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楼#
发布于:2015-12-15 22:26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十四、足少阳胆经 1、胆:从阴阳五行中,木(肝胆)火(心小肠)土(脾胃)金(肺大肠)水(肾膀胱)是相生的,而五脏(肝心脾肺肾)是阴,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是阳。 中医就是温度、速度、时间、压力等物理医学。心脏是火肝是木,肝不断地把木给火,使心脏有热力,加上心脏自身跳动,会产生速度。中医认为,肝在下面,胆在肝旁,心和木的关心,当火(小肠)在下面,胆只是袋子,肝把营养吸收后变成血,浊物进入胆,再进入肠,此浊物进胆时就是进入木,加上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更强。心包络在胆上,心在不停搏动,使胆受力,胆汁就不断喷出。所以胆汁喷出的速度就是心脏的速度。故治疗胆的疾病就是强心,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些药物把浊物清出来,胆木生火,胆汁下去,既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故肝木生心火肝木生阳火。胆的袋子连着12指肠,心包靠神经在推动胆,使胆汁下去。如果把胆切掉,总胆管跟肝连着,胆汁就会积在肝内,久了就会患肝硬化、肝肿瘤、肝结石。 《针灸大成》上说视物倒置,是因孩子小的时候,吐得很严重,把胆囊袋吐反了,视物就反了,不是真的反了,是左右反了。胆为清净之腑、中正之官,视物倒置,胆病呕吐,口苦、是阳木生火,烧焦后都是苦味。 2、瞳子髎穴:胆经第一个穴道,在眼角后方骨头有个凹陷处,又称太阳穴。下针扎的很浅,临床最多是放血,可治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下针治疗偏头痛,常常从太阳透率骨。治翳膜也可下针,由内往外扎睛明穴,由下往上扎承泣穴、四白穴、巨廫穴。眼的内皉第一个穴道就是足阳明膀胱经的睛明穴,当眼有內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是太阳经热,如果从眼角到胆经是胆经问题,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是胃热造成的。故要分清从哪过来,可以选择去治疗它的经络。 3、听会穴与上关穴:听会穴在耳朵骨缝最下端,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下针垂直进针不捻,用上下提插法。潜水、音乐引起的耳鸣好治,身体虚的耳鸣,在经络上取穴,辅助它可慢慢恢复。人吼引起的耳鸣难治。 上关穴:又叫客主人,是手足阳阳明的会穴,下针浅,是近取穴治疗耳鸣的。阿是穴是在痛的穴位上找到最痛点来治疗。 4、颔厌穴和率谷穴:在足阳明胃经的头维穴下1寸处。在耳朵旁边一圈靠近耳朵后是三焦经,再外面一圈是属胆经,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1.5寸是膀胱经,再旁开1.5寸是是胆经。 1)曲鬓穴:跟耳朵很接近,颔厌穴与曲鬓穴分成三等分,上面是悬颅穴,第二个是悬厘穴,都是治疗头痛,可取越近耳朵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就能治疗偏头痛。在上面的压痛点最痛处下针。 2)率谷穴:在 治疗偏头痛最有效的是太阳透率谷,方法:用3寸针先下针太阳,捻捻针,再把针提起来,提到皮层用手摸到率骨一点点透过去。透针时,可以现在针侧下一针合谷,有麻醉作用,“面口合谷收”治疗偏头痛效果很好。当然要选时机,在头痛发作时效果更佳。 5、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1)完骨穴:率骨过来就是完骨穴,此穴在天柱与天容穴中央。 2)阳白穴: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此穴常常下针,阳白透鱼腰,治疗近视、视物不清或眼睛痛、白内障等。 3)本神穴:在阳白穴前,从攒竹到骨头往右转到神庭穴,这段是膀胱经再过来1寸约五分距离是胆经的头临泣。足阳明胃经都在面部未到后面,故应对经络熟悉。 |
|
1141楼#
发布于:2015-12-15 22:29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任立业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号《针灸大成》第47课学习心得
十二正经之足少阳胆经 1、循行路线起于眼外角(瞳子 ),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由颈侧,经肩,进入锁骨上 窝。直行脉再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有三分支;一支从耳(风池穴)穿过耳中,经耳前到眼角外;一支从外眼角分出,下走大迎穴,与手少阳三焦经会合于目眶下,下经颊车和颈部进入锁骨上窝,继续下行胸中,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肋到耻骨上缘阴毛边际(气冲穴),横入髋关节(环跳穴);一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沿第1~2跖骨间到大拇指甲后(大敦穴),交与足厥阴肝经。 2、本经脉腧穴有:瞳子髎、听会、上关、颌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液、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共44穴,左右合88穴。 3、主要证候寒热,口苦,胁痛,偏头痛,外眼角痛,颈及锁骨上窝肿痛,腋下淋巴结肿大,股、膝、小腿外侧疼痛及第四足趾运动障碍。 4、胆的简介 胆在中医的观念是属木,中医介绍的时候,都是从阴阳五行慢慢的带你进入中心。木火土金水,这是相生,所谓相生就是正常,相生就是正常的现象。中医基本上,就是温度、速度、时间、压力是物理医学。中医的观念认为,肝的下方,胆在这边。心和木的关系,当火(小肠)在下面,胆只是一个袋子而已,它不会那么聪明,给你定时定量的排出胆汁。我们的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进入胆以后,会进入肠里,这个浊物进入胆时就是进入木,然后加上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就会更强。临床上,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因为在阳木在生火,烧完以后,烧焦以后都是苦味,口苦呕吐都是胆。 5、瞳子髎穴 瞳子髎这个穴道又称为太阳穴,在眼角后方有个骨头,骨头复方有个凹洞就是太阳穴。可以下针,临床最多是放血,像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我们会在太阳穴放血。那下针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偏头痛,很有名治疗偏头痛的治法就是从太阳透率谷。眼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那边,这是太阳经的经热,如果从眼角这过来是胆经的问题。如果是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你就知道这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热造成的。若从上面下来的呢?一般来说还是胆,因为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阳白穴,最靠近这个地方。所以,我们治疗眼生翳的时候,是看它从那长过来的,再看从那个经络去治它。 6、听会穴与上关穴 瞳子髎以后,到耳朵骨缝最下端的听会。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这三个穴道下针,方向是直直的进去,都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插提法。 再来是上关,我们又叫它客主人,客主人又叫上关。上关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下针不要太深针这是近取穴治耳朵耳鸣的。 7、颔厌穴与率谷穴 记不记得穴道在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络的走向,因为这些穴道用的不多。临床上都是放血。头维下一寸就是颔厌,在耳朵旁边一圈的,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再外面这一圈,这一整侧都属于胆经。曲鬓跟耳朵很接近,在这上面有个动脉,在发际这边有个动脉,这两个穴道找到以后,把它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那治症的时候,都是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朵尖端往上是一寸半,这个穴道是率谷。针灸治偏头痛是立竿见影的。头痛的时候,我们很有名的针法是太阳透率谷。就是从瞳子髎 |
