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兰
贫民
贫民
  • UID2017577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3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065楼#
发布于:2015-11-16 23:10
@深圳-娄北京 中医魔鬼特训班1班林金兰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6《黄帝内经》第11,12节课学习心得                                            一、右边是阴,左边是阳,所以右耳没有像左耳那么敏感。                                二、人有九窍,耳朵两个,眼睛两个,鼻孔两个,嘴巴一个,大便一个,小便一个。九窍是水注的地方,所谓水注的地方满就会溢出来,所以常常有流口水,流鼻水。                                          三、肺,心脏在人的上方是阳。手上的脉寸关尺,上面是阳脉,下面是阴脉。    四、病在皮毛,在表,不用真的下针,针在皮毛下面刮一下,病人大汗就冒出来了。病在肌肉,针就下在肌肉里面。   五、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就是由阴引阳,由阳引阴。                                      六、寸脉,阳脉很沉就是阳不足。阴脉又浮又大,就是阴太盛了。阴和阳必须要平衡,要自衡,太过不行,不及也不行。                                                     七、肝脏生病会传到脾脏去,所以要先去治脾,这叫实脾。泄南补北:北方是水,南方是火,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八、腿上面,手臂上有很多青筋瘀血,血实。找大的放血,瘀血放掉,药物下去很快见效。气虚,牵引他,用针灸,气不足的人用针灸来导引他,所以才会针灸里面才会有虚则补其母,经过上面的气血的时候用母穴来做,用补法来做,这就是导引,使气血恢复到平衡。
韩辉
侠客
侠客
  • UID2017800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25
1066楼#
发布于:2015-11-16 23: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韩辉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6日《黄帝内经》第11、12课学习心得:
1、自然界中东方为出生地,东方为阳。阳居上但左胜于右,阴居下但左。西北方为阴,左耳比右耳强。当人专心读书时,手脚必不灵活。手脚灵活时,耳目必不聪。阴阳不能两全。人身上流的汗就像天下的雨。
2、任何的医学,不按照天地五味必生灾害。西药阿司匹林等都是人工合成的,是酸味,伤肝。病在皮毛,轻轻一摸就有脉,轻轻一刮就流汗。病在五脏,半死半生。水谷的寒热伤到六腑,湿气太盛,伤皮肉筋骨。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由阴引阳,由阳引阴,利用健侧治患侧。善诊者,先别阴阳。肺是清阳所在,浊痰是肺的问题。
3、浮、滑为阳脉。沉、涩为阴脉。阴和阳必须平衡,太过和不及都不行。脉只有九分,从关下来超过一寸太过,到尺了。
4、难经77难,说上宫知未病。肝有问题,先治脾。75难说,东方实,西方虚。东方是木,西方是金,泻南补北。有一个脏不平衡,就要用所剩的脏来平。如肝脏有问题,需用金来平木,肝木很胜,肝有重病,大实,壮土,土生金,但肝大实,力量不够,需用泻南补北,因为北方是水,南方是火,五行里水是治火的。泻南,肝会救火,由实变虚,水旺后,会生木。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补水救火,一举两得。
5、病刚开始可以治,很盛的时候,需要固元气,要等衰落再下手,等时机很重要。在夏末秋初,脾气当旺,需要固守。形衰弱者,用温药补其气,精神不足者,应以厚味补五脏。
第六篇 阴阳离合论
1、会生长是因为春天,夏长,秋收,冬藏。
2、三阳的离合:太阳主表,为开,阳明主里,为合,为阴中之阳,少阳介于表里之间,为枢,主运输。
3、三阴的离合:把横膈当做一个界限,以下是太阴,隐白是太阴之根,太阴为阴中之阴,主开,厥阴为阴之绝阴,为合。少阴根起于涌泉,为阴中之少阴,位于太,厥表里之间为枢。足少阴是阴之厥阴。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阳有问题先去治阴,这样病就在阳,不会进来。阴病也是同样的道理。
第七篇 阴阳别论篇
1、四经,是指与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十二从,是指与十二个月相应的十二经脉。脾是长夏,十二经络络十二个月。
2、常脉,易经里有个卦,阳在两个阴的中间。阳不在乎多,阳要潜,阳往外走,人会无力。
3、寸、关、尺。关是因为上面找阳气,下面找阴气,关是阴和阳交接的地方。寸是阳,关在中间,尺是阴。左手是血,右手是气。男人和女人不一样,男人右手脉应比左手脉大,女人则左手比右手的脉大。寸脉不能过尺,超过则喉咙有问题。脉变直说明在恢复,变弯说明无效。把脉时,女人的脉,左手为阴,右手为阳。关为横膈的位置,右手关脉是胃脉。吸入为阴(肝、肾),吐出为阳(心、肺)。一呼一吸,脉各跳两下,因为呼吸时中间有间断,正常的脉,一个呼吸跳五下,5是土,土能生万物。胃是五谷之海,为内脏受用为正常。心脉在胃脉之上,速度一样,是阳脉。脉深沉为阴脉,很浮、很快为阳脉。胸为阳,胸腔为阳的位置,有心、肺。尺是下焦,主阴。阴脉跳动比胃脉还快,肾和心脏出问题了。阳脉冲出尺脉,阴太盛,为溢脉。覆脉和溢脉都是征兆脉。
韩辉
侠客
侠客
  • UID2017800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25
1067楼#
发布于:2015-11-16 23: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韩辉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6日《黄帝内经》第11、12课学习心得:
1、自然界中东方为出生地,东方为阳。阳居上但左胜于右,阴居下但左。西北方为阴,左耳比右耳强。当人专心读书时,手脚必不灵活。手脚灵活时,耳目必不聪。阴阳不能两全。人身上流的汗就像天下的雨。
2、任何的医学,不按照天地五味必生灾害。西药阿司匹林等都是人工合成的,是酸味,伤肝。病在皮毛,轻轻一摸就有脉,轻轻一刮就流汗。病在五脏,半死半生。水谷的寒热伤到六腑,湿气太盛,伤皮肉筋骨。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由阴引阳,由阳引阴,利用健侧治患侧。善诊者,先别阴阳。肺是清阳所在,浊痰是肺的问题。
3、浮、滑为阳脉。沉、涩为阴脉。阴和阳必须平衡,太过和不及都不行。脉只有九分,从关下来超过一寸太过,到尺了。
4、难经77难,说上宫知未病。肝有问题,先治脾。75难说,东方实,西方虚。东方是木,西方是金,泻南补北。有一个脏不平衡,就要用所剩的脏来平。如肝脏有问题,需用金来平木,肝木很胜,肝有重病,大实,壮土,土生金,但肝大实,力量不够,需用泻南补北,因为北方是水,南方是火,五行里水是治火的。泻南,肝会救火,由实变虚,水旺后,会生木。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补水救火,一举两得。
5、病刚开始可以治,很盛的时候,需要固元气,要等衰落再下手,等时机很重要。在夏末秋初,脾气当旺,需要固守。形衰弱者,用温药补其气,精神不足者,应以厚味补五脏。
第六篇 阴阳离合论
1、会生长是因为春天,夏长,秋收,冬藏。
2、三阳的离合:太阳主表,为开,阳明主里,为合,为阴中之阳,少阳介于表里之间,为枢,主运输。
3、三阴的离合:把横膈当做一个界限,以下是太阴,隐白是太阴之根,太阴为阴中之阴,主开,厥阴为阴之绝阴,为合。少阴根起于涌泉,为阴中之少阴,位于太,厥表里之间为枢。足少阴是阴之厥阴。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阳有问题先去治阴,这样病就在阳,不会进来。阴病也是同样的道理。
