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其赛
侠客
侠客
  • UID20143846
  • 粉丝1
  • 关注3
  • 发帖数12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915楼#
发布于:2015-11-13 23:56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2015.11.13黄帝内经4-5课学习心得  
脉诊看阴阳:正常人寸脉九分,过则为阳盛,不足为阳虚;尺脉为一寸,如过关脉溢向寸脉离心向掌侧为阴盛,称为溢脉,如尺脉向心延伸距离超过1寸则为阴虚。称为覆脉。无论摸到溢脉还是覆脉,均为胃气已无的脉。
吸入肝肾为阴,吐出心肺为阳。呼吸之间为关脉即脾胃主谷味。受纳腐熟五谷。阴阳脉,浮沉滑。
生气通天论第三
人生天地上下阴阳六合之内。人与自然相通。故人要顺应自然。邪气伤人决定人寿夭。吸气沿督脉走至命门到关元。吐气走任脉,形成一个小周天。天阳(氧气)产生热,此即肾阳为先天之本。
阳气如天之太阳,阳从上卫外
小肠之募关元穴。肺将心之火下沉至小肠;直接饮用的水在胃中即汽化掉或者由小肠走到尿道。而食物中含有的水进入大肠被小肠火汽化。大肠最终将气上输于肺。阳气走表卫外。
1.因于寒者(心与小肠火衰)里寒太盛则阳气不会走表卫外,此即起居如惊,神气浮动。因于寒;
2.因于暑者(心与小肠火太旺)太热伤津则寒咳。此即起居如惊,神气浮动。体如燔炭,汗出而散。话比较多,病在阳明(胃经与大肠经),属纯热。
3.因于湿者(久居湿地或者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工作),湿盛入体伤到头面部阳气的,病人头重如裹,像有紧箍咒。湿气一除,阳气即回头了。若湿热相兼而不得排除,则伤害大小诸筋,而出现挛缩或弛纵,短缩的造成拘挛肌肉萎缩,弛纵的造成痿弱。
4.因于气者 阳气伤了。病人出现肿胀。气伤分为脉伤(脉道不通先肿胀)与形伤(撞伤先痛后肿)。脉(气伤到),形肿。形伤到(撞到肿)再伤到气。
阳气受到损伤,则目不能视(补肝阳气),耳不能闻(补肾阳气)。人的阳气,在大怒时就会上逆阳气全部往头上冲,血随气升入头而淤积于上,与身体其他部位阻隔不通,使人发生中风昏厥。阳气不足则筋纵而不收。看到形完好但不能控制它说明阳气不足。汗出使人偏枯意为阳气不足肌肉萎缩时易汗出不止。
湿热与疣 阳气之开合
皮肤病多为出汗时遇到外邪。汗出见湿(汗出遇湿)则生疣(痤疿),出汗时遇寒气(疱、红疹)。早上多运动练易筋经,晚上少运动。阳气练得很纯精即生神。人的阳气,既能养神而使精神慧爽,又能养筋而使诸筋柔韧。汗孔的开闭调节失常,汗气就会随之侵入,损伤阳气,以致筋失所养,造成身体俯曲不伸。寒气深陷脉中,留连肉#之间,气血不通而郁积,久而成为疮瘘。从腧穴侵入的寒气内传而迫及五脏,损伤神志,就会出现恐惧和惊骇的症象。
阳气(卫),阴血(营),摸脉,脉外是气,脉内是血,柔和最好。
神、魂、魄;四象-阴阳与时长之关系
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魂和魄都是神在管。背后的俞穴是阳气走的地方,募穴是阴气走的地方,阴阳是互相联贯,相互制衡的,阳气不行,发为风疟,风是动的。风为百病之始,也是病终。为外因。来自外在的风,刚开始的时候很好治,不会生病;治脏治腑的时候,如果出现风症(表症现象),则病在退,趋向痊愈。所以人要保持心情安宁、愉悦,如此节气变化也不会伤人。如果病在身体太久,再好的医生也没有办法医治。腑主宣泻,脏主收藏,泻和藏都是靠阳气行的,阳气充足,浊物可以排掉,好的营养可以收藏起来;如果阳不行,好的坏的东西都累积。一天24小时是一个周天循环,阳气受阻,本来好的营养在身体内呆太久了,也会变成不好的东西,浊物就排不出去,肿瘤、病变就是这样形成的。阳不行,阴累积。阳气蓄积,郁阻不通时,也会致死。人身的阳气,白天主司体表:平旦阳气上升,中午阳气最盛,阴也开始生(阳极生阴),进入少阴,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减弱,进入太阴,子时阴极,此时阳开始生(阴极生阳),进入少阳,卯时阳气开始活跃,进入太阳。顺着24小时运作,阴阳慢慢转换,阴低,没法掌握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所以圣人使阴阳平衡无所偏胜,从而达到筋脉调和,骨髓坚固,血气畅顺。如金和木互相制衡,如果大便不通,晚上一点到三点醒来,则木和金不和;三点到五点醒来,则此便秘和肺有关系。中医是看腑可以看到脏,站在外面可以看到里面。我们要想办法让自己正常(哪怕是吃中药),心情保持好,不要乱发脾气。肝是风脏,风邪进入人体引起内环境不稳定。引起肝风内动即伤肝;吃太饱,而筋脉输送力量不够,生痔疮;大杼穴,承山穴。如果抬不动的东西硬抬,会伤到肾。
    大凡阴阳的关键,以阳气的致密最为重要。阳气致密,阴气就能固守于内。阴阳二者不协调,就象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因此,阴阳的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所以阳气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会竭绝。阴气和平,阳气固密,人的精神才会正常。如果阴阳分离决绝,人的精气就会随之而竭绝。
由于雾露风寒之邪的侵犯,就会发生寒热。春天伤于风邪,留而不去,会发生急骤的泄泻。夏天伤于暑邪,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秋天伤于湿邪,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为痿厥病。冬天伤于寒气,到来年的春天,就要发生温病。四时的邪气,交替伤害人的五脏。


伤寒论、五味与五脏气色
春天伤于风邪,会发生泄泻;夏伤于暑气,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秋伤于湿邪,会发生咳嗽;冬伤于寒,春天会发生温病。真寒假热要分清。从里面发的寒症多为夏季饮食不节。从外面伤于寒在冬天。
