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菲
新手
新手
  • UID2018190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4
90楼#
发布于:2015-11-13 00: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巩菲申请签到
20151112号,《针灸大成》第78课心得
 
任何疾病不是只有一个穴道可以治疗,可以从其他穴道下手,随着季节的变换,穴道的选择也会发生变化,条条大路通罗马。
 
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纲辨证是治病的原则,在临床上,即使没有见过的疾病,只要运用八纲辨证确定治疗原则,一样迎刃而解。
 
身上所有直走的为“经”,经与经之间的联系为“络”。阴经为河流,阴经所有的源头都要回归到任脉。
任脉为“阴脉之海”。从神阙到曲骨为任脉。
1:神阙:即肚脐。
2:曲骨:耻骨上方骨缝中。曲骨不艾灸。根据“近取穴”,女性妇科问题都可以治疗,不用辩虚实寒热。针灸的平补平泻,入针后左右来回转,有“酸涨麻”的感觉,为“得气”,穴道周围有粉红色。气虚的人穴道周围不会出现粉红色。
3:中极:从神阙到曲骨平分成5等份。曲骨上1寸。为膀胱的“幕穴”。任何膀胱的问题都可以针中极。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治疗尿少和尿频都有可以。如果是寒症,可以艾灸。
 
寒:尿色白,喜按
热:尿色黄,小便刺痛,拒按
  “俞幕疗法”----对于脏腑的疾病,取本脏腑的俞穴和募穴进行治疗。
4:关元:中极上1寸,为小肠的募穴。孕妇不下针,平常人针、灸都可以。女人月经痛,因为宫寒,灸关元、中极,热下痛止。心火如果不能下移到小肠,人体的下半部就会寒,寒主凝滞,下肢血液就会形成堵塞,子宫内也会有淤血。
病人因为血液凝结而发生血管破裂,也是因为有里寒。
对于心脏病的患者,例如心率不齐,也可以灸关元。
肌肤甲错,小腿下部皮肤干燥,剥落,一般表示人体内有淤血,淤血在少腹。
5:石门:关元上1寸,为三焦的募穴。三焦指上心肺,中---脾胃,下---肝肾的总称。
       石门禁针禁灸,石门和关元之间有个经外奇穴-----绝育穴,也禁针禁灸。
奔豚症----神阙下2寸,小腹部动脉跳动很快。
6:阴交:神阙下1寸。对于阴寒湿痒都已针阴交穴。
7:气海:神阙和关元的中点。生气之源。
 
气血的流注为:后升前降,后指督脉,前指任脉。
 
因为肺的肃降功能,心火下沿到小肠,心脏不断跳动,小肠不断蠕动,心脏与小肠有同样的温度和压力。小肠与心脏之间有一个大动脉,西医成为“腹主动脉”。肾脏在小肠的后方,本身从肺里进入肾脏里的水为凉的,因为小肠的热,将肾脏里的水不断的蒸发气化,热的气血津液沿着督脉往上走,进入脑补,滋养大脑,中医认为脖子为冷却的管道,防止热气进入脑部,将脑子烧坏。热气在从任脉回到关元。
赖惠平
侠客
侠客
  • UID2019015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1
91楼#
发布于:2015-11-13 00:11
17班惠州—赖惠平11月12日《针炙大成》7.8课心得
针炙要因时因人因地而置宜,不同的情况,进针的位置,经方的用法应灵活。
八纲:阴表虚寒
      阳里实热
通过八纲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协助分析病因,可用于诊断,治病,判断疗效和预后。
一. 任脉与督脉   任-----妊也,诸阴之海。
经:直走的阴
络:经与经的联系
任脉的穴位:取穴方法不能简单的用同身寸,应根据胖瘦,妊娠月份不同而异。
1. 第一穴:会阴穴(略)
2. 曲骨:耻骨联合上。此穴不炙,以前也不针,现针细可针。不管虚实寒热都要可应用。
平补平泻:最常用的针法,左转右转。气至则会产地酸麻胀的感觉,属正常现象。针旁可见一圈红晕。
3. 中极:膀胱的募穴。募即开口的地方。任何膀胱问题都可在中极上治疗,可炙可针,深浅因胖瘦而异(一般达下一寸左右)。炙多用于寒证,要辨证施治。
俞募治疗法:取俞穴.募穴同时治疗
分辨寒热:寒:清淡苍白的,隐痛,喜按,脉沉慢细
          热:燥热鲜红的,剧痛,脉洪大数
4. 关元   小肠的募穴,小肠有第二心脏之称。怀孕不针,男的针炙都可,男炙可壮阳,女人月经痛可隔姜炙关元.中极。因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脏病急救时,心率不整也可用关元穴。女不孕,男不育可用。
5. 气海
6. 阴交    三焦之募穴,阴汗,湿痒可用,可针炙。
      
薛绍展
侠客
侠客
  • UID201877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3
92楼#
发布于:2015-11-13 01: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2日 《针灸大成》第7、8课心得
一、任脉经穴:
中医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用这八纲,可帮我们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协助诊断,也可以治疗,也可看日后病人好了没,也可看病情是转好转坏以及预测这个病现在不治的话将来会发生什么事。
找穴位: 昨天介绍的是会阴穴,今天开始讲第二个,肚脐叫神阙,那下面耻骨的上方,第一个穴道骨缝的位置叫曲骨穴,要先找到这两个穴位。我们把神阙和曲骨分成四段,先把他分成四个点后,这空间是五段,往上第一段,就叫曲骨上一寸,就是我们的中极穴。中极再上一寸,就是关元穴。关元穴直上一寸是石门穴,石门往上一寸是阴交穴,这两个穴中间,人家说肚脐下一寸半的地方,我们叫气海。
后升前降:我们人的气血,从后面上去,从前面出来,所以叫后升前降。
曲骨穴体毛很多,一般不灸,可以在这下针,功用是治疗一般的赤白带,小便,膀胱、尿道发炎。平补平泻,针扎到身体里面去以后,我们左转右转左转右转就可以了,转多少就要回来多少。病人说:“好酸、好胀、好麻”,所以“酸、麻、胀”,这三种感觉就是气至。
1、膀胱之募穴—中极穴
    中极穴是膀胱的募穴。在膀胱的上方,任何膀胱的问题都可以在中极穴上治疗。治疗时针和灸都可以用,下针不要太深,差不多一寸的地方。一捻针病人就感觉得到,气到了的时候,病人会有酸麻胀的感觉。大人留针二十分钟,小孩不留针。灸出现时,多半用在寒症。
如何区分寒热:比如病人说小便不是很好,我们就看小便什么颜色,白色就是寒。寒就是比较清淡,苍白。燥热、鲜红的是热。还有呢,比较痛的,大部分是热证。隐隐作痛,按到了比较舒服的是寒。切脉时,寒的脉比较沉。热的脉比较洪大比较速。像过动儿都是热症,过静儿都是寒症。寒症用灸,热症用针。
2、小肠之募穴—关元穴
    中极再往上一寸,是关元穴,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小肠是第二个心脏,小肠由关元穴来管。所有腹部的病都可以用关元穴来治。平常保养身体男女都可以灸关元,最好是隔姜灸。女人如果月经痛,灸关元、中极,当场热气一进去就不痛了。因为痛经都是因为寒,灸几次,双脚一热,血块就去掉了。
    血管会破裂,表示里面有寒,当我们遇到里寒的情形,我们用针把血管堵塞去掉,用灸把里寒去掉,灸关元就可以。
    关元是大穴。临床上面,因为心和小肠是表里,所以心脏病,急救在关元上面。病例一:心律不整、心脏快停了,针一下去,心脏“碰”的一声就跳起来了,一摸脉,脉就起来了。
3、三焦之募穴—石门穴
    关元上一寸,是石门,石门是三焦的募穴。中医三焦的观念,古体字“膲”,身上脏腑之间的油网,这个油网就是三焦。石门,《针灸大成》说妇人禁针灸,犯之绝子。就是说针灸石门,门像石头关住了,从此不生小孩。在石门穴、关元穴的中间,有个奇穴,这叫做绝孕穴。在关元上面半寸的地方,绝孕穴就是扎针或灸,就不会生小孩。结扎的方法绝孕穴灸,但务必穴道要找对。小肠的病可以在关元上治,膀胱的病可以在中极上治,三焦的病可以在石门上面治。
4、三焦之募穴—阴交穴
    “脐下一寸,当膀胱上际,又是三焦之募,任脉少阴冲脉之会”。那怎么有两个三焦之募呢?因为三焦是油网遍部全身,你在石门下针,阴交下针通通可以。
 “阴汗湿痒” ,阴汗是在阴部有很多汗,很多津液在那边就会痒,可能里面有寄生虫,可能湿热很多,我们灸阴交穴都可以治疗。
5、神阙穴
    神阙穴,就在肚脐那里。神阙禁针,过去传说,针下去以后不能大便了,一大便就坐在马桶上死掉。只能用灸,而且得用隔盐灸。神阙用处很多,中风、肠炎、肠鸣都可以灸。
张倩
贫民
贫民
  • UID201879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0
93楼#
发布于:2015-11-13 06: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张倩申请签到
 2015
年11月12号,《针灸大成》第7、8课心得
   
