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楼#
发布于:2015-11-09 23: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陈文洁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第1、2课心得。
针灸的使用比中药早了约一千年。从古到今,针灸在施治上有几个大原则: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 1、体力很虚、元气不够时,不下针; 2、病人气血大虚,刚刚失血很多、元气不够、元气大伤时、体力虚重病之后、同房行周公之礼、剧烈运动后大汗时不针; 3、喝酒后不针。 二、针的使用范围: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 三、灸:针力不足时要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四、灸的方法主要有: 1、隔姜灸:用的最普遍的是隔姜灸。用新鲜的生姜,切成一元硬币厚,戳几个小洞,把艾绒捏成金字塔状,再把它放在生姜上,这样一个单位叫“一壮”。灸的时候姜片不用换。感觉温热,不用很烫时就可以换一壮。艾为纯阳,故灸时取单数。什么病都可以灸的。灸到口干舌燥都可以。灸起泡时用消毒过的针,在泡接近皮肤的地方刺破,洒一些硫磺粉或大黄粉,不会留疤。 2、隔盐灸: 用青海的粗盐、或海盐(用锅子炒过,颜色会变的熟盐)在温温热热的时候,铺平在神阙穴,再放艾上去烧。古病人时下利时不管寒利还是热利都可以灸神阙。古人怎样区分寒热,寒:完谷不化,热:大便很臭! 3、隔蒜灸 肺的问题要隔蒜灸。用独蒜,剥皮切片。蒜是白色的,白色入肺。有的人老咳不好,可以在舌头上灸,白色的独蒜为辛辣之品,对肺好治肺病,如久咳。同时伸出舌头,以于心脏的阳气也有帮助。 有两种方式,可以知道病人的病情到底是越来越严重,还是越来越好。当病进时,是由四肢末梢往身上走,而病退时,就会由身上往四肢走。当病在退的时,处方不能改,所针的穴道也不能改,要等它病好了为止。若病仍在进时,就表示你的处方、穴道错了!这时你就应该想想怎么去解决它。还有疱疹、腰蛇、锦蛇。长这样一圈,看起来红红的一小粒,长疱疹的时候,我们有两种烧它的方式,如病人疱疹是长这样子的,在疱疹的头尾隔姜去灸他,它就不会再蔓延了,过两天,疱疹就变短了。我们还是一样在疱疹的头尾灸,慢慢去灸,反正就是把疱疹包围起来。就是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过去古代看到疱疹,就去拿蜘蛛网,把这蜘蛛网平摊在疱疹上面,因为蜘蛛网很粘,用薄薄的粘一层,瞬间一烧就烧掉,烧完后,五天到一个星期,疱疹就治好了。现在不要去拿蜘蛛网了,可以用干棉花,不要用有酒精的棉花。棉花粘不住,它不像蜘蛛网,没有胶质,所以我们放点凡士林在上面。我们还可以用全蝎,全蝎粉去药房买也可以买到。但过去是把蝎子烧烤成金黄色,但现在药房已有全蝎粉,味道很强,你可以放到胶囊里面去,可以吃八到十颗。所以疱疹很好治。 4、米粒灸 艾绒搓与米粒大小,用凡士林涂上去,再灸,如鼻窦炎,鸡眼等。原则是“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 五、艾灸的禁忌症:一般热诊不用灸,发烧,津液很多的地方不要灸,眼睛不要灸,阴部不要灸,痔疮不要灸, 六、针灸禁忌歌,有一个歌诀: “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 徒施患者炮烙刑。就是针就是针,灸就是灸,针的时候就灸,灸的时候不针,分开使用。 七、针的原则是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对称治疗。 |
|
92楼#
发布于:2015-11-10 00: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李晓静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学习心得
一、以下情况不能针灸 病人气血大虚,刚刚失血很多、元气不够、元气大伤时、体力虚重病之后、行房之后、剧烈运动后大汗时,喝酒后不能针灸。 总之:在体虚,元气不够的时候不能实行针灸。 二、针的使用范围: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 三、认识艾灸 “灸”就是“久”下加一个“火”字,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它的本性是属阳的,灸的时候,灸单数不灸双数,艾为纯阳,取阳数,为什么要灸,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四、灸的方法主要有: 1、隔姜灸:用的最普遍的是隔姜灸。用新鲜的生姜,切成一元硬币厚,戳几个小洞,把艾绒捏成金字塔状,再把它放在生姜上,这样一个单位叫“一壮”。灸的时候姜片不用换。感觉温热,不用很烫时就可以换一壮。艾为纯阳,故灸时取单数。什么病都可以灸的。灸到口干舌燥都可以。灸起泡时用消毒过的针,在泡接近皮肤的地方刺破,洒一些硫磺粉或大黄粉,不会留疤。 2、隔盐灸: 用青海的粗盐、或海盐(用锅子炒过,颜色会变的熟盐)在温温热热的时候,铺平在神阙穴,再放艾上去烧。古病人时下利时不管寒利还是热利都可以灸神阙。古人怎样区分寒热,寒:完谷不化,热:大便很臭! 3、隔蒜灸(隔大蒜灸) 久咳时用蒜灸,放舌上,因蒜是白色辛辣入肺经,舌为心表,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心肺接近,这时去灸,咳嗽就会好。病进时,病人手指破伤风红肿,用隔蒜灸,病走到这边的时候,我们在这边头上灸,病人手粉色,痛到不能动,就在头尾灸。 4、米粒灸 把艾绒捏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涂在欲灸的穴位上,将它放在上面灸。