    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的五味。储藏阴精的五脏,也会因五味太过而受伤,五味,不能太过,过与不及皆为害也。过食酸味伤脾;过食咸味,气劳会使骨骼损伤,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伤到肾,会看到面色黑;过食苦味,脾无法运化营养;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因此五味要调和。


    大凡阴阳的关键,以阳气的致密最为重要。阳气致密,阴气就能固守于内。阴阳二者不协调,就象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因此,阴阳的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所以阳气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会竭绝。阴气和平,阳气固密,人的精神才会正常。如果阴阳分离决绝,人的精气就会随之而竭绝。
由于雾露风寒之邪的侵犯,就会发生寒热。春天伤于风邪,留而不去,会发生急骤的泄泻。夏天伤于暑邪,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秋天伤于湿邪,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为痿厥病。冬天伤于寒气,到来年的春天,就要发生温病。四时的邪气,交替伤害人的五脏。
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五味。储藏阴精的五脏,也会因五味而受伤,过食酸味,会使肝气淫溢而亢盛,从而导致脾气的衰竭;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气积滞;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因此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样,骨气就精强有力。所以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就会长期保有天赋的生命力。
东南沿海如江浙人喜食酸味,无人得胆结石;西方青海吃青盐,饮食厚味却无人得肾结石。预防胆结石吃醋,预防肾结石吃青盐(湖北-郑其赛)
郑其赛
侠客
侠客
  • UID20143846
  • 粉丝1
  • 关注3
  • 发帖数12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916楼#
发布于:2015-11-13 23:58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2015.11.13黄帝内经4-5课学习心得  
脉诊看阴阳:正常人寸脉九分,过则为阳盛,不足为阳虚;尺脉为一寸,如过关脉溢向寸脉离心向掌侧为阴盛,称为溢脉,如尺脉向心延伸距离超过1寸则为阴虚。称为覆脉。无论摸到溢脉还是覆脉,均为胃气已无的脉。
吸入肝肾为阴,吐出心肺为阳。呼吸之间为关脉即脾胃主谷味。受纳腐熟五谷。阴阳脉,浮沉滑。
生气通天论第三
人生天地上下阴阳六合之内。人与自然相通。故人要顺应自然。邪气伤人决定人寿夭。吸气沿督脉走至命门到关元。吐气走任脉,形成一个小周天。天阳(氧气)产生热,此即肾阳为先天之本。
阳气如天之太阳,阳从上卫外
小肠之募关元穴。肺将心之火下沉至小肠;直接饮用的水在胃中即汽化掉或者由小肠走到尿道。而食物中含有的水进入大肠被小肠火汽化。大肠最终将气上输于肺。阳气走表卫外。
1.因于寒者(心与小肠火衰)里寒太盛则阳气不会走表卫外,此即起居如惊,神气浮动。因于寒;
2.因于暑者(心与小肠火太旺)太热伤津则寒咳。此即起居如惊,神气浮动。体如燔炭,汗出而散。话比较多,病在阳明(胃经与大肠经),属纯热。
3.因于湿者(久居湿地或者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工作),湿盛入体伤到头面部阳气的,病人头重如裹,像有紧箍咒。湿气一除,阳气即回头了。若湿热相兼而不得排除,则伤害大小诸筋,而出现挛缩或弛纵,短缩的造成拘挛肌肉萎缩,弛纵的造成痿弱。
4.因于气者 阳气伤了。病人出现肿胀。气伤分为脉伤(脉道不通先肿胀)与形伤(撞伤先痛后肿)。脉(气伤到),形肿。形伤到(撞到肿)再伤到气。
阳气受到损伤,则目不能视(补肝阳气),耳不能闻(补肾阳气)。人的阳气,在大怒时就会上逆阳气全部往头上冲,血随气升入头而淤积于上,与身体其他部位阻隔不通,使人发生中风昏厥。阳气不足则筋纵而不收。看到形完好但不能控制它说明阳气不足。汗出使人偏枯意为阳气不足肌肉萎缩时易汗出不止。
湿热与疣 阳气之开合
皮肤病多为出汗时遇到外邪。汗出见湿(汗出遇湿)则生疣(痤疿),出汗时遇寒气(疱、红疹)。早上多运动练易筋经,晚上少运动。阳气练得很纯精即生神。人的阳气,既能养神而使精神慧爽,又能养筋而使诸筋柔韧。汗孔的开闭调节失常,汗气就会随之侵入,损伤阳气,以致筋失所养,造成身体俯曲不伸。寒气深陷脉中,留连肉#之间,气血不通而郁积,久而成为疮瘘。从腧穴侵入的寒气内传而迫及五脏,损伤神志,就会出现恐惧和惊骇的症象。
阳气(卫),阴血(营),摸脉,脉外是气,脉内是血,柔和最好。
神、魂、魄;四象-阴阳与时长之关系
