小月合起来三百六十天而成为一年,人体也与此相应。如今听说人体的三阴三阳,和天地阴阳之数不相符合,这是什麽道理?歧伯回答说:天地阴阳的范围,极其广泛,在具体运用时,经过进一步推演,则可以由十到百,由百到千,由千到万,再演绎下去,甚至是数不尽的,然而其总的原则仍不外乎对立统一的阴阳道理。天地之间,万物初生,未长出地面的时候,叫做居于阴处,称之为阴中之阴;若已长出地面的,就叫做阴中之阳。有阳气,万物才能生长,有阴气,万物才能成形。所以万物的发生,因于春气的温暖,万物的盛长,因于夏气的炎热,万物的收成,因于秋气的清凉,万物的闭藏,因于冬气的寒冷。如果四时阴阳失序,气候无常,天地间的生长化收藏的变化就要失去正常。这种阴阳变化的道理,在人来说,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可以推测而知的。
黄帝说:我愿意听你讲讲三阴三阳的离合情况。歧伯说:圣人面向南方站立,前方名叫广明,后方名叫太冲,行于太冲部位的经脉,叫做少阴。在少阴经上面的经脉,名叫太阳,太阳经的下端起于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其上端结于睛明穴,因太阳(足太阳膀胱经)为少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阳。再以人身上下而言,上半身属于阳,称为广明,广明之下称为太阴,太阴前面的经脉,名叫阳明,阳明经的下端起于足大指侧次指之端的历兑穴,因阴阳是太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阳。厥阴为里,少阳为表,故厥阴精之表,为少阳经,少阳经下端起于窍阴穴,因少阳居厥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少阳。因此,三阳经的离合,分开来说,太阳主表为开,阳明主里为阖,少阳介于表里之间为枢。但三者之间,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协调统一合起来称为一阳。
黄帝说:愿意再听你讲讲三阴的离合情况。歧伯说:在外的为阳,在内的为阴,所以在里的经脉称为阴经,行于少阴前面的称为太阴,太阴经的根起于足大指之端的隐白穴,称为阴中之阴。太阴的后面,称为少阴,少阴经的根起于足于的涌泉穴,称为阴中之少阴。少阴的前面,称为厥阴,厥阴经的根起于足大指之端的大敦穴,由于两阴相合而无阳,厥阴又位于最里,所以称之为阴之厥阴。因此,三阴经之离合,分开来说,太阴为三阴之表为开,厥阴为主阴之里为阖,少阴位于太、厥表里之间为枢。但三者之间,不能各自为政,而是相互协调紧密联系着的,所以合起来称为一阴。
阴阳之气,运行不息,递相传注于全身,气运于里,形立于表,这就是阴阳离合、表里相成的缘故。
阴阳别论篇第七  (脉诊)
常脉 阳脉要潜 阴要包住阳 在八卦为坎卦  阳要潜伏,才能为人体受用,阳往走,人的元气(力气)就没有了,形是阴,力量是阳,阴要把阳包在里面。
病脉离卦中虚
黄帝问道:人有四经十二从,这是什麽意思?歧伯回答说:四经,是指与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十二从,是指与十二个月相应的十二经脉。
左手诊脉察血,右手察气。男主气上升,右手脉较左手大;女主血下沉,右手脉较左手小。
脉有阴有阳,能了解什麽是阳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阴脉,能了解什么是阴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阳脉。阳脉:是君,浮、滑、大;阴脉:是臣,沉、较阴脉稍大。吸入为阴(肝肾),吐出为阳(心肺),呼吸之间的间断脾胃,即一息约5秒。溢脉(阴盛阳越)与覆脉(阴极度不足)为真臓脉,死脉也!
溢脉(阴盛阳越溢出腕横纹外)与覆脉(阴极度不足阳覆盖过来)为真臓脉,此时寸关尺中的关已经无法平衡阴阳了。故此为死脉也!