|
1142楼#
发布于:2015-12-15 22:37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沈莉红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木如何生火:心脏外面有心包,心包是相火,肝脏本身木性,可以吸收营养转为人体受用,排浊,肝木不断丢木头给心脏,心脏就有热的力量。肝把好的营养吸收后转化为血,浊物进入胆,然后进入肠。然后开始生火,消化力增强。假如胆是香水瓶喷头,瓶子里香水是肝,西医是把头砍掉,中医是加大按力,让压力增加,喷头就好了,治胆就是增加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用药物把浊排除,同时增加肝的代谢,从后面去推它。所以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如果胆切除,胆总管还在,胆汁还是慢慢累积到里面,变成结石。 有一种特殊案例,将数字看左右颠倒,是因为小时候一段时期吐的厉害,胆囊翻过去了。临床上口苦、胆病呕吐。 1、瞳子廖 胆经的第一个穴位,一般扎很浅,临床放血多,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最常用太阳透率谷治疗偏头痛。 看眼科是,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这是膀胱经热,眼角过来是胆经,眼下方往上是胃热,眼上也是胆经。这翳膜一定由外往内生,才会扎太阳,由内往外生,扎精明。 2、听会穴与上关穴 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直进不捻。耳鸣一般身体的原因治肾,在经络上治疗。由于外力,还在外力环境治疗。下关上一个骨头是上关,是手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肾。阿是穴是穴星相同取最痛点。 3、颔厌穴与率谷穴 头维往下一寸是颔厌穴。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旁开通通是胆经,耳朵后面是三焦经。曲鬓和颌厌的连线三等分,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都是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越能治疗偏头痛。 耳朵尖往上一寸半是率谷。太阳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立竿见影。先扎瞳子廖,捻针,用三寸针,把针提起来,提到皮层,手摸到率谷,把皮拉起来,一点点透过去。之前先对侧合谷麻醉。 4、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完骨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阳白在眉毛和发际的中间。阳白透鱼腰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瞳,白内障。 |
|
1143楼#
发布于:2015-12-15 22: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连永刚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十四、足少阳胆经 在中医的观念胆属木。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就是我们的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肝心脾肺肾五脏是阴。腑有胆小肠胃大肠膀胱,是阳。肝是木。是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肝是木,它可以把浊物排掉,可以吸收转化。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进入胆以后,会进入肠里,这个浊物进入胆时就是进入木,然后加上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就会更强。胆结石或胆有问题,只要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增加肝的代谢,从后面去推它,让胆结石排出来。 胆属木。木生火:心脏是火,肝是木,不断的丢木头给火,火就不断的烧,所以心脏就有热的力量。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进入胆(木),然后进入小肠(火),消化力就会更强。心脏不断的博动,不断的给动力到胆,胆受到压力胆汁一阵阵喷出来。胆汁喷出来的速度,就是心脏的速度。 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 胆为清净之腑、中正之官。 胆病呕吐,口苦,因为在阳木生火,烧焦以后都是苦味。口苦、呕吐都是胆有病。 1.瞳子髎:眼角后方骨头后方凹洞。又称太阳穴,扎很浅,五分就到了,不要扎很深,放血可治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胆经偏头痛(太阳透率谷)。 2.眼生翳 当看到有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是太阳经的经热;如果从眼外眦眼角过来是胆经的问题;如果是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热造成的; 3.听会穴 耳前骨缝最下端。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直进针,用上下插提法。治疗耳鸣。 4.上关:又叫客主人,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面有动脉,下针不要太深针,近取穴治耳鸣的。 5.颔厌穴 头维下一寸。治疗头痛。 6.曲鬓穴 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线交点。治疗头痛。 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再往下一寸就是颔厌。在耳朵旁边一圈的,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再外面这一圈,这一整侧都属于胆经。所以正面看的时侯,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这一侧通通是胆经。 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越能治疗偏头痛。下针压痛点,一般穴道都有脉在旁边,不然就是骨缝中间;若有个凹缝,就下到那个缝中间;遇到血管的时候,不要扎到血管上,用指甲把血管切开再下针。 悬颅:颔厌下一寸,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治疗头痛。 悬厘:悬颅下一寸。治疗头痛。 7太阳透率谷:从瞳子髎一针透到率谷。先在对侧下一针合谷,有麻醉效果。再用三寸针,先扎到瞳子髎捻一捻,再把针提起来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这有个骨缝,把针倒过来,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去,不要针剌出来。如果透对了,透到瞳子髎时,头痛就都没了。如果没有针在旁边,用手按,沿着太阳透率谷,聊胜于无。 在发病时(头痛时),就是下针的最好的时机。 8.完骨 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大筋的后方,离骨头五分到一寸的地方。 9.阳白 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在眼睛眉毛的上方。阳白下针:阳白透鱼腰,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或有内障 头痛在阳白上。病在胆,用子母补泻,在子穴上或母穴上治疗头痛。 |
