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70
  • 粉丝1
  • 关注4
  • 发帖数16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810楼#
发布于:2016-02-15 23: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年2月15日《黄帝内经》第10课心得
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续
治病法则、阴阳调和
天之纪、地之道
77难与75难经-肝癌治疗
第六篇:阴阳离合
三阳与三阴之离合
第七篇:阴阳别论
男女正常脉、三阳之病
治胆石、谷阳脉

体内一旦阴过盛则阳必病,阳过盛则阴必病,阳过盛生热,阴过盛则生寒,寒重至极则反生热,热极则生寒。寒盛则外形损伤,寒过胜会伤到形,形两种:一种极瘦一种极胖。热盛则人精气散而易伤,一旦气受损,通行无力,则生病痛,气受到伤害身体就会产生痛,有痛就是气有阻不通。形受损,则浊物堆积而生肿病。形受伤身体就会肿(例如脚扭伤肿)。因此,若先产生痛后生肿胀者为气伤而使形伤,若先肿胀后通,则为形受伤而影响到气。
自然界五气:风、热、燥、寒、湿。风强大而万物动,热太过则生肿胀满,过于燥则必干,寒冷太过则必浮于表面如冰雪(浮就是颜色淡,清淡就是寒),湿太盛则比流动而泄之(湿太胜大便就会动泻现象)。以肚脐(神阙)为中心,肚脐左边有动就是肝风,肚脐下方有动就是心脏,肚脐右边有动迹就是肺,肚脐上方有动迹就是肾脏。动症:有的人晃眼,眼睛飘动,眼睛属肝,就知道肝风在动;有的人摆头。风胜则动,燥胜则肝,寒胜则浮。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化五气:讲的就是情志。有两种情况会让人生病,一种外邪,一种情志。五脏对五情:肝对怒、心对喜、脾对思、肺对忧、肾对恐。当肝动怒了,金克木,金是肺,肺对忧,所以忧能治恐。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心是阳中之阳,过喜伤阳伤到心)。厥气上行(厥气是浊气,阴气应该在横隔一下,情志也会导致浊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一个人要喜怒有节制,要懂得避暑避寒,身体就会受到影响)。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天不要受寒春天就不会得温病),春伤于风,夏生泄泻(如果夏天有泻痢的现象就是春天伤了风)。夏伤于暑,秋必咳疟(夏日过度暴露于暑气中,暑热会造成肺津液不生长,秋天会生疟疾)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秋天过度处于湿地冬天会咳嗽不止)。
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气所至之处必列有名称,所有全身大小之关节起伏各司其职而不相违逆,有条有理,如同四季阴阳消长都有纪律一样。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意思为制化),化生五味。道生智(产生智慧),玄生神(玄意为广大无边)。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苍就是青色,正青色就是青中带一点点黄),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因为肝主筋,以握的方式体现),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
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解释:春天时,风自东方来,此风能 润养草木使之发芽成长,其味为酸,如同人体内之肝脏代谢出的废物味为酸一样,肝脏管筋,筋方化为心脏,其开窍于眼目,是目能视之源,其在天上为无穷无尽之界,在人为智慧之源,在地为生化万物之工厂,其化生出食物之酸、苦、甘、辛、咸的五味。在道能生智,人精神之生如天之无穷无尽。肝之性在天上如风 一样,在地上如树木一様,在身体中则为筋之连贯全身,在内臓即是肝,其外色为青,五音律中 为角音发声为嘘声,人手之能握为肝主,开窍在眼,代谢出之味为酸味,情志上是怒代表肝,故过怒必伤肝,唯悲能平怒。风太过必伤筋,如人体一样受风太过必伤筋,唯燥能胜风止风。过酸 之味伤筋,唯辛辣之味能制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 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 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注解:夏日来临,热自南方来,热产生火,万物过 火之后味必苦,心即由苦味化生出来的,心脏主血之动能,血液循环流畅则生出脾赃,人的舌为 心臓之表征。自然界中为热象主心,在地下即为地火,在人体中即为血脉,在内脏则属心脏,其 色正赤红,五音律中发征音,即呵声,表现人体 上为笑声,精神上为忧虑,开窍在舌,味道极苦,情志上为喜悦。过喜则伤及心臓,唯恐惧能压制过喜。过热气伤,唯寒能制热。过苦易伤气,唯咸味能制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 肉,肉生肺。脾主口(口中的湿液津液就是脾脏在管)。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念yue月亮的月,哕就是打嗝嗳气,会产生哕是因为,胃和脾里有陈寒,寒加新的食物,脾胃里太冷就会产生打嗝。脾是后天之本,肾脏是先天之本,若后天之本丧失,脾胃气没有了就会产生睡症),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 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注解:四季交替时产生的空挡,吾人名之中央地 带,其为湿之起源,湿能润土使土能生出甘味之 食物,甘味食物能助长脾脏,脾强肉生,肉壮后 则肺脏乃能收藏脾之津液。脾主口中之湿,在自 然界中为湿气,在地与土合为湿土,在人体中为 肉,在内臓中为脾,其色黄,其在五音律中为宫音,发为呼,人能歌主脾。有变化则生哕逆之症,开窍在人口,味道极甘甜,情志表现为思念。人一旦思念太过必伤脾脏,唯怒能压制思太过。湿太过则肌肉受损,唯风能使湿散。食过甜亦伤肌肉,唯酸味能抑制甘甜之味。
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五脏对五味:肝酸、心苦、脾甘、肺辛、肾咸。寒过盛伤血,只有燥能胜寒,过食咸味会伤血,只有甘能制咸。热伤气,寒伤血(例如:贫血就是寒症,就不能再开寒凉的药,要把寒去掉血才能补)。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 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 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注解:所以说天地之道,即是万物上下交流循环之 道理也。所谓“阴阳”者,如男女之不同性也。 左右之分乃阴阳流通之道路也。所谓“水火”者, 意指阴阳外显之表象也。因此阴阳消长之定律, 亦即为万物消长动能之始也。故有言,阴能停留 体内生长循环,乃因外有阳之固守也,而阳能随 心所欲的在外固守,也因为有阴之在内控制,提 供其源源不断之能源也。
阳胜则身热(阳太胜身体就会很热),腠理闭(毛孔肌肉封闭了),喘麤(chuanlu)为之俛仰(呼吸短促)。汗不出而热,齿干(若发展下去牙齿就会干掉),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 变,病之形能也。若阳胜身体就会发热,这时若毛孔皮肤能发汗就没事。当毛孔皮肤不能发汗就会有危险。这时就要用发表的要让身体流汗,汗解法。若没有发表的药,就洗冷水,因为寒极生热。注解:歧伯说,体中之阳过热,则身体会出现热症, 如毛孔开则热气外泄无灾,若正好毛孔闭塞,则 呼吸会变为粗大而会俯仰不定。汗不出而内热盛 时,造成牙齿干燥,情绪苦闷烦燥腹部胀满而死。 此种情形如在冬季因外寒或可保存生命,若正值 夏令则必凶。体内阴过盛则生寒症,若毛孔闭锁, 阳气不外出,则较无问题。若汗腺分泌不止,阳气〈营养)不固守随汗出,则身体亦发冷,战栗 且恶寒,到此时必冰冷麻木,以致腹因阴盛胀满 而死。若外在节气正值夏日,或可藉由自然界之 阳气以助体温维持。若值冬令,则雪上加霜必致 垂危。此为阴阳若遇盛之时产生之恶变,也就是 疾病的外在形态也。
如何调整阴阳?
