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楼#
发布于:2015-11-14 21: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4日《针灸大成》第11、12课心得 (接上集) 二、腰俞穴 督脉第二个穴道。在尾椎骨上与脊椎交接的地方,可治月经不来。 三、命门与阳关穴 取穴方法:先找命门(肚脐正对面,第14椎),治剧烈头痛,脑膜炎。 阳关穴,在命门下两椎(第16椎)。此穴针灸都行,治腰痛。 养生窍门:平常小便,要等到憋不住了再去。排便尽量用力,可运动下焦,长命百岁。 四、悬枢穴 三焦经过之处。在第十三椎下。脊椎骨的凸起才是椎下。下针要在软骨,治腰痛等。 五、脊中与筋缩穴 脊中,在脾的正后方,主治黄疸、便血。只针不可灸。 筋缩,在肝的正后方,故肝主筋。可治抽筋,吐白沫,发狂奔走,癫痫狂症。针灸均可。 找穴:病人取趴位,手肘垂直上举。在人体背后肩胛骨的底端观想连线,线与脊椎骨交叉处是第七椎。第七椎往下第九椎处为筋缩。 六、癫痫狂之眼诊法 癫、痫、狂,用眼诊法辨别,要看眼睛,左、右眼都行。 第一种:三条血丝贯穿到眼珠,呈鸡脚状,此种易治。第二种:眼珠上下都有血丝,难治。第三种:血丝在眼珠下,不治。 不断讲重复的话,自言自语,就是痫病。 癫、痫、狂症,一般如精神有问题,绝大部分都便秘。 七、至阳穴 近取穴,在第七椎下。治腰脊痛。 在第七椎和第九椎中间,有一消渴穴,可治糖尿病,也可助诊断(当压此处不痛时就好了)。针、灸都行。 腰脊痛的分别:以十四椎为分界,脐下痛属带脉。脐上横着痛,属阳维脉。在督脉上,上面是至阳,下面是阳关,就近取穴。 八、灵台穴 第六椎下,和至阳穴一样都可协助诊断。此穴禁针。 血会于此。血癌时,在第七椎会有压痛点,在第六椎有压痛,就是标准的血癌。灵台有压痛点,说明营养过剩。治到不痛时,血癌就好了。 九、神道穴 从七椎往上找,在第五椎下。助诊但很少下针,如心脏病在此都会有压痛感,不痛了就好了。 十、身柱穴 在第三椎下。如脊椎骨受伤,第三椎断裂就会瘫痪。第三椎骨在就有救。常灸身柱可让小孩儿长地高大,且很壮。 十一、大椎穴与陶道穴 找穴:让病人背对自己转脖子。颈椎会动,胸椎不动。在动骨和不动骨之间的就是大椎穴。感冒高烧时,在此放血可退烧。 陶道穴,在第一个大骨之下,是大椎的助手。 十二、哑门与风府穴 找穴:用度骨法。在脑骨下方半寸,是风府穴。风府下半寸,就是哑门穴。 哑门是督脉阳维之会,专治声音发不出来。 风府,可治中风、头项强痛。 病人中风舌强,正面针廉泉,趴过来下哑门。二者下针手法相同。 方法:让病人取趴位,对着舌根方向下针,下到已经碰到头椎。到位时,病人舌头会吐出来。 注意:一般来说,哑门跟风府都不灸,脑户、强间也不灸,会让喉咙失声,要用针。 十三、后顶与百会穴 找穴:两耳尖连线与头部中线的交点下五分左右的凹洞是百会穴,此为阳经之会,一般用来放血。百会后一寸半为后顶,是百会的辅助穴。 顺时钟转的头旋,为同性,其母生的下一胎与其同性别;逆时针的头旋则相反。 头部又称六阳之首,没有阴经只有阳经,故百会穴百病皆治。癫痫、中风都可在此治。 十四、扁鹊典故 扁鹊是针灸的祖师爷。 在扁鹊那个时代,扁鹊是医生的统称。原名秦越人。当时虢国太子尸厥昏迷,医治无效。扁鹊自己算出太子有难,主动出来帮虢国太子下百会放血,把其救活。虢国国王就公布一法令:今后全天下的医生,只有秦越人可以称扁鹊,其他医生改叫郎中。 十五、前顶、顖会与上星穴 前顶,从百会往前一寸半处。 以百会为主,在其前、后、左、右各一寸半同时针,能更好地治头痛 。 注意:下头针时,要病人平躺。从百会前五分处,即凹洞的前五分,斜刺到百会穴。针下在头骨缝隙间,不能直刺。 顖会穴: 从百会回头找,在前顶的前一寸半处为顖会。 上星,顖会再往前一寸半处,跟神庭差五分。 治鼻窦炎、鼻炎时,可用米粒灸灸上星。 灸法:在上星涂一点凡士林,放一点艾绒,用香点着灸单数。 神庭穴一般灸多于针。 十六、素髎、兑端、龈交穴 素髎,在鼻头的正中间,跟女人的会阴穴相对。 处女,素髎这里是一片骨头,反之就变成两片骨头。 通常在此放血治酒糟鼻,对治鼻窦炎,鼻息肉。 人中,鼻子下的水沟里。妇人早起脸肿,在此下针可治。 兑端在上唇上面正中间。 龈交,在门牙肉正中间,督脉最后一穴,治牙龈肿、糜烂,牙周病。 下针时把口唇拉开,近取穴,治牙痛、牙周病。下针后捻一捻就出来,不留针。一般不灸只放血。 十七、手太阴肺经 心脏是君主之官,好比皇帝。肺为“传导之官”。 肺藏魄。一个人看到不该看到的东西,就是魄不守。 肺为气之本。如头发出油,就是有气的表现。 肺主皮毛。故可治皮肤病。 肺开窍在鼻。 眉毛也由肺管。眉毛剃掉不容易长,故长眉等于长寿。 |
|
91楼#
发布于:2015-11-14 22:40
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4日《针灸大成》第11.12课心得。
上接督脉经穴篇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单28穴,分别是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2、腰俞穴→督脉第二个穴道→脊椎第二十一椎 腰俞→脊椎骨在尾椎上成三角形,在尾椎骨上,在脊椎交接的地方,第二十一椎,叫腰俞。腰俞 功能:可治月经不来,因为有非常多的穴道可以治月经不顺,顾腰俞很少用。 3、命门→脊椎第十四椎 命门→第十四椎。看人体侧面的图,肚脐正对的穴道是命门。功能:治疗剧烈头痛;角弓反张就是脑膜炎。针灸都可以。 命门穴顾名思义是生命之门 4、阳关穴→脊椎第十六椎 阳关→命门下两椎就是阳关。第十六椎。功能:治腰痛,针灸都可以。阳关穴很少用。 5、悬枢穴 悬枢→第十三椎下。悬枢→治症跟阳关差不多,治腰痛等等。三焦经会经过 督脉时都是指第几椎下→在触诊摸背后时摸到一个凸,凸的才是椎下。因为骨头是两头高中间凹,下针要在软骨下,所以凸起来的才是椎下。 6、脊中与筋缩穴→筋缩用针和灸都可以,像治癫痫狂。 脊中→脊椎第十一椎。此穴只能下针,不可以灸。第十一椎下周围是脾脏。 功能→主要是治黄疸、便血。因为它在脾的正后方。膀胱经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是脾俞。脊中大部分是下针。 定位脊椎方法:→以趴着且手肘垂直上举的方式。脊椎骨在中间,背后两个肩胛骨的底端画条线,交错过去的就是第七椎。注意是背面,不是正面而是背面。往下摸,突起就是第八椎,再下突起就是第九椎。 筋缩→第九椎是筋缩。全身上下,肝主筋,全身的筋是肝脏在管。这个穴道正在肝的后方。督脉的穴道除了治病以外,还可帮助诊断。 眼诊法→癫、痫、狂之眼诊法 癫、痫、狂,这三个是不一样,在诊断上要看眼睛。把两眼角观想一条线穿过眼睛将眼睛分为上下两半。第一种→如鸡脚一样的三个红血丝串穿到黑眼珠上方→易治;第二种,黑珠,上下都有血丝→难治;第三种是血丝在下面→不治,就是无法治,不是不治是要想办法。中医眼诊法分三种左眼与右眼一样。治到眼睛里没有鸡脚血丝就说明治好了。 癫症、痫症、狂症,一般来说,只要精神上有问题,百分之九十九都有便秘,先把燥粪去掉之后,再来治疗。 筋缩功能:可以治疗,任何的抽筋,吐白沫,发狂奔走都可以治。 7、至阳、灵台、神道、身柱 至阳穴→第七椎下称至阳穴。 经外奇穴→在第七椎、第九椎中间是经外奇穴。也叫消渴穴,用来治疗糖尿病。也可用来诊断糖尿病好了没有,按压此穴痛就是没治好,不痛就是治好了 至阳穴→也是近取穴,治腰脊痛。 灵台穴→第六椎下是灵台穴。从第七椎往上一椎,第六椎,就是灵台。此穴禁针。灵台穴在书上说“第六椎下,铜人缺”,治病的缺掉了、遗失掉了。 第六椎第七椎是血会的地方。如血癌时,在第七椎都会有压痛点。而第六椎灵台穴进入脊椎骨,是现在标准血癌可以看到的地方。灵台的旁边是督俞,诸阳之会。灵台有压痛点,代表得到过多的营养,实际就是西医讲的白血球增加。