|
1144楼#
发布于:2015-12-15 22: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游南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一、足少阳胆经 1、胆:在中医的观念是属木,木火土金水是相生,属正常现象; 2、木是肝和胆,火是心和小肠,土是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 3、肝心脾肺肾是阴(脏),胆小肠胃膀胱是阳(腑); 4、肝属木,可以把浊物排掉,可以吸收转化,它可以转化人体受用; 5、中医是温度、速度、时间、压力的物理医学; 6、治胆方法: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让它从后面推它即可; 7、临床上,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因为在阳木在生火,烧完以后、烧焦以后都是苦的;口苦呕吐都是胆; 8、瞳子髎穴 ①眼的内眦第一个穴道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所以,当看到有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那边,就是太阳经的经热;从眼角过来是胆经问题,从眼下方白翳往上就是足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热造成的; ②瞳子髎穴:胆经第一穴道,眼珠后方,目外眦外侧约五分,眶骨外缘凹洞中,又称太阳穴;临床上最多是放血,像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 ③治疗偏头痛:太阳透率谷; ④眼科治症:有翳膜时,一定是由外往内生,才会扎太阳;由内往外生时,扎睛明;由下往上时,扎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都可; 9、听会穴与上关穴 ①听会穴:耳前张口凹陷中,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下针直进不捻转,用上下提插法; ②上关穴:下关穴直上,高骨(颧弓)上缘凹陷处;又叫客主人,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太深,以前针粗禁针; 10、颔厌穴与率谷穴 ①颔厌穴:足阳明胃经头维穴往下一寸,临床上都是放血; ②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再开一寸半是胆经,耳朵旁一圈是三焦经; ③曲鬓穴:靠近耳朵,耳前鬓发后缘直上,平角孙穴; ④颔厌与曲鬓穴连线分三等分,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都是治疗头痛; ⑤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 ⑥率谷穴:耳尖直上,入发际一寸半; ⑦治疗偏头痛:太阳透率谷,先下对侧合谷穴,再用三寸针扎到瞳子髎捻一捻,针提起到皮层,透率谷; 11、完骨、本神与阳白 ①完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 ②阳白穴:眼睛瞳孔正上方,眉毛与发际的中间;常下针; ③阳白透鱼腰: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白内障; |
|
1145楼#
发布于:2015-12-15 23: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赵芳芳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足少阳胆经|| ![]() ![]() ![]() 心脏外面有心包,心包相火。中医认为肝脏是木,特性也如木一样,再脏的水,如人体的大便、排泄物丢到稻田里面或果树旁边,这些植物都会吸收转化长的很好。也就是说可以把浊物吸收转化为人体受用之物。 心脏是火,肝是木,不断的丢木头给火(木生火),火就不断的烧,让心脏就有热的力量。同时心脏的搏动速度也会影响到小肠,进而影响到胆。当胆堵塞时,通过加强心、小肠的力量和速度,增加肝的代谢从而影响胆。 胆是一个袋状的东西。 小时候因为剧烈呕吐导致胆囊倒置,会引起视物倒之(左右反掉)。 胆病呕吐、口苦。因为在阳木在生火,烧焦以后都是苦味。口苦呕吐都是胆。 瞳子髎穴(太阳穴) 若眼睛的内翳(眼内所生遮蔽视线之目障)从睛明穴长到瞳孔则是膀胱经热造成;如果从眼角长到瞳孔则是胆经的问题;如果从眼下方向上长是胃经的湿热造成;如果从眼上方向下长认为也是胆经的问题。所以治疗要先弄清经络。 下针要浅(五分左右) 常用来放血治疗眼睛红肿、角膜炎、偏头痛等。 可治疗眼内翳(胆经问题时)。 太阳透率谷穴治疗偏头痛 用三寸针先扎到瞳子髎,捻捻针再把针提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在耳朵的正上方个骨缝)。你把针倒过来以后,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去。 透穴的时机是头疼的时候下针(先在合谷下针) 听会穴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齿痛,口眼斜,面痛。 直刺0.5~1寸 上关穴-会穴 下关穴上隔一高骨处 近取穴治耳朵耳鸣 配听宫、翳风主治耳聋、耳鸣。 完骨穴 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本神穴 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神经衰弱、小儿大脑发育不全等 阳白穴 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口眼斜、眶上神经痛、眼睑下垂、面神经麻痹 配颧髎、颊车、合谷主治面瘫; 配睛明、太阳主治目赤肿痛。 |
|
1146楼#
