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楼#
发布于:2016-01-25 08:0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6年1月24日《针灸大成》第87课心得: 环跳痛: 针灸加耳针。 耳朵像一个头部朝下臀部朝上的胎儿,用圆头探针在同侧耳朵的脊柱和腿的连接处找到压痛点。阿是穴处用酒精消毒并用干药棉擦干净,保证干燥,埋耳针。留针六天左右,注意防止进水;取针时直接揭下来即可,用干药棉擦拭消毒。如果化脓,针刺放脓后,下针两侧曲池消炎。 青光眼和白内障治疗都有:养老:手太阳小肠经,眼科大穴,治视物不明。 臂臑:手阳明大肠经,恢复眼肌弹性眼科特效穴,在肌肉尖端。 太阳:把湿热向下导降眼压。在眼睛外横纹后的凹洞。 阳白透鱼腰:不用针管,把额头皮肤拉起来,从阳白下针到眉毛中间。 头临泣:从穴位5分向临泣斜刺下针,治眼睛多泪。眼珠正上方,发际1.5寸的凹洞处。 睛明:让病人放松,把眼珠拔开一点,直针下不用捻针。膀胱经的第一个穴位,多气的经络。 光明:足少阳胆经络穴,外踝上五寸,让眼睛看到光明。进取穴也有、远取穴也有用。经气向下走,防止病人出现头昏脑胀的现象。留针20分钟。近取穴基本都是经络起始的地方,气很足,不用捻针。 眼睛内长囊肿,说明湿热很重,湿热不去掉影响视力。 |
|
1111楼#
发布于:2016-01-25 08: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王香香申请签到 2015年1月24日《针灸大成》第87课心得1环跳痛:用耳针,在内耳廓的地方找到压痛点,酒精消毒后搽干贴上耳针,取病痛的同侧。耳朵保持干燥,耳针对着最痛点下。耳针一般埋6天再取针,平时不要让埋耳针的地方碰水,保持干燥。取针时不能用酒精棉花,要用干棉花擦拭,以免感染。感染后处理方法:放脓和针曲池。
2养老穴、臂臑穴、太阳穴对眼睛治症很好的穴道。 3.阳白透鱼腰,将皮肤拉起来,扎针到眉毛上端;痛神经在皮下五分处,下针入皮要快一些,病人可以少痛苦。 4.下头临泣,临泣前五分向穴位方向斜刺; 5.下睛明穴,用手将眼球拨开,顺着眼内眦下针,直针下,不要捻针; 6.下胆经络穴光明穴,对视力非常好。 |
|
1112楼#
发布于:2016-01-25 15: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6年1月25日《针灸大成》第88课心得 31.耳病治症 【原则】近取穴。取耳门、听宫、听会。 【方法】耳前三穴必须开口取穴,用东西把嘴巴撑开,起针后再取出。下直针进,插提不捻针,留针5~10分钟,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长短严重与否。 【穴位】对侧合谷:止痛、麻醉作用。 耳前三针:听宫在耳屏前、耳门在听宫上、听会在听宫下。 32.轻微中风 【症状】轻微中风,左侧无力,语言有轻微问题。 【方法】先健侧后患侧,从身体上部往下针。 【释义】头上的穴位可以帮助讲话,开窍醒脑,语言恢复;身上的穴位使,肢体功能恢复。舌为心之苗,心开窍在舌,天突+巨阙+关元是心三针,可以治疗舌头发音。 【穴位】百会:从百会前5分下针,沿皮刺。 前顶:百会前的凹洞处,可以增强百会效果。 廉泉:拇指关节卡住下巴后指尖处下针,方向指向舌根。有利于口齿清楚。 天突:让中风失语讲话,去痰。进针方向斜向下,贴着胸腔向下,以防刺到食道。 肩髃:手阳明大肠经,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 外关或合谷:手指弯曲有问题扎合谷,弯曲没问题扎外关(祛风)。 风市:足少阳胆经,外膝关节上7寸,要扎到骨头上。 足三里:让脚有力量。 阳陵泉透阴陵泉。 绝骨透三阴交:髓会绝骨,脑病在绝谷下针。 巨阙:心募,针一寸,心蔽骨和中脘中间。 关元:脐下三寸,小肠募,心与小肠相表里。 33.全身瘫痪 【症状】17年前车祸受伤做脊椎手术,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已经针灸三周,每周两次。 【方法】一般情况下先针健侧,再下患侧,该患者右边受伤严重,下针右边时会痉挛,所以只下左侧。大穴平补平泻,子母穴才补泻。 【分析】开窍醒脑、恢复语言功能,去痰(病人久坐伤气,必痰多)、强脾恢复肌肉、肢体功能;强心肺恢复上焦功能;俞募治疗强肾补脑、强骨,肾主骨、主水、主记忆、主脑髓;局部外伤近取穴。遇到母穴补,遇到子穴泻。 【穴位】百会:从百会前5分下针,沿皮刺。 廉泉:拇指关节卡住下巴后指尖处下针,方向指向舌根。 天突:下针可以让中风失语讲话,去痰。 合谷:治疗手不能伸张。气之会穴,平补平泻。 外关:手少阳三焦经,平补平泻。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的母穴,捻转+插提补法,。 肩髃:手阳明大肠经,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平补平泻。 巨阙:心募,心藏神,心主思虑,脑部所有的活动都与心有关。巨阙治疗所有的心脏病,使心痛立刻减缓(但要配合关元下针,为导引法)。除了脾经没有络到头部,其他内脏的经都络。 关元:小肠募,心与小肠相表里。(天突+巨阙+关元是心三针,治疗和急救心脏病)。 足三里:恢复脚的力量及胃气,促使肌肉生长。脾胃相表里,脾经恢复,肌肉也会生长。 风市:足少阳胆经,从肌肉中间下针,要深入扎到骨头上。 阳陵泉透阴陵泉:透针时阴阳交接,气血循环加强,重病时肢体会痉挛。 绝骨透三阴交:髓会绝骨,脑病在绝谷下针。 侠溪:足少阳胆经母穴,随、顺、快插慢提、提豆许都是补法。 涌泉:子穴井穴,在第二和第三趾掌骨中间。穴道力量很强,一般急救时用,如溺水或从高的地方落下导致昏迷不醒。涌泉直接络百会、络脑,针的力量会透到脑部,使脑部瘀血排掉,很快恢复神智。情况不严重时用然谷替代涌泉。方法:下针时要快速(很痛),为了避免病人动要按住膝盖。 八邪:手十指歧缝中,赤白肉交接处,针对伤科使用的。