在灵台这边就会有过实的现象。 灵台穴有压痛,就是标准的血癌。反过来,治到没有压痛,血癌就好了。一般疗程四周,没有人动过的情况下。小朋友两周。 灵台穴→禁针。 督脉→是诸阳之会,每一个穴道几乎都络到一个脏。 神道→第五椎下是神道穴。此穴主要用来诊断很少下针,一般下旁边膀胱经的穴道。此穴因为汗多一般用针。用来判断心脏病,有压痛就说明有心脏病。 第四椎没有穴道。 身柱→第三椎叫身柱。身柱骨很重要,如果脊椎骨受伤产生的瘫痪,第三椎裂掉,无法治疗。只要第三椎骨还在,第二、第四、五坏,都有办法救回来。 身柱穴→经常灸可帮助小孩增高,提高免疫力,不容易感冒。 9、大椎与陶道穴 大椎→在第一胸椎之上,这个穴道叫大椎。 陶道穴→第一椎之下,就是陶道。 陶道穴→是头椎和胸椎的区分点,人背对你用手按着骨头,头椎是会转动的,但胸椎不动。所以在动骨和不动骨之间的就是大椎穴。 陶道穴→是大椎的助手,大椎穴是真正的大穴。例如发烧感冒时,用三棱针放血,挤 一点血出来烧就退。因为它是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我们在退烧时可以用大椎穴。前面两个门牙躁、项强,心下痞硬者,在大椎穴治疗。太阳少阳并病就是小柴胡汤症。大椎的主力就是用在高烧放血。 10、哑门与风府穴 哑门跟风府。要先找到风府穴。 度骨法来找穴道。度骨法→是用骨头来丈量。 风府→在后脑,可以摸到脑骨,在脑骨下方半寸,是风府穴。 哑门→风府下半寸,只有一点点,就是哑门穴。 下针的手法:用特别设计的枕头(中间是空的),病人面朝下,头可以靠着。下针对着舌根的方向。下到脊椎骨旁,已经碰到头椎。到位的时候,病人舌头会吐出来。 哑门专治声音都发不出来。 病人中风舌强,正面的时候下廉泉,趴过来就下哑门。哑门跟风府下针手法都一样,对 着舌尖下。 哑门是督脉阳维之会。在脑部下针,只要方向对,都不会有问题。 哑门和风府→都不灸,灸哑一灸就哑了。 风府→是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也不能灸。风府就是风之府,风很容易进去的地方。 中风、头项强痛都是近取穴。 风府,旁边有风池,下面风门。 风府→中风的大穴。后脑枕骨(有点突出的一块骨头)在突骨的上方是强间穴,下方是脑户穴。 脑户、强间,都会让喉咙失掉声音,都用下针不用灸。 10.后顶与百会穴 后顶穴→强间后是后顶;从百会往下一寸半,就是后顶 百会穴→两个耳朵耳尖的地方往下到头顶中心点,再往后五分的地方有一个凹洞,凹洞可以摸到,就是百会。 百会穴→所有的阳经都会在这个地方。 后顶跟前顶都是百会的辅助穴,以百会为主。一般都是治疗头痛。 百会穴百病皆治,当没有治疗办法时就治百会。因为百会是诸阳之会。 人有六条阳经,手有三阳足有三阳。阴经只到脖子,不到头。所以“头”部→人称六阳之首,头上没有阴经,头部是阳经。头部是阳经,没有阴经。百会是六条阳经过的地方,所以百病皆治,癫痫也可以治。中风时,百会是大穴,必取的穴道。 扁鹊典故:扁鹊→是针灸的祖师爷。我们用的手法、治疗法则都是来自扁鹊。古代“扁鹊”是医生的意思。扁鹊原名叫秦越人,当时虢国太子尸厥昏迷,医师都想不到怎么治啊。大家就说一定要找秦越人来。扁鹊给虢国太子下百会放血,把太子救回来。虢国国王很开心,就公布一个法令,今后全天下的医生都不能称扁鹊,只有秦越人可以称扁鹊,其它人改名叫郎中。 11、前顶、顖会与上星穴 前顶→从百会往前找一寸半就是前顶 顖会→从百会后一寸半。 下针时百会前一寸半,后一寸半,左一寸半、右一寸半,都是加强百会的效果。 下头针时,让病人躺着,找到百会在百会前五分的地方,摸到百会有个凹洞,往这凹洞的前五分,在这个地方斜刺,刺到百会穴。在头下针,是下在头骨和头骨之间,不能直扎进去的。一般用放血,让血流出来,平常下针的话是采斜刺的角度下去,不是直的下去。 神庭→从鼻子直线往上,顺着督脉,摸上去,摸到弧度转上去的第一个凹点就是神庭。 前顶穴→百会往前走一寸半就是前顶, 顖会→前顶再往前一寸半就是顖会, 上星→顖会再往前一寸半就是上星, 神庭→上星跟神庭只差五分, 平常这些穴道我们很少用。 上星在治鼻窦炎、治鼻子发炎时,在上星灸。上星是用米粒灸,把头发分开来,找到上星穴,在上星这个凹洞上放一点凡士林,艾绒用细细小小的放上去,香一点,一下就烧完,做七壮,九壮,十一壮。灸的时候,会有麻麻的感觉一直接到鼻子,会有一个疤搽一点外用伤口的药膏就可以。 神庭穴→一般不针,灸比较多,一般很少用针的 脑部或头部的穴道,大部分都是治精神病,要近取穴。 12、素髎、兑端、龈交穴 素髎→素髎在鼻头的正中间,鼻头的地方就是素髎。素髎穴跟女人的会阴穴是相对的,处女鼻头一块骨,如一摸是两块骨就不是处女。 素髎→很少扎针通常用点刺放血。不扎针也不灸用放血的,这是近取穴,作用就是鼻窦炎,鼻息肉。用最多就是酒糟鼻 水沟→水沟就是我们的人中。 功能:水沟“主消渴饮水无度”。可治癫痫、不识尊卑、胡说八道、面肿。 兑端→在嘴唇上唇上面正中间。这是近取穴,平时很少用。 龈交→嘴唇拉开来在门牙肉正中间,扎针时嘴巴拉开来,一般来说是近取穴。 下针方法针:针扎上去,捻捻针就出针,一出针血就出来,不留针,不能灸。治疗牙龈肿、腐烂,牙周病,用放血的就好了。 中医的放血的观念→旧的血去了,新的血就来,新的血会带来新的白血球。 四、十二正经→第一条经是手太阴肺经。 1、相傅之官:肺 肺为“相傅之官”,为什么讲官位?就是黄帝问岐伯,把内脏对到官位,把身体当成国家时,内脏的官位各是什么?岐伯说,皇帝就是心脏,君主之官就是心脏。那肺是“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所有身上的规矩节度是肺脏在管。肺→藏魄。 魄→魄是什么就是白天见鬼。看到不应该看到的东西,就是魄不守。在大白天,不喜欢出来,怕见到阳光,躲在衣柜里面,看到你很惧怕,就是魄已失。有这个魄在肺上,我们才知道治节,才知道进退,才知道客气、态度。这是魄的定义。 肺→是气之本。 中医很喜欢用气、血这两个字。气→真正气的定义,就是热气、蒸气。 气的表现→例如头发出油,有气才会出油。 肺→主皮毛,也就是皮肤毛孔是肺在管。所以中医治皮肤病,在肺上面治疗。皮肤好坏可判断肺好坏。 中医是肺开窍在鼻。所谓开窍在鼻,鼻在呼吸,毛孔也在呼吸,通通是肺在管。眉毛也是肺脏在管,所以眉毛跟头发、胡子不一样。把眉毛剃掉,不容易长,但头发很好长。 肺管治节,治节之官,长眉等于长寿。眉毛掉了就是魄不守。 肺主忧,因为有肺脏,所以人会忧,忧太过,就伤到肺。 中医说,喜能胜忧,在五行时,木火土金水,木主肝;肝生怒;心主喜;脾主思;肺经 主忧,肾管恐。 |
|
92楼#
发布于:2015-11-14 22: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广州-邓小兰
2015年11月14日《针灸大成》第11、12课心得
