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新手
新手
  • UID20183028
  • 粉丝2
  • 关注1
  • 发帖数88
855楼#
发布于:2015-12-05 02:21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丽申请签到,2015年12月4日《针灸大成》第36课学习心得          

  膈俞穴(贫血、瘀血)    膈俞在第七椎下,可以念“俞”、念“输”都行。两个肩胛骨是三角形,把肩胛骨底端画条线,跟脊椎骨交接的地方,就是第七椎下。这里压很痛有压痛点,膈俞叫做血会膈俞。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腑会中脘,以后还会学到脏会章门,气会膻中,脉会太渊等等。血的会穴是说血病治此。  血病是讲贫血,瘀血,内伤打击造成内脏出血。大便是血,小便是血,那小便出血可能是肾脏癌,大便可能是大肠癌或痔疮,反正血病治此,出血的病、贫血、瘀血都可以用。
膈俞在这里,因为下面有肝俞,上面有心,它夹在中间。心生血,肝脏血,统领全身的血。 遇到血症的时,用灸,针都可以。
口渴时又不喝水是身体里有瘀血,因为喝水会吐掉.  久病必瘀,要用活血化瘀来治。
  膈俞就是活血化瘀的穴道,下隔俞时,比如痛,遭打击,马上掉下,踢到胸部是乳中穴,这个经络是在足阳明胃经上,有瘀血下膈俞。胃经上痛也可下胃的郄穴梁丘。刚被踢到下内庭。马上摔下来是五脏气乱了啊,下天柱、大杼,让让五脏气平衡,这就是最传统、正统的方法。
第八椎下经外奇穴:消渴穴   ,消渴分上消、中消、下消。上消是渴饮百杯不能止渴,胸隔以上.肚脐到胸膈是中消,中消是饥饮百碗不能解饥。下消男人会阳不举,女人没有性欲,变性冷感 .用针、灸都可以.治病要有基本常识,去验血时,知道你血糖下来,这个病人口渴,喝了半天仍不能止渴,你帮他治了以后,不口渴了,是血糖下来了,不见得完全正常,但血糖一定下来了嘛。如手脚温热,头面身体冷的,能一觉到天亮,每天都有大便,这个人就好了,病就结束了嘛。不要小题大做。
3  肝俞与胆俞穴(胆结石、肺痨)     这两个肩胛骨,这两个肩胛骨尖端连成一线与脊椎的交接点是第七椎下,往下是第八椎下,在下第九椎下旁开一寸半叫肝俞.肝有病,肝病治此.可用俞募治疗,下肝经的募穴和俞穴,任何的脏腑都有募穴与俞穴。俞穴可以用灸、针,在左、右两侧外开一寸半。下针的时候两边一起灸,在四肢上取穴才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下针时先扎好的地方再扎坏的.有肝病第九椎有压痛点.第九椎以下是肝胆脾胃三焦肾,全部是外开一寸半。这是第十椎、第十一椎、十二椎、十三椎、十四椎,为肝胆脾胃三焦肾。全身只有一条经络,会经过男人的阴器睾丸,女人的阴部,就是肝经。阴部有病,可在肝病下针。睾丸疝气,可在肝俞下针,而不单单只治内科病。我们小肠坠下去时,很痛下脾经的隐白和肝的井穴,因井穴很痛,一下针,小肠会痛得缩回去。下针井穴时,病人因痛会抽一下因为是初病,疝气、坠肠的地方,脱肠都会缩回去,效果也是很好。
肝俞上面第五行,“积聚痞痛”,肝里面有肿瘤,有硬块,胸可在肝俞上面治疗。    
在第十椎外开一寸半是胆俞。是晚上十一点到半夜一点,有问题,在胆俞穴上下针。诊断时,怎么知道胆有问题,在第十椎会有压痛点,尤其胆结石时,压下去会很痛。治疗好以后,没压痛点是病好了。
    四花灸(膈俞、肝俞)  病人会发黄,全身是黄的,小便也黄,眼睛也黄叫肺痨,肺痨非常不容易好,在胆经上可以治疗。因金克木,会在胆上面走.得了肺痨病 .治痨病吃杏的核就会好的   .治结核病时,胆俞是一个很好的穴。在治症的时候手一压,会压到痛点,是下针的地方,也可以扎两边的俞穴。
四花灸,是两个胆俞,还有第七椎外开一寸半的膈俞,这四个穴道同时灸。治疗肺结核非常好用。
 脾俞穴与胃俞穴   在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我们叫做脾俞。脾俞输穴,脾主四肢,四肢上的问题,肌肉,关节痛、风湿痛都在脾俞下针。土是治水的,脾上有问题水肿,脾主少腹,少腹就是肚脐以下,腹部这边的水肿胀都可以用脾俞,脾是土.用强土来治水,可解决水的问题。用灸、用针都可以,效果都会很好。由于脾主肌肉,主四肢。所以脾脏有问题的时候,就会身重,身体会感到非常沉重。正常人站立气往上升不感到体重,脚虽在最底下但却是温热的,热气一直往上来,全身都是在气化的状态,当全身充满气的时候,是没有癌症的。
   脾主开胃,小孩子不吃东西灸脾俞和身柱,会长得又高又大,肌肉又发达,骨头又大。
第十二椎是胃俞。第十二椎开在胃上面,胃病治此。如胃有病,不管是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都可扎胃俞,用俞募治疗,胃的募穴是中脘穴。扎正面的中脘,再扎胃俞就是俞募治疗。
有胃痛,足三里、梁丘郄穴可止痛。足三里可止呕。俞募治疗、会郄治疗都可以。那腑会中脘,胃的会穴是中脘,用会郄法治病时,就再下胃经的梁丘穴,这是会郄治疗。会郄治疗加上俞募治疗,最后再加上足三里,什么胃病都可治。
     三焦俞与肾俞穴(   三焦俞。第十三椎外开一寸半是三焦俞,第十四椎命门,正面是肚脐,背后是命门。第十四椎外开一寸半是肾俞,第十三椎下是三焦俞。
三焦的募穴,肚脐下二寸的石门穴。石门是三焦的募穴。三焦是水道的地方,三焦这个地方有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俞募治疗。我们用三焦俞跟正面的石门穴。
整个膀胱经上面,督脉外开一寸半,是诸阳统会。所有阳的统帅是督脉.不要让人家动你的脊椎骨,牵扯太广.                      三焦俞,是讲水道。水的问题,下利、大便带水、排水,水肿,吃东西不消化、治肚子胀满,三焦俞可用。                          肾俞,肾像两个番薯或两个马铃薯一样,肾主骨,骨头要长的好,是肾脏在管。肾又藏志。当肾气很旺时,人就有志.肾气不旺志不长.肾其华在发,所谓其华在发,就是发容华。
严婷
会员
会员
  • UID2019898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856楼#
发布于:2015-12-05 05: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5.   12.  4《针灸大成》第36课心得
1.膈俞
血会膈俞。我们身上有八大会穴。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腑会中脘,脏会章门,气会膻中,脉会太渊。 血的会穴,也就是说血病治此。不是指血癌。而是贫 血,瘀血,内伤打击造成内脏出血等都可以在膈俞治疗。针,灸都可。心生血,肝藏血,膈俞统血。血症有很多很特定的现 象。有淤血的特别表现:很渴但是不想喝水。
