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敏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7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0
900楼#
发布于:2015-12-06 20:16


1神堂穴至胃仓穴
第五椎棘突下外开三寸为神堂穴,心俞再过来是神堂。神堂是心脏的大穴。
第六椎棘突下外开三寸为譩嘻穴。第七椎棘突下外开三寸为膈关穴,。治症跟膈俞差不多,像小便黄,大便不好,都可以用。
第九椎外开三寸,就是魂门 也是辅助肝脏的,可增加肝俞的效果。
胆俞的外开一寸半,第十椎下外开三寸,就是所谓的阳刚穴
意舍,在第十一椎下,为什么讲意舍,因为脾藏意。主治腹满虚胀。因为脾主少腹,大便滑泻,因为脾脏湿的缘故,脾有问题的时候,湿不守就会进入大肠,就会洞泄。小便赤黄,因脾主黄色,这黄色本来应该在脾里面的!因脾脏比较虚了,所以营养会跟着小便排出来。所以你有很多讯息可以推论出来。呕吐消渴,因脾是在中焦。身热目黄,因脾是黄色的。意舍是辅助脾俞的。
胃仓:第十二椎下外开三寸,也是胃俞外开一寸半。是辅助胃的穴道。


2肓门穴至秩边穴  
第十三椎外开三寸是肓门。我们所谓的乳房就是属于三焦系统,乳疾,在三焦俞、肓门、还有三焦募石门,通通可以用,石门有绝孕的功能。


包括乳癌硬块,通通可以在这里针,或者是灸。
是志室,在第十四椎外开三寸。我平时下针的时候,肾俞,志室都是一起下的,都可帮助肾脏,帮助肾的功能。
3经外奇穴:痞根穴  从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地方,然后你再往下到第十四椎,在这一带找。有个穴道,叫做痞根穴。顾名思义就是痞块之根。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就好像树木有根嘛。在这穴道下针,把根断掉。,还有一个奇穴叫消积穴,这个积,不管是痞块积在那,还是水积在那,还有腹胀,通通可以用消积穴。
第十九椎。这第十九椎外开三寸的地方,是我们的胞肓。胞肓是我们治大小便的近取穴,都是在下焦排泄系统。大便、小便,都可以在胞肓上治疗
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是秩边。秩边穴是很有名的治痔疮的近取穴,你可扎长强、秩边、孔最。孔最是肺经的郄穴,肺跟大肠相表里,还有温溜穴,都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秩边对各种痔疮的效果都很好,临床上我们用的很多


4 承扶穴至委阳穴  臀部这边,你看这股沟这样弯起来,正好在大腿的正中间横纹的这个地方,这个穴道我们就称承扶。
近取穴对坐骨神经痛效果非常好。承扶下针时是用三寸针,一针透进去,一针就到骨头上面。深针才有效果,因为这里肉很多,扎太浅就没效,一定要深针。像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近取穴都可以用。
从委阳往上一寸叫浮郄,浮郄穴常常用在治麻痹不仁,坐骨神经痛。


将承扶和委中,在心里面假想成一条线,找出正中点,就是殷门穴。殷门穴很少下针,因为我们有承扶、委中太好用了,所以殷门这个穴道很少下,‘
委中穴外开半寸两筋之间为委阳穴,淋巴结肿大和腋下肿都可以在委阳穴针刺放血。
痞块或积块,也就是硬块在里面,或气闷在那个地方。我们治肿瘤的时候就是两个字,就是“行阳”,什么叫行阳,就是让阳气流畅。有肿块在这边的时候,因为气积在这边,阳就不行,阳失守的时候,阴就累积。
阴和阳的区分是阳先走,阳走六寸后,阴再走。所以阴和阳永远差六寸的距离。阴就是看得到的东西。像血就是阴,但西医看到血没有看到气。
5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委中是非常有名的大穴。
委中放血 一面墙(人身躯趴在墙上),这是大腿,将脚后跟踮起来。踮起来后,你拿水或米酒,拍拍且打一打委中穴。委中在两筋中间,就会看到有青筋冒出来,你用放血针刺青筋,让它的脏血流出来。
第一个解毒大穴,任何的毒都可以这边解
第二个毒就是麻风病,委中有另一个名称叫血郄,血的郄穴。所以当血里面有毒,通通可以在委中放掉
,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膀胱经是属于阳经。大家都知道,阳经的井荣俞原经合,阳经会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它的五行排列是,金水木火土,委中就是膀胱经的合穴。膀胱经母穴正好在井穴上面,所以我们就把膀胱经的委中,变成膀胱经的母穴,在这个地方做补泻。
临床上,几乎所有的背痛,都可以在委中下针。针委中的时候,手快转是顺经,再慢慢转回来,这是捻转法。用三补、五补、七补、九补都可以,用阳数来补。补完以后,针再提一点点出来,这是右边。而左边呢?这左边,先顺转,再慢慢回,一样用三、五、七、九取阳数,补完再提一点出来,专治背痛。,是背痛,且痛在督脉上面,我们知道要扎后溪。如果病人不是病在脊椎骨上面,而是痛在两侧这边,这时就下委中,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腰背委中求”,腰背有痛、有病的时候,都可以下委中穴。
6担法与截法。在两个穴道中间,一针下去就解掉了。这就叫担法。,病人肩膀痛和手腕痛,扎曲池.
丁敏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7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0
901楼#
发布于:2015-12-06 20: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丁敏申请签到,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1神堂穴至胃仓穴
第五椎棘突下外开三寸为神堂穴,心俞再过来是神堂。神堂是心脏的大穴。
第六椎棘突下外开三寸为譩嘻穴。第七椎棘突下外开三寸为膈关穴,。治症跟膈俞差不多,像小便黄,大便不好,都可以用。
第九椎外开三寸,就是魂门 也是辅助肝脏的,可增加肝俞的效果。
胆俞的外开一寸半,第十椎下外开三寸,就是所谓的阳刚穴
意舍,在第十一椎下,为什么讲意舍,因为脾藏意。主治腹满虚胀。因为脾主少腹,大便滑泻,因为脾脏湿的缘故,脾有问题的时候,湿不守就会进入大肠,就会洞泄。小便赤黄,因脾主黄色,这黄色本来应该在脾里面的!因脾脏比较虚了,所以营养会跟着小便排出来。所以你有很多讯息可以推论出来。呕吐消渴,因脾是在中焦。身热目黄,因脾是黄色的。意舍是辅助脾俞的。
胃仓:第十二椎下外开三寸,也是胃俞外开一寸半。是辅助胃的穴道。


2肓门穴至秩边穴  
第十三椎外开三寸是肓门。我们所谓的乳房就是属于三焦系统,乳疾,在三焦俞、肓门、还有三焦募石门,通通可以用,石门有绝孕的功能。


包括乳癌硬块,通通可以在这里针,或者是灸。
是志室,在第十四椎外开三寸。我平时下针的时候,肾俞,志室都是一起下的,都可帮助肾脏,帮助肾的功能。
3经外奇穴:痞根穴  从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地方,然后你再往下到第十四椎,在这一带找。有个穴道,叫做痞根穴。顾名思义就是痞块之根。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就好像树木有根嘛。在这穴道下针,把根断掉。,还有一个奇穴叫消积穴,这个积,不管是痞块积在那,还是水积在那,还有腹胀,通通可以用消积穴。
第十九椎。这第十九椎外开三寸的地方,是我们的胞肓。胞肓是我们治大小便的近取穴,都是在下焦排泄系统。大便、小便,都可以在胞肓上治疗
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是秩边。秩边穴是很有名的治痔疮的近取穴,你可扎长强、秩边、孔最。孔最是肺经的郄穴,肺跟大肠相表里,还有温溜穴,都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秩边对各种痔疮的效果都很好,临床上我们用的很多


