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楼#
发布于:2015-12-15 17: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王亚娜申请签到。《针灸大成》2015年12月15号47课学习心得。
足少阳胆经: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就是我们的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肝脏是木,它能把浊物排掉,可以转化让人体受用的东西。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会进入肠里,浊物进入胆时就是进入木,然后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就会强。 治胆的方法就是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临床上,胆有问题时会有呕吐,口苦。 曈子髎:胆经的第一个穴道。眼珠的后方,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治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治偏头痛时可透到率骨。很少灸。 眼翳:从睛明开始的是太阳经热,从眼角过来的是胆经的问题,从眼下方往上生的是阳明胃经的湿热。 听会:耳朵骨缝最下端。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张口有凹陷处。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这三个穴道下针,方向是直直的进去,都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插提法。治耳鸣,耳聋。 上关:又叫客主人,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上关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治头痛,齿痛。下针不能太深。 颔厌: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再往下一寸就是颔厌。治头痛,目昡。 曲鬓跟耳朵很接近,在这上面有个动脉,发际这边也有个动脉,把它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这些都是治头痛的穴位。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治偏头痛是可在痛点上下针。 率谷: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治:偏头痛,小儿惊风。 完骨:在天柱与天容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治颈项强痛,头痛。 阳白:在前额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曈孔直上,眉上一寸。下法是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叫做阳白透鱼腰。因为眉毛像条鱼一样,所以叫阳白透鱼腰。阳白透鱼腰是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是眼睛痛,内障,阳白也可治前额痛,目眩。 |
|
931楼#
发布于:2015-12-15 22: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赵菲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学习心得 (接上次课) 足少阳胆经 一、概述 胆在中医五行属木,木火土金水,相生就是正常。 肝脏属木,可以把浊物排掉,吸收转化,让人体受用。木生火,不断将木头给心脏,心脏就有火继续燃烧,心脏就有热量。肝脏将好的营养吸收后,变成血,浊物进入胆,再进入肠,消化能力更强。 香水瓶子,上面有个可以按的喷头,喷头相当于胆,瓶身相当于肝。当喷头堵塞的时候,不要将喷头去掉,应当增加心脏的压力,喷头就会喷出水来。心脏的心包膜直接络到胆上面,心脏搏动,胆汁也会喷出来。 治疗胆的问题,关键是强心脏,同时配合把肝脏的浊物清出来,增加肝的代谢。 切掉胆,胆总管和肝脏相连,胆汁就会积聚在里面,15年就会变成结石。身体的脏器,尽量保持原装,不要随便拿掉。 事物看反,一般多是胆囊的问题,胆囊反多导致。 口苦、呕吐,嘴巴苦,多是胆的问题,阳木生火。 二、经穴 1.瞳子髎穴 眼角后面有个骨头凹陷。 一般此穴加上太阳穴(1)放血:治疗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 (2)针刺:治疗偏头痛。多太阳透率谷。 眼睛长翳的治疗:(1)从睛明穴到瞳孔-太阳经热 (2)从太阳穴到瞳孔-胆经 (3)下眼球到上面瞳孔-胃经湿热 (4)从阳白穴到瞳孔-胆经 根据翳生长的方向,判断是在哪条经上面,再选择针刺穴位。 2.听会穴 耳屏穴前,张口下方的凹陷处。一般直直进针,多上下提插,不捻转。 3.上关穴(客主人) 面部高骨下的凹洞。 近取穴治疗耳聋耳鸣时,压痛点最明显的穴位-阿是穴。 阿是穴的精神:不是哪痛针哪,关键是当穴性雷同的时候,找最痛点治疗。 4.颔厌穴 头维穴下1寸。 靠近耳朵边的-三焦经,往外-胆经 5.率谷穴 耳朵最高点上方一寸半。 一般耳部、头部的穴位,越靠近头部治疗头痛;靠近耳朵,治疗耳病。 治疗偏头痛:瞳子髎穴透率谷穴。具体方法:先针到瞳子髎,用三寸针,捻转针得气后,把针提到皮层,手摸率谷,针顺着率谷的方向透刺,透过去,头痛消失。一般多在头痛发作的时机治疗效果好。 6.完骨穴 天柱穴与天容穴中央。 7.阳白穴 眉毛跟发际中间位置。 一般阳白穴透鱼腰穴。 |
