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楼#
发布于:2015-12-15 03: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梁海霞申请
2015年12月14日《针灸大成》第四十六课学习心得 天井穴与清冷渊 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属土,支沟是三焦经的经穴相火,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今夏至到今冬至三焦属火,合穴属土,合穴是三焦的子穴,今弯起来在关节后面,两个筋的中间,那个凹凹洞就是天井穴。让病人采卧姿,躺在床上,手要弯才能下针,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如实症要泻。对称治疗如左边膝盖头通,下右边的天井穴,右边膝盖头痛,下左边天井穴。天井穴直上一寸叫清冷渊。三焦经引起手臂痛,如不能梳头,夹菜掉筷子这种情况,三天是实症下子穴,一个星期是虚症下母穴。手不能梳头,不能举是侧面这是手阳明大肠经;手肘不能往后,往后搬不上左,就是小肠经。清冷渊下针治发烧。 清冷渊再往上五寸,消泺应用少,消泺再上三寸就是臑会,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脖子肿,脖子强硬,淋巴肿瘤。 肩髎穴在手臂上方,手背一弯起来有一个凹洞,就是肩俞穴,肩俞穴就是在手阳明大肠经,肩俞穴跨一个大筋到后面的凹洞就是肩髎,从肩髎往下走三寸就是臑会,天应,治疗淋巴结,甲状腺,三焦经散布到全身,所以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通通是三焦经管,淋巴结通通属于三焦,在三焦经按找到压痛点就下针。要知道经络走向但不一定对着穴道下针,而是找天应,最痛那点下针,在肩膀附近是近取穴治,治肩痛,肩膀不能抬举,如病人连肩膀痛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也不清楚,直接在三条经络下针。颈后中间两个筋,两个大筋的外侧是天柱,另一条大筋和骨头交接的地方是天牖穴,少下针,也禁灸。从天牖穴到耳朵后方由侧面看,在耳朵下方,白骨头后面差不多一寸的地方是翳风穴。西医眼科麻醉时在翳风下针,所以他们白内障在这里治疗。下针时看到骨头,我们的下颚骨顺着中间扎,扎这些后脑的针,下针浅直刺入。治疗耳鸣,耳聋,下巴脱臼,还有牙关痛,牙关痛不能咬食物,下针下下关,颊车,先下对侧合谷,下下关,颊车,翳风。 瘈脉穴至丝竹空穴 把耳朵翻过来,后面有个骨头,叫做智慧骨。如病人头痛沿着耳朵一圈痛,这是三焦经,痛好几个月下中渚,痛二,三就下天井,耳朵后面只有一条经经过就是三焦经,耳朵临床上治疗很多症状,如中风急救时,耳朵翻开来看,有很多青的鸡爪,血脉都在耳朵后面,用三棱针,在血脉头放血,针刺过去,手推一推,把血放出来,放完血,人就会醒,治疗癫痫,小孩脑膜炎,角弓反张,高烧不退。从翳风上一寸半就是瘈脉,放血不针不灸。在跳过智慧骨上方凹洞的地方叫颅息,耳肿的近取穴治耳鸣,耳流脓,筋挛,脑膜炎。角孙,耳朵最上方到发际中间地方叫角孙。用治疗眼科,白内障,青内障。丝竹后在眉毛后方,治疗眼科常用放血,如角膜炎,眼红肿在攒竹穴,丝竹穴,瞳子髎,耳尖放血,用三棱针刺破挤两滴清血。尤其是眼睛红肿,湿热放血,病人会觉得轻松清凉感觉就下来。湿热有很多病毒,放瘀血。脸上禁禁灸,用下针放血。近取穴治眼睛上吊,眼睫毛倒长而放血。 奇穴 眉棱点(眉棱骨痛) 两眉中间,最常见是胃痛,下针下中脘一针下去,印堂痛就去,有人痛在眉棱骨上,在眉毛下方的骨头上痛扎阴陵泉下一寸有奇穴,叫眉棱点,找到眉棱点附近接有压痛点地方下针。旁边治耳的头是三焦经头痛。痛在两边是膀胱经的实症下束骨,虚症下委中,正中间还头痛是督脉下后溪,近取穴治下白会,整个头是六阳之会下百会,涌泉。 指针术 手太阴肺经的太渊,经渠,列缺,另一条经是心和小肠,中间就是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筋上面是管脾胃,下面是管三焦,再下去手少阴心经,另一筋肾和膀胱,在这两筋中间是管肺和大肠。 小孩吐奶在脾胃筋上面推,由下往上身体推去寒,由身体向末梢去推去热。 小孩小便不顺或咳嗽,在肺与大肠经推。 |
|
1126楼#
发布于:2015-12-15 03: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梁海霞申请
2015年12月14日《针灸大成》第四十六课学习心得 天井穴与清冷渊 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属土,支沟是三焦经的经穴相火,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今夏至到今冬至三焦属火,合穴属土,合穴是三焦的子穴,今弯起来在关节后面,两个筋的中间,那个凹凹洞就是天井穴。让病人采卧姿,躺在床上,手要弯才能下针,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如实症要泻。对称治疗如左边膝盖头通,下右边的天井穴,右边膝盖头痛,下左边天井穴。天井穴直上一寸叫清冷渊。三焦经引起手臂痛,如不能梳头,夹菜掉筷子这种情况,三天是实症下子穴,一个星期是虚症下母穴。手不能梳头,不能举是侧面这是手阳明大肠经;手肘不能往后,往后搬不上左,就是小肠经。清冷渊下针治发烧。 清冷渊再往上五寸,消泺应用少,消泺再上三寸就是臑会,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脖子肿,脖子强硬,淋巴肿瘤。 肩髎穴在手臂上方,手背一弯起来有一个凹洞,就是肩俞穴,肩俞穴就是在手阳明大肠经,肩俞穴跨一个大筋到后面的凹洞就是肩髎,从肩髎往下走三寸就是臑会,天应,治疗淋巴结,甲状腺,三焦经散布到全身,所以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通通是三焦经管,淋巴结通通属于三焦,在三焦经按找到压痛点就下针。要知道经络走向但不一定对着穴道下针,而是找天应,最痛那点下针,在肩膀附近是近取穴治,治肩痛,肩膀不能抬举,如病人连肩膀痛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也不清楚,直接在三条经络下针。颈后中间两个筋,两个大筋的外侧是天柱,另一条大筋和骨头交接的地方是天牖穴,少下针,也禁灸。从天牖穴到耳朵后方由侧面看,在耳朵下方,白骨头后面差不多一寸的地方是翳风穴。西医眼科麻醉时在翳风下针,所以他们白内障在这里治疗。下针时看到骨头,我们的下颚骨顺着中间扎,扎这些后脑的针,下针浅直刺入。治疗耳鸣,耳聋,下巴脱臼,还有牙关痛,牙关痛不能咬食物,下针下下关,颊车,先下对侧合谷,下下关,颊车,翳风。 瘈脉穴至丝竹空穴 把耳朵翻过来,后面有个骨头,叫做智慧骨。如病人头痛沿着耳朵一圈痛,这是三焦经,痛好几个月下中渚,痛二,三就下天井,耳朵后面只有一条经经过就是三焦经,耳朵临床上治疗很多症状,如中风急救时,耳朵翻开来看,有很多青的鸡爪,血脉都在耳朵后面,用三棱针,在血脉头放血,针刺过去,手推一推,把血放出来,放完血,人就会醒,治疗癫痫,小孩脑膜炎,角弓反张,高烧不退。从翳风上一寸半就是瘈脉,放血不针不灸。在跳过智慧骨上方凹洞的地方叫颅息,耳肿的近取穴治耳鸣,耳流脓,筋挛,脑膜炎。角孙,耳朵最上方到发际中间地方叫角孙。用治疗眼科,白内障,青内障。丝竹后在眉毛后方,治疗眼科常用放血,如角膜炎,眼红肿在攒竹穴,丝竹穴,瞳子髎,耳尖放血,用三棱针刺破挤两滴清血。尤其是眼睛红肿,湿热放血,病人会觉得轻松清凉感觉就下来。湿热有很多病毒,放瘀血。脸上禁禁灸,用下针放血。近取穴治眼睛上吊,眼睫毛倒长而放血。 奇穴 眉棱点(眉棱骨痛) 两眉中间,最常见是胃痛,下针下中脘一针下去,印堂痛就去,有人痛在眉棱骨上,在眉毛下方的骨头上痛扎阴陵泉下一寸有奇穴,叫眉棱点,找到眉棱点附近接有压痛点地方下针。旁边治耳的头是三焦经头痛。痛在两边是膀胱经的实症下束骨,虚症下委中,正中间还头痛是督脉下后溪,近取穴治下白会,整个头是六阳之会下百会,涌泉。 指针术 手太阴肺经的太渊,经渠,列缺,另一条经是心和小肠,中间就是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筋上面是管脾胃,下面是管三焦,再下去手少阴心经,另一筋肾和膀胱,在这两筋中间是管肺和大肠。 小孩吐奶在脾胃筋上面推,由下往上身体推去寒,由身体向末梢去推去热。 小孩小便不顺或咳嗽,在肺与大肠经推。 |
|
1127楼#