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魂和魄都是神在管。背后的俞穴是阳气走的地方,募穴是阴气走的地方,阴阳是互相联贯,相互制衡的,阳气不行,发为风疟,风是动的。风为百病之始,也是病终。为外因。来自外在的风,刚开始的时候很好治,不会生病;治脏治腑的时候,如果出现风症(表症现象),则病在退,趋向痊愈。所以人要保持心情安宁、愉悦,如此节气变化也不会伤人。如果病在身体太久,再好的医生也没有办法医治。腑主宣泻,脏主收藏,泻和藏都是靠阳气行的,阳气充足,浊物可以排掉,好的营养可以收藏起来;如果阳不行,好的坏的东西都累积。一天24小时是一个周天循环,阳气受阻,本来好的营养在身体内呆太久了,也会变成不好的东西,浊物就排不出去,肿瘤、病变就是这样形成的。阳不行,阴累积。阳气蓄积,郁阻不通时,也会致死。人身的阳气,白天主司体表:平旦阳气上升,中午阳气最盛,阴也开始生(阳极生阴),进入少阴,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减弱,进入太阴,子时阴极,此时阳开始生(阴极生阳),进入少阳,卯时阳气开始活跃,进入太阳。顺着24小时运作,阴阳慢慢转换,阴低,没法掌握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所以圣人使阴阳平衡无所偏胜,从而达到筋脉调和,骨髓坚固,血气畅顺。如金和木互相制衡,如果大便不通,晚上一点到三点醒来,则木和金不和;三点到五点醒来,则此便秘和肺有关系。中医是看腑可以看到脏,站在外面可以看到里面。我们要想办法让自己正常(哪怕是吃中药),心情保持好,不要乱发脾气。肝是风脏,风邪进入人体引起内环境不稳定。引起肝风内动即伤肝;吃太饱,而筋脉输送力量不够,生痔疮;大杼穴,承山穴。如果抬不动的东西硬抬,会伤到肾。
    大凡阴阳的关键,以阳气的致密最为重要。阳气致密,阴气就能固守于内。阴阳二者不协调,就象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因此,阴阳的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所以阳气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会竭绝。阴气和平,阳气固密,人的精神才会正常。如果阴阳分离决绝,人的精气就会随之而竭绝。
由于雾露风寒之邪的侵犯,就会发生寒热。春天伤于风邪,留而不去,会发生急骤的泄泻。夏天伤于暑邪,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秋天伤于湿邪,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为痿厥病。冬天伤于寒气,到来年的春天,就要发生温病。四时的邪气,交替伤害人的五脏。


伤寒论、五味与五脏气色
春天伤于风邪,会发生泄泻;夏伤于暑气,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秋伤于湿邪,会发生咳嗽;冬伤于寒,春天会发生温病。真寒假热要分清。从里面发的寒症多为夏季饮食不节。从外面伤于寒在冬天。
    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的五味。储藏阴精的五脏,也会因五味太过而受伤,五味,不能太过,过与不及皆为害也。过食酸味伤脾;过食咸味,气劳会使骨骼损伤,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伤到肾,会看到面色黑;过食苦味,脾无法运化营养;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因此五味要调和。


    大凡阴阳的关键,以阳气的致密最为重要。阳气致密,阴气就能固守于内。阴阳二者不协调,就象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因此,阴阳的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所以阳气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会竭绝。阴气和平,阳气固密,人的精神才会正常。如果阴阳分离决绝,人的精气就会随之而竭绝。
由于雾露风寒之邪的侵犯,就会发生寒热。春天伤于风邪,留而不去,会发生急骤的泄泻。夏天伤于暑邪,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秋天伤于湿邪,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为痿厥病。冬天伤于寒气,到来年的春天,就要发生温病。四时的邪气,交替伤害人的五脏。
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五味。储藏阴精的五脏,也会因五味而受伤,过食酸味,会使肝气淫溢而亢盛,从而导致脾气的衰竭;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气积滞;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因此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样,骨气就精强有力。所以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就会长期保有天赋的生命力。
东南沿海如江浙人喜食酸味,无人得胆结石;西方青海吃青盐,饮食厚味却无人得肾结石。预防胆结石吃醋,预防肾结石吃青盐(湖北-郑其赛)
郑其赛
侠客
侠客
  • UID20143846
  • 粉丝1
  • 关注3
  • 发帖数12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917楼#
发布于:2015-11-13 23:59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2015.11.13黄帝内经4-5课学习心得  
脉诊看阴阳:正常人寸脉九分,过则为阳盛,不足为阳虚;尺脉为一寸,如过关脉溢向寸脉离心向掌侧为阴盛,称为溢脉,如尺脉向心延伸距离超过1寸则为阴虚。称为覆脉。无论摸到溢脉还是覆脉,均为胃气已无的脉。
吸入肝肾为阴,吐出心肺为阳。呼吸之间为关脉即脾胃主谷味。受纳腐熟五谷。阴阳脉,浮沉滑。
生气通天论第三
人生天地上下阴阳六合之内。人与自然相通。故人要顺应自然。邪气伤人决定人寿夭。吸气沿督脉走至命门到关元。吐气走任脉,形成一个小周天。天阳(氧气)产生热,此即肾阳为先天之本。
阳气如天之太阳,阳从上卫外