一般用于鼻窦炎,鸡眼。灸的壮数要看病位深浅。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艾灸的用途:灸的用途很广,任何毒物咬伤,破伤风,都可以用灸,无论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壮,无所不疗,灸到口干舌燥都没有关系,小便都有艾草的味道。中医判别病情进退与否,是这样判别的,当病进时,是由四肢末梢往身上走,而病退时,就会由身上往四肢走。长疱疹的时候有两种烧法,一种是用隔姜灸去灸疱疹的头尾,二种就是用蜘蛛网平摊在疱疹上面然后烧掉。变小后用干棉花再烧。在加口服全蝎粉装胶囊里吃八到十粒,疱疹即可好。 五、艾灸的禁忌症:一般热诊不用灸,发烧,津液很多的地方不要灸,眼睛不要灸,阴部不要灸,痔疮不要灸, 六、针灸禁忌歌,有一个歌诀: “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 徒施患者炮烙刑。就是针就是针,灸就是灸,针的时候就灸,灸的时候不针,分开使用。 |
|
93楼#
发布于:2015-11-10 00: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聂君芝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聂君芝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学习心得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 1.不宜用针的情况: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血过多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刚刚行完房事不宜针,还有时机不好,运动大汗过后,喝酒后,体力不够时也不针。 2.“灸”就是“久”下加一个“火”字,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它的本性是属阳的,灸的时候,灸单数不灸双数,艾为纯阳,取阳数,为什么要灸,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3.不宜灸的情况,一般热症不用灸法,当感冒发烧,病人已经很热了不要灸,流汗多的地方,津液多的地方,不要灸,眼睛,阴部,不要灸,痔疮也不能灸,针灸有些禁忌,有一个歌诀,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起施,徒施患者炮烙刑,古有名训,针就是针,灸就是灸。我们要分开使用。 4.灸的方法 (1)隔姜灸,切一片生姜,先戳几个洞把艾绒捏成金字塔状,再将它放在生姜上面,这样一个单位叫“一壮”在灸的时候,这片生姜不用换,不用烧到很烫,感觉温热就换“一壮”。 (2)隔盐灸,在灸的时候用盐填满神阙穴,然后再放艾绒去灸,古人下利时不管是寒是热,只要是食物没有消化就是寒。热利味臭,灸神阙穴就可以了。 (3)隔蒜灸,久咳时用蒜灸,放舌上,因蒜是白色辛辣入肺经,舌为心表,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心肺接近,这时去灸,咳嗽就会好。病进时,病人手指破伤风红肿,用隔蒜灸,病走到这边的时候,我们在这边头上灸,病人手粉色,痛到不能动,就在头尾灸。 (4)米粒灸,把艾绒捏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涂在欲灸的穴位上,将它放在上面灸。一般用于鼻窦炎,鸡眼。灸的壮数要看病位深浅。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5)灸的用途,灸的用途很广,任何毒物咬伤,破伤风,都可以用灸,无论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壮,无所不疗,灸到口干舌燥都没有关系,小便都有艾草的味道。中医判别病情进退与否,是这样判别的,当病进时,是由四肢末梢往身上走,而病退时,就会由身上往四肢走。长疱疹的时候有两种烧法,一种是用隔姜灸去灸疱疹的头尾,二种就是用蜘蛛网平摊在疱疹上面然后烧掉。变小后用干棉花再烧。在加口服全蝎粉装胶囊里吃八到十粒,疱疹即可好。 |
|
94楼#
发布于:2015-11-10 00: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聂君芝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聂君芝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学习心得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 1.不宜用针的情况: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血过多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刚刚行完房事不宜针,还有时机不好,运动大汗过后,喝酒后,体力不够时也不针。 2.“灸”就是“久”下加一个“火”字,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它的本性是属阳的,灸的时候,灸单数不灸双数,艾为纯阳,取阳数,为什么要灸,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3.不宜灸的情况,一般热症不用灸法,当感冒发烧,病人已经很热了不要灸,流汗多的地方,津液多的地方,不要灸,眼睛,阴部,不要灸,痔疮也不能灸,针灸有些禁忌,有一个歌诀,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起施,徒施患者炮烙刑,古有名训,针就是针,灸就是灸。