发布于:2015-12-15 06: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叶好华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4日《针灸大成》第46课心得 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穴->液门->中渚->阳池->外关穴->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 十三、手少阳三焦经 5. 天井穴与清冷渊穴 天井穴:手弯起来,肘关节后面,在两个筋的中间的那个凹洞就是天井穴。手伸直时没有天井穴,一定要拱手取,要弯才能下针。 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属土。在今年的夏至到今年的冬至,三焦相火,合穴属土,所以合穴是三焦经的子穴。三焦经的实症在这里泻。 对称治疗时,如果一个病人来是因左边的膝盖头痛,那你可以下右边的天井,因为天井正好对到膝盖头。右边膝盖头痛就扎左边天井穴。 清冷渊:从天井直上一寸。 三焦经引起的手臂痛,一般来说,不能梳头,还有筷子碰不到嘴巴都是。痛三天,下子穴;痛好几天、一个星期,下母穴。手臂不能举是侧面,侧面这是手阳明大肠经。手肘不能往后搬,就是小肠经。 三焦是行阳的,在清冷渊上下针也可以治发烧。 6、消泺穴至翳风穴 臑会:臑会在清冷渊上五寸。臑会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脖子肿,脖子强硬,淋巴有肿瘤,我们都可在臑会上下针。 消泺:在臂外侧,清冷渊与臑会连线中点处。这个穴道我们很少用。 肩髎:手臂上方,手背一弯起来有一个凹洞,这是肩俞穴。肩俞是在手阳明大肠经。从肩俞穴跨一个大筋到后面的凹洞,这就是三焦经的肩髎。如果你从肩髎往下走三寸,这就是臑会。 一般来说,有非常多的穴道可以治疗淋巴结、甲状腺的肿,一般来说是找天应。我们知道三焦经散布全身,所有的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通通是三焦在管。淋巴结通通属于三焦。我们在三焦经上找、按,若找到压痛点,那个穴道就是最好下针的地方。对于淋巴结肿,不管是淋巴癌,或是甲状腺肿瘤,通通可以使用的。 肩髎在肩膀附近是近取穴,治肩膀不能抬举,或是手臂痛啊,通通可以用近取穴肩髎。 天牖穴:在颈后中间两个大筋,这两个大筋外侧是天柱。颈部外侧还有一条大筋,大筋和骨头交接的地方是天牖。很少下针,头后面的地方都不灸的。 翳风穴:耳朵后方,由侧面看,在耳朵下方,这个骨头后面差不多一寸的地方。 一般西医来说,眼科麻醉时是在翳风穴下针。翳风穴可治疗白内障。下针的时候,看着下颚骨,顺着中间扎,扎这些后脑的针时,要下得很浅,直针进去。这个穴道大部分是用在治耳鸣耳聋 ,还有下巴脱臼,还有牙关很痛。有人牙关痛,不能咬合食物,先下对侧的合谷,再下下关、颊车、翳风,下完针起来就好。 7、瘈脉穴至丝竹空穴 把耳朵翻起来,耳朵后面有个骨头,这个骨头叫智慧骨。这个智慧骨跟智慧有关系,你用手去摸,这智慧骨很高很凸,越凸越高越聪明,越平的越笨。 从翳风这个穴道开始,沿着耳朵旁边,在耳朵跟发际中间后面是耳沟,耳朵中间这一条就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 有个病人沿着耳朵一圈痛,是三焦经的问题。痛好几个月,就下中渚,这是夏至到冬至。如果是痛的二、三天,就下天井。 这耳后,临床上治症很多,中风在急救的时候,耳朵翻开来看,有很多青的鸡爪,这因血脉都在耳朵后面,用三棱针在血脉头放穴,针刺过去,手推一推,把血放出来。放完血,人就会醒过来,这也是一个急救的大穴。癫痫、小孩子脑膜炎、角弓反张、高烧不退,也在这个地方治疗。 瘈脉:从翳风上来一寸半,可以刺出血。不下针也不灸,大部分是放血,还有是摸愚笨、聪明。 颅息:从翳风往上差不多一寸到二寸的距离。用度骨法来找最好,跳过这个智慧骨(叫大骨头),骨头上方凹洞的地方。颅息是耳朵肿的近取穴治耳鸣、耳流脓。 角孙:耳朵最上方到发际这边,中间这个地方。治疗眼科的疾病像白内障、青内障。 丝竹空:在眉毛的尾端。眼睛旁边五分的地方有个凹洞是太阳。在眼科,常在这些地方放血,比如说角膜炎,眼红肿。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还有耳尖放血,不要上火罐。你常常放血对眼睛视力非常好,尤其是眼睛红肿。湿热的时候,你一放血,它就很轻松,清凉的感觉就下来了。因为里面有血堵着,有很多湿热,湿热的时候有很多病毒,你放了很多瘀血,新的血就补过来并带来很多白血球,抗体一来,病就去了。 脸上的穴道我们一般都是禁灸,我们用下针、放血。近取穴像眼睛往上吊,不认识人,眼睫毛倒长,都可以用放血的方式。在攒竹,丝竹空、太阳、耳尖放血。 8、奇穴:眉棱点(眉棱骨痛) 那我们有一种叫眉棱骨痛。在两眉中间痛,最常见的就是胃痛,下中脘,一针下去,印堂痛就去了。有人痛在眉棱骨上,在眉毛下方的骨头上,就扎阴陵泉下一寸,叫眉棱点。找到眉棱点时在附近按,按到有痛,就在痛点上下针。左边的眉棱痛,我们下右边的眉棱点。右边的眉棱骨痛,我们下左边的眉棱点。 旁边沿耳的头痛是三焦经。头痛在这两边是膀胱经的实症下束骨,虚症下委中。如果在正中间头痛是督脉下后溪。近取穴下百会。整个头痛,头是六阳之会,就下百会。还痛的话就下涌泉。 指针术 手六筋。我用右手讲给你听,右手从上到下,可以看的很清楚,这手掌有六根筋。这边是手太阴肺经的太渊,经渠,列缺,这条的筋经是管心和小肠。在这两条筋的中间,就是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筋的上面这条经管的是脾胃。心包筋的下面管的是三焦,然后再下去是手少阴心经这边,阴郄通里灵道到神门,这边有个大筋,这个筋是肾和膀胱,在这两条筋中间是管肺和大肠。 小孩子一生下来有黄疸,中医会在肝胆下手,轻轻的推它。小孩子手很嫩,轻轻的推,在皮肤上面推都有效,因为气在皮肤表面,不要下手太重。你手上轻轻的沿着皮,不要去按它。 当小孩子吐奶,你就在脾胃这一条筋上面,轻轻推。推的时候,大家知道由下往身体推的时候是去寒,由身体往四肢末梢去推的时候是去热。中医指针分寒热,小BABY一抱到手上,一看脸是赤红色的,热。脸是青淡暗的,就是寒。 小BABY小便不顺或者是咳嗽,咳嗽就在肺大肠这条筋经上面可以做。肾膀胱这条经也可以治大小便的问题。 指针都是手指头轻轻在皮肤上摸就好了。做完以后,一定要把天河水放掉,在间使穴揉一揉,气就散了。 和髎穴与耳门穴 在耳前有一个骨缝,你手按在这,嘴一张开来,就出现一条骨缝,骨缝有三个穴道。最上面这个穴道是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耳门是属于三焦经,听宫是小肠经,听会是胆经。 眉毛后面这个点,我们称之为丝竹空。从丝竹空到耳门这边,这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在靠近耳门前,这斜的半寸到一寸的中间,你摸有个动脉在跳,这就是和髎穴。 和髎穴在脉的下方,下针的时候,先用指甲把脉推开来,再下针。 像和髎、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所谓的近取穴。遇到耳朵流脓、耳朵发炎、耳鸣,耳聋 ,到底要扎哪一个。临床上采轮刺的方法,今天扎耳门,明天扎听宫,后天扎听会。不要老是扎一个穴道,扎太多针皮肤会硬成一块。 第二个,在耳朵旁边,三焦经有很多穴道,到底那个穴道是最好的穴道,我是用指头去按它,指头按它的时候,那点特别痛,就是阿是穴,就在那个痛点下针。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经络的走向。 |
|
1128楼#
发布于:2015-12-15 06: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连永刚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4日《针灸大成》第46课心得:
1.天井穴 手臂弯曲,手肘弯骨头后两个大筋中间凹陷处,是三焦经的合穴,属土。,手伸直时没有,手弯曲才能找到。 对称治疗 病人左边的膝盖头痛,下右边的天井,右边膝盖痛就扎左边天井。因为天井正对着膝盖头。 三焦经引起手臂痛,不能梳头,夹筷子碰不到嘴,一周以内是实症,下子穴,一周以上是虚症,下母穴。手不能举是手阳明大肠经;手肘不能往后,是小肠经。 2.清冷渊穴 天井直上一寸,三焦行阳,治疗发烧。 3.消泺穴 清冷渊往上五寸,很少用。 4.臑会穴 消泺穴再上三寸。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脖子肿,脖子强硬,淋巴有肿瘤。 5.肩髎穴 手臂抬起,肩上一个凹洞,是肩俞穴;肩俞跨一个大筋到后面的凹洞就是肩髎,或者是臑会往上三寸是肩髎。 三焦散布全身,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是三焦在管。在三焦上按,若有压痛点,是最好的下针点,痛点下针叫天应穴。淋巴结肿淋巴癌,甲状腺肿瘤,都可以用。 6.天牖穴 颈后中间2个大筋,大筋外侧各有一条筋,这条经和脑骨连接的地方,不灸不针,头后面都不灸。 7.翳风穴 耳朵下方,骨头下差不多一寸。眼科麻醉时在翳风穴下针。下针浅,直针进。可治疗白内障耳聋耳鸣,下巴脱臼,牙关痛。 8.智慧骨:耳朵翻过来,后面的骨头,叫智慧骨。越凸越高越聪明。耳朵后面只有一条经,是三焦经。沿着耳朵痛的,痛好几个月,下中渚。痛两三天,下天井。 中风急救时,耳后会出现很多青的鸡爪样的血脉,用三棱在血脉头上放血,病人就会醒来。是急救大穴。癫痫也可在此放血,小儿脑膜炎角弓反张,高烧不退也在此治疗。 9.瘛脉穴 翳风上一寸半,不针不灸。放血用。 10.颅息穴 智慧骨上方凹陷的地方。治疗耳朵肿近取穴、耳鸣、耳流脓,、只要是耳朵后的问题,尤其是脑膜炎。看一下会有青筋冒出来,或者有血脉在,点刺放血,放血就去掉了压力,人就会醒,痉挛也去掉了, 11.角孙穴 耳朵最上方到发际中间的地方, 近眼睛的穴道,都可用在眼科治症,像白内障青内障。 12.丝竹空 眉毛尾部, 眼睛旁边五分处是太阳穴。