病人手指呈紫肿,说明里面有瘀血(实症),起针时用泻法,起针时不要按针孔,最好能出血。如果伤在脚上,则针八风穴。 风府:中风大穴。在后脑勺骨下半寸的两个筋的正中间,对着舌根下针,可让中风讲话。 肺俞:第三椎旁开1.5寸。让肺气旺,可以发声,治疗喉咙、声带问题。左右两边从督脉外开一寸向一寸半处斜刺。 心俞:第五椎旁开1.5寸。心肺功能恢复,可使上焦功能恢复,管语言、听力、智慧、记忆。 灵台:第六椎,直针扎在骨头上。管督脉、脑部智力清明。 督俞:第六椎旁开1.5寸。管督脉、脑部智力清明。 肾俞:第十四椎下旁开1.5寸。直针一寸深。肾主骨,脊椎骨受伤,也从肾经上治疗。度骨法:膀胱经多气多血,这两条肌肉是鼓起来的,从上向下摸,从鼓起来到沉下去的地方就是肾俞。 京门:肾募,调理肾经,配合俞穴,是俞募治疗,加强肾脏功能。不要做补泻。度骨法:肾俞两边最后一根肋骨的尖端。 脾俞:第十四椎与第七椎中间,第十一椎旁开1.5寸。管全身肌肉。 阴谷:肾经本穴。先下阴谷再下委中,可以增强膀胱经行走的力量,提高委中穴位的效果。增强腰力腿力。 委中:膀胱经母穴,插提法补泻,可以控制四肢。 承山:非常重要的一针,所谓承山是让肩膀能够承受山的力量,让脚的力量可以控制。方法:穴位在腿肚人字纹两个肌肉中间,正对胫骨下针扎到骨边,这样才能引到肾气。 34.面部中风 【症状】右面部中风14年,右侧不能笑,眼皮合不起来。 【辨证】眼睛内侧是膀胱经,眼角是胆经,眼睑是胃经。久病为虚,补母穴。 【穴位】对侧合谷:止痛,面口合谷收。上半身止痛,治疗青春痘。 地仓透颊车:从地仓进针,捻针得气后,提针,对着颊车透过去,不要透出皮肤外。沿皮刺。 太阳:让眼睛恢复。 阳白透鱼腰:速度要快以减少疼痛。 对侧解溪:足阳明胃经的母穴,在两筋中间顺经下针。 |
|
1113楼#
发布于:2016-01-25 15: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飞燕申请签到
2016年1月25日《针灸大成》88课心得 1. 【病例】耳鸣治疗 【治疗原则】近取穴,耳前三针:听宫在耳屏前、耳门在听宫上、听会在听宫下 【操作要领】耳前三穴必须开口取,整个治疗过程中用东西把病人的嘴巴撑开;起针后再取出病人口中的东西。 耳前三针都是直针进,插提,下针后留针5~10分钟,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长短严重与否, 【治疗】对侧合谷:止痛、麻醉作用 2. 【病例】病人刚得的左侧轻微中风,语言有轻微问题。 【治疗原则】先健侧后患侧,从身体上部往下针,开窍醒脑,语言恢复,肢体功能恢复。 【治疗】 百会:从百会前5分下针、沿皮刺 前顶:百会前的穴道,可以增强百会效果。 廉泉:于人体的颈部,下巴向下一个拇指关节长度指尖处下针,方向指向舌根。有利于口齿清楚。 天突:下针可以让中风失语讲话,去痰。方向斜向下,贴着胸腔向下,以防刺到食道。 肩髃:手阳明大肠经,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 外关:手少阳三焦经,如果手指弯曲有问题扎合谷,弯曲没问题就可以扎外关。 风市:外踝四寸处,足少阳胆经,要扎到骨头上。 足三里:恢复腿部力量,同时健脾胃。 阳陵泉透阴陵泉:重病时会跳起来。 绝骨透三阴交:髓会绝骨,脑病治此,在绝谷下针。 再治疗舌头讲话不利,舌为心之苗,心开窍在舌,心藏神。(天突+巨阙+关元是心三针) 巨阙:心募,一寸针。 关元:肚脐下三寸,小肠募,心与小肠相表里。 3. 【病例】病人17年前车祸受伤做脊椎手术,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已经针灸三周,每周两次。右边受伤严重,但下针右边会痉挛,所以只下左侧健侧。 【治疗原则】止痛,去痰、开窍醒脑、恢复语言功能,强脾恢复肌肉、肢体功能,强心肺恢复上焦功能、俞募治疗强肾补脑、强骨;局部外伤近取穴。一般情况下先针健侧,再下患侧。遇到母穴补,遇到子穴泻。 【治疗】 百会:头皮上的凹洞,在百会前5分下针。 廉泉:于人体的颈部,下巴向下一个拇指关节长度下针,方向指向舌根。有利于口齿清楚。 天突:下针可以让中风失语讲话,去痰(病人久坐伤气,必痰多)。方向斜向下,贴着胸腔向下,以防刺到食道。久病的人痰多。 合谷:止痛作用。气之会穴,对侧合谷下针,无所谓补泻。 外关:手少阳三焦经,如果手指弯曲有问题扎合谷,弯曲没问题就可以扎外关。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的母穴,遇到母穴时要补,顺补逆泻(捻转法),快插慢提(插提法)。 肩髃:手阳明大肠经,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平补平泻。左捻右捻,引到气就可以了。 巨阙:心募,心藏神,心主思虑,脑部所有的活动都与心有关。心脏除了脾经没有络,其他通通都络到头部去。要配合关元下针。 关元:小肠募,心与小肠相表里。(天突+巨阙+关元是心三针,治疗所有心脏病),巨阙+关元是导引法。 足三里:恢复腿部力量,同时健脾胃、长肌肉。脾经恢复,肌肉也会有力。平补平泻。 风市:足少阳胆经,膝盖上七寸,两肌肉中间,要深入扎到骨头上。治疗中风大穴。平补平泻。 风池穴:在两个肌肉中间下针,针要碰到骨头旁,无所谓补泻。 阳陵泉透阴陵泉:透针时阴阳交接,气血循环加强,重病时肢体会跳起来。 绝骨透三阴交:髓会绝骨,脑病在绝谷下针。 侠溪:足少阳胆经母穴,随、顺、快插慢提、提豆许都是补法。下对侧。 涌泉:肾经子穴,下针时已经是泻了。病重时直接用涌泉,一般情况用然谷替代涌泉。一般急救时下,可以直接刺激到脑部,可以让病人很快恢复神智。需要快速下针,同时为了避免病人动要按住膝盖。在第二和第三趾掌骨中间。 八风:病人的手指紫色、肿,是实症,起针时用泻法,下在两个关节中间。下八风,起针时不要按,直接拔出来。出一点血也没关系。 风府:中风大穴,后脑勺骨下半寸的地方,两个筋的正中间,对着舌根下针,可让病人讲话标准清晰。 肺俞:第三椎外开一寸半,让肺气旺,可以发声。治疗喉咙、声带都用这个穴位。