4 承扶穴至委阳穴  臀部这边,你看这股沟这样弯起来,正好在大腿的正中间横纹的这个地方,这个穴道我们就称承扶。
近取穴对坐骨神经痛效果非常好。承扶下针时是用三寸针,一针透进去,一针就到骨头上面。深针才有效果,因为这里肉很多,扎太浅就没效,一定要深针。像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近取穴都可以用。
从委阳往上一寸叫浮郄,浮郄穴常常用在治麻痹不仁,坐骨神经痛。


将承扶和委中,在心里面假想成一条线,找出正中点,就是殷门穴。殷门穴很少下针,因为我们有承扶、委中太好用了,所以殷门这个穴道很少下,‘
委中穴外开半寸两筋之间为委阳穴,淋巴结肿大和腋下肿都可以在委阳穴针刺放血。
痞块或积块,也就是硬块在里面,或气闷在那个地方。我们治肿瘤的时候就是两个字,就是“行阳”,什么叫行阳,就是让阳气流畅。有肿块在这边的时候,因为气积在这边,阳就不行,阳失守的时候,阴就累积。
阴和阳的区分是阳先走,阳走六寸后,阴再走。所以阴和阳永远差六寸的距离。阴就是看得到的东西。像血就是阴,但西医看到血没有看到气。
5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委中是非常有名的大穴。
委中放血 一面墙(人身躯趴在墙上),这是大腿,将脚后跟踮起来。踮起来后,你拿水或米酒,拍拍且打一打委中穴。委中在两筋中间,就会看到有青筋冒出来,你用放血针刺青筋,让它的脏血流出来。
第一个解毒大穴,任何的毒都可以这边解
第二个毒就是麻风病,委中有另一个名称叫血郄,血的郄穴。所以当血里面有毒,通通可以在委中放掉
,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膀胱经是属于阳经。大家都知道,阳经的井荣俞原经合,阳经会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它的五行排列是,金水木火土,委中就是膀胱经的合穴。膀胱经母穴正好在井穴上面,所以我们就把膀胱经的委中,变成膀胱经的母穴,在这个地方做补泻。
临床上,几乎所有的背痛,都可以在委中下针。针委中的时候,手快转是顺经,再慢慢转回来,这是捻转法。用三补、五补、七补、九补都可以,用阳数来补。补完以后,针再提一点点出来,这是右边。而左边呢?这左边,先顺转,再慢慢回,一样用三、五、七、九取阳数,补完再提一点出来,专治背痛。,是背痛,且痛在督脉上面,我们知道要扎后溪。如果病人不是病在脊椎骨上面,而是痛在两侧这边,这时就下委中,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腰背委中求”,腰背有痛、有病的时候,都可以下委中穴。
6担法与截法。在两个穴道中间,一针下去就解掉了。这就叫担法。,病人肩膀痛和手腕痛,扎曲池.
梁海霞
会员
会员
  • UID2014766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8
902楼#
发布于:2015-12-06 20: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梁海霞申请
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第三十八课学习心得
神堂穴与胃仓穴
第五椎下外开三寸,就是神堂穴。它是肺的魄,心藏神,所以神堂是心脏的大穴。
第六椎外开三寸澺嘻,可针可灸。治疗血癌,帮助增加督俞效果。
第七椎外开三寸,就是隔俞,治疗小便黄,大便不好。
第九椎外开三寸,就是魄门,肝藏魂,辅助肝脏,增加肝俞效果。
第十椎外开三寸就是阳刚穴。
第十一椎外开三寸意舍,脾藏意,治疗腹满虚胀,脾主少腹,大便滑泻。因为脾脏湿的缘故。湿不守就会进入大肠,就是洞池。小便赤黄,因为脾虚,所以营养会跟小便排出来。如呕吐消渴,因脾在中焦,身热目黄,意舍是辅助脾俞。
第十二椎下的胃仓是辅助胃的穴道。
肓门穴与秩边穴
第十三椎外开三寸是肓门。
乳房属三焦系统,黄色的营养在三焦经,治疗乳癌,硬块,压痛点下三焦俞,肓门,三焦之募石门。石门绝孕功能,可针3灸。
第十四椎外开三寸就是志室,肾俞加志室一起下针,辅助肾脏功能。
经外奇穴痞根穴
从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地方,再往第十四椎这一带地方找叫痞根穴。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脚上有个奇穴叫消积穴。不管痞块积在哪,或水积在哪,腹胀,通通可以用消积。
第十九椎外开三寸叫胞肓,治疗大小便的近取穴,下焦排泄系统。
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就是秩边。治疗痔疮近取穴治,扎长强,秩边,孔最是肺经的郄穴就,肺与大肠相表里,温溜穴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效果。秩边对各种痔疮都有效果。
承扶穴与委阳穴
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叫承扶穴,近取穴治疗坐骨神经病痛效果非常好,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用三寸针,一针透过去,一针就到骨头上面,扎承扶没有什么危险性。
委中在脚背后面两个筋的正中间。
殷门:将承扶与委中连成一条线的正中点处。
膀胱经是阳经,在膀胱经的外侧,通通是阳经,内侧阴经,外侧的穴道,在肌肉和筋的中间这个穴道就是委阳。
从委阳上一寸就是浮郄穴,所谓别络还有分支,不是大给。治疗活血化瘀,淋巴肿大,麻痹不仁。承扶与委中应用多,殷门与委阳应用少。
委阳穴和委中平行,委阳是太阳经的络穴,足太阳之别络,原络治疗,会用到原穴,肾经上用原络治疗,原穴为病经,治疗络穴在它的表或里经上面。
阳与阴区分
阳走六寸后再走阴,阴是看得到的,如血液。阳是看不到的,如镜上吐口气,气就是水蒸汽。
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
委中穴有一个名称叫血郄,血的郄穴。
当血里面有毒的,通通可以在委中放血。
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阳经的井荣俞经合,金水木火土。阳经的井穴是金,按五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是子,金是母。所以膀胱经是水经。按照原则,补井当补合,补的手法,是遇到母穴是井穴时,因补井当补合,所以就补合穴。膀胱经母穴是井穴上的,把膀胱经委中穴变成母穴。在委中穴做补泻。临床几乎所有背痛都可以在委中穴下针。委中穴是母穴,在委中穴下针,手快转顺经,再慢慢转回来,这是捻转法。用三补,五补,七补,九补都可以阳数来补,补完以后,针再提一点点出来,左边也是这样操作。专治腰背痛,在背部督脉,扎后溪穴。痛在膀胱经扎委中。“腰背委中求”腰背痛下委中穴。委中治疗卡波西肉瘤,麻风病,皮肤病等……
委中因汗多,所以不灸,可放血,下针。
担法与截法
如病人背痛,说痛这一点,和这一点痛,扎对侧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在两个穴道中间,一针下去解掉,这是担法。
张鑫
贫民
贫民
  • UID20184211
  • 粉丝2
  • 关注1
  • 发帖数4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903楼#
发布于:2015-12-06 21: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 张鑫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1.第九椎下外三寸水平是魂门,对肝俞加强。可以治肺病,如肺结核。
第十椎下外三寸水平是阳刚穴,对胆俞加强。可以治胆病(胆结石),俞募治疗。
第十一椎下外三寸水平是意舍,对脾俞加强。可以治少腹病,肾病,四肢上的问题
第十二椎下外三寸水平是胃仓,对胃俞加强。可以治胃病(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俞募治疗。
第十三椎下外三寸水平是盲门,对三焦俞加强。乳房属于三焦,所以治乳癌,三焦募石门也可以用。
第十四椎下外三寸水平是志室,对肾俞加强,可以治骨头、头发、听力的问题,也治疗下消,腰疼(近取穴)。
2.奇穴:痞根穴,位于十三椎下外三寸半下5分左右,有压痛说明有肿瘤,诊断用,也可针。
3.十九椎下外三寸水平是胞肓,近取穴,治大小便等下焦排泄问题。
第二十椎下外三寸水平是秩边,针治各种痔疮效果好,配孔最,长强、温溜。
4.承扶:就近取穴,治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坐骨神经痛,三寸针刺到骨。
殷门:位于承扶和委中中间。
委阳:位于委中外侧,肌肉和筋中间。足太阳的别络。治淋巴肿大(原络治疗)
委中:位于腘窝,活血化瘀大穴,也是解毒大穴,又叫血欷,(放血解毒)。合穴,土,母穴(补井当补合),几乎治所有的背痛,补,如果是督脉痛,则针后溪。放血方法:人前趴在墙上,踮起脚尖,腿绷直,医生手沾水米酒或酒精拍腘窝两,当有青筋露出时,针刺放血。
5.针刺手法中的担法其实是在两个痛点的中间取穴,使用担法因人而异,因部位而异,结合实际情况。
刘凌
新手
新手
  • UID20184209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74
904楼#
发布于:2015-12-06 21: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刘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06日《针灸大成》第38集心得。