我们要分开使用。 4.灸的方法 (1)隔姜灸,切一片生姜,先戳几个洞把艾绒捏成金字塔状,再将它放在生姜上面,这样一个单位叫“一壮”在灸的时候,这片生姜不用换,不用烧到很烫,感觉温热就换“一壮”。 (2)隔盐灸,在灸的时候用盐填满神阙穴,然后再放艾绒去灸,古人下利时不管是寒是热,只要是食物没有消化就是寒。热利味臭,灸神阙穴就可以了。 (3)隔蒜灸,久咳时用蒜灸,放舌上,因蒜是白色辛辣入肺经,舌为心表,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心肺接近,这时去灸,咳嗽就会好。病进时,病人手指破伤风红肿,用隔蒜灸,病走到这边的时候,我们在这边头上灸,病人手粉色,痛到不能动,就在头尾灸。 (4)米粒灸,把艾绒捏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涂在欲灸的穴位上,将它放在上面灸。一般用于鼻窦炎,鸡眼。灸的壮数要看病位深浅。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5)灸的用途,灸的用途很广,任何毒物咬伤,破伤风,都可以用灸,无论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壮,无所不疗,灸到口干舌燥都没有关系,小便都有艾草的味道。中医判别病情进退与否,是这样判别的,当病进时,是由四肢末梢往身上走,而病退时,就会由身上往四肢走。长疱疹的时候有两种烧法,一种是用隔姜灸去灸疱疹的头尾,二种就是用蜘蛛网平摊在疱疹上面然后烧掉。变小后用干棉花再烧。在加口服全蝎粉装胶囊里吃八到十粒,疱疹即可好。 |
|
95楼#
发布于:2015-11-10 00: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聂君芝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学习心得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 1.不宜用针的情况: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血过多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刚刚行完房事不宜针,还有时机不好,运动大汗过后,喝酒后,体力不够时也不针。 2.“灸”就是“久”下加一个“火”字,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它的本性是属阳的,灸的时候,灸单数不灸双数,艾为纯阳,取阳数,为什么要灸,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3.不宜灸的情况,一般热症不用灸法,当感冒发烧,病人已经很热了不要灸,流汗多的地方,津液多的地方,不要灸,眼睛,阴部,不要灸,痔疮也不能灸,针灸有些禁忌,有一个歌诀,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起施,徒施患者炮烙刑,古有名训,针就是针,灸就是灸。我们要分开使用。 4.灸的方法 (1)隔姜灸,切一片生姜,先戳几个洞把艾绒捏成金字塔状,再将它放在生姜上面,这样一个单位叫“一壮”在灸的时候,这片生姜不用换,不用烧到很烫,感觉温热就换“一壮”。 (2)隔盐灸,在灸的时候用盐填满神阙穴,然后再放艾绒去灸,古人下利时不管是寒是热,只要是食物没有消化就是寒。热利味臭,灸神阙穴就可以了。 (3)隔蒜灸,久咳时用蒜灸,放舌上,因蒜是白色辛辣入肺经,舌为心表,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心肺接近,这时去灸,咳嗽就会好。病进时,病人手指破伤风红肿,用隔蒜灸,病走到这边的时候,我们在这边头上灸,病人手粉色,痛到不能动,就在头尾灸。 (4)米粒灸,把艾绒捏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涂在欲灸的穴位上,将它放在上面灸。一般用于鼻窦炎,鸡眼。灸的壮数要看病位深浅。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5)灸的用途,灸的用途很广,任何毒物咬伤,破伤风,都可以用灸,无论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壮,无所不疗,灸到口干舌燥都没有关系,小便都有艾草的味道。中医判别病情进退与否,是这样判别的,当病进时,是由四肢末梢往身上走,而病退时,就会由身上往四肢走。长疱疹的时候有两种烧法,一种是用隔姜灸去灸疱疹的头尾,二种就是用蜘蛛网平摊在疱疹上面然后烧掉。变小后用干棉花再烧。在加口服全蝎粉装胶囊里吃八到十粒,疱疹即可好。 |
|
96楼#
发布于:2015-11-10 01:4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第1,2课心得。