瘀血块并不是肿瘤,它不会表现在 X 光上。这是看不到的。瘀血块就会造成很多特殊的怪病。所以唐容川《血证论》,提出久病必瘀的道理。
膈俞就是活血化瘀的穴道。
五脏气乱,下天柱、大杼,让气平衡。
消渴穴
.第八椎下即消渴。分上消、中消、下消。上消是渴饮百杯不能止渴,在胸隔以上。肚脐到胸膈是中消,中消是饥饮百碗不能解饥。下消男人会阳不举,女人性冷感。治法是一样的。 针、灸都可以。
肝俞
第九椎下,肝病治此,俞募治疗。下针的时候或 灸的时候,都是两边一起灸,一起下,肺、心、肝,都是两边一起做。四肢上取穴,才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治疗中风,我们下针的时候, 一定是先扎好的地方,再扎患侧。先针健侧,再扎患侧。
病在中间,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治。肝俞可以用来诊断,也可以用来治疗,也可以确定肝病好了没有。 第九椎以下依序是肝胆脾胃三焦肾。第10椎、 第11椎、12椎、13椎、14椎,依次为肝胆脾胃三焦肾。全身只有一条经络肝经,会经过 男人的阴器睾丸,或经过女人的阴部。所以阴部有病,可以在肝病下针。睾丸疝气,可以在肝俞下针。小肠坠下去时,下脾经的隐白, 及肝的井穴,会痛得缩回去了。在针井穴时,病人会抽一下。初病,疝气、坠肠的地方,脱肠都会缩回去,效果很好。
胆俞
,按时间的时症23:00-1:00可以在胆俞穴上下针。胆有问题,在第十椎会有压痛点,尤其是胆结石时,压的会很痛。病愈压痛消失。四花灸
,四花灸就是两个胆俞,还有膈俞,这四个 穴道同时在灸。治疗肺结核非常好用的穴道。 痨瘵(肺结核或肺痨),病人会发黄,全身 是黄的,小便也黄,眼睛也黄。胆经上可以治疗。
脾俞
,脾主四肢, 四肢上的问题,不管是肌肉,还是关节痛、风湿痛都可以在脾俞下针。土是治水的,脾 主少腹,少腹讲的就是肚脐以下,腹部的水肿胀通通都可以用脾俞,用强土来治水,可以解决水的问题。脾脏 有问题的时候,很明显的表症就是身重,身体会非常沉重。正常人,人 的气是往上升的,气就是全身的水液,气是往上升的。所以站在那边,不会感觉到体重。
脚是身上最底层的地方。脚在最底下但却是温热的,热气往上升。当全身充满气的时候,是没有癌症的,像个热水瓶一样。 脚是热的就没有癌症。
胃俞
,第十二椎,胃病治此。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等。俞募治疗。 若有胃痛,足三里、梁丘郄穴可以止痛。足三里也可以止呕。会郄治疗加上俞募治疗。 三焦俞。
第十三椎外开一寸半是三焦俞,第十四椎命门。正面是肚脐,背后是命 门穴。从十四椎往回找,或从第一椎、第七椎、第十四椎就可马上区隔 出来,这是度骨法。
三焦俞,水的问题,下利、大便带水、排水,水肿,吃东西 不消化、肚子胀满等。俞募治疗。
肾俞
,肾 主骨,藏志。当肾气很旺时,人就有志。肾其华在发,所谓其华在发,就是发容华。肝主的是生发,是让头发往上长。
叶好华
贫民
贫民
  • UID2018763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45
  • 忠实会员
857楼#
发布于:2015-12-05 08: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叶好华申请签到,2015年12月4日《针灸大成》第36课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

十、足太阳膀胱经
11. 膈俞穴(贫血、瘀血)
膈俞: 第七椎下旁开一寸半。把肩胛骨底端画条线,跟脊椎骨交接的地方,就是第七椎下。
身上有八大会穴: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腑会中脘,脏会章门,气会膻中,脉会太渊等等。
血会膈俞。血的会穴,也就是说血病治此。血病,不是西医讲的血癌,是讲贫血,瘀血,内伤打击造成内脏出血。用灸,用针都可以。
有人口渴,又不想喝水,原因是身体里面有瘀血。唐容川《血证论》,提出久病必瘀的道理。很久的病一定有瘀血在,所以要用活血化瘀来治疗。
膈俞就是活血化瘀的穴道。有人可能是遭打击,或从马上掉下来,被踢到胸部,痛在乳中穴,正好是在足阳明胃经上,有瘀血,我们就下膈俞。胃经上痛也可下胃的郄穴梁丘。刚被踢到,就下内庭。

12. 经外奇穴:消渴穴
第八椎下,这有个经外奇穴,我们叫消渴穴。下针或灸的都可以。
消渴分上消、中消、下消。上消是渴饮百杯不能止渴,在胸隔以上,所以病人会渴,但饮百杯还是不能止渴。肚脐到胸膈是中消,中消是饥饮百碗不能解饥,吃了半天还是饿,这是中消。下消男人会阳不举,女人则完全没有性欲,变性冷感。

13. 肝俞与胆俞穴(胆结石、肺痨)
肝俞:第九椎下旁开一寸半,肝脏的部位,就是肝脏的后方。
肝有痛,肝病治此,同样可用俞募治疗,下肝经的募穴,再下肝经的俞穴。
治疗方法:俞穴可以用灸的,也可以用针,都是两边一起灸,一起下,不管是肺、心、肝,都是两边一起做,不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在四肢上取穴的时候,才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治疗中风,我们下针的时候,一定是先扎好的地方,再扎患侧。所以医书上写先针健侧,再扎患侧。
有肝病的时候,第九椎肝俞有压痛点。肝俞可以用来诊断,也可以用来治疗,也可以确定肝病好了没有。肝里面有肿瘤,有硬块。治症都可以在肝俞上面治疗。

第九椎以下依序是肝胆脾胃三焦肾。这一椎一椎的,全部是外开一寸半。这是第十椎、第十一椎、十二椎、十三椎、十四椎,依次为肝胆脾胃三焦肾。全身只有一条经络,会经过男人的阴器睾丸,或经过女人的阴部,就是肝经。所以阴部有病,可以在肝病下针。睾丸疝气,可以在肝俞下针,而不单单只治内科病。我们小肠坠下去时,很痛,你下脾经的隐白,及肝的井穴,因井穴很痛,你一下针,马上会痛得缩回去了。在针井穴时,病人会抽一下因为是初病,疝气、坠肠的地方,脱肠都会缩回去,效果很好。

在第十椎外开一寸半是胆俞。按时间的时症,晚上十一点到半夜一点,它有问题,我们可以在胆俞穴上下针。诊断时,胆有问题,在第十椎会有压痛点,尤其是胆结石时,压的会很痛。

14. 四花灸(膈俞、肝俞)
痨瘵,是西医的肺结核,病人会发黄,全身是黄的,小便也黄,眼睛也黄。因为金克木,会在胆上面走,我们在胆经上可以治疗。吃杏仁可治肺结核。治结核病的时候,胆俞是一个很好的大穴。在治症的时候,当你手一压,会压到痛点,这就是下针的地方,你也可以扎两边的俞穴。