22)神堂穴至胃仓穴
1.第五椎下外开三寸,神堂穴。
2.神堂是心脏的大穴。
3.第六椎外开三寸,譩嘻
4.第七椎外开三寸,是膈关
5.第九椎外开三寸,是魂门
6.第十椎下外开三寸,是阳刚穴。
7.第十一椎下外开三寸,是意舍,意舍是辅助脾俞的
8.脾藏意,人体的意志、意念是脾脏在管
9.意舍主治腹满虚胀,为脾主少腹,大便滑泻,因为脾脏湿的缘故,脾有问题的时候,湿不守就会进入大肠,就会洞泄。小便赤黄,因脾主黄色,这黄色本来应该在脾里面的,因脾脏比较虚 了,所以营养会跟着小便排出来
10.第十二椎下外开三寸,是胃仓,是辅助胃的穴道
23)肓门穴至秩边穴
1.第十三椎外开三寸是肓门。
2.乳房属于三焦系统。很多黄色的营养都在三焦。乳疾,在三焦俞、肓门、还有三焦募石门,通通可以用,石门有绝孕的功能。
3.乳癌硬块,通通可以在盲门针或者灸。如果压痛点在盲门的时候,就在三焦俞、肓门下针,这样效果很好。有时候有乳癌,不见得会在盲门有压痛点,但一有压痛点就在这选穴最好。
4.在第十四椎外开三寸,志室
5.下针的时候,肾俞,志室都是一起下的,都可帮助肾脏,帮助肾的功能。
24)经外奇穴:痞根穴
1.从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地方,然后你再往下到第十四椎,在这一带找。有个穴道,叫做痞根穴。
2.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就好像树木有根。如果把树砍了,根不砍,树还是会长出来。所以这个穴道用在诊断上,查有没有肿瘤及治好了没有,同时也可以在这穴道下针,把根断掉。
3.第十九椎外开三寸的地方,是胞肓
4.胞肓是治大小便的近取穴,都是在下焦排泄系统。
5.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是秩边
6.秩边穴是很有名的治痔疮的近取穴,可扎长强、秩边、孔最(肺经的郄穴,肺跟大肠相表里),还有温溜穴,都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
25)承扶穴至委阳穴
1.股沟这样弯起来,正好在大腿的正中间横纹的这个地方,这个穴道我们就称承扶。
2.承扶穴是近取穴,对坐骨神经痛效果非常好。
3.承扶下针时是用三寸针,一针透进去,一针就到骨头上面。深针才有效果
4.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近取穴都可以用承扶
5.膝盖后面打弯的地方,两根筋当中是委中穴。
6.委中穴和承扶穴中间是殷门穴。
7.殷门穴很少下针,因为承扶、委中比较好用。
8.委中穴外侧,在肌肉和筋的中间,这个穴道叫委阳。
9.从委阳上一寸,就是浮郄穴
10.委阳是足太阳经的络穴,足太阳之别络。在原络治疗的时候会用到它
26)殷门与委阳穴
1.浮郄穴常常用在治麻痹不仁
2.委阳又称太阳经的别络。不是正络是别络,所谓别络是指还有分支在这里,不是大络。
3.腋下肿大都可以在委阳上下针
4.治肿瘤的时候要“行阳”,就是让阳气流畅。有肿块,因为气积在这边,阳就不行,阳失守的时候,阴就累积。
5.阴和阳的区分是阳先走,阳走六寸后,阴再走
27)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
1.委中放血是去毒,上身贴住前面,将脚后跟踮起来(脚踮着,这毒血通通会集中在委中穴,可一次把毒血拿掉。),拿水或米酒,拍打委中穴。委中在两筋中间,就会看到有青筋冒出来, 用放血针刺青筋,让它的脏血流出来。
2.委中是中医的第一个解毒大穴,任何的毒都可以这边解
3.对于有传染性的病,放血带手套
4.委中有另一个名称叫血郄,血的郄穴。所以当血里面有毒,通通可以在委中放掉。
5.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膀胱经是属于阳经。阳经的井荣俞原经合,阳经会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它的五行排列是,金水木火土,委中就是膀胱经的合穴。阳经的井穴是金,按照我们五 行来说,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是子,金是母,所以膀胱经是水经,他的妈妈就是金,所以你可以看到任何阳经的井穴都是金。若你在膀胱经的井穴上 补泻,按照原则,补井当补合,补的手法是遇到母穴是井穴的时候,因补井当补合,所以就补合穴。因膀胱经母穴正好在井穴上面,所以我们就把膀胱经的委中,变成膀胱经的母穴,在委中 穴做补泻。
6.几乎所有的背痛,都可以在委中下针。
7.针委中的时候,手快转是顺经,再慢慢转回来,这是捻转法。用三补、五补、七补、九补都可以,用阳数来补。补完以后,针再提一点点出来
8.背痛,痛在督脉上面,要扎后溪。如果是痛在两侧这边,这时就下委中。
9.担法与截法:两根穴位上痛,在两个穴位的中间下针,两个痛点解决掉(比如:病人肩膀痛和手腕痛,扎曲池)
钱蔚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76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201
905楼#
发布于:2015-12-06 22: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1、足太阳膀胱经:->魂门->阳刚->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 (背部膀胱经外支)