1.针灸的一些认识和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针灸可用于所有的病,小到感冒,大到癌症。 但是体力虚,元气不够时不针(如行房后、大汗后、喝酒后)。此情况下可用灸。 而不灸的情况有:热症,汗多部位(如手掌、腋下),眼睛、阴部、痔疮等部位也不灸。 针就是针,灸就是灸,要分开使用。 毒物咬伤(如毒蛇、蝎、蜘蛛),破伤风或疱疹都可用艾灸来治疗。其中疱疹除了可在疱疹的头尾隔姜灸外,还可用蜘蛛网薄薄铺在疱疹上用火烧,或用凡士林固定的无酒精的干的薄层棉花火烧,或用烤成金黄色的全蝎磨粉入胶囊吃8-10粒等方法治疗。 治疗时判断病进病退的方法:病进时,病情由四肢末梢向心性发展;而病退时,病情就会由躯干、内脏向往四肢逐渐消退。 灸时必须用艾绒,因为艾的独特的特性:向下。虽然烟是往上飘,但药力是往下行走的。 2.艾灸主要灸法有以下几种 1)隔姜灸:生姜切片,牙签戳洞,艾绒搓成金字塔状,放在生姜上,烧至温热时,即可更换另一壮。艾灸灸单不灸双,因为单数为,而艾为纯阳之物。隔姜灸时灸到姜干掉后更换另片即可。 若灸起水泡,用消毒的针,刺水泡靠近皮肤处,排掉水后,皮肤能自然长平坦。 2)隔盐灸:一般用于神阙穴(肚脐)。用炒熟的海盐或青盐,温凉后填于神阙穴,再放艾绒灸。灸神阙穴可治疗寒热利,寒利表现为食物消化不良,而热利表现为大便臭秽。 3)隔蒜灸:蒜辛辣色白,入肺,肺部疾病可用隔蒜灸。方法为将蒜切片放在舌头上,往外伸,艾绒放于蒜片上灸,可治疗咳嗽等。 4)米粒灸:将艾绒捏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涂在要灸的穴位,然后把艾绒放上去,用香来点,可治疗鼻窦炎、鸡眼等。 |
|
97楼#
发布于:2015-11-10 08: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周喜平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1,2课心得。
针灸歌诀:针而勿灸,灸而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针灸并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病情加重的情况是,症状延四肢末梢向心脏蔓延。病情好转的情况是由身体向四肢方向退却。 针灸使用禁忌:气血大虚,重病,运动过后大汗,刚行完房事,元气不足,醉酒等都应该禁止行针。 |
|
99楼#
发布于:2015-11-10 10: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赵菲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学习心得 (接上次课) 第一章 针灸的使用时机 五、灸的原则 “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所谓“不痛灸到痛止”的意思是,一直灸直到当你碰到患部病根的时候,那儿开始产生了痛,就表示到了。 “痛灸到不痛”,像“肿瘤”,在肿瘤痛的地方一直灸,直到不痛的地方就停住。 高明的医生,就是把病治好了,不伤病人的元气。区别于西医单纯的祛病。 六、针灸的急救法 1.针人中:人中穴,在鼻子下方到嘴唇的水沟处平均分成三份,上三分之一处。用针向上斜刺人中,或者直接用手掐。 2.十宣放血:十宣穴在十个手指头的指尖。一把抓住五个手指,用针点刺五次,挤出血。 3.脚指十宣放血:方法同上。 4.针刺涌泉:涌泉穴,在脚底弯曲的“人”字纹的头部,用1.5寸的针刺入。 5.百会放血:百会穴,两耳连线的中点。放血时,头后仰,平躺在床上超出床头,三棱针点刺放血。 七、火罐的使用时机 火罐的原理是驱赶罐内的空气产生负压,吸附在人体的皮肤上。 火罐的使用范围广:①吸脓 ②吸瘀血。例如:膝盖扭伤,可以在痛点放血拔罐,看血的颜色由黑变红就出罐。被竹子或者海胆刺到,都可以拔罐出血。受伤时马上在扭到的地方上火罐。痔疮可以先点刺放血,再拔罐。 火罐的禁忌部位:(1)乳中 (2)多汗部位 (3)头部 第二章 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一、穴位丈量方法: 同身寸:一寸 中指弯曲,中节两横纹头之间为 二寸 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中节之间 三寸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掌指关节之间 同身寸多用于四肢、经络上面。 二、针刺的深浅 1.季节:春夏浅刺,秋冬深刺。 2.疾病:皮毛是肺在管,肌肉是脾脏在管,血脉是心脏在管,骨是肾脏在管。一般下针的时候,如果病在皮毛,针就下在皮毛,如果病在肌肉,下在肌肉,病如果是在血脉上面,就扎在脉的旁边,如果病是在肾脏,从皮肤上面下针下在骨头的旁边去。 3.“腹深似井,背薄似饼”。腹部上扎针的时候,可深针,背上扎针,就不可以深针。 4.穴位深浅:有些穴位穴道比较浅,不能深刺。 三、针刺位置的取舍 穴位的分布位置:1.肌肉间 2.肌骨间 3.肌筋间 4.筋与筋间 5.筋骨间 没有穴位是直接分布在血管、肌肉、筋、骨上面。 四、不同入穴方式 成人:留针(10-20分) 幼儿:单刺(针进入稍捻转立即出针,一般14岁以下的儿童采用此法) 出针的要领:慢慢的拔出来,出毛孔的时候,稍停一下,停个三十秒,再慢慢出来,防止出血。不能把针身倾斜出针。 五、晕针的不同情况 1.效果好的晕针:“药不暝眩即弗缪”,即一种方式如果没有产生暝眩的话就不会好病。针灸后如果产生晕针的现象,出针完就会感觉很好。 2.姿势不当晕针:不采用卧姿,或者不恰当的姿势针灸,出现的晕针现象,立即采用针灸急救的方式,诸如掐人中等。 六、针灸针的常用针号 一般针数目字越大,针越细。平时多用32号针,1.5寸长度多用。“3215”即32号,1.5寸的针。28号有时也会用到。 过去的针多采用金、银直接打制成,金银偏软,所以一般针比较粗。针柄处容易断,因此针灸的时候应该注意针柄的应该留在外面一些。 第三章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经合 一、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二、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中,甲乙是木,丙丁是火,戊己是土,庚辛是金,壬癸是水。纳天干,主要是运用其对应的五行。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其中有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中每一行又分阴阳。脏属阴,腑属阳。如:火分阳火和阴火。阳火对应小肠,阴火对应心。 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是第二个心脏。心脏不断的搏动,产生的热量是人体体温的来源。热性趋上,心脏产生的热量受肺的制衡,肺将心脏传导的热下输入到丹田(小肠的幕穴),因此小肠可以消化食物,归根还是心产生的热量下输到小肠,有热才能消化食物。 |