发布于:2015-12-15 23: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黄旭红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足少阳胆经 1、心脏是火,肝是木,不断丢木头给火,火就不断的烧,所以心脏有热的力量,但是心脏光是热是不够的,心脏跳动、搏动的时候有速度,中医基本上,就是温度、速度、时间、压力是物理医学。肝把营养吸收好后,变成血,浊物进入胆,会进入小肠,浊物入胆其实刘是进入木,然后小肠生火,消化力就会强。心包膜直接络到胆,而心脏是不停的搏动的,这个动作不断打到胆,胆在受到压力后跟着心脏搏动的速度喷出胆汁,所以,治胆就要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理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这就是胆木生火,所谓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如果胆切掉后,一般临床上十五年后,里面会生出硬块,就是肝硬化,肝肿瘤,所以不要随意去拿掉东西。还有种案例,视物倒之,因为吐太厉害,把胆囊吐得反过去后,视物就反过来了(视物左右反)。临床上,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 2、童子髎 俗称太阳穴,治疗眼翳、角膜炎、眼睛发炎、红肿、偏头疼。当看到内翳从睛明穴方向长,就是太阳经上的病症;从眼角过来就是胆经上;从眼下方往上生,就是胃经上的湿热病症;若从上往下生,一般来说还是胆。童子髎多用于放血,最常用的是偏头疼,太阳透率谷。如果单刺童子髎的时候,用一寸半针,直针下,浅针,差不多五分就到了。面部的穴位不要灸。眼科翳膜治症:这翳膜由外往内生,刺太阳穴;由内往外的时候刺晴明,由下往上的时候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都可以用。 3、听会与上关穴 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这三个穴道下针,方向是直直的进去,都不捻针,用上下插提法。有一种耳鸣是外来的,比如潜水,上浮太快造成的耳鸣,可以从原来潜水的地方开始,慢慢潜上来,耳朵慢慢适应就不会耳鸣。如果是喇叭太大造成耳鸣,也可以继续听喇叭,然后喇叭声 音慢慢减轻,让耳朵适应,耳鸣也会好。身体里虚的耳鸣,我们同时在经络上取穴,辅助它,让它慢慢的回复。客主人又叫上关,高骨下的凹洞,就是下关,跨过这个骨头的凹谷就是上关。上关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太深针, 近取穴治耳朵耳鸣的。拿手指头去按,找压痛点,哪个最痛就下针哪里,当穴性雷同的时候,以最痛的点来治疗,这是选择下针的原则 4、颌厌穴与率谷穴 颌厌过来是曲鬓,曲鬢和耳朵很接近,在发际边有个动脉,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在治症的时候,都是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的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头上方的,越能治疗偏头疼,找压痛点下针,摸 到动脉,对准凹缝下针,用指甲把动脉切开再下。头痛时候,很有名的针法是太阳透率谷,率谷在耳朵的正上方,耳朵尖上一寸的地方,先针童子髎,捻针,用三寸针,再把针提起来,提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找到骨缝,把针倒过来以后,把皮拉起来,再一点点透到童子髎时,疼就去掉了。在透针的时候可以先针刺一下合谷,有麻醉作用,头痛的时候下针见效快,如果没有针,用手按,沿着太阳穴按到率谷。 3、完骨穴在天术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阳白穴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在眼睛眉毛的上方,阳白常常下针,治疗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或内障,阳白透鱼腰。 |
|
1147楼#
发布于:2015-12-15 23: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 张文杰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5号《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一.足少阳胆经 胆属木,木生火 木怎样生火?心脏外面有心包(相火),肝属木藏血,心主血,脾统血,我们把脏水,排泄物丢到果树旁边,会吸收转化的很好,肝可以转化让人体受用。肝脏是木,不断往火(心脏)里面丢木头烧,心脏发热,会产生一个速度。中医基本上就是一个速度,时间,压力的物理医学。肝的下方是胆,胆是一个袋子,不会那么聪明,不会定时定量排胆汁,肝把好的营养进入血液,浊物就进入胆,然后进入小肠使之消化更强,心脏不断搏动,速度一致打击胆,如果胆有病,增加肝脏代谢,增强心脏动力,肝木生心火,胆木生小肠火,如果把胆拿掉,肝的那部分约15年就变成硬块,肝结石 有小朋友看字母b念d,是呕吐的厉害,把胆囊这个袋子翻过来了,视物也会反过来。 呕吐,口苦,阳火烧后,烧焦,都是苦味 1.瞳子髎 侧面看眼睛的后方,太阳这边,也称太阳穴,上眼生翳,胆经,下针5分,最多时候是放血,不灸, 用于偏头痛,太阳透率谷 由外眦向目内眦生翳膜是胆经,由下眼到上眼生一般是胃经, 用于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 2.听会 直刺,下针约5分,不要太深 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时下针,不捻转, 如果潜水后遇到耳鸣,就从新回到水中,慢慢上来,就会好 里虚耳鸣可以补肾,经络上取穴辅助 3.客主人(上关) 下关的正上方有个高骨,向上跨过高骨就是,是阳明经的会穴,扎针很浅, 4.頷厌,头维穴下1寸是,耳朵周围的一圈是三焦经,再往外一圈就是胆经,头部正中间是督脉,旁开1.5寸是膀胱经,再开1.5寸是胆经, 5.往下到耳朵上方这,这个穴位叫曲鬓,这上面有个动脉,把这段距离分三等分,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都是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就能治疗耳病,靠近上方就治疗偏头痛,太阳透率谷 6.率谷:耳尖上1.5寸, 针先扎到瞳子髎,捻一捻,再拔出到皮层,然后摸到率谷(在耳朵正上方有个骨缝),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透过去,透的正确头就不痛了。透以前下一针合谷起到麻醉作用。 7.完骨,本神和阳白 完骨在天柱和天容的中央,大筋的后方,阳白穴在眉毛和发际中间,阳白常常下针 阳白透鱼腰 治疗近视,视物不明,或者眼睛痛,或者有内障, |
|
1148楼#
发布于:2015-12-15 23: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路顺利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耳边穴道禁灸。 足少阳胆经 胆经走向:胆属木,木火土金水相生,木肝胆, 火心小肠,土脾胃,金肺大肠,水肾膀胱,阳脏,阴腑。心、心包相火,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肝属木,肝可以把水转化,胆在肝下,肝吸收营养,浊物进入胆就是木,木进入小肠会生火,让小肠消化力更强。心脏脉动作用在胆,促使胆脉冲喷射胆汁。胆有问题就加强心脏,以有更大的力量推动胆,同时用药将浊物排出即可。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胆木生火,是因为有心火推动。 胆是带状的东西,如果因胆结石而把胆切掉,肝胆通道堵住,那过15年后通道变成硬块,就会发生肝结石。 小孩子把b总是看成d,把字看反,如果小时会长期呕吐,那可能是呕吐时把胆囊翻过来了。呕吐,口苦都是胆问题,阳木生火,烧焦后会有苦味的关系。 1、瞳子髎穴 眼珠后方的太阳穴。扎太阳浅针5分。最多的用途是放血,治眼睛红肿、发炎。还有偏头痛,如果是胆经上痛,在此放血治疗。 眼中白翳问题:有白翳从睛明穴过来,快碰到瞳孔,就是膀胱经的湿热,扎睛明穴。如果白翳从太阳穴过来,就是胆经的湿热,扎太阳穴。如果从眼珠下方过来,就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扎承泣四白巨髎;从上面下来的,一般来说是胆经的问题。 2、听会穴 太阳穴下到耳朵骨缝最下端的听会穴。耳门、听会、听宫都是张口取穴。下针时直进,不转针,用上下插提法。人听大音而耳鸣,你可以回到那个声音的环境,让人慢慢放低音量,就会好。潜水音乐都好治,人声不好治。 3、上关穴 下关穴跨过一个骨高点,就是上关穴。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有动脉,不深针。近取穴治耳聋耳鸣,当穴性雷同时,选最痛的点下针。 4、颌厌穴 头维穴往下1寸就是。耳朵旁边一圈是三焦经,在往外一圈就是胆经。曲鬓穴和颌厌穴两点连线三等分,上一分就是悬颅穴,下一分就是悬厘穴。越靠近透越是治疗偏头痛,越靠近耳朵越是治疗耳病。要找压痛点,找好后一般下针在动脉旁边,或骨缝旁边。 5、率谷穴 从耳尖,耳朵最高的尖端往上一寸。或从耳朵旁边跟头连到的这个交接的点这边,再往上两寸处。 偏头痛时,太阳穴透率谷穴。三寸针扎瞳子髎拧一拧,然后提起来到皮层。手摸到率谷穴,然后把针旁的皮拉起来,一路一路透到率谷穴。头痛很重的病人,透针时可能都没感觉。 痛有时机,痛的时候找医师。痛在太阳上,先合谷穴下一针,有麻醉作用,然后太阳透率谷穴。没有针在旁边,就指针按摩。 6、完骨穴 沿着耳朵的纹路下来,完骨穴是在耳朵的下后方,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间,大筋的后边。有病人痛在这里,感觉痛会回转,是因为胆经在此回转。 7、阳白穴 在眉毛与发际线的中间,正在眼睛瞳孔的上方。阳白穴下针要透鱼腰穴,是胆经问题,可治疗近视、眼睛痛、内障等症。 |