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女七,一七,二七;男八,一八二八)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知道调理身体就可以长寿否则会老的很快)。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四十岁开始阳气阴气各半),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五十岁开始,阳衰阴开始升)。年六十, 阴痿气大衰(六十岁,阳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正常人一定是下实上虚,若看见一个人走路左右晃很飘就是上实下虚就不好会出问题),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五十岁以后补肾很重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中医是同症同治)。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人平常要保持无欲平常心愉快才是长寿之道)。此圣人之治身也。注解:歧伯回答道,人能知损益之道,则能调和体 内之阴阳,不知自然消长之理,过度的损耗,则 必提早衰老也。人年至四十,则阴气必自行衰为 一半,所以起居亦不如年轻人。年到五十,身体便重滞,耳目会不聪明矣。人年六十,则阴气必 大衰,故人身九孔必不通利,造成下部阴虚,阳气上浮而实积在上,故涕与泪倶出矣。所以说, 人知此理则必强盛,不知且违逆则必衰老矣。故阴阳本同一处生且平衡,其名相异也。智慧之人能察其之同性,愚昧之人只察知其异。反之,阴 阳不足之人为愚昧,阴阳有余之人为智者,人有 余则耳聪目明,身轻体健,老当益壮,壮者不病, 所以圣人能做不求代价之事,享乐于淡泊名利之 中,心中无欲自守不燮,所以能寿与天齐,与天 地终始,此为圣人调理身心之道。
江陈敏
贫民
贫民
  • UID2018547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6
811楼#
发布于:2016-02-17 11: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江陈敏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3-14课心得
1.真脏脉现就是阴阳分隔了,关没作用了,知道什么时候死。
2.脉进者为阳,迟者为阴。
3.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主枢。太阳有寒热,只见热症是阳明,阳明不传经,到此为止。
4.心脾主血,膀胱之水生肝木(肾与膀胱相表里)。
5.胆汁出来的速度就是心脏跳动的速度。
6.少阳病会累及心脏,胃。处理胆结石先打开胆的管道,再加强心脏的力量。
7.四肢属阳,脾脏管,身体属阴。
8.鼓脉就是顶上来的脉。心脉如钩,肺脉如毛,脾脉如溜,肝脉如弦,肾脉如石。
9.阳在表是因有阴在内。阴阳是相互帮助的,如相争则不好。魄是肺,津液往外窜,病变喘鸣。
10.望色知变。如手掌之色正常为粉红色,因肺白多,心赤少加起来是粉红色。心脏血来自肝。暗红也肝病。见阳知阴,见阴知阳。
11.阴盛阳虚。阴要和,阴之所和是因为有阳在内,如坎卦阴包阳内。
12.脏主收藏,可满不可实,实就是实实在在有东西。腑可实不可满,满就是充满。
陶圆红
新手
新手
  • UID20185733
  • 粉丝3
  • 关注9
  • 发帖数85
812楼#
发布于:2016-02-17 22: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陶圆红申请签到,2016年2月16日《黄帝内经》第11课学习心得
西北是阴,东北是阳,阳就是敏锐力、动力,所以人的右耳没有左耳敏感;东南是海比较多,所以一般人左手不如右手强(左撇子除外),专心做事的时候手脚就不灵活。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与咽喉,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山,肠胃为海,人有九窍。好医生治病于皮毛,皮毛是肺,用针轻轻在皮肤上刮一刮出汗就好了。浮和滑都是阳脉,沉和涩是阴脉,寸脉和尺脉,寸脉实际只有九分,尺脉是一寸,超过一寸就是过了。难经七十五难,东方实,西方虚,东方实木,西方是金,泻南,补北,一个脏不平时要用剩下的脏腑来平衡;“母能令子虚,子能另母实”,七十七难,肝有病先实脾,肝有大实,有问题时,金很虚,没办法制衡肝木,此时需要壮土,土生金,有利于肝木,但是因为肝太实,金力量还不够,所以要泻南,补北,北方是水,南方是火,五行中水克火,泻火后肝会多出一些木头去救火,肝脏也就由实变虚,此时补水金也会旺起来,金实以后又会去克制木。金不足补胃。病在高的地方(就是上焦靠近喉咙地方)采用吐法,吐法有两种,1、本身开吐药,是形;2、开处方上吐下泻一起来,是神。
江陈敏
贫民
贫民
  • UID2018547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6
813楼#
发布于:2016-02-18 22: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江陈敏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8日《黄帝内经》第15-16课心得
1.人事中虚为明。离中虚。真水来已肾脏。
2.身上所有节制由肺管,肝是将军,,胆是中正之官,檀中臣使之官。
3.三焦源自肾脏的中间(三焦枢)。三焦有肾阳之热,脾脏之油。脏腑间有油网联系着。
4.重症,癌症出现都是因为里寒。改变体内环境,固好心脏,平常保持心情开朗,神情安逸。
5.六六之节是天之度,九九制会是地之数。
6.三个气数,表,半表半里,里。
7.五天为一侯,三侯为之气,15天为一个节气,分24节气。六气谓之时,90天为一个季节,4个季节为一年。
8.要知虚实,节气盛衰,才能是良医。
9.平气就是没有太过和不及。
10.所胜者就是克。治所胜,平之。
11.用过与不及做诊断。如在春天行冬令,就是不及,在冬天行春令就是太过。
12.五天一变。
13.人秉天气与地气而成。
14.肾在管发的色泽和品质,肝管发的生长。
15.唇口周围脾在管。
16.五味进五脏。太过和不及都不好。太过所胜之脏,不及反辱之脏。
17.人迎右管消化,左管脏。正常是左边比右边大一点点。溢脉,太过称外关内格,阴乘阳位。覆脉,不及称内关外格,阳乘阴位。
江陈敏
贫民
贫民
  • UID2018547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6
814楼#
发布于:2016-02-19 22: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江陈敏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9日《黄帝内经》第17-18课心得
1.心主肾也。能够抑制心脏的就是肾脏。水控制火。肺主心也,肝主肺也,脾主肝也。
2.五味与五脏之克。
3.筋急时食甘可缓。甘入脾,实脾,木就去生火了。子能令母虚,肺为脾子,吃白色食物,及辛辣。
4.望色。色暗而无光的的都是死,光鲜亮丽的都是生。
5.眼诊。瞳孔黑肾,第二圈脾,第三圈肝,眼白肺,内眦心。眼袋是阳明经脾胃。肝占三分之二,脾占三分之一。脾很大,肝很小,土太旺胆侮木,糖尿病。
6.八风,八邪位于两指,两趾间。扭伤扎它们。气管痛,形管肿。
江陈敏
贫民
贫民
  • UID2018547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6
815楼#
发布于:2016-02-23 15: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江陈敏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3日《黄帝内经》第19-20课心得
1.人能睡觉是因为血能归肝,反之血不归肝,魂不归位就失眠。血不归肝有两种情况。一肝长东西,二虚症,血回流的力量不够。
2.治肺保暖,治心要寒点。
3.头痛下虚上实,病在上,治下。问题出在太阳经,肾经,严重会入肾脏。