魂门:第九椎下旁开三寸,肝俞旁开一寸半。肝藏魂,辅助肝脏,增加肝俞的效果。

阳刚:第十椎下旁开三寸,胆俞旁开一寸半。

意舍:第十一椎下旁开三寸。意舍是辅助脾俞的。主治腹满虚胀(脾藏意,脾脏管人体的意志、意念)、大便滑泻(脾主少腹,脾脏湿不守就会进入大肠,就会洞泄)、小便赤黄(脾主黄色,脾脏虚了,营养会跟着小便排出来)、呕吐消渴(脾在中焦)、身热目黄(脾是黄色的)。

胃仓:第十二椎下旁开三寸。是辅助胃的穴道。

肓门:第十三椎下旁开三寸,三焦俞旁开一寸半。治症乳疾,乳癌硬块。乳房属于三焦系统,辅助三焦俞、肓门、三焦募石门。
治乳癌:压痛点在这的时候,就在三焦俞、肓门下针。

志室:第十四椎下旁开三寸。平时下针的时候,肾俞、志室都是一起下的,都可帮助肾脏,恢复肾的功能。

【经外奇穴】痞根:第十三椎下旁开三寸半到第十四椎一带。痞块之根,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就好像树木有根,如果把树砍了,根不砍,树还是会长出来。所以这个穴道用在诊断上,查有没有肿瘤及治好了没有,同时也可以在这穴道下针,把肿瘤、硬块的根断掉。
【经外奇穴】消积:脚上,治症痞块积在那、水积、腹胀。

胞肓:第十九椎下旁开三寸。近取穴,治症大小便、下焦排泄系统。

秩边:第二十椎下旁开三寸。治痔疮的近取穴。扎长强、秩边、孔最、温溜,都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孔最是肺经的郄穴,肺跟大肠相表里)。秩边对各种痔疮的效果都很好。

2、足太阳膀胱经:->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 (大腿部)
承扶: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正中间。近取穴,对坐骨神经痛效果非常好,治症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承扶下针时用三寸针,一针透进去就到骨头,因为这里肉很多,扎太浅就没效,一定要深针才有效果。

殷门:承扶和委中的正中点,很少用。

浮郄:委阳上一寸。很少用。常用在治麻痹不仁。

委阳:委中向阳侧旁开,在肌肉和筋的中间。委阳是足太阳经的络穴,足太阳之别络(不是正络)。治症淋巴肿大、腋下肿大、活血化瘀。

【原络治疗】阳经有原穴。如果扎针在足太阳经,会在它的里经(肾经)用原络治疗。原穴为病经,治疗的络穴在它的表或里经上面。

行阳:即让阳气流畅。如果是痞块或积块,也就是硬块在里面,或气闷在哪个地方,因为气积在这边,阳就不行,阳失守的时候,阴就累积。
阴和阳的区分是阳先走,阳走六寸后,阴再走。所以阴和阳永远差六寸的距离。阴就是看得到的东西,像血就是阴,阳就是气,而这个气其实就是水蒸气。

委中:膝盖背后(腘中)两个筋的正中间。治症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委中又叫血郄,血的郄穴,是中医的第一个解毒大穴,任何的毒都可以这边解。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临床上几乎所有的背痛,都可以在委中下针。
[卡波西肉瘤]上半身(肚脐上)前胸后背长很多肉瘤,大的跟葡萄一样,肉瘤上有津液流出来。委中放血去毒:病人身躯趴在墙上,将脚后跟踮起来,拿水或米酒拍打委中穴,拍到有青筋冒出来,用放血针刺青筋,让脏血流出来。卡波西肉瘤实际上是与吸毒或小儿麻痹疫苗有关。
[麻风病]病人眉毛、鼻子、头发一块块地掉,身上长很多肿块,会传染。也是在委中放血,效果非常好。
【治疗注意事项】对于有传染性的病,在扎针时,特别是放血时,一定要带手套,如果手上有伤口,碰到就很不好,会被传染。
[背痛]针右腿委中的时候,手快转是顺经(逆转),再慢慢转回来,这是捻转法。用三补、五补、七补、九补都可以,用阳数来补。补完以后,针再提一点点出来。针左腿委中的时候,先顺转,再慢慢回,一样用三、五、七、九取阳数,补完再提一点出来,专治背痛。
“腰背委中求”:腰背有痛、有病的时候,都可以下委中穴。
背痛在督脉上,扎后溪;如果病人是痛在腰背两侧或上下,这时就下委中。