命门穴 (生命之门)肚脐的正对面的位置第十四椎下,命门下二椎第十六椎下为阳关穴,命门穴用得多阳关穴用得少。治腰部疼痛。命门和阳关针灸都可以。命令门可治剧烈的头疼,脚弓反张(脑膜炎)。 可教小孩子小便时养成如下习惯:不要频繁上厕所,等尿很急时,将尿大力排出完,最后再提肛门。长期以往锻炼下焦的力量,可长命百岁! 玄俞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与阳关穴一样可以腰部上的疼痛。 脊中穴 可下针不可以灸,在第十一椎下,脾的位置在此,治疗黄疸、便血。 筋缩穴(在第九胸椎下) 找穴方法,先找到第七胸椎(两肩胛骨连线的中点为第七胸椎)再下二椎就是第九椎。 督脉不仅能治病还能诊断。可治抽筋、癫痫狂、此穴针灸都可以。 癫痫狂眼诊法 眼白与黑珠上面有鸡爪血丝:轻症 眼白与黑珠上下都有鸡爪血丝:重症 眼白与黑珠下有鸡爪血丝:严重症 癫痫狂的病人都有便秘 至阳、灵台、大椎、陶道穴 至阳穴在两肩胛骨连线的中点是第七胸椎下,做诊断的好穴位,非常好用的穴位。第七椎是血会的地方,如病人有血方面的疾病,在此按压都有痛感点,第八胸椎为消渴穴是经外奇穴,用于诊断糖尿病的诊断。扎针和灸都可以。 肚脐以下属于带脉,肚脐以上横的痛属于阳维脉的病。 第六椎下为灵台穴过实,会造成白血球增多,也就是白血病。当治到没有压痛的时候病也就好了(大人比小孩治疗时间会长,时间太概是四周左右)此穴禁针。 督脉上每一个穴位都有内脏与之对应。 神道穴在第五椎下,心脏的病在陶道穴按压都会有痛感,当病好后,按压神道穴就不痛了,仅针。 身柱穴 在第三椎骨 瘫痪病人只要没有伤到第三椎骨,瘫痪都能治好。小孩经常灸身柱能够长得高大、壮,而且不容易感冒,隔生姜灸5、7、9壮都可以,第三椎和第九椎至阳的效果就很好。 大椎穴 是手三阳和足三阳督脉之汇,位置:颈椎和胸椎的连接处,发高烧时用三棱针刺破挤血出来,烧就退了,有解热退热功能。 陶道穴 第一胸椎骨下为陶道,用的比较少,知道陶道的位置找其它的穴位就方便多了。 哑门穴 风府穴再下半寸就是一点点距离就是哑门穴(脑骨下半寸就是风府穴,)专治哑,声音发不出来。下针的手法,针头对着舌根,下到脊柱骨的旁边,比较深,已经碰到颈椎了,正面躺时下廉泉,背面下哑门。用针不用灸。 风府穴 哑门穴上半寸为风府,是治中风的大穴 后脑勺有一块枕骨,突出来的地方,下方为脑户,上方为强间都是不灸的,都是下针,灸容易导致失声。 百会穴 百会为诸阳之汇,六条阳经汇集头部,百病皆治,找穴方法:从头顶看下去,耳尖一条线,正中间一条线,两线相交点往后的5分便是百会穴。百会穴再往后一寸半就是后顶穴,此穴辅助百会穴,针百会除了中风急救时用,可治头痛、癫痫、中风。扁鹊典故:扁鹊原名秦越人,当时郭国太子昏迷,所有人都不知道如何是好,扁鹊过来给太子在百会放血,把太子救醒,国王很高兴,宣布只有秦越人叫扁鹊,其它人都为郎中。百会下针的方法:针从前额方向,百会穴前五分位置斜刺到百会位置,禁直刺。扎头针是扎在头皮下面,放血也是刺破一点皮,出来一点血。 上星穴 百会穴往前一寸半为前顶,再往上一寸半冲会,再一寸半为上星穴,上星和神庭差五分,治疗鼻窦炎(方法:头发分开,督脉的穴都有空隙,用凡士林涂抹头皮,米粒灸,灸9、11壮,灸的时候,病人会感到有一条麻麻走到鼻子里面。)神庭不针用灸。 素賿穴 在鼻头的正中间,跟女人的会阴对应,鼻头有一块完整的骨头,为处女之身。 不扎针也不灸。酒糟鼻点刺放血,效果好。 水沟(人中)穴 主治:面肿,中风、癫痫、消渴、饮水无度、乱说话等。无水沟则无子。妇人早上脸肿即下水沟穴。 兑端穴:上嘴唇的正中间,比较少用 廉泉穴:牙齿的正中间,治牙痛、牙周病。 手太阴肺经、 传导之官、治节出焉、肺藏魄、气之本、肺主皮毛、开窍在鼻,生活有规律眉毛会越来超长。 |
|
93楼#
发布于:2015-11-15 08: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柯林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4日《针灸大成》第11、12课心得
一、 腰俞穴
督脉的第二个穴道。这脊椎骨在尾椎上是成三角形的,在尾椎骨与脊椎交接的地方。 二、命门与阳关穴 找阳关穴时,先找命门(肚脐的正对面),命门是第十四椎,从命门下两椎就是阳关。阳关穴和命门穴,一个是第十四椎、一个是第十六椎。阳关穴针灸都可以,治腰痛。命门穴针和灸都可以,可治剧烈的头痛,脑膜炎。 命门穴是生命之门。 三、悬枢穴 悬枢在第十三椎下。 悬枢治症跟阳关差不多,治腰痛等等。三焦经会经过。 四、脊中与筋缩穴 脊中只能下针,不能灸。在第十一椎下,这穴道主要是治黄疸、便血。 筋缩,在人体背后两个肩胛骨的底端画条线,交错过去的就是第七椎。病人是以趴到且手肘垂直上举的方式。第七椎往下摸,突起就是第八椎,再下突起就是第九椎筋缩。这个穴道正在肝的后方,故肝主筋。可治抽筋、抖动、吐白沫、癫痫狂症(大部分都有便秘)。癫痫狂用眼诊法,要看眼睛,左右都行,分三种:1、血丝在眼珠上(易治);2、眼珠上下都有血丝(难治);3、只有眼珠下有血丝(不治)。 五、至阳、灵台、神道、身柱 第七椎下,是至阳穴。至阳穴也是近取穴,治腰脊痛。在第七椎、第九椎中间,是经外奇穴,我们叫消渴穴。可治糖尿病,也可诊断。可针可灸。腰脊痛分很多种,如果是上部。在十四椎为分界,脐下痛都是带脉。脐上横的痛,是阳维脉。在督脉上,上面就是至阳,下面就是阳关。就近取穴。 第六椎下,是灵台穴(禁针)。和至阳穴一样是帮我们诊断的。灵台穴是血会的地方。像病人血癌时,在第七椎都会有压痛点,在第六椎也有压痛,治到没有痛,血癌就好了。 神道,在第五椎下,从七椎往上找最好找。主要是诊断用 的,但很少下针。在心脏有问题时候会有压痛点,治疗后再压它,不痛就好了。 第四椎没有穴道,第三椎是身柱穴。假如脊椎骨受伤产生的瘫痪,如果是第三椎断裂,就完全没办法治。只要第三椎骨还在,其他就都还有办法救回来。小孩子也可以灸身柱。可以让小孩长的高大,身体壮,不容易感冒。治感冒很有效果,隔姜灸。 六、大椎与陶道穴 在第一胸椎之上,是大椎。第一椎之下,就是陶道。 陶道穴是大椎的助手,大椎穴是真正的大穴。我们在发烧感冒时,放血,烧就退。因为它是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我们在退烧时可以用大椎穴。 七、哑门与风府穴 用度骨法,风府穴在我们的后脑,可以摸到脑骨,在脑骨下方半寸,是我风府穴。风府穴可治中风、头痛。病人面朝下,对着舌根的方向,已经碰到头椎。到位的时候,病人舌头会吐出来。风府下半寸,就是哑门穴。哑门专治声音都发不出来。病人中风舌强,正面的时候下廉泉,趴过来就下哑门。哑门跟风府下针手法都一样,对着舌尖下。哑门是督脉阳维之会。一般哑门跟风府都不灸,灸哑门的话,一灸就哑了。 八、后顶与百会穴 两个耳朵耳尖的地方往下到头顶中心点,再往后五分的地方有一个凹洞是百会。所有的阳经都会在这个地方。从百会往下一寸半是后顶。后顶跟前顶都是百会的辅助穴。可治疗头痛、中风。百会穴百病皆治。因为百会是诸阳之会。 我们有六条阳经,手有三阳足有三阳。而阴经只到脖子,不到头。所以“头”部,人称六阳 之首,头上没有阴经,头部是阳经。百会是六条阳经经过的地方,所以百病皆治,癫痫也可以治。 九、前顶、顖会与上星穴 从百会往前找一寸半是前顶,前顶再往前一寸半就是顖会,顖会再往前一寸半就是上星,上星跟神庭只 差五分。下针时,病人平躺,从百会前5分处下针(不能直刺)。上星可治鼻窦炎、治鼻子发炎时,在上星灸。上星是用米粒灸。 十、素髎、兑端、龈交穴 素髎在鼻头的正中间,鼻头的地方就是素髎。这个素髎穴跟女人的会阴穴是相对。不扎针在素髎不扎针,通常用点刺放血治酒糟鼻,鼻子很红,效果非常好 水沟就是我们的人中 在上嘴唇的正中间。扎针时嘴唇拉开来,这门牙,在门牙肉正中间,扎针时嘴巴拉开来,一般来说是近取穴,治牙痛,牙周病。这个针你扎上去,捻捻针就出针,一出针血就出来,不留针。不要去灸,这是督脉最后一个穴道,治疗牙龈肿、腐烂,牙周病, 用放血的就好了。中医的放血的观念很好,旧的血去了,新的血就来,新的血会带来新的白血球。所以,放血是很好的 |
|
94楼#
发布于:2015-11-15 09: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戴艺英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4日《针灸大成》第11、12集心得