第七篇 阴阳别论篇
1、四经,是指与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十二从,是指与十二个月相应的十二经脉。脾是长夏,十二经络络十二个月。
2、常脉,易经里有个卦,阳在两个阴的中间。阳不在乎多,阳要潜,阳往外走,人会无力。
3、寸、关、尺。关是因为上面找阳气,下面找阴气,关是阴和阳交接的地方。寸是阳,关在中间,尺是阴。左手是血,右手是气。男人和女人不一样,男人右手脉应比左手脉大,女人则左手比右手的脉大。寸脉不能过尺,超过则喉咙有问题。脉变直说明在恢复,变弯说明无效。把脉时,女人的脉,左手为阴,右手为阳。关为横膈的位置,右手关脉是胃脉。吸入为阴(肝、肾),吐出为阳(心、肺)。一呼一吸,脉各跳两下,因为呼吸时中间有间断,正常的脉,一个呼吸跳五下,5是土,土能生万物。胃是五谷之海,为内脏受用为正常。心脉在胃脉之上,速度一样,是阳脉。脉深沉为阴脉,很浮、很快为阳脉。胸为阳,胸腔为阳的位置,有心、肺。尺是下焦,主阴。阴脉跳动比胃脉还快,肾和心脏出问题了。阳脉冲出尺脉,阴太盛,为溢脉。覆脉和溢脉都是征兆脉。
张兴平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1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0
1068楼#
发布于:2015-11-17 00: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张兴平报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张兴平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6日《黄帝內经》第11~12节学习心得:    中医的关点是同症同治,只要症状相同,不管內症是什么,都用一样的方做治疗。
  人体的上方是北,是阳,下是南方,是阴,左边是东方是是阳,右边是西方是阴,造成人的右耳沒下左耳这么敏感,因右边是阴,左边是阳,阳是指敏锐力,动力的能量。所以左边的阳比较强。当我们专心做事情的时候,手脚就不够灵活了,这是因为精气集中在上面,所以比较弱的地方容易受到病毒,这是阴阳不能两全的
      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意,风气通于肝,雷气痛于心,骨气通于脾,语气通于肾,六筋为川,长胃为海,这里是把人体和大自然界放在一起,九窍是水住的地方,所以水满就会溢出来。人以天地阴阳为阴阳,天地之间下的雨,就象我们人流的汗一样,这就是我们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人也要按照天地四季的节气来做,不然就有灾害了。
   脉:  在手腕关节的地方,太渊这里是寸,是阳,为9分,中间是关,下面是尺,是阴脉,如果病在皮毛,只要用手轻轻放在皮肤上就膜到脉了,这是表症,如用针只要在皮上轻轻扎就行了,如果病在肌肉,针就下在肌肉里,当病一路从表,肌内,直到内脏以后,病就难治了,如传染病等。。。如果湿气太盛,会害我们的皮内筋脉,所以,善用针者,可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右治左。善诊者,就要善查色按脉,先辨别阴阳,分清浊,响声音,知道病在哪个地放。这就是中医的望闻问切。
  浮和滑是阳脉,沉和涩是阴脉。阴和阳心须平衡,制衡,太过不行,不及也不行,这是阴阳辩证。我们只要看脉的浮,沉,滑,涩就知道病在哪里了。
  七十七难说,上宫治未病,如肝有病,我们先去织脾,因肝有病会先传到脾脏去,要先识脾,治脾,这叫上宫治未病。
   七十五难说:  东方实,会西方虚,东方是木,西方是合,可泻南,补北,如果有一个脏不平的时候,就要用所胜的脏来化解。
    如病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治,当病很盛的时候,我们要等他哀弱下来在治,不要去与病争,要等时机,时机到了可下重手。是轻的病,可用发表,发汗,病重多用固守的方式,要固守他的原气。等病哀了就进捷,所以处方也要常常变动。
    气虛要用针灸来导引,所以在针灸里有: 虚则补其母,经络上的气血就用它当经的母穴,用补的手法来做,这是导引,让气血恢复平衡。
  分阴阳有个大原则:     未出地者,在地低下的通通属于阴,名为阴中之阴,出地的是阴中之阳,比如我们身体的横隔膜,就如地表,隔以下是地下,是阴,以上是地上,是阳,肝脾在上,两个肾象种子埋在土地下一样,肾是水,水生木,脾是土,木长很多根,就行成了筋膜,筋就开始生心脏。身上所有会生长的东西都是因为季节的关系,长高因为夏天,收因为秋,冬因为藏。
    太阳经是从地下升起来的,起于至阴,我们称为阴中之阳,太阳之前是阳明,就是足阳明胃经。阙阴之表为少阳,少阳根于窍阳,这三条阳经都的井穴都在脚上面,所以,大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阳明主收合,太阳主开,少阳是门枢运输,人体里面的阳气营养在运行的时候,因有少阳,才有开合,能够运输。
    三阴:    人內者是阴,太阴是脾经,根取隐百,是阴中之阴,少阴是肾经,起于涌泉,是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为阙阴,根取于大敦,肝经是阴之阙阴,就是阴里到了极限的地方。太阴为开,阙阴为合,少阴为枢,少阴的传导输送,到了阙阴就到了最低限,只能合住。
    最重要的是,我们身体绝对不可以有东西存结在里面,中药吃下去不会在身体里累积,西药不一样,会累积。我们只有只天然的东西新陈代谢才会好。
    阴阳別论第七:  这里专讲脉诊,脉也分阴阳,常脉:   是两条阴中间有条阳,还有就是两个阳包着一个阴,这是中虚,阳不在乎多,只要阳潛伏在里面,才能为人体受用,如果阳往外走,人的原气就沒有了。人的力气也来至阳,没阳就没有力气了。脉本身有分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手上的关脉就是阴和阳的交界处。关上为阳,关下为阴,把脉的时候讲寸,关,尺。
   脉又分气跟血,一般来说左手的脉管血脉,右手的脉管气脉。女人跟男人不同,女人主血,所以女人以血为主,当她肺气很旺的时候,产生的乳汁是白色的,这是阳气,所以,阳气会化成血,血比较重,所以往下走,变成月经排出。男人主气,气比较轻,所以是往上升的。女人的脉左手要比右手脉大。男人右手脉要比左手脉大。阳的表比较刚,所以上面是忍,下面是臣。上面脉的力量要比下面脉的力量要大一点。这是一种常脉。寸脉不能过尺,寸脉是9分,尺脉是1寸,过了就是溢了。一般来说,阳要比阴大一点点,这就是知阴者知阳,知阳者知阴。
   在脉诊的时候有个标准:    就以它为标准束丈量其它的东西。如膜右手关脉的时候,这是他的胃脉,就以这个胃脉做比较,哪个跟他相抗就是病在哪个脏腑,胃脉的标准是吸入为阴,吐出为阳,一吸一吐的中间就是阴阳在交挽。吸(肝,肾),吐(心,肺),中间是脾。这一呼一吸带中间的停顿是5下,5是土,最标准的,土能生万物,如心脏脉,心脉在上是阳,要浮一点点,这是常脉,如心脏脉只有一点点,就有问题了。
  在比如迟脉,下焦主阴,正常阴脉比较陈一点,如果阴脉跳动比胃脉还大,那就是肾脏跟脾胃告急了。所以,以胃脉做标准,其它的脉都可以则出来了,
杨诚
侠客
侠客
  • UID20147989
  • 粉丝10
  • 关注2
  • 发帖数10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069楼#
发布于:2015-11-17 00: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杨诚报到
2015年1116日,黄帝内经11、12课心得:
1.不同方位人的生理、病理特点:
人面南背北,左为东右为西,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
东南方,天阳足、地阴不足,所以东南方人上部、左侧阳气充盈,下部、右侧阳气虚弱;于是东南方人左边耳目比右边耳目聪明,而左边的手脚不如右边的手脚灵巧;如果感受外邪,上部右侧、下部左侧容易发病
西北方,天阳不足、地阴足,所以西南方人上部、左侧阳气虚弱,下部、右侧阳气充足;于是西北方人右边耳目比左边耳目聪明,而右边的手脚不如左边的手脚灵巧;如果感受外邪,上部左侧、下部右侧容易发病。
人要顺应自然养生、治病。