左右两边从督脉外开一寸向一寸半处斜下针。 心俞:第五椎外开一寸半,心肺功能恢复,可以让上焦功能恢复,上焦关语言、吃力、智慧、记忆。左右两边从督脉外开一寸向一寸半处斜下针。 灵台:第六椎,直接扎在骨头上,管智力。度骨法找,在两肩胛骨连线与督脉交叉点是第七椎。 督俞:管脑部的智力。左右两边从督脉外开一寸向一寸半处斜下针。 肾俞:第十四椎下(命门)外开一寸半,下针一寸深。肾主骨,脊椎骨受伤,也从肾经上治疗。从十四椎向下针都可以直刺。 京门:肾募,调理肾经,配合俞穴,是俞募治疗,加强肾脏功能。不要做补泻。 度骨法找肾俞和京门:膀胱经是多气多血的经络,所以背后这两条肌肉是鼓起来的,从上向下摸,这两条肌肉从鼓起来到沉下去的地方就是肾俞。从肾俞向两边摸到最后一根肋骨的头的地方就是京门。 脾俞:第十四椎与第七椎中间,即第十一椎外开一寸半。脾主全身肌肉。 阴谷:肾经本穴。先下阴谷再下委中,可以增强膀胱经行走的力量,提高委中穴位的效果。 委中:膀胱经母穴,插提法补泻,可以控制四肢。 承山: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针,让脚的力量可以控制。穴位在腿肚人字纹两个肌肉中间,左手中指摸到正对穴位的胫骨,大拇指找穴位,假想两个手指之间有一条线,右手针正对胫骨扎到骨边,扎浅了没有用,这样才能引到肾气。可以控制脚,让脚掌上下动,让脚非常有力。肾主骨,下针要下到骨边才有效果。 4. 【病例】左侧面部中风14年,左侧笑不出来。 【治疗原则】眼睛内侧是足太阳膀胱经,眼角是足少阳胆经,眼睑是足阳明胃经。久病为虚。 【治疗】在对侧下针。 对侧合谷下针止痛,面口合谷收,对侧,上半身止痛,治疗青春痘。 地仓透颊车:从地仓进针,捻针得气后,提针,对着颊车透过去,不要透出皮肤外。沿皮刺。 太阳穴:让眼睛恢复。 阳白透鱼腰: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下针到鱼腰,速度要快。 解溪:足阳明胃经的母穴,顺经下针补,两筋中间,对侧下针。用指甲把筋分开。 |
|
1114楼#
发布于:2016-01-25 17: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6年1月25日《针灸大成》88课心得 耳病治疗:下对侧合谷,张嘴再扎听宫,耳门,听会,留针5-10分钟,下针时不捻针,上下插提。 轻微中风,瘫痪病人:扎四肢,先扎健侧,后患侧。扎百会,前庭增加效果,讲话不清楚扎廉泉,天突向下斜着下针,扎对侧肩髃,曲池,外关(手指不能弯曲扎合谷),足三里,风市,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再扎巨阙,关元,最后扎健侧相对应的穴位。 病人17年车祸瘫痪,脑部瘀血,胸腔瘀痰:先下健侧百会,廉泉,天突,合谷、外关,曲池,肩髃,巨阙,关元,足三里,风市(下针要扎到骨边),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涌泉,侠溪。手指关节红肿,在指关节中间下针,拔针时出点血最好。身体背面:风府,肺俞,心俞,灵台、督俞,肾俞,京门,脾俞,阴谷,委中,承山。 半身瘫痪,中风:先下健侧,再针患侧,几个大穴道上没有做补泻,肩髃下针引到气后左捻右捻就好了,曲池是母穴,用补的手法,捻转时快转慢回,不让气回来,加速气的循环;合谷、外关都不做补泻。侠溪下针,用顺着经络用随法补,再加上捻转更补,捻转完后,再提起豆许。涌泉在病重时下针,因为下针很痛,常用然谷代替,天突清痰,同时下巨阙和关元有导引的作用,治心血管堵塞和心梗。 左面部中风14年:先下对侧合谷,再患侧地仓透颊车,太阳下针,阳白透鱼腰,眼睑是足阳明胃经,下对侧胃经母穴解溪,顺着经气斜刺为补,逆为泻。 |
|
1115楼#
发布于:2016-01-25 19: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6年1月25日 《针灸大成》第88课心得
1、 【病例】耳鸣治疗 【治疗原则】近取穴 【操作要领】耳前三穴必须开口取,整个治疗过程中用东西把病人的嘴巴撑开;起针后再取出病人口中的东西。 耳前三针都是直针进,插提,下针后留针5~10分钟,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长短严重与否。 【治疗方法】对侧合谷:止痛、麻醉作用 耳前三针:听宫在耳屏前、耳门在听宫上、听会在听宫下 2、 【病例】刚得的左侧轻微中风,语言有轻微问题。 【治疗原则】先健侧后患侧,从身体上部往下针,开窍醒脑,语言恢复,肢体功能恢复 【治疗方法】百会:从百会前5分下针、沿皮刺 前顶:百会前的穴道,可以增强百会效果。 廉泉:于人体的颈部,下巴向下一个拇指关节长度指尖处下针,方向指向舌根。有利于口齿清楚。 天突:下针可以让中风失语讲话,去痰。方向斜向下,贴着胸腔向下,以防刺到食道。 肩髃:手阳明大肠经,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 外关:手少阳三焦经,如果手指弯曲有问题扎合谷,弯曲没问题就可以扎外关。 风市:足少阳胆经,要扎到骨头上。 足三里:恢复腿部力量,同时健脾胃。 阳陵泉透阴陵泉:重病时会跳起来。 绝骨透三阴交:髓会绝骨,脑病在绝谷下针。 再治疗舌头讲话不利,舌为心之苗,心开窍在舌,心藏神。(天突+巨阙+关元是心三针) 巨阙:心募,一寸针 关元:小肠募,心与小肠相表里 3、 【病例】17年前车祸受伤做脊椎手术,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已经针灸三周,每周两次。右边受伤严重,但下针右边会痉挛,所以只下左侧。 【治疗原则】止痛,去痰、开窍醒脑、恢复语言功能,强脾恢复肌肉、肢体功能,强心肺恢复上焦功能、俞募治疗强肾补脑、强骨;局部外伤近取穴。一般情况下先针健侧,再下患侧。遇到母穴补,遇到子穴泻。 【治疗方法】百会:在百会前5分下针 廉泉:于人体的颈部,下巴向下一个拇指关节长度下针,方向指向舌根。有利于口齿清楚。 