小肠之募关元穴。肺将心之火下沉至小肠;直接饮用的水在胃中即汽化掉或者由小肠走到尿道。而食物中含有的水进入大肠被小肠火汽化。大肠最终将气上输于肺。阳气走表卫外。
1.因于寒者(心与小肠火衰)里寒太盛则阳气不会走表卫外,此即起居如惊,神气浮动。因于寒;
2.因于暑者(心与小肠火太旺)太热伤津则寒咳。此即起居如惊,神气浮动。体如燔炭,汗出而散。话比较多,病在阳明(胃经与大肠经),属纯热。
3.因于湿者(久居湿地或者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工作),湿盛入体伤到头面部阳气的,病人头重如裹,像有紧箍咒。湿气一除,阳气即回头了。若湿热相兼而不得排除,则伤害大小诸筋,而出现挛缩或弛纵,短缩的造成拘挛肌肉萎缩,弛纵的造成痿弱。
4.因于气者 阳气伤了。病人出现肿胀。气伤分为脉伤(脉道不通先肿胀)与形伤(撞伤先痛后肿)。脉(气伤到),形肿。形伤到(撞到肿)再伤到气。
阳气受到损伤,则目不能视(补肝阳气),耳不能闻(补肾阳气)。人的阳气,在大怒时就会上逆阳气全部往头上冲,血随气升入头而淤积于上,与身体其他部位阻隔不通,使人发生中风昏厥。阳气不足则筋纵而不收。看到形完好但不能控制它说明阳气不足。汗出使人偏枯意为阳气不足肌肉萎缩时易汗出不止。
湿热与疣 阳气之开合
皮肤病多为出汗时遇到外邪。汗出见湿(汗出遇湿)则生疣(痤疿),出汗时遇寒气(疱、红疹)。早上多运动练易筋经,晚上少运动。阳气练得很纯精即生神。人的阳气,既能养神而使精神慧爽,又能养筋而使诸筋柔韧。汗孔的开闭调节失常,汗气就会随之侵入,损伤阳气,以致筋失所养,造成身体俯曲不伸。寒气深陷脉中,留连肉#之间,气血不通而郁积,久而成为疮瘘。从腧穴侵入的寒气内传而迫及五脏,损伤神志,就会出现恐惧和惊骇的症象。
阳气(卫),阴血(营),摸脉,脉外是气,脉内是血,柔和最好。
神、魂、魄;四象-阴阳与时长之关系
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魂和魄都是神在管。背后的俞穴是阳气走的地方,募穴是阴气走的地方,阴阳是互相联贯,相互制衡的,阳气不行,发为风疟,风是动的。风为百病之始,也是病终。为外因。来自外在的风,刚开始的时候很好治,不会生病;治脏治腑的时候,如果出现风症(表症现象),则病在退,趋向痊愈。所以人要保持心情安宁、愉悦,如此节气变化也不会伤人。如果病在身体太久,再好的医生也没有办法医治。腑主宣泻,脏主收藏,泻和藏都是靠阳气行的,阳气充足,浊物可以排掉,好的营养可以收藏起来;如果阳不行,好的坏的东西都累积。一天24小时是一个周天循环,阳气受阻,本来好的营养在身体内呆太久了,也会变成不好的东西,浊物就排不出去,肿瘤、病变就是这样形成的。阳不行,阴累积。阳气蓄积,郁阻不通时,也会致死。人身的阳气,白天主司体表:平旦阳气上升,中午阳气最盛,阴也开始生(阳极生阴),进入少阴,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减弱,进入太阴,子时阴极,此时阳开始生(阴极生阳),进入少阳,卯时阳气开始活跃,进入太阳。顺着24小时运作,阴阳慢慢转换,阴低,没法掌握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所以圣人使阴阳平衡无所偏胜,从而达到筋脉调和,骨髓坚固,血气畅顺。如金和木互相制衡,如果大便不通,晚上一点到三点醒来,则木和金不和;三点到五点醒来,则此便秘和肺有关系。中医是看腑可以看到脏,站在外面可以看到里面。我们要想办法让自己正常(哪怕是吃中药),心情保持好,不要乱发脾气。肝是风脏,风邪进入人体引起内环境不稳定。引起肝风内动即伤肝;吃太饱,而筋脉输送力量不够,生痔疮;大杼穴,承山穴。如果抬不动的东西硬抬,会伤到肾。
    大凡阴阳的关键,以阳气的致密最为重要。阳气致密,阴气就能固守于内。阴阳二者不协调,就象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因此,阴阳的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所以阳气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会竭绝。阴气和平,阳气固密,人的精神才会正常。如果阴阳分离决绝,人的精气就会随之而竭绝。
由于雾露风寒之邪的侵犯,就会发生寒热。春天伤于风邪,留而不去,会发生急骤的泄泻。夏天伤于暑邪,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秋天伤于湿邪,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为痿厥病。冬天伤于寒气,到来年的春天,就要发生温病。四时的邪气,交替伤害人的五脏。


伤寒论、五味与五脏气色
春天伤于风邪,会发生泄泻;夏伤于暑气,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秋伤于湿邪,会发生咳嗽;冬伤于寒,春天会发生温病。真寒假热要分清。从里面发的寒症多为夏季饮食不节。从外面伤于寒在冬天。
    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的五味。储藏阴精的五脏,也会因五味太过而受伤,五味,不能太过,过与不及皆为害也。过食酸味伤脾;过食咸味,气劳会使骨骼损伤,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伤到肾,会看到面色黑;过食苦味,脾无法运化营养;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因此五味要调和。


    大凡阴阳的关键,以阳气的致密最为重要。阳气致密,阴气就能固守于内。阴阳二者不协调,就象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因此,阴阳的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所以阳气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会竭绝。阴气和平,阳气固密,人的精神才会正常。如果阴阳分离决绝,人的精气就会随之而竭绝。