所谓阴脉,就是脉没有胃气,称为真脏脉象。真脏脉是胃气已经败坏的象征,败象已见,就可以断其必死。所谓阳脉,就是指有胃气之脉。辨别阳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病变的所在;辨别真脏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死亡的时期。
邓小兰
侠客
侠客
  • UID201870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805楼#
发布于:2016-02-14 16:58
中医经典特训3班邓小兰报到
2016.2.12黄帝内经13课学习心得
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合。如治疗脸部中风,只有眼睛合不起来,说明阳明经气不够,就在阳明经上治。眼睛可以眨眼说明少阳没有问题。如果眼睛打不开就在太阳上治疗。
太阳主表,当外在的风邪首先从太阳进入体内,太阳受病通常是在后背项强的位置。当体内正气与外邪抗争的时候身体就会出现寒。当病没有治好,就会有两种情况:病会进入阳明和少阳。如果进入阳明的话,病就不会再进了,阳明只有热症,没有寒症,所以很多人便秘时间很长。当病邪进入少阳就会进入阴经。
一般地说:阳明经胃肠有病,没有办法把食物化成血,病人就会有血虚的现象,则可影响心脾,病人往往有难以告人的隐情,如果是女子就会月经不调,甚至经闭。若病久传变,或者形体逐渐消瘦,成为“风消”,或者呼吸短促,气息上逆,成为“息贲”,就不可治疗了。
一般地说:太阳经发病,热的症,下部生痈肿,太阳经在体表,所以人的背上都是寒冷的,因此太阳经为寒水,常人外面是冷的,里面是热的,当遇到病邪时寒水就不能透发,就会累积在下肢,下腿就会出问题,或者两足痿弱无力而逆冷,腿肚酸痛。若病久传化,或为皮肤干燥而不润泽,(皮肤细腻就要在夏天多出汗,出汗也要讲究节气,不能在冬天出汗,会引起春发温病,当春天发温病时先要把里寒去除,病才能彻底治愈。)太阳出问题时经脉的力量不够大时,就会出现颓疝。(中极是膀胱的募穴,当膀胱有问题时,力量不够时,小肠就会下坠,为气、肠疝。)
一般的说:少阳经发病,生发之气即减少,或易患咳嗽,或易患泄泻。若病久传变,或为心虚掣痛,或为饮食不下,阻塞不通。酸味食物入肝、胆,但不能吃太过,会克到土,影响到脾胃,胆汁的水分是来自膀胱,膀胱里面的水进入到肝里面清理后的液体进入到胆汁,胆汁是肝的代谢物,心包和胆汁有一条经脉连通的,胆汁喷射的速度和心脏跳动的速度是一致的,当少阳出问题时首先就会影响到心脏,胆结石病人就会吞不下东西,治疗胆结石,加强心脏的搏动力量,把胆道疏通,加上化石的药,就能把胆结石的治好。
张莉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82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9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806楼#
发布于:2016-02-15 08: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4日《黄帝内经》第11课心得


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西北为阴,人右耳目不如左耳目聪明。东南为阳,人一般左手不如右手强。
东方阳西方阴。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当人头脑专注时,精气向上集中,手脚就不太灵便。当人专心于体力劳动,阴气向下集中,耳目就不聪明了。
阳在上,左胜于右。人感邪在上部时,会先犯右边。阴在下,右胜于左。有感邪时会先犯左边。
上首如天,养头要顺天道;下足如地,养足要顺地理;中间养五脏。天之阳入通肺,地之阴入通咽,风气通肝,雷电通心,山谷之气入脾,雨气通肾。体内的阴经、阳经如自然界的河川,肠胃如大海,人的九窍如水之出口。雨水如汗水,阳之气化好比刮风,暴怒就像打雷,气向上升同太阳一样。