针灸医治观念:多角度可切入病灶,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
   

二、任脉经穴
   
所有阴经最终汇入任脉
     
1
、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八纲用途:了解肺腑之间关系、协助诊断、治疗、判断病人是否康复、查看病情进展、预测病情发展。
     
2
、任脉穴道的找法:
     
以任督二脉为标杆选穴会很准,不能用同身寸选任脉穴位。耻骨的上方,第一个穴道骨缝的位置叫曲骨穴,肚脐的位置是神阙穴,神阙和曲骨之间的腹部黑线即任脉。将其插入四个点均分为五段,自下至上:
第一段——曲骨,曲骨上一寸——中极,中极上一寸——关元,关元穴——上一寸是石门穴,,石门往上一寸是阴交穴,两穴中间,即脐下一寸半——气海。
     
扎腹针——病人平躺,一手找肚脐,一手找曲骨,用观想法依比例找穴道。
     
气血的流向。气脉的流向——后升前降。
     
3
、曲骨穴,不灸,可针,治疗赤白带,小便,膀胱、尿道发炎等。依照病灶附近取穴治疗的原则。
     
平补平泻:扎入针后,应左转右转,不可一直同向转动。下针正确即病人有酸胀麻之感,针周圈呈粉红色,即为气。红色强弱说明病人气之大小。
       4
、膀胱之募穴—中极穴
 
膀胱募,正在膀胱的上方,募,就是开口的地方。中医的一个治疗法则:俞募治疗法。任何的膀胱问题都可以在中极穴。此穴可针可灸,灸一般用在寒症。
 
关元下一寸,脐下四寸,膀胱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即——中极穴。
 
小便频数、失精绝子,月经痛、产后胎盘不剥均可用。
       5
、小肠之募穴—关元穴
     
下纪,关元,小肠募穴。上纪,巨阙,心之募。临床上,关元穴是近取穴,男人可针可灸, 心率不整,女性不孕,男性精稀,男女保养可灸关元,痛经灸中极、关元,寒走脚热痛消。也可针灸关元,最好隔姜灸。
     血管破裂,说明里寒,关元穴针通血管,灸,去里寒。
     小肠与心脏为表里,关元为心脏急救穴位。 孕妇不可针,伤胎、落胎
     脐下血水,妇女居多,子宫血块或者腹部血块,淤血一般在左少腹,男性少见,除非下阴受伤。 肌肤甲错,内有淤血。
   6
、三焦之募穴—石门穴
   
关元上一寸,肚脐下两寸。中医三焦的观念,古体字“膲”,身上脏腑之间的油网,即是三焦。 妇人禁针灸,犯之绝子。顾名思义叫石门,门像石头关住了,从此不生小孩,这穴道还不是很强,在右门穴、关元穴的中间,有个奇穴,这叫做绝孕穴。结扎的方法绝孕穴灸,但务必穴道要找对。所以夫人忌针灸石门穴。
   
医治案例:奔豚症(阴囊缩入小腹);血不食谷、谷不化、水肿、水气行皮肤
   
平时石门穴禁针禁灸。
   
气海穴是脐下一寸半,书上说气海穴是男人生气之源,实际上关元比气海好。常在气海、关元上针灸都是很好的。
    7
、三焦之募穴—阴交穴
   
脐下一寸,当膀胱上际,又是三焦之募,任脉少阴冲脉之会。
   
阴汗湿痒,可能里面有寄生虫,可能湿热很多,都可针灸。
 
 
鞠文盈
贫民
贫民
  • UID20186075
  • 粉丝0
  • 关注1
  • 发帖数48
94楼#
发布于:2015-11-13 06: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鞠文盈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2号,《针灸大成》第7、8课心得
上接第6课视频
学习原则灵活运用。下针切入的角度很多,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同样的病不同的穴位都可以治,因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一、任脉经穴
任脉:任→妊也
中医八纲,这个八纲观念,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经络:直走的为经,经与经之间的联系称为络。阴经总最终会回到任脉。
任脉没有井、荣、俞、经、合。
任脉不可用“同身寸”来找穴,它有个独立的寸法。扎腹部针时,要病人平躺,一手找肚脐,一手找曲骨,用观想的按照比例来找穴道。这是腹部的寸,这些穴道要找得很正确。因为其它穴道会用旁开几寸来找穴,包括肾经、胃经,所以穴位一定要找得正确,不然就会心到手却没有到。
 气脉的流注叫后升前降。背后是督脉,前降是任脉。 人的气血,从后面上去,从前面出来,所以叫后升前降。
正面的穴道,肚脐叫神阙,腹部隐隐约约的黑线就是任脉,神阙和曲骨画一条线,从神阙到曲骨丈量。把神阙和曲骨之间分成四个点后空间是五段,往上第一段,就叫曲骨上一寸,
平补平泻手法:针扎到身体里以后,左转右转左转多少就右转多少就可以了。不能一个方向转会带出肌肉。“酸、麻、胀”,这三种感觉就是气至。在下针的周围一圈粉红色,这个粉红色就是气。扎到瘀血是青黑色而不是粉红色。针下去没有红色→气很虚。针下红圈大→身体很好。
1、曲骨穴:
【定位】耻骨的上方,第一个穴道骨缝的位置。
【禁忌】曲骨穴由于体毛很多,血管很多,一般不灸,可以在下针,
【功能】治疗一般的赤白带,小便,膀胱、尿道发炎。
2、中极穴→膀胱之募穴
【定位】曲骨上一寸
【治疗法则】俞募治疗法。
【功能】任何膀胱的问题都可以在中极穴上治疗。选它的俞穴及募穴去治疗。中极穴上针、灸都可以用,根据病人情况判断下针深浅,气至留针二十分钟,小孩不留针。
灸用在寒症。寒(比较清淡,苍白)寒脉沉;热(燥热、鲜红、会痛)热脉洪大速度快
3、关元穴→小肠之募穴
【定位】中极穴往上一寸,曲骨上二寸,肚脐下三寸。
【功能】治小便不好;妇人妊娠时不下;男女保健都可灸。孕妇不可针会伤及胎儿,男人针灸都可。
如女人月经痛,灸关元、中极。 灸关元,灸要小心,最好是隔姜灸。女人不孕可灸,男人精子少可灸。孕妇用此穴会落胎。
4、石门穴→三焦之募穴
三焦:中医三焦的观念,古体字“膲”,身上脏腑之间的油网,这个油网就是三焦。
石门:《针灸大成》说→“妇人禁针灸,犯之绝子”顾名思义叫石门,门像石头关住了,绝孕。
【定位】关元穴直上一寸。
在右门穴、关元穴的中间,有个奇穴,这叫做绝孕穴。结扎的方法灸绝孕穴,但务必穴道要找对。
小肠病;膀胱的病;三焦的病都可以灸
5、阴交穴→三焦之募穴
【定位】石门往上一寸。阴交穴“脐下一寸,当膀胱上际,又是三焦之募,任脉少阴冲脉之会”。
为什么有两个三焦之募呢?因为三焦是油网遍部全身,石门下针,阴交下针都可以。
【功能】像“阴汗湿痒”,阴汗是在阴部有很多汗,很多津液会痒,原因可能里面有寄生虫,可能湿热很多,都可灸阴交穴
6、神阙穴
【定位】肚脐
【功能】中风、肠炎、肠鸣都可以灸。
孙钦粉
侠客
侠客
  • UID2018490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6
95楼#
发布于:2015-11-13 07:28
孙钦粉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第7、8课心得:
任脉经穴:

中医八纲:阴  表  虚  寒
          阳  里  实  热
可帮助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协助诊断、治疗,看病情的转好转坏,预测。
直走的通通为经,经与经之间的联系为络。
人脉本身没有井、荣、俞、经、合。
1. 腹穴。
耻骨上的上方骨缝的位置叫曲骨。
曲骨至神阙穴画一条线分四个点,空间有五段。
四个切入点,往上第一段,曲骨上一寸叫中极穴。
中极穴往上一寸,是关元,
关元往上一寸,是石门,
石门往上一寸,是阴交。
神阙下一寸半,是气海。
任脉选穴如果用同身寸不准确,可用任脉自身的丈量法。
2. 气血流注方向后升前降。后督脉,前任脉。
脖子在中医里被视为冷却系统。肺主肃降,将心脏产生的热能通过血脉送至小肠,
小肠是相火,肾在小肠的后方,主水。
下焦是水火同源的地方。
当小肠很热,会把后面肾脏里的水汽化,津液从肺里进入肾脏,
是冷水,小肠在下面烧,水和营养液进入督脉到大脑滋养,但水很热,
蒸汽会烧坏脑子,通过脖子把热气冷却在进入大脑。
3. 耻骨穴。
可以下针,不可以灸。
进取穴:不管虚实寒热都可以下。
妇科病、小便、膀胱、尿道炎。
这个穴位做平补平泻。产生酸麻胀,是气到了。
扎针的周围可以看到一圈粉红色,就是气,扎到瘀血是青黑色,
不是粉红色。红的大小跟身体状况有关,没有红色,因为气虚。
4. 中极穴,膀胱的墓穴。膀胱幕,正在膀胱的上方。募是开口的地方。
下针不要太深。膀胱的问题都可以在中极上治疗。
大人留针二十分钟。
小便不出、小便痛,膀胱痛等。
热症:燥热、鲜红,比较痛的。过动,脉比较宏大速度。
寒症:用灸。小便白。清淡、苍白。按着比较舒服,过静。脉沉/
辩证不用管病名,看病症。
5. 关元:小肠的墓穴。
气降累计的地方。生精的所在。
痛经因为寒,用灸。双脚一热,血块即去掉。
心脏管动脉,小肠管静脉。全身的动静脉一样长,有动脉就有静脉。
从心脏到四肢的血是动脉管,回流到心脏靠小肠。
遇到里寒时,用针把写管去掉,用灸把里寒去掉。
下纪是关元,上纪是神阙。
如果孕妇下针,就会落胎。
脐下血水,子宫里面有血块或腹部血块,月经不畅 ,就会皮肤甲错。
肌肤甲错的位置是小腿段,皮肤会像蛇皮一样,开始还有东西掉下来,
一般多是内有瘀血,而瘀血多半是左少腹的地方。
男性很少有,除非下阴受伤。
5. 石门,三焦的墓穴。
关元的上一寸,肚脐下两寸。
三焦:身上脏腑之间油网。
在右门穴、关元穴的中间,有个奇穴,绝孕穴。针灸会绝孕。
小肠的病在关元上治,膀胱的病在中极上治,三焦的病在石门上治。
例如:阴囊缩入小腹,奔豚抢心。
小肠外号叫红肠,大肠叫白肠,胃叫黄肠。如果小肠消化食物不好,水就会排出来。
排到大肠。
平时石门穴是禁针禁灸的。
气海穴是脐下一寸半,是男人生气之源,
实际关元比气海好,关元是小肠的墓穴,代表第二个心脏。
6. 阴交穴,三焦的墓穴。
阴汗湿痒,阴部多汗,可能有寄生虫,可能湿热很多,可以灸阴交穴。

7. 神阙穴。
神阙禁针,用灸。隔盐灸。
神阙用处有很多,中风、长鸣、肠炎都可以灸。
灸友王香香
新手
新手
  • UID2018707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7
96楼#
发布于:2015-11-13 08: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王香香申请签到,20151112日《针灸大成》第78课心得
.任脉及相关穴位
1.中医之八纲
中医的八纲包括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所有阴经最终汇入任脉。
任,妊也,诸阴之海。任脉没有井荣俞经合,位于身体的腹部,共有24穴。确定任脉的穴位是用独立的寸即腹寸来定位。
2.会阴穴,任脉的第一穴。
3.曲骨穴,曲骨穴位于耻骨上的骨缝处。不灸可针,治疗赤白带,小便,膀胱、尿道发炎等。依照病灶附近取穴治疗的原则。
    平补平泻:扎入针后,应左转右转相同的圈,不可一直同向转动。下针正确即病人有酸胀麻之感,针周圈呈粉红色,即为气。红色强弱说明病人气之大小。
4.神阙穴,即肚脐处。将神阙穴与曲骨穴间的距离平均分为五段,即四个点,曲骨上一寸为中极穴,中极穴再往上一寸为关元穴,关元穴再往上一寸为石门穴,石门穴往上一寸为阴交穴,在石门穴与阴交穴的中点处为气海穴。
5.中极穴,是膀胱之募穴。募就是开始的地方。
膀胱募,正在膀胱的上方,募,就是开口的地方。俞募治疗法。任何的膀胱问题都可以在中极穴。可针可灸,灸一般用在寒症。寒症,小便滴答,任何清淡,冷清,隐隐作痛,按到比较舒服的即是寒
关元下一寸,脐下四寸,膀胱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为中极穴。
小便频数、失精绝子,月经痛、产后胎盘不剥均可用。
6.关元穴,小肠的募穴,小肠是第二个心脏,任何腹部的病,小便不好,妇人妊娠,可针可灸。是控制生精的地方,可以每天灸。男女都可以灸关元,女人痛经灸关元灸中极均可。
心脏多数的热力都到达小肠,剩下的余热会到达手掌,如果心脏功能良好,手掌会是热的。血管破裂是因为病人有里寒,所有的西药基本都是寒性,可用灸,针去掉里寒,用灸关元穴的方式即可达到去里寒的效果。针对心脏病可以采用针关元穴。孕妇不可灸关元。
7.石门穴,是三焦的募穴,关元上一寸,肚脐下两寸。,妇人禁针灸,犯之绝子。在关元穴与石门穴的中间有一绝育穴,比石门穴的效力更强。
8.气海穴,脐下一寸半,是男人生气之源,实则关元穴比气海穴更好。常在气海、关元上针灸都是很好的。
9.阴交穴,又是三焦之募,脐下一寸,当膀胱上际,因为三焦是整个身体的油网。
10.神阙穴。即肚脐,中风、肠炎、肠鸣都可以灸。
罗红梅
侠客
侠客
  • UID20181765
  • 粉丝3
  • 关注6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97楼#
发布于:2015-11-13 08:54
@教官-徐州-杨诚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2日 《针灸大成》第7、8课心得