由于雾露风寒之邪的侵犯,就会发生寒热。春天伤于风邪,留而不去,会发生急骤的泄泻。夏天伤于暑邪,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秋天伤于湿邪,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为痿厥病。冬天伤于寒气,到来年的春天,就要发生温病。四时的邪气,交替伤害人的五脏。
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五味。储藏阴精的五脏,也会因五味而受伤,过食酸味,会使肝气淫溢而亢盛,从而导致脾气的衰竭;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气积滞;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因此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样,骨气就精强有力。所以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就会长期保有天赋的生命力。
东南沿海如江浙人喜食酸味,无人得胆结石;西方青海吃青盐,饮食厚味却无人得肾结石。预防胆结石吃醋,预防肾结石吃青盐(湖北-郑其赛)
韩辉
侠客
侠客
  • UID2017800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25
918楼#
发布于:2015-11-14 01: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韩辉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3日《黄帝内经》第4、5课学习心得:
阳太少便不及,太过阳就过剩。从脉可看出阴阳。阴太盛阳会虚。超过一寸为覆脉。溢脉或覆脉都是没有胃气的脉。寸脉的地方是阳,心肺的位置,尺脉是阴,是下焦。脉有:浮、沉、滑、涩。吸入是肝肾,是阴,吐出是心肺,是阳,呼与吸之间为脾。
生气通天论
1、五脏六腑和天气是相通的,人要顺服自然。吸气顺着督脉到脊椎骨至命门。命门到关元中间假想有一条线,吸气是小腹在震动。肾脏是先天的,是和天地相通的。失阳气人会折寿。小肠的募穴是关元,小肠的火来自心脏,心之火能下沉到小肠是因为有肺,小肠很热的时候,食物的残渣和水分进入大肠,水会从大肠回到肺,便是肺的气之所在。大肠的津液来自食物的水。我们喝的水在胃中会被气化掉或者由小肠直接排尿。而食物中含有的水进入大肠被小肠之火气化。
2、寒很盛时,阳气不能固表。如里太热,肺里的津液不够,人就会话多,出现阳明症。病在阳明,属纯热,因为里面是纯热状态,热伤及阳明的大肠和胃。当运动出大汗后,又遇到很多湿气,容易产生疣。遇到寒气会起脓包,红疹。
3、中医所说的卫,是卫气,营就是血。气与血是平衡的。摸脉时,如果脉外是气,脉里是血,脉柔和最好,因为这是阴阳很调和的表现。脉中空,是虚,不空是实。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神管魂和魄。背上的俞穴是阳气走的地方,前面的募穴是阴气走的地方,所以阳和阳本身是相通的,互相平衡的。如果俞气不及,阳气不行的时候,会产生风动。风为百病之始,也是百病之终。
4、腑是泻,脏是藏。阳气正,才能排浊物,收集好的菅养。人体24小时是一个循环周期,若阳气受阻,浊物就无法排出,阳气不行,阴就有累积,就会产生阴积,形成病变。清晨阳气开始升,中午最盛,太阳偏西时,阳气减弱。
5、肝是风脏,风邪进入伤肝,吃太饱,筋脉输送力量不够,生痔疮,喝太多,泻痢。人出大力靠肾脏,抬太重了伤肾气和腰椎。大杼、承山、绝骨、都是靠骨的力量完成的。
6、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寒有两种,一种是里寒,由饮食不洁引起。一种是从外来的。表面的热症其实是寒症,吃寒凉药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
7、阴精的产生,来源于对饮食五味的摄取,五脏也会因为过食无味而受到伤害。东南沿海的人爱吃酸,所以当地人很少人得胆结石,青海人食青盐多,当地没人得肾结石。人食五味必相柔和,不可太过。
林金兰
贫民
贫民
  • UID2017577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3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919楼#
发布于:2015-11-14 08:46
@深圳-娄北京 中医魔鬼特训班1班林金兰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3日《黄帝内经》第4,5节课学习心得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难经第3难,阴阳脉诊:手脉寸关尺同身寸一寸,太长了就是过了,就是阴太过了,太少阳不及,太过阳太盛。                阳气论:天地阴阳之间是“六合”,五脏六腑的经络跟天气相通的。阳气就好像天空和太阳一样,人失去阳气会折寿。 中医的观念:小肠的暮是关元,当人体食物进入胃里面,到胃里面咀嚼了以后再进入小肠,小肠里面非常多的火,小肠的火来自心脏,心跟小肠是相通的,心之火能够下沉到小肠,是因为有肺在管它,肺好像一个鼓风一样,把热往下挤,挤到小肠里面去,小肠里面非常热的时候,当食物的残渣跟水分进入大肠以后,火在下面烧,食物的残渣跟水在上面走,水遇到火就汽化了,就好像滚了,人体吐的汽就是蒸汽。                 早上做运动,晚上不要做运动。把阳气练得很纯净就会有神。柔则养经,阳气很柔和的时候,经络都会很柔和,而不会抽筋。如果说阳气该开的时候不开,该合的时候不合,寒气从之乃生大偻,就会得佝髅,弯,就是人弯过来。             中医认为,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魂和魄是神在管。                                春天是风的节气,夏伤于暑,秋天伤于湿,冬天伤于寒。冬天伤到寒,春天才会有瘟病。这个表面上是温热的病,实际上都是寒症。                                      五味:肺—辛辣。肝—酸。肾—咸。 心—苦。脾—甘甜。