四花灸就是两个胆俞,还有第七椎外开一寸半的膈俞,这四个穴道同时在灸。在治疗肺结核非常好用。

15. 脾俞穴与胃俞穴
脾俞: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
脾主四肢,四肢上的问题,不管是肌肉,还是关节痛、风湿痛都可以在脾俞下针。
土是治水的,脾主少腹,少腹讲的就是肚脐以下,腹部这边的水肿胀通通都可以用脾俞,用强土来治水,就可以解决水的问题。用灸、用针都可以。
脾脏有问题的时候,很明显的表症就是身重,身体会非常沉重。正常人,我们站立成这样子,气就是全身的水液,气是往上升的。所以站在那边,不会感觉到体重。
当你全身都在气化的时候,脚虽在最底下但却是温热的,这个热气一直往上来,全身都是在气化的状态。当全身充满气的时候,是没有癌症的。脚是热的就没有癌症。你现在还没有癌症,就要想办法把脚热起来。
脾主开胃,小孩子不吃东西,你都可以灸脾俞,再灸身柱,小孩会长得又高又大,肌肉又发达,骨头又大,人又高大。

胃俞:第十二椎下外开一寸半。
胃病治此。如果胃有病,不管是西医讲的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都没关系。扎胃俞,用俞募治疗,胃的募穴是中脘穴。扎正面的中脘,再扎胃俞就是俞募治疗。
有胃痛,足三里、梁丘郄穴可以止痛。足三里也可以止呕。俞募治疗、会郄治疗都可以。先下胃的会穴中脘,再下胃经的郄穴梁丘穴,这是会郄治疗。会郄治疗加上俞募治疗,最后再加上足三里。胃病肯定可以治好。

16. 三焦俞与肾俞穴
三焦俞:第十三椎下外开一寸半。
肾俞:第十四椎下外开一寸半。第十四椎命门。正面是肚脐,背后是命门穴。
临床上扎背针,要叫病人趴着,手从肚子摸下去,就是摸肚脐,然后前后找到穴道。你可以从第七椎找,也可以从第十四椎找。我们从十四椎往回找,或从第一椎、第七椎、第十四椎就可马上区隔出来,这是度骨法。
石门是三焦的募穴。三焦是水道,水的问题,下利、大便带水、排水,水肿,吃东西不消化、都可以用三焦。三焦有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俞募治疗,用三焦俞跟正面的石门穴。
以在整个膀胱经上面,督脉外开一寸半,是诸阳统会。所有阳的统帅是督脉。不要让人家动你的脊椎骨。因为一伤到就很难治,脊椎骨牵扯太广。

肾主骨,骨头要长的好,是肾脏在管。肾又藏志。所谓藏志,就是当肾气很旺时,人就有志。肾气不旺时,志不藏,没有大志。
连永刚
贫民
贫民
  • UID2018667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9
858楼#
发布于:2015-12-05 08: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连永刚申请签到2015年12月4日《针灸大成》第36课学习心得
1.膈俞穴 第七椎下旁开一寸半。把肩胛骨低端画条线,跟脊椎骨交接的地方就是第七椎下。可针可灸。血病治此,贫血,瘀血,内伤打击造成内脏出血。大小便出血,都可在膈俞穴治疗。
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腑会中脘,脏会章门,气会膻中,脉会太渊。
感觉很口渴,却不想喝水。这是身体有瘀血的缘故。膈俞是活血化淤的穴道。
2.消渴穴(经外奇穴) 第八椎下外开一寸半,可针可灸。
消渴分为:上消,渴饮百杯不能止渴;中消,饥食百碗不能解饥;下消,男人会阳不举.女人则完全没有性欲,变性冷感。治疗口不渴,手脚温热,头面身体冷,睡眠好,大便正常,病就好了。
3.肝俞  第九椎下外开一寸半,肝脏的后方,可针可灸。
任何的脏腑都有募穴与俞穴。俞穴可灸可针。在左、右两侧外开一寸半。下针或灸的时候,都是两边一起灸,一起下,不能对侧治疗,在四肢上取穴时,才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治疗中风,下针的时候,“先针健侧,再扎患侧”。先扎好的地方,再扎患侧。当肝有病时,第九椎肝俞有压痛点。可用来诊断,也可用于治疗,也能确定肝病好了没有。
全身只有一条经络,会经过男人的阴器睾丸,或经过女人的阴部,就是肝经。所以阴部有病,可以在肝病下针。睾丸疝气,小肠坠下去时,下脾经的隐白,及肝的井穴,因井穴很痛,马上会痛得缩回去。在针井穴时,病人会抽一下因为是初病,疝气、坠肠的地方,脱肠会缩回去。当肝有肿瘤、有硬块时,都可以在肝俞上治疗。
4.胆俞 第十椎外开一寸半,晚上十一点到半夜一点,胆有问题,尤其是胆结石时在第十椎会有压痛点。治胆病可以在胆俞穴上下针。
膈俞  第七椎外开一寸半
四花灸:肺结核,中医叫肺痨,表现症状:病人会发黃,全身黄,小便黄,眼睛也黄。可以在胆经上治疗。最常用的就是四花灸,胆俞和膈俞的四个穴道同时灸。是治疗肺结核非常好的穴道。
新鲜的杏仁生吃也可以治肺痨。
5.脾俞穴 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脾主四肢,不管肌肉,还是关节痛,风湿痛都可以在脾俞下针,因为土克治水。脾主少腹,少腹在肚脐以下,腹部的水肿胀均可以用脾俞,用强土来治水。可灸可针。
脾脏有问题的时候,很明显的表症就是身重,正常人站立,人的气是往上升的,气就是全身的水液,站在那边,不会感觉到体重。全身气往上升,脚底温热,说明全身都是汽化状态,此时癌症不生。所以脚热就没有癌症。
脾主开胃,小孩厌食可灸脾俞穴。
6.胃俞穴  第十二椎下外开一寸半。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可扎胃俞,再扎胃的募穴中脘,这就是俞募治疗。
胃痛时,足三里、梁丘郄穴可以止痛。足三里还可止呕。
7.三焦俞  第十三椎下外开一寸半,第十四椎外开一寸半是命门穴,命门穴正面是肚脐,
肚脐下二寸的石门穴就是三焦的募穴,
三焦是水道,当三焦有问题时:下利、大便带水、排水,水肿,吃东西不消化、肚子胀满等,可用俞募治疗。用三焦俞跟正面的石门穴可治疗。
黄旭红
会员
会员
  • UID2014961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7
859楼#
发布于:2015-12-05 09: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黄旭红申请签到2015年12月4日《针灸大成》第36课学习心得
3、督俞穴 第六椎下,为诸阳之会,可治疗血癌。如果第六椎有压痛,就是督脉受到伤害,血癌,是因为督脉得不正常的营养所致。
4、膈俞穴 在第七椎下,两个肩胛骨底端与脊椎交接的地方,就是七椎下。血会膈俞,治疗贫血、瘀血、内伤打击造成的内出血都可以用。可针可灸。有的病人口很渴,却不想喝水,那是体内在瘀血的缘故。膈俞就是活血化瘀的穴道。