在眼科最常用眼附近放血,例如角膜炎眼红肿,在攒竹穴瞳子髎耳尖放血,刺破挤两滴即可,不拔火罐。常放血对眼睛视力好,尤其眼睛红肿。近取穴像眼睛上吊不认识人,眼睫毛倒长,可用放血。 脸上的穴道一般禁灸,用针放血。 13.眉棱点 奇穴,眉棱骨痛。 眉棱骨痛,扎阴陵泉下一寸眉棱点穴,在这穴道周围按压找痛点下针。左病右治,左边的眉棱痛,下右边的眉棱点;右边的眉棱骨痛,下左边的眉棱点。 头顶两侧痛,是膀胱经,实症下束骨,虚症下委中。头顶正中间痛下百会,还痛下涌泉。 14.指针数 手掌有六根筋,右手从上到下,第一条是手太阴肺经的太渊,经渠,列缺。这条筋管心和小肠。在中间有两条大筋,大筋中间是心包经。心包经上面的经管脾胃,下面的是手太阴心经,管三焦,阴郗通里灵道神门,这有个大筋管肾和膀胱.在这两条筋中间是管肺和大肠. 最下面是肾和膀胱,三焦和肾中间是肺和大肠。脾胃和心中间的是肝胆。 15. 小儿黄疸,在肝胆上推,气在表面,轻推即可。小儿小便不顺或咳嗽,在肺和大肠上推,肾筋也可以。效果都很好。做完以后,在间使穴揉一揉,把天河水放掉。 小儿吐奶,在脾胃筋上面轻轻推,由下往身体方向推是去寒,由身体往四肢末梢推是去热。小儿脸色赤红是热,脸青淡是寒。 16. 耳前有一个骨缝,嘴张开,骨缝就可摸到。骨缝处有三个穴道,最上面是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耳门属于三焦,听宫是小肠经,听会是胆经。从眉毛尾部的丝竹空 |
|
1129楼#
发布于:2015-12-15 07: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 2015.12.14《针灸大成》第46课学习心得
5.天井穴与清冷渊穴 天井穴——手弯起来,在两个筋中间,那个凹洞就是天井穴。下针下在两筋中间。是三焦经的合穴,属土。三焦经的实症在这里泻夏至到冬至,三焦属火,合穴属土,所以合穴是三焦经的子穴。对称治疗——病人左边膝盖头痛,下右边天井。右边痛就下左边天井。 清冷渊——从天井直上一寸。此处下针也可以治疗发烧。三焦经引起的手臂痛,手不能梳头,筷子夹菜夹不到嘴里。手肘不能往后,往后搬不上去,就是小肠经的问题。 6.消泺穴至翳风穴 消泺穴——清冷渊再往上五寸。 臑会穴——消泺穴往上三寸。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脖子肿,脖子强硬,淋巴有肿瘤。都可以在此扎针。肩俞穴——手背弯起来凹洞处。在手阳明大肠经。肩髎穴——肩俞穴跨一个大筋到后面的凹洞。在肩膀附近是近取穴,治疗肩膀不能抬举,或者手臂痛。三焦经散布全身,所有的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通通是三焦管。淋巴结属于三焦。在三焦上找最痛点下针。天牖穴——在颈后中间两个大筋,大筋和骨头交接的地方。 翳风穴——天牖穴到耳朵后方差不多一寸的地方。眼科麻醉时在这里下针。扎后脑时,直针下,下得浅。此穴治疗耳鸣耳聋,下巴脱臼,牙关痛。牙关痛,不能咬食物——下针下下关,颊车。先下对侧合谷,再下下关,颊车,翳风。下完针就好了。 7.瘈脉穴至丝竹空穴,耳朵翻过来,后面有个骨头,这个骨头叫智慧骨。智慧骨越高越凸越聪明。耳朵后面只有一条经,就是三焦经。癫痫,小孩脑膜炎,角弓反张,高烧不退,人整个这样弯折过去,都可以在这里治疗。 瘈脉穴——翳风穴上来一寸半。可以刺血。颅息——耳朵骨头上方凹洞的地方。颅息和 瘈脉刚好隔一个智慧骨,叫做大骨头。是耳朵肿的近取穴,治疗耳鸣,耳流脓。 角孙穴——耳朵最上方到发际这边中间的地方。越靠近眼睛的穴道,都是用在眼科治疗上。像白内障,青内障。丝竹空——眉毛尾端,眼睛旁边五分的地方是太阳。在眼科,常在这些地方放血,比如角膜炎,眼睛红肿,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穴,还有耳尖放血。脸上的穴道禁止灸,用下针,放血。近取穴像眼睛往上吊,不认识人,眼睫毛倒长,都可以用放血的方式。在攒竹,丝竹空,太阳,耳尖放血。 8.奇穴: 眉棱点(眉棱骨痛)眉棱点——阴陵泉下一寸。找到眉棱点在附近按,有痛,就在痛点上下针。左边的眉棱痛,下右边的眉棱点。右边的眉棱骨痛,就下左边的眉棱点。若正面是胃经,扎中腕穴。旁边沿耳的头痛是三焦经。头痛在两边是膀胱经的实症下束骨,虚症下委中。正中间头痛下督脉下后溪。近取穴下百会。下百会还痛,就下涌泉。指针术,小孩生下来有黄疸——在手六筋的肝胆筋下手,轻轻推。小孩吐奶——手六筋的脾胃这一条筋上,轻轻推。身体有热时:由身体四肢末梢去推。有寒:由下往身体推。指针都是手指头轻轻在皮肤上摸就可以了,做完后,在间使穴揉一揉,把天河水放掉,气就散了。 和髎穴与耳门穴——三焦经上最后两个穴道。在耳前有一个骨缝,手按这,嘴张开,骨缝上有三个穴,最上面是耳门(属于三焦经),中间是听宫(小肠陵),下面是听会(胆经)。从丝竹空到耳门这边,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在靠近耳门前,斜的半寸到一寸中间,有个动脉在跳,就是和髎穴。和髎穴,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所谓的近取穴。遇到耳朵流脓,耳朵发炎,耳鸣,耳聋,到底扎哪个?临床上,采用轮刺手法。在最痛点下。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经络走向。 |
|
1130楼#
发布于:2015-12-15 08: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韩玲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4号《针灸大成》第46课学习心得:
1支沟穴至四渎穴:支沟穴,在外关上一寸就是支沟。支沟穴在临床上,治疗便秘很好。支沟穴下针以后再配合照海穴。照海管的是阴蹻脉。支沟、照海这两个穴道并在一起,可治便秘。我们便秘有分寒、热。寒症的便秘就是肠子没有蠕动了,病人没有感觉,一个礼拜不大便也不难过,这是寒症。热症的便秘,病人只有一天不大便就会很难过,肚子很胀,绞痛得很难过。在针支沟、照海时,并无谓寒热,下针后,二十四小时就排便了。支沟照海下去,可以再帮他下关元,大肠经的募穴天枢,中脘再来四花灸。中脘、天枢和神阙用隔盐灸,然后再下关元、支沟、照海,就会好。支沟穴:我们所谓的开沟渠,如人中、支沟,女人的阴道就是沟。有了这个观念,所以妇人难产、胎衣不出,或者是漏下不止、任脉不通、不容易怀孕,都可以在支沟上做。从支沟穴平行移到骨头旁边就是会宗穴。从会宗穴再跳回来到支沟上一寸,三焦经在这弯了一下,这个穴道叫三阳络。当我们遇到经筋的病。我们开天河水,退天河水。这只是一般的寒热、高烧。严重的时候,如癫痫、抽搐,痉挛、角弓反张、脑膜炎啊,天河水不够用了!这时候我们会用到经筋,我们在三阳络开始揉一下,让气血往下走,力量会非常强。三阳络不扎针的,因为里面有动脉,如果针下得很好,刚好会下在脉旁边,这时会看到点头针,针会跳动。平常我们用指针,遇到小孩子发高烧、痉挛了,你在推三关或天河水时力量若不够,这时我们用经筋。我们从三阳络把气导回来。我们从内侧六个经筋下手。这边三关不够,就要到经筋上面。这个时候,男女不一样,往上推去寒,筋经会松掉,抽筋的现象就会去掉,那女孩子反过来,男的往上,女的往下。寒一定是往上抽,这个绷得很紧。男孩子往上,如果是热症的时候,就全身好像软掉一样,你就往手掌的方向去推,这是去热。寒往身体走,这是男孩子,女孩子反过来。三阳络的气脉很强,所以你声音哑掉,耳聋,都可以用。四渎穴:手肘骨尖,往下五寸,在这个骨头的阳侧,是大肠经,这是小肠经,中间就是三焦经。问“痛多久了?”痛几天,那就是三焦经的实症。痛了四、五个星期,就是虚症,酸,那就是三焦经的母穴。所以我们肩膀痛是循着经络去做。肩膀痛就取曲池,那只能治手阳明大肠经的肩膀痛。 2、天井穴与清冷渊穴: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属土。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在今年的夏至到今年的冬至,三焦相火,合穴属土,所以合穴是三焦经的子穴。在夏至到冬至的时候,要下天井穴。天井穴怎么找,手弯起来,手伸直时没有天井穴,这个手慢慢爬过来到关结后面,在两个筋的中间,那个凹洞就是天井穴。下针天井穴就下在两个筋的中间。从这边这样下进去。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三焦经的实症在这里泻。对称治疗时,如果一个病人来是因左边的膝盖头痛,那你可以下右边的天井,因为天井正好对到膝盖头。右边膝盖头痛就扎左边天井穴。清冷渊:从天井直上一寸,就是清冷渊。三焦经引起的手臂痛,一般来说。是不能梳头。三天,是子穴。好几天、一个星期,母穴。但一般是子穴。不能举是侧面,侧面这是手阳明大肠经。手肘不能往后,往后是小肠经。清冷渊下针可治发烧。 3消泺穴至医翳风穴:清冷渊再往上五寸是消泺,这个穴道很少用。消泺再往上三寸是就是臑会,可以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脖子肿,脖子强硬,淋巴有肿瘤,都可以在臑会下针。肩髎在手臂上方,手背一弯起来有一个凹洞就大是肩俞穴,在手阳明大肠经。从肩俞穴跨一个筋到后面的凹洞处就是三焦经的肩髎。三焦经散布全身,所有的淋巴系统统是三焦在管,淋巴结统统属于三焦。在三焦经上找压痛点,那个穴道就是好下针的地方。 |