刘艳娟
会员
会员
  • UID2017542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7
920楼#
发布于:2015-11-14 13: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4日6,7:天有八风,风向依四季的变化而有不同,由东方吹来的风名“婴儿风”,东南方吹来的风名“弱风”,南方吹来的风名“大弱风”,西南风吹来的风名“谋风”,西方吹来的风名“刚风”,西北方吹来的风名“折风”,北方吹来的风名“大刚风”,东北方吹来的风名“凶风”。人随时都要浸润在八风之中,当环境变化或起居不正常时,身体内阴阳消长不平衡时,病邪就会进入五脏。春天时吹东风,此时伤于此风,病在肝,所以项强、脖子要护好。夏天吹南风,病在心脏,所以胸胁部位要护好。秋天吹西风,病在肺,所以肩背要护好。冬天吹北风,病在肾,邪风会进入骨缝、四肢关节之间。而四季交换的间隔为长夏,属土,病在脾,邪风进入脊。
刘艳娟
会员
会员
  • UID2017542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7
921楼#
发布于:2015-11-14 13:18
刘艳娟(接上面)春天犯病在头部,夏天犯病在心脏,秋天犯病在肩背,冬天犯病在四肢(四肢关节痛大部分冬天受于风)。冬天不要做太多运动,如果冬天不受风寒,春天就不会流鼻血,春天时保护好项就不会生病,夏天不会病胸胁,到了长夏就不会生洞泄里寒,到了秋季不会得疟疾,冬天也不会延伸出麻木痹病。男胸为阴背为阳,女胸为阳背为阴。以横膈为界,横膈以上为阳,是清的地方,横膈以下为阴,是浊的地方,如果大肠的浊气太盛会顺着阳明经冲上去,它不会呆在经络里,会在印堂上,所以阳明头痛扎中脘,让浊气下去。春冬为阴,夏秋为阳。五脏对应五色,肝为青,心为红,脾为黄,肺为白,肾为黑。相生为吉,逆为凶。蔬菜味淡入气,味厚入血。当令的节气要看到当令的颜色,如果是春天,脸色为青,是正常,如果为黑色,则为不正常。五脏之间要互相制衡,拉力平均,相安无事,如果不平均,产生问题,产生问题是病因,要让它变正常则是治疗法则。治疗法则都是来自黄帝内经。肝为青,开窍于目,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鸡——筋,抽筋时吃鸡),其谷麦,其音角,其数八(河图里: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二生火,地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四生金我,地九成之,五十为土),八是阴的极数,其臭臊,肝之果李;心为赤,开窍于耳,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心之果杏;肺为白,开窍门于鼻,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肺之果梨;脾为黄,开窍于口,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脾之果枣;肾为黑,开窍于二阴,其味咸,其类水,其畜黑猪,其谷豆,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肾之果坚果(栗子)。治风湿关节炎用急流水煮药,一下子就冲到脚下去。肠胃吃坏肚子,河水和井水,阴阳水放一起喝下去,不消化或中毒的食物统统吐掉(这是应急用的催吐法)。
慕利敏
新手
新手
  • UID2015150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7
922楼#
发布于:2015-11-14 14: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慕利敏申请签到
第6-7集作业
*水果与海鲜同食,食之过急,阳气不行则会得急性盲肠炎。
*天有八风,筋有五风, 东方 -婴儿风
东南方-弱风
南方-大弱风
西南-谋风
西方-刚风
西北方-折风
北方-大刚风
东北方-凶风.人随时都是要浸润在八风之中,当环境变化或起居不正常时,身体内阴阳消长不平衡时,病邪就会进入五脏。
*东风生于春天,伤在肝,会流鼻血,病在颈项;
南风生于夏伤在心,病在脏,病在胸胁;
西风生于秋病在背,
北风生于冬病在肾,症状表现在腰骨、腿、筋骨;
中央为土,病在脾,脾主少腹。
*黄帝内经讲的是病的源头。
*男人胸为阴背为阳;女人背为阴胸为阳,由此漂浮的尸体判断男女是背朝上为男面朝上为女。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以横膈为界,横膈以上为阳,是清的地方,横膈以下为阴,是浊的地方,如果大肠的浊气太盛会顺着阳明经冲上去,它不会呆在经络里,会在印堂上,因此阳明头痛扎中脘,让浊气下去。
*五脏对应五色,肝为青,心为红,脾为黄,肺为白,肾为黑。相生为吉,相逆为凶。青黑为痛,赤黄为热,白色为寒(望诊)。黑色转青为好转转白为恶化。
蔬果味淡入气分,(肉、中药等)味厚入血分。
*当令的节气要看到当令的颜色,如果是春天,脸色为青,是正常,白色不好,红色为相生之色,如果为黑色,则为不正常。
*五脏之间要互相制衡,拉力平均,相安无事,如果不平均,产生问题,产生问题是病因,要让它变正常则是治疗法则。治疗法则都是来自黄帝内经。肝为青,主筋,开窍于目,其味酸(柠檬天然的酸),属性为木,其畜为鸡(鸡——筋,抽筋时吃鸡肉),其谷为麦,其音角,其数8.
*河图里: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二生火,地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四生金,地九成之;五十为土。
疏肝用酸。
(8是阴的极数,9为阳的极数。)其臭臊,肝之果为李.