摔伤,易五脏气乱,可下针天柱、大杼,让气平衡。
5、肝俞与胆俞 第九椎下为肝俞 肝病治下也用募会治疗,先刺肝俞,再刺其门,可针可灸,肺心肝都是两边一起做,四肢上取穴的时候才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第十椎下外开一寸半是胆俞,治疗胆结石,压痛确诊,再针刺治疗。--四花炙  治疗结核病时,胆俞是一个很好的大穴,最常用的四花灸,同时灸膈俞和胆俞。
经外奇穴 消渴穴在第八椎下 治疗糖尿病,可针可灸
6、脾俞穴与胃俞穴 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为脾俞,脾主四肢,四肢上的问题,无论肌肉、关节、风湿等疼痛,都可以在脾俞上下针。小孩不吃东西,脾主开胃。
第十二椎下是胃俞,胃病治此。也是募俞治疗,扎胃俞和中脘。如胃疼,足三里、梁丘郄穴可以痛,足三里也可以止呕。
7、三焦俞与肾俞穴  第十三椎下为三焦俞,第十四椎是命门 命门旁开一寸半是肾俞穴,石募三焦,石门是三焦经的募穴,三焦也为水道,像下利、大便带水、排水、水肿、不消化、肚子胀满等,三焦俞用得很多,也用募会治疗。
梁海霞
会员
会员
  • UID2014766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8
860楼#
发布于:2015-12-05 09: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梁海霞申请
2015年12月4日《针灸大成》第三十六学习心得
隔俞穴(贫血瘀血)
第七椎下,两肩胛骨,底端画条线,跟脊骨交接的地方,就是第七椎叫隔俞穴又叫血会隔俞。
八大会穴:血会隔俞,骨会大杼,脏会中脘,气会膻中,脉会太渊等……
血的会穴,也就是说血病,指贫血,瘀血,内伤打击造成内脏出血。血病,大便是血,小便是血,小便出血可能是肾脏癌,大便可能是大肠癌或痔疮。反正血病治此,出血的病盆血,瘀血的,通通可以治疗。
下面有肝,上面有心,夹在中间,心生血,肝脏血,所以统领全身的血,遇到血症时,可炙可针。血症有许多特定的现在很渴,但不想喝水,因为身体里面有痰血的缘。唐容川著作《血证论》提出久病必瘀的道理,瘀血块就会造成很多特殊的怪病。x光也看不到的。
隔俞是活血化瘀血的穴道,此经络正好是受伤伤到胸部胃经上有瘀血,就下隔俞,胃经上痛也可以下胃经的郄穴梁丘。如摔下来,就是五赃气乱,就下天柱,大抒,让气平衡了,这是最传统,正统的方法。
经外奇穴消渴穴
第八椎下消渴穴这个经外奇穴,可针可灸。
消渴上消,中消,下消是消饮百杯都不能止渴,在胸隔以上,肚脐到胸隔是中消,吃半天还是饿,下消男人会阳不举,女人完全没有性欲,性冷淡。可针可灸。
肝俞与胆俞穴(胆,结石,肺痨)
第九椎脊椎骨两个肩胛骨两个肩胛骨与骨尖端连成一线,与脊椎的交接点是第七椎下,往下是第八椎下,为这是第九椎下,一寸半的距离叫肝俞,肝脏的地方,肝脏后方。肝脏有病,肝病治此。用同样俞募穴,任何脏腑都有募穴与俞穴,俞穴可针可灸。在左右两侧外开一一寸半,下针时或炙时两为心一起同时下针或者同时炙。不管肺,心,肝都是两边一起做,左病右治或右病左治。在四肢上取穴,才有
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治疗中风,下针时先针健侧,再扎患侧。有肝病时第九椎肝俞有压痛点,一压会很痛。一个病在中间,不用仪器也会得到很多健康的信息,下手治疗也可用不同的方法。肝俞也作诊断,也可作治疗,也可确定病是否好了。
第九椎以依序肝,胆,脾,胃,三焦,肾一椎一椎的,全部都是外开一寸半。全身只有肝经过男人的阴器或女人的会阴,治疗所有阴部疾病,内科疾病,如小肠坠下,下脾经的隐白穴,及肝经的井穴,对初病,疝气,脱肠都命缩回,效果很好。积聚痞痛,肝里面肿瘤,有硬块,都在肝俞上治疗。
第十椎外开一寸半就是胆俞,按时症晚上十一点到半夜一点,胆脏有问题在第十椎上有压痛点,尤其是胆结石时压在压痛点很痛,在胆俞上下针,可诊断,没有痛点就是病已好了。
四花炙(膈俞,肝俞)
痨瘵病是病人发黄,全身发黄,小便也黄,眼睛也黄,不容易好,在胆经上治疗,金克木,会在胆上面走,胆治疗结核病,胆俞是一个很好的大穴。压到痛点,就是下针的地方,扎两边的俞穴,最常见的四花灸,就是两个胆俞,第七椎外开一寸半隔俞,四穴同时灸。
脾俞穴与胃俞穴
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脾俞。脾主四肢,四肢上的问题不管肌肉,关节疾病,风湿痛,在肺俞下针,土是治水,可针可灸,表症状身体非常沉重,正常人的气往上升,气就是全身的水液,气上升,人就不会感到沉重。
脚是热的,热气往上升,全身在气化状态。就不会有癌症。脾主胃,小孩不吃东西,灸脾俞,再灸身柱,会让小孩增高。
第十二椎是胃俞。治疗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扎胃俞,用俞募治疗,胃的募穴是中脘,扎正面中脘,再扎胃俞就是俞募治疗法,假没有胃痛足三里,梁丘郄穴,都可以,腑会中脘,胃的会穴中脘,用会郄穴治疗,俞募治疗,最后再加足三里。
三焦俞与肾俞穴
第十三椎外开一寸半就是三焦俞,背后命门,第十四椎外开一寸半就是肾俞。从第十四椎往回,找第一椎,第七椎,第十四椎
媚香
会员
会员
  • UID20169257
  • 粉丝
  • 关注
  • 发帖数
861楼#
发布于:2015-12-05 10:19
你好,想问问你的魔鬼训练班是怎么回事,我可以参加吗
丁敏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7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0
862楼#
发布于:2015-12-05 13: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 丁敏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5日《针灸大成》第37课心得      
1肾俞  肾脏管耳朵。所以耳鸣、耳聋、听力不好,通通是肾脏在管。治疗记忆有问题的时候,或脑部有问题的时候,头发有问题的时候,听力有问题的时候,骨头有问题的时候,通通是在肾治疗。胸无大志,也在肾上治疗。
糖尿病分上消、中消、下消。下消就是在肾脏方面着手。肾管大小便,不单单是管小便,而且管大便。。若身上积水,因肾主水是水脏,所以下半身积水的话,也是肾在管。这里要区分一下,如果是两个脚平均的肿起来是肾脏。如果腿都没有肿,就只是脚踝裸关节肿是心脏有问题。