督脉经穴篇:督脉是所有阳气之会,阳气在流行完全身之后,就会回到督脉。阳气就像河流,最后会流到大海,督脉就像个大海。 1.长强穴,督脉第一个穴道是长强穴,是足少阴,少阳之会,这个穴是痔疮的根本。在尾椎骨下方,肛门与尾椎骨的中间。斜刺,无所谓补泻之分,引气到就好了,下针不用太深,一寸左右,主要治痔疮。 2.腰俞穴,这脊椎骨在尾椎上是成三角形的,在尾椎骨上,在脊椎骨交接的地方,第二十一椎,叫腰俞穴。治月经不来。 3.命门与阳关穴,命门是第二腰椎,肚脐正对面的穴道是命门。治疗脑膜炎。命门下两椎就是阳关,阳关穴针灸治腰痛。 4.悬枢穴,第一腰椎下,治腰疼。 5.脊中筋缩穴,只能针,不能灸,在十一椎下。第九椎是筋缩,在肝的后面,肝主筋,用针和灸都可以,治癫痫狂。第八椎是经外奇穴消渴穴,治糖尿病。 6.至阳第七椎下,治腰脊痛。灵台第六椎下,诊断用的。神道第五椎下。身柱第三椎下,用灸。 7.大椎第一胸椎上,发烧,感冒在大椎上用三棱针放血。陶道穴第一胸椎下。 8.哑门,风府下半寸。风府穴在脑骨下半寸, 9.后顶百会往下一寸半。百会穴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10.前顶在百会前一寸。额会在前顶前一寸半。上星穴在额会前一寸半。 11.素髎在鼻头的正中间。兑端在上嘴唇的地方。龄交穴在门牙肉正中间。 |
|
95楼#
发布于:2015-11-15 10: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王淑芬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4日《针灸大成》第11、12课心得 长强 治痔疮之疾,内外痔,和瘘管都可治疗 腰俞,在长强之上,可协助长强治痔疮。 接下来,确定命门穴,此穴跟神阙位置正好相对。为人体第十四椎。 命门可治腰疼,头疼,脚弓反张。是日常保健大穴。命门配合关元作观想,并提肛运动,锻炼下焦,作为保健,可以强身健体。 命门以下腰疼属于带脉,命门以上腰疼属于阳维脉的问题。 悬枢穴 三焦所过之处,治腰疼。 脊中穴 在脾的正后方,可治黄疸,便血。位于第十一椎下。 筋缩穴 在第九胸椎下,肝主筋,抽搐,癫,间(症状为自言自语,一句话重复很多遍),狂症都可治疗。如何确定位置?沿着肩胛骨挂一横线,过督脉处为第七椎,往下两椎即为此穴。 癫间狂眼诊法 两眼白与黑珠上面有鸡爪血丝:轻症 易治 两眼白与黑珠上下都有鸡爪血丝:重症 不易治 两眼白与黑珠下有鸡爪血丝:严重症 不治 癫间狂的病人都有便秘 ,在治病时,要想办法把便秘先解决。 至阳穴, 第七椎下, 是血会的地方,病人如有血方面的疾病,在此按压有压痛 消渴穴,至阳之下,第八椎,治消渴病。 灵台、 第六椎,主治咳嗽等病,血液病在此处也有压疼。 神道穴 第五椎,心脏病人此处会有严重压疼反应。可以帮助诊断。 身柱穴。 第三椎下。儿童强身要穴,长高之穴。多灸。 如果脊椎受伤,伤在身柱,瘫痪不可治,如果伤在别处,还有恢复可能。 大椎穴 是手三阳和足三阳督脉之汇,颈椎和胸椎的连接处,发高烧点刺放血,有解热退热功能。 陶道穴 第一椎下,针灸上用的比较少,知此穴能帮助定位膀胱经穴位。 哑门穴 先定位风府,在脑骨下半寸处。治中风失声。下针时,对着舌根方向进针,进针深,要碰到颈椎。 风府穴 治中风的大穴 ,也治感冒 脑户和强间 分别位于枕骨上下方。少用。 百会穴 诸阳之汇,百病皆治,中风急救,可点刺放血。 可治头痛、癫痫、中风。 百会下针的方法:针从前额方向,百会穴前五分位置斜刺到百会位置。 上星穴 治鼻窦炎,用灸法,效果明显。可用凡士林黏着艾绒直接灸。 百会穴往前一寸半为前顶,再往上一寸半为囟门,再一寸半为上星穴,上星和神庭差五分。 素賿穴 在鼻头的正中间,跟女人的会阴对应。用于酒糟鼻点刺放血。 水沟(人中)穴 主治:面肿,中风、癫痫、消渴等病。 相面时,无水沟则无子。妇人早上脸肿即下水沟穴。 兑端穴:上嘴唇的正中间。 龈交穴:也就是唇系带中点处,治牙龈痛、牙周病。 手太阴肺经、 是传导之官、治节出焉、 肺藏魄、白日怕见光,喜暗。则丢魄。 气之本、主管呼吸和全身毛孔 肺主皮毛、皮肤病人,中医先从调肺入手。 开窍于鼻。 |
|
96楼#
发布于:2015-11-15 12: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教官-孝感-郑其赛3班保发容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5日《针灸大成》第13、14课心得 一、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于手阳明大肠经同属金,大肠经属阳金,肺经属阴金,这两经相互表里,相互制约。从治病的角度来说若肺上有火,要泻大肠以治肺,若大肠非常软弱、滑肠不留谷、泄泻、便溏就要泻肺阴,点列缺、合谷,从阴上治阴,从阳上治阳。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左右各11穴。肺经运行时间是寅时(3~5时),3~4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4~5点是光明即将到来的时候。古人们把寅时当作一天的开始,十二经的运行是从寅时手太阴肺经开始的。手太阴肺经于手阳明大肠经同属金,大肠经属阳金,肺经属阴金,这两经相互表里,相互制约。从治病的角度来说若肺上有火,要泻大肠以治肺,若大肠非常软。本经循行路线: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转回,沿胃上口过膈肌,属于肺,由“肺系”横出向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拇指内侧端。本经所主病候: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痛,缺盆部及手臂前侧桡侧缘痛,肩、背寒痛。本经主治病证:肺、胸、咽喉。 二、中府(手太阴肺经穴;肺之募穴;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的交会穴)位置: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痛,肩背痛,腹胀,哎逆,喉痹,浮肿。 云门位置:胸前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前正中线旁开6寸,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热。 天府位置:臂内侧,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展3寸处。主治:气喘,鼻衄,吐血,瘿气,上臂内侧痛。 侠白位置:臂内侧,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展4寸处;或肘横纹上展5寸处,主治:咳嗽,气短,气喘,干呕,烦满,心痛,上臂内侧痛。 尺泽(手太阴肺经穴;合穴)位置: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舌干,胸胁胀满,吐泻,小儿惊风,肘臂挛痛,乳痛。 孔最(手太阴肺经穴;郄穴---治疗血症)位置:小臂掌面桡侧,尺泽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与太渊穴(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连线上,腕横纹上展7寸。主治:咳嗽(干咳、久咳不愈,用力点按,一天多次;止鼻血——肺、大肠有热,配合同侧的迎香穴同按最有效),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失音,热病无汗,头痛,肘臂挛痛,痔疮。 列缺(手太阴肺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位置:小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展1.5寸,肱桡肌与拇长肌肌腱之间。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掌中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项强,惊痫,溺血,小便热,阴茎痛,齿痛。 经渠(手太阴肺经穴;经穴),位置:小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展1寸。主治:咳嗽,气喘,喉痹,胸部胀满,掌中热,胸、背痛;咽喉肿痛。 太渊(手太阴肺经穴;俞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位置: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呕血,烦满,胸、背痛,掌中热,缺盆中痛,喉痹,腹胀,噫气,呕吐,妒乳,无脉症,手腕无力、疼痛,桡腕关节病。 |