*南方赤色为心,开窍于耳,其味苦,属性为火,其畜羊,其谷为黍,其音为徵,其数7,其臭焦,心之果为杏.
*肺为白,开窍门于鼻,主皮毛,其味辛,属性为金,其畜马,其谷稻,其音商,其数9,其臭腥,肺之果梨。
*脾为黄,开窍于口,其味甘,属性为土,其畜牛,其谷稷,其音宫,其数5,其臭香,脾之果枣;
*肾为黑,开窍于二阴,其味咸(海盐),属性为水,其畜黑猪,其谷豆,其音羽,其数6,其臭腐,肾之果坚果(栗子)。拉肚为阳虚,便秘为阴虚。
*人工提炼的东西易成瘾。
冬季脸色暗,若颧骨红则为心脏病。
灸友46391
会员
会员
  • UID2018639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
923楼#
发布于:2015-11-14 14:50
thankyou
徐佩凤
贫民
贫民
  • UID2014428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04
924楼#
发布于:2015-11-14 17: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徐佩凤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4日《黄帝内经》第7—8课学习心得:1天有八风,人随时都浸润在八风之中,当环境突变或起居不正常时或情志郁结不畅或饮食不节,身体内阴阳消长不平衡时,病邪就会趁虚而入,渐渐进入五脏,这就是经五风。如春天时吹东风,人伤于东风,病在肝,病的管道是颈项,受病时先犯头,易生鼻衄。夏季吹南风,人伤于南风,伤及心,邪风进入位置在胸肋,易得胸肋苦满。秋季吹西风,病人受伤在肺,邪风进入位置是在肩背风门,肺俞穴位,易得风疟。冬天吹北风,病发在肾脏,邪风进入位置在腰部肾俞穴,受病在四肢关等,易成麻痹晕厥。四季交换的间隔为长夏,易患脾病,邪风进入位置在背脊十一,十二椎俞部位,易寒下痢。2一个人在一个时节受病,必连累到其它时节也受病。如人在冬季收藏时节不过度运动,消耗体力,则春季不生鼻衄,春季保护好颈项,不使它生病,到夏天就不会胸肋苦满,到夏天就不生洞泄里寒,到了秋天也不会得疟疾,冬天也不会延伸出麻木痹病,下痢而汗失禁不止了。3五脏以胸隔膜为界,胸隔膜以上为阳,主清。胸膈膜以下为阴,主浊。正常人来说浊物只到胸隔这个地方,超过就是反常。比如:正常时大肠的浊气到胸隔这里,现在浊气冲到印室(阳明胃经的部位),就需要扎中脘,把印堂的浊气下引。4春冬病为阴,夏秋病为阳。心是阳中之阳,肺是阳中之阴,肾为阴中之阴,肝是阴中之阳。脾是阴中之至阳。5五脏对应四季的关系:A东方。主青色,通肝,通窍在眼,春季精藏于肝,—旦受病易发惊骇。味为酸,性同鸡,食物:小麦入肝。五音:嘘声。洛数:8,阴数之极意。四时:春。春天人脸上带—点青色是好现象,如看到白色就不好,当令的时节应当看到当季的颜色才算正常。气味腥臭。B南方:主赤色。通心脏,通道在耳,四时:夏,夏季精气入心脏,—旦受病,必及于五脏。心脏有问题是出现在血脉上面。味:苦,食物为羊肉,五音:呵音。洛数;7,为纯阳之数。C中央为黄土色,通脾,通道为口,四时:长夏,长夏时精于脾,脾气最旺,有病必见于舌。味:甘,五畜如牛性,有病必反应在肌肉,五音:宫,洛数:5,味:香。D西方色为白,通肺脏,通气在鼻,有病发在背部,味:辛辣,如同自然界中之金属类,五畜:马性,五谷:稻米,四时:秋,秋季应肺,有病必先见于皮毛,五音:呬声。洛数:9,气味:腥臭。E北方主黑色,通肾脏,通口在尿口与肛门,四时:冬,冬季精藏于肾,有病先见于关节鼠蹊部,味;咸,五畜:猪,五谷:豆类,有病先见骨病,五音:羽,如吹声,洛数为6,为少阴数,气味;腐败之味。
吴泳茵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925楼#
发布于:2015-11-14 18: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吴泳茵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4日《黄帝内经》第6.7课笔记: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天有八风,经有五风。风向依四季变化而有不同:东南弱风,南边大弱风,西南谋风,西边刚风,西北折风,北边大刚风,东北凶风,东边婴儿风。东风生于春,病在肝,病在头,在颈项。南风生病在心,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在腰股,在四肢。 土,病在脾,在脊。如果情志郁结,饮食不当,身体阴阳不平衡时,病邪就趁虚而入,渐入脏,这就是五风,造成病变。四时春盛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秋胜春。
黄帝内经讲得是病源,知道病的源头便可对症作诊断。“精”,乃生命之泉源也,人的根本所在。
阴阳:外为阳,内为阴,人之阴阳,背为阳,腹为阴(男性,胸为阴,背为阳;女性,胸为阳因奶水为淡色以此定为阳,背为阴)。脏腑中,脏者为阴,腑为阳。冬春病在阴,夏秋病在阳,阴阳的中央是长夏为即脾。以人身体为例,心肺为阳,在横膈以上。在横膈以下肝,脾,肾为阴。阳为清,阴为浊,正常人的气是下为浊,上为清,以横膈划分。心是阳中之阳,肺是阳中之阴,肾是阴中之阴,肝是阴中之阳,脾是阴中之至阴。中医看的是如何成为正常人,西医看的是病毒。
望诊时,见青黑为痛,赤黄为热,白为寒。按走向五行来说,相生为吉,相逆为凶。中医是应便医学。河图歌: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二生火,地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四生金,地九成之;五十为土。这与中药有所关联。