|
932楼#
发布于:2015-12-15 22: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李晓静 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一、足少阳胆经 胆经的走向: 胆是属木。 木火土金水就是相生,相生就是正常的,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是的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肝、心、脾、肺、肾五脏就是阴;所有的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是阳。 木生火,怎么生: 心脏外面有心包,心包也是相火,肝是木,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肝像树木一样,可把人体的排泄物吸收转化让人体受用的东西进入心脏。心脏是火,肝把木不断丢给火,火不断的烧,所以心脏的热能就是这样来的。但是这样还不够,心脏搏动的时候会产生速度。 香水瓶就是肝脏,喷头就是胆,心包膜直接络到胆上面,所以心脏不断的博动,这动作不断的打到胆,所以胆受到压力时,胆汁喷出来是一阵阵的。胆汁喷出来的速度,就是心脏的速度。 治胆的方法: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让多一点胆汁从后面去推它。 胆像是一个袋子状连到十二指肠。如果把胆拿掉,胆上面有条神经通到心包,心包就是靠这个神经在推动胆。总胆管连到跟肝,如果把胆切掉,胆汁就会慢慢累积在里面,开到完后十五年后,里面会有个硬块像钢铁一样,非常的硬。最后变成肝结石。保持原装的最好,不要去随便拿掉。 比如有个小孩阅读的时候会把“b”读成“d”,是因为小孩小时候一直吐,把胆囊袋吐得反过去,看东西就会左右反过来。 临床上,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 因为木烧焦以后都是苦味。 1、瞳子髎穴——瞳子髎这个穴道又称为太阳穴,就是眼角后方有个骨头,骨头复方有个凹洞就是太阳穴。胆经的第一个穴道。太阳穴下针,用一寸针,扎半寸就到了,五分,不要扎很深。可以下针,临床最多是放血,像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在太阳穴放血。下针最常用的就是偏头痛。有个很有名治疗偏头痛的治法就是从太阳透率谷。这个穴道很少灸,灸肿了会有个疤在这边。 看眼科: A、有内翳(白衣)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那边,这是阳明经的经热湿热。 B、如果从眼角这过来是胆经的问题。 C、如果是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这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热造成的。 D、若从上面下来的,一般来说还是胆,因为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阳白穴,最靠近这个地方。 眼科治症:有翳膜的时候,翳膜由外往内延生——扎太阳,从睛明穴往外延生——扎睛明穴,由下往上延生——扎承泣穴、四白穴,近取穴、巨髎等近取穴。 2、听会穴——到耳朵骨缝最下端的听会 耳门、听宫穴、听会穴,都是张口下针,下针方式直进,方向是直直的进去,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提几下就可以了。 治疗耳鸣:如果耳鸣是外来的,比如潜水起来之后耳鸣,需要回到潜水的地方,慢慢的起来,适应水的压力就好了。乐器声音大等造成的耳鸣,回到原来的环境,慢慢从声音很大声到慢慢小声,让耳朵来适应就好了;如果身体里虚的耳鸣,一般都是肾的问题,先补肾,同时在经络上取穴,辅助它,让它慢慢的回复。 3、上关——客主人,上关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在这前面有一个高骨,高骨下的凹洞,就是下关,跨过这个骨头的凹谷就是上关。 上关穴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太深针,以前是禁针。近取穴治耳朵耳鸣的。治疗耳鸣的穴道很多,找阿是穴,以最痛的点来治疗,这是选择下针的原则。 经络的走向非常重要,因为这些穴道用的不多,临床上都是放血。 4、颔厌——在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再往下一寸就是颔厌。 侧面看时,在耳朵旁边一圈的,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再外面这一圈,这一整侧都属于胆经。 从正面看的时侯,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这一侧通通是胆经。三焦经的时候,就在耳朵后面。 5、曲鬓——跟耳朵很接近,在发际这边有个动脉,这两个穴道找到以后,把它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那治症的时候,都是治疗头痛。 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 6、率谷——从耳朵旁边跟头连到的这个交接的点这边,再往上就是两寸。那如果是耳朵尖端往上是一寸半。这个穴道是率谷。 针灸治偏头痛是立竿见影的。 太阳透率谷——很有名的针法治疗偏头痛,一针透到率谷穴,用三寸针,扎到瞳子髎捻一捻,再把针提起来,不要拔出来,提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率谷在耳朵的正上方,这有个骨缝。把针倒过来以后,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去。要先在对侧下一针合谷,会有麻醉效果。面口合谷收。在病人发病,痛时,就是下针的最好的时机。如果没有针,用手按也是有效果的。 7、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 8、阳白穴——阳白穴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在眼睛瞳孔眉毛的上方。 阳白常常下针。阳白穴的下法是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这叫做阳白透鱼腰。阳白透鱼腰是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是眼睛痛,或有内障都可以在这治。也可以在经络的子穴上或母穴上,一样可以治疗头痛。 |