|
1131楼#
发布于:2015-12-15 08:14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任立业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4号《针灸大成》第46课学习心得
十二正经之手少阳三焦经 1、人体十二经脉之一手少阳三焦经,经脉循行:该经起自无名指尺侧端,上出于四、五两指之间,沿手背至腕部,向上经尺、桡两骨之间通过肘尖部、沿上臂后到肩部,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又从足少阳胆经后,前行进入锁骨上窝,分布在两乳之间,脉气散布联络心包,向下贯穿膈肌,统属上、中、下三焦。 2、该经脉腧穴为本经腧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 3、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主要病候有:胃脘痛、腹胀、呕恶、嗳气、食不下、黄疸、小便不利、烦心、心痛、失眠,舌本强、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身体皆重。 4、支沟穴至四渎穴 外关上一寸就是支沟。我们身上有很多的地方用沟来命名,比如说人中又叫水沟,现在又来一个支沟。支沟穴在临床上,治疗便秘很好。支沟穴下针以后再配合照海穴。照海管的是阴蹻脉。支沟、照海这两个穴道并在一起,可治便秘。便秘有分寒、热。寒症的便秘就是肠子没有蠕动了,病人没有感觉,一个礼拜不大便也不难过,这是寒症。热症的便秘,病人只有一天不大便就会很难过,肚子很胀,绞痛得很难过。在针支沟、照海时,并无谓寒热,下针后,二十四小时就排便了。支沟穴呢?我们所谓的开沟渠,如人中、支沟,女人的阴道就是沟。有了这个观念,所以妇人难产、胎衣不出,或者是漏下不止、任脉不通、不容易怀孕,都可以在支沟上做。支沟穴平行移到骨头旁边就是会宗穴。从会宗穴再跳回来到支沟上一寸,为三阳络。我们遇到经筋的病。我们开天河水,退天河水。这只是一般的寒热、高烧。严重的时候,如癫痫、抽搐,痉挛、角弓反张、脑膜炎啊,天河水不够用了!这时候我们会用到经筋,我们在三阳络开始揉一下,让气血往下走,力量会非常强。如果是热症的时候,就全身好像软掉一样,你就往手掌的方向去推,这是去热。寒往身体走,这是男孩子,女孩子反过来。四渎穴在手肘骨尖,往下五寸知道穴位就好了。 5、天井穴与清冷渊穴 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属土。支沟穴这个穴道是三焦经的经穴,相火。我们现在讲的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在今年的夏至到今年的冬至,三焦相火,合穴属土,所以合穴是三焦经的子穴。手弯起来,这个手慢慢爬过来到关结后面,你一摸,在两个筋的中间,那个凹洞就是天井穴,手伸直没有天井穴。三焦经的实症在这里泻。天井直上一寸,就是清冷渊。清冷渊上下针也可以治发烧,三焦经引起的手臂痛。 6、消泺穴至翳风穴 清冷渊再往上五寸,就是消泺,这个穴道我们很少用。消泺再上三寸,就是臑会。臑会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脖子肿,脖子强硬,淋巴有肿瘤,我们都可在臑会上下针。肩髃穴跨一个大筋到后面的凹洞,这就是三焦经的肩髎。焦经散布全身,所有的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通通是三焦在管。在三焦经上找,在三焦经上按,若找到压痛点,那个穴道就是最好下针的地方。肩髎顾名思义,在肩膀附近是近取穴,治肩膀不能抬举,或是手臂痛。外侧大筋和骨头交接的地方是天牖穴,头后面的地方都不灸。耳朵下方,这个骨头后面差不多一寸的地方,这是翳风穴。这个穴道大部分是用在治耳鸣 耳聋 ,还有下巴脱臼 ,还有牙关 很 痛。有的人牙关这里痛,不能咬合食物。 7、瘈脉穴至丝竹空穴 耳朵后面只有一条经经过,中风在急救的时候, |
|
1133楼#
发布于:2015-12-15 15:25
@教官-南京-李宁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韩玲申请签到: 2015.12.15《针灸大成》第46课学习心得:
1瘈脉穴至丝竹空穴,耳朵翻过来,后面有个骨头,这个骨头叫智慧骨。智慧骨越高越凸越聪明,越平的越笨。如果一个人沿着耳朵一圈头痛,马上就要想到是三焦经痛,痛好几个月就下中渚,这是夏至到冬至,如果痛二三天,就下天井。耳朵后面只有一条经,就是三焦经。可用与中风急救,癫痫,小孩脑膜炎,角弓反张,高烧不退,人整个这样弯折过去,都可以在这里治疗。瘈脉穴:翳风穴上来一寸半,可以刺血。在这里不下针也不灸,大部分是放血,还有就是摸愚笨,聪明。颅息:跳过智慧骨上去,耳朵骨头上方凹洞的地方。颅息和 瘈脉刚好隔一个智慧骨,叫做大骨头。是耳朵肿的近取穴,治疗耳鸣,耳流脓。一般耳朵后面的问题,把耳朵翻过来看到有青筋冒出来,或是有血脉在,就在上面点刺放血,痉挛的现象就退掉了。角孙穴:耳朵最上方到发际这边中间的地方。越靠近眼睛的穴道,都是用在眼科治疗上。像白内障,青内障。丝竹空:眉毛尾端,眼睛旁边五分的地方是太阳。在眼科,常在这些地方放血,比如角膜炎,眼睛红肿,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穴,还有耳尖放血。脸上的穴道禁止灸,用下针,放血。近取穴像眼睛往上吊,不认识人,眼睫毛倒长,都可以用放血的方式。在攒竹,丝竹空,太阳,耳尖放血。 2奇穴:眉棱点(眉棱骨痛):阴陵泉下一寸。找到眉棱点在附近按,有痛,就在痛点上下针。左边的眉棱痛,下右边的眉棱点。右边的眉棱骨痛,就下左边的眉棱点。若正面是胃经,扎中腕穴。旁边沿耳的头痛是三焦经。头痛在两边是膀胱经的实症下束骨,虚症下委中。正中间头痛下督脉下后溪。近取穴下百会。下百会还痛,就下涌泉。 3指针术:小孩生下来有黄疸,在手六筋的肝胆筋下手,轻轻推。小孩吐奶:手六筋的脾胃这一条筋上,轻轻推。身体有热时:由身体四肢末梢去推。有寒:由下往身体推。指针都是手指头轻轻在皮肤上摸就可以了,做完后,在间使穴揉一揉,把天河水放掉,气就散了。 4和髎穴与耳门穴:三焦经上最后两个穴道。在耳前有一个骨缝,手按这,嘴张开,骨缝上有三个穴,最上面是耳门,属三焦经,中间是听宫,属小肠经,下面是听会,属胆经。从丝竹空到耳门这边,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在靠近耳门前,斜的半寸到一寸中间,有个动脉在跳,就是和髎穴。和髎穴,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所谓的近取穴。遇到耳朵流脓,耳朵发炎,耳鸣,耳聋,在临床上,采用轮刺手法。在最痛点下针,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经络走向。头疼也是这样做,一般治疗儿科耳朵里面化脓出来用麝香矾石散的喷剂,最主要的是保持它的干燥。下针时,小孩子采单刺,下针时要把嘴巴张开,不要嘴巴闭起来,否则会把针夹住。耳门,不管是蝉鸣或各种耳鸣的声音都有,治症治法是一样的,基本上的大原则是,其华在发,开窍于耳,所以强肾为主,其它临近的穴道随机对症取穴,这边汗比较多,一般都是禁灸。 4足少阳胆经:胆:胆在中医的观念属木,治疗胆很简单,只要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让它从后面去推它就结束了。临床上,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因为在阳木在生火,烧完以后,烧焦以后都是苦味。 5瞳子髎穴:胆经的第一个穴道是瞳子髎,眼的内眦第一个穴道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所以,当看到內翳从睛明穴快通过到瞳孔那里,就是太阳经的经热,如果从眼角这过来是胆经的问题。如果从眼角下方,白翳往上生,这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热造成的。如果从上面下来,一般来说还是胆,因为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最靠近这个地方。瞳子髎 这个穴道又称为太阳穴,就是眼角后方有个骨头复方有个凹洞就是。 |
|
1134楼#
发布于:2015-12-15 21:24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刘人中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6号《针灸大成》第48课学习心得 在阳白穴之前是本神。往右边转到神庭穴的时候,这一段前面是膀胱经,这边是一寸,再过来约五分的距离是胆经的头临泣。足阳明胃经并没有到后面,通通在脸的前面。所以面脸的问题,都是胃经在管。所以只要痛到后面,你就把胃经删掉,因胃经只到这边。