4.耳不听,眼不好,虚症,问题出在胆经肝经,严重入肝。由经入脏。
5.腹部胀满,实症,病在足太阴脾经,阳明胃经。
6.心烦头痛,病在手太阳小肠经和少阴心经。
7.咳嗽上气,病在手太阴肺经和大肠经。
8.滑浮为阳脉,沉涩为阴脉。关上为阳,关下为阴。阴阳合为央,此为察寸口可知五脏。
9.色脉合,看到的与脉象,节气相合。
10.五色在外看到一点光泽是常,太过不及是非常。脸是卫气所在,因此可见原色。
11.肺气不降为喘。
12.脸红脉洪大,心脏问题。肝脉左右弹而长,正常一寸9分,有积气在心下(胃)。脾脉大而虚,虚是没有力量,正常脾脉要缓。
13.忌讳汗出当风。
14.面主气色,目主血色。
15.男人脚肿,头不能肿,女人头肿,脚不能肿。
16.问二变,看情志。
邓小兰
侠客
侠客
  • UID201870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816楼#
发布于:2016-02-23 17:31
中医经典特训3班邓小兰报到
2016.2.23黄帝内经17课学习心得
以自已正常呼吸去摸病人的脉,4-5次为正常脉,6为一倍的脉,7为二倍脉,8为三倍脉,9为四倍脉,危险脉象。
五脏生成篇第十
能够抑制心脏的为肾脏,在治疗心脏的时候会开些治肾脏的药。治疗盆血、心跳过快时会添加补肾的药。肺脏的病同时也要治心脏,肝脏的病同时要治疗肺脏。脾脏的病同时治疗肝脏。所以过食咸味,水就会克火,则使血脉凝塞不畅,而颜面色泽发生变化。过食苦味,火就会克金,则使皮肤枯槁而毫毛脱落。过食辛(辣)味,金会克木,则使筋脉劲急而爪甲枯干。过食酸味,木就会克土,则使肌肉粗厚皱缩而口唇掀揭。过食甘味,土会克水,则使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这是偏食五味所造成的损害。所以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肝味,肾欲得咸味,这是五味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治病的同时还要忌口,可以吃五行相对应的食物有利于治该脏腑的病,抽筋的时候可以吃鸡,还可以吃甜味的食物,去实脾;还可以多吃肺白的食物来补肺(治疗原则:子能令母实,土生金),实脾后,肝就不能克土,就会生火,病就好了。面色出现青如死草,枯暗无华的,为死症。出现黄如枳实的,为死症;出现黑如烟灰的,为死症;出现红如凝血的,为死症;出现白如枯骨的,为死症;这是五色中表现为死症的情况。面色青如翠鸟的羽毛,主生;红如鸡冠的,主生;黄如蟹腹的,主生;白如猪脂的,主生;黑如乌鸦毛的,主生。这是五色中表现有生机而预后良好的情况。心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朱砂;肺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粉红色的丝绸;肝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天青色的丝绸;脾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栝蒌实;肾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天紫色的丝绸。这些都是五脏的生机显露外的荣华。
色、味与五脏相应:白色和辛味应于肺,赤色和苦味应于心,青色和酸味肝,黄色和甘味脾,黑色和咸味肾。因五脏外合五体,所以白色应于皮,赤色应于脉,青色应于筋,黄色应于肉,黑色应于骨。眼诊:从里到外分别:肾、脾(胰)、肝、肺、水。占的面积,肾区域要小、集中,脾占3/1,肝占3/2肺也尽量小,内眦、睛明处为心的区域,肾属阴性,所以正常人当手电筒照时,瞳孔会缩小。
各条脉络,都属于目,诸髓都属于脑,诸筋都属于的旁边,诸血都属于心,诸气都属于肺。
双手指缝有八风,脚有八邪,手脚为四肢的末端,阴阳气交汇处,当四肢末端有伤时,吃药很难并且很慢才能到达病处,就可以在八风八邪上下针,从手指缝的中间下到骨的缝,还可在指头关节处下针加强效果肿就会消失,痛就会去除,肿是形,气是痛。
中医经典特训3班邓小兰报到2016.2.23黄帝内经19课学习心得
有很多人有燥热,为阳明经燥热症,晚上睡觉都非常热。气血的运行则朝夕来往,不离于四肢八溪的部位。劂阴主合,所以当人睡眠时,血归藏于肝,肝藏魂,魂为阳,阳为力量,血归肝,魂回到肝里面人就能睡眠。当肝里长东西,或者虚症血回流的力量不够,人就会睡不着。肝经开窍在眼,在眼睛的后面,视力问题分阴、阳。阴:视力模糊,眼睛退化了。阳:视力不模糊,力量没有问题,只是看东西反过来。血来自于水,水能济火,心包与心脏之间有一层水保护着心脏。是恶风的,得血而濡养于目,则能视物;足得血之濡养,就能行走;手掌得血之濡,就能握物;手指得血之濡养就能拿取。如果刚刚睡醒就外出受风,血液的循环就要凝滞,凝于肌肤的,发生痹证(麻木);凝于经脉的,发生气血运行的滞涩;凝于足部的,该部发生厥冷。这三种情况,都是由于气血运行的受到风的影响,不能返回组织间隙的孔穴之处,所以造成痹厥等症。通常使用合谷和太冲来开气脉和血脉。全身有大谷十二处,小溪三百五十四处,这里面减除了十二脏腑各自的逾穴数目。这些都是卫气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气客居之所。治病时,可循着这些部位施以针石,以祛除邪气。心恶热,喜寒,肺喜热,头有六阳
诊病的根本,要以五决为纲纪。想要了解疾病的关键,必先确定病变的原因。所谓五决,就是五脏之脉,:肝(弦)、心(洪)、脾(缓)、肺()、肾(沉)以此诊病,即可决断病本的所在。比如头痛等巅顶部位的疾患,属于下虚上实的,病变在足少阴和足太阳经(肾、膀胱),病甚的,可内传于肾。头晕眼花,身体摇动,目暗耳聋,(虚证)属下实上虚的,病变在足少阳和足厥阴经,(胆、肝)病甚的,可内传于肝。腹满瞋胀,支持胸膈协助,属于下部逆气上犯的,病变在足太阴和足阳明经(脾、胃),四肢胀满,阳不足,不能把阳气化。咳嗽气喘,气机逆乱于胸中,肺受寒就会出现咳嗽,病变在手阳明和手太阳经(胃、小肠)。心烦头痛,胸膈不适的,病变在手太阳和手少阴经(小肠、心)。脉象:浮、滑是阳脉沉、涩是阴脉小、大、滑、浮、沉等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加以鉴别;五脏功能表现于外,可以通过相类事物的比象,加以推测;五脏各自的声音,可以凭意会而识别,五色的微小变化,可以用眼睛来观察。诊病时,如能将色、脉两者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就可以万无一失了。外现赤色,脉来急疾而坚实的,可诊为邪气积聚于中脘,常表现为妨害饮食,病名叫做心痹。这种病得之于外邪的侵袭,是由于思虑过度以至心气虚弱,邪气才随之而入的。外现白色,脉来急疾而浮,这是上虚下实,故常出现惊骇,病邪积聚于胸中,迫肺而作喘,但肺气本身是虚弱的,这种病的病名叫做肺痹,它有时发寒热,常因醉后行房而诱发。青色外现,脉来长而左右搏击手指,这是病邪积聚于心下,支撑协助,这种病的病名叫做肝痹,多因受寒湿而得,与疝的病理相同,它的症状有腰痛、足冷、头痛等。外现黄色,而脉来虚大的,这是病邪积聚在腹中,有逆气产生,病名叫做厥疝,女子也有这种情况,多由四肢剧烈的活动,汗出当风所诱发。外现黑色,脉象尺上坚实而大,这是病邪积聚在小腹与前阴,病名叫做肾痹,多因冷水沐浴后睡卧受凉所引起。
大凡观察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的、皆为不死,因面带黄色,是尚有土气。如见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木青的,皆为死亡之征象,因面无黄色,是土气以败。
江陈敏
贫民
贫民
  • UID2018547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6
817楼#
发布于:2016-02-24 14:1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江陈敏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4日《黄帝内经》第21-22课心得
1.热中是阴不足阳有余。
2.东方水域食盐,治宜砭石。西方产沙石,吃肉多,病由内发,治宜毒药。北方高山,吃乳制品多,里寒,治宜灸。南方雾多,爱食酸,阳热,挛痹,治宜微针。中央物产丰富,人运动不多,治宜导引按跷。