人与天地相通,治病就要遵循天地间的纪律。邪风来袭很快,好医生开始治病都在皮表,无需深针,在皮表轻刮即可。待病入脏再设法补救的为庸医,治愈几率只有一半,但既然为医仍要尽全力抢救。
天气不正常会伤五脏,水谷寒热不适会伤消化系统,受到太多湿气必伤皮肉经脉。善用针的人,能从阴中引阳出,从阳中引阴出,利用健侧治患侧,通过诊测穴位知其他病变,通过四肢的穴位得知内脏的病变。
良医治病擅望闻问切,先辨阴阳,再细审清浊,而后知病在何处。如病人多黄痰,肺脉凸起,知肺有病。
浮脉、滑脉为阳脉,沉脉、涩脉为阴脉。阳不足则阳脉沉重,阴太盛则阴脉浮大。
《难经》七十七难讲“上工治未病。”肝有病先实脾土,土生金,金可平木。故一脏不平,所胜者平,肝木太盛要用金平。
《难经》七十五难讲“东方实西方虚”,“泻南补北”。当肝木实到极限,肺金力量很弱,仅靠实脾生的金力量仍不够强,采泻南补北之法为宜,即泻心火补肾水。当心火虚弱,人体出于自救本能,肝木马上会去强心,就虚下来了。此时再补水,木本来就大到了极限,水再生木时,木反而不会再变大,故母能令子虚。火旺了会生土,土又生金,金又生水,故子能令母实。金旺了又去平木,木的实症就会缓解。此治疗法则也适用于其他脏的病变,泻其子补其母即可。
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得病之初治皮毛可能就好了,病盛时要等其衰再施治此乃治病时机。时机到了出重手,一击即中。如病人治后胃口大开,此时可乘胜追击,加大治疗力度。最好在脏腑对应的王时治,不至于伤到脏腑。如脾对长夏,就可在长夏治脾病,效果好又不伤脾的元气。
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病轻用发表、发汗之法,病重用固守之法,先固住阳气,待病势缓时再乘势而进。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形衰弱者,用温药补其气,精神不足的人,用厚味补其脏。邪气在上,用汗法、吐法;邪居下,则用攻下的利尿剂;邪居中部,可用泻药把邪逼出。
易岚
侠客
侠客
  • UID20185163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29
807楼#
发布于:2016-02-15 08: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易岚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5日《内经》第10集心得
很严重的热会产生寒,寒到极限也会产生热。寒盛伤外型,热盛精气散而易伤。气受伤会产生痛症,形受伤会肿。又肿又痛是形气都伤。脐有动悸,肚脐左侧是肝,下侧是心,右侧是肺,上侧是肾。风胜则动:病人一只眼睛漂动,肝主目,肝风内动,用入肝经去风的药。热胜则干,用润燥的药。寒胜则浮,用去寒的药。湿胜则濡泻,泻痢用止泻的药。
天有四季和五行,来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是寒,夏天是暑,秋天是燥,长夏是湿,春天是风。人有五脏化五气,生喜、怒、悲、忧、恐。情致不过太过,太过生病用克,例,范进中举过喜发疯,叫害怕之人来恐吓。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太过时会伤到对应的地方。当一个人情致波动过大,寒暑太过,身体必将受到影响。春天有温病,必定是冬天伤于寒症。夏天下痢,是春天受了风寒。秋天生疟疾,是夏天过于暴晒,伤了津液。冬季生咳嗽,是秋季受了湿。
哕,打隔,胃和脾有陈寒,加上新的食物,脾胃无法消化,就会打隔,去新食,去胃寒。脾为后天之本,脾气没了会产生哕症。
酸入肝,酸过多伤木,酸辣汤加辣进去制酸,就不会伤肝。
热伤气,寒伤血,贫血是寒症,去寒,血才能恢复。
阴阳的消长变化是怎样的?阳胜身热,肌肉和毛孔会闭着,呼吸会非常短促,用身体前弯后仰来帮助呼吸。汗流不出来,里热,牙齿干燥,阳热太盛,身体又不发汗,冷天因外寒不要紧,夏天则很危险。要用发表的药。无药时,或用药无效,洗冷水,寒极生热。如果是阴胜,生寒,汗是清的。能夏不能冬。