|
100楼#
发布于:2015-11-10 12: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李春红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李春红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火罐之用法:利用真空原理,分不同的针号,针对于身体不同的部位; 不能上罐的部位:乳中,多汗部位,头部; 可用于四肢上,如膝盖等关节有扭伤,直接拔于痛处上,无关于穴位 穴位丈量准则:丈量方法 同身寸:每个人的高矮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寸也不一样 中指弯起来,两个横纹之间为1寸;三指并拢为两寸;四指并拢为3寸; 看每个人的手确定每个人的同身寸;同身寸大部分用在四肢和经络上; 下针有深浅,根据节气下针也有深浅(秋冬下针深,春夏下针浅;好比钓鱼秋冬季节气温冷鱼在深处,春夏气温暖鱼就会在浅处) 下针根据病情:皮毛——肺;肌肉——脾脏;血脉——心脏;骨骼——肾 “背薄似饼,腹深似井”——背部下针要浅,深了易扎到五脏;腹部可下针深 一般针刺方法:现代针直接用针管拍进去即可; 进针的原则:穴位找到,下针的位置选择:1、两条肌肉之间;2、肌肉与骨之间;3、肌肉与筋之间;4、筋与筋之间(心包经);5、筋与骨之间(脚踝 手腕); 成人与幼儿:1、成人——要留针20分钟(中风者可以在30分钟以上) 取针方法:中指顶住皮肤,出针到皮毛时停留3、4秒再拔出,不易出血; 2、幼儿——单刺,针进去捻一下就拔出;以14岁为标准(14岁以上留针,14岁以下单刺不留针) 3、姿势为卧姿下针 晕针的原因:是因为姿势不对,就会造成晕针; 晕针处理方法:扎人中(或手指掐人中),让病人平躺休息10到15 分钟即可 常用的针号:数字越大针灸越细;数字越小针灸会越粗; 3215(为1寸5,用的最多,肌肉和四肢)脚和手指用1寸针; 3230为3寸针,用在透穴(以后会教) 十二经納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 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属大肠心属肺 壬属膀胱葵肾脏 心包同归入葵水 十二经納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己心午小未中 心膀肾心包戎亥交子胆丑肝通 |
|
101楼#
发布于:2015-11-10 14: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张一萍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还有一个灸法就是“米粒灸”,把一点点艾绒捏成像米粒一样大。用凡士林先涂在欲灸的穴道上,将它放在上面灸。如鼻窦炎、鸡眼,我们用香来点,灸三个、五个,就看病有多深。 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这是灸的大原则,灸到恰到好处。 针灸的急救法 当有人发病,昏迷过去时,不管什么原因,第一个先针“人中”,人中穴在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沟处,取上面三分之一处下针,针斜刺往上,若没有针在手上呢,掐人中。第二是“十宣”放血,十宣就是十个手指尖。若还末醒,十个脚趾尖放血,还不行,就再下“涌泉”穴,将脚掌一握起来人字纹的纹头就是涌泉穴所在。若还不醒就在“百会”放血, “百会”穴在从额头往上到顶,再由两耳尖直上,两线相交的一点,再往后半寸会摸到一个凹洞,就是百会穴。 火罐的使用时机 过去的火罐是用竹子做的, 做成杯子状,把杯子先用火烧一下,就罩在要拔的地方。过去还有火罐里放蚂蝗,让它去吸脓。现在我们用真空的火罐,有各种大小。火罐除了可在吸脓,还活血化瘀,比如膝盖扭伤,把瘀血吸出就起。不能拔火罐的地方:乳中、多汗的地方,还有头部。外伤用得比较多。痔疮是先用放血针,刺完以后再用火罐吸出来。西医的放血针,针尖三角形的,很好用。 第二章 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只有知道穴位丈量的方法才能正确找到穴道。第一种方法:同身寸。所谓同身寸,因为每个人身高体格不一样,每个人的寸都不一样,把中指弯起来,两个横纹间我们定义为一寸,这就是同身寸。一般,三个指头并起来是两寸,四个指头是三寸,以连接手掌的指端为长度标准。同身寸大部分用在四肢上面,经络之间的寸另有独立的丈量方法。 针刺的深浅 下针有深有浅,(1),受季节的影响,春夏下针要比较浅(天气较热),秋冬时针下的比较深。 (2)病情在哪里,决定我们下针的深浅。中医认为,皮毛是肺在管,肌肉是脾脏在管,血脉是心脏在管,骨是肾脏在管,一般下针时,病在皮毛,针就下在皮毛,病在肌肉,我们下在肌肉,病在肾脏,就从皮肤上在下针下在骨头旁边去。 “腹深似井,背薄似饼”,指是就是针刺的深浅。腹部可深针,背部不可以深。还有胖瘦下针的深浅也不一样。也就是说下针是有规距的,不能随便。 针刺入穴方法 以前下针的时候,要病人咳嗽一下,针就同时下去了,因为那时没有针管,那时针的制造技术差,很粗,这个可以看黄帝的九针,根根都像火柴棒那么粗,扎下去比较痛,所以要咳嗽一下。现在的针管直接拍进去就好了。 针怎么进去,要知道穴位,这是有原则的,穴道都在(1)两条肌肉之间;(2)肌肉和骨之间;(3)肌肉和筋之间;(4)筋和筋之间;(5)筋与骨之间。