2.最好的医生当外邪在皮毛时就开始治疗
病在皮毛,摸脉时,医生的手刚接触到皮肤,就感觉到寸脉,即判断病在皮毛、在表;不用下针,只要用针轻轻在皮肤上刮一刮、不用刮破皮肤,就可以吓出汗来,表症即解。
病在进五脏,半死半生,治疗这到这个标准很简单,最好医生要做到十病九生。
天的邪气容易伤人五脏(传染病害五脏),饮食的寒热伤人六腑,环境的湿气伤害皮肉筋脉。

3.巨刺
左病右治,右病左治,过与不及都不好,要先鉴别阴阳,看清浊知道是哪个地方(正常痰是清,现在浊说明病在肺),望闻问切判断病在什么地方

4.脉诊:阴阳脉应该平衡,太过和不及都不好,通过浮滑沉涩可以判断病在什么地方。
浮滑应该是阳脉,应该在寸部摸到;如果寸脉很沉,则阳不足
沉涩应该是阴脉,应该在尺部摸到;如果阴脉又浮又大,则阴太盛。

5.上工治未病;东方实西方虚,泻南补北
【病例】治疗肝实
【分析】因木克土,所以要先截断病程,要强土;同时东方实会西方虚,因为东方木反克西方金,应该强金以克木,
【方案】肝病先实脾(因木克土),强金以克木;泻南补北(泻南方火,补北方水),一个脏不平衡时,用所胜的脏来平。
【解析】如果东方实(肝木有问题),即西方虚,金没办法制衡木,会让木越来越实;
肝病先实脾(补土,一是截断病程;二是令土生金),但肝木太实,补土生金的力量太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泻南方火时,肝木主动去救心火,肝木就会由实变虚;
补北方水时,肾水生肝木,本来肝木是最大、是极限,水生木力量太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但母能令子虚,补水令水之子木虚(因为补水令火降低,木自然就会去救火,木也会由实变虚,即补水让木虚,让肝木加速生火),肝木得以疏解;对于金来说,水是子、金是母,子能令母实,即补水也强金,让金直接克木。补水一举两得——疏肝强肺
【总结】子能令母实是致病原因,母能令子虚是治疗方案。

6.治病原则:治病像作战,要抓住时机
病初起,用针刺;
病正盛,固守元气等其衰弱下来;
病邪退,赶快追击;
病轻用发表的药,病重用固守的方式
所以处方会经常变动。
治病要抓住时机。例,在夏末秋初长夏的季节(2周的时间),是脾的王时,脾脏顺应天时,功能很强。治疗肝实症时,不用管脾脏,只管针对肝脏治疗;在这个时间窗口快关闭时停止治疗,绝对不会伤到脾胃。
如果没有进入王时,用固守。病势很盛时,即病得厉害,没有胃口,大小便不通,就开药护脾胃,而不去动病位;等胃口开了,才进攻病位,而且一次不能进攻太厉害。

7.治疗法则:
形不足,温之以气;精不足,用厚味的药来滋补
病在上,用汗法、吐法,吐是吃药后的反应要吐;病在下,下满,用泻法;
病在表,用汗法;病来剧烈,用按摩推拿;
实痛(持续的痛),用散法;虚痛(隐隐作痛,有时痛有时不痛)
【病例】手掌处痛风
【方法】采用按摩推拿、针刺,
【操作】下针后,轻轻从针进入的上方向针慢慢按摩,按到下针处,把针拿掉,再反复重复几次,痛就去掉了。
阳病治阴
【病例】大肠便秘
【方法】先治阴,阻止病进
阴病治阳
【病例】肝病便秘
【方法】先调大便,保持大小便通畅,固好阳,阻止病进,再慢慢退阴。不能等到大小便都没了再去调,就晚了。
四肢的青筋瘀血,需要先针刺拔罐放血,再用药物去攻。
气不客户用针灸导引,虚则补其母,补其经的母穴,使气血平衡。

8.阴阳与三阴三阳
未出地的是阴中之阴,出地的是阴中之阳,
对于人体,横膈是大地,横膈上是阳,横膈下是阴。
太阳主开,人体与自然界交界的门户;少阳门枢,表里之间的运输;阳明主合,闭合收敛
太阴为开,与表交界;少阴为枢,传导输送;厥阴为合,在最里面合住
三阴与三阳是相互分开但是相互合作的整体,搏而勿沉。
中药是博而勿沉,即治病并不在身体内沉积,自然界没有纯阴阳的东西,所以不会沉积,但营养剂会在体内累积。