|
97楼#
发布于:2015-11-15 16: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易岚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5日《针灸大成》第13、14集心得 木火土金水,木主肝,肝心脾肺肾。肝生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忧,肾管恐。人的情志不能太过,过了就会伤到。伤到用情场去化解,忧能伤肺,喜能胜忧。 肺在五音,主商声,五行中肺属金,肺是阴经,是阴金,肺在干支里面是辛寅。 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肺经有十一个穴道,起于中府,终于少商。只要是阴经,从手肘以下,膝盖以下,是从井穴开始,就属木(井)火(荣)土(俞)金(经)水(合)。肺经多气少穴,流柱时间是寅时,早上三到五点,肺气从左向右走,病人四点半起来咳嗽,这就是肺的中间偏右有问题,这就是人纪,人纪是人身上的纪律。 脉,居右侧。肺脉,肺主皮毛,秋天的时候摸脉气,脉气会在皮毛上面,轻轻的就可以摸到脉,这叫浮脉,是正常的肺脉。 肺法像天幕。肺主皮毛,肺脏法象天,整个天幕像肺脏,皮肤像天幕把人体所有的器官包起来,天是冷的,所以皮肤、毛孔、头上都是冷的,这是正常的,但是手脚要是热的。 肺经穴位歌: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中府和云门。云门是肺的募穴。扁鹊针灸的手法是一针透两穴,从中府刺到云门,不要刺到肋骨。治疗久咳、气喘。穴性差不多,两个一起用。 下针的方式,是顺着经走。顺为补,逆为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喜按,实拒按。 天府。专治鼻子流血。左鼻右治,右鼻左治,采用对称治疗。 侠白。在天府下一寸,扎天府就不用扎侠白。但有种针法叫随寸针,如果下天府没止住血,再下侠白,可以加强效果。这两个穴位都治流鼻血,不管是普通流鼻血,还是鼻咽癌。 尺泽穴。是肺经的合穴。刚开始生病是实症,久病一星期以上为虚。肺实泻之,经气向下,逆向下就是泻,同向下就是补。宜针不宜灸,凹下去的地方爱出汗,灸破出汗后易发炎。 孔最。尺泽下三寸,两肌肉中间。孔最是肺经的郄穴。郄穴一般是发炎的时候用的。治疗:痔疮,咳嗽带血,咳血。 列缺,经渠,太渊,三个穴道是并列的。手腕边的高骨之下是经渠,后五分是列缺,前面靠近手横纹的地方是太渊。 列缺,主任脉,任脉上的问题,从喉咙到阴部都可能在列缺上治。实热证如手掌热泻之,虚证如小便频尿则补之。 经渠,属性是金,是本穴,可补可泻。 太渊,脉会太渊,是俞穴。太渊属土,土生金,太渊是母穴。 |
|
98楼#
发布于:2015-11-15 18: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王淑芬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5日《针灸大成》第13、14集心得 今天开始讲十二正经里肺经的内容。 在中医观念里,五行是相生相克,而人五种情绪也能对应到五个脏腑。 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 七情太过会伤到对应的脏腑。如怒太过则伤肝。 如何化解情志的伤害?可以用对应的五行生克观念去取与之相克的情绪来化解。 如恐伤肾。肾在五行里对应水。土克水,那么土对应的脾主思,所以这个时候要让发怒的人不再发怒,可以说说让他忧思的事,化解他的怒火。 肺经有十一个穴位,流注方向是由胸走手。流注时间为寅时,肺居于五脏之最高处,犹如天幕,肺气也是从人体左侧走向右侧。如果病人半夜四点半咳嗽,那么就是肺部中间偏右出了问题。 肺主皮毛,秋天时右手摸脉(寸关尺),轻轻碰到脉动处就能摸到脉动。这就是浮脉。这是正常人的脉。 肺经穴位歌: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中府和云门。 云门是肺的募穴。(此处有疑问,中府才是募穴才对)常用针刺手法是一针透两穴,从中府刺到云门,治疗久咳、气喘。穴性差不多。 下针的方式,是顺着经走。顺为补,逆为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喜按,实拒按。 天府穴 由肘部经渠到肩膀大骨头处作一直线,线中点就是天府穴。 专治鼻子流血。左鼻出血右刺,右鼻出血左治,采用对称治疗。两鼻孔都出血,两边都刺。 侠白穴 在天府下一寸,穴性跟天府类同。 如果病人出血,下天府没止住血,再下侠白,可以加强效果。这两个穴位都治流鼻血,不管是普通流鼻血,还是鼻咽癌出血。 接下来就是手肘以下穴位,是肺经的五输穴。 阴井木。所以对应的肺经的穴位属性是木,火,土,金,水。 尺泽穴 是肺经的合穴,属性水,也是肺经子穴。治疗实证用。采用泻法。 顺着经络流向进针为补,逆为泻。如何判断病情虚实? 刚开始生病是实症,久病,在一星期以上者为虚。 所以如果是肺经病,如果是实证,泻尺泽。 孔最穴 尺泽下三寸,孔最是肺经的郄穴。 用于消炎。治疗:痔疮,咳嗽带血,咳血。 如果病人大便带血?如何判断是痔疮还是大肠其他毛病?按孔最,如果病人按下去后,疼痛难忍,为痔疮出血。 列缺,肺经的络穴,有络脉(脉名也为列缺)从列缺穴出来连接到大肠经。 列缺也通任脉,所以如果任脉出问题,比如阴部痛,可以下针列缺。 如何确定列缺位置?可以用双手交叉握法确定,也可以先定位经渠后再定位列缺。手腕后桡侧有一高骨,高骨下为经渠,经渠后五分为列缺,前五分为太渊。 经渠穴,是五输穴里的俞穴,属金,是肺经的本穴。 可补也可以泻。 太渊,在手腕桡侧横纹处,脉搏跳动处,太渊是所有脉气所会之处。 也是肺经五输穴里的经穴,属性土,也是肺经的母穴。可补。 在列缺,太渊,经渠,三穴下针时,一定要把动脉用手指移开后进针。进针后针会随着脉的跳动而点头,称为点头针。所有手臂用的针都是一寸针。 |
|
99楼#
发布于:2015-11-15 19: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莫维春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莫维春