1 、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 头临泣再跨过来一寸,就是本神。平常我扎头临泣的时候怎么扎,他是面朝上,我看他眼珠一条线,在心里画一条线,从这到发际一寸半的地方,一摸就有一个骨缝。那就是头临泣。头临泣和目窗,尤其是风泪,风一吹就流泪,这种症状很多。这两个都是眼科的大穴及近取穴,在近取穴的时候是不分虚实的,通通可以用。从头临泣直直往后一寸半就是目窗,目窗再往后一寸半,沿着下来就是正营,再过来是承灵,再过来是脑空,再过来就是风池。从这头中间,后面大部分是治疗头痛、头昏、眩的穴道。前面是治眼科的穴, 胃经只到头维, 最上面是督脉, 再过来膀胱经, 再来是胆经,再过来是三焦经,都在这边。那临床的治症呢?你可以看一下书。我们用到最多的穴道是风池穴。风池穴,首先先讲下针的手法,这是大筋和脑后骨,从这大筋和脑后骨下方最凹的地方,就是我们的风池。这后面两个大筋的中间就是风府穴,对不对?我们以度骨法为准, 骨头在这, 这是大筋, 有一条大筋在这。 在两条大筋的中间是风府。一般风池穴,就下在这凹下去的地方。风池穴这个地方,下针手法很重要。就在颈边,扎到动脉里面很危险。实际上,我们下针时,先让病人趴倒,头摆正,我们再下风池。我们风池下针的时候,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个手按风池,假想一条线。下右边风池,针是对着左边的颧髎,下左风池的时候,是对右边的颧髎。顺这个方向下过去,血管就不会踫到,这是前人的经验。风池、风府、膀胱经的风门穴,第一椎陶道外开一寸半是风门穴。这些穴道都是风、风、风,就是我们受风的地方。所以一受到风寒,就项强,就会后面颈子强硬,因为这是风进入的地方。我们治疗鼻窦炎 、鼻子不通时,风池穴很好用。你下得很好的话,针一下去,鼻子就通了。而且下的时候很好玩,你下左边的风池,右边的鼻孔就通了,你下右边,左边的鼻孔就通了。风池穴和风府、风门,除了下针以外,我们可拔火罐。 2 、肩井穴(解血瘀胸中) 肩井穴在肩峰与大椎穴连线中点,针灸家可以下针,不要下太深,下太深的话会使病人昏迷。针肩井穴时,不能深针,深针的结果非常凶,下针要下得很浅。平常是用一寸的针,针下去五分,因为肩井穴这个穴道很浅,但力量非常的强。你针肩井穴,引到气以后,一般都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比如说,扎左肩井再配合右边的足三里下针。 因为扎到肩井, 胸部的气会很强, 如果没有扎足三里的话, 气会闷在胸腔里面,病人会晕倒。同样的,我们扎右肩井就要扎左边的足三里。临床上,就是你外伤造成血胸,胸腔里面有瘀血 ,可活血化瘀。针下去以后,病人大便是黑便。所以,治疗胸腔里面有受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的时候,肩井是非常有名的大穴。但针不要下太深。当病人肩项强硬、脖子酸,有很多人后脑、后项这边酸,我们最常用的穴道是后溪,后溪主督脉嘛!申脉是在膀胱经上面,同时也主阳蹻。所以后溪跟申脉两个穴道同时用的时候,所有肩项病的症通通可以治疗。在外踝裸下五分是申脉穴。我们平常用在治疗昼发癫痫 ,白天发癫痫,这时候是用灸的。后溪管督脉、申脉管阳蹻脉,针了后溪、申脉以后,痛就去了一大半。若还有一点,这时候我们就下肩井。下了肩井以后,再下足三里、几乎没有什么肩膀痛去不掉的。这是非常好的穴道可治疗肩项强痛 。伤科的话会用得到肩井,大家知道了脑震荡,脑部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在然谷放血对不对?胸腔受跌打损伤等外伤,就用肩井穴。你们一定要会下,有时救人是一瞬间。因为胸腔有瘀血的时候,会喘不过气来。就在肩井下针,再下足三里,气就回来了。但绝对不要深针,因为扎太深会扎到肺,会把肺刺穿。孕妇不可以下肩井穴,下肩井会落胎,因为肩井穴气非常的强,对胎儿不好。 3 、渊液、辄筋穴 从肩井穴下来以后,直接环绕一直下来,就到了手的下方,在极泉正下方三寸的渊液。渊液是属于胆经的穴道,一般来说我们不在这里灸,多汗的地方,我们都不灸,灸的话不容易收口,且容易化脓,再来就是辄筋穴。辄筋这个穴道,在你们的书上,这个版本说是胆的募穴,其实不对,胆的募穴是日月穴。日月才是胆的募穴,辄筋并不是胆募。辄筋是在渊液往前一寸,一般来说是近取穴,治吐酸、呕吐 。实际在临床上很少下针,也很少灸。但是你要知道病人从腋下,极泉下三寸这个地方痛,你就知道是胆经,再下三寸就是大包。这样你就知道经络是怎么走的。 4 、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 胆募日月。期门穴还没教到,从心蔽骨下来到肚脐正中点是中脘,心蔽骨到中脘的正中间叫巨阙。巨阙是心脏的募穴, 心募巨阙, 对不对?从巨阙旁开四寸, 到两个肋骨中间, 这个穴道叫期门穴。期门穴是肝的募暮穴。跟着期门往下一寸,跳过一个肋间,在骨头上没有穴道的,一定在两个骨头中间。所以期门穴往下走到了肋间,这个穴道叫日月。日月穴是胆的募穴。以后我们会介绍俞募治疗法,募是开门、开口的地方,俞就是运输嘛。所以说。如果胆汁不通、胆结石 ,我们可以扎背后的胆俞,扎正面的日月。正面的日月、背后胆俞。俞就是输通,那这个募是开门嘛,门打开,开门以后让它输通,就是俞募治疗了。一定是找两个肋骨中间才有穴道,在肋骨上没有穴道。当你遇到一个胖子,你摸不到肋骨。也要想办法摸到,不然你不能确定嘛。你一定要记住在两骨之间。再来是京门穴。京门穴是肾的募穴。肾的募穴是京门穴。京门穴怎么找?你手肘靠着肋骨,胸肋骨最下面的那个点。也正好是平我们的手肘尖,这个穴道叫章门穴。我们还没介绍章门,在肝经上面。从章门穴,也就是肋骨最下端,往后摸,刚好有一个肋骨从后面凸出。正在这肋骨头上面,就是京门穴。京门穴是肾经的募穴,所以治肾脏虚症 或实症的时候,用俞募治疗并无所谓虚实。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都没有关系。我们扎肾俞以后,再扎京门,这就是俞募治疗。针直接下进去,不要太深差不多一寸就到了,这是京门穴。京门穴常常配合在肚脐正后方第十四椎骨的命门,在第十四椎外开一寸半就是肾俞。京门穴跟肾俞,我每次扎针都会一起使用。 5 、带脉、五枢与维道穴 我们奇经有一条叫带脉,就是带脉、五枢、维道三个连续的穴道。在十二经络介绍完后,我们会专门讲奇经八脉,最后就是带脉。治症就是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还有包括带脉的痛。带脉它像皮带一样,环腰一圈。怎么找这些穴道呢?手肘弯到肋骨底边,这是章门穴。从章门穴往下走一寸八分的地方,找两个肌肉中间,找到肌肉缝。这个穴道就称之为带脉。因为穴道一定在两个肌肉中间,或两个骨或两个筋中间,不会在骨头上、筋上或肌肉上。带脉再过来是五枢、维道。五枢穴要从水道穴找。这是任脉的关元,关元外开二寸就是水道,水道在足阳明胃经上。从水道再走五寸半,从这横过来,这个穴道就是五枢穴。 关元下一寸是任脉的中极穴。 从中极穴外开八寸的距离就是维道穴。 这三个穴道,带脉、五枢、维道,是属于人的带脉。带脉的症状,病人会陈述,下半身好像泡在水里面。我是背两边上下痛,你就知道在膀胱经上。如果是中间,就知道是督脉痛。如果他说在腰上,环腰一圈,就是带脉痛。你知道是带脉病,我们就治带脉,在膀胱经我们就治膀胱经。所以腰痛没有不能治的。中医认为,从督脉外开一寸半是我们的膀胱经。西方医学认为,脊椎骨中间的骨质增生、尾椎盘凸出会压到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诸位想想看,我们的膀胱经从头一直到脚,就是西医的坐骨神经痛。这个椎间盘凸出是长骨头啊,这是西医说的。而我管你什么椎间盘凸出 ,我们只要下针膀胱经的委中,他的痛就去掉了。所以即使它凸出,你都不要动它,他不会痛的。西医他们找不到原因,就说椎间盘突出造成坐骨神经痛。最重要的是脊椎不要给人家动手术。就算刚好穿过第十四椎,经过带脉,是横的,那痛是横的。也不会往下痛。所以如果坐骨神经痛,你按经络来取穴就好。 6 、华陀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 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叫华陀夹脊。。那华陀夹脊也是治腰痛的一种。那古书上,没有写怎么治这个痛。只有两个穴道可以治疗它,足三里加上临泣。待会会介绍到胆经临泣。胆经的本穴临泣加足三里同时一起用的时候, 专治华陀夹脊。 所以从此找到这个答案,华陀夹脊是书上没有,这是我们练气功的人感受到的,是我的铜人感受到的。所以你看书上带脉五枢维道,这下来都是足少阳、带脉二脉之会。 7 、居髎穴与环跳穴(骨之始) 居髎穴从章门穴直下八点三寸或八点五寸,你直下下来以后,摸到了肌肉中间。不然就是在肌肉跟骨头中间, |
|
1135楼#