天突:下针可以让中风失语讲话,去痰(病人久坐伤气,必痰多)。方向斜向下,贴着胸腔向下,以防刺到食道。久病的人痰多。 合谷:止痛作用。气之会穴,对侧合谷下针,无所谓补泻。 外关:手少阳三焦经,如果手指弯曲有问题扎合谷,弯曲没问题就可以扎外关。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的母穴,遇到母穴时要补,顺补逆泻,快插慢提。 肩髃:手阳明大肠经,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平补平泻 巨阙:心募,心藏神,心主思虑,脑部所有的活动都与心有关。心脏除了脾经没有络,其他内脏的经都络到 关元:小肠募,心与小肠相表里。(天突+巨阙+关元是心三针,治疗所有心脏病),巨阙+关元是导引法。 足三里:恢复腿部力量,同时健脾胃、长肌肉。脾经恢复,肌肉也会有力。平补平泻。 风市:足少阳胆经,膝盖上七寸,两肌肉中间,要深入扎到骨头上。平补平泻。 阳陵泉透阴陵泉:透针时阴阳交接,气血循环加强,重病时肢体会跳起来。 绝骨透三阴交:髓会绝骨,脑病在绝谷下针。 侠溪:足少阳胆经母穴,随、顺、快插慢提、提豆许都是补法。下对侧。 涌泉:肾经子穴,下针时已经是泻了。病重时直接用涌泉,一般情况用然谷替代涌泉。一般急救时下,可以直接刺激到脑部。需要快速下针,同时为了避免病人动要按住膝盖。在第二和第三趾掌骨中间。可以让病人很快恢复神智。 八风:病人的手指紫色、肿,是实症,用泻法,下在两个关节中间。下八风,起针时不要按,要让它出血。 风府:中风大穴,后脑勺骨下半寸的地方,两个筋的正中间,对着舌根下针,可让中风讲话。 肺俞:第三椎外开一寸半,让肺气旺,可以发声。治疗喉咙、声带都用这个穴位。左右两边从督脉外开一寸向一寸半处斜下针。 心俞:第五椎外开一寸半,心肺功能恢复,可以让上焦功能恢复,语言、吃力、智慧、记忆。左右两边从督脉外开一寸向一寸半处斜下针。 灵台:第六椎,直接扎在骨头上,管智力。度骨法找,在两肩胛骨连线与督脉交叉点是第七椎。 督俞:脑部的智力。左右两边从督脉外开一寸向一寸半处斜下针。 肾俞:第十四椎下(命门)外开一寸半,下针一寸深。肾主骨,脊椎骨受伤,也从肾经上治疗。从十四椎向下针都可以直刺。 京门:肾募,调理肾经,配合俞穴,是俞募治疗,加强肾脏功能。不要做补泻。 度骨法找肾俞和京门:膀胱经是多气多血的经络,所以背后这两条肌肉是鼓起来的,从上向下摸,这两条肌肉从鼓起来到沉下去的地方就是肾俞。从肾俞向两边摸到最后一根肋骨的头的地方就是京门。 脾俞:第十四椎与第七椎中间,即第十一椎外开一寸半。脾主全身肌肉 阴谷:肾经本穴。先下阴谷再下委中,可以增强膀胱经行走的力量,提高委中穴位的效果。 委中:膀胱经母穴,插提法补泻,可以控制四肢。 承山: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针,让脚的力量可以控制。穴位在腿肚人字纹两个肌肉中间,左手中指摸到正对穴位的胫骨,大拇指找穴位,假想两个手指之间有一条线,右手针正对胫骨扎到骨边,扎浅了没有用,这样才能引到肾气。可以控制脚,让脚掌上下动,让脚非常有力。 4、 【病例】左侧面部中风14年,左侧笑不出来。 【治疗原则】眼睛内侧是足太阳膀胱经,眼角是足少阳胆经,眼睑是足阳明胃经。久病为虚。 【治疗方法】对侧合谷下针止痛,面口合谷收,对侧,上半身止痛,治疗青春痘。 地仓透颊车:从地仓进针,捻针得气后,提针,对着颊车透过去,不要透出皮肤外。沿皮刺。 太阳穴:让眼睛恢复 阳白透鱼腰: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下针到鱼腰,速度要快。 解溪:足阳明胃经的母穴,顺经下针补,两筋中间,对侧下针。用指甲把筋分开。 |
|
1116楼#
发布于:2016-01-25 20:1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6年01月25《针灸大成》第88课心得 针灸实例: 34.【下针听会、听宫、耳门】合谷、听会、听宫、耳门 a. 合谷:面口合谷收,用于麻醉,止痛。 b. 听宫,位于耳屏前的凹缝处。下针前保持嘴巴张开,下针后不捻针,上下插提。 c. 耳门:位于听宫上五分处。不捻针,上下插提。 d. 听会:位于听宫下五分处。不捻针,上下插提。 下针后留针5~10分钟,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长短严重与否,起针后再取出病人口中的东西。 35.【轻微中风,语言有障碍】先针头部百会、前顶、廉泉、天突;再针身体上的穴位,原则是先健侧后患侧,先针健侧的肩髃、曲池、外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再针患侧。再治疗舌头发音,下巨阙、关元。 a. 百会:从百会前5分下针,沿皮刺。 b. 前顶:百会前的穴道,增强百会效果。 c. 廉泉:用于治疗中风后语言有问题。用拇指横纹头与下巴相平,指尖所处到即是,下针时针尖指向舌根。 d. 天突:用于治疗中风后的去痰。下针时针尖斜向下对着胸腔,避免刺到食道。 e. 肩髃:手阳明大肠经。 f.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 g. 外关:手指弯曲有问题扎合谷,弯曲没问题时扎外关。手部淤青是因为西药吃太多。 h. 风市:足少阳胆经,膝盖上七寸处,要针到骨头上。 i. 足三里:恢复脚部力量。 j. 阳陵泉透阴陵泉:扎的好的时候不会碰到血管。 k. 绝骨透三阴交:髓会绝骨,脑病治此。 l. 巨阙:心之募穴,下一寸针。 m. 关元:小肠之募穴。 36.【病例】17年前车祸受伤做脊椎手术后全身瘫痪、不能说话。针灸三周,每周两次。 【治疗方法】 a. 百会:在百会前5分下针。 b. 廉泉:用于治疗中风后语言有问题。用拇指横纹头与下巴相平,指尖所处到即是,下针时针尖指向舌根。 c. 天突:用于治疗中风后的去痰。下针时针尖斜向下对着胸腔,避免刺到食道。 d. 合谷:气之会穴,止痛作用。无所谓补泻。 e. 外关:手少阳三焦经,如果手指弯曲有问题扎合谷,弯曲没问题扎外关。 