2015-11-13作业第13第14课学习心得 1 五脏逼毒法 把肋骨上下一挤压,肺里面的浊气就只能往外走。练功之前,就要把毒逼掉,身体会很 干净,这样练功才能把大气的精华吸收进来,这是“呬”的动作。这是商声。 肺在声为哭,哭的声音是肺来的,在变动为咳。当肺有问题时,在变动上面为咳,在志 为忧,忧能伤肺,喜能胜忧。热伤皮毛,人在过热的环境里面会伤皮毛。那这个寒胜热 、辛伤皮毛、苦胜辛。这个苦味一样是属于火。任何东西经过烧过就是苦味的,辛辣的 东西,放苦的东西就不辣了。那蔬菜类都是微苦,淡淡的苦,那吃东西若太辣,放点蔬 菜,它的辣就淡掉了,诸如此类。 2 阴经之井荣俞经合 肺经有十一个穴道,起于中府,终于少商。手肘以下才有井荣俞经合,手肘以上没有。 这条经是多气少血,流注的时间是寅时,就是早上的三点到五点在这里。 那脉,居右侧,我们手上有大筋,左手的脉上面跟右手脉不太一样。 肺主皮毛。正常的肺脉是浮脉,轻轻就能摸到脉就是正脉。 人参非大剂不补,少则凝滞。过食瓜果,会造成轻微的下利,静息二日。瓜果吃不是不 好,吃得多会伤到肺,以薤白粥加羊肾空心补之。 3 肺法象天幕 秋当温足凉头。正常人要头面身体冷,手脚是热的,这是正常。肺主皮毛,天是冷的, 所以皮肤、毛孔、头上通通是冷的,这是正常的,但手脚要是热的。 4 中府穴至经渠 肺经第一个穴道叫中府,歌诀是:“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 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肌肉跟锁骨下方这边,这凹洞,就是云门穴。第一个穴道是中府,第二个穴道是云门。 那云门下面这个穴道,是肺经的第一个大穴,中府穴。 由中府透下去,所以针是倒着往上刺,不是直刺,一针透两穴,一般这个穴是治疗久咳 、气喘 。以后会介绍到俞募治疗,肺的募穴是云门穴。俞募治疗,取俞穴以及募穴。 下针的方式,是顺着经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中府云门,这两个穴道,下针,一律是两个穴道一起用,穴性差不多。 最简单泻的手法,肺的经气是向下,病人躺平,逆向下就是泻,同向下就是补,顺为补 逆为泻。 尺泽穴,又称肺经子穴。 咳嗽带血,咳血 表示有炎症,很热嘛,舌苔都黄的,口渴,这些都可以用孔最穴。 5太渊穴—手太阴肺经母穴 又名脉之会,脉会太渊,气会膻中。列缺经渠太渊,这三个穴道是并列的。秋天得秋脉 太渊下针角度是斜下进针,用一寸针。用3210,三十二号一寸针。 列缺主任脉,任脉有问题下列缺。喉咙痛时针列缺。 实热症泻之,如果是虚症,会小便频尿,我们补它。 虚症跟实症,虚症小便多,实症会手掌过热。 6、反关脉与经渠穴 人会有寸关尺的脉不见,从列缺到阳溪见者,这是反关脉。 经渠穴,在高骨之下,是经穴,经渠属性是金,手太阴肺经就是阴金,碰到一个穴道刚 刚好也是金,就是本穴。这个穴道跟这个经属性相同的,我们叫本穴。在本穴上可补也 可泻。 要实症才下,虚症不下。“寸口动脉陷中,肺脉所行,禁灸”。脉上面是不灸的 ,灸的话会伤到血脉。 再来是经渠穴,在高骨之下,是经穴,经渠属性是金,手太阴肺经就是阴金,碰到一个 穴道刚刚好也是金,就是本穴。这个穴道跟这个经属性相同的,我们叫本穴。在本穴上 可补也可泻。 7 手太阴肺经之太渊穴 太渊,太渊穴呢,《难经》说“脉会太渊”,寸口脉会太渊,太渊是俞穴。心律不整 , 可以在太渊治疗。太渊是母穴,既然是母穴,所以肺虚,肺家的虚症在这治,久咳 为虚 ,咳好几个月了,为虚症,在太渊下针。 太渊要补的话是对着大拇指方向为补。 |
|
100楼#
发布于:2015-11-15 21: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帆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5日《针灸大成》第13.14课心得。
2015.11.15第13.14讲:十二正经之手太阴肺经 相傅之官是为肺,身为国来脏为官。君主之官是为心,岐黄之术缘由来。 肺藏所魄白日鬼,魄不守身怕见光。气血不足伤皮毛,皮肤治病肺经找。 胸肺开窍是在鼻,呼吸功能亦孔毛。人魄不守眉毛掉,忧虑太过伤及肺。 五行之木肝生怒,心主喜来脾主思,肺主忧来肾主恐,点点可在多用克。 练肺五脏逼毒法,肺主金商发罒音,手向上抬挤压肺,脚尖着地罒提肛。 肺动为咳声为哭,志为忧来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肺经木火土金水,肘下井荣俞经合。阴经肘下膝盖下,排列组合皆如斯。 肺经多气然少血,流注时间在寅时。肺气从左向右走,时间不安定部位。 肝脏下方右到左,光片不要信自我。内观不适圣人药,开刀小命会没了。 肺主皮毛脉皮毛,肺脉浮脉跳正常。参非大剂不能补,凝滞参汤量太少。 过食瓜果会伤肺,萛白粥炖补羊肾,还可猪腰来代替,大补作用独参汤。 秋当凉足身体冷,天冷肺冷法象天。肺包脏器周皮毛,冷属正常手脚热。 逐一穴: 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中府云门倒上刺,一针两穴扁鹊法。治疗久咳和气喘,募穴云门俞募治。 顺为补来逆为泻,虚则补之实泻之。实据按来虚喜按,中府云门一并下。 天府鼻头素髎穴,下针正在肌肉间。左病右治流鼻血,外伤双刺天府穴。 尺泽肺经之合穴,肺实泻之逆向上,泻之加之提豆法,即为泻来又加泻。 咳嗽一周是新病,月虚不可扎尺泽。合穴尺泽当属水,水乃金妈肺经子 孔最肺经之郗穴,可针可灸针要好。诊断痛点阿是穴,并非一定要下针。 经渠列缺和太渊,尺关把脉再加寸。脉会太渊气膻中,秋得浮脉正秋脉。 无有太渊反关脉,经脉气虚络脉强。非富即贵是大象,西医洗肾过勉强。 高骨之下是经渠,经渠属金本经肺。本穴可补有可泻,尺泽不灸只可针。 脉会太渊母穴土,心律不整针太渊。指甲切脉再下针,筋血中间久咳虚。 鱼际掌肉火荣穴,治疗乳痈即乳癌。少商即在指甲旁,鬼穴人中再少商。 少商井穴指头旁,扁桃体炎发烧症,大椎放血少商帮,扁桃放血针列缺。 |
|
101楼#
发布于:2015-11-15 21: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5日《针灸大成》第13、14课心得 (接上集) 一、木主肝。肝生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忧,肾主恐。过怒、过喜、过思、过忧、过恐都会伤身。要从情志上用相克去化解。比如忧伤肺,而喜能胜忧,让病人开心才好地快。 肺在五音主商声,在五行属金(阴金),在干支里面是辛寅。 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水。 二、五脏逼毒法 方法:上、下唇留一缝,牙齿相闭,舌头顶着牙齿,嘴巴往两边开,发“呬”音。 配合动作:直立,双手交叉上举至头顶,发“呬”音。发到没气了踮起脚尖提肛,最后发一个无声的“泗”。每次做5-6次。逼毒时,咳、吐,流泪都属正常。 肺属燥金。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志为忧。 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三、阴经之井荣俞经合 肺经有11个穴道,起于中府,止于少商,为阴经。阴经都是从手肘以下,膝盖以下,从井穴开始。 井对木,荣对火,俞对土,经对金,合对水。 肺经流注的时间是寅时(早三点至五点),肺气从左往右走。若病人每天早上四点半咳嗽,说明他肺脏的中间偏右有问题。 正常的肺脉是浮脉。秋天时,手轻轻碰到皮肤就能摸到脉,这是正脉。 过食瓜果会伤肺,以薤白粥加羊肾空心补之。没有羊肾可用猪腰代替。补气时要大剂(1-2两)的人参。 四、肺法象天幕 皮肤像天幕把人体所有的器官包起来。 秋当温足凉头。意即正常人头面身体冷,手脚是热的。 五、云门和中府 在肌肉和锁骨下方的凹洞是云门穴(肺的募穴)。 云门往下一寸半隔一个肋骨处是中府穴,是肺经第一穴。 针法:云门和中府离肺很近,故不能直刺,要一针透两穴(由中府倒着往上斜刺到云门。)治久咳、气喘。 下针方式:顺着经走。中府→云门为补,逆为泻。 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虚实的分辨:实拒按,虚喜按。 六、天府穴 古法:用墨在鼻头素髎穴点一下,手臂平移过来沾墨的地方就是天府穴。专治流鼻血(左鼻右治,右鼻左治,两个鼻孔流就两边都扎)。下针要把肌肉分开,直刺进去。 七、侠白穴 在天府下一寸。