【针刺手法】担法与截法
担法:病痛在两个穴道,一针下在中间就解掉了。如肩膀痛和手腕痛,扎曲池。但不能乱用,下针穴道要记得每个穴位的下针原则。
截法:用在有出血的时候,用截法止血,在出血的位置上一寸下针(下针的时候,用一寸半的针,手比较浅用一寸,腿部用一寸半),下进去后,如果还有出血,再上一寸再下一针,两针下去一定止血。所谓的一寸,是靠近身体的一寸,不是往四肢末梢。
张文杰
贫民
贫民
  • UID2018806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7
  • 社区居民
906楼#
发布于:2015-12-06 23: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文杰申请签到,2015年12月06日《针灸大成》第38集心得。
1.魂门,第9椎下外开3寸为魂门,肝藏魂,增加肝俞肝俞的效果
2.阳刚,第10椎下外开3寸为阳刚,胆俞外开1.5寸
3.意舍  第11椎下外开3寸,平脾俞,脾藏意,意志,意念,脾主少腹,肚子胀满,大便滑泻,脾藏湿,有问题湿进大肠,小便色黄,营养随着排出,所以色黄。
     可以治疗呕吐,消渴中消,身热目黄,意舍辅助脾俞
4.第12椎外开3寸为胃仓  也是辅助胃俞的效果
5.第13椎旁开3寸为肓门,平三焦俞。乳房属于三焦系统,黄色的营养都在三焦。所以乳疾在三焦俞,肓门,三焦募石门,都可以用。石门有绝孕功能。乳癌在此针或灸都可以,有一点压痛点就在这里选穴
6.志室,第14椎下外开3寸  一般肾俞,志室一起下
7.经外奇穴痞根穴   第十三椎下外开3.5寸
痞块,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像大树。用于诊断,有无,治好没有,在此下针,把根(营养)断掉
8.胞肓  第19椎下外开3寸,治疗大小便的近取穴
9.第20椎下的旁开3寸,为秩边,痔疮的近取穴,配合长强,孔最。孔最,溫溜都对痔疮有消炎止痛作用。
10.承扶:臀部正下方横纹处中点,
对坐骨神经痛,背痛,效果好,可下深针
11.殷门:承扶与委中连线中点,很少用
12委阳:委中外旁边肌肉与筋中间,筋的内侧为委阳,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在原络治疗法中用。
13.浮郄:委阳上1寸为浮郄,用于治疗麻木不仁,
委阳,淋巴结肿大可以用委阳,瘀血产生刺痛,活血化淤,痞块,硬块在里面,气闷在里面就两个字"行阳"阳行6寸,阴在走,
14.委中穴  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痒
   具体方法:踮起脚来,用酒精拍打委中穴,等青筋暴露,再放血,
麻风病,传染,严重时会出现头发掉,眉毛掉,带手套也在委中穴放血
委中穴又叫血郄,膀胱经的合穴,
补井当补合,在母穴做补泻,
背痛,在督脉扎后溪
在两边下委中
15针刺手法:担法和截法
a.担法:担水一样,如果承扶委中痛,扎殷门,肩膀,手腕痛,用曲池,
b.截法:在出血时止血
路顺利
贫民
贫民
  • UID20187346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48
907楼#
发布于:2015-12-06 23: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路顺利申请签到,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33、魂门穴
                第九椎下外开三寸。肝藏魂,辅助肝俞,增加治疗肝病效果。
34、阳纲穴
                第十椎下外开三寸
35、意舍穴
                第十一椎下外开三寸。脾藏意,人的意志意念是脾在管。辅助脾俞穴,脾主少腹,脾主黄色,主治腹满虚胀,肚子胀满、大便滑泻(脾脏湿的缘故,脾有问题的时候,湿不守就会进入大肠,就会洞泄。)、小便黄(脾虚则营养守不住)呕吐消渴,因脾是在中焦。身热目黄等可治。
第十二椎下胃仓穴是辅助胃的。
36、肓门穴
                第十三椎下外开三寸。辅助三焦俞,乳房属于三焦系统,黄色的营养在三焦,三焦募穴石门穴有绝育的功能。乳房疾病在三焦俞、肓门穴、三焦募穴石门穴都可治。乳癌、硬块可针可灸,十三椎处一有压痛点灸在三焦俞、肓门穴医治。
37、志室穴
        第十四椎外开三寸。肾腧穴、志室穴一起下,帮助肾脏。
38、经外奇穴  痞根穴
        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处。 痞块之根。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要把根砍掉才不会复发。可帮助看有没有肿块,治好了没有。可下针。
39、胞肓穴
        第十九椎外开三寸。大小便排泄系统疾病都可在此治疗。
40、秩边穴
        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下直针。治疗痔疮的近取穴。用得很多。痔疮可扎长强、秩边、孔最。孔最是肺经的郄穴,肺跟大肠相表里,还有温溜穴,都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
41、承扶穴
        屁股下部横纹处,大腿横纹的中间。近取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三寸针直接扎在骨头上。痔疮、背痛也可以下针
42、殷门穴
        承扶穴与委中穴连线的中点。很少下针。
43、委阳穴
膀胱经外侧是阳经,内侧是阴经。在委中穴外侧,肌肉和筋之间。是足太阳的络穴(别络,分支小支)。淋巴结肿大可针委阳,淤血产生刺痛用活血化瘀的方法,硬块积块则是气郁需要行阳,阳不走则阴累积,阳行6寸阴才会开始走。阴是看得到的,血就是阴,阳看不到,实际就是气,就是水蒸气。
44、浮郄穴
委阳穴上一寸。
45、委中穴
大穴。卡坡西肉瘤,肚脐上部才有,破后白水流出。可委中穴放血去毒。病人贴墙踮脚尖站立,可以看到委中穴青筋冒出来,然后放血针放血。放后三天发现肉瘤没有了。中医解毒大穴。麻风病也是委中放血,传染病放血时要戴手套。委中穴又叫血郄穴,当体内有毒时,可以放血拿掉。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阳经(井荣俞原经合,阳经有原穴,属性是金水木火土,任何阳经的井穴都属金)。阳经井穴是膀胱经的母穴,但是补井当补合。捻转法,顺过去,慢慢回来,补3、5、7、9次,再拉出来一点。腰背痛点,可扎委中穴。
46、针刺手法 担法与截法
担法:比如承扶穴、委中穴痛,则扎中间部位,殷门穴。
截法:出血止血。
[路顺利于2015-12-08 12:16编辑了帖子]
严婷
会员
会员
  • UID2019898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908楼#
发布于:2015-12-06 23: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 2015.12.6《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23、肓门穴至秩边穴 ,第十三椎外开三寸是肓门,乳房就是属于三焦系统。乳疾下针在三焦俞、肓门、三焦募石门,石门有绝孕的功能。乳癌硬块,针灸都行。这里有压痛点就在这选穴最好。在第十四椎外开三寸。肾俞,志室一起下针,帮助肾脏。
24、经外奇穴:痞根穴,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地方,然后你再往下到第十四椎,有个穴道叫做痞根穴。用在诊断上,查肿瘤治好了没有?同时也可以在这穴道下针,把根断掉,第十九椎外开三寸的是胞肓。大便、小便,都可以在胞肓上治疗。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是秩边。秩边穴是很有名的治痔疮的近取穴,你可扎长强、秩边、孔最。孔最是肺经的郄穴,肺跟大肠相表里,还有温溜穴,都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承扶穴至委阳穴 。臀部弯起来在大腿正中间横纹的地方叫承扶。近取穴对坐骨神经痛效果非常好。三寸针一针透进去,一针就到骨头上面。像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近取穴都可以用。在膀胱经的外侧是阳经,内侧就是阴经,委中外侧的穴道委阳(足太阳经的络穴)。从委阳上一寸,就是浮郄穴。
25、殷门与委阳穴 承扶和委的正中点是殷门穴。浮郄穴常常用在治麻痹不仁,用的不多。委阳又称太阳经的别络,像淋巴肿大可以用委阳。治肿瘤的时候就是“行阳”,什么叫行阳,就是让阳气流畅。有肿块在这边的时候,因为气积在这边,阳就不行,阳失守的时候,阴就累积。阴和阳的区分是阳先走,阳走六寸后,阴再走。所以阴和阳永远差六寸的距离。阴就是看得到的东西。像血就是阴,但西医看到血没有看到气。阳就是气,而这个气其实就是水蒸气。你到镜子上吐口气,那个气就是水蒸气。
26、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 委中是非常有名的大穴, 解毒大穴. 可针不灸;解卡波西肉瘤的毒。从肚脐分上半身有,下半身好好的。上半身的肉瘤大的跟葡萄一样有津液流出来,背后也是。委中放血是去毒,将脚后跟踮起来用水或米酒,拍打委中穴,在两筋中间用放血针刺青筋让它的脏血流出来,没有了肉瘤,但病人还是AIDS。AIDS病人可用白虎汤;第二个毒就是麻风病。症状病人眉毛、头发都掉,会传染,身上长很多肿块。委中放血。委中有另一个名称叫血郄,血的郄穴。血里面有毒,脚踮着放毒血; 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膀胱经是属于阳经。因膀胱经母穴正好在井穴上面,所以我们就把膀胱经的委中,变成膀胱经的母穴,在这个地方做补泻。背痛在督脉上面扎后溪,痛在两侧下委中,叫“腰背疼痛委中求”担法与截法 ,针剌的手法:担法、截法。什么叫担呢?在两个痛的穴道中间下针叫担法。比如病人肩膀痛和手腕痛,扎曲池。但遇到禁针的时候则不用此法。
赵芳芳
新手
新手
  • UID20183122
  • 粉丝2
  • 关注3
  • 发帖数8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909楼#
发布于:2015-12-06 23:4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赵芳芳申请签到,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
魂门穴
第九椎外开三寸, 肝藏魂,和肝俞穴一起使用。


阳刚穴
第十椎下外开三寸(胆俞外开一寸半)