|
933楼#
发布于:2015-12-15 22: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聂君芝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针灸大成》47课学习心得
足少阳胆经 肝阴木生心阴火,胆阳木生小肠阳火,临床上把胆囊切掉十五年以后会形成肝结石,当小孩子还是婴幼儿时,经常呕吐就会把胆带翻过来,长大后看东西就是左右相反的,视物倒直。 瞳子髎:目外皉旁,当眶外侧缘处,此穴又是太阳穴,此穴需浅刺,少灸,可用于治疗眼科疾病。 听会:耳屏切迹前方,张口有凹陷处最下面,此穴不捻针,只上下提插,可用于治疗耳部疾病。 上关: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頷厌:头维穴往下一寸处,可用于治疗偏头痛。 曲鬓:在头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可用于治疗偏头痛。 悬颅:头维与曲鬓连线的中点处,可用于治疗偏头痛。 悬厘:头维与曲鬓连线的上四分之三与下四分之一处,可用于治疗偏头痛。 率谷:耳尖直上一寸半,太阳透率谷穴可治疗偏头痛效果好,此病痛有时机,痛时下针。 完骨:耳后高骨后下方凹陷处。 阳白:眉毛与发际中间,瞳孔直上,阳白透鱼腰可治疗眼部疾病。 |
|
934楼#
发布于:2015-12-15 22:57
@教官-成都-曾从芬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丁燕 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 第47课学习心得 和髎穴与耳门穴 耳前骨缝有三个穴道,最上面那个就是耳门穴,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 耳门是三焦经,听宫是小肠经,听会是胆经。 靠近耳门前斜半寸到一寸的中间,有个跳动的脉就是和髎穴。 耳朵的近取穴,都是治疗耳朵问题。 足少阳胆经 木-肝胆、火-心小肠、土-脾胃、金-肺大肠、水-肾膀胱;肝心脾肺肾五脏是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是阳。阴阳五行配合五脏六腑,木火土金水相生。 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肝是木,可以吸收转化,把浊物排出。 把营养好的吸收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肠,消化力就会更强。 胆有问题时,加强心脏,心脏搏动力量加强,同时用药把浊物清出,再把肝的代谢增加。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 胆为清净之腑、中正之官。胆病会呕吐、口苦。 瞳子髎穴 瞳子髎:眼角后方骨头凹陷处,又称为太阳穴。治疗眼病,针下半寸就好;也可以放血治疗偏头痛。 听会:耳朵骨缝最下端,张口取穴。下针是直进,用上下插提法,不捻针。是治疗耳病的。 上关:耳前下关上颧弓上缘凹陷处。是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面有个动脉,下针不能太深,治疗耳病的近取穴。 颔厌:头维往下一寸。曲鬓:跟耳朵很接近,鬓角发际后缘处。颔厌与曲鬓间分三个等份,第一个是悬颅,第二个是悬里。治症都是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耳病。 率谷:耳尖端往上一寸半。针灸治偏头痛立竿见影。 太阳透率谷:用三寸针捻针,先扎瞳子髎,捻针把针提起来,提到皮层不拔出来,把针倒过来,有个骨缝处把皮拉起来,针一点点透过去。透针时先在合谷穴扎一针,起到麻醉效果,透针时就不会那么痛。 完骨:耳后乳突后下放凹陷处。 阳白:瞳孔直上,眉毛上一寸。痛在阳白上是病在胆,可在子穴母穴治疗。 阳白透鱼腰:把皮肤拉起从阳白刺进去到眉毛的中间;治疗近视眼、视物不明、眼睛痛等眼病问题。 本神:神庭旁开三寸。治疗头痛、中风、眩晕、癫痫、小儿惊风等。 |
|
935楼#
发布于:2015-12-15 23: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4日《针灸大成》第46课心得。 【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经的穴道 补充:肩膀痛是循着经络治疗的,有小肠经痛、三焦经痛、大肠经痛,而曲池只治疗大肠经的肩膀痛。 10)天井穴(夏至至冬至时为三焦子穴) 定位:手屈起来(手伸直时没有天井穴),肘关节后两筋中间的凹洞就是天井穴。 用法:拱手取穴。 功用: 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属土,夏至到冬至,三焦相火,所以天井是三焦经子穴,三焦经实症在此泻。 对称治疗时,如果病人左膝盖头痛,可下右边天井(因为天井正好对称膝盖头),同理,右边膝盖头痛扎左边天井穴。 11)清冷渊 定位:天井直上一寸就是清冷渊。 功用:三焦经引起的手臂痛 ,比如不能梳头就是三焦经的问题;还有一种,筷子碰不到嘴巴也是三焦经的问题,虚症选子穴,实症选母穴。