二、任脉经穴

八纲观念,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气脉的流注叫后升前降,曲骨穴,功用是治疗一般的赤白带。

手法:平补平泻,酸、麻、胀”,这三种感觉就是气至。

 1、中极  膀胱之募穴,曲骨上一寸为中极   俞募治疗法

表现症状:“小便什么颜?”一是白色就是寒(用灸)燥热、鲜红的是热。

2、关元  小肠之募穴  中极上一寸为关元,肚脐下三寸,代表第二个心脏, 是大穴。

表现症状:a月经痛、寒冰脚针灸关元,心脏的余热去手(心脏管动脉),小肠的余热去脚(小肠管静脉),身体就变好了。脚冷的话一年一年往身上走,到心脏就成心脏病了,所以冬天要保持腿脚的温度,少穿裙子,隔姜灸元元,晚上坚持泡脚。

脚血管堵住,先用针,再用灸把寒去掉。

b、肌肤甲错:小腿这段像蛇皮白白的灰白白的灰掉下来。一般多半是内有瘀血,而且瘀血一般多半是左少腹的地方,可灸关元。

c、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脏病急下针关元。

d、想生孩子灸关元。

3、石门  三焦之募穴 关元上一寸,肚脐下两寸,是石门,石门是三焦的募穴

表现症状:a、禁针灸,犯之绝子。

(右门穴、关元穴的中间,有个奇穴,这叫做绝孕穴)