9.脉诊
四经,心肝肺肾四经对应四时;十二从,十二经络对应十二月
脉诊,分阴阳
常脉,坎卦,阳在阴的中间,阳不在多而要潜才能为身体受用,形是阴,阴把阳包住。
寸脉,阳,横膈以上,为君,力量比尺脉大,九分长。
关脉,阴阳交界,对应横膈。
尺脉,阴。横膈以下,为臣,力量比寸脉小,一寸长。
左手血脉,右手气脉,医生用两只手同时按病人左右手比较
女人主血,向下沉,女人常脉左手比右手大一些
男人主气,向上升,男人常脉右手比左手大一些。
寸脉到鱼际为溢脉,说明病人上焦出问题,如果脉变弯成L形,一方面说明病更严重了,另一方面也可能喉咙长东西。
右手关脉对应胃阳,以胃脉为基础,与胃脉相抗的病就在那一脏。
一呼一吸正常脉跳5下:吸入为阴,对应肝肾,2下脉;吐出为阳,对应心肺,2下脉;呼吸之间,对应脾,1下脉
如果胃脉与心脉一样强度频率的跳动,就是常脉;脉很深很沉为阴脉,很浮很表很快是阳脉。
心脉是阳脉应该大于胃脉,如果小,就说明心脏有问题;肝脉是阴脉应该小于胃脉,如果大,就说明肝脏有问题。
溢脉与覆脉是真脏脉,是死脉。
贾英然
新手
新手
  • UID2017545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03
1070楼#
发布于:2015-11-17 00: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贾英然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贾英然申请签到,人的右耳属于阴右耳不如左耳敏锐,力量不满于东,东南比较平载,不够平载所以一般人左手不如右手强,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咽喉,风气通于肝脏,雷电通于心,山谷之气通于脾脏,雨气通于肾,六经为自然界的山河,肠胃如大海,把人体和自然放在一起,九窍水注满了就会就出来所以人会流鼻水,口水,大便小便,天下的雨为汗,人的气像疾风,暴怒像雷,人的身体和自然界相通任何医学都要按天的节气,风寒暑湿燥热,地五味,酸苦甘辛咸来治疗,病在皮肤时在最表面,用针在皮肤上刮一下汗就会出来,病在肌肉就下在肌肉,在筋脉就下在筋脉病从表皮倒五脏救回来只有一半的希望,天的邪气害人五脏,水谷的寒热害人六腑,地气的湿气害人皮肉筋骨,诊断3的医师能察气色按脉,区别阴阳,审清浊知病在哪里,手按寸关尺,观察其浮沉滑蔷,用脉也可以判断病的所在难经七十七难上宫之谓病,肝有病先实脾,肝有病先治胃,因为肝有病会先转到胃,东方实西方虚,东是木西是经,泻南補北,金平木也,藏不平时用所胜的藏平,肝有病时补水泄火,病在大盛时固元气,病在衰弱时抓紧实机,治疗,行不足时湿之以气,经不足补足以味,如果病在下引而皆之,中满泻之以内,病在表采汗法,病来的很快有剧痛用按摩推拿的方法,审其阴阳辩其刚柔,柔和刚是看他的阴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阴阳可以无限的分,但未出地者为阴出地者为阳,横隔为地表,以下为阴,以上为阳,阳经是从地下开始生,到名门处,为阴中之阳,身体前方为广明。之下为太阳太阳前面为阳明,其跟在足背上第二指指端,即厉兑,脉诊,以关的位置为主,上面是找阳气的地方,下面是找阴气的地方,关事阴阳交接的地方,横隔的位置是关,上窍是寸下焦是尺,左手管血脉,右手管气脉,女人主血,产生的奶是阳,因为血沉往下走所以产生月经,男人主气,气往上升,治阳者知阴,寸脉溢出病人喉咙有问题,如果脉不直走说明里面长东西,右手也有关,是胃阳所在,吸入是肝肾为阴吐出是心肺为阳,一吐一吸是阴阳交换,是脾,假如呼吸是脉各跳两下中间的一下为脾胃,阳有五,五五二十五,真藏也,见其为败,败必死,
慕利敏
新手
新手
  • UID2015150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7
1071楼#
发布于:2015-11-17 01: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慕利敏申请鉴到
2015年11月16日
内经第11—12课作业
*人体的上面是阳,为北方,下是南,是阴,左边是阳,为东方,右边是阴,为西方。西北方属阴,因此人的左耳会比右耳好,东南方属阳,所以左手足也不如右边手的强。当专心做事读书时,手脚不太灵活,是因为阳气在头部,当手足很强时,耳目会不便。
容易弱的地方比较容易受到病毒入侵,下半身左边比较容易受到病毒入侵。这是天地阴阳不能两全之故,人身阴阳左右之不同,邪气就能乘虚而入。
*天地是万物生长的根本。人体的头部为天,下部的足为地,中部的五脏来比人以调养身体。
天气通于肺,
地气通于嗌(喉咙),
木之气通于肝,
火之气通于心,
谷之气通于脾,
雨水之气通于肾。
九窍满则溢,如果我们调养身体而不遵循于自然的道理,那么疾病就要发生了。西药就不按此法做,药多是酸味,所以伤肝。
可以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病之所在。
天之邪气可伤人五脏,地的湿气伤于筋骨。
*初病用刺法,病盛时,待其稍微衰退,然后刺之而愈。
病轻,用发散法治之。
病重时使用消减之法治之。
气血衰弱,用补益之法治之,形体虚弱的,应以温补其气,精气不足则可当补之以厚味。
病在上的用吐法,病在下,用疏导法。
实症则用散法或泻法。
阴有病,先治阳,阳有病,先治阴。
人要顺应自然养生、治病。
*治则有汗吐下泻温清补法,
形不足,温之以气。精不足,用厚味的药来滋补。
病在上,用汗法、吐法。吐是吃药后的反应要吐。病在下,下满,用泻法。
病在表,用汗法。病来剧烈,用按摩推拿。
实痛即持续的痛,用散法。虚痛即隐隐作痛。
手掌处痛可采用下针加按摩推拿,下针后,轻轻从针进入的上方向针慢慢按摩,按到下针处,把针拿掉,再反复重复几次,痛即可除。
*病在进五脏,半死半生,
天的邪气容易伤人五脏,饮食的寒热伤人六腑,环境的湿气伤害皮肉筋脉。
*左病右治,右病左治,要先鉴别阴阳,看清浊来判断哪个地方,望闻问切判断病在什么地方。
*阴阳脉应该平衡,太过和不及都不好,通过浮滑沉涩可以判断病在什么地方。
浮滑应该是阳脉,应在寸部摸到,如果寸脉很沉,则阳不足。
沉涩应该是阴脉,应在尺部摸到,如果阴脉又浮又大,则阴太盛。
*一个脏不平衡时,可用所胜的脏来平。如果东方实即肝木有问题时,即西方虚,金无法制衡木,会让木越来越实,肝病则先实脾补土,可以截断病程,也可令土生金,泻南方火时,肝木主动去救心火,肝木就会由实变虚。
*阳病治阴,比如肝病便秘要先调大便,保持大小便通畅,固好阳,阻止病进,再慢慢退阴。不可等到大小便都没了再去调。
*四肢的青筋瘀血,需要先针刺拔罐放血,再用药物治疗。
虚则补其母,补其经的母穴,使气血平衡。
对于人体,横膈是大地,横膈上是阳,横膈下是阴。
太阳经主开,人体与自然界交界的门户。
少阳经为门枢,表里之间的运输。
阳明经主合,闭合收敛。
太阴经为开,与表交界。
少阴经为枢,传导输送。
厥阴经为合。
三阴与三阳是相互分开但又相互合作的整体。
十二经络对应十二月。
常脉,阳在阴的中间,阳不在多而要潜才能为身体受用,形是阴,阴把阳包住。
寸脉,为阳,横膈以上,为君,力量比尺脉大,大于九分为长。
关脉,阴阳交界,对应横膈。
尺脉,为阴。横膈以下,为臣,力量比寸脉小,大于一寸为长。
左手血脉,右手气脉,
女人主血,向下沉,女人常脉左手比右手大一些
男人主气,向上升,男人常脉右手比左手大一些。
寸脉到鱼际为溢脉,说明病人上焦出问题,如果脉变弯成左右不定,说明病情加重了,也可能是喉咙长了东西。
右手关脉对应胃阳,以胃脉为基础。
如果胃脉与心脉一样强度频率的跳动,就是常脉;脉很深很沉为阴脉,很浮很表很快是阳脉。
心脉是阳脉应该大于胃脉,如果小,就说明心脏有问题;肝脉是阴脉应该小于胃脉,如果大,就说明肝脏有问题。
溢脉与覆脉是胃气衰竭的表现,是征兆脉,是死脉。
李宁
新手
新手
  • UID2014845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6
1072楼#
发布于:2015-11-17 01: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宁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6日《黄帝内经》第11、12课学习心得:

一、《阴阳应象大论篇》
1.阴阳为何不能两全
以人体为例,上为北,下为南,左为东,右为西。西北方为阴,东南方为阳,阳就是敏锐力,动力,所以左耳比右耳灵敏,左手没有右手强。专心用脑时手足就会不灵敏,耳目不聪明手足就会灵敏。所以邪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
2.人和自然的关系
人和自然是相通的。人靠天地之气生养,所以人要顺天之纪,地之道。如果不和天地同步就会生病。
3.病的深浅和治法
病在皮毛:上医病在表就能发现,医生把脉手指一摸到皮肤能摸到脉,病在表,治皮毛,不要深针,拿针在皮肤上刮下汗就出来了。
病在肌肤:因湿气所致。
病在筋脉:因湿气所致。
病在六腑:因饮食的寒热所致。
病在五脏:因感天之邪气所致。

治法: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望闻问切,审清浊而知部分。
4.阴阳辩证
浮脉滑脉为阳脉;沉脉涩脉为阴脉。
阳脉沉,阴不足;阴脉又浮又大,阳太盛。
阴阳太过,不及都不行。
5.治病的时机
病之始可刺而已,病盛待衰而已
治病如同打仗,敌强我退,敌退我追,病盛时固守,病衰时追击。
例:如肝病,发病正好在夏秋之交的长夏,这是脾的王时,脾气最旺,此时可放手去实脾。如果王时不开,病很胜,若是病人胃口不好,先吃些开胃的药,胃口来了,再治。