这个治症非常多。我们用灸的,是腰痛的近取穴,很多人肾俞这里痛,怕针的话,我们用灸。
2气海穴与大肠俞穴(第十五椎下的气海穴。在肚脐正后方第十四椎,旁开一寸半,这是肾俞。下一椎就是第十五椎,外开一寸半,就是气海。像腰痛、靠近肛门这边,治疗痔疮,都可以用。因为这是近取穴。
                           第十六椎下是大肠俞。    我腰痛,痛中间,这是督脉。痛在两边,是膀胱经。所以你要知道经络在那,你才知道如何选择穴道下针啊大肠俞顾名思义,第一个它在腰椎的位置,近取穴也可以治疗腰痛。大肠的问题如便秘、下利都可以治疗。
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形。有的人内科没有病,内脏没有病。但背痛,就痛在十三椎,其它都很好,大便也都很好。
你就帮他针十三椎旁边的俞穴,治疗那一椎的痛。这是第一个。若想加重治疗的时候,你可以在三焦经上的子穴上下针,就是治当椎的痛。
我们知道脾经的子穴是商丘,如果这个病人脾脏都很好,四肢也没有身重,什么也没有,关节也没有痛。就是第十一椎痛,你可以下脾俞以外,也可以下脾经的商丘,一针一下到子穴,第十一椎就开始热,这是我们的导引方法。

  3  关元俞至白环俞穴(  第十七椎外开一寸半叫关元俞。我们在后面、背边下针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治疗妇科、腰痛的病。男人腰痛,女人妇科都在这下针。像子宫肿瘤,我们的近取穴通通可以在这找。 第十四椎以下,通通可以直针下。直针下时,要有点基本常识,不可以下一寸的地方,要下一寸半的地方。那灸也可以,放片生姜做隔姜灸。
                              小肠俞再下来是第十八椎。第十八椎这个穴道就是小肠俞。那小肠俞顾名思义是跟小肠有关系的。像靠近在这个近取穴,腰痛啊,痔疮啊,都一样,几乎很雷同。
                             那第十九椎下,就是膀胱俞。那这个第十九椎下的膀胱俞也一样,除了治疗腰痛以外,小便失禁,妇科的病啊,都可以在这靠近的地方下针。
                                  第二十椎下就是中膂俞。靠近最后屁股、臀部的地方。你可以用灸,用针通通可以。像肾虚、消渴病,大小便的问题、腰痛,女人的赤带白带都可以 。    
                                 白环俞,在第二十一椎下,接近我们的尾椎骨。我们的尾椎骨长三角形,尾椎骨上面突起来的是第二十一椎。从这第二十一堆,外开一寸半,就是白环俞。这个顾名思义,因为是接近阴部的地方,像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女人的白带,通通可以在这治疗。
 4八髎穴与会阳穴            。八髎穴是全身上下最小的穴道。八髎穴有八个点。我们怎么找这八髎穴?上髎呢?从督脉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一寸半的中间,就是七八分的地方,外面是小肠俞,小肠俞和督脉中间的地方是所谓的上髎。上髎统治所有的腰痛,不管你的腰痛在那个部位,都可以治。妇女无法怀孕,想要生小孩,可以灸灸上髎,同时针上髎也可以。阴部的治症,通通可以用上髎穴。上髎穴很小,大概像绿豆这么大。所以,你下针时可以左右找到一个洞,扎到洞里面去约一寸,平常是一寸半的针。
 次髎是在督脉跟膀胱俞的中间。在督脉跟膀胱俞的中间下针。
这八髎统归上髎来管。像阴茎痛、睾丸痛,这是近取穴。从腰到脚麻,都可以下次髎穴。妇人赤白带,书上的治症都很接近.妇人没有怀孕,我们可以在上髎中髎这边做,用灸的.
 中髎穴就是中膂俞跟脊椎骨交接的中间。在一寸半距离的中间是中髎。中髎书上写妇人绝子、不会怀孕、白带很多。八髎穴治症雷同。
再来是下髎,下髎穴在白环俞与督脉的中间。在这些治症,我们可以分开一点。比如说大便下血,大便下血可能是痔疮漏血,也可能是大肠癌,所以大便跟血会混在一起,你可以在下髎这边做。  
会阳,也很少用。会阳在尾椎骨。这是腰俞,这是尾椎骨。中间这个点外开一寸的地方,叫做会阳。
5、附分穴与魄户穴(      膀胱经在上背部分两条。第一条是在督脉外开一寸半,另外一条是从督脉算外开三寸。所以说,膀胱经有两条,一条是一寸半往下走,另一条是三寸往下走。这么大的经络,两排从这一路下去。
    如果从第二椎下外开三寸,这是附分。附分是手足太阳之会,像肩中俞、肩外俞、大杼都可以治疗颈项肩背,这都是一样的治法。
重点是你要知道这条经痛,还是属于膀胱经。第三椎是身柱,外开一寸半是肺俞,从肺俞外开一寸半。从第三椎外开三寸,这个穴叫魄户。我们在介绍手太阴肺经时,我们知道肺藏魄。我们把他叫魄户,是不是跟肺俞靠的很近。所以肺有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在肺俞或魄户下针都可以,同时灸也可以。
6膏肓穴四椎和五椎,我们把五椎分三份,这是二,这是一。从这开始到三寸,叫膏肓。平常膏肓是躲在肩胛骨里面。我们除了治症以外,最常见的就是膏肓痛。我们唯一治疗的方法是放血,针灸都不用。你让他肩胛骨打开来,用手去按。在原来肩胛骨这个地方,
                                    穴跑出来后,你拿三棱针或放血针去刺破皮肤,火罐放上去,把血吸出来,吸出来后,当场就好了。
平常膏肓是无所不治的,灸完膏肓后,如果嘴巴燥渴、嘴唇会干裂,那是因为你的胸腔里面气很旺。这时候你去灸关元,气海,中极,石门、阴交都可以,灸的时候,气就会往下走。或再去灸足三里,足三里灸完就会把这热气往下导。我们最主要是要把热气导到脚里面去。
我讲过脚是热的就没有癌症,脚是热的人就没有心脏病,不会中风。那你灸膏肓后,整个胸腔都是热的,热气停在胸腔是没有用的,还没有达到治病的效果。就需要靠灸少腹的穴道及足三里,让气导到小肠里面去,才会达到治症的效果。。像重病,或当你不知道怎样出手治病时,就灸膏肓。但灸完膏肓后一定要灸足三里。膏肓大部分是用灸和放血
.
黄旭红
会员
会员
  • UID2014961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7
863楼#
发布于:2015-12-05 20:20
   1 肾主骨、藏志,其华在发  骨头、头发、听力的问题都可在肾俞上治疗,也用来治疗下消,也是腰疼的近取穴。
如两个腿肿起来是为肾脏上的病,如果就只是脚踝踝关节肿就是心脏有问题。
气海穴 第十五椎下外开一寸半 腰痛、痔疮,都可近取穴治疗;大肠俞 第十六椎下外开一寸半 内科内脏没有病,但背痛单椎痛,针椎旁边的俞穴,加重治疗可在对应经络子穴上下针,比如病人脾脏很好,四肢,关节也没有痛,就第十一椎痛,可下脾俞,也可下脾经的子穴商丘  大肠俞近取穴可治疗腰痛,便秘,下利.