绝不会在肌肉上,血管上,不会在筋上,也绝不会在骨上面。 入穴方式 成人要留针,留二十分钟;幼儿(十四岁以下)不留针,单刺,就是针进去捻一捻就出来了。 起针也很重要,拔针的时候,指头放在那,慢慢的拔出为,出毛孔的时候,稍停一下,停个三、四秒,再慢慢出来,不能用挑色出力的方式,会把血带上来。下针时,病人采用卧姿。其他姿势容易晕针。“药不瞑眩疾旨缪”,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就是说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的话,这个病不会好。所以,若病人在扎针是产生晕针现象,起完针,病人会感觉效果很好。晕针的急救可采用前面说过的下人中,或者先叫病人躺平,解开胸口的扣子,空气流通就会醒过来。 现代常用针号概念 现在我们常用的针,比如说3215,32是针号,数字越大,越细。32号是我们平时常用的,很细了,有些情况。比如开刀后伤口变硬,针扎不进去,就用28号针。15是长度,一寸半。一寸半的针用得最多,通常用在肌肉、四肢、身上。手指头通常一寸针就够了。另外象3230,三寸针用来透穴。另外还有放血针。针灸做好是立竿见影的。做得不好,就没有感觉,但也不会坏事,除非你扎得太深了。以前的针用金银打造,容易折断,所以也较粗。现在的针是不锈钢制的,一般不会断。 第三章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 一、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二、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已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我们会用纳天干,就是取它的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有相生相克关系。木代表肝,心脏是火,脾脏是土,肺是金,水是肾脏,同样,又分阴阳,五个脏,就是收藏,就是阴。腑是消化系统,就是阳。所以心是阴火,阳火就是小肠。因心一直跳产生热,体温来自心脏,热性趋上,心脏产生的热量受肺(肺是金,火是克金的)的制衡,肺会让热气往下走,输到丹田(小肠的幕穴),因此小肠温度变得非常热,可以消化食物。所以中医就是物理医学,物理学非常注重时间、速度、温度还有压力。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小宇宙,站在外面可以看到里面。 |
|
102楼#
发布于:2015-11-10 16: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1、针灸的急救法:(全世界各地,不管有无执照都可去做) 1)针人中:①人中;在鼻与上嘴唇边的靠近嘴唇边1/3处。②不管是什么原因发病昏迷都可针人中,针要斜刺往上,没有针的情况下可以掐人中。 2)十宣放血: ①何为十宣:手指头,脚指头的尖。 ②十宣放血时,五个指头握一块儿,手法要快。 ③先放手十宣,未醒,放足十宣,未醒,放涌泉穴(握脚掌,“人”字纹,纹头),未醒,放百会穴(两耳尖连线与头部对称中线交汇处往后半寸) ④百汇放血:病人脸通红是刚中风,可以百汇放血,让病人躺下头靠着床沿往下垂,在百会放血后,病人会感到一阵清凉,凉到哪里哪里就可以恢复知觉。 2、火罐的用法: 1)火罐种类:(利用大气压强的特性而吸附特定位子) ①古人用竹筒做罐 ②蚂蟥的天性使用:蚂蟥喜欢吸脓,治疗疡症,蚂蟥吸咬时释放微毒,有麻醉的作用! ③火罐:点火,热胀冷缩,制造气压差 ④气罐:抽气,制造气压差 2)火罐用法: ①放血:活血化瘀,用在痛处,用的时间看血的颜色,由黑变淡可停止。 ②吸异物:竹刺,海胆等 ③不能拔火罐的地方:乳中,多汗处。(个人理解,身体平衡呈现出一种“出”的状态时不用。) ④补充:痔疮肿充血时可以放血,西医有一次性放血针,方便卫生,然后用罐拔出血。 3、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1)同身寸:利用自己的身体上的同身寸量自己的穴位。(大部分是用在四肢和筋络之间上,腹部胸部另法) ①一寸:中指头弯曲,两个斜纹的终点间距 ②两寸:三个指头宽 ③三寸:四个指头宽 4、针刺深浅原则: 1)依四季下针:春夏浅,秋冬深 2)依病位下针:肺病下到皮毛,脾病下到肌肉,肾病下到骨头边,心脏病下到血脉边,(((肝病下到哪里呢?))) 3)腹深背浅,胖深瘦浅 4)依穴道深浅下针 5、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1)穴道位子原则: ①肌肉间 ②肌骨间 ③肌筋间 ④筋筋间 ⑤筋骨间 6、承认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1)区别:成人留针(留20分钟,中风病人时间可以据情况延长),幼儿不留针(单刺),14岁为界限 2)起针:依据下针角度时角度慢慢的拔出来,出毛孔的时候,稍停一下,停个三十秒,再慢慢出来。 3)单刺:针进去捻一捻就出来(感冒发烧,拉肚子效果好) 4)晕针:下针时病人采用卧姿会不容易晕,晕针时不需急于使用急救方法。 (((晕眩时是不是因为施针后,身体的大部分能量用于抵抗病邪,使自身所需的基本维持能量有所欠缺而产生晕眩,而卧姿是所有姿势中消耗能量最少的一种?))) 7、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不锈钢针) 1)粗细:(前两位数为粗细编号,编号越大,针越细) ①32——常用 ②28——用在较硬的伤处 2)长短:(后两位数为长度编号,单位寸) ①1.5寸长——常用,肌肉、四肢、身上都可以 ②3寸长——用于透穴(一针多穴的刺法), 例:3230——32细,3寸长 8、黄帝时代九针,简单了解。 9、歌诀: 1)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①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葵水 2)十二经纳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①肝阴木,心阴火,脾阴土,肺阴金,肾阴水 ②五脏阴,六腑阳 ③里脏,表腑 10、心得感想:人体的气血循环,犹如地球的生态循环,都拥有,相同的木火土金水元素,气流的运转,物质的搬运,能量的转换,阴阳的更替才有了正常的运转,方为正常人。 |