b、阴囊缩入小腹 ,睾丸跑到小腹里面,奔豚抢心。

 4、阴交  三焦之募穴  脐下一寸,当膀胱上际,又是三焦之募,任脉少阴冲

脉之会  “阴汗湿痒”可能里面有寄生虫,可能湿热很多,都没关系,灸阴交穴。

 
郝文慧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71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0
98楼#
发布于:2015-11-13 16: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3日 《针灸大成》第9、10课心得
⑧神阙穴
禁针,可以用隔盐灸。作用:中风、肠鸣等肠子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灸。
上腹部取穴方法:左右肋骨相接处与神阙穴连线的中点为中脘穴,将中脘到神阙穴四等分,每一份为一寸(成为上腹寸),分别为建里穴、下脘穴、水分穴。
⑨水分穴
水分是小肠的上口。治水肿的穴道。
穴位应用:①主水病,腹坚如鼓,灸最好,也可针。②鬼击鼻出血(14岁以上),指没有原因的突然流鼻血。③糖尿病的上消症。
为什么叫水分?正常人,喝的水不会入小肠,水进入胃后,到了水分穴会发生气化,然后进入全身,流出来是汗,小出来的是小便。当水不分了,水直接进入小肠,造成肠鸣、腹泻、水肿,水分就是一个很好的穴道。
吃的食物里的水才能进入小肠,如饭、蔬菜、果汁、水果里的水。进入小肠后,小肠很热会不断的蠕动,用热去煮烂食物后吸收掉,剩下残渣跟水进入大肠后。正常人不浪费一滴水,都在循环。大肠里的水又被小肠的热气化回到肺(肺跟大肠相表里),水上来后就是嘴巴的津液。残渣成为大便出来。如果小肠温度不够,水和大便混在一堆出来。要把小肠温度热回来病才会好,所以要去管心脏。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有三种,上消:口渴,渴饮百杯不能止渴,喝完后水分穴不能控制直接排出来,频尿;中消:饥食百碗不解饥;下消:阳不举。西医中的第I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根本不存在,打疫苗会使胰脏失去功能,第II型才是消渴症。
流鼻血:14岁以下小孩流鼻血正常,不用治,十四岁以上才治。小孩子天生体能很强,发高烧之前一流鼻血就把压力疏解掉,热就退了。所以会流鼻血的小孩不发高烧。这是阻止流鼻血,反而会发高烧。
⑩下脘穴
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为太阴任脉之会。
胃的上下接口(贲门、幽门)处易发炎,如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基本都发生在幽门处。下脘穴疼就知道是溃疡的现象。
痛:是来自压力,而不是发炎。当有痛产生后,压力疏解掉就好。根据八纲辨证开处方,不是去杀细菌,而是改变环境,针灸也是一样,知道穴道可以协助做诊断。
(11)中脘——胃之募穴
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胃的募穴,腑会中脘。针灸都可以,针一寸即可,灸的效果非常好。
穴位应用:①胃的任何病,如怀孕中间的妊娠恶心、吃坏东西呕吐、胃溃疡、胃下垂等。②所有腑的病,腑包含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子宫、胞户。③胃有问题产生的头痛,如印堂痛。
梅花灸:是以中脘为中心,上下左右各一寸,五点成一梅花型,隔姜灸,统治一切胃病。病人胃出血(吐血或者大便黑)时禁灸,因为增加温度会增加出血。外面是吐血,里面可能是胃癌。
巨阙和中脘为上脘。上脘穴是络穴。上脘、下脘、建里是辅助中脘的穴道。
(11)巨阙穴——心之募穴
肋骨交界处(中庭穴)和中脘穴中间为巨阙穴。可以针灸,针下一寸,“得气即泻”。
穴位应用:心和小肠相表里,治疗任何心脏病、动脉血管堵塞、胸痛,取巨阙和关元。怀孕时,胎儿的气会往上冲,会让孕妇昏倒,所以针下巨阙。
补泻手法:扎针后先捻针,左转右转感觉气到了以后,泻就往扎针方向推“一豆许”,补就反方向提“一豆许(大约绿豆那么大)”。气到了往前推一点就是泻,气到了往上拉一点、提一点,就是补。往上提时,气会聚集在针的下方。往下刺时,气会往下走泻掉。
横膈膜的作用:①巨阙治疗穿心痛:人心下有横膈膜,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心脏有问题时,会有穿心痛,主要症状是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就是从前面痛到后面,从后面痛到前面。是因为痰饮造成的,痰会滑动,所以会感觉到穿心痛。去除痰浊后,痛就消失了。②横膈膜使肠子的食物沼气不会上升。③使金疏木。吸气时横膈膜下降,将肝脏的血挤压到大肠,大肠得血后可以蠕动。树木太多会长得不好,肺和大肠将肝夹在中间,即金来疏木。两金在压挤肝脏,肝就会有动能运动以排除浊物。所以肝脏的血跟大肠是通的,西医常会发现大肠癌转为肝癌,就是两者之间有条血管。全身上下只有这条血管没有瓣膜,允许血液流通。
(12)鸠尾穴
巨阙上一寸,没有到心蔽骨。鸠尾穴不可以重击,会内出血。禁灸,可以针。《灵枢》曰:“膏之源出于鸠尾”。身上很多的油网就是三焦,黄油就是膏,膏来自鸠尾。
(13)天突穴
天突在喉咙的洞里,不能直下针,会扎到气管,中医称气管叫重楼、十二重楼。不要直针,要斜下在胸腔和食道中间,下针一寸,太深会扎到肺。
心脏三针:巨阙、关元、天突,下针后,病人心痛立刻消失,尤其是穿心痛、心肌梗塞。巨阙是心脏的募穴,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天突是气脉经过,气很强。心气会到第十椎下,没有穴道(第十椎下就是第十一椎上),再下针到脊椎骨上,把气导出来。
穴位应用:①近取穴——甲状腺肿,喉咙肿痛。②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这是心脏病。
(14)膻中穴——气会
天突和鸠尾中间是玉堂,玉堂下一寸半是膻中。膻中下一寸半,或一寸六,有个凹洞就是中庭。中庭和玉堂是辅助膻中穴的。玉堂和天突中间是华盖,华盖和玉堂中间是紫宫,华盖和天突中间是璇玑。
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之会。气会膻中,气是阳,强心脏、强肺气。
穴位应用:①治气病、肺方面的问题(如呼吸短促、气喘);②肺痈吐脓;③呕吐涎沫;④妇人乳汁变少。
肺痈:①一种是里面化脓,咳出来的是很浓稠的痰。②咳出来完全是白色泡沫,是肺癌。
(15)廉泉穴
廉泉是阴维任脉之会,四指握拳,食指抵住患者嘴唇,用大拇指指尖顶到下巴处是穴。
穴位应用:近取穴——中风舌强不语(舌头强硬不能讲话)。
下针角度特殊,要对着舌根,不会伤到食道,下一寸、一寸半。
(16)承浆穴
常用穴道。下嘴唇下面有一个凹进去的点,就是承浆穴。下针时嘴巴要张开。
为什么叫承浆,喝了豆浆、米浆,有了承浆就不会漏出来。反过来,中风的人,吃了饭会流涎,就要下承浆。
穴位应用:①吃饭流涎。②面部中风后遗症,中风时脸会歪向某一边针灸效果非常好。经治疗回正后,要下承浆和人中,把脸固定住。否则治好后隔几天,脸会歪向另一侧。③牙齿痛。
蔗糖治牙齿痛:所有的病毒无法在碱性的环境下生存。精炼糖(白糖)、咖啡都是酸性的。蔗糖是碱性的,如果牙痛,拿个蔗糖放进嘴里,就不痛了。经过提炼的东西体积很小,容易滋生细菌。饭后吃甘蔗,牙会很好。
2.督脉
督脉是诸阳之海。阳气在流行完全身之后.就会回到督脉。要知任督二脉之功,先将四门关闭,耳、目、口、鼻先闭起来。
①长强穴(主治痔疮)
足少阴、少阳之会。在尾椎骨的下端与肛门的中间。下针时采斜刺,无谓补泻,引气到就好,下针一寸左右。
痔疮:分内痔和外痔。内痔是先血后便,不痛。外痔是先便后血,很痛。长强穴都可以治疗。下针时内痔看不到,外痔肿得很大,用三棱针放血,放血时,可以用火罐把脓血抽出来就不痛了,因为痛是瘀血累积产生的。
肛门那是浊物经过的地方,很不容易收口,开刀后容易形成瘘管,就会跟女人阴部连在一起,阴部就会排大便,而且滴漏不止。
②腰俞穴
脊椎骨在尾椎上是成三角形的,在尾椎骨上脊椎交接的地方,第二十一椎,为腰俞。
陈丽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9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99楼#
发布于:2015-11-13 16: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3日 《针灸大成》第9、10课心得
一、任脉之穴位(二)
1. 神阙穴:位于肚脐,禁针否则无法大便。可隔盐灸,可用于治疗中风、肠鸣。
取肋骨(心蔽骨)与神阙,中间位置即为中脘,再将中脘与神阙的中点即为下脘,下脘与神阙的中心即水分,水分与中脘的中心即为建里穴。穴位的确定通过上腹寸的方法确定。
2. 水分穴:治疗水肿的一个穴道,饮水进入胃里到达水分处被汽化到达全身各处,经膀胱出来就是尿液,从毛孔出来的水就是汗液。只有食物中的水分才能进入小肠,经过小肠的火水和渣才进入大肠,大肠中的水再次经过加热进入肺从口中呼出即为哈气。有水病时灸比针好。
糖尿病在中医里称为消渴,分为三种,一为上消即渴饮百杯而不能止渴,喝完的水完全被排出。中消即饥食百碗而不解饥。下消,即阳不举。西医将糖尿病分为两种,一种是胰岛素依赖型,别一种是第二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是不存在的,是西医制造出来的。
足水病,腹胀如鼓,水分穴是很好的灸的位置。
突然流鼻血,针对十四岁以下的小孩子流鼻都是正常的,不用采取任何措施,小孩的体能好,会流鼻血不会发高烧,属正常;十四岁以上的需要治疗,可能是鼻炎或其它的。
3. 下脘穴,在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太阴,任脉之会。炎症最易产生的地方,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大部分都在此处,所以经常有下脘痛。
痛的概念:根本是来自压力,疏解压力即可止痛。
4. 建里穴,功能与中脘相近,穴性差不多,很少用到。
5. 中脘穴,胃之募穴,腑会中脘。任何胃病,恶心呕吐,妊娠反应,胃下垂等,所有的肠胃病均可用此穴治疗,针灸均可,下针一寸即到。
人身之八会穴: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在会郗治疗法中用到。
脏包括肝心脾(包括西医的胰)肺肾;腑包括胆,小肠,胃,大肠,子宫,胞户等。
在心蔽骨与中脘的中心即为巨阙穴,在巨阙穴与中脘的中心即为上脘穴。
6. 上脘穴,是胃的络穴,辅助中脘。
梅花灸:以中脘穴为中心,上下左右各一寸同时进行梅花灸,可治疗一切胃病。禁忌:当病人吐血时不可用此方,因为灸增加温度会促进血液循环加剧吐血,吐血可能是胃癌或者是胃出血。
7. 巨阙穴:是心之募穴,治疗心病。得气即泻。