f.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的母穴,顺补逆泻,快插慢提为补。 g. 肩髃:手阳明大肠经,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平补平泻。 h. 巨阙:心之募穴,下一寸针。 i. 关元:小肠之募穴,天突+巨阙+关元治疗所有心脏病。 g. 足三里:恢复腿部力量,脾经恢复,长肌肉使肌肉有力。平补平泻。 j. 风市:足少阳胆经,膝盖上七寸,要深针扎到骨头边上。平补平泻。 l. 阳陵泉透阴陵泉:透针时使阴阳交接,加强气血循环,重病时肢体会跳起来。 m. 绝骨透三阴交:髓会绝骨,脑病在绝骨下针。 n. 侠溪:足少阳胆经母穴,随、顺、快插慢提、提豆许为补。下对侧。 o. 涌泉:肾经子穴,引气即为泻。病重时下涌泉,一般情况用然谷替代。急救时下涌泉可直接刺激到脑部,可以很快恢复神智。下针需快速,为避免跳动可按住膝盖。 p. 八风:病人的手指紫色、肿,是实症,用泻法,下在两个关节中间。下八风,起针时不要按,要让它出血。 q. 风府:中风大穴,后脑勺骨下半寸的地方,两个筋的正中间,对着舌根下针,可让中风讲话。 r. 肺俞:第三椎外开一寸半,旺肺气,使其可发声。从一寸处向一寸半处斜下针。 s. 心俞:第五椎外开一寸半,心肺功能恢复时可恢复上焦功能,从一寸处向一寸半处斜下针。 t. 灵台:第六椎,直接扎在骨头上,管智力。 u. 督俞:脑部的智力。从一寸处向一寸半处斜下针。 v. 肾俞:命门外开一寸半处,下针一寸深,直刺。肾主骨,脊椎骨受伤也从肾经上治疗。 w. 京门:肾之募穴,配合俞穴调理肾经,加强肾脏功能。 x. 脾俞:位于第十一椎外开一寸半处,即第七椎与第十四椎的中间。脾主全身肌肉。y. 阴谷+委中:阴谷是肾经本穴,先下阴谷再下委中,起增强委中的作用。下委中时采用插提法进行补泻。 z. 承山:让脚有力量,可以控制脚的上下动。下针时需扎到对面的胫骨才有效。 37.【病例】左侧面部中风14年,左侧不能笑。 【治疗方法】对侧合谷下针止痛,面口合谷收,对侧,上半身止痛,治疗青春痘。 a. 地仓透颊车:从地仓进针,捻针得气后,提针,对着颊车透过去,不要透出皮肤外。沿皮刺。 b. 太阳穴:让眼睛恢复。 c. 阳白透鱼腰: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下针到鱼腰。 d. 解溪:足阳明胃经的母穴,对侧下针,采用随。 |
|
1117楼#
发布于:2016-01-25 20:36
2016年1月25日17班-惠州-赖惠平《针灸大成》第88课心得
1.耳鸣治疗: 先下对侧合谷,再下听宫、耳门、听会,三穴可同时下。听宫必须开口取穴整个治疗过程中病人保持嘴巴张开。耳前三针都是直针进,上下插提不捻转,下针后留针5~10分钟,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长短。 2.病人刚得的左侧轻微中风,语言有轻微问题: 要先健侧后患侧,从身体上部往下针。 按百会、廉泉(对着舌根方向下针)、天突}(去痰,不要直下,向胸腔方向下针防刺到食道)、前顶(增强百会效果)、肩髃、曲池、外关(如果手指弯曲有问题扎合谷,弯曲没问题就扎外关)、足三里、风市、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巨阙、关元的顺序下针。患侧一样。 3.17年前车祸后脊柱手术后全身瘫痪: 先健侧,后患侧。已经针灸三周,每周两次。右边受伤严重,但下针右边会痉挛,所以只下左侧健侧。按顺序下百会、廉泉、天突、合谷、外关、曲池、肩髃、巨阙、关元、足三里、风市(膝盖上七寸,两肌肉中间,要深入扎到骨头上。治疗中风大穴)、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涌泉(两侧都下需要快速下针)、 八风(起针时不要按,直接拔出来。出一点血也没关系)、风府(两个筋的正中间,对着舌根下针)、肺俞、心俞、灵台(直接扎在骨头上)、督俞、肾俞、 京门、脾俞、阴谷、委中、承山(在腿肚人字纹两个肌肉中间,左手中指摸到正对穴位的胫骨,大拇指找穴位,假想两个手指之间有一条线,右手针正对胫骨扎到骨边深下到骨边)、肩髃、曲池(先引气,慢提快进或快转慢回左右手不同方向顺经为补)、合谷、外关、风市(至骨边)、阴陵泉透阳陵泉、足三里、 侠溪(随补或捻转补泻后再提豆许)、涌泉、天突、巨阙、关元。 4. 左侧面部中风14年,左侧笑不出来: 对侧合谷下针止痛,地仓透颊车、太阳、阳白透鱼腰:把皮肤拉起来、对侧解溪。 |
|
1118楼#
发布于:2016-01-25 20: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巩菲申请签到
2016年01月25号,《针灸大成》第88课心得 耳病的治疗: 先下针合谷,有麻醉作用,耳朵前方的三个穴位---耳门、听宫、听会作用相同,张开嘴巴下针,不要捻针,上下插提一下就行。三个穴位可以同时用。根据疾病的严重性可留5-10分钟。 轻微中风的治疗: 先下百会穴(两耳尖交点,往后退一点), 不能讲话的,加廉泉穴,要对着舌根方向下针,这样不会扎到器官和动脉。 天突下针要对着胸下去,不能直刺。 百会前得一个凹洞,可以加强百会的效果。 中风的病人,在身体上扎针,先扎健侧,在扎患侧,取穴有:肩髃、曲池、合谷(手指弯曲,不能张开时一定要用)、外关、足三里、风市穴、阴陵泉透阳陵泉、绝骨穴透三阴交穴。接下来扎患侧。 治疗中风不能发音,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所以不能说话可找心的募穴----巨阙穴。因为心和小肠互为表里,所以还可以下针小肠穴的募穴----关元。 17年前车祸瘫痪: 先下百会,濂泉,天突,合谷(身体上先扎情况较好的一侧),肩髃,曲池,巨阙,关元,足三里,风市穴(下针要到骨头),阳陵泉透阴陵泉(阴阳会交接,气血循环会加速),绝骨透三阴交,涌泉(刺激很强。用于急救,直通脑部。