意舍穴
在第十一椎下外开三寸(脾藏意)
主治腹满虚胀、大便滑泻(脾有问题湿不守就会进入大肠会洞泄)
脾主黄色,脾虚时黄色会反应在尿液中、眼睛里。


胃仓
第十二椎下外开三寸,辅助治疗胃病


肓门穴

第十三椎下外开三寸乳房属于三焦系统,乳房疾病(如乳癌硬块等)可选用三焦俞穴、肓门穴、石门(三焦经募穴)。当13椎有压痛点的乳癌选此穴效果最好可针可灸

志室穴
第十四椎下外开三寸(肾俞穴外开一寸半)配合肾腧穴一起用
穴(经外奇穴)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向下找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用来判断是否有肿瘤!!用于诊断也可下针(根除肿块)

胞肓穴
第十九椎外开三寸治疗下焦排泄系统的大便、小便问题

秩边穴-痔疮
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一般治疗痔疮选用长强、秩边、孔最。孔最是肺经郄穴,还有温溜穴都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秩边对各种痔疮的效果都很好,临床上我们用的很多。

承扶穴
屁股下边缘正中间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好,3寸针下到骨头之上(下针浅无效)
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近取穴都可以用下针无危险性

殷门(少下针)
承扶穴和委中穴连线中点

委阳穴-膀胱经络穴委中穴旁,肌肉和筋中间
原络治疗中(阳经)使用可治疗淋巴肿大、淋巴肿大

浮郄穴(少用)
委阳上一寸治麻痹不仁

【当瘀血产生刺痛时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当有痞块或积块肿块时(因为气淤积于此,阳不得行),要“行阳”让阳气流畅。】
阴和阳的区分是阳先走六寸后阴再走。所以阴和阳永远差六寸的距离。阴就是看得到的东西(比如血),阳就是看不到的东西(比如气)。

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合穴-属土解毒大穴,任何的毒都可用委中穴。
也可治疗麻风病(传染)委中的另一个名称叫血郄,血的郄穴,意思是可以治疗血里的毒。
放血排毒的方法:人面向墙站立,脚踮起,用水或米酒拍打委中穴,看到青筋起时,戴手套用放血针刺青筋排除脏血.

膀胱经是阳经,其井穴属金为其母穴,要用到合穴作为母穴(补井当补合)委中穴作为母穴可以用来做补泻,可治疗所有的背痛,取阳数快转慢回(顺经络走向)最后在提豆许。--【腰背委中求】