《难经》77难说上工治未病,东方实,西方虚,可泻南补北。一脏不平,所胜来补。意指:
肝(东)为木,金(西)胜木,金可以平木,但是肝木太实,金虚,没法治木,如果补土,土生金,胆肝太实金力量不够,所以就泻火(南),木生火,肝就给木救火,肝也就由实变虚;再补水,水旺生木,母能令子虚,肝就疏了,补水同时,子能令母实,金气也就旺了,也更优力量治木了。所以补水一举两得。
6.治疗法则
(1)病在上焦在高处,采用汗法吐法。
病在中满,要攻下,大小便排出。
病在表采用汗法。
病在彪悍者,病来速度快,剧痛,可针刺同时推按。
病在实者,持续剧烈的痛,实症要散开累积并泻掉。
(2)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阳有病,固阴,阳就不进,病就不进。
阴有病,固阳,阴病就不进。
如肝病便秘,先固阳,调大便,病就不进。
(3)血实气虚
如四肢有青筋,可先找大筋放血,再吃药就很快。气虚用针灸导引。

二、《阴阳离合论》
1.区分阴阳的大原则
地下为阴,地上为阳。
人体的横膈膜如同地表,以下是肝脾肾,肾是水,水生肝木,肝木有树根,生筋膜为心。
2.三阳之离合
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阴中之阳,太阳主开,人体和自然相通的门户。
少阳:根起于窍阴,阴中之少阳,少阳为枢,为门栓,起输送功能。
阳明:根起于厉兑,阴中之阳,阳明为闔,指到此为止。
阳经都是从地下开始生。抟而勿浮,为一阳。
3.三阴之离合
太阴:根起于隐白,阴中之阴,太阴为开。
少阴:根起于涌泉,阴中之少阴,少阴为枢。
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阴,厥阴为闔。
三阴抟而勿沉,为一阴。
阴阳气之往来,一昼夜为一周,气里形表,离合相成。

三、《阴阳别论篇》
1.脉诊
四经:心肝肺肾,脾应长夏。
十二从:十二经应十二个月。
常脉:
为坎脉,阳在中,阴在上下。阳不再多,要潜,潜伏在身体里面人才受其用,阳外散,人的元气力量就没有了。形为阴,阴把阳包住,阳潜于阴。

寸脉为阳,尺脉为阴,关部为阴阳交接处。对应到身体上横膈膜就是阴阳交接处,以上为阳,以下为阴。
左手管血脉,右手管气脉。
女人主血,肺气旺产生的奶水是白色,这就是阳气,阳气化生成血向下变成月经。
男人主气,气轻就往上走。
女人左手脉大于右手脉,
男人右手脉大于左手脉。

阳为君,阴为臣,所以阳脉(寸脉)的力量比阴脉(尺脉)大。
“溢脉”就是尺脉的阴太胜逼阳外走,一般喉咙有问题就产生此脉,如果颈部有肿块,脉气会向左或向右呈L形,治疗方法对的话脉会退。
“覆脉”是寸脉的阳气太胜把阴往下逼。
这两种脉为真脏脉,都很危险。