3.医者要因时因地治宜。
4.人恬淡,邪不能深入。
5.观色脉,以决死生,施药石以治内外,不能用祝由。
6.色应日,脉应月。色脉合好治,不合则难。克脉,色脉,如心红,脉洪大,摸到缓(脾脉),脸色发黄,火太旺,脾病,实证,子能令母实。
7.色脉神气。
8.保护病人隐私。
9.酿酒以熬药。酒用糯米造。学会用象去看食物等。
10.上古之人情志淡,今人必毒药攻其中,针艾治外。因人心乱。
11.病之初在表面,不是病,是邪之初使。五脏阳气不足也病,治之以缪刺法即12井穴放血,四肢末梢青筋放血,治内脏无伤,精神方面的。
12.鬼门指皮肤毛孔。
13.一年初始寅,一日初使寅,起于肺。
14.人的变化都在脸色上。色浅,吃汤药,十日好。深,21日。大深,酒熬药,百日。面脱无油光,百日死。
15.胃气由下往上走是凶。正常是由头往下走。男的色见于右,女的见无左。
邓小兰
侠客
侠客
  • UID201870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818楼#
发布于:2016-02-24 17:25
中医经典特训3班邓小兰报到
2016.2.23黄帝内经19课学习心得
有很多人有燥热,为阳明经燥热症,晚上睡觉都非常热。气血的运行则朝夕来往,不离于四肢八溪的部位。劂阴主合,所以当人睡眠时,血归藏于肝,肝藏魂,魂为阳,阳为力量,血归肝,魂回到肝里面人就能睡眠。当肝里长东西,或者虚症血回流的力量不够,人就会睡不着。肝经开窍在眼,在眼睛的后面,视力问题分阴、阳。阴:视力模糊,眼睛退化了。阳:视力不模糊,力量没有问题,只是看东西反过来。血来自于水,水能济火,心包与心脏之间有一层水保护着心脏。是恶风的,得血而濡养于目,则能视物;足得血之濡养,就能行走;手掌得血之濡,就能握物;手指得血之濡养就能拿取。如果刚刚睡醒就外出受风,血液的循环就要凝滞,凝于肌肤的,发生痹证(麻木);凝于经脉的,发生气血运行的滞涩;凝于足部的,该部发生厥冷。这三种情况,都是由于气血运行的受到风的影响,不能返回组织间隙的孔穴之处,所以造成痹厥等症。通常使用合谷和太冲来开气脉和血脉。全身有大谷十二处,小溪三百五十四处,这里面减除了十二脏腑各自的逾穴数目。这些都是卫气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气客居之所。治病时,可循着这些部位施以针石,以祛除邪气。心恶热,喜寒,肺喜热,头有六阳
诊病的根本,要以五决为纲纪。想要了解疾病的关键,必先确定病变的原因。所谓五决,就是五脏之脉,:肝(弦)、心(洪)、脾(缓)、肺()、肾(沉)以此诊病,即可决断病本的所在。比如头痛等巅顶部位的疾患,属于下虚上实的,病变在足少阴和足太阳经(肾、膀胱),病甚的,可内传于肾。头晕眼花,身体摇动,目暗耳聋,(虚证)属下实上虚的,病变在足少阳和足厥阴经,(胆、肝)病甚的,可内传于肝。腹满瞋胀,支持胸膈协助,属于下部逆气上犯的,病变在足太阴和足阳明经(脾、胃),四肢胀满,阳不足,不能把阳气化。咳嗽气喘,气机逆乱于胸中,肺受寒就会出现咳嗽,病变在手阳明和手太阳经(胃、小肠)。心烦头痛,胸膈不适的,病变在手太阳和手少阴经(小肠、心)。脉象:浮、滑是阳脉沉、涩是阴脉小、大、滑、浮、沉等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加以鉴别;五脏功能表现于外,可以通过相类事物的比象,加以推测;五脏各自的声音,可以凭意会而识别,五色的微小变化,可以用眼睛来观察。诊病时,如能将色、脉两者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就可以万无一失了。
中医经典特训3班邓小兰报到2016.2.24黄帝内经20课学习心得
五色:青(肝)、赤(心)、黄(脾)、白(肺)、黑(肾)。在外面只看到一点光泽,为正常颜色。当身体出问题时身体会出现强烈的病色。面部为胃气所在,食物经胃、小肠的消化会有五种颜色的营养,分别为五脏受纳,当一脏有问题就不接收营养,营养就会跑到脸上。
外现赤色,脉来急疾而坚实的,可诊为邪气积聚于中脘,常表现为妨害饮食,病名叫做心痹。这种病得之于外邪的侵袭,是由于思虑过度以至心气虚弱,邪气才随之而入的。
外现白色,脉来急疾而浮,这是上虚下实,故常出现惊骇,病邪积聚于胸中,迫肺而作喘,但肺气本身是虚弱的,这种病的病名叫做肺痹,它有时发寒热,常因醉后行房而诱发。
正常的肺气是主肃降,肺里面的营养用完后,会向下进入肾,(金生水),当不能肃降时就会停留在上焦里面为喘。
青色外现,脉来长而左右搏击手指,这是病邪积聚于心下,支撑协助,这种病的病名叫做肝痹,多因受寒湿而得,与疝的病理相同,它的症状有腰痛、足冷、头痛等。
外现黄色,而脉来虚大的,这是病邪积聚在腹中,有逆气产生,病名叫做厥疝,小肠有寒气,女子也有这种情况,多由四肢剧烈的活动,汗出当风所诱发。
外现黑色,脉象尺上坚实而大,这是病邪积聚在小腹与前阴,病名叫做肾痹,多因冷水沐浴后睡卧受凉所引起。
大凡观察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的、皆为不死,因面带黄色,是尚有土气、胃气足。如见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木青的,皆为死亡之征象,因面无黄色,是土气以败。
灾色:生活一切正常,看到面色有异常,为灾色,时间为两周。
脉形长和短:正常脉长度为一寸九分,长过这个尺寸为长脉,短过一寸九分为短脉。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黄帝问道:我听说方士之中,有人以脑髓为脏,有人以肠胃为脏,也有的把这些都称为腑,如果向它们提出相反的意见,却又都坚持自己的看法,不知哪那种理论是对的,希望你谈一谈这个问题。
岐伯回答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种是禀承地气而生的,都能贮藏阴质,就象大地包藏万物一样,所以它们的作用是藏而不泻,叫做奇恒之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是禀承天气所生的,它们的作用,像天一样的健运周转,所以是泻而不藏的,它们受纳五脏的浊气,所以称为传化之腑。这是因为浊气不能久停其间,而必须及时转输和排泄的缘故。此外,肛门也为五脏行使输泻浊气,这样,水谷的糟粕就不会久留于体内了。所谓五脏,它的功能是贮藏气而不向外发泻的,所以它是经常地保持精神饱满,而不是一时地得到充实。六腑,它的功能是将水谷加以传化,而不是加以贮藏,所以它有时显的充实,但却不能永远保持盛满。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水谷入口下行,胃充实了,但肠中还是空虚的,食物再下行,肠充实了,而胃中就空虚了,这样依次传递。所以说六腑是一时的充实,而不是持续的盛满,五脏则是持续盛满而不是一时的充实。
黄帝问道:为什麽气口脉可以独主五脏的病变呢?
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为六腑的泉源,饮食五味入口,留在胃中,经足太阴脾的运化输转,而能充养五脏之气。土生金,脾土的经气就会表现在肺经的气脉上,肺经是由脾土胃气化生成的,所以能代表五脏脏气兴衰.。气为阳,味(酸、苦、甘、辛、咸)为阴。
脾为太阴经,主输布津液,气口为手太阴肺经过之处,也属太阴经脉,主朝白脉,所以五脏六腑的水谷精微,都出自胃,反映于气口的。而五气入鼻,藏留于心肺,所以心肺有了病变,则鼻为之不利。凡治病并观察其上下的变化,审视其脉侯的虚实,查看起情志精神的状态以及神怯的表现。对那些拘守鬼神迷信观念的人,是不能与其谈论至深的医学理论的,对那些讨厌针石治疗的人,也不可能和他们讲什麽医疗技巧。有病不许治疗的人,他的病是治不好的,勉强治疗也收不到应有的功效。
中医经典特训3班邓小兰报到2016.2.24黄帝内经21课学习心得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黄帝问道:医生医疗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果都能痊愈,这是什麽道理?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地理条件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