【针刺手法】
担法:用在两痛点连线中间为穴位处,如扁担的支点(例如肩膀和手腕同时痛,可直接扎曲池)截法:用在出血
王岩龙
贫民
贫民
  • UID2018324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8
910楼#
发布于:2015-12-06 23:48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岩龙申请签到,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1.魂门:肝俞外开一寸半。辅助肝脏,增加肝俞的效果。
2.阳刚:胆俞外开一寸半。
3.意舍:脾俞外开一寸半。脾藏意。人体的意志、意念是脾脏在管。脾主少腹,大便滑泻是因为脾脏湿的缘故,湿不守就会进入大肠,就会洞泄。小便赤黄,因脾主黄色,这黄色本来应该在脾里面的,但因为脾脏比较虚了,所以营养会跟着小便排出来。呕吐消渴,因脾是在中焦。身热目黄,因脾是黄色的。意舍是辅助脾俞的。
4.胃仓:胃俞外开一寸半,可以辅助胃的穴道。
5. 肓门,三焦俞外开一寸半。可针可灸。
乳房属于三焦系统。很多黄色的营养都在三焦。乳疾包括乳癌硬块,在三焦俞、肓门、三焦募石门,都可以用,可针可灸,这样效果很好。
6.志室:肾俞外开一寸半。肾俞,志室一起下,都可帮助肾脏的功能。
7. 经外奇穴:痞根穴
痞根穴:从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地方,然后再往下到第十四椎,在这一带找。痞根穴就是痞块之根,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这个穴道用在诊断、治疗、疗效评估上。
8.消积穴,这个积,不管是痞块积在那,还是水积在那,还有腹胀,通通可以用消积穴。穴位在脚上。
9.胞肓:第十九椎下外开三寸。胞肓是我们治大小便的近取穴,都是在下焦排泄系统。大便、小便,都可以在胞肓上治疗。
10.秩边: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秩边穴是有名的治痔疮的近取穴,可扎长强、秩边、孔最。孔最是肺经的郄穴,肺跟大肠相表里,还有温溜穴,都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秩边对各种痔疮的效果都很好。
11. 承扶:后面臀部下缘横纹正中间。
近取穴对坐骨神经痛效果非常好。承扶下针时是用三寸针,要深刺针到骨头上面才有效果。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近取穴都可以用。
12.殷门:承扶和委中连线的中点,就是殷门穴,殷门穴很少下针,只要知道有这个穴道就好。
13.膀胱经是阳经。在腿部,膀胱经的外侧,通通是阳经,内侧就是阴经。
14.委阳:在膝盖后面,委中外侧的穴道,在肌肉和筋的中间。
15.浮郄穴:从委阳上一寸。浮郄穴常常用在治麻痹不仁。浮郄穴很少用,用的比较多的是委阳、委中和后面的承山。
委阳是足太阳经的别络穴。在原络治疗的时候会用到它。所谓别络是指还有分支在这里,不是大络。像淋巴肿大,腋下肿大都可以在委阳上下针。在治症上面,如果是瘀血在里面会产生刺痛。当瘀血产生刺痛时,我们是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
如果是痞块或积块,也就是硬块在里面,或气闷在那个地方,或治肿瘤的时候就是两个字—— “行阳”,就是让阳气流畅。有肿块在这边的时候,因为气积在这边,阳就不行,阳气不走的时候,阴就累积。
阴和阳的区分是阳先走,阳走六寸后,阴再走。所以阴和阳永远差六寸的距离。阴就是看得到的东西。像血就是阴,阳就是气,而这个气其实就是水蒸气。
16. 委中穴:膝盖背后两个筋的正中间(腘中)委中是非常有名的大穴。委中放血是去毒。(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委中放血的方式:人身躯趴在墙上,将脚后跟踮起来。你脚踮着,这毒血通通会集中在这,可一次把毒血拿掉。踮起来后,你拿水或米酒,拍拍且打一打委中穴。委中在两筋中间,就会看到有青筋冒出来,你用放血针刺青筋,让它的脏血流出来。委中有另一个名称叫血郄,血的郄穴。 当血里面有毒,通通可以在委中放掉。委中是中医的第一个解毒大穴,任何的毒都可以解。对于有传染性的病,医生要带手套。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阳经的井荣俞(原)经合,对应金水木火土,所以委中穴的属性为土。膀胱经本身属性为水,则井穴对应为金,为母穴。补井当补合,
游南
新手
新手
  • UID2018506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5
911楼#
发布于:2015-12-06 23: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游南申请签到,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一、魂门穴至胃仓穴
1、魂门穴:第九椎下外开三寸(肝俞穴外开一寸半);肝藏魂,增加肝俞的效果;
2、阳刚穴:第十椎下外开三寸(胆俞穴外开一寸半);
3、意舍穴:第十一椎下外开三寸(脾俞穴外开一寸半);脾藏意(所以叫意舍),人体意志、意念是脾脏在管,主治腹满虚胀;
辅助脾俞穴;
4、胃仓穴:第十二椎下外开三寸,辅助胃的穴道;
二、肓门至秩边穴
1、肓门穴:第十三椎下外开三寸(三焦穴外开一寸半);
2、乳房属三焦系统,乳疾:在三焦俞、肓门及三焦之募石门穴,通通可用,包括乳癌,可针或灸;石门有绝孕的功能;
3、志室穴:第十四椎下外开三寸(肾俞穴外开一寸半),平时肾俞、志室是一起下针的,都可帮助肾脏,肾的功能;
三、经外奇穴:痞根穴
1、痞根穴:第十三椎下外开三寸半与第十四椎下外开三寸半的上下两点连线之间;
2、痞根穴:痞块之根;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像树一样,砍树留根还会再长,用于诊断、检查肿瘤好没好,也可下针,把根断掉;
3、脚上还有个消积穴,不管痞块在哪,水积哪,腹胀,通通可用消积穴;
4、胞肓穴:第十九椎下外开三寸,治大小便的近取穴,下焦的排泄系统;
5、秩边穴: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是痔疮的近取穴,对各种痔疮效果都很好;
6、治疗痔疮:可扎长强、秩边、孔最(肺经的郗穴,肺与大肠相表里,还有温溜穴),都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
四、承扶穴至委阳穴
1、承扶穴:大腿根部臀横纹中点;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坐骨神经痛的近取穴,用三寸针深扎,没有危险;
2、委中穴:腿后背两大筋(股三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中间,即腘横纹中点;
3、殷门穴:承扶穴与委中穴连线的中点;很少下针;
4、委阳穴:在膀胱经委中穴外侧肌肉和大筋中间,太阳经的别络,针灸可活血化瘀,少用
5、浮㕁穴:委阳穴上一寸,常用于治麻痹不仁;少用
6、治疗肿瘤时要行阳,就是让阳气流畅;阴阳区分:阳(气)先走六寸,阴(血)再走;
五、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
1、委中穴放血(去毒):人身躯趴墙上,脚后跟踮起,拿水或米酒拍打委中穴,在两筋中间就会看到青筋冒出,针刺青筋放血(脏血);操作时戴手套预防传染性疾病;
2、委中穴又名血㕁,血的郗穴;所以血中有毒可用委中穴放掉;
3、委中穴是膀胱经合穴,属土;膀胱经母穴为井穴,属金;根据补井当补合原则,委中穴变为膀胱经母穴,在委中穴做补泻;
4、补母穴委中捻转法:快转顺经,再慢回,用三、五、七、九阳数补,补完后提一点,专治背痛(腰背委中求)(
六、担法和截法
1、担法:担即扁担,在两个疼痛穴道中间下针;如病人肩膀痛和手腕痛可针刺曲池穴;
2、病人有两点痛,可以扎对侧,用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用担法就不会那么麻烦,直接扎两痛点中间,即可解决问题;
王芬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1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11
912楼#
发布于:2015-12-06 23:53
@助教-中山-吴泳茵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芬申请签到,2015年12月0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十、足太阳膀胱经
22、神堂穴至胃仓穴
D.魂门:第九椎外开三寸,就是魂门。
肝藏魂,因为在肝脏的旁边,也是辅助肝脏的,可增加肝俞的效果。
E.阳刚穴:再来是胆俞的外开一寸半,第十椎下外开三寸,就是所谓的阳刚穴。
      F.意舍:第十一椎下外开三寸。
      因为脾藏意。人体的意志、意念是脾脏在管,脾主少腹,大便滑泻,因为脾脏湿的缘故,脾有问题的时候,湿不守就会进入大肠,就会洞泄。小便赤黄,因脾主黄色,黄色本应该在脾里面!因脾脏比较虚,所以营养会跟着小便排出来。呕吐消渴,因脾是在中焦。身热目黄,因脾是黄色的。意舍是辅助脾俞的。
     G.胃仓:十二椎下外开三寸。胃仓是辅助胃的穴道。
23、肓门穴至秩边穴
A.肓门:第十三椎外开三寸是肓门。
乳房属于三焦系统。所以乳疾在三焦俞、肓门、还有三焦募石门,通通可以用,石门有绝孕的功能。可以针,或者灸。
B.志室:第十四椎外开三寸。、
肾俞,志室一起下可帮助肾脏的功能。
24、经外奇穴:痞根穴
A.痞根穴:从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地方,然后你再往下到第十四椎,在这一带找。这里有个经外奇穴,叫做痞根穴。
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所以这个穴道用在诊断上,查有没有肿瘤及治好了没有?同时也可以在这穴道下针,把根断掉。
B.胞肓:第十九椎外开三寸是我们的胞肓。
胞肓治大小便的近取穴,都是在下焦排泄系统。
C.秩边:再来是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是秩边。
秩边穴是治痔疮的近取穴,你可扎长强、秩边、孔最。孔最是肺经的郄穴,肺跟大肠相表里,还有温溜穴,都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
25、承扶穴至委阳穴
A.承扶:在我们的臀部正好在大腿的正中间横纹的这个地方,这个穴道我们就称承扶。
近取穴对坐骨神经痛效果非常好。承扶下针时是用三寸针,一针透进去,一针就到骨头上面。深针才有效果,扎太浅就没效,像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近取穴都可以用。
     B.殷门:承扶和委中,在心里面假想成一条线,找出正中点,就是殷门穴。
     C.委阳:膀胱经是阳经,在膀胱经的外侧,在肌肉和筋的中间,这个穴道叫委阳。
     D.浮郄穴:从委阳上一寸,就是浮郄穴。
浮郄穴常常用在治麻痹不仁,
26、殷门与委阳穴
     A.殷门:从承扶跟委中把它假想一条线,正中间的这个穴道就是殷门。
B.委阳:又称太阳经的别络。不是正络是别络,所谓别络是指还有分支在这里,不是大络。
像我们的淋巴肿大,可以用委阳。因为它是在转角的地方,这个三角的地方,腋下肿大都可以在委阳上下针。在治症上面,如果是瘀血在里面会产生刺痛。当瘀血产生刺痛时,我们是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针灸里面穴道很多都可以活血化瘀,处方也很多。

27、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
委中:委中放血是去毒。
委中怎么放血?
人身躯趴在墙上,将脚后跟踮起来。踮起来后,你拿水或米酒,拍拍且打一打委中穴。委中在两筋中间,就会看到有青筋冒出来,你用放血针刺青筋,让它的脏血流出来。
委中是中医的第一个解毒大穴,任何的毒都可以这边解。第二个毒就是麻风病 。
委中有另一个名称叫血郄,血的郄穴。所以当血里面有毒,通通可以在委中放掉。你脚踮着,这毒血通通会集中在这,可一次把毒血拿掉。这个委中放血非常有名。
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膀胱经是属于阳经。大家都知道,阳经的井荣俞原经合,阳经会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它的五行排列是,金水木火土,委中就是膀胱经的合穴。
阳经的井穴是金,按照我们五行来说,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是子,金是母,所以膀胱经是水经,他的妈妈就是金,所以你可以看到任何阳经的井穴都是金。若你在膀胱经的井穴上补泻,这不是整人吗?所以我们按照原则,补井当补合,补的手法是遇到母穴是井穴的时候,因补井当补合,所以就补合穴。
所以,因膀胱经母穴正好在井穴上面,所以我们就把膀胱经的委中,变成膀胱经的母穴,在这个地方做补泻。
临床上,几乎所有的背痛,都可以在委中下针。
委中是母穴,所以针委中的时候,手快转是顺经,再慢慢转回来,这是捻转法。用三补、五补、七补、九补都可以,用阳数来补。补完以后,针再提一点点出来,专治背痛。
病人是背痛 ,且痛在督脉上面,扎后溪。如果病人不是病在脊椎骨上面,而是痛在两侧这边,这时就下委中,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腰背委中求”,腰背有痛、有病的时候,都可以下委中穴。