下针时要按住膝盖,防止跳动), 病人手指有淤血红肿,所以下针要在手掌指骨节的中间,最好拔针的时候,不要按针孔,可以流一点血,因为淤血是实证,要用泻法,出血可以让血液循环起来,恢复会快。 风府穴下针时要对着舌根,是中风的大穴,对讲话不清效果好。 肺俞穴,因为喉咙的组织是肺在管,关于说话,发音的问题都可以在肺经的穴位上治疗。 心俞穴,心脏的俞穴,根据俞募治疗法则,和巨阙配合使用。 当肺俞和心俞一起使用,上焦的恢复好了,病人的情况就会好转。 灵台穴,第6椎下,可直刺,在两边旁开1.5的堵俞上下针的时候,要斜刺,督俞穴+灵台穴管脑部的轻灵,可使脑部恢复清醒。 肾俞+京门穴--------肾的俞募治疗法则。 脾俞-恢复肌肉 接着下肢:先下阴谷(本穴),再委中(母穴),承山穴(对脚的力量恢复很好,下针使要对着胫骨,一定要下到骨头才有效果),腿部的力量,一定要靠肾脏,所以下的穴位要到位,才会引到气。 半身瘫痪、半身中风: 先健侧再患侧,在身体的大穴上都是平补平泻。 先肩髃,下针后左右捻转即可。 曲池,根据经气运行的方向来做补泄。 合谷---无所谓补泄 外关---无所谓补泄 风府穴---在两个肌肉中间,针要碰到骨头,左右捻转即可。 阳陵泉透阴陵泉 足三里 侠溪穴(胆经的母穴)---随着经气运行的方向,是补法。做完补以后,在稍微上提一些,这样气向下走的速度会加快。 涌泉穴(肾经的子穴)----下针以后,就是泻法,肾气就往下走。涌泉穴很痛,一般用然谷穴取代。但是如果头脑不清楚,脑子里有淤血,最好还是下涌泉穴。 天突-----清痰。对着胸腔下针。 巨阙----心脏的募穴。一定要配合关元下针。 左侧面部中风(14年): 合谷-----对侧的合谷。 地仓透颊车。 太阳穴 阳白透鱼腰 眼睛中间是阳明经,外眼角是少阳经,内眼角是膀胱经。所以可以用对称治疗,在阳明经的母穴----解溪上下针。 解溪--------对侧的,解溪是阳明胃经的母穴。因为病人已经面部中风14年,是虚证,所以要随着经气运行的方向,是补法 |
|
1119楼#
发布于:2016-01-25 21: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6年01月25日《针灸大成》第88课心得 1.耳鸣:先下针合谷穴有麻醉作用,让患者张开嘴巴直针下听宫,耳门用插提法,听会,留针5-10分钟左右 2.轻微中风,说话无力:前庭(增强百会的效果),百会,廉泉往舌根方向下针,天突(对着胸腔下针,去痰)。 先下健侧,再下患侧。肩髃,曲池,合谷(手指弯曲有问题可下)或外关,足三里,风市,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治中风大穴)。因为舌头发硬,心开窍在舌,下巨阙1寸,关元。 3.脊椎骨手术后瘫痪 下百会,廉泉、天突。 先下健侧,再下患侧。合谷、外关、曲池、巨阙、关元、足三里、风市、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下涌泉(肾经子穴,下针就是泻,让肾气下行,针的力量会透到脑部,因为比较痛要快速下针一般用荣穴然谷)、阴谷、委中(增强腰腿部力量)、承山(一定要下到胫骨,肾主骨,下到骨边才会引到肾气)、侠溪(斜45度随着经气方向下针为随为补)、因为舌头发硬,心开窍在舌,下巨阙、关元,风府,肺俞,心俞,心肺功能强上焦力量才能恢复,上焦管语言听力智慧记忆;灵台,督俞,肾俞,京门(肾的募穴),脾俞。阴谷、委中、承山(一定要下到骨边才有效,使脚的力量得到控制)。 先下健侧百会、廉泉、天突、合谷、外关、曲池、肩髃、巨阙、关元、足三里、风市(下针要扎到骨边)、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涌泉、侠溪。手指关节红肿,在指关节中间下针,拔针时出点血最好。风府、肺俞、心俞、灵台、督俞、肾俞、京门、脾俞、阴谷、委中、承山。 4.右边面部中风眼睑不能闭合 先下对侧合谷,再患侧地仓透颊车,太阳下针,阳白透鱼腰,因为眼睑是足阳明胃经在管。下对侧解溪,顺着经气斜刺为补。 |
|
1120楼#
发布于:2016-01-25 21: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1月25号,《针灸大成》第88课心得 1、耳鸣治疗 治疗手法,面口合谷收,先下合谷,麻醉镇痛,耳前三穴(听宫、耳门、听会)取穴时病人必须嘴巴张开,一般垂直进针,只上下提插不捻转,针进去后不能闭嘴,可咬,毛巾,软木之类,得气后留针5-10分钟(视病情轻重确定留针时间长短),起针后再取出病人口中的东西。 2、轻微中风,语言有轻微问题,左侧力量较小,初病 先扎健侧再扎患侧,一般风中脑时,针下的比较深。 百会,从百会前5分下针,沿皮刺, 前顶,在百会前的凹洞,可以增强百会效果。 廉泉,下巴向下一个拇指关节长度指尖处下针,针尖方向指向舌根,有利于口齿清楚,恢复语言功能。 天突,方向斜向下下针,贴着胸腔向下,以防刺到食道,可以去痰,让中风失语者讲话。 肩髃,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 曲池 外关或合谷,如果手指弯曲有问题扎合谷,弯曲没问题就扎外关。手部的淤青,一般为西药吃的多了。 风市,要扎到骨头上。 足三里,恢复腿部力量,同时健脾胃。 阳陵泉透阴陵泉,重病时会跳起来; 绝骨透三阴交,髓会绝骨,脑病在绝骨下针。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心开窍在舌,治疗舌头讲话不利时取心三针(天突+巨阙+关元)。 巨阙,心的募穴,下一寸。 关元,小肠募穴,心与小肠相表里。 3、病例:17年前车祸受伤做脊椎手术,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已经针灸三周,每周两次,右边受伤严重,下针右边患侧会痉挛,所以只下左侧健侧。 治疗: 1)针百会加通天穴(通天穴平时治疗鼻窦炎,此处对脑部淤血散开很好,因为通天是很好的意外伤穴道), 2)合谷透后溪(手瘫痪不能伸), 3)外关透内关, 4)下廉泉,针对着舌根进入(治疗中风、言语不清,)用于帮助讲话,直针会扎到喉咙。 