|
1149楼#
发布于:2015-12-15 23: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程晓平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十三、手少阳三焦经 (九)和髎穴与耳门穴 张嘴时耳前骨缝上在三个穴位,从上到下依次为:耳门(三焦),听宫(小肠),听会(胆),均为近取穴。 1和髎:耳门穴前斜向半寸到一寸左右,有动脉,动脉的下方即为和髎穴。近取穴。治:耳病(如:耳朵流脓、发炎,耳鸣,耳聋等),牙科病(如牙痛),头痛等。 当几个穴位靠近,功能又基本相同时,可找压痛点,在压痛点上下针。下针时嘴巴张开。 儿科耳朵化脓时,用麝香矾石散喷剂,矾石为白矾,防腐,麝香通利九窍,可以保持耳朵的干燥。 2.耳门:治:各种耳鸣。肾其华在发,开窍于耳,所以治耳鸣要以强肾为主。 十四、足少阳胆经 (一) 胆 胆“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 木生火:心包在心脏外面,为相火。再脏的物质,植物都会吸收转化,把浊物排掉,好的吸收。肝为木,所以肝脏可以转化为人体所用。心为火,肝为木,木不断的输送给火,火不停地烧,心脏产生热力,同时由于心脏不停地跳动会产生一定的速度。胆在肝下方,当肝把好的营养吸收后变成血,而浊物则进入胆就是木,然后木再进入小肠开始生火,使小肠的消化力更强。由于心包膜通过神经直接络到胆上,所以当心脏不断跳动时,会通过神经挤压到胆,胆受到压力后会以与心脏相同的速度喷出胆汁。 治疗:治胆,只要加强心脏,使心脏跳动的力量加强,再用药物把浊物清理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多排胆汁推动。这是因为胆木生火,心火推胆木,使胆汁下去。 胆囊切除,但总胆管不可能切除,它与肝连在一起,胆汁会慢慢累积在总胆管里,一般而15年后,会形成肝结石。 幼儿期呕吐严重会使胆囊反转,造成视物倒之,不是上下倒,而是左右倒,如b看成 d。 胆病呕吐会口苦,因为阳木生火,火为苦。 (二) 瞳子髎穴 瞳子髎:即太阳穴,在眼角后方骨头后的凹陷中,是胆经的第一个穴位。治:偏头痛(太阳透率谷),眼科病(如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等)。一寸针下半寸,多为放血。 眼翳:由外向内生或由上向下生,胆经,针太阳;由内向外生,膀胱经,针睛明;由下向上生,胃经,承泣、四白、巨髎等。 (三) 听会穴与上关穴 1. 听会:张口时耳前骨缝中有三个穴位,由上到下分别为耳门、听宫、听会。直针,不捻针,而是上下插提。 耳鸣:①体虚造成的耳鸣,一般是肾的问题。 ②外来:外力造成,如压力、声音等。 2. 上关:闭口时耳前高骨下的凹陷中为下关,上关在高骨上,又称客主人。附近有动脉,不可深针。近取穴。治:耳鸣。 取穴时,当几个穴位穴性雷同,治症相似时,找压痛点治疗。 (四) 颔厌穴与率谷穴 1. 颔厌:头维下一寸。 最重要的是记得经络的走向:沿着耳后一圈,是三焦经,再向外一圈是胆经,一整侧都是胆经。从头顶向下看,头正中是督脉,督脉旁开1.5寸是膀胱经,再向外旁开1.5寸,这一侧都是胆经。 2. 曲鬓:耳下发际动脉处。颔厌与曲鬓连线,三等分,上为悬颅,下为悬厘。 均可治耳科病、头痛。越靠近耳朵,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越能治疗偏头痛。可找压痛点治疗。 3. 率谷:耳尖上1.5寸。 偏头痛:太阳透率谷。治法:先在针侧下一针合谷(面口合谷收),然后3寸针从瞳子髎下针,捻一捻后,把针提到皮层,针倒下来,把皮拉起来,手摸到率谷,一点点透过去。头痛发作是,是下针的最好时机。亦可手按,沿太阳透率谷。 (五) 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1. 完骨:脑后骨头的上文约五分处。 2.阳白:眉毛与发际的中间,瞳孔上方。阳白透鱼腰:皮肤拉起来,从阳白进针,透到鱼腰。治:眼科病(如: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内障等)。 |
|
1150楼#
发布于:2015-12-16 00: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梁玉英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号《针灸大成》第47课学习心得
足少阳胆经 1胆 。胆属木。木火土金水,是相生,相生是正常,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是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肝心脾肺肾五脏是阴。腑有胆小肠胃大肠膀胱,是阳。阴阳五行配合五脏六腑。心脏外面有心包,心包相火。肝是木。是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肝脏是木。它可以把浊物排掉,可以吸收转化。肝是木,可以转化让人体受用。心脏是火,肝是木,不断的丢木头给火,火就不断的烧,心脏就有热的力量,但是心脏光是热不够的,心脏在跳动、搏动的时候,它会产生一个速度。。心和木的关系,当火(小肠)在下面,胆只是一个袋子,给你定时定量的排出胆汁。肝把营养吸收,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进入肠里,浊物进入胆时就是进入木,小肠生火,消化力加强。如胆结石或胆有问题,都可以一击就中。只要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增加肝的代谢,让它从后面去推它,这就是治疗胆的方法。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 胆在这边,胆是一个袋子状连到十二指肠。若胆切除,胆上面有个神经通到心包,心包靠这个神经推动胆。你把胆切掉,总胆管是跟肝连到的,胆汁会累积在里面,会有个硬块像钢铁一样,非常的硬, 是肝硬化,肝肿瘤,实际上是肝结石。你把胆拿掉,胆汁在这边累积,就越来越浓稠,到后来就变成结石。小孩,吐得很厉害,胃一直在恶心,把胆囊袋吐得反过去了。 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在阳木在生火,烧完以后,烧焦以后都是苦味。口苦呕吐都是胆。 2瞳子髎穴 胆经的第一个穴道就是瞳子髎。眼的内眦第一个穴道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你看到有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那边,这是太阳经的经热,如果从眼角这过来是胆经的问题。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热造成的。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阳白穴,最靠近这个地方。治疗眼生翳的时候,是看它从那长过来的,再看从那个经络去治它。有的经络,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有很多的穴道可以治疗内翳。 