怎么调整阴阳二者呢?要知道人的生长收藏,按这个方法调理身体,否则会提前衰老。走路飘,上实下虚,会出问题。同症同治,不管医名。
邓小兰
侠客
侠客
  • UID201870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808楼#
发布于:2016-02-15 17:13
中医经典特训3班邓小兰报到
2016.2.13黄帝内经14课学习心得
阳明与厥发病,主病惊骇,背痛,常常嗳气、呵欠,名曰风厥。少阴和少阳发病,腹部胀,心下满闷,时欲叹气。太阳和太阴发病,则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或者四肢不能举动。
脉搏鼓动于指下,来时有力,去时力衰,叫做钩脉为心脉;稍无力,来势轻虚而浮,叫做毛脉为肺;有力而紧张,如按琴瑟的弦,叫做弦脉是肝经的脉;有力而必须重按,轻按不足,叫做石脉肾脏的脉在寸部和尺部溜来溜去是溜脉,为脾脏的脉;既非无力,又不过于有力,一来一去,脉象和缓,流通平顺,叫做滑脉。正常人皮肤最表面的是阳,皮肤毛孔才能合到,是因为阴在里面,阴和阳在身体里面是因为两者是相互支持。阴争于内,五脏在身体里面互相抗争,阳扰于外不稳定,津液外散,肺就会干燥,手脚会冰冷.正常人,肝把血输送到心脏,手就是粉红色;当肝有问题时,血还来不及解毒就跑到心脏里面,时间久了手掌就会是暗红。手掌颜色越来越淡,说明病在退。正常,阴要和,阴太盛,阳就会虚。阳气散时,大阳合不上时,阴就会往外散,就会汗出不止,大小便失禁。
脏收藏可以满。不可实。腑可实不可满。当肝阳很亢,肝里面的阳气就没办法呆在肝里面,就会跑到心脏里面,使心脏的跳动速度加快。(木生火)
脏可以满但不能实,满的定义(充满)、实(里面长东西),肝生心,为生阳,心肺为实阴相互制衡,肺和肾是重阴,肾和脾,土是来制水,肾里面有阳叫肾阳,人才有能量,肾阳要固守在里面就要靠土,通常阳是潜伏在水的中间。肾是寒水,依赖土的约束。太阳经主开合,男人的小便失禁,遗精。肾阳不固时,通过治脾。
阴阳失去平衡,以致阴气争胜于内,阳气扰乱于外,汗出不止,四肢厥冷,下厥上逆,浮阳熏肺,发生喘鸣。
阴之所以不能生化,由于阴阳的平衡,是谓正常。如果以刚与刚,则阳气破散,阴气亦必随之消亡;倘若阴气独盛,则寒湿偏胜,亦为刚柔不和,经脉气血亦致败绝。
属于死阴的病,不过三日就要死;属于生阳的病,不过四天就会痊愈。所谓生阳、死阴:例如肝病传心,为木生火,得其生气,叫做生阳;心病传肺,为火克金,金被火消亡,叫做死阴,肺病传肾,以饮传阴,无阳之候,叫做重阴;肾病传脾,水反侮土,叫做辟阴,是不治的死症。
邪气郁结于阳经,则四肢浮肿,以四肢为诸阳之本;邪气郁结于阴经,则大便下血,以阴络伤则血下溢,初结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经阳经都有邪气郁结,而偏重于阴经方面的,就会发生“石水”之病,少腹肿胀;邪气郁结于二阳(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则肠胃俱热,多为消渴之症;邪气郁结于三阳(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则多为上下不通的隔症;邪气郁结于三阴(足太阴脾、手太阴肺),多为水肿膨胀的病;邪气郁结于一阴一阳(指厥阴和少阳)多为喉痹之病。
阴脉搏动有力,与阳脉有明显的区别,这是怀孕的现象;阴阳脉(尺脉、寸脉)具虚而患痢疾的,是为死症;阳脉加倍于阴脉,当有汗出,阴脉虚而阳脉搏击,火迫血行,在妇人为血崩。阴实三阴(指手太阴肺、足太阴脾)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大约到二十天半夜时死亡;二阴就(指手少阴心、足少阴肾)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大约到十三天傍晚时死亡;一阴(指手厥阴心胞络、足厥阴肝)之脉俱搏击于指下,而鼓动过甚的,三天就要死亡;三阴三阳之脉俱搏,心腹胀满,阴阳之气发泄已尽,大小便不通,则五日死;三阳(指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之脉俱搏击于指下,患有温病的,无法治疗,不过十日就要死了。