2 关元俞至白环俞  白环俞在第十七椎下外开一寸半 男人腰痛,女人妇科(如带下病、子宫肌留等)都可治疗。第十四椎以下都可以直针下,直针不可以下一寸的地方,要下一寸半的地方,也可做隔姜灸;小肠俞 第十八椎下外开一寸半 治疗腰痛啊,痔疮等;膀胱俞 第十九椎下外开一寸半 治疗腰痛、小便失禁,妇科;中膂俞 第二十椎下外开一寸半 治疗肾虚、消渴病,大小便、腰痛,女人赤白带;白环俞 在第二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接近尾椎骨,治疗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白带等。
3 八髎穴 全身最小的穴道 上髎在督脉和小肠俞中间的地方,统治所有的腰痛,治不孕及腰部的病 上髎很小,像绿豆大。妇女灸上髎可以助孕;八髎统归上髎来管,次髎 督脉跟膀胱俞的中间,阴茎痛、睾丸痛治疗的近取穴,中髎穴治疗不孕、白带多等病症;
4 附分穴 与魄户 附会在第二椎下外开三寸,是手足太阳之会,可以治疗颈项肩背疼,魄户 第三椎是身柱外开三寸 肺有问题的时候,肺俞或魄户下针,肺俞加魄户有加强效果的作用
5膏肓 膀胱经最重要的穴道 起死回生的妙穴 五椎分三份,上面三分之一开始旁开三寸,叫膏肓,抱着枕头肩胛骨打开,就好找了;放血膏肓无所不治,灸膏肓可灸一百壮到五百壮,灸完胸腔里面气很旺,再去灸关元气海中极石门阴交,气往下走小肠里,灸足三里把热气导到脚。脚是热的就没有癌症心脏病不会中风。灸膏肓胸腔肚子里咕噜叫表示灸对了。膏肓大部分是用灸和放血;用放血针或三棱针刺血后,用罐吸出来,效果很好
刘人中
新手
新手
  • UID2018734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62
  • 社区居民
864楼#
发布于:2015-12-05 20:23
@8班-教官-李宁 @助教-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刘灵中申请签到2015年12月5日《针灸大成》第37课心得                 1、气海穴与大肠俞穴
第十五椎下的气海穴。在肚脐正后方第十四椎,旁开一寸半,这是肾俞。下一椎就是第十五椎,外开一寸半,就是气海。像腰痛、靠近肛门这边,治疗痔疮,都可以用。有人背痛在十三椎,其它都很好。若想加重治疗的时候,你可以在三焦经上的子穴上下针,就是治当椎的痛。就是第十一椎痛,你可以下脾俞以外,这时候,你一下子穴,气血又流回来,回到第十一椎这个地方。这就是单椎痛的治法。大肠俞顾名思义, 第一个它在腰椎的位置, 近取穴也可以治疗腰痛。 大肠的问题如便秘、下利都可以治疗。
2、关元俞至白环俞穴
第十七椎外开一寸半叫关元俞,治疗妇科、腰痛的病。男人腰痛,女人妇科都在这下针。 第十八椎这个穴道就是小肠俞,像靠近在这个近取穴,腰痛啊,痔疮啊,都一样。第十九椎下,就是膀胱俞。那这个第十九椎下的膀胱俞也一样,除了治疗腰痛以外,小便失禁,妇科的病啊,都可以在这靠近的地方下针。第二十椎下就是中膂俞。靠近最后屁股、臀部的地方。你可以用灸,用针通通可以。像肾虚、消渴病,大小便的问题、腰痛。再来是白环俞,在第二十一椎下,接近我们的尾椎骨。我们的尾椎骨长三角形,尾椎骨上面突起来的是第二十一椎。
3.八膠穴:上髎呢:督脉外开1.5寸是膀胱经,一寸半的中间,就是七八分的地方,外面是小肠俞,小肠俞和督脉中间的地方是所谓的上髎。上髎统治所有的腰痛,不管你的腰痛在,阴部的治症,通通可以用上髎穴。次髎是在督脉跟膀胱俞的中间。在督脉跟膀胱俞的中间下针。这八髎统归上髎来管。像阴茎痛、睾丸痛,这是近取穴。中髎穴就是中膂俞跟脊椎骨交接的中间。 在1.5脉的中间。在这些治症,我们可以分开一点。比如说大便下血,大便下血可能是痔疮漏寸距离的中间是中髎。 中髎书上写妇人绝子、不会怀孕、白带很多。下髎穴在白环俞与督脉的中间。比如说大便下血,大便下血可能是痔疮漏       4、附分穴与魄户穴
附分是从颈椎, 这是脊椎第一椎, 这两个交接的地方就是督脉的大椎穴。 从大椎穴下来,第一椎下我们叫陶道。如果从第二椎下外开三寸,这是附分。所以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外开三寸也是膀胱经。这两条全部是膀胱经。第二椎下,就是附分。附分是手足太阳之会,像肩中俞、肩外俞、大杼都可以治疗颈项肩背,这都是一样的治法。重点是你要知道这条经痛,还是属于膀胱经。第三椎是身柱,外开一寸半是肺俞,从肺俞外开一寸半。从第三椎外开三寸,这个穴叫魄户。
5、膏肓穴
整个膀胱经里面, 以膏肓这个穴道最为重要。 第5胸椎下旁开三寸,叫膏肓。这膏肓穴非常好用,但穴位不好找。平常膏肓是无所不治的。这时候你去灸关元,气海,中极,石门、阴交都可以,灸的时候,气就会往下走。
6 、神堂穴至胃仓穴
第五椎下旁开三寸,就是所谓的神堂穴。心俞再过来是神堂。神堂是心脏的大穴。所以你可以说第五椎外开三寸,也可以说是心俞外开一寸半。再来是督俞,第六椎外开一寸半。譩嘻是再外开一寸半,我们在治疗血癌的时候,你可以用针或灸,来帮助督俞,帮助它的效果。所以按照骨头去找。第七椎外开三寸,就是膈关。外开一寸半就是膈俞,外开三寸,就是膈关。治症跟膈俞差不多,像小便黄,大便不好,都可以用。                                                  
游南
新手
新手
  • UID2018506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5
865楼#
发布于:2015-12-05 20: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游南申请签到,2015年12月5日《针灸大成》第37课心得
一、肾俞穴
1、肾主骨,藏志,其华在发;肾管耳朵:耳鸣、耳聋、听力不好、记忆不好是肾脏有问题;
2、肾俞穴可治疗:记忆有问题、脑部有问题、头发有问题、听力有问题、骨头有问题;
3、肾主大、小便,糖尿病下消问题从肾脏方面着手;
4、下半身水肿(两脚平均水肿)是肾脏问题;如果腿没有水肿,只是脚踝关节水肿是心脏问题;
5、腰痛的近期穴,用灸;
二、气海俞与大肠俞
1、气海俞:第十五椎下外开一寸半,近取穴,治疗腰痛、痔疮;