呼吸是阴阳交换,呼气(心肺)脉跳两下,吐气(肝肾)脉跳两下,中间停顿(脾)脉跳一下,正常的脉一呼一吸脉跳五下。
阳脉:浮,表,快。心脉,肺脉。
阴脉:沉,深,慢。肝脉,肾脉。
例:以胃脉为例,看其他脏是否受用脾胃气,如果心脉和胃脉速度一样,是正常,如果心脉很小,就是有问题;如果肝脉肾脉跳的比胃脉快,也是肝肾告急。
吴泳茵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073楼#
发布于:2015-11-17 06: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吴泳茵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6日《黄帝内经》第11.12课笔记:
东方阳也,阳气在上,天不足南北,在膈以上,左阳,右阴,所以左耳不及右耳强;地不满东南,在膈以下,左阴,右阳,所以左手不及右手强。手足强的话耳目就没即么灵敏,耳目强的知手足就没那么有力量。同理,在上膈时,右边就较弱,就是有邪入的话必先在右边,在下膈时,左边就不足了,所以有邪就先犯左边。这是因为天地间,阴阳不能同时对应平衡所产生的。
天通肺,地通嗌(喉咙),风通肝,雷通心,谷气通脾,雨气通肾。
善治者,厉害的医生,先从皮毛开始治病,治肌肤,胎筋脉,治六腑,治五脏。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即传染病。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即不洁之食物。
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表知里,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称巨刺),这些治疗都是有根据的。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用望闻问切,在切脉时,以关为线,靠手掌线到9分处为寸,反之为尺,长1寸。脉像有沈,濇(色音),为阴;浮滑为阳。
七十五难,东方实,西方虚,东方为木,西方为金,东方要泻南就是泻火,西方要补北就是补水,用金去平木,这种的病因是子能令母实,治法是母能令子虚。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就是说衰弱的人,要用温药来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说精神不足的人,以厚味来补其五脏。
在用药上有时会用到吐法(就是吃下药后有一种吐的反应,但不必一定要呕吐出来);汗法(用在病在表时),下法。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因为有生长收藏,所以人数可算。三阴三阳在人体内聚合互动的情形,以人面向南站立为标准,面前的空间名“广明”因其受阳足,背后之位称为“太冲”因此处为阴阳相聚冲激之地,在少阴以上的部位,名为“太阳”,在人体双之端,此位名“至阴”,由至阴到背部命门处为“阴中之阳”, “广明”之下方即为“太阴”,“太阴”前部,即“明”其根在足背上第二足趾之端,阳明为“阴中之阳”,“厥阴”乃阴之至极,其与表阳相即为“少阳”。少阳系统拫源于足第四趾端之阴穴,又可名为“阴中之少阳”。太阴是脾,阳明是胃,厥阴是肝,都是从脚向上走的脉,太阳为开合,少阳为枢,阳明为收合,三阳互相相互相承是为一阳。
三阴,三经不得相失,太阴为开,少阳为枢,厥阴为合,搏而勿沉,就是里面不得沉积东西。
阴阳别认篇第七,易经概念是常脉为阳在两个阴的中间,阳不在多,要潜,人体才受用,这叫坎。另外有一种叫离,是两条阳包着一条阴。左手为血脉,右手为气脉,妇人主血,妇人左手脉比右手脉大;男人主气,男人右手脉比左手脉大。如果寸脉有溢出手横纹就是喉咙有问题了。右手的关可类比为人的胃脉,以胃脉来作比较,就可得知其它脉里相对应的内脏有否问题。胃脉的标准吸入为阴(肝肾),吐出为阳(心肺),一个正常的脉一呼吸跳5下。真脏脉可查人寿命是否该终也,有溢脉或复脉的出现。
任红超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44
  • 粉丝2
  • 关注2
  • 发帖数227
1074楼#
发布于:2015-11-17 07: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任红超申请签到,20151116日第11-12节学习心得:
  1. 阴阳不能两全
    1、身体左为东,右为西,上为北,下为南;东方为日出地,所以身体左边为阳,右边为阴。
    2、因阳指敏锐力、动力和能量,所以人的左耳比右耳好、敏感;左手比右手强(左撇子除外)。
    3、当你专心注意力在做事、读书而集中精神时,手脚就不灵活,是因为精神气在上面;当你手足在活动很强的时候,耳目就不灵便。
    4、因东为阳,左为阳,则上半身左边比右边强,西为阴,右为阴,则下半身右侧比左侧强;人身体会受到邪气侵入,是从人比较弱的地方侵入,即上半身右侧和下半身左侧。
      综上所述,这就是阴阳不能两全。
    二、人与天地的关系:
    对上,顺应天气来养护头颅;对下,顺应地气来养护双脚;居中,则依人体规律,来养护五脏。天之气与肺相通,地之气与咽相通,风之气与肝相应,雷之气作用于心,五谷之气感应于脾,雨水之气滋润于肾。六经好像大河,肠胃好像大海,九窍好像水的源头。以天地的阴阳来比喻人身的阴阳,那么人的汗,就好像天地间的雨;人的阳气,就好像天地间的风;人的暴怒,就好像雷霆;人的逆气,就好像久晴大旱。所以养生如不顺从天之纪、不遵守地之理,那就要发生疾病了。
    三、善治病的医生,在病邪刚侵入皮毛时,就给以治疗;医术较差的,在病邪侵入到肌肤时才治疗;更差的,在病邪侵入到筋脉时才治疗;再差的,在病邪侵入到六腑时才治疗;最差的,在病邪侵入到五脏时才治疗。假使病邪已经侵入到五脏,那么治愈的希望与死亡的可能性同样大,这是很宽松的说法,力求十之九生。人们如果受到了天的邪气,严重的就会使五脏受到伤害;人们如果受到了饮食的或寒或热,严重的就会使六腑受到伤害;人们如果受到了地的湿气,严重的就会使皮肉筋脉受到伤害。
       1、皮毛:肺在管,肺在横膈膜上方,为阳;手上的脉,以关为界限,关上为寸,为阳;皮毛肺就在寸上,只要手轻轻放在皮肤上面,就会摸到脉。
       针灸治法:肺有问题,可以在尺泽、外关、合谷的穴位上轻轻刮一下;如果在肌肉上面就下针到肌肉上;在筋上面就下到筋上面;病进入五脏,半死半生。
    四、表和里
       所以善于运用针法的人,观察经脉虚实,有时要从阴引阳,有时要从阳引阴;取右边以治左边的病,取左边以治右边的病;用自己的正常状态来比较病人的异常状态,从在表的症状去了解在里的病变,这是为了观察病的太过和不及的原因,如果真看清了哪些病是轻微,哪些病是严重,再给人治疗疾病,就不会失败了。
    五、察色摸脈
       善诊者,察色按脈,先辩阴阳,摸清清浊走向是否正常,得知病灶在哪,然后在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
    脈分为:浮、沉、滑、濇,其中浮和滑为阳,沉和濇为阴,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心和肺的脈象是浮和滑,肝、脾、肾的脈象为沉和濇。
    六:七十七难:肝有病,先宽脾(治脾)
    七十五难:东方实,西方虚,泻南补北,金平木也。
    肝癌治疗。东是肝、木,西是肺、金,南是心、火,北是肾、水,木克土,水克木。肝有问题得时候,金很虚,所以肝木就一直严重起来。补土来不及,并且力量太小。所以泻南补北,泻心火,肝就自动去生火。补水的话因为肝本来已经很大了,所以壮水得时候不会让他更大。因为已经是极限了。母能令子虚,所以肝也会生火,然后子能令母实,所以会强金。
    七、治症方法:
    病在初起的时候,用刺法就可治愈,若在邪气盛时,就需要等邪气稍退再去治疗。病轻的时候,要加以宣泄;病重的时候,要加以攻泻;在它将愈的时候,则要巩固之,防其复发;形体羸弱的,应设法温暖其气;精气不足的,应补以其有形的味。如病在膈上,可用吐法;病在下焦,可用疏导之法;病胸腹胀满的,可用泻下之法;如冒风邪的,可用辛凉发汗法;如邪在皮毛的,可用辛温发汗法;病情发展太重的,可用抑收法;病实证,可用散法或泻法。观察病的阴阳,来决定用剂的柔刚,病在阳的,也可治其阴;病在阴的,也可治其阳。辨明气分和血分,血实的就用泻血法,气虚的就用升补法。
       1、实痛:巨痛而且持续的痛。
          虚痛:隐隐痛,有时痛有时不痛。
    八、阴阳离合论
       阴阳同自然相论:把横膈膜看成地面,地上为阳即心肺为阳,地下为阴肝、脾、肾为阴,脾为土,土生万物,如同树根一样滋养全身。
       三阳
      1、太阳:开,大门开合,人身体与自然界中间开的门。
         少阳:枢,门栓,运输人身体里面的阳气营养。
    阳明:收和,到此为止。
    在运行过程中因为有少阳才会有太阴的开合,三者相铺相成时,统称为一阳。