张莉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82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9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809楼#
发布于:2016-02-15 22: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5日《黄帝内经》第12课心得


    病在表采汗法;急病和剧痛症,如痛风,采按摩推拿法。下针后用手轻轻按摩片刻出针,过段时间再下针、按摩,如此反复直至痊愈。实症先散后泻,务必使邪气尽出而不伤阳。阳有病先固阴,阴有病先固阳,不让病进,保持其气血通畅。血实者腿上有很多青筋,要先把淤血放出来再施治,效果会快很多。气不足者用针灸导引。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为阴中之阴。出地者为阴中之阳。有阳而能有名有形,有内阴才有生命之主。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一如人体阴阳之变化。
    三阳:人正面是广明,后面是太冲,又名少阴。少阴上面是足太阳膀胱经,起于至阴终于命门,为阴中之阳。到胸前上来是广明,下方是足太阴脾经,脾经前是足阳明胃经,为阴中之阳。足厥阴肝经是阴之至极。足少阳胆经根起窍阴,为阴中之少阳。
三阳关系:太阳即“开”,是人与自然界交界之地。阳明为“合”,即收合,是把获取的食物汇聚消化和分解的地方。“少阳”又叫“枢”,是运输养份和代谢废物排出的通道枢纽。三阳经互相辅助,又称“一阳”。
三阴:人体外面为阳,里面为阴。横膈膜以下为足太阴脾经,根起隐白,是阴中之阴。脾经后面是足少阴肾经,为阴中之少阴。肾经前面是足厥阴肝经,根起大敦,为阴之绝阳。
三阴关系: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三条阴经互相辅佐,相搏而不相失,又称“一阴”。阴经与阳经互相往来,循环周而复始,气运行于内而行之于表,相辅相成。
自然界没有纯营养的东西,纯营养吃下去会累积体内。人体一定不能有废物沉积才能使阳气运行通畅,所以不要吃维他命类等纯营养补品,多从天然蔬果、食物中获取营养。
阴阳别论篇第七
常脉:上下虚,中间实,阳在两个阴的中间,相当于坎卦,此种脉为常脉。阳不在多而在于潜,潜伏在两阴中间才能为身体受用。
上下实,中间虚,阴在两个阳中间,相当于离卦。
人有四经(心经、肝经、肺经、肾经)十二从。经应四时(春、夏、秋、冬,脾经应长夏),十二从对应十二月,十二月对应十二脉。
脉分阴阳,关部以上即寸部,为阳;关以下即尺部为阴,关是阴阳交际之处。身体的横膈相当于关,横膈以上为寸部,为阳;横膈以下为尺部,为阴。
阳为君,阴为臣,故阳脉大于阴脉,寸比尺大。但寸不能超过9分,超过为溢脉。阴太盛了,病人会生喉病。脉过手腕横纹后会往一边倾斜,若治疗后逐渐退回到正常,说明治地对,反之为错。
左手为血脉,右手为气脉。女人以血为主,女人肺气很旺时,产生的奶水为白色,白色为阳,阳气会化生血,血重则下沉变成月经。男人以气为主,气较轻,会往上升长胡须。故女人左脉较右脉大,男人相反。
阴脉不能长过1寸,超过为覆脉。溢脉和覆脉都是真脏脉,病人即将丧命。
右手关部相当于横膈的胃脘,是胃之阳气所在。吐气为阳,对心、肺;吸气为阴,对肝肾,吸吐之间是关部,为脾。
常脉是一个呼吸间脉跳5下,阳脉浮、表、快;阴脉深沉。若阳脉弱小,说明心有问题。以胃脉为判断标准,若阴脉跳动比胃脉大,说明肾有问题,依次类推。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