担法与截法
我们称之为担法、截法。针灸里面有很多有名的担法和截法,这是两种针刺的手法。
什么叫担呢?
     背痛的很难过,很奇怪,病人说“我就是痛这一点和这一点”,你可以扎对侧。用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用担法不用那么麻烦。在两个穴道中间,一针下去就解掉了。这就叫担法。
病人肩膀痛 和手腕痛 ,扎曲池。
截法呢?
如手被砍断了出血。如何用截法止血,在出血的位置上一寸下针。下针的时候,用一寸半的针,像手比较浅用一寸,腿部用一寸半。下进去后,如果还有出血,再上一寸再下一针。我们所谓的一寸,是靠近身体的一寸,不是往四肢末梢。
介绍灸的时候,有一种带状疱疹 。我以腰蛇为例,红红的一条,灸两头,这就是截法。截法就是一截它的话,病就不进了,就堵到了。五行上面来说,心脏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先去治金,病不会
再进了,再去强木,硬把火推到土上,循环就回来了,这是一种截法的观念。
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913楼#
发布于:2015-12-06 23: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 张君娴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心
足太阳膀胱经续
22、神堂穴至胃仓:第五椎外开三寸,是神堂穴。第七椎外开三寸,是膈关穴。第九椎下外三寸是魂门,对肝俞加强。可以治肺病,如肺结核。
第十椎下外三寸水平是阳刚穴,对胆俞加强。可以治胆病(胆结石),俞募治疗。
第十一椎下外三寸水平是意舍,脾藏意,对脾俞加强。意舍主治腹满虚胀,为脾主少腹,大便滑泻,因为脾脏湿的缘故,脾有问题的时候,湿不守就会进入大肠,就会洞泄。小便赤黄,因脾主黄色,这黄色本来应该在脾里面的,因脾脏比较虚 了,所以营养会跟着小便排出来。也可治少腹病、肾病、四肢上的问题。第十二椎下外三寸水平是胃仓,对胃俞加强。可治各种胃病(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俞募治疗。
23、肓门穴至秩边穴:第十三椎下外三寸水平是盲门,对三焦俞可加强。乳房属于三焦系统,所以治乳癌,三焦、肓门、石门均可,三焦募石门也可以用。三焦、肓门可针可灸。第十四椎下外三寸水平是志室,对肾俞加强,可以治骨头、腰痛、遗精、听力的问题,也治疗下消。
24、经外奇穴-痞根穴:从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地方,然后你再往下到第十四椎,在这一带找。有个穴道,叫做痞根穴。有压痛说明有肿瘤,诊断用,也可针。第十九椎下外三寸水平是胞肓,近取穴,治大小便等下焦排泄问题。第二十椎下外三寸水平是秩边,针治各种痔疮效果好,配孔最,长强、温溜。
25、承扶穴至委阳穴:承扶穴在大腿后侧正中线、臀横肌的中点。可就近取穴,治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坐骨神经痛,三寸针刺到骨。
26、殷门与委阳穴:殷门穴位于承扶和委中中间或俯卧,取承扶穴直下6寸。
委阳:位于委中外侧,肌肉和筋中间。足太阳的别络。可治淋巴肿大(原络治疗)。委阳往上一寸是浮郄穴,可治麻郫不仁。
26、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位于腘窝横纹之正中点,活血化瘀大穴,也是解毒大穴,又叫血欷,可放血解毒。是膀胱经的合穴,是阳经,为土,膀胱经的母穴,因膀胱经的母穴在井穴上,按照补井当补合,几乎可治所有的背痛;补,如果是督脉痛,则针后溪。放血方法:人前趴在墙上,踮起脚尖,腿绷直,医生用手沾水、米酒或酒精拍腘窝,当有青筋露出时,针刺放血。“腰背委中求”,腰背有病痛时,都可下委中穴。
担法与截法:两个穴位上痛,在两个穴位的中间下针,两个痛点可以快速解决掉(比如:病人肩膀痛和手腕痛,扎曲池)。但在实际使用中担法因人而异,因部位而异,应结合实际情况。
戴春蓉
贫民
贫民
  • UID20184485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7
914楼#
发布于:2015-12-07 00: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学习心得
神堂穴至胃仓穴
第九椎外开三寸就是魂门,肝藏魂,因为在肝脏旁边,也是辅助肝脏,可增加肝俞的效果。
第十椎下外开三寸,是阳刚穴。
第十一椎下外开三寸,是意舍。脾藏意,人体的意志,意念是脾脏在管,主治腹满虚胀。因脾主少腹,大便滑泻,因为脾脏湿的缘故,脾有问题的时候,湿不守就会进入大肠,就会洞泄。小便赤黄,因脾主黄色,黄色本来应该在脾里面的,因脾脏比较虚了,所以营养会跟着小便排出来。意舍是辅助脾俞的。
第十二椎下的胃仓是辅助胃的穴道。
肓门穴至秩边穴
第十三椎外开三寸是肓门,乳房就是属于三焦系统,很多黄色营养都在三焦,书中的乳疾,在三焦俞,肓门,还有三焦募石门,通通可以用,针,灸都可以。
有乳癌不一定在第十三椎下有压痛点,但一有压痛点就在这选穴最好。
第十四椎外开三寸,是志室。帮助肾的功能。
经外奇穴:痞根穴
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地方,然后再往下到第十四椎位置,有个穴道叫做痞根穴,这个穴道用在诊断上,查有没有肿瘤及治好了没有。
脚上有奇穴叫消积穴,不管痞块积,水积,腹胀,通通可以用消积穴。
第十九椎外开三寸是胞肓。治大小便的近取穴,都是在下焦排泄系统。
第21椎外开三寸,是秩边
。治痔疮的近取穴,对各种痔疮的效果都很好。
承扶穴至委阳穴
承扶穴用三寸针,一针透进去,一针就到骨头上面,深针才有效果。治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近取穴。
殷门穴很少下针。
委阳是足太阳经的络穴,足太阳之别络,原络治疗法时用。可治腋下肿大。
委阳上一寸叫浮郗,常常用在治麻痹不仁。
承扶在近取穴时,是用在治坐骨神经痛,效果很好。
治肿瘤时就是“行阳”就是让阳气流畅,有肿块在这边的时候,因为气积在这边,阳就不行,阳时守的时候,阴就是累积。阴阳差六寸距离,阳先走六寸。阴再走。
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
委中放血是去毒,放血方式,人身躯趴在墙上,将脚后跟踮起来,拿水或米酒,拍拍且打一打委中穴,委中在俩筋中间,就会看到有青筋冒出来,用放血针刺青筋,让脏血流出来。可以治疗Alds.麻风病。
委中是解毒大穴,是血的郗穴。
委中是膀胱经的合穴,补泻都可以。
督脉痛扎后溪。腰背有病痛,都可以下委中穴。
担法与截法
在俩个穴道中间,一针下去就解掉了,这叫担法。如病人肩膀痛和手腕痛,扎曲池。担法用时要有基本常识,俩乳房痛,肚子痛不用担法。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