清冷渊顾名思义,也可治发烧(因为三焦行阳)。 补充:手臂不能侧举属大肠经病;手肘不能后举属小肠经病。 12)消泺穴 定位:清冷渊再往上三寸就是消泺。 功用:这个穴道很少用。 13)臑会穴 定位:消泺上三寸就是臑会,肩髎往下走三寸也可以找到。 功用:臑会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脖子肿、脖子强硬、淋巴有肿瘤,都可在臑会下针。 补充:治疗淋巴结、甲状腺的肿,一般是找天应。 比如说,三焦经散布全身,所有的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通通属三焦管,治疗时在三焦经上按压,找到压痛点的穴道下针就可,也就是找到天应,最痛的那一点下针。对于淋巴结肿,临床上不管是淋巴癌或是甲状腺肿瘤,都可使用,所以一般腺体的问题、内分泌的问题通通属于三焦。 14)肩髎穴 定位:肩俞穴跨一个大筋到后面的凹洞就是三焦经的肩髎。 功用:肩髎顾名思义,肩膀附近的近取穴。治肩膀不能抬举,或是手臂痛。病人如果说肩膀痛但不知道具体痛在哪个位置,取穴时可取三焦经、小肠经、大肠经,下三针。 15)天牖穴 定位:后颈处靠近耳后的大筋和枕骨交接(近天柱侧)的地方是天牖。 用法:很少下针,也不灸,头后面的地方都不灸。 16)翳风穴 定位:耳朵下方离骨头约后一寸的地方就是翳风穴。 功用:在西医里眼科麻醉在翳风穴下针,白内障都在此治疗。这个穴道大部分用于治耳鸣、耳聋、下巴脱臼,还有牙关痛不能咬合食物。下针时先下对侧合谷,再下下关、颊车、翳风,下完针针起就好。 用法:扎后脑的针下得很浅,直针进去。 补充:把耳朵向前翻,耳后的骨头叫智慧骨,智慧骨跟智慧有关,摸起来智慧骨越凸越高越聪明,越平约扁越笨。当病人耳后一圈痛,马上就要想到三焦经,久痛下中渚(夏至至冬至),新痛下天井,因为耳后只有三焦经经过。耳后临床上治症很多,中风急救时,耳后有很多青的鸡爪,拿三棱针在所有血脉头放血,针刺后手推一推,把血放出来,放完病人醒了,是急救大穴。癫痫、小儿脑膜炎、角弓反张、高烧不退等也在这治疗。 17)瘈脉穴 定位:翳风穴上一寸半。 用法:不下针,也不灸,只放血,还有摸愚笨、聪明。 18)颅息穴 定位:跳过智慧骨向上,智慧骨上方凹洞处(颅息跟瘈脉隔一个智慧骨)。 功用:耳朵肿的近取穴,主治耳鸣、耳朵流脓 。 补充:一般只要是耳后的问题,把耳朵翻开暴露耳后就能看到有青筋冒出来,或是有血脉在,在上面点刺放血就可治疗(因为把血放掉后压力一去掉人就醒过来,筋挛的现象就退掉了,尤其是脑膜炎)。 19)角孙穴 定位:耳朵最上方近发际处(把耳尖下露出的耳朵最上方)。 功用:靠近眼睛的穴道都是眼科治症处。比如白内障、青内障。 20)丝竹空 定位:丝竹空在眉毛的后方(眉毛尾端)。Ps.眼睛旁五分是太阳穴。 功用:角膜炎、眼红肿,常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还有耳尖放血(用三棱针刺破,挤两滴血)。常常放血对视力非常好,尤其是眼睛红肿(湿热的时候一放血就很轻松,有清凉的感觉,因为里面有血堵着,有很多湿热,湿热的时候有很多病毒,放了瘀血,新的血就补过来并带来很多白血球和抗体,病就去了,这就是中医放血原理)。 用法:脸上的穴道一般禁灸,只下针或放血。 补充1:近取穴,像眼睛往上吊、不认识人、倒睫毛,都可以用放血的方式治疗,治疗在攒竹、丝竹空、太阳、耳尖放血即可。 补充2:奇穴-眉棱点(专治眉棱骨痛) 两眉中间印堂痛,属胃经,下针中脘,一针下去,印堂痛就去了;眉棱骨痛(眉毛下方的骨头上),扎阴陵泉下一寸,此穴叫眉棱点(在眉棱点可及压痛),左边眉棱骨痛下右边眉棱点,右边眉棱骨痛下左边眉棱点;正面痛属胃经,扎中脘;沿耳头痛属三焦经,辩证后下三焦子穴或母穴;头痛在两侧属膀胱经,实症下束骨,虚症下委中;正中头痛属督脉,下后溪,还可近取百会;整个头痛,因为头是六阳之会,所以下百会,下百会后还痛就下涌泉。 补充3:手六筋指针手法补充 新生儿黄疸,可在肝胆经筋上轻推,在皮肤上面推都有效(因为气在皮肤表面),小孩骨头软,不要下手太重。 新生儿吐奶,可在脾胃经筋上轻轻推,由下往身体推时候是去寒,由身体往四肢末梢推是去热。中医指针只分寒热,脸是赤红色就属热,脸是青淡暗色就属寒。 小儿小便不顺或者是咳嗽,就在肺经筋和肾经筋上推,以此类推,效果很好。 指针都是手指头轻轻在皮肤上摸就好,做完后一定要把天河水放掉(在间使穴揉一揉,气就散了)。 21)和髎穴和耳门穴 定位:张口时耳前有一个骨缝,骨缝上有三个穴道,最上面的是耳门(属三焦经),中间是听宫(属小肠经),下面是听会(属胆经)。 丝竹空到耳门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在靠近耳门前,斜的半寸到一寸的中间能摸到一个动脉在跳,脉的下方就是和髎穴。 用法:在和髎穴下针时,先用指甲把脉推开再下。 功用:耳和髎、耳门、听宫、听会都是近取穴,遇到耳朵流脓、耳朵发炎、耳鸣、耳聋 都可用。临床上有两种方法治疗,一是耳门、听宫、听会每日轮刺(即轮刺法),二是在耳旁三焦经上按经络走向去按压,痛点就是阿是穴,在痛点下针治疗。治疗儿科耳朵里面化脓时用麝香矾石散喷剂(麝香-通利九窍,矾石白矾-防腐,这两药喷到耳朵或鼻子里可以保持干燥)外用,再下针(小儿采单刺),下针时要把嘴巴张开。 Ps.肾其华在发,开窍在耳朵,所以治疗上以强肾为主,针治为辅。 用法:只针,禁灸。 |
|
936楼#
发布于:2015-12-15 23: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黄萍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学习《针灸大成》47课心得:
十一、足少阳胆经:在晚上11-1点运行。 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胆在中医的观念里,是属木。木火土金水是相生关系,相生则是正常人。 五行中,木(肝胆)火(心小肠)土(脾胃)金(肺大肠)水(肾膀胱)其中,脏属阴,腑属阳。心脏外面有心包膜,心包属火,肝脏是木,肝脏是木性,你看,人体的代谢物,粪便等,丢给它,她都可以吸收及代谢,转化。肝把好的营养吸收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再过虑,再到十二指肠。小肠这里会有阳火,消化能力就会比较强,有个过程你要知道,这对下药方和下针,都会很准。就是,胆只是一个袋子,不会定时给你排胆汁,是因为心有一根神经络到了小肠,然后,通过心肠的压力促进胆汁的排出,所以一般是不建议摘胆,否则胆汁会一直累积在肝里,越来越浓稠。15年后,就会形成肝结石,肝硬块,肝肿瘤。所以最量原装,不好动是最好,身体是最精密的系统。知道了这个,治疗胆的问题就很简单了。1加强心脏的动力;2是用一些药清一些浊物;3是增强肝的代谢。有人会视物反,是因为小时候吐太多;还有口苦是因为火旺,烧过了就会口苦。 1、瞳子髎穴:又名太阳穴,在眼角后方的骨头缝隙里,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红肿,都可以放血治疗。对偏头痛也是比较好的(有名的太阳透率谷,一透痛就没有了,可以配合在合谷下针,有麻醉的效果,在正痛的时候下针,效果很好。最好的案例是一个25年头痛史的,正痛时下了2次,就好了。)脸部不灸。眼睛如果生翳要看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再治症。 2、听会穴:直针,可治耳鸣,对于身体上的,如果遭受了一些环境的刺激,如潜水,或者很大声的打鼓,会导致耳鸣,可以建议再回到同样的环境中,再来一次,要慢慢的降低压力,这样就好了。如果是来自对方的狮吼,就比较难有效。再针。 3、上关穴:胆经会穴,又名客主人。不针不要深。因有动脉。近取穴,治耳鸣。可以取最痛的穴位,这才是阿是穴的真谪。 4、颔厌穴:从头维一1寸。耳朵旁一周是三焦,再来半边都是胆经,正中间是督脉,旁1.5寸是膀胱经。如果头痛,看具体是哪里痛,治疗起来,更对症。 5、率谷穴:可治偏头痛。 6、完骨穴:智慧骨下方。 7、阳白穴:在眉毛与发际线的正中间的位置。可以阳白透鱼腰穴。治眼睛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内障等。 |
|
937楼#
发布于:2015-12-15 23: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黄萍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学习《针灸大成》47课心得:
十一、足少阳胆经:在晚上11-1点运行。 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胆在中医的观念里,是属木。木火土金水是相生关系,相生则是正常人。 五行中,木(肝胆)火(心小肠)土(脾胃)金(肺大肠)水(肾膀胱)其中,脏属阴,腑属阳。心脏外面有心包膜,心包属火,肝脏是木,肝脏是木性,你看,人体的代谢物,粪便等,丢给它,她都可以吸收及代谢,转化。肝把好的营养吸收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再过虑,再到十二指肠。小肠这里会有阳火,消化能力就会比较强,有个过程你要知道,这对下药方和下针,都会很准。就是,胆只是一个袋子,不会定时给你排胆汁,是因为心有一根神经络到了小肠,然后,通过心肠的压力促进胆汁的排出,所以一般是不建议摘胆,否则胆汁会一直累积在肝里,越来越浓稠。15年后,就会形成肝结石,肝硬块,肝肿瘤。所以最量原装,不好动是最好,身体是最精密的系统。知道了这个,治疗胆的问题就很简单了。1加强心脏的动力;2是用一些药清一些浊物;3是增强肝的代谢。有人会视物反,是因为小时候吐太多;还有口苦是因为火旺,烧过了就会口苦。 1、瞳子髎穴:又名太阳穴,在眼角后方的骨头缝隙里,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红肿,都可以放血治疗。对偏头痛也是比较好的(有名的太阳透率谷,一透痛就没有了,可以配合在合谷下针,有麻醉的效果,在正痛的时候下针,效果很好。最好的案例是一个25年头痛史的,正痛时下了2次,就好了。)脸部不灸。眼睛如果生翳要看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再治症。 2、听会穴:直针,可治耳鸣,对于身体上的,如果遭受了一些环境的刺激,如潜水,或者很大声的打鼓,会导致耳鸣,可以建议再回到同样的环境中,再来一次,要慢慢的降低压力,这样就好了。如果是来自对方的狮吼,就比较难有效。再针。 3、上关穴:胆经会穴,又名客主人。不针不要深。因有动脉。近取穴,治耳鸣。可以取最痛的穴位,这才是阿是穴的真谪。 4、颔厌穴:从头维一1寸。耳朵旁一周是三焦,再来半边都是胆经,正中间是督脉,旁1.5寸是膀胱经。如果头痛,看具体是哪里痛,治疗起来,更对症。 5、率谷穴:可治偏头痛。 6、完骨穴:智慧骨下方。7、阳白穴:在眉毛与发际线的正中间的位置。可以阳白透鱼腰穴。治眼睛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内障等。 |
|
938楼#
发布于:2015-12-16 00: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黄萍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学习《针灸大成》47课心得:
足少阳胆经:在晚上11-1点运行。