横隔膜连接腹前的鸠尾和背部第十一椎,功能很多,可阻止肠中的沼气上升;压挤肝脏,使其运动,使得肝脏中的杂物随血液排到大肠,血液到达大肠将促进其蠕动。肝脏与大肠连接的血管是人体唯一一处没有瓣膜直接相连的血管,所以大肠与肝脏的血液可以回来流动,这也是大肠癌患者经过开刀后可能出现转移到肝脏的原因。
穿心痛即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是因为在横隔膜处有痰,将痰去掉即可解决该症状。
怀孕时气往上涌导致妇人晕倒,可在巨阙穴下针。
基本的补泻手法:当气至时(左捻右捻)留豆许,往前推一点即为泻,往后提一点即为补。
8. 鸠尾,巨阙穴上一寸,不可重打重击,禁灸可针。重击会导致内脏内出血。膏之源来自鸠尾,也就是说人身上的油网(三焦)中黄油也叫膏都是来自鸠尾穴。
天突位于喉咙下的洞里,在天突和鸠尾的中间点即为玉堂穴,玉堂穴下一寸半或一寸六即为膻中穴,膻中穴下一寸半或一寸六即为中庭穴。
天突穴进针不能直刺,否则会伤到气管,下一寸即可。中医将气管称为十二重楼。
9. 中庭穴:是膻中穴的辅助穴位,没有膻中重要。很少用到。
10. 膻中穴:气会膻中,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阴少阴的会穴。过去禁针,现在可下针。呼吸短促,气喘,肺痈吐脓,呕吐涎沫,妇人乳汁变少都可以在此穴治。因为气会膻中,气为阳,可强心脏。气和肺的问题都可以在膻中穴治。
肺痈分两种,一种是肺内部化脓,吐出的痰很浓很稠,另外一种是吐出的痰很白很清,还有泡沫,那就是肺癌。
11. 玉堂穴:和中庭穴一样,是膻中穴的辅助穴位,没有膻中穴重要。
玉堂穴与天突穴的中点即为华盖穴,玉堂穴与华盖穴的中点即为紫宫穴。紫宫穴与天突穴的中点即为璇玑穴。
12. 紫宫穴,很少用
13. 华盖穴,很少用
14. 璇玑穴,很少用
15. 天突穴,是气脉经过的地方。离喉咙近,利用近取穴,可治疗甲状腺肿,喉咙肿痛。
心脏三针:关元穴,巨阙穴和天突穴。病人平躺,在其关元穴,巨阙穴,天突穴下针治疗心痛彻背、背通彻心,心肌梗塞,心脏动脉血管强痛,可立即去掉疼痛。在背部第十椎下第十一椎上下针将气导出。
16. 廉泉穴,可针不灸,下针时针尖指向舌根,手握拳,用大拇指指尖顶到下巴处就是廉泉穴。舌强不语等所有和舌头有关的病都可用此穴治疗。
17. 承浆穴,在下巴的凹坑里,下针时需开口。中风流涎,面部中风后,经治疗面孔回正后,下针人中和承浆穴,避免病人再次往反方向中风。牙齿痛也可用承浆穴(口含蔗糖可镇痛,因为蔗糖是碱性的,任何细菌都不能在碱性环境下生存)。
二、督脉之穴位(一)
督脉是诸阳之海,没有井荣俞经合。
1. 长强穴,督脉之络,长强穴下针时,需斜刺,下针一寸,引气即可。位于肛门与尾椎骨之间,是痔疮的根本。
痔疮分为两种,一种为内痔,即是先血后便,完全没有痛感;另外一种是外痔,先便后血,很痛。长强穴可治疗内外痔。
痔疮开刀后,因为不好收口,常常会形成瘘管,即在阴部可能排出大便,也有滴漏不止的情况。
外痔先用三棱针放血,用小号火罐将脓血吸出,痛即可去掉。
2. 腰俞穴:脊椎骨在尾椎上是成三角形的,下面是长强穴,上面即第二十一椎的地方就是腰俞穴。
王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608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2
100楼#
发布于:2015-11-13 17: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王晴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3日《针灸大成》第9、10课心得
一、任脉经穴
1、水分穴:在神阙穴上一寸(上腹寸)的地方,主水病,腹胀可以针水分穴。
2、下脘穴:在神阙穴和中脘穴的正中间,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
3、中脘穴:是胃之募穴,腑会中脘,胃病针此穴。
4、巨阙穴:是心之募穴。“得气即泻”,最基本的补泻手法是“提豆许”,先捻针,左转右转,气到了以后再往前推绿豆大一点就是泻,气到了往前提一点就是补。
5、鸠尾穴:在巨阙穴上一寸,不可以重击,是练功夫的大穴,一打会内出血,是一个危险的穴道。膏之源出于鸠尾。
6、膻中穴:气会膻中,气病都可以在膻中上治。
7、天突穴:心痛可以针天突穴
8、廉泉穴:是阴维任脉之会,针廉泉可以治舌头的病
9、承浆穴:在嘴下面凹进去的地方,针、灸都可以,多用在面部中风。
四、督脉经穴
1、长强穴:督脉第一个穴道,是足少阴、少阳之会,主治痔疮,下针不用太深,一寸左右。
2、腰腧穴:在脊椎第21椎处,可治月经不顺。
黄萍
贫民
贫民
  • UID2018274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64
101楼#
发布于:2015-11-13 18:4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3日 《针灸大成》第9、10课心得
一、任脉之穴位(二)
1. 神阙穴:位于肚脐,禁针否则无法大便。可隔盐灸,可用于治疗中风、肠鸣。
2. 水分穴:治疗水肿的一个穴道,有水病时灸比针好。
糖尿病在中医里称为消渴,分为三种,一为上消即渴饮百杯而不能止渴,喝完的水完全被排出。中消即饥食百碗而不解饥。下消,即阳不举。
足水病,腹胀如鼓,水分穴是很好的灸的位置。
3. 下脘穴,在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太阴,任脉之会。炎症最易产生的地方,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大部分都在此处,所以经常有下脘痛。
4. 建里穴
5. 中脘穴,胃之募穴,腑会中脘。任何胃病,恶心呕吐,妊娠反应,胃下垂等,所有的肠胃病均可用此穴治疗,针灸均可,下针一寸即到。
人身之八会穴: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在会郗治疗法中用到。
在心蔽骨与中脘的中心即为巨阙穴,在巨阙穴与中脘的中心即为上脘穴。
6. 上脘穴,是胃的络穴
梅花灸:以中脘穴为中心,上下左右各一寸同时进行梅花灸,可治疗一切胃病。禁忌:当病人吐血时不可用此方,因为灸增加温度会促进血液循环加剧吐血,吐血可能是胃癌或者是胃出血。
7. 巨阙穴:是心之募穴,治疗心病。得气即泻。
横隔膜连接腹前的鸠尾和背部第十一椎,功能很多,可阻止肠中的沼气上升;压挤肝脏,使其运动,使得肝脏中的杂物随血液排到大肠,血液到达大肠将促进其蠕动。肝脏与大肠连接的血管是人体唯一一处没有瓣膜直接相连的血管,所以大肠与肝脏的血液可以回来流动,这也是大肠癌患者经过开刀后可能出现转移到肝脏的原因。
穿心痛即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是因为在横隔膜处有痰,将痰去掉即可解决该症状。
怀孕时气往上涌导致妇人晕倒,可在巨阙穴下针。
基本的补泻手法
8. 鸠尾,巨阙穴上一寸,不可重打重击,禁灸可针。重击会导致内脏内出血。膏之源来自鸠尾,也就是说人身上的油网(三焦)中黄油也叫膏都是来自鸠尾穴。
天突位于喉咙下的洞里,在天突和鸠尾的中间点即为玉堂穴,玉堂穴下一寸半或一寸六即为膻中穴,膻中穴下一寸半或一寸六即为中庭穴。
天突穴进针不能直刺,否则会伤到气管,下一寸即可。中医将气管称为十二重楼。
9. 中庭穴:是膻中穴的辅助穴位,没有膻中重要。很少用到。
10. 膻中穴:气会膻中,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阴少阴的会穴。过去禁针,现在可下针。呼吸短促,气喘,肺痈吐脓,呕吐涎沫,妇人乳汁变少都可以在此穴治。因为气会膻中,气为阳,可强心脏。气和肺的问题都可以在膻中穴治。
11. 玉堂穴:和中庭穴一样,是膻中穴的辅助穴位,没有膻中穴重要。
玉堂穴与天突穴的中点即为华盖穴,玉堂穴与华盖穴的中点即为紫宫穴。紫宫穴与天突穴的中点即为璇玑穴。
12. 紫宫穴
13. 华盖穴
14. 璇玑穴
15. 天突穴,是气脉经过的地方。离喉咙近,利用近取穴,可治疗甲状腺肿,喉咙肿痛。
心脏三针:关元穴,巨阙穴和天突穴。在背部第十椎下第十一椎上下针将气导出。
16. 廉泉穴,可针不灸,下针时针尖指向舌根,手握拳,用大拇指指尖顶到下巴处就是廉泉穴。舌强不语等所有和舌头有关的病都可用此穴治疗。
17. 承浆穴
二、督脉之穴位(一)
督脉是诸阳之海,没有井荣俞经合。
1. 长强穴,督脉之络,长强穴下针时,需斜刺,下针一寸,引气即可。位于肛门与尾椎骨之间,是痔疮的根本。
痔疮分为两种,一种为内痔,即是先血后便,完全没有痛感;另外一种是外痔,先便后血,很痛。长强穴可治疗内外痔。
外痔先用三棱针放血,用小号火罐将脓血吸出,痛即可去掉。
2. 腰俞穴
@教官-徐州-杨诚
陶原
侠客
侠客
  • UID2018322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9
102楼#
发布于:2015-11-13 21: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51113 《针灸大成》第910课心得
:
一、任脉经穴:
1神阙穴: 禁针,用隔盐灸,中风、肠炎、肠鸣 都可以灸。
2水分穴: 心蔽骨,一手按肋骨,一手按在神阙,正中间的地方是中脘。神阙上一寸是水分,那一寸不同于同身寸,我们叫上腹寸。心蔽骨跟神阙中间是中脘穴,中脘穴下面是建里、下脘、水分。所以先取中间那一点,中脘跟神阙中间这一点,然后再取这一点跟神阙中间这一点,这个点就叫水分。那再来是下脘这个穴道,再来就是建里。穴道为什么叫水分,因为是治水肿的穴道,水分应该是小肠的上口,水病,灸是最好,比针还好,以前不针,因为针孔太大。
3下脘穴:在神阙跟中脘的正中间。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为太阴任脉之会,常有人下脘穴痛,下脘在胃的下口的地方,这下口的地方常常容易发炎。
4中脘穴:胃的募穴,胃病治此。下针也可以,灸也可以。针一寸差不多就到了,灸呢,效果非常好。《针灸大成》上面写,中脘穴在脐上四寸,不要用同身寸去量,量了半天还是错。这是丈量法腹寸,心蔽骨与神阙的正中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难经》说腑会中脘。所有腑的病通通在中脘上治,所以我们用的非常多。中脘是大穴,用的非常多。
 5巨阙穴:从这个心蔽骨,两个正中间的地方,我们叫巨阙,巨阙跟中脘的中间,我们叫上脘。 它是络穴。我们有一个很有名的灸法叫梅花灸,是以中脘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成一梅花型,统治一切胃病。只有病人吐血时不要灸。所以上脘、下脘、建里等于是辅助中脘的穴道。巨阙是心之募,是心脏的募穴。一个巨阙、一个关元,我们在治疗心脏病的时候,胸痛的很厉害,一下针痛就没有了,对任何心脏病都可以,针下去不要下太深,差不多一寸。得气即泻,最基本的补泻手法是提豆许,先捻针,左转右转,气到了以后再往前推绿豆大一点就是泻,气到了往前提一点就是补。