例如东方的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盛产鱼和盐的地方。由于地处海滨而接近于水,所以该地方的人们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他们安居在这个地方,以鱼盐为美食。但由于多吃鱼类,鱼类(阴不足,阳有余)阴太盛,阳不足的人适合吃鱼,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湿热胜,过多的吃盐,因为咸能走血,又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该地多发痈疡、化脓之类的疾病。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从东方传来的。
西方地区,是多山旷野,盛产金玉,遍地沙石,这里的自然环境,象秋令之气,有一种收敛引急的现象。该地的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又属刚强,而他们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衣服,但饮食都是鲜美酥酪骨肉之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药物。所以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内伤一定要使用药毒。中药毒:讲究用药的技巧,剂量、时机很重要,一剂药就能把身体的浊排掉,神就会恢复很快,中医非常的精细,所以治病就很简单;
西药毒:非常的毒,体积小,进入体内破坏力很大,表面上有降胆固醇、血糖的作用,其实还会造成其它的后遗症,类固醇吃多了会使脸变得很肥大,脸是六阳聚集处,把阳破坏掉了。西药看起来很精细,治病其实很粗糙。
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该地的人们,喜好游牧生活,四野临时住宿,吃的是牛羊乳汁,因此内脏受寒,易生胀满的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艾火炙灼。所以艾火炙灼的治疗方法,是从北方传来的。
南方地区,自然界万物长养的气候,阳气最盛的地方,地势低下,水土薄弱,因此雾露经常聚集。该地的人们,喜欢吃酸类和腐熟发酵的食品,其皮肤腠理致密而带红色,易发生筋脉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对其治疗,宜用微针针刺。所以九针的治病方法,是从南方传来的。
中央之地,地形平坦而多潮湿,物产丰富,所以人们的食物种类很多获取容易,生活比较安逸少操劳,这里发生的疾病,多是痿弱、厥逆、寒热等病,这些病的治疗,宜用导引按跷的方法。所以导引按跷的治法,是从中央地区推广出去的。
从以上情况来看,一个高明的医生,是能够将这许多治病方法综合起来,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灵活运用,使患者得到适宜治疗。所以治法尽管各有不同,而结果是疾病都能痊愈。这是由于医生能够了解病情,并掌握了治疗原则大法(因时因地人而有针对性)的缘故。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黄帝问道:我听说古时治病,只要对病人移易精神和改变气的运行,用一种“祝由”(法师)的方法,病就可以好了。
现在医病,要用药物治其内,针石治其外,疾病还是有好、有不好,这是什麽缘故呢?岐伯回答说:古时候的人们,生活简单,巢穴居处,在禽兽之间追逐生存,寒冷到了,多活动生热以除寒冷;暑热来了,就到阴凉的地方避免暑气,在内没有眷恋羡慕的情志牵挂,在外没有奔走求官的劳累形役,他们处在一个安静淡薄、不谋势利、精神内守的意境里,邪气是不可能深入侵犯的。所以既不须要药物治其内,也不须要针石治其外。即使有疾病的发生,亦只要对病人移易精神和改变气的运行(精神安慰之术),用一种祝由的方法,病就可以好了。现代人内心常为忧患所牵累,外则为劳苦所形役,又不能顺从四时气候的变化,常常遭受到“虚邪贼风”的侵袭,正气先馁,外邪乘虚而客袭之,内犯五脏骨髓,外伤孔窍肌肤,这样轻病必重,重病必死,此时单独用祝由的方法就不能医好疾病了。
黄帝道:很好!我想要临诊病人,能够察其死生,决断疑惑,掌握要领,如何做下好医生,同日月之光一样的心中明了,这种诊法可以讲给我听吗?岐伯曰:在诊法上,色和脉的诊察方法,是上帝所珍重,先师所传授的。上古有位名医叫僦货季,他研究色(望诊)和脉的道理,通达神明,能够联系到金木水火土以及四时、八风、六合,从正常的规律和异常的变化,来综合分析,观察它的变化奥妙,从而知道其中的要领。
肝青弦    心赤洪  脾黄缓  肺白浮 肾黑沉  
春天面带青色为常色脉弦为正脉 如果面色惨白则为贼邪。
我们如果要能懂得这些要领,就只有研究色脉。气色是象太阳而有阴晴,脉息是象月亮而有盈亏,从色脉中得其要领,正是诊病的重要关键。而气色的变化,与四时的脉象是相应的,这是上古帝王所十分珍重的,若能明白原理,心领神会,便可运用无穷。所以他能从这些观察中间,掌握情况,知道去回避死亡而达到生命的安全。要能够做到这样就可以长寿,而人们亦将称奉你为“圣王”了。
中古时代的医生治病,多在疾病一发生就能及时治疗,先用汤液十天,以祛除“八风”、“五痹”的病邪。如果十天不愈,再用草药根茎果实之汤剂外洗内服综合治疗。医生还能掌握病情,处理得当,所以邪气就被征服,疾病也就痊愈。
至于今世的医生治病,就不是这样了,治病不能根据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不知道日月阴阳色脉的关系,不去细察病人生活环境作息起居之状况,也不能够辨别病情的顺逆,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了,才想用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医术浅薄、工作粗枝大叶的医生,还认为可以任意使用攻法,不知病已形成,非攻可愈,以至原来的疾病没有痊愈,又因为治疗的错误,产生了新的疾病。
黄帝道:我愿听听有关临证方面的重要道理。岐伯说:诊治疾病极重要的关键在于不要搞错色脉,能够运用色脉而没有丝毫疑惑,这是临证诊治的最关键原则。假使色脉的诊法掌握,则对病情的顺逆无从理解,而处理亦将有倒行逆施的危险。医生的认识与病情不能取得一致,这样去治病,会损害病人的精神,若用以治国,是要使国家灭亡的!因此今世的医生,赶紧丢掉过时的简陋知识,对崭新的色脉学问要钻研,努力进取,是可以达到上古真人的地步的。黄帝道:我已听到你讲的这些重要道理,你说的主要精神是不离色脉,这是我已知道的。岐伯说:诊治疾病的关键因素精于至简只有一个。看病人有无神气。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关好门窗,与病人取得信任,耐心细致的询问病情,务使病人毫无顾虑,尽情倾诉,从而得知其中的真情,并观察病人的神色。有神气的,预后良好;没有神气的,预后不良。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黄帝问道:用五谷来做成医病疗疾之汤液及醪醴,应该怎样做呢?岐伯回答说:必须要用糯稻米作原料,以稻杆作燃料,因为稻米之气完备,稻杆又很坚劲。黄帝问道:何以见得?岐伯说:稻禀天地之和气(稻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完全合于天地四时之顺序,其身首向阳,根在水中,是水火调和之物,本身又具五味中之甘味,营养丰富),生长于高下适宜的地方,所以得气最完整;收割在秋时,故其杆坚实。以天地万物之象观人也,东方人吃水稻体毛短,西方人吃小麦体毛长。
邓小兰
侠客
侠客
  • UID201870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819楼#
发布于:2016-02-25 17:23
中医经典特训3班邓小兰报到
2015.11.25黄帝内经22课学习心得
黄帝道:上古时代有学问的医生,制成汤液和醪醴,但虽然制好,却备在那里不用,这是什麽道理?岐伯说:古代有学问的医生,他做好的汤液和醪醴,是以备万一的,因为上古太和之世,人们身心康泰,很少疾病,所以虽制成了汤液,还是放在那里不用的。到了中古代,养生之道稍衰,人们的身心比较虚弱,因此外界邪气时常能够乘虚伤人,但只要服些汤液醪醴,病就可以好了。黄帝道:现在的人,虽然服了汤液醪醴,而病不一定好,这是什麽缘故呢?岐伯说:现在的人和中古时代又不同了,一有疾病,必定要用药物内服,砭石、针炙外治,其病才能痊愈。