瞳子髎这个穴道又称为太阳穴,眼角后方有个骨头,骨头复方有个凹洞就是太阳穴。太阳穴下针,如果是只扎太阳的话,扎很浅的,用一寸扎半寸就到了。差不多五分就到了,不要扎很深,扎到脑里面去了。下针多是放血,像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在太阳穴放血。那下针时,最常用治偏头痛。病人说头痛,但头痛有分很多地方痛啊,痛这个你要知道是胆经。有名治疗偏头痛的治法就是从太阳透率谷。这个穴道我们很少灸.翳膜的时候,这翳膜一定是由外往内生,扎太阳。由内往外的时候我们扎睛明。由下往上的时候,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通通可以用。 3听会穴与上关穴 瞳子髎以后,到耳朵骨缝最下端的听会。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这三个穴道下针,方向是直直的进去,都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插提法。上关,我们又叫它客主人,客主人又叫上关。上关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胃经讲,头维、下关、颊车,在这前面有一个高骨,这高骨下的凹洞,是下关,跨过这个骨头的凹谷就是上关。 下关还可叫客主人。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太深针,是近取穴治耳朵耳鸣的。”拿手指头去按,这个最痛,就是阿是的精神在这里。你以最痛的点来治疗,这是选择下针的原则。 4颔厌穴与率谷穴从上关上来一直到颔厌。是在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再往下一寸就是颔厌。在耳朵旁边一圈的,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再外面这一圈,这一整侧都属于胆经。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这一侧通通是胆经。要连到三焦经,就在耳朵后面,这观念要有。 |
|
1151楼#
发布于:2015-12-16 00: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梁海霞申请
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四十七课学习心得 1.胆 木火土金水,相生是正常现象。 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是脾和胃,金是肺与大肠,水是肾和膀胱。心脏外面有心包,心包相火,心藏血,心主血,脾统血,肝脏本身的性象树木一样,它可以把浊物排掉,可以吸收转化,肝是木,可以转化让人体受用,心肝是火,肝是木,不断的丢木头给火,火就不断烧,所以心脏就有热的力量。但心脏光是热不够,心脏在跳动,博动时会产生一个速度,中医基本就是温度,速度,时间,压力是物理医学。肝把好的营养吸收后,变成血,浊化会进入胆,会进入肠里,浊物进入胆就是进入木,然后加上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就会更强。 如举例子:香水瓶子,上面有个按喷头,这喷头会喷香水,喷头塞住了,西医很简单把头砍掉,再把它封起来,香水瓶是肝脏,喷头就是胆,中医是按大力点,让压力增加,喷头就喷出来。是心脏,心包膜直接给到胆上面,所以心脏不断地博切动,这动作不断打到胆,所以受到压力时,胆汁出来就绝对不是一直线,就是心脏速度阵阵的,胆汁喷出来的速度,治胆只要加强心脏,让心脏博动的力量,加强后用些药把浊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让它从后面去推穴,就结束。 胆是袋状的东西,胆是一个袋状连到十二指大肠。如把胆拿掉,上面有个神经通心包,心包就是靠这个神经在推动胆,如把胆切掉,这总胆管跟肝连到的,切掉胆汁就会慢慢累积在里面。临床上看差不多十五年后,里面会有一个硬块像钢铁一样非常硬。实际上耳肝结石,胆汁在这边累积,越来越浓稠,到后来变成结实。所尽量不要随便拿掉,尽量保持原装最好。有一种很特殊的案例,小孩他妈妈说:她的孩子阅读问题把b看成d,其实就是胆囊倒过来,中医很早就知道,视物会看反的原因,因小时候每天都呕吐到不行了胆囊都翻过来,胆为清凈之腑,中正之官,视物倒之,道理就是这样。临时上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因为阳木在生火,烧完以后,烧焦以后都是苦,口苦呕吐都是胆。 2.瞳子髎穴 胆经的第一个穴道瞳子髎,眼角后方有个骨头,骨头复方有个凹洞就是太阳穴,瞳子髎又称太阳穴。内翳从睛明穴快通瞳孔那为边,这是太阳经的热,从眼角这过来,是胆经的问题,从眼下方白翳往上,这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热造成的,胆经从上面阳白穴。膀胱经,胃经,胆经上面都有许多穴道可治疗内翳。临床上最多放后血,下针扎得浅,一寸半针。治疗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偏头痛治疗从太阳透率谷,这翳膜时,一定是由外往内生,才会扎太阳穴,由内往外扎睛明穴,由下往上时,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通通可以。 听会穴与上关穴 耳朵骨缝最下端的听会,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三个穴道下针方向直进,。治疗耳鸣时,请问清楚耳鸣什么原因引起的?是外因还是内因引起的,如外因引起耳鸣,如潜水引起耳鸣,叫他潜原来的地方,然后慢慢起来,让压力慢慢轻,这样耳鸣就好了。 如身体的耳鸣,同时在经络上取穴,辅助它,让它慢慢的回复。上关叫客主人,上关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高骨下的凹洞,就是下关。跨过这个骨头的凹洞就是上关。上关这穴道又称客主人,这穴道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下得太深,以前是禁针,现在用的针很细,取穴是当穴性雷同时,以最痛点来治疗,这是选择下针的原则。 颔厌穴与率谷穴 头维再住下一寸就是颔厌,在耳朵旁边一圈的,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再外面这一圈,这整侧都是属于胆经,所以正面看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就膀胱经,再开一寸半,这一侧通通是胆经。要连到三焦经时,就在耳朵。 颔厌,曲鬓跟耳朵接近,在发际这有动,找到两个穴道,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治头 |
|
1152楼#
发布于:2015-12-16 00:50
@教官-南京-李宁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丽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学习心得