扎天府就不用扎侠白。 当天府下针后血不止,再下侠白,称随寸针,以增强效果。 八、尺泽穴 手肘大筋外侧,手弯曲的地方为尺泽穴,是肺经的合穴, 肺实泻之。针此穴治肺上实症,虚症不针。 补泻:平躺下针。因肺的经气是向下,故同向下针即为补,逆向下针就是泻。 泻上加泻:下针后引到气至(病人会酸麻胀)再往下推一点。 实症和虚症的区别:初病是实症,久病(一周以上)为虚。虚症不能针尺泽,因为尺泽是肺经子穴,需用母穴太渊穴。新病、大病一般用子穴。再则,虚症小便多,实症会手掌过热。 肺经还包括神经痛。经络上的痛是初病的话,也是实症。 九、孔最穴 尺泽下三寸处,在两个肌肉中间就是孔最。 肺经的郄穴。郄穴一般治炎症,针灸均可。 孔最专治痔疮。直接找压痛点,然后下针。也治咳嗽带血。 十、列缺穴 是肺经的络穴。 找穴:两手虎口交叉,上面食指尖处既是。另法:手腕高骨之下是经渠,后面五分是列缺。 主任脉,任脉有问题均可针此穴。 十一、太渊穴 在经渠前靠近手横纹的地方,为肺经母穴。故虚症在这治,如久咳,可针此穴。 脉会太渊,治脉病,如心律不整。列缺经渠太渊,这三个穴道并列。 秋天得秋脉属正常。右边的寸为肺脉。 寸关尺。高骨上面叫寸,中间叫关,下面叫尺。 在针列缺经渠时,用指甲拨开动脉再下针。穴道在筋和脉中间缝隙处,下针到位后,会变点头针。 注意:用指甲拨脉不能太用力,指甲不可太尖细,以免误诊。 下针要斜着下,用一寸针。对着大拇指方向为补,反方向为泻。若方向不对,平补平泻也行。因为其穴性是母穴,只要针此穴就是补。 十二、反关脉与经渠穴 寸关尺的脉不见,从列缺到阳溪见者,经脉气不够,络脉气很强,称为反关脉。 经渠穴在高骨之下,属性金。 穴道跟所在经属性相同的,叫本穴。故经渠穴是肺经的本穴。本穴上补泻均可。 脉上灸会伤血脉。 每条经络都有子穴母穴,阴经是木火土金水,阳经为金水木火土。 |
|
102楼#
发布于:2015-11-15 22:04
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5日《针灸大成》第13.14课心得。
十二正经→第一条经是手太阴肺经 2、阴经之井荣俞经合 肺经→有十一个穴道,起于中府,终于少商。 凡是阴经→从手肘以下、膝盖以下→从井穴开始→与五行相对→木(井)火(荣)土(俞)金(经)水(合),这是相对的。阴经都是→手肘以下才有井荣俞经合,手肘以上没有。肺经是多气少血,流注的时间是寅时,肺气是从左向右走,三点在最左五点在右,肺的下方是肝脏,肝脏时间从右到左,一点在最右三点在最右左。晚上几点痛就可判断病的具体位置。 脉→居右侧,手上有大筋,左手的脉上面跟右手脉不太一样。 肺脉→肺主皮毛,如果摸到脉,摸它的脉气,这脉气会在皮毛上面,这样是正常的。 正常的肺脉→是浮脉(手摸到病人脉时,皮肤上轻轻就可以摸到脉,这种脉叫浮脉),轻轻就能摸到脉就是正脉。这就是正常。 瓜果不能多吃多吃伤肺。 3、肺法象天幕 秋当温足凉头。正常人要头面身体冷,手脚是热的。 《黄帝内经》有讲→肺脏法象天。整个天幕像肺脏,皮肤像天幕把人体所有的器官包起来。肺主皮毛,天冷时,皮肤、毛孔、头上通通是冷的,这是正常的,但手脚要是热的。 4、中府穴至经渠 肺经→第一个穴道叫中府, 手太阴肺经→歌诀是:“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云门穴→在手臂肌肉跟锁骨下方有一凹洞,就是云门穴。 云门穴→肺之募穴。 中府穴→先找到云门,云门穴下一寸半,就是隔一个肋骨,就是中府穴。 中府穴→肺经的第一个大穴。 下针方法:扁鹊针灸手法是一针透两穴。由中府透下去倒着往上刺,不是直刺,从中府刺到云门,不要刺到肋骨,所以不会碰到肺,而且扎得到穴道。 中府穴和云门穴一针透两穴→治疗久咳、气喘。 俞募治疗→俞募治疗,取俞穴以及募穴。下针的方式,→顺着经走。 补泻的手法→顺为补,逆为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症出现用补,实症出现用泻。 如何分虚实→简单讲虚实,就是有东西没东西,实拒按(用手按到患处病人感觉疼痛即为实),虚喜按(用手按到患处病人感动舒服即为虚)。 顺着经气走,中府,云门,顺气扎针,叫补,如果逆气扎就是泻 中府云门,下针,一律两个穴道一起用,穴性差不多。用于治疗:甲状腺肿瘤、淋巴腺肿瘤、腋下的肿瘤 天府穴→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或取坐位,臂向前平举,俯头鼻尖接触内侧处是穴。或坐位,微屈肘,于肱二头肌外侧缘,肘横纹上6寸处是穴。简单讲就是衣服袖子拉起来,一拉小老鼠跑出来的地方,就是天府穴。 天府穴→专治流鼻血,左鼻右治,右鼻左治,采对称治疗。两个鼻孔同时流血就两只手臂一起扎。 天府专治流鼻血。侠白穴在天府下一寸。扎天府就不用扎侠白。 有一种针法叫随寸针。比如扎天府没止血,再针侠白,因为差一寸像加强效果,变成两倍效果,增强它的效果。天府穴和侠白穴两个主治流鼻血或外伤,不论一般的流鼻血,还是鼻咽癌。不管里面的病,只要是流鼻血都可以针。十四岁一下可扎可不扎。 尺泽穴→手肘上面有大筋,大筋的外侧,手弯曲的就是尺泽穴。 尺泽穴→按井荣俞经合,是肺经的合穴,因为它是阴经。 尺泽穴主治→肺家的实症,肺实泻之。 尺泽穴→肺实泻的下针手法,肺的经气是向下,病人躺平,逆向下就是泻,同向下就是补,顺为补逆为泻。加上“豆许法”针进去就已经是逆了,待气至,再往下推一点,就是泻上加泻,两种手法合在一起用。 尺泽穴→因为多汗,针比灸好。因为灸怕造成有伤疤,这个地方又多汗,怕会发炎。 肺家的实症,新咳初病为实,咳一个星期也属新病。久病咳几个月为虚,就不能扎尺泽,尺泽穴→又称肺经子穴。因为尺泽是合穴,属性是水。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肺属金,金碰到水金是妈妈,金生水,水是儿子。 肺经→治疗内科病以外,还治神经痛。例如病人手痛,痛在肺经,问痛多久,五天,是实症,就可以针尺泽穴。经络上的痛是新病的话,一样是实症,症状要判断准。久病,一个星期以上,就是虚症,用母穴。 肺家实症用尺泽穴子穴虚症用太渊穴母穴。 孔最穴→从尺泽下三寸,压下去在两个肌肉中间,就是孔最穴。 孔最穴→是肺经的郄穴。 孔最穴郄穴→一般是发炎的时候用。 孔最穴→在两个肌肉中间,可针可灸。炎症时,肺经郄穴都可以用。 孔最治症→专治痔疮。 “阿是穴”→是指找到病人的压痛点,压痛点能帮助诊断治症。 例如→治痔疮,便血,病人不知道是先便还是先血时就用“阿是穴”来判断,按压孔最穴附近哪里痛在哪里下针。 孔最穴治症→咳嗽带血,咳血表示有炎症,肺热,舌苔发黄,口渴,这些都可以用孔最穴。 列缺穴→1.第一种列缺找法是两只手虎口相对把手叉起来,食指尖到处是穴。用同身寸的方法。第二种找穴法:首先手腕处有个高骨,摸有个高骨出来,高骨之下,叫经渠,经渠后五分叫列缺,经渠前靠近手横纹的地方叫太渊。 5、太渊穴—手太阴肺经母穴 太渊穴→又名脉之会,脉会太渊,气会膻中。列缺经渠太渊,这三个穴道是并列的。这是 手上脉动的地方,秋天的时候一摸,是脉浮的。秋天得秋脉,是正常。 寸关尺→在手腕高骨下方。摸上去有个脉。叫寸关尺。上面叫寸,中间叫关,下 面叫尺。摸脉的时候,右边的寸是肺脉。 列缺穴下针→在针列缺经渠时,用指甲拨开动脉,下针到穴道后,会变点头针,针下的很好,针会点头。 太渊下针→下针角度是斜下进针,用一寸针。用3210,三十二号一寸针。 列缺穴治症→列缺主任脉,任脉(喉咙到阴部)有问题都可下列缺。喉咙痛可针;“阴茎痛”也治。 素问说“实则手锐掌热,泻之,虚则欠㰦(打哈欠),则便遗数,补之”。虚症跟实症,虚症小便多,实症会手掌过热,实热症泻之,如果是虚症,会小便频尿,补它。 列缺上补泻时,顺为补,逆为泻,这是手法。 《素问》说,直行的是经,旁出者谓之络。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经和经之间有络,这个络从手太阴肺经络穴络到手阳明大肠经。 6、反关脉与经渠穴 反关脉→人会有寸关尺的脉不见,从列缺到阳溪见者,是反关脉。经脉气不够,络脉气很强,叫反关脉。反关脉没有病的。有反关脉,非富即贵,这是象。 经渠穴→在手腕高骨之下,是经穴, 本穴定义→经渠穴属性是金,手太阴肺经就是阴金,经渠穴也是金,就是本穴。穴道跟经属性相同的,叫本穴。在本穴上可补也可泻。尺泽,必须要实症才下,虚症不下。假设补泻没做好,针下在尺泽,也是泻,因为穴性就是泻。而本穴补泻都可以做。 “寸口动脉陷中,肺脉所行,禁灸”。脉上面是不灸的,灸的话会伤到血脉。 太渊→太渊穴《难经》说“脉会太渊”,寸口脉会太渊,太渊是俞穴。太渊属土。阴阳五行来说是土生金。土生金, 手太阴肺经的母穴→是太渊, 手太阴肺经的子穴→是尺泽, 手太阴肺经的本穴→是经渠。 每个经络都有子穴母穴,阴经就是木火土金水,阳经就是金水木火土。 太渊脉病治此。脉怎么会有病呢?脉跳跳停停,西医叫心律不整,可以在太渊治疗。摸到脉后,先用指甲切一下,把脉切开,再下针。这个穴道刚好在筋和血脉的中间,不要扎到筋上面,扎到筋会很痛。穴道在筋和血脉中间的地方,不用指甲去切的话,一扎下去就是脉,就会肿一块起来。 太渊→既然是母穴,所以肺虚,肺家的虚症用此穴,久咳为需,在太渊下针。 太渊下针法→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从身上往四肢走,因为穴道是按气血流注的方,所以太渊对着大拇指方向为补。对着身体方向是泻。如果没有对到方向,平补平泻可以,因为太渊穴穴性是母穴,只要针扎到就是补。肺经里只要久咳就是虚症,久咳为虚,都在太渊下针。 |
|
103楼#
发布于:2015-11-15 22: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江陈敏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5日《针灸大成》第13、14课心得 十二正经之手太阴肺经 一、肺的功能 肺为“相傅之官”。为什么讲官位?就是黄帝问岐伯,把内脏对应到官位,把身体当成国家时,内脏的官位各是什么?岐伯说,皇帝就是心脏,君主制官就是心脏。那肺是“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所有身上的规矩制度是肺脏在管。肺藏魄,是气之本,主皮毛,在音为商,在志为忧(悲),其色白,其味辛,其性金,阴金。在干支里面是辛寅。 二、肺经之井荥俞经合 三、手太阴肺经 1.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胃),下行至脐联络大肠,,再上行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脏;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着前臂掌面桡侧入寸口(桡动脉搏处),沿大鱼际部,至拇指桡侧尖端(少商穴)。 2.腕后分支:从列缺穴处分出,前行至食指桡侧尖端(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3.手太阴肺经经穴穴名歌 前胸中府出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循; 孔最列缺经渠上,太渊鱼际少商端。 4.手太阴肺经经穴分寸歌 距中六寸肺经行,中府前胸一肋平; 肺系横行至腋下,三寸天府四侠白; 尺泽肘弯纹凹处,孔最腕上一寸是; 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取于寸口陷: 太渊腕纹桡侧头,鱼际拇指本节后: 斜出支脉交大肠,大指甲根止少商。 四、重点穴位主治功能 本经腧穴主要用于治疗胸,肺,咽喉及本经所经过之处的病症。 1.天府穴 流鼻血 2.孔最穴 痔疮找压痛点,咳嗽带血或咳血 3.列缺穴 咽喉疼痛,任脉有问题找列缺。列缺还是络穴,与大肠经相络。 4.太渊穴 太渊脉病治此,心率不齐。治久咳。虚针太渊,实针尺泽。 5.少商穴 13鬼穴第二个。咽喉疼痛,发烧。刺血。 |
|
104楼#
发布于:2015-11-16 01: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陶圆红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5日《针灸大成》第13、14课时心得。
长眉毛就是长寿,眉毛掉是魄不守,太过忧愁,肺主忧。因为有肺脏才会有忧,过于忧也会伤肺,如果有个人总是咳嗽,而且又有担心的事儿,那么咳嗽就不会好。喜可以胜忧,找一些开心的事儿,就可以解除咳嗽。 五音中,肺主商,五行中,肺属金是阴金,五脏逼毒法,逼毒的时候,会咳、会吐、会流眼泪,都是好的。 肺在五行中属于燥金,金会生水,哭的声音是肺来的,在变动为咳,太热了会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苦味属于火,任何东西经过烧过以后都是苦的,苦胜金,金是辛辣的,如果煮的东西太辣了,放些苦的东西就不那么辣了,蔬菜都是微苦的,辣的东西放些蔬菜,辣味就淡了。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穴,手肘以下,膝盖以下,从井穴开始,都是木火土金水相对应的,这条经,多气少血,气血流注在这里的时间是寅时,就是早上的三点~五点,肺气是从左到右走。 肺是秋令,秋天是摸到病人的脉气在皮毛上,就是正常的,指头摸到脉的时候,正好轻轻的碰上去,就可以感觉到脉,这个脉叫浮脉。正常的脉就是浮脉。 过食瓜果,会伤肺,造成轻微下利,静息两天,薤白粥加羊肾空心补,没有羊肾可以用猪腰代替。 秋当温足,凉头,正常人头面身体冷,手脚是温热的。肺脏就像天象,像整个天,把整个身体包起来。 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迟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云门是肺的募穴,扁鹊下针手法就是一针下两穴,从中府穴到云门,肺的咳嗽、久咳、气喘都可以在这里治疗。 虚证出现用补法,实症就泻的手法,要学会分虚实,实就是有东西,虚就是没有东西,实是拒按,虚是喜按,下针时顺着气走就是补,逆着气走就是泻。 天府穴,天府穴专门治疗流鼻血,左边流血扎右,右边流血扎左边,一起流两边都扎。 下针补泻,病人躺平后如果下针直下,就没有补泻,如果顺着经气就是补,逆着经气就是泻,针进去如果是泻了,左右转转后,再往前推就是泻上加泻; 肺的实症,咳嗽一礼拜就是新病,初病都是实症,久病就是虚就不可以扎迟泽穴了,迟泽穴是肺经的子穴;肺经还可以治疗神经痛; 孔最:迟泽下三寸就是孔最,是肺经的郄穴,一般用于消炎,针、灸都可以。这种凹处,灸不如针,孔最治疗痔疮效果特别好,按压这里有压痛点可以确诊痔疮,这里下针可以治疗痔疮。 列缺:手腕高骨下方是经渠,经渠下去五分叫列缺。经渠前靠近手横纹是太渊。 列缺主任脉,任脉有问题,下针列缺。 虚证会频尿,实症手掌热。直行的是经,旁出的是络,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 反关脉的人没病,反关脉的人非富即贵。 经渠穴属性就是金,手太阴肺经就是阴金,这个穴位刚好也是金,所以是本穴,在本穴上可补可泻。 太渊穴:脉会太渊,太渊是俞穴,五行属土,手太阴肺经是阴金,土生金,所以太渊是手太渊肺经的母穴。子穴是迟泽穴,本穴是经渠。 井-荣-俞-经-合,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以此找子穴、本穴、母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