2、大肠俞:第十六椎下外开一寸半;近取穴,治疗腰痛(痛中间是督脉、两边是膀胱经)、便秘、下利;
3、如果没有内科、内脏病,痛哪椎就用哪椎的俞穴治疗;
三、关元俞至白环俞穴
1、关元俞:第十七椎下外开一寸半,治疗腰痛、妇科病;直刺(十四椎以下都可直刺)、可灸;
2、小肠俞:第十八椎下外开一寸半,近取穴,治疗腰痛、痔疮、小肠方面疾病;
3、膀胱俞:第十九椎下外开一寸半,治疗腰痛、小便失禁、妇科病;
4、中膂俞:第二十椎下外开一寸半,肾虚、消渴病、大小便的问题、腰痛、女人赤白带都可治疗;
5、白环俞:第二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接近尾椎骨、阴部;疝气、大小便、腰膝酸痛、妇人白带都可在此治疗;
四、八髎穴与会阳穴
1、八髎穴是全身上下最小的穴道;
2、上髎穴:督脉与小肠俞连线中点,统治所以腰痛,妇女不孕可灸或者针上髎;
3、八髎统归上髎管,像阴茎痛、睾丸病就是近取穴;
4、次髎穴:督脉与膀胱俞连线的中点,从腰到脚麻,可用次髎穴;
5、中髎穴:督脉与中膂俞连线中点,治疗妇人绝子、不会怀孕、白带很多;八髎穴治症雷同;
6、下髎穴:督脉与白环俞连线中点,治疗大便下血(可能是痔疮漏血、也可是大肠癌);
7、妇人没有怀孕,可灸上髎、中髎;
8、会阳穴:在尾椎骨,尾骨端旁开半寸;
五、附分穴与魄户穴
1、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分两条;第一条是在督脉外开一寸半;第二条是从督脉外开三寸;
2、附分穴:第二椎下外开三寸,是手足太阳之会,像肩中俞、肩外俞、大杼穴一样可以治疗颈项肩背;
3、魄户穴:第三椎下身柱穴外开三寸;当肺有问题时,魄户穴、肺俞穴都可下针或灸;
六、膏肓穴
1、膏肓穴:第四椎体下外开三寸,无所不疗;
2、治疗膏肓痛:三棱针刺膏肓穴放血、火罐吸出;
3、平常膏肓穴无所不治,可灸一百壮到五百壮,灸后如果嘴巴燥渴、嘴唇会干裂,因为胸腔里面气很旺,这时可灸关元、气海、中极、石门、阴交,气会往下走,或再灸足三里就会把热气往下导,把热气导到脚里面;
4、脚热的人不会的癌症、心脏病、中风;灸膏肓后整个胸腔都是热的,停留在胸腔没有治疗效果,需要靠灸少腹穴道或足三里,让气导到小肠里面去,才会达到治症的效果;
5、灸膏肓是起死回生之妙穴,灸完膏肓后要灸足三里,把热气导到脚下,不然口干、舌干、嘴唇裂;
6、膏肓穴大都用灸和放血;
七、神堂穴至胃仓穴
1、神堂穴:第五椎下外开三寸,心藏神,所以叫神堂,是心脏大穴;
2、譩譆穴:第六椎体下外开三寸,督俞穴外开一寸半;治疗血癌时可针或灸,有增强督俞的效果;
3、膈关穴:第七椎下外开三寸,外开一寸半是膈俞;治症同膈俞,像小便黄、大便不好都可用;
4、魂门穴:第九椎下外开三寸;
戴春蓉
贫民
贫民
  • UID20184485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7
866楼#
发布于:2015-12-05 20:49
你好
戴春蓉
贫民
贫民
  • UID20184485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7
867楼#
发布于:2015-12-05 20: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5年12月5日《针灸大成》第37课学习心得

肾其华在发,所谓其华在发,就是发容华,,肾气旺,头发黑亮。化疗容易掉头发。
肾脏管耳朵,所以耳鸣,耳聋,听力不好,管记忆。这些都可以在肾俞治疗。
下消就是在肾脏方面着手,肾管大小便,肾气不足时,多便现象,一天俩三次,还拉稀。肾主水,下半身积水也是肾在管。俩个脚平均的肿起来是肾脏,要只是脚踝骨关节肿是心脏问题。
腰痛可以针,灸。近取穴。
气海穴与大肠俞穴
第十五椎下是气海穴,近取穴,像腰痛,痔疮都可以治疗。
第十六椎下是大肠俞穴,近取穴,治疗腰痛,便秘,下利。
特殊情况,内科,内脏,排便都没有问题。就是背痛时,就痛13椎时,针13椎旁边的俞穴,治13椎痛。要加重治疗的时候,可以在三焦经上子穴上下针,就是治当椎的痛。这是导引方法。治单锥痛的治法。
关元俞至白环俞穴
第十七椎外开一寸半叫关元俞,治疗男人腰痛,女人妇科都在这下针。像子宫肌瘤。第十四椎以下,通通可以直针下。可以隔姜灸。
第十八椎下是小肠俞,近取穴治腰痛,痔疮。
第十九椎下是膀胱俞,除了治腰疼以外,小便失禁,妇科的病都可以这里下针。
第二十椎下是中膂俞,针,灸都可以,像肾虚,消渴病,大小便的问题,要痛,女人的赤带白带都可以。
第二十一椎下是白环俞,接近尾椎骨,我们的的尾椎骨长三角形,尾椎骨上面突起来的是第二十一椎,治疝气.大小便.腰背痛,女人的白带,通通可以在这里治疗。
八髎穴与会阳穴
八髎穴是全身最小的穴道。有八个点,分上髎:第十八椎外开七八分的地方,统治所有腰痛,女人不孕,想生娃,针,灸都可以。针一般用一寸针。八髎归上髎来管。
次髎是在督脉很膀胱俞的中间。
中髎穴就是中膂俞跟脊椎骨交接的中间,治妇人绝子,白带很多。
下髎穴在白环俞与督脉的中间,治大便下血,不管是痔疮漏血还是大肠癌,所以大便跟血会混一起,就可以下髎这边做。
会阳在尾椎骨,用的少。
附分穴与魄户穴
膀胱经在背部分俩条,第一条是督脉外开一寸半,还有条是督脉外开三寸。
第二椎下外开三寸是附分。附分是手足太阳之会,像肩中俞,肩外俞,大杼都可以治疗颈项肩背,这都是一样的治法。
第三椎是身柱,外开三寸是魄户,加强治疗肺问题的穴,针,灸都可。
膏肓穴
第五椎上三分之一处外开三寸是膏肓穴。
平时膏肓是躲在肩胛骨里的,找时手要抱着,肩胛骨就打开了。伤膏肓穴治疗唯一方法放血。灸可以灸一百壮到五百壮都可以。再去灸足三里把热气往下导,让气导到小肠里面去,才会达到治症的效果。
神堂穴至胃仓穴
第五椎外开三寸是神堂穴,心脏的大穴。
第六椎外开三寸是噫嘻,治疗血癌时针,灸都有帮助。
第七椎外开三寸是膈关,治小便黄,大便不好,都可以用。
第九椎外开三寸,就是魂门


张鑫
贫民
贫民
  • UID20184211
  • 粉丝2
  • 关注1
  • 发帖数4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868楼#