黄帝道:一个病情发展到了形体弊坏、气血竭尽的地步,治疗就没有办法见效,这里有什麽道理?岐伯说:这是因为病人的神气,已经不能发挥他的应有作用的关系。黄帝道:什麽叫做神气不能发生他的应有作用?岐伯说:针石治病,这不过是一种方法而已。现在病人的神气已经散越,志意已经散乱,纵然有好的方法,神气不起应有作用,而病不能好。况且病人的严重情况,是已经达到精神败坏,神气离去,荣卫不可以再恢复的地步了。为什麽病情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的呢?由于不懂得养生之道,嗜好欲望没有穷尽,忧愁患难又没有止境,以致于一个人的经气败坏,荣血枯涩,卫气作用消失,所以神气失去应有的作用,对治疗上的方法已失却反应,当然他的病就不会好。
黄帝道:凡病初起,固然是精微难测,但大致情况,是先侵袭于皮肤,所谓表证。现在经过医生一看,都说是病已经成,而且发展和预后很不好,用针石不能治愈,吃汤药亦不能达到病所了。现在医生都能懂得法度,操守术数,与病人象亲戚兄弟一样亲近,声音的变化每日都能听到,五色的变化每日都能看到,然而病却医不好,这是不是治疗的不早呢?岐伯说:这是因为病人为本,医生为标,病人与医生不能很好合作(不相信医生,不遵守医嘱),病邪就不能制服,道理就在这里。
黄帝道:有的病不是从外表毫毛而生的,是由于五脏的阳气衰竭,以致水气充满于皮肤,而阴气独盛,阴气独居于内,则阳气更耗于外,形体浮肿,不能穿原来的衣服,四肢肿急而影响到内脏,这是阴气格拒与于内,而水气弛张于外,对这种病的治疗方法怎样呢?岐伯说:要平复水气,当根据病情,衡量轻重,驱除体内的积水,并叫病人四肢做些轻微运动,令阳气渐次宣行,穿衣服带温暖一些,助其肌表之阳,而阴凝易散。缪刺方法:在身体的末梢、井穴放血(一滴),或者是腿上静脉曲张淤青点刺放血,能打开皮肤毛孔,让肠胃脏腑通畅,平衡五脏之气,只能治精神方面的病忧郁、焦虑、失眠但是不能治内科病如肝病、心病。针刺肿处,去水以恢复原来的形态。用发汗和利小便的方法,开汗孔,泻膀胱,使阴精归于平复,五脏阳气输布,以疏通五脏的郁积。这样,经气自会生成,形体也强盛,骨骼与肌肉保持着常态,正气也就恢复正常了。黄帝道:讲得很好。
玉版论要篇十五
《揆度》是权衡和度量疾病的深浅的。《奇恒》是说明异常疾病的。《五色》、《脉变》、《揆度》虽然所指不同,但道理只有一个,就是观察色脉之间有无神气。人体神机的运转是不回折的,若回折就不能运转,人也就失去了生机!这个道理是极其重要的,色脉的诊察虽然浅近,而微妙之处却在于察神机。把它记录在玉版上,以便与《玉机真脏论》参合应用。
面色的变化,表现在上下左右不同的部位,应分别审察其主病的要领。若病色浅的,说明病情尚轻,可用五谷汤液食疗调治,十天可以治愈;若病色深的,说明病情较重,须用药剂治疗,二十一天可以治愈;若病色过深的,说明病情更重,必须用药酒治疗,一百天才能治愈;若面色枯槁不泽、颜面瘦削,为不治之症,到一百天就要死亡。若脉象短促而阳气虚脱的,是死证;温热病而正气极虚的,也是死证。
病色表现在面部上下左右不同的部位,应分别审察其主病的要领。病色上移为逆(病在进),下移为顺(病在退);女子病色在右侧的为逆,在左侧的为顺;男子病色在左侧的为逆,在右侧的为顺。如果病色变更,变顺为逆,在男子则为重阳,是死证,在女子则为重阴,也是死证。若阴阳相反,应尽快权衡病情的轻重,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使阴阳趋于平衡,这就是《奇恒》、《揆度》的所陈述说明的关键内容。
邓小兰
侠客
侠客
  • UID201870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820楼#
发布于:2016-02-26 17:29
中医经典特训3班邓小兰报到
2016.2.26黄帝内经23课学习心得
女人脸的左边是阴,脸的右边为阳。肝青一直往右边进,阳就会一直往上加,如果右边往左边走就会是重阴。阴阳要平衡,像肝里有阴阳如果肝里面的阳往外走,阴就会累积,时间久了就会变为阴实就会很危险。像肉,瘦肉是阳,肥肉是阴,皮为阳,阴阳协调。
脉象强劲搏指有力,肢体疼痛沉重、或痿软不能行走,这是寒热之邪侵犯人体、邪气亢盛所致。脉孤而无胃气说明化源将绝,元气耗散;脉见虚弱而又兼泄利,为阴血损伤。凡脉见孤绝为逆,脉见虚弱为顺。运用《奇恒》的方法,从手太阴肺经寸口脉来研究,出现"所不胜"的脉象叫做逆,预后多不良;出现“所胜”的脉象叫做从,预后良好。自然界八风、四时之间的相互胜复,是循环无端、如此顺序终而复始,则万物必生。人体也如自然界一样顺而生。如果一旦失常,倒行逆施,则万物受损,伤害无法计数。至此,则《揆度》、《奇恒》的要点都论述完毕了。
当血不足时脉会变大,压下像空的葱一样。孔脉代表血不足.当看到手臂的尺内看到很多的青筋为贫血。脸上的皮肤正常略带黄,带有暗色,表示五味入胃不能化生成血液。
孤阳、孤阴脉很危难,虚脉好治。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黄帝问道:诊病的重要关键是什麽?岐伯回答说:重要点在于天、地、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正月、二月,天气开始有一种生发的气象,地气也开始萌动,这时候的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当明盛,地气也正是华茂而欲结实,这时候的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极,地气上升,这时候的人气在头部;七月、八月,阴气开始发生肃杀的现象,这时候的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渐盛,开始冰冻,地气也随着闭藏,这时候的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冻更甚而阳气伏藏,地气闭密,这时候的人气在肾。
由于人气与天地之气皆随顺阴阳之升沉,所以春天的刺法,应刺经脉腧穴,及于分肉腠理,使之出血而止,如病比较重的应久留其针,其气传布以后才出针,较轻的可暂留其针,候经气循环一周,就可以出针了。夏天的刺法,应刺孙络的腧穴,使其出血而止,使邪气尽去,就以手指扪闭其针孔伺其气行一周之顷,凡有痛病,必退下而愈。秋天的刺法应刺皮肤,顺着肌肉之分理而刺,不论上部或下部,同样用这个方法,观察其神色转变而止。冬天的刺法应深取俞窍于分理之间,病重的可直刺深入,较轻的,可或左右上下散布其针,而稍宜缓下。
春夏秋冬,各有所宜的刺法,须根据气之所在,而确定刺的部位。如果春天刺了夏天的部位,伤了心气,可使脉乱而气微弱,邪气反而深入,浸淫于骨髓之间病就很难治愈,心火微弱,火不生土,有使人不思饮食,而且少气了;春天刺了秋天的部位,伤了肺气,春病在肝,发为筋挛,邪气因误刺而环周于肺,则又发为咳嗽,病不能愈,肝气伤,将使人时惊,肺气伤,且又使人欲哭;春天刺了冬天的部位,伤了肾气,以致邪气深着于内脏,使人胀满,其病不但不愈,肝气日伤,而且使人多欲言语。
夏天刺了春天的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反而使人精力卷怠;夏天刺了秋天的部位,伤了肺气,病不能愈,反而使人肺气伤而声不出,心中不欲言,肺金受伤,肾失其母,故虚而自恐,惕惕然好象被逮捕的样子;夏天刺了冬天的不位,伤了肾气,病不能愈,反而使精不化气而少气,水不涵木而时常要发怒。
秋天刺了春天的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反而使人血气上逆,惕然不宁,且又善忘;秋天刺了夏天的部位,伤了心气,病不能愈,心气伤,火不生土,反而使人嗜卧,心不藏神,又且多梦;秋天刺了冬天的部位,伤了肾气,病不能愈,凡使人肾不闭藏,血气内散,时时发冷。
冬天刺了春天的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肝气少,魂不藏,使人困倦而又不得安眠,即便得眠,睡中如见怪异等物;冬天刺了夏天的部位,伤了心气,病不能愈,反使人脉气发泄,而邪气闭痹于脉,发为诸痹;冬天刺了秋天的部位,伤了肺气,病不能愈,化源受伤,凡使人常常作渴。
然今世之针不及上古粗针,上述针刺之不及易使人阴静,过则使人阳躁之忧今世少见。神分为阴阳。阴为魄为静,阳为魂为动。神魂魄三位本一体。