5)下天突,1寸针斜刺,可以让中风失语讲话,去痰(病人久坐伤气,必痰多),方向斜向下,贴着胸骨向下,以防刺到食道。 6)合谷,气之本穴,无所谓补泻。 7)外关,不做补泻。 8)曲池,手阳明大肠经母穴,补法,顺气为补逆气为泻。 类似病症一定要治心,心藏神,所以脑部的病都要治心。 9)巨阙,与天突、关元合,可治疗所有心脏病, 10)关元 11)足三里,让腿有力,肌肉长回来,脾胃恢复。 12)风市穴,要扎到骨头 13)阳陵泉透阴陵泉,透针会使阴阳交接,气血加速循环。 14)绝骨透三阴交,髓会绝骨,脑病在绝骨下针 15)涌泉穴,急救大穴,力量很强,直接络脑,力量可以透到脑部,让病人很快的清醒,下针时,速度尽量快,因为很痛,下针时防止病人腿跳起来,需要请他人帮助按住膝盖。 4、八风八邪 八邪与八风穴是临床上常用的经外奇穴,所谓八邪或八风,分别代表八个穴位,它们分别治疗手指端及足趾端的病变,病属较广泛性的指端疾病,一般八邪全用,如果是其中一指的疾病,在临床上只用上一邪即有效。 16)病人手指红肿(伤科),内有淤血,在红肿手指的两侧八风穴下针,手轻握拳,两个指关节(手指与手掌接线处关节)的中间,起针时要用泻法,不按针孔,让其出点血。 17)风府,后脑勺骨下半寸的地方,两个筋的正中间,对着舌根下针,治疗中风的大穴,可让失语者讲话。 18)肺俞,第三椎外开一寸半,让肺气旺,令发声,治疗喉咙、声带病症都用这个穴位,左右两边从督脉外开一寸向一寸半处斜下针。 19)心俞,第五椎外开一寸半,令心肺等上焦功能恢复,恢复语言、听力、智慧、记忆等,左右两边从督脉外开一寸向一寸半处斜下针。 20)灵台,第六椎,直接扎在骨头上,管智力,度骨法找,两肩胛骨连线与督脉交叉点是第七椎,往上一椎即是。 21)督俞,左右两边从督脉外开一寸向一寸半处斜下针,与灵台管脑部的智力清明。 22)肾俞,第十四椎下(命门)外开一寸半,下针一寸深,肾主记忆主脑髓,主骨,脊椎骨受伤,也从肾经上治疗,从十四椎向下针刺都可以直刺。 23)京门,肾经募穴,调理肾经,配合俞穴,是俞募治疗,加强肾脏功能,不做补泻。 度骨法找肾俞和京门,膀胱经是多气多血的经络,所以背后两条肌肉是鼓起来的,从上向下摸,两条肌肉突然凹下去的地方就是肾俞。从肾俞向两边摸到最后一根肋骨的头的地方就是京门。 24)脾俞,第十四椎与第七椎中间,即第十一椎外开一寸半,脾主全身肌肉。 25)阴谷,肾经本穴,先下阴谷再下委中(加强委中),可以增强膀胱经力量,提高委中效果。 26)委中,膀胱经母穴,插提法补泻,可以控制四肢。 27)承山,从人字纹处的肌肉缝中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针,大拇指找穴位,假想两个手指之间有一条线,右手针正对胫骨扎到骨边,这样才可引到肾气,可以控制脚,让脚掌上下动,让脚非常有力。 常用补泻手法,提插补泻,迎随补泻(倾斜45度角),捻转补泻。巨阙一定要配合关元导引下针才能增强治疗心脏病的效果。 4、左侧面部中风14年,左侧笑不出来。 眼睛内侧是足太阳膀胱经,眼角是足少阳胆经,眼睑是足阳明胃经,久病为虚。 对侧合谷下针止痛,面口合谷收,对侧,上半身止痛,治疗青春痘。 地仓透颊车,地仓进针,捻针引到气后,提针至皮下,对着颊车透过去,沿皮层透刺,不要太浅,不要透出皮肤外。 太阳穴,让眼睛恢复。 阳白透鱼腰,把皮肤提拉起来,从阳白下针到眉毛中间的鱼腰,速度要快。 对侧解溪,足阳明胃经的母穴,补法,顺经下针,用指甲把筋分开,在两筋中间下针。 |
|
1121楼#
发布于:2016-01-25 21: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1月25日、 《针灸大成》第88课心得: 耳鸣,先下合谷,下针耳门、听宫、听会,要保持嘴巴张开。耳针不要捻针,上下插提。 轻微中风,讲话有问题,先扎百会穴,前顶穴(加强百会穴效果),下廉泉穴,下时对着舌根下针。天突(对着胸腔下,中风祛痰用,帮助讲话)身体上:肩髃穴,曲池穴,外关穴,足三里穴,风市穴,阴陵泉透阳陵泉,风中脑要深针,绝谷穴透三阴交,(髓会绝骨,脑病治此)先健侧,再患侧。 车祸手术后瘫痪,下针百会,廉泉,天突,针健侧合谷,曲池,外关穴,巨阙穴,关元,足三里,风市穴,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下两侧涌泉穴。俯卧,下针风府穴,肺俞穴,心俞穴,下针灵台穴,督俞穴,肾俞穴,京门穴,恢复肌肉力量下针脾俞穴,下针阴谷穴,委中穴,两侧都下,下针承山穴,承山穴下针对着胫骨下针到骨头深针才有效。 指掌关节红肿,受伤,指缝两侧下针,起针用泻,不按针孔,出血最好。 面部中风,下对侧合谷穴,下针地仓透颊车,下针太阳,下针阳白透鱼腰,下针解溪穴阳明经的母穴,久病为虚,虚则补其母。 |
|
1122楼#
发布于:2016-01-25 22: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6年1月25日《针灸大成》第88课心得 病例:轻微中风 病人一侧力量稍弱,下针百会,廉泉(治疗讲话不利,对着舌根方向下针),天突(对着胸腔下针,可祛痰帮助讲话),前顶(百会之前,可加强效果)。 身体部位先健侧后患侧,下针肩髃,曲池,合谷或外关(手指弯曲有问题下合谷,没问题下外关可去风),足三里,风市(要扎到骨边,一般风中脑要深针),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绝骨为髓会,脑病治此),患侧同样的选穴方法。 舌为心表,讲话不好加巨阙(心之募),关元(心与小肠相表里)。 病例:十七年前车祸后瘫痪 此病人已经做三周,每周做两次,目前讲话已经清楚很多。脚也开始有力。 下针百会,廉泉,天突(久坐久卧病人会痰多,故下天突要把痰去掉),肩髃,曲池,外关,治这样的病人一定要治心,下巨阙,关元。 足三里(让脚有力,恢复胃气),风市(要刺到骨边),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涌泉。 对侧因下针病人会挛缩,脚会跳起来,故只下涌泉。 