发布于:2015-12-05 21: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 张鑫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5日《针灸大成》第37课心得
1.肾俞:第十四椎下外一寸半水平,第十四椎有压痛,则肾有病,俞募治疗。肾主骨,藏志,主耳,其华在发。所以当肾气很旺的人就有志,身骨好,听力好,发黑亮。所以骨头、头发、听力的问题都可在肾俞上治,也治疗下消,腰疼(近取穴)。
2.第十五椎外一寸半水平是气海,第十六椎下一寸半水平是大肠俞。可治腰痛、痔疮(近取穴)。
3.第十七椎外开一寸半叫关元俞,第十八椎外开一寸半是小肠俞, 那第十九椎下一寸半水平是膀胱俞,近取穴治腰痛,妇科病,少腹病,痔疮。膀胱俞又治大小便失禁。
4.第二十椎下一寸半水平是中膂俞,第二十一堆下外一寸半水平是白环俞,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女人的白带,都可以在这里治疗。中膂俞又可以治肾虚、消渴病。
5.八髎穴:全身上下最小的穴位。八髎穴有穴位,位于督脉外一寸半(膀胱经)的中间,就是七分半的地方。小肠俞和督脉中间是上髎。上髎统治所有的腰痛。妇女不孕可以针或灸上髎。上髎穴也可以治阴部疾病。用一寸半的针。
次髎在督脉与膀胱俞的中间,治阴茎痛、睾丸痛,近取穴,也可以治从腰到脚麻,妇女不孕。
中髎穴在中膂俞和脊椎骨连线的中间。治妇人绝子、不会怀孕、白带很多。
下髎穴在白环俞与督脉的中间。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血便。八髎穴治症雷同,都治腰痛(近取穴)。
6.附会位于第二椎下外三寸水平,是手足太阳之会,治颈项肩背痛。
魄户位于第三椎下外三寸水平,对肺俞加强作用。
膏肓:位于五椎上三分之一外三寸水平,膀胱经最重要的穴道,起死回生的妙穴,治所有的病。灸完后要将气倒下来。此处同时只能放血。
7.第五椎下外三寸水平是神堂穴,对心俞穴加强。
督俞:位于第六椎下外三寸半,可治血癌。
第七椎下外三寸水平是膈关,对膈俞穴加强。
第九椎下外三寸水平是魂门。
严婷
会员
会员
  • UID2019898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869楼#
发布于:2015-12-05 22: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 2015.12.5《针灸大成》第37课学习心得
16、三焦俞与肾俞穴
穴位:第十三椎外下开一寸半是三焦俞,第十四椎外开一寸半是肾俞;( 临床上扎背针,从第七椎找,也可以从第十四椎找,这是度骨法。)临床表现及运用:石门(肚脐下二寸)是三焦的募穴。三焦是水道,三焦有问题时用俞募治疗(三焦俞跟正面的石门穴)。像水的问题,下利、大便带水、排水,水肿,吃东西不消化、都可以用三焦。治肚子胀满,三焦俞也用得很多。肾主骨,肾又藏志;肾主华发。肾脏管耳朵。在治疗记忆,脑部,头发都是在肾治疗。胸无大志,也在肾上治疗。下消就是在肾脏方面着手,大小便,下半身积水也是肾在管。两个脚平均的肿起来是肾脏。如果只是脚踝裸关节肿是心脏有问题。腰痛的近取穴,怕针的话用灸。
17、气海穴与大肠俞穴。穴位,第十五椎下外开一寸半的气海穴是气海; 第十六椎下外开一寸半是大肠俞;临床表现及运用,气海穴治腰痛、治疗痔疮;背痛在哪椎,下哪椎的俞穴,再下子穴;这是导引方法。是单椎痛的治法。大肠俞也可以治疗腰痛,同时也治便秘、下利。 18、关元俞至白环俞穴 ,穴位,第十七椎下外开一寸半是关元俞。第十八椎下外开一寸是小肠俞;第十九椎下外开一寸是膀胱俞;第二十椎下外开一寸半是中膂俞。第二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是白环俞;临床表现及运用,第十四椎以下直针下,也可做隔姜灸。关元俞治疗妇科、腰痛的病。小肠俞治腰痛、痔疮。膀胱俞治腰痛以外,小便失禁,妇科也可针。中膂俞治肾虚、消渴病,大小便、腰痛,女人的赤带白带都可以。用灸用针都可以。白环俞治像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女人的白带,通通可以。
19、八髎穴与会阳穴 ,穴位,从督脉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是小肠俞,它们中间的地方就是上髎;中髎穴就是中膂俞跟脊椎骨交接在一寸半距离的中间是中髎。下髎穴在白环俞与督脉的中间;会阳在尾椎骨外开一寸的地方;临床表现及运用,这八髎统归上髎来管;上髎统治所有的腰痛,阴部的治症、想要生小孩(灸上髎同时针上髎)。在督脉跟膀胱俞的中间下针,到骨洞下五分;中髎书上写妇人绝子、不会怀孕、白带很多。下髎治大便下血,大便下血可能是痔疮漏血,也可能是大肠癌。
20、附分穴与魄户穴 膀胱经在上背部分两条。第一条是在督脉外开一寸半,另外一条是从督脉算外开三寸。穴位,第二椎下外开三寸是附分。第三椎外开三寸叫魄户;临床表现及运用,魄户是跟着肺俞来的,肺有问题在肺俞或魄户下针都可以,同时灸也可以。
21、膏肓①穴 :穴位,第五椎三分之一的地方旁开三寸叫膏肓;临床表现及运用,无所不疗。警察、情治人员有膏肓痛。膏肓痛代表这个人很卖力。唯一治疗的方法是放血。肩胛骨打开来,用手去按拿三棱针或放血针去刺破皮肤,火罐放上去,把血吸出来当场就好。 灸完膏肓几百壮,再去灸关元,气海,中极,石门、阴交,或再去灸足三里,让气往下走导到小肠里才会达到治症的效果。膏肓大部分是用灸和放血。
 22、神堂穴至胃仓穴,穴位、临床表现及运用,第五椎下外开三寸是神堂穴,心俞外开一寸半,辅助心俞治疗,针灸即可; 第六椎外开三寸是譩嘻,督俞外开一寸半。治疗血癌的时候,可以用针或灸,加强督俞效果; 第七椎外开三寸是膈关,膈俞外开一寸半。小便黄,大便不肠;第九椎外开三寸是魂门,肝俞的外开一寸半。加强肝俞治疗; 第十椎下外开三寸是阳刚穴, 胆俞的外开一寸半。第十一下外开三寸是意舍穴;辅助脾俞,脾藏意,主治腹满虚胀,小便赤黄(因脾主黄色)第十二椎下的胃仓是辅助胃的穴道。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