    2、三阴
    太阴:开,
    少阴:枢,
    厥阴:合,
    具体同三阴,三者相铺相成,统称为一阴。
    中医不赞成吃营养剂,因会累积,建议根据食物本性来食谱。
  1. 第三难:寸脉与身体联系
    a、关=横膈膜=脾,寸=心肺=阳,尺=肾肝=
    左手管血脉,右手管气脉。
    女人主血,肺气旺产生的奶水是白色,这就是阳气,阳气化生成血向下变成月经。
    男人主气,气轻就往上走。
    女人左手脉大于右手脉,
    男人右手脉大于左手脉。
        b阳为君,阴为臣,所以阳脉(寸脉)的力量比阴脉(尺脉)大。
    “溢脉”就是尺脉的阴太胜逼阳外走,一般喉咙有问题就产生此脉,如果颈部有肿块,脉气会向左或向右呈L形,治疗方法对的话脉会退。
    “覆脉”是寸脉的阳气太胜把阴往下逼。
    这两种脉为真脏脉,都很危险.
      5、呼吸是阴阳交换,呼气(心肺)脉跳两下,吐气(肝肾)脉跳两下,中间停顿(脾)脉跳一下,正常的脉一呼一吸脉跳五下。
    阳脉:浮,表,快。心脉,肺脉。
    阴脉:沉,深,慢。肝脉,肾脉。
    例:以胃脉为例,看其他脏是否受用脾胃气,如果心脉和胃脉速度一样,是正常,如果心脉很小,就是有问题;如果肝脉肾脉跳的比胃脉快,也是肝肾告急。
曾从芬
贫民
贫民
  • UID20175427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44
1075楼#
发布于:2015-11-17 08: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曾从芬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一班曾从芬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6号
     人分阴阳  左边阳右边阴   有的人左手比右手强  
        当你专心学习时候四肢就不灵活 精气在上面  手足很强的时候耳目就不便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  下配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 人靠天地自然养
      天气通肝肺  地气通于嗌   风气通于肝  雷气通于心  谷气通于脾  西气通于肾 六经为川   肠胃为海  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  阳之气 以天地之疾风名之
       把人跟自然放在一起人有九窍  天地之间的关系
       如果治病不按天地之间的关系那就不会治病
       病在皮毛针在皮毛上治  
       诊断  先看阴阳   浮和滑是阳脉   沉涩为阴    
       泻南补北    举例 肝(木)病了   救心(火)这个时候肝的实病就变成虚症
        一般重症病人 治疗先去养元气  元气上来了再去治病
      如果病在下 引下泻掉   中满  泻之于向   病在表让病人发汗
       比如痛风  在痛处下方不远处扎针 然后轻轻按摩 按摩到了针处拔针 连续几次就好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比如肝病 会便秘 先通便       腿上有青筋血实  放血
        阴阳离合论   阴阳分的很细  天地之间有阴阳 自然也有阴阳  地上地下有阴阳  人体有阴阳  横隔膜上是阳下是阴  
         三条阳经 合称一阳    太阳管大门   少阳管门栓  阳明管收合
          阴阳别论    人有四经十二成 脉分阴阳
  正常的脉  两阴夹一阳     離脉是中虚
      诊脉   寸是阳  尺是阴 上是阳下是阴  如果上过了是溢脉  下过了是覆脉   肺气很温的时候产生的奶水是白色 这是阳气   阳气会化成月经  往下沉  男人的是气会上升    这是阳气  
      诊女人的脉  左手比右手脉大  男人右手比左手脉大  寸脉过了到手心方向是喉咙的病   治病时候脉走弯了是治错了   脉直就对了  阳比阴大  
      吸入为阴呼出为阳    
正常呼出脉跳两次吐出脉跳两次  一呼一吸 脉跳五次  摸心脏的脉浮正常   沉就不正常  浮  比较快 是心脏胃 属阳   阴脉跳动大脾胃告急   别于阳者就知道病的所在  
   溢脉真脏脉 阳脉被阴顶到手掌上是溢脉 很危险   阳下走到阴还过   覆脉 是阴阳分隔了
郑永丽
贫民
贫民
  • UID2018114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43
1076楼#
发布于:2015-11-17 10: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郑永丽报道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郑永丽申请报道
2015年11月16日《黄帝内经》第11.12课学习心得: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为阴,东南方为阳。阳指观察力,敏锐力,能量。右耳没有左耳敏感,左手不如右手强。
当你做事情和读书时,手脚就不会灵活,因为精气在上方,阳在上所以并且左边胜于右边。阴在下右边胜于左边。人的上部一旦受邪入侵,右侧因阳较弱必先的病,邪入下部时会由左侧阴不足而先有病,这是阴阳不能平衡时所产生的病邪会乘虚而入。
因为天有阴阳之气,地有浊阴之形,天有八方之纪律以生四季,地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克,阴阳平衡才有能力来生,长,收,藏。
天之阳气入通肺,地之阴气入通于咽喉,风气通肝脏,雷电通于心,山谷之气通脾脏,雨气通于肾脏。三阴三阳经络为自然界河川,肠胃如大海能受纳,九窍满了就会溢出来,天下雨就像人出汗一样,阳的气化就像天地间的疾风一样,暴怒就像天地间的雷。因为人和天地间是相同的,治疗不按天地间的纪律,灾害就来了。
最开始的病是在最表的地方,病在皮毛,拿针在皮毛尺泽,合谷,外关上都可以轻轻刮就出汗了。
病在肌肉就在肌肉下针。
病在经上就在经上下针。
病在五脏治愈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得传染病会伤五脏,吃坏食物会伤六腑。湿气过盛会伤到皮肉筋骨。善于用针者会由阴引阳,由阳引阴,。右病左治,左病右治。善于诊断者能察气色按脉,区别阴阳,看清浊诊病情。例如肺是清阳,吐出痰是黄的,产会摸到肺脉浮起来了。中医诊断方式是望闻问切。
手按寸关尺之脉察其浮滑为阳脉,沉瀒为阴脉,知道病因所在从而诊治。阴和阳必须平衡,太过和不齐都不可以。邪气在上者,用汗法发汗,邪居下者则用攻下的利尿剂,邪居中部可用泻药。
七十五难,东方(木)为实,西方(金)金为虚,金不平木泻也,泻南补北。内七十五难说要经上说一个脏不平的时候要用另一个过盛的脏来平衡它,例如肝木用金来平,,没办法制衡,肝就会越来越虚,哪么去强土(土生金),但金太实了,力量依然不够,七十五难说,就泻南补北,因为北方是水,南方是火,水制火,一泻火,肝就会补上来,肝就虚了,水旺后会生木,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肝病也就治好了。七十七难说,肝有病先强土。
如果病在初期可用刺法治疗,如果病很重时要等时机,等到衰的时候再。轻的话就用宣杨的方法发表,发汗。例如,治肝病,东方实,夏,长夏,脾的王府,脾当旺,没有胃口,大小便不通,先开点胃的药,等到时机了再治。如果病靠近喉咙的地方,上焦的地方,采用吐方,吐并不一定要吐的药,而是吃后反应有一种吐的现象。病来的很快很痛用按摩推拿的方式,手痛风,针下去后轻轻的在手上按摩,把针拿掉。再进针再轻轻按摩,连续几次就好了。实者居痛,连续的痛,可以用按摩法的气散掉,也可下子穴散掉。虚症是隐隐作痛,有时痛有时不痛。当阳有病时先固阴,当阴有病时先固阳,病情就不会再发展。肝病,便秘,先调好便秘,病就不会再进,先固好阳再治病。腿上,手臂上有瘀血,用针放血,再加上药物会好的很快,因气不足产生循环可用针来导引是其恢复正常循环。
阴阳可以无限大的分,但是一个大的原则,未出地的为阴中之阴,出地者为阴之阳。
如果一个人面向南站立为标准,前面为广明,后面为太冲。
三阳,太阳为开,开门,也就是人体开始与自然界交接。阳明为合,把自然界食物收合分解各取所需,少阳为枢,输送养份。三阳互相生化,相辅相成又可名为一阳。
三阴,太阴为开受纳,厥阴为合为血之尽为营养供应之末端,少阴为枢纽,输送太阴与厥阴之间能量的来往。三阴互相助益缺一不可,故可以称为一阴。
自然界没有一样是纯阴阳的,因为纯阴阳会积累,没有东西能代谢它,中药吃下去后在身体里不会积累,我们要的是新陈代谢。吃西维它命片小便会是黄的,而且维它命会积累在身体里慢慢滋养病毒。吃橘子,纤维能帮它代谢,所以我们要吃天然的东西。