发布于:2015-12-15 21: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足少阳胆经 胆属木。木生火:心脏是火,肝是木,不断的丢木头给火,火就不断的烧,所以心脏就有热的力量。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进入胆(木),然后进入小肠(火),消化力就会更强。心脏不断的博动,不断的给动力到胆,胆受到压力胆汁一阵阵喷出来。胆汁喷出来的速度,就是心脏的速度。 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 治疗胆的方法: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增加肝的代谢,把浊物清出来。 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 -> 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 胆是一个袋子状连到十二指肠,上面有个神经通到心包,心包就是靠这个神经在推动胆。总胆管是跟肝连到的,如果把胆切掉,胆汁就会慢慢累积在里面,越来越浓稠,到后来就变成结石。临床上差不多手术完后十五年后,里面会有肝结石,非常的硬。所以尽量保持原装的最好,不要随便拿掉东西。 小baby的时期,吐得很厉害,胃一直在恶心,把胆囊袋吐得反过去了。吐过去一反以后,视物就反过来了,视物倒之,左右反(把b看成d)。 胆为清净之腑、中正之官。 胆病呕吐,口苦,因为在阳木生火,烧焦以后都是苦味。口苦呕吐都是胆。 1、足少阳胆经: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 (头部) 瞳子髎:又称为太阳穴,眼角后方有个骨头后方凹洞。扎太阳要扎很浅,用一寸扎五分就到了,不要扎很深,扎到脑里面去了。放血可治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胆经偏头痛(太阳透率谷)。 [眼生翳]由湿热造成,看它从那长过来的,再从那个经络去治它。当看到有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是太阳经的经热;如果从眼外眦眼角过来是胆经的问题;如果是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热造成的;从上面下来,一般来说还是胆,因为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最靠近这个地方。 [眼科治症-有翳膜]翳膜由外往内生,扎太阳;由内往外,扎睛明;由下往上,扎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 听会:耳前骨缝最下端。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直进针,用上下插提法。治疗耳鸣。 [耳鸣]因外力(如压力不适应)造成的耳鸣:回来到原来的地方,让压力慢慢减轻,耳鸣就去掉了。身体里虚的耳鸣,一般通过补肾治疗,下听会,同时在经络上取穴辅助它,慢慢的恢复。 上关:又叫客主人,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面有个动脉,下针不要太深针,近取穴治耳鸣的。 颔厌:头维下一寸。治疗头痛。 悬颅:颔厌下一寸,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治疗头痛。 悬厘:悬颅下一寸。治疗头痛。 曲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线交点。治疗头痛。 以上穴道都可以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越能治疗偏头痛。下针压痛点,一般穴道都有脉在旁边,不然就是骨缝中间;若有个凹缝,就下到那个缝中间;遇到血管的时候,不要扎到血管上,用指甲把血管切开再下针。 率谷:耳朵最高的尖端往上一寸半。 [偏头痛]针灸治偏头痛是立竿见影的。太阳透率谷:从瞳子髎一针透到率谷。先在对侧下一针合谷,会有麻醉效果。再用三寸针,先扎到瞳子髎捻一捻,再把针提起来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这有个骨缝,把针倒过来,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去,不要针剌出来。如果透对了,透到瞳子髎时,头痛就都没了。如果没有针在旁边,用手按,沿着太阳透率谷,聊胜于无。 痛有时机,要掌握时机。在发病时(头痛时),就是下针的最好的时机。 耳朵后边,最耳朵靠近旁边一圈是三焦经;再外面一整侧都属于胆经。正面看,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这一侧通通是胆经,在耳朵后面连到三焦经。 完骨: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离骨头五分到一寸的地方。 阳白: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在眼睛眉毛的上方。阳白下针:阳白透鱼腰,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或有内障。 阳白痛:头痛在阳白上。病在胆,用子母补泻,在子穴上或母穴上治疗头痛。 |
|
1136楼#
发布于:2015-12-15 21:58
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丁敏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号《针灸大成》第47课学习心得
足少阳胆经 1胆 。胆在中医的观念是属木,。木火土金水,这是相生,所谓相生就是正常,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就是我们的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所有的肝心脾肺肾五脏就是阴。腑有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这些是阳。这是阴阳五行配合五脏六腑。心脏外面有心包,心包相火。中医的观念里面肝是木。是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中医认为肝脏是木。它可以把浊物排掉,可以吸收转化。因为肝是木,所以它可以转化让人体受用。心脏是火,肝是木,不断的丢木头给火,火就不断的烧,所以心脏就有热的力量,但是心脏光是热不够的,心脏在跳动、搏动的时候,它会产生一个速度。。心和木的关系,当火(小肠)在下面,胆只是一个袋子而已,它不会那么聪明,给你定时定量的排出胆汁。我们的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进入胆以后,会进入肠里,这个浊物进入胆时就是进入木,然后加上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就会更强。可是有个过程你要是知道的话,不管是下针选择穴道,还是开处方选择药物,都会很准。如胆结石或这个胆有问题,都可以一击就中。只要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让它从后面去推它,就结束啦,这就是治疗胆的方法。这就是胆木会生火,因为心火去push胆木,胆汁才会下去。所以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所以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这是一个观念。 胆在这边,胆是一个袋子状连到十二指肠。你如果把胆拿掉,这个上面有个神经通到心包,心包就是靠这个神经在推动胆。如果你把胆切掉,这总胆管是跟肝连到的,如果切掉以后,胆汁就会慢慢累积在里面,临床上我看差不多十五年后,很准!开完后十五年后,里面会有个硬块像钢铁一样,非常的硬, 这是肝硬化,肝肿瘤,实际上是肝结石。你把胆拿掉,胆汁在这边累积,就越来越浓稠,到后来就变成结石。 在小babY的时期,吐得很厉害是因为你吐的很严重,胃一直在恶心,结果就把胆囊袋吐得反过去了。吐过去一反以后,视物就反过来了。 ,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因为在阳木在生火,烧完以后,烧焦以后都是苦味。口苦呕吐都是胆。 2瞳子髎穴 胆经的第一个穴道就是瞳子髎。在眼珠的后方,从太阳这边下来。你看到有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那边,这是太阳经的经热,如果从眼角这过来是胆经的问题。如果是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你就知道这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热造成的。若从上面下来的呢?一般来说还是胆,因为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阳白穴,最靠近这个地方。所以,我们治疗眼生翳的时候,是看它从那长过来的,再看从那个经络去治它。有很多的经络,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上面都有很多的穴道可以治疗内翳。那到底是什么经络,就看它从哪过来的。这样你就会分清楚了。 瞳子髎这个穴道又称为太阳穴,就是眼角后方有个骨头,骨头复方有个凹洞就是太阳穴。太阳穴下针,如果是只扎太阳的话,扎很浅的,用一寸扎半寸就到了。差不多五分就到了,不要扎很深,扎到脑里面去了。可以下针,临床最多是放血,像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我们会在太阳穴放血。那下针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偏头痛。