足少阳胆经 胆 所有的肝心脾肺肾五脏是阴。 腑有胆小肠胃大肠膀胱是阳。 木如何生火?因肝是木可转化让人体受用。心脏是火,肝是木,不断的丢木给火,会不断的烧,心脏有热的力量,光是热不够,心脏在跳动、搏动时,会产生速度。中医是温度、速度、时间、压力乃物理医学。胆只是一个袋子,不会很聪明的给你定时定量排胆汁。肝把好的营养吸收后变成血,浊物进入胆后,进入肠里,进入胆就是入木,加之小肠生火,消化力就会强。过程要知道, 不管下针选穴, 开方择药, 会很准。有个香水瓶子,上面有个可按的喷头,会喷香水来。如喷头塞住了,要找人去修。找西医说简单把头砍掉,再封起来!香水瓶是肝脏,喷头是胆。现堵啦,想下把头砍掉,再把它封起来可行不?中医是按大力一点,让压力增加,喷头就喷出来了.心脏在按喷头。心包膜直接络到胆上,心脏不断的博动,动作不断打到胆,胆受到压力时,胆汁就不是一直线,喷出来是一阵阵的。胆汁喷出来的速度,是心脏的速度.速度的概念。治胆很简单,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用药把浊物清出来,增加肝的代谢,让它从后去推,是治疗胆之法。胆木生火,心火去推胆木,胆汁才会下去。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这是个观念。胆是一个袋状之物。肝在这,胆在那,胆是袋状连到十二指肠。如把胆拿掉,上面神经通到心包,心包就是靠这个神经在推动胆。如把胆切掉,总胆管会跟肝连到,胆汁就会慢累积在里面,差不多十五年后,会有硬块像钢铁一样,非常硬。在 X 光片下看,三个内科医师会有三个答案。如肝硬化,肝肿瘤,实际是肝结石。把胆拿掉,胆汁在这边累积,会越来越浓稠变成结石。原装的好,不要随便拿。不难治,后面介绍治症.例如妈妈跟我说,孩子阅读有问题。 曰:“有何问题?” 。回曰: “孩子会把 b 看成 d” 。问: “孩子小时,在小宝宝时,吐得很厉害是吗?”妈妈说“对!” 。因你吐得严重,胃一直恶心,把胆囊袋吐得反过去了。吐过去一反后,视物就反过来了。视物倒之,不是说是真的反的,是左右反.没这个观念,怎么查都没毛病,就是胆囊倒过来了。中医很早就知道。视物会看反是因小时候每天都吐,吐到不行了,胆囊都翻过来了。胆为清净之腑、中正之官,视物倒之,道理是这样。无临床经验之人,倒过来就这样。看过几个。一讲妈妈就吓一跳,你怎么知道是这样(指小 宝宝吐) ,说“我就在旁边看你,一直在监视着他,等你来找” 。临床上,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因在阳木生火,烧完,烧焦后都是苦的。 瞳子髎穴 胆经的头个穴道是瞳子髎。眼的内眦头个穴道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当看到有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时是太阳经的经热,从眼角这过来是胆经问题。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是阳明胃经的湿热,胃热造成的。从上面下来的还是胆,因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阳白穴是最靠近这里。治疗眼生翳时,看它从那长过来,再看从那个经络去治。有很多经络,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上有很多穴道治疗内翳 。是什么经络,从哪过来的。就会分清楚了。瞳子髎又称为太阳穴, 眼角后方有个骨头, 骨头后方有个凹洞是太阳穴。太阳穴下针,只扎太阳会很浅的,一寸扎半寸就可。五分就到了,不要扎很深,会扎到脑里去。可下针,最多是放血,像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会在太阳穴放血。 下针时, 最常偏头痛。 头痛分很多地方痛有个有名治疗偏头痛之法是从太阳透率谷。后面会介绍,教率谷的时候会教怎么透,很少灸。因是脸面,灸了长水泡不好。看里面眼科治症有翳膜时,翳膜一定是由外往内生,去扎太阳。由内往外时扎睛明。由下往上时,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都可用。 听会穴与上关穴 瞳子髎后,到耳朵骨缝最下端的听会。耳门、听宫、听会是张口取穴。三个穴道下针,直针进去,不捻针,用上下插提法。治耳鸣时?可问“你耳鸣怎么来的?”答说,小时候晚上睡觉,早起就有耳鸣,这是身体上的。有一种耳鸣是外来的,去潜水,结果浮上来比较快,因压力不适应,造成耳鸣。 再潜下去。慢慢、慢慢的上来,就不会了。很多玩热门音乐,鼓手,乐器声大,造成耳鸣。回到原来的地方,声音开很大声,到同样的音量,一边打,一边叫人帮你,慢慢慢慢把声音调小,慢慢、离开原位,一次就好,还没下针,人体很精妙。如太太是河东狮吼,一叫,耳朵聋掉了,就很难治了。因要叫她把叫的声音慢慢慢慢放低,因生气才叫很大声,一时叫不出来。如又让她很生气,很气时,没办法把声音慢慢变小,一直治不好。潜水、音乐都很好治,但人叫难治,身体里虚的耳鸣,在经络上取穴,辅助它,让它慢慢的回复。 上关,又叫它客主人,上关和下关差一个骨头。讲胃经时,头维、下关、颊车,在这前面有一个高骨,高骨下的凹洞是下关,跨过骨头的凹谷是上关。又称客主人。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深针,以前禁针,因下面有动脉,现在可下针,因现在针细,以前针粗。近取穴治耳朵耳鸣的。“旁边那么多穴道,到底要选哪个?”没有关系,拿手指头去按,哪个最痛,是阿是的精神在这里。 颔厌穴与率谷穴 放血用。在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往下一寸是颔厌。在耳朵旁边一圈,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再外面这一圈,一整侧都是胆经。正面看时,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是胆经。要连到三焦经时在耳朵后面,观念要有。颔厌,这个穴道是曲鬓。曲鬓跟耳朵很近,在发际这边有个动脉,两个穴道找到后,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中间是悬厘,治症时,治头痛。越靠近耳朵,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治疗偏头痛。在上面找压痛点下针。摸到动脉,穴道都在脉那边,是骨缝中间。有凹缝,下到缝中间。遇到血管时,别扎到血管上,用指甲把血管切开再下针。治症都差不多,偏头痛在这。从耳尖, 耳朵最高的尖端往上一寸,从耳尖上去是一寸半。 耳朵不算,从耳朵旁边跟头连到的交接点这边, 再往上是两寸。 耳朵尖端往上是一寸半是率谷。治偏头痛是很快的。头痛时,有个很有名的针法是太阳透率谷。从瞳子髎一针透到率谷去。用三寸针,扎到瞳子髎捻一捻,把针提起来,提到皮层,手摸到率谷,在耳朵的正上方,好找,有个骨缝。把针倒过来后,把皮拉起来,一点点透过去。透对了,透到瞳子髎时,头痛就没了。如果觉得透法很痛,人在头痛时,根本感觉不到透的痛。透针时,先针侧下合谷,会有麻醉之感。头痛二十五年,合谷下一针,再太阳透率谷。透下去,痛就止了。再痛再来。隔三天痛来了,痛只剩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八十不痛了。痛又来,再下第二次。从 1996 年 11月到现在,没再痛过,透两次而已。用得好,效果会很好,这是中医。 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率谷过来是完骨, 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 大筋的后方。 “很奇怪,我颈痛还回转” 。因是胆经,不知胆经却说会回转。痛到这边后会回转, 绕着骨头,大概离骨头五分还没有到一寸之地, 是胆经下来到结尾的地方, 再往回走一路而上倒过来是阳白穴。阳白穴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眼睛眉毛的正上方。阳白常下针。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入,刺到眉毛中叫做阳白透鱼腰。因眉毛像鱼一样叫阳白透鱼腰。是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有内障的。胆经通到鱼腰,内障若从上面下来, 还是在胆经上治。 阳白痛。 头痛在阳白上知病在胆。待会介绍到子母补泻,在子穴,母穴上,照样可治头痛。 |
|
1153楼#