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胆在中医的观念里,是属木。 木火土金水是相生关系,相生则是正常人。 五行中,木(肝胆)火(心小肠)土(脾胃)金(肺大肠)水(肾膀胱) 其中,脏属阴,腑属阳。 心脏外面有心包膜,心包属火,肝脏是木,肝脏是木性,你看,人体的代谢物,粪便等,丢给它,她都可以吸收及代谢,转化。 肝把好的营养吸收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再过虑,再到十二指肠。小肠这里会有阳火,消化能力就会比较强,有个过程你要知道,这对下药方和下针,都会很准。 就是,胆只是一个袋子,不会定时给你排胆汁,是因为心有一根神经络到了小肠,然后,通过心肠的压力促进胆汁的排出,所以一般是不建议摘胆,否则胆汁会一直累积在肝里,越来越浓稠。15年后,就会形成肝结石,肝硬块,肝肿瘤。所以最量原装,不好动是最好,身体是最精密的系统。 知道了这个,治疗胆的问题就很简单了。1加强心脏的动力;2是用一些药清一些浊物;3是增强肝的代谢。 有人会视物反,是因为小时候吐太多;还有口苦是因为火旺,烧过了就会口苦。 1、瞳子髎穴:又名太阳穴,在眼角后方的骨头缝隙里,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红肿,都可以放血治疗。对偏头痛也是比较好的(有名的太阳透率谷,一透痛就没有了,可以配合在合谷下针,有麻醉的效果,在正痛的时候下针,效果很好。最好的案例是一个25年头痛史的,正痛时下了2次,就好了。)脸部不灸。眼睛如果生翳要看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再治症。 2、听会穴:直针,可治耳鸣,对于身体上的,如果遭受了一些环境的刺激,如潜水,或者很大声的打鼓,会导致耳鸣,可以建议再回到同样的环境中,再来一次,要慢慢的降低压力,这样就好了。如果是来自对方的狮吼,就比较难有效。再针。 3、上关穴:胆经会穴,又名客主人。不针不要深。因有动脉。近取穴,治耳鸣。可以取最痛的穴位,这才是阿是穴的真谪。 4、颔厌穴:从头维一1寸。耳朵旁一周是三焦,再来半边都是胆经,正中间是督脉,旁1.5寸是膀胱经。如果头痛,看具体是哪里痛,治疗起来,更对症。 5、率谷穴:可治偏头痛。 6、完骨穴:智慧骨下方。 7、阳白穴:在眉毛与发际线的正中间的位置。可以阳白透鱼腰穴。治眼睛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内障等。 |
|
940楼#
发布于:2015-12-16 00: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十二、手少阳三焦(膲)经:亥(9:00--11:00pm)共23穴,上中下三焦,如图2:里心包。Page128--131 10)天井穴:手弯曲,手肘上,两条大筋间凹洞处,手伸直摸不到此穴,合土穴,(今夏至到明冬至),经穴,实症泻此,对称治疗膝盖痛。 11)清冷渊穴:天井上1寸,治三焦经引起的手臂痛,不能梳头,筷子夹菜到不了口,针可治发烧。 12)消泺穴:清冷渊上5寸,少用。 13)臑会穴:消泺上3寸,治甲状腺功能亢进,脖子肿,强硬,淋巴有肿瘤。 14)肩髎穴:肩俞穴跨一个大筋后凹洞处,近取穴治疗肩膀痛。 补充:①治疗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淋巴癌,甲状腺肿瘤等)时,在三焦经穴道上找压痛点下针,最痛处下针效果最好。 ②耳沟:耳朵背沿与发际线间,此中线只有三焦经经过。 15)天髎穴: 16)天牖(yǒu)穴:颈后大筋与脑骨交接内侧, 17)翳风穴:在耳垂后,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治白内障,耳鸣耳聋,下巴脱臼,牙关痛(针对侧合谷,下关,颊车,翳风)。 18)瘈(zhì)脉穴:耳朵翻开,智慧骨(凸聪明)下沿处,不针不灸,放血。 a--中风急救,耳朵翻开,鸡爪青筋,血脉头和脉尾放血,癫痫也在这放,小孩子脑膜炎、角弓反张、高烧不退也可放血。 19)颅息穴:与瘈脉隔一个智慧骨往上,近取穴治疗耳鸣,耳流脓。 20)角孙穴:耳朵最上方到发际中间,越靠眼睛的穴道,越发治疗眼科,如白内障,青内障。 21)耳门穴:嘴巴张开,耳屏前骨缝,治疗耳朵流脓、耳朵发炎、耳鸣,耳聋,与听宫,听会轮刺。 22)耳和髎穴:嘴巴张开,耳前骨缝有脉处,下针把脉推开,治疗牙痛、头痛、耳朵流脓。 补充:耳朵里面或鼻子里化脓,用麝香(通利九窍)矾石(防腐)散的喷剂。 23)丝竹空穴:眉尾后方。 a--治眼科,角膜炎,眼红肿,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耳尖放血, b--近取穴,治眼睛往上吊,不认识人,眼睫毛倒长,在攒竹,丝竹空、太阳、耳尖放血。 奇穴:眉棱点——阴陵泉下1寸,找压痛点下针,治眉棱骨痛。 补充:指针术page130——①新生儿黄疸,肝胆上治疗,轻推肝胆筋,身体向四肢推去热,反子去寒。 ②小孩子吐奶推脾胃筋。 ③咳嗽大小便问题推肺大肠筋。 ④依次类推,做完记得放天河水。 |
|
941楼#
发布于:2015-12-16 07: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方凯申请签到。《针灸大成》2015年12月15号47课学习心得。
十二经络―足少阳胆经 木―肝胆 火―心小肠 土―胃脾 金―肺大肠 水―肾膀胱 脏―阴 腑―阳 肝藏血 心主血 脾统血 肝木生心火 胆木生阳火 治胆 1.加强心脏 2.用药 切胆后,十五年会有个硬块像钢铁一样,肝结石 吐的厉害,胃一直在恶心,把胆囊吐的翻过去了 后果:视物会反过来 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瞳子賿,又叫太阳穴 一寸扎半寸 放血,近取穴 分经络治疗 太阳透谷溪 治偏头痛 步骤:针先扎到太阳穴,捻捻针,用三寸针,扎到太阳穴,再把针提起来,提到皮层,把针倒过来,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 注:先下合谷,有痲醉效果 掌握时机 听宫,耳门,听会,直下针,用上下插提法 耳鸣 分外来和内在 外来 还原情景,慢慢降声音 内在 经络取穴 上关 又叫客主人 手足少阳明的会穴 近取穴 颔厌穴 头维下一寸 颔厌与曲鬓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下面是悬厘 |
|
942楼#
发布于:2015-12-16 08: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周喜平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学习《针灸大成》47课心得:
足少阳胆经:胆经的走向。在晚上11-1点运行。 五行中,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木,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其中,脏属阴,腑属阳。心主血属火,肝脏是木(藏血),肝把好的营养吸收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心。胆木生小肠火。小肠这里会有阳火,消化能力就会比较强。胆只是一个袋子,定时排胆汁是因为心有一根神经络到了胆囊,通过心包膜的每一次跳动产生的压力促进胆汁的排出,所以一般是不建议摘掉胆囊的,人体每个脏器都有它的妙用之处。否则胆汁会一直累积在肝里,越来越浓稠。一般15年左右,就会形成肝结石,肝硬块,肝肿瘤。身体是最精密的系统。 胆囊倒过去看东西就会左右倒置这是因为孩子在小时侯经常呕吐利害导致胆囊倒置引起的。还有口苦是因为火旺,烧过了就会口苦。这些都是胆经的问题。 瞳子髎穴(太阳穴),在眼角后方的骨头缝隙里,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红肿,都可以放血治疗。下针治疗偏头痛也是很好的。脸部不灸。眼睛如果从眼角生翳到瞳孔是胆的问题,如果从内眦生到瞳孔在睛明穴下针。如果从下往上到瞳孔是胃经的问题。 听会穴直针,可治耳鸣,对于身体上的,如果遭受了一些环境的刺激,如潜水,或者很大声的打鼓,会导致耳鸣,可以再回去潜一次水,慢慢减压起来。如果是来自大声的鼓声导致的也可以再来一次然后慢慢降低声音。这样效果很好。 3、上关穴(胆经会穴)。下针不要深。因有动脉。近取穴,治耳鸣,头痛。可以取最痛的穴位,这才是阿是穴的真正含意。 颔厌穴在上关穴往上从头维一1寸。耳朵旁一周是三焦,再往外半边都是胆经,正中间是督脉,旁1.5寸是膀胱经。 颔厌下一个是曲宾。越靠近头治头痛,越靠近耳朵治耳聋。 率谷穴在耳尖往上一寸半。可治偏头痛。太阳透率谷在痛时下针最好。有立竿见影之效。 延耳朵纹路下走在智慧骨下方是完骨穴。阳白穴:在眉毛与发际线的正中间的位置(瞳孔正上方)。阳白穴透鱼腰穴。治眼睛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内障等。 |
|
943楼#
发布于:2015-12-16 09: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孙煜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孙煜第47课学习分享,申请签到
十四、足少阳胆经 1、胆 中医是从五行慢慢深入。木火水金土是相生,相生即正常。胆五行属木,肝胆相表里,同属木。肝、心、脾、肺、肾、是五脏,属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是腑,属阳。中医的基本就是温度、速度、时间、压力是物理医学。心和木的关系,肝吸收好的营养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进入胆,然后再进入肠,浊物进入胆时就是进入木,加上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就会更强。所以取穴下针,还是开处方选择药物,如胆结石或胆有问题,都可以非常有效。心脏的不断跳动就是给胆加压让胆汁喷出,所以胆汁喷出的速度就是心脏动力和速度的体现。这样就知道只要加强心脏的功能,再增加肝的代谢功能,胆就会得到有效的治疗。 胆是袋装连着十二指肠。上面有条神经通到心包,心包就是靠着这条神经给胆不断加压。胆被拿掉后,因总胆管是跟肝连接,胆汁会慢慢累积,最终成为肝结石。视物看反是因小时呕吐厉害,导致把胆囊袋吐翻所致。(看反其实是左右反)胆为清净之腑、中正之官,视物倒之。胆病呕吐,口苦。因阳木在生火,烧焦以后都是苦味,口苦呕吐都是胆。 2、瞳子髎穴 瞳子髎,是胆经的第一个穴道。如果内翳白翳往睛明穴瞳孔生就是阳明经的湿热,如从眼角往瞳孔处生是胆经的问题,如白翳从眼睛下方眼睑处往上生则是阳明胃经的湿热,从上面往瞳孔生是胆经。所以治疗眼生翳是看从哪里长,确定在哪条经上就好治疗了。瞳子髎就是太阳穴,下针时只扎半寸即可。临床多用放血,如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也常用来治疗偏头痛,可下针太阳透率谷。有翳膜的时,由外往内生时扎太阳,由内往外扎睛明,由下往上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都可用。 3、听会穴与上关穴 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下针手法都是直下,不捻针,只上下插提几下。身体虚所导致耳鸣,在经络上取穴的同时去补肾。上关穴又叫客主人,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太深针,下面有动脉,因以前的针粗是禁针的,但现在针细可以下针。所以用近取穴治疗耳鸣。取穴时是找最痛点,找穴性相同时的最痛点下针。 4、颔厌穴与率谷穴 颔厌穴,在足阳明胃经的头维,往下一寸是颔厌。耳朵内侧一圈是三焦经,外则一圈是胆经。从上往下看正中间是督脉,旁开一寸是膀胱经,再旁开一寸所有的部分都是胆经。把颔厌和曲鬓两穴之间分成三等分,曲鬓上一个是悬厘,再上一个是悬颅。治症是头痛。越靠近耳朵是治疗耳疾,越靠近上方头部就治疗偏头痛,也可以找痛点下针。穴道一般都在动脉边上或骨缝凹陷处。如遇血管用指甲把血管切开再下针。 耳尖往上一寸半是率谷穴。太阳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立竿见影。透法是用三寸针,先下瞳子髎捻针,再把针提起来,提到皮层,把针倒下,用手把皮层提起来边提便把针一点一点走到率谷。下针时可先在合谷下一针,有麻醉的效果。 5、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阳白穴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在眼睛眉毛的上方。阳白穴下针是把针放倒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一点一点刺到眉毛的中间,因为眉毛像鱼,所以叫做阳白透鱼腰。治症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是眼睛痛,白内障。子穴上或母穴都可治头痛。 |