很多人偏头痛就是在这部位痛,所以你要知道穴道的位置,你才知道是什么病。病人说头痛,但头痛有分很多地方痛啊,痛这个你要知道是胆经。我们有个很有名治疗偏头痛的治法就是从太阳透率谷。这个穴道我们很少灸.翳膜的时候,这翳膜一定是由外往内生,我们才会去扎太阳。由内往外的时候我们扎睛明嘛。由下往上的时候,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通通可以用。 3听会穴与上关穴 瞳子髎以后,到耳朵骨缝最下端的听会。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这三个穴道下针,方向是直直的进去,都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插提法。上关,我们又叫它客主人,客主人又叫上关。上关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记不记得在讲胃经的时候,头维、下关、颊车,在这前面有一个高骨,这高骨下的凹洞,就是下关,跨过这个骨头的凹谷就是上关。 它另外的名称就叫客主人。这个穴道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太深针,这是近取穴治耳朵耳鸣的。你说“旁边那么多穴道,我到底要选哪个?”没有关系,拿手指头去按,这个最痛,就是阿是的精神在这里。你以最痛的点来治疗,这是选择下针的原则。 4颔厌穴与率谷穴(从上关上来一直到颔厌。那颔厌怎么找呢,就是在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再往下一寸就是颔厌。在耳朵旁边一圈的,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再外面这一圈,这一整侧都属于胆经。所以正面看的时侯,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这一侧通通是胆经。要连到三焦经的时候,就在耳朵后面,这观念要有。 这是颔厌,这个穴道就是曲鬓。曲鬓跟耳朵很接近,在这上面有个动脉,在发际这边有个动脉,这两个穴道找到以后,把它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那治症的时候,都是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你要扎,你可以在上面找压痛点下针。你只要摸到动脉,一般穴道都有脉在那边,不然就是骨缝中间。若有个凹缝,你就下到那个缝中间。遇到血管的时候,不要扎到血管上,用指甲把血管切开再下针。治症都差不多,最常见的偏头痛在这个地方。从耳尖,耳朵最高的尖端往上一寸,如果说我们是从耳尖上去是一寸半。如果耳朵不算,从耳朵旁边跟头连到的这个交接的点这边,再往上就是两寸。那如果是耳朵尖端往上是一寸半。这个穴道是率谷。 我们针灸治偏头痛是立竿见影的。头痛的时候,我们很有名的针法是太阳透率谷。就是从瞳子髎一针透到率谷去。怎么透呢?针先扎到瞳子髎,捻捻针,用三寸针,扎到瞳子髎捻一捻,再把针提起来,不要拔出来,提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率谷在耳朵的正上方,非常好找,这有个骨缝。你把针倒过来以后,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去。如果你透对了,透到瞳子髎时,头痛就都没了。你透这个针的时候,你要先在针侧下一针合谷,会有麻醉效果。 4完骨、本神与阳白穴(率谷再过来是完骨,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这我们叫做阳白透鱼腰。因为眉毛像条鱼一样,所以叫阳白透鱼腰。阳白透鱼腰是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是眼睛痛,或有内障都可以在这治。所以,胆经通到鱼腰,所以你的内障若从上面下来,就还是在胆经上面来治。有的病人,他就是阳白痛。问它头痛在哪?一看就在阳白上。那你就知道病在胆了。我们待会会介绍到子母补泻,在子穴上或母穴上,一样可以治疗头痛。 在阳白穴之前是本神。从攒竹上来到骨头,攒竹穴在这边,头在这边,眉毛从这上来。往右边转到神庭穴的时候,这一段前面是膀胱经,到这边的时候就分开来。这边是一寸,再过来约五分的距离是胆经的头临泣。足阳明胃经并没有到后面,通通在脸的前面。所以面脸的问题,都是胃经在管。所以只要痛到后面,你就把胃经删掉,因胃经只到这边. |
|
1137楼#
发布于:2015-12-15 22:06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岩龙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足少阳胆经 1.相生就是正常的现象。心脏外面有心包,心包相火。中医的观念里面肝是木。所以,如果说肝脏本身的性像树木一样,即使再脏的水,如人体的大便、排泄物丢到稻田里面或果树旁边,这些植物都会吸收转化,长得很好。这个意思就是说它可以把浊物排掉,可以吸收转化。因为肝是木,所以它可以转化让人体受用。肝是木,不断的丢木头给火,火就不断的烧,所以心脏就有热的力量,而且心脏在跳动、搏动的时候会产生一个速度。中医基本上就是温度、速度、时间、压力,是物理医学。胆只是一个袋子而已,它不聪明,不会定时定量的排出胆汁,是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才会进入胆,进入胆以后,会进入肠里,这个浊物进入胆时就是进入木,然后加上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就会更强。心包膜直接络到胆上面,心脏不断的博动不断的打到胆,所以胆受到压力时,胆汁就喷出来了,是一阵阵的。胆汁喷出来的速度,就是心脏的速度。所以治胆很简单,只要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让它从后面去推它,这就是治疗胆的方法。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所以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这是一个观念。胆被切掉,胆汁就会慢慢累积在总胆管里面,临床上看差不多十五年后里面会有个硬块像钢铁一样,非常的硬,这是肝结石。2.《针灸大成》上说视物倒之,不是说是真的反的,是左右反。把b看成d,是孩子小的时候,吐得很厉害,因为吐的很严重,胃一直在恶心,结果就把胆囊袋吐得反过去了。吐过去一反以后,视物就反过来了。如果,你没有这个观念,怎么查都没有毛病,其实就是胆囊倒过来了。胆为清净之腑、中正之官,视物倒之,道理就是这样。 3.临床上,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因为在阳木在生火,烧完以后,烧焦以后都是苦味。口苦呕吐都是胆。 4.瞳子髎穴:又称为太阳穴。扎针很浅的,用一寸扎半寸即可,临床最多是放血。下针透率谷穴,最常用的就是治偏头痛. 5.内翳从睛明穴起通向瞳孔是太阳经的经热;从眼角这过来是胆经的问题;如果是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这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热造成的;若从上面下来的,一般来说还是胆,因为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阳白穴,最靠近这个地方。翳膜由外往内生扎太阳,由内往外的时候扎睛明,由下往上的时候,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通通可以用。 6.听会穴与上关穴,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这三个穴道下针,方向是直直的进去,都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插提法。 7.耳鸣:外来的耳鸣如潜水、音乐都很好治,就是人叫很难治,治疗时让病人重新慢慢来适应。身体里虚的耳鸣,我们同时在经络上取穴,辅助它,让它慢慢的回复。 8.上关,又叫客主人,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太深针,下面有个动脉。9.颔厌穴。记穴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络的走向。头维下一寸就是颔厌,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再外面这一整侧都属于胆经。正面看的时侯,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这一侧通通是胆经。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选穴时在上面找压痛点下针。一般穴道都有脉在那边,不然就是骨缝中间。若有凹缝就下到那个缝中间,遇到血管的时候用指甲把血管切开再下针。治症都差不多,最常见的偏头痛在这个地方。 10.率谷,耳朵尖端往上是一寸半。很有名的针法是太阳透率谷,治偏头痛是立竿见影的。透针的时候要先在针侧下一针合谷,会有麻醉效果。另外治疗要注意选择时机就是通的时候治。 11.完骨、本神与阳白穴: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 |