凡于胸腹之间用针刺,必须注意避免刺伤了五脏。假如中伤了心脏,经气环身一周便死;假如中伤了脾脏,五日便死;假如中伤了肾脏,七日便死;假如中伤了肺脏,五日便死;假如中伤隔膜的,皆为伤中,当时病虽然似乎好些,但不过一年其人必死。刺胸腹注意避免中伤五脏,主要是要知道下针的逆从。所谓从,就是要明白膈和脾肾等处,应该避开;如不知其部位不能避开,就会刺伤五脏,那就是逆了。凡刺胸腹部位,应先用布巾覆盖其处,然后从单布上进刺。如果刺之不愈,可以再刺,这样就不会把五脏刺伤了。在用针刺治病的时候,必须注意安静严肃,专心致志,以候其气;如刺脓肿的病,可以用摇针手法以出脓血;如刺经脉的病,就不要摇针。这是刺法的重要规矩。摇针是在肿病的时候采用,手肿,用细针下在手指缝,出针时摇针,脚踝扭伤肿起来商丘透丘虚摇针出来。脚部水肿:下三皇穴出针使用摇针水会从针孔出来,病人尿也会增加。在经络上下针就不能摇针。
邓小兰
侠客
侠客
  • UID201870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821楼#
发布于:2016-02-27 17:19
中医经典特训3班邓小兰报到
2016.2.27黄帝内经24课学习心得
偶刺法心痹(心痛,在前胸后背痛点浅刺痛立止。
短刺专治骨痹,专治风湿关节痛,骨头病,在骨头痛点上磨戳。刀针不建议使用容易伤到筋,用细针、毫针在骨头的痛点上直进直出即可,医生治病要诊断分阴阳,药也要分阴阳。阳病好治(青春痘):如肿长皮表为阳病。肿长在皮下为阴病,就难治。讲话声音洪亮为阳,脸色苍白,讲话软弱无力为阴。
黄帝问道:请你告诉我十二经气绝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回答说:太阳(小肠+膀胱)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两目上视,身背呈现角弓反张,手足抽掣,头为六阳之会,阳气来源于脾胃,面色发白,表示的脾胃气没有了。出绝汗(汗出如油),绝汗一出,便要死亡了。
少阳(三焦+胆)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耳聋类型:时症:采用同气相求,回到现场慢慢让耳朵适应。内脏经脉虚弱:遍体骨节松懈,两目直视如惊,到了目珠不转,一日半便要死了;临死的时候,面色先见青色,再由青色变为白色,就死亡了。
阳明(大肠+胃)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口眼牵引歪斜而困动,时发惊惕,言语胡乱失常,面色发黄,其经脉上下所过的部分,都表现出盛燥的症状,由盛燥而渐至肌肉麻木不仁,便死亡了。手脚四肢是阳明经在管,阳明经脉气绝的时候四肢就麻木。
少阴(心+肾)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面色发黑,牙龈收削而牙齿似乎变长,并积满污垢,腹部胀闭,上下不相通,肾管太小便。大便不通,如病人面色发黑,发现病人是肾脏功能衰弱,导致大便排不出来,就要先把肾脏功能恢复好,让大便排泄出来,不可直接强硬把大便攻出来,这样肾脏功能会更弱。治病一定要找病因!另外一种原因,病人肾脏功能很好,只是大肠里面很干燥,但是病人的脸色不会是黑色而是鲜红光亮,(阳明经气逆流)
太阴(肺+脾)经脉气绝的时候,腹胀闭塞,呼吸不利,常欲嗳气,并且呕吐,呕则气上逆,气上逆则面赤,假如气不上逆,又变为上下不通,不通则面色发黑,皮毛枯樵而死了。
厥阴(心包+肝)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胸中发热,咽喉干燥,时时小便,心胸烦躁,渐至舌卷,睾丸上缩,便要死了。以上就是十二经脉气绝败坏的症候。气脉绝时脉都会收缩,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黄帝问道:诊脉的方法是怎样的呢?岐伯回答说:诊脉通常是以清晨的时间为最好,此时人还没有劳于事,阴气未被扰动,阳气尚未耗散,饮食也未曾进过,经脉之气尚未充盛,络脉之气也很匀静,气血未受到扰乱,因而可以诊察出有病的脉象。在诊察脉搏动静变化的同时,还应观察目之精明,以候神气,诊察五色的变化,以审脏腑之强弱虚实及形体的盛衰,相互参合比较,以判断疾病的吉凶转归。人睡觉时阳气全都散布在四肢及头部,身体内部阴气足,早上起来要喝冷水,当冷水进入到身体内,四肢的阳气就会进入到胃里面蠕动,早上喝冷水,不会有胃病。
邓小兰
侠客
侠客
  • UID201870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822楼#
发布于:2016-02-28 17:22
中医经典特训3班邓小兰报到
2016.2.28黄帝内经25课学习心得
常脉:脉从寸部由浅入深,脉长一寸九分。脉是血液汇聚的所在。长脉为气血流畅和平,故为气治;三个指头摸不到脉了,短脉为气不足,故为气病;正常的脉跳5次,超过5次为数脉,数脉为热,热则心烦;大则病进,脉要跟人的身高胖瘦成比例,病情严重时脉也就会越来越脉为邪气方张,病势正在向前发展;上部脉盛,为邪壅于上,可见呼吸急促,喘满之症;下部脉盛,是邪滞于下,可见胀满之病;代脉:脉会变更,有时脉变大有时变小。为气衰弱;细脉,为正气衰少;涩脉:手按上去脉不会弹回来,手放开脉又会弹回来,有时会往旁边跑,没有力量。主心痛之症。正常:气要收敛,身体出问题了阳气不能进入,就会往回逆。脉来大而急速如泉水上涌者,为病势正在进展,且有危险;脉来隐约不现,微细无力,或如弓弦猝然断绝而去,为气血已绝,生机已断,故主死。
精明见于目,五色现于面,这都是内脏的精气所表现出来的光华。赤色应该象帛裹朱砂一样,红润而不显露,不应该象砂石那样,色赤带紫,没有光泽;白色应该象鹅的羽毛,白而光泽,不应该象盐那样白而带灰暗色;青色应该青而明润如璧玉,不应该象蓝色那样青而带沉暗色;黄色应该象丝包着雄黄一样,黄而明润,不应该象黄土那样,枯暗无华;黑色应该象重漆之色,光彩而润,不应该象地苍那样,枯暗如尘。根据五行对就五脏五色,如果在春天看到脸上有白色,就是看到克色为贼邪。
假如五脏真色暴露于外,这是真气外脱的现象,人的寿命也就不长了。
目之精明是观察万物,分别黑白,审察长短的,若长短不明,黑白不清,这是精气衰竭的现象。眼睛是看眼神,病人如果神没有了是很危险的。神在形失掉了也是好治的。人时常要保持情志安逸,无惧。脏要能收藏,收藏在里面精华还有能守和强。
五脏主藏精神在内,在体内各有其职守。饭食不要吃太满,吃太饱会导致食物不消化,胀气满,中焦会多湿热,正常讲话时气顺从丹田发声。讲话声音就会很洪亮,当胃胀时堵住,气下不去,声音就会很浅。声音浅,又没吃饱饭时此人为小人,心术不正,心不能沉到丹田。讲话声音很浅,每天重复同样的话,这是正气被劫夺所致。衣服不知敛盖,言语不知善恶,不辩亲疏远近的,这是神明错乱的现象。脾胃不能藏纳水谷精气食物吐掉和排泄掉,吃完立即吐掉胃里面有东西堵住了,马上排泄掉说明小肠里面很寒冷。正确辦寒热快速对症治病。而泄利不禁的,是中气失守,肛门不能约束的缘故。小便次数多能控制,汗出不止,是比较危险,是阳不能固表,为表阳虚。以内容讲的是脏要守的重要性。现在讲脏要强,(望诊)看病人的头、背、腰、膝、骨头就知道病人的脏器强弱。头:天柱倾,精神将夺已,目深遂,不识人,背曲、肩垂,呼吸时都要动肩,脏器太弱,呼吸靠姿势配合。背是胸中之府,背是阳,消化系统为阳,所以消化系统将坏了,腰是肾之府,肾有阴阳肾才会很软,腰不能动了,肾里面的阳没有了,阳为动能,(恢复肾阳)。膝为筋之府,膝盖不能伸屈为筋病,筋汇阳陵泉。(让肝器的功能恢复),走路晃动,不能久立,脚没有力量,是骨头出问题了,肾主骨,练功夫,打坐都能让人身体变强。打坐:能让人的喜、怒、悲、思、忧、恐情志对身体的伤害降到最低,让心情平稳,主要是控制精神方面。练功:都能让身体变得很强。
人,脸上的气色和脉正确,春天,脸上带些青色有光泽,脉跳有力为脉,为正常。
色脉要和,不知就很危险,如:夏天,人脸红润,脉肾(正常的脉为宏脉)相克。
是膀胱不能闭藏的缘故。若五脏功能正常,得其职守者则生;若五脏精气不能固藏,失其职守则死。五脏精气充足,为身体强健之本。头为精明之府,若见到头部低垂,目陷无光的,是精神将要衰败。背悬五脏,为胸中之府,若见到背弯曲而肩缩下到不能转侧摇动、伸展不开,是心肺之气将要衰惫。膝是筋汇聚的地方,所以膝为筋之府,若曲伸不能,行路要曲身附物,这是筋的功能将要衰惫。骨为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震颤摇摆,这是髓虚,骨的功能将要衰惫。若脏气能够恢复强健,则虽病可以复生;若脏气不能复强,则病情不能挽回,人也就死了。
邓小兰
侠客
侠客
  • UID201870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823楼#