|
944楼#
发布于:2015-12-16 09: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柳州-陈文洁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十四、足少阳胆经 1、胆 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就是我们的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所有的肝心脾肺肾五脏就是阴。腑有胆小肠胃大肠膀胱是阳。心脏外面有心包,心包相火。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中医认为肝脏是木,它可以把浊物排掉,可以吸收转化。 心脏是火,心脏在跳动、搏动时,它会产生一个速度。就是温度、速度、时间、压力是物理医学。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进入胆以后,会进入肠里,这个浊物进入胆时就是进入木,然后加上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就会更强。心包膜直接络到胆上面,只要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让它从后面去推它,这就是治疗胆的方法。所以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所以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这是一个观念。如果把胆拿掉,上面有个神经通到心包,心包就是靠这个神经在推动胆。总胆管是跟肝连到的,切掉以后,胆汁就会慢慢累积在里面,所谓的肝硬化,肝肿瘤,实际上是肝结石。 临床上,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因为在阳木在生火,烧完以后,烧焦以后都是苦味。口苦呕吐都是胆。胆囊都翻过来了。胆为清净之腑、中正之官,视物倒之, 2、瞳子髎穴 胆经的第一个穴道就是瞳子髎。在眼珠的后方,眼的内眦第一个穴道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当有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那边,这是太阳经的经热,从眼角这过来是胆经的问题。如果是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这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热造成的。若从上面下来的一般来说还是胆,因为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所以,我们治疗眼生翳的时候,看从那个经络去治它。瞳子髎这个穴道又称为太阳穴,就是眼角后方有个骨头,骨头复方有个凹洞就是太阳穴。太阳穴下针,差不多五分就到了。可以下针,临床最多是放血,像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最常用的就是偏头痛。有个很有名治疗偏头痛的治法就是从太阳透率谷。有翳膜的时候,这翳膜一定是由外往内生,才会去扎太阳。由内往外的时候我们扎睛明。由下往上的时候,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都可以用。 3、听会穴与上关穴 瞳子髎以后,到耳朵骨缝最下端的听会。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这三个穴道下针,方向是直直的进去,都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插提法。治疗耳鸣,如果是从小时候有天晚上睡觉,早上起来就有耳鸣,这是身体上的。有一种耳鸣是外来的,比如说他去潜水,结果他浮上来比较快,因压力不适应,就造成耳鸣。潜水、音乐都很好治,尤其潜水耳鸣,叫他潜回原来的地方,然后慢慢慢慢起来,让压力慢慢慢轻,这样耳鸣就去掉了。那身体里虚的耳鸣,要补肾,同时在经络上取穴,辅助它,让它慢慢的回复。 客主人又叫上关。上关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记不记得在讲胃经的时候,头维、下关、颊车,在这前面有一个高骨,这高骨下的凹洞,就是下关,跨过这个骨头的凹谷就是上关。 它另外的名称就叫客主人。这个穴道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太深针,因为下面有个动脉。这是近取穴治耳朵耳鸣的。有阿是穴,当穴性雷同的时候,以最痛的点来治疗,这是选择下针的原则。 4、颔厌穴与率谷穴 从上关上来一直到颔厌。颔厌是在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再往下一寸就是颔厌。在耳朵旁边一圈的,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再外面这一圈,这一整侧都属于胆经。所以正面看的时侯,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这一侧都是胆经。要连到三焦经的时候,就在耳朵后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