坎挂阴包主阳为常脉。阳在两个阴中间为常脉,阳要潜在里面才能为人所用,如果阳外外走人的元气,力气就没了。离挂,阳包主为非常脉。
除了脾脏外,五脏应四十分春夏秋冬。脾为常夏在季节交换的时候出现。
脉有阴阳,知阴者知阳,知阳者知音。
左手脉管血脉,右手脉管气脉,诊脉时两手同时按脉。女人主血,当肺气很旺的时候产生的奶水是白色的阳气,阳气化成血,血比较重往下走化成月经。女人脉左比右手大。
男人主气,气比较轻,所以往上升,右手脉比左手大。
寸,关,尺,寸是阳是君脉。尺是阴是臣脉。君脉应该比臣脉大一些。
阳脉不能过9分穿过横纹溢出来了,就知道喉咙出问题了。溢出来后往左或往右脉越弯说明病越严重。
正常脉吸入为阴(肝肾),呼出为阳(心肺),正常脉一呼跳两下,一吐跳两下,一呼一吸跳五下。很深很沉为阴脉,浮平稳为阳脉。
阳脉和浮脉为真藏脉,阴太盛,阳脉会溢出为真藏脉。真藏脉再现就是阴阳分隔。
秦战强
会员
会员
  • UID2017602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42
1077楼#
发布于:2015-11-17 10: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秦战强,2015年11月16日第11、12课:
一、 阴阳不能两全
1、身体左为东,右为西,上为北,下为南;东方为日出地,所以身体左边为阳,右边为阴。
2、因阳指敏锐力、动力和能量,所以人的左耳比右耳好、敏感;左手比右手强(左撇子除外)。
3、当你专心注意力在做事、读书而集中精神时,手脚就不灵活,是因为精神气在上面;当你手足在活动很强的时候,耳目就不灵便。
4、因东为阳,左为阳,则上半身左边比右边强,西为阴,右为阴,则下半身右侧比左侧强;人身体会受到邪气侵入,是从人比较弱的地方侵入,即上半身右侧和下半身左侧。
   综上所述,这就是阴阳不能两全。
二、人与天地的关系:
对上,顺应天气来养护头颅;对下,顺应地气来养护双脚;居中,则依人体规律,来养护五脏。天之气与肺相通,地之气与咽相通,风之气与肝相应,雷之气作用于心,五谷之气感应于脾,雨水之气滋润于肾。六经好像大河,肠胃好像大海,九窍好像水的源头。以天地的阴阳来比喻人身的阴阳,那么人的汗,就好像天地间的雨;人的阳气,就好像天地间的风;人的暴怒,就好像雷霆;人的逆气,就好像久晴大旱。所以养生如不顺从天之纪、不遵守地之理,那就要发生疾病了。
三、善治病的医生,在病邪刚侵入皮毛时,就给以治疗;医术较差的,在病邪侵入到肌肤时才治疗;更差的,在病邪侵入到筋脉时才治疗;再差的,在病邪侵入到六腑时才治疗;最差的,在病邪侵入到五脏时才治疗。假使病邪已经侵入到五脏,那么治愈的希望与死亡的可能性同样大,这是很宽松的说法,力求十之九生。人们如果受到了天的邪气,严重的就会使五脏受到伤害;人们如果受到了饮食的或寒或热,严重的就会使六腑受到伤害;人们如果受到了地的湿气,严重的就会使皮肉筋脉受到伤害。
    1、皮毛:肺在管,肺在横膈膜上方,为阳;手上的脉,以关为界限,关上为寸,为阳;皮毛肺就在寸上,只要手轻轻放在皮肤上面,就会摸到脉。
    针灸治法:肺有问题,可以在尺泽、外关、合谷的穴位上轻轻刮一下;如果在肌肉上面就下针到肌肉上;在筋上面就下到筋上面;病进入五脏,半死半生。
四、表和里
    所以善于运用针法的人,观察经脉虚实,有时要从阴引阳,有时要从阳引阴;取右边以治左边的病,取左边以治右边的病;用自己的正常状态来比较病人的异常状态,从在表的症状去了解在里的病变,这是为了观察病的太过和不及的原因,如果真看清了哪些病是轻微,哪些病是严重,再给人治疗疾病,就不会失败了。
五、察色摸脈
    善诊者,察色按脈,先辩阴阳,摸清清浊走向是否正常,得知病灶在哪,然后在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
脈分为:浮、沉、滑、濇,其中浮和滑为阳,沉和濇为阴,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心和肺的脈象是浮和滑,肝、脾、肾的脈象为沉和濇。
六:七十七难:肝有病,先宽脾(治脾)
七十五难:东方实,西方虚,泻南补北,金平木也。
肝癌治疗。东是肝、木,西是肺、金,南是心、火,北是肾、水,木克土,水克木。肝有问题得时候,金很虚,所以肝木就一直严重起来。补土来不及,并且力量太小。所以泻南补北,泻心火,肝就自动去生火。补水的话因为肝本来已经很大了,所以壮水得时候不会让他更大。因为已经是极限了。母能令子虚,所以肝也会生火,然后子能令母实,所以会强金。
七、治症方法:
病在初起的时候,用刺法就可治愈,若在邪气盛时,就需要等邪气稍退再去治疗。病轻的时候,要加以宣泄;病重的时候,要加以攻泻;在它将愈的时候,则要巩固之,防其复发;形体羸弱的,应设法温暖其气;精气不足的,应补以其有形的味。如病在膈上,可用吐法;病在下焦,可用疏导之法;病胸腹胀满的,可用泻下之
秦战强
会员
会员
  • UID2017602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42
1078楼#
发布于:2015-11-17 10: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秦战强请签到
2015年11月15日.
.第8、9、10课:
1、如果要喝干净的水,水浊时必须要加热,加热时蒸气向上跑,此时清阳往上升,天阳在上,浊阴在下,这就是常态。横膈膜的功能是分清浊。浊阴在下,清阳在上。
2、阴阳间消长的定律,当阴静止不动,则阳反生燥,因无阴之津液来润泽。阴阳要平衡。阴要盛则必先令阳气生,阳若受损则阴必内藏。
3、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都是极不平衡时产生的现象。如热病吃寒药不发汗,可以洗冷水,是因寒极会生热,热气就散开了。寒生浊,才会生瘰积,所有的肿瘤癌症都是寒症,不能开寒性药。寒性气生浊,热气升清。寒形瘦,热形胖。
4、人体的四肢未梢就是阴经的极限点,阴经到了终点就会转化为阳经,这就是阴极生阳,反之就是阳极生阴。四肢为阴,肚腹为阳;阴经在内侧,阳经在外侧。中医把人比作天地自然界定律,
人之清阳必出上窍(目、口、鼻、耳);而浊废之气则由下窍(尿道、肛门)排出身体。如若清气在下会泄痢,浊气在上会伤脏。清阳是气,是动能之源,阴有味可察觉出为津液,来滋养全身,津液生则形体成,但形体又靠气之动能来维持。气为人身之精华,此精华是由食入体中之高单位营养所化生出的,故人之精神靠气之足,人之形体靠阴之津液维持。
5、如吃蔬菜,味轻,为气,肉类,味重,为形。过食厚味之物,人体无法完全代谢消化形体会变。气不足则人精神精力必因而受损。人太热会伤到气,太寒伤血,这是长年累月在同一个环境之下产生的。
6、味食过厚重则生泄下,清淡的则消化为身体所受用,阳气过于清薄则易离开身体,过于厚重则引起发热,阳盛则气衰,阳火太少则气盛,所以要吃助气的物使火降,火过盛则气易散,要想办法使火下降,因火小气乃生。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阴中之阴,肺为天幕
7、气味中辛甘为阳,酸苦为阴,体内阴过盛则阳必病,阳过盛则阴必病,阳极生热,热伤气,阴极生寒,寒伤形。气受损则生病痛,形受损则生肿痛。如果扭到脚,脚肿起来,就是伤到形,如又痛又肿,就是形气都伤。先痛后肿,就是气先伤再到形。
8、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太寒会伤到形,形有两种:及胖和及瘦之人。热伤气,气伤痛,形伤气则肿,先肿后痛者是气先伤后伤形,热甚则肿,燥甚则干,寒甚则浮,思甚则动泻,风甚则动。
9、风甚而动,肚脐左边有动悸,为肝风;上有动悸为肾风;左动为肺风;南有动悸为心风。
10、寒暑燥湿风-五脏化五气-怒喜思忧恐-肝心脾肺肾-木火土金水。喜怒伤气,寒暑伤形,过怒伤肝,过喜伤心。忧平怒,恐胜喜。暴怒阴,暴喜伤阳,情志不安,则寿不长。
11、如人的眼晴常莫名其妙动,就是肝有问题。
12、阴太盛伤阳,阳太盛伤阴,所以在各个时节必须遵守各个时节的养生之道,以免疾病缠身。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必泄沥,秋伤于湿冬必有咳,万病皆有源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肝,天为玄,风捍木,因此人活在自然界。
13、肝主筋,主握,肝病手无力;肾属骨,牙为骨之余;夏季流汗是常态,不流汗需用发表的药。也可洗冷水,会生热,阴盛生寒,阳盛生热,里寒盛很危险了。
14、调整阳阴,女七男八,靠生长收藏来调理,4O岁阳阴各半,60阴阳不利九气不出,上实下虚,人走路会飘,不好,因此补肾很重要。
15、中医是同症同治。保持平常心,无欲无望,则能长寿。
灸友37366
会员
会员
  • UID2017736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
1079楼#
发布于:2015-11-17 16:24
学习心得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