 6鸠尾穴:鸠尾。巨阙上一寸,还没有到心蔽骨。不可以重击,练功夫的大穴,一打会内出血,是一个危险的穴道。不可灸,可以针。

 7膻中穴:气会膻中,气病都可以在膻中上治。

8天突穴:在喉咙那儿有个洞,不是直接进去,直接进去会扎到气管,我们不要扎到气管,中医称气管叫重楼,因为它一圈一圈的,有十二根,中医叫十二重楼。不要直针,下一寸就到了,不然一刺就剌到肺,不可以。在治疗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者是心肌梗塞。巨阙、关元、天突一个是心脏的募穴,一个是小肠的募穴,天突是气脉经过,这个气很强。这三个针下去,心痛就不痛了,一下针病就去了。常用的治疗心脏病的三个穴道,几乎无所不治。上面是天突,中间是心募巨阙、下面是关元——小肠的募穴。甲状腺肿,喉咙肿痛等,都可用近取穴天突来治疗。
 9廉泉穴:四指握拳,食指抵住患者嘴唇,用大拇指指尖顶到下巴处。下针角度特殊,要对着舌根,不会伤到食道,下一寸、一寸半。 阴维任脉之会,治疗舌强不语。是近取穴,近取穴的定义是,病发在这边,只要是附近的穴道,都有它一定的功能。
 10承浆穴:下嘴唇下面凹进去的点,针、灸都可以,多用在面部中风。下针的时候,要开口,嘴巴张开来。任脉最后一个穴道。

 
四、督脉经穴:
 1长强穴:督脉第一个穴道,是足少阴、少阳之会,尾椎骨的下方,肛门与尾椎骨的中间。主治痔疮,采斜刺,无谓补泻,引气到就好了,下针不用太深,一寸左右。主要是治痔疮。
 2腰腧穴:督脉第二个穴道,在尾椎骨上,脊椎交接的地方,第21椎,可治月经不顺。

罗红梅
侠客
侠客
  • UID20181765
  • 粉丝3
  • 关注6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03楼#
发布于:2015-11-13 21: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3日 《针灸大成》第9、10课心得

5、神阙穴  位置在肚脐眼  神阙禁针,用隔盐灸。神阙用处很多,中风、肠炎、肠鸣 都可以灸。

6 、水分穴  位置在神阙上一寸是水分,不同于同身寸,叫上腹寸。 主水病,腹坚如鼓,治水肿,肠鸣腹泻、水肿的穴道,针和灸都行,灸更好。

糖尿病的人,中医称“消渴”,中医有三种,上消:渴饮百杯不止渴;中消:饮食百碗不解饥;下消:阳不举。 西医分两种,胰岛素依赖型(第一型)跟第二型糖尿病

7、下脘穴  下脘正好在神阙跟中脘的正中间。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为太阴任脉之会  常有人下脘穴痛,痛的观念是什么?痛根本是来自压力,而不是来自发炎。当有痛在那产生后,压力纾解掉就好,环境改变掉就好,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处方不是杀细菌,而是改变环境,针灸也是一样。

8、中脘胃之募穴  丈量法腹寸,心蔽骨与神阙的正中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胃的募穴,《难经》说腑会中脘。胃的募穴,胃病治此,提及八会穴①: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有一个治病法则,叫会郄治疗法。腑是里,是阳,是消化系统,包含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子宫、胞户。所有腑的病通通在中脘上治。

9、巨阙穴心之募穴   心蔽骨和中脘正中间的地方 巨阙跟中脘的中间,我们叫上脘(络穴)。梅花灸,是以中脘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成一梅花型,统治一切胃病。(病人吐血时不灸)一个巨阙、一个关元,急救心脏病要穴。

补泻手法“提豆许:气到,八前推绿豆点位置即为泻,往上拉一点就是补。

横膈膜:人心下有膈膜,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心脏有问题时,会有穿心痛,因为痰饮造成;阻止肠子的食物沼气上升。

10、鸠尾穴  巨阙再上一寸  不可以重击,是练功夫的大穴,一打会内出血,是一个危险的穴道。不灸可针。

11、膻中穴与天突穴    鸩尾和天突正中间是玉堂;玉堂下一寸半是膻中。

气会膻中,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之会;呼吸短促,气喘在这里治,但禁针,要用灸。 心痛下针:巨阙、关元、天突。

天突,正好在喉咙那儿有个洞  天突在喉咙旁边,甲状腺肿,喉咙肿痛等,都可用近取穴天突来治疗。

12、廉泉  从鼻子处手握拳,用大拇指指尖顶到下巴处是穴  针一寸,阴维任脉之会,治舌头的病,因为是近取穴

13、承浆  嘴唇下面凹进去的一个点  吃了饭,会流涎,针或灸承浆;用在面部中风、牙齿痛;牙齿痛可以放蔗糖(碱性)就不痛了。

三、督脉经穴篇

1、长强穴    尾椎骨的下方,肛门与尾椎骨的中间;督脉第一个穴道是长强穴,是足少阴、少阳之会,这个穴是痔疮的根本;内痔:先血后便;外痔:先便后血,外痔会很痛。

不要开刀:肛门那是浊物经过的地方,开刀后产生瘘管,女人阴部跟这个就会连在一起,阴部就会排大便,而且滴漏不止。

痔疮就是个非常好的治症,不管是针、灸或中药都可以。痔疮治疗:下针时内痔看不到,外痔时,肿得很大,用三棱针来刺它放血,放血时,可以用小一点的火罐把痔疮吸住,把脓血抽出来,把痛去掉,痛就是瘀血累积才会有痛。