|
103楼#
发布于:2015-11-10 17:1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杨志磊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3.4课心得
1,针灸用于急救方式 针灸用在很多地方,比如针人中,从鼻腔到嘴唇把它分成三段,下针的时候针柄朝下,针身斜上对着脑部,没有针的时候,用手掐人中,往上推, 2十宣放血,放血的时候,把手指伸开握在一起,五个指头一起放血, 3.足十宣放血,我是一样的, 4.涌泉放血,首先我们怎么取穴呢,把捏一下,凹陷处就是, 5.百会放血,我们不下针,一般都放血,比如有一个脑中风患者,怎么取穴呢,从后看头顶正中划条线,两耳尖划条线,正中往后半寸就是,让患者平躺在床上,后脑勺放在床沿边上放血,放过之后,患者感觉头脑很清凉,凉到眼睛,眼睛睁开了,凉到嘴巴,嘴巴张开了, 2火罐之用法 1.以前没有这些,他们就用蚂蟥,就是所谓的吸血虫,如果伤口化脓了,就把蚂蟥放在伤口处,一会儿就干净了,所有自然界昆虫都有一个天性,就是喜欢吃腐烂的东西,以前的医生都是这样子处理伤口的, 2现在大家都用火罐,气罐等,如果膝关节扭伤或者脚踝关节扭伤,在痛点放血,用火罐或者气罐吸出来,看颜色从青到变淡再到鲜红色为止,有的地方不能用火罐,如乳中,眼睛,多汗的地方等, 3穴位的丈量法 1.同身寸法,每个人的寸都不一样,怎么量寸呢,把中指头弯起来,手指的两个横纹,点和点之间定为寸,寸一般用在四肢经络之间,腹部和胸部用均等法, 下针有深有浅,分季节的影响,春夏下针都比较浅,秋冬下针都比较深,病在哪里针就下在哪里,看病情下针也不一样的, 腹深似井,背薄似饼, 4.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以前的针都比较粗,比如咳嗽一下针就下去了,主要是分散你的注意力,缓解疼痛,我们现在都是用的针管,轻轻一拍就进穴道里去了,美国联邦政府规定我们用一次性针, 怎么找穴位呢。我们摸两个肌肉的中间,一般穴道不会在肌肉上面的,穴道在两条肌肉中间,或者是骨头中间,肌肉和筋之间,也可以是筋和筋之间, 5.成人和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1.成人和幼儿有非常大的不同,成人可以留针,幼儿只能针刺,给成人留针看病情,选择留针时间的长短,起针的时候也很重要,当针快提到毛孔皮肤的时候,停留三十秒左右,一下子取出来,是不会流血的,如果一下子取出来就会流血,进针出针必须要垂直,小孩子有拉肚子,发烧,感冒,下针下的很快,进去就取出来了, 6.幼儿的定义 单刺法以14岁为标准,14岁以下单刺,14岁以上可以留针,下针的时候最好让病人卧姿,下针后会有一种现象,晕针,中医有句话,要不瞑眩,疾弗廖,的意思是说,一个重病的人,服完药后没有出现不舒服的现象,那就不能彻底的治愈这个病,每次下针出现晕针,当把针取出后效果很好, 我们现在用的针都分型号,数字越大针越细,数字越小针越大,平时我们都用28号针,针也分长短,有1寸,1.5寸,3寸等,3寸针用在透穴的时候,立竿见影, 7.十二经络天干歌与十二经络地支歌 1.十二经络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葵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葵方 2.十二经络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已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子三胆丑肝通 8中医五行 木-火-土-金-水 它们又分为阴阳,阴木肝,阳木胆,阴火心,阳火小肠,阴土脾,阳土胃,阴金肺,阳金大肠,阴水肾,阳水膀胱。脏--藏属阳,腑--消化属阴, 中医认为心脏定义为火,中医看内在,西医看它的外形,小肠在下方是阴火,心与小肠相表里, |
|
104楼#
发布于:2015-11-10 17: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包小花 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包小花 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一、 针灸的急救法 发病,昏迷时 1.第一针:人中,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沟处,把它分三段,取上面三分之一处下针,下针时,针要斜刺往上,若没有针在手上呢,掐人中。 2. 若仍未醒,第二个就是“十宣”放血,在十只手指头的指尖放血。 3. 若仍未醒,再将脚的十个趾头尖放血。 4. 若还没醒,就再下“涌泉”穴。将脚掌一握起来,会看到“人”字纹,人字纹的纹头就是穴道。 5. 若还不醒,就在“百会”放血。“百会穴”一般是放血用。我们不下针。当病人整个脸都是呈现红色时,就是刚中风,就在百会放血。放血时,让病人躺下头靠着床沿往下垂,在百会放血后,病人会感到一阵清凉,凉到嘴巴,就可以讲话,凉到手脚,手脚就可以活动了。 定位百会穴:从额头往上到顶,再由两耳尖直上,两线相交的一点,再往后半寸,会摸到一个凹洞真空的拔火罐,就是百会穴。 二、 火罐的使用 现在用真空的拔火罐,用真空的来吸。火罐有不同的尺寸。