|
1138楼#
发布于:2015-12-15 22: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刘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集心得。
十四、足少阳胆经 1)胆 1.胆在中医的观念是属木 2.木火土金水,这是相生 3.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就是我们的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所有的肝心脾肺肾五脏就是阴。腑有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这些是阳 4.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 5.肝把污浊的血转化成让人体受用的血。 6.心脏是火,肝是木,不断的丢木头给火,火就不断的烧,所以心脏就有热的力量 7.我们的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进入胆以后,会进入肠里,这个浊物进入胆时就是进入木,然后加上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就会更强 8.心包膜直接络到胆上面,所以心脏不断的博动,这动作不断的打到胆,所以胆受到压力时,胆汁出来就绝对不是一直线。胆汁喷出来是一阵阵的。胆汁喷出来的速度,就是心脏的速度 9.治胆很简单,只要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 10.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 11.把胆切掉,总胆管不会切除,是跟肝连在一起,胆汁就会慢慢累积在里面,临床上15年后,里面会有个硬块,非常的硬。在X光片下看,西医会认为是肝硬化,肝肿瘤,实际上是肝结石。 12.你吐的很严重,胃一直在恶心,结果就把胆囊袋吐得反过去了。吐过去一反以后,视物就反过来了。是左右反。(把b看成d) 13.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因为在阳木在生火,烧完以后,烧焦以后都是苦味。口苦呕吐都是胆。 2)瞳子髎穴 1.当你看到有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那边,这是太阳经的经热,如果从眼角这过来是胆经的问题。如果是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你就知道这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热造成的。若从上面 下来,一般来说还是胆,因为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阳白穴,最靠近这个地方。翳膜一定是由外往内生,我们才会去扎太阳。由内往外的时候我们扎睛明嘛。由下往上的时候,承泣四白巨髎 等近取穴通通可以用。 2.瞳子髎这个穴道又称为太阳穴 3.如果是只扎太阳的话,扎很浅的,用一寸扎半寸就到了 4.临床最多是放血,像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我们会在太阳穴放血 3)听会穴与上关穴 1.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这三个穴道下针,方向是直直的进去,都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插提法 2.有一种耳鸣是外来的,比如潜水,上浮太快造成的耳鸣,可以从原来潜水的地方开始,慢慢潜上来,耳朵慢慢适应就不会耳鸣。如果是喇叭太大造成耳鸣,也可以继续听喇叭,然后喇叭声 音慢慢减轻,让耳朵适应,耳鸣也会好 3.那身体里虚的耳鸣,我们同时在经络上取穴,辅助它,让它慢慢的回复。 4.客主人又叫上关,高骨下的凹洞,就是下关,跨过这个骨头的凹谷就是上关。 5.上关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太深针, 6.近取穴治耳朵耳鸣的。拿手指头去按,哪个最痛(阿是穴)就下针哪里 7.当穴性雷同的时候,你以最痛的点来治疗,这是选择下针的原则。 4)颔厌穴与率谷穴 1.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再往下一寸就是颔厌。 2.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再外面这一圈,这一整侧都属于胆经。正面看的时侯,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这一侧通通是胆经 3.曲鬓跟耳朵很接近,在这上面有个动脉,在发际这边有个动脉,这两个穴道找到以后,把它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那治症的时候,都是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就越能 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 4.从耳尖上去是一寸半。如果耳朵不算,从耳朵旁边跟头连到的这个交接的点这边,再往上就是两寸。那如果是耳朵尖端往上是一寸半。这个穴道是率谷。 5.治疗偏头痛----太阳透率谷。扎针前,先在针侧下一针合谷,会有麻醉效果(面口合谷收),用三寸针,扎到瞳子髎捻一捻,再把针提起来,不要拔出来,提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在 耳朵的正上方,有个骨缝),把针倒下,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到率谷,头痛就都没了。 5)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1.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 2.阳白穴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 |
|
1139楼#
发布于:2015-12-15 22: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 张鑫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5号《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1.头面部穴位禁灸。 2.足少阳胆经:胆主木,味苦,23:00-24:00气血流注。木火土金水又分阴阳,阴木肝、阴心火、阴脾土、阴肺金、阴肾水。五脏是收藏,属阴,腑是消化系统,属阳,阳木胆、阳火小肠、阳土胃、阳金大肠、阳水膀胱。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肝木生心火,胆木生小肠火,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将浊物给胆,心提供压力将胆汁排进小肠生活助消化。(所以胆囊炎时要强心)(肝胆互为表里,胆囊切除后15年发生肝结石) 3.事物看反(是左右反)的原因考虑胆囊翻转。胆为清净之腑、中正之官,视物倒之 4.瞳子髎:又称太阳穴,浅针。治眼翳。左眼为例,眼翳从下向上则胃经病,从上向下张则胆经病,从左向右张太阳经病,从右向左张则胆经病(多为湿热),可近取穴治,也可在经络上的子母穴治。太阳穴放血可治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太阳透率谷治偏头痛(胆经上的偏头痛)。 5.听会:耳骨骨缝最下端。治耳鸣,耳炎(配耳门,听宫,不捻针)。 6.上关:又称客主人。(下关:上关下隔着高骨的凹洞。)上关是手少阳阳明的会穴,浅针,近取穴治耳鸣。 7.颌厌穴:位于头维穴下一寸,曲鬓穴:接近耳朵发际旁动脉处。两个穴位找到后把它分为三等分,上面是悬颅,中间是悬厘,两个穴位都可以治偏头痛、耳鸣。越靠近耳朵治耳鸣越好,越靠近上方治偏头痛越好(阿是穴)。 瞳子髎透率谷:治偏头痛;时机:痛时;方法:三寸针先针太阳穴(浅针),左右捻气至,提针(不拔出)向率谷透,将皮肤提起透。透针的时候可先针对侧合谷麻醉 8.完骨穴:位于天柱穴和天容穴中央,大筋后方。阳白穴:位于眉毛和发际的中间。阳白透鱼腰:治眼睛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或白内障,透针的时候可先针对侧合谷麻醉。若头痛且阳白穴有压痛则胆经病,子母补泻法治,在子穴上或母穴上治头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