2、腰俞穴  尾椎骨上,在脊椎交接的地方,第二十一椎。
[罗红梅于2015-11-16 17:27编辑了帖子]
灸友刘炳环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58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5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04楼#
发布于:2015-11-13 21: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3号,《针灸大成》第9、10课心得
 1、上腹部取穴法:
 1)心蔽骨:左右肋骨交接的地方。心蔽骨与神阙穴连线的中点为中脘穴,将中脘到神阙穴连线增加三个点使其四等分,每一份为一寸,即为上腹寸,将其等分的这三个点从上而下依次为建里、下脘、水分三穴,此即为上腹部的取穴方法。
 2、水分穴
 水分穴是治水肿的穴道,是小肠的上口。正常人喝再多水也不会直接进入到小肠,其在水分穴就会被分化掉,只有混杂在食物里的水才会进入小肠。
 可医:1)主水病,腹坚如鼓,灸水分
       2)肠鸣腹泻、水肿、上消
       3)鬼击鼻出血,就是突然流鼻血,十四岁之前出鼻血,不治疗,超过十四岁,治疗
  水分穴可灸可针,灸比较好,古时不针,因针太粗
  糖尿病的人,中医称“消渴”,中医有三种,上消:上消的主要症状口渴;中消就是肚子饿;下消,就是阳不举。
 3、下脘穴
 下脘,在神阙跟中脘的正中间。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为太阴任脉之会。胃肠的上下接口(贲门、幽门)处易发炎,如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基本都发生在幽门处。下脘穴疼就知道是溃疡的现象。
 痛根本是来自压力,而不是来自发炎,压力纾解掉就好,环境改变掉就好,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处方不是杀细菌,而是改变环境,针灸也是一样。知道穴道的话,可以协助我们做诊断。
 建里穴与前面的几个穴位穴性相近。
 4、胃之募穴一中脘
 中脘
 穴是胃的募穴,胃病治此。可灸可针,针一寸即可,灸的效果很好
 我们身上有八会穴,八个会穴,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
脏,肝心脾肺肾
 可医:1)只要是肠胃方面的病都可以治
       2)印堂痛,胃有问题产生的头痛
       3)怀孕中间的妊娠恶心想吐
       4)所有腑的病,包含胆,这是消化系统,小肠、胃、大肠、膀胱、子宫、胞户。
  巨阙跟中脘的中间,是上脘,是络穴。
  梅花灸:是以中脘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成一梅花型,统治一切胃病。病人吐血,便血(便黑)时禁灸,因为增加温度会增加出血。外面是吐血,里面可能是胃癌。上脘、下脘、建里等于是辅助中脘的穴道。
 5、心之募穴—巨阙穴
 巨阙是心之募,是心脏的募穴。任何心脏病,针巨阙、关元,差不多一寸深即可,不要太深;怀孕时,胎儿的气会往上冲,会让孕妇昏倒,针下巨阙
 补泻手法:“得气即泻”,最基本的补泻手法“提豆许”,这个针扎下去,扎到巨阙上面,一开始先捻针,左转右转气到了以后,往前推一点点,推像绿豆那么大,是泻,往上拉一点就结束,是补。往上提的时候,气会在针的下方。你往下刺时,气会往下走。所以,巨阙下针,一开始不要下太深,不然往前一推,针就太深了。
  横膈膜,人心下有膈膜,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心脏有问题时,会有穿心痛(主要症状叫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就是从前面痛到后面,再从后面痛到前面),痛是因为痰饮造成的,痰在滑动。
  横膈膜作用:横膈膜在,肠子的食物沼气不会上升;压挤肝脏,将肝脏的血到大肠,金跟木的关系,金来疏木。两金在压挤肝脏,就会有动能运动。所以肝脏的血跟大肠是通的。西医常会发现肝脏的癌转到大肠,实际上就是这边有一条血管。全身上下只有这一条血管没有瓣膜,允许血在这边来回流通。
 5、鸠尾穴
巨阙上一寸是鸠尾,不可重击,重击会伤内脏,导致内出血。“膏之源出于鸠尾”。我们身上很多黄油,身上很多的油网就是三焦,这个黄油就是膏,膏的源头来自鸠尾。此穴道可针禁灸。
 6、膻中穴与天突穴
 天突,正好在喉咙那儿有个洞,中医称气管叫重楼,因为它一圈一圈的,十二根,中医叫十二重楼。不要直针,下一寸就到了,不可深针,会扎到肺。
 玉堂:天突,鸩尾这两个穴道,正中间是玉堂。
 膻中:玉堂下来一寸半是膻中穴,气会膻中,气之会穴。
 中庭:膻中下一寸半,或一寸六,你一摸中间有个凹洞,就是中庭,中庭知道大概位置就好了,几乎用不到。中庭和玉堂都是辅助膻中穴的。
 膻中穴,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之会,气会膻中,禁针,要用灸的。
 可医:1)气病治此,呼吸短促,气喘
 2)肺痈吐脓,呕吐涎沫,妇人乳汁变少
 肺痈,有两种,一种是里面化脓,化脓的时候,咳出来的是很浓稠的脓。如果咳出来白色泡沫,完全是白的泡沫,那是肺癌。
 心脏三针,病人躺平后,下针巨阙、关元、天突。尤其是治疗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者是心肌梗塞。下针天突,巨阙,关元,三个针下去后,气会到第十椎下,第十椎下没有穴道,所谓第十椎下,就是第十一椎上,气会集中到这边。再下到脊椎骨上面,把气导出来。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治疗心脏病的三个穴道,几乎无所不治。
 玉堂和天突中间是华盖,华盖和玉堂中间是紫宫,华盖和天突穴的中间是璇玑。平常玉堂、华盖、璇玑都只要知道穴道在这,很少用。
 天突,在喉咙旁边,甲状腺肿,喉咙肿痛等,都可用近取穴天突穴治疗。
 7、廉泉穴
 病人平躺。,四指握拳,食指抵住患者嘴唇,用大拇指指尖顶到下巴处是穴此穴下针角度特殊,针下去的时候,要对着舌根,而不是直针下,不会伤到食道,这个穴下一寸、一寸半即可。廉泉是阴维任脉之会,治舌头的病,是近取穴。
 治疗中风,舌强不语,用针不灸。
 8、承浆穴
 下嘴唇下面有一个凹进去的点,就是承浆穴,是常用穴道,下针时嘴巴要张开。
 为什么叫承浆,喝了豆浆、米浆,有了承浆就不会漏出来。反过来,中风的人,吃了饭会流涎,就要下承浆。
可医:
1)中风,面部中风,中风时脸会歪向一边,经治疗回正后,要下承浆和人中,把脸固定住,否则,会复发歪倒另一侧。
2)牙齿痛
蔗糖治牙齿痛:所有的病毒无法在碱性的环境下生存。精炼糖(白糖)、咖啡都是酸性的。蔗糖是碱性的,如果牙痛,拿个蔗糖放进嘴里,就不痛了。经过提炼的东西体积很小,容易滋生细菌。饭后吃甘蔗,牙会很好。
督脉经穴
督脉是所有阳气之会。阳气在流行完全身之后.就会回到督脉。阳气就像河流,最后会流到大海,督脉就像个大海。督脉跟任脉一样,没有井荣俞经合。要知任督二脉之功,将四门关闭,耳、目、口、鼻先闭起来。
 1、长强穴(主治痔疮)
 足少阴、少阳之会,这个穴是痔疮的根本。病人躺在床上,在尾椎骨的下方,肛门与尾椎骨的中间。此穴下针时,采斜刺。长强穴,无谓补泻,引气到就好了,下针不用太深,一寸左右。主要是治痔疮
  痔分两种,一种是内痔、一种是外痔内痔先血后便,不痛;外痔先便后血,很痛。
长强穴,不管内、外痔都可以治疗。像痔疮就是个非常好的治症,不管是针、灸或中药。多穴道都可以治痔疮,长强是个大穴,内痔效果也很好肛门是浊物经过的地方,很不容易收口,如果开刀后产生瘘管会很难过,女人阴部跟这个就会连在一起阴部就会排大便,而且滴漏不止。
  2、腰俞穴
 脊椎骨在尾椎上是成三角形的,在尾椎骨上脊椎交接的地方,第二十一椎,为腰俞。腰俞可治月经不来,实际有非常多的穴道可以治月经不顺,不一定要在腰俞治,此穴位很少用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