此病人中指红肿,下针在旁边的手指关节处,起针时用泻法,不按。 下针风府(脑后枕骨下,两筋中间,对着舌根方向下针,帮助讲话),肺俞(让肺气旺,声带息肉等,都要用到肺俞),心俞。心肺都恢复了,上焦的功能恢复好,上焦可管语言能力,听力,记忆。 灵台,直接扎到脊椎骨上,督脉可以直针下,两边的俞穴不可直针。督俞,肾俞,京门,脾俞(管全身的肌肉)。阴谷,委中是必取穴。承山,一定要下到骨边,否则无效。 肩髃,平补平泻,引到气就好。 曲池,提插补法,快按慢提,捻转补法,顺经方向,快转慢回。 合谷,气之所汇,无所谓补泻。 外关,风市,侠溪(胆经母穴,随着经气的方向45度下针,快转慢回,补气后提豆许),涌泉(下针后直针进,因是子穴,下针就已经是泻了)。涌泉下针很痛,有时可用荥穴然谷取代,病情轻下然谷,病重下涌泉,可帮助脑部淤血排出。 胸腔痰多下天突。 病例:右侧面部中风 先下对侧合谷,地仓透颊车,太阳,阳白透鱼腰。 眼部,眼睑部分属阳明经,眼角属少阳经,内眦属太阳经。 此病人眼睑没办法开合,病在阳明经,故下阳明经母穴解溪。 @教官-徐州-杨诚 |
|
1123楼#
发布于:2016-01-25 22:30
@教官-徐州-杨诚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01月25日《针灸大成》第88课心得 1.耳鸣:先下针合谷穴有麻醉作用,让患者张开嘴巴直针下听宫,耳门用插提法,听会,留针5-10分钟左右 2.中风,说话无力:前庭,百会,廉泉往舌根方向下针,天突, 对着胸腔下针,去痰。先下健侧,再下患侧。肩髃,曲池,或外关,足三里,风市,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治中风大穴)。因为舌头发硬,心开窍在舌,下巨阙1寸,关元。 3.脊椎骨手术后瘫痪 下百会,廉泉、天突。下健侧,再下患侧。合谷、外关、曲池、巨阙、关元、足三里、风市、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下涌泉、阴谷、委中承山、侠溪、因为舌头发硬,心开窍在舌,下巨阙、关元,风府,肺俞,心俞,心肺功能强上焦力量才能恢复,上焦管语言听力智慧记忆;灵台,督俞,肾俞,京门,脾俞。阴谷、委中、承山(一定要下到骨边才有效,使脚的力量得到控制)。 先下健侧百会、廉泉、天突、合谷、外关、曲池、肩髃、巨阙、关元、足三里、风市(下针要扎到骨边)、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涌泉、侠溪。手指关节红肿,在指关节中间下针,拔针时出点血最好。风府、肺俞、心俞、灵台、督俞、肾俞、京门、脾俞、阴谷、委中、承山。 4.右边面部中风眼睑不能闭合 先下对侧合谷,再患侧地仓透颊车,太阳下针,阳白透鱼腰。下对侧解溪,顺着经气斜刺为补。 |
|
1124楼#
发布于:2016-01-26 00: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6年1月25日《针灸大成》第88课心得: 耳聋、耳鸣: 下耳门、听宫、听会:先下合谷,把嘴巴撑开,上下插提法,不捻针。起针后嘴巴才可以闭合。 中风、讲话不清、无力: 下百会,前五分沿皮刺。讲话有问题下廉泉。对舌根方向下针。 天突:针对胸腔下,不是直针。主治中风祛痰、讲话用。 加强效果: 身体下针先扎健侧,后患侧。 下肩髃、曲池、合谷(手指弯曲有问题)、外关,手上的淤青是吃西药多积累长出。 足三里让脚有力量、风市、阴陵泉透阳陵泉、外踝裸上三寸绝骨透三阴交。 加强舍发音:下心的募穴巨阙,心与小肠表里,再下小肠募穴关元。 十七年前车祸全身瘫痪:百会、廉泉、天突、久坐伤气生痰。 身上:健侧合谷、外关、曲池、肩髃, 加治心:心的募穴巨阙、脑部反应跟心有关,心藏神明之所在,思虑就会传送至脑部。 小肠关元,天突+巨阙+关元对心脏很好。足三里让脚有力、肌肉长回来要有胃气,脾胃相表里,脾气恢复强脾。 风市、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涌泉(急救、高处摔落),下针要快。 中指红肿:下在两侧关节骨缝中间,起针非常重要,用泻法不按,出一点血出来,外面红的里面都是淤血,要排出来,起针淤血一出,气就会回来。 风府: 后脑勺骨下半寸的地方,两个筋的正中间,对着舌根下针,治疗中风的大穴,可让失语者讲话。肺俞,第三椎外开一寸半,让肺气旺,令发声,治疗喉咙、声带病症都用这个穴位,左右两边从督脉外开一寸向一寸半处斜下针。心俞,第五椎外开一寸半,令心肺等上焦功能恢复,恢复语言、听力、智慧、记忆,左右两边从督脉外开一寸向一寸半处斜下针。 灵台,第六椎可以直针,管智力,度骨法找,两肩胛骨连线与督脉交叉点是第七椎,往上一椎即是。督俞: 左右两边从督脉外开一寸向一寸半处斜下针,与灵台管脑部的智力清明。肾俞,第十四椎下外开一寸半,下针一寸深,肾主记忆主脑髓,主骨,脊椎骨受伤,也从肾经上治疗,从十四椎向下针刺都可以直刺。京门: 肾经募穴,调理肾经,配合俞穴,是俞募治疗,加强肾脏功能,不做补泻。度骨法找肾俞和京门,膀胱经是多气多血的经络,所以背后两条肌肉是鼓起来的,从上向下摸,两条肌肉突然凹下去的地方就是肾俞。从肾俞向两边摸到最后一根肋骨的头的地方就是京门。脾俞: 第十四椎与第七椎中间,即第十一椎外开一寸半,脾主全身肌肉。阴谷: 肾经本穴,先下阴谷再下委中(加强委中),可以增强膀胱经力量,提高委中效果。委中:膀胱经母穴,插提法补泻,可以控制四肢。承山:一定要下到骨边,大拇指找穴位,右手针正对胫骨扎到骨边,这样才可引到肾气,可以控制脚。 常用补泻手法: 提插补泻,迎随补泻斜45度,捻转补泻。 左边面部中风: 眼睛内侧是足太阳膀胱经,眼角是足少阳胆经,眼睑是足阳明胃经,久病为虚。对侧合谷下针止痛,对侧上半身止痛,治疗青春痘。 地仓透颊车: 地仓进针,捻针引到气后,提针至皮下,对着颊车沿皮层透刺,不要透出皮肤外。太阳穴、阳白透鱼腰,对侧解溪,胃经母穴,补法,顺经下针顺为补迎为泻,用指甲把筋分开,下在两筋中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