东方,肝,色青,通窍于眼,味酸,性如鸡,音嘘,天星为木星,谷类是小麦,数为八,味燥,果实为李;
南方,心,色赤,从耳入心,心有病及五脏,味苦,性如羊肉,音呵,天星为火星,谷类为红米,数为七,味焦,果实为杏;
中央,脾,色黄土,从口可见,舌可见,病显于肌,味甘,性如牛,音呼,天星为土星,谷类为小米,数为5,味香,果实为枣;
西方,肺,色白,通气在鼻,病见皮毛,味辛,性如马,音呬,天星为金星,谷类为稻米,数为九,味腥臭,果实为梨;
北方,肾,色黑,肾主大小便,病见关节,骨,味咸,性如黑猪,音吹,天星为水星,谷类为豆类,数为6,味腐败,果实为坚果(粟子等)。
人的身体阴阳要平衡,要按四时节律来生活。
灸友50511
新手
新手
  • UID2019051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1
926楼#
发布于:2015-11-14 18: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2日2,3:三脉:太冲(肝经)、冲阳(胃经)、太溪(肾经)。太冲脉盛,肝气旺,木生火,心脏加速,七的倍数28天,奶水=月事,奶水是肺白,初乳黄色,本源来自脾胃,脾脏受五味,再输送到肺, 出来白色,受心脏影响,心和火互相制
灸友50511
新手
新手
  • UID2019051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1
927楼#
发布于:2015-11-14 18: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2日2,3:三脉:太冲(肝经)、冲阳(胃经)、太溪(肾经)。太冲脉盛,肝气旺,木生火,心脏加速,七的倍数28天,奶水=月事,奶水是肺白,初乳黄色,本源来自脾胃,脾脏受五味,再输送到肺, 出来白色,受心脏影响,心和火互相制
刘艳娟
新手
新手
  • UID2019051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1
928楼#
发布于:2015-11-14 18: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2日2,3:三脉:太冲(肝经)、冲阳(胃经)、太溪(肾经)。太冲脉盛,肝气旺,木生火,心脏加速,七的倍数28天,奶水=月事,奶水是肺白,初乳黄色,本源来自脾胃,脾脏受五味,再输送到肺, 出来白色,受心脏影响,心和火互相制
刘艳娟
新手
新手
  • UID2019051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1
929楼#
发布于:2015-11-14 18: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
2015111467:天有八风,风向依四季的变化而有不同,由东方吹来的风名“婴儿风”,东南方吹来的风名“弱风”,南方吹来的风名“大弱风”,西南风吹来的风名“谋风”,西方吹来的风名“刚风”,西北方吹来的风名“折风”,北方吹来的风名“大刚风”,东北方吹来的风名“凶风”。人随时都要浸润在八风之中,当环境变化或起居不正常时,身体内阴阳消长不平衡时,病邪就会进入五脏。春天时吹东风,此时伤于此风,病在肝,所以项强、脖子要护好。夏天吹南风,病在心脏,所以胸胁部位要护好。秋天吹西风,病在肺,所以肩背要护好。冬天吹北风,病在肾,邪风会进入骨缝、四肢关节之间。而四季交换的间隔为长夏,属土,病在脾,邪风进入脊。春天犯病在头部,夏天犯病在心脏,秋天犯病在肩背,冬天犯病在四肢(四肢关节痛大部分冬天受于风)。冬天不要做太多运动,如果冬天不受风寒,春天就不会流鼻血,春天时保护好项就不会生病,夏天不会病胸胁,到了长夏就不会生洞泄里寒,到了秋季不会得疟疾,冬天也不会延伸出麻木痹病。男胸为阴背为阳,女胸为阳背为阴。以横膈为界,横膈以上为阳,是清的地方,横膈以下为阴,是浊的地方,如果大肠的浊气太盛会顺着阳明经冲上去,它不会呆在经络里,会在印堂上,所以阳明头痛扎中脘,让浊气下去。春冬为阴,夏秋为阳。五脏对应五色,肝为青,心为红,脾为黄,肺为白,肾为黑。相生为吉,逆为凶。蔬菜味淡入气,味厚入血。当令的节气要看到当令的颜色,如果是春天,脸色为青,是正常,如果为黑色,则为不正常。五脏之间要互相制衡,拉力平均,相安无事,如果不平均,产生问题,产生问题是病因,要让它变正常则是治疗法则。治疗法则都是来自黄帝内经。肝为青,开窍于目,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鸡——筋,抽筋时吃鸡),其谷麦,其音角,其数八(河图里: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二生火,地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四生金我,地九成之,五十为土),八是阴的极数,其臭臊,肝之果李;心为赤,开窍于耳,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心之果杏;肺为白,开窍门于鼻,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肺之果梨;脾为黄,开窍于口,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脾之果枣;肾为黑,开窍于二阴,其味咸,其类水,其畜黑猪,其谷豆,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肾之果坚果(栗子)。治风湿关节炎用急流水煮药,一下子就冲到脚下去。肠胃吃坏肚子,河水和井水,阴阳水放一起喝下去,不消化或中毒的食物统统吐掉(这是应急用的催吐法)。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