发布于:2015-12-16 01: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足少阳胆经 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是脾胃,金是肺与大肠,水是肾和膀胱。木生火:心脏外面有心包,心包相火,,肝观念是木,肝脏本身就像木一样,脏水,排泻物丢在旁边,植物植物都会吸收转化,长得很好,可以把浊物排掉,吸收转化。心脏是火,肝是木,不断的加木给火,火就不断的烧,所以心脏就有热的力量。肝把好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进入胆,然后加上小肠生火,消化力就会更强。香水瓶子概念,心不断的博动,不断的给动力到胆,胆受到压力胆汁一阵阵喷出来。胆汁喷出来的速度,就是心脏的速度 治胆很简单: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增加肝的代谢,把浊物清出来。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 所以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 胆是一个袋子状连到十二指肠,上面有个神经通到心包,心包就是靠这个神经在推动胆。总胆管是跟肝连到的,如果把胆切掉,胆汁就会慢慢累积在里面,越来越浓稠,到后来就变成结石。临床上差不多手术完后十五年后,里面会有肝结石,非常的硬。很多西医会看成是肝硬化,肝肿瘤。 特殊案例:小孩很小的时候,吐得很厉害,胃一直在恶心,胆囊袋会吐反过去。吐过去一反以后,视物就反过来了,视物倒之,左右反(把b看成d)。 胆为清净之腑、中正之官。视物倒之。 临床上,胆病呕吐,口苦,因为在阳木生火,烧完以后,烧焦以后都是苦味。口苦呕吐 瞳子髎是胆经的第一个穴道,又称为太阳穴,就是眼角后方有个骨头后方凹洞。扎太阳要扎浅,用一寸扎半寸就到。常用于放血可治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胆经偏头痛。 当看到有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那边,这是太阳经的经热;如果从外眼角过来是胆经的问题;如果是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热造成的;从上面下来,一般来说还是胆,因为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最靠近这个地方。翳膜由外往内生,扎太阳;由内往外,扎睛明;由下往上,扎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通通可以用。一般不灸。 听会到耳前骨缝最下端。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直进针,都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插提法。治疗耳鸣。近取穴。 耳鸣因外力(如压力不适应)造成的耳鸣:回来到原来的地方,让压力慢慢减轻,耳鸣就去掉了。身体里虚的耳鸣,在经络上取穴,辅助它,慢慢的恢复。 上关:又叫它客主人,客主人又叫上关。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面有个动脉,下针不可深针,近取穴治耳鸣的。 颔厌:头维下一寸。治疗头痛。 靠近耳1是三焦经,头正中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这一整侧都是胆经。 悬颅:颔厌下一寸,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治疗头痛。 悬厘:悬颅下一寸。治疗头痛。 曲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线交点。治疗头痛。 以上穴道都可以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越能治疗偏头痛。下针压痛点,一般穴道都有脉在旁边,不然就是骨缝中间;若有个凹缝,就下到那个缝中间;遇到血管的时候,不要扎到血管上,用指甲把血管切开再下针。 率谷:耳朵最高的尖端往上一寸半。 针灸治偏头痛是立竿见影的。太阳透率谷:从瞳子髎一针透到率谷。先在对侧下一针合谷,会有麻醉效果。再用三寸针,先扎到瞳子髎捻一捻,再把针提起来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这有个骨缝,把针倒过来,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去,不要针剌出来。如果透对了,透到瞳子髎时,头痛就都没了。如果没有针在旁边,用手按。 痛有时机,要掌握时机。在发病时,,就是下针的最好的时机。 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 阳白穴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在眼睛眉毛的上方。阳白常 |
|
1154楼#
发布于:2015-12-16 01: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李丽申请签到 2015年
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八)5.和髎穴治疗牙痛头痛耳朵流脓。治疗儿科耳朵化脓用麝香矾石散喷剂,外用目的是保持耳朵干燥,再下针,小孩采单刺,下针要嘴张开,不能闭起来。耳门治疗耳鸣。肾其华在发,开窍在耳朵,以强肾为主,再配合近取穴下针。头面部一般禁灸的。 十四.足少阳胆经 (一)胆 1.中医认为,胆属木,木火土金水是相生,这是正常人。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是脾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肝心脾肺肾是阴,是脏,胆小肠胃大肠膀胱是阳,是腑。阴阳五行配合五脏六腑。心脏外面有心包,心包相火。肝是木,是说肝的性像树木一样,即使再脏的水都会吸收转化,排掉浊物。心脏是火,肝是木,不断丢木头给火,火就不断烧,心脏就有热的力量。心脏跳动会有一个速度。心包膜直接络到胆上,心脏的博动,推动胆,胆汁就会喷出,胆汁喷出的速度和心脏的速度相同。肝吸收好的营养,变成血,浊物进入胆,小肠的火进一步促进消化吸收。治疗胆的疾病,是加强心脏,用药清除浊物,同时增加肝的代谢。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小肠火。胆是袋状,连到十二指肠。胆有个神经通到心包。切除胆,胆汁会累积在肝,形成肝结石。 视物看反,也是胆的问题,胆为清净之腑,中正之官,小时候吐的严重,胆囊吐反了,就会造成视物倒之,即左右反。 胆病呕吐,口苦嘴巴甜。因为阳木在生火,烧焦了就是苦味。是胆的问题。 (二)瞳子髎 1.瞳子髎是胆经第一个穴道。眼角后的骨头有个凹洞就是瞳子髎。只扎太阳穴,一寸针扎半寸。最多用放血,像眼睛红肿发炎角膜炎。下针最常用的是偏头痛。很少灸。眼睛有翳膜时,翳膜由外往内生,扎太阳穴。由内往外生的是扎睛明穴。由下往上是扎承泣四白巨髎。 2.眼内眦是膀胱经睛明穴,眼睛翳膜从睛明穴长到瞳孔,是膀胱经的热,从眼角过来是胆经问题。从眼下方往上生是胃经有湿热。从上面下来,是胆经问题。治疗眼翳时要判断从哪长过来的,再从经络治疗。 (三)听会穴和上关穴 1.瞳子髎之后是听会。在耳朵前骨缝最下端。张口取穴。下针直下,不捻针,用上下插提法。治疗耳鸣时候,要问清楚耳鸣发生的原因。外来造成的耳鸣,采取回溯法,回到原来的环境中去,比如潜水上浮过快的耳鸣,那再次上浮就慢慢上来,耳鸣会好。音乐音量大造成的耳鸣,同样方法也会好的。身体虚造成的耳鸣,是肾有问题,治症是补肾,同时在经络取穴,辅助治疗。 2.再来是上关。耳前有个高骨,高骨下的凹洞是下关,跨过高骨的凹洞是上关。又叫客主人。是胆经会穴。下针不要太深,近取穴治耳鸣。当取穴穴性相同,以最痛点下针治疗,这是阿是穴。 (四)颔厌穴与率谷穴 1.从上关过来是颔厌,胃经的头维穴下一寸是颔厌。 2.耳朵旁边,耳朵后是三焦经,再外开一圈是胆经。从正面看,头部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都是胆经。 3.曲鬓和耳朵接近,颔厌和曲鬓之间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都是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的穴道,越可以治疗耳朵疾病。越靠近上方,治疗偏头痛。找压痛点下针。一般下骨缝中间,或者动脉边上,用指甲把动脉推开一点下针。 4.耳尖往上一寸半是率谷。治疗偏头痛最有名的针法是太阳透率谷。针先扎瞳子髎,捻捻针,用三寸针,把针提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把针倒下来,把皮拉起来,一点点透过去。用这个针法之前,先在针侧下一针合谷,有麻醉作用。因为面口合谷收。用这手法,最好的时机是病人痛的时候。没有针的话,用手按,沿着太阳透合谷,也有效。 |
|