发布于:2016-02-29 17: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邓小兰报到
2016229日,《黄帝内经》26课心得:
脉应四时
脉象应该不足反而洪大是邪气过盛,应该洪大反而过于微小是正气不足;阳邪过盛脉象应该洪大但却不足的,是阳邪阻塞了气血使气血运行不畅;阴邪过盛脉象应该细沉但却洪大的,是正气消耗浮散于外。脉象与四时阴阳相关、脉象与病症相反的,是关格病。
人的气色与脉都与当季是吻,并且稍微强一些是正常的,如果稍微不足,但色脉相符是正常,色脉不合是危险。
例如:一个人春天脉弦、脸色有点青是正常,如果这个青强一点,脉弦也强一点,就是说这个人的身体很好,比一般人强;一个人夏天脸色红润,但心脉不是洪反而是很沉的肾脉,那这个人就有问题。
内关外格与外关内格都是真脏脉,是死脉。但在给病人说时要注意方式,不可以太直接。
外关内格,阴脉向上走,阴乘阳位。例,肺喜燥,如果水在肺里累积,因为水是寒水,属阴,就是阴乘阳位,就是溢脉。
内关外格,阳脉往下走,阳乘阴位。例,小肠里很多来自脾土的津液,属阴,如果阳多,小肠干燥,食物堆积在里面排不出来,就是阳乘阴位,是覆脉。

四时脉的变化
1)三焦
三焦是脏腑间联络的油网并且散布到全身,三焦正常时,人的气脉随着阴阳、季节、节气的变化而变化。
三焦经的属性随着一年的季节变化而变化,所以利用三焦经子母穴治疗本经实证虚证时,每半年变化一次穴 冬至到夏至,天是越来越热,三焦经的属性是水;夏至到冬至,天气越来越寒,三焦经的属性是火。
四季脉的变化规律
四季的变化是从春天的暖、到夏天的热、到秋天的、到冬天的,人体的脉象也跟着季节的变化
春脉:摸到皮肤表面,稍微按下去一点点才可以摸到,圆滑流畅,正好应对春天的生发;
夏脉强洪,夏天阳气的旺盛;轻轻的放在脉上就能感受脉很强。
秋脉:像秤杆那样轻轻飘动,正好应对秋天的阳气开始下降;
冬脉:像秤砣那样沉下不对,正好应对冬天的收藏。
冬至后四十五天即立春时,阳气微微上升、阴气微微下降;夏至后四十五天即立秋时,阴气微微上升、阳气微微下降。 这两个节气是阴阳交换的节气。
脉与阴阳

脉根据节气在慢慢调整。所有的脉都分阴阳,怎么知道死时。
如果春天得到相克的脉,例如春天时得到长夏的病态的脉(春天的脉弦、稍微洪大一点,阳气足一点或一点,只要脉是一息五至、而不是很快或很慢就没问题),那么在到长夏的节气交换时会发生危险。木克土
看脉识阴阳,当阳越多的时,阳脉越高,当阴越多的时候越向表走。阴脉阳脉就像是在一个跷跷板的两端,阴升阳降,阳升阴降。
看脉识虚实,脉象不足是虚证要补,脉象有余是实证要泻。 天地之间的悟性:满则溢。不足就要补。
望闻切与疾病的判断
望诊时,看到病人的面色要把五色与五行、五脏联系起来,利用生克规律预测疾病的发展变化
闻诊时,听到病人的声音要把声音与五音、五脏联系起来
切脉时,摸到病人的脉象要把脉象与阴阳联系起来,以判断病在外还是在内。
梦与阴阳
阴气过盛梦见过大水而害怕,阳气过盛梦见大火烧灼;阴阳之气都盛,梦见相互残杀;
气盛在上部的梦见飞腾,气盛在下部的梦见向下坠落; (天壬水盛)
吃的过饱梦见给人送食物,如果饥饿梦见自己吃东西;
肝气过盛梦见发怒,肺气过盛做梦哭泣; (情志)
蛲虫多梦见很多人聚会,蛔虫多梦见打架受伤。
有一个人脸色很黑,吃喝拉撒都正常,这是灾色,这个灾色与时辰是相对的。如果命灾在上午9点到11点发生,可以调到晚上9点到11点在梦里发生,利用梦来调整、避灾(晚上不能外出)
邓小兰
侠客
侠客
  • UID201870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824楼#
发布于:2016-03-01 17:16
中医经典特训3班邓小兰报到
2016.3.1黄帝内经27课学习心得
难经第十八难
左手寸关尺分别对应心小肠、肝胆、肾膀胱;左手寸关尺分别对应肺大肠、脾胃、心包三焦。 诊腑病靠近筋的旁边,诊脏的病在脉的外侧。  
所以诊脉是有一定方法和要求的,必须虚心静气,才能保证诊断的正确。
春天的脉应该浮而在外,好象鱼浮游于水波之中;
夏天的脉在肤,洪大而浮,泛泛然充满于指下,就象夏天万物生长的茂盛状态;
秋天的脉处于皮肤之下,就象蛰虫将要伏藏;
冬天的脉沉在骨,就象冬眠之虫闭藏不出,人们也都深居简出一样。
内查:知道内脏情况,脉重按按到骨边;
外查:知道表症情况如感冒,身体体表情况要轻轻的浮在皮肤表面。
因此说:要知道内脏的情况,可以从脉象上区别出来;要知道外部经气的情况,可以经脉循行的经络上诊察而知其终始。春、夏、秋、冬、内、外这六个方面,乃是诊脉的大法。
心脉在左手从关到寸为九分,当心脉变得又大又长,心阳很亢,舌为心之表,脉坚而长舌缩起来,不能讲话,心脉太过;心脉软而散的,当病消渴,胃口很大,能吃但还是很瘦,一个指头摸到心脏的位置就知道有没有消渴的症状。
肺脉在右手外侧,脉坚而长,大而盛就会吐血,有实症,火邪犯肺,当病痰中带血;脉软而散病人就会流汗出不止,脏腑的虚实,脉太大,太长,长到尺脉的横纹鱼际处,太过的脉,肺里面有淤积在里面,都是实症会咳血、吐血,里症是肺癌等;肺脉软而散之,肺就虚掉了,肺主皮毛,表就虚掉了,病人就会流汗不止。表虚,已经流走了很多汗,身体里面的津液流失,再把筋里面的汗发掉,病人就会抽筋。中药有发汗、解表、攻下的药等,因诊断不清,通常不使用发汗的药。
肝脉:在左手关处摸肝的脉,往上九分,往下一寸,有时脉往上冲,有时脉往下冲,(博坚而长,其面色为青色为肝病。如面色没有青色肝脏就没有问题,为跌坠或搏击所伤
当无法通过望诊辨认脸色,可看病人的手掌的颜色,如是红色为肝病。当人从高空坠地通常会导致胸腔出血,因淤血积于胁下,阻碍肺气升降,所以使人喘逆;根据受伤的部位,使用活血化淤的药按君、臣、佐、使,为配伍,药性能直达病处,能尽快康复。
肝的脉软而散,加之面目颜色鲜泽,当发溢饮病,溢饮病口渴暴饮,因水不化气,而水气容易流入肌肉皮肤之间、肠胃之外所引起。正常的肝脉,弦中带缓(缓是有力的)。
胃脉,坚而长,脉从右手关部延伸到鱼际。脉长,面色赤,痛像骨折一样,胃为土,实症的脉是缓而有力(脉柔和,按下去会立刻反弹回来),土会反侮到火,火是赤色的,颜色会出现在脸上;脉软而散则胃气不足,消化就会出问题每天早上起床喝一杯冷水,或者在水中加些盐或者吃四五颗六味地黄丸。正常人的面部色黄有光泽鲜黄为热症暗黄色为阴症,身体里面有重病。如其脉软而散,面色不泽,病在脚的内侧,脚肿胀,此为脾经经过的地方。
肾脉:左手尺部的外侧,搏坚长,面黄而带赤,是心脾之邪盛侵犯于肾,肾受邪伤,当病腰痛如折;人会有强力的的腰痛,脉气会非常的大回逆到脸上就会看到土的颜色;如其脉软而散者,这是虚脉,人会盆血心主血,但是由肾水在管血,水、火相济,如果没水来济火,血就会发散掉水不够了,心火就会上亢,所以常常用补肾的药来治盆血,当血有问题时,饮食就不能太咸,太咸会让血涩,所以很多药需要炮制过,让味淡下来,去掉咸味。
诊脉时,脉急为很强很速,按到骨边还在那边,都是因为内有积,当心脉跳得很急叫心疝,少腹关元部位一定有形征出现。心和小肠是在同在寸的位置。
诊察到胃脉有病,胃脉实,强而有力,,有宿食在里面,将出现腹胀满病;胃脉虚按则无力则胃气不足,将出现泄泻病。正常人有五分之一的食物停在胃的下方,身体可以七天不吃食物。真人食气,心情放轻松、不要紧急、也不要动气、调匀呼吸、心无杂念、打坐、食天地之气,这样不吃东西,生命也能维持很长时间。
胃的实和胀及胃的虚、泄泻如果没有好是怎么样传变的:得到风的病病人会感到有寒热病;有痰(湿热很盛的人)痰的由来:湿热在中焦,晚餐之后就不要吃东西了,如吃了宵夜以后就去睡觉,人睡之后,肠胃蠕动也会变慢后,食物就会闷在胃里面(五味的食物经过咀嚼后在胃里面就会变成甘味,日久就会成痰,最后消中)。糖尿病不是身体上的遗传,而是生活习惯的遗传问题,治疗糖尿病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西医把糖尿病分一型、二型。
一型:是胰岛素依赖型,必须一辈子都要输胰岛素。打疫苗能使人体的胰脏破坏。
二型:后天发现,可以不用胰岛素。
手脚常年是冰冷的,寒症,不治好,身体力行热就不能下去,就会反逆到头部成为癫痫病,风症没有去掉停在身体里面,日久就会出问题,常常受风吹,一直在受风的环境里面就会产生下泄。风在里面停很久的话就会变成疠病(皮肤变得很粗糙,而化脓)阴阳、五行、虚实、表里、寒热为中医的八纲为基础来辨证诊断各种疾病。

各种痈肿(痈很深)、筋挛、骨痛的病变,是因为寒气久居不去,一年四季风向异常的变化此类病是由寒气引起的,就不要使用解毒、寒凉的药去治,这样是治不好的。应当使用热性的药,泡附子、白竹才解决问题。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