火罐用的时候,拿火罐枪将空气吸出来,拿的时候,后面的尾巴一拔,气就放出来了。 火罐的作用:吸脓,吸淤血。在活血化瘀的时候,比如膝盖扭伤,被竹子刺到或海胆刺到,在痛点放血,用火罐放血的时候看颜色,由黑变淡,就起罐。在外科急性扭伤的时候用的很多,受伤时马上在扭到的地方上火罐。还有痔疮,现在是用放血针,刺完以后,就用火罐把它吸出来。 不能拔罐的地方:乳中,多汗的地方,头部 第二章: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1. 第一个丈量法:同身寸 以病人的手为准,把中指头弯起来,这两个横纹头,点跟这个点之间我们定义为一寸,这是同身寸。三个指头(食指,中指,无名指)是两寸,四个指头(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是三寸,以连接手掌的指端为长度标准。 每个人的寸都不一样,在运用的时候,同身寸大部分用在四肢上面,还有经络之间的寸。而腹部跟胸部,另有个独立的丈量方式。 一、针刺的深浅 1.第一点,受季节的影响,比如说在春天下针就要比较浅,秋冬的时候,针下的比较深。 2.第二点:病在哪一层 一般下针的时候,如果病在皮毛,针就下在皮毛;如果病在肌肉,下在肌肉; 病如果是在血脉上面,就扎在脉的旁边;如果病是在肾脏,从皮肤上面下针下在骨头的旁边去。看这个病情在那里,决定下针的深浅。 皮毛:肺在管, 肌肉:脾脏在管 血脉:心脏在管 骨:肾脏在管。 3. 第三点: “腹深似井,背薄似饼”。这指的就是针刺的深浅。腹部上扎针的时候,可深针,背上扎针,就不可以深针,否则会扎到内脏。 4. 胖子瘦子下针的深浅也不一样。 5. 穴道本身有深浅 二、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找穴,下针位置的取舍: 穴道永远在1. 肌肉之间 2. 肌骨之间 3. 肌与筋之间 4. 筋与筋之间 5. 筋与骨之间 三、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成人与幼儿有非常大的不同,成人要留针,幼儿不留针,我们叫单刺。 留针,留二十分钟,留针之后会做补泻,像中风的病人,留二十、三十、四十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没关系。 起针的方式:慢慢的拔出来,出毛孔的时候,稍停一下,停三十秒,再慢慢出来,这样一滴血都没有。因针头很利,不能用挑勾出力的方式,会把血带上来。不要一直用力拔出来。 单刺:针进去捻一捻就出来了,根本不留针。小孩子穴道治疗很快,所以你不能让小孩子留针二十分钟。幼儿的定义以十四岁做为标准,十四岁以下,单剌不留针,十四岁以上,就留针。下针时,叫病人采用卧姿。 晕针 : “药不瞑眩疾弗缪”。就是说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的话,这个病不会好。我们每次扎针,若病人产生晕针的现象,起完针,病人会感觉效果很好。 另一种晕针的现象,是因为病人的姿势不对。姿势不对会产生的晕针,所以我们要病人采卧姿。让他躺倒,扎针最好不要让他站着扎,或坐着扎,都容易晕针,躺着扎最好。 姿势不良,产生的晕针怎么处理?晕针叫病人不要怕,先叫病人躺平。先下人中,会很痛。将胸腔的扣子打开。空气流通就会醒过来。 四、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 针号数目字越大,针越细 15是一寸半,一寸半的针用得最多,通常用在肌肉、四肢、身上都可以扎。 手指头旁:通常用一寸针来扎 3230:32号三寸针用来透穴 3215:32号一寸半 3210:32号一寸 五、黄帝时代九针型式 各种针的形状,各有不同使用的方向。 以前没有不锈钢,不是金就是银,金太软银太脆,都必须要做粗一点。我们现在用的不锈钢针就不会断了。只有针身跟针柄接合处容易折断,所以我们下针都会留一点针身在外面,不会整只插下去。若一段断在里面,两指同时一下压旁边的肉,针就出来了。 第三章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 一、十二经纳天干歌 十二经纳天干: 甲胆乙肝丙小肠, 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 壬属膀胱癸肾脏, 三焦亦向壬中寄, 心包同归入癸水。 二、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 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肾心包戌, 亥焦子胆丑肝通。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藏矿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木桩可插进土里; 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 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溶解金属。 在每一个行的中间,我们再分阴阳。 五个脏,就是收藏,就是阴。腑是消化系统,就是所谓的阳 1. 心脏:为火,因为心一直跳产生热,所以体温的来源,来自心脏,热本生的性是往上升的 2. 小肠是阳火:心脏跟小肠是表里,小肠是第二个心脏 3. 肺跟心脏有制衡的,正常肺的功能,肺会让热往下走 4. 心脏的火往小肠下导,所以,正常人的心脏和小肠是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温度、一样的压力。 5. 小肠因为有这个热,食物才会消化。 6. 中医不是要你看多少书,而是你要“悟”,悟最重要! 7. 中医就是按照时间、速度、温度还有压力,你的身